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研究生学位论文

研究生学位论文

时间:2022-04-12 02:13: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研究生学位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1篇

【编者按】:论文频道为您提供各类开题报告范文参考,以及开题报告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开题报告写作中的难题。

摘要: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由文献调研、相关技术发展水平、具体实验室条件、主观能动性等因素决定,对学位论文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论述了以问题作为开题报告中心和整体思路的观点,分析了开题报告的各个组成部分,并对其进行了评价.

1开题报告的作用和整体思路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硕士研究生作开题报告的时间一般在第三个学期末或者第四个学期初,即基础课程学习完成之后,研究工作实施之前.开题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也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国内高校和研究院所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开题报告,组织相关专业的专家,会议评审《开题报告书》.暨南大学2002年1月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工作并启用新版开题报告书的通知》.一般,对开题报告选题合适、方法得当、措施落实的,同意论文开题;对于尚有不足的,需要修改报告.有的要求书面回答开题报告会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对于不合格者,必须重做开题报告,通常只有一次重做报告机会,而且在一个学期以后.在审核开题报告时,若评议为科研能力差,缺乏培养前途的研究生,则认为不宜进入论文阶段,通过中期筛选淘汰.有的单位还要求填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审表》,尤其对博士生的开题报告.可是,对如何做好开题报告的文章很少见到,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因博士生开题报告比硕士生开题报告要复杂得多,以下只针对硕士生开题报告加以论述.硕士生的开题报告与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不同.在科研中,重点项目要求写可行性论证等报告,一般项目写开题报告,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由有中级职称以上的科技人员编写,涉及深度和广度都远大于硕士生开题报告.硕士生开题报告目的也不同,主要是培养学生如何选择论文研究题目、辨认难点、确定技术路线、怎样计划安排等,重在科研程序的训练.对应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科研过程,开题报告相当于《设想方案》和《实施方案》的阶段.中物院研究生开题报告内容包括3个大的方面:立论依据、研究方案和主要参考文献.立论依据包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和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研究方案包括:(1)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3)本项目的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4)预期的研究进度.其它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研究生开题报告,因学科不同,格式有所区别,但主要内容和关注点,却大同小意.结合核能科学与工程硕士生近年的实际情况,对开题报告看法如下.按照东北林业大学史济彦老师[1]的观点,从课题选择到论题选择体现了选题的整个过程,由4个部分组成,其总步骤是:课题选择→课题综述→论题选择→开题报告.因此,文献调研的深入和全面程度,会相当程度地影响开题报告的质量,在开题报告中反映出来.对没有太多实际经历、在相关知识方面积累较少的研究生,要作好论文研究,必须首先做好文献调研.虽然受到该领域科技发展状况、具体实验室条件、指导老师等因素限制,但为了获得一个好的学位论文选题,充分掌握文献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基础,值得学生付出艰苦努力.问题是指事物的实际运行状态和期望状态的差异,是与存在、发展、创造、成果等相关的一个概念.马斯洛[2]认为:科学研究应该以问题为中心,不应该以方法为中心.波普尔的理论中,认为科学研究起于问题,止于问题.这二位科学家,时代不同,角度不同,表述不同,对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的看法却是相同的.文献调研的目的,除了掌握情况,丰富知识,提高文献综述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在研究生开始接触科学研究之初,就要树立以问题为中心的观念.在文献调研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开题报告中明确研究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多种多样,对硕士研究生,尤其是应届本科毕业研究生,不宜选择难度太大的问题做毕业论文,因为硕士研究生尚处于科研培养初期,且时间有限;但是,在整个毕业论文过程中,需要建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体思路.如何开拓新研究领域可以是问题,如何解决分歧可以是问题,如何提高部分技术指标也可以形成问题.没有能够较好地发现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对问题的研究就谈不上深入,这与研究生培养要求是不相符合的.其表现形式之一是研究内容扩张,以数量掩盖质量不足,列举了许多难度不大的内容,而需要经过努力,克服困难才能够完成的却讲得较少.特别是有多年工作经历的硕士研究生,受完成工作任务观念的影响,容易提出过大的研究范围,在开题报告中需要纠正.文献深入调研后,研究生对研究领域的存在问题、解决方法等会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对学位论文选题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因没有实际的科研经验,对复杂的现实情况了解不够,要同时兼顾现实性与研究价值,需要在导师指导下,确定学位论文选题.这一具体如何选题的过程对培养研究生是重要的.反映在开题报告中,学位论文选题不仅要有较大意义,而且具有可行性.科研条件良好的单位,为研究生提供的选择范围更宽,学位论文选题若能够结合研究生的特长与兴趣,促进研究深度,则是更好.一般开题报告都要求明确学位论文研究目标,但我们认为,研究目标不宜过分注重,规定得太具体和死板.其原因是,即使条件一定,目标是偏高还是偏低,往往难于准确判断.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未知因素,各个实验室条件不同,具体研究时条件不同,评价研究工作的水平是复杂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目的是开展研究工作,培养研究能力,而不同于完成规定任务.研究目标与其理解为衡量指标,不如理解为努力方向,问题的解决程度.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目标体现了研究工作的价值特征.确定合适的研究内容,对硕士研究生培养具有直接作用.研究内容中各种各样的单元技术让学生实际地掌握,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课程学习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一边用一边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掌握,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重复能力,为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开题报告中研究内容、技术方法应是具体而翔实的,体现以论文问题为中心,广泛深入地使用相关技术.研究内容体现了学位论文量的特征.关键技术、技术路线是达到目标、实现创新的途径,是解决问题的客观可能性与主观能动性的汇合处,体现了学位论文创造的特征.在文献调研和导师指导下,关键技术的辨别是不困难的;但是,确立技术路线与开展可行性分析,涉及多方面技术发展水平、文献调研、实验室条件、研究的共性和个性、创新、决策、逻辑和想象等,是开题报告中的难点和重点,需要深入全面地开展具体研究.技术路线与论题选择密切相关,相互依存,决定了学位论文的最终选择.在开题报告之前,文献调研的同时,研究生应该尽量熟悉实验室情况,尤其是相关系统和关键设备.在研究生提出研究进度后,需要指导老师修改确定,一方面是因为研究生缺乏实际经验,另一方面是向指导老师学习怎样制定实施方案.开题报告会上,如何安排完成研究工作通常讨论较少.实施方案对实际有效开展研究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3开题报告的评价

不同学科的开题报告侧重点不同,对应用研究类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一种评价标准是:开展本课题研究的意义,10分;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发展动态,10分;研究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技术,20分;研究方案,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10分;预期研究成果及创新之处,30分;已有工作基础,10分;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5分;参考文献,5分.检验开题报告优劣的最终标准是实践结果.在学位论文完成以后,回首开题报告,可以看出科技情报是否收集得全面深入,计划是否合理,是否切合实际,成果是否明显,结果和设想有多大差别.研究生在毕业论文研究过程中,对照开题报告和实际进展,能够不断加深理解和提高认识,则开题报告这一阶段的培养作用就达到了.我院2001级的一位应届本科毕业的核物理专业推荐免试研究生,其开题报告根据学生特点,论文选题确定为d-t中子穿透铁球伴生γ射线泄漏能谱实验研究,涉及加速器、液体闪烁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mcnp计算程序、n-γ分辨、核探测电子学系统、屏蔽设计等基础单元技术.研究工作围绕γ射线泄漏能谱,采用实验方法,辅以理论计算,以如何获得精度更高的系列核数据为中心,对研究生进行系统训练.实际情况与开题报告计划一致性良好,在执行过程中按计划顺序进行.今年5月份答辩时,核能科学与工程专业8个硕士研究生中,该论文是唯一获得全优的.开题报告是研究工作的开始,良好的开端为学位论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史济彦.论研究生的选题方法及其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5,(3).

[2]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第2篇

实验室是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所必须的基本条件。一个运行良好的实验室不仅需要配备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材料,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安全制度、操作规范以及保障实验室正常运转的技术人员队伍。现代医学科学研究处速发展阶段,先进研究技术不断涌现,传统的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已经成为常规的研究手段,逐渐有更多单位引进了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更先进的研究平台。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的研究平台,而反过来高水平研究成果也可以帮助申请到更多研究经费,从而推动实验室的平台建设。目前有不少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单位,特别是医院的临床科室根本就没有完善的实验室。研究生只能联系去其他有条件的实验室短期做课题,很难去专心完成科学研究工作,而且同一个导师在研究方向上的连续性很难保证。一些大型医院虽然建立了中心实验室,配备了一些常用的实验仪器设备,但是也存在一些如人员拥挤、仪器使用需要预约等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审核的过程中,管理部门更应该加强对实验室基础条件的考核,对于完全不具备研究条件的单位,应当暂停招生。另外,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要始终放在实验室管理的首要位置,在每位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前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和制度宣讲,了解各种实验仪器设备和试剂等的注意事项和可能的危险。

2研究生招生和导师队伍建设

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是医学科研工作的主力军和新生力量,吸收高质量的生源报考是研究生培养单位的重要工作,对学科科研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当前越来越多的单位获得研究生培养资格的形势下,各个院校、医院间同样存在竞争关系。作为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导师应当努力去发现和吸引优质生源,通过多种渠道开拓生源和主动联系学生报考。每年暨南大学针对在读本科学生设立数百项本科生创新科技项目,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通过参与这些创新项目,可以早期接触到科学研究,对实验研究形成初步认识,也通过跟指导教师做实验产生科研兴趣,成为将来潜在的研究生报考生源。另外,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面向重点医科院校在读的临床医学等专业的大四学生举行夏令营,介绍医院和专业的基本情况并与导师见面座谈,对获得保送资格并通过面试考核的学生直接录取为免试研究生。目前已经有不少院校采用这种模式吸引免试生报考,收到不错的效果。另一方面,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在研究生培养体系中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要打破以往对研究生导师的错误认识,导师是一个工作岗位,意味着责任和义务,而不是一种地位和身份的体现。对于临床医学科学学位导师的遴选,应当更加注重科研素养和基础研究工作经历,保证研究生在就读期间得到导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对于只从事临床工作的导师,可以转为专业学位导师。暨南大学在这一方面做出了颇有成效的改革,为科学学位导师的遴选制定较高的科研业绩标准,打破了导师终身制,改为定期审核制,实施动态管理,只有通过审核的导师才能进入招生目录,获得招生资格,极大提高了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研究生课程安排与设置

以往的研究生课程设置上普遍存在知识结构陈旧、应用性不强的问题。许多研究生在入学阶段选修的课程只是为了满足学分的需要,而进入研究工作后会发现所学课程用处不大。因此,针对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当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实用性,特别是对于研究过程中所必须的实验操作技术和文献管理技能,应该给予格外重视。近年来研究生招生对报考生源本科专业的要求也日益严格。为适应卫生部关于临床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的要求,暨南大学自2012年起要求报考临床医学专业的研究生,无论科学学位还是专业学位,本科所学专业必须是临床医学。这一规定也逐渐在越来越多的医科院校实行。这一规定带来的结果就是将来生物类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将不能攻读临床医学研究生。尽管临床医学本科生具有良好的医学专业知识,但由于本科课程设置的缘故,绝大部分临床医学本科生接触的实验课以形态学和动物实验为主,在细胞及分子水平的实验技能方面比较欠缺。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在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基础理论课程之外,更应该侧重实际操作的实验课程,使学生在课程中能够掌握生物医学研究中常用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技术,并且能够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为了能及时了解最新研究进展,跟踪最新研究技术,文献检索、管理和阅读是研究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一技能,才能在海量的科研文献中快速找到相关结果,为科研选题、研究方案设计做出正确的决定。有条件的综合性大学可以通过开设公选课的形式帮助研究生尽快掌握这些技能,在专业的医科院校或者医院,则可以通过聘请专家讲座等形式来实现。暨南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图书馆在每个学期面向全校研究生开设文献检索、Endnote软件操作等培训班,开通了著名的文献出版机构汤森路透的在线教程,并且提供了许多培训教程PPT下载,使研究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科学研究的指导与过程管理

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的研究生导师主要来自医院的临床医生,也有少量导师来自大型教学医院中设立的研究所。根据笔者观察在研究生指导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临床工作太忙,没有时间指导学生。许多导师担任临床科室的主任或者副主任,每天门诊、病房以及手术等临床工作非常繁忙,可能几个月都没有时间跟学生深入交流研究课题,指导就无从谈起。②科研经历欠缺,指导能力不足。由于历史原因,现有的很多研究生导师本人在读书和工作期间一直从事临床工作,未曾接受过正规的科研训练,没有建立科研思维方式和掌握常用的科研技术方法,因此很难给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③责任心不强,指导方式欠合理。有些学术成就较高的导师,本身有行政职务或者很多学术兼职,经常开会、出差等,而且同时指导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很多,为了省事就采用了博士指导硕士,师兄指导师妹的方式,这样无疑使学生失去了接受导师直接指导的机会。因此,在提高导师指导效果上可以采取多种措施。首先,建立定期交流和指导的机制,比如每周举行课题组的周会,讨论最新的相关领域研究进展,汇报实验结果和总结经验教训等。其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意识。同一课题组内可以将常用的实验技术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减少在技术摸索上需要花费的时间,提高科研效率。对于以临床工作为主并且缺少科研经验的导师,可以与基础研究的教师建立导师组联合培养和指导研究生。最后,要注重研究生科研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使研究生在读期间能够较好地掌握专业外语、文献检索、统计分析、生物学软件等必备技能,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跨学科的学术沙龙、国内外著名学者的专题演讲、前沿研究热点以及最新实验研究技术的报告和讲座等,这样可以很好地开拓视野,有助于启发科研思维。

5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考核评价与激励措施

2013年7月中旬,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特别提出对研究生实行严格的中期考核和论文审核制度,加大淘汰力度;同时也要改变单独评定研究生导师资格的做法,防止形成导师终身制。这表明教育部已经把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放到了重要位置。科学学位的研究生教育以培养研究生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为主要目标。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二是科学实践的能力;三是撰写科学论文的能力。作为科研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科研论文在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考核中占有重要作用。随着国内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对研究生也提高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越来越多的培养单位鼓励研究生发表SCI论文,有的单位甚至把发表SCI论文作为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20世纪80年代后期,南京大学首先将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引入科研评价体系后,现在SCI已经成为国内学术界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每个被SCI收录的期刊有对应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它是通过对期刊引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数值,将其作为衡量期刊影响力的一项指标。期刊的影响因子越高,表明该刊物对其学科领域越具影响。尽管SCI作为一项学术评价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但是同时它在推动我国近年来科学技术国际化发展道路上发挥了巨大作用,是目前较为公正合理的评价标准之一。当然,应该抛弃唯SCI论的观点,在学术评价中考虑具体学科的实际情况,结合具体论文的引用情况、期刊的特征因子等其他评价指标等,建立更为合理的评价机制。学校或者院系层面设置适当的奖励措施对于提高研究生积极性具有很好的提升作用,常见的方式有设立优秀研究生论文奖和优秀毕业研究生奖等。暨南大学研究生院在鼓励和推动研究生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根据中科院学术期刊分区,对于以第一作者发表一区论文的研究生,给予高达5万元的奖励,同时给导师提供10万元研究经费。

6结语

第3篇

1基础课程学习有的放矢

博士研究生在本科和硕士阶段已经进行了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博士阶段的课程安排主要体现两个特点:第一是“精”,把眼科重要基础知识和相关临床操作理论依据作为教学培养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知识的传授,力求在疾病和诊疗理论上筑构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是“新”,增加以新理论、新知识为重点,贴近科学前沿,介绍技术创新的选修课程,以了解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科研动态及临床医疗方面的进展。学习北京大学医学部等院校的先进经验,在专业基础课上给予较大的自由度,采取不脱产上课方式,以保证临床训练时间。

2加强临床技能训练,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临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是使之成为高水平的临床医学专家。但许多获得临床博士学位的毕业生仍不具备独立进行临床工作的能力,毕业后尽管按其资历或学术成就很快晋升为高级职称但仍需在主治医师的指导下工作,从住院医师重新做起,其原因主要是缺少严格规范的技能培训体系。将研究生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制定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学分制考核方案,按主治医师标准考核。根据眼科学专业培训细则要求,明确提出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眼科学作为二级学科,又分为角膜病、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眼眶病、眼屈光及眼肌、眼科病理等三级学科。根据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专业方向,制定重点突出、全面培养的科室轮转计划,明确在轮转科室、专科训练期间,在理论和技能上应达到的要求,制定出临床能力训练的量化指标,如训练时间、掌握病种、操作技能、主管病例数及手术例数等,要求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认真完成,既有利于保证临床能力训练的时间、内容和质量,又为临床能力考核与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担任或协助总住院医师,对临床常见病种的诊断治疗充分掌握,保证临床能力训练的系统性。利用临床技能训练仿真模拟教具及实验外科动物训练,加强临床操作技能培训。导师对眼科治疗和手术方式设计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实施研究生临床准入制度,使研究生利用教具和实验动物充分掌握操作技能后逐步参与临床实践。导师及指导小组负责为学生创造临床实践机会,落实各项技能的训练及辅导,定期组织考核。定期进行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病例讨论、疑难病例讨论、会诊、竞赛等临床学术活动,训练研究生的临床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以往研究生参加讨论时的被动状态,为研究生提供表达观点的机会,培养其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和敢于承担的工作作风。

3开展以培养临床科研能力为特点的科研训练

随着我国人才评价标准的变迁,对科研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科学研究是目前体制下衡量医学人才水平的重要指标。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在实验室进行基础研究的时间和机会有限,为适应临床工作的需求,加强研究生临床科研能力的培训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必由之路。具体方式包括:强化研究生公共卫生学基础,训练科学的临床研究基本方法和技能,将研究生作为导师临床课题的主要参与者负责课题的设计和实施。科室定期举办科研方法、课题申请、成果申报等系列讲座及高水平学术讲座,培养临床科学思维能力。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加快研究生教学国际化进程。通过临床科研能力培养,研究生选择临床医疗实践中出现的理论或技术问题为研究课题,利用已有的研究手段,进行临床应用或临床应用基础的研究,从中学会临床科学研究方法,从而掌握了从事眼科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可以促进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提高。

4加强人文教育和自我修养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除掌握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宽阔的知识视野、灵活的思维、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人格情操、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不仅能应用自然科学方法来解决医学问题,也能应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法来研究医学问题,为患者的健康服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在指导研究生做课题和科研的同时,要关心研究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将人文精神合理的渗透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引导其树立医学科学与人文科学并重的学习思想[9]。组织研究生开展“近视普查与防治教育”、“社区老年人白内障筛查”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在实践中学会承担责任与义务,掌握与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更能激发其学习人文精神的积极性,引导其对人生价值、目的和意义的正确思考,使得个人素质得到提高。

21世纪是科技高度发展的时期,国民经济的增长、综合国力的增强更加依赖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进步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因此,博士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肩负着培养能够参与国际竞争、解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所遇到的重大问题的顶端人才之重任。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是为受教育者提供的以医学职业生涯为目标的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教育经历,只有顺应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需求,建立具体、规范而严格的教育体系,培养基础知识扎实、临床技能过硬、视野宽阔且身心健康的医学人才,才是保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杜兆东胡丽婷赵桂秋李元伟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

第4篇

关键词:人文社会科学;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222-02

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是以保障和提高学位论文质量为目标,依靠必要的组织机构,把各个组成要素的质量评价活动严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1]。与容易使用定量的评价方式对其成果进行评估的自然科学硕士论文相比,人文社会硕士论文科学成果因广泛、复杂则较难评价。这不但使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也会影响到研究生教育规模与质量的整体发展。所以,构建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人文社会科学硕士研究生评价指标体系已经成为我们亟须完成的任务。

一、对21所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进行调查分析

(一)调查方法

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层次结构分析法、文献计量法、个别访谈法和专家评审等方法。理论研究部分,充分利用图书资料和网络文献数据库,搜集21所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的相关资料,深入理解和综合分析文献内容,一方面详尽地了解目前人文社会科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的特点,另一方面明确国内外人文科学成果评价已取得的成果和不足。实证研究部分,主要运用层次结构分析法、个别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确立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形成相应的论文类成果和应用对策类成果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获取实证研究样本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以验证指标体系的信度、效度和不足,以明确该评价指标体系的改进方向。另外,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加强与论文指导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发现和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创新,将理论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以弥补认识上的不足。

(二)样本收集

确定研究对象:具备研究生培养的石油类院校、理工类院校、国内顶级院校、地域差异的院校、省内有代表性的院校。收集数据方法:通过电话访谈,相关大学网站收集相关资料以及通过相关的期刊或研究报告等资料获取相关数据。除此之外,我们重点选取了二十余位学术评价领域的理论学者和科研管理部门的实践专家,以面访、邮件、电话方式进行了访谈和书面反馈。

(三)21所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统计分析

通过选取,最终有21所高校被列为研究的对象。一方面研究这些高校研究生学位评价体系的细化分类,另一方面探析各类高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内部的权重分配,各个指标之间相互关系,从而发现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分配的规律。

以中国石油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三所石油院校的硕士研究生论文评价体系为蓝本,结合其他18所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论文评价体系的分类方法,将21所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硕士研究生论文评价体系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统计结果:一级评价指标的论文选题主要包括三个二级指标:要求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的学校统计数量21个;要求选题前沿性的学校统计数量13个;要求选题新颖性的学校统计数量3个。一级指标论文水平主要包括七个二级指标:要求研究方法的学校统计数量19个;要求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水平的学校统计数量16个,要求文献综述的客观性与全面性的学校统计数量15个,要求写作的逻辑性的学校统计数量12个,要求论文研究难度与工作量的学校统计数量8个,要求材料的充分性与可靠性的学校统计数量7个,要求观点鲜明、立论正确的学校统计数量2个。一级指标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三个二级指标:要求新观点与新见解的学校统计数量19个;要求潜在的社会效益的学校统计数量9个;要求获奖或的学校统计数量4个。一级指标写作能力主要包括五个二级指标:要求文字表达能力的学校统计数量16个;要求书写的规范化的学校统计数量10个;要求设计图形、图表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的学校统计数量9个;要求学风严谨性的学校统计数量5个;要求摘要表述简洁规范反应核心内容的学校统计数量2个。一级指标答辩情况主要包括三个二级指标:要求回答问题水平的学校统计数量9个,要求报告重点及阐述情的学校统计数量7个,要求着装及态度情况的学校统计数量3个。

(四)制定人文社会科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的原则

从评价需求、评价过程、评价结果和评价持续等维度看,应关注以下六项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即分类方案在评价过程中要具有可操作性。分类不能过于复杂,分类颗粒度切分要恰当,以保证分类框架清晰简明,并在最大程度上能够与评价主体的常识判断保持基本一致,使评价主体较容易把握,从而提高评价操作的效率和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可比性原则,即分类方案的评价结果要具有可比性。只有同类比较才可以实现同一指标下的度量,评价结果也才具可比性、可信度,这就要求分类标准明确和界线清晰。可扩展性原则,即分类方案要具有一定的扩展张力。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等诸方面的日益交融和加速推进,专业学科也随之细分、交叉、融合。因此,保持评价分类体系具有较广的范围适应性和较强的功能扩展性,有利于评价结果的持续性比较和评价工作的一致性开展。可靠性原则。评价指标的设计不仅要考虑评估对象的特征,同时也要考虑指标的实际可操作性,指标的内容应明确,数量需适当,同时,同一参评项目中不同研究成果的各项指标间应具有一定的内在一致性,相互之间不会产生矛盾。客观性原则。保证评价指标的客观性,使评价指标及其评价结果符合研究成果的实际质量和水平,所设计的评价指标才具有现实意义。独立性原则。当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某一指标被修改或调整时,其他指标应具有适当的独立性,不会因某一指标的修改和调整而使评价指标或评价结果之间相互矛盾。

二、确立人文社会科学(法学类)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

着重选取了人文社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学生代表和科研管理者开展问卷调查,共形成有效问卷200份。为保证问卷调查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人文社科各学科领域的实际情况,发放问卷时还对受访对象进行了学科比例控制。

重新选取了人文社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学生代表和科研管理者开展问卷调查,共形成有效问卷200份。为保证问卷调查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人文社科各学科领域的实际情况,发放问卷时还对受访对象进行了学科比例控制。

人文社会科学(法学类)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答辩用)

三、评价体系的应用及结果分析

该评价体系针对科研管理者、专家和2013年毕业的人文社会科学硕士研究生进行了实际应用,该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一经使用即得到了学生、相关科研管理人员及指导教师的一致好评,一致认为该评价体系的主要优势表现在三个方面:客观科学:在全面探析各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基础上,能够客观科学地反映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实际水平。严密可靠:该评价体系所采用的评价项目和权重比例之间的关系是严密的,选择的应用对象具有代表性,评价结论具有可比性,因而能够对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进行可靠评价。操作简单:与其他评价体系相比,该操作步骤简单明确。答辩之前学生可以通过该体系判断是否符合答辩标准,指导教师可以通过该评价体系衡量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并督促学生。答辩时各答辩评委可以准确科学的评定学生学位论文的综合水平。

第5篇

 

有些叫国内外研究现状。这个部分有些学校要求放在绪论中,有些要求单独一章,这都可以。

 

一个问题是:不少学校要求把国内外研究现状分开来写,这就有点不妥了。有的中国人写的外文文章,或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写的发表在中国杂志上的文章,是属于国外研究现状还是国内研究现状?

 

按理应该是国内研究现状,但因为是外文或外国人,大多数就放在了国外研究现状,实在是笑话。另外,分开也模糊了总体领域或学科研究水平。

 

有些论文说某问题研究的人很少,他的研究就是创新的,这说法不对,只要有一个人研究了,并且出了结果,你就得在别人基础上前进,不能把别人研究过的再重复一遍。

 

2.关于研究方法。

 

有些学校要求研究方法单独写一节,这不好。不少人把文献综述当做一类研究方法,很不合适。研究方法的说明要与研究问题相结合,要具体,不能笼统说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规范与实证相结合、演绎与归纳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3.关于相关理论基础。

 

不少人或单位都把第2章要求写成相关理论基础,这对于评阅者是有方便之处的,对于作者也可以系统研习一下。

 

但是,不能为了凑字数,把与后文不大相关的概念、方法、理论一股脑儿往上堆。

 

有的文中说:这些介绍为本文后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这用词有点大了。不少学生对词的意蕴色彩不敏感,容易说大话,如重大贡献、重大意义、丰富了相关理论。

 

4.关于参考文献标注。

第6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提升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国家一级学科理论所涵盖的一个二级学科,是一门“以理论为基础的,研究人们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形成、发展规律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所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方法。撰写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攻读学位过程中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他们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学位论文质量集中体现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是衡量研究生培养水平最重要的标志。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在整个研究生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研究其质量提升路径,对提高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和提升研究生专业基础素养及科研能力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在校学习成果的一种衡量和检验,是对学生专业研究和思考能力的综合检测,是研究生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集中体现。通过读书思考、确定选题、查阅资料、组织框架,以及写作、导师指导反复修改的过程,使学生对本专业有较为深刻透彻的理解和研究,亩为日后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随着研究生招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及规模的快速增长,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有下滑趋势。为保证论文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有必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学校要提倡学术批评,形成崇尚诚实劳动、鼓励科研创新、遵循学术道德、保护知识产权等良好学术氛围。学术把关人和研究生自律的学术道德也是不可或缺的。有理由相信在合理的制度和自律的学术道德下,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将会逐步提高。同样,当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不高,与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有些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较为陈旧,培养方案多年不变,即使在某些时候调整培养方案,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存在因人设课的现象,而不是从专业的角度出发而开设课程。因此,为提高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水平,必须对课程进行整体的规划,规范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设置,改变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因人设课”的局面,真正从专业的角度来开设课程。落脚点和最终目的是培养和提升研究生专业基础素养及科研能力。

二、重视导师队伍建设

要提高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导师队伍。一名合格的导师可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加强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倡导求真务实的学术作风,以德修身、率先垂范,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恪守学术规范的品质。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比如导师素质层次不齐、学缘结构不合理等。研究生和导师作为教育保障体系的两个主体,是高校科研产出和学术发展的宝贵资源,打造名师和培育高徒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高等院校应明确导师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直接责任,同时使导师享有招生权、分配权、资助权、论文审查权等权利,激励导师参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管理,引入良好的竞争机制,实施导师动态管理,逐步打破部分院校只上不下的导师终身制,着力打造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三高”导师队伍。导师应不断丰富自身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提升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搭建与研究生互动交流平台,主持领导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促进科研团队建设,激励研究生自主发展,争先创优。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科研活动的结果,导师是影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导师是否有明确的意识,履行自己的职责,形成自己的风格,是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必要条件。导师是否具有合理的教育理念、敏锐的学术视角以及较强的创新素质都深刻影响着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

三、加强学位论文写作的过程管理

学位论文写作是一个过程,必须加强对整个学位论文写作的过程管理。提高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水平,必须做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工作。一般说来,开题报告包括选题的目的、依据、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选题的基本内容、基本结构、研究方法、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主要参考文献等等。同样,也要加强学位论文写作的评阅工作。为了增加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可以借鉴有的高校对学位论文进行一定比例的“双盲评审制度”,被抽查的学位论文首先隐去导师及学生的姓名,然后由研究生管理部门从已拟定的专家库中选择一定比例的校外送审专家,导师以及研究生本人并不知道哪些专家在评阅论文,评阅意见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统一回收”很多高校通过这种抽查送审的制度,加强对学位论文的质监督。另外,建立激励机制,做好优秀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审工作,建立优秀学位论文评审和奖励制度,有利于形成一种激励和督促学生、导师和学校努力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从而有效地促进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目前国家建立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和奖励制度,已起到了十分积极有效的作用。很多高校和省级学位委员会也在积极开展校级和省级优秀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审工作,并把优秀学位论文的获奖情况作为评价和考核各学位授予单位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学科建设和学位建设的重要参考指标。这些措施都体现了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过程管理的重视,也必将进一步促进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马灯秀,王辉,徐加放.高教论坛. 2015(07)

[2]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保障措施探析[J].贾桂玲,刘晓华.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

第7篇

关键词:学位论文;网络评审系统;研究生教育

作者简介:黄琳(1979-),女,江西宜春人,石家庄铁道大学研究生学院,讲师;王书海(1969-),男,满族,河北承德人,石家庄铁道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授。(河北 石家庄 050043)

基金项目:本文系石家庄铁道大学“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编号:11020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149-01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反映研究生学术水平和指导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各研究生培养部门都建立了相应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证体系,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审上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特别是对全部或部分论文实行匿名评审,把匿名评审作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的主要措施之一。[1]匿名评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论文评审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但与此同时,匿名评审工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2-6]

一、当前研究生匿名评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评审周期长

匿名评审的一般流程是:论文送审院校研究生学位管理人员联系对口院校并将论文寄送至这些院校(以下简称“受托院校”),由受托院校研究生管理秘书将送审论文下发给各学院教学秘书,各学院教学秘书再将送审论文送给评审专家,评审专家评审论文后将学位论文评阅意见返回给教学秘书,教学秘书再将论文评阅意见邮寄给委托评审院校。如此繁杂的评审流程,即便是在各环节都非常顺利的情况下也需要约1个月的时间。如果出现意外,送审时间要2个月,如此长的评审时间也挤占了不少学生完成论文的时间。

2.管理成本高

论文在评审过程中均是人工传递,自动化程度低,且每份评阅论文均以打印稿形式邮寄,既浪费纸张,又不便邮寄。据调查,各高校学位论文送审费多为130~150元/生,其中管理成本占30~50元/生。这些管理成本是完全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降下来的。

3.很难找到合适的评审专家

由于评审工作环节多,有些院校嫌评审费少,不愿接收外审论文。另外,由于评审专家一般只在受托评审院校内找,且多是由研究生教学秘书安排,对有些论文而言,很难找到合适的评审专家。

4.评审质量难以保证

由于对评审专家没有任何约束机制,不少专家在论文评审工作中投入精力不足,加之很难找到特别合适的评审专家,故论文评审质量难以保证。

5.保密工作困难

保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评审结果的客观、公正。由于评审过程均是人为操作,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支持,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保密责任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也给这些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

二、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普及提供了解决途径[7,8]

首先,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位论文的网上评价提供了技术保障。由于网络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通过网络可以使更多、更权威的专家投入到学位论文评审当中,学位论文信息可以在网上快速流转,保证了评审工作的时间要求;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位论文信息提供了多方位的展示平台和快速的处理能力。

其次,学位论文评审需要网络信息技术作支撑。评审程序是否科学严谨,评审过程是否透明,评审专家是否有权威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网络信息技术作支撑。在技术方面,基于Web的程序设计开发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比较经典的开发模式如采用B/S(Browser / 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架构,以基于.NET Framework4.0版的Visual Studio2010作为软件开发平台,以作为服务器端开发工具,开发语言选用C#,以SQL Server2008作为后台数据库,利用数据库访问技术对数据库进行管理操作等。这些技术为研究生学位络评审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支撑。[9]

最后,通过建立学位络评审系统可以进一步规范评审程序,及时通报评审信息,从技术上保证评审的公平、公正、公开,从时间上尽量减少送审工作各环节占用的无谓的时间,给学生留够充足的完成论文的时间,同时也可以实现论文完成即可送审的目标。

三、构建研究生学位络评审系统

各高校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的具体要求不尽相同,各省间的学位论文管理细则的差异也比较大,因此,建立一个通用的研究生学位络评审系统的可能性较小。[10]较好的解决办法是建立省级研究生学位络评审系统共享平台。因为同一省份内的各高校联系较多,在省学位办的统一领导下,各高校针对研究生学位管理方面的政策要求也比较一致,这是建立省级研究生学位络评审系统共享平台的基础。从分析河北省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业务流程出发,开发了一套能满足河北省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需要的、本土化的、人性化的、可定制且安全性高的学位论文评审工作平台,研究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需求分析

在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基本模式和要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学位络评审工作的业务流程、数据模型以及系统总体功能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描述,为系统的总体设计打下了基础。

2.总体框架的设计和系统功能的实现

根据需求分析,评审系统划分为学位论文管理、评审专家管理、论文评审和综合管理四个功能模块。综合管理是整个系统的支撑模块,学位论文管理和评审专家管理两个模块为论文评审模块,分别提供论文和专家。

3.数据库数据模型的建立

通过建立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及论文-专家关系数据模型,设计出合理的数据结构和存储机制,为数据库建立和系统实现提供了数据支撑。

4.专家信誉评价模型的研究与实现

评审专家的信誉直接影响到学位论文评审结果的质量。通过构建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信誉评价模型,以及对评审专家的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确定权重值来实现评审系统中专家的信誉度评价,为学位论文评审遴选专家提供了参考,促进了学位论文评审工作的健康发展。

5.系统网络安全的研究与实现

学位论文评审综合业务处理平台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安全可靠的支撑网络环境,根据学位论文评审业务的应用环境和实际需求,从网络信息安全角度构建可靠的学位论文评审网络支撑平台,为学位论文评审系统保驾护航。

四、结束语

建立一套先进的、跨院校的、涵盖各学科的学位络评审系统不仅为各高校提供了通用的、便捷的学位论文评审管理平台,而且对规范论文评审、缩短评审周期、减少评审费用、提高论文质量、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苏日娜.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制度的实践与反思[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9,18(1):25-27.

[2]王则温,赵张耀.关于博士学位论文评审有关问题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3):38-41.

[3]高立兰.我国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研究[D].长沙:湘潭大学,2011.

[4]郭垂根,李春英,崔丽春,等.研究生学位论文匿名评审过程中相关主体分析与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14(1):43-45.

[5]何刚.博士学位论文评价系统的解释结构模型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55-57.

[6]封旭红.学位论文盲审区域合作的实践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9):22-25.

[7]李红梅.高校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监控策略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2008.

[8]张德勤,龚道华,杨勇.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行网上评阅的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3):34-37.

第8篇

关键词:硕士学位论文;盲审效果;探索性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176-03

学位论文盲审,就是在论文通篇中隐去学校名称、导师姓名及研究生姓名,并将论文送往相同专业高校的同行专家评阅,并就论文是否达到答辩要求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在返回给学生的评阅意见中,将专家的相关信息隐去。目前,专家普遍认为学位论文“盲审”有助于排除人情因素的干扰,有利于客观公正的评阅,评阅成绩相对比较客观、公正、真实。

一、我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的实施

我院自2010年开始从各专业毕业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抽取部分学位论文进行盲审。为了体现公平、公正,学院根据校学位办论文盲审实施办法制定了《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研究生毕业论文盲审实施办法》。

1.论文送审要求。送审的硕士学位论文封面及扉页需隐去作者姓名、导师姓名等个人信息。由学院研究生办公室送2位校外具有相应硕士点单位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评阅。为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盲审效果,学院在统一收取参加盲审的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后,报院学术委员会,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对论文的格式和内容是否涉及作者个人信息等进行形式审查,形式审查合格,且通过“学术不端行为系统检测”,检测结果在30%以内的论文方可送审。

2.合理选择盲审学校和盲审专家。由于我校的工科背景较强,我院硕士毕业论文的领域既有化工理论基础研究,也有化工应用研究,所以在硕士毕业论文送审的学校和送审专家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学校层次的一致性、学科专业的相近性和研究领域的相关性。

3.合理利用评阅结果,形成激励机制。对于评阅结果,导师和学生往往只重视评价不合格的论文。一旦评审专家认为论文已达到要求,同意答辩,往往学院、导师和研究生本人不再重视评阅专家的其他意见和建议,只有没通过的论文,导师和学生才会认真修改。

为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经学院学术委员会讨论,对盲审评阅意见中的评分和评语做进一步的细化分类处理,以促进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不断提高,形成了补充意见《关于研究生毕业论文盲审结果处理办法的补充说明》。在《补充说明》中规定:“毕业论文经由两位盲审专家进行评阅,结果均为合格但论文评分都低于65分,该论文必须在3个月内修改完成,并经院学术委员会增聘同行专家复审,根据复审结果决定是否受理其答辩申请,未通过复审者应当延期一年答辩。”

二、我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的成效

1.学位论文质量有较大提高。通过实施学位论文盲审制度,增强了研究生的“论文危机”意识。绝大部分研究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撰写学位论文,论文质量有了较大提高。2010年,我院首次进行学院盲审制度时,对25位参加盲审的学位论文进行了形式审查,发现90%以上的论文存在撰写格式、图表规范等问题。2011年和2012年学位论文盲审时,同样的格式和规范等写作问题则要少得多。表1所示为我院2010-2012年研究生盲审结果为优良的比例。如图所示,2010年参加学院盲审的研究生论文50份,其中30份结果为优良,优良率为60%;2011年参加学院盲审的研究生论文46份,其中31份结果为优良,优良率为67%;2012年参加学院盲审的研究生论文58份,其中51份结果为优良,优良率为87%。

2.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近年来,受社会环境中“急功近利”风气的影响,一些研究生缺乏科研进取精神,不能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地搞研究;部分研究生忙于考博、找工作,不愿承担导师的科研任务,忽视论文研究和综合科研能力的培养。实施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的真正目的就是使导师和学生高度重视学位论文质量,从而加强过程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术水平,真正从源头上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最终达到学位论文盲审制度的真正成效。

表2所示为我院2010年-2012年参加盲审的学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情况。由表2可知,我院自实施盲审制度以来,参加盲审的学生不仅人均数量逐年增加,论文质量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三、现行盲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评阅专家与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之间有误差。学院送审的学位论文都是通过相关院校的研究生管理部门选择专家,而不是导师选择,因此在评审专家的选择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尤其是涉及交叉学科的论文,在评阅专家的选择上更容易出现误差。

2.评阅专家工作量增加以及“手下留情”导致评审质量受考验,盲审成效打折扣。一方面,随着近年来各高校都在积极推行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制度,需要评审的论文数量逐年增加,而大部分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答辩都集中在同一时间段,所以增加了送审部门及评审专家的工作量,评审质量经受考验。另一方面盲审聘请的多为国内有关院校的同行专家,有些专家在打分时也会有意无意地就高不就低、“手下留情”,由此导致论文盲审制度的成效大打折扣。

3.学位论文传递过程资源浪费,经济成本增加。盲审的费用加上管理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纸本论文和评阅意见书的传递也是一种时间和经济资源的浪费,随着毕业生基数的递增,这一费用势必逐年加大。

四、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的探索性建议

1.扩展论文送审的学科领域。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已成当今世界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高校越来越提倡将学生的培养模式由单一学科转为在交叉学科的平台基地上加以培养。扩大论文送审的学科领域,增加相关学科和边缘学科的教师对学位论文进行评阅,听取他们的评阅意见,一方面有利于研究生和导师从不同的侧面获取更多有用信息和创新思路,有利于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情因素,提高评阅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

2.聘请国外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参与论文评阅。为促进学科发展和对外学术交流,近年来学院聘请了一批在化学化工领域有影响力的国外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学院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学位论文送予这些专家评阅,将有利于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了解国内、外研究进展,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3.建立论文免审制度,给予导师和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一定的推荐免审的权利。为提高导师和研究生的积极性,可以建立论文免审制度。如对于在权威期刊或者影响因子大于一定数值的国际期刊上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数量达到一定要求之后,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和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同意后,可以向学校学位部门提出该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免审的申请。

参考文献:

[1]马玲.博士学位论文同行评议的实证分析及探索性建议[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12(6):44-47.

[2]王健,张华.由盲审结果分析我校机械类各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差异[J].科技广场,2009,8:240-261.

[3]王蓓,王振芬,王维静,王沁丹.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制度提高学位论文质量[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6):681,759.

第9篇

关键词:医学论文;硕士学位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319-02

硕士毕业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三年的总结性成果,它不仅是评判研究生学习和学术研究工作优劣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最重要的科学标准。川北医学院自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权,截至2012年12月已有3届毕业生,其中有很多毕业论文被广泛参考引用,有的还被评为四川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这对正处于研究生教育起步阶段的我校既是机遇又是考验,我校应将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视为学校发展的生命力,力争以此为特色创出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品牌。本文以2009级硕士学位论文为例,分析当前硕士学位论文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从管理角度出发探讨有效监控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方法,为提高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一、此次参与调查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1.论文创新能力较差

创新是硕士学位论文的灵魂。但我们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论文创新性在几项得分中偏低,具体表现在论文选题、研究方法、论文设计等方面缺少新见解和新思路。

2.论文写作能力欠缺

论文写作能力主要表现在论文中图表的规范性、参考文献引用的正确性、论文格式的统一性,以及论文中数字、计量单位、外文字母、标点符号的书写规范等方面。此次参加对外盲评调查的10篇论文,均存在计量单位、插图制表、文字表达不规范的现象。

3.文献收集整理利用的能力不强

以10篇论文在引用参考文献的数量、时间、外文文献比重等方面做分析。

从下表可以看出,总体文献引用数量和外文文献引用比重均较高。但由于外语水平的限制,一些研究生没有能力进行外文文献的查阅,因而对自己研究领域在国外的研究状况了解甚少,不能及时跟踪该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

4.科研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科研设计是研究者对研究课题的预期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的基本构想和计划安排,包括调查设计和实验设计等。比如在调查设计中抽样误差大小和样本含量直接相关,不少同学对样本含量的把握还不十分准确,这样就造成样本过大而造成调查不够细致,或样本过小而造成指标不够稳定、检验效能低等问题。

5.论文格式不规范

我校结合硕士研究生教育实际情况出台了《川北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但由于学生对论文格式规范性认识不到位、教师指导疏忽等多种原因,造成已经出台的文件不能按要求落到实处,60%以上的论文存在图表应用不当、参考文献引用格式有误、论文各部分顺序错乱等论文写作规范问题。

二、原因分析

1.指导教师水平能力参差不齐

硕士毕业论文质量最重要的就是取决于指导教师的有效指导。我校仍有少部分新聘用不久的指导教师,尤其是校外的兼职指导教师在科研、教学等方面力量比较薄弱,不能保证有效指导。

2.毕业生重视不够、精力投入不足

毕业生们在最后一年除了要撰写毕业论文外,还要应对来自就业、升学和出国深造等多种压力,甚至有的学生因为自己的导师科研课题多、临床工作繁忙,还要帮助导师完成导师的科研和临床工作,因此时间紧、任务重。

3.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我校尚存在开题把关不严、中期检查走过场等问题。目前我校除了参加“双盲评审”的论文是评阅人由学校单方面联系,其他论文的评阅和答辩等均是学生自己联系专家。这就造成论文评阅和答辩的专家往往是学生指导教师的熟人、朋友,使得论文评阅和答辩流于形式。

三、提高我校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对策

1.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是学位论文的具体指导者,是影响论文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指导教师的学术水平、治学态度、科研能力和责任心等对论文指导效果有重要影响。我校现有硕士生导师211人,其中校外兼职导师62人。目前,我校已出台的《川北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考核与奖惩(试行)办法》、《川北医学院实施研究生培养“双导师制”暂行办法》等导师考核管理相关文件。文件明确规定:我校硕士研究生导师须每年进行考核,考核“优秀”的给予奖励,考核“不合格”的停止招生一年,三年之内两次考核“不合格”的将取消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考虑到硕士学位论文的重要性,建议学校将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考评作为单独的硬指标纳入硕士研究生导师的考核体系中去。

2.加大对研究生论文写作的训练指导

“语文”、“论文写作基础”、“信息文献检索”是为撰写论文奠定写作基础的三大基本课程。鉴于我校研究生教育在校授课时间短(仅有半学期课程学习时间)、学生临床实习任务重的特点,建议我校在研一下学期和研二阶段灵活开设一些“论文写作基础”和“研究生语文”等讲座,并将讲座视频投放在学校相关网站上,以供我校校外联合培养点的学生下载学习。另外,还可请相关领域专家编印一些语文知识、论文写作指导、信息检索指导等方面的小册子发放给学生,由学生自行学习。

3.完善学位论文质量监控管理体系

我校研究生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论文评阅、答辩等环节上还存在着一些失范现象。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应加强研究生处在学位论文管理中的监控作用,建立论文评阅和答辩专家库。由研究生处牵头联系校内外专家,对专家的科研水平、学术诚信、工作态度等做详细记录,并定期进行专家资格审查,对审查不合格的专家坚决从专家库中予以剔除,并不断引进优秀人才以壮大论文评阅及答辩专家队伍。

参考文献:

[1]宋国建,王倩飞,崔斌,等.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初探[J].教育广角,2009,(6):87-88.

[2]张云仙,吴学东,姜禾娇,等.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分析[J].中国冶金教育,2002,(6):14-17.

[3]刘存祥.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校管理,2012,(5):259.

[4]党传升,罗梅娟,等.构建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7,(5):71-74.

[5]李安萍.地方院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调查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8,(15):18-22.

[6]朱陶,李健,等.某海上石油海上钻井平台作业工人职业紧张现状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2,(8):383-385.

第10篇

作者简介:

张俊峰(1981-),男,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空间钢结构非线性研究,(E-mail)。

摘要:文章对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9年招收的第一届19名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了调查,调查涉及报考与招生、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实践地点、实践类别、实践基地、学位论文等内容,考核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效果和研究论文情况。通过调查和考核,分析了全日制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探索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2)01-0041-04

2009年3月19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充分认识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要从科学定位、教学要求、实践要求和学位论文四方面创新培养模式,确保培养质量。教育部决定在已下达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基础上,增加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5万名,而且以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1] 。2009年9月,教育部决定2010年在保证研究生总招生规模不变的前提下,从以往安排的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计划中划出5%~10%的比例安排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之中,并计划用5年时间,将学术型硕士与专业硕士的比例调整为1∶1[2] 。

教育部的这一系列战略性举措将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但是,针对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这一新型研究生培养形式,如何在全日制工程硕士招生的同时保证培养质量、突出工程特色,成为政府、企业、高校共同关注的问题[3-5] 。从2009年开始,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对2009级学生进行了全过程跟踪培养。2011年招收的第一届19名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已顺利毕业,文章阐述了近两年来关于全日制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和毕业等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思路,内容涉及报考与招生、指导教师、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等。

一、 报考与招生

据统计,首届19名专业学位研究生均报考的是科学学位,后来在科学学位招满的情况下,调剂到专业学位。而研究生导师在填写招生计划时约有34%的导师不愿意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实际招生时约有80%以上的导师首先考虑

招三年制的科学学位研究生,个别教授和副教授在招不到科学学位研究生的情况下,甚至放弃当年招收研究生的指标。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和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都还不了解,从观念上还没有接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学生不愿意上,导师不愿意招[6] 。从2011年的报考情况看,也只有5名学生报考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约占研究生总招生人数6%,情况稍有好转,但仍然不容乐观。

二、 指导教师

郑州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有教授22名,副教授18名,高级工程师15名;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59名;校外合作导师29名,均为高级工程师。

(一) 校内导师情况

2009年招收的19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校内指导教师15人,其中有教授7人(1人为博士生导师,其余均为硕士生导师),有4位教授每人分别指导了2名专业学位研究生,其余每人指导1名;另外还有5名副教授,1名高级工程师,2名讲师(博士)。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校内导师职称比例分布如图1所示,2009年指导专业学位的导师情况见表1。

第一,教授指导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总数为11人,约占当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总数的58%,教授中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导师占教授总人数的55%,比其他职称都高,这主要归结于以下几个原因:(1)学生更愿意选择教授作为其研究生导师;(2)教授的科研项目较多,需要一定数量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来完成这些课题;(3)相对而言,教授和研究院、设计院、企业交流更多,可以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更多、更合适的实践场所。

第二,讲师(博士)中担任研究生导师的占讲师总数的50%,也比较高。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中有5位副教授,其中两位是年轻博士,从中也可以看出,年轻博士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比例很高,这归结为两个原因:其一,由于科学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名额在减少,相对于教授,年轻博士招到科学学位研究生的机会要少,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愿意招收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其二,年轻博士观念转换快,能很快理解教育部开展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政策,并积极进行实践。

第三,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作为校内导师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占其总人数的比例低,虽然在随后的调查中有一部分高级工程师作为合作导师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但总体来看导师积极性不高。

(二)校外导师情况

对2009年招收的19名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校外导师进行了调查,在研究生实践基地中,约有60%的校外导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工作,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方面。

第一,在校外导师的管理上存在缺失,学校对校外导师无法进行约束,缺乏研究生培养方面必要的管理措施。

第二,由于工作原因,校外导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仍需加强与校外研究生实践基地的沟通和协调。

第三,通过与研究生管理人员、校内导师和研究生的沟通,校外导师虽然已逐渐熟悉了研究生培养方法,但他们对研究生培养特点还缺乏深入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

三、 实践环节

(一)实践地点

对19名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地点的调查显示,有3名在郑州市以外,约占总人数的16%;16名位于郑州市,约占总人数的84%。学生的实践地点比较单一,学校签订的实践基地也反映出这个问题,这样导致学生参与复杂工程的机会少,实践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二)实践类别

直接参与施工现场实践的有14名专业学位研究生,约占总数的74%。其中施工技术与管理工程2人,复合地基与基坑支护工程3人,工程结构鉴定加固1人,道路桥梁工程1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1人,桩基检测1人,工程项目管理5人。

没有直接参与施工现场实践活动的有5人,约占专业学位研究生总数的26%,其中,施工技术与管理1人,道路与桥梁工程3人,建筑材料检测1人。

从实践类别可以看出,直接参与施工现场实践活动的约占专业学位研究生总数的74%,没有直接参与工程现场但参与工程设计管理等实践活动的约占专业学位研究生总数的26%,实践技术类别比较广泛。

(三)实践单位

学校签订的实践基地共11个,包括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化工部郑州地质工程勘察院、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河南省第五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郑州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建达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河南省地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学校与实践基地签订相关实践基地协议并挂牌。

通过对19名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调查显示,在签订的实践基地实习的共10人,占专业学位研究生总数的53%;在其他单位的有9人,占总人数的47%。这9人分别在7个单位实习,其中有交通规划、勘察专业的设计院和公司、铁路通道类的咨询公司、加固公司,也有基础工程检测公司和建筑工程公司。

在签订的实践基地实习的10名研究生中,分布在4个实践单位,其中有6人集中在一个单位,签订的11个实践单位实际参与培养的占实践基地总数的36%。

以上调查说明如下问题。

第一,实践基地虽然签订并挂牌,但还没有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可靠、便利的平台,有一半以上的实践基地还没有参与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第二,

实践基地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还需要细化,与实践基地单位的合作还很松散,虽然签订的实践基地涉及地基基础和建筑工程,但仍有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没有去这些实践单位。通过了解发现,与实践基地的签订是基于学校合作的层面,而研究生的培养是基于导师开展的,一些导师与这些单位并没有合作和来往,导致不能与这些单位联合培养,只好自己再联系其它单位。

第三,实习基地单位覆盖面不够。校内导师的横向项目以及研究方向很多,而签订的实践基地涉及的专业面还不够全面,有待进一步的建设,如加固类、道路桥梁类等。增大实习基地覆盖面既可以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又能保证签订的实践单位有足够的能力来参与培养。

(四)实践效果

笔者对19名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内容进行了调查,对实践情况进行了考核。调查结果显示:专业学位研究生所从事的实习与校内导师研究方向相符的共14人,约占专业学位研究生总数的74%,有差异的有5人,约占专业学位研究生总数的26%。而从考核的结果也发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所从事的实习与校内导师研究方向相符的研究生,考核结果比较好。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1)校内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仍然起着主导作用,直接决定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2)校外导师从时间和精力上还不能很好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不能从专业深度上系统地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培养;(3)实践基地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导师还不能为自己的研究生找到合适的实践基地,因此培养效果不理想。

四、 学位论文

(一)论文审核

为了准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情况,学院组织了5名各个专业方向的校内专家集中对19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进行了第一轮盲审,基本情况如下。

论文选题均来源于工程实际,但约有26%的论文存在研究内容缺乏创新,研究深度不够,论文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53%左右的论文写作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各级标题使用不当,参考文献及索引不规范,图表表达不规范,论文出现比较明显的错别字等。这些现象反映出学生写作不认真、态度不端正、导师要求不严格等问题。

论文形式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约占论文总数的79%,其余约21%的论文涉及调研报告、项目管理和结构设计。这说明学位论文的形式还比较单一,学位论文思路还没有完全从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中转变过来。

论文研究深度不一。约有30%的论文与实践结合得很好,论文比较系统、研究深入,但10%左右的论文深度不够,反映出学位论文考核标准不具体,执行不严格,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少数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因此,研究生管理部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考核和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的考核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论文评阅

19名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都被返回并要求对盲审提出的问题进行修改,修改后参加论文评阅。答辩前共送出了40份评阅书(2名专业学位研究生由3位评阅专家盲审,其余论文均为2位评阅专家),评阅成绩为优的共6份,占评阅总数的15%;评阅成绩为良的数量最多,共33份,占评阅总数的82.5%;评阅成绩为一般的为1份,占评阅总数的2.5%。

(三)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来自校内外的5名专家组成,19名专业学位研究生均通过了学位论文答辩,95份答辩成绩如下:优共30份,约占31.6%;良共55份,约占57.9%;一般共10份,约占10.5%。从19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评阅结果与答辩成绩可以看出以下问题。

第一,评阅结果与毕业答辩结果大体相符。成绩为良的居多,占一半以上,其次是优,有少部分研究生的论文和答辩成绩一般,与学院组织的第一轮盲审结果也基本一致。

第二,论文完成后,部分学生对答辩很重视,进行了认真准备,答辩结果比较理想,而有少部分学生论文没有完成得很好,也没有认真准备,答辩成绩一般。毕业答辩环节虽然是研究生对毕业论文的汇报,但却是研究生考核的重要环节之一,应严格考核、加强管理。

五、 结语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已成为中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进行了该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对2009年招收的首批19名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了培养全过程调查,分析了在报考与招生、校内外指导教师、实践环节、学位论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观念上还没有被学生和导师所理解与接受,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宣传和引导。校内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起着主导作用,还需要积极鼓励参与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中来,不断加强与专业实践的结合,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实践基地建设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加强实践基地建设的广度与深度,设法让优秀的校外导师积极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一环。学位论文应结合实际工程,但同时也应注意选题的深度,加强学位论文的考核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的关键,对加强毕业答辩管理和监督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工作的通知[EB/OL]. (2009-03-21)[ 2009-03-26].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编制 2010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的通知[EB/OL]. (2009-09-03)[2009-03-14].edu.省略/kaoyan/2009-09-14/1745218890.shtml.

[3] 李忠, 熊玲, 陈小平. 建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实践教学基地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 (2):8-12.

[4] 马永红, 赵世奎, 李晔.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跟踪研究思考[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1(1):74-77.

[5] 张东海, 陈曦.研究型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调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 2011,32(2):83-90.

[6] 赵军, 张猛, 王建强,等.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的研究与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 2010, 19(2):140-144.

Postgraduate education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ZHANG Jun-feng, ZHAO Jun, WANG Jian-qiang, CHEN Huai, GE Su-juan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P. R. China)

Abstract:

第11篇

1对象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研究资料为河南中医学院1997年-2006年中医内科学专业毕业生的硕士学位论文207篇。

1.2调查内容

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位类型、论文名称、关键词、论文类别、中医经典引用、西医知识运用、实验动物选用、实验方法应用、检测指标、统计学方法选用、统计软件应用、参考文献。

1.3调查方法

按照调查内容设计《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调查表》,组织已毕业留校的研究生进行专门培训后,对每篇学位论文进行阅读,按照调查表内容逐条归类。所采集信息汇总后采用频次法进行数据处理。

2调查情况

2.1学位类型、论文类别、实验方法调查统计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这3项统计中学位类型分为医学科学学位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论文类别分为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实验方法由于医学研究中具体实验方法很多,比如血脂的检测、肝功能的检测、血细胞检测、形态学观察以及现代新技术放射免疫法、DNA检测、白介素的测定等等统计非常难,但都可以归类为定性和定量,定性指形态学、病理切片观察、心电图等为定性研究,定量指对某些检测指标的测定,有量的概念,两者都具备的为综合研究。经统计处理,学位类型、论文类别、实验方法调查统计情况见表1。

2.2引用中医经典及西医知识运用情况

由于中医经典著作数量较多,因此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在引用中医古典医籍方面相对来说也十分丰富,我们对引用频次相对较高的中医经典(8%以上)进行统计,见表2。

西医知识运用相对集中,所列内容全部统计,具体统计结果见表3。

2.3实验动物选用情况

从论文选用实验动物来看,常见的有SD大鼠、Wistar大鼠、NIK大鼠、新西兰兔,除此外还有豚鼠、狗等。

2.4学位论文参考文献引用情况

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判断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硕士学位论文的引文进行分析,可以反映其研究起点和基础,同时可以评价研究生的文献资料检索能力。显示通过对中医内科学专业207篇学位论文的调查分析显示,引文数量不太均衡,平均每篇学位论文引用参考文献在50篇左右。从引文语种上看主要集中在中文、英文、日文3种,比例分别为83%、16.7%、0.3%。

2.5实验方法应用情况

从统计情况看1999年以前的学位论文在实验研究中选用的检测方法与指标较为单一,主要是常规项目如血常规、肝功能、血液流变学、形态学等检测,所用设备多为光学显微镜、普通病理切片机、心电图机、超声波等。2000年后的研究方法逐渐丰富,免疫组化、细胞培养、基因检测等先进的检测技术与设备得到了应用。

2.6统计学方法应用情况

从统计结果看应用的最多的统计方法为t检验、方差分析,其他统计方法依次为u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Ridit分析等;从统计软件的运用上看2001年前应用的统计软件集中在SPSS8-SPSS10,较低的版本,2001年后统计软件集中在SPSS10~13,这与软件开发有关,功能增加,应用更先进。近年来也有部分采用SAS等软件统计处理。

3结果分析

3.1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全面

调查的中医内科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引用了大量中医古典医籍文献,反映了研究的广度与深度,这与河南中医学院加强研究生中医古典医籍的教学分不开。引用的古典医籍主要为《黄帝内经》《丹溪心法》《景岳全书》《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本草纲目》《医林改错》《伤寒论》等居多,其次《临证指南医案》《医学心悟》《医学衷中参西录》《名医别录》《药性论》《日华子本草》等也有较多引用,反映了我院研究生对中医古典医籍的重视程度。

3.2医学知识进一步提高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生的西医知识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得到逐步提高,反映了研究生注重学习、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紧跟时代步伐。比如2000年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药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理学、免疫学的知识进行研究;2000年后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技术、免疫组化技术的出现,这些方法在学位论文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3.3注重查阅外文文献

引用参考文献的语种分析,是对研究生外语程度和论文吸收国内外科研成果能力的判断。研究结果显示,近几年研究生毕业论文引用外文文献逐渐增多,这反映研究生能够及时了解国外医学科学的研究动态,并运用于自己的研究中,使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减少或避免低水平的重复,而且能及时吸收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提高中医药的研究水平。

3.4注重临床医学科学研究

1998年我国对医学学位类型进行了调整,临床医学研究生设置了医学科学学位和医学专业学位两种类型。由于学位类型的不同其培养目标也不同,医学专业学位主要是培养高级中医药临床应用型人才,论文要求与科学学位也不尽相同。中医内科学专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多为临床研究,如证候学研究、中医药治疗临床研究等。从调查情况看研究生的临床设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临床研究方案的设计大多采用了随机对照法,部分设计还采用了盲法。科研水平、论文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4结论与建议

4.1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不断更新

研究生的中医古典医籍引用虽然很多,但在应用古典医籍说明有关问题上有些牵强,阐述得不够清晰。这可能与研究生对古典医籍的理解不够透彻有关,因此需要进一步培养研究生阅读、理解、掌握古典医籍的能力,体现在课程教学上应加强古典医籍的教学。同时还要开设传统哲学、语言学、文学等课程,加强对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研究生的人文素质和中医文化底蕴。

4.2实验设计应体现研究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重复性的前提是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在本次调查的论文中存在一些实验设计方案不合理的现象。比如临床设计中病人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不合理;对照组的选择不科学;实验因素选择不合理;非实验因素难以控制;盲法应用多数为单盲法,很少应用双盲、多盲法。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研究生的临床科研设计能力已有显著提高,这主要与我院在研究生中开设临床科研设计方法相关课程有很大关系。今后应进一步深化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改革,增加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课程。

第12篇

一、导言

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越来越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热门话题。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从2009年开始加大了研究生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力度,计划到2015年实现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各占一半的目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迎来发展的春天。[1]因此,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研究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以CNKI学术总库(2002—2011年)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内容分析法,从文献数量、相关的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数量、专业学位类别、比较研究文献、中文关键词等五个维度展开统计分析,试图阐述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现状和趋势,以期为今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样本选择

1.抽样。打开CNKI学术文献总库,输入主题“专业学位”并含“研究生教育”进行高级检索,且对每篇文献进行诸篇查阅,以确保检索结果的准确性,检索出2002—2011年这十年间的1199篇文章。检索日期为2012年3月25日。从中剔除年鉴、记者报道、日报、人物与学校介绍等非学术文章,得到有效样本1047篇。

2.对样本的讨论。研究的样本是中国CNKI学术总库“学术文献总库”收录的2002—2011年有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文献。学术文献总库里的文献总量万篇。CNKI(ChinaNationalKnowledgeInfrastructure)即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它是全球信息量最大、最具价值的中文网站之一。目前已集结了7000多种期刊,近1000种报纸以及众多的博士、硕士论文,会议论文,图书以及国内外1100多个专业数据库,其信息内容是经过深度加工、编辑、整合并以数据库形式进行有序管理的,有明确的来源、出处,内容可信可靠,可以作为学术研究、科学决策的依据。对于教育研究热点的分析,可以通过关键词数量的变化来判断。关键词出现频次的升降变化,从一个方面透露了研究热点的形成和转移,因而也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某一领域今后研究的走向。[2]CNKI系统的主题标引类型恰能反映出学科的属性以及研究热点、发展方向,能较好地提供给用户与学科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相吻合的文献,[3]因此所取样本是全面、有效的。本研究对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检索结果按被引频次排序。《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是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主要来源期刊,最高被引文章是2006年翟亚军等人发表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上的《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主要问题辨识》。

三、统计结果与分析

1.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文献数量统计分析

近10年来,有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文献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从2009年开始,文献数量明显增加,平均增长率为55.3%,其中,2010年的增长率就到达68.2%;从图1中可以直观的看出,10年来,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情况呈上升趋势。在2009年之后,上升趋势增强,在2010年,增长趋势更加明显。2009年和2010年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中十分重要的年份。2009年,教育部加大研究生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力度,将扩招的硕士研究生全部作为专业硕士进行培养;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19种新增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分别将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大力推动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着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等内容列入2009年、2010年工作要点,将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当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4]随着政策的出台和相关会议的召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教育开始加速度前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同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改革密切相关。

2.对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甚少,10年中仅44篇,占文献总量的4.20%。从表3的数据变化上看,文献数量呈波浪式增长,高峰值出现在2005年和2011年,且2011年的论文数量最多,其中硕士学位论文占主要部分。从论文数量的变化趋势上看,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数量的增长速度最快,2007—2009年有缓慢下降趋势,2010年趋于平稳,2011年急剧上升。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的变化,与2009年和2010年的政策改革有直接关系。学位论文体现的是创新,是研究生经过2或3年的努力做出的学术成果,前期的准备时间是1或2年,2011年恰是呈现研究成果的一年。不过,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博士学位论文数量极少,10年中仅有4篇,数量是硕士学位论文数量的1/10,在2009-2010年,研究趋势缓慢上升,2011年缓慢下降。相对而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仍未引起在校博士生足够的关注。硕、博学位论文是经过整个研究生学习生涯的深入研究取得的学术成果,在学术研究成果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校研究生作为学术创新中的主要群体,所研究的领域是引领这一领域发展的主要激流。因此,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有待依赖在校研究生在相关方面的科学研究。在校研究生作为学术群体中主要的研究主体,更应该拓宽视野、前卫创新,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层剖析,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另外,通过对硕、博学位论文所采取的研究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学位论文的研究类型以理论研究为主,实证研究的较少。

3.对不同专业学位的文献数量统计分析

除了将专业学位分类统计外,剩余的文献均归类到其他综合论述的文献上(见表4)。由表4可以看出,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以某一个专业学位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甚少,合计379篇,仅占总研究文献的36.1%。所研究的专业学位类别共29个,文献数量大于10的仅有9个专业。分别是工程、临床医学、教育、农业推广、体育、公共管理、军事、法律、艺术。其中,以工程硕士为研究对象的最多(75篇),其次是临床医学硕士(57篇)、教育硕士(56篇)。目前,研究生考试共有39个专业开设了专业硕士。其中,对应用统计、税务、保险、资产评估、出版、林业、应用心理、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审计等10个专业学位的研究处于空白。从表4的数据变化上看,对29个专业学位的研究基本都处于震荡波动的变化形态中,并且在2009年开始呈现上升趋势。由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当前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理论、经验方面尚有不足。“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俗称‘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始于1991年,但在近20年时间内发展缓慢。直到2009年,在全国招收的40多万研究生中,专业学位研究生仅占大约10%。在社会上,专业硕士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5]但是,随着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关注程度逐渐加深,相信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会迈向一个新的台阶。例如,2011年3月18日,我国设立了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涵盖的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金融、应用统计、税务、保险、资产评估、法律、社会工作、警务、教育、体育、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艺术、翻译、新闻与传播、出版、文物与博物馆、建筑学、工程、农业推广、兽医、风景园林、林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中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等领域。涵盖的博士专业学位类别有:教育、兽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杜玉波强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领域。[6]可以说,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着极为良好的发展势头,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是一项亟待深入开展的课题。#p#分页标题#e#

4.按照同国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比较

研究进行统计由表5可以看出,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比较研究的文献甚少,仅有42篇,2011年的文献数量最多(13篇)。以美国作为比较研究对象的论文数量位居第一,相关文献有27篇。其次是日本(5篇),数量与美国相差4.4倍。由此可知,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主要以美国作为比较对象。其中,秦春生的《中美教育硕士教育比较研究》为最高被引文章。2002—2011年比较研究情况整体呈上升趋势(见图4),并在2010年急剧上升。美国是专业学位教育的发源地,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发展完善(1970年)至今有42年的历史,已形成完整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因此,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参考对象。“日本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刚刚起步,其蓝本取自美国,虽然目前还仅仅处于初步的模仿阶段,起步比我国还晚,但鉴于我国目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并不完善,与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因此关注日本高等教育领域发生的这一重大变化仍有必要。”[7]古罗马著名学者塔西陀曾说:“要想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在科研工作中,同国外的相关领域进行比较研究是重要的研究途径,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本国的教育状况,把握教育的普遍规律,取得权威的研究成果。

5.对专业学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热点统计

“通过关键词标引频次统计分析某一时段的学术热点和升降趋势,是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和路径。尽管此类基于数量的评析往往较少涉及热点问题本身的具体内容和意义,但是只要分析的时间段有一定的长度,收集的数据充分且具有足够的覆盖面,则此种研究方法就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8]表6显示,关键词总个数排名前七位的分别是:“(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744个)、(研究生)培养(模式)(163个)、工程硕士(65个)、(教育、培养)质量(保障)(58个)、临床医学(53个)、问题(现状、对策)(53个)、教育硕士(49个)。由此可以得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工程硕士”、“质量”、“临床医学硕士”、“问题(现状、对策)”、“教育硕士”等是近10年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热点。这个结论也印证了的统计结果。从中也可以看出涉及比较研究的关键词相对较少,仅有“美国(比较研究)”(32个)。另外,“应用型人才”(6个)、“结构”(5个)、“学位制度”(5个)等关键词尚少,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应该注重这方面的研究。值得说明的是,表6中没有教学、导师等与之相关的词语。尽管培养模式的简化公式:培养模式=目标+过程与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管理和评估制度+教学方式和方法)中包含着教学部分,但将其作为关键词,专门进行思考和研究的还未受关注。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方面和导师队伍建设方面的研究处于弱势。“教学如何教”、“教师哪里来”都应该成为今后研究选题的重要方向。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