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00: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成长不烦恼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时候,总是以为长大了,就能像大人一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但是长大之后,才发现,长大之后,并不是那么好玩的。
每一天,都要在题海中渡过,每一天,都要接触一张又一张的试卷,现在你还觉得长大好玩吗?我的老师经常说:其实,你们现在还是幸福的,但是你们看像我那个时候,没有零食,电脑,玩具,电视,多不好呀,现在改革开放了,什么科学家啊,大学生啊,都研制一些电脑,电视什么的,所以你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也要发明一些东西让老师看看。
我们是多么的不愿意接触试卷啊!是因为我们要考上重点高中、大学,好好学习,有个好未来!
我希望再也不要试卷了,不要让试卷变成一个恶魔,吞食了我们的童年!
四年级:蜜雪桃雅
关键词 学生;课堂;文学
如何把孩子引进书本的世界,走进文学的殿堂呢?笔者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一、配上一把金钥匙——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如果有了阅读兴趣,那阅读就不是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是自身的一种需要。事实证明,阅读兴趣是可以逐渐培养的。
1.书香浓浓,言传身教
陶行知先生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为更重要。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感染起许多人好学。”如果整个班级的读书氛围浓厚,这也会带动不爱读书的孩子去阅读。笔者首先号召学生自觉捐书,成立班级书吧,开展“好书漂流”活动。并推选“书吧志愿者”,负责图书的借阅、登记工作。每到午间借书时间,书吧那儿人头攒动,不爱看书的学生也自然被感染了,争着去借一本好书,不肯落后。同时,笔者自己也做到以身作则,当学生兴趣盎然读书时,自己也手捧一本书有滋有味读起来。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孩子们产生了强大的感染力,激发了他们的读书兴趣。有时,笔者特意与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有时,向他们介绍自己读的好书;有时,向他们请教有哪些好看的书。这种师生互动交流更是把孩子带入浓浓的读书氛围之中。
2.精心推荐,广泛阅读
很多的学生不看课外读物,并不是他们没有时间,是因为他们没有兴趣。如果他们对课外书的热情能像对动画片一样高涨,阅读能力的提高肯定很快。喜欢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喜欢看书的同学一定都体会到了阅读想象的乐趣,而不爱看书的学生却没有。他们需要一个契机,教师应该充当学生的领路人,帮他们尽快找到契机,打开阅读的大门。
(1)推荐班级盛行的读物。孩子都有向众心理,大家有的他也要,大家喜欢的他也接受。特别是班级里优秀学生的阅读喜好对班级成员更是起着明显的引导作用。班级里的优秀生喜欢读的书,把它推荐给其他同学,他们一定乐于接受。例如:低年级时,班级里孩子读的最多的是《安徒生童话选》、《365夜故事》、《小熊维尼》系列故事、《逃家小兔》、《我有友情要出租》等;中年级时,班里流行读《马小跳》系列故事、《昆虫记》、《爱丽丝漫游记》、《鲁滨孙飘流记》等;高年级时,男生喜欢看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女生喜欢看阳光姐姐系列丛书。让优秀生把自己读过的好书借给其他同学,他们一定会很荣幸地把它读完。
(2)推荐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读物。小学生的个性在生活中表现比较明显。如果教师能根据孩子的喜好来推荐课外读物,肯定能大大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比如:性格内向的学生给他们推荐一些励志成长类型的故事:《每天进步一点点:勤学小故事中的101个大道理》、《成长不烦恼》、《改变孩子一生的好故事》、《你在为谁读书》等;性格外向天性好动的学生,向其推荐英雄保家卫国具有战斗场面的读物:《岳飞全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林海雪原》等;喜欢音乐的学生让他们多读《聂耳》、《音乐之星鲁比鼠》、《失聪的贝多芬》的故事;喜欢体育的学生向他们介绍与之相关联的名人趣事,使他们从这些名人趣事中找到与自己个性特点相适应的地方,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让孩子们在阅读中产生兴奋,就可以将“被动”变成“主动”,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3)推荐与现实生活比较贴近的读物。向学生推荐与现实生活比较贴近的读物,他们能从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读起来就兴趣盎然,也能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同时,这些故事人物的优秀品质就更容易打动他们,激励他们。例如:《淘气包马小跳》为什么每个孩子都喜欢看?因为孩子们都能从马小跳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有人从他身上看到了调皮的自己,有人从他身上看到了幽默的自己,有人从他身上看到了贪玩的自己,有人从他身上看到了不爱学习的自己。这样的马小跳让学困生觉得无比亲切,而马小跳身上的诸多优点,比如诚实、善良、爱观察等他们也乐于学习。
兴趣是打开阅读之门的金钥匙,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后,就会把阅读当作是一种内在需要,是一种精神需求,是一种愉悦体验。他们越读越爱读,慢慢地,成为阅读的主人,阅读能力也自然而然提高了。如果说,阅读是进入文学殿堂的大门,那么,拥有了兴趣这把“钥匙”,再厚重的门都能顺利打开。
二、亮起一盏引航灯——指导阅读方法
良好的阅读方法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更多的收获,获得更大的乐趣。阅读方法因人而异,我们提倡开放式读书,个性化读书,不拘泥于传统方法。但有些学生读不得法,拿到一本书上页翻下页,看看图画就算了事的现象却也是存在的,教师有必要指导他们有效读书。
1.好书多读——博览与精读结合
“多读”,才能获取大量的信息,储存丰富的知识。笔者认为,为节省阅读时间,扩大阅读量,可“泛读”与“精读”结合使用。泛读是为了扩大阅读量,达到“多”的目的,浏览的成份居多,例如:故事性较强的文章,交代故事情节的那些语言,就可以快速浏览。而对于一些优美的文章、精彩的片段则提倡“精读”。可以让学生“诵一诵”,读出对文中内容的自我感受、自我体验,并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的画面来,以加深阅读感受。还可以让学生“背一背”,把那些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精妙文段背下来,“占为己有”,这样,日积月累,脑中的词汇量就会越积越多,知识面就会越来越广。在这样的泛读、精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
2.巧读好书——与作品人物、作者对话
好多学生看课外书仅停留在对故事情节的了解上,这种囫囵吞枣式的读书对阅读者来说收获极少。怎样读好一本书呢?
首先,让自己走进书中,与故事中的人物同悲同喜。例如:读《灰姑娘》,当后妈、姐姐们欺负灰姑娘的时候,你会深深地悲伤;当卫兵让灰姑娘试穿水晶鞋的时候,你会激动得想大叫。这种忘了自我的阅读更能让阅读者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其次,让自己走出书本,做探寻“文宝”的发现者。例如:《拥抱幸福的小熊》人物对话写得很生动,《红舞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细腻真实,《永远的布谷鸟》中很多的比喻句写得很传神……如果读书时能这样去关注一本书,并在自己买的课外读物上圈好词佳句,划精妙文段,写旁批感悟。长期以往,进步就非同小可。
最后,让自己走近作者,想他之所想。例如:读《鲁宾孙漂流记》,当读到鲁宾孙被困荒岛时,你设想一下他在荒岛中会碰到什么事?以后他能不能回去?会用怎样的方法回去?然后在阅读中一点一点地解密作者的思路,对比自己和作者所想,有时会觉得作者这样写太好了,心生敬佩之意;有时觉得作者这样处理并不理想,然后自己做一番设想。就这样,孩子们学着用自己的心去捉摸作家的心,用自己的热情、自己的低落、自己的成功、自己的失败、自己的酸甜苦辣去体味作家、作品人物的生活世界,在不断的忘我体验中与作家、作品进行心灵的对话,让自己在阅读中融入思想和情感,注入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不知不觉,他们就学会了感悟文本、鉴赏文本了。
当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进入茫茫书海时,得心应手的阅读方法就是他们在阅读道路上不断摸索的指路灯。读有所得,学有所成,他们在漫步书海时才能走得更久,更远。
三、装上一台动力机——注重读后交流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我认为,阅读同样需要倾吐。分享好书,分享交流,是学生阅读的动力。
1.借读书交流会,分享阅读之乐
读书交流会的交流形式很多,比如:细品、复述、体会、表演、介绍等。细品,即学生将自认为优秀的文章(片段)与同学一道仔细品味。可以细细品味一个句子,一个细节,一个场景等。学生在细品中能更好地培养语感,增加语言积累。复述,即学生将看过的文章复述给同学听。当然,学生不能拿着故事书照本宣科,他们要用自己的语言,加上适度的想象,把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故事性强的文章适合用复述的形式交流。体会,即同学之间交流读书体会。有些文章,学生看过后会感慨万千,总想把自己的感想、体会表达出来,这个交流形式就给了他们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的机会。表演,即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将文章的内容表演出来。可以一人唱独角,亦可以多人合作。这样的交流形式也许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介绍,即“我向同学介绍一本好书”活动。学生将看过的读物从作者到内容概括地向同学介绍,以激发其他同学阅读的兴趣。总之,学生要参加不同形式的交流,就必须广泛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通过这些读书交流活动,大家一起分享读书的乐趣,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既获取了知识,又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
2.借读书笔记,分享阅读之得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就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大部分学生读课外书只看故事情节,这样的阅读收获不大。为了提高阅读收效,可以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本采蜜本,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精彩词句摘录下来,以便学以致用。如写花草树木特征的,风雨雷电自然景色的,刻画人物喜怒哀乐感情的,把这些写得精妙之处抄下来,以丰富自己的语汇。当学生的语汇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学生就能运用自如。在上课回答问题、写作文或平时交谈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会想起那些对自己表达有帮助的好词佳句,并把它运用出来,这是,教师应抓住锲机,及时表扬鼓励,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稳定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扩展。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引领学生喜爱阅读、快乐阅读。指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小语文学习走向大语文阅读。让我们的学生像爱生活那样爱文学,在文学的殿堂里享受无穷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南京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