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桥的说明文

桥的说明文

时间:2023-05-29 18:00: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桥的说明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桥的说明文

第1篇

关键词 激发学习 说明文 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说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和本质,一般按照空间、时间、事理顺序排列语句。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个人简历、影视剧情介绍、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教科书、科学小品等。

说明文分为不同的类别:依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根据说明语言与表达方式,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

说明文的特点就是“说明白”(叶圣陶先生语),要忠实于事实的客观性和知识的准确性。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说明文有合理的顺序,才能有条理,让人看明白。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作诠释、摹状貌、配图表等。

对于其它文体来说,说明文写法平实,内容相对枯燥,有些篇目甚至艰涩难懂,一度形成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尴尬局面。可是说明文是一种实用性文体,说明文教学具有应用性、前沿性,甚至前瞻性,对于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具有深远意义。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说明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更要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说明文大量涌现,而且它是每年高考考查内容,中考也经常考查。《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此有明确要求:“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所以,说明文教学中要重视文本的知识性、实用性、思想性和可读性。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行省编义务教材初中语文也考虑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入选的一些说明文,多是精美的科学小品,不少写得形象生动,通俗活泼,让人读起来也饶有趣味。教师只要根据说明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1树立明确的目标

说明文同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文学作品所无法替代的。学生的说明能力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可见,学好说明文,树立明确的目标,今后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教之以情,学之以趣

“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首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让学生爱读说明文。俗话说:“树倒猴群散。”如果教师自己都厌教,那么,怎么谈得上学生“学海无涯乐作舟”呢?

3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

叶老说过,说明文“是传授知识的文字”。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根据说明文具有知识性强和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期的特点,教师只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成教材中的趣味因素,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第三册中,《松鼠》、《动物尾巴的功能》,文字活泼,生动有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北京亚运村》,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中国石拱桥》、《祖国的大豆》文情并茂,既富有知识性,又饱含强烈的爱国激情。

4课内外结合,重视实物教学

说明文的说明性强,即实用性强。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各门学科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课内外生活结合起来,多让学生留意自己身边的事物,显示说明文学习的指导作用,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浓厚兴趣。又如第三册中,学生学过《中国石拱桥》后,仔细观察自己所在地区的某一座桥的特点,摹仿课文介绍卢沟桥的写法,写一则200字左右的短文。多数学生兴趣很高。

5借助于说明文的语言魅力

说明文的客观性很强,就是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和周密。教学中,教师只要抓住一些关键词句,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分寸,同样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再如,讲“石拱桥”特点时,“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其中关联词表示出“形式”到“质地”的主次与递进的关系,不仅形体美,而且耐用,这足以说明石拱桥的好处了。讲“赵州桥”的特点之二时“大拱桥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让学生画出三幅大拱上有小拱的不同位置和数量的三座桥,进行比较,体会出说明语言的真正魅力。

第2篇

其实不然。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行省编义务教材初中语文也考虑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入选的一些说明文,多是精美的科学小品,不少写得形象生动,通俗活泼,让人读也饶有趣味。教师只要根据说明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一、树立明确的目标

省编初中语文第三册,重点培养说明性文字的读写听说能力,它是由第二册重点培养记叙性文字的读写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过渡而来的。况且,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的,说明也是常见、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说明文同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文学作品所无法替代的。学生的说明能力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可见,学好说明文,树立明确的目标,今后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二、教之以情,学之以趣

“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首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让学生爱读说明文。俗话说:“树倒猴群散。”如果教师自己都厌教,那么,怎么谈得上学生“学海无涯乐作舟”呢?

三、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

叶老说过,说明文“是传授知识的文字”。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根据说明文具有知识性强和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期的特点,教师只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成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一定会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例如第三册中,《松鼠》、《动物尾巴的功能》,文字活泼,生动有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北京亚运村》,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中国石拱桥》、《祖国的大豆》文情并茂,既富有知识性,又饱含强烈的爱国激情。

四、课内外结合,重视实物教学

说明文的说明性强,即实用性强。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各门学科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课内外生活结合起来,多让学生留意自己身边的事物,显示说明文学习的指导作用,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浓厚兴趣。又如第三册中,学生学过《中国石拱桥》后,仔细观察自己所在地区的某一座桥的特点,摹仿课文介绍卢沟桥的写法,写一则200字左右的短文。多数学生兴趣很高。

五、借助于说明文的语言魅力

第3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027-01

经过多年实践,我探索了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点线面”教学模式,现整理出来供大家斧正。

一、基本结构

二、操作策略

1.“点”就是在阅读中抓住说明文中的要点

①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把握说明对象。

②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在课文里找读相关的信息。

③方法指导。

破题法:引导学生读说明文的题目。有些说明文,题目往往就是或已包含说明的对象。学生用此法总是能很快地找到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学生一读题目就知道它们的说明对象分别是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

信息筛选法:事物说明文里找能概括这个事物特点的相关语句,通常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如事物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学生读过课文后,很快在文章开头的第一到三段里找到有概括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语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还历史悠久。

2.“线”就是阅读说明文时理清说明的顺序及理解文章结构特点

①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注意在文中勾画一些能表说明顺序的词语。比如空间顺序,在文中表现为相应的表示方位的词:上下或左右或东西南北等。时间顺序更明显的是就是一些时间的词。

②再根据勾画的词语来判断说明的顺序。如《故宫博物院》时,学生根据勾画的方位词,判断出本文主要采用的是空间顺序;如《大自然的语言》学生根据勾画出的词:首先、其次,第三等,判断本文主要采用的是逻辑顺序。

③根据说明对象的性质来判断说明的顺序。说明文的顺序一般是由事物的性质确定的。一般来说,运动、变化、发展的事物,它的条理性表现在时序上,不同时间有不同的形态,说明时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就按时间顺序先写文字产生和出现书籍的雏形,再写正式的书籍,最后写现代的书籍,从而说明了书籍演变发展的过程。

④根据理出的说明顺序及文章的内容,明确说明文的结构。初中阶段时的说明文结构常用的有两种:总分式和递进式。而总分式又是说明文中采用比较多的类型。课文的一般结构形式为:先对说明的对象作总的概括介绍,然后导入具体说明,结尾有的自然结束,有的再次归结特征。

3.“面”就是阅读说明文时全面品味文章中所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①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有:列数字,一目了然,易于明白;作比较:通过比较以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打比方:形象生动,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分类别:从几个方面进行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更清楚;举例了: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点,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事物;下定义:简明扼要,突出事物的本质特点。

②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密、简明。所谓准确,就是要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恰如其分地把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性表达出来。所谓简明,就是简洁明晰,不哕嗦不含糊,用精练的语言把意思表达清清楚楚。所谓周密,就是说明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性的语言要做到严密,没有疏漏,无懈可击。

③说明文的写作特色。有的说明文注重科学性,语言平实;有的科学性与趣味性并进,显得生动。尤其是趣味性说明文作者采用的方法多种,如详细的描写,如修辞于法的运用,如诗句的引用,如大词小用等等,这些只有引导学生充分的朗读才能体会其中的魅力。

三、主要特征

1.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学贵有法。教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尤其是说明文、议论文这类文体特征典型的文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就能自主有效的阅读了。因此,在说明文议论文的阅读中,我们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如对文章中重要的信息提炼与筛选、破题法等。

第4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爱学习记叙性的文章,而厌学说明性的文章;许多教师也认为,教学说明文总不如文学作品那么形象生动,学起来不免让人感到枯燥、乏味。

其实不然。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行省编义务教材初中语文也考虑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入选的一些说明文,多是精美的科学小品,不少写得形象生动,通俗活泼,让人读也饶有趣味。教师只要根据说明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一、树立明确的目标。

省编初中语文第三册,重点培养说明性文字的读写听说能力,它是由第二册重点培养记叙性文字的读写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过渡而来的。况且,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的,说明也是常见、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说明文同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文学作品所无法替代的。学生的说明能力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可见,学好说明文,树立明确的目标,今后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二、教之以情,学之以趣。

“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首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让学生爱读说明文。俗话说:“树倒猴群散。”如果教师自己都厌教,那么,怎么谈得上学生“学海无涯乐作舟”呢?

三、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

叶老说过,说明文“是传授知识的文字”。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根据说明文具有知识性强和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期的特点,教师只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成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一定会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四、课内外结合,重视实物教学。

说明文的说明性强,即实用性强。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各门学科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课内外生活结合起来,多让学生留意自己身边的事物,显示说明文学习的指导作用,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浓厚兴趣。学生学过《中国石拱桥》后,仔细观察自己所在地区的某一座桥的特点,摹仿课文介绍卢沟桥的写法,写一则200字左右的短文。多数学生兴趣很高。

五、借助于说明文的语言魅力。

第5篇

摘要:有许多学生对说明文不感兴趣,觉得只学些枯燥无味的文体知识没有什么价值。新课改有明显淡化文体的倾向,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以前的教法,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注意领会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面,通过体味语言,了解说明对象,理解说明的道理。

关键词:说明文教学;兴趣;体味语言;文体知识

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都是现实社会普遍使用的文体。初中语文应该把培养学生实用语文的能力作为教学目的,研究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率。新课标中虽然很少提到“说明文”这一概念,但有一处指出“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从这一句来看,新课改要求教学要淡化文体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改进以前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说明文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实用语文能力。

一、结合实际,激发兴趣

以往在说明文教学,教师常常要先讲许多说明文文体知识,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作为重点记下来,然后就文章内容做分析,让学生利用文体知识去套用、去阅读,整节课下来教学的重点都放在了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或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上,这让学生感到说明文枯燥,没有学习兴趣,不能把说明文的文本内容及相关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其实,说明文中有很多是说明生活中较常见的实物或道理的,我们教学时大可不必把教学内容拘泥于课文之中、文字之间,应该扩展思路,结合实际,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说明文的实用价值。比如《看云识天气》一文是根据云在空中的高低位置,从上到下逐层说明,有条不紊地表述了云的形态变化与天气阴晴雨雪的关系。学习这一课如果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就丰富多了,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留下观察云的问题,要求每一个小组利用课下时间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拿到课上参看课文进行讨论,或者让学生搜集一些关于云与天气的谚语,这样课堂就丰富起来了,且让学生学到了实用的知识。比如,学《统筹方法》一文,教师也不要只讲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不然这种生活中常用的方法会失去它的价值。教师可多举几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彻底搞明白什么是统筹方法,我们在生活中是如何使用的。如此教学,不仅教学内容丰富有意趣,而且让学生们领会了作品中的科学思想。

二、结合文体,体味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最重要的特点是准确、简明,让读者便于领会被说明的事物。《中国石拱桥》中有很多用语准确的例子。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中的“几乎”一词就不能没有,它说明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的可能。“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28米”,一座50多米长的赵州桥,能精确到0.01米,这是多么准确的说明。“卢沟桥宽约8米”,“约”表明卢沟桥的桥宽不是正好8米,这表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对于这样的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体味,多读、多比较,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说明文有时候也有形容、描写,或运用某些修辞手法,但目的不是为了从感情上打动读者,而是为了更形象、更明白、更精确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前两段就有些语句是描述了春天到来的景象,并且说桃花、杏花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我们在教学时,有的教师注意到了这里的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修辞方法,并针对这些修辞进行了分析。然而作者用这些语言要说明什么道理呢?我们却忽略了。这两段的描写是告诉读者“杏花——耕地、桃花——种谷子、布谷鸟——割麦插禾”的对应关系,即本段的主旨“物候和农事有密切的关系,早被劳动人民认识和利用”。这才是作者要说的主要内容,才是教学重点。结合文体,体味语言,分析说明文的语言一定要想到文体的特点。说明文的目的就是要向大家介绍或说清楚某个事物或道理,文中所有的语言都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品味语言一定要根据这个原则。

三、文体知识,理解会用

学说明文不能不学文体知识,虽然新课改提倡淡化文体知识,但淡化并不等于一点都不学。说明文作为一种文体有自己的特点,就如记叙文有六要素、议论文有三要素一样,它也有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固有的知识要素。教学说明方法,不能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有多少种,而是要把说明方法放到文中,认真体会它有什么作用。比如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核舟记》末尾一节:“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这一番数字用得极为准确巧妙,让读者感到在如此小的核上刻有这么多东西,不禁感叹雕刻者的技艺高超。比如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人类的语言》一文,在说明人类语言的特征时,将人与猩猩、鹦鹉作比较,突出了人类语言的特征。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明白运用说明方法的作用,无论哪一种说明方法都是为了把事物说明得更清楚,把事例说明得更明白、更好懂。从而要求学生在习作中根据文章具体内容的说明需要,学会选用不同的说明方法。教学说明顺序,让学生仔细研读文章内容,分析课文篇章结构,重在引导学生理解说明事物的科学性和逻辑性,也可以在学了几篇文章后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这方面的规律。

四、学练结合,强化能力

在说明文的教学中,教师还必须循序渐进地组织好写作训练。如当初中学生还搞不清记叙文和说明文的不同样式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两类课文的对比,明确说明文的文体要求,然后进行片段练习,可以先从实物写起,比如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小闹钟、自己的房间等。学生说明事物往往不得要领,表面化、不完整,那就需要教师着重对照课文中由表及里地抓住事物本质准确说明的范例,引导学生对被说明的对象仔细地进行观察、识别、概括、判断,总之,说明文的写作训练,必须贯穿始终,层层强调。

第6篇

新课标中对于说明文阅读的描述甚少,在阶段目标中仅有一处“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新课改一个明显的标志是“淡化文体知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语文老师往往仅就内容做点分析,或者先把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抛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些知识去套用、去阅读,这就致使我们的说明文阅读教学变得死气沉沉、枯燥乏味,不能把说明文的文本内容及相关知识融入到学生的血液中去。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说明文教学变得鲜活灵动,借以提高说明文阅读教学效率呢?如何改变说明文阅读教学的尴尬处境,提高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谈几点知识。

1 趣味导入,激发兴趣。说明文相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内容枯燥,即使是文艺性说明文,它也没有小说那样有动人的情节,没有散文那样优美的意境,没有诗歌那样有和谐的韵律,因此学生对说明文大多没有多大的学习热情,因此课堂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者可在这方面狠下一番功夫,可以运用图片,可以运用故事,也可以运用音乐,要在开课之时就能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教师在导课时,要尽可能紧扣文本内容,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一开课就对文本产生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被视为经典的钱梦龙老师执教的《中国石拱桥》课例:钱教师首先出示“中国石拱桥”教学挂图,让学生不看课文,说明大拱和小拱的位置关系,学生一下子热闹起来,有说“大拱两边的顶部有四个小拱”的,有说“大拱两边各有两个小拱”的,有说“桥身的左右两边有两个小拱”的,同学们心有所思,口不能言,急欲看书,这时教师才让他们打开课本,体会“各有”与“肩”字使用的准确性。这一做法,立即使课堂气氛轻松活泼起来,学生也有一种新鲜感,对课文的学习也处于兴奋状态之中,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2 抓住对象,学习方法。说明方法是说明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如何进行说明文教学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在平时的说明文教学过程中,往往是让学生找出文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但是如何分析其作用呢?我们往往没有作深入的思考。首先要弄清说明方法与说明对象之间的关系,并思考为什么要使用这种说明方法?有时候一个地方综合使用几种说明方法时,还要考虑为什么要综合使用几种说明方法?还能不能用别的说明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了。如《生物入侵者》一文中“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这句话,如果我们不认真分析其说明对象,单就这句话,我们只能看到此句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我们也就只能看到这个句子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但是只要我们深入分析一下这句话的说明对象,我们就不难看出,这里还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并且知道了使用这两种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进而让学生理解了说明方法的作用。

3 依据文本,学习语言。任何文体的阅读教学,都离不开语言教学。孟苓荃老师曾经这样说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只是完成了阅读教学的一半,还要继续下一半的理解过程,即对文章的形式和语言形式的理解过程。阅读教学,只有把理解课文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与理解课文和语言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中的阅读。”说明文语言教学应如何进行?说明文语言教学,要依据文本自身的特点,决定语言教学的侧重点。可以抓住文中关键词语进行删改比较,让学生体会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可以让学生反复揣摩文中所引用的诗词文句,并展开想象,从而体味本文语言的诗意美及说明对象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善于根据文本自身的特点,从而决定语言教学的重点,而不是笼统的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4 灵动机智,生成课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学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是灵动机智的,这样才能在“教学预设”的基础上生成灵动的课堂。此次大赛各位选手充分显示了各自的教学机智,从而使每节课显得灵气而生动。如教学《生物入侵者》时,有学生说到“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这句话让他读出了美国人对天牛和红蚂蚁的不喜欢时,教师可以不强硬的指出作者的意图,而可以让学生再读一读,读出这种不喜欢,再逐步将课堂引向深入。

5 读写结合,促进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教学的目的归根结底是要能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努力探求一些促进学生发展的方法与途径,读写结合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顾振彪先生认为:“写作与阅读结合,学生联系课文进行写作,就在应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应用把课文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这句话道出了读写结合训练的目的所在。

6 开发资源,丰富课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还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需要,充分开发教学资源,以丰富我们的课堂。

有效课堂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共同的追求,愿我们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寻,努力追求,力争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灵动而高效,让我们的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中得到生命的发展与提升。

第7篇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说明文与记叙文在写作目的和使用语言方面的差别。学习本文平实而准确的说明语言。

2、学习本文抓住事物实质特征,举典型实例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绩,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献身科学的志向和严谨务实的精神。

【教学设想】

在教学中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点。这是说明文的灵魂,只有特点抓住了,明确了,才干把事物说明白;而说明方法则是为说明事物的特点而选择的。在本文中,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举典型实例,它在课文中占的比重大,说明作用显著,也有助于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实质特点,因此,应把对实例的分析放到重要位置,把实例与事物实质特征的关系讲明白。

学习说明文语言可以采取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语言来完成,也可以与略讲其他说明方法(如打比如)和学习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结合进行。

注意不要讲成有关桥梁知识的课。

布置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分析赵州桥这一典型实例。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解题

1、注音:弧形 拱桥 陡坡 和谐 饮涧 匀称 桥墩 郦道元

2、解释词义和字义:

惟妙惟肖 和谐 匀称 古朴 巧妙绝伦

(以上两项可出示小黑板或利用投影。)

 3、讨论课题:

⑴ 分析“中国石拱桥”达个短语的结构。

名词性偏正短语。

中心词──“桥”

  几个定语──“中国”(的)、“石”材(的)、“拱”形(的)

连缀起来,是“中国的石材的拱形桥”。

⑵ “拱”字释义:

拱形是一种什么形状?请用“拱”字组几个词。

“拱”,本义是“两手相合,上举以示敬意”,如“拱手”,可组词:拱抱,拱卫,拱门,桥拱,斗拱等,取义引申“环绕”、“弧形”。“拱桥”,也是这样。

4、解题:我们要学的这将课文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写的介绍桥的科技说明文。

请问:桥有哪几类?

首先应明确分类规范。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建材分,有石村的木材的、钢材的;按形状分,有平形的、拱形的。这篇课文用三个定语对“桥”做了明确的限制。那么,这种“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个特点介绍给大家的,这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要搞清的两个重要问题。

二、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为了把事物说清楚,说明文特别讲究说明的顺序,这一点,我们在七年级学《大自然的语言》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已有了一些了解。现在同学们快速阅读,用三分钟时间找出各段讲的是什么事物,读时要用笔在课本上标注。

教师归纳。板书:

石拱桥

(1~2)中国石拱桥:古代状况(3~9)中国石拱桥:当展(10)

1、石拱桥的特点:

找一位同学朗读第1、2段,其他同学找出说明石拱桥特点的词语。

教师归纳。板书:

出现──较早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作者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可组织学生回答也可由教师点明,视时间而定。

明确:神话把虹比作桥,诗人把桥比作虹。桥虹互比,既说明了桥的形状,也说明了桥的优美。打比如是为了说明,有赞美之意,但语言简洁,适度得体。

“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既说明了石拱桥出现较早,更说明它结构坚固。

第1段说明石拱桥形式优美,第2段说明石拱桥结构坚固,体现了从外到内的写作顺序。“不但……而且”递进关系,准确体现并强调了这一点。

2、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3段开始说明中国石拱桥。同学们划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看看,上两段提到的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中国石拱桥是不是也有,中国石拱桥又有什么独到之处呢?

教师归纳。

板书:

悠久的历史──历史悠久

几乎到处都有──多而广

 

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多样杰出

从时间来看,中国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居领先地位。

根据:

⑴ “悠久”更强调了时间早;

⑵ “旅人桥”“可能是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从形式、结构上看怎么样呢?这一段中对中国石拱桥用“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做了肯定,而且标明我们的石拱桥是“惊人”的桥中之杰。除此之处,我们中国的石拱桥还有数量多、分布广,有的宏大,有的小巧,形式多姿多彩的独到之处。可见,我们的祖先在这方面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赵州桥和卢沟桥就是这惊人杰作的代表。作者通过对这两座桥的介绍更好的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三、中国石拱桥的杰作之──赵州桥

文章在4、5两段对赵州桥做了介绍。在阅读中标注有关语句,看看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看看哪些是石拱桥共有的,哪些是赵州桥独具的杰出之处?

教师归纳。板书:

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是中国石拱桥中惊人的杰作一,它具有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对这一点,文章在第4段中先做了总体介绍。“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说明了出现早,“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还坚持着原来的样子”,说明了它的坚固和美观。同时,赵州桥又有它独具的特色,的确不愧为惊人的杰作。

第8篇

其实不然。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版初中教材入选的一些说明文,多是精美的科学小品,不少写得形象生动,通俗活泼,让人读来饶有趣味。我们只要根据说明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就完全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个人认为要激起学生的兴趣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社会生活体验中激趣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要求学生初步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方法,并在教师指导下学习阅读和写作事理说明文。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观察社会的兴趣,能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只要教师很好地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就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无论过去和未来,创新都是人类赖以发展的根本动力,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产生学习动力,激起创新意识。有了这种兴趣,学生们不仅能认真学好所选课文,还能引发他们思考祖国和人类的未来。

二、用教师的教学热情激趣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首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让学生爱读说明文。如果教师自己都厌教,对文章没什么热情,那么怎么谈得上学生“学海无涯乐作舟”呢?

三、以教材中的优美语句激趣

叶老说过,说明文“是传授知识的文字”。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根据说明文具有知识性强和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期的特点,教师只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成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一定会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例如《松鼠》《动物尾巴的功能》,文字活泼,生动有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中国石拱桥》《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文情并茂,既富有知识性,又饱含强烈的爱国激情。说明文的客观性很强,就是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和周密。教学中,教师只要抓住一些关键词句,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分寸,同样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再如,讲“石拱桥”特点时,“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其中关联词表示出“形式”到“质地”的主次与递进的关系,不仅形体美,而且耐用,这足以说明石拱桥的好处了。讲“赵州桥”的特点之二时“大拱桥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让学生画出三幅大拱上有小拱的不同位置和数量的三座桥,进行比较,体会出说明语言的真正魅力。

四、以生活实物激趣

说明文的说明性强,即实用性强。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各门学科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课内外生活结合起来,多让学生留意自己身边的事物,显示说明文学习的指导作用,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浓厚兴趣。又如学生学《中国石拱桥》后,仔细观察自己所在地区的某一座桥的特点,摹仿课文介绍卢沟桥的写法,写一则200字左右的短文。多数学生兴趣很高。

五、做小实验激趣

在教学中适当做些小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能激发学生兴趣。如: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时,把一朵红色的牵牛花(或其他浅红色花瓣的花)泡在肥皂水里,它的颜色会变蓝,再把变蓝的花泡到醋里,它又由蓝变红,以此知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会使花呈现不同的颜色。学生看到老师像玩魔术一样,兴趣一定会调动起来,想一睹课文为快。

六、设置疑问激趣

众所周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火花。课堂上有效地设疑置问,可以迅速抓住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置于知与不知、已有知识与某种新知识、全面认识与片面认识、熟悉事物与不熟悉事物、现实生活与课本知识等等矛盾之中,从而达到激发他们的思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使他们产生渴求掌握新知识的欲望,而当所有疑虑都随之解决时,那种轻松、愉快、满足和成功的情绪体验,将大大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

七、用电化手段激趣

电化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投影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的长处和优势显现出极大的生命力,成为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手段。运用自制的投影片作为一种直观性、实用性、形象性的语文教学软件,解决了很多传统教学形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八、引用激趣

课文中常有一些比较重要但又抽象的内容,适当地引用一些与教材有紧密关系的,学生爱听的,且真实的、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资料加以印证,一方面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

第9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728.8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046-01

说明文是一种客观地说明事物的文体,以说明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具体阐述事物的原理或者特征的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在初中语文中占有相当重要的比重。但是,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由于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性, 不像其他文体那么生动活泼,富有情感,难以激起情感上的共鸣。教师讲课时,再对文章动动手术,做一些开膛剥肚的肢解,抽血去肉,剩下的就是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了。这样一来,难免学生感到像吃鸡肋一样难受,学生只能由被动应付变为厌学说明文。在新的课程改革中,说明文教学也在“淡化文体”的呐喊声中备受冷落。那么,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

一、提高认识,明确说明文的重要

说明文同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文学作品所无法取代的。从初中说明文的内容看:如《苏州园林》《蝈蝈》《故宫博物院》《看云识天气》《中国石拱桥》《大自然的语言》等等。这些文章既有丰富的知识,又通俗易懂,富有情趣,能激发人们的兴趣。不仅给人以经验和智慧,而且给人以启迪和开拓。在飞速发展的现代化时代,说明文的用途越来越为重要。买来了空调,你就就得回阅读空调的使用说明书;生产了一种新的产品,就得把新产品的使用方法条分缕析地介绍清楚。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认为,文学作品,你可写可不写,而说明文,如作会议记录、定条约,你就非写不可。由此可见说明文的重要性非同一般。因此,笔者认为,说明文教学决不能舍弃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知识本身,片面地就文教文,以致失去了让学生感受知识理趣的机会,而应该是让学生在吸收课文原有知识养料的同时,触类旁通适当地或介绍或引导学生去搜集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兴趣。

二、提升素养,理解说明文的作用

科学素养,即人在了解自然并且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科学素养已成为当今社会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发展素质之一。如今的初中学生正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因此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科学素养的提高不仅对自身产生巨大作用,对于全社会全民族的意义也同样深重。通过在初中语文课外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对科学素养的提升进入嵌入式教学,这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是十分有效的。学生通过对课外说明文阅读的搜集和吸收,可以有效地扩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有重大的作用,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甚至会大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总之,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有待教师的引导和培养,要想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要用科学的角度去思考和学习。

三、激发兴趣,教学说明文的基本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多数形象生动,通俗活泼,让人读得饶有趣味。

在进行初中语文说明文的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们的兴趣点,积极的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也可以看到说明文的闪光点和有趣之处。从而可以产生极大的积极性,投入到初中语文的学习中去。在讲授《中国石拱桥》时,向学生播放有关石拱桥的视频录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包括实物、录音、教学片段或者视频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来呈现出事物的具体形态,从而可以让学生们一目了然的了解到事物的特征,然后更加具体的了解到课文中的知识。通过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可以达到生动性与直观性的统一

多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对说明文教学而言是一大福音。无论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对学生而言都是一种间接的体验。多媒体可以通过图片、文字、声音和影像等辅助手段,把说明对象变为直接的感官印象,从而可以让学生们一目了然的了解到事物的特征,然后更加具体的了解到课文中的知识。通过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可以达到生动性与直观性的统一。在学习《看云识天气》时,老师可以事先把八种云的彩图投影出来。让学生们通过课文中对云彩的描述,来对这八种云彩图对号入座。这样学生们的求知欲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的学习中来。

通过学习说明文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看似平常,却蕴涵着科学的道理,衣食住行,四季更替,都有其自身的规律,生活其实就是一本大书。而说明文就是从生活出发,诠释生活,介绍知识,明白道理。

四、拓展延伸,说明文能力的培养

第10篇

初中说明文中的《中国石拱桥》、《蜘蛛》、《死海不死》、《大自然的语言》等等,这些文章既有丰富的知识,又通俗易懂,富有情趣,能激发人们的兴趣,不仅给人以经验和智慧,而且给人以启迪和开拓。因此,我认为说明文教学决不能舍弃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知识本身,片面地就文教文,以致让学生失去了感受知识情趣的机会。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吸收课文原有知识养料的同时,触类旁通适当地或介绍或引导学生去搜集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研探讨的兴趣。这样的说明文教学不但能上得扎实生动,而且对于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视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因此,我认为在说明文教学中,运用下面几种教法来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较为好。

1.运用激趣的方法导入课文

假如每节说明文教学一开始就能使学生很轻松地进入学习境界,学生就不会觉得学说明文是一种负担,教学效果也会好些。如教学《中国石拱桥》一文,先让学生思考自己所认识的桥的种类、形状等,然后在缩小到“石拱桥”、再到中国石拱桥,这样从大到小,逐步接近主题,激发起学生的情趣。

再如:教《蜘蛛》一课时,让学生猜谜:“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起八卦阵,单提飞来将。”谜面有趣简单,学生很快就猜着了。接着再提两个问题,蜘蛛以什么为生?它是怎样吐丝的?因为蜘蛛是学生所熟悉的动物,所以他们的积极性很快地调动起来了,连平时少言寡语的学生也纷纷议论开了,课堂顿时轻松活跃起来了。我们一般都可以采用想象、联想、列图、猜谜和成语等较有情趣的方法来导入课文,以此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

2.开拓与课文有联系的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一文时,简单的导入后,我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一些有关大自然的语言的一些农谚,学生发言非常积极,一下子就说出了很多。如: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这样既开拓与课文有联系的知识又调动学生的学习本文积极性。

3.课内教学与课外研究相结合

比如教《向沙漠进军》这一课时,在课堂上可先引导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掌握“改造沙漠、化害为利”的主题,即以此作为点,并印发《绿化沙漠开发沙漠》的通讯报道报,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化害为利”的重要性,进而指导学生课后寻找防止水土流失、搞好生态平衡、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资料。要求学生联系本地实际,以《谈××公害及治理》为题,着重说明一至二种影响生活和生产的公害以及化害为利的情况。由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既出自课本又超出课本,往往带有基础性、新鲜性和趣味性,很合学生的口味,所以定会大大增加学生的主动性,令学生个个兴致勃勃、跃跃欲试。

4.结合课文、参照比较、开阔视野、启迪思维

比如教《死海不死》这篇科技小品,先让学生了解死海的成因和变迁,使他们对海洋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趁热打铁,印发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未来海底世界》这篇融科学性、文艺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小品文与课文放在一起阅读,在内容上与课文互为补充,写法上又可以参照比较,让学生在学过的课文知识的基础上,比较这类文章的异同,这样不但能了解学生掌握课文知识的情况,而且对丰富学生知识,开阔视野,培养能力,启迪思维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因所比较的文章富有趣味性,能引人入胜,这也就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总之,在说明文的教学上,要想取得好的效果,还要从以下三方面加以努力。

首先,要充分挖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潜力,提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效率。就是要以说明文的知识性、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兴趣为着眼点,这就要求教师对每篇说明文教学之前要精心设计,巧妙构思。在结合讲析说明顺序――说明对象――说明方法的基础上扩展教学内容。这样既能提高学生思考、研究、想象和读写的训练效率,还能以特有的新意和创造性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快乐。

第11篇

一、了解文本价值,激发学习热情

1.提升科学素养,培养探究精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科普说明文不仅带给学生科学知识,文章的字里行间还充满着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和渗透,它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探究的兴趣,对动物、植物生命的珍爱,对宇宙行星的幻想,可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探究的精神,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反对迷信的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课内指向课外,架起阅读桥梁

在科普说明文教学中,知识与能力是一只鸟儿的双翼,缺其一翼,鸟儿便会折翅。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书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适度拓展,创造性地设计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活用说明方法,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

一旦学生的科学兴趣被激起,他们探求更为广泛的科学知识的欲望就会更加强烈。所以,课内说明文的阅读应该架起通向课外阅读的桥梁。例如《恐龙》一课,教师要利用课堂,利用课内的知识来激发学生探索课外更广阔的天地。前面相关恐龙的知识激起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因此播放一段有关恐龙生活、灭绝的录像一定能把学生的探究欲望推向。放手让学生浏览“恐龙之最”“恐龙之谜”,为学生提供“中华恐龙园”“恐龙博物馆”“恐龙世界”的超级链接,让他们收集资料,以自己的观点,猜测一下恐龙是怎样灭绝的。布置学生找出更多的资料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查阅资料的能力。很多学生家里有图书,也有光盘,还有模型,因此我在课后开展了一次“恐龙知识展览”,发动学生去做一些材料的收集工作。在交流中,学生的兴趣很浓厚,听得也很认真。

二、有效提取信息,提升阅读能力

1.概括整合,提取信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引导孩子学习科普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文本采用的说明方法、表达顺序、独特的语言等。

(1)圈点勾画明重点。例如学习《石头书》一课时,我们可以提出: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本特殊的书――石头书。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它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明确石头书的特点:一页一页、有字有画、有知识,然后思考“石头为什么像书呢?”请学生画出石头像书的地方。通过勾画,帮助学生明确文章的重点,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设计图表提信息。运用表格是提取信息的有效手段。这种方式,能帮助学生快速提取有效信息。例如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表格。

这样的图表一目了然,直观清晰,能够帮助学生迅速提取有效信息。

2.品味语言,明确方法

(1)品味语言准确性。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征。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词句进行咬文嚼字,让学生充分感受说明文准确用词的意识。例如《恐龙》一课中有一句“恐龙大多以吃植物为主,也有专门食肉的”。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句中“大多”一词,思考能否把“大多”去掉。类似的词语可以让学生反复咀嚼,进行对比研读,深入思考,从而认识到说明文语言表达的严谨、精确性,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

(2)品析语言悟方法。科普说明文中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因此,我们在教学科普文时,应该巧妙渗透、引导学生品味其丰富的具有表现力的语言。例如《恐龙》一课的教学。

生:我从“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这句话知道了梁龙很长。

师:我注意到了你把“二十多米”这个数字读得很重,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个数字写出了梁龙的长。

师:也就是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梁龙的长是吧?你知道吗,这一种说明方法,叫作列数字

教师不是刻意地去讲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而是引领学生饶有兴致地去阅读文本,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反复对话中心领神会,进而“豁然洞开水底天”,对说明方法有所领悟,有所习得。怎么悟?通过朗读让他们朦胧地感受说明方法,并通过品析词句,形象地感受说明方法。

3.揣摩顺序,训练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科普说明文教学,要致力于从整体和局部上梳理和把握说明文的内在逻辑结构,这对学生今后说话写文章有条有理是大有裨益的也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最好的依托。

例如《恐龙》一课,可给课文画个概念图(如下)。这个概念图,再现了作者的行文思路,学生一看就明白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恐龙的生活年代――恐龙的种类――恐龙的亲戚――恐龙的食物――恐龙的繁殖――恐龙的消失

三、读懂科学知识,读出盎然情趣

1.指向性读

对于叙事性的科普说明文,我们可以采用指向性朗读的方式,读懂知识。课堂上教师要明确读书的任务和指向,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内驱力,让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被加工整理,然后再消化,理解,吸收。如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在初读时要求学生画出表示“小骆驼”的心情变化的词语。再读,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小骆驼”心情变化的。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后,读得很认真,很专注,在这样的梯度朗读中习得知识,习得语言。

2.情趣性读

情趣,指的是情感和趣味。小学低中年段的科普文,往往是童话题材,如《跟踪台风的卫星》《水上飞机》等,语言诙谐风趣,生动,是学生练习朗读的很好的平台,可以采用赛读、角色表演等方式读懂知识,读出情感,让知识和情感共生。例如教学《跟踪台风的卫星》一课时,整堂课以朗读台风和卫星的对话为主线。教学时,引导学生深入课文角色,在反复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狂怒”“狂暴”“暴跳如雷”等词语,并通过插入台风肆虐的录像,使学生深切体会台风的狂暴和气势汹汹,抓住“偏偏”“没门儿”“嘲笑”“自豪”等词语,读出气象卫星的自信与坚定。这类课文大多是以对话的形式来呈现角色形象的,这些对话充满了童真童趣,品味其中的语言,一个个鲜活的角色形象活灵活现。

四、学会读写结合,培养创新思维

这类课文的教学可以根据年段要求和教学实际在学文的基础上进行片段扩写、改写、仿写、续写和编写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在读写的过程中有机渗透科普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唤醒学生的童心,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将科普教育和语言、思维的训练融合在一起。

1.仿写有例

例如《水上飞机》一文中,水上飞机在介绍自己的兄弟的时候用了这样一段话:“我还有很多兄弟。有的可以随时从海上起飞,参加战斗;有的可以给航行中的船只输送物资;还有的能从海中汲水,去扑灭森林大火……”这段话的句式比较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学习时,我们既可以指导学生仿照其中一个句式再介绍一种水上飞机,也可以让其借助省略号发挥想象,给予现实生活中人物的介绍方式,模仿这一段的总分写法,按照“我叫( ),我的本领可大了,可以( )”的句式来学写几个自己设计的未来的水上飞机的句子。

2.续写有据

例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教学,要善于凭借课文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丰富、充实课文的内容,拓展课文的空间,深化、升华课文的主题。“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见到了那匹小红马,它会怎么说,怎么做?”这道题明确地提示我们,在学生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了有关动物常识,品悟到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后,还应该让学生“续写”。续写的指导还是应该从课文内容出发,引导学生设计有趣的合理的场景,紧紧围绕小骆驼的驼峰、眼毛、脚掌的特点和作用来展开,拓展延伸,寻求合理基础上的自主、创新。

第12篇

关键词:中考;现代文;传统文化;分析类试题;策略

近五年来,陕西中考阅读(一)考查了《中国珠算》《丰图义仓》《丝路织锦》《古蜀栈道》《秦岭》这些篇目。这些篇目无不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我省近几年说明文阅读所涉及的主要题型分析及应对措施如下:

一、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如我省2014年《中国珠算》第1题“用一个完整的句子介绍珠算的特点”;2012年《丝绸织锦》第3题。说明的对象是文中所要具体介绍的事物或要解释的事理。例如,《丰图义仓》的说明对象是丰图义仓。有时一个段落也有一个说明对象,如《丝路织锦》全文的说明对象是织锦。

做这类题首先从整体入手,即说明的对象和特征是什么。(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明了说明的对象;(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二、理解说明文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生动、平实。如我省2014年《中国珠算》第3题“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括号内的问题。(1)珠算的口诀慢慢丰富起来。(具体说说,“慢慢”一词在句中有什么作用);“慢慢”说明口诀的发展,是一个漫长、逐渐丰富的过程,这点要求考生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严密。(2)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经成了一种文化符号。(为什么说是“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种文化符号?)2011年《古蜀栈道》第3题。第三段最后一句中的“这些”具体指代哪些内容?文中得知采用“火焚水激”的方法开山破石,钻孔架并在其上铺板;修建用时长;创建了多种栈道形制。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指代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掌握答题策略就不难理解此题意了。

三、筛选信息(文字表述)

如我省2013年《丰图义仓》第1题:依据文章相关内容,给第②段横线处补充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写在下面方框内。我省2012年《丝路织锦》第1题:从织法上看,织锦可分为哪几种类型?我省2011年《古蜀栈道》第1题:本文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古蜀栈道的?请简要概括。

解答此题的方法是: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用自己的语言对内容进行揭示,综合归纳。

四、文章的结构

如我省2012年《丝绸织锦》第3题:第②段在全文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我省2011年《古蜀栈道》第2题。

解答此类题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结构。如是“总―分”式的结构还要着重分析“分”的部分按照什么原则组合的,是并列、递进,还是包含有总分关系。要理清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五、辨析说明顺序

如我省2013年《丰图义仓》第2题:下面这个句子是从第④段抽取出来的,它应该放在【A】【B】【C】三处中的【 】处。

解答这类题采用排除法即可,先看是不是时间顺序,再看是不是空间顺序,最后即可确定是否是逻辑顺序。

六、文意理解和概括

如我省2013年《丰图义仓》第3题“丰图义仓的砖窑式仓洞设计,满足了粮食仓储哪些方面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弄清文章各段段意,对全文有整体把握,明晰说明文的语言,用准确的词语进行归纳和总结。

七、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

如我省2014《中国珠算》第4题;2013年《丰图义仓》第4题;我省2012年《丝路织锦》第4题;我省2011年《古蜀栈道》第4题。这些题都是找出与原文内容符合的一项。

解答这类题的常用方法是:如果需要从整篇文章概括出几方面的内容,阅读时应以段为单位,内容相同或接近的段落应概括为一个方面。如果需要从某一段中概括出几方面的内容,应以句子为单位,相同内容的句子应合在一起概括为一个方面。

试题中的文化底蕴:

2014年说明文阅读《中国珠算》从珠算盘的来历、构成、历史、作用及地位,让我们把算盘深深地植入了中国历史文化之中。珠算就像中国的酒文化、茶文化、戏文化和服装文化一样,有着浓厚而鲜明的东方色彩,精巧而深邃。

2013年的《丰图义仓》,文章从丰图义仓的背景、选址、布局、构建等几个方面对丰图义仓做了详细的介绍。此题对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2012年《丝路织锦》涉及陕西历史文化知识。文章介绍了丝绸之路上出土的织锦的织法、花纹等内容。丝绸之路所经地域,它们各自保留着其独特的民族特色、传统文化和。

2011年《古蜀栈道》写的是汉中非常著名的褒斜栈道,涉及褒斜古栈道的概况、修建原因、修建方法和作用。栈道是我国古代在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一种通道,是兵家攻守的交通要道,工程艰巨,是我国古代交通史上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