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00: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上海幼儿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2004年9月,我园财务室、电脑房、音控室、园长室增添了与110联网的报警装置,2005年4月,幼儿园又在行政楼、教育教学楼、专用活动室、信息墙、多功能厅安装了近30个红外线监视探头,为学校安全工作进一步提供了硬件保障。
2004年9月至今,幼儿园安全领导小组每周实施定期检查,检查组人员涉及学校各级各部门,检查工作有实效,查处各种隐患10余起。
2004年9月至今,幼儿园和交警部门合作,实行周一至周五上午7:00——8:15、下午16:00——17:00时间段由四位交通协管员维持德华路沪宜公路口来往车辆及行人的秩序及幼儿园门口车辆停放秩序。
幼儿园校门口专门规划了车辆停放点告示,并向每位家长发放了倡议书一份。
2004年10月为住园教师寝室安装了防盗铁窗及红外线报警装置,确保住园教师的人身安全。
2004年11月,我园与幼儿园家长志愿者队伍、交警协管员合作,实施“幼儿接送卡”项目,这在全区范围内是首创。
上海新翔幼儿园把幼儿园礼仪课程作为学校的园本课程,正努力在编制教工礼仪课程和幼儿礼仪课程,旨在通过园本课程的实施进一步提高教工以及孩子的综合素养,努力构建文明、健康、和谐的学习型团队组织。
2005年2月幼儿园围墙安装了铁丝网,增强安全系数。
2005年11月,幼儿园根据学校周边综合治理要求精神以及交通安全实际情况,与交警部门协调调整了德华路沪宜公路口红绿灯的时间设置,确保来往幼儿及家长有充足的时间安全过马路。
上海新翔幼儿园安全文明工作成绩
2004年9月建园至今以来,我园没有发生过任何“重大案件”、“治安案件”和“一般案件”。
2004年9月建园至今以来,我园未发生一起上访事件。
2004年9月建园至今以来,地处德华路沪宜公路通事故易发点的我园未发生一起由交通引起的任何事故。
上海新翔幼儿园是一所新建民办体制幼儿园,2004年9月由由南翔经济城实业有限公司租赁南翔镇少儿活动中心创办而成,园领导一直将校园安全和文明工作看作我园的一条生命线常抓不懈。
特别是2005年以来,在园长室的领导下,学校上下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市教委、区教育局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精神,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了我园安全稳定工作再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严格管理
2004年9,我园从加强学校的治安工作入手,组建了园综合治理领导和工作小组,确定了园长金怡同志担任组长,由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组员,组建了一个强有力的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我们制订了学校综合治理工作计划,由我园总务处、人事处、年级组等部门具体负责实施,使我校综合治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学校行政值班巡逻工作由三名同志组成,安全小组检查由六名同志组成,学校定期组织他们学习各项规章制度,要求他们深刻领会,付诸行动,尤其是把上级安全保卫部门制订下发的文件条条落到实处,不断地提高了他们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我校严格规定学校24小时全天候有人值班,同时学校还配备了必要的技术管理设施和防范设备。通过各种规章制度的落实、系统的严格管理,加之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形成了内外合力,确保了我校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二、明确要害,确定目标,责任到人
2004年9月以来,我园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同有关部门,通过分析研究,确定了学校大门、四周围墙与居民区接壤部位为学校治安保卫的重点目标;确定园内园长室、财务室、总务处、电脑房、仓库、音控室、门厅信息墙为校治安保卫重点部位。对这些重点目标开展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加强巡逻,消除隐患。
我园党政领导充分认识到:要把学校的综合治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必须发挥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员工及家长的作用。因此,学校每年与各部门签订《上海新翔幼儿园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各部门又分别与个人进行责任签约,使我园的签约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彻底杜绝了我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提高意识,技术防范,科技创安
学校的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设备是预防和阻止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手段。2004年9月,新开办的幼儿园经费紧缺,但园领导还是提出:学校的治安工作要实行“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原则,要建立和完善技术防控体系不断提高预防、发现、控制和处置安全隐患的能力。所以尽管经费紧张,学校还是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安全设施的硬件添置,通过区保安公司建立了有四个防区的与“110”联网的报警系统并在园长室安装“110”紧急按钮;
从幼儿安全第一出发,04年9月,我园还为各班幼儿盥洗室添置了防滑塑料垫,为幼儿餐室的小椅子粘贴了防滑毛毡,从细节上保证幼儿的安全;2004年11月,我园委托镇劳动服务所和区保安公司招聘培训了专职保安3名,并于04年12月正式上岗;2005年4月,根据区公安局消防监督处同志的建议添置了涉及幼儿园又在行政楼、教育教学楼、专用活动室、信息墙、多功能厅安装了30多个红外线监视探头,为学校安全工作进一步提供了硬件保障。2005年10月,对自查中发现的消防泵漏水不能开启的故障进行了及时的修理清除;并在经费紧张情况下对地下伪劣水管进行了彻底更换;2004年10月为住园教师寝室安装了防盗铁窗及红外线报警装置,确保住园教师的人身安全;2004年11月,我园与幼儿园家长志愿者队伍合作,实施“幼儿接送卡”项目。2004年9月至今,幼儿园和交警部门合作,实行周一至周五上午7:00——8:15、下午16:00——17:00时间段由四位交通协管员维持德华路沪宜公路口来往车辆及行人的秩序及幼儿园门口车辆停放秩序;幼儿园校门口专门规划了车辆停放点告示,并向每位家长发放了倡议书一份。2005年2月幼儿园围墙安装了铁丝网,增强安全系数;2005年11月,幼儿园根据学校周边综合治理要求精神以及交通安全实际情况,与交警部门协调调整了德华路沪宜公路口红绿灯的时间设置,确保来往幼儿及家长有充足的时间安全过马路。从2004年9月至今,我园用于安全工作的经费达到5万元左右。
上海新翔幼儿园“幼儿接送卡”
项目简介
幼儿园为每位学生配备了两张用于身份识别的接送卡,每天放学家长接送时,需在学校大门口主动出示接送卡,由保安、值勤行政以及家长志愿者共同验查。
四、法制宣传,造成氛围,成效显著
我园十分重视对教工及家长进行宣传教育。2004年以来,教工的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已经逐步纳入我园创建精神文明校园工作思路中,除了经常组织教工学习外,我园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如宣传窗、黑板报、图片展览、讲座等进行安全和文明教育。邀请专家来园作专题讲座、专题报告。在我园的努力下,全校教工文明意识,法制观念得到了加强。学校开办至今未发生 “重大案件”、 “治安案件”、 “一般案件”,未发生过任何治安灾害性事故。全校师生也未发生过犯罪违法等现象。
五、量化考核,经济挂钩,奖罚分明
2004年12月以来,我园将对各部门的安全和文明指标纳入学校各部门人员的每月考核中,考核结果与责任人见面并与学期奖金挂钩,调动了全校教职员工做好安全和文明工作的积极性,使我校的安全文明工作呈现出“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2005年2月,我园通过全体教工大会正式通过了《上海新翔幼儿园教工管理手册》的每项内容细则,其中就有《上海新翔幼儿园教工纪律十条》;2005年2月,我园开始努力构建园本课程“幼儿园礼仪课程”,并聘请专家来园作教工礼仪专题讲座,使广大教工认识到提高自身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良好学习型组织的形成打下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质量;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现状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11-0002-04
【作者简介】高敬(1969-),女,上海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副教授,硕士;项燕(1987-),女,安徽安庆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幼儿园一级,硕士。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新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1]幼儿园教育质量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早期教育机构质量评价可直接促进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提高学前教育机构的质量。[2]为了更有效地促进上海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工作,不断提升办园质量,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目前上海市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现状。为此,我们编制了相应的问卷,开展了上海市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现状的问卷调查,并对上海部分幼儿园的园长和教师进行了深入访谈。以期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和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涉及园长和教师两方面群体。
(二)样本抽样
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法,在上海随机抽取了分布在三种不同性质(中心城区、市郊结合区以及远郊地区)的区域共13个,在13个区域中又随机抽取不同级别(示范园、一级园和二级园)的幼儿园各1所,共39所幼儿园。
(三)问卷开发
问卷采用自编的方式,问卷有“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调查问卷(园长卷、教师卷)”两种;问卷结构分为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观念认识及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实际现状两部分。
(四)调查内容及问卷发放
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对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认识,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实践操作情况和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困难与需求。
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610份,园长问卷39份,得到有效教师问卷45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4%;得到有效园长问卷3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选取了其中的5所不同级别的幼儿园深入访谈,访谈采用半结构性开放式的方法。
(五)数据处理
问卷调查数据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对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认识
1. 对幼儿园开展教育质量评价目的的认识
园长认为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目的有三个: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水平(占71%)、促进儿童的和谐发展(占29%)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占16.1%)。教师认为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水平(占74.7%)、促进儿童的和谐发展(占35.5%)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占20.4%)。
问卷调查发现,幼儿园对于开展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目的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促进幼儿和教师的发展三方面。
2. 对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认同度
38.7%的园长很认同对幼儿园进行教育质量评价工作,58.1%的园长比较认同对幼儿园进行教育质量评价工作;55%的教师很认同对幼儿园教育质量进行评价工作,39%的教师比较认同对幼儿园教育质量进行评价工作。
以上数据说明了无论是幼儿园管理者还是教师,态度上较认同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这一工作。
3. 对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内容的认识
园长认为教育质量评价应包括的主要内容,依次是“课程”(71%)、“师幼互动”(51.6%)、“健康与安全”(48.4%)、“师资条件”(41.9%)、“学习环境” (32.3%)、“物质环境”(19.4%)、“家长参与”(16.1%)、“教师-儿童比率”(9.7%)。教师认为教育质量评价应包括的主要内容,依次是“课程”( 60.1%)、“师幼互动”(50.3%)、“健康与安全”(47.7%)、“学习环境”(41.7%)、“师资条件”(35.5%)、“教师-儿童比率”(28.8%)、“物质环境”(16.6%)、“家长参与”(16.2%)、“班级人数”(14.6%)。
由此,我们发现上面对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主要内容的认识较全面,不仅认识到结构性的教育质量,而且从观念上更注重过程性的教育质量。
4. 对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的认识
园长认为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主体依次为:教师(35.5%)、教育行政主管部门(32.3%)、家长(16.1%)、园长(16.1%)、幼教专家(16.1%)、幼儿(6.5%)。教师认为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主体依次为:教师(51.4%)、幼儿(25.9%)、家长(24.8%)、园长(23.1%)、教育行政主管部门(15.7%)、幼教专家(10.6%)。
这说明两大群体公认教师才是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主体。但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评价主体的选项占有一定的比例,同时幼儿及家长的评价主体地位从观念层面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实践操作情况
1. 幼儿园在实施教育质量评价实践中的态度
由问卷数据可见,74.2%的园长和54%的教师认为幼儿园是积极实施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其余的认为实施态度是不积极也不被动。
2. 幼儿园所使用的质量评价标准
通过园长的问卷调查数据可见,67.7%的幼儿园参考修订《上海市保教质量评价指南(试行稿)》的标准开展教育质量评价工作,25.8%的幼儿园直接使用《上海市保教质量评价指南(试行稿)》中的标准开展教育质量评价工作,6.5%的幼儿园按本园情况自己制定了一套质量评价标准。
3.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机制的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96.8%的园长反映目前幼儿园成立了教育质量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关注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规范性;96%的教师反映目前幼儿园成立了教育质量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这说明了绝大多数幼儿园都为实施教育质量评价工作而建立起相应的领导小组。
此外,64.5%的园长反映目前幼儿园具有一套完善的教育质量评价体制;94.5%的教师反映目前幼儿园具有一套完善的教育质量评价体制。说明大多数幼儿园还是建立了教育质量评价体制,但数据差异也表明就管理者而言,对评价体制的完善性要求相比教师会更高。
4.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内容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对于目前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内容,园长选择较多的是“课程”(67.7%)、“师幼互动”(41.9%)、“幼儿发展评价”(39%)、“健康与安全”(29%)、“师资条件”(22.6%)。教师选择较多的是“课程”(60.1%)、“师幼互动”(36.8%)、“学习环境”(36.8%)、“幼儿发展评价”(35%)、“健康与安全”(28.6%)。
结合访谈,师幼互动、学习环境、健康与安全、师资条件等是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实践中的主要评价内容,这些评价内容以教师的日常教育工作为中心,因此,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构成了教育质量评价内容现状的重要部分。此外,幼儿发展评价也是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实践中比较注重的内容。
5.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方法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方法依次为:观察法(54.8%)、问卷调查法(19.4%)、测试法(19.4%)等。教师评价时的主要方法依次为:观察法(62.5%)、问卷调查法(30.6%)、测试法(20.6%)、档案袋评价法(14.6%)。这说明目前质量评价的方法还是以观察法为主,辅以问卷调查法、测试法和档案袋评价法。
6.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现状
由问卷数据可见,园长反映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现状依次为:教师(45.2%)、园长(32.3%)、教育行政主管部门(25.8%)、家长(9.7%)、幼教专家(6.5%);教师反映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现状依次为:教师(42.6%)、园长(40.8%)、家长(18.2%)、教育行政主管部门(17.7%)、幼儿(14.6%)、幼教专家(3.8%)。由数据可见,目前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实践的主体是教师,但园长的他评也占了一定的比例,其次是来自家长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评价。
7.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信息的运用
51.6%的园长运用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信息和结论提高教师和幼儿的成长,41.9%的园长运用信息和结论调整幼儿园的课程,32.3%的园长运用信息和结论提升教育质量。41.5%的教师运用本班教育质量评价信息和结论提高教师和幼儿的成长,33.7%的教师用于促进班级教育质量,31.3%的教师用于班级课程的调整,29.5%的教师用于了解幼儿发展水平。
结合园长和教师的访谈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园长和教师都提到了评价信息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课程的完善。
(三)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困难与需求
1.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困难
园长认为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困难主要有“评价的信度和效度问题”(48.4%)、“评价指标太笼统”(22.6%)、“教师工作量太大”(16.1%)等;教师认为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困难主要有“教师工作量太大”(46.8%)、“评价的信度和效度问题”(30.8%)、“评价方法不明确”(18.6%)、“评价指标太笼统”(12.2%)等。这说明教师工作量大、评价的信度和效度问题、评价指标笼统等是目前教育质量评价中主要的困难。
2.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培训需求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方面的专题培训的需求度, 32.3%的园长认为非常需要有关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方面的专题培训,67.7%的园长认为需要有关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方面的专题培训;36.4%的教师认为非常需要有关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方面的专题培训,57%的教师认为需要有关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方面的专题培训,这说明幼儿园对教育质量评价专题培训的需求度是较高的。
就具体的培训需求而言,结合访谈,园长们希望进行的专题培训有评价理念的培训。另外,大部分园长和教师所提及的是评价实践方面的培训,包括评价方案的制定、评价方式方法以及评价指标等方面的培训。
四、讨论
基于以上调查数据,我们分析与总结了上海市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现状。
(一)科学的幼儿园教育质量观已基本建立,但实践中的质量评价内容有所偏重
在观念层面上,幼儿园对教育质量评价内容不仅认识到结构性教育质量,而且还更关注过程性教育质量。但实践中对评价内容还是有所偏重,较注重对课程、教师教育工作及幼儿发展方面的评价,即除过程性教育质量外,幼儿发展评价也是较注重的评价内容,幼儿园在实践中还较偏重对结果性教育质量――幼儿发展水平的评价。
(二)对多元评价主体的认识较深刻,但在评价实践中的落实尚不够
幼儿园认为教师是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主体,幼儿及家长的评价主体地位从观念层面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实际评价主体的现状与认识层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实践层面的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主体以教师为主,还辅以园长评价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评价,而观念层面的幼儿及家长作为评价主体可能在实际操作中难度较大,由此,多元主体评价的实践还不够落实。
(三)评价方法以质化评价为主,量化评价方法的使用频率不高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方法,具体以观察法为主,辅以问卷调查法、测试法和档案袋评价法。从具体方法的运用上,多偏重质化评价,量化评价方法的使用频率并不高。
(四)质量评价的发展在观念上有一定的发挥,但在评价实践中的体现尚不够
幼儿园认为有必要开展教育质量评价,认为开展教育质量评价的目的主要在于保教质量的提升、促进幼儿和教师的发展。另外,幼儿园从观念层面上关注能真正促进发展的过程性教育质量评价内容。但是,评价实践中质量评价较依赖外评,包括园长对教师的评价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幼儿园的评价;评价后的信息利用仍有一定的比例用于鉴定幼儿发展水平的等级,说明质量评价的发展还体现得不够充分。
(五)幼儿园较重视教育质量评价工作,但在评价实践中存在诸多的困难与强烈的培训需求
目前园长及教师对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认可度较高,而且,工作态度积极主动。同时,幼儿园还开展了各种层次的培训,以利于评价工作的开展。另外,绝大多数幼儿园都建立起质量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以相应的机制和体制来保证质量评价工作的落实。说明幼儿园无论在观念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非常重视教育质量评价工作。
但是,评价实践中存在诸多的困难,如教师平时的文案工作多,导致没有更多的精力去评价;教师的评价能力和专业素养有限,难以保证评价的信度和效度;评价指标笼统,造成园长和教师对指标的把握不够清晰,从而不能很好地去实施评价工作。
此外,幼儿园对教育质量评价方面的专题培训需求度是较高的。有评价理念的培训需求,更有评价实践能力的培训需求,包括评价内容及方法、评价工具、评价指标解析的培训,让教师更好地理解、把握评价内容和指标,运用各种方法得到最真实、有效的评价信息。
六、对策建议
面对上海市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现状,我们提出以下的建议以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一)开展相关培训,解决评价中的难点、满足评价中的需求
教师的评价素质和能力是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工作存在的诸多困难和培训需求较多围绕教师的评价能力和专业素养,因此,建议有关评价主管部门及高校评价专家开展评价方法、评价技术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同时,幼儿园要加强教师评价理念的培训,从思想上强化教师的质量观,把质量评价作为一种意识和责任而不是一种外在任务。
此外,在教育评价中,指标是指具体的、行为化的、可测量的或可观察的评价内容,用具体的项目反映抽象的内容。[3]由于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内容繁杂,首先,评价主管部门在制订质量评价标准时,要注意评价指标的直接可测性和可观察性,尽量避免指标的概括和笼统。同时,对于已出台的评价指标,评价主管部门要开展相关培训,帮助评价者更准确地理解评价指标,提高评价指标的熟悉度,使之更便于教师的操作。
(二)鼓励幼儿园探索多元主体评价的实践
现代教育评价观强调评价应从关心幼儿园发展的所有人的需要出发,由过去评价只满足一元的价值需要开始向满足多元的价值需要发展[4]。建议幼儿园在实践中要真正落实多元主体的评价观,积极开展多元主体评价的探索,多途径收集评价信息,使评价结果更公正客观。
(三)帮助幼儿园努力凸显评价的发展
斯塔弗比尔姆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5]相关部门要帮助幼儿园进一步巩固科学的质量评价观,弱化结果性教育质量的评价内容,关注过程性质量评价内容。幼儿园教育作为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幼儿园关注结果质量无可厚非,但如何更好地利用评价的信息,特别是结果评价的信息,来调整教育措施及构建适宜的课程体系还需进一步强化和研究。此外,要鼓励幼儿园多开展质量的自评工作,而非过度依赖专家的外评,努力建立一种自评的常态机制来诊断幼儿园课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断完善幼儿园教育。如此,以更好地突出评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欣. 建立全国性学前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意义与思路[J]. 学前教育研究,2012,(01):25-29.
[2] 高敬.早期教育机构质量的重要性、内涵与评价[J].学前教育研究,2011,(07):16-21.
[3] 金娣,王刚.教育评价与测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4] . 论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J]. 学科教育,2003,(01):9.
刘梅(化名)1989年进入幼儿教育领域,2000年从公办幼儿园出来,到民办幼儿园做园长,先后服务过5家民办幼儿园。
如今,谈起自己20多年的从业经历,刘梅却告诉《t望东方周刊》:“很少体会到快乐和欣慰,总是充满失望和无奈,甚至泪水。”
如果说中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那么学前教育就是基础中的基础。但学前教育却一直是中国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财政投入少、入学率低、师资缺口大、缺乏统一的质量评价标准。
尤其是2008年前后,幼儿园入园难问题集中爆发。每年到开学季,家长们在幼儿园门前通宵排队的场景都会在各地上演,一些质量较好的民办幼儿园需要提前一年甚至更久预约。
正是这种巨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民办幼儿园的迅速发展。
然而,如刘梅这样的业内人士,却在担忧,跟中国民办幼儿园的规模一起成长起来的,还有安全事故频发、收费高、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该如何解决?
急速扩张
“在幼儿教育领域,上世纪90年代是‘国退民进’的十年。”华东师范大学ESEC儿童语言研究中心主任周兢告诉《t望东方周刊》。
当时恰逢国家刚刚开始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幼儿园也向市场开放。在改革大潮中,大批的国有企业办园、事业单位办园被砍掉或卖给了民营资本。
“有些地方政府甚至把卖幼儿园作为其办公经费的来源。”周兢透露。
上海市教育学会幼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何幼华在接受《t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整个90年代,上海市关掉了一大批公办幼儿园。
这里面有企业改制分离的原因,也有人口出生率降低的因素。
她介绍说,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上海市幼儿园的入园人数开始下降,到2002年时,全市在园儿童数量只有23.4万,而1987年时全市有在园儿童49.6万,15年间减少了26.2万,下降了52.8%。
“所以,跟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当时上海市关停了很多单位办园、教育部门办的小园和家点班。”何幼华表示。
那是中国民办幼儿园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幼儿教育领域许多大品牌都是创立于那一时期。
“但作为一个行业,当时整个民办幼儿园市场还远未形成体系,而公办园系统却在不断萎缩。因此,很快就爆发了大规模的入园难问题。”周兢直言。
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虞永平告诉《t望东方周刊》,2009年,全国3~6岁幼儿入园率仅为50.9%,“也就是说,当时有接近一半的孩子面临着无学可上的局面。”
问题爆发后,教育部从2010年开始推动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发展的路线图。
而民办幼儿教育也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推动下,开始了新一轮扩张。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王磊提供给《t望东方周刊》的一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16.27万所各级各类民办学校中,民办幼儿园的数量是14.64万,占民办学校总数的比例达到90%;2015年全国新增的1.38万所幼儿园中,民办幼儿园占7094所,占比超过51%。
教育部公开数据也表明:2005年,全国共有民办幼儿园6.88万所,在园儿童668.09万人;到2015年,全国14.64万所民办幼儿园中,在园儿童的数量达到了2302.44万人。十年间分别增加了7.76万所和1634.35万人,增长率分别达到113%和245%。
师资跟不上
与此同时,民办幼儿园迅速扩张所带来的师资和管理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管理和师资跟不上,是近年幼儿园安全事故、幼儿教师虐待儿童案件时有发生的重要原因。”刘梅认为。
如果按照幼儿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10:1的生师比计算,2015年全国民办幼儿园177.06万人的新增在园儿童,至少需要增加17.7万名幼儿教师。但教育部《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2015年全国(包括公立)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数量比上年增加了22.28万人。
“增加的这部分教师,大部分还是补充进了幼儿园的公办系统。”一位要求匿名的专家称。
在他看来,目前整个幼儿教育系统都存在很大的师资缺口,民办幼儿园的缺口更大。
以学前教育发达的上海市为例。上海市教委提供给《t望东方周刊》的数据显示:2015年上海市在园儿童的数量是53.59万,全市共有幼儿专任教师3.66人,师生比为1:14.6;其中562所民办幼儿园共有在园儿童16.83万人,民办幼儿教师1.03万人,师生比为1:16.3。
英国学前教育联盟主席Neil Leitch在接受《t望东方周刊》采访时介绍说,在英国,一个幼儿教师最多可以同时照看13个3~6岁的儿童,即生师比为13:1,通常情况下为8:1。
照此计算,即便是上海市,其幼儿园师资也存在着超过3万人的缺口量,其中民办幼儿园系统师资缺口超过1.07万。
更重要的是,民办幼儿园的师资水平整体偏低。
“民k幼儿园中,很多老师是幼师毕业,相当于是中专文化程度。而且大部分幼师学校的生源质量很差,许多都是考不上高中,传统教育系统‘淘汰’下来的学生。”前述专家指出。
而何幼华介绍说,上海市公办幼儿园有事业编制的教师中,60%以上具有大学本科的学历水平,最基本的也是大专文化水平。全国的情况也大体如此。
但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民办幼儿教育系统对优质师资的吸引力完全无法与公办系统相抗衡。
刘梅也承认,教师整体水平不高,流动性大几乎是所有民办幼儿园都面临的难题。
用国外教育理念忽悠家长
刘梅观察到,近年来,一些民办幼儿园只顾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盲目引进一些所谓的国外教育理念忽悠家长。
比如,目前业内流行的蒙式教育法原本是由意大利幼儿教育家玛利娅・蒙台梭利为解决智障儿童的教育问题而创立的一套教育方法论,但国内大批民办幼儿园盲目将其引进,并作为招揽生源的噱头大肆宣传。
“真正把这套教育法弄明白,并结合自己幼儿园的实际进行消化吸收的很少。”刘梅告诉本刊记者。
她曾经在一家运用蒙式教育法的幼儿园看到,教师强制要求小朋友们不说话,一个个安静地背着手在转圈走路。
“别人做这项活动针对的是聋哑儿童,现在你面对的是一群发育正常的孩子,怎么能不让讲话呢。这种教育方法的盲目使用,很可能会阻碍儿童天性的释放和社交能力的发展。要耽误多少孩子的成长啊!”提及此事,刘梅非常气愤。
前述要求匿名的业内专家向《t望东方周刊》坦言,目前中国的幼儿教育领域确实存在教育用书混乱、教育理念繁杂、教育目标不清晰、导向不明的问题,而在民办幼儿园中,这一现象更为严重。
虞永平也指出,在社会上盲目引进并夸大宣传一些所谓的“国际品牌”并非孤例。
他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儿童家长对洋品牌的盲目崇拜引发的。“而这种盲目迷信则是其将物质生活中的消费思维迁移到了教育领域,认为凡是国外的都是优秀的。”
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家长对各种专业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知之甚少。因此,民办幼儿教育的举办者往往以洋品牌、洋理论为饵,骗取家长的信任。
“但其实对于幼儿教育来说,适宜性和有效性才是最重要的。就是你的理论和方法要适合本地区、本园所甚至每一个孩子的自身情况。”虞永平强调。
但前述专家却认为,这与中国目前的幼儿教育课程体系不无关系。
在虞永平看来,3~6岁儿童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决定了幼儿教育无法像中小学教育那样,将要学习的知识和内容通过符号化、文字化的东西反映出来,所以幼儿教育没有统一严格的课程标准。
据前述专家介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教育部有部编教材和教师指导用书,虽然当时并未强制要求全国统一采用,但大家认可教育部的权威性,大多会主动采用。
但之后统一的参考教材和指导用书被取消。2012年10月,教育部通过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了幼儿园阶段的儿童发展目标。然后由各地根据各自的实际,编制课程标准。
“这个课程的内容本来是应该更开放,更灵活。比如农村的孩子可以教他认识身边的植物,北方的孩子可以要求其感知、认识雪。”虞永平说。
但是,由于一些地方幼儿园教师课程组织能力相对较弱,教育主管部门的教研指导力量又跟不上,就导致了一些幼儿园对此无所适从,只能购买商业教材,并原封不动地加以教学。
“整个课程体系也就因此乱了。”前述专家称。
不出安全事故,就没有监管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目前的民办学前教育行业,既无法很好地实现行业自律,也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管。
周兢认为,民办幼儿园之所以乱象丛生,是因为国家在幼儿园的管理上,缺乏一个质量评价标准。
按照目前的管理体制,虽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设有专门的学前教育管理部门,但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又会涉及到民办教育管理部门,对师资的管理归口专门的教师司,玩、教具的管理又归属教育装备管理部门,课程和教材同样有自己的管理部门。同时,如果是营利性幼儿园,又会涉及到工商和税务部门。
前述匿名专家还透露,目前大部分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对民办幼儿园的监管还属于安全事故指向,即只要幼儿园不出安全事故,就没有监管。
“但事实上,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在办园质量上政府都应该管起来。毕竟,幼儿园虽然是私人的,但孩子是国家的,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同样关系着国家的未来。”虞永平说。
英国政府对于其民办幼儿教育机构的监管措施或许可为借鉴。
据Neil Leitch介绍,目前英国有2.7万个幼儿教育和看护F体,其中国家出资创办的机构仅占5%~8%,其余均为个人或者志愿组织创办的私立机构。
但政府有专门的学前教育管理部门,负责定期对幼儿教育和看护机构进行提前24小时通知的突击检查。这项检查既会考察机构对于幼儿发展大纲的执行情况,也会对儿童及家长进行回访,甚至会跟踪了解儿童在机构中的发展情况。
然后,管理部门对各机构作出优秀、良好、需要改进、不好4个级别的评级。如果机构能够在评级中获得优秀,检查次数就会大大减少,“一般是减少到每年4次。”Neil Leitch表示。
但如果机构在检查中表现较差,管理部门就会增加检查次数,缩短检查周期,直至机构改进自己的教学质量。如果一个机构连续两次被评为最差的“不好”级别,就会被政府取缔办园资格。
“当然,如果政府接到儿童家长的投诉或者机构发生了安全事故,政府也会进行检查。”Neil Leitch补充道。
建立质量标准刻不容缓
但是在中国,对于幼儿园办园质量的监管,目前政府方面还缺乏全国性的质量评价标准。
各地方是否有自己的质量评价体系,则完全在于地方政府对于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
周兢指出,一般教育发达地区都已经在探索建立幼儿园质量评价体系。
以上海市为例。据何幼华介绍,在上个世纪90年代入园低谷时期,上海市教委在促进学前教育质量提升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如从1995年开始,上海市教委组织专家历时3年编制出了第一版《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为各个学前教育机构的课程编制、组织实施以及评价提供依据。
此后,上海市教委又先后出台了《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等旨在提升幼儿园办园质量的政策文件。同时,要求每一所幼儿园按照课程指南,拿出在本园的课程实施方案,推动政策的落实。
“最近教委还在组织修订保教指南,希望将其与教育部的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相结合,形成一个整体的学前教育评价指南。即从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和幼儿发展水平两个维度评价学前教育的发展程度。”何幼华解释说。
此外,近年来,上海市教委还不断开展幼儿园等级评估工作,即从幼儿园的管理水平、师资力量、课程研发能力、硬件设施建设水平等纬度,将优秀幼儿园分为示范园、一级园所和二级园所。
“目前,我们也将民办幼儿园纳入了管理范畴,办园质量高的可以被评为3级园所。”何幼华说。
周兢认为,幼儿园的质量监管与评价的问题,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都不应该回避,也不适宜分散,应该尽快建立全国统一、具有质量评价指向的标准。
而关于具体的评价纬度,虞永平认为,一套科学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标准至少应该包括结构标准、过程标准和结果标准,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核心是支持和促进幼儿发展的综合系统的水平和质量。
即不仅要看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建设水平,更要关注其管理是否科学民主,教学中是否能够为孩子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孩子自己去感受、去行动。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还有不少幼儿园还是以教师讲为主。但事实是,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讲得越多,越是在剥夺孩子成长和发展的机会。”虞永平认为。
关键词:优秀幼儿园;幼儿教育;幼儿园长;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7-0072-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社会对于幼儿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建设优秀的幼儿园,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体现幼儿教育特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课题。2015年11月8日到13日,烟台市教育局组织了烟台市名园长高级研修班学习,在短短6天的时间里,参观了上海蒲公英幼儿园、陈伯吹幼儿园和南京实验幼儿园、南京第一幼儿园。这四所幼儿园都是国内名园,他们精心准备了高水准的教学展示活动,热情介绍了幼儿园发展情况。通过这种学习和实践,在探索和研究优秀幼儿园的建设与发展的问题上,带给人很多感悟与启发。
一、优秀幼儿园的特征
(1)优秀的幼儿园是积极改革的幼儿园。优秀幼儿园各有风格,各有特色。上海蒲公英幼儿园倡导“像蒲公英般播撒爱的种子,为儿童的幸福未来奠基”的办园宗旨,以培养“爱探索、爱表达、身心和谐健康”的“双爱”儿童为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幼儿科学教育实践,科学教育氛围浓厚。南京实验幼儿园是一所有60年办园历史的老园,倡导“课程是在师幼创生中动态发展的”“师幼共同存在的地方,课程就开始了”的课程理念,把尊重幼儿发展规律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从综合性入手合理地选择教育内容、形式手段和方法,科学地组织教育过程。
(2)优秀的幼儿园注重园所环境建设。上海陈伯吹幼儿园,为满足幼儿兴趣需求和发展需求,创设了创意空间、阅读天地、美术世界、科学小世界、亲亲小社会、快乐音乐园六个专用活动室。园所虽然不大,但是每个地方都能看到孩子们的学习与成长,充分体现“让环境说话”的理念。南京第一幼儿园分为百花园、百草园、百果园、水趣园等,是一所真正的花园式幼儿园。还设有开阔的户外运动场、多样的运动器械、户外景观、创意的绿色空间,呈现出田园式布局,孩子们在这里感受自然,倾听自然,享受自然。
(3)优秀的幼儿园注重教师的培训。通过园内常规教研活动、频繁接待国内幼教同行来园交流、课题立项研究等,大大地提高了老师们的实践和研究能力。从看到的展示课来看,教师的教学思路很清晰,教学过程简单有效,很值得学习和推广。把复杂的过程简单化,将是学校今后改革的方向。
(4)优秀的幼儿园,要有一名有梦想的园长。一个好园长,就是一所好幼儿园。南京实验幼儿园的章丽园长,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先进教育工作者,更是南京市幼教学科带头人。一线教师出身的她担任园长以后,一直参加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亲自上研究课、示范课,形成了自己“关注幼儿经验、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形式游戏化”的鲜明教学风格。上海市特级教师、陈伯吹幼儿园园长方红梅毫无保留地介绍了如何让教学有特色的经验,她用自身的办学理念、成熟的教学思想和对教师的充分尊重不断挖掘着每位教师的潜能,促进每位教师的发展,引领着团队的进步,推动着理念不断升华。南京第一幼儿园的陆娴敏园长用“诗意教育、游戏精神”来形容教育的精髓,走出了一条以政府办园为中心,以托管民办连锁幼儿园为辅的集团化办园新模式。四所幼儿园的园长在园所的幼教改革中不随大流,不甘平庸,大胆作为,特色鲜明。
二、建设高质高效幼儿园的策略
幼儿园园长应该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本园实际情况,确立幼儿园的办学方向与发展目标,提升办园品质,彰显办园特色,培养优秀教师,建设高质高效的幼儿园,让园中的每一个孩子都沐浴在春风雨露中,健康成长。
(1)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以及专业水平。作为园长,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德行修为,有坚定的信念,宽容的胸怀,自省的目光和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和人格魅力,成为这个团队的灵魂人物,才能感染这个团队的每一个人,才能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孩子喜欢、家长满意、教师快乐的名园。
(2)转变心态,享受工作。陆娴敏园长的“游戏精神”,就是把工作当成一种快乐,一种幸福。目前,幼儿园正处在体制改革、模式转变阶段,面临一些不能有效突破的困难。作为园长不能消极敷衍,而是应该积极应对,调整自己和整个队伍的心态,具备这样一种“游戏精神”,身心合一,共同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努力拼搏。
(3)确立幼儿园“最近发展目标”。谈到幼儿园的发展,因为人力、物力有限,不可能所有幼儿园都把上海、南京的幼儿园模式完全复制。但是,可以从当地幼儿园的实际出发,从能够实现的最近发展目标开始做起,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为幼儿园美好的未来,一直勇敢地走在探索的路上。
三、结束语
总之,学前期是一个人个性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幼儿园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办园水平,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注重园所环境建设,注重教师培训,确立幼儿园最近发展目标,为孩子们的茁壮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2012年5月14日至17日,由《早期教育》编辑部、《上海托幼》编辑部和《幼儿教育》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展阳刚之气 炫体育本色——第三届长三角幼儿教育发展论坛”在南京顺利举行。此次“长三角幼儿教育发展论坛”以幼儿园体育教学为研讨中心,来自全国各地二百五十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的会议。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展阳刚之气,炫体育本色”,来自上海、浙江、广东、江苏、湖北等地的十名男幼儿教师为与会代表展示了10节优秀的体育活动。来自上海市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的潘浩瀚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大班体育活动《预备,冲》,在抢椅子、齐心协力、角力擂台等游戏的串联下,幼儿发展了对自身动作幅度、节奏的感知能力,并体验了团队协作的快乐。深圳龙岗中专附属幼儿园的陈德祥老师展示了小班体育活动《爬爬乐》,随着陈老师准确到位的指令,幼儿学习了多种爬的技能,增强了上肢力量。浙江省省级机关北山幼儿园的章栋老师利用气球这个幼儿喜爱的物品组织了活动《好玩的气球》,让幼儿用各个部位玩气球,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无锡市善德幼儿园田金涛老师的大班体育活动《士兵突击》,让幼儿扮演,通过各种障碍,完成送鸡毛信的任务。通过活动,幼儿练习了在不同高度的竹梯上行走,提高了身体的平衡能力与动作协调性。上海市威海路幼儿园肖玥老师的大班体育活动《身体控制》,让幼儿通过模仿各类海洋生物,练习各种跳跃技能,并通过趣味支撑游戏提高幼儿支撑时的身体控制。来自武汉实验幼儿园的汪磊老师展示的中班体育活动《好玩的绳子》,灵活运用绳子这个材料,在幼儿自己探索绳子玩法的基础上,用绳子设置各种情境,锻炼幼儿运用各种动作通过障碍物,提高身体协调能力。浙江衢州柯城区教工幼儿园蒋舜老师的小班体育活动《小青蛙学本领》,幼儿在扮演小青蛙学习本领的过程中,练习了从高处往下跳,发展了腿部肌肉,提高了身体的平衡能力。无锡市实验幼儿园杨凯老师的大班体育活动《腾空飞跃》让幼儿勇敢面对挑战,飞跃逐渐加高的障碍物,学习助跑单脚或双脚起跳并能安全落地。在此过程中,幼儿既体验到跨越的快乐,也了解了保护自身安全的重要性。深圳实验幼儿园杨张胄老师的大班体育活动《好玩的桌子》充分发挥桌子的作用,通过不同的摆放方法,把桌子设置成各种障碍,发展幼儿的走、跑、跳、攀、钻、爬等各种动作,同时也让幼儿体会到桌子有许多的玩法。最后出场的常州市新北区银河幼儿园的王彦老师给大家展示了大班体育活动《快乐的搬运工》,他让幼儿合作用梯子搬运轮胎,让幼儿自主协商合作方法,在促进肢体力量与平衡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幼儿的团体协作性。这些男教师们充满阳刚之气的教育行为,让幼儿充分地体验挑战、面对困难,使得他们在活动中充满激情,身体得到全面地锻炼。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实施幼儿园体育活动,大会邀请了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陆克俭教授作了题为《幼儿体育活动结构化与科学化探索》的报告。陆教授从体育活动的意义、体育活动的类型、体育活动的组织等方面就科学开展体育活动进行了阐述。他指出,当前幼儿园体育活动存在时间短、运动量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充分发挥教师特别是男教师的阳刚之气,给予幼儿充分挑战的机会,让体育活动真正起到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目的。针对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陆教授以数据和实践经验说话,生动地展示了如何组织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
大会还组织了分会场讨论,就如何发挥男教师在幼儿园中的作用、如何开展幼儿园体育活动、如何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保持男教师的阳刚之气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次大会是近些年专门关于幼儿园体育活动一次较大规模的研讨会,特别是80多名幼儿园男教师参与展示与研讨是前所未有的状况。本次大会对于促进幼儿园男教师的发展、提高幼儿园体育活动水平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环境创设 ;环境优化 ;环境育人
中图分类号:G4
优化创设园所环境,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素质,使之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及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园所环境的创设,全面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真正把园所文化扩展到孩子们的一切活动场所。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健康正确的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昆仑幼儿园以“面向全体、面向未来,为国防建设服务,为家长服务,为幼儿园的全面和谐发展奠定基础”为办园方向;拥有科学有效的体制,创立了以合作教育园本课程为基础、国防教育特色为补充的特色课程,所以我们在环境创设方面就要以我们的特色为切入点,体现海陆空,体现国防。所以关于幼儿园环境布置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先有所定位。
二、环境创设的概念
幼儿园提供的环境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在幼儿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将来的成长和发展,只有幼儿园以及教师为幼儿在情绪、学习语言、自主活动和日常习惯的形成上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使幼儿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本质是:“学习者在教育者有意识指导下,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有益经验和身心健全发展的全部教育性活动”。我们不难看出它强调了教育的三要素:学习者、教育环境和教育结果。
首先,环境应具有教育的功能。其次,环境具有相关性。它能把引起幼儿相互经验的各种的因素结合在一起,构筑新知识。再次,环境还具有弹性。它应根据幼儿的需要不断变化,也就是前面所说的让幼儿与环境“对话”。
三、环境创设的内容
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要考虑它的教育性,应使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要注重环境为教育目标服务,应该考虑两点:1.环境创设要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2.依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对环境设置作系统的规划。
我们从门头开始着手,设计出符合自身的装饰,教学大楼按颜色分开,体现出海陆空,楼梯扽主题墙绘画迷彩,国防的特色更为浓厚,走廊的吊饰也是按照每层的颜色分开主题,多以孩子为主体。
四、幼儿园的教室布置
(一)教室的布置
各班的教室要划分出各种区域角,分为:建构区(积木角)、角色扮演区(社会角)、游戏区(桌面玩具角)、艺术区(美术角),科学区、图书区。
(二)教室布置的策略
1.各个领域用不同的家具分隔开来,做好区域标识,这样便于儿童清楚地选择活动区。
2.热闹的地方和安静的地方被分隔开。
3.交通要道被标示出来,用来减少注意力的分散。
4.材料是摆在矮的架了上的,这样孩子能够轻易地拿到它们。架子上有标签,干净、不杂乱,这样材料就很容易被看见,被选择,被取放。
5.同样的材料放在一起,这样在可以教孩子分类,并把东西按序摆放。
6.每一个领域的材料要很多,以满足不同儿童的不同需要。
7.在各个区域要写上区域角的游戏规则,每个班在备注文字时要有自己的特色。
五、教室布置的方法
孩子的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根据大、中、小、宝宝班来具体设定如下:
宝、小班——————
1、建构区(积木角):幼儿园购买的各种积木玩具做以投放,也可让家长们带来孩子在家玩的木质积木。
2、角色扮演区:开设“办家家”,教会孩子穿衣服,假装成人,让幼儿了解角色在社会中的活动。需要创设出家里的氛围:如围裙、做饭用的锅碗瓢盆,小衣服、玩具娃娃等,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3、游戏区(桌面玩具角):必须提供桌子,投放玩具包括:插塑玩具,串珠子、彩色雪花片等。
4、艺术区:投放各种绘画工具,泡泡泥以及制作好的泡泡泥作品。
5、科学区:长短、大小、颜色、图形的投放。
6、图书区:适合年龄特点的绘本,教会孩子从头到尾地翻书,让幼儿从左到右读书。教师将在图书区和孩子进行故事角的开展。
中班——
1、建构区(积木角):大小不等的纸盒,纸箱,有不同立体造型的废旧盒子,提供给孩子搭建的平台。
2、角色扮演区:开设“医院”、“娃娃超市”、“图书馆”、“邮局”等社交场所,每个班级只能设定一个场所环境,帮助孩子们加深对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的理解,知道不同场所的职能。
3、游戏区(桌面玩具角):必须提供桌子,投放玩具包括:玩具配对,几何图形的投放等。
4、艺术区:投放各种绘画工具,提供丰富的创作材料,像今年的六一活动,文化衫,草帽等。
5、科学区:镜子,磁铁,光滑、粗糙、轻重的排序等。
6、图书区:适合年龄特点的绘本,孩子自己制作的图书。
大班——
1、建构区(积木角):大小不等的纸盒,纸箱,有不同立体造型的废旧盒子,提供给孩子搭建的平台。
2、角色扮演区:幼儿自己制定场所的游戏规则,可从各种职业入手“我是牙医”、“我是教师”、“我是科学家”、“我是警察”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
3、游戏区(桌面玩具角):必须提供桌子,投放玩具包括:迷宫、七巧板等开发幼儿智力的玩具等。
4、艺术区:投放各种绘画工具,提供丰富的创作材料。
5、科学区:提供大班幼儿可供探索的物品,如物体的沉浮,静电原理,三棱镜,宇宙的奥秘等。
6、图书区:适合年龄特点的绘本,拼音注解的读本,提供给孩子可以表演的小舞台,在区域搭上一块剧场小幕布,鼓励幼儿大胆表演。
五、结论
优化园所环境,推进素质教育,我们任重而道远,需要谨慎,有条不紊的行动起来,孩子们的美好明天就是我们的不竭动力,明天的我们会比今天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目录
[1]上海市教委委员会《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上海教育出版社
[2]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走进“新教材”》,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
[3]上海教育出书社.《上海市学前教育大纲》,2004年4月
同志,女,年出生,文化,是旅行社导游员。同志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自己的各项工作,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游客服务的宗旨,在旅行社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团结协作,认真努力工作,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优异成绩,全方位推进旅游事业的发展,获得了游客的交口称赞。她的先进事迹主要如下:
一、坚定政治信念,做一名新时期的优秀导游员
同志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不动摇,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旅行社保持一致,坚定政治信念,立志做一名新时期的优秀导游员,搞好各项工作,为旅游事业的发展努力拼搏,无私奉献。她在工作上养有吃苦耐劳、善于钻研的敬业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服从旅行社的工作安排,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热情接待每一位游客,认真做好每一次导游,坚持把工作献给社会,把爱心捧给游客,受到了游客的一致好评。
二、认真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
同志识到旅游业不断发展和创新对导游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她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她导游专业功底扎实,知识面宽,熟悉各相关景区点的自然文化历史背景,导游技能技巧熟练,语言生动、文明。在每次导游工作中,努力规范自己的导游行为,想游客之所想,急游客之所急,热情、细致、周到为游客做好服务工作,获得了游客真诚的满意与高度赞扬。同志从事导游工作以来,做到清正廉洁,从无违纪违规情况,也从未受到游客投诉,树立了自己崇高的形象。
三、13年如一日,真情服务日本游客
13年前,日本名古屋一所幼儿园的园长带领自己幼儿园的老师来上海观光游玩,同志担任导游。由于她幽默风趣的讲解和热情诚恳的服务,日本幼儿园园长和老师们对上海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此后,该日本幼儿园园长多次来上海游玩与考察均指名要同志带团。在同志的热心牵线搭桥下,三年后,该日本幼儿园与上海普陀区的一家幼儿园签约结成友好交流幼儿园,促进了中日两国的友好往来。日本园长由此爱上了中国,更喜欢上海这座城市。日本园长觉得中日两国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文化相通,应该友好相处,共同开创亚洲美好的未来,应该在中日两国孩子间播种下友谊的种子。同志于是帮日本园长做好亲子游的上海之行,让日本孩子到中国上海的幼儿园内玩耍,和上海的同龄孩子结对,和自己的家长一起到上海的小朋友家去玩,并用餐,也就是短暂的HOMESTAY。第一次活动深受中日两国家长和小朋友的好评,日本家长回国前都哭了,回国后也相互通信联系。就这样,日本的园长每年都找同志组团,进行这样的亲子活动。但实际上,要开展这个活动很不容易,因为他们都是5岁的幼儿园孩子,需要导游更耐心、细心和关心。在上海这个亲子活动中,也发生有日本孩子发烧事情,同志安排好医院,日本孩子住院期间,她亲自去陪夜。亲子活动一直持续到2005年,虽碰上非典、禽流感,但始终没有停止。2005年日本名古屋举行爱知世博会,日本园长说,下一届世博会举办地在上海,也正是交流活动10周年,希望能在上海世博会内和上海幼儿园的小朋友同台演出。为圆日本园长的梦,同志帮日本园长收集资料,策划上海行程,积极准备了3年,终于在今年的7月24日与25日,在上海世博的博览绿地广场上,成功举办了一台中日儿童联欢晚会,中日共有540名演职人员参加演出,上海文汇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新普陀报,上海电视台外语频道等多家媒体都报道了这个活动。这个活动的成功,同志付出无限心血,几次人累得发烧,她都不休息,坚持工作,直至活动结束。
四、热情服务世博,争当“金牌导游员”
同志10多年来热爱自己的导游工作,在平凡的导游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获得游客的真诚满意。她在做好服务游客工作的同时,不忘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工作技能,在2009年上海市青年导游大奖赛上获得日语组3等奖。但她始终认为,成绩只表明过去,并不代表将来,以高昂的工作热情、细致的工作态度投入到上海世博会导游工作中,努力争当“金牌导游员”和“文明观博示范导游员”。在每一天的导游工作中,她按照上级的要求,做好导游工作准备,把各方面问题都考虑好,确保游客在游上海世博会时,既高兴快乐,又文明、安全、有序。自上海世博会开园以来,带了无数班游客,没有出过任何意外事件,圆满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务,被上级部门评为“金牌导游员”,为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做出了新的贡献。
以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学习实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重点,进一步更新教师的价值观、教育观。引导教师牢固树立“为幼儿终身发展服务”的教育理念。正确处理师幼关系、保教关系等。开展有实效的教研活动,不断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推进我市幼教事业的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
1、继续关注民办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加强片区调研,以安阳学区为起点,继续深入一线进行教学专题调研,关注民办幼儿园的教学现状,采用整体调研与专题调研相结合、指导服务与送教示范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对民办幼儿园的调查研究,积极引导民办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2、以课题为载体加强学科中心组教师的培养:
以课题为载体,以学科中心组所在的18所幼儿园为实验体,成立实验园之间的协作互助组,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展示、案例研讨、技巧交流、课题研究、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途径,加强骨干教师的专业化培养,并针对农村、民办幼儿园进行展示活动。
3、尝试网络教研:
借助新浪博客网络平台,针对教师教研中存在问题、依托网络平台尝试网络教研,探讨网络教研方式、总结网络教研经验。
4、协助温州市教研室搞好各项教研工作:
开展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我市幼教质量。协助温州市教研室做好与上海幼教、台州、丽水幼教开展的手拉手结对活动及送教下乡、“新生代”课堂教学风采展示及幼儿教师教学培训活动,并举行瑞安市幼儿园教师优质课评比,推荐参加温州市优质课评比及论文评比工作,为骨干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素质。
三、本学期工作行事历:
周次日期活动内容参加对象预备预备周1温州市教研员工作会议教研员幼教学科中心组组长会议学科中心组组长课题组会议课题组成员22.25~3.2瑞安市学区幼教干部及幼儿园园长会议
园长、学区干部
33.3~3.9
幼教学科中心组活动
学科中心组成员43.10~3.16安阳学区民办幼儿园调研安阳学区民办幼儿园5课题组活动实验园
6
3.24~3.30
温州市“新生代”课堂教学风采展示活动
骨干教师
73.31~4.6
温州市园本教研示范园的专题研讨、论坛活动
示范园教师
清明节(4月4日—6日放假)
8
4.7~4.13
瑞安市幼儿园教师优质课评比
骨干教师
9温州市教学论文评比幼儿园教师
10
课题组活动
实验园
11
4.28~5.5
“五一”国际劳动节(5月1日—3日放假)
12
5.6~5.11
学科中心组同课异构活动
中心组教师135.12~5.18温州市与台州、丽水幼教开展手拉手结对活动骨干教师14温州市实验基地、实验园成果展示活动骨干教师155.26~6.1温州市幼儿园教师优质课评比骨干教师中小学幼教师论文(包括德育论文)评比幼儿园教师166.2~6.8
温州市与上海幼教开展手拉手结对活动
骨干教师
端午节(6月7日—9日放假)
176.9~6.15
关键词:多管齐下;幼儿园课程;领导力
传统的幼儿园课程的定义呈现三种倾向:一是学科倾向,认为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与教师指导下,为达到幼儿教育目标而进行的各种有程序的学习活动。”二是活动倾向,认为幼儿园课程是“保证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三是经验倾向,认为幼儿园课程是“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有目的地选择、组织和提供的综合性的、有益的经验。”但是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概念已逐渐被课程领导这一术语所代替。
何谓课程领导,我们认为它是课程实践的一种方式,是指引、统领课程改革、课程开发、课程实验和课程评价等活动的行为的总称。课程领导在幼儿园层面来说,是幼儿园领导的核心,幼儿园有什么水平的课程领导力,就有什么水准的课程改革与发展。幼儿园的课程领导在实践中体现为:影响和激发教师课程意识的觉醒,引导教师不断地进行课程实践创新,有效地进行课程决策,使全体教师同心协力地达到教育目标。这种影响力、感染力、引导力,我们称之为“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我认为,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体现了三大特性:
一、合作性
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不仅包括园长个人的课程领导力,也包括园中其他成员的课程领导力。
园长的课程领导力主要包括:一是课程的解读力,即对课程政策的理解;二是课程的规划力,即统筹利用园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规划、设计幼儿园课程,形成共同的课程愿景的能力;三是课程的指导力,即指导教师设计、实施课程的能力;四是课程实施的评价力,即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对课程实施结果(保教质量)进行评价的能力;五是课程文化的建构力,即如何构建一种民主、开放、创新、共享的课程文化。
在实践中,园长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引入策略——引导教师认同课程理念。(2)放开策略——支持教师进行实践创新。当然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明确“标准”,二是贯彻合理均衡原则。(3)追随策略——使教师的理念与实践相对应。(4)分享策略——帮助教师开展智慧碰撞。
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是指教师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本园的课程规划为依据,创造性地设计课程环境,有效实施课程,全面提升课程质量的能力,主要包括:一是课程意识力;二是课程设计力;三是课程执行力。
由此可见,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是一种团队领导力,园长需要确立在推进课改中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要从指令者、监管者转变为倾听者、指导者、服务者。只有认真倾听教师、家长、社区人士的内在声音,才能使课程决策反映多方面的利益,增强课改的科学性、可行性。
二、延续性
幼儿园课程领导力包括课程开发、设计、实施、评估等在内的整个学校课程建设的能力。幼儿园的课程开发、设计、实施、评估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它要求我们从社会要求、课程特点、幼儿的发展这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尽量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以避免幼儿园课程领导小组的课程决策带来的课程实施整齐划一的弊端。正如我园日常实践中做的那样,根据教师的经验、特点和个人兴趣,并结合教师的自愿报名,成立了课程专题研究团队——“项目小组”,每一个“项目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共同设计项目计划、共同开展课程实践、共同参与课程决策与评估,共同开展课改实践。在课程项目组运作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个体设计—互动对话—分析调整—现场观摩—互动对话—形成课例”的一系列环节,并运用递进式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反思、专家引领和骨干示范等方法,对课程实施的内容、方法、原则、评价等进行重新调整或选择,形成具有系统性、操作性、合作性、分享性的实践操作载体——“共享课例”,日积月累,我园的课程体系就会日趋成熟。同时,教师团队通过开放的研讨氛围及彼此思维火花的碰撞,提升了自身的素质修养,履行了课程实践的义务,享受了参与课程领导的权利。
三、综合性
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不但指对课程的行为能力,而且还包括课程思想、精神、文化、行为等多种因素在内的综合能力。幼儿园的课程必须严格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的精神,积极理解二期课改的思想内涵,通过学习、生活、游戏、运动各个领域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心理素质、行为习惯、与人相处等多方面的培养,因此,幼儿园课程领导力必须是多元化的、多方位的,而不是单一的、狭隘的。
关键词:幼儿园教材;小学化;禁令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2-0239-02
继2009年安徽省颁布幼儿教材“禁令”后,教育部于2011年12月28日下发了“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通知中第2条明确规定: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良好条件,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严禁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和组织征订各种幼儿教材和教辅材料,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以各种名义向幼儿园推销幼儿教材和教辅材料;幼儿园不得要求家长统一购买各种幼儿教材、读物和教辅材料[1]。这无疑将幼儿园教材推向了风口浪尖,成为幼教界的热点问题。我们该如何看待幼儿园教材?幼儿园教材能否被禁?“禁令”背后的真问题是什么?我们该如何科学解决这些问题?
一、幼儿园教材能否被禁
幼儿园教材是幼儿园教师指导幼儿学习的材料,包括教师用书、幼儿用书、挂图和录音磁带等[2]。这么庞大的一个领域能不能被“禁”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一)幼儿园教材的重要作用
幼儿园教材在幼儿园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作用。
1.幼儿园教材是幼儿教育理念和思想的物化
幼儿园教材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文本性材料,幼儿园教材承载着幼儿教育理念、教育目的、教育目标,是幼儿教育理念得以实现的桥梁。而幼儿园教育理念和思想是理论知识,无法直接运用于实践。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需要将这些理论转化成为比较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将幼儿教师和幼儿密切联系的操作材料,幼儿园教材便担负了这一重任。
2.幼儿园教材是幼儿教师组织活动的参考
幼儿园教材对于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教材中的教师用书和挂图、音像材料、玩教材等作用更为重要。首先,幼儿园教材中的教师用书为教师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月计划和周计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其次,教师用书还是教师进行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参考,从教育内容的选择到教育目标的确立再到活动过程的设计都可以参考教师用书。最后,幼儿园教材还为教师提供了挂图、音像材料等各种教学材料,便于教师丰富教学活动,为幼儿提供直观的形象。
3.幼儿园教材是幼儿成长的必要条件
幼儿园教材尤其是教材中的幼儿用书和操作材料对于幼儿的成长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教材是承载知识、文化信息的结构化载体[3]。就教材本身承载的内容而言,是幼儿直接接触的间接经验,幼儿能够很直观地从图文并茂的书上了解到好多知识经验,如一些生活习惯,看书的正确方法,洗手刷牙的顺序等等。其次,就教材作为图书而言,幼儿可以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不断掌握一些看书的经验,如由左到右地看书;翻书的经验,如一页一页地翻书;读书的经验,如理解书中图文的意思;爱护图书的经验,如不撕书不折角;甚至养成使用图书的良好习惯,如不躺着看书、眼睛和书保持一定距离等等。
(二)幼儿园教材被“禁”后引发的新问题
如果在幼儿园中禁止了教材的使用,会引发一系列新的问题。
首先,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如果幼儿园没有了教材,那么对我们老师的要求便会比现在高出许多,从课程内容的选择到组织实施,都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活动中需要的玩教具、操作材料、视频音频的材料都需要教师自己准备,不仅对老师有能力上的要求,还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实践和检验校正。
其次,造成幼儿成长中无法弥补的缺失。如果幼儿园中取消了教材,对幼儿的使用书籍的能力和习惯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幼儿对书本、文字、及使用书本没有感性的认识,就很难培养兴趣爱好和相关行为习惯。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幼小衔接。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材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被禁止后会引发一系列的新问题,所以幼儿园教材万万不能被禁止。
二、幼儿园教材缘何被禁
幼儿园教材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究竟出现什么问题,使得教育部下发“禁令”?
(一)幼儿园教材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
步入幼儿园教材市场,我们发现铺天盖地的、各种各样的幼儿园教材映入眼帘,让人应接不暇。幼儿园教材出现了“泛滥”的现象,如此多的教材中也不乏滥竽充数之辈。虽然教材从外在形式来看,做工越来越精致,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从内容上来分析,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些不适宜的内容,如过于抽象的内容、难度过于大的内容、甚至还出现落后于社会的发展的内容,如图书中出现转圈拨号的电话明显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对幼儿的发展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我们幼儿园教材没有纳入到教材审议的范畴内,没有对教材研发团队的考核、也没有对教材出版社的考核、甚至也没有对教材出版前的严格的审议。当下幼儿园教材市场又有许多利益可图,所以我们会看到五花八门的教材。使得幼儿园教材质量参差不齐。
(二)幼儿园选择和征订教材的类型和数量过多
当下幼儿园会征订不同种类的教材,幼儿不仅拥有着五大领域的教材,还有识字、手工、数学、礼仪、国学、蒙台梭利等等其他教材作为补充。幼儿拥有教材量要远远的超出他那个小小书包的容量,出现了“超负”现象。这样多数量的教材会使得教师忙于完成任务,无法细致研究和拓展教材,从而使教材的使用流于形式,同时也会伴随为幼儿布置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的现象,无形之中加重了幼儿的负担,使幼儿教育过程出现了小学化现象。过多数量的教材也会加重家长的经济负担。出现这种现象也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有的幼儿园是受利益驱使、有的幼儿园则是无法甄别教材、有的则是为了园所的特色课程考虑。
(三)幼儿园教材发行市场混乱
幼儿园教材种类繁多,各大出版商和发行商创新竞争手段争相竞争。我们常见的就是教材推销商奔走于各个幼儿园进行教材的发行和推销演讲,无限度地夸大教材的优点。除了推销演说之外,各种推销手段也是让人眼花缭乱。如打折降价,以价格的优势吸引购买者;还有赠送购买方幼儿玩具、器械、多媒体器材等东西的,还有赠送免费培训教师的机会,以附带品赠送的方式来吸引眼球。甚至有的发行商还拉拢各种关系,采用不正当的推销手段,引发幼儿园教材市场的恶性竞争。
(四)幼儿园教材使用过程中的小学化倾向严重
我们看到不少幼儿园除了五大领域的学习外,还会专门为幼儿开设识字课程或是心算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递,忽视能力习惯的培养和情感态度的体验。另外,在学习方式中也出现了严重的小学化倾向,比如,为幼儿留家庭作业或留课堂作业,当然这是幼儿学习的一个途径,但是出现在幼儿园中难免给人的感觉是小学化。
三、完善幼儿园教材的对策
幼儿园教材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显然不是一纸禁令就能解决的,“禁令”这种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还会引发新的问题。所以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寻找一些更适宜的方法。
(一)完善幼儿园教材管理机构,严把教材发行关
幼儿园教材的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是幼儿园教材市场缺乏相应的监管。我们呼吁相关部门设置专门的幼儿园教材监管机构、完善幼儿园教材的监管机制。我们可以参考中小学教材编制与发行的模式。首先考核审定出版社,将教材编制的权利放开、但是必须保证出版社的资格许可,审定出版社的资格,以保证教材在诞生之时的质量。其次就是教材出版后的审视与评估,只有对教材进行严格的审查才能保证质量差的教材不流入市场。
(二)确立科学的幼儿园教材选择标准,严把教材选择关
幼儿园对教材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对教育理念的贯彻,间接影响到幼儿园教育质量,事关重大。幼儿园在选择教材时可以参考以下标准。首先,从幼儿的角度出发选择教材。幼儿园教育以幼儿为本,所以一切事务都需从幼儿的角度出发。选择教材时也应以幼儿与为本。教材的大小、薄厚、材质、色彩须符合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教材的内容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以某种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支撑,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且能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其次,从教师角度出发选择教材。教师在幼儿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受幼儿年龄特点的影响,教师是幼儿园教材使用的核心人物。所以在选择教材时应考虑到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可拓展性,即便于教师使用,同时又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创造、生成空间。
(三)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严把教材使用关
幼儿园教材的使用是凸显教材价值的重要环节,教材使用的核心主体是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材有效的使用。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教师理解教材、挖掘教材及驾驭教材的能力。可以为教师创设研究教材的平台,如针对某一教材或教材中某一内容的教研活动;还可以开设关于教材分析方法的培训活动等等,这是教师教材研读能力提高的外部推动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向专家学者、经验型教师请教,与同事交流以及自己反思、自我提升等方法,提高对教材的理解、挖掘和驾驭能力。
其次,应该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灵活使用幼儿教材。在幼儿教材使用过程中我们也应该考虑到教材使用的另一主体——幼儿,我们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使用教材。教材的使用可落实到班级单位,教师应根据自己班级幼儿的兴趣爱好、文化背景、性格特点等情况,选择教材中的适宜内容和信息,整合多种资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价值,预设适宜本班幼儿的教育活动,使教育效果达到最佳状态。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应根据幼儿的状态随机生成课程,是教育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从教材的编制、出版、发行、选择和使用入手,保证幼儿教材的质量和使用效果,是教材的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同时避免“小学化”现象出现,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 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Z].教基二[2011]8号,2011-12-28.
[关键词]博弈论;囚徒困境;幼儿园课程改革;小学化。
一、博弈论与“囚徒困境”。
博弈论(game theory)又称对策论,是经济学论文" target="_blank">经济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主要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博弈是一个主体,一个人或一个团队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对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1]博弈研究的对象是“理性的”行动者或参与者如何选择策略或如何做出行动的决定。理性的人是对现实的人的基本假设,即假定参与者会努力使自己的目标最大化。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一个经典模型:两个共同作案偷窃的小偷被带进警察局单独关押,如果一方与警方合作,招认并供出自己与对方以前所做违法之事,而对方不招认,招认方将不受重刑,无罪释放,另一方则会被判重刑10年;如果双方都与警方合作,共同招认,各判刑5年;若双方均不承认有罪,警察又找不到其他证明他们以前违法的证据,则只能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惩戒,各判刑3个月。在此假设前提下,这两个小偷如何做出选择呢?显然,其中一方的任何选择都要考虑另一方的选择,两个囚徒之间由此构成了博弈。在此囚徒困境中,由于双方都不知道对方会做何选择,所以存在一个惟一的均衡点,即两个囚犯均选择“招认”,这对双方来说是所获刑期最少且相对稳定的均衡结果。
均衡(equilibrium)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所谓博弈均衡,就是得到稳定的博弈结果。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幽默地说过:你可以将一只鹦鹉训练成为经济学家,他所需要学习的只有两个词:供给和需求。博弈论专家坎多瑞(kandori)引申说:要成为现代经济学家,这只鹦鹉必须再多学一个词———“纳什均衡”。[2]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是博弈分析中的重要概念,在此纳什均衡点上,每一个理性的参与者都不会有单独改变策略的冲动。“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在理论上很好地反映了博弈问题的根本特征,能够解释多种社会现象的内在根源。本文即拟用此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剖析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面临的“囚徒困境”,并探讨摆脱困境的最优策略。
二、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面临的“囚徒困境”。
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来,幼儿园课程改革逐步从“文本式理论”转向“行动式实践”。国家对幼儿园教育进行了宏观指导,规定了幼儿园教育总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实施原则,并要求地方政府制定实施指导意见,鼓励和支持幼儿园开发园本课程。[3]到目前为止,幼儿园课程改革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与制约,改革仍举步维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小学化”的倾向依旧盛行。
幼儿教育“小学化”指幼儿园将小学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资源、教育规范、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渗透或运用于幼儿教育实践中,使之常规化、教学化、状态化,进而普遍化、趋势化的教育现象。[4]幼儿教育“小学化”采取揠苗助长的做法,具有严重的危害性,不仅会扼杀幼儿天性,严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而且与社会要求和小学教育脱节,会对幼儿一生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幼儿园课程改革正是以此为靶标,提出“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的核心理念。然而,现实生活中“小学化”统领的“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旧酒”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这与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仍处于探索实践中,在以行为目标为导向的量化评价中,接受新理念教育的幼儿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的具体科目学习,特别在一些小学招收新生时的“入学测试”中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有关,这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来说,与他们希望孩子一入学便“鹤立鸡群”的心理预期也是背道而驰的。这使得家长成为幼儿教育“小学化”最有力和最顽固的支持者。
(二)新的利益格局尚未形成。
由于幼儿园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式、理念与教师以往根深蒂固的教学行为、教学信条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若采用新的方式,需付出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更为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教师会因教学态度、任务、行为的不协调而面临生存状态的焦虑,而幼儿园课程改革可能带来的新利益还是一个未知数。这使得幼儿园和教师最自然的选择必然是“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
“小学化”正是应试教育的“先锋”,应试教育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从来都没有消停过,“小学化”倾向自然不可能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被顺利清除。
因此,幼儿园和教师、家长均会对幼儿园课程改革进行敷衍,不断回到“小学化”这一博弈的纳什均衡点。“应景式”的教育凭借人们对它的“前理解”,以“柠檬商品”的身份粉墨登场,忽视了幼儿教育的生成品性,然而幼儿园课程改革毕竟是国家和社会所期望的,由此幼儿园课程改革陷入了博弈的“囚徒困境”。
(三)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囚徒困境”。
由于幼儿园课程改革博弈的主体有很多,为方便利用“囚徒困境”模型诠释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处境,本文将选取典型的幼儿园之间的博弈来分析,先设立如下假设条件:一是某地区存在教育资源完全相同的两所幼儿园a和b,两所幼儿园都很理性,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决策的依据,且都面临着是否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选择;二是当地一流的初等教育学校稀缺;三是这些小学招收幼儿均以入学成绩为参考;四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可为幼儿的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五是幼儿在小学的适应表现与其日后的中考、高考成绩成正比。
1.社会评价决定幼儿园课程改革难以走出“囚徒困境”。
如果明确幼儿园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而幼儿园课程改革确实有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由于幼儿园的领导是教育主管部门任命的,幼儿园服从上级要求也切实推行了课程改革,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评价(家长、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对该园幼儿入小学的表现打分)将决定幼儿园的效用。如表1所示,若a、b两园都推行课程改革,均将获得10个单位的效用;反之都仍旧“小学化”,均将获得5个单位的效用。两个效用的差距说明推进课改比“小学化”更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若a、b两园的选择不同,那么选择课改的幼儿园虽然提高了幼儿的综合素质,但其幼儿的入学成绩或在小学的适应表现相比依旧实行“小学化”的幼儿园的幼儿就有可能大打折扣,此时社会评价实行课程改革的幼儿园的效用就会比两校同时进行“小学化”的时候还要低一些,因而该园只能获得3个单位的效用,而依旧实行“小学化”的幼儿园相比之下会获得额外的效用,共计12个单位。
表1从社会评价看a、b两园的效用博弈。
可见,在上述博弈中存在着“囚徒困境”的难题。a、b两园都在努力达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本来两园都推行幼儿园课程改革是一种符合帕累托效用的最优资源配置方式,但是这种决策不满足纳什均衡的要求,致使获得5个单位的效用成为这一“囚徒困境”博弈的均衡结果,即在社会评价的压力之下两园最终都会选择依旧推行“小学化”。
2.幼儿在小学的适应表现决定了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均衡结果。
在生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增强幼儿园的影响力、扩大生源和树立品牌是幼儿园的基本效用,这都将取决于该园幼儿在小学的适应表现。如表2所示,若a、b两园的选择不同,进行课改的只能获得2个单位的效用,而“小学化”的效用则是8个单位,这种情况实际反映了如果a(b)严格推进课程改革,而b(a)却依旧按照“小学化”的模式运作,那么后者幼儿的小学表现将大大高于前者,其效用也将高于前者;若a、b两园都不推进课改,或表面扬新课改之名,行应试之实,则两者均获5个单位的效用;若两园都推进课改,幼儿的适应表现和效用水平均将低于两园同时推进“小学化”时的情况,都只能获得3个单位的效用,但由于两者获得的效用水平相同,因此幼儿园课改并未改变两园的相对效用水平,其结果仍是1:1。可见,这一博弈的均衡解就是a、b两园同时选择“小学化”,各获得5个单位的效用。这也就是说,a、b两园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都将选择“小学化”而非课程改革。
表2从幼儿的小学适应表现看a、b两园的效用博弈。
三、幼儿园课程改革走出“囚徒困境”的最优策略。
目前幼儿园课程改革陷入的“囚徒困境”是由我国幼儿教育体制下的博弈均衡决定的,其博弈结构规定了如下收益:若幼儿适应小学、入学成绩好,幼儿园就能获得荣誉,得到更多的办学资源和经费;对教师就意味着奖金的提升;符合家长“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要求,与家长希望孩子日后进入好的初中、高中和大学的期望成正比。摆脱这种困境的惟一方法由此是改变目前幼儿教育的博弈结构,从原点推翻“囚徒困境”成立的条件,使其博弈的纳什均衡点能够设为课程改革而不再是“小学化”,为此我们有必要充分利用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积极作用。
(一)以幼儿为本,推行多样化的评价手段。
中国应试教育考试制度决定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长期存在,再加上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需要改革的实际是应试教育影响下的博弈规则,重构一个有利于幼儿全面发展的博弈均衡。目前,我国不少省份都制定了一些具有本地特色、有助于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评价标准与手段。例如,上海市一直在推进幼儿园新课改,与上海城市发展的定位相适应,符合国家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上海学前教育纲要》的基本精神,较好地解决了将中国国情、地方特色和世界先进理念相结合的问题。在以儿童发展为导向、强调以儿童的经验为切入点编制课程、实现课程“园本化”的基础上,他们将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课改理念要点,其中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又是课改操作的重点。为促使教师与新课程同成长,他们引入了“诊断性个案评价”“教师档案袋评价”与“教师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使教师与幼儿园更加注重幼儿问题解决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走出幼儿园“小学化”的囚徒困境的可行途径,有利于改变课改困境的博弈结构。
(二)建立多元化的“选择性激励”评价制度。
作为一种非合作博弈,幼儿园课改博弈结构的改变还需要第三方即政府的介入。政府是制度的决定者与执行者。制度在协调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时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减少不确定性,更好地预测博弈的纳什均衡点。在此,可借鉴曼瑟尔·奥尔森设计的“选择性激励”(selective incentives)理论。
曼瑟尔·奥尔森认为,激励之所以是有选择性的,是因为对集团的每一个成员要区别对待,实现赏罚分明。这样既可以通过惩罚那些没有承担集团行动成本的人来进行强制,也可以通过奖励那些为集体利益工作的人来进行诱导。“制度激励”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实施“监督”和“分级制裁”是必须的,其目的是使准自愿遵从者确信其他人也遵从规则。[5]在克服“小学化”倾向过程中,政府可运用“选择性激励”评价制度(如资源的优先配置使用、荣誉、加分和奖金等)奖励那些积极进行课改的幼儿园和个人,也可制定幼儿园新课程评估制度、督导制度等使个人行为与集体利益相一致的规章制度,对违背者予以惩罚,对积极遵守者予以奖励,以此改变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博弈结构,使幼儿园课程改革成为新的纳什均衡点,最终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一致。
参考文献:
[1]张振华。博弈论视野中的素质教育。辽宁大学学报,2007(,9)。
[2]潘天群。博弈生存。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21.
[3]朱家雄。幼儿园课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40.
【关键词】《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收费标准;合理分担;幼儿园乱收费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03-0006-05
2012年1月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收费办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批准的公办和民办全日制、寄宿制、半日制幼儿园及小学附设的学前班、幼儿班”(包括享受政府财政补助的民办幼儿园)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方式、收费程序、列支项目、具体监管等作出了一些具体规定,明确规定禁收赞助费、各种兴趣班费等。《收费办法》同时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教育、财政部门要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文件颁布后,叫好声、质疑声此起彼伏,社会各界从不同角度解读《收费办法》。笔者认为,《收费办法》的贯彻落实,亟需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尽快出台实施细则,以提高可操作性,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一、制定《收费办法》的目的
《收费办法》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政策延续,是我国政府下决心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从《收费办法》的文本内容看,制定本办法的目的主要有三:强化管理与监督,规范收费,保障权益。
1.强化管理与监督
在幼儿园收费项目多、收费管理乱的背景下出台《收费办法》的核心目的便是要强化对幼儿园的收费管理,根治幼儿园收费的无序状态。《收费办法》对幼儿园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方式、收费程序、列支项目、具体监管等均作了明确规定。“各级价格、教育、财政部门应加强对幼儿园收费的管理和监督检查,督促幼儿园建立健全收费管理制度,自觉执行国家制定的幼儿园教育收费政策。对违反国家教育收费法律、法规、政策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严肃查处。”
从操作层面看,管理必须体现在具体的执行和监管上。“有了禁令,还需执行;有了《收费办法》,还需监管;有了规范的管理,更需强化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公共性。”《收费办法》出台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答记者问中提到了四项执行与监管措施:一是要求各省(区、市)制定实施细则;二是要加强监督检查,将幼儿园收费作为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和每年开展的全国教育收费专项检查的重点内容之一,督促幼儿园自觉执行国家制定的教育收费政策;三是加强对幼儿园收费许可证的年审,对违反规定的幼儿园,将不再核发收费许可证;四是加强社会监督,依法查处乱收费行为。
2.规范收费
《收费办法》明确规定了幼儿园的可收范围与禁收范围。“幼儿园除收取保教费、住宿费及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服务性收费、代收费外,不得再向幼儿家长收取其他费用。幼儿园不得在保教费外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兴趣班、课后培训班和亲子班等特色教育为名向幼儿家长另行收取费用,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幼儿家长收取与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建校费、教育成本补偿费等费用。”《收费办法》还对公办园、民办园的保教费收费标准、申请程序等作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不过,《收费办法》对民办园收费管理的规定(“民办幼儿园保教费、住宿费标准,由幼儿园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根据保育教育和住宿成本合理确定,报当地价格主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执行”)很明显有待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后续出台的实施细则加以细化。
3.保障权益
《收费办法》第一条指出,出台本办法的目的在于“保障受教育者和幼儿园的合法权益”。
从表面来看,受教育者――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合法权益首先是受教育权,与收费规范似乎关系不大,而隐藏在幼儿背后的家长才是幼儿园乱收费的受害者。然而,从深层来看,《收费办法》凸显幼儿的合法权益正是公平的受教育权,因为幼儿的公平受教育权能否得到保障,是与幼儿园收费是否规范密切相关的。幼儿园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幼儿,促使幼儿利益最大化应是一切有关幼儿园教育政策制定的根本原则。
除了保障幼儿的合法权益外,《收费办法》还保障幼儿园的合法权益,保障其根据办园成本、家长承受能力、政府的投入现状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向购买教育服务的消费者收取一定费用的权利。从《收费办法》的具体规定来看,幼儿园能够收取的费用主要有“保教费、住宿费及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服务性收费、代收费”。在保障幼儿园收费的合法权利的同时,《收费办法》还明确规定幼儿园不得收取书本费、赞助费、兴趣班费等其他费用。
从现实层面看,幼儿园收取名目繁多的额外费用有许多原因,包括生存自救、发展驱动、制度垄断、利益驱动等。这种多元复杂的现状表明,并非所有幼儿园都是出于营利目的收取赞助费、兴趣班费的,而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在规范幼儿园收费时要考虑不同幼儿园面临的具体发展情境,严格核算幼儿园的办园成本,切实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为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提升提供制度保障。
二、《收费办法》的特点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答记者问中指出,《收费办法》主要有四大内容:一是明确“幼儿园可向入园幼儿收取保育教育费,对在幼儿园住宿的幼儿可以收取住宿费”,其他代收费要遵循“家长自愿,据实收取,及时结算,定期公布”的原则:二是规定了幼儿园收费的审批原则和程序、收费标准、列支项目;三是建立公示制度和规范招生:四是明确指出幼儿园的禁止收费项目。从文本内容看,《收费办法》有三大特点,即收费标准三轨制,备案制度多元化,公办园保教成本三方共担。
1.收费标准三轨制
鉴于我国目前学前教育发展的多元化现状,《收费办法》在确定收费标准时实行了区别对待政策,即对公办园、民办园、享受政府财政补助的民办园实行有差别的收费政策。
就公办园而言,《收费办法》要求“制定或调整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标准,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当地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办园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实际情况提出意见”。这一规定表明公办园
的收费标准有三个显在参照系和一个隐含参照系。三个显在参照系为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办园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而一个隐含参照系为公办园的质量等级。
就民办园而言,《收费办法》规定“民办幼儿园保教费、住宿费标准,由幼儿园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根据保育教育和住宿成本合理确定”。可见,《收费办法》主要是针对公办园的,民办园并不在其严格的监管范围内。
在保育教育成本的具体列支项目上,除了教职工工资、津贴、补贴及福利、社会保障支出、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等是公办园和民办园共同的项目外,民办园还多了一项固定资产折旧费,民办园可将建园成本、房租支出纳入其中。
此外,《收费办法》还通过列举的方式明确规定“享受政府财政补助(包括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和税收、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安排专项奖补资金、优惠划拨土地等)的民办幼儿园,可由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以合同约定等方式确定最高收费标准,由民办幼儿园在最高标准范围内制定具体收费标准”。对享受政府财政补助的民办园的收费标准加以限定,这在我国尚属首次。政府多元化的投入方式催生了普惠性民办园的出现,也促使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多元化。
2.备案制度多元化
在收费备案制度方面,《收费办法》确定了两种备案制度。
对于有政府财政投入的幼儿园,无论是公办园,还是享受政府财政补助的民办园,都强调三备制,即要在教育、价格、财政三个部门进行收费备案。“制定或调整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标准,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提出意见,经省级价格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核后,三部门共同报省级人民政府审定。”“享受政府财政补助的民办幼儿园……由民办幼儿园在最高标准范围内制定具体收费标准,报当地价格、教育、财政部门备案后执行。”
而对于完全没有得到政府财政投入支持的民办园,《收费办法》规定可采取双备制,既要一如既往地在价格部门备案,又要在教育部门备案。“民办幼儿园保教费、住宿费标准……报当地价格主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执行。”这一新规定强化了对民办园的收费管理。教育行政部门有机会把民办园的收费标准与其办园质量挂起钩来。
备案制度多元化体现了多部门联合监管的思路,只有教育、价格、财政部门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在政策规范下纠正当前幼儿园收费中出现的各种乱象。
3.公办园保教成本三方共担
从《收费办法》的文本内容看,按成本收费是其基本原则。“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标准根据年生均保育教育成本的一定比例确定。”“民办幼儿园保教费、住宿费标准……根据保育教育和住宿成本合理确定。”两者的区别在于,公办园有政府的投入,有社会的捐赠,因此,其生均保教收费标准只能按一定比率收取,实现政府、社会、家长三方共担。至于这个比率是多少,则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分别确定。这一规定是政策弹性的表现。而对于民办园而言,其生均保教成本完全依赖家长的缴费,由家长独立承担。从政策层面看,这类民办园显然只能是高档民办园,为家长提供的是选择性的学前教育服务。对于普惠性民办园而言,政府多元化的投入已使其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办园成本的三方共担。
三、对《收费办法》的疑虑
从总体上看,《收费办法》的出台意义重大,但可操作性还有待各省(区、市)后续出台的实施细则加以强化。笔者不揣浅陋,在此对《收费办法》提出自己的若干疑虑,以期对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出台下位政策有所帮助。
1.政策制定者的立场:该规范谁,保护谁?
任何政策的出台都有特定的背景,并期望借此达到一定的目的。《收费办法》旨在“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工作,规范幼儿园收费行为,保障受教育者和幼儿园的合法权益”。可见,幼儿园既是规范的对象,也是保护的对象。
在此,我想分析一下2011年公布的《上海市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制定这一政策的目的是“规范幼儿园收费行为,维护幼儿家长的合法权益,促进幼儿园健康有序发展”。显然,这一政策更多的是站在家长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的,幼儿园是规范的对象,家长则是保护的对象。笔者认为,只有把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理清楚了,政策制定者的立场才能站稳站准,制定出来的政策才有可能达到目的。
2.收费标准的重要参照系:是教育质量还是经济发展水平、办园成本、群众承受能力?
应该说,收费标准受很多因素影响。《收费办法》明确规定了公办园收费标准的参照系,即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办园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这种参照系对解决当下我国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质量低”三大难题,尤其对解决“质量低”问题的作用恐怕不大。在国务院2010年出台的《若干意见》中,我国政府提出要发展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这一目标正是针对“入园难”“入园贵”“质量低”的现状提出的。而要解决这三大难题,实现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不能不强调政府的责任,不能不关注学前教育的质量提升问题。显然,《收费办法》有关政府责任的强调和对教育质量提升的关注还不甚明确。
就收费标准的参照系而言,部分省市已出台或拟出台的相关政策有可资借鉴之处。例如,2003年出台的《山西省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规定》提出要“按照不以盈利为目的”和“按质定级,按级定价”的原则来确定幼儿园的收费标准,强调收费标准与质量水平之间的相关性。2011年公布的《上海市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则强调幼儿园的定价原则是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将幼儿园收费政策与《若干意见》紧密联系起来,以真正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精神。“公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原则,统筹考虑政府投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办学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制定,并依据幼儿园评定等级适当拉开收费差距。”从中可以看出,上海市公办园的收费标准有五个参照系:政府投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办学成本、群众承受能力、幼儿园办学质量。与上海的政策相比,《收费办法》对政府责任与质量提升这两个影响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参照系的强调还不是非常突出。
3.幼儿园乱收费的根本原因:机构原因还是投入不足?
《收费办法》强调了对三类幼儿园的收费管理,但尚没有深入分析幼儿园乱收费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政府责任长期缺位、市场规则不健全是幼儿园出现乱收费的根本原因。
治理幼儿园乱收费问题显然不能只寄希望于出台一两个政策,而是首先要透彻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切实担当起政府应尽的责任。其次才是强化对幼儿园的收费监管。如果政府只是颁布禁令,而无责任到位,很可能只是治标而未能治本。
上海市公布的“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公办幼儿园实行政府、社会、家庭保育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各级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逐
步增加投入,逐步提高政府投入占生均保育教育成本的比重”。这一表述彰显的是政府的责任,突出的是政府解决幼儿园乱收费问题的勇气与智慧。
4.政策制定主体:政府制定还是相关利益主体共同参与制定?
稍有遗憾的是,《收费办法》未能像《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那样经历一个征求意见的过程,因此,被规范的幼儿园并没有机会参与政策的制定,并大声说出自己的诉求。
卢梭曾说过,任何与老百姓相关的政策,都必须经过大多数人的同意。缺少争鸣,缺少利益博弈与制衡,政策的民主化进程就会迟缓有加,而老百姓的政治参与意识、契约精神也不可能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中孕育成长。政策的制定如果缺少民意基础,缺少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只由政府部门自行制定,很可能会成为一厢情愿、自说自话的文本,而难以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5.民办幼儿园的合理回报:明确界定还是含糊其辞?
如前所述,《收费办法》对民办园的收费并未作明确规定,对《民办教育促进法》中规定的合理回报也未作明确界定。这也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策制定者的左右为难态度。
其实,2004年出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已明确规定,“出资人根据民办学校章程的规定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可以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时,从民办学校的办学结余中按一定比例取得回报”。民办园的收费要坚持公益性、普惠性,但并不排斥对利润与合理回报的期待。很希望各省(区、市)后续出台的实施细则能对此作出明确界定,从政府有效监管的角度促进民办园健康发展,防止民办园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