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6 13:44: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教学有效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下面我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充分预设,提高教学准备工作有效性
进入新课改以来,“无法预设的精彩”――“课堂生成”被很多教师盲目拔高,导致很多教师不致力于课前的精心预设,而将课堂实际效益更多的寄希望于课堂上的随机生成,从而导致课堂上教学时间的浪费。其实对于更多的一线教师,尤其是更多的年轻教师来说,课前充分的预设对提高课堂实际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
1.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备课强调独立钻研、自主备课与合作研究、集体备课相结合。教者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感悟和把握住教材的内涵,自主备课时还要考虑到适合任教班级学生学法的研究与设计。在此基础上,带着自己的思考,加强同教研组教师的集体备课,共享收集的教学资料,拟定教学的重点难点训练点,商讨有效高效的教学策略。自主备课与集体备课的有机结合,能切实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2.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课前预习这个环节不容忽视,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几点:一是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比如熟读课文,学会生字词等,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三是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即可以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四是指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既有助于学习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
二、课堂上教学策略要有效
1.教学环节要有效。课堂上环节很多,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训练点,要有具体的目标,要结合目标抓住一个切入点展开具体的学习,这样,既能使课堂简洁,也能使课堂更有效。
2.问题设置要有效。
(1)问题的设置既要有挑战性,要能够起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的目的,但也要难易适中。正如大家都熟悉的摘苹果理论:枝头的苹果要是让摘的人感觉努力跳一跳就能摘到的,他才会有兴趣,有信心,但如果他一看就觉得即使努力跳了,使劲跳了,还是连够都够不着的话,那那个苹果再鲜艳,再诱人他也可能不会感兴趣了。
(2)问题的设置要灵活。有些问题,换一种问法,达到的目的是一样,但学生的接受度就不一样了。
3.教师的语言要有效。
(1)教学语言要准确。教学中,教师无论是介绍、引导、总结,还是下指令,语言都一定要是精准的。如:老师说“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那你接下来的就一定要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游戏规则、游戏要求的游戏,而不能随口说出“游戏”二字,可接下来却是“做练习题目”,这能叫做游戏吗?
(2)语言要有效。很多老师老觉得课堂上时间总是不够用,其实老师太多的废话就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比如,对学生精彩的发言,对学生突出的表现,只需要送上老师或真诚的赞美、或肯定的眼神、或会心的微笑,或者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掌声就足够了,但要是老师再来一些问答:“同学们,这个同学回答得好不好啊?”“好。”“那想不想表扬他一下呀?”“想。”“那咱们就来表扬表扬他吧。”然后再是学生整整齐齐,拖长声调的“****你真棒”,这样,表扬一次学生就浪费掉了多少时间啊!还谈何有效呢!再比如,在给学生一幅植树的情境图时,老师问“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于是孩子们说看到了有树啊,有人啊,天上还有白云啊...但仔细一想,这与教学目标的达成没有一点帮助,不如不说。
三、注重课堂反馈的有效性
课堂反馈是检验一节课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它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能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及时的巩固,增强课堂实效性。课堂上要及时收集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越及时越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和形式的调整。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从学生的目光、表情、态度来了解;也可以利用一节课的最后五分钟给学生提问释疑;也可以当堂提炼少量的涉及本节课重难点的练习题给学生做,教师根据检验结果及时补充讲解。无论哪种形式。只要及时得到反馈,就能及时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提高作业批改的有效性
批改作业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无声的“对话”。通过这种“对话”教师可以从中得到教与学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掌握的程度;同时也有利于调整教学内容的进度;学生可以从作业检测中了解对所学内容掌握程度,确立学习目标,改进学习方式方法。教师从作业批改中获取的信息,不仅具有促进和调节学生学习的功能,而且具有对教师的教学的参照和导向作用。
要提高作业批改的有效性,首先要做到批改规范、及时,全批全改。同一班级使用的批改符号应完全一致,圈画要精细,做到一目了然。其次,每次作业教师要及时地进行批改,对学生作业中的问题,教师不能只做简单的判断,而应该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纠正错误,不可重批轻改。教师对已批改的作业应尽快发给学生,并督促学生详加研读,或加以讲解,以发挥批改效果。
在批改作业中要善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补救,要有启发性、鼓励性的评语,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对书写整洁,解题具有独到之处的学生,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批注,尽可能地使用鼓励性的手段,肯定为主,否定为辅。对于学生作业中新颖的观点或解题方法,无论是否完全正确教师都应表示出赞赏和鼓励。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我们教师只有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的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学习后实践,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后改进,在改进后学习。如此地潜心钻研与探索必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必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有效备课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语文教学目标只有体现学科的特点,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性。尤其是明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整堂课教学的核心与灵魂。备课时教师除了对文本的熟悉与透彻解读外,还包括对学生学情的准确分析,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依据学生的年龄实际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到目标准确和明确。
备课时除了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外,更要关注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无论教学内容的处理,还是教学策略的采用,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能够最大程度地接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水平,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和学习方法的获得,有利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优化教学过程。
二、有效上课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
不要认为有教学目标就行,只有教学目标适宜于学生,教学才可能有效。目标适宜了,我们再研究教学方法问题。方法为目标服务。那么,我们要研究怎样的教学方法呢?我想是按照学生的学习起点,启动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促进学生的学习向深入发展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要善于创设引发学生思维或情感的学习情境,并且把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主体统整起来考虑。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就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主动的深层的语文学习活动。
1、营造安全的学习环境。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言的学习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才能收到实效。教师要改革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为这种实践活动创设开放、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2、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考察语文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大部分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而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要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课堂上要坚持学生的无错原则,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表达,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三者的充分对话,促进学生生动发展。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它对学习的过程具有导向作用。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更是能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吸引学生倾情投入,激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处于探讨、研究的冲动之中。
例如,一老师在教学古诗《江雪》时,在理解了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设计了质疑的环节。学生的疑问主要集中在这么冷的天,又下着大雪,那个钓鱼的老翁为什么还要出来钓鱼呢?老师话锋一转:“是啊,这位老翁真的在钓鱼吗?”学生开始沉思起来,老师下发柳宗元生平材料介绍,让学生从中寻找答案。于是出现了精彩的答案:一同学说,那老头在锻炼意志呢!一同学说:那老头在告诉大家他非常孤独,因为四句诗的头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还有一个同学说:他不是在钓鱼,他是在钓春天,因为冬天已经来了,冬天还会远吗?……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对诗的意境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
4. 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老师要凭借课文提供的字词句段篇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语言运用时关注语言训练点、方法习得点、能力培养点,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让学生学,使学生真正从学会走向会学。
三、有效反思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注重课堂反思。思考的重点是以学生的学习质量作为衡量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
一写教学后记。写教学后记,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常用的方法。即教师在每次教学活动结束后,写下自己对本次教学活动的设想、教学思想、确立的教学目标、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学效果以及教学中的成败得失等进行分析、总结,以达到反省的目的。
二记教学随笔。教学随笔,即教师在教学中有新的教学思想、方法,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感想,教学成败,教学灵感,教学改革创新等随时随手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作为教学反思的对象和教学探究的信息。
三记教学案例。编写教学案例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一种形式。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每位教师都会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例如自己教学成功或失败的课例、对一次教学活动的认识和感想等),教师可以将它们编写成案例,以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反思和总结,或供其他教师借鉴和思考。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种现象:有些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但学生成绩好;有些老师累得够呛,学生也累得够呛,但学生成绩却很不理想。这就是教学有效性问题。教学有效性就是用较少的时间、精力、物力,取得较多、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有效性,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需要,是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需要,也是一个教师的魅力所在。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确立目标,认真备课
政治新课程制定的教学总目标是“学习相关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学会运用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与时俱进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即将成人的青年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一总目标的指导下,我们要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每个课程目标都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三部分。这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割裂、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要在备课中充分体现出来。目标明确了,我们还要认真研究教材。教师要根据课标对教材进行取舍,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和身心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进程、教学方法、课件等,备出能滋润学生心田、真正让学生感兴趣的课。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二、融洽感情,树立形象
老师在学生中具有人格魅力,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学生喜欢某位老师,那位老师的课他一定学得好;如果讨厌某位老师,那位老师的课他一定学不好,甚至会将那门功课放弃。因此老师首先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其心理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它能反映一个教师的道德品格、思想情感、性格气质、学识教养、处世态度等。教师具有人格魅力,关键在于维护自己在学生中的形象。教师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与学生关系的好坏。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老师应做讲文明、重仪表、遵法守纪、恪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表率,这样往往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老师平时要舍得感情投资,比如对学生笑脸相迎,以真诚待人,经常关心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课外经常与学生共同参加活动,有时不妨开点小玩笑,这样学生才会把你当朋友,当贴心人;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在思想上、学习上科学地引导学生,如对学生要多鼓励、多肯定,应当切实尊重学生个性,承认个体差异,对学生充满期待,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自己与学生之间架起心灵之桥,这样往往会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强精神,取得意外的教学效果。如有一位学生,爱唱歌、跳舞,但学习成绩不太好,失去了自信心。我找她谈心,高度赞扬了她的歌舞水平,鼓励她往这方面发展,又说只会唱歌、跳舞,没有文化,也不会有大的出息。她对我没有批评她,反而鼓励她,感到很意外,也很感动。此后她唱歌跳舞的兴趣未减,但对学习也抓紧了。后来她表演的歌舞节目在全校文艺汇演中得了大奖,为班级争了荣誉;又作为艺术专业的考生,考上了大学。
三、激发兴趣,创建氛围
政治老师要风趣幽默,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努力营造一个能吸引学生的宽松民主、积极主动的教学氛围,如重视课堂导入,创设一些生活情境,精心设计提问,穿插一些有关的诙谐幽默的笑话、寓意深刻的故事,发人深省的漫画、直观形象的图片、音画结合的课件,开展一些诸如模拟法庭、课堂辩论、时政小品等活动等,这样政治课的课堂气氛变得浓郁、热烈,充满生活气息,学生往往会陶醉其中,智慧的火花不时绽放出来,在获得精神上满足的同时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如我教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时,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同时也得到启发,使他们懂得在一段时间内分清主次、抓住重点、集中做好一件事,是成才的一个窍门。
四、合作学习,有效互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使学生参与是教师的最大过失。”教学是一项双边活动,老师的教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的学,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高度关注,才能有兴趣去关心和探究问题,才能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教学机制,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合作学习是培养思维创造性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为完成同一个目标分工合作,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使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同时强化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是小组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勇于表现自己,乐于表现自己。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的主渠道,不仅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场所,也是学生发展智力、开发潜能的空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每一位教师的价值追求。只有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让政治课堂充满魅力,才能促进学生在愉快中成长,课程改革也才真正落到了实处。
关键词:初中篮球;课堂;有效性
当下,初中体育教学,篮球运动是学生比较喜爱的项目之一,是一项集对抗、合作于一身的综合性体育运动项目,而且其趣味性和激烈性更让学生“乐此不疲”。但是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篮球教学还是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家长、老师将其视为“副科”,教学不重视;大部分学生将其作为娱乐活动,但是家长却认为是耽误学业,予以反对;学生的技术方面没有增强,只是将篮球运动作为一种玩耍。在教学课堂方面,老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缺乏互动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学校对篮球老师的教学指导缺乏,没有给他们学习和上升的动力。因此,为了提高初中篮球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意技巧教学,增加篮球实践机会
篮球作为一项技术性比较强的运动,在教学中要重视技术性的教学。掌握技巧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篮球技能,更是为了保证在篮球中的运动安全。如果不掌握技巧,盲目练习,容易出现意外,伤害身体。掌握技巧,是为了更好地练习篮球,更是为了更好地教学。在初中篮球运动中,不少教师认为重要的是奠定篮球基础,让学生认识篮球,喜爱篮球即可。虽然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的,但是教学意义不仅如此。让学生通过有序的训练,可以掌握更多的篮球技巧,从而提升自己的篮球水平,成为他们进行篮球运动的最大动力。
当然,技巧的练习离不开实践,如果只是掌握理论,那么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篮球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在不断的篮球实践中指导学生的理论技巧,从而提高W生的篮球运动水平。例如,在教学高低运球、胯下运球以及体前变向球以及转向球时,要让学生真切去感受每种运球方式的不同,增加球感,在运球方面增加球与手的接触感,能更好地掌握球和手之间的位置和方向,更好地控制球。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加实践练习,并以理论指导的方式多做纠正。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才能使篮球技巧有所突破,使篮球教学的质量提高。
二、注意增加娱乐性,采用游戏化教学的方式
游戏教学方式非常适合活跃课堂氛围,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因为具有一定的共性,可以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在篮球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授课方式只有单一的技术讲解,或者是单方面的示范、讲解,很容易让学生感觉到无聊,容易走神,更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课堂的教学经验也能总结出,学生在老师讲解时很容易感觉到疲惫,也不利于篮球教学的继续进行。在教学中引入游戏,增加篮球教学的娱乐性,从而活跃课堂氛围。不仅如此,将零散的篮球知识点或是运动技巧用游戏的方式串联起来,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逻辑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体前变向运球”时,如果只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学生容易在重复性的动作中觉得身心疲惫,教学效果和练习效果不好。加入游戏元素,在运球前进的过程中设置五个左右的障碍,需要从左右方向绕过障碍前进,并且在运球结束时的中点摆个pose,老师可以用手机记录下来,能有效增加运球前进的趣味性。谁最后留下的笑脸照片最多,或者是谁率先完成10张照片,谁就是优胜者。可以是单人运球,也可以是团队传递,能够增加学生的团队精神,对篮球技能的提高更有帮助。
三、注意个性化教材,实施因材施教
篮球运动是一项与学生身心素质有关的运动,因此,其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身体素质息息相关。为了能够让全体学生都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应当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按照学生的不同体质和心理素质等,开展不一样的篮球技术教学。例如,有的学生篮球运球技术掌握比较好,或者是自身协调性较好,可以重点锻炼他们的进攻;如果学生的个子比较高,或者是本身为耐力型、且能够实现有效防守,可以让其作为防守队员。特别是对女生篮球兴趣的培养,因为其本身对篮球的兴趣比较小,所以可以从篮球的运动史开始培养,或是介绍一些NBA的篮球明星等。对于身体比较弱小的学生,可以降低教学要求,从学习兴趣到基本的动作等进行训练,逐渐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更加适合或是喜爱篮球这项运动。
总之,初中体育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学习益处,不仅仅是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更是一项精神、情感和态度于一体的学科,能够让学生从中放松身心,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又能体会到竞争的激情,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7―0091―01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入实施新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之际,大力倡导、研究并实施教学改革,既保证有一定水准的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让学生乐学会学,教师能教善教,实现师生共同发展,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学改革的理想追求。所谓的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性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所以,提高教学有效性是促进发展、减轻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表现。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精心地选择与预设
由于受到教材范围及内容的限定,在一堂课中,教师真正需要组织学生讨论、探究的问题其实并不太多,一般都是那些涉及文本核心的问题,或是教学环节中的主要问题。有的教师为了制造热闹的教学场面,根本不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生搬硬套,导致课堂讨论流于形式。这不仅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容易使学生养成遇到问题不能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在备课时,教师一定要慎重确定课堂讨论的问题,而且要以准确的表达,让学生明确讨论的方向。如,在教授《广玉兰》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努力发现文章的主旨句――“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紧扣作者的情感意旨,抛出“随文识花”的教学主环节。我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读课文,在字里行间感受广玉兰的幽香、纯洁和旺盛的生命力,尝试着与伙伴分享广玉兰哪个方面的特点给自己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然后即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在较明确的目标指引下,紧扣文本内容展开扎实有效的讨论。
二、要有正确的引导,恰到好处的启发
今天的课堂中,教师虽然不像过去那样把结论、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往往是以启发的方式提出问题,但教师往往缺少等待,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会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到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然后在教师的牵引下迅速指向标准答案,一个教学过程就这样完成了。这样牺牲的却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的空间和权利。与其说是引导,倒不如说是“牵引”,因为学生的主动性完全被抹杀了,被动地跟着教师转。因此,在学生出现的问题点上,教师应作出正确的引导;在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时,作出恰到好处的启发,让学生茅塞顿开,打开思路,延续思维想象,这样学生的理解就能深刻,能力得到了发展,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三、把课堂参与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抓住这一强烈的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诱发良好的思维情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积极,感知更敏锐,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设计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学起来的教学环节,更应体现一个“趣”字,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授《小雨点》一文时,当学生读到“小雨点,沙沙沙,落在花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时,就让同桌二人表演读,一个有感情朗读,另一个双手张开在下巴下做出花开的动作,使学生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花儿张嘴巴”就是花开的意思。同样“鱼儿乐得摇尾巴,苗儿乐得向上拔”也让孩子做出鱼在水中欢快游动和苗儿挺拔生长的样子。在精彩形象的表演中,学生深入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也培养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每个教师在对一节课进行教学评价、探讨它的有效性时,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而标准是根据教学目标而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往往评价标准很不相同。孙亚玲教授在《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一书中写到:“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过程的逻辑起点和终点。”不同的目标必然带来不同的评价取向和评价标准。
Z老师的这节课是典型的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与传统教学在目标设定上有很明显的差别。
一、探究式教学和传统教学在教学目标上的差异
探究式教学和传统教学这两种教学方式在目标设定的出发点、过程、结果以及衡量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差异。
表1探究式教学和传统教学目标比较表
从上述教学目标的比较中我们不难发现,探究式教学和传统教学在教学目标的许多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由此指导下的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的着力点也有很大的不同。
二、探究式教学和传统教学在教学过程上的差异
传统教学的教学过程是“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强调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具有封闭性、非情境性,学生学习的个体性和被动性等特点。教师按照一定的形式直接呈现预先选择的知识,学生对知识的建构仅仅是对教师传授的新知识进行重新解读和理解,教师在课堂中常以讲述的方式贯穿头尾,学生思考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机会很少,问题基本都是教师预先设定好了的,在这样的前提下,人们很自然的认为一节课讲述的知识容量越大,内容越详细,教学的效率就越高。
探究式教学的教学过程则是“以学为中心”,教学及学习过程是师生间、生生间的一种对话性、交往性的教学机制,强调教学过程的体验性和认知性,具有开放性、情境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整体性等特点。教师的作用从讲教为主转向以设计恰当合适的情境,将要学习的内容放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指导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它的有效性体现为:一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主建构性,它使学生学到了终身有用的东西,身心素质得到充分发展;二是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同步发展、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有机统一,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个人的发展需求。
由此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探究式教学无疑是一种最好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对探究式教学过程有效性的评价
在具体的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活动中,观察教学过程的有效性,笔者以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判断。
第一,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提供恰当的合作探究问题。
如果教师的情境设计的不合理,问题设计的深度太深,广度太大,学生没有足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储备,他们的思维水平和能力都不足以解决问题,或者问题设计的太简单都有可能造成探究学习的低效或无效。
第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每个学生都应该清楚自己在活动中的需要完成的工作及扮演的角色,并且知道学习活动结束后目标达成的呈递方式。
第三,组织有效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进行思考和讨论。
思考需要时间,把一个问题分析讨论清楚更需要时间,而时间是限制探究式学习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课时不宽裕甚至是比较紧张的状态下,用讲述法十几分钟就能完成的教学任务可能需要一节课甚至更多的时间。所以,因为时间的问题,这个环节常常被压缩,学生没有充分思考就开始讨论,讨论也不很充分,有效性就被打了折扣。
第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都需要有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有针对性的指导。
用以上的四点来衡量Z老师的这节课,他创设了育种的情境——提供育种的豌豆亲本,达成的目标是通过杂交培育所需品种,要求学生自己构建育种方案,小组交流、展示育种方案、互评方案,教师针对学生展示方案中暴露出在思维表达上的问题进行修正、引导,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育种的方法,构建育种的模型,但由于担心公开课内容不完整时间不够用,所以学生讨论互评的并不充分,而且诱变育种也用同一种的教学模式,似乎有点画蛇添足的味道,集中时间有效完成一种育种方法的教学,当学生真正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另一种育种方法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己去解决。总之,从教学设计、教学环节、学生活动和反应来看,本节课虽然有瑕疵,但应该是有效的。
四、开展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Z老师这节教学观摩课是有效的,为什么教师的评价之间却有那么大的差距?笔者认为最关键的因素是:目前教学实际评价体制没有跟上课改的步伐。教育行政部门到目前为止尚未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新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依然沿用着原有的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教师迫于考试成绩的评价压力,会固守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会、也不敢轻易的改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老师们对课堂教学的效果的判断和评价。还有老师就很明确的说:“Z老师这种教学方法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对学生长远的发展肯定是好的,但也只有教学观摩课,可以这么试试,平时绝对不可以这么上……”
既然已经认识到探究式教学的好处,为什么平时不能用、不好用,却只能在教学观摩课的时候,进行“表演”,不能形成常态课?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标准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一、前言
上世纪上半叶的西方学者们就已经为“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这样的问题展开了见地性的探讨与研究,关于课堂“有效教学”在漫长的探索和挖掘中已小有成就,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研究过程中试图寻找一个精确的标准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衡量,因此,在纷繁的研究中不同的学者或机构形成了不同的标准,然而这些标准本身是否具有“衡量”课堂的作用和价值,对标准本身有效性的研究就是一个值得细心斟酌、小心求证的事情。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的有效性
全面分析和理解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的有效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以明确和肯定标准的使用在指导课堂的有效教学上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和及其深远的意义
(一)标准是针对教师的还是针对学生的
此问题所围绕的中心是标准制定的对象性问题。任何行为活动的进行与开展都要确定一个对象,有对象,行为活动本身才能明确对谁施行,此行为活动才有自身存在的价值,也才算是意义上的行为活动。标准制定的对象性是一个基础性的问题,也是制定标准以确保标准本身的有效性与正确性的关键性问题,如果连标准本身所指导的对象都出现认识上的偏差,那么标准本身的核心内容再如何深入、完善,对于课堂教学也是没有任何指导性意义的,也就不能称作是有效的标准了。
从国外有效教学标准制定的历史发展进程上看,最初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教师教育培训的需要。在这一点上我国的教改也有体现,我国“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集中地体现了这样一个逻辑,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教师的专业发展。[1]有效教学是为了促进教师发展的教学,教师的“反思教学”将成为“有效教学”的依托。[2]
但随着研究的推进与深入,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标准的制定也应该重新思考并摆正其方向。标准中应明确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最终要得到什么,这种获得应该是充分的,尽可能完满的,不仅具有短期的显性效果,还更应该关注其长远的隐性效果。
其实不管是只针对教师还是只针对学生,对于标准的制定都是不完整的,都会存在缺失与偏差,我们应该清楚的明白“教学是否有效,既是教师专业水平的表现,又是学生发展的基础”,[3]有效教学不仅要“促进学生在三维目标中三个维度的发展,而且也要促进教师的发展”,[4]因此我们的标准既要切实考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需求,这样的标准才会是值得肯定的有效性标准。
(二)标准体现课堂教学的预设性还是生成性
近几年来,关于课堂教学是一个预设的课堂还是生成的课堂的话题备受大家的关注。预设体现了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充分而有意义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法、备教材,还要备学法、备学生,这样的预设可使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有备无患。行为主义认为,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安排强化,因此标准应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在个体行为上的变化的一种预期。泰勒的“目标模式”也肯定了这种静态的预设的重要性。然而,再充足的准备也无法完全抵挡一些突发的、让人意想不到的课堂状况,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也不可能只有一个永恒的、唯一的办法,一个完全在教师预设和掌控之中的课堂也不会是一个充满活力而耐人寻味的课堂,反而会将课堂引入一个僵化而死气沉沉的境地而无法自拔。课堂教学中需要生成,这种生成能很好的张扬学生丰富多彩的创造力,能让学生感受到自我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乐趣与。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个体自己主动建构的过程,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也强调生成的重要性,认为课堂教学应考虑知识中的不确定性,毕竟,“教育的迷人之处正在于其不可预期性、神秘性和过程性”,[5]因此标准也应着力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课堂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应该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标准的制定应体现课堂教学以预设性作为基础和导向的部分,与此同时体现出教学情境中的生成性。
(三)标准围绕学生掌握是认知性的还是体验性的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的课堂教学成为了为高考做准备的场所,以至于教师教学遵循一切为了考试的目的,所教授的内容主要都是与考试密切相关的认知性知识。首先,我们不能否认这些认知性知识的重要性,毕竟它在帮助学生认知、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成长上起着基础性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6]然而,要使学生个体达到全面的、个性化的发展,光是强调学习认知性的知识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以往的教学所注重的认知性知识也仅仅停留在知识识记等低级层面,而常常忽视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高级层面。我国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清楚的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采取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维度就很好的道出了要求学生掌握的体验性方面,维度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的、完满的、全面的关怀,也体现了“有效教学中,其终极关怀是促进学生个体对生命意义的追寻”[7]这一要求。因此,标准的制定在围绕学生掌握的认知性基础上,更要重视体验性知识对学生个体成长的意义。
(四)标准是开放性的还是封闭性的
所制定的标准总会反应一定时期内人们对课堂教学的期望与要求,封闭的、永恒不变的标准只会造成教育的落后,思想的禁锢。封闭性的标准往往是显性的、具体的、死板的,这样的标准会给人一种“老顽固”的感觉,会使标准本身在时代前进的浪潮中逐渐褪色失效;开放性的标准往往是隐性的、灵活的、机动的,这样的标准本身就很有活力,而且是相当“虚心”的,其在引导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与缺失,并自我反思、寻求纠正。我们应该牢记“今日主导教育领域的线性的、序列性的、易于量化的秩序系统――侧重于清晰的起点和终点――将让位于更为复杂的、多元的、不可预测的系统或网络”,因此标准本身也应该在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中坚持与时俱进,体现其应有的时代性与开放性。
三、结语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寻求一个令人满意的标准,而对于标准本身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却较为忽略,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单薄稀少,但这并不代表研究没有价值和意义。于此相反,我们应该将眼光延伸到对标准本身有效性的研究上来,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更好的发挥其有效性,才会更符合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J].江西教育,2008,(Z2).
[2] 崔允.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上)[J].人民教育,2001,(6).
[3] 王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
[4] 王洪伟.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要点[J].上海教育科研,2007,(2).
[5] 张华,石伟平,马庆发.课程流派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199.
【关键词】 中学英语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069-01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英语课程标准》的出台,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也随之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成为教育教学专家、学者和教师们认真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活动方式将逐渐被我国英语教育工作者认识和接受,它将成为我国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新走向。
1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涵义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学有所获,能力得到提高,真正做到让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2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2.1 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有效的能力发展
要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实践、自我发展,提出问题,在教师引领下解决问题;提倡课堂的民主性,充分地尊重学生,教师成为课堂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提倡教学的开放性,开放教学形式,开放教学场地,尤其是开放学生的活动与思维空间,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学的综合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注意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予以高度的关注。笔者认为: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动力和源泉;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渊博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理论功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是透彻理解、准确把握和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机智灵活、快捷高超地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强烈的教学目标意识和扎实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优雅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通畅和谐的人际关系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2 发挥教师主导性,提高课堂效率
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生的“学”为重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真正让学生提高内化语言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教学过程的调控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表现。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有效调控既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要注意提高学生自我调控的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只有使教师、学生、知识三方面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始终保持信息流的畅通,才能使学生的有效输入大幅度的增加。教学平衡要求教师和学生必须处于同题、同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学的英语教师,尤其是起始年级的英语教师,要针对学生基础现状大胆地删减个别偏难的知识要点,进行教学的整合和优化,在课堂教授中有计划、有步骤、有侧重、分阶段地对己学相关英语基础知识进行反复地复习和巩固。在课堂施教中,教师还要注意处理好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的循序渐进,同时注意英语知识点实用性和应用性。只有把握好实用性与应用性的“度”,学生才可能整体性的学有所获。而学生成绩能否有整体性的提高恰恰是确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要指标。
3 教师通过观摩和反思,促进自身教学有效性
一是通过观摩他人的教学活动反思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听课时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佳捷径。同行的课,象一面镜子,能照出平时课堂教学中的缺陷。通过听同行的课,我们会有新启示、新发现,产生新思考。我们常发现,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初始,教学气氛一般比较活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课堂逐渐沉闷起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与教师逐渐放弃让学生“动”起来而增加了教师的“讲”是有密切联系的。经过观摩发现这些情况也常发生的自己的课堂里,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就引起特别的注意。二要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来提高有效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有助于发现教学中的无效活动。比如,教学目标没有得到应有的检测,关注学生学习结果不够,教学没有注意分层,不少学生的学习得不到教师的评价,特别是积极的评价。上述不良现象的存在就要求我们要积极改变教学习惯,在以后的课堂教学时引起注意,提醒自己进行改变。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0.引言
化学,是一门基于原子、分子层次的基础之上对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结构以及物质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课程。而世界就是由物质组成的,是人们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重要手段,因此,化学的研究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不尽人如意,化学教学质量问题备受关注。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其教学的有效性对整个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各化学教师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化学科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化学科学深刻的渗透在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学科当中。对于中学生而言,化学的学习效率与学生的考试成绩息息相关。由于到目前为止,我国初中化学的教学依然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尤其是对于农村地区的初中,缺乏专门的化学实验室和相关的实验设备,并且由于初中化学主要涉及的还是一些基础的理论性知识,因此,普遍以课堂教学为主。但是化学学科的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枯燥、抽象,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严重影响了化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首要手段,对化学的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意义[1]。
2.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教师方面、二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方面、三、学生方面,下面针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从学生自身方面来看,开始接触化学的时候已经是初三,面临中考的关键时期,在化学的学习方面所花的时间和精力都十分有限,同时,由于初中的化学内容还比较简单,主要涉及的是理论方面的内容,包括化学实验的基本设备、试剂、实验仪器的使用、简单的化学反应、O2、CO2等基本的物质,这些知识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不高,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从教师方面来讲,初中的化学教师队伍在综合素质方面参差不齐,一部分较年轻的初中化学教师都是在应试教育制度下经过层层筛选出来的,教师个人的化学素质较高,但是普遍缺乏教学的经验和技能。而年龄较大的教师,尽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却欠缺专业知识。
从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来看,初中化学的教学需要把实验和理论结合在一起的,但是我国初中化学普遍忽视实验教学,学校也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和实验的器材、仪器等,比如,初中课本中有实验室制氢气的内容,氢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是Zn+H2SO4=H2+ZnSO4,Zn+2HCl=ZnCl2+H2,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只进行原理的讲解,却没有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2]。同时,由于受到学校管理制度的影响,在化学实验设备方面的投入量少,另外,在初中化学教学组,普遍由那些经验较丰富的教师担任组长,但是这些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阶段教学的要求,从而严重影响了化学教学的质量。
3.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要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一点就是需要根据上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当中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了措施和建议:
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学生自身要改变错误的观念,在有限的时间里抽出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上课时保证跟得上教师的授课思维和教学进度。由于初中刚开始接触化学,学生对化学这门科学还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因此,学生需要充分利用好奇心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一旦拥有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够相应的提高,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从教师的角度来讲,第一,要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第二,教师要在课前充分的备课,熟悉通透化学教学,做到课堂上能够游刃有余,并在上一堂课中可以适当预留学习任务,促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课前预习;第三,并将教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活跃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四,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化学的课堂教学。比如,在CO2的内容方面,CO2是灭火器中的主要材料,其中干冰是CO2的固体形式,在舞台烟雾的制造中,采用的就是干冰,与生活中常见的冰有很大的不同,从而让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化学的奥妙。
最后,从教学的设备方面来看,学校要加大对化学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的投资力度,加强化学物质的管理等,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转变化学教学管理制度等方式促使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
4.结语
初中的化学教学是高中进一步深入进行化学教学的基础,因此,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十分重要。而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讲,尤其是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要转变教学观念,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化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等,这些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和措施。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有效教学;生态课堂;教学目标;探讨
现在的高中化学课堂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其教学模式大多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尤其是农村学校更为突出。此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有利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师对知识的系统传授,但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得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建构主义认为,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更为有效,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而且要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通过给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那么要改变目前陈旧的教学模式,如何实施课堂有效性教学呢?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解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含三个要素:一是学习速度,学习特定的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越少,效率就越高;二是学习的效益,在一定的时间内学习的收获越多,成效越高;三是学习心理,学习体验轻松、愉悦,身心付出的能量越少,有效性越高。时空为学习成本,是学习的前提,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是有效性的基础;学习效益是产出,学生学得越好、越快、收效越多,是有效性的核心;情感体验是能源,积极的情感促进学生好学、乐学;会学,是有效性的灵魂。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学研究的方式变化而不断扩展。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表现在:学生知识的增长、方法的获得、技能的训练、智力的发展、情感的陶冶、习惯的养成、学习兴趣的变化、问题意识的产生、学科素养的提高、意志的锻炼、价值体系的建立及人文精神的养成等。
二、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探究最佳教学途径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任务是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自己作为“模特儿”,向学生介绍自己如何讲求学法,摸到窍门、取得成功的经历和体会,使学生感受学法的神效,激发起掌握新学法的积极性。另外还要指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顺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养成学生发问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三、优化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努力打造学习型课堂
课堂教学时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和结构的安排,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荼爻晌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只有抓紧时间、合理利用时间、优化课堂时间安排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传统的课堂表现为老师课上讲得太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讨论练习的时间太少,使学生容易出现倦怠、厌烦等不稳定情绪。有的教师课上讲得太少,讲课内容太粗、欠透,课堂结构松散,至使学生吃夹生饭,久而久之造成松懈、涣散,课堂教学效率极低。所以,根据新课改精神,要求我们要打破常规,更新观念,变教室为学室,变课堂为学堂,变教时为学时,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努力打造学习型课堂。一般来说,高效课堂的一节课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讲解及点评和学生练习三部分构成。按照我们学校的要求,每节课老师所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剩下的时间就交给学生自己去支配,但是要注意学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这里的“练”包括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训练。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少讲精讲,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
但是,在合理分配和利用时间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节约课堂时间。所话说“言传身教”,如果老师喜欢迟到、早退或者上课拖堂,甚至还有旷课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可能会认为老师对课堂时间不重视,这时学生可能也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所以,要求我们要上课要守是,不要迟到,更不允许拖堂等。只有以自己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时间观念,帮助学生制订时间安排,反思时间利用情况,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5分钟,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
四、注重学生的自学和课堂讨论
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和阅读能力,但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常常会出现不明确现象,抓不住重点,浪费时间,收效甚微的结果。课堂讨论能诱导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相互交流看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所以阅读前,要提出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边阅读边思考再讨论,这样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仍是主渠道。
参考文献:
[1]周胜师;高中化学新课改中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J];考试周刊;2009年33期
[2]程连中;高中化学异步教学实验报告[J];异步教学研究;2000年01期
[3]赵显琼;化学实验中的几个常见热门考点[J];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学研版);2011年06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有效性”问题。学前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关注点”由教学方式转移、聚焦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反映了课程改革正经历着一个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的导化过程。可见,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
一、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可以说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保证教学有效性。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教学想要成功不是依靠强制性,而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所谓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原始动力能够提高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那么课堂教学的所有活动都无法进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经验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故事、游戏或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例如在小学二年级教材中,关于比较大小问题教师可以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家里都有什么电器啊学生会回答电视、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等等。此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每个电器的价格是多少学生会回答对应电器的价格,然后教师再让学生说出哪个电器最贵哪个电器最便宜,或者按照从最贵的到最便宜的进行排列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而且学习效果也会很好。
二、尊重学生火花的生成,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当学生有了思维的火花生成,如果没有教师的肯定,那么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会受到打击,这样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正确对待学生的想法和创新。因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教师则必须敏感地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们提出来的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们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进一步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就会培养出来。
三、合理进行课堂反馈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40分钟内提高教学效果,重视课堂有效的反馈是指导学生学法的这根杠杆的支点,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由于参与学习的学生不同,课堂教学反馈亦呈多样性。教师不要担心完不成自己的教学计划,哪怕是多花费一些时间,也要广泛地、全方位地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的感知,这正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良好契机。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一课时,这课中确定刻度和安排图形大小是难点,重点是会制作条形统计图。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动手画。具体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种,也是一般情况下常使用的,看完书后,教师指出该注意的地方,避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然后再画图。第二种让学生自己质疑,然后再画。第三种,让学生在亲自实践的基础上,在展示中互相指正,在质疑中明确作图时该注意的地方,归纳出制图方法,教师从中点拨。?P者在上课时选择了第三种。当学生自己展示作品时,需要花费许多时间,但他们讨论异常热烈,互相评议、质疑,不少学生在同学友好的提醒中,自悟出了该注意的地方及画法。这个课例说明课堂反馈的方式其实也是一种指导学生学习的良好机会。只要我们细心倾听学生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各样的反馈信息,处理得适度、合理、及时,就能提高反馈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教师的教学效益。
四、保障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课堂教学所有内容、方式,都是为了达到教育好小学生的目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方式、内容的改变,保障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讲,学生听,这样还不够。针对重要的知识点,不能仅仅传授给学生就觉得完成了任务。还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切实感受这些知识点。教学方法还应该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施以不同的方式,争取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不遗漏、不放弃。另外,课堂教学还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数学。数学具有抽象性,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学习更有效果。例如,学到空间几何体,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些几何体,感受空间图形的特性。讲到轴对称图形,就要让学生自己画,动手折,亲自去感受。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可以让学生得到综合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精心设计活动化教学程序,以平等合作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活动中正确指导,适时点拨,同时运用激励性评价,以满足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真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能促使教师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揭示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改变以往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也只有这样,才能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终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论文摘 要: 目前中小学教学存在着“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课堂为什么会出现耗时多、收效低,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这一“吃力不讨好”的尴尬局面?是什么因素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对这些问题作探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一书中明确提出:“我国目前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我们不禁要问,为何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而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堂为何会出现“耗时多、收效低、吃力不讨好”的尴尬局面?是何种因素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教育者的关注和思考。
先来看一下什么是“教学”和“有效”。
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有效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是否有效,要看学生有无学到东西或学得好不好。
研究发现,教师的人格特征、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都与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关,其中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关键因素,它开展得是否卓有成效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我认为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动机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教师如能在课堂上注重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其潜能,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就会产生巨大的飞跃。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1.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只有把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激发出来,学生才会自动地学习和发现问题。我认为创设问题情境是个好方法,教师给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和学习条件,让其亲自实践,使其产生好奇、疑惑、惊讶,并由此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其去探索和解决问题。
2.设置适合的目标定向,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通常我们把学生分为学习目标定向型和成就目标定向型。前者是把学习当成掌握知识,获得某种能力的方式;后者则把学习当成为了获得对其能力的积极的评价或避免否定的评价。学习目标定向的学生更勇于挑战,更有学习能力,更能适应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他们正是我们要培养的,而成就目标定向型学生则偏向于喜欢选择较易解决的问题,回避具有挑战性的情境,学习毅力较差,遇到困难易失去信心,我们应经常激励他们,使他们建立自信,并通过循循善诱,引领他们逐步走向成功。
3.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的积极乐观、现实的态度。
有的学生考了好成绩就沾沾自喜,而有的学生考不好就愁眉苦脸,这两种心态都不好。我们要培养他们正确面对结果的心态,告诉他们影响结果的因素很多,如能力大小、努力程度、任务难易度、情绪好坏、环境优劣等,分析结果时应从多方面加以考虑。我国青年学者隋光远提出的“积极归因训练”模式就很实用,它是一个改变学生不正确归因、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他强调努力的因素,认为成功与否都与努力直接相关,若学习中出现失败,应归结于自己不努力,只要更努力就不会失败。师生都应掌握这种“积极归因训练”模式。
二、关注交往与沟通
英国朗曼公司出版的《教学即沟通》一书中提出,师生交往、沟通的方式影响教学的有效性,要提倡一种健康、富有创建性,既能体现教师权威与纪律,又能体现平等与关爱的师生关系。
如今的课堂教学已不再是由教师单方决定了,师生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交往和沟通,例如,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而选择教学策略时就须考虑类似的问题:本节课若用讲授的方法教学有效性有多大?通过师生间的相互对话能使学生们学到多少?全班性的讨论值得吗?等等。良好的交往与沟通可使教学事半功倍。
三、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
对于教师而言,绝不能只满足于掌握一些零碎的教学技能,因为仅掌握零碎的教学技能是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有效性的,必须将具体的方法、技巧上升为策略,比如要掌握课堂提问策略、观察策略,学生学习的预习策略、练习策略、解题策略等已被证明是成功的教与学的策略。
下面主要来谈谈学生的学习策略。
所谓学习策略是指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学习者指向学习目标并结合自身特点而采取的学习活动方式,并具体化为有关学习的规划和采取的学习措施。研究表明,相对于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来说,学习策略,如解决问题的策略、合作学习的策略、科学利用时间的策略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学习策略的学习和内化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高效地掌握知识,培养技能,以及形成高尚的品德,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高效的求索和建构过程。其次,学习策略的学习和内化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再次,学习策略的学习和内化有利于学生适应现代化社会里信息迅速增加、生存空间继续拓展的状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贯穿学习策略,让学生掌握并生成可让其终身受用的科学高效的学习策略,进而学会学习,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呢?
1.更新教学观念。师生都应有学习策略的意识,尤其教师要认识到使用学习策略对强化学习效果的意义,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学习策略的训练,并让学生使用学习策略。
2.了解学生情况。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态度和学习风格,以及他们对各门课程的理解。
3.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策略及运用的机会。学习策略灵活多样,因人而异,教师应要求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并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同时要善于观察别人的学习策略,常与他人一起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以取长补己。
4.教师要在备课、上课等方面体现、反思、运用学习策略。
培养学习策略就要把学习方法和策略渗透到教学中,充分认识、运用课本中提供的资源策略,并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教师要指导和培养学生根据自身特点灵活使用各种学习策略的能力,这是改变目前课堂教学“耗时多、收效低,吃力不讨好”的尴尬局面,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
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急剧变革,教育改革必将更加频繁、广泛和深刻,教师也必将面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资源、模式、过程、手段与方法,因而教师要不断调适自己,与时俱进。我认为,不管怎样,追求高效课堂,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理想都将永远是教师不变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孙亚玲.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第80页.
[2]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山东教学出版社,第1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