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00: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模块化建筑项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现在建筑行业比较普遍的管理模式,有助于实现高效化的运作效果和管理的科学。虽然我们的工作地点远离发达的地区,但是管理的理念我们都一直是在学习他们最发达地区的经验,这有助于我们从业者能够更快的掌握和使用。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科学的规划和要求去执行,一方面实现科学管理出效益,另一方面要确保工程质量的切实保障。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及特点
(一)项目管理的内容
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是指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与管理。从理论上讲,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与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涉及到生产力的组织,也涉及到生产关系的协调与发展;既涉及到具体施工技术问题,也涉及到经济发展与管理的问题。它包括技术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机械设备管理、劳务管理、施工计划管理、成本管理等专项管理以及施工现场管理。
(二)项目管理的特点
施工项目管理是为使项目实现所要求的质量、所规定的时限、所批准的费用预算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由于项目是一次性的,故项目管理需要用系统工程的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管理,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程序性。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项目的目标,项目的目标界定了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即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技术和资金,这些要素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是一种相互结合的立体多维的关系,这就说明项目是具有系统性的施工,施工项目管理是具有系统管理的特点。
二、建筑工程项目模块化的系统管理
1、工程项目的计划编制
(1)工程项目计划的内容。工程概况;工程项目总目标及其分解;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工程项目各级施工人员的责任;工程项目控制的规范、规程、标准和文件等依据;工程控制程序;奖罚及其他。
(2)工程项目计划编制。了解工程概况,收集有关资料;确定工程项目目标树,绘制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图;制定工程项目控制程序;制定工程项目奖罚及其他措施;工程项目计划编制后,经有关部门审查、项目总工程师审定和项目经理批准后颁布执行。
(3)工程项目施工计划编制。识别并确定工程项目工期目标。根据合同工期,确定工程项目施工工期以不能超过合同工期为目标;熟悉工程项目的工程特点、地点特征和施工条件。主要包括工程建设概况,建筑设计特点,建设地点的特征及有关施工条件等;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二)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工作
1、安全生产管理
建筑施工现场是个动态的多工种立体作业,生产设施的临时性、作业环境的多变性、人机的流动性,形成了人、机、料的动态集中,导致安全隐患的大量存在。根据施工生产的特点,要从安全教育、检查、生产责任制与管理保证体系等方面展开。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项目部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组织机构;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做好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工作;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资料;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考核工作;做好施工现场的隐患整改工作。
2、施工质量管理
质量被视为企业的生命,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优质的建设工程,是实施严格质量管理的成果。做好质量控制管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好质量监控工作。对于在施工中容易产生的质量问题,则应重点加强过程中的监控,做到随时发现随时纠正,真正做到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工程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公司管理的各层次和施工现场的每一个操作工人,再加上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自然环境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质量管理的难度大。
3、施工进度管理
施工进度管理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工程项目能否在预定的时间内交付使用,直接关系到项目经济效益的发挥。进度控制的目标与投资控制、质量控制的目标是对立统一的,一般说来,进度快就要增加投资,但工期提前也会提高投资效益;进度快可能影响质量,而质量控制严格就可能影响进度;但如果质量控制严格而避免了返工,又会加快进度。进度、质量与投资三个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管理就是要解决好三者的矛盾,既要进度快,又要投资省、质量好。
(三)项目完工后的后续完善工作
项目完工后整个建筑项目管理也将接近尾声,但是项尾工作却也是不容忽视的,它影响到项目整个效果成绩。完善工作包括很多方面例如质量监控,虽然在项目施工的过程当中都会有质量的管理,但是不免也会存在相关的质量问题在施工的过程当中没有被发现,因此工程完工后要仔细检查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是否存在有安全隐患,如果有质量问题在工程验收的时候被发现,这是对于整个工程的致命打击,一方面是建设工程项目的公司利益会受损失,另一方面就是企业的信誉会受到无形的影响,严重的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三、建筑项目管理问题及其对策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现场管理粗放、材料浪费严重、机械设备使用效率不高、施工技术含量低、建筑工程项目的员工队伍整体水平不高、企业的施工组织设计能力有限、一些现代化的技术应用不够广泛,因此施工企业管理的重心应该向项目管理方面努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管理的重心应转移到工程项目管理上,坚持以安全质量为重点、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成本管理为手段、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最终目的,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从而全面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一)提高项目管理者水平
项目的管理者在项目管理工作中充当着很重要的角色,所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对管理者有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必须精通业务,善于管理,能够抓住重点和难点,能够调动起项目组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能够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二)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的控制
质量控制必须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贯彻严格公正守法的行为规范,以确保施工质量。所有参与施工人员必须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更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的工作作风。
(三)进一步完善项目考核机制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上要有一套行之有效、完善的考核制度,主要包括项目安全、项目质量、创效目标的达到等各方面,突出过程审计。审计应该贯穿项目整个过程,通过对项目的经营运行,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意见和整改措施,避免出现问题。建筑工程项目竣工后,要全面审定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对各项指标进行全面细致的考核。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考核之后,要及时进行总结。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模块化课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4.019
Research on the Trend of Modular Courses for Bachelor Degree
――A Case Study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ngineering
LIU Yang, ZHOU Li
(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56)
Abstract First,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notion and the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modular courses in the degree level in universities. Then, we made a comparison of modular courses of the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ngineering in different areas. At last, we made an overall plan of the best way of establishment of modular courses in 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
Key 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modular courses;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ngineering
1 概述
武汉商学院是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在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基础上建立的普通本科院校,是由原先的高职高专教育转变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一所学校,是湖北省第一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其培养目标是重点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办学层次的提升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手段也必须同步提升,从而才能提升学生的能力。而模块化课程的建设有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应用水平的提升。
模块化课程的建设将模块内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分门别类,形成不同的知识模块,并按照普通人正常的认知逻辑合理的编排,使模块内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同时被学生接受和掌握,达到应有的学习目的。
模块化课程的建设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各教学内容以专业方向、能力应用需求为依据构建模块,将相互之间有逻辑关系的部分组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学习模块,学生根据需要选择相应模块,这样有利于提升学习效率,并提高学生就业的市场适应性。
将模块化课程的建设应用到我校开设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上来,常见的模块化建设的方式为专业设置模块化。专业设置模块化首先要设定本专业不同方向的培养目标,通过对就业市场的研究及自身师资状况的剖析,确立此专业设置不同专业方向的可能性,从而确定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学重点,开发不同的专业方向相对独立的课程模K,培养学生在不同专业方向上的应用能力。
较为典型的专业设置模块化有香港理工大学楼宇设备工程专业和天津城建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香港理工大学楼宇设备工程(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ing)专业于专业方向上进行模块化设置,将专业分为通风与空调方向、建筑消防安全方向、建筑电气安装方向,不同的专业方向有一组专业课程与其对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取相应的课程模块进行学习。
天津城建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实施“2+2+1”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课程模块包括:两个专业基础课平台模块――以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构成第一专业基础课平台及以建筑环境学、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和流体输配管网构成第二专业基础平台;两个专业方向专业课程模块――暖通空调方向专业课程模块和城市燃气方向专业模块;一组反映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发展前沿和满足学生需求的特色专业选修课程模块。
2 内地高校与香港高校专业方向模块化课程建设简介
2.1 内地高校专业方向模块化建设简介――以天津城建大学为例
在天津城建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分为了两个专业方向:暖通空调方向和燃气工程方向。不同的专业方向的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基本相同,但是专业课分为了两个模块。两个模块会有不同的专业课程,暖通空调方向偏向于学习供热、通风和空调工程,而燃气工程方向偏向于学习燃气燃烧与燃气输配工程。两个专业方向的学生也要求对对方专业方向的知识也要有所了解。
两个专业方向模块化课程的组成虽然差别较小,但每个课程的侧重点不同,分为A、B两个难度、深度级别,各难度级别对应于各专业方向。如暖通方向所学空调工程课程的难度为A,燃气方向所学空调工程课程的难度为B;与此对应,燃气方向所学燃气输配课程的难度为A,暖通方向所学燃气输配课程的难度为B。
当然,不同的专业方向也会对应于不同的专业选修课模块。天津城建大学在模块化建设中除了专业方向课分为两大模块外,还有一组反映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发展前沿和满足学生需求的特色专业选修课程模块,通过选修课的学习从而加深对本专业方向的理解和掌握。
2.2 香港高校专业方向模块化建设简介――以香港理工大学为例
香港理工大学在专业方向模块化上的建设情况在香港地区的高校具有代表性。香港理工大学的屋宇设备工程专业(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ing)与内地高校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较为相近,都包含了供暖、通风、空调、燃气等专业内容。除了以上内容,香港理工大学的屋宇设备工程专业还包括消防、建筑电气、建筑内运输设备(如电梯)、建筑信息系统。显然香港理工大学的屋宇设备工程专业所包含的内容比内地的建能专业要宽泛得多。虽然作为一名合格的建筑设备工程师,需要较为全面的建筑领域相关知识,但想要将这些(暖通、消防、给排水、通风、空调、燃气、电气)专业知识在一个本科阶段完成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那么,他们是如何在有限的三年时间里,将如此繁杂的内容讲授给学生呢?答案就是模块化。
给出了香港理工大学屋宇设备工程专业课程的整体框架。在此框架中,所有的课程都分为了两部分:专业技术课程模块和基本素质模块,每个模块中又分为三个等级。其中第一等级为基础课,第二等级为专业基础课,在这一阶段学生将把建筑设备专业各方向所共通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完毕。从专业设计(services design)开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市场的发展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来进行专业系统设计。每年的专业设计课程除了锻炼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外,还充当了不同学年、不同层次的联结作用。
学生在最后一年从10种不同的选修课程中,选择4种不同的课程,从而为自己的后期的毕业研究和毕业设计做准备。在学习完相应的选修课后,需要完成两个不同的项目才能毕业。一个是毕业论文(research project),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不同的研究课题(通风、空调、消防、电气),会有不同的老师来指导。研究课题大多是反映了指导老师的近期研究兴趣或行业内的发展方向。第二个项目是毕业设计(design project),主要是整合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同样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及市场的发展来共同确定设计内容。
3 高校专业方向模块化课程建设的特点分析
通过内地与香港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模块化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模块化课程的一些特点。内地的高校在建能专业通过模块化的课程将专业分为两个方向,但其更偏向于广度的拓展,虽然分为了两个专业方向,但要求对对方方向的专业课程也要有所了解,但学习的难易程度、学习的内容会有区别。与其相对应的是,香港的高校在第一和第二阶段将基础打牢后,其在专业方向的划分上更偏向于深度区分,方向不同,选修课不同,毕业研究(论文)和毕业设计也不同。广度的拓展更利于学生的就业,扩大学生的就业面;深度的拓展更利于学生对专业的理解,提高学生知识的提炼、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也利于向就业市场提供多样化的人才。当然深度的拓展也需要相应的本专业不同专业方向的师资的支持。
4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定位于应用型本科的武汉商学院,我校的模块化建设应博采众长,充分领悟并吸收以上高校在模块化建设方面的优势,并结合实际加以发挥和利用。结合我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师资有限,而且绝大多数从事的为本专业的暖通方向,从事燃气、消防、电气方向的师资较少,所以在现阶段实施专业方向上的模块化课程尚比较困难。当然,在校领导的关心和鼓励下,在岗教师可以通过培训、学习和挂职锻炼来补充本专业其他方向的专业知识,后期在人才引进时也可引进相关的人才。故本专业目前的模块化建设方面应该在教学深度上加以拓展,使学生提高已有的知识的掌握水平和综合应用能力,以更扎实的基本功来迎接市场的挑战。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我校建能专业能实现专业方向模块化课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本专业广度和深度的双重提升,并努力将我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建设成品牌特色专业。
基金支持:2015年武汉商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015 Y016)和2015年市属高校教学研究项目(2015098)基金
参考文献
[1] 杜惠洁,李家丽.模块化: 德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争论[J].教育发展研究,2009(11):64-68.
[关键词] 课程改革 工程造价专业 模块化
模块化教学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学习者特定的需求,从学习的单元库中选出合适的学习单元组合而成的。每个模块由若干个学习单元组成。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教研组在深入企业调查和师生充分研讨的基础上,一致认为在进行课程改革时首先将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大模块化,以工程造价专业来说,我们将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分为五个模块: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工程图纸识读模块、工程量计量模块及单位工程计价模块。然后根据不同情况将这些模块分割为若干个小模块进行教学。下面将逐一探讨这五个模块。
1.公共基础模块。在这一模块中我们将进行高等数学、英语等公共必修课的课程教学,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修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构建一个宽的基础平台。在这一模块中将由基础课的专业教师们对每门课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设计,而不再进行小模块化的划分。
2.专业基础模块。在这一模块中,我们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大胆改革,根据专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将这一模块分割成三个子模块进行教学。分别为建筑制图与绘图模块、建筑构造与施工技术模块以及工程造价基础模块,而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又将三个子模块划分成若干个小项目,有针对性的进行项目化教学。项目一:某三层砖混结构房屋建筑图纸的绘制。在这个项目中学生必须学会建筑投影原理,在此基础上了解并掌握建筑图纸的绘制原理,并能绘制该房屋的建筑平面图。项目二:某三层框架结构办公楼构造做法及施工技术。依托此项目学生掌握一般民用建筑物构造做法以及其建筑施工涉及到的各类施工技术,在此基础上拓展工业建筑及高层建筑的各类构造做法及相关施工技术。项目三:工程造价基本知识。在这个项目中,学生必须掌握定额的相关概念、组成以及工程造价的组成方式方法。
3.工程图纸识读模块。本模块中,我们分割为以下四个子模块,分别为建筑工程图纸识读模块、装饰工程图纸识图模块、水电工程图纸识读模块、市政工程图纸识读模块。考虑到工程造价专业的特征,识图是后续工程计量的基础,没有好的识图能力就没有好的计量能力,故此模块中为专业的核心模块之一。针对每一个子模块,收集典型工程图纸进行汇编成册,对应的图纸集有:建筑工程图纸集、装饰工程图纸集、水电工程图纸集以及市政工程图纸集。依托图纸集开展教学工作,改变传统的浇灌式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开展这类项目化教学过程中,以教师引导和辅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展开,通过实践,这种方法得到了学生的拥护,取到了相当好的教学效果。
4.工程量计量模块。本模块将全部在专业教室或实训室开展。在学生熟练识图各类工程图纸的基础上完成各个项目的任务。根据专业特征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模块下设置五个子模块,分别为:建筑工程计量模块、装饰工程模块、水电工程模块、市政工程模块以及强化训练模块。以工程图纸识图模块中应用的工程图纸为基础,每个子模块从中选择一到两套图纸,利用三至四周的时间,完成该图纸工程量的计量。在此模块开展教学过程,老师给出引导性讲解,由学生自主动手完成工程量计量,在学生计量过程老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辅导和答疑,并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学生任务检查,引导并督察学生完成每个项目的任务。在前面四个子模块完成后,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在前面四个子项目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向进行强化训练模块。此种模式的开展,一方面彻底改变了原有的教授式教学方式,紧紧依托项目开展教学工作,将教室变为工作室,真正做大了紧贴市场需要,实现了零距离培养的职业教育宗旨,实习了真正的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的。
5.单位工程计价模块。本模块紧跟工程量计量模块,在完成各项目工程量计量后,进行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模式的应用性训练。根据工程量计量模块,本模块针对性地设计五个子模块。在每个子模块中,学生根据已有的工程量完成各个单位工程的计价。在项目实施过程,学生掌握定额的应用及计价方法以及工程量清单模式下的计价方法,并掌握专业软件的应该。实际证明,通过此模块后,学生能将前面所学知识全面连贯起来,最终完成各个单位工程的计价,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对专业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以上是我们对工程造价专业模块化教学的课程初步探索。笔者认为这种模块化教学的改革至少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体系的目标面向职业岗位群,把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作为基本要素。模块中项目的引入,通过下达任务的形式进行针对性教学,把从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能”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
2.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生进校后,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再进行项目教学,对用到的知识进行针对性讲授、项目的完成则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化需要得到满足,逐步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3.增强了专业教研室和广大教师参与行业联系和技能提高的紧迫感和积极性。该体系的实施,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人和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研室主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进行充分调研,关心市场变化;使职业方向模块具有的知识和技能满足行业需求。项目的提出必须和企业中实际问题相一致,不能只仅仅是空泛的理论性推导。专业课教师必须主动参与行业实践;关心学生的就业情况;必须有明确的专业定向,逐步从能上一门课向能上一个职业方向课的要求转变。
4.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规范教学管理。该体系正确处理好了稳定性和变化性的关系。公共文化基础模块相对稳定,职业方向模块灵活多变。这样既便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又能使教学管理规范有序。
5.为专业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灵活的扩展模式。克服教学内容陈旧、更新与实际需要相脱节的内容,使课程体系处于相对稳定和不断更新的交互状态之中。
模块化项目式课程体系建设是在总结许多高职院校多年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新改革思路,是传承中的创新。当然,在实施模块化教学中可能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少教师可能难以适应。原有课程体系可能要发生很大的变动,无固定的教材进行每一个项目教学,备课工作量大等。当然,还可能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但只要认真总结经验,动员更多的教师热情参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相信这项改革措施一定会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传统土建类课程体系建设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天行.高职专业设置影响因素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04).
关键词 :
老龄化;养老机构 ;模块化设计; 建筑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
背景
截至2010年底,成都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02.79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17.6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35%。预计到2015年底,成都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44.8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19.15%以上。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给老龄公共服务和社会化养老服务带来较大压力,急剧增长的社会养老需求与社会化养老机构发展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2012年10月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在成都周边6区县开展成都市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建设工作。
本项目温江区永宁镇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正是6区县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建设之一。
1.1建设标准要求
成都市政府采用建设方式、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统一化的养老院建设模式。大量养老院的建设,和对建设质量及功能的标准化要求下,在操控上更适合模式化建设。
表(1)公建民营养老机构项目建设要求2、 模块化
模块化设计(Modular Design)是近年来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的设计方法。从50年代欧美一些国家提出这一设计方法以来,它已经扩展到很多行业,并应用到实际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之中。
贾延林在 《模块化设计》 中将产品模块化设计解释为:“是在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产品,以满足市场不同需求的现代设计方法”。
1养老院建筑功能模块的构建
2.2.1标准模式化设计
根据对老年人生活习惯的研究,发现老年人多因腿脚不便,较少的主动上下楼参与日常活动,设计考虑以每层建筑为一护理单元进行设计,形成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养老院功能体系。
设计强化建筑单体的标准化建设,在满足相关规范条件下统一、规范的柱网关系中设置经济、合理的相关功能。充分考虑各区县用地形状的差异性,将建筑的各个功能体块进行拆分和分解,通过体量组合形成功能上一致、形体上灵活组合,标志性强的养老院建筑。(图(1))
图(1)标准化模式设计
2.2.2标志性的体现
设计充分对该系统建筑的标志性进行了统一考虑。分别通过对色调、建筑体量、建筑符号来强化了建筑的标志性。
2.2.3建筑空间设计思路
护理单元均面朝南向展开,将外廊置于北侧。形成南北通透,满足老年人对日照、通风的要求。各护理单元端头设有独立的交流活动空间,足不出户即可形成小范围的社交团体氛围。
公共与服务空间设置于各护理单元的核心位置,服务半径大,高效紧凑。
后勤配套服务设施结合用餐空间及城市下风向布置。
养老机构模块化的功能分区
养老机构根据使用及相关国家规范的要求,功能上主要由护理单元、综合服务单元及后勤配套设施组成。(表(2))
养老机构模块功能
护理模块 (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居室、卫生间、阳台等
综合服务模块 医疗辅助用房、护理站、公共卫生间、公共淋浴间、活动室、阅览室、餐厅、配餐、陈列室等
后勤配套设施模块 行政办公、食堂、小卖部、厨房、污物处理、变配电房等
表(2)养老机构模块功能
4.温江区永宁镇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模块化设计实践
基地情况:本项目位于永宁镇天王村,总规划净用地面积约为20.5亩。地块南侧为规划用地;北邻规划北环路;东邻永羊路与北京阜外医院,西侧为漏沙堰。总建筑面积12843.97㎡,其中一期总建筑面积7979.03㎡,床位340张。
4.1设计理念
通过对地形及周边环境重新的思考进行模块之间的组合。
有机生长的空间结构:
“一”字形的母题单元重复组合,形成建筑有机生长的韵律。
2、高效紧凑的空间设计思路:
服务空间设置于被服务空间的核心位置,服务半径大,高效紧凑。
图(2)模块化空间设计理念
4.2 设计策略
根据对现状地形的分析,用地东侧和南侧为漏沙堰景观带。设计以老年人护理模块分段错开的设计手法,使每户居室均朝向南向,既满足了老年人居住对日照的要求,又实现户户观景无遮挡的良好景观朝向。方案将外廊、附属用房统一设在老年人居室北侧,避免了城市道路交通噪音对居室的干扰。
图(3) 设计对城市道路交通噪音隔离示意
4.3规划设计
4.3.1分期开发
用统一的规划手法来处理综合楼的分期开发建设。一、二期工程在功能上相对独立,同时在两期工程完成时又统一在极具韵律感的建筑中。在建设开发过程中实现分期建设互不干扰。
4.3.2功能分区
养老院总体功能分区分为三个主要功能区,为护理单元、综合服务区和后勤服务区。
4.3.3交通组织
项目的交通组织以不破坏内部舒适静谧的疗养环境为基本原则,内部庭院除设置紧急情况下消防车出入的通道外,以自然、富于变化的游览小径为主。机动车道环绕建筑群体外部设置并靠次入口一侧安排必要的停车空间,实行人车分流。主入口设置于地块北侧的规划道路一侧,后勤辅助入口设置于地块东侧规划道路上,并设有专门的后勤堆场。
4.4单体设计
4.4.1单体功能分区
一期建筑主体6层、局部5层,总高度控制在24米以下。由医疗与康复中心、办公、综合护理区、后勤区四部分组成,服务空间处于功能体块中最核心的位置,护理单元沿服务核心向两侧延展,医疗与康复中心、办公位于建筑体块中部总和服务带中。每层综合服务区设置有康复中心、护理站、餐厅、活动室、阅览室和餐厅等公共服务设施。其中于一层后勤入口一侧设置有后勤保障、服务、厨房等功能单元。一—五层共设自理人员区两人间84间。六层设自理人员区两人间8间,全失能人员区8人间2间。
二期建筑主体6层、局部5层,由医疗与康复中心、办公、综合护理区、后勤区四部分组成,服务空间处于功能体块中最核心的位置,护理单元沿服务核心向两侧延展,医疗与康复中心、办公位于建筑体块中部总和服务带中。每层综合服务区设置有康复中心、护理站、餐厅、活动室、阅览室和餐厅等公共服务设施。一—五层共设自理人员区两人间60间。六层设自理人员区两人间7间,全失能人员区8人间1间。
4.4.2交通组织
为方便老年人使用,交通流线采用简单的直线走廊,每个护理单元的尽头设有疏散楼梯,一楼各个疏散出入口设有无障碍通道,便于老年人使用。竖向交通电梯充分考虑轮椅与担架的通过性,保障紧急情况下的医用救护设施无障碍通过。
4.4.3建筑风格
建筑整体形态由条状母题单元组合而成,将建筑的功能性整合到建筑体量与室外空间环境之中,依地形展开并与周围环境达到和谐统一。建筑风格力求营造舒适、放松、自然的室内外空间环境,整体感觉现代、简约、轻盈,建筑主体生于自然并且融入自然。
以“扬起幸福的风帆”为寓意的建筑构架,明显高于建筑物其它体量,形成标志性强、易识别的建筑特征。
5、设计后的思考
养老机构的模式化设计并不意味着对具体地形和现状环境的忽视,而是在功能模式化设计满足的前提下,对具体项目背景的“量体裁衣”考虑。
在现有的国家和地方还未提出统一规范法规的情况下,用地紧张和建筑面积有限是建筑设计中普遍遇到的问题。在模式化设计中在满足基本功能设置的前提下,如何更多的考虑养老机构老年人对情感、对交流、对建立社会关系等精神层面的渴求,是今后设计的难点和设计方向。
参考文献:
[1]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摘要: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承载着培养建筑市场懂施工、会管理的一线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应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根据就业岗位群及建筑行业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加强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建设,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合理构架课程体系,突出专业适应性、课程内容的可认知性和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9-0045-02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市场需要一大批精通工程管理业务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对工程管理专业各层次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国内近几年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学生的职业素质还不能满足企业和市场的需求。根据教育部文件的精神,高职院校必须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突出核心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加强专业课程的联系与整合,构建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之与职业需求有效地接轨,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笔者通过对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回访和网络资料的收集,发现在施工现场管理的相关工作中,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相比并不具备优势,同时,在工程相关领域具体经营管理工作中,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与建筑经济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学生相比优势也不明显。纵观全国的高职院校,很多院校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与相近的专业相比并不具备差异性明显的核心特色,这样就使该专业在就业及职业发展方面处于尴尬地位。因此,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细化和特色定位,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生存与发展的当务之急。现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为例,分析研究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课程体系设置。
对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能力的调研
为了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使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并能尽快胜任工作,就要清楚地了解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职业能力。为此,我院组织专业教师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行业企业相关人员进行了走访调研,并组织了由行业企业专家、毕业生、专业教师等各方人士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研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确定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掌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从事建筑工程内业管理工作领域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具有建设工程投标策划、投标报价、工程预决算、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职业岗位群出发,明确了支撑其职业或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后,将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分解为四大核心能力,即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能力、建筑工程投标报价能力、建筑工程投标策划能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
从职业岗位的实际出发,以工作过程为课程内容的组织逻辑、以工作的典型任务为载体,承载知识与技能,组成面向核心岗位群的课程体系,根据四大核心能力对专业课教学体系进行模块化整合,使课程体系从业化,形成相应的四大模块,构建全新的基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四大核心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相应的四大模块培养完成,即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模块、建筑工程投标报价模块、建筑工程投标策划模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块,由核心能力对应的核心课程辐射到各个相关课程,以各门课程培养的基本能力促进核心能力的养成。如表1所示。
建立实用、有效的APIDEI“实战法”课程教学模式 专业课程教师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以市场为导向,提出将课程教学与实际运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工作项目为核心的APIDEI“实战法”教学模式。A(Assign)即教师布置项目;P(Practice)即学生根据项目完成任务;I(Instruct)即教师对学生做的工程不断给予指导;D(Discuss)即学生完成项目后进行讨论交流;E(Estimate)即教师对成果进行评价、学生进行反思;I(Improve)即学生通过这样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训练得到技能提升。通过这种以工作项目进行教学设计、以工作流程重组教学内容、以真实任务为载体的“实战法”为中心的工学结合模式,可实现教学内容的模块化、任务化、实战化。例如,我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在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教学中,所有核心课程如《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组织》等均围绕一个真实的项目,结合实际工作内容进行讲授,使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在实训环节中,如施工方案的编制、结构施工图识图训练、建筑工程计量计价与模拟招投标、土建CAD技能训练等均围绕另一个共同的项目展开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师给予指导总结。整个专业教学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 为保障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各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如角色扮演法、分组合作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1)角色扮演法。实训教学中将传统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换为工程技术人员,学生按照工作任务明确岗位,如《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可以模拟招标人、投标人、咨询员等;《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模拟施工图审图工作,由学生扮演施工员、造价员、质检员、监理员、设计员等角色。通过岗位的角色扮演完成任务,并将工作态度、职业素质纳入考核,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得到培养。(2)现场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我院1∶1建筑模型,把课堂搬到工地上,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3)分组合作法。以学生为主体组成若干个小组,对教师下达的任务及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共同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如《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每一个项目由教师布置算量任务,6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合作讨论完成。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最后对成果进行分析归纳、拓展升华。
一、明确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培养的核心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专业技术发展水平要求,确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用性,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职业岗位的接轨。
根据高职教育教学特点以及分析专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表明,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教学改革的第一步,更是体现高职教育本质特征的重要方面。其中,对于高职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就是确定其胜任职业岗位(群)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并在确定高职人才现有的技术岗位的基础上,通过职业分析,列出职业所需的知识点、技能点以及对工作态度的要求。根据对近年来我校建筑设计技术毕业生情况进行的调查分析显示,建筑设计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有三类:一是设计单位,二是装饰公司,三是施工单位。其中,从事设计或现场管理工作,归纳就业岗位对学生对知识、能力的要求是:具备一定的建筑方案表现技能,掌握制图、材料、构造、力学等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初步掌握建筑结构及建筑设备体系与建筑的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等关系;具备建筑室内外工程施工图设计、中小型建筑方案设计、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以及一定的现场施工管理等能力。根据以上的调查分析并参照《建设行业技术人员从业资格专业目录》和现行执业注册制度,我们明确了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的就业岗位,为此确定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从事建筑设计、建筑装饰等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及相关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在设计单位从事规划、建筑设计、建筑装饰、建筑景观等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及相关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并根据设计师助理职业岗位群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将专业核心技能定位于中小型建筑方案设计能力、建筑施工图设计能力、室内外装饰工程设计能力以及建筑景观设计及建筑工程现场管理能力。
二、构建突出应用能力模块化的教学体系
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特点,要在建筑室内外工程的设计及管理等都有所长,显然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是不现实的。教学改革的宗旨就是要使学生在具有基本专业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在上述某一方面具有较强的职业岗位能力。因此,从2004级开始我们尝试毕业设计环节分建筑方案设计、室内设计两个模块方向,到如今的整个贯穿三年的分模块教学体系,充分遵从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了以建筑设计为基本平台,建筑、室内、景观三个模块并行的模块化课程及实践教学体系。
模块教学首先是从设计课入手,以建筑设计专业基础知识为平台,采用“模块化”分模块、分阶段教学,充分遵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将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三个模块方向由共同的一条主线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串接起来,在实践运用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此外,根据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群的特点,以设计课为主线,将专业分为建筑、室内、景观三大模块,并为建筑方案及场地设计、建筑施工图设计、装饰设计、建筑与装饰工程以及建筑景观设计等五个模块方向。整个模块课程教学环节从第二学期开始贯穿各个阶段理论及实践教学直至毕业环节。在强调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这一主体的基础上,模块之间相互交叉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模块的选择由粗到精,学生在大一下学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就业需要自由选择建筑、室内及景观中的其中一个模块进行学习,在大二时还可以作适当调整,在完成以上模块课程及实训的基础上,最后完成毕业综合实训。
三、确定符合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
以能力为主线优化课程内容,教学内容确定的知识技能是以职业岗位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为依据的。教学突出实践,通过大量的训练,强化技能的提高。采用分模块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建筑设计基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各有所专、更有所长。围绕这一目标,制定了新的教学计划,对教学大纲重新进行修订。梳理开发建筑设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确定符合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内容和实践内容。在课程的设置上,强调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核心技能,在模块选修课的安排上则主要体现各专业模块的特色,有着一定侧重。“建筑模块”安排了建筑测量、城市规划与设计、场地与景观设计等模块必修课;“室内模块”安排了家具设计、室内设计Ⅰ、室内设计Ⅱ等模块必修课;“景观模块”安排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原理、建筑景观设计等模块必修课。而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人才培养规格不同于一般的岗位操作工培训,其对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为此我校安排了一定数量的专业任选课,以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如构成与模型制作、阴影与透视、建筑物理、建筑设备、建筑施工、工程造价管理、程序设计语言、摄影基础、计算机效果图等相关课程(见图1)。在教学内容编排上从建筑设计初步的基本理论到建筑设计Ⅰ至Ⅲ将若干个项目由浅入深贯穿起来,室内设计Ⅰ、Ⅱ也同样,同时通过建筑工程制图、建筑设计初步、建筑表现图技法、构成与模型制作、建筑效果图制作等强化设计技能的训练;通过建筑与装饰材料、建筑与装饰构造、建筑与装饰施工技术、建筑与装饰施工组织设计等加强了工程技能的训练;由建筑测量、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景观设计、家具设计、建筑物理、工程造价管理等课程体现出不同模块教学的侧重点。在教学内容设置上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课题为导向,重点突出能力的培养,各项目课题之间从易到难,相互穿插,循序渐进。课题组经常进行教学研讨,对每一阶段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一模块的各实践环节课题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环环相扣、内容连贯,同时各模块之间又互有穿插。将设计原理的学习与设计表现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竞赛指导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使得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环环相扣,避免改革前各自为政,课程内容重复或者脱节的现象。理论教学以保持连贯性为原则,不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而注重其与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如建筑设计初步重点解决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采用“学中做”的方法,用三个小的课题来实现对设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而到了建筑设计Ⅰ至Ⅲ以及室内设计Ⅰ至Ⅱ则是重点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每一阶段通过2~4个课题的完成,强化训练基本技能,掌握专业知识,最后的毕业环节学生进一步在某一方向进行深化,达到掌握职业技能的目标。
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专业各模块岗位能力的分析,形成校内基础专项技能实训、模块技能训练、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的模拟仿真毕业综合实训和校外的毕业顶岗实训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见图2),确定毕业生实践能力要素。同时,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始终穿行,以项目为导向,循序渐进,强化技能训练。结合专业模块课,将实训与课程紧密结合,集中分散穿行。
构建理论与实践课程以强化应用为重点,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社会的职业需求为出发点,完善行业内相关的各职业岗位(如CAD绘图员、施工员、材料员、安全员、质检员等)的职业资格考证制度;同时,瞻顾到日后注册建筑师、注册建造师的考试,适当予以引导;构建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利用社会资源,发挥校外兼职教师的作用,“双元制”的顶岗实习指导模式,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
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引导学生进行选课,将学生带入建筑设计领域中更为具体的领域,然后在大二通过模块课程的学习及实训环节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学到更实用、在某一方面更具体的知识;在大三的毕业设计综合环节的学习中,更进一步细化教学内容,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实现课题与职业岗位相结合,从而掌握某一领域的基本技能,提高在行业的竞争能力。模块课程的选择为建筑设计专业学生提供了较为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块方向。在模块化教学中,科学的教学体系是前提,合理的教学内容是核心,有效的教学手段是保障。在教学中强调学做结合,边学边做,将理论与实训、课程与实验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工地现场教学相结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的信息量;利用现场教学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利用校内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模型制作、设计表现能力,并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以社会的职业需求为出发点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如CAD绘图员、施工员等)的职业岗位技能考试;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设计竞赛及行业技能竞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搭建作品展示平台,结合各教学环节,适时举办学生写生作品展、建筑效果图展、建筑模型展、毕业设计展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另外聘用企业行家参与教学是高职教学的一大特点。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聘请来自建设单位一线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各项教学实践环节,并在新生始业教育、毕业实训等环节中开设讲座,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提高专业素养;在毕业实训环节中,通过毕业顶岗实训,让学生直接参与工程实践,教师定期检查,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以实现教学与岗位的“零距离”接口。
五、教学改革成果及今后的发展和思考
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高职高专建筑设计专业“模块教学”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更注重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使现有的教师力量得到了最有效的发挥。此外,该教学模式更具针对性,利于学生的发展,从而使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就业面与模块教学吻合。下表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
关键词:商业建筑;中国企业;发达国家;成本;控制
Abstract: with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more and more Chinese enterprises enter into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domain, in recent years, as China's national strength and growth of Chinese enterprises, Chinese enterprises start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African aid projects gradually into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commercial building market, especially in Australia and other countries of Anglo-American law system resources the project, has become China's enterprises the main target into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Keywords: commercial building; Chinese enterprises; developed countries; cost; control
F275.3
虽然同亚非拉传统的建筑工程市场相比,发达国家的外部环境条件较好,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工程项目的收益较高,但是由于法律、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以及当地较高的人工、材料、机械等成本,严格的质量标准,苛刻的环保要求,系统的安全管理等等,也使得中国企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自身的竞争优势,合理配置资源,控制工程项目的成本,以求最大限度的争取利润空间,就成为每一个试图走入发达国家建筑市场的中国企业必须谨慎研究,小心规划的问题。
在跨国工程建设中,成本控制不再集中在施工准备、组织过程中对于人、机、材及能源消耗的控制上,而是拓展到整个公司的治理结构、管理方式与策略选择上。
在此,笔者仅作抛砖引玉,粗浅的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公司组织机构的设立:
在海外进行工程施工的建设,首先就需要考虑如何在海外组织自己的建设队伍,这就牵扯到公司在工程建筑当地以何种面貌出现,如何利用公司组织结构来优化管理和资源的调配,减少和规避税务、法律和管理成本。
(一)本土化:
在海外工程市场上,尤其是发达国家,由于人均收入较高,建筑业又是解决政府就业的得力工具,因此大多数国家都会通过法律和税收手段来保护本土企业,以避免海外承包商利用其低成本的优势对于本土企业的冲击。很多国家都有《外国承包商税》,有的国家得税收比例达40%,并且通常这一税种的收税基础是总包合同价格而不是利润。这对于外国承包商来说无异于灾难。因此,企业的本土化至关重要。通常,公司的承包合同主体一定要在施工建筑所在地。
(二)多层次:
由于不同国家的法律基础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通过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设立多级别的子公司,可以达到有效避税和防御风险的目的。在资本主义体系中,企业的设立门槛通常很低,因此,多级别的公司结构通常不会带来管理成本的大幅增加。某国内央企在澳洲进行资源开发和工程建筑业务,其对某一项目的操作企业竟然达到了9级子公司之多。这样做的好处是:一、减少了因某些商业政策的改变对公司的影响;二、减少不利因素对中国母公司的直接冲击;三、减少政治因素的影响。四、通过一些避税天堂,减少公司的税务支出。
(三)多结构:
按职能、项目设立不同的子公司,例如:人力资源公司、项目一公司、项目二公司、设备公司等。以方便资源的调配,同时规避法律、税务风险。这种多结构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企业通过多样化的合同及施工策略选择,来实现低风险及有效的成本控制。
二、管理方式的转变:
从粗犷向精细的管理方式转变,从单一的预算控制向全面的滚动预算体系转变,从计划型向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方式转变,从传统的纸质管理向科学的信息化管理转变,是中国企业在发达国家市场竞争的必由之路。
(一)建立全面的滚动制预算管理体系:
1、可行性研究阶段。
根据实施项目计划和建设标准,制定开发规模和投资计划,并根据可类比的工程造价及现行市场价格进行调整和控制,对于会影响项目收益的因素的敏感性测试一定不能含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对整个项目进行滚动制预算管理时,能够正确有效的调整预算。
2、设计阶段。
按可行性研究阶段提出的方案进行设计,编制工程概算,将投资控制在计划之内。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地标准或国际标准与中国设计标准转化的问题。
每一个国家的建筑、设备、质量、安全等都有着自己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因此对于该国标准的转化是一个复杂但又必须做的工作。另外,由于海外施工的设计方、设备供应商、工程分包商会来自于不同的国家(至少是中国和当地分包商),因此,设计图纸的转化是中国企业进入该市场所必须付出的成本,这不仅仅是语言的翻译,视图的表达、符号和标注方式的差异、材料的选择标准等等都需要进行详尽的图纸转化。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预算编制阶段。
在施工图完成后,编制工程预算,并与概算进行比较。
4、设计优化阶段。
通常预算的整体或某一工程子项会高于概算。因此,优化设计方案称为使投资控制在原计划之内的首选。
5、施工阶段。
施工中,严格按图施工,核算工程量,制订材料供应计划,加强成本控制和施工管理,保证竣工决算控制在工程预算额度内。
6、预算调整阶段的再循环。
(二)实现合理的资源配置
1、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
像中国惯用的一专多能,一人多用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在人力资源成本高昂的发达国家是行不通的。在职位设置上及职能分配上应学习发达国家,细分每个职位的职能、工作范围及对人员的要求。这样做的好处有:一来可以避免浪费高薪聘请的高级人员的才智用到简单操作的工作中,降低了他们所能为公司创造的价值;二来将每个职位的职能细分,有效组合,可以低薪聘请一些人员以兼职或招收实习生的方式来完成公司管理中大量的操作型,重复型工作。以有效减低人力成本。
2、完善的物资配置
1)统一的物流规划。
2)全球范围的物资采购。
3)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降低能耗和资源使用率。
3、规避风险的资金配置
1)资金的统一调配,合理规划。
2)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3)合理选择金融工具的投资组合,规避汇率风险。
(三)信息化科学管理
ERP管理系统的应用,提高资源分配和管理效率,是中国企业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适应发达国家市场及商业环境的重要手段,从而降低项目的管理成本。
例如:在发达国家,对于按时支付分包商的款项的商业原则是非常严格的,这同国内经常延迟、拖欠分包款项是非常不同的;因为延迟支付款项而带来的后果主要有:
1)分包商诉诸法律,很有可能会带来整个项目的停工,甚至公司暂时停止业务的后果,由此,造成停工成本、额外的索赔成本、法律费用等,都会使项目成本大幅增加。
2)发达国家的商业信誉意识是非常高的,信用评级系统都是非常完善的,任何一次延迟付款都会影响到公司的商誉,从而降低信用等级。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分包商降低要求的付款周期,加大公司资金周转压力,提高融资成本。
利用ERP系统可以有效管理应付帐款,严格把控支付的时间,做到不早付一天也不晚付一天。
三、策略选择:
(一)合同的策略选择
举例说明:
在澳洲,对于外国承包商在澳洲的建筑相关服务,有明确的规定:一、对于服务时间累计超过六个月的,必须在澳注册税号,缴纳所得税。未注册税号的,要求总包商代缴46.5%的外国承包商服务税。二、要缴纳5%的预提税。这就对于一些外国设备供应商对于项目的安装指导服务和调试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通过设立的人力资源公司,以猎才合同的形式,从厂商临时招募服务人员成为了避免这一问题良好解决方式。
(二)施工方案的策略选择
由于发达国家的人工费用极高,通常人工费占据施工人、机、材费用的50%以上,因此工程施工的策略选择高度影响项目成本的控制,根据笔者的经验,以下是一些典型的策略:
1、联合体
由于发达国家对于劳工的引进有着严格的控制,因此通过与当地施工建筑企业结成联合体的方式,引入中国工人及技术人员,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效率,并降低人工成本。
2、工程外包
对于那些管理成本较大而收益率相对较低的工作采取外包的形式可以有效地降低工程的施工和管理成本。
3、模块化与预组装
发达国家建安费占总承包费用的比例通常比国内同类、同级别项目高出很多。因此降低建筑安装成本就成为有效降低工程总成本的有效方式。
发达国家通常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要求外劳与其本国劳工必须有同样的劳资及福利待遇。因此,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很大程度上在当地无法实现。
因此,通过模块化、预组装的将部分施工地点转移至国内的方式就成为了最为有效的方案。
以某澳洲项目中浓密机安装施工方案选择为例,其选矿厂有两台45M浓密机。组装后尺寸φ46785*17539mm,重约548.8t。设备在中国制造,如此大型的设备整体运输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选择在当地组装并完成安装工作,总的费用预计将达到500万澳币以上。最终通过对港口、道路、场地的调研和施工方法的反复论证与比较,制定了如下的施工方案:
在国内实行模块化预组装方案,并将模块化预组装的浓密机的设备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桥架、进料组件、转动组件;第二部分包括:池壁、凹板、立柱、出料筒。
将浓密机池体部分拼装成整体后,分割为6大模块,对6大模块的结构组焊一体,再与浓密机设备制造厂提供的桥架进行组装,达到装配验收要求,最后加固6大模块保证运输要求。
对于浓密机设备制造厂的其他设备直接发往澳洲现场,而将在国内实行模块化预组装的第一大部分在制造厂内进行拼装。
将第二部分分为6大模块,所用散件在结构制造厂下料加工,制作成单体构件,运送到发运港的组装工地在拼装成一定的模块。再利用轴线车实现实现模块化运输。
整个国内预组装及轴线车的运输费用等总计仅花费约500万人民币,其中刨除轴线车等费用,直接的建安费成本仅不到300万元人民币。则实现了整个浓密机建安工作的70%。而澳洲的最终安装成本为250万澳元,其中直接建安成本120万澳币左右。总计2台浓密机的建安成本为330万澳币左右,最终节约成本约一半。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成本;分析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的组成要素
建筑工程造价指的是进行该项建筑工程项目所发生的费用,也就是从建设项目前期手续筹建一直到项目验收合格交付使用时所耗费的全部费用。建筑工程造价的组成要素包括:活劳动价值、物化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三者相对应的价格。 其主要构成框架如图 1 所示:
二、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工程项目管理中所实施的成本控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没有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工程建设中所应用的成本进行控制和监督。而是盲目的、随意的、过于形式化的实施,使得工程成本的应用比较混乱,根本没有实现企业资金利用率的提高。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在缺乏管理原理的情况下应用,表现跟多的是形式化、随意性,其真正的使用价值无法体现出来。
2、忽视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产品质量标准,不能满足消费者和用户需要而产生的一切损失。在施工项目中质量成本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如返工、停工等引起的费用)、外部故障成本(如保修、索赔等引起的费用)、质量预防费用和质量检验费用等四部分。保证质量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但不能因此把质量与成本对立起来。长期以来,我国项目管理人员未能充分认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有的片面强调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成本关心不够,造成工程质量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增加了提高工程质量所付出的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不理想;有的却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虽然就单项工程而言,利润指数可能和很高,但是因质量上不去,可能会增加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既增加了成本支出,又对企业信誉造成很坏的影响
3、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
导致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实施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就是工作人员整体水平偏低,未能够根据工程建设的整体专业的、合理的、高效的进行成本控制工作,使得在进行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遗漏问题、监管不当、控制不合理等情况存在,最终导致成本控制效果。就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执行的实际情况来看,成本控制工作人员主要表现为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全面、综合素质偏低、成本控制意识不强等特点,致使成本控制工作落实效果不佳。所以说,成本控制工作人员整体水平偏低也是导致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无法有效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建筑工程造价主要的两种计价方法
1、清单计价的基本概念及相关模式
清单计价主要指招标人也就是建设项目的甲方,公开整个建筑工程的工程量清单,然后项目的乙方也就是投标人根据甲方所提供的清单,根据自身成本估算,进行统一报价,也就是参与投标的建设企业需要根据招标方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核算出该项工程的全部费用。清单计价的方式本着公平、公正和客观的原则。 清单计价有利于为招投标工作提供公平竞争的基础,有利于标底的控制和管理,具有实用性和竞争性的特点。
2、定额计价的基本概念及相关模式
定额计价主要基本构成就是该项建筑工程的造价=定额+费用+文件规定,并根据相关政策法规强制执行,无论招投标的报价和标底都要以此为依据。 它所体现的是政府对建筑工程的宏观调控和直接管理。 不能直接体现建筑企业根据项目特点和自身情况的自主报价。
四、工程造价成本控制策略
1、强化合同管理
1.1 抑制不平衡报价
通常不平衡报价出现在以下几种情况:①没有明确对工程量进行核算,技术资料不完整等,这会导致工程造价被提高。②工程动工后,可能要进行项目分包,这就会导致报价降低。③单价包干混合制合同中,一些子项报价高,另外一些子项报低价。④投标人利用招标文件中的单价分析表,从而高报其中的人工费及机械设备费,而又低报材料费,利用材料调差间接提高材料价格,导致工程造价增多。
1.2 合理控制中标价与合同价
应在合同中对材料、暂定价材料、设备的品质、规格型号、质量标准、技术要求等进行明确。工程项目中设备费、材料费占工程造价的比例极大,约有三分之二还多,由于设备、材料采购地点、时间、供应方式的不同,其价格也参差不齐,为了防止工程管理出现混乱情况,导致工程造价增加,应在合同中对设备与材料要求作出详尽的说明。
明确人工费用的调整情况。由于工程项目建设是一项长时间的工作,人工费用就将对工程造价产生严重的影响,因而为了确保不会增加工程造价,在合同中应明确人工费用的调整幅度。
对招标、报价、分包范围界限进行详尽的说明。招标、报价、分包范围界限描述不清,就极易导致工程内容重复报价,从而对招标方提出增加投标报价的要求。。
2、加强采购管理,控制采购成本
2.1 搞好市场调查,制订采购预算
工程项目涉及的材料种类非常多,价格的影响因素也比有很多多,价格变动比较大,因此负责采购的人员应及时了解行业政策与材料价格信息的变化并掌握这些信息,为减少因材料涨价带来的成本增加压力,在材料价格上涨之前就以低价位买入适量的材料。在明确了市场价格的基础上,制订科学的材料采购预算。采购预算不仅可以对采购资金进行合理规划和配置,还便于在采购的过程中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控制。采购预算不是不可改变的,应随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采购预算。
2.2 对项目材料合理分类,确定采购策略
工程项目涉及的材料品目繁多,有的价格高,有的使用量大,有的重要性大,可以根据材料的分类合理确定采购策略。可以根据材料的使用量、价值高低、供应商数量的多少等条件将项目材料分为:战略材料、重要材料、正常材料、瓶颈材料四大类。根据不同的材料类别,分别采取不同的采购策略。
2.3 制定合理的材料采购方案、严格执行采购计划
通过前期的市场调研和询价,并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明确哪些材料需要直接与厂家签订购销合同,哪些材料可以通过招投标采购,哪些材料需要通过中间商进行采购。采购人员依据已经明确的采购渠道,对各种可能的采购方案预测核算总成本,从而确定最优的采购方案。材料采购计划除非因设计变更等需要调整外,正常情况下不应随意进行调整,以保证采购计划的指导性和严格性。
3、成本模块化管控法
模块化管控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工程造价成本管理概念。有鉴于现代大型甚至是超大型的工程造价成本管理的复杂性,业界提出了这
种管理方法。它将整个管理工作这块“大蛋糕”切分成了若干块“小蛋糕”,这些“小蛋糕”包括建筑材料成本管理、施工方案设计成本管理、施工资源(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的成本管理等。将整个管理工作进行模块化分解后,每一个管理模块都配备必要的管理人员和管理设备,并根据其不同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管理方案。并可以建立明确的分块责任制度,也即将每一个模块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谁出问题谁负责任。这样一来就杜绝了管理工作中的责任不明、相互扯皮、互踢皮球等不良现象。而且,管理工作的模块化,意味着管理工作的简单化,而简单化就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高效化。因此,模块化管理手段能够有效提高工程造价成本管理水平,工程施工承建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采用这种管理方法。
4、加快质量成本控制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开始使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逐渐向决策管理型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发展,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更为准确、实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成本控制是企业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应对挑战并不断发展完善的重要措施。将先进的管理思想融入质量成本控制的各个环节,以信息化系统表达,迅速提升企业质量成本控制水平。以ERP操作系统为平台,建立成本数据库,加入预算管理子系统,质量成本核算子系统,绩效考核子系统等。
结束语
工程造价成本控制效果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强化合同管理,控制采购成本,通过采用模块化管理模式,控制质量成本,从而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确保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晁月霞.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01:33-34.
[2]杨聪娟.关于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4,09:299.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国家注册工程师;模块化实践教学
土木工程是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中,面临着对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极为旺盛的局而,如何针对土木工程学科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和优化教学模式;如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和建设,培养出具有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土木工程师,是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1][3]。
一、模块化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模块化教育模式以“MES”和“CBE”两种流派比较具有代表性。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
2、国内研究现状
关于模块化教学体系的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在课程改革中,以课程的模块化为核心特点,把知识点做成一个个模块,模块之间相互组合,从而适应不同要求、组成不同课程,解决了传统课程体系中知识点重复率高和新知识更新慢等弊端,受到科大学子广泛欢迎。目前,中国高校的诸多学科,课程体系普遍以若干课程为核心,每门课程本身自成系统,课程内部结构完整,不同课程之间知识重复率较高,这使得课程不仅量大,且新知识和交叉性知识很难融入其中。中科大化学院在改革中借鉴“剑桥模式”,组织各专业、基础课教授研究剑桥课程的内容和特点,结合学院原先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化学学科前沿和数理基础,采用切块、重组的方法,切块列出化学基础知识点,然后将这些知识点重新分类,组成现在崭新的基础化学教学体系。以量子科学为例,过去化学专业的学生一般不要求学习量子知识,但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显现出量子科学对化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性,课程模块化之后,本科生在基础课阶段就接触量子知识,学生很容易在知识的交叉融合中得到启发。试行“剑桥模式”后,每门课程学时数由原先的60至80学时,减少到20至40学时,知识重复率变低,学生自主性大大增强。
二、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1、职业能力培养教育严重不足
在“大土木”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绝大多数设置土木工程专业学校都是以宽口径制定培养方案,开设的理论课程涵盖各类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师应掌握的理论知识,所开设的实践项目也基本包括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认识实习、测量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丰富的实践项目[4][5]。但由于不少学校制定培养方案时未充分考虑科学性和系统性,就课程而课程,而不是根据专业特点来设置各课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实践环节的衔接问题,致使专业学习体系性不足,教学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缺乏系统化、综合化及相互融合。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前期设置的课程大多为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偏重对知识的传授,主要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互动式教学偏少,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训练方式僵化,即使是设置了试验课时,但未能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最终导致学生一是感觉基础理论知识抽象,理解和掌握困难,二是不知所学理论知识如何应用于工程实践[6][7]。这种专业基础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小融合或不融合,难以培养学生在复杂工程现象中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薄弱,实践教学缺乏深入性和实际价值。
长期以来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尤其是现场实习)虽然占很大比重,包括认识实习(2周)、教学实习((4―5周),生产实习(3―4周)、毕业实习(4周)等,但由于实践基地建设薄弱,企业安排学生实习实践积极性不高。而土木工程量大、工序多且复杂、建设周期较长,如果实习时间短只能看到工程的某个局部或某个工序,很难了解工程的全过程。学生动手参加生产实践机会少,使得学生对工程项目的具体内容及施工组织管理难有深入、全面的了解,毕业后工程实践能力差,难以独立承担工程任务。
而工程实践经验和工程实际应用能力对土木工程从业者非常重要。因此,必须改变实践教学的传统观念和方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而深入研究和开发,构建适应培养各类土木工程师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2]。
三、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基本思路
根据国家注册各类土木工程师四大核心能力要求,即会设计、能施工、懂管理、善创新,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以土木工程师培养目标为基本指导,以学生为本,教学培养方法改变为手段,校企合作为突破,针对目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紧扣“一个中心(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按照“三个系统(能力结构、实现途径、保障体系)”、涵盖“四个模块(基础动手能力、专项技术能力、工程应用能力、专业综合能力)”。
1、“一个中心”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一个重要培养目标。
针对该目标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体现基本理论的工程概念和应用;在实践教学中,体现基本方法所蕴涵的工程概念和原理,从而实现原理、方法、应用的有机结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辅相成。
2、“三个系统”是能力结构、实现途径、保障体系,贯穿学生四年的整个学习环节中,构成实践教学的核心。“三个系统”的思路针对每门课课程设计和课程试验分别设置,弥补专业教育系统性缺乏、知识体系零散的缺点。
其中能力结构是核心,作为从理论到实践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涵盖专业课学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在学生完成基础课的学习后,根据专业能力的不同分组设置。实现途径是通过各类实验课程设置,提高每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课程试验的比重、针对性和有效性,依托于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学科平台实验中心,开发、改造一批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在教学过程中与课程教学紧密配套[8][9]。
保障体系中,四年教学过程中分时段通过集中实践、课外实践系列感知实习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3、“四个模块”是基础动手能力、专项技术能力、工程应用能力、专业综合能力的训练。
基础动手能力训练是第一层次,指针对某一专业技术基础进行的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术能力训练是第二层次,指针对某一专业技术方向开展能力训练。其功能认识到学习目标,清楚地知道为什么学习各项课程、各项课程可解决那些问题,如何利用各项课程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真正锻炼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是第三个层次,通过训练独立、开放、外向型和创新意识以及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达到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等土木工程师能力的目的。
实践教学“一个中心、三个系统和四个模块”的构建不是按照条块分割、学时分离而设,是按“综合一分解一再综合”的关系设计的,既符合认识的发展规律,又达到了使学生明确地认识到学习目标,清楚地知道为什么学习各项课程、各项课程可解决那些问题得目的。真正锻炼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通过上述能力的训练,达到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等土木工程师能力的目的。
四、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实施
为了论证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性,以便进一步完善,以“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为例来说明。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类课程(如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合同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必修的专业课, 它以各类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合同管理、项目管理或工程经济原理为对象,研究建筑工程中各种建筑物 ( 构筑物) 和其主要工种工程施工技术和组织计划管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及工程经济基本规律的学科, 该类课程主要包括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合同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部分。该类课程涉及专业知识面广, 而且量多, 集技术管理、经济管理等知识为一体, 是一类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
过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般都是 “一本教科书, 一支粉笔”, 以教师为主体, 以书本为中心, 单纯的进行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工程管理类课程自身涉及面广、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10][11]。土木施工课程,一些施工工艺和施工过程、施工机械的性能及操作过程、施工器具的构造和工作状态、施工技术应用的运行过程等内容, 很难单纯用语言来讲述。如脚手架工程、砌筑工程、防水工程以及吊装工程等, 特别是桩基工程, 因为桩基种类繁多, 施工方法各异, 在课堂上讲授其施工方法时, 教师以为讲清楚了, 学生也认为已经掌握了, 但当学生到现场参观时, 才感到实际工程与从书本上了解的大不相同, 尤其是利用一些新技术、新工艺的 施工方法, 仅凭教师的讲解, 学生只是一知半解, 教学效果不佳, 教学质量上不去。
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类课程进行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改变过去靠教师采取 “粉笔+ 黑板”的教学方式方法, 不但可以变繁琐为简单, 而且能够大大提高效率。如果这部分内容能用图片、录像等煤体资料加以演示, 能够让学生有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的过程,不但省时, 而且省力。特别是对一些路途较远但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的管理理论,且正在实施的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或管理项目, 我们教师可以到施工现场或项目所在地,跟踪收集第一手资料。
为了确保该实践教学体系的顺利运行,完善相应配套教学改革工作,其中的重点一是建立工程实例专题库;二是采用校企合作模式,与黑龙江省建工集团、黑龙江省建科院等企业建立长期实习基地合作关系;三是实验室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部分进行改革,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
“以国家注册工程师为导向的培养计划”是个重大教育改革计划,其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博,庞学光。论高等教育的职业服务功能及适应性专业教学组织形式[J]全球教育展望,2010(8):61-65
[2] 崔武文.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J].教育探索, 2007(5).
[3] 张智钧.试析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139-141
[4] 王春芬,王恩茂。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136-138
[5] 韩涛,孟昭博,汤美安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J]教育与职业,2010(6):163-164
[6] 土齐仁,郑艳,贺成斌,等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信与教学模式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9):96-98
[7] 周莉.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56-157
[8] 代国忠等“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028-1030
[9] 姜秀英.土木工程专业建筑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J].高等理科教育, 2001(4) .
【关键词】:养护工程,流程式,模块化,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V738文献标识码: A
1、总则
1.1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业发展越来越快,交通量日益增大,国省道作为日常交通运输的重要通道,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国省道养护工作,作为保障公路安全畅通的作用也愈加凸显出来。
1.2养护工程一般作业时间较短、工程量较小,多采取半封闭施工,且工程项目多以养护中、小修工程为主,施工作业面往往比较零散,在施工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多。
1.3针对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涵盖整个养护施工生产、组织安排各个层面的管理制度,使养护工程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问题,我局在今年的养护挖补工程中做了尝试,提出了"模块化、流程式"网络管理体系,并经过对“技术”、“质量”、“成本”、“核算”模块的试运行,取得了很好地效果。
2、养护工程“模块化、流程式”管理试运行情况
2.1养护工程“模块化、流程式”管理是我局在今年年初提出的一项重要内部管理举措。在今年上半年的养护工程挖补作业中,以“养护工程技术管理”、“养护工程质量管理”、“养护工程成本管理”、“养护工程完工后核算管理"作为实践模块化流程式网络管理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2.2具体的流程化、模块化管理程序是这样的:
2.2.1养护工程开始前,确定养护工程管理大模块:a、养护工程技术管理模块(简称模块a);b、养护工程质量管理模块(简称模块b);c、养护工程成本管理模块(简称模块c);d、养护工程完工后的核算管理模块(简称模块d)。
2.2.2拆分管理模块,细化管理体系:
2.2.2.1模块a:
(1)养护工程准备阶段:病害调查、施工现场环境评估、原材料确定等小模块。确立施工组织管理体系。
(2)养护工程实施阶段: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及机械设备调度、开挖面积及深度确认、拌和料回填及压实等小模块。执行施工组织管理体系
(3)养护工程完工后:复核实际挖补数量、有无新病害出现、挖补工程经验总结等小模块。
2.2.2.2模块b:
(1)养护工程准备阶段:确立挖补工程质量目标、检查原材料及拌和料是否符合要求等小模块。确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2)养护工程实施阶段:施工质量监控、拌和料质量监控等小模块。实施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3)养护工程完工后:挖补工程质量检查验收等小模块。
2.2.2.3模块c:
(1)养护工程准备阶段:人工费、机械设备费、材料费等各项工程成本管理目标及成本投入计划等小模块。确立工程成本管理体系。
(2)养护工程实施阶段:各项费用支出、成本投入计划完成情况管理等小模块。实施工程成本管理体系。
(3)养护工程完工后:费用支出及收入情况整理汇总、计量支付等小模块。
2.2.2.4模块d:
(1)养护工程准备阶段:对人工费、机械设备费、材料费等各项工程成本进行核算及成本投入计划复核等小模块。确立工程成本核算监控管理体系。
(2)养护工程实施阶段:各项费用支出核算、成本投入计划完成情况核算等小模块。执行工程成本核算监控体系。
(3)养护工程完工后:费用支出及收入情况核算、计量支付情况核算等小模块。执行工程成本核算监控体系。
2.2.3流程化、模块化管理程序执行过程:
2.2.3.1养护工程准备阶段:
(1)模块a:病害调查、施工现场环境评估、原材料确定等小模块。确立施工组织管理体系。
(2)模块b:确立挖补工程质量目标、检查原材料及拌和料是否符合要求等小模块。确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3)模块c:人工费、机械设备费、材料费等各项工程成本管理目标及成本投入计划等小模块。确立工程成本管理体系。
(4)模块d:对人工费、机械设备费、材料费等各项工程成本进行核算及成本投入计划复核等小模块。确立工程成本核算监控管理体系。
2.2.3.2养护工程实施阶段:
(1)模块a: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及机械设备调度、开挖面积及深度确认、拌和料回填及压实等小模块。执行施工组织管理体系
(2)模块b:施工质量监控、拌和料质量监控等小模块。实施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3)模块c:各项费用支出、成本投入计划完成情况管理等小模块。实施工程成本管理体系。
(4)模块d:各项费用支出核算、成本投入计划完成情况核算等小模块。执行工程成本核算监控体系。
2.2.3.3养护工程完工后:
(1)模块a:复核实际挖补数量、有无新病害出现、挖补工程经验总结等小模块。
(2)模块b:挖补工程质量检查验收等小模块。
(3)模块c:费用支出及收入情况整理汇总、计量支付等小模块。
(4)模块d:费用支出及收入情况核算、计量支付情况核算等小模块。执行工程成本核算监控体系。
养护工程“流程化、模块化”管理程序执行图解
2.2.4养护工程流程化、模块化管理程序执行过程其实就是将四大管理模块拆分后的小模块进行了再组合,相比以往的流水作业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增加了更多的平行管理操作,通过养护挖补工程的顺利完成,我们觉得主要取得了以下几点效果:
(1)使所有工作岗位上的人员明确了自己的工作目标、标准,提高了业务素质及工作责任心;
(2)施工过程中发现、解决了许多质量问题,没有使错误叠加,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3)增强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压力在这种管理模式内,转化为每一个养护工程岗位上的人员的动力;
(4)经过对该管理模式各实施阶层的联动考评,发现了各实施阶层中原有管理制度的许多薄弱环节,以便帮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他们的行为;
(5)营造了一个公平、公正、公开,以功论赏、团结协作的良好工作氛围;
3、养护工程“模块化、流程式”管理模式的确定
3.1“大模块”确定:在局领导班子的指导下,结合目前公路行业管理实际情况,经过小组的数次会议讨论研究,在局管理制度框架的基础上,初步将养护工程管理确定为4个大模块,即养护工程技术管理模块;养护工程质量管理模块;养护工程成本管理模块;养护工程完工后的核算管理模块。
3.2“小模块”确定:结合公司《管理标准体系》,根据养护工程管理的各个阶段,初步确定为56个“小模块”。如:“养护工程技术管理”大模块,在养护工程实施阶段划分为:施工管理、技术指导、工序安排及其他项目等4个小模块。而在养护工程准备阶段时,则划分为:病害调查、施工环境、原材料选定及其他4个小模块。
3.3各个大模块在不同的施工阶段,精细化划分为不同的小模块,而在养护工程管理流程进行时,这些小模块进行有机的组合,并尽力制造平行实施,这样可以较好的管理养护工程的工程进度,从而在成本投入和工程进度这两项上,获得双赢的局面。
4、养护工程“模块化、流程式”管理模式的实施细节
4.1对于任何一项工作来说,决定其是否能够顺利完成或完成的质量好坏往往是几个关键环节。我们通过“工作流程图”从众多的工作环节中找出关键的几个环节,清晰界定了每项工作完成的次序,也就是各个协作者履行职责的先后顺序,还界定了各个协作者之间的协作关系。根据工作的特性采用工作流程表和甬道式流程图。
4.2我们明确了每项工作“谁去做、如何去做、做的标准、注意事项等”。对以前的岗位责任人重新鉴定,做的程序重新鉴定,做的标准重新鉴定。
4.3按照局各项制度,我们明确了考核奖惩制度,同时根据责任的轻重,明确考核分数。给每个责任人都赋予考核分数后,使考核起来更具体,更明显。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5、养护工程“模块化、流程式”管理模式的研究总结
为了顺利完成本次QC成果研究,我们成立了养护分管领导为组长,养护工程项目负责人为副组长,养护科工作人员为组员“养护工程‘模块化、流程式’管理模式研究小组,并详细制定了研究计划。
我们计划利用3个月的时间,分6个阶段将初稿编制完成,并送交局全质办及QC成果审核小组审核。通过今年的养护工程,我们在工程进展的每一个阶段,在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上都进行了仔细的研究、探讨,并通过分析我们现有的部分国内外先进的工程、建筑及企业管理范例,对养护工程进行中的管理模式进行改进,然后记录我们研究后的成果,作出此论述。
以上就是我们在进行养护工程“流程式、模块化”管理模式研究探讨中做的一些工作。当然我们的论述的这个课题并不能算是比较新颖的课题,我们总的研究探讨方向还是吸取国内外的先进工程、建筑及企业管理范例,并合理的对其进行应用,去其糟粕,存其精华,对我局的养护工程管理模式进行改进。
时间比较仓促,我们每个人的经验也比较少,《养护工程“流程式、模块化”管理模式研究探讨》这篇论述中,尚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因此,在此也希望市局领导和我局领导班子及公路养护事业的同仁们能够对我们的论述提出宝贵意见,只有取长补短,纳众家之长才能够使养护工程“流程式、模块化”管理模式更加完善、更加具有实施意义。我们认为不断地用制度规范、完善我们的工作,持之以恒地去落实,就一定能够推动公路养护管理“四化”进程,将我们的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推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关键词:EMS教学模式;导游英语;旅游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2-0015-02
一、MES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是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区别与传统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强调现场教学为主,技能培训为核心,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其教学模块,教学主线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为主,多数学者称之为“任务模块”。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MES是从职业具体岗位工作规范出发的,突出培训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即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我国对模块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最早起始于“项目化”教学,大概从上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进行探索。目前国内多数学者注重于EMS教学模式的内容研究,如郑洁(2010)提出模块化教学模式分为通用性模块、公用基础模块、专业性模块和个性化模块设计,并提出因子分析与多目标决策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价高校模块化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1]。尹长丰(2011)提出模块化教学为重新构建旅游管理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突破点,从知识、课程和能力三方面构建[2];另一部分学者提出了EMS教学中突出文化板块的运用,毛越华(2013)提出MES在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知识层面上提升学生的职业性、技能性和操作性[3]。
导游英语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并且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水平,拥有一定的旅游专业理论、旅游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英语导游人员。这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导游英语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自从2008年开设导游英语课程以来,教学内容编排、教材选择到学生实训等教学项目的开展,尽管取得很大的进步,但目前课堂教学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传统的课堂讲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实习、就业前景具有较大的差距;教学环境比较单一,学生更渴望虚拟的、模拟的景点景观再现;考试形式单一,不能充分体现对学生学习态度、认知等的客观评价;缺乏校外实训基地,不能及时满足学生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转化与提高。在此背景下,导游英语课程教学内容需要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的特点,从而提出课程体系应当划分四大模块,即教学内容、改革考核、职业能力建设和网络资源建设。
(一)教学内容
教学模块中,课程安排依托旅游行业,立足山西省旅游市场,分为导游员工作实务、山西旅游景点介绍、模拟导游和实地导游四部分来进行。本课程采用旅游教育出版社纪春主编的《英语导游教程》,在此书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山西旅游景点介绍,对教学内容进行选取和编排,确定了教学重点,强化以导游岗位技能要求的教学组织活动。
(二)考核方式
改革考核方式,使之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课堂学习过程,采取口试和笔试相结合,记录小组讨论表现,成绩可分为E(excellent),P(perfect), O(outstanding),F(failure)四个层次。这样打破学生以数字成绩来衡量个人学习英语的传统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英语表达欲望,开发学生学习潜能,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建设模块中,主要通过定期举行职业技能大赛来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大赛内容包括系级、院级、省级等不同级别的导游技能比赛,旅游线路讲解、接待宾客与处理问题技能等,来综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四)网络建设
在此模块中,包括教材建设和网络建设,构建导游英语网络教室,共享网络资源。
三、导游英语课程模拟化教学效果分析
为了能及时了解导游英语课程中EMS中应用情况,分别在2014年4月,2014年5月,分两次对旅游管理专业1202、1203、1142三个班级发放《关于导游英语教学质量调查表》,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学习模式和考试内容等五大方面来提问,最后是设置开放式问卷,寻求对英语教学的建议。共发放200份,收回180份,无效问卷20份。问卷的分析如下。
(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分为10个单元,分别从难易程度、兴趣度和提高度三个维度进行测量。
难易程度上,分析得出学生对导游员实务内容(导游员必备知识54.9%,迎客服务35.9%,沿途讲解33.3%,酒店入住39.2%,送别服务35.3%)认为难易程度一般,专题讲解中平遥古城专题(35.3%)较易接受。分析原因是因为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导游实务课程,并且在晋中进行2天的实习,内容上熟悉,所以较容易接受这个专题。但是对石窟艺术(72.5%)、五台山宗教文化(60.8%)、建筑文化(47.5%)和晋中大院文化(37.5%)普遍感到很难。原因分析为:此四个专题的专业英语表达和专业词汇较难,并且大部分学生对建筑和佛教缺乏基本的了解。
兴趣度上,感到有趣的专题有石窟艺术27.5%、建筑文化25.5%、平遥古城25.5%,在沿途讲解中,感到有趣和一般的各占33.3%。分析原因可能是:云冈石窟和平遥古城都属于世界文化遗产。学生对我国世界级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有很高的认识,也有兴趣接触此系列的专题内容,对五台山和大院文化兴趣不是很高,分别为24.5%和23.5%,可能是因为大家对建筑文化兴趣不大。本学期学生实习由于旅行社安排车在途中出现事故,造成计划之中的乔家大院之游取消,对乔家大院没有感官的认识,所以在学习中的兴趣不高。其中,学生对沿途讲解最感兴趣,占33.3%。原因是沿途讲解的内容编排是以运城为迎客点,沿途讲解的内容有关公机场―康杰中学―机场大道―南风广场―金鑫酒店。学生对这部分的内容十分熟悉,小组讲解可以自由发挥,语言点较容易掌握。
自身提高程度上,除酒店入住和送别服务两个内容分别占41.7%和37.3%之外,其他专题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提高程度由高到低分别为导游员必备知识(49%),平遥古城(41.2%),石窟艺术(39.2%),沿途讲解(37.5%),建筑艺术和大院文化(33.3%),五台山宗教文化(29.4%)。原因分析为:大家通过导游英语课程的学习对导游实务的内容理解更加深入,感知学习通过授课对此专题的认识和了解加深了,石窟艺术的学习从原来的陌生到熟悉,沿途讲解更加灵活。但酒店入住和送别服务提高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这两个专题的讲解内容不多,学生学习的课时比较少,学生对此专题印象不深。
(二)教学方法
在本学期的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学生小组 PPT演示为主,讲授为辅,以多媒体展示为补充,同时以影视资料和视频展示来丰富。在本次的问卷调查中,学生认为多媒体展示(39.2%)是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再次是讲授(37.5%),影视和学生讲解各占23.5%,最后是视频资料展示17.6%。原因是因为:学生对英语资料的把握吃力,多媒体展示能看得清楚,做笔记也较容易。影视资料中的英语讲解,学生不容易掌握,学生小组讲解要求是英语讲解,困难较大。视频展示上,学生不太接受,原因可能就是学生较难听懂和理解英语背景资料。
(三)教师的语言表达
清晰正确和情感性强各占33.3%,标准规范和生动精练各占23.5%,形象性占5.9%。分析为:本课程为大教室合班上课,上课的音响效果不好,学生听课时听不清的情况较多,这样影响上课的效果。情感性表现在授课教师上课要求纪律较严,强制要求记笔记,学生心理上不大接受,情感因素影响学生的上课情绪。
四、EMS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专题内容缺乏
石窟艺术、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和大院文化等专题学生在此之前虽有涉及,但不系统。学生对英文系列专题没有相关的概念和认识,尤其是专业性的英语表达更是生疏,掌握起来很吃力。
(二)体系教材未形成
没有课本的依托,学生必须要收集相关资料,这样工作量大,范围广。而且相关的英文资料较少并不太准确,学生在收集和整理相关专题资料的时候,选择面较窄,收集和整理的难度相对较大,缺乏网络教学支撑。
(三)实践教学不足
由于本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要求学生对景区有很深的文化知识和感性认识。网络建设及职业训练严重不足,导致对山西三大文化板块的认知和感知严重缺乏。
五、提高EMS教学效果的建议
EMS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适合语言学习规律,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导游实践能力。为了更好地运用此教学模式,提出如下建议:第一,课程内容模块的简易化,更口语化。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参加省级外导证的口语考试更加有信心,更有把握。第二,提高职业能力建设模块的深度,主要通过定期举行职业技能大赛来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大赛内容包括不同级别的导游技能比赛,如旅游线路讲解、接待宾客与处理问题技能等,来综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第三,建设网络建设模块,包括教材建设和网络建设,构建导游英语网络教室,共享网络资源。第四,校外实训评估,可由实训基地工作人员参与,从而来检测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内和校外评估相互结合,贯穿此课程的整个人才培养目标中,进而来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浩,陶虎,王晓辉.高校模块化教学模式及其效果评价
方法[J].科技信息,2010,(25).
[2]尹长丰.旅游管理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
合肥学院为例[J].许昌学院学报,2011,(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配线架;综合布线系统;作用;安装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0-2220-02
Function and Installation of the Patch Panel in Network 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
ZENG Qing-yong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 Nanchong Professional Technic College, NanChong 637131, China)
Abstract: The function of patch panel is often neglected in network premises distribution. There are many mistaken ideas about installation of the patch panel in practice of premises distribution projects. This articl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t combined the project practices, indicated the important function of patch panel,and provded the correct installation procedure and key points of twisted pair wire patch panel.
Key words: network; patch panel; 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 function; installation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智能大厦的推广,综合布线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中,建设方和工程技术人员往往重视网络核心设备的安装和配置,比如对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的选择、安装、设置。而配线架常常被当作综合布线工程中可有可无的设备,很多小的网络工程甚至在综合布线时不使用配线架。计算机网络建设中,常有配线架的选型和安装不规范、不合理的问题。
1综合布线介绍
综合布线系统(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也称结构化布线系统、开放式布线系统,它是适应计算机网络和通信领域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工程技术系统,是一种开放式、模块化、标准化、灵活性极高的预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利用各种传输介质(如电缆、光缆)、连接件(如配线架、插座、跳线、适配器)在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布设信息传输通道,可以灵活方便地传输话音、数据、视频等信息,并使这些设备和交换设备、控制设备、管理软件等连接成有机整体,既能实现内部信息可靠传输,又能与外部通信设备、计算机网络灵活相连;既能满足近期系统的需求,又能适应较长时期系统的扩展。
在通信、计算机网络、智能化楼宇等领域,综合布线系统被普遍采用,它具有的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可靠性、先进性和经济性等优点,为设计、施工和维护带来了方便,加快了项目建设的速度,提高了系统管理效率。
综合布线系统一般划分为既相对独立又有机构成整体的7个组成部分:1)工作区;2)水平子系统,又称配线子系统;3)垂直子系统,又称干线子系统;4)设备间;5)管理子系统;6)建筑群子系统;7)进线间子系统,又称出入口子系统。
2配线架的分类
配线架是综合布线系统中常用的一种有着特殊作用的设备,它是电缆或光缆进行端接和连接的一种中间设备。ISO/IEC把配线架定义为“适用于跳线连接的配线装置器”,ANSI/TIA将其定义为“由方便管理的成对连接器构成的交叉连接系统”。配线架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1)由其连接的线缆类型可以分为铜缆配线架和非铜缆配线架。铜缆配线架又可分110型配线架和模块式快速配线架。110型配线架是110型连接管理系统的核心部份,110型连接管理系统基本部件是配线架、连接块、跳线和标签。模块式快速配线架又称为机柜(架)式配线架,是一种模块式、嵌座配线架,以线架后部安装在一块印刷电路板(PWB)上的连接块为特色。
在网络综合布线工程中常用的铜缆配线架主要是双绞线配线架,即RJ45标准配线架。非铜缆配线架主要是光纤配线架,又分为单元式、抽屉式和模块式光纤配线架。光纤配线架一般由标识部分、光纤耦合器、光纤固定装置、熔接单元等构成,能很好地方便光纤的跳接、固定和保护。
2)由其线缆端接方式可分为模块化配线架和IDC式配线架:模块化配线架采用模块化跳线进行线路连接,IDC式配线架采用模块化的IDC跳插线和交叉连接跳线进行线路连接。
3)由其安装位置又可分为墙装式或机柜式配线架:一般模块化配线架、大对数的配线架采用机柜安装;一般IDC式配线架、小对数的配线架通常采取墙上安装。
4)按照所处位置分为建筑物配线架和楼层配线架:建筑物配线架是端接建筑物干线电缆、干线光缆并可连接建筑群干线电缆、干线光缆的连接装置。楼层配线架是水平电缆、水平光缆与其他布线子系统或设备相连接的装置。
5)按照管理方式分为传统配线架和电子配线架。电子配线架的标签采用可视化标签,配备专用设备对其进行远程的输入、显示控制,有专用的综合布线管理软件。电子配线架与传统配线架相比管理更科学方便,正逐步取代传统的配线架。
3配线架在网络综合布线中的作用
配线架是综合布线系统的管理子系统中最重要的组件,是实现垂直干线和水平布线两个子系统交叉连接的枢纽,是网线与网络设备连接的桥梁。配线架可以方便网络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减少网络故障的发生。
在网络综合布线的工程实践中,常有一些项目(如小型网吧、学校微机室等)为了节约资金或图省事,有时会省略配线架,而将前端的信息点直接接入到交换机上。这样会造成如果线缆一旦出现问题,就面临要重新布线,反倒会浪费大量资金。此外,网络管理上也容易混乱,用户的增减、管理等多次插拔网线可能引起交换机端口的损坏。配线架的存在能很好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更换跳线来快速、灵活地对网络重新配置。
同时,配线架的使用,也使工作间、设备间等场所变得整洁、有序,避免各种线缆的杂乱无章。各种规范的标记、连接,使得系统管理员在维护、管理时一目了然.使网络线路的改动更简单。在配线架上还可以同时管理语音、数据和光纤。
4配线架的正确安装
由于网络综合布线的灵活性,使得配线架的安装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或错误操作。为此,结合网络综合布线工程的实践和国际、国内的综合布线标准,对双绞线配线架安装提出以下要点。
4.1配线架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1)认识正确的连接模式。前端的信息点线缆进入设备间后首先进入配线架,将线打在配线架的模块上,然后用跳线连接配线架与交换机。即正确的模式应该是:交换机――配线架(前面)――(配线架后面)――信息插座――用户电脑。
2)执行统一的布线标准。在网络综合布线中常采用EIA/TIA 568A和EIA/TIA 568B两种国际标准。配线架是一种标准设备,在网络综合布线工程中要注意将网线用打线器按统一的标准、对应颜色打入配线架模块。尤其要注意同一个网络工程中,布线标准必须统一。
3)用好理线架。理线架是配线架的一种辅助设备,价格低廉,使用简单,可以使布线更整齐美观。理线架还能有效降低线缆变形,提高网络连接点的工作稳定性。不少的网络维护实例证明,很多网络故障都是因为线缆松动、变形引起的。
4)合理计算配线架用量。根据总体网络信息点的数量和楼层的分布情况来配置配线架,在计算数量的时候一定要留有余量,以适应网络未来的扩张。
5)高度重视配线架标签的编号。在同一个网络工程中,各种编码规则一定要注意统一。配线架的标签上一般要标注机柜编号、配线架编号、配线架端口号等信息。并且,要同步将配线架标签编号信息登记到网络工程统计表格中。这样,在以后的使用和维护中,通过标签可以快速确定配线架、交换机等所在的位置及对应功能。
4.2双绞线配线架线缆的端接
1)模块化配线架的端接步骤
首先把配线架用螺钉固定在机柜中。然后整理线缆,用尼龙扎带将线缆捆扎在配线架的边缘或机柜的垂直挂架上。然后根据机柜摆放的位置和操作方便程度来选择从后面还是前面端接模块。
选择从后面端接时,先插入、翻转锁定模块,将线缆按照综合布线标准切去一定长度的外皮,再按照模块背面数字的顺序将线对压进金属卡中。如果选择从前面端接,应先把线缆从配线架孔拉入并保证线缆长度适中,既不太紧也不过长,然后再割去外皮进行端接,最后将配线模块推进配线架孔并锁定。
在线对端接时,一定要按数字顺序、颜色标记进行,使用打线工具将线对压入配线模块。注意用工具清除切下的线头,避免电气短路。线对端接完毕,还要注意把线缆理顺、整齐一致地捆绑在在线缆固定器上,避免线缆下坠松弛。最后将填写统一编码的标签粘贴或插入配线模块面板。
2)110型配线架的端接步骤
首先将24根线缆分为4组并编号,每组6根。每组线缆放置在机柜底部过线槽,在配线架的左右两边各分配2组。然后沿配线板的内边缘将线缆用扎带捆绑固定。
在机柜上安装固定好110配线架,开始进行线缆端接。将每组6根线缆分为上下两排卡接,根据线缆到配线架的距离,用割线工具割开、去掉线缆外面的保护皮。沿110配线架的边缘将线对拉进前面的线槽中,注意位于线缆槽底部的线对要靠近布线块。弯曲每一线对到标签条的位置进行切割。全部四个标签条的线缆都拉紧到位后,最后安装110连接模块。
4.3配线架端接完成后的工作
这个步骤的主要工作是:先根据配线架的数量、机柜的高度、距离等,确定预留的双绞线长度,以保证后期网络进行维护时,一旦发现模块端接有问题,可以剪去现在已端接的部分,就近取预留线缆进行重新端接。然后,将保留的双绞线分束、分组进行理顺,垂直盘绕成环型,此时要注意按照布线标准确定线环的弯度,避免弯折影响电气性能。接下来用扎带穿过配线架后侧的线缆托架上的孔将其绑扎在托架上。尽量做到双绞线环捆扎成同样大小、同样高度,以达到美观整齐的效果。尤其要注意预留线缆的长度,不能太短。
5结束语
网络综合布线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配线架的安装需要大量的工程实际操作。由于配线架的中枢地位,以及连接的复杂性,因此我们在工程实践中尤其要引起重视,做到合理选型、灵活安装,以方便网络的管理维护,还要注意严格按照综合布线技术标准进行安装,提高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当网络发生故障时,要注意对配线架的检查,有利于准确定位网络故障的原因,快速排除故障。
参考文献:
[1]杜思深,刘晓琪.综合布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6-32.
[2]雷育春.局域网的组建、管理与维护[M].2版.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57-63.
[3]向忠宏.综合布线产品与案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45-51.
[4]曾松鸣.机房及机柜内部的理线方法[J].计算机网络世界,2010(3):31-34.
[5]钱进.数据中心布线系统的配线架[J].计算机网络世界,2008(10):39-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