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贾母的性格特点

贾母的性格特点

时间:2023-05-29 18:00: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贾母的性格特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贾母的性格特点

第1篇

性格特点是敏感、细心、绝顶聪明,悟性极强、多愁善感、思想开放。外表特点是优雅动人、容貌清丽。她在对待和宝玉的感情问题上常常表现过分自卑,猜疑和忧虑,既不相信自己,更不相信别人。

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

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荣府幺女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母亲贾敏是贾代善和贾母四个女儿里最小的女儿。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

她生得容貌清丽,兼有诗才,是古代文学作品中极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5岁上学,6、7岁母亲早亡,10岁师从贾雨村启蒙。

外祖母贾史氏疼爱幺女贾敏,爱屋及乌疼爱黛玉,10岁接到身边抚养教育,寝食起居,一如嫡孙贾宝玉。与11岁的贾宝玉同住同吃,吃穿用度都是贾母打点,自视地位在三春之上,实则只是隔一代近亲,因被王夫人的仆人最后一个送宫花而很不愉快。11岁时又死了父亲,从此常住贾府,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12岁时,贾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作诗直抒性灵。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悠悠五千年的中国文化是中华人民的骄傲。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出永恒的光辉。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就刻画了一群青春活泼的少男少女,他们的眉宇间都洋溢着青春的气息,透着一股子复杂的情感。但是,我最感兴趣的还是那个精明能干,善于见风使舵的漂亮女子——王熙凤。

自从《红楼梦》问世以来,许多《红楼梦》偏爱者都会觉得凤姐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所以,凤姐是一个让人们又恨又爱的丫头,在许多评论中,有一条这样的评语最受人好评: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是的,王熙凤的形象在《红楼梦》中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 。在贾母面前她是一个能干嘴甜的丫头。在《黛玉初进荣国府》中就充分地体现出她的这一性格特点。话说黛玉到了荣国府,与众人一一拜见后,经贾母介绍,认识了王熙凤,知道她在贾府权势很高。还不及多想,凤姐就拉着黛玉的手,上上下下打量了一回说了一番赞美黛玉的话后,又哀怨姑妈的逝世,最后又拉着黛玉问长问短,把贾母哄得团团转。

人无完人,凤姐也有许多缺点,但他最致命的缺点还是她爱做缺德事儿。

在“弄权铁槛寺”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逼得张家的女儿和某守备之子双双自尽。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儿也被王熙凤以最狡诈、最狠毒的方法害死。她公然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迟发公费月例放债,光这一项就翻出几百甚至上千的银子的体己利钱来。抄家时,从她屋子里就抄出五七万金和一箱借券。

对于王熙凤的做法,许多人都有强烈的反应,因此,无论是红楼人物还是红楼读者都会在背后辱骂她,但是,我认为她的所作所为还是有可以理解的地方。

她是一个很要强的人,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她不得不杀害与自己作对的人。这一切都来源于什么?都源于她的自尊心!身为管家,又深受贾母的喜爱,这对于小小年纪的她来说,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所以,她十分钟爱这个职位,为了这个职位,她能做任何疯狂的事!

在《红楼梦》中,凤姐的结局非常悲惨,这是她一生所作的孽而导致的,但只一切都是上天注定的,无法改变的。

凤姐的一生充满了血腥味儿,充满了悲惨景象,但凤姐的多面性格,悲惨人生吸引着我,呼唤着我再次更深层的去了解它,关注她。

四大名著是世世相传的名篇佳作,我们值得一看。

第3篇

关键词:红楼梦 ;风格;艺术手段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码:1674-3520(2014)-02-00217-01

0.序言。

凡是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会觉得,曹雪芹非常熟悉他周围人物的生活和思想,又很善于塑造人物形象,所以他小说中的许多人物都是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

李妈妈的可厌,赵姨娘的无识,夏金桂的凶泼,晴雯的尖刻,贾政的道学,贾环的下贱,贾赦的尴尬,薛蟠的任性,迎春的懦弱,妙玉的孤高,袭人佞巧----但是作者又并非让读者鄙视这些人,以这些人为戒。他写湘云的天真,贾母的慈爱,宝钗的贞静,黛玉的多情,熙凤的才干,探春的敏慧,李纨的贤淑,贾兰的好学,也并非让读者赞扬这些人,以这些人为模范 。他平心静气,以客观的态度给了每个人物一种性格。因此让我深深被她们吸引,为她们欢乐、为她们悲伤而不能自拔。

1.《红楼梦》作品的整体风格。

红学家俞平伯认为《红楼梦》的风格是“怨而不怒”的风格。把《红楼梦》和我国几部著名的长篇小说加以比较,《水浒》是愤慨当时政治腐败,愤激之情,溢于言表。《儒林外史》中“牢骚则或过之”。他认为:“含怒气的文字容易一览而尽,积哀思的可以渐渐引人入胜;所以风格上后者比前者要高一点。”

红学家李辰冬认为《红楼梦》人物描写的根本特点,是作家所持的无褒无贬的严格的客观态度。关于《红楼梦》的风格,李辰冬认为它是属于“诗的金刚杵”而不是“美的风格”,而不是美的风格。“美的风格”,修辞学家有法分析,人们可以模拟;诗的风格,不但无法模拟,修辞学家也无用武之地。换言之,就是一种为技巧的,一种为天才的”。我认为《红楼梦》的风格没有一点润饰,没一点纤巧,并且也不用比拟,也不加辞藻,老老实实,朴朴素素,用最直接的文字,表现事物最主要的性质。

2.《红楼梦》的人物语言特点。

李辰冬对《红楼梦》中人物语言的充分个性化和《红楼梦》语言风格的特点作了高度评价:“将中国一切语体文的小说与《红楼梦》比较之下,就知道他的文字更较成功,其成功之由,因作者确实地向自然语言下功夫,且因善于移情关系,能体会每个人物应有的言谈与语调,所以贾母有贾母的话,熙凤有熙凤的话,黛玉有黛玉的话,宝钗有宝钗的话,刘姥姥有刘姥姥的话,总之,因性格与年岁的不同,言谈的腔调也同时而异。”

第八回宝玉与宝钗互识锁、玉之后,黛玉也来到梨香院。其中有两个细节完全是由人物的对话组成的,曹雪芹既没有写人物的眼神表情,也没有写人物的心理感受,然而各个人物的思想感情都跃然纸上了。而且随着对话的进行,读者的思想感情也和人物一样在一张一弛地活动着。黛玉本来是去探望宝钗病情的,可是一见宝玉先她而来,就“半含酸”地来了那句顶门针:“我来的不巧了”。这就逼出了宝钗的发问:“这话怎么说?黛玉接着把弓拉得更紧了,说“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虽然只说了句“我更不解这意”,言下之意却是“你必须把话说清楚”。黛玉“间错开了来”的话显然是在强词夺理,但却将拉满的弓又松弛下来。至于对雪雁说的那一席话,显然是在借槌敲鼓,当事者的宝玉、宝钗都听懂了,但一个不敢反诘,一个无法反诘。读者为她的“情”所动,因而也就原谅了她的“无理”。“有情”与“无理”都体现语言之中,然而形象的美却突破语言的外壳,由流动着的画面来显示的。

“曹雪芹风格之所以伟大就在这里;仅仅几句话,不但表现了他的人物的思想,而且表现了人物的“‘形’‘声’‘色’”。他的文字从日常语言中来的;然而比日常语言还要流畅,还要自然。

3.《红楼梦》人物性格塑造。

现代作家张天翼说过,小说的实际描写表现出:“这一双男女之所以特别相爱,仿佛有缘分似的,这缘分不在外物,而在他们自身。这是由他们各人的性格,兴趣,见解,生活态度等决定的。”

宝钗:深通世故,“能够博得上上下下各种种人的嘉奖和赞美”的人物。她是个“极实际的人”“能够面面圆通,处处得利”。但是这个“最正派不过的小姐”的思想言行跟贾宝玉却“有点格格不入”。而林黛玉则从来不对贾宝玉讲究那些“仕途红济”之类的话,也不懂行什么世故之类的东西,她看重的是真正的爱情,在观园里只有她是唯一能够了解、同情贾宝玉的人。宝哥哥认为红尘生活是可爱的,不可爱的是那安排红法尘生活的力量。四十四回凤姐泼醋,先下手打了平儿,接着贾琏也上来踢骂,夫妻都拿平儿煞性子。对这一薄命女儿横遭荼毒和蹂躏的命运,宝玉无比同情,亲自为平儿熨了衣裳,洗了手绢。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引起宝玉深切的同情,“平儿理妆”这件事使宝玉的性格得到进一步的补充发展,宝玉性格中的叛逆因素,显示着璀璨的光辉。

4.《红楼梦》同样以细节取胜。

杰出的作品,总是以细节描写取胜的。《红楼梦》在细节描写上,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十分丰厚的艺术遗产,滋补着我国的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红楼梦》的情节就装在这些细节里,随着细节的不断流动而移步换形。它不仅体现出一种动态的美,而且在动中显示着情节,和情节交融在一起。

比如第二十九回里写贾母领着女眷们去清虚观打醮,张道士作为贺礼送的一盘法器中有一只金麒麟。平庸的作家可能会在这只金麒麟本身大作文章,写它的来历,写它如何金璧辉煌等等。曹雪芹却避开了这种不足以表现人物典型性格的物的描写,而去写各个人物对这只金麒麟的反应:每个人物所说的话都富有个性特点,而且都是形神兼备的“这一个”。宝钗的话正如探春所说,表现了她“有心”;而探春看出宝钗“有心”,却又表现了她的“敏锐”;宝玉的话说明他不拘细事;黛玉的话体现了她的“尖酸”;宝钗装作没听见,又显得她胸有城府;宝玉“揣着”又“掏了出来”,掏出之后又“揣了起来”,表现出他与黛玉、湘云之间那种微妙的感情和关系。一个细节写出了四个人的性格特点。

《红楼梦》细节描写的艺术手段是丰富多彩的,但丰富多彩之中却显露出一个总的特色,这就是重视白描,不事夸饰,看似平淡无奇,想去却是逼真的,令人感到意在言外,余味无穷。

参考文献:

[1]李辰冬,红楼梦研究,1942,正中书局。

[2]张天翼,贾宝玉出家,红楼梦人物评论集,1945,东南出版社。

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策略

梁启超、王国维、等文学大家皆认为,文学艺术能给予国民以心灵的慰藉,陶冶人的情感,拓展人的精神空间。语文教材选择的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对社会和人生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语文课程标准对于阅读教学应发挥的作用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分量可见一斑。而小说教学又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一、高中小说教学的现状

学生拿到语文书时,往往最先翻阅的就是记叙文或小说单元,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本该预示着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鉴赏小说的能力。可是,在现实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事与愿违,存在以下赘鑫侍猓

1.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读小说的兴趣一般只在故事情节上,喜欢阅读武侠、探案等类型的小说。对于他们而言,好小说的标准只是故事情节是否惊险离奇,引人入胜。朱光潜先生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中指出:“爱好故事本来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应去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而读小说若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是舍本逐末。

2.学生自主感悟少,教师牵引分析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真正重视学生的个人体验与理解,往往是通过自己预先设计好的一连串问题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锁定学生的思考方向。学生习惯顺着教师指引的方向往前走,久而久之就会缺乏自己的主动性、思考性,从而对教师形成一种依赖性,等到他们自己接触阅读材料的时候,往往就会束手无策。同时,教学中教师也经常把本应该是个性化、情感化的阅读演绎成单纯的内容分析,重理性轻感性,重认知轻情感,教师往往带领着学生对小说指手画脚,缺乏对小说中人物处境的体验、理解。

二、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索

阅读应该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学到有关小说阅读的规律性知识,又要让其能对文本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才是有效的教学。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小说的习惯和文本意识。那么,我们在小说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呢?

1.朗读法

朗读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同时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朗读需要读者对作品进行艺术再创造,从听觉方面赋予作品以新的艺术感染力。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容易深入人物,与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充分感受到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深刻感知人物的内心世界,进一步体会小说文字的精妙,与作者产生共鸣,对文章的思想感情领会得更加透彻。

言为心声,语言是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朗读,学生必然会认真揣摩人物内心的情感,从而能领会不同人物的性格。如《情真意切释冰嫌》颇有些颠覆学生印象中对于宝钗和黛玉这一对“情敌”关系的理解。黛玉在贾府虽受到贾母的疼爱,但她生性孤傲又敏感自尊,不会轻易向别人袒露心扉,素日里对宝钗有猜嫌,把宝钗平日待人的大度也视为“藏奸”,可是这样的她居然向第二次前来探病的宝钗把自己所有的痛苦全部都呈现了出来,显然应是被宝钗所感动。宝钗对黛玉的病十分关心,提出食疗,滋阴补气,是希望从根本上改变黛玉身体虚弱的状况,这是一种真正的关心,正是宝钗情真意切的关怀让黛玉心中的猜嫌涣然冰释。所以在《情真意切释冰嫌》中,黛玉的语言没有其他地方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尖酸刻薄,而更多的是坦诚、自责,一种温情脉脉的倾诉;宝钗的语言是细心,真挚如姐姐般的关心话语。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朗读品味,不难体会本文中黛玉体现出的性格特征是真诚坦率,宝钗体现出来的是善良体贴。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把握时机,紧紧围绕课文内容大力营造愿读、乐读的浓厚氛围,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投入到角色朗读中,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会随之增强,也会重视借助人物语言探究人物形象的特点,而不是仅满足于文本记叙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2.编排课本剧

与朗读相似,学生可以根据课文的情节或一个片段编排课本剧,分不同角色进行表演,在语言之外,借助表情、肢体动作等来更好地实现角色的塑造。角色体验能促使学生凭借自身的知识经验、生活阅历及想象能力对小说中所表现的人物的种种言行举止进行细致入微的品味、揣摩和猜想,从而让表演更加形象逼真。以《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为例,“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角色体验时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想象自己第一次去亲戚家做客时会有怎样的心态,进而理解初入“与别家不同”的外祖母家的林黛玉的谦虚谨慎;贾府的几位小姐明明才情学识都很高,而贾母却偏偏说出这样不屑一顾的话语,联系封建社会中女子地位比较低下,素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背景进行思考,学生就不难理解作为封建大家庭的家长贾母不主张女子读书的心态和说话时的表情了。

课本剧所营造出的轻松的学习氛围既可以让参与角色表演的学生通过揣摩,自己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领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也能让观看表演的学生通过演员的表演领会小说的内涵。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编排剧情时,还要注意应该充分表现出故事情节中的剧情冲突,让人物在矛盾冲突中更好地展现性格特点,达到让学生深刻理解的目的。

3.影视欣赏法

影视剧作可以把小说中的声、形、色展示得淋漓尽致,为学生创造出更逼真的体验。合理地利用这些影像资料,使小说阅读教学与电影、电视欣赏结合起来,充分展示语言艺术与视觉艺术的魅力,为学生创造更多信息交流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强烈兴趣和热情,对小说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如多数同学对明清时期富贵人家的生活场景并不了解,讲授《林黛玉进贾府》时,可以安排学生欣赏电影《红楼梦》中的相关片段,使学生对人物的居住环境、穿着打扮、生活礼仪等获得直观的认识,真切地体会到当时的环境背景,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刻画做铺垫,从而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当然,小说阅读教学的关键是解读文本,语言文字的表现空间是影视作品无法完全做到的,而且影视作品又带有导演的意图或演员的理解把握,所以不能以影视欣赏来代替语言艺术的欣赏。但对于难以解读的内容,则可以借助影视体验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帮助解读。

教师要调用各种有效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亲历体验,才能让学生获得真切的心理体验,达到感同身受的最好阅读境界,从而爱上小说阅读,并掌握鉴赏小说的技巧,实现小说阅读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第5篇

关键词:饮茶;思想性格;身份地位;社会关系;人物命运变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244-01

茶文化不仅是当代人的一种时尚追求,在中国古典小说里更是一种艺术,在闲茶中经常充满着弦外之音,例如《红楼梦》中就有不少人物饮茶的艺术细节描写。

书中各类人物的所品的茶,名目繁多,有“普洱茶”、“六安茶”、“老君眉”等等,还有什么“盖碗茶”、“斗碗茶”、“女儿茶”、“体己茶”……之分。尽管饮茶的人物不同,方式不一,所品的茶品种也各异,然而,由于作者精彩妙笔的点化升华,却都达到了以茶见人、生动传神的艺术效果。

首先,《红楼梦》中关于饮茶的这些艺术细节,作者通过它们生动地显现出了人物的思想性格。例如第四十一回中,贾母带着一行人到了栊翠庵。对于这一批“不速之客”的到来,女主人妙玉是颇费心机,区别对待的:应于贾母的要求,她忙去烹了茶来。除了亲自捧了一个古董成窑茶杯与贾母外,招待众人的“都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接待“规格”显然低了好些个等级。而对宝钗、黛玉二人,却是拉到耳房另吃“体己茶”。她给宝钗、黛玉用的茶具都是奇珍古玩,沏的又是五年前收藏的梅花雪水。而对宝玉,却独加厚爱,特意拿出“前番自己常用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饮茶的质量与杯具的高下之别,透露了主客关系有亲疏、贵贱之分。喝完茶后,妙玉就命将刘姥姥用过的成窑搁在外面。原来是她嫌脏不要了。以后的“宝玉会意”,便向她提出:干脆将杯子送给刘姥姥。她表示,“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她。”试想:她吃过的杯子尚且不能送人,自己平常用的绿玉斗却偏偏拿给翩翩公子宝玉用。其中用意不是不言自明了吗?

通过栊翠庵妙玉请茶、众人品茶这一艺术细节,不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妙玉这个托身空门、超尘脱俗妙龄少女“天性怪癖”、傲贵清高的个性;也泄露出她“六根未净、人性未泯”、有着正常女性对人生的向往和眷恋,以及对异性青年难以抑制的爱慕之情。栊翠庵品茶,活画出一个“清洁高雅,然亦怪谲孤僻”的年轻尼姑形象,形象刻画出了其独有的思想性格特点。

第二,小说中,还往往通过人物的饮茶细节描写,揭示出不同人物的身份,表明了其阶级地位。第二十四回中,丫头小红为了“向上攀高”,就千方百计伺机接近宝玉。一次,宝玉要喝茶,偏偏身边没有丫头在。“只得自己下来,拿了碗,向茶壶去倒茶”。小红却倏地出现在背后并献殷勤道:“二爷,看烫了手,等我倒罢”,“一面说,一面走上来接了碗去”,递茶给宝玉喝。当宝玉奇怪为什么不认得时,这个富有心计的丫头,便冷笑一声:“爷不认得的也多呢!岂是我一个!从来我又不递茶水拿东西,眼前儿的一件也做不着,那里认得呢?”原来贾府里层层有节制,步步有等级,丫头奴才数不胜数。因此,连给公子小姐递茶水也要分等级,有的丫头地位卑微,连递茶水给主子的“资格”也挨不上。果然,当小红这一“越轨”举动被更高一等级的丫头秋纹发现时,就“兜脸啐了一口”,责骂道:“没脸面的下流东西!……你也镜子照照,配递茶递水不配?”另一个丫头碧痕,也挖苦讽刺说:“明儿我说给你们,凡要茶要水拿东西的事,咱们都别动,只听他去就完了。”

在小红“越轨”倒茶这一事件中,作者通过捕捉人物的对话、行动,生动地表现出了在这封建大家庭中,阶级差别、阶级观念,处处可见,时时存在,等级名分观念已渗透到丫头们的灵魂深处。倒茶递茶细节,其内涵量可谓深刻巨大!其实,在贾府中,不同身份的人喝的是不同的茶,就连喝茶的方式方法,也十分讲究要合乎身份。正如妙玉所说的:“一杯为品,二杯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驴了”。

第三,通过饮茶的描写还折射出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并传递了人物的某种微妙微肖的感情。例如第二十六回,通过宝玉来到潇湘馆主动讨茶,黛玉故意“刁难”,紫鹃从中斡旋调解,最后还是先给他倒茶这一系列对话、行动的描写,充分表现出宝黛之间亲昵逗闹的情景,洋溢着爱情的暖流,从而折射出人物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和微妙微肖的感情,也表现了在这场感情纠葛中,黛玉的贴身丫环紫鹃扮演的是不卑不亢、懂情识礼的“红娘”角色,起了促进宝黛感情深化的重要作用。像这些微妙情感都寄托在“茶”这一细节上了。

第6篇

【关键词】红楼梦;名著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学名著阅读在语文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加强学生对阅读的重视,教育部颁布了相关文件,对高中名著阅读作出的明确规定[1]。如何有效开展名著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名著阅读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就以《导读》为例,探讨如何进行高中名著阅读教学。

一、 积极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由于名著阅读属于课外活动,需要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进行阅读,自能通过学生的自觉来完成阅读任务,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使学生能够自觉阅读的最好办法。此时,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积极引导作用,培养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常用的方法就是教师向学生讲述名著中的精彩内容,设置悬念,引发学生对故事的探索欲。

《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总计180多首,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揭示了小说中的人物命运,还揭示人物性格[2]。可将诗词歌赋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小说中诗词歌赋讲解,让学生对人物命运及人物性格的产生好奇,从而去书中探寻答案。书中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境是整部小说诗词最多的章节,其中的十二钗判词讲述的是小说中十二位女子的命运。例如王熙凤的判词为: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3]。这些判词的寓意为何?为何作者会给这些女子下这样的判词?这些女子会有怎样的结局?

再说到诗词歌赋揭示人物性格,大观园里住的女子有许多称得上是才女,她们所作的诗词可以说是妙语佳偏,同时也反映出人物的性格。可列出文中人物所作的诗词歌赋加以分析,让学生猜想哪篇作品是出自谁之笔,是怎样性格的人会写出这样的诗词。事实证明,在阅读之前,给学生讲述名著中的精彩部分,设置悬念,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 定期进行主题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名著阅读的阅读只是基础,通过阅读对名著进行分析鉴赏才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点所在。但是名著作为文学作品的经典,不论是思想、内容还是写作艺术都达到了相当高的高度,一个人的分析鉴赏力毕竟有限,许多更深层次的东西一时难以挖掘是很正常的。定期进行主题讨论是全面深刻的了解作品本质的有效途径,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在被研究了上百年后,其深刻的内涵至今仍在被后人挖掘,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选取许多主题进行讨论。例如关于王熙凤的形象分析。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塑造得最为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广受评论。王熙凤可谓是只笑面虎,精明能干,贪财弄权,狠辣无比。首先说精明能干,王熙凤口齿伶俐,善于讨王夫人与贾母的欢心,在处理贾府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八面玲珑,是贾府实际上的管理者,在协力宁国府中更是将其精明能干充分体现出来。贪财弄权也是王熙凤的一个性格特点,她利用延迟发放府中月钱去放高利贷,在平日里收取各种贿赂,更是为了三千两银子生生将一对有情人逼死,在贾府被抄时,从她房间里边搜出许多借条与银两。而其狠辣的在小说中更是随处可见,在府中滥用私刑处罚下人,巧施相思毒计将垂涎她美色的贾瑞害死,通过借刀杀人之计将尤二姐及其腹中胎儿生生逼死[4]。人物的形象是通过故事情节体现出来的,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可以将王熙凤的这一人物形象一一挖掘出来,通过对人物形象分析深入体会小说主题的深刻意义。

三、 开展多元化活动,让学生体验阅读乐趣

单一的阅读会使学生容易感到枯燥无味,为了达到名著阅读教学的目的,可围绕名著阅读开展多元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例如开展名著知识竞赛,名著人物评论交流,名著阅读笔记展评,开展不同观点的辩论塞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表现出众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激发他们的读书热情。影视作品欣赏也是一种较好的方式,影视与文学密切相关,但从属于两种不同的艺术范畴,表现手法、艺术特征、审美观念均存在差异[5]。通过影视作品欣赏,将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作比较,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所在。《红楼梦》相关的影视作品较多,对原著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增删与改编,可以组织学生对这些增删与改编后的片段进行分析评价,同时,可分析比较不同影视对原著中经典场景的演绎。例如王熙凤的出场是原著中非常经典的桥段,可通过观看不同影视版本对这一桥段进行讨论,从而加深了解,品味文字的魅力。欣赏完影视作品后,还可组织学生写观后感或者影评。

一部名著不能简单的读过就过,阅读完毕后应对阅读过程进行分析总结,通常是以写阅读心得体会与写作笔记的形式进行,教师可以此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同时,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名著内容的重新回忆,分析总结小说的写作技巧、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思想主题等各个方面,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名著的领悟。教师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写作指导,为学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写作方向。学生写作完成后可以进行交流,相互展示阅读成果,在交流中进一步学习。

【参考文献】

[1]付艳青.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J].文学教育(上),2010,03(01):72-75.

[2]昝庭根.感悟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J].文学教育(上),2010,07(08):103-104.

[3]赵慧珍.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农村普通高中课外阅读教学的探索[J].语文学刊,2009,02(12):66-6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