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医英语

中医英语

时间:2023-05-29 18:00: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医英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医英语

第1篇

【关键词】全球化;中医英语教学模式;问题;改进

一、全球化与中医英语教学

随着社会全球化发展,中医的影响力也已遍及世界,当前有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使用针灸,中医成为外国留学生最热门的选择,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研究中医,利用中医治疗患者,甚至一些国外高校还专门开设了中医药专业科学。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不能坐等他人来了解中医,而是要主动走上国际化道路,积极传播中医的价值与文化,让更多的国际友人了解中医,与我们一起研究、传承、发展中医。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也是我们向世界各国传播中医知识的重要工具,因此学好中医英语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高校作为传播知识的专门场所,有责任担任中医英语教学这一重大任务。做好中医英语教学工作意义重大,它不仅能让中医走上国际化路线,增添中医的活力,还能起到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作用,更能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因而,无论是顺应全球化浪潮,还是传扬中华文化,中医英语教学势在必行。

二、当前中医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病

目前全国的中医药院校已基本普及中医英语教学,一些综合性大学及外国语学院也开设了中医英语课,但中医英语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发展时间短,许多学校还没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还没有认识到中医英语课程的独特性,现有的教学模式还存在许多弊病。

1.以灌输式教学为主

中医英语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法大多为讲授法,特别是在词汇讲解方面,教师不能创新教学方法,而是把生涩难懂的单词直接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学校的中医英语课如同英语阅读课一样,教师找些中医相关的英语文章带着学生阅读,然后翻译。教师主导着课堂的进程,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程内容枯燥无味,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

许多学校的中医英语课与通用英语教学没什么差别,以听、说、读、写、译为基本的教学模式,课堂内容简单,除了获得学分外,课程结束后学生没有什么收获。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学校没有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有的院校在大三才开始开设中医英语这一专业课,而这一阶段的学生由于缺乏最初的专业熏陶而对中医英语不感兴趣,或者因为忙于实习、找工作而无暇顾及。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因而教师和学生把中医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定为应付学校的考试,违背了开设中医英语课的最初宗旨。

3.定位存在分歧

中医英语应是中医药学和英语语言学两门学科的交叉结合体,中医院校、外国语学校及一些综合类大学都开设有中医英语课,但各类院校对中医英语课的定位各不相同。中医院校认为中医是该门学科的基础,因此侧重中医学知识的传授,对英语的掌握要求不高;而外国语学校及综合大学则侧重英语教学,把中医作为学生就业的一个方向之一,在大三或大四才讲授一些中医药方面的知识。究竟中医英语课以中医为主还是英语为主,或者二者同等重要,各学校的看法不一。中医英语课的定位存在分歧导致教学目标以及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也存在分歧。

4.缺乏国际化视野

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中医一步步走向世界,且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而当前我们的中医英语教学还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课堂教学中并没有把促进中医国际化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学校对中医英语的定位视野狭窄,囿于国内的中医研究动态而忽视了国外对中医的需求。因此,许多学校的中医英语课与基础英语课没有多大差别,与国外的交流甚少。一些教师认为中医在国内都还没有发扬传承好,哪来精力走向国际,让学生学好中医才是当务之急;且国外医学界都是西医主导,何必自找没趣。一些学生还认为自己以后又不会到国外从医,学习此门课程完全没有必要。

三、全球化背景下中医英语教学模式构想

1.教学模式构建

(1)以ESP教学理论为向导。ESP全称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即专门用途英语。它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密切相关的英语,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一定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或从事研究的能力。ESP教学与传统的通用英语教学不同,它更注重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将英语语言知识与专业知识巧妙融合,侧重培养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培养目标明确。自20世纪60年代形成以来,ESP教学在国际上被广泛使用,深入到各个领域,中医领域也不例外。经过多年的发展,ESP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各行英语教学在ESP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有序开展,未来高校英语教学的主流也将朝着ESP方向发展。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医英语需在ESP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让中医走上国际化道路,并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ESP教学理论虽然能为各领域的英语教学提供指导,但中医英语教学不可照搬理论而陷入僵硬的教学模式中,中医英语还要根据自身特点及院校特色制定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2)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深入。中医英语是中医药知识与英语技能的双向交叉结合体,而且中医是中国所特有的学科,国外没有中医英文原创著作,因此学习中医英语的前提是要有较为扎实的中医药知识。进入高等院校的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英语的基础知识,要进行中医英语学习关键是看中医知识的掌握水平。如果连中医的基础理论及中医文化都不了解就开始学习中医英语很可能会得不偿失,因此需要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向学生教授中医英语。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大一学生,他们刚接触到有关中医的专业知识,对中医还处于了解阶段,理论基础不扎实,这一时期的中医英语教学可由中医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进行简单的渗透,如教师可用英语讲述中医专业名词或重点内容,让学生树立起中医的国际化意识。同时,在大一阶段还可开设相对简单的中医英语课,如中医文化、中医养生、中医英语口语等。大二后,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中医理论知识,开始深入学习中医知识,因此这个阶段可加大学生的中医英语学习量,中医教师和中医英语教师可交替渗透中医英语,中医英语课可涉入更多的中医知识,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典籍翻译、中医英语笔译理论与实践等。大三、大四阶段,学生已较为系统地学习了中医知识,并且即将进行实践,此阶段学生急需用英语表达所学的中医知识,因此这一时期的中医英语应以专业的中医英语教师授课为主,课程内容要为学生的实践服务,又要为以后的职业发展作好铺垫,如可设置问诊对话、学术写作、口译等课程。(3)灵活选择教学形式。如果有了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还要灵活选择教学形式来辅助教学,以丰富中医英语教学模式的内容。在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项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学领域也不例外。对于中医这个实践性特别强的专业,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更是必不可少。中医英语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网络、多媒体、医学模型等辅助教学。课堂内,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可采用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借助各种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有效的教学不仅在课堂上,也包括课堂外。在课堂外,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中医方面的英语网站,如国外的一些中医院校网站、中医药诊所网站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多浏览此类网站,了解中医的发展动向,同时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此外,还可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医方面的英文期刊,如《中医杂志(英文版)》《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英文版)》《世界中医杂志(英文版)》。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巩固了教学效果,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配套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据了解,当前各学校的中医英语教师存在数量不足、专业不精等问题。要成功实施中医英语教学,必须要有中医知识和英语功底皆深厚的双语教师。因此,加强中医英语师资队伍建设是中医英语教学模式得以有效推行的保障。各院校应有选聘中医英语教师的标准,对中医英语教师资格进行严格的审核,从入口上把好质量关,保证所选聘的教师能够胜任此项工作。选聘教师结束还要做好教师的岗前培训,让教师了解中医院校学生的特点、该学科的特色、中医文化与传播。教师入职后,要为中医英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定期安排优秀的中医和英语教师与他们进行交流,充分汲取这两个学科教师的经验,更好地将两门学科融合。学校可定期组织中医英语教师进行教学竞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另外,选取长期从事中医药涉外教学及翻译的教师为学科带头人,组织教师研究中医英语教学,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除了开展中医英语教学的教师外,学校还可组织校内的其他中医教师进行免费的中医专业英语培训,以提升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营造良好的中医英语环境。有条件的学校还可选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进修,系统学习英语基础知识,了解外国文化,以促进中医更好地走向世界。(2)研发优质教材。没有教材就如无米之炊,优质的教材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中医英语教材的选择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关系到中医在世界各国的推广。而当前各院校所使用的教材缺乏规范,质量良莠不齐,专业术语的翻译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研发优质的中医英语材料势在必行。为统一标准,保证质量,教材的研发工作可由国家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领导,并成立中医英语教材研发工作组。专家组成员应由中医理论功底好、临床实践经验丰富、英语基础好、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专业人员组成,为保证教材质量,确保翻译的准确性,有必要邀请国外的同行专家加入教材的编订工作,为工作组提供可参考的建议。(3)建立完善的中医英语教学管理机制。一个组织要想有效实现目标,必须要有高效的管理团队。健全、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是中医英语教学质量得以提升的保障。各中医院校应成立中医英语教研组,全面负责中医英语教学工作,如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评估。中医英语教研组要对学校的中医英语教学工作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定位中医英语时应有长远的视野,教研组要注重如何让该学科与国际接轨,创造机会让教师与国际上的医学专家进行交流与合作,并不断引进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帮助教师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更新。同时,学校还要成立中医英语教学研究基金,为中医英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资金支持,提升教师参与中医英语教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菲利普.G.阿特巴赫,简.莱特,别敦荣,杨华伟,陈艺波.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前景展望:动因与现实[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2-21.

[2]杨会良,王悦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态势与中国大学的应对[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6,3,(1):69-72.

[3]杨颖.国内中医英语教学五年回顾与思考[J].时代文学,2015,(5):181-182.

[4]周跃红.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2):256-258.

[5]史文君.浅谈中医英语教学中的问题[J].才智,2013,(31).

[6]许支祥.中医双语教学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医教育ECM,2006,11,(6).

[7]于建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2013,9,(5):120-122.

第2篇

【关键词】中医英语 语料库 建设 意义 研究

纵观历史长河,中国是中医的诞生地。换句话说,它是我国传统文化里一颗璀璨的明珠。随着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医英语不仅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也成为一门新型的学科。同时,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它在中西医学交流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见,相应的中医英语语料库的建设也是有着深远的意义的。它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我国中医英语的教学,还有利于中医在国际的传播和发展。进而把中医推向世界,实现“国际化”。在国际医学的大舞台中,中医能够也应该占据一席重要的位置。

一、语料库和中医英语语料库的概述

中医英语语料库是随着中医英语的发展而相应建立的。它是一门新型而具有专门用途的语料库。同时,它也只是语料库中微小的一粒。因此,对语料库的认识是对中医英语语料库进行了解的前提。所谓的语料库主要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系统收集的语言文集。语料库这样的语言文集有别于一般的语言文集。语料库是能全面而准确的代表某一语言或某一方面的语言特点。而一般的语言文集可以反映一个时代或一个作家很多方面的特点,如语言、文化。它可能是全面的,也可能是杂乱无章的。中医英语语料库的建立不仅仅是一场革命,它还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益处。对于以往那些繁杂的文本,可以很容易进行处理,因此对不同类型文本在语言特征上的差异也能够准确地进行分析。

而中医英语语料库主要是指用于中医英语的研究和翻译实践而进行收集的,由计算机处理和储存的很多中医英语文库的集合。同时,它由口语和书面语组成。相应地,中医语料库的建立具有这些方面的用途。首先,它可以用于中医英语的教学,为老师和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源。其次,中医英语语言的研究以及收集的大量语料,能够帮助相应的学习者和研究者对此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掌握。最后,在相关英语国家操作实践方面,中医能够满足那些涉外或在国外从事中医的工作者予以一定的帮助,有助于他们解决遇到的医疗实际问题。可见,中医英语语料库的建设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二、我国中医英语语料库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在中医英语教学和研究方面,国内外光盘语料库和公开语料库对此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就我国中医英语语料库的现状来看,它存在一定的问题。

1.在我国中医英语语料库中,一些信息不够准确。比如,对相应的英译中医术语和中式中医英语的混淆,没有明确的界限;相应语料库中出现的错词、生硬造词现象,使读者对中医的相关知识产生了混和误导。

2.中医英语语料库的应用范围比较狭窄。它大都只是针对医学方面。对于其它学科的涉及很少,不能有效地将同一科学之间或相近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

3.当下,我国现有的中医英语语料库还不够健全,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此外,它的划分也不够详细。这样就会导致我国现在的中医英译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中医学的相关研究和发展。当然,这种顺应时展需要而诞生的中医英语语料库,还在其它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上面只是其中的一些。

三、中医英语语料库建设的意义

随着不同国家之间频繁的交流,英语在国际中的地位已日益凸显。但很多人都不能很好地用英语进行沟通,英语的翻译更是欠缺。因此,作为语料库中的一支,中医英语语料库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使我国悠久的中医文化得以传承,还能在对外传播的同时,吸收国外先进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对我国的中医系统理论和诊治手段进行完善,把它推向历史潮流的高峰和主流。中医英语语料库建设的意义体现在很多方面。

1.它在中医英语教学方面的意义。中医英语教学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如中医名词术语翻译的标准,词汇的教学,经典著作的翻译等等,在这些方面,中医英语语料库将会发挥它应有的统一划归的作用,对这些问题加以科学和有效地解决。首先,对中医英语学习者来说,词典是他们必备的工具。中医英语语料库在语料库的基础上,能够编写出各种适合中医英语学习者的词典,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便利。其次,在中医英语的语言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方面,它能够对相应的很多问题做出客观的判断,比如,那些常用的语言结构、对相应难点的分级排列。最后,对中医英语的词频进行排列统计等方面,成为了重要的支撑。在词汇方面,它能够对中医英语教材的编写以及教学提供一定的依据。

2.它在中医英语语言学研究方面的意义。就目前中医英语研究的现状来看,还处于翻译研究的层次。但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它是中医英语日益成熟的关键研究领域。中医英语语料库的建设为中医英语的研究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该语料库可以提供很多方面的研究,比如,词汇研究和`句法研究方面。对那些搜索到的词汇进行不同方面的分析,如通过对词汇的结构,进而对中医英语词汇的搭配和构成规律进行相应的探索。以此,使中医英语的研究从描述性的研究逐渐向解释性研究方面进行转变,使它不断地完善和科学系统化。

3.它在中医英语翻译研究方面的重要意义。(1)它能够为中医英语翻译的规范化提供一定的指导。中医英语翻译它不仅要忠于中医文本的原意,还要进行一定的句式语法调整,符合英语国家的习惯和需要。中医英语语料库的建设,能够在中医英语翻译规范化与忠实性方面起到很好地协调作用。(2)可以对翻译理论家提出的那些假设和预测进行验证。通过中医英语语言库对此进行验证,能够知道这些假设和预测是否准确,并为它提供相应的事实依据。(3)在探索中医英语翻译的普遍规律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相应的语料库进行研究的时候,很多的翻译理论家都会把那些具有普遍性特点的方法进行归纳,来符合中医英语在信息传递方面追求的准确和简明特点。当然,这就需要很多真实而详细的语料为它提供一定的依据。因此中医英语语料库不仅可以给研究者提供大量的信息,还能让他们快速搜索到需要的结果。此外,中医英语语料库的建设意义还体现在其它很多方面,比如,它在自动翻译研究方面的意义。可见,虽然中医英语语料库目前所处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但它建设的重要意义依然是不可轻视的。

总之,在新时代下,应运而生的中医英语语料库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中医英语语料库的建立是我国传统医学把中医英语推向世界的有利武器。因此,需要针对中医英语语料库建设的现状,对它进行完善,使它具有的特点和意义更加突显。最后,作者希望本文在丰富读者内心世界的同时,也让他们对此引起高度的关注和思考,帮助它更好地成长,丰满它的羽翼。

参考文献:

[1]董岩.建设中医英语语料库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研究[J].现代妇女(下旬),2014,05:191+199.

[2]叶章勇.英语语料库建设及应用研究:态势与反思[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78-82.

[3]程玲.浅谈中医英语语料库及其教学意义[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7,03:56-57.

第3篇

1困难与现状

中医药走向世界就是中医药疗效和科学内涵得到国际社会公认,中医独特的医疗保健康复模式及其价值被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国际社会理解和接受,中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医药和保健品主流市场,中医药标准规范成为国际传统医药标准规范,中医药文化得到广泛传播的过程。根据统计,目前日、韩两国的中药产量占全球中药市场90%营业额,而作为中药发源地中国仅占2%]。作为中药发源地的中国,为何在与日、韩的竞争中如此落败?究其主要原因,还是中医药人才的匮乏。人是决定一切的最重要的因素。目前国内不乏专业的中医药人才和专业的外语人才,但是我们缺乏复合型的人才,特别是既懂中医又懂外语,既懂中药又懂医疗机械,既懂中药又懂资本市场的人才。近年来,中医药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虽然整体上有了较大的改观,但由于深受教学设施、教学理念、学习观念等硬件和软件环境的影响,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规定的“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总体教学目标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2重在人才培养

精通中医药的外语翻译人才培养是中医药能否走向世界的关键。虽然中医药英语翻译在世界上已经断断续续历经了几个世纪之久,但是直到近几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高和我国一系列扶持、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出台,中医药融入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中医药英语翻译教学才在国内慢慢地“热”起来,并呈现快速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ESP)之势。然而,由于中医药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有着独特而复杂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而且还存在着两种语言的转化问题,中医药英语翻译教学在前进的道路上遭遇了许多麻烦。现阶段,国内外探索中医药英语翻译教学的学者呈逐渐增长的趋势,他们提出了一些教学的技巧和方法,并且也注意到了中医药英语翻译中的中西文化差异,但是真正拥有自己独特理论体系的很少,而能出版较有影响力著作的学者就更为凤毛麟角了。由于中医药文化背景和理论体系的特殊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许多学者和机构往往由于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知不足导致中医药英语翻译中不准确现象时有发生。虽然国内外一些学者和机构做了大量工作,旨在避免出现中医药英译中文化缺省和误读现象,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深入全面的探讨研究,中医药英语翻译界对此还是各执各理,真正意义上的克服文化差异对中医英译的影响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伴随着中医药及中医文化国际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开始深入全面的研究中医英语翻译,尤其是中医英译中的标准化问题。但是,在中医英译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中西文化差异对中医英译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因此,我校的中医英语翻译教学改革首先从研究中西文化差异开始,深入探讨文化差异和文化缺省对中医英语翻译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分析总结,全面梳理当前中医药英语翻译面临的主要文化制约因素,进而在中医药英语翻译教学中加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探讨中医药英语翻译中应把握的文化翻译的基本原则,从而在中医药英语翻译教学中引导学生熟悉中西文化差异;探讨克服中医药英语翻译中文化差异和文化缺省的有效策略,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中医药文献的英语翻译;探讨中医药英语翻译人员未来在中医药文化翻译方面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本文来自于《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刘殿刚顾赤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4篇

就如何在中医药院校本科生中医英语教学中引入翻译理论和实践,实现课堂互动,切实提高中医英语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中医英语 教学改革 翻译技巧

Abstract:The paper focuses on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for TCM by introducing 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reinforcing the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and enhancing classroom interaction.

Key words:the teaching of English for TCM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classroom interaction;teaching effect

近年来,我国的不少中医院校都开设了《中医英语》这门课程,可见英语在中医国际化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中医英语的教学目的必然是让学生通过英语这一媒介,把中医介绍给世界,为全人类造福。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并应用到中医英译的实践中去。本文就重点探讨中医英语的教学目的及如何提高中医英语的教学效果,满足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1 介绍翻译技巧和方法

作为大学生,有比较扎实的英语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翻译知识对他们来说,几乎是空白,而这对学习中医英语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要让学生学好中医英语,必须先填补这一空白。因此在课程设置暂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教师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翻译的基础知识介绍给学生,其中还包括科技英语翻译的一些特点,使学生有“法”可依,有规则可循,而不是盲目地、随心所欲地进行翻译。在教学过程中,我一开始就向学生强调翻译理论和实践在这门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由此引入翻译理论的学习,包括翻译的原则、方法、技巧。由于这些理论对学生来讲比较生疏而且抽象,我就一一举例说明。比如,在讲到翻译技巧中的“增益法”(amplification)时我就举了这样一个英译汉的例子:Matter can be changed into energy,and energy into matter.(物质能够转化为能量,能量也能转化成物质。)其中“也能转化”就是增加的内容。我同时告诉学生,如果从中文“物质能够转化为能量,能量也能转化成物质。”译成英文“Matter can be changed into energy,and energy into matter.”,使用的是另一种技巧,学生马上就知道是“省略法”。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理解得非常透彻,印象也很深刻。然后,我还通过布置课外作业,让他们运用这些学过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进行翻译实践,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学生反映效果非常好,而且饶有兴趣。

2 介绍科技英语的术语特点及句法特点

科技术语一般都比较长,不容易记忆,学生往往对着一大串长长的科技词汇感到无所适从。让学生掌握科技英语术语的构词规律对学生理解和记忆有很大的价值,比如在介绍affixation(缀合法)时,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deoxyribonucleic acid=de(去掉)+oxy(氧)+ribo(核糖)+nucleic(核)+acid脱氧核糖核酸DNA。作为医学专业的学生,对DNA是非常熟悉的,但他们原来不知道这个术语是这样组成的,而且大部分的术语的构成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一发现令他们兴趣大增。又如,“中医”这一术语经常被译为TCM(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这里用的是首字母缩略法。在讲到科技英语的句法特点时我主要通过举例和分析的形式把例句讲透,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并鼓励他们在翻译实践中尽量有意识地关注和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

3 重视语境因素

由于缺乏翻译知识和文化意识,学生往往只会在英语中寻找与汉语对应的词,而忽略了文化及语境等因素,从而造成错译、误解,甚至闹出笑话。因而让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不同语言、文化的差异,以及在同一语言的不同语境下使用不同的译法。比如中医有“少火生气”的说法。如不推敲“生气”在这里的含义而直接用“angry”来翻译的话,就完全曲解了原文,也会使目的语读者不知所云。另外,同一个术语,在针对不同的读者群时,译文就必须考虑读者的认知语境和阅读反应,也就是要考虑译文的实际交际效果,[2]宜采用不同的译法。一般说来,对于医学研究人员、临床(西)医师或有志于学习中医的人,就适宜采用科技英语构词法中的缩合法、缀合法等构成的专业性强、比较规范的术语,这样便于中西医之间的贯通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而对于不懂西医但对中医有兴趣、愿意了解中医或有意接受中医治疗的普通读者群,由于他们大多不懂拉丁文、希腊文之类的,也不谙西医,如果译文中尽是由各种词缀组成的术语,会使他们望而生畏,也就起不到翻译的交际效果了,故应尽量用浅显的普通词汇,比如尽量选用根据复合法构成的术语[3]。如“高血压”一词,对于专业人士可采用“hypertension”,而对普通读者则宜用“high blood pressure”。

4 引入语用学和跨文化交际的知识

奈达曾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4]我国学者王佐良先生也曾说:“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5]故而在教学中我既强调文化修养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又注意让学生了解跨文化交际的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不仅掌握翻译理论和技巧,同时又深化文化知识,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为文化差异给翻译带来的困难直接体现在语汇缺失与词义冲突上,即:源语词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找不到对等的语汇,或者与译后的对应词语所载的文化信息相互矛盾或者不一致。如在翻译“《难经》:一难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中的“动脉”时,我就告诉他们不能想当然地把“动脉”理解为与静脉相对的动脉而译成artery。中医古籍中语言非常精练,概括性相当强,有许多术语或词汇在英语中不能简单地找对应词(equivolent)。在阅读时要仔细推敲,只有准确理解了原文的意思,才有可能忠实于原文。此处所谓“动脉”指的是脉之搏动,故宜译为pulse。

通过多年来中医英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笔直认为介绍翻译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知识,加强翻译实践在中医英语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否则这门课就成了无本之木。另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兴趣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参考文献】

[1]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194.

[2]李虹.浅谈中医术语的英译[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6(3):181182.

[3]Nida,Eugene 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J].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109.

第5篇

一.引入《内经》的原因

作为我国现存最早、影响力最大、较为系统、完整的中医学巨著,《内经》建立了“阴阳五行、藏象、经络、养生”等学说,从整体观上论述医学,创立了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不仅是中医学发展的奠基之作,更是中医从业者和爱好者的必读之作。正因如此,《内经》的翻译工作也是开展最早、译本最多的,目前海内外各种译文已有11本之多,围绕这些译本展开的对比研究、理论分析之著作、学术论文可谓不计其数,《内经》俨然已成为专家学者挖掘无穷知识财富的宝藏。因而,对于中医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内经》不仅可以全面深刻了解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渊源,更能促进翻译理论知识的学习及翻译实践的开展,对于学生切实提高译介能力意义重大。

二.引入《内经》的必要性

《内经》不仅是论生命科学为主体的、具有独特科学内涵的医学经典巨著和医学“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1]。它不仅是研究中医学理论渊源最重要的文献,而且由于它较详尽地记述和运用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并论及古代的天文、气象、物候,所以也是中国哲学、天文学等学科发展史上的重要书籍[2]。因而,在“文化自信、传统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内经》的学习有了双重含义,其必要性不言而喻。

除此之外,作为中医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典籍翻译一直以来都是译者们不懈努力的重要领域,《内经》更是如此。目前,有关《内经》翻译研究也从翻译理论(如严复之“信、达、雅”、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劳伦斯.韦努蒂的异化翻译法、彼特.纽马克翻译理论等)拓展至翻译原则、方法等策略研究,从英译史到英译版本对比研究,从整体研究到细致研究(如虚词、反义词、文化负载词、四字格等),从内容研究到译者主体性等等,《内经》翻译研究已经涉及到翻译相关的方方面面,因而,学习《内经》对于学生全面了解中医翻译理论及动态,熟悉并逐步掌握各种翻译技巧非常必要。

另外,在功利性学习风气的不良影响下,现在的学生普遍目光短浅,目的性强,一切不能短时间产生效益的学习活动都是不能打动学生的。因而,想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中医经典著作从而感悟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这显然不太现实,那么通过《内经》相关翻译理论及方法技巧等学生们普遍感兴趣的教学活动来继发学生主动学习中医典籍,这不失为双赢。

三.引入《内经》的可行性

《内经》研究至今,各种白话、注释以及图解本层出不穷、目不暇接,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因而,虽然《内经》内容晦涩玄妙,语言古奥难懂,但对于已经有了中医基础知识的学生来讲,通过借鉴白话本辅助教师讲解,学习《内经》并非难事。

另外,目前各大院校的中医英语教程老化,教科书内容空洞,教学材料相对贫乏,教师需要主动增加大量课外内容来充实教学活动,这也给《内经》的引入带来了契机。面对诸多译本和大量翻译理论及实践类文章及刊物,教师不仅能极大的丰富课堂教学,还能通过讲授活动提升自身的业务素养。

中医英语教学引入《内经》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医学知识和翻译技能,反过来又能促进中医典籍更为准确、有效的翻译,推动中医药翻译事业的发展,从而帮助中医药更好地走向世界。

第6篇

摘要:中医院校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向世界传播中医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因此,培养学生的中医英语翻译能力极其重要。根据当前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学情况,文章对培养中医院校外语教师的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医;外语教师;翻译理论;翻译实践

中医与英语教学,各自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与教学目的,如何使它们彼此契合,找到一个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突破口,这是中医院校外语教师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鉴于目前中医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培养中医院校外语教师的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当前中医院校外语教学现状

中医院校学生入学后基本是以公共英语为主,学生一入校后把主要精力、时间和注意力集中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上,没有足够的意识、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中医药英语。此外,中医药英语安排学时太少,且开课时间多在高年级,相对较晚。加上师资力量缺乏、教材不规范等因素,导致了中医院校学生的中医专业英语知识和能力的薄弱。

实际上,经过大学头两年的英语学习,学生拥有了一定的英语词汇量,基本掌握了英语的语法结构、构词规律和基本表达方式,具备了较强的英语基础和听说读写的能力。遗憾的是,多数院校就此结束了对学生的英语教学,由于长期不接触英语,致使高年级的学生逐渐将已经掌握的英语淡忘。又由于中医英语课时严重不足,学生掌握的医学、尤其是中医英语词汇很有限,对基本的翻译技巧知之甚少,于是很难通过上下文推敲和选择词义,多数学生在翻译中医论文摘要和其他资料时很吃力。为此,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当今信息时代,英语已经成为世界科技文献的主要语言。中医专业英语,是研究如何将中医知识系统而全面地用英语来表达及运用于实践的一门学科。要让世界了解中医药学,同时学习和吸收世界医学的长处,就必须借助于英语语言载体。此外,中医英语翻译有其独特性。一般来讲其他学科英译汉需求量大,而中医药学科则主要是汉译英。因此,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学必须重点强调对学生中医汉译英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翻译兴趣和能力,使他们乐于并善于做中医汉译英工作,成为既精通中医专业、又有较强的英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想实现这个目标,英语教师应首先从自身的教学教法上需找突破,努力提升自身的翻译理论和教学实践水平。

二、 中医院校外语教师需加强翻译理论学习

翻译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这一点已为我国翻译界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可是,现在仍有人把翻译仅仅当作一种技能,否认翻译理论的存在,这种现象在专业英语教学上表现为只重视翻译实践,不重视翻译理论学习。过去,我国翻译界对理论研究的轻视已使我国译论落后于西方。国外对翻译理论的研究已从语言学角度转向多学科的多维研究,翻译理论的学派也由语言学派、文化学派、功能学派等发展到“解构”学派、“后殖民主义”学派等等。

我国学者在引进、吸收西方的翻译理论,创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翻译理论方面正在取得或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大批翻译理论家如张南峰、刘宓庆、许钧、刘重德等人的专著和论文已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这种种情况正影响着我们中医英语的翻译教学和对学生中医翻译能力的培养,对于有志于从事中医翻译事业的人来说,这些理论知识是不可以漠然不知的。在中医药汉译英的翻译活动过程中, 经过广大中医药汉译英翻译工作者的努力, 中医术语的英译形式逐步地趋向一致, 中医药方剂名称的英译形式也逐步得到认同, 对英译中医药历史文献和相关文章的翻译技巧进行了积极地探索, 并在大量中医药汉译英翻译活动的基础上, 进行了中医药汉译英翻译工作的总结。如今, 中医药汉译英翻译工作已经上升到理论研究和深入发展的阶段。

只有科学的翻译理论才有可能揭示翻译中最本质的东西,从而从宏观上指导翻译实践。翻译理论的指导性就在于减少实践的盲目性, 提高科学性、功效性。没有理论指导的中医翻译只能是盲目的实践,这就是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翻译理论水平和向学生传授翻译理论的理由。

三、 中医院校外语教师的翻译教学实践

为了提高学生中医英语翻译的能力,外语教师应努力探索一些有效途径。

首先,基础英语教学要有利于日后向中医英语教学进行转变。在基础英语授课阶段,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入中医英语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早日接触、了解中医英语。让学生们认识到具备中医药汉译英翻译能力意味着他们会增强了适应将来工作的能力。在教学安排上,应酌情适度添加与中医英语相关的内容,因为中医英语与医学英语具有一定量的词汇相通,以此帮助学生为今后专业英语的学习做好准备。在口语训练中,可适度加入一些与医学英语相关的场景会话和口语培训;而在书面作业方面,可考虑进行难度浅显的中医英译练习。

其次,中医英语教学须重点关注中医英译的技法处理。教师在中医英语的教学中,需关注、研讨中医英译的技术处理,引导学生在这方面多作训练。如中医英译多见的是词汇层面意义的转化,而在句式结构层面,忽略了英语通常的表达形式。须知翻译出来的文本是给译入语读者看的,因而,除了词汇的转换,重要的还有句式的得体。毕竟,翻译并非一对一字字对应的转换。说到底,还须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中医英译作为翻译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样反映出翻译过程的特点。东西方语言和观念形态方面的诸多差异导致了中医英译的一大难点:源语和译入语之间缺乏大量的对应词语,直接影响到中医英译的质量。并且,如何在翻译时兼顾中英文的行文特点,使中医的译文能为译入语读者理解并接受,是翻译过程中须加以关注的方面。

四、 结论

中医药是祖国传统医药学,很少有外部信息能让我们借鉴和学习。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学,肩负着将中医推向世界的使命,任重道远。中医院校的外语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翻译理论和实践能力,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把中医药独特的医术通过英语这一载体介绍到外部世界,造福全人类。

参考文献

第7篇

一、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进行翻译教学的必要性

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进行翻译教学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需要。专门用途英语是与特定行业相关的英语教学,它不仅包含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更具有明显的专业内涵,是语言技能训练和专业知识学习的结合。因此,在具有专业特色的中医药院校,英语翻译教学不能局限在英语专业学生中。中医药院校的学生分配在各个医学专业,他们具有较高水平的医学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英语翻译技能,有助于培养同时具有高水平医学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有助于将中医药文化更准确更广泛的传播。

二、任务型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满足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强调职业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依据学生实际水平设计任务,创设真实或类似于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可理解性输入和输出、协作学习、主动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意义建构、提高翻译能力的教学模式。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的特点和遵循的教学原则包含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主线、以协作互动为方式以及以学习情境为前提。在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设计不同内容和层次的任务,创设较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积极与同学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任务,从而获得较强的实际翻译能力。

三、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初探

英国语言学家JaneWillis将任务型教学分为三个步骤:任务准备(pre-task)、任务环(task-cycle)和语言聚焦(languagefocus)。任务准备步骤由教师根据每节课的主题和学生的特点介绍并引入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任务环即任务实施步骤(task-planning-report),学生讨论和分析后制定执行任务的方法和技巧,执行并完成任务后向全班同学汇报。语言聚焦包括分析(analysis)和练习(practice)。学生对任务中的语言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扩展练习进而巩固所执行任务。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任务型翻译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实际的翻译能力。任务可以围绕对中医药名称、中医药产品说明书、文献、会议报告、病历、实验报告、论文摘要和中医药文化知识等的英语翻译来进行。现以中医药产品说明书的翻译教学为例,对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1)任务准备。将学生按人数分为小组,让他们课前搜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中医药产品说明书。教师可以介绍相关翻译理论和技巧,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去选择判断使用何种翻译理论及技巧。

(2)任务实施。学生汇报搜集到的中医药产品说明书,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翻译所需要的理论和技巧,制定计划。每个学生都有相应任务,对中医药产品的性状、功效、禁忌等进行翻译、讨论翻译各个部分所需注意的语言点和语法知识,并记录所遇到的语言难点。完成说明书各部分翻译后,在全班各组进行汇报,其他组可以指出翻译得精确或者不足的地方。这阶段学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合作互助的精神。

(3)语言聚焦。教师对学生的翻译进行点评和总结,指出相应的翻译理论及技巧,对语言点(医学术语、结构词和翻译结构等)进行讲解,并对学生记录的难点进行解惑。同时将翻译练习扩展到对中医药名称、病历等的翻译任务。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知识和技能。

第8篇

从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来看,有如下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首要问题是语言技能课的特点十分突出,人文素质课的特点却体现不充分。具体表现之一是应试教学趋向严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虽一再进行改革,但社会认同度并没有因此而降低。第二,英语以外的专业课学习任务重,以医学类学生为主,英语综合能力较差,缺乏人文知识的培养和积累。第三,大学英语与医学专业课教学之间脱节,存在明显隔裂现象,造成医学生学习英语缺少压力与动力。英语学习不受重视,大部分医学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乐趣和成就感。仍然是应试教育下的被动学习,而不是提倡的人文教育观下主观能动学习。第四,中医院校在专业课和大学英语课程之外,人文素质课程设置相对匮乏。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仅有七年制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学等少量专业设有医古文,中国古代哲学等课程,而大部分如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康复治疗、临床医学、药物制剂等专业,则几乎没有相关人文素质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对人文教育观下的大学英语课程实施尤为不利。而大学英语作为中医院校重要的一门文科必修课程,自然就承载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使命。

2大学英语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对医学院校大学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迫在眉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成为你自己。这是从培养年轻一代所应具有的素质而言的。对于中医院校来说,人文素质修养教育是个薄弱环节。对于中医院校学生来讲,英语作为非专业的课程,其重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特点对于培养医学院校学生的理性思维是潜移默化的。大学英语作为医药专业中为数不多的“文科”课程,肩负着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使命。在大学英语中怎样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人文素质培养,既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具体实施,也是中医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由此,本研究本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通过对医药专业学生进行实证调查访谈,分析学生现阶段的人文素质状况和人文素养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适合医药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的教学模式,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3LCE模式在中医院校大学英语中的创新意义

笔者尝试通过团队合作,教学实践,结合医学专业特色,融入传统中华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起一个学生乐意学习,自觉理解,主动表达的渐进式文化渗透教学模式,即LCE模式(Learning,Comprehension,Expression),帮助学生构建在人文教育观下的主动学习能力。这样一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对中医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具有特色创新作用和现实意义。

3.1LCE模式的创新与突破

第一,具有前瞻性。这种在实践中不断进步完善的教学模式能为医学院校深入进行的人文教育观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有力参考。第二,实用性。本研究是人文教育观下利于学生综合人文素质培养和提高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比如,在大一新生课堂上循序渐进讲授英文版《论语》《黄帝内经》《庄子》等,不仅有利于激发医药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学习策略运用、情绪和认知能力的调节都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第三,充分体现医学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精神。该教学研究依据医学院校学生学习需求分析,量体裁衣,不断改进完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课程内容以及教材使用、评价体系等方面,是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思想的体现。

3.2LCE模式的意义

第一,现代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对如何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效益最大化,让医学专业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培养更好的人文素养,与自身医药专业有机衔接,从而取得更好的医学专业发展机会,该研究有着切实可行的现实意义。第二,对医学院校学生在大学英语课程学习中把专业和英语相结合,把知识与文化素养相结合,帮助医药专业学生树立主动的人文素质观,培养出能够将所学传统中医药知识用英语表达到国际范围的综合人才,以适应医学的国际化发展和国际交流,进一步提升我国医学水平的国际地位,该教学研究的意义深刻而长远。

4LCE模式的研究内容和预计突破难题

以人文教育观为宗旨的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将学生从习惯性的被动僵化的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在语言教学中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相关知识点,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具体研究内容和预计解决的难题如以下两小节详细阐述。

4.1研究内容

LCE模式是基于语言技能与人文教育并重的原则,在调查了解医学院校学生需求的基础上,通过适量引入英文的中国传统经典,举一反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研究英语国家的文化,拓宽学生的文化知识面,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培养人文素养,在文化探索中培养语言能力。与此同时,对医药专业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衔接教学模式、人文素质提高、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力图建立一种既注重医学科学知识又强调语言技能和人文素质传授的科学、合理、可行、实用的从应试英语向人文素质英语过渡的教学模式,为双语医学课程甚至全英语医学课程学习做铺垫,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人文修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建立一个学生乐意学习,理解,主动表达的渐进式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即:TeachingModelofLCE(Learning,Comprehension,Expression).

4.2预计突破难题

首先,攻克大学生人文素质调查问卷缺乏信效度的测试,调查结论难以令人信服的难题,克服了以前对人文素质研究多数停留在思辨性讨论层面的局限性。本研究基于前人对人文素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与学生交流,将人文素质的要素分为历史、哲学、伦理学、审美、文学素养、艺术、传统文化等具体方面,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育部的要求,在各个维度下设置相应的题目,通过信效度的测试,确定实测的问卷,为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查提供一份信效度高的问卷模板。其次,提出在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中引入一种既注重人文社科知识又强调语言技能传授的科学、合理、可行、实用的人文教育观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即: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了解大学生人文素质提高的内在需要,探讨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怎样通过调整课程设置,有阶段、分步骤地培养人文素质的途径。运用统计学分析,通过对学生的现状调查和需求分析,避免了仅仅从教师思辨角度或者个案研究得出结论的片面性,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培养方案,旨在从素质教育的角度,从课程设置、文化输入等具体方面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一个适合中医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新模式。

5结语

第9篇

【关键词】就业导向 课程体系 中医英语

随着英语教育的普及,人们学习英语的意识不断提高,学习英语的渠道增多,单纯的英语人才的需求量减少,有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了职场新星。要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从学校层面出发,需要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职业生涯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总的来说,课程的设置要从以培养单纯的专业知识为主要目标转变为专业知识培养与实践技能培养相结合。建立就业导向型课程体系可以在原有的专业特色基础上增加方向性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一、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中医院校英语专业肩负着培养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人才的历史使命,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中医药国际化趋势的、能开展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翻译、商贸、教学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以山东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遵循“三模块说”。即《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模块、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模块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模块。具体分为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以及相关知识选修课。这种传统的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实践教学模块的缺失。目前的实践教学模块主要依赖于大四下学期的实习。然而,学生离校实习阶段,教师给予实习指导的途径较少,效果不佳,难于监督,导致很多学生的实习流于形式,教师也很难掌握用人单位真实的反馈情况。二是专业特色的就业导向不突出。中医英语特色的职业发展道路尚未形成,虽然中医英语课程设置特色鲜明,但利用这一特色找到工作的学生凤毛麟角。

二、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对就业导向型课程的需求,笔者对山东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11级60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以期发现课程设置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就业指导型课程体系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调查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开设就业导向型课程的必要性;就业导向型课程专业方向的设置需求;具体课程的设置需求及建议。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宏观认识不足。受访学生对课程设置基本持肯定态度,认为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以及专业选修课程的学分设置比较合理。但有高达80%的学生不了解《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英语专业培养目标,60%的学生不了解学院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可见学生缺少对专业学习的宏观把握。只有让学生明确培养目标,充分了解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目的与意义,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放矢地参与到学习和实践中来。

2.设置就业导向型课程的迫切性。学生的就业意向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英语教育(33.33%),对外贸易(23.33%), 公务员或事业单位(20%),翻译(10%),中医药对外传播(3.33%)。

有一半的受访学生认为具有实际操作性的课程学分太少,这一结果印证了关于实践教育课程模块缺失的现状。对于目前的专业教学模式能否很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有68.3%的学生选择“一般”。96.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就业导向型课程。可见就业导向型课程的设置十分迫切。经过了实习阶段,学生有了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初步了解了自身未来职业规划道路中的优势与不足,对于就业导向型课程的专业方向设置,学生给出了以下结果:46.67%的学生选择英语教育方向,41.67%的学生选择经贸类英语方向。虽然有50%的受访学生认为有必要设置中医英语专业方向,但想选择中医英语方向的学生却仅占3.33%。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原因有两点:一是现有的中医英语课程已经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他们更加迫切需要课设经贸类英语和英语教育方向课程;二是中医英语就业面较窄,英语学生往往不具备中医基础知识,即使是对中医英语课程感兴趣,也会因为中医基础的欠缺而使学习知识变为死记硬背,应付考试。

针对问卷给出的经贸英语方向、英语教学方向、中医英语方向,学生又进一步提出了对相关就业导向型课程的需求。有82%的学生选择了国际贸易,76.7%的学生选择了教育学,学生认为与就业息息相关的课程还包括: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医英语课程等。

3.职业资格培训纳入课程设置的必要性。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求职的重要敲门砖,对英语专业学生来说,针对未来职业规划,可以考取各类资格证书。翻译资格证、教师资格证、商务英语等级证书这三种资格证书是受访学生认为对就业最有帮助的“砝码”。可见突出就业导向,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将职业资格证书的实践技能训练纳入就业导向型课程体系设置有一定的必要性。

三、关于就业导向型课程设置的建议

1.课程要突出中医英语特色。目前,主要在大学三年级开始中医英语、医学英语写作等课程,中规中矩。针对问卷中学生反应的问题,建议在中医英语方向做以下调整:一是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中医基础课程,开课学院为基础医学院,由中医学院教师用中文讲授。通过学习中医基础知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中医理论基础,了解中医知识,对中医药的学习产生兴趣。到大学三年级开始学习中医英语相关课程,是对中医基础课程很好的衔接和扩展。避免学生在不了解中医药的情况下学习中医英语知识,陷入死记硬背的误区。二是加大中医文献翻译及相关科技类英语翻译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医学英语翻译及写作水平。帮助更多的学生真正有能力胜任中医药对外文化交流的工作。

2.开设经贸类英语课程。这一方向的课程主要有:商务英语,国际贸易。目前开设的商务英语课程受到学生的好评,问卷中有56.7%的学生认为商务英语中级或高级证书对其就业帮助很大,因此商务英语课程变得尤为受欢迎。然而从事对外经贸类的工作仅有商务英语知识是不够的,基本的国际贸易知识必不可少。目前学校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开设有医药国际贸易课程,师资力量雄厚,授课经验丰富。经贸类英语方向的学生可以选修医药国际贸易课程来丰富自己的国际贸易知识。不仅如此,医药国际贸易课程与中医英语特色课程还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开设英语教学类课程。针对这一方向的课程主要有: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英语教学法。其中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开课学院为人文社科学院。英语教学法的开课学院为外国语学院。有了这些课程作为支撑,有利于学生顺利考取教师资格证。在实习和就业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目前,有41.7%的学生在实习时选择了教育培训机构,并有46.7%的学生最终与教育培训机构签约。虽然这一比例很大,但是由于是中医院校,与学院有实习合作的学校和教育机构相对较少。因此,在开设英语教学方向课程的同时,学院应积极联系实习单位,为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

4.开设研究方法入门课程。这一课程是对论文写作课程的有效补充,让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时能比较了解常用的研究方法,并能将其应用到论文写作中。38.3%的同学选择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尤其对于即将升学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专业理论知识有着极大的兴趣,但是这种潜在的兴趣没有得到很好地激发。有高达40%的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研究方法。以此为基础,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和深造中很难出成果。反之,如果在本科阶段增设相关专业的入门课程,可以有效改善英语专业学生理论知识薄弱的情况,为他们今后的研究和学习提供更好的平台。

四、结语

根据调查可以得知,在中医院校英语专业中设置就业导向型课程很有必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总而言之,中医院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一定要遵循英语专业教育的规律,需要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完善,最终提高中医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丁冲.刍议强化中医药教育国家化趋势下的中医英语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2]王雪玲,江凤霞,陈桂琴.就业导向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3]金利民.注重人文内涵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

[4]范延妮.中医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

第10篇

摘要:针对目前中医院校研究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现状,本文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设计和实践探索中的角色角度探讨“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在中医专业研究生英语视听说课中的应用。实践发现,该假设的应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用英语做事的能力。

关键词: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研究生英语视听说;中医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249-03

引入

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使得越来越多的工作场合和学术交流活动选择英语作为工作语言。蕴含着独特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正逐渐试图通过英语向全世界进行传播,中医医生也逐步踏出国门,令更多的国际朋友感受到中医的独特魅力。但是这些都依赖于中医从业者英语水平的提高。中医专业的研究生,作为中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播中医及其文化的使命,需要提高中医专业相关的英语水平,能读懂并撰写中医的英语论文,将科研成果在国际上发表,与外国专家学者进行沟通与交流,能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准确流利地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和思想[1](朱建芳,2012)。北京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已充分认识到提高中医专业研究生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要性,故拟将文秋芳(2014)所提出的“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模式引入该专业的视听说课堂。

一、中医院校硕士英语听说现状

(一)听说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

根据朱建芳[1](2012)的调查,研究生普遍反映,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中,最难的是说。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往往优于其听说能力。并且由于中医专业的特殊性,有相当大一部分学生是在工作几年后再次进入学校学习或是从其他中医院校考入我校,因此英语听说能力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再者,由于发音不准确,以及“想”的速度跟不上“说”所造成的表达延时、不流利等问题,该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

(二)缺乏用语言做事的机会,消极词汇大于积极词汇

由于课时限制以及大多数学生在课后很少使用英语,没有用英语做事的经历,因此他缺少词汇习得所需的通过不同的语境丰富词汇知识阶段。他们将注意力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并且很少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使用英语,这使他们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来兼顾英语的课后学习,因此很难习得新词汇。这些新词汇成为消极词汇停留在词汇习得的建立词汇的形态与意义的连接阶段。因此导致其消极词汇(阅读词汇)大于其积极词汇(听力、口语、写作词汇),造成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失衡以及输入和输出的脱离[2](李怡然,2015)。

二、“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概述

Krashen[3](1981)提出“输入假说”,强调可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Swain[4](1985)提出“输出假说”,认为学习者只有获得可理解性输出,才能充分提高运用目标语言的能力。国内现有的输入、输出研究大多把二者分开,独立地进行阐述,或是对立起来,比较它们各自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5](权宇,2015)。文秋芳[6](2013)在Krashen和Swain的假说基础上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强调输出比输入对语言学习的驱动力更大;学生未来职场需要输出的能力(即说、写、译中的一种或两种能力)。但由于该假说未清晰界定输入的作用,很多老师把“输出驱动”误解为仅仅是对输出给予更多关注而已,因此,文秋芳[7](2014)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明确了输入为当下产出任务提供语言表达,输出是语言习得的动力和目标。输入与输出需高度吻合,达到输入为输出服务的目的。

三、“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在中医专业研究生英语视听说课中的设计与应用

以下以中医专业研究生为对象对“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应用进行探讨。为了提升中医专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与外国患者沟通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为:学生作为医生能与患者用正确的语言互相称呼、问候并开始对话;能恰当地向患者描述病情;能正确地理解并有效、流利地回答患者的提问。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将从教师和学生两根主线、四环节进行:

(一)教师创设输出任务,学生尝试输出任务

视听说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为培养学生在今后职业发展中所需的英语能力。绝大多数中医专业的学生将从事与中医相关的职业,今后中医医生的患者将不仅仅限于本国患者,是否能够与外国患者用英语进行有效的沟通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医在外国患者心中的信服度。教师结合岗位实际,设计基于小组、分工、协作才能完成的听说活动,尽可能多地创设学生职业中会遇到的交际情境。学生在尝试过程中需记下问题,如表达中体现出的语言知识不足,以期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得到解决。

本堂课以一个具体的医疗案例,即医生在患者清开林注射液过敏的情况下如何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作为导入,让学生明白医患沟通用语在处理医患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教师介绍病例之后为学生下达任务,即3人一组,1人为医生,1人为患者,1人为患者家属,根据案例,完成互相称呼、问候并开始对话。任务下达后,小组成员各抒己见,积极讨论尝试完成任务会遇到的困难以及自己还需吸收加工的语言知识,组长一一记录下来并反馈给教师,这样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问题,知道下一步要主动吸收获取信息,才能完成此任务[8](田艳艳,2015)。

第11篇

一、从词汇角度分析

1.医学英语大量使用了来源于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医学术语。由于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曾先后对医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而且希腊语与拉丁语词汇丰富, 词汇意义单一,构词原则简单, 构词能力较强, 所以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绝大多数医学英语术语都是由希腊语词素和拉丁语词素合成的。来源于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医学英

语术语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直接来源于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医学专业词汇, 仍然保留了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原型, 例如来自拉丁语的词汇: cerebrum( 大脑)、uterus( 子宫)、stupor( 昏迷) 等; 来自希腊语的词汇: thorax( 胸) 、pharynx ( 咽) 、stasis( 停滞) 等。利用希腊语和拉丁语的词素( 词根或词缀) 通过派生的方法组合成医学术语, 这些派生词在医学英语词汇中数量最多, 例如: electrocardiogram ( 心电图,electro-电, cardio-心,-gram 图) 、bactericide ( 杀菌剂, bacterio-细菌,-cide 杀) 、hypertension ( 高血压,hyper-高,-tension 紧张) 、uterography ( 子宫造影术, utero-子宫,-graphy 造影术) 等。

2.医学英语词汇经常使用两栖词汇。医学英语词汇的另一来源是借用普通英语的词汇。在医学专业文章中有许多普通词汇用作医学专业术语时, 具有与普通意义不同的医学涵义, 这些词汇简称为两栖词汇。两栖词汇大约有800~ 900 个,它们在医学英语中使用频率较高, 所占地位也很重要。两栖词汇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为引申词汇, 这类词的医学含义与普通意义之间有直接的关系, 是普通含义的引申或转化, 容易被理解与掌握, 例如delivery( 投递, 交货-分娩)、appendix ( 附件-阑尾) 、attack ( 袭击-发作) 等; 另一类是独立词汇, 这类词汇的医学含义与普通意义没有显而易见的联系, 不是普通含义的引申, 所以不能从普通含义推断其医学意义, 例如: culture(文化-培养) 、pupil(小学生-瞳孔)、stool(凳子-粪便)、humor(幽默-体液)、complication( 复杂-并发症)等。

3.医学英语较多使用缩略语和专有名词转化来的词汇。从构成上看, 医学缩略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由组成该缩略语的每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顺向或反向构成, 例如:AID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组成缩略语单词的小写首字母加圆点构成, 例如:t. i. d.( 拉丁语处方用词, 一日3次) 等;由单词中的几个字母大写或小写构成, 例如: f lu( influenza, 流感) 、 ECG( electrocardiogram, 心电图)等。缩略语的使用节约了时间和篇幅, 使得医学英语词汇与词组的表达简洁明了, 易于记忆。

二、从语法角度分析

1.多用一般现在时。医学文章多数是陈述客观事实, 如叙述某个系统的结构、功能, 某种疾病的症状、病理、预防等, 所以一般现在时较为多见。

Immunization is the process whereby a person is made immune or resistant to an infection. (Unit 7, Text 2)

2.被动语态使用相对较多。医学文章以叙事为主, 主动语态屡见不鲜, 但科技文体常为显示其客观性, 避免感彩, 句中常不用象w e, you, I 等主语, 有时为了强调所说的事实( 动作的承受者) , 有时并不知道或无需知道动作的执行者, 基于这些原因, 医学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较高; 秦秀白等作过统计, 科技文体使用被动语态的句子要比文学文体多5~ 6 倍,如下列句子:

(1)Seasonal influenza is characterized by a sudden onset of high fever, cough, headache, muscle and joint pain, severe malaise, sore throat and runny nose. (Unit 2, Text 2)

(2)An ear infection means that the middle ear is infected. (Unit 5, Text 1)

3.用one, person,代替you或we 来表示泛指的概念如:

(1)Being bitten by someone who is infected.

(2)A liver of a person infected with hepatitis B swells. (Unit 8, Text 2)

4.句子完整, 复杂句和并列句多, 简单句少。有人统计过在医学英语中简单句占15%, 并列句占35%, 复杂句占50% ; 所以医学英语中长句多, 短句少, 含有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宾语从句的这些长句能表达较多的信息, 且能表示信息之间说明、解释等内在关系, 也体现出医学文体富有的逻辑性。例如:

(1)Ischemic stokes are ultimately caused by a thrombus or embolus that blocks blood flow to the brain. (Unit 15, Text 2)

(2)One defining feature of a cancer is the rapid creation of abnormal cells that grow beyond their usual boundaries, and which can then invade adjoining parts of the body and spread to other organs. (Unit 9, Text 1)

5.频繁使用插入语。医学文章中句子的容量较大, 含有的信息较多, 除使用主从复合句外, 也常用插入语的形式对叙述的事物进行补充说明使表达更全面。如:

(1)Particularly common times for women to become depressed are after childbirth (postnatal depression) and the menopause. (Unit 17, Text 1)

(2)The blood vessels become narrower and less flexible, also known as atherosclerosis (or hardening of the arteries.) (Unit 6, Text 1)

三、从文体修辞角度分析

医学文章多是说明性的, 而不是描述性的, 它的语言风格重在准确严谨, 而不追求表达的艺术价值, 故在文学作品中多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 拟人, 夸张等在医学英语中十分少见。

1.汉语用动词的地方,在医学英语中往往用名词来表示,如:

(1)Carbon dioxide retention is a major restriction to the use of sedatives,tranquilizers,or narcotics in heart failure.

二氧化碳蓄积是对心力衰竭限制使用镇静、安定或麻醉等药物的主要原因。

(2) The occurrence of peptic ulcer in some patients with hiatal hernia may necessitate consideration of both diagnosis.

对一些裂孔病患者,出现消化性溃疡时,须考虑两种疾患的诊断。

2.医学英语还广泛地使用名词词组,简洁而确切地表述某一概念或事物。如:ear cough(耳性咳)、heart failure(心力衰竭)、serum bilirubin levels(血清胆红素值)。

四、小结

笔者通过分析教材《新编实用医学英语教程》,简单介绍了医学英语在词汇、语法、文体修辞方面具有的一些语言特点。由于语言具有的复杂性及多产性,还有更多的特点, 如语法方面的否定、定语移位等特色有待于语言教学工作者去研究和探讨。医学生在学习专业英语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不同角度了解,便能更好地掌握医学英语,借此工具去阅读国外医学书刊、杂志,从中获得更多更新的专业知识和信息,不断提高医学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永安.新编实用医学英语教程[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第12篇

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年6月英语四级报名时间:2月底或3月初开放报名,报名时间持续一个月左右。

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年6月英语四级报名入口:sdutcm.edu.cn/

2018年6月英语六级报名入口【教育部公共入口】:cet.etest.net.cn/

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年6月英语四级报名条件:

1. 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专科、本科、研究生在校生。

2. 各类全日制成人高等院校专科、本科在校生。

3. 修完大学英语四级课程的学生才能报考CET4。

4. 修完大学英语六级的课程且CET4 达到425分(含425分)以上的考生才能报考CET6。

5. 同等程度的大专生或硕士研究生经所在学校同意,可在本校报名参加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