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控人才

数控人才

时间:2023-05-29 18:00: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控人才,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控人才

第1篇

关键词:数控技术 高精度 高柔性 就业前景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产品结构越来越合理,其性能,精度和效率日益提高,更新换代频繁,生产类型由大批量生产向小批量生产转化。因此,机械产品的加工相应地提出了高精度,高柔性与高度自动化的要求。

2、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地位

在机械制造业中,单件中小批量生产的零件约占机械加工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尤其是造船,航天,航空,机床,重型机械及国防部门,其生产特点是加工批量小,改型频繁,零件形状复杂和精度要求高,加工这类零件产品需要经常改装或调整设备,对于专用化程度高的自动化机床来说,这种改装和调整甚至是不可能实现的。

由于数控机床综合应用了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伺服驱动,精密检测与新型机械结构等方面的技术成果,具有高柔性,高精度与高度自动化的特点,因此采用数控加工手段,解决了机械加工制造业中常规加工技术难以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单件,小批量,特别是复杂型面的零件加工。应用数控技术是机械加工业的一次技术革命,使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提高了机械制造业的制造水平,为社会提供高质量,多品种及高可靠性的机械产品。因此,数控技术各层次人才就业岗位非常多,人才需求非常广泛。

3、数控各个层次人才紧缺

目前,我国数控技术工程人员缺口达80多万人,一些企业开出月薪8000元都找不到高级数控机床技术人员.具有全面数控知识的技工年薪更是高达20余万元,数控技术人才就业前景良好。数控人才市场需求在发达国家中非常紧缺,数控机床已经大量普遍使用.且我国制造业与国际先进工业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机床数控化率还不到2%,对于我国现有的有限数量的数控机床(大部分为进口产品)也未能充分利用.原因是多方面的,数控人才的缺乏无疑是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数控技术是最典型的、应用最广泛的机电光一体化综合技术,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大量的从研究开发到使用维修的各个层次的技术人才。

数控机床摒弃了原来手工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与精度,降低了工作强度.在发达国家数控机床已经普遍大量使用,而我国数控技术应用推广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目前我国机床的数控化率仅为1.9%,而日本高达30%,美国超过了40%.国家规划在2010年前,使数控化率达10%以上,我国数年内将增加40-50万台数控机床,相应需要60-80万数控专业技术人才。

我国目前不仅仅是数控化比率低,就是现有的数控机床由于缺乏专门人才而未被充分利用,据教育部和劳动部2004年对专业人才的评估,我国数控专业人才的缺口在六十万左右,人才需求每年以30%增长,数控专业是真正的“技能紧缺型”专业,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待遇极其可观。近年来,我国模具企业大量采购数控设备,在有些地区有数控知识的高级技工年薪高达30万元。

4、数控技术人才层次的划分

(1)蓝领层:即数控操作技工,精通机械加工和数控加工工艺知识,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和手工编程,了解自动编程和数控机床的简单维护维修,此类人员市场需求量大,适合作为车间的数控机床操作工人,但由于其知识较单一,其工资待遇不会大高。

(2)灰领层: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掌握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和机电联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熟悉各种数控系统的特点、软硬件结构、PLC和参数设置.精通数控机床的机械和电气的调试和维修.此类人员需求量相对少一些,但培养此类人员非常不易,需要大量实际经验的积累,目前非常缺乏,其待遇也较高。

数控编程员: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和数控机床的操作,熟悉复杂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三维CAD/CAM软件,如UG、PRO/E等;熟练掌握数控自动编程、手工编程技术.此类人员需求量大,尤其在模具行业非常受欢迎,待遇也很高。

(3)金领层:属于数控通才,具备并精通数控操作技工、数控编程员和数控维护、维修人员所需掌握的综合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很广.精通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设计和数控系统的电气设计,掌握数控机床的机电联调.能自行完成数控系统的选型、数控机床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能独立完成机床的数控化改造.是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抢手人才,其待遇非常之高。

5、数控技能型人才的就业前景

数控加工具有高柔性、高精度、高效率特点,同时可以大大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发展数控加工是当前我国机械制造技术改造的必由之路.由于我国处于数控加工技术的大力发展阶段,大量的数控机床和先进的加工手段的快速引进,却没有大量熟练数控技术操作的人员参与,因此造成该行业严重缺乏人才.数字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机械制造业中,普通机械正逐渐被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的数控机械所代替.企业对较高层次的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将明显增加.而对于数控加工专业,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有过硬的实践能力,更要掌握系统而扎实的机加理论知识.因此,既有学历又有很强操作能力的数控加工人才更是成为社会较紧缺、企业最急需的高技术人才。

6、结语

我国目前不仅仅是数控化比率低,就是现有的数控机床由于缺乏专门人才而未被充分利用, 数控技术是目前最典型的、应用最广泛的机电光一体化综合技术,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大量的从研究开发到使用维修的各个层次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数控 职教 教改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35-01

一、社会需求为数控专业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机遇

我国正处在从“世界制造大国”向“世界制造强国”转化发展时期,随着现代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数控技术日趋成为支撑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企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社会急需一批既懂数控理论知识,又具备熟练数控操作技能的人才。中职学校应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结合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深化教学改革,调整专业定位,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我校根据湛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将重点发展钢铁、石化等重点项目。抓住宝钢湛江有限公司、中科炼化等大企业落户湛江,对数控技术人才巨大需求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省、市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做大做强我校数控专业,数控技术专业的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学校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同时湛江市委、市政府在十二五期间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用于我校公共实训中心设备购置和运作经费,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学校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调整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1.调整数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职学校应主动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当地企业需求,校企共同制定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的工作岗位和职业能力,形成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企业对数控人才能力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开发产教结合的校本特色教材。根据校内实训设备编写实习实验指导书,学生训练以某一岗位的基本能力为目标,通过轮岗实训、阶段实习、项目制作等方式进行技能训练,使学生达到掌握岗位技能。

2.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更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改变传统单一教学模式,打破“先学理论,再实践学习”传统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做为中心、以能力为核心。鼓励老师大胆创新,要求教师深研教材,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研究探讨适合本学校的模块教学、岗位教学、现场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坚持把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将理论知识有机地融入实践教学,按数控加工工作过程设计教学任务,将数控专业知识、技能、职业态度整合于实习实训过程,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参与,强调师生互动。

3.积极推行双证培训考核,突出职业技能培训特色。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将“计数机辅助设计绘图员,数控车、铣床操作工、计算机辅助制造程序员”等职业资格考证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生产技能训练,采用“以证代考”的考核方法。

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实习实训条件

1.实训基地建设是搞好教学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中职学校应积极争取省、市教育部门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基础设备,扩大实训实习场地建设,购置一批先进数控实习实训设备。近年,我校建成8000m2的集教学、生产、培训、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投入资金1200多万用于设备购置,建有数控车、数控铣、机加工、钳工、模具等实训室,还配有档次较高加工中心、线切割、电火花等一批数控设备。增加实习实训工位数,充分满足我校学生实训实习要求。还专门组织实习教师对数控设备维修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最大限度地提高实训实习设备利用率。

2.扩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优化工学结合模式。中职学校应选择当地一批生产规模大、管理规范、用工需求大的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签订校企长期合作机制,积极探索与企业开展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于一体数控高技能人才培养,实现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熟识企业岗位技能,了解企业文化,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数控专业教学的关键

中职学校要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就必须拥有一批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我校积极探索教师队伍的结构改革,按照专业带头人、骨干老师、专业教师3个层次和专兼职2个类型进行建设,建成专兼职老师团队。改革教师培养、考核制度,创新人事管理制度。加强教师培养,实施“青蓝工程”师徒活动,结对帮教,以老带新,定期开展实训老师数控技能竞赛,根据每个老师的专业能力,有目的地引导、培养,使每个老师具有一专多能,全面提升老师的整体专业素养。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选送部分老师参加国家级、省级骨干老师培训学习。有计划有目的选派骨干老师参加校外数控类工厂现场实习训练。了解数控专业最新技术,提高专业老师实际操作能力,部分老师已成为专业建设主力。积极组织专业老师参加校级以上公开课说课比赛,鼓励专业老师提升学历,参加国内外进修学习。现在我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5%,同时从企业中招聘一些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为学校兼职教师,对兼职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建立专兼职教师互动交流平台,提高其教学能力。鼓励兼职教师参与学校教学、教研,为学校数控专业发展出谋献策。

五、专业兴趣是中职学生学好数控技术的关键

兴趣是学习动力源泉,是中职学生学好专业的关键。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控专业兴趣,让学生从内心发出我要学好数控技术的决心。学校通过各种会议、讲座等媒体,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网络充分了解社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了解湛江钢铁基地和中科炼化等大项目的开工建设需要大量数控人才。让学生知道学好数控技术与将来就业,工资待遇息息相关。并且在校园中营造学习数控技能良好的氛围。每年组织学生参加省、市数控技能竞赛,选拔优秀,树立榜样。定期召开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让学生充分了解中职学生只要凭借过硬专业技能,一样在企业里有大作为,精通数控编程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其工资待遇比大学生还要高,十分抢手。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数控专业,学得好、学得欢。

参考文献:

第3篇

本次大赛暴露的问题

知识面较窄,综合应用能力尚待提高。所有参赛选手普遍感觉理论试题较简单,知识掌握、运用较熟练,应该拿到比较高的分数。但事实正好相反,考试结果理论成绩普遍偏低,由此反映出选手对数控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欠佳,基本概念表述不准确,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没有深刻地理解,碰到相关内容,综合运用时容易出错坐标旋转指令,很多选手不会灵活运用。

部分选手数控加工的基础不扎实,实践经验不足。理论考试的编程题因加工工艺错误而被扣分的不少。实操编程加工中加工工艺路线选择不当而严重影响加工的也不少。许多选手对于切削参数的选择不够合理,没有充分发挥数控机床的优势,造成生产效率低下。部分选手对高速、高效率的关系不清,采用低的切削速度,小的走刀量,较大的切削深度,导致加工时间不够。

部分选手心理素质较差,精神过度紧张,随机应变能力不强。有的选手对竞赛的具体要求尚未搞明白,就急着动手答题或编程:有的选手编制的程序未模拟加工,直接对工件切削,结果出现撞刀,甚至损坏机床;另外,很多选手未作通盘考虑,在时间不足的情况下,没有对自己要完成的工作做出合理的取舍,缺乏应变能力,影响个人水平的发挥。

对数控技术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数控技术人才要以素质高、能力强为培养目标。数控技术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精密测量和机械设计等方面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它要求技术人员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过硬的实践动手能力。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要以行业需求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数控技术人才要定位准确,方法得当。即高职院校培养的数控编程员应达到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和数控机床的操作;掌握模具设计和制造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常用CAD/CAM软件的应用;掌握数控手工和自动编程技术。数控机床维护人员应达到熟悉各种数控系统的特点,软硬件结构: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能进行PLC的参数设置:清楚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和机电联调;懂得数控机床的机械和电气维修。

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加大实训环节的力度和时间。数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单一的理论教学不可能培养真正实用的数控技术人才,即使是开一些实验课也不过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对专业技能的训练作用不大。所以,我们应加大实训力度,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突出应用性,适用性,以提高学生对新工艺、新方法的适应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满足教学要求的实训设备是完成培养目标的前提条件。以前在实践技能实训方面,重点放在数控机床简单操作上,对数控加工工艺,CAD/CAM与数控自动编程等专业技术能力训练不够。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做到如下几点。

继续加强传统金工实习。传统的金属加工理论与实践技能,是学习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不懂得刀具角度、切削用量和制造工艺,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数控人员。所以,在专业教学计划的设置中要加强机械制造模块中的金工实训的训练时间和加强对训练效果的考查。

加强数控模拟仿真、CAD/CAM和自动编程的训练。在数控实训中心建设的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数控模拟仿真、CAD/CAM和自动编程的重要性,用有限的资金合理配置数控技术实验实训设备,优先满足教学与培训要求,增加软件实训时间和加强实训效果,这样使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接受数控加工技能基本训练的机会。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缩短理论和实际的距离。我们不能片面追求设备的“高、精、尖、洋”,而使学生参与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和时间缺乏,影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将数控机床操作与数控模拟仿真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实训力度、增加实训时间和实训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控技术基地设备、设施的作用。

实行双证书制是加强实践的有效方法,全面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和考证,拿到就业的“敲门砖”。同时,学生在经历了学校的“模拟战”后,积累了实战经验,能够做到快速的“上岗顶用”。

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科学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高职高专课程体系设置应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满足职业岗位群的要求,要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打破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和“三段式”课程设置,对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在课程开发上,采用“精简、压缩、增加、综合、划分”的方法,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压缩不必要的理论论述、推导内容,增加与专业能力培养密切相关且应用广泛的实践教学课程,把培养某项综合能力所需的课程、内容按照知识点和技能点加以筛选综合,形成新课程。文化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知识则根据职业岗位群有针对性地设置专门化教学模块,建立一个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知识平台。尤其是对课程考核的内容、方法和模式要进行改革。考核的内容可以职业岗位群的应知,应会为基本依据。考核的方法采取既考理论知识,又考操作技能,也可以数控技术企业的实际生产任务为题进行综合考核。课程体系设置的主体框架思路如下:

第一,将培养目标分解到每一教学模块单元,确定每一教学模块单元所承担的任务、应培养的知识和能力,相应的配套实践教学环节,再确定每一教学模块单元主干课程的内容和考核方法。第二,对各个教学模块的内容,应进行优化组合,加以综合化改造,强调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取消重复的教学内容。第三,专业课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可采用精讲多练,边讲边练的教学方法和直观性的现场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互结合。第四,对传统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按必须够用的原则进行综合整合。舍弃一些繁琐的理论推导,定理证明等方面的内容,淡化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调针对性和应用性。

第4篇

【关键词】数控设备;人才;培养

1、引言

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相应的人才,对于数控技术来说也是一样。由于现今数控设备有着科技化、复杂化的趋势,所以想要对其进行很好的应用,就缺少不了相应的人才对其进行操作,同时由于设备使用过程中避免不了出现一定的问题故障,所以也缺少不了相应的优秀维修人员对设备的良好运行进行保障。近日,笔者所处企业的重型发动机厂、工程发动机厂新进近百台数控设备,这些设备在为企业带来更高产量的同时也对相应的操作及编程人员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这就使我们进一步对数控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进行了重视。在本文中,将就我国目前数控设备操作人才的培养方式现状以及解决方案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讨。

2、我国目前企业中数控工作现状

2.1企业数控设备应用现状

在对我国数十家集团公司进行调查后发现,在我国目前的企业中,设备利用率不高和设备完好率不足是存在的两项主要问题。其中,对设备利用率产生主要影响的原因主要有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足、编程人员的能力不够、企业生产任务规划不合理以及企业设备的维修能力欠缺等等。其中对设备利用情况影响最大的就是操作人员的水平问题。而对于设备完好率产生主要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企业的维修人员技术难以达到要求、维修力量不足、设备本身的老化以及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不当等等。在这些因素中,对设备完好率影响最大的就是维修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从以上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目前数控设备企业中,最缺少的就是合格的操作及维修人才。

2.2企业数控人才现状

经调查,从数控人才的学历情况来看,在数控人才中,中专以下学历的占全部人数的52%,大专学历占全部人数的36%,本科学历占全部人数的8.5%,本科以上的学历则仅仅占3.5%。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在我国目前的数控人才中,高职技术教育所培养出的人才占据着我国现今数控技术工作的主力位置。

而从人才的来源方面来看,应届大学生和社会招聘的人才占据着两大位置,剩余的小部分人才是由用人企业自身进行培养的。从这里可以看出,由于应届毕业生虽然在学校中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学科水平与对英语及计算机应用的能力,但是由于其在学校中缺乏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对于企业的实际需求还有着一定的距离,所以需要通过企业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入职培训,从而能够满足工作的实际要求。同时也可以看到,由于企业直接对毕业人才进行培养的代价成本是非常高的,这就给社会上的高职院校带来了相当大的空间。

最后从数控人才在企业中的工作岗位来看,数控设备的操作人员与编程人员依然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同时数控的维护人员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中数控技术的综合性人才逐渐增多,这是由于随着行业的发展,单方面技术的数控人才已经不能够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具备多项能力、多种技术的综合性人才是未来企业数控工作的发展重点及方向。

3、适合当今形势的数控人才培养方案

3.1人才培养方案

对上述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之后,就应当依据社会环境的发展方向以及各数控应用企业的用人要求,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对数控设备进行操作与维修人员的培养方案。在这里,我们应当树立起以就业作为最终目的的培养目标,要确保数控设备专业的操作方向与维修方向的毕业生在走出校门就业的初始阶段就能够有能力胜任数控设备的调试与初级岗位工作。在工作岗位工作几年之后,就能够有能力做好机床维修、机床调试等更需要技术能力的岗位。

3.2课程建设方案

对于课程的合理建设也是对数控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对国内外相关领域先进的理念进行学习之后,再将其同本校以及我国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建立出一套行之有效、适合我国人才需求的课程模式。目的就是要能够培养学生兼操作、维修、编程、管理知识技术于一身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并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适当的安排相应的实际操作课程,在对企业工作任务进行模拟、设备问题还原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培养出学生的“工学结合”,从而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得到共同进步。

3.3教学模式方案

3.3.1实行人才的订单式培养

学校对人才进行培养,其最终目的就是将其直接输送给企业。所以在培养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循以就业为宗旨的理念。通过实行人才的订单式培养,则可以增强学习内容的专一性,避免出现课程学习的盲目性。在对学校同用人单位的要求进行了解掌握之后,就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培养,对企业中需要用到的各项能力水平进行加强。通过这种方式,当学生走出校园,踏入工作岗位的同时,就能够很好的进行企业需要的各项工作。

3.3.2组建联合班输送模式

针对社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学校可以对此建立起一套专业的培养输送模式:在学生经过两年的基础学习之后,在第三年就可以依据学生的能力情况组建起“联合班”。在这个联合班中,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培养。可以由企业派遣几名技术专家对学校的课程安排进行指导,并结合用人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学校的教学方案进行制定。之后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安排,在使其对多项技术进行掌握的同时安排其在企业的实际工作场所进行各项操作、设计、检测、维护等实际工作。从而培养出学生的高素质与综合型能力,进而能够更好的为企业进行服务。

4、结束语

总的来说,对于数控技术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企业与学校应当严格依照实际情况,加强合作,制定出良好的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及用人的双向协议,从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数控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伍振铭,龙永莲.高职数控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模式探索[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

第5篇

关键词:蓝领层 课程体系 双师型 校企合作

一、以社会调研为依据,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随着工程类企业扁平化生产模式的普遍采用,企业的人才类型主要有三类,如下表1所示。

以中职数控为例:中职数控专业则主要培养生产一线或者服务一线的高素质中等技能型人才,即主要是蓝领层面的人才。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应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中、初级人才;努力打造能主动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的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较强职业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的现代社会人。

二、现行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分析

1.课程体系缺乏职业性

中职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通过课程教学得以实现的。现行培养目标下,学生的知识结构由传统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组成。但在对文化基础课以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较少考虑数控技术岗位工作环境并对学生职业素质以及职业岗位能力的具体要求进行具有专业特色的、差别化教学。尤其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区别其他机械类专业,没有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对各课程的教学进行重要性排序,不能突出专业教学特点,从而出现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部分专业基础知识不够用的状况。

2.技能教学中,训练项目相对单一

在专业课以及专业技能教学中,更多地围绕劳动部门的技能考证展开。在对学生技能培训中,训练项目相对比较单一,和企业贴合度比较小,存在重证书、轻实际能力的状况。培训更多地是采用强化、重复的方式,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更多地体现在对机床操作的应用上,技能掌握不够全面。

3.师资队伍缺乏实践性

随着近几年的扩招,中职学校规模与数量急剧扩大,教师规模也迅速增加。许多教师缺乏现代职教理念,总体技能水平偏低,并且缺乏企业实践经历。

三、基于就业岗位需求的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利用学校实训条件,通过专业见习、阶段实习、项目制作等方式进行融“教、做、学”为一体的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每一时段的培养训练均以某一岗位的基本能力为目标,学生在不同时段均可进入企业从事相应岗位的工作,实现课程与岗位对接。

第一学年注重让学生了解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兴趣,辅以专项教育参观、入学后第一个月的项目化专项实训、教学成果(或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等,让家长知晓专业特点,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受。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达到初级钳工的职业能力标准,第二学期能够达到初级车工的职业能力标准。

第二学年中按计划地开展专业基础技能和综合技能实训,采用“滚动式”技能训练模式,通过目标分解、课题化训练,辅以阶段化考核,使学生在校期间技能水平随时间呈螺旋式上升。坚持训练内容循序渐进,训练动作确保规范,训练要求保持统一,训练教师强调专职,训练课题讲求趣味,将对学生的要求与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有机接轨。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达到数控设备操作员的职业能力标准,第二学期能够从事简单数控加工编程、工艺编制的工作,同时根据个人特长,进行拓展课程的学习,开拓未来的就业岗位领域,实行教材与技能对接。

第三年,开展企业顶岗生产实习,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就业、择业能力。学院负责管理,校外基地主导。进入顶岗实习培养阶段,学生作为准员工进入企业。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以了解企业文化,学习生产现场管理,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就业本领,积累创业经验,这样可以保证把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落到实处。

四、基于就业岗位需求的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1、以企业为平台,着力重构职业教育课程新体系

根据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和中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按照“实用、适度、够用”的标尺来设置。对课程设置采用“精简、压缩、增加、综合”的方法。

对理论课程部分削枝强干,删繁就简,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压缩甚至删除一些不必要的课程,增加与专业能力培养密切相关且应用广泛的课程,根据新的课程体系对所需的教学内容按照知识点和技能点加以筛选综合,形成新课程,在有限的学时中力争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在相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增加与数控机床有关内容。在《机械制图》课程中增加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工程软件的使用,强调三维造型的应用,增加上机实践课时;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增加数控机床上广泛采用的滚珠丝杠副、滚动导轨、直线导轨、齿形传动带的原理、结构、特点等内容;并加重数控加工工艺、数控加工典型刀具、夹具的特点及应用、数控机床总体布局及机械结构的特点、数控机床典型机械(如刀库结构等);在《电子电工技术》课程中增加进给伺服系统必不可少的位置传感器的原理、结构和特点。《数控技术》是核心课程,主要介绍数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数控系统的使用和编程方法,还要介绍已学有关课程内容在数控系统、数控机床上的应用。由于数控技术大部分都应用于模具加工制造,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可以适当增加与模具加工工艺、模具设计制造技术等相关的知识内容,也可将有关内容进行整合优化成一门课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更能增强竞争力。

2、在数控技术教学中增加实验、实习和设计训练的学时。

在与数控技术相关课程中增加数控机床的典型机构和装置实验。在核心课程《数控技术》中主要安排数控加工原理、编程、数控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等方面的实验;增加数控技能训练内容,针对所加工零件,完成从数控工艺编制、数控加工程序到数控加工的全过程工作。

超越艺术与商业界限,打造多元化的艺术互动平台,希望突破艺术『被仰望的格局,让公众在购物休闲的同时接触和欣赏艺术,感受艺术所带来的喜悦、感动和无穷力量。

推荐人 干橘子李凯

插画家、知名CG概念设计师。作为一个艺术领域的工作者,逛商场的目的绝不仅仅在于买东西,更希望它是一个艺术的开放型空间,从装置到布局都能激发创作灵感。

或许谁都无法忘怀K11开幕那天的盛装景象:装饰绚丽引人注目的创意老爷车穿梭巡游于城市的中心商圈之间;“真实、美、自由和金钱”新媒体艺术展正于上海Chi K11艺术空间奇幻上演;K11购物艺术中心内造型独特的气球女孩让人忍不住驻足合影,乔装成客服的魔术师在电梯间、商铺转角等不经意的角落为人们献上一个又一个惊喜,三楼都市农庄有机食坊和动物农庄周末时光互动不断,为公众带来隐匿于都市中的淳朴田园风味……这一场创意盛事让大家恍然置身于一个艺术的乐园,它有太多可能,绝非是一个商场所能形容与概括。

K11购物艺术中心是一个让商业变身艺术的地方,更是一个多元化的创新平台,大胆前卫、充满惊喜和想象而又平易近人、耐人寻味。作为零距离面向大众的购物中心,除了在品牌选择、空间整合、硬件配套方面做到最佳,其贴心服务、趣味互动方面的用心亦是创意无限。商场特辟Reading Corner,启发繁忙都市人重拾阅读的兴趣。B1层设立游戏互动的小空间,满足消费者休闲购物的五官体验;同楼层的Internet Bar,除了供客人小憩外,还提供免费充电服务,保障顾客的移动生活随时“在线”;而每日不定时“快闪”的客服人员,变身活力与玩趣的使者,为顾客带来欢乐随心的购物体验。

作为首个把艺术、人文、自然三大核心元素融合的全球性原创品牌,K11一直将艺术欣赏、人文体验、自然绿化及购物消费相互融合,为大众带来前所未有的独特感官体验。而上海的K11商场也是秉承这一核心理念运用独特的绿色设计,糅合多维的艺术欣赏与交流,让商业变身为艺术,全情打造最大的互动艺术乐园。在这所艺术乐园中,除了满足基本的购物需求,还可以见证每一位新缪斯、每一个奇思妙想的诞生,使普通的购物之旅,变成活泼奇幻、充满艺术感的旅程,让他们的意念和梦想自由飞翔。

K11购物艺术中心

地址:卢湾区淮海中路300号

电话:23103188

Tips:

1.K11把本地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列作永久收藏,也通过提供各种多维空间让市民在购物和休闲之间欣赏到不同的本地艺术作品。

2.从不同的角度管理,重组和整合不同城市内的人文、历史、地理和邻近地区。品牌使该地区的人文体验及文化艺术得以复活、再生和创新,创造一个独特的K11多元文化生活区。

3.K11所有项目的建筑架构概念均应用到各种绿化设计和技术,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提升整体城市及公共场所的环境素质。

不得不说

空中花园

位于商场六层的空中花园,是上海K11的另一片绿洲。这座花园位于都市丛林之中,却隔绝了尘世的喧嚣,远望可见延安高架的辉煌灯火,俯瞰能见淮海路全貌,闭上眼睛还可享受自然之宁谧,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城中难觅的露天观景胜地。K11更是凭借其对可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可持续的选址以及各种绿化环保理念和行动获得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颁发的LEED金奖,得到了当今世界建筑可持续性评估中最完善、最有影响力的评估奖项的认可。

LOL和创意专才培育中心

充满创意和乐趣的品味时尚生活概念店LOL(Love Original Life)灵感来源于网络通用符号,旨在为具有生活情趣、渴望表达与众不同的生活态度的族群,带来极具艺术设计感的时尚生活用品,提倡全新的生活方式。除了引进集团旗下充满创想的LOL,K11还为更多创意工作者打造了全国首个甲级办公楼内设的创意专才培育中心。中心特辟上海K11办公楼24楼整个楼面,约400平方米的空间,用远低于市场价的租金,为众多有创造力的专才人士提供最丰富的访问机会及营商平台。

第6篇

“四步四化”模式改革的背景

在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要大力培养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并希望年轻的一代坚定创新超越、产业报国的远大理想,为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多做贡献。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迫切需要大批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由此,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立足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加快培养一大批“有理论、有技能、有思想、有抱负”的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技工院校壮大的必然趋势。

制造业承担国民经济建设的主体作用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和大国地位。现已进入全球三大制造强国阵容,2012年中国制造业产出占全球20%,超越美国跃居全球第一大工业制造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现代制造技术发展的需要 数控加工特别是数控机床的制造和运用一直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短板。近年来,数控加工制造在我国的发展方向主要按照以下方式发展:首先,设备及加工智能化走向越来越清晰,智能制造系统已经建成以人为主要决策核心的人机和谐系统向以机器为主体的自主运行转变。其次,向服务型制造转向,过去十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局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数控机床也广泛运用于工业生产流程,然而未来如何依赖于从加工制造的末端向提升功能的价值高端迈进面临挑战。第三,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机床业进入了以数字化制造技术为核心的机电一体化时代,而掌握数控加工技术将是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主旋律。从发展的角度看,现阶段数控技术的应用会通过数控技术的集成平台,形成新的信息集成平台系统,并朝着数控技术综合能力平台发展。

服务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经济战略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成渝经济区域的建设,学校所处双流及成都周边工业区,随着工业区建设加速,一批特大型工业项目集群涌现双流,这片热土已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区域和外商投资的新热点。这意味着双流区将急需大批机电专业人才。但相关调研显示,该区行业高技能型人才只占3.5%,中级技工也只有24.5%。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这更加突显了学校所处的成都双流区急需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的技能人才的迫切作用,因此,也为学校开展数控加工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方向和要求。

“四步四化”模式改革的做法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作为成都市机械职业技术学校优势核心专业,专业建设早基础配套雄厚,目前已建成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拥有设施设备价值约1300余万元,包含各种先进的数控设备和生产线291台套的实训工厂。成为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在专业建设中始终以学校“人才强校”战略为总领,贯彻“以人为本”思想,坚持“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来构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制定师资人才队伍培养计划,充分发掘师生价值为核心,重点实施专业学科的教学改进。

精心构建中高级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从技工院校教学特征出发,紧扣把关培养学生质量这一主题开展技能师资人才队伍建设,精心构建基于应用型数控技术人才“四步四化”培养模式的培养体系,并由四个分支体系构成。

技工文化育人体系 我们认识到用文化激励和引导人在现代职业教育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学校作为老牌职业技术中职学校,在自身的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上始终将传承弘扬工匠精神作为学校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魂。

首先强调学校发展五十年形成的技工文化是人才队伍建设思想基础。为此,通过各种层面进行宣传学校发展进程中的优秀学生的典型事迹和感人故事,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积极营造“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氛围,有意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态,使师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感到被尊重、器重和爱戴,拥有成就感、荣誉感、自豪感,充分发挥文化在教学引领方面的“指挥棒”作用。

其次,凝练培育成都市机械职业技术学校特有的“专注精神”,通过对学生不同成长阶段,从生理、心理等多方面进行引导和熏陶,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培养与锻炼,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岗位成才,实现技能改变命运的理想。

教学师资评价激励体系 本体系的制定主要以激发专业教师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为目的,在不突破国家现有政策的基础上,丰富完善学校师资建设的激励机制。

第一,建立激励分配制。以“技能提升”和“业绩贡献”为主导,制定数控专业二次收入分配办法,加重技能资质对薪酬的影响比重,即专业受聘教师除每月享受一定的的技能津贴外,增加“活工资”的比重,分别采取将奖金分配持续向技能要求高的教学岗位倾斜、向骨干精英倾斜、向业绩贡献倾斜、向岗位创新倾斜。

第二,完善评先推优制。将教师取得的资质和学习能力作为评先推优的首选条件,从制度上引导专业教师主动提升资质能力,学校主动为他们创造学习深造、参加各类技能竞赛的机会。

第三,实施绩效倾斜制。以“打破大锅饭、消除慵懒散,业绩贡献优先”为目标,强调专业教师在教法创新和教学方面的示范作用,对参加各级职业技能竞赛并取得名次或申报各类专利、软件著作权的老师,以及在带学生方面成绩显著的老师,在业绩同等情况下,年度绩效考评向上一档次倾斜。

第四,打通多轨发展制。在职业发展通道上,首先打通“教师+技师”多轨发展通道,鼓励青年教师走技能技术型发展道路;其次打破原有专业限制,引导本专业教师开展跨专业学习,帮助专业师资科学规划专业发展路线。

能力提升培训体系 根据学校快速发展的需要,数控专业师资的建设在坚持技能型人才传统培训培养模式基础上,本着先主后次、先急后缓的原则,采取优秀人才优先培养、关键人才重点培养、稀缺人才加速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法,重构开放包容的能力提升培训体系。

第一,制定数控加工人才培养规格。指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部统筹安排,分别理清中职数控人才需求的范围和层次,内容包含现阶段人才需求的短期目标和生产任务拓展的中长期计划,两者相结合针对性制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计划。

第二,开发人才培养课程。我们认为课程开发是技能人才培养的灵魂,由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部组织相关专业知名专家、经验丰富的高技能人员组成项目组,针对性开发适合中职数控技能人才培养的理论教材和实践项目确保该专业技能人才的良性培养。

第三,进一步完善培养师资建设。对于师资建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部采取一手抓紧学校资源,通过学校管理层引进优质师资资源;一手利用实训工厂资源,依托工厂专业技能人才开展自有师资储备。

质量控制保障体系 通过在学校层面搭建起质量保障体系框架,开展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部的师资与学生的能力显性和隐形的研讨与研究,确保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效果与质量。实施中根据数控加工技能的特点,通过收集人才信息、评估培训效果、诊断与更正教学过程中的偏差等过程,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部的教学工作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督与控制。同时成立了校级教学质量监控小组,进一步完善“培养”“评价”“使用”“督导”等制度。

“四步四化”模式的培养模型

根据事物发展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的客观规律,经过全面摸底调查分析论证,成都市机械职业技术学校制定了《数控专业人才培养规划纲要》,以培养适应未来数控技术发展的中高职技能衔接的中职技能人才为切入点,提出人才培养立足生产实践的观念,制定可量化的“人才数量、人才质量、人才结构”的培养目标,确立了“四步四化”的人才培养路线图,明确并塑造中职阶段技能人才培养必须具备四种能力,即专业能力、行动能力、职业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依照人才成长的规律,以技能工人成长成才的必经过程为时间轴,充分考虑了中职阶段学生心智的特殊性,分析总结影响中职学生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提炼技能人才培养的一般过程和逐级推进的培养模式并构建了数控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型。其模型结构按照兴趣启发、潜能激发、尖子选树、高端培养进行过程实施,采取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有效改善了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方法和过程,符合当前数控加工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

“四步四化”模式的具体实施

第一步采用线性组织形式以点带面全力构建“教学内容模块化” 过程采用“教师推荐、专业部把关”的模式选拔有志于从事数控加工专业的学生,再从班级到整个专业部层层选拔淘汰,确保把真正优秀的人才选。选拔出那些实训认真的学生,优先进行实训,再由这部分学生做老师的助手,带动其他学生实训练习。然后,结合实训基地当前的生产情况,优先安排学习认真的学生,进行到产训一体生产性实训中去。这一环节教学内容是按照“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经过我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论证,体现了“够用、实用、有储备”的原则,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所用专业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和编写,所有专业课程均以模块单元的形式呈现。课程梯度推进由粗到精;由简单工序到复杂工序,循序渐进。对于最终能进入到精加工、复杂加工工序阶段实训的学生,帮助树立一种学习自豪感和成就感。采用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起到因材施教、以点带面、鼓励先进的作用,有利于选拔出优秀学生,进入到更高层次的学习兴趣中去。

第二步开展校内全员竞赛营造技能氛围实施“人才选拔项目化” 我们认识到技能人才的快速成长,在于不断地比拼和差距认识的过程。因此,充分开展学校内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促进学生技能提升。同时借助竞赛平台,提出“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标准,促使中职学生改变只重理论不重操作的短板。按照“人才选拔项目化”来推进教学尖子选拨工作。为此,学校将每年4月定为“技能竞赛月”。组织开展各专业的的技能竞赛。考核过程以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为重点,竞赛准备期间要求强化技能竞赛的培训指导力度,选拔推荐重点培养对象参加技能竞赛,通过专业优秀技能教师团队集中指导选手进行接受深层次、系统性赛前培训,提高参赛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操作水平。另一方面也将学生技能竞赛成绩作为教师能力的重要评价手段。对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在职业晋升、选拔任用方面优先考虑,并作为绩效等级评定的重要指标,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训的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步拓渠道定计划“教学过程工作化”培养高素质技能尖子 充分认识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因此,在数控加工技能人才培养的渠道建设中,依据专业实际情况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主要采取项目带动模式和校企合作模式共育高技能人才,并灵活运用培养措施丰富技能人才培养内涵。具体按照“教学过程工作化”进行教学设计,根据本专业课程特点,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做中学、学中做”理实一体、工学交替的新型专业教学模式。数控加工专业选拔学校每年一度的技能竞赛中优胜学生,根据自愿的原则,组建技能尖子班模拟企业生产流程,贯彻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锻炼专业技能,技能尖子班在日常行课时,随班跟读;在放寒暑假时,组班学习,主要强化技能训练,实施项目培养法。重点放在技能提升上,以解决操作技能短板作为人才培养课题,兼以少量的专业理论学习。

针对学生设定技术瓶颈,由学生和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组成项目攻关组,通过技术攻关以及攻关成果固化的过程,提升受训学生操作水平,拓宽技能视野。其次,充分运用实训工厂资源共同培养技能尖子,将技能训练项目又转向以加工实际产品为课题,达到课题项目训练的熟练和提高。每期技能强化训练结束,对所有学生进行综合课题技能评价,以检验老师的教学成效与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学校建立起以工作业绩考核为重点,兼顾理论知识考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职业道德素质并重的多维度评价体系,丰富了学生的培养路径促进了学校人才的培养工作顺利开展。

第四步创办高级技工班,深度实施“教学环节企业化” 为了培养更高层次的人才,为优秀学生的提升和拓展提供平台,每年学校选拔在技能竞赛中取得优胜的机械专业二年级学生,组建高级技工班。这部分学生脱离原所在班级,重新组班,并由学校技师工作室首席技师张平老师担任技能培训教师。进行高端孵化,纵深培育高技能人才。实施“教学环节企业化”,利用技师工作室模拟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同时,充分发挥校办工厂和技师工作室的优势,以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更进一步地锻炼学生的岗位技能、职业能力、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等,现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这部分学生周一至周四的白天进行技能强化训练,课题上提高难度,技能训练上实施产训一体,培训场地上校内校外齐头并进。晚上和周五全天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每届高级技工班的学生技能水平都能大大提升,都能承担实训基地大部分的生产加工任务,并能协助老师指导低年级学生实训练习,起到助教作用。每年参加省市技能竞赛都能获得大奖,从2014年开始每年都有学生参加四川省和全国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并获得优异成绩,也成为了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四步四化”模式的人才示范效果

通过应用型数控技术人才“四步四化”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学校师资质量显著提升,在现有专业教师94人中,双师型教师占到79人,其中市县级学科带头人2名,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2人,高级技师8人(全区只有我校8名),技师16人,多位老师在成都市各项技能大赛取得优秀成绩。在学校师资改善的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成长和就业空间,在每年举行的市、省、国家级技能大赛中,我校学生年年获大奖,其人才示范效应逐渐凸显。现学生除升学和自主择业的而外,实现百分之百就业,尤其是应用型数控专业学生,几乎都有多家企业争抢。今年我校计划招生700人,结果报名有900多人,实际到校800多人,有几个专业爆满停招。

第7篇

关键词:数控技术专业 多元分流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教学模式

随着机械行业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但还不是世界上的制造强国,因为大多数核心技术和尖端技术仍然掌握在美、德等少数发达国家手中[1]。尽管如此,高端数控设备和数控技术的应用已普遍应用到我国企业中。企业对多元化高端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较为迫切,先进制造企业的快速发展急需大批在生产一线掌握先进数控工艺、先进数控机床操作、编程及维护方面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另据浙江省十二五规划,浙江省高级工以上的数控高技能人才缺口在五万以上,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的比例上升缓慢,直接制约着先进制造业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虽然全省每年有数千名数控专业毕业生进入企业,但相对于市场对数控技术人才巨大的需求量,仍是杯水车薪。

根据目前的形势,我们将进一步培养“职业素养高,工艺、编程、维护等岗位综合能力突出,能适应数控高速、精密等高新加工技术发展和外向型”的数控高技能人才,并制订多元分流人才培养方案。

1 “多元分流”人才培养方案的提出

1.1 数控技术人才的分类

通常数控技术人才分为数控机床操作、数控工艺编制、数控设备维修和数控设备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人才。而数控设备的设计与制造人才较少,就是人们平常说的金领,数控设备维修及数控工艺编制的人才数量较多,相当于灰领阶层,而数控机床操作人才数量最多,相当于蓝领阶层[2,3]。这3类技术人才在企业专业技术岗位所占比例大概是1:7:32。

1.2 社会对数控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不同的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层次不同。例如合资或外资企业在数控人才的需求上要求数控技能水平高且有一定的英语听说与会话能力。国有大中型数控企业数控方面的需求是“专门方向的人才”,即工艺编程、维护维修、机床操作、设计研发等分工细化;不同技术岗位对技术人才知识深度的要求也不同,即知识结构层次需求分明,工作内容较为专一,而中小型数控企业更多地需求是“复合型数控技术人才”,要求技术人员既要精通工艺又能熟练编程、熟练维护数控机床,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

1.3 “多元分流”人才培养方案的提出

由于社会对数控人才的多元化需求以及数控设备应用程度的不均衡,各类企业对数控人才提出了多样性需求,我校数控专业以服务浙江制造业发展为宗旨,顺应新形势下数控技术人才需求,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积极推动数控专业培养目标:即面向浙江省先进制造业一线,培养具备较高职业素养,掌握专业必须基本知识,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一定的岗位创新能力,与数控岗位群需求对接,分方向培养数控高端技能型人才,即“对接中小型企业,培养工艺主导,操作、编程、维护综合能力强的数控人才;对接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培养掌握多轴加工技术、精密加工技术的数控人才;对接外资、独资企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英语能力较强的外向型数控人才”。并专门设计了“多元分流”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双导师制”的教学模式。多方向培养数控人才,引领“以工艺为主导,编程与加工综合化程度高”的中小型企业发展,顺应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多轴加工技术、高速加工技术发展趋势,满足外资独资企业对英语能力较强并具有国际视野的外向型数控人才需求。

2 “多元分流”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2.1 构建“一个专业平台,多个发展方向”的课程体系

主动适应浙江省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对数控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定位,我校数控技术专业实施基于“学工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分流”人才培养方案。即每学年设置“校内生产性实训”“学练一体课堂教学”“校外企业实践”3个阶段,交叉进行,保证学工交替;3年3层次,即过硬的基础能力、扎实的专业能力以及优良的数控技术应用能力,能力培养循序渐进。大三实施“学生可根据自身基础、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来自主选择专业方向、选择课程模块”的自主学习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产业优化升级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需要。

在示范建设时期建成的课程体系基础上,以产业需求及学生职业发展为导向,以优质教学资源为支撑,以学生创新意识形成、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主线,重构“一个专业平台,多个发展方向”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2.2 建立全方位、多元参与、学生自主性强的教学管理制度

强调学生的职业发展导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管理制度趋于人文化,教学管理内容面向教学的全过程,管理主体由领导、教师、学生、社会多元参与。建立了适应课改形势的教师教学工作考评细则,对工作过程重点要素进行评价,重点关注教师教学改革;建立新的课堂评价标准,评价内容注重教学活动所产生的认知目标达成效果;改革学生考试评价方法,根据课程特点采用多元化考核。

2.3 实施多元化、多方位的教学考核评价方法

多元化教学考核评价方法针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相关的要求,依据课程特点及其课程教学,以适用为原则,系统制订合理的考核方法。考核以个人考核与团队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与企业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对接、课程学习与技能竞赛相结合。合理选用操作演示、汇报、答辩、考试、实操等多种考核评价方法与手段,并结合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途径,全面、客观评价学生实际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多方位的教学评价除了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在校生评价,还引入企业评价、行业评价、家长评价、校友评价等多个元素[4,5]。

2.4 建设“三位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为了保障多元化人才方案的顺利实施,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校内实训基地在国家数控示范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建“多轴加工技术中心”“装配体数控创新制作中心”等集“技能训练、项目制作、技术研发”为一体的实践基地(如图2所示),其中“多轴加工技术中心”将与DMG等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建立浙江省数控多轴加工技术区域服务站,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完善以区域产学工作站为中心的全省网状分布的百余家校外企业实践基地建设,并与杭州娃哈哈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等2~4个紧密型合作企业建立企业流动工作站,为教师下企业培训、学生顶岗实习等提供服务。

3 数控“多元分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评价

3.1 取得的成绩

学生在大三下半学期就已经与杭州娃哈哈精密机械公司、浙大中控股份有限公司、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签约,部分学生凭借较好的专业外语能力,顺利签约外企。我校机械工程学院数控“多元分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果,受到企业的认可,企业一致认为该模式培养的学生具有多轴精密加工能力,机床操作、编程、维护综合能力,具备良好的专业外语,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3.2 问题与展望

我校数控“多元分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虽取得初步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专业改革中加以解决。例如,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仍需不断提高,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专业课程设置仍需不断优化;需要进一步开拓与校外企业的联系,寻求更广泛的校企合作。深化课程设置实施校企合作,采用“多元分流”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多元化数控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值得进一步探索与实施,并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孙月发,苏艺华.数控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27(1):82-84.

[2] 李洪涛,刘元林.数控“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黑龙江教育,2011,12:91-93.

[3] 王金刚.提高数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124.

第8篇

一、数控加工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

针对以上各类数控人才需求的状况,确定高校、高职数控加工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为:有针对性培养企业急需的掌握新技术的应用型人才;有计划地培养企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知识更新快的数控加工人才;培养敬业爱岗的高级数控技术人才;培养具有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数控技术人才。

二、数控实践教学设备现状

由于数控设备价格较贵,数控系统种类繁多,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要建立比较完善、功能比较齐全的数控实践基地并不容易。目前,企业所需要的是既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有能懂得加工工艺和能够编程加工的综合性人才。

因此,我院针对机电类及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数控实践教学。到2011年止,我校数控车床达16台,数控铣床6台,加工中心1台,高速走丝线切割1台,电火花1台。

为了使学生在数控系统方面学到更多类型,在这些数控机床中,数控系统有FANUC-0i系统、西门子系统、华中系统、广数系统、三菱系统等多种系统,在学生学习数控机床结构与原理时,学生对每种数控系统都有了解,而且每种类型都可以直接加工工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接触到企业生产中所用机床,使学生能够很快地融入到企业生产实践中。

另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配置了一些软件,CAXA数控车、CAXA制造工程师、Pro/E等CAD和CAM软件。用于学生建模与加工仿真,在加工前进行轨迹仿真,使学生实现建模与加工,为DNC加工作好充分的准备。

三、数控加工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数控加工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和不足,迫切需要我们对现有的数控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提高数控行业的整体素质。主要做好数控加工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一)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教育、学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所培养学生的质量。必须建立一支精干的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稳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大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引进的力度,从生产一线聘请一些有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工作。与国内外的相关教学单位建立合作,积极参与有影响的学术会议,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构建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性

制定新的理论教学计划,突出重点,增加新知识。一方面,对传统的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按“必需、够用”的原则进行综合整合。另一方面,可减少理论教学课时,增加习题课、讨论课、实践课教学。通过开设大量的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课,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各种数控大赛,提高现场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数控技能培训基地的建设

建立以校内、外实训中心为基地、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发挥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多功能实训中心,既是学生技能培训、教师科研及生产加工的基地,也是一个向社会开放,创造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基地。

1.建立CAD/CAM机房。CAD/CAM是数控技术人员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生可以在实训中轮流到机房画图,进行手工编写程序。让学生到数控机床上输入并效验加工程序,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数控机床的操作,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了从零件设计绘图-坐标计算-编制程序-输入程序-效验加工过程。

2.建立虚拟操作实验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建立虚拟操作实验室,不仅能够解决学生多设备少的问题,而且学生在虚拟环境下独立完成的各模块设计和加工,再利用网络或PMC卡传输到现场的数控机床中,感受零件的实际加工情况,检验、对比所设计的内容,并对其进行优化处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3.建立网络化教学设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成网络教学平台,在数控训练中心进行注册,形成合法的网络沟通载体,使学生在校内保持与数控实训中心的联系,这样,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设计或创新产品,通过计算机虚拟加工,利用网络化教学平台与指导教师沟通,与同学进行交互,教师和同学可以制成文件或视频反馈回去,使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下,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第9篇

关键词 数控加工 人才培养方案 订单式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市场需求逐渐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人们对高等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我国高职教育的规模得到了空前扩大。但是,规模的扩张并不意味着能够真正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反,培养的人才并不能尽如人意,一方面企业需要懂得高新技术、操作能力强、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并有发展后劲的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许多院校仍然沿用以学科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使强调了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但仍然很大程度上沿用以前的培养方案,培养的人才没有准确的定位,缺乏就业能力。因此,这就要求像我院这样刚新升为本科的院校,无论是高职专业还是新的本科专业,都应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充分满足企业的需要,这样才能获得自身的快速发展。为此,我们对数控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1数控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定位准确

目标定位以创建国家级示范学校为契机,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厂校一体、定向培养、互惠共赢”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构建“功能模块化、内容项目化、教学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建成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骨干教师为支撑,“双师型”教师为主导的“理实一体化”专兼职教师队伍,并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与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数控加工实训条件,努力建设与企业工作环境一致的教学场所;健全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逐步探索“引企人校”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形成一个集教学、培训、技术服务与生产多位一体的开放性数控实训中心,提升社会服务功能;把本专业打造成为本区域的示范专业,在同类专业中起带头和辐射作用。

2数控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体措施

2.1优化数控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以“订单式”培养的模式为切入口通过校企合作、厂校一体、定向培养、互惠共赢的深层次结合解决目前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冠名班、订单式培养存在不足和缺陷。根据企业所需人才的数量和规格要求与之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扩大“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的课程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双方的资源优势在师资、技术、资金、办学条件等方面广泛的合作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模式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有机结合,学生毕业后可通过双向选择到企业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2.2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采用不同形式,对区域经济和行业特色、专业人才需求等进行调研,分析数控加工专业人才层次的差异性,按照数控加工专业职业岗位群需要的能力、职业素质和知识,融合数控加工专业职业资格标准,满足订单企业对人才的特殊要求,以作业流程为导向,设置课程,整合课程内容,构建与数控加工专业职业岗位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

此外,必须注重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这是职业素质教育提高的必然要求,要将职业道德、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教育贯穿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教学活动的始终,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好”――品德好、技能强、身心健、有特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促进学生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精神和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对此可以分人才类型专门培养。其一是专业带头人培养,每个专业必须重点培养一名专业学科带头人。通过国内访学、国家级师资培训基地学习、国外学校参观和到国内企业短期实际岗位锻炼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质,使不断提高专业带头人标准,能够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师培训、技术服务、校企合作等方面起到带头和引领作用。其二,需要培养一些骨干教师。骨干教师是学科的支撑,可以定期让他们到师资培训中心和企业学习,提高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其三,还需对数控专业所有教师要求做到“双师型”,对此需要针对每位教师的不同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措施。其四,必须保持有一定的兼职教师人才比例,专门聘请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单位兼职教师,与他们签订聘任协议,稳定教师队伍,设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2.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教学过程按照企业岗位实际工作流程来实施,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和促使学生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使学生得到必要的引导和帮助,有效地掌握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须地知识,训练必备的技能和策略方法,通过主动学、努力做,在教、学、做合一的过程中体验工作职责和工作过程,掌握工作方法,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可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根据课程的性质和教学内容等特点,可灵活采用讲授、讲座、案例教学、操作演示、启发引导、项目教学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

考核和评价体系不应以期末一靠而定,而应以课程中各个任务进行相应的评价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学习态度、过程表现、作品(成果)质量、职业素养、协作沟通等多个方面综合考量。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数控技术;工学结合;教育理念;课程模式

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带动了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模式、课程开发方法和课程内容的重大变革。所谓工学结合课程是指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借助工作实现学习。通过实践研究,旨在切实贯彻教育部职业教育文件的精神,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建设的新理念,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在企业中的竞争力。

一、展开调研

为了准确把握人才培养方向,使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教育更加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的需求,课题组成员于2011年开始深入企业、工厂,调研范围着重在珠三角地区,调研内容包括行业发展情况、人才需求状况及专业人才教育等方面的情况。

根据调研结果,课题组将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数控车削加工、数控铣削加工以及相关机械冷加工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依据培养目标,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单位是机械、电子、电器、汽车、日用品、模具制造等行业的企业,其发展目标岗位为数控编程员、数控工艺员、数控设备维护、调试员、数控设备销售员。

二、召开企业实践专家、职业教育专家座谈会,建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

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课题组召开了数控加工实践专家座谈会,把工作任务定位于中、小型企业数控机床中级工操作员的工作岗位,因为中、小型企业的岗位任务一般比较全面和完整,并可以避免大型企业岗位划分过细、能力要求单一的现象。同时对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中级工操作员岗位进行职业岗位分析,以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频率、重要性及所能承载的知识、技能为依据,把能表现出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包括工作计划、实施及工作结果的检查和评价等完整工作过程的工作任务确定为具有职业特征的典型工作任务,并按从初学者到专家的发展道路将工作任务按难易程度进行归类与排序。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课题组继续邀请职业教育专家和骨干教师一起研究分析数控机床中级工国家职业标准中对数控机床操作员知识点和技能点的要求,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能力,构建职业化的课程体系结构,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一般专业课程、核心专业课程、专业拓展课程、选修课程。同时,经过反复的研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进一步确定完成每个任务所必备的知识、技能,然后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课程。重构后的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的组合,建构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教理念的课程模式,注重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

三、构建学习领域的课程,组织、设计课程内容

学习领域课程,是以一个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专业教学单元,常表现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它是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教学原则,以行动导向为教学方法,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内在逻辑,以帮助学生完成从“初学者到实践专家”的职业成长过程为外在逻辑。学习领域课程的特点:第一,课程目标是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在发展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关键能力的发展;第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满足企业岗位要求的同时,获得职业生涯发展的潜力;第三,学习内容的基础是来源于工作实践的、某一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第四,学习过程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学生在综合的行动中思考和学习,完成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的完整过程。

课题组把以上理论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依据,运用整体化的职业分析方法,改革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按照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构建课程结构,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模式,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为线索,以工作过程知识的形成为设计引导问题的逻辑,合理选择与工作任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关注前后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的逻辑结构,有效的组织、设计课程内容。目前,已编写了多本教材,并准备公开出版。

四、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行动为导向开展课堂教学实验

专业核心课程内容的组织与设计是否有效和正确,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来验证。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构建接近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情境,以行动为导向组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基本程序是:提出任务要求学生进行任务分析和必要的学习准备制定完成任务的计划计划的实施过程学习的评价反馈(评价反馈贯穿在学习的全过程)。从而达到知识的内化和掌握学习方法的目的,实现学校教育的功能。每一个学习任务的学习过程是信息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迁移、知识联系的综合过程,是工作过程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形成工作经验的过程,是关键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

从学生角度来说,工学结合的实施提高了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增加了;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通过学习任务的学习明确了相关的工作内容和操作技巧,有利于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帮助学生获取工作经验,建立工作责任心,提高学生适应社会与企业需求的能力。

从教师角度而言,工学结合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的技能、技术,课前根据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和学生发展需要精心设计可供学习的工作任务,周密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带着积极的情感参与到学习中来,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起主导和组织作用,并对学生的认知、行为能力、情感体验等进行全面关注,既评价学生的工作效果,也评价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各方面表现。

五、结束语

工学结合的研究与实践,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很大的转变,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深化改革,使学校教育不失教育功能的基础上,更加突显职业的特性,更加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此外,为了真正实现专业教师的“双师型”,学校的教师聘用机制也在逐步改变。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真正实现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2006]16号)[Z].2006-11-16.

[2]马树超,郭扬.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第11篇

关键词:数控设备维修 高技能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研究

近年来,随着制造业的发展,数控加工设备逐渐增多,企业迫切需求数控设备维修高技能人才。但目前职业院校数控设备维修人才培养远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传统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数控设备维修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本文对数控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索。

一、课程体系改革趋势

课程体系,一般被认为是围绕培养某一方面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搭建的课程框架。课程体系应该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课程理念和课程模式,采用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才能培养出符合要求的人才,这是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二是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下,编制出科学、严谨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以及符合实际的教材,对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三是教学方法、实训条件以及考核办法,这也是课程体系从宏观到微观的构建思路。

纵观各种不同的课程体系模式,可以看出课程体系改革的发展趋势具有以下特点。

1.灵活性

课程体系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课程的开发、审核与评价上,课程体系的开发不只是针对某一特定阶段的学习者,而是针对一个专业群的任何一个阶段,尤其是更新方面。

2.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

一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对师资没有严格规定,专门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高等院校少之又少,导致现阶段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掌握本专业的最新技术与技能,否则就会被淘汰。从这个角度来说,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中,一体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3.坚持产教结合

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必须坚持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融入生产过程。但是由于我国国情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异,不可能让企业承担学生的技能训练,德国的“双元制”课程模式在我国难以推广,尤其在西部工业不发达地区更是难以做到。

二、培养数控设备维修高技能人才快速适应现代企业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开发原则

笔者认为,应基于现代企业要求构建课程体系,这是一个切合实际的方法。基于现代企业要求构建一体化模块式的数控技术课程体系,将生产过程转化为教学过程,或者说教学过程就是生产过程,能让学生充分融入生产环境,毕业即可上岗,满足现代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1.课程体系研发原则

课程体系的研发必须基于一个科学、合理的研发程序,经过博比特、泰勒多年的研究,这个程序有四个环节,即目标、内容、组织和评价。

在这个研发程序中,首先是研发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专业定位:明确专业工种的职业定位,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二是确定课程设置:以工作任务为引领,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企业环境,将工作过程转化为教学过程;三是组织课程内容:以职业能力为依据,针对企业对数控技术维修人员的能力需求,设计所需课程的基本内容与创新内容;四是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围绕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设计教学活动;五是强化技能训练:以技能鉴定标准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制定严格的考核办法。

2.一体化、模块化的内涵和设置原则

(1)内涵。所谓一体化教学,即是在明确的培养目标下,将理论、实践有机结合、融合为一个整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灵活有效地掌握理论、实践的授课比例,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模块是工作的一个部件、组件,介于整体与零件之间。模块本身是独立的,可以进行不同的组合。模块是标准化的,有严格的指标要求。模块化是面向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

(2)设置的基本原则。

①遵循实用性和系统性的原则。将数控设备维修专业分成若干模块,如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模块、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模块、数控机床维护与维修模块等,凡是与上述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就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强调知识的实用性,注重内容的系统性。

②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满足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和不断发展的需要,笔者学校在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上下功夫。除了设置专业主模块以外,还配置了基本素质与能力模块,如高等数学、语文、英语、政治等课程。这些模块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是密不可分的,也是构建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③遵循弹性原则,培养复合型人才。根据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从学校实际条件和学生实际出发,实现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在设置模块时遵循复合型原则。每学期都安排学生参加生产实习,学生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④模块设置与技能考核挂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使模块设置与技能考核尽量挂钩,在内容上保持一致。模块教学结束后,让学生通过参加技能考核等形式,提高实践能力,日后就业就有更多选择的空间。

3.课程体系构建与开发的创新点

(1)一体化模块式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一体化模块式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实施一体化模块式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进行一体化模块式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标准。传统课程体系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需求,主要是因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一是能力定位不准。学校对企业需要的人才不了解,教学计划针对性不强,学生职业能力不强,不能迅速顶岗。二是知识定位混乱、知识点重复,缺乏优化配置,理论教学课时过多,淡化了实训教学;同时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分离,导致了理论不能为实训服务、实训不能印证理论,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因此,在充分进行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编制教学大纲的依据是“三个具有”:一是具有岗位就业竞争力,二是具有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三是具有在相应职业群中就业、转岗、晋升的基础。由此确定能力目标以及具体培养目标,设计能力训练项目,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本课程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编制一体化模块式教学大纲。

(2)一体化模块式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教学组织和教师备课的依据,也是教师实施一体化模块式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一体化模块式教学计划的制订要根据培养目标,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行业职业标准,将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个学习单元或模块,每个学习单元或模块都需有具体的理论和技能要求,以此确保一体化模块式教学计划指导下的教学过程不再是传统的学科教学,而是落实培养目标、训练职业能力的一体化模块式教学。

(3)一体化模块式教材。一体化模块式教材应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模块式的生产任务引领教学形式设计教材,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体现“学以致用、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思想,切实做到所教、所学、所用衔接。

(4)一体化模块式教学场地。一体化模块式教学场地是实施一体化模块式教学的重要物质保障。要实施一体化模块式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仿真实训教学,还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场所。一体化模块式教学场地将传统的教室、仿真实训室、实操训练场地合为一体,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中每个模块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设置,使其符合一体化模块式教学的需求。

(5)一体化教师队伍。一体化师资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模块式教学的关键。一体化教师是指教学人员既取得技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又取得与岗位能力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至少高级技工职业资格),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进行软件教学,还能指导实操训练。一体化师资还应具有丰富的工艺知识,能熟练地将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任务,根据工作任务设计教学过程。

(6)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效果的评价。课程体系的构建与课程设置的成功与否,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现代企业需要的岗位能力,还应进行客观、多元化的评价。因此,应当着力建设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该由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制定,切忌由教学部门单方制定评价标准,这样才能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三、培养数控设备维修高技能人才快速适应现代企业的课程体系构建案例

1.课程体系框架

2.职业能力与课程设置

(1)基本素质与能力:素质教育课程、高等数学、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

(2)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工程制图Ⅰ、工程制图Ⅱ、机械制造基础、数控加工工艺、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

(3)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数控加工工艺、PROE软件应用、机械制造基础、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

(4)数控机床维护、保养、维修: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数控机床原理与结构、液压与气动、机械设计基础、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数控系统连接与调试实训。

(5)数控机床销售、售后服务:市场营销学。

(6)生产组织管理:工业企业管理。

第12篇

一、高职数控人才目标制定标准及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

1、依据数控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分类

据调查表明,现在的数控行业对人才需要的标准是不同的,根据人才掌握技能和管理才能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金领层、灰领层和蓝领层。蓝领数控技术人才是在能够承担岗位需求的数控机床的具体操作工作,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维护工作的技术工人,这种人才是数控行业需求量最大的人才类型。所谓的灰领层人才是指,掌握了数控编程的工艺的工艺类人才 ,并能够进行数控机床维修工作,能够担任起数控机床维修任务的人才,这类人才在行业中的需求量也是很大的。所谓的金领层是数控行业的等级人才。这类人才需要具备并精通数控操作、数控工艺编程、数控机床维修护理等知识技能,具有很强的数控专业综合素养,并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不断汲取总结工作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个人素养。作为高职院校,在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要对行业需求的人才标准有所研究,并能够根据数控行业的人才需要,根据自己学生培养的情况,进行合理的人才目标培养设置与选择,以保证人才培养更符合行业的需要。

2、依据国家职业标准

国家职业标准是由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组织,并制定颁布的,国家职业标准是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开展的依据,也是高职数控专业课程开发和设计的重要依据。职业资格证书的推行,对提高高职数控专业学习学习的欲望,促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和职业转行能力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目前提高高职数控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数控专业的国家职业标准主要包括数控车工和数控铣工和加工中心等内容。高职数控教育要以此为标准进行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3、高职数控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设置

根据行业需要和国家职业标准,设置的高职数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面向制造业的现实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与数控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素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数控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该掌握数控专业领域发展方向的技术知识,能够在实践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能够熟练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并能够进行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工作;所培养的人才要能够熟练进行数控加工、操作工作,能够完成日常的操作任务,并能够进行设备维护,以为生产第一线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为中心进行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具体而言,所培养的人才需要能够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数控机床的编程、操作,数控机床的调试、维护,对数控机床进行故障分析与处理,能够在产品制造过程中进行工艺实施、工装设计以及应用,能够从事车间生产、技术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人才。这样的目标设置才是符合行业需要,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的,在这种目标引领下,才能培养出高技能的数控专业人才。

二 、高职数控教学专业岗位群分析

根据行业需要和国家对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标准的要求,结合高职数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设置,高职数控专业岗位群设置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数控机床操作、加工工艺与编程、数控机床安装调试及维修技术等,通过设置符合行业需要的岗位群,以保证职业成长式教学模式的顺利推行,保证职业成长式教学模式的效果实现。

三、数控专业职业成长式教学教学内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