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00: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李清照的词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李清照 相思离别之愁 家国之愁
李清照,山东济南人,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作家,被誉为婉约词之宗。李清照之词,卓然自成一家,其中以愁词最为姿态百出,异彩纷呈。她的词集《漱玉词》中收词40多首,愁词多至近10首。李清照的愁词因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境遇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以“靖康之耻”为界,南渡前愁词的基本旋律为离别之愁;南渡后愁词的主题则为遭遇之愁、家国之愁.
一.靖康之耻前:离别相思之愁
李清照作为封建时代的一个女性,虽为才女,但是作为女性仍然是基本被排斥广阔的社会生活之外,甚至在家庭也是男人的附属品。公元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赵明诚是一个爱她的好男人,有地位、有才华、两人在学术上有共同语言,婚姻生活相当幸福美满,夫妇二人恩爱异常。一旦离别,即便是短时间的分别也会给多愁善感的李清照带来独处寂寞无聊的愁苦。《一剪梅》这首词就是这样愁苦情怀的抒发。描写离别之情不能排遣,由外表而及于内心,思念丈夫的相思之愁可谓浓烈。
初别或许还是可以忍受的,但一别多年,就渴念难忍了。赵明诚为官宦子弟,他有自己的事业要做,他不可能终日陪伴在妻子左右吟诗作对,他们幸福美满的生活过了十多年,赵明诚便外出作官了。《醉花阴》这首词便生动地描绘了词人的这种思夫的“愁”情。这揪心的离愁和缠身的别绪排遣不了,挣脱不掉。于是词人呼出感人肺腑的诗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尽管相思想念之词未着一个,但人物内心隐秘却披露无遗。
纵观李清照前期的词,纵然愁词多为离别、相思之愁,但是她对女性世界的描绘却不象其他男性词人对女性世界的描绘,而是一扫艳词中红绿绮艳的妩媚气氛,大胆地抒发自己的感情,敢爱、敢恨、敢写出自己内心世界,从而冲破了封建社会女子所谓“三从四德”的思想束缚,所以她的愁词自有一番清高生活的意趣,一种淡雅的情味。
二.靖康之耻后:家国之愁
公元一一二七年,即李清照四十六岁那年,发生了“靖康之变”,接着北宋灭亡。靖康三年,她的丈夫赵明诚病故,接着又有词人对“失节改嫁”的恶毒中伤,一连串的变故使词人由前期的离别之愁转变为对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愁。
李清照,一个柔弱的女子,空有满腹的恢复之志,以酒消愁,身处异地,国破家亡之痛早就已经是痛彻心扉了。她心头终日笼罩着愁云。自然她的词中透露着国破家亡之愁。《永遇乐》这首元宵词是李清照晚年名作,面对元宵之夜,杭州城内一片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思念故国之情油然而生,昔日汴州元宵盛况立刻现在眼前,一个愁字油然而生。
李清照后期愁词中以《声声慢》最为典型,全篇都写愁,这种哀愁情绪是那样的深沉,那样的浓厚。靖康之难以后,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与前期词中的那种贵族少女的离愁、相思不同,这是从一颗破碎的心中迸发出的渗着血泪的深愁巨痛。这深切的“愁”是封建礼教对她的迫害,其中充满了词人的身世遭遇之悲、沦落异乡之悲、国破家亡之悲。
【关键词】李清照 品格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转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前期日子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杰出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根底。出嫁后与夫赵明诚一起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华夏时,寓居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清闲日子,后期多哀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方法,自辟路径,言语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高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对立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有些华丽大方,与其词风不同。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喜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爸爸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身世,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榜首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妈妈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李清照结婚后度过了一段香甜的夫妻生活。她在《金石录后序》中写道:“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词中也叙写了“屏居乡里十年”的生活“仰取俯拾衣食有余”,“甘心老是乡矣”。根据这些,我们可以把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看成她结婚后生活写照,而不把它归于少女作品之列,正因为婚后生活短暂的和谐美满,即使夫妇的小别暂离也化成一片忧云愁雾。所以据元伊世珍《琊瑕记》所载,李清照曾在锦帕上书《一剪梅》词一首送给将负笈远游的丈夫赵明诚,词云:“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种由体验到的暂时失去的夫妻生活所引起的“闲愁”较之于少女时对“并蒂连枝”生活的向往所引起的“惜春”情绪可能更为浓郁。因此,女词人的如花的人生心灵之旅从海棠“绿肥红瘦”的意境走到了“人比黄花瘦”意境,这就是她的《醉花阴》词。词中写道: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据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云:“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当时李清照之父作礼部员外郎,赵明诚之父作吏部侍郎,均为朝廷高档官吏。李清照配偶虽系“贵家子弟”,但因“赵、李族寒,素贫俭”,所以,在太学读书的赵明诚,最初一、十五告假回家与老婆聚会时,常先到当铺典质几件衣物,换一点钱,然后步入热闹的相国寺商场,买回他们所喜爱的碑铭,配偶“相对展玩咀嚼”。陈旧神秘的碑铭,把他们引向遥远的历史时代,带给他们一种特有的文明艺术享受,使他们仿佛置身于高枕无忧的远古时期,因此“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后两年,赵明诚进入宦途,虽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但配偶二人仍然过着非常简朴的日子,且立下了“穷遐方绝域,尽全国古文奇字之志”。赵家藏书尽管适当丰厚,可是关于李清照、赵明诚来说,却远远不够。所以他们便经过亲朋素交,想方设法,把朝廷馆阁保藏的稀有珍本秘籍借来“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制”。遇有名人书画,三代奇器,更不吝“脱衣市易”。可是,他们的力气究竟有限。一次,有人拿了一幅南唐画家徐熙的《牡丹图》求售,索钱20万文。他们留在家中玩赏了两夜,爱不释手。可是,束手待毙,只好依依不舍地归还了人家。为此,“配偶相向惋怅者数日”。新婚后的日子,尽管清贫,但安静和谐,典雅风趣,充满着美好与欢喜。
可惜好景不长,朝廷内部激烈的新旧党争把李家卷了进去。李清照出嫁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七月,其父李格非被列入元党籍,不得在京城任职。当时被列党籍者17人,李格非名在第五,被罢提点京东路刑狱之职。九月,徽宗亲书元党人名单,刻石端礼门,共120人,李格非名列第二十六。而在同一年,赵挺之却一路升官,六月除尚书右丞,八月除尚书左丞。为救父之危险,李清照曾上诗赵挺之。对此,张尝谓:“(文叔女上诗赵挺之)救其父云:‘况且人世父子情’,识者哀之。”(《洛阳名园记》序) 晁公武亦云:“(格非女)有才藻名,其舅正夫(挺之字)相徽宗朝,李氏尝献诗云:‘炙手可热心可寒’。”(《郡斋读书志》)惜均未见效。被罢官后的李格非,只得携眷回到原籍明水。
是李清照纯真典雅品质的象征:“细看取,屈平陶令,风味正相宜。”但我们全面地剖析,更是凝聚了李清照婚后日子的万千情愫。能够这样说, 女词人的词集中体现了作者共同的品质情结的。既滋润着词人的自个形象, 亦是其崇高情怀的象征, 及品质力量的载体。作为大家闺秀的李清照, 即便再多情, 她的所作所为也并没有超出彬彬有礼的典范。在“寻寻觅觅”始终不见光明时, 她虽难免滋生悲切愁闷之情, 但她的词情词韵却绝不颓废, 而是坚强地显示出自我的生命价值, 以其磨难的心灵进程, 展现了自己的高尚品质。
参考文献:
1、三峰一一青如削的意思是三座山峰一座座青翠色的如同被削了一般,耸立在空中非常的高不与其它山峰接触;
2、三峰一一青如削出自辛弃疾的《江郎山和韵》,这首诗正是辛重受宋光宗召见,赴京面圣时经过江郎山时所做,在途中诗人心情复杂,不知此行凶吉,多年的抗金志愿即将在此次面圣时有一个分晓,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之奇、山势之险,诗人借江郎山展现自己雄大的智略和坦荡无畏惧的气魄,表现了诗人有很高的理想和想报效祖国干一番事业的心情;
3、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府历城县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六百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来源:文章屋网 )
今夕何夕兮,壑辛。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蓍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越人歌
当我第一次看这首词的时候,我就决定喜欢它;当我听到这首曲的时候,我就决定爱上它。手中捧着一本古词集,隐隐透着若游丝般的书香,耳边一片静谧,只有周迅沙哑的嗓音配上几拨洽到其分的古筝声,那一刻,是心无旁骛,歌者至尊。
周迅的嗓子不好。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当时这一次他的沙哑反而给曲增加了几缕独特的韵味,再加上古筝声,给人一种欲断不得,欲罢不能的感觉,曲调舒缓却不显拖沓。但不管这些有多么出色,我认为魅力之源是歌词。
闭上眼睛,想象那个可爱的江畔越女羞于启口而用一首歌表达自己的心意,心也悠悠,水也悠悠,悠悠的水上飘着悠悠的情意,飘着一叶舟,越女一边打浆一边用心注视着王子,唱着动听的歌儿。王子本是有心人,他听不懂越女说唱的歌的意思,但他会去打听,会去问,知道他明白越女的心意。这样说,越女是很幸运的,仅仅是一面之缘,却能锁住终身幸福。倘若王子是无心人,那首动听的歌曲听过就随它去了,那么越女最后那一句断人心肠的“心悦君兮君不知”就真的成为一个地老天荒无人知晓的凄美传说,慢慢地在越女的心上凝固停滞直至海枯石烂,成为一块暗紫色地伤疤,造型精致而惨烈。
也许,越人歌能流传至今,被那么多的人喜爱,能够拥有那么大的魅力,很大原因还源于它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圆满的结局,很多人都会喜欢。
我不喜欢《孔雀东南飞》就是这个原因,两个人明明相爱却搞得一个自挂东南枝,一个举身赴清池,这样的一个结局会让人感到畏惧,哪怕它是千古最长的关于爱情的词,哪怕有多少专家去鉴赏它,去研究它,去赞美它。李清照的词的确是很婉约,同样,都是太悲了。
越人歌是婉约中的婉约,以它的喜剧结尾博得众人的欣赏,在我的心目中,词曲之首,她是当之无愧的。最是婉约,莫过于《越人歌》。
海的成语 :
海中捞月、东海扬尘、山容海纳、时清海宴、架海金梁、
醋海翻波、河清海宴、百川朝海、群鸿戏海、海内无双、
山包海容、道山学海、漫天过海、桑田碧海、盟山誓海、
金鳷擘海、苏海韩潮、四海九州、恩深似海、四海波静、
河海清宴、衔石填海、翻江搅海、辞金蹈海、九洲四海、
海角天隅、海水群飞、志在四海、渔海樵山、移山跨海
海的诗句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唐·李白
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宋·张孝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野望》 唐·杜甫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宋·李清照
天容海色本澄清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宋·苏轼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宋·柳永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代悲白头翁 / 白头吟 / 有所思》 唐·刘希夷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唐·白居易
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唐·李白
时命乃大谬,弃之海上行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唐·李白
汉甲连胡兵,沙尘暗云海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唐·李白
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唐·李白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寄黄几复》 宋·黄庭坚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春寒》 宋·陈与义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唐·杜甫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三首》 唐·李白
吸海垂虹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宋·贺铸
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
《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春海镜长天,青郊丽上年
《春望》 唐·林滋
描写大海的优美句子
1)大海有时像一头咆哮的猛虎,汹涌澎湃,掀起阵阵狂澜,汹猛的海浪不时拍打着礁石,它,溅起一片片晶莹的浪珠;有时又像一位温柔的妈妈,让海浪欢快的跳跃。
2)望着这天水相接,浩浩荡荡,深不可测的大海。有谁真正读懂了大海的博大与深邃,有谁真正领悟了大海的坦荡与浩气。从古至今人们赞美大海,是因为她辽阔、浩瀚。正因为她纳百川,集细流,有着博大、坦荡的胸怀,万涓溪流才向她汇集,滔滔江河才为她奔腾。
3)绚丽的朝霞映在那辽阔的海面上,犹如仙女剪下的红霞,把大海装点得格外美丽。休息了一夜后的大海,显得更有精神了。一层层波浪不断地涌来,像个活泼的孩子在玩水嘻戏。
4)海浪有节奏一波接着一波拍打着岸边的礁石,绽放出无数纷飞的礼花。曾一直以为,这就是大海沉吟的音源。我走过去聆听,于是,朝雾似的海水飞溅到嘴里,一种苦涩,远比泪水浓重的多。
5)海潮开始上涨,在太阳将她最后一丝力量用尽的时刻,一浪接着一浪,携卷着白色的泡沫,海水攒足劲却又优游的向岸边涌。远处的海面中心似乎有一支无形的、巨大的手,想将这些海水全部都推上岸,于是,不管海水们愿意不愿意,就推挤着它们朝这里涌来了。
6)晨看大海,旭日从海面喷薄而出,将碧波荡漾的海水染得金碧辉煌,大海就像张开了羞红的笑脸,迎接初升的太阳,让人产生美好的遐想;暮观大海,当夕阳悄无声息地沉入海底,带走最后一抹余晖,大海变得一片昏暗沉寂,让人生出丝丝伤感,惆怅;当风暴雨急,台风骤起,大海潮汹波涌,惊涛骇浪,昏天黑地,山呼海啸,让人产生恐惧,唯恐躲避不及,在心中留下一片阴霾。
7)风迎面吹过来,沁入心底,凉凉的,把酷暑的炎热一点点带走。海水卷起一层层浪花,那一朵朵浪花,就像欢快孩童相互追赶着,尽情的在浩瀚的海面上撒欢。风从远处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尘土和污垢,肆意撒向海面,海浪把它们卷起,神奇的变幻出新的面容,而又保持着自己蔚蓝的颜色,保持着自己的美丽和干净。让人感觉一种不可思议的幻想!
8)经过大海时,眼望着海水与天相接的地方,你看,天是那样低,水是那样蓝,蓝蓝的海水就荡漾在心里,心跳缓缓的,悠悠的,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畅,心中就像没有云彩的天空一片,宽了、静了,渐渐的觉得人活着是多么好。
9)常常见到的大海是平静的。波光粼粼,烟气浩渺,晴空万里,沉鳞竞跃。偶有微风掠过,激起小小浪花。无论阴晴,她总以平静示人。她那平静令我神往,于是我走近她。哦!是她的心,使她不为外因所动,不为杂然所扰,无论如何,泰然处之。是她有一颗安静的心!
10)辽阔的大海,真是魅力无穷,宽容就是这大海的胸襟,就是这大海的气魄,就是大海的灵魂。它接纳了世间许多的风风雨雨,它荡涤了一切想侵蚀她的尘埃污垢,始终用一面平镜对着每天都有千变万化的天空。
相关文章:
1.描写大海的古诗词集锦
2.描写大海的好词好句集锦
3.描写大海的好词好句好段
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开学第一天,看着“阔别”两个月的请同学们在周围兴奋地聒噪,轻轻摇了摇头,继续回到书中。我喜欢独自沉醉在淡淡的油墨香中。
突然,教室里有了一阵骚动,我不情愿的抬起头,看到老班领着你走进了教室。陌生的脸庞,一身NIKE随意地套在身上,越发衬得挺拔。你落落大方的介绍着自己,亮亮的声音回荡在整个教室里。
你被安排坐在我前面。
一下课,就有一群叽叽喳喳的同学围了过来,和你侃着你喜欢的周杰伦。我对这个名字没理由的厌恶,轻声嘟囔了一句“讨厌”。你转过身来,浓浓的剑眉锁在一起,一脸的不悦“你刚才说什么?”你说话的语气惹恼了我,我扔下手中的书,站起来一字一句的说“我说你讨厌!”然后愤然转身离开。我知道你被我的言行惊呆了,因为当时我突然觉得周围好静。
一直没有和你说过话,直到今天,就在阳光刚刚照在我课桌上的那一刻。你转过身来对我说:“嘿!我们讲和了好不好?”说完轻轻挑了挑了眉。望着你真诚的双眸,我忍不住笑了。你也旋即裂咧开了嘴,笑容在阳光下纯净如水。
新学期真的不同以往了,一次次的测验纷至沓来。对理科越来越力不从心了,望着手上这张84分的数学考卷和你那个跳动着的100分,心里顿时燃起一种莫名的担忧。到了该努力的时候了。
现在我的手头已冒出了许多复习资料,取代了那些早已失宠的小说。遇到啃不动的难题已习惯用笔轻轻敲敲你的背,你接过习题册,几分钟后,随着一声清脆的响指声,我知道又一道难题节了。接着你会转过身来,带着写着清晰解题思路的草稿本,逐字逐句地给我分析、讲解。不明白为何刚才还是那么复杂的题目,从你嘴里讲出却变得如此简单。我总是在快要“拨开云雾见月明”时一把夺过习题册,毫不客气的 嚷嚷:“哦!知道了知道了,那么简单一道题,早知道不问你了。”你次次都信誓旦旦的对我说下次再也不给我讲题,再也不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活了,但是我知道,你次次都会忘记你的承诺。
好美的星期六,我又一次来到这家雅致的西餐厅。这是一个疯狂爱着提拉米苏的朋友介绍给我的。餐厅面积不大。所有的椅子都是乳白色带靠背的,磨砂玻璃餐桌在玫瑰花苞形的水晶吊灯下透着一层梦幻般的朦胧。每次来这儿都会点一杯泡沫丰富的Cappuccino和装在白色椭圆瓷盘里的提拉米苏。提拉米苏的确诱人,带来的那种浓浓的异国情调令人心醉,而我总喜欢带一本李清照的词集来这儿,独自一人沉醉在那婉约怅然的辞藻中。中西两种迥异的风味相互碰撞着,反而让我觉得安心。不同的是,今天我带的是你给我的数学题集。不知是否因为这儿的环境太舒适,我的思路是从未有过的开阔,或许也有你关系吧?
店里响起了一支舒缓的曲子,是侯湘婷用略带孩子气的嗓音唱着《秋天别来》。
今天进行了一场数学考试,望着试卷上鲜红的98分,我对着你笑了,这笑容只有你明白。
我从小就不喜欢运动,更不喜欢出汗,所以即使闲得发闷也从不会想到要出去活动活动。我宁愿静静的坐在窗前,看一只只小鸟叽喳着飞过,然后傻傻的编织着一个又一个粉红色的梦。而你,每天中午都会抱着一个篮球大汗淋漓的走进教室。你就像夏天的巧克力冰淇淋,蕴藏着一般人吃不消的高度热量。不只一次的被你问及为什么从不运动,我的回答依旧如故:“我讨厌阳光,讨厌出汗后黏糊糊的感觉!”真的,我确实好讨厌那种感觉。
难得的星期天,和往常一样,独自躲在家里听着音乐,喝着清咖啡,没有伴侣,没有糖,纯纯浓浓的。
楼下传来你喊我名字的声音,探头望下去,有事一身NIKE,手里抱着你的宝贝篮球,斜斜的的倚在那辆银灰色的山地车上。“别老闷在家里,走,跟我打球去!”鬼使神差地,我换了衣服出了门。
休息的时候,我们坐在草坪上,望着深邃湛蓝的天空,白云组成了一个个奇怪的画面。我随意的把玩着手中的篮球,你在我身边哼着Jay的《开不了口》:“才离开没多久,就开始担心今天的你过得好不好......”
回家的路上,我们漫步在两旁种满了法国梧桐的街道上。数值上还悬挂着几片淡绿色、橙色、棕色的五角形的树叶,地上的落叶铺的厚厚的,硬底鞋踩在上面,发出清脆的叫喊。
呵,好美的秋天啊,不明白侯湘婷为什么还要唱《秋天别来》。
“我要去加拿大了,手续都办好了,下礼拜就走。”你说这话的时候没有看我,眼神飘忽的仰望蓝天,声音依旧那么温柔。但对于我来说,你的话并不亚于晴天霹雳,笑容凝固在脸上,好像有什么东西要夺眶而出了。我真的好佩服我自己,竟然那么快就乐意口是心非的笑着对你说:“真够幸福的啊,不用在这受苦受难了。哎,到哪里以后不要忘了我哦。”“怎么会呢?”你转过身来说。但是为什么我从你眼中看到了一丝失落呢?
今天是你走的日子,我躲在机场的一角,偷偷的看着你一一跟来为你送行的人道别。从不带墨镜的你,今天破天荒的将一副大大的墨镜遮在脸上。我知道,你一定是为了掩饰你那双兔子似的眼睛,因为我就是另一只兔子。
直到最后一刻,你才去登机。你没有回头,走的很坚决。
望着那架你乘坐的飞机渐渐在天空中变为模糊,然后一闪,彻底消失,只留下飞机后那一道纠结在一起的云,久久不愿散去......
你离开已经一个星期了,现在是凌晨2点,还是睡不着,床头放着毫无作用的催眠曲,脑袋似乎已经麻痹了,连手机都好几天没开了。打开后,短消息的提示音震得我手发颤。按开那个熟悉的号码,光屏中出现一行文字:
关键词: 黄婉璚 茶香阁词 艺术特色
词始于晚唐盛于两宋,历代以男子作闺音者居多,这显然是与历代妇女地位及文学话语权相契合的。胡应麟曾感叹“汉以下女子能文甚众,而有集行世……惜皆不传。”[1](P264)徐乃昌在《小檀栾室汇刻百家闺秀词》也说道:“李清照朱淑真之外裒然成集外,余亦皆断香零粉,篇幅畸零”[2]。而清代闺秀作家在文坛上异军突起,以江浙闺秀词人为代表,形成了一股新生的力量。湖南闺秀作家历代皆有,邓显鹤咸丰时编《沅湘耆旧集》,录历代湖湘诗人一千七百余家,其中闺秀诗52家,计有宋4家、明6家、清84家。[3](P634)尽管湖湘女性诗才历代皆有,但在大放异彩的清代女性词坛,湘籍女词人却是凤毛麟角。据徐乃昌所辑刊的《小檀栾室汇刻百家闺秀词》记载,在录97位词人中,湘籍女词人仅为3人。而其中,黄婉璚如空谷幽兰,一枝独秀,异香脉脉。
一、才女黄婉璚及其诗学背景
黄婉璚,字葆仪,湖南宁乡人,为嘉庆十三年(1808)举人黄本骐女。据邓显鹤《欧阳君继配黄氏墓志铭》及其叔黄本骥《茶香阁遗草》序可知,黄婉璚生活于嘉庆八年(1803)至道光十年(1830)年间,生年27岁。黄婉璚其诗作现存《茶香阁遗草》1卷,存155首,并有附录1卷为《茶香阁遗草》。光绪年间徐乃昌又将其词集《茶香阁词》刊入《小檀栾室汇刻百家闺秀词》第8集,共计37首。葆仪生而明慧,敏而好学,父亲“口授其诗词,辄能记诵”[4](P884),“逢人问字,渐通声韵”[4](P884),常常听父亲与客人交谈,在父亲的“指正得失”后,“十二学为古近体,间倚声,皆有精思,肖其父”[4](P885),“稍长工吟咏,能为五七言诗与乐府诸体,有风格”[5](P524),葆仪“性情独挚,自合风人比兴,弥工允堪,赋物富丽”[4](P883)。黄婉璚于诗词之外,“而琴最著”[5](P525)。其叔“尝偕友湘潭张教谕家渠学琴于湖州沈生”[6](P289),葆仪“尝隔幔窃听之,逐精其艺”[6](P289),并“授其妹婉琳”[6](P289),以致“戚里闺秀争从之学”[6](P289),其“指法微妙,未有得者,教谕亦自以为弗及”[6](P289)。到她死后,叔本骥“爱如己出,比殁以所蓄古琴为殉”[6](P289),以示哀伤之思。
黄婉璚在诗词上的成就一方面源于其灵秀的禀赋,也得力于诗学世家的陶冶。清代湖南文人的特点之一就是家族化、群体化,其中不乏闺秀文人。“湘中诗老”张九钺及其家族、何绍基、陶澍及其家族自是鼎盛,湘潭郭氏、湘阴李氏、湘潭周氏、长沙杨氏和湘乡曾氏亦是卓荦特出。在文学家族的形成过程中,外部环境固然重要,但至为关键的还是这个家族通过文化积累和文学传承而形成的内在文化传统。[7](P9)宁乡黄氏“诗祖家声派衍”,诗学传统深厚。
黄立隆妻秦邦淑。秦邦淑是雍正七年(1729)举人龙门知县安镐女儿,后嫁与天津知府黄立隆为妻,为人“赋性幽贞,解吟咏,每脱稿辄自毁祺,雅不欲人知”[8](P5340),著有《云骥山庄遗草》,可以窥见其风流绰约之姿。黄立隆之子、葆仪祖父黄湘南。黄湘南有才气,以诗盛名,著有《大沩山房遗稿》9卷、《红雪词钞》4卷、附录2卷。因才学显著,县人将他与其子黄本骐、黄本骥比作“眉山三苏”。葆仪父黄本骐。本骐字花耘,嘉庆十三年(1808)举人,曾任城步训导,以诗闻名湖湘,著有《三十六湾草庐稿》,与湘潭张家渠、新化邓显鹤、沅陵李沆训齐名,称“湖南四才子”。葆仪叔父黄本骥。本骥字虎痴,辛巳举人,“授黔阳教谕,建教泽堂课,士多所成就,同郡各属或进谒门墙,性嗜古,于历朝尺式刀布琴各为题识,其金石集古诸录皆收入从书中,校刊行世”[8](P3604),著作驳杂,成就颇深。黄本骥第三继室陈梅仙。梅仙字香雪,龙阳人,是女诗人及书法家。“笄而弁,通经史记”[6](P288),能琴,工古篆,喜治秦汉印学,居香雪阁,人称为香雪夫人。黄本骥搜藏金石文字甚多,她尽出其所藏临摹,书艺益精,声名大噪,有《香雪阁遗篆》和诗文集《梅影集》。香雪夫人“诗格高超,无闺闱习气”,[9]自成一家。黄婉璚妹婉琳字润仪,年才十岁,亦窃工商;表妹唐慧仪也是天赋聪明。三姐妹经常在夏夜联句,抚琴摹袖,实在是幽闺之雅韵,其乐融融。
邓显鹤言“吾友虎痴学博,本骥祖母、虎痴一门风雅,其继室陈梅仙及其兄女婉璚、甥女唐婉珠皆能诗,均见是集盖其家学,渊源为有自矣!”[10](P358-359)显然,黄婉璚是深受诗学家风浸孕的。
二、黄婉璚《茶香阁词》解读
中国古代女性生活空间狭窄,加之女性文人所具有的独特气质,决定了其词的创作题材大都不过是闺中唱和,咏物、叙事,伤春惜秋之作,黄婉璚的词作也不出其藩篱。《茶香阁词》收葆仪词37首,创作不丰,单从其内容上看,其词无论从题材上还是艺术价值上均无太令人称奇处,然细加品读,自有其独到之处。
1.词作内容:咏物感怀,伤春惜秋,意象独特。
咏物诗在诗词歌史上蔚为大观,早已是诗词题材的题中之义。文人咏物,往往有所寄托,在事物身上寄托了情绪与思想,所咏之物在诗中都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或抒发诗人情怀或抒写作者心志,这些物象都具有了特定的含义。
咏物词在《茶香阁词》中占了一定篇幅,所咏不过是常见的一些事物,如落叶、梳子、柳枝、茉莉、蝉等。如《忆江南·咏梳》一词:
修琢巧,犀象并檀槽。掠遍香丝,珂响细颺。凭纤手月痕高,红浸半规潮。[11]
这首词写得很巧妙,从形、声、色三方面写出了梳子的材质、形状、颜色以及作用,似月一样的梳子,在发丝间游走,形象生动、娇俏可爱。黄婉璚善咏物,在《茶香阁遗草》中,咏物诗占了将近一半。我们读她的诗集可以发现,她的咏物诗,大多没有什么寄托,而是将所咏之物的色、味、形、声等以诗的语言传达出来,把事物的特征细细地描绘一番。这种写法在她的词作中,也有所体现,比如这首咏梳词。但《茶香阁词》中的咏物词更多的是对前者的反叛。不同于诗中咏物,词人更加侧重于感情的抒发,而不着力于对事物进行细致的描绘。如《醉花阴·蝉》这一首:
窗碧阴沉天欲草,烟断夕阳路。一曲奏清商,树冷频移,暗曳烟深处。 关城摇落嘶凉露,更月残荒戍。薄倖怨齐姬,飞入瑶琴,弹尽秋千楼。
词人从碧窗、夕阳、树林、露、残月等意象出发,组成了一副秋日悲凉凄清的场景,最后转入感怀,齐姬、瑶琴等意象把我们带回了沧桑的历史中,厚重感随处可见。这首词,是一首典型的咏物抒情词。题目是蝉,但全词不着一字在蝉的描写上,而是由蝉的意象随意生发,令人遐想无边。同样,还有《杨柳枝》、《捣练子·落叶》等词,写法十分精妙。
除了咏物,黄婉璚的题材最主要的是写时令变迁,伤春悲秋,抒发人生感悟。在为数不多的词中,黄婉璚一半的词作都是写的季节变化,惜花惜叶的春日、秋景。比如《桂殿秋》、《调笑令·送春》、《江城子·秋花》、《浣溪沙·初秋》、《好事近·长春花》、《踏莎行·玉簪花》、《凤栖梧·秋声》、《凤栖梧·秋草》、《黄金缕·送春》等,抒发的是对美景、年华的一种眷恋与不舍。
伤春悲秋,落花断肠历来是文人面对生命逝去的常态反映,黄婉璚也是如此。“春去,春去,无计可留春住”(《调笑令·送春》,下同),词人以和花对话的方式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然而“飞来飞去睛霞,千树万树落花”,花儿不解人情,依旧无情坠落。“花落,花落,天涯数声残角”,“海裳落尽红如许,愁无主”(《渔家傲》),花落尽,留下的是我对春日的不舍与无奈。
黄婉璚对于秋天则有另一番情感。她重点着力写秋,从初秋到中秋,从秋声、秋叶到秋草,最终送秋,无一遗漏,可见她爱秋,秋天的万物寄托了她的一切情思。
露井高桐落叶疏,黄花消息雁来初。夜凉风透碧纱橱。几曲红阑人倚倦,湘缣窣地妥真珠。龙涎香尽博山鑪。
(《浣溪沙·初秋》)
飘上下,落西东,霜林树树不禁风。一叶先惊秋信到,教人长是恨梧桐。
依岸积,逐浅流,故枝无力暂相离。若比春花还后落,算渠耐久到深林。
(《捣练子·落叶》二首)
寂寞闲堦夜悄时,漏迟迟。传秋一叶井桐知,雨如丝。
残梦阑珊人倚醉,钗斜缀。香销瑞脑冷金猊,画帘坐。
(《杨柳枝》)
梦是葆仪词中主要的意象。比如《十六字词》:“酲,听得檐前溜雨声。才惊梦,欲记不能真”,《南歌子·夜雨二首》:“柳岸蝉声静,花深蝶梦酣”,《调笑令》:“枕边香汗微红,噩梦惊来起”。又如《桂殿秋》中的“窗前唤起闺人梦,断句吟成秖自怜”等,无一例外地描写了词人美妙的闲梦、幽梦,和惆怅的残梦、孤梦。自古以来,女性的自怜自伤,女子命运的幽怨悲慨,一直都贯穿在历代的女性文学中。庭院深深,重门深闭,狭小的生活圈子和寂寞清冷的闺房,将女性的精神心理推向了病态的边缘。纵然心中有伟岸之气,在葆仪的笔下,这种忧郁感伤的传统也还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葆仪的三十七首词中,关于夜中景物及言梦的作品就占了二十首之多。我们来看她的《南歌子·梦江南》:
闲堦悄悄,更转漏声阑。瑞脑香销金鸭冷,阑干倚遍静无言,云破露婵娟。
葆仪题为“梦江南”,但词作本身却没有写到梦的具体内容。纵观全词,她写的是闲庭晚意,写的是黄昏已下,云换月露的景色。在这样一个深夜里,一切都是寂静无言的,那么幽静,只有月亮出来活动。而人,早已是将眠未眠,似醒非醒。更漏、瑞脑、阑干这组意象,构成了一个浑浊、昏昧的梦幻空间,表现了词人的慵懒、无意识的状态。词人写梦,写的是残梦,缥缈不定。这可以看出,葆仪写梦,不是写的真实的梦,没有“铁马阑干入梦来”的内容,而是写一种梦的状态,描绘一种独特的精神面貌,或忧愁或抑郁或许有夹杂了更多的空洞,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
2.艺术风格:风格雅致清丽,亦有高远之作。
《茶香阁词》不及其诗作丰富,但也集中地展示了黄婉璚词的特点。
清代女词人的创作基调是凄凉悲伤。因此闺秀词的总体风格表现出柔弱哀艳的特点,在语言上清丽,色调上冷眼,风骨上柔弱[12](P525)。但葆仪词“尤清丽”[5](P525),“有风格有气力”,“非第闺闱之雄”[4](P910),雄浑与清丽兼俱,刚柔相济,呈现出一种清新独特的风格。葆仪有大家闺秀之才,亦有闺秀气息之外的豪迈气概。“有父风,英伟之气时见眉宇”[5](P525)的性格使得在她娴淑温婉的表面包裹着一股天然的男子之气。这份并未泯灭的自然气质反映到词作中,则自有健朗伟岸的一面,“多慷慨豪宕”[4](P909),“雄豪不似女儿家”[4](P906),“翩然擅标格,不类粉与脂。其他长短句,珠玉纷交披”[4](P885),“风流蕴藉,艳不伤雅,巧不伤纤,毎至极工处即在南宋名家中亦当高置一座”[4](P907),获得了不少的赞赏。如《满庭芳·江楼远眺》即为体现这种风格的典型之作:
云拥青山,山拖残碧,暝色飞上层楼。柳丝摇梦,分绿桂缣钩。何处书传锦字,南来雁、声断蘋洲。萧疏甚,烟栖岸树、苍染半江秋。 凝眸,天渺渺,飘摇楚尾,心远吴头。算多少征魂,空载扁舟?怕听湘骚写怨,销不尽、香草风流。苍茫里,愁痕界破,飞起一汀鸥。
葆仪少用感彩浓烈之词、少写哀怨凄清之事,以清逸之景色、淡泊宁静的情感状态呈现出一种自然的风雅趣味。词句境界开阔,用语颇为苍劲雄健,乍读之下几乎难以相信其出于一柔弱女子之手。
三、感悟黄婉璚词
读女性词,总会有种感伤,在体味慧心纨质下总是望到昙花一现的悲伤。黄婉璚蕙质兰心,聪慧有才,却遭造物者忌,年命短促。在“庸福”与“清才”的博弈中,因了“多识字”而轻尘若质难驻,终是一缕琴心、一龛水月。她用空灵、雅洁灌注于她仅有的生命时光,在自己短暂的艺术生命中谱写了一曲优美绝伦的词章。这些闺秀词独到的秀丽,其自叙感情生活及身世感遇时抒情深度与个中的真切成份,是天然而成、不带任何功利与妄想的,也是那些强作闺音的男性文人所远远不及的。包括黄婉璚在内的女性词,是女性对自己生命的感悟与书写,是女性作为社会成员在文学史的喊话。同时,女性词的发展过程,是女性探寻和发现自己的过程,也是女性建立自己的文学体貌、展现自己的审美独特性的过程。[13]她们独特的历史社会背景与成长环境、有别于男性的对于世界的感悟与行为,使得女性词有其异于男性的总体特征和主体美感。葆仪词如此,众多闺阁词作莫不如此。
参考文献:
[1]胡应麟.诗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徐乃昌.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序,光绪二十四年刻本.
[3]陈书良.湖南文学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
[4]黄婉璚.茶香阁遗草.丛书集成续编,(第136册).影印本.上海:上海书店,1994.
[5]施淑仪.清代闺阁诗人征略[M].上海:上海书店,1987.
[6]邓显鹤.南村草堂文钞[M].长沙:岳麓书社,2008.
[7]袁慧.张九钺及其家族文学[D].湖南大学,2008.
[8]曾国荃.(光绪)湖南通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9]谢堃.春草堂诗话,(卷六).清刻本.
[10]邓显鹤.沅湘耆旧集[M].长沙:岳麓书社,2007.
[11]黄婉璚.茶香阁词,徐乃昌.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第八集).光绪二十四年刻本.
[12]李敦庆.蕙质兰心第一流——清代女性文人黄婉璚诗略论[J].长沙师范专科学院学报,2008(2).
一、诗论中的豪放以《二十四诗品为例》
署名为唐代司空图所作的《二十四诗品》中第十二条豪放: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气,处得以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
杨廷芝在《诗品浅解》中曾指出:豪以内言,放以外言。、豪则我有可盖乎世,放则物无可羁乎我孙联奎在《诗品臆说》中指出:惟有豪放之气,乃有豪放之诗。根据前人对《诗品》中此段文字的解读,我们不难看出:豪倾向于指向一种内在的文学修养,杨廷芝豪则我有可盖乎世,放则物无可羁乎我这一句评语,主要就是围绕创作主题我而言的,这种修养与作者的气质相关,具有很强的主体性;放则是这种文学修养通过借助文字来表达时的一种姿态。豪放这种风格的形成是与作者内在的道、气分不开的:由道反气是说豪气乃是由道所生的浩然之气,是孟子式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曹丕所论述的文以气为主(《典论论文》)真力弥满则是说作者的道、气充沛,修养深厚,所以付诸笔端的文字能真力弥满有生命力。豪放是豪迈纵放的艺术风格,是一种宽阔雄大的文风,它与刚健相类似,都属于阳刚之美的范畴。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刚健重在文字间的力量和气势,包括语言词汇的选择和吟咏朗读的句读问题,例如左思的咏史诗所选择的意象普遍具有清新刚健的特点,诗句语言铿锵有力;而豪放则注重感情的奔放和想象力的驰骋,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重在气魄飞腾。司空图首先分析了豪放风格的基本特点和形成原因,吞吐句很好地说明了豪放诗风的特点是气魄宏放,能够吞吐大荒。大荒用作地名,最初来源于《山海经大荒东经》,指荒远辽阔的地方,后来被用于诗歌创作中,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就有名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片开阔壮美的景象瞬间出现在眼前,一股俯仰天地间的豪放气魄也随之而生。在肯定吞吐大荒的气魄同时,作者也认为豪放并非粗豪,观花匪禁句就指出了它不会与诗人观花赏竹的细功夫相冲突。豪放的气度只是作者在表现内在情感时不矫饰、不做作的一种大气的风度,它同诗的描写对象和内容无关。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
这首诗,就以兰花、朱蕤等纤细的花草来写诗人的兴发感怀,诗人以秀美高洁的草木比喻自己的品质,并在诗歌的最后流露出自强不已,傲岸独立的豪迈气概。关于豪放的魄力,这首诗在字面上所带给读者的感受可能不如李白、高适、岑参等诗人的作品来得明显,但诗歌文字背后所藏的,作者的傲岸高洁,藐视黑暗的豪放气魄在精神上是不输于李、高诗的,所以著名的诗学家高棅在《唐诗品汇》中谈到:张曲江公《感遇》等作,雅正冲淡,体合,骎骎乎盛唐矣。此外,狂也并非狂妄,而是豪放之气具备后,作诗思无羁绊,笔无涯俟的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创作境界。司空图指出,只有在客观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基础上形成了豪放之气,诗人才能够在骋思时纵横逸宕,不受拘束,才能形成真正的豪放诗风。
接下来四句进一步说明豪放诗风气魄的宏大,感情的热烈和想象力的丰富。天风浪浪,海山苍苍两句摹神取象,以天风和大海为喻,借助自然界无穷的力量来竭力形容豪放诗风的宏大气魄。例如曹操《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等诗句。当作者调动起内心充沛热烈的感情,配合其丰厚的文学修养,便创造出许多浪漫瑰丽的想象,强烈的感情有助于驰骋想象,而丰富的想象又能够更充分地表达强烈的感情,这一过程就是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就是刘勰的神思的概念。在刘勰看来,创作激情和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文心雕龙神思篇》)。
最后,司空图概括古人诗意,从神话故事中撷取经典形象,描写了招引风月、驱策鸾凤这类浪漫雄奇的壮举,为豪放诗风的意象进行举例。从我国诗歌史来看,从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楚辞》开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九歌湘夫人》),再经过以豪迈刚健的气概抒写乱世实录的汉魏古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观沧海》)、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箜篌引》),最后到唐代诗人手中臻于至善。李白可说是最好地体现了内在的豪放精神气质和诗歌雄放无拘的气势、开阔广大的境界,《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以豪放不羁的气魄和浪漫离奇的想象著称于世的作品。王安石曾评李太白歌诗豪放飘逸(《竹庄诗话》卷五)。朱熹则别具只眼,以为李太白诗,不专是豪放,亦有雍容和缓底(《朱子语类》)。豪放的诗风就是一直以热烈奔放的感情,大胆奇丽的想象,恢宏的气魄为其主要特点的。
二、词论中的豪放以苏轼词为例
词论中,最早提及豪放二字的是沈义父:东坡、稼轩诸贤之词,固豪放矣(《乐府指迷》),沈义父在此是对苏轼和辛弃疾词的豪放不羁的特点做一个简单概述,更多情况下,豪放则是对词派中的豪放派而言的。历来词人和文论家习惯用二分法将词特别是唐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两派,这种二分法最早系统地见诸于学术著作则要等到明代才出现。明代文学家张綖在其《诗馀图谱》后《凡例》附识:按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情酝籍,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故东坡称少游为今之词手,后山评东坡词如教坊雷大使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王又华《古今词论》中也引明人张世文的观点:词体大略有二:一婉约,一豪放,盖词情蕴藉,气象恢宏之谓耳。但需要注意的是:明代文人所能见到的唐宋人词籍是十分有限的。依词学家吴熊和先生在其著作《唐宋词通论》中的观点来看,张綖是在万历年间作《诗馀图谱》,当时两部重要的词论著作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和的《梦窗词集》还未广泛地见梓付刻,很多词体词派张綖还所未见,所以说张的理论不是最完整的,是有一些时代局限性的,其婉约、豪放二分之说自然也难以覆盖整个唐宋词坛。而且,张綖在附识中所标举的婉约、豪放两个范畴,仅仅是用来论别词体的,张世文更是直接说道:词体大略有二,所以此时的豪放概念并非是现代人们长久以来习惯的两派分别。
直到清代初年,王士禛在《花草拾蒙》中大胆地将词体、词派两个概念混一而谈,用张綖当初论词体的话来论词派,并列举了他的两位同乡李清照和辛弃疾为例:张南湖(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从此,唐宋词才正式地在文学理论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后代学者也以此来评论词人、撰写词史和文学史,成为一种传统的方法直到今天。
豪放词,几乎可以说是伴随着苏轼初登词坛不久后才正式出现的(按《东坡乐府笺》所收苏词和年表,苏轼最早的词作是熙宁四年1071 年通判杭州时所作。据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目前被公认为苏轼的第一首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创作于熙宁八年1075 年在密州知州任时,距首创相去仅四年),而苏轼自始自终又是以传统婉约词的改革者的面貌自居的,苏轼的豪放词能够比较好的展现豪放在词中的一些特点。
苏轼豪放词最大特点,就是词境开阔宏大,包罗万象。苏轼作词,讲究无适无不可(《东坡题跋》),山川之秀美,风俗之朴陋,贤人君子之遗迹,与凡耳目之所接,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南行前集叙》),最终将本用作呢喃儿女语的词来表现轩昂豪放的人生画面。例如被公认为是苏轼第一首豪放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上片出猎,下片请战。苏轼将花前月下的词改写豪放英武的事业,在此前几乎是闻所未闻的。刘熙载《艺概》卷四记载: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苏轼对词的革新,除了以诗入词之外,还有以理入词,夏承焘先生《东坡乐府笺序》中认为以理入词乃苏轼首创。请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在此词中,作者将自然之理与人生之理完美合一,从宇宙间离合聚散的自然哲理中找到了排解人世哀愁的方法,从寄情于景,再到以理遣情,虽然有悲哀和遗憾,但作者却能以豪放飘逸的气概吐出,并用宽广的胸襟来接待,用这份豪放的哲理深化了词意词境。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赞叹:中秋词,自东坡《水调》一出,余词尽废,诚哉斯言!关注农村生活,书写乡野之乐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软草平莎过雨新)等农村词,也是有益的并且是历史性的开创,以上两词都是元丰元年(1078 年)苏轼任徐州太守时所作的几首农村词,这是第一次将农村生活题材写入文人词中,也是东坡扩大词境的体现。
苏轼刚登上词坛时,正值柳永词风靡大江南北,苏轼改革传统词,第一个需要扳倒的对手就是柳永。他的做法就是自是一家树立豪放词风,用豪放刚健的词来取代细弱的女儿词,改变词坛单一的浮靡细弱的词风。在作了《江城子密州出猎》后,苏轼曾致书好友鲜于侁: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俞文豹《吹剑续录》中也有一段我们熟知的对话: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七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俞文豹所载的这位幕士的对话,生动地说明了苏轼与柳永两架词风的差异,也显示了苏轼立豪放旗帜,对传统词风的重大改革,给北宋词坛吹进了一股强劲的豪放雄风。也是从这时候开始,就有学者用豪放一词来评论苏轼的词风了。绍兴辛未(1151 年)的《东坡词拾遗》:豪放风流,不可及也以及稍晚于苏轼的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卷五:东坡酒酣,自歌古《阳关》。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裁翦以就声律耳。都以豪放论苏轼词,可见其词风和影响在宋朝就比较广泛了。虽然后来也有人认为东坡词最主要特点是清丽舒徐(张炎《词源》)、是韶秀(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是清雄(王鹏运《半塘遗稿》),但认为苏词豪放者,依然最为通行,众口一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