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00: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全国二卷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材料作文的类型包括:政论散文、名人轶事、寓言故事、名言俗语、幽默漫画、数据调查等。材料类型不同,角度把握亦不同。无论何种类型,所选材料都精炼、含蓄,言浅意深。下面以“寓言故事”这一类型为例来论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与步骤。
一、 提高学生“读”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的强弱决定了材料把握的准确性。
寓言故事类材料的结构一般是:故事+写作要求,如:路旁的核桃树结满了核桃,过路的人为了把核桃摘下来,用石头打他,用棍子敲他,把他的树枝都弄折了,核桃树不由感慨道:“唉,我的命真苦啊!我用我的核桃给人们享用,而他们却给我这种痛苦做回报!”它旁边一棵不结核桃的核桃树听了,同情地说:“看来,你得学我的样,不结一棵核桃出来,人们怎能来摧残你呢?”结核桃的核桃树想了一想说“可是,到底我也有我的价值和荣耀啊!人们走过我的身旁,常常会赞叹我的本领和贡献;一旦不结果子了,我还能得到这些荣耀吗?再说,一棵不结核桃的核桃树还能算是核桃数吗?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学生在审题立意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偏离主题、理解片面、话题过于宽泛等。如:赞同不结核桃树的意见,认为成功后付出的代价大,容易被利用,受摧残,享用者不感恩等等;批评结核桃的核桃树喜报怨、追虚名、慕虚荣,过于追求公平,不适应社会等等。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除了阅读理解能力差的原因外,还因为学生未养成科学严谨的阅读方法与习惯。草草读题、仓促动笔、草率立意,导致偏离主题。核桃树材料应该这样读:
第一步:弄懂情节: 1、明确事件,什么对象做了什么事:路人敲打摧残结满果子的核桃树,结满果子的核桃树感慨所受委屈;未结果的核桃树出主意,表同情。2、明确结果:结核桃的核桃树冷静思考,分析全面客观,做出正确判断。结果子的核桃树的观点就代表了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是材料的主旨所在。
第二步:找准人物对象。四个对象:结核桃的树;不结核桃的树;敲打摧残的过路人;赞美其本领与贡献的路人。需要注意的是,材料中若出现两个以上的对象,应区分出哪个是主要对象,因为这个对象往往代表出题人的命题指向。如材料中的那棵结果子的核桃树就是命题人命题意图。
第三步:研究关键句。关键句包括哪些句子?材料中的关键句是什么?一般情况下,材料中的疑问句、感叹句、比喻句、人物对话、结尾的评论性语句都是关键句,时常暗含了命题人的命题意图。
第四步:研究关键词。材料中的关键词: 敲、打、摧残、痛苦和回报、价值和荣耀、本领和贡献。
第五步:品味细节。材料中有些地方如果细加品味,会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比如“不结核桃的树同情的说”中的同情,大家可比较一下,如果换成“幸灾乐祸”,故事情节变为:不结核桃的树幸灾乐祸的说:“谁叫你结那么多的核桃呢?看来你得学我的样,不结一颗核桃出来。”此番变化,其间的情味一定会有所不同吧。
二: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思维的境界决定立意的境界,我们在强调“读”的同时,还应强调“思”,做到发散性思考,多角度立意
1、正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据此,我们顺着原材料分析就会发现:核桃树的价值与荣耀来自它树上结满了核桃;一棵不结核桃树的树不能算是核桃树。这就告诉我们,人活于世,应该有价值、有贡献,应该积极有所作为。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如我们像材料中那棵不结果子的核桃树那样,会怎样?不作为的人是忘掉自己本色的人,是对社会无用的人,也是无价值之人:《莫忘自己的本色》《无用者必被弃》《不作为者戒》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引申一:对那棵不结核桃的核桃树的心理进行探究,这种思想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原因是社会上存在着某些不良现象,人才不被尊重,甚至被摧残;一些获益者忘恩负义,恩将仇报,使贡献者流血又流泪。《莫让奉献者受伤》
引申二:假如那棵结果子的核桃树听从了不结果子的核桃树的建议,会有什么状况呢?那就会出现核桃树整体的不作为,得过且过,不进取。不贡献,停滞乃至倒退现象必然出现。
4、联想之根,哲学之眼:故事、寓言类的材料,时常在精短的故事凝聚一个或多个人生道理、社会道理,审题时找出这些道理,从哲学高度进行立意。一般情况下,需要运用哲学知识进行分析。以高考题为例,故事、寓言类材料中常见的哲理有:
全面客观,一分为二(2004全国卷:相信自己与听信别人的意见)
偶然与必然、现象与本质(2005全国卷: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主观与客观、表象与本质、一分为二(2006全国卷,寓言故事乌鸦学习老鹰)
对立与统一、自然之道与人为干预、舍与得(2008全国二,老鹰抓乌龟)
付出与汇报,阻断与传递(2007全国卷二,关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