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4 21:50: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物流成本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物流成本是伴随着企业的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其由三部分构成:伴随着物资的物理性活动发生的费用,物流信息的传送和处理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和设施的费用。
物流成本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
(一)物流成本的隐含性。由于物流成本未列入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使得企业难以按照物流成本的内涵完整核算物流成本,对于已经被生产领域或流通领域分割开来的物流成本,也不能单独真实地计算并反映。
(二)物流成本削减的乘法效应。物流成本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物流成本的下降通过一定的支点,可以使销售额获得成倍的增长。而其上升一点,也可使销售额成倍的削减。
(三)物流成本的效益背反。物流成本具有效益背反的特征,即改变系统中任何一个要素,会影响其他要素的改变。要使系统中任何一个要素增益,必将对系统中其他要素产生减损作用。
二、物流成本管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7年的统计,我国当年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6.7%。世界著名管理咨询公司摩根.斯坦利的《中国物流报告》测算中国2000年末的物流总成本约占GDP的20%左右。无论是16.9%还是20%都支持了一个共同的结论,那就是我国的物流成本在GDP中的构成比例偏重。对比发现美国的GDP大约是中国大陆的两倍,而物流成本数字差异不大,这说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物流活动造成的成本开所占比例很大,服务/成本率不高,但也说明我国物流事业大有发展潜力。
从宏观角度来看,控制物流成本、降低物流费用不仅有利于增加国家资金积累,为社会节省大量的物质财富,还有利于调整商品价格,降低费者的经济负担;从微观角度来看,对物流成本加以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现行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弊端
研究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寻求有效解决途径的关键,现行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物流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科目,因而较难对企业生产的物流费用作出明确、全面的计算与分析。
其次,物流成本核算的往往是企业对外部所支付的运输费用或保管费用等传统的物流费用。对于企业内部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利用自己的车辆运输等内部费用未列入物流费用科目。因而,物流成本的核算很不全面。
最后,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各企业分散进行,各自为政,使得各企业间无法在物流成本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也无法得出行业平均物流成本值。
由于上述原因,使得企业管理人员无法获取企业的物流成本的真实数据,从而无法对企业物流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物流成本成了阻碍物流成本降低和增加利润的“黑大陆”。
四、加强物流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措施
企业经营的重要目标是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收益。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途径是成本管理,作业基准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法)就是一种战略成本管理方法。所谓ABC法,是按照各项作业消耗资源的多少把成本费用分摊到作业,再按照各产品发生的作业多少把成本分摊到产品。利用ABC法可以改进优化作业链,减少作业消耗,提高作业质量,并在整个作业生命周期内进行战略成本管理。
针对以上物流成本的特征和目前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最新成本管理模型并结合国外物流管理先进经验,总结出提高物流管理效率的以下几方面途径:
(一)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健全企业物流管理体制。企业降低物流成本首先要从健全物流管理体制入手,从企业组织上保证物流管理的有效进行,要有专司物流管理的部门,实现物流管理的专门化。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吸收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寻找改善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的最佳途径。
(二)树立物流总成本观念,增强全员的物流成本意识。加强企业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把降低成本的工作从物流管理部门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并从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全生命周期中,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使企业员工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成本意识”。
(三)加强物流成本的核算,建立成本考核制度。物流成本计算的难点在于物流成本数据难以从财务会计的数据中剥离出来。因此,要准确计算物流成本,首先要做好基础数据的整理工作。同时,为了保证企业物流成本的可比性,需要确定一个物流成本计算的统一标准。
(四)利用物流外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降低投资成本。当前,企业应打破自办物流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第三方物流理念。物流外包不仅可以节省资金投入,减小企业财务方面的压力,而且减少了企业的投资风险。此外,第三方物流提供能够利用精心策划的物流计划和装运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库存,从而大大降低成本。
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以外的重要利润源泉。加快企业物流的发展,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运行质量,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必须把物流管理提升到核心竞争力的新高度。
参考文献:
[1]翁心刚,物流成本:物流管理的永恒课题[J].中国储运,2008:12-16.
[2]丁俊发,中国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126-129.
[3]张荣忠,物流供应链降低成本之路[J].交通企业管理,2006:36-38.
成本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绩效,提升整体竞争实力的一项综合指标。抓好成本管理,优化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潜力,是企业低成本竞争制胜的关键所在。公司自4月实行成本控制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主要做法有:
一、
深度剖析,查找成本管理根本症结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月月有目标、有措施、但成效不明显,通过系统思考,主要有以下症结:
一是成本潜能没有充分释放。开业以来,财务部根据公司确定的年度战略目标,将资金计划项目分为部门费用项目和归口管理项目,逐月制定各部门资金使用计划,并在财务部内部进行了“成本优化大家谈”、“挖潜增效究竟为了谁?等活动,增强了财务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但管理的潜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
二是成本指标没有达到最佳细化的标准。企业成本是一个综合性的量化指标体系,只抽象不具体就难以落实,只定性不定量就难以考核,只粗放不细化就难以到人,必然导致降低成本搞形式、走过场,看场面轰轰烈烈,看结果一无所有。
三是成本管理没有形成体系。成本涉及企业管理的各层次、各环节、各岗位,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系统思考,统筹安排,防止“按下胡芦起来瓢”的现象,一个环节一个工序的成本降下来了,另一个环节另一个工序的成本又上升了。
四是成本责任没有落实到人。降低成本要求每一个职工必须有明确的成本责任区、成本指标和被考核的成本目标,做到指标、责任充分到岗到人,以此激励职工在成本责任区内积极主动地实施、调整、控制成本。
二、对症下药,形成高效有序的良性控制体系
针对以上病症,公司可实行成本全员控制法,以成本效益为中心,以岗位责任为重点,按照成本只有一个责任人的原则,确定每一个工序、每一个层次、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的成本责任人,使成本控制工作处处都有责任人,无论是经理,主管及一线操作员工,都有明确的成本责任区、成本指标和考核目标,以此激励职工在责任区内按照责任成本总目标积极主动地实施成本控制措施,从而消除成本控制的“死角”、“盲点”,提高成本管理绩效。
一是开展深度汇谈。通过深度汇谈,全部员工自觉承担“降一分成本就是增一分效益”的责任,将成本控制渗透在工作的各个方面,与每一位员工的利益息息相关。
二是确定收支指标。根据公司下达的指标计划,在系统分析公司内外条件和增资减利因素,科学预测生产经营成果的基础上,确定责任成本费用和利润指标,形成责任指标体系,如成本费用指标包括水费、电费、材料费、办公费等。
三是分解指标责任。按照横向和纵向分解原则,确定各部门、班组及每位员工的指标责任,做到人人肩上有责任,个个头上有指标,形成从上到下层层分解、层层落实,从下到上级级负责、级级保证的责任网络,使全员成本控制的整体效能达到最佳状态。
四是制定有力措施。根据动力生产点多线长面广的实际,制
定有针对性的实施措施,如提高设备综合利用、优化工艺操作,抓好日预测、日分析、日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能,修旧利废等。
五是强化重点攻关。对与全部成本效益成正强相关的重点指标、关键指标,成立以公司总裁组长,副总、各部门经理副组长,有关人员参加的系统优化领导小组和指标攻关组,如财务成本效能组、生产安全攻关组等小组,指定攻关人员,明确措施责任,开展系统攻关。
六是动态良性循环。认真落实事前控制(确立计划指标,明确重点措施)和事中控制(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偏差,进行整改),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过程控制,避免“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的补救。
关键词:物流;成本管理;核算方法。
一、物流成本管理的涵义。
物流成本管理(logistics cost management)是指企业物流活动中所发生的管理费用方面工作的总称,具体来说,是指从物流设计到物流运行再到物流结算的整个过程中,对物流成本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控制以及对物流活动结果的评价。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具体包括:物流成本预测、物流成本决策、物流成本计划、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分析和物流成本检查六个方面。
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其实质是依据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和客户的需求,以成本为手段管理企业物流,最终目标和最基本的研究课题在于利用成本指标控制物流活动,实现物流活动系统合理化,进而降低物流成本,改善服务质量,以最具经济效益的物流活动达到预定的服务水平。物流成本管理能够有效地把握企业物流成本的内涵和构成,合理利用物流的效益背反规律,科学、高效地组织物流活动,有效控制物流活动中发生的费用支出,从而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对物流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物流概念最初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物流成本的复杂性以及其极强的关联性,我国尚未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出一套适合国情的物流成本管理理论体系,而对物流成本管理理论的研究大多在于介绍国外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成果,尚未能认识到物流成本管理理论的战略重要性,也未能从企业竞争需求战略层面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物流成本管理。随着现代物流及其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企业“第三利润源”的物流成本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陆江在答记者问时指出,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高达89.89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8.1%,而发达国家社会物流费用与gdp的比率一般在9%~10%左右,我国高出发达国家将近一倍。这种状况表明,我国企业有很大的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因此,加强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势在必行。
三、我国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缺陷。
目前,我国企业在对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说,可以表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流成本账务单独核算难度大。
长期以来,我国尚没有成型的物流成本计算标准,物流成本核算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每个企业都是分散进行的,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来把握物流成本。2006年9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了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该标准明确了物流成本的构成和核算方法。
但是,由于物流成本构成的复杂性以及其核算的实际操作难度大,目前我国真正全面贯彻落实2006年新颁布的物流国家标准对物流成本单独分类核算记账的企业为数不多,大多数制造企业仍没有在财务会计报表中单独设立物流成本项目,而是将企业的物流成本列在制造成本和其他费用一栏中,因此,企业仍无法掌握物流成本的构成,也较难对企业物流活动发生的全部费用做出确切、全算与分析,造成物流成本信息的失真,形成“经济黑大陆”和“物流冰山”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的难度。
同时,在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等其他会计制度中没有专门的物流费用项日,或是有的几个项日不能全面概括物流费用。一方面,物流活动在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项目,一般所有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中,费用被归集为诸如工资、租金、公共设施和折旧等。这种归集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无法确认和分配运作的责任。如果将一个企业的报表细分为发生在管理责任领域的费用和发生于组织领域的费用两部分,以获得组织与各个单位相关的财务信息,这也只能是有助于而仍不能满足总成本分析的需要。而企业的损益表,更是沿着组织预算的思路,对费用进行分类和归集。它无法克服许多与物流绩效相结合,而通常又跨组织单位发生的费用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在通常的企业财务决算表中,物流费核算的是企业向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及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的物流费用。对于企业内与物流中心相关的人员费、设备折旧费、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用则与企业其他经营费用统一计算。据有关资料,先进国家企业的实践表明: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往往要超过外部支付额的5倍以上。
由此可见,仅靠常用的会计方法,难以取得所需的足够数据来核算物流成本。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难以正确把握实际的企业物流成本。
(二)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
正是因为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对物流成本设立单独的会计科目来进行核算,而是将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各种支出列示于企业的各项费用内,或者仅仅将部分的物流成本随材料、制造费用等计入产品的制造成本中。另外,人们往往比较重视运输费、搬运费等显性成本,对于物流环节所消耗的资金利息、设备折旧、人员培训等隐性成本特别是物流活动组织不当所导致的风险和由于效率低下而增加的时间成本,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日常采用的标准会计成本法一般没有将与库存有关的成本,诸如保险和税收、租金、存货占用的资金及建设仓库所需的资本费用等计算在库存成本内,导致其被低估或模糊。而先进国家的实践证明,对于自营物流的成本支出而言,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远远高于外部支付额数倍以上。所以,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还没有真正把握实际的物流成本,决策者也很难从现行的会计系统中获得物流成本数据。
一方面,我国企业对物流的核算,从范围来看,着重于核算采购环节的物流成本,而忽视其他物流环节;从核算内容看,大部分企业只列物流费用,即支付给企业外部的运输或仓储的物流费用,而忽视企业内部物流费用,并将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与企业的生产费用、销售费用等混在一起,这使得企业不能从外部准确地把握其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企业之间一般是分散计算和控制物流成本,各个据本企业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核算物流成本。由于企业之间的物流核算没有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就无法比较分析企业间物流成本,无法真正体现企业之间的相对物流绩效,进而不能对企业之间物流进行统一的管理。
(三)物流成本管理不够系统。
中国由于纵向行政体制的影响,物流研究和信息数据分析处于一个个“孤岛状态”。在物流统计方面,分别有物资统计、商业统计、市场统计、交通运输统计、储运统计等,行业划分过细、核算口径不一,与现代物流成本的概念差距较大,无法综合反映宏观物流活动。就宏观物流成本而言,到目前为止,中国只有基本的货物运输量和货物周转量的统计,其他相关指标均没有公开的统计资料,或零散、分散在众多的机构组织当中。同时各研究机构和职能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科学合理的宏观物流成本分析框架,各研究机构的低水平重复,统计口径相互矛盾,这就使得国内大多数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概念和核算方法了解不多,少数先进的企业虽然知道物流成本的重要性,但却没有掌握正确的核算方法,即使勉强算出来,也不能有效地为企业所用。
企业的物流活动是由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流等子系统共同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各个物流子系统间以及系统个要素间往往存在着相互联系、此消彼长的“效益背反”关系。目前,我企业的物流活动存在着没能从物流整体这一系统性的角度出发,只是片面某一单个物流职能部门的成本或某一职能部门的某一项物流费用,违背了物流整体系统和“效益背反”规律,从而引起物流总成本的增加或降低物流服务水平,导致降低企业的利润和整体竞争力。
(四)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一直将注意力集中在生产成本的控制上,制定了许多管理措施与方法并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但对于物流过程中的费用却研究较少,缺乏物流成本意识,看不到物流成本的作用,因而物流成本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很少研究降低企业内部物流费用的途径,特别是对物流活动的全过程缺乏有效和全面的控制,造成此低彼高,物流系统整体效益不佳。目前,我国大多数制造企业仍然对企业物流活动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视而不见,粗放地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既没有设置和配备正规的负责物流管理的机构和人员,也没有制订培养物流管理工作人员的计划和机制,有的企业甚至想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工作完全寄希望与他人。这导致了整个社会物流成本的专业管理人员相对比较缺乏,物流管理水平较为低下。
企业计算物流成本只是单纯地想了解物流费用,没有达到怎样利用已知的物流成本信息进行有效的物流管理,也就是说要利用物流成本核算会计这种内部管理会计的思想和方法为企业的决策服务。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管理不只是企业物流管理部门的事情,应该贯穿于企业每位员工的思想中,涉及到企业的每个生产环节、生产阶段、生产工序等角落。
(五)物流成本管理对供应链应用不够。
现阶段,我国企业只停留在依靠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的分析,寻求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和措施,注重单个成本的降低,很少注意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不考虑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去增加绩效,诸如与生产和销售部门共同去研究物流成本问题,解决机构之间的壁垒问题,仍是一个较为封闭的内部决策支持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必将面临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更大的生存风险,有些企业重业务发展、忽视风险防范,增加了风险防范的成本。同时,在成本信息交流、反馈以及监督评价中,重视有形成本动因,忽视无形成本动因,不能完整地反映新形势下企业的经营活动及战略思想。现今在我国制造企业内部,一方面缺乏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的机制,部门经理很可能为了本部门的利益而做出损害企业整体利益的选择,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物流运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物流供应链上下游间也缺乏沟通、协调与合作,不能利用物流供应链的整合效益来提升企业流运作的效率和效益,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企业物流运作效率低下,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企业整体运营成本较高。
参考文献:
[1]万兰芳。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物流管理,2008,(04)。
关键词:物流;成本管理;核算方法。
一、物流成本管理的涵义。
物流成本管理(Logistics Cost Management)是指企业物流活动中所发生的管理费用方面工作的总称,具体来说,是指从物流设计到物流运行再到物流结算的整个过程中,对物流成本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控制以及对物流活动结果的评价。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具体包括:物流成本预测、物流成本决策、物流成本计划、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分析和物流成本检查六个方面。
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其实质是依据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和客户的需求,以成本为手段管理企业物流,最终目标和最基本的研究课题在于利用成本指标控制物流活动,实现物流活动系统合理化,进而降低物流成本,改善服务质量,以最具经济效益的物流活动达到预定的服务水平。物流成本管理能够有效地把握企业物流成本的内涵和构成,合理利用物流的效益背反规律,科学、高效地组织物流活动,有效控制物流活动中发生的费用支出,从而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对物流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物流概念最初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物流成本的复杂性以及其极强的关联性,我国尚未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出一套适合国情的物流成本管理理论体系,而对物流成本管理理论的研究大多在于介绍国外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成果,尚未能认识到物流成本管理理论的战略重要性,也未能从企业竞争需求战略层面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物流成本管理。随着现代物流及其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企业“第三利润源”的物流成本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陆江在答记者问时指出,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高达89.89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8.1%,而发达国家社会物流费用与GDP的比率一般在9%~10%左右,我国高出发达国家将近一倍。这种状况表明,我国企业有很大的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因此,加强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势在必行。
三、我国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缺陷。
目前,我国企业在对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说,可以表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流成本账务单独核算难度大。
长期以来,我国尚没有成型的物流成本计算标准,物流成本核算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每个企业都是分散进行的,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来把握物流成本。2006年9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了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该标准明确了物流成本的构成和核算方法。
但是,由于物流成本构成的复杂性以及其核算的实际操作难度大,目前我国真正全面贯彻落实2006年新颁布的物流国家标准对物流成本单独分类核算记账的企业为数不多,大多数制造企业仍没有在财务会计报表中单独设立物流成本项目,而是将企业的物流成本列在制造成本和其他费用一栏中,因此,企业仍无法掌握物流成本的构成,也较难对企业物流活动发生的全部费用做出确切、全算与分析,造成物流成本信息的失真,形成“经济黑大陆”和“物流冰山”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的难度。
同时,在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等其他会计制度中没有专门的物流费用项日,或是有的几个项日不能全面概括物流费用。一方面,物流活动在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项目,一般所有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中,费用被归集为诸如工资、租金、公共设施和折旧等。这种归集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无法确认和分配运作的责任。如果将一个企业的报表细分为发生在管理责任领域的费用和发生于组织领域的费用两部分,以获得组织与各个单位相关的财务信息,这也只能是有助于而仍不能满足总成本分析的需要。而企业的损益表,更是沿着组织预算的思路,对费用进行分类和归集。它无法克服许多与物流绩效相结合,而通常又跨组织单位发生的费用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在通常的企业财务决算表中,物流费核算的是企业向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及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的物流费用。对于企业内与物流中心相关的人员费、设备折旧费、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用则与企业其他经营费用统一计算。据有关资料,先进国家企业的实践表明: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往往要超过外部支付额的5倍以上。
由此可见,仅靠常用的会计方法,难以取得所需的足够数据来核算物流成本。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难以正确把握实际的企业物流成本。
(二)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
正是因为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对物流成本设立单独的会计科目来进行核算,而是将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各种支出列示于企业的各项费用内,或者仅仅将部分的物流成本随材料、制造费用等计入产品的制造成本中。另外,人们往往比较重视运输费、搬运费等显性成本,对于物流环节所消耗的资金利息、设备折旧、人员培训等隐性成本特别是物流活动组织不当所导致的风险和由于效率低下而增加的时间成本,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日常采用的标准会计成本法一般没有将与库存有关的成本,诸如保险和税收、租金、存货占用的资金及建设仓库所需的资本费用等计算在库存成本内,导致其被低估或模糊。而先进国家的实践证明,对于自营物流的成本支出而言,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远远高于外部支付额数倍以上。所以,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还没有真正把握实际的物流成本,决策者也很难从现行的会计系统中获得物流成本数据。
一方面,我国企业对物流的核算,从范围来看,着重于核算采购环节的物流成本,而忽视其他物流环节;从核算内容看,大部分企业只列物流费用,即支付给企业外部的运输或仓储的物流费用,而忽视企业内部物流费用,并将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与企业的生产费用、销售费用等混在一起,这使得企业不能从外部准确地把握其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企业之间一般是分散计算和控制物流成本,各个据本企业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核算物流成本。由于企业之间的物流核算没有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就无法比较分析企业间物流成本,无法真正体现企业之间的相对物流绩效,进而不能对企业之间物流进行统一的管理。
(三)物流成本管理不够系统。
中国由于纵向行政体制的影响,物流研究和信息数据分析处于一个个“孤岛状态”。在物流统计方面,分别有物资统计、商业统计、市场统计、交通运输统计、储运统计等,行业划分过细、核算口径不一,与现代物流成本的概念差距较大,无法综合反映宏观物流活动。就宏观物流成本而言,到目前为止,中国只有基本的货物运输量和货物周转量的统计,其他相关指标均没有公开的统计资料,或零散、分散在众多的机构组织当中。同时各研究机构和职能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科学合理的宏观物流成本分析框架,各研究机构的低水平重复,统计口径相互矛盾,这就使得国内大多数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概念和核算方法了解不多,少数先进的企业虽然知道物流成本的重要性,但却没有掌握正确的核算方法,即使勉强算出来,也不能有效地为企业所用。
企业的物流活动是由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流等子系统共同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各个物流子系统间以及系统个要素间往往存在着相互联系、此消彼长的“效益背反”关系。目前,我企业的物流活动存在着没能从物流整体这一系统性的角度出发,只是片面某一单个物流职能部门的成本或某一职能部门的某一项物流费用,违背了物流整体系统和“效益背反”规律,从而引起物流总成本的增加或降低物流服务水平,导致降低企业的利润和整体竞争力。
(四)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一直将注意力集中在生产成本的控制上,制定了许多管理措施与方法并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但对于物流过程中的费用却研究较少,缺乏物流成本意识,看不到物流成本的作用,因而物流成本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很少研究降低企业内部物流费用的途径,特别是对物流活动的全过程缺乏有效和全面的控制,造成此低彼高,物流系统整体效益不佳。目前,我国大多数制造企业仍然对企业物流活动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视而不见,粗放地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既没有设置和配备正规的负责物流管理的机构和人员,也没有制订培养物流管理工作人员的计划和机制,有的企业甚至想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工作完全寄希望与他人。这导致了整个社会物流成本的专业管理人员相对比较缺乏,物流管理水平较为低下。
企业计算物流成本只是单纯地想了解物流费用,没有达到怎样利用已知的物流成本信息进行有效的物流管理,也就是说要利用物流成本核算会计这种内部管理会计的思想和方法为企业的决策服务。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管理不只是企业物流管理部门的事情,应该贯穿于企业每位员工的思想中,涉及到企业的每个生产环节、生产阶段、生产工序等角落。
(五)物流成本管理对供应链应用不够。
现阶段,我国企业只停留在依靠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的分析,寻求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和措施,注重单个成本的降低,很少注意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不考虑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去增加绩效,诸如与生产和销售部门共同去研究物流成本问题,解决机构之间的壁垒问题,仍是一个较为封闭的内部决策支持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必将面临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更大的生存风险,有些企业重业务发展、忽视风险防范,增加了风险防范的成本。同时,在成本信息交流、反馈以及监督评价中,重视有形成本动因,忽视无形成本动因,不能完整地反映新形势下企业的经营活动及战略思想。现今在我国制造企业内部,一方面缺乏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的机制,部门经理很可能为了本部门的利益而做出损害企业整体利益的选择,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物流运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物流供应链上下游间也缺乏沟通、协调与合作,不能利用物流供应链的整合效益来提升企业流运作的效率和效益,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企业物流运作效率低下,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企业整体运营成本较高。
参考文献:
[1]万兰芳。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物流管理,2008,(04)。
关键词: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管理 对策
1 物流成本的内涵
物流成本是物流各环节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主要由人工成本、作业消耗、利息支出、管理费用等构成。一切由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实体的流动所产生的货币开支都是物流费用,这些物流过程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按一定对象汇集就构成了物流成本的概念。我国国家标准对物流成本的定义:物流成本即产品在包装、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物流管理等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及与存货有关的资金占用成本、物品损耗成本、保险和税收成本。它是指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
从供应链的角度看,现代物流成本是指经过生产制造中的半成品、产成品的仓储、搬运、装卸、包装、运输,从生产企业内部原材料的采购、供应开始,在消费领域发生的验收、分类、仓储、保管、配送、废品回收等物流活动发生的所有成本。而我国传统的物流成本仅指由于物品在包装、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所产生的费用,一般在企业财务会计账薄中以包装费、运输费、装卸搬运费、加工费等形式体现出来。传统的物流成本是物流过程的显性成本。现代的物流成本除包括传统的显性物流成本外,还包括隐性的客户服务成本。客户服务是连接和统一所有物流管理活动的重要方面,物流活动就是为了追求客户满意,实践中常有企业因物流服务水平低不能令客户满意而逐渐失去现有客户与潜在客户,从而产生了客户服务成本。传统企业成本核算模式主要以实体产品作为归集对象的,经过长期运作,已形成完备的成本管理体系。物流过程的成本支出,在既有的成本核算体系中,被分散统计于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当中,使得企业难以明确划分和单独核算这一部分物流成本,物流活动本身的成本就此被淹没,如何降低这部分物流费用便成为了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重点。
2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内涵
所谓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就是指为实现企业物流系统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的平衡,通过计算、控制和调节企业在物流活动中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订单处理等环节所耗费的经济资源,而对物流系统结构和过程的优化的管理过程。
由此可见,物流成本管理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对物流成本进行管理,而是对企业物流活动的管理,是对企业物流活动的一种调整和改善.通过对企业物流活动各环节所产生的费用的计算,来分析和判断物流流程中哪些是属于高效率的活动,哪些是属于低效率的活动,哪些是属于无效率的活动。从而来完善物流系统的结构和优化物流过程,达到提高企业物流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总体成本的目的。
3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3.1 物流费用的核算不完整 在通常的企业财务决算中,所表示的物流费用核算的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或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所支付的运输费,或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的物流费用;相反,对于企业内部与物流中心相关的人员费用、设备折旧费用、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用则与企业其他经费统一计算。所以,企业很难完整地\全面地把握企业的实际物流成本。
3.2 对物流成本没有分列计账 物流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项目,一般是将企业所有的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中,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种物流费用做出明确、全面的计算与分析,无法获得全面、完整、准确的物流成本信息。
3.3 物流管理的效率低,成本高 一般企业产生物流需求的部门是企业的生产、采购、销售等部门,而管理这些物流需求的部门则是相对独立于这些部门之外的物流部门。因此,物流部门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物流需求产生的方式,实践中往往由于生产、采购、销售等部门缺乏有效的统筹安排,这样从客观上就必然导致物流部门的效率低下,也必然产生高的物流成本。比如,生产部门一味地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而大量生产单一产品,导致大量库存,保管这些库存需要增加相应的仓储设施,从而增加了物流成本。
3.4 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缺少统一的标准 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出统一的物流成本计算和控制的标准,实践工作中,每个企业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都是分散的,也就是说,各企业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物流成本,这样就带来了一个管理上的问题,即企业间无法就物流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也无法得出产业平均物流成本值,因而无法真正衡量各企业相对的物流绩效。
4 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企业物流成本是除原材料成本之外最大的成本支出项目,国外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总成本的10%左右,而我国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30%-40%。实践证明,通过有效的物流管理,大幅度降低库存和运输成本等物流成本是完全可行的。
4.1 企业确定本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具体项目,要根据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对象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关键,是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簿,我们要按照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管理的要求来进行。企业还应根据物流成本的核算特点,编制其物流成本会计报表,提供本企业的物流成本信息,设置适合本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报表。
4.2 通过物流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 由于物流活动存在“效益背反”规律,若不统筹考虑一定会增加总体的物流成本。物流的各个活动的成本往往此消彼长,因此,在实践中,一定要通过实施物流活动的合理化,不能单纯地强调某一个环节的合理、有效、节省成本,而是要从企业经营的整体考虑,综合设计企业物流流程的统一规划。
4.3 通过整合物流职能管理降低物流成本 随着当今企业间价格竞争的激化,ECR(有效顾客响应)等新型供应链管理体制不断发展与普及。这种新型的物流管理体制使得顾客除了对价格提出较高的要求外,更要求企业能有效地缩短商品周转时间,真正做到快速、及时、准确、高效的管理.要实现上述目标,仅仅本企业的物流体制具有效率化是不够的,它需要企业协调与其他企业几客户、运输业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整个供应链活动的效率化。
4.4 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 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成本控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控制.企业采用信息系统,一方面可控制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进行相应的预测分析;另一方面可使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的进行。
4.5 加强企业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 把降低成本的工作从物流部门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并从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全生命周期中,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使企业员工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成本意识”,这对于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物流成本管理.陈良勇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
关键词:加工企业;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加工企业的农产品供应链中物流成本管理研究
收录日期:2013年7月22日
一、基于加工企业的农产品供应链的涵义、功能
农产品加工企业供应链是指以加工企业为核心,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将生产基地、经销公司等上下游各经营主体链接起来,形成一个供求链条。它涵盖了生产、供应、加工、销售直到最终用户消费者的全过程。其功能主要有:实现供求的良好结合;降低总库存和运营成本;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顺畅资金流通以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等。
农产品加工企业供应链系统是由各种实体和信息构成的网络。网络上流动着农产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条完整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供应链始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商,止于农产品加工制成品的最终用户消费者。资金流和物流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二者的有机结合保证着顺畅的流通。物流决定资金流,制约其规模和速度;而资金流反作用于物流。
二、我国基于加工企业的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国实际,目前“农户-协会-公司-零售商-消费者”供应链的模式,是目前生产加工企业主导型农产品供应链的主要物流模式。基于加工企业的农产品供应链物流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农产品物流成本核算模糊,导致物流成本的低估。传统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将农产品物流成本分散到许多成本项目中,很难看清农产品物流耗费的实际情况。在核算时,仅运输、仓储的费用列入农产品物流成本,把农产品物流成本和流通成本混淆。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物流费用,常常与生产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混在一起,因而容易被忽视,甚至未被列入物流成本。其结果导致农产品物流成本的低估和模糊,不利于农产品物流成本的控制和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二)农产品物流运输成本偏高。农产品运输在整个物流中占重要的地位,其成本要占到物流总成本的35%~50%。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常常出现迂回运输、重复运输、返程或启程空驶和运力选择不当等不合理运输。同时,对运输路线、运输方式、运输工具以及时间的选择上没有很好地进行优化处理,运输中间环节太多,使得运输费用加大,在增加运输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农产品的损耗。
(三)农产品仓储和保鲜成本高。农产品与工业品不同,是具有生命的动物性和植物性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包装难、装卸难、仓储难。农产品物流对仓储和保鲜技术有较高的要求,但是我国现在农产品仓储设施落后和保鲜技术的落后,不能满足时效性农产品新鲜储存的要求,果蔬等损耗率大。此外,由于市场信息缺乏,农产品呆滞库存、过量到货库存、提前到货库存等库存成本偏高。
(四)信息技术落后。目前,农产品加工企业物流管理基本还是以仓储、运输为重点,对商品配送和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改造以及物流技术的引进等物流信息的搜集、处理及还远远不够。企业电子化水平低,信息加工和处理手段落后,竞争力不强。这是导致农产品物流成本偏高的主要原因。
(五)农产品物流管理成本高。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物流管理水平低下,管理者的文化水平低,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差;农产品物流组织化程度不高,经营管理的效率低,服务方式和手段单一,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落后。农产品物流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无疑会降低物流企业的运行质量,增加物流成本。
三、基于加工企业的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策略
(一)增强物流成本管理意识。首先,要树立物流总成本观念。即从流通全过程的视点来降低物流成本,要整合各项物流活动以实现物流总成本最小化。对企业来讲,不能只片面追求本企业物流的效率化,而应该考虑农产品整个流通过程的物流成本的降低。可以通过发挥物流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协同效应”来降低物流成本,还可以通过发挥物流功能要素的协同效应来降低物流总成本,即把运输、装卸、包装、储存、配送、流通、信息处理等各个功能的目标协同起来。例如,运输成本可能不是最小的,或者库存成本不是最小的,但是把运输和储存合起来的协同成本一定是最小的;其次,加强企业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企业员工对物流成本管理方式的理解和配合是保证物流成本管理顺利开展的基础和条件,没有广大员工增强物流成本管理的共识,仅有制度和条文,执行起来也难以奏效。要把降低成本的工作从物流管理部门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使企业员工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成本意识”。
(二)建立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企业将物流成本的各个项目分散在企业成本核算的不同会计科目中,如将因收购农产品而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仓储费、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等,作为存货的实际成本核算,最后作为销售成本的一部分冲减销售收入,得出农产品物流企业的总利润,而物流利润就掩藏在企业总利润这一“冰山”之下,使得农产品物流企业对农产品物流成本不明确,无法有效开发这个利润源。因此,我们需要明确农产品物流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体系。
(三)整合物流资源,促进农产品物流企业的联合与合作。农产品物流服务企业的内部联合与合作可以大大降低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即对内通过集成物流商实行集成物流,对外侧与基于加工企业的农产品供应链形成固定的合作关系,这就需要对农产品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其体思路是:
1、进行农产品物流企业资源整合,加快组建综合性的农产品三方物流企业,实现对不同物流功能,不同区域的专业物流商的集成。这些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可以是资产性的物流企业,也可以是非资产性的物流企业。通过这些企业对不同物流功能活动和不同区域的农产品专业物流商的集成,变单一物流功能企业为综合性物流功能服务企业。
2、进行农产品产、供、销资源整合,加快建立农户、农产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批发商、零售商的合作关系,促进基于加工企业的农产品供应链的广泛运行。通过这些资源的整合可以变“多站式”农产品物流为“一站式”农产品物流。
主要参考文献:
[1]毛艳飞.论我国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J].现代商贸工业,2007.9.
关键词:物流;成本管理;核算方法。
一、物流成本管理的涵义。
物流成本管理(Logistics Cost Management)是指企业物流活动中所发生的管理费用方面工作的总称,具体来说,是指从物流设计到物流运行再到物流结算的整个过程中,对物流成本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控制以及对物流活动结果的评价。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具体包括:物流成本预测、物流成本决策、物流成本计划、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分析和物流成本检查六个方面。
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其实质是依据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和客户的需求,以成本为手段管理企业物流,最终目标和最基本的研究课题在于利用成本指标控制物流活动,实现物流活动系统合理化,进而降低物流成本,改善服务质量,以最具经济效益的物流活动达到预定的服务水平。物流成本管理能够有效地把握企业物流成本的内涵和构成,合理利用物流的效益背反规律,科学、高效地组织物流活动,有效控制物流活动中发生的费用支出,从而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对物流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物流概念最初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物流成本的复杂性以及其极强的关联性,我国尚未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出一套适合国情的物流成本管理理论体系,而对物流成本管理理论的研究大多在于介绍国外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成果,尚未能认识到物流成本管理理论的战略重要性,也未能从企业竞争需求战略层面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物流成本管理。随着现代物流及其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企业“第三利润源”的物流成本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陆江在答记者问时指出,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高达89.89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8.1%,而发达国家社会物流费用与GDP的比率一般在9%~10%左右,我国高出发达国家将近一倍。这种状况表明,我国企业有很大的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因此,加强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势在必行。
三、我国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缺陷。
目前,我国企业在对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说,可以表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流成本账务单独核算难度大。
长期以来,我国尚没有成型的物流成本计算标准,物流成本核算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每个企业都是分散进行的,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来把握物流成本。2006年9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了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该标准明确了物流成本的构成和核算方法。
但是,由于物流成本构成的复杂性以及其核算的实际操作难度大,目前我国真正全面贯彻落实2006年新颁布的物流国家标准对物流成本单独分类核算记账的企业为数不多,大多数制造企业仍没有在财务会计报表中单独设立物流成本项目,而是将企业的物流成本列在制造成本和其他费用一栏中,因此,企业仍无法掌握物流成本的构成,也较难对企业物流活动发生的全部费用做出确切、全算与分析,造成物流成本信息的失真,形成“经济黑大陆”和“物流冰山”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的难度。
同时,在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等其他会计制度中没有专门的物流费用项日,或是有的几个项日不能全面概括物流费用。一方面,物流活动在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项目,一般所有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中,费用被归集为诸如工资、租金、公共设施和折旧等。这种归集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无法确认和分配运作的责任。如果将一个企业的报表细分为发生在管理责任领域的费用和发生于组织领域的费用两部分,以获得组织与各个单位相关的财务信息,这也只能是有助于而仍不能满足总成本分析的需要。而企业的损益表,更是沿着组织预算的思路,对费用进行分类和归集。它无法克服许多与物流绩效相结合,而通常又跨组织单位发生的费用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在通常的企业财务决算表中,物流费核算的是企业向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及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的物流费用。对于企业内与物流中心相关的人员费、设备折旧费、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用则与企业其他经营费用统一计算。据有关资料,先进国家企业的实践表明: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往往要超过外部支付额的5倍以上。
由此可见,仅靠常用的会计方法,难以取得所需的足够数据来核算物流成本。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难以正确把握实际的企业物流成本。
(二)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
正是因为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对物流成本设立单独的会计科目来进行核算,而是将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各种支出列示于企业的各项费用内,或者仅仅将部分的物流成本随材料、制造费用等计入产品的制造成本中。另外,人们往往比较重视运输费、搬运费等显性成本,对于物流环节所消耗的资金利息、设备折旧、人员培训等隐性成本特别是物流活动组织不当所导致的风险和由于效率低下而增加的时间成本,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日常采用的标准会计成本法一般没有将与库存有关的成本,诸如保险和税收、租金、存货占用的资金及建设仓库所需的资本费用等计算在库存成本内,导致其被低估或模糊。而先进国家的实践证明,对于自营物流的成本支出而言,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远远高于外部支付额数倍以上。所以,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还没有真正把握实际的物流成本,决策者也很难从现行的会计系统中获得物流成本数据。
一方面,我国企业对物流的核算,从范围来看,着重于核算采购环节的物流成本,而忽视其他物流环节;从核算内容看,大部分企业只列物流费用,即支付给企业外部的运输或仓储的物流费用,而忽视企业内部物流费用,并将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与企业的生产费用、销售费用等混在一起,这使得企业不能从外部准确地把握其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企业之间一般是分散计算和控制物流成本,各个据本企业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核算物流成本。由于企业之间的物流核算没有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就无法比较分析企业间物流成本,无法真正体现企业之间的相对物流绩效,进而不能对企业之间物流进行统一的管理。
【关键词】 物流管理 物流成本 第三利润源
一、物流管理的发展
目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既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又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力量,已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2007年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物流增值服务收入增长突出,综合型物流企业收入增长明显快于仓储型、运输型物流企业。200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74.8万亿元,同比增长25.5%;国内物流业增加值达1.68万亿元,同比增长18.8%;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7.1%提高到17.5%左右;社会物流总费用4.5万亿元,占GDP的比率为18.4%。
同时,应该看到我国企业在物流领域存在着严重的高成本与低效率的矛盾。在思想上,对物流系统设计、物流合理化、开发信息系统等高增值业务缺乏有效的了解,没有树立现代物流成本意识,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在理论上,对物流成本的研究还是更多的集中在介绍欧美、日本等国家的研究成果上,而对于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研究与发展我国的物流成本管理体系的研究成果则相对较少;在实践上,对物流成本的构成认识比较模糊并且物流成本的核算范围由各企业依据自身的需要进行认定,缺乏统一的统计口径。
解决这种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加强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良好的物流管理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
二、物流成本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现代企业管理的目标已不再是短期利润最大化,而是如何取得长期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无论企业采用哪一种战略方式,都离不开成本管理,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是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目标的一个必要途径。
1、物流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还存在许多较为严重的问题,主要有:
(1)我国企业及相关人员的物流成本管理观念落后。在传统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主要通过规模效益以及增强与供应商及分销商的谈判能力达到转移成本的目的,而没有认识到降低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这种意识和观念急需转变。
(2)传统成本管理不能满足企业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需要。传统成本管理系统未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成本方法,不能提供决策所需的正确信息,不能深入反映经营过程,不能提供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从而误导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
(3)我国企业成本控制不力。企业自身缺乏成本意识,没有明确的成本目标,或者虽然确定了成本目标,但缺乏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未能起到成本控制的作用。由于成本控制不力,造成了企业物耗上升,费用增加。
2、探讨物流成本管理方法,期望能够对加强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有所帮助。
针对上述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结合市场对现代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要求,我国企业应在外部环境逐步改善的同时,主动积极地加强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增强成本观念,强化成本意识,使人们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物流成本的作用及降低成本的意义。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现代成本效益理念作为指导思想,要认识到成本优势的取得绝对不限于成本本身,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获取效益的潜力。
(2)物流成本管理系统化。指在系统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物流系统进行整体设计,力求达到以最佳的结构、最优的协调与最小的总成本来组织各项物流活动,以满足企业的物流战略。根据效益背反理论,由于物流各子系统间的成本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物流子系统成本的降低并不一定能够降低物流系统的总成本。只有通过协调物流子系统间的运作、引入新的物流管理技巧等方式,来降低系统的总成本,才是长远可行的成本管理措施。
(3)树立物流成本管理的战略成本管理思想。着眼于对企业发展有长期性、根本性影响的问题进行决策和制定政策,以便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将物流成本管理与企业竞争战略联系起来,使企业的物流活动满足企业竞争战略的要求。现代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从企业采用的具体竞争战略出发,通过对企业价值链的分析,在保证企业市场策略的基础上,将不产生价值的物流环节尽量缩减,从而为客户创造真正的价值。
(4)对物流成本进行目标管理。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确定总的奋斗目标,如利润总额、资金利润率等,并据以指导、组织、动员员工为实现企业总目标而努力。围绕这个总目标,企业各部门、各环节乃至每个人都应当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如销售目标、成本目标、技术目标等,并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以保证总目标的实现。
(5)学习借鉴国外一切先进的经验和管理方法,健全成本管理方法体系。西方的市场经济机制已有300多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和管理方法。对此,我们可以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每个企业的不同情况灵活地、适当地加以借鉴和运用,进一步丰富和健全企业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
3、小结
物流成本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企业管理层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上考虑成本问题:不仅要考虑有形的成本支出,还要考虑无形的成本损失;既要考虑货币因素,也要考虑非货币因素的影响;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的成本费用,更要考虑不同的成本方案对客户、供应商和社会的影响;成本考核时,不仅要看成本升降,而且要联系企业的收益、综合竞争力,把供应商、客户和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以质量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
参考文献
[1] 乐艳芬:《成本会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
[2] 贾晓波:《物流企业如何核算物流成本》,《科技信息》, 2006年第3期
关键词: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分析;完善思路
所谓物流成本管理,就是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即管理的对象是物流而不是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可以说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方法。成本作为物流管理的手段是因为,一是成本能真实地反映物流活动的实态;二是成本可以成为评价所有活动的共同标尺。就第一点而言,一旦用成本去掌握物流活动,物流活动方法上的差别就会以成本差别的形式明显地表现出来。就第二点而言,用成本这个统一的尺度来评价各种活动,可以把性质不同的活动放到同一场合进行比较,是有效管理物流的一种新思路。物流成本管理的目的是物流成本的控制和降低。
一、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1.企业内部物流体制没有理顺
虽然不少企业对自身物流体制进行了改革,但并没有真正理顺,体制设计缺乏科学性、前瞻性,与社会物流的发展与分工不协调,没有从供应链的角度,整合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在职能制或直线职能制的框架下,依然是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物流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依然是难以达到的目标,企业物流中心的构建还有很多困难,内部配送难以实现。
2.传统的物流服务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生产运作模式
当前,由于竞争的加剧,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大量的定制化生产,对物流的要求也倾向于实行多批次、小批量配送和适时配送。而大多数企业只是企图在过去物流系统的基础上降低物流成本,尚未建立适应现代化生产运作的物流系统,以适应多批次、小批量物流和及时配送的要求,导致了物料不能立即进入生产线,产成品也无法即时流通,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降低了整体盈利能力。
3.物流意识、理念落后
企业讨论的发展重点通常都是关于生产领域的,而缺乏对物流的关注,“大采购、小批发”、“重商流、轻物流”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仍有较深的痕迹。企业对物流的理解大多仅限于运输、仓储等低增值业务,而对物流系统设计、物流合理化、开发信息系统等高增值业务缺乏应有的了解。没有树立现代物流意识,没有充分认识到现代物流管理是降低生产总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更为严重的是中国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另外,在物流的服务意识等方面也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的差距。而企业所建立的物流结构体系正是基于其自身所持有的物流理念,落后的观念必然导致的落后的物流体系和物流管理,当然也就无从谈到降低物流成本。
二、完善物流成本管理的思考
1.物流合理化
物流合理化就是使一切物流活动和物流设施趋于合理,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好的物流服务。根据物流成本的效益背反理论,物流的各个活动的成本往往此消彼长,若不综合考虑,必然会造成物流成本的增大,造成物流费用的极大浪费。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物流合理化是降低物流成本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整体效益,也是物流管理追求的总目标。物流的合理化要根据企业物流流程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规划,不能单纯地、片面地强调某个环节的合理、有效、节省成本,而是必须系统考虑。
2.提高物流速度
物流速度是影响物流成本的重要因素。提高物流速度,节省时间资源,可以减少资金占用,缩短物流周期,降低库存费用,从而节省物流成本。充分体现了“时间就是金钱”。提高物流速度可以从提高各个物流子系统的速度入手,比如,提高采购物流的速度,提高生产物流的速度、提高销售物流的速度,来缩短整个物流周期,提高资金利用率。
三、完善物流成本管理的思路
1.建立现代企业物流组织结构
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内部物流职能分散,物流活动难以协调的问题,必须从改造企业的组织结构入手,建立现代的企业物流组织结构。目前,企业的物流组织结构主要有几种可供选择:第一,传统组织结构模型。基本是基于传统的职能专业化分工,按职能设置部门,而物流活动实际上分散于各个相关的专业活动中,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在职能分工中,全部物流职能直接由采购、制造、财务、市场营销等部门负责监督管理,简单直接。但是实际中各部门可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很难使物流系统的运作协调一致,企业整个物流活动缺乏连接,容易出现断流现象。第二,功能集合型组织结构。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将各专业部门内的物流功能进行整合,使物流活动在组织中凸现出来,以便于各部门进行计划、控制、协调。这种组织结构对于外部环境较为稳定,采用常规技术,重视内部经营效率,员工专业素质不高的中小规模企业比较适合。
2.构建高效率的物流系统
根据物流成本效益背反理论,物流成本得以降低的关键在于从物流的整体来考虑,而不是片面的强调某一环节。也就是说要把物流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看成一个物流系统进行整体设计和管理,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其系统功能、效率,实现整体物流合理化。物流系统包括商品补充、仓储、保管、库存管理、物流作业、出货、配送、信息管理等物流有关的一切活动。显然,对于提高物流质量、加快物流速度、降低物流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损耗,从而降低整个企业的物流成本来说,企业构建物流系统并使之高效率的运作是其必不可少的手段。
参考文献:
[1]张鲲:《试析沃尔玛物流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模式》,《物流技术》,2004年第3期
[2]傅桂林编著《物流成本管理》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一、统计方法在物流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运输成本包括:海上运输成本、航空运输成本、道路运输成本、铁路运输成本、管道运输成本、装卸搬运和其它运输成本;保管成本包括:利息费用、仓储费用、保险费用、损耗费用、信息及相关服务费用、配送费用、流通加工费用、包装费用、其他保管费用;管理成本是指货主方因组织管理各项物流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包括管理人员的报酬、职工福利、办公费用、教育培训费用、劳动保险、车船使用费等管理费用。对每一项物流成本的控制,都离不开统计,统计已渗透在每一环节,并且只有在企业物流成本的统计趋于科学合理,并且有了一套完整的统计体系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准确把握物流成本的水平。
二、统计方法的实践应用
1.统计及统计分析
最主要的特征,是以统计数字为语言,不论是普查、抽样、推断、还是估计,都有数据作支撑,并辅之以统计表和统计图来具体而明确地进行表述。管理者在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价后,提供给企业管理层作出决策。因此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起着核心的作用。我们以某企业2013年1月至9月的实际情况为例,对物流成本中的一部分——国际运输成本,作一个数理统计分析,请看下面数据:表格中的物流成本¥2,725,860元是该企业从2013年1月至9月近六百多票进出口运输中发生的实际物流费用,也是通过全面统计得出来的数据,其中涵盖每一票运输的提货费、海(空)运费、送货费、燃油附加费、安检费、提单费、管理费、清关费等。在经过市场调查及可行性研究后,其中运费部分¥864,935有可降低的空间,经过对每次运输的重量、体积、整柜、拼箱、运输线路(美线、欧线、非洲、澳洲等各线路)的抽样调查,取样分析后,不断调整公司进出口货物运输战略,使之配货更为合理,并达到光在运费这一块就节省物流成本费用¥174,656元,节省比例达到6%。此外,从上面的统计柱形图可以看出,公司海运占比大(海运对于吨位大的货物是最廉价的运输方式,缺点是运输周期长),但空运成本也不小。对企业来说空运是由于正常海运交期跟不上而不得以为之(小包裹快递除外)。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可以满期且吨位大的货物尽量用海运运输方式,对于交期很短、需要空运的货物,比较普通空运或是快递的方式,以达到时间、价格组合最优化的方式进行选择。通过运输周期和成本核算,更影响到管理人员在采购、销售订单管理中考虑交付周期和起运量,合理下单,使物流成本管理做到最优化、最节省。
2.建立和充分利用物流数据统计平台
(1)众所周知,物流成本管理中,统计数据的采集、取得、存储、运用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且需要付出大量的工作。而电子商务在管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已经成为许多企业不可缺少的管理软件,它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例如某家企业就是配置了SAP系统(SystemsApplicationsandProductsinDataProcessing),它是ERP管理软件中的一种。它将搜集到的大量的零散的数据资料经过统计整理和筛选之后保存,并进一步加工,形成特定的数据存贮系统,按操作者的指令调用数据记录及进行内部的运算,得到所需要的数据,从而更好地发挥统计的作用。SAP是以模块划分的,因此在物流成本管理中,PP、MM模块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MM(物料管理模块):用于采购、库房管理、库存管理、MRP、供应商评价等,它是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处理功能对所有采购处理最佳化,可自动评估供应商,透过精确的库存和仓储管理降低采购和仓储成本,并与发票核查相整合。PP(生产计划模块):用于工厂数据、生产计划、MRP、能力计划、成本核算等,它提供各种制造类型的全面处理,从重复性生产、订制生产、订装生产,加工制造、批量及订存生产直至过程生产,具有扩展MPRⅡ的功能。另外还可以选择连接PDC、制程控制系统,CAD和PDM。因此,统计中运用管理软件平台,对物流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就能实现数据信息集中化;提高业务效率;企业信息透明化,从而达到企业成本控制的目的。
(2)建立并使用物流供需预测系统。BOM(BillofMaterials物料清单),是产品结构的技术性描述文件,它不仅列出最终产品的所有构成项目,同时还表明这些项目之间的结构关系,即从原材料到零件、组件,直到最终产品的层次隶属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BOM是制造企业的核心文件,各个不同的部门和系统都要用到BOM,从BOM中获取特定的数据。MRP(MaterialRequirement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是被设计并用于制造业库存管理信息处理的系统,它解决了如何实现制造业库存管理目标——在正确的时间按正确的数量得到所需的物料这一难题。MRP系统的运行步骤是:根据市场预测和客户订单,正确编制可靠的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在计划中规定生产的品种、规格、数量和交货日期,同时,生产计划必须是同现有生产能力相适应的计划;正确编制产品结构图和各种物料、零件的用料明细表;正确掌握各种物料和零件的实际库存量;正确规定各种物料和零件的采购交货日期,以及订货周期和订购批量;通过MRP逻辑运算确定各种物料和零件的总需要量以及实际需要量;向采购部门发出采购通知单或向本企业生产车间发出生产指令。BOM表、MRP表格及运行都是为物流成本管理中供需、库存、物料预测等建立的Excel电子表格。实际上,Excel主要用来进行有繁重计算任务的预算、财务、数据统计、汇总等工作,企业物流利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各种数据的处理、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操作。表格和折线图反映的是某企业从2010年起五年的库存情况,通过表格,可以看到该企业的库存占年收入的比例在逐年下降,这是该企业在物流成本中控制得较好的结果。同时也说明该企业物流在供需预测、运用统计表格进行管理比较到位,管理者利用了先进的供需系统表格平台,进行缜密的预测和管理,并且,根据这种趋势和明年的各种产销数据,预测了明年的库存比例,制定目标,以激励员工努力实现。综上所述,统计及统计分析在物流成本管理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可以说每个制造企业,都离不开企业物流成本的统计,当然只有在企业物流成本的统计趋于科学合理,并且有了一套完整的统计体系的情况下,企业才有可能准确把握物流成本,并达到有效控制目的。
作者:万玉萍单位:南昌辉门密封件系统有限公司
关键词:农村连锁超市现状;物流成本管理;方法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村购买力也在不断增强,这使得农村的商业流通变得十分快速,农村的市场前景颇为广阔,随着城市之间的竞争加大,市场空间变得狭小,许多商家将投资目光投放到农村的商业市场。如今,连锁超市已经遍布在大江南北的农村地带,连锁超市在农村广阔商业圈扎根的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的弊端,连锁超市的自身发展与当地的环境和消费习惯息息相关。当前在农村的物流和技术手段并不是很先进,这样的情况使得农村连锁超市的物流产生的成本过高,基于以上所述内容,本文将对导致物流成本高的原因进行分析,从中找出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
一、现今农村连锁超市的状况
(一)物流管理缺乏社会化、专业化的经营手段
如今农村连锁超市的数量不断增加,在拥有广阔商业前景的同时,也受到超市自身和环境的限制,首先从超市内部的角度来看,纵观超市的整体,超市内的专业水平不高,由于超市都有单独的供应商和物流渠道,物流活动较为分散,库存积压和断货的现象层出不穷,同时库存的成本也较高。其次从超市外部的环境来看,农村地区的物流专业水平低,社会化意识较为淡薄,这样缺乏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物流管理对农村连锁超市始终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导致超市不具有核心的竞争能力,阻碍超市的进一步发展。
(二)物流信息技术手段落后
一些连锁超市的通信系统不健全,导致分店和总店之间的沟通受到阻碍。针对农村连锁超市中的技术指导、销售管理、信息交流以及商品的配送调剂无法完成。关于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尚停留在人工的管理和记账,并没有记录在电脑中的管理系统,导致自身超市的经营信息缺乏科学的管理,同时,支持决策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库存积压缺货断货现象的出现也降低了进货、出货的准确程度。除此之外,一些农村连锁超市和供应商之间缺乏积极的沟通,数据交换也不能及时的进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没有进行积极的应用。
(三)超市经营物流成本高
由于我国农村的人口居住地比较分散,且交通运输不发达、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物流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导致商品的物流成本高。关于配送中心方面的建设缺乏经济投入,企业配送中心建设滞后。与此同时,农村连锁超市的配送能力弱,无法实现商品的完全配送,使得配送商品的成本较高,一些流通企业参与农村连锁超市试点建设普遍出现亏损的现象。
二、物流成本管理方法
(一)增强员工的物流成本认识
一些超市的员工对物流成本缺乏正确的认识,这对超市的物流管理、成本活动产生着不利的影响。因此,加强超市员工的培训尤为重要,首先要让员工对物流管理保持准确的认知与了解,并且能够清楚的认识物流管理与超市经营的关系。因为超市的物流管理是增强超市竞争力、增加超市利润的重要保证。所以,需要超市管理人员和员工正确认识物流管理以及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要知道物流成本与超市经营的各个环节相辅相成,而不是独立的存在一个部门或是一个环节,超市的物流成本存在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
(二)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
物流系统与超市的竞争力、盈利水平息息相关,因此,构建一个高效率的物流系统尤为重要。优化超市的物流系统需要结合超市自身的经营状况,在此基础之上寻找一个合理的物流运作方式。超市的物流管理部门包括物流系统规划和运营负责,是优化物流系统的主导者,也是提高物流系统效率的重要途径。
(三)完善物流成本的核算
如今我国农村的物流配送自有专属车队配送,但是整体的配送中心现代化水平较低。因此,在物流成本核算时,应该按成本责任单位及费用项目明细核算,统计与会计相结合的物流成本核算方式,这样的方式不需要对现行成本核算的帐表体系进行调整就可以将物流成本信息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
(四)加快农村超市配送中心建设
针对于农村超市配送中产生的局限性,加快农村超市配送中心建设尤为重要。首先,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扩大连锁超市和农村超市的配送率,努力提升配送的质量。进一步完善管理终端,是主渠道进货的重要基础条件。其次,需要制定配送中心建设的标准,同时也需要相应的政策优惠加以扶持,以此来推进农村连锁超市配送中心的建设。
三、结语
现如今我国农村连锁超市的物流成本过高已经成为参与市场竞争中的障碍,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物流成本是物流成为连锁企业“第三利润源”的重要前提。只有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物流成本才可以降低物流成本,从而增强连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已经成为增大超市利润空间的必要条件。
作者:李运鑫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参考文献:
美国的物流专家RobertV.Delaney先生认为,物流就是对处于运动和静止过程中的存货的管理,并据此提出,物流总成本由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和物流行政管理成本三部分组成,即:
物流总成本二运输成本十存货持有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
然而这一计算公式,是基于物流管理活动的基本功能来考虑的。它为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企业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运输成本包含了几种常见的运输方式所产生的成本,同时还包含了货运成本和与发货人相关的成本。与发货人相关的成本包括货主企业运输管理部门的运营费用和货物装卸费用。
公路运输费用占了运输成本的大部分。
存货持有成本不仅包括通常所说的仓储成本、残损、人力费用,同时也包含了存货的税费、保险费以及由于存货的过时和贬值所引起的机会成本。另一个重要的费用就是利息,它是由于存货占压的资金所产生的利息费用,其中:
利息=商业汇票贴现率x库存总金额
把库存占压的资金利息加人物流成本,这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费用计算的最大区别,只有这样降低物流成本和加速资金周转速度才能从根本利益上统一起来。
物流行政管理成本,则是按照全部物流成本的4%来计算的,即:
物流行政管理成本二(存货持有成本十运输成本)4%
这个4%的比例,则是一个经验值,大体上符合美国现在的实际情况。
二、我国物流成本现状: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损失巨大
我国的物流起步较晚。目前,物流成本管理应用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缺乏规范的核算,但近几年有不少企业己在探讨和摸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国外咨询公司如麦肯锡、埃森哲、美世顾问等调查中国物资市场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物流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基础设施、服务模式和运作观念落后,人才短缺,成本高、效率低。发达国家的企业物流成本在销售中的比例平均占9.5%一10%之间,而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在20%-40%,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2005年全社会物流成本结构中,运输费用增速明显,占总成本的比例有所下降。当年运输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为55%,比上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保管费用增长相对较快,比例有些上升,当年保管费用占物流总成本为31.4%,比上年上升1.5个百分点;管理费用增速回落,占物流总成本比例保持13.5%,只比上年下降了0.1个百分点。
三、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一)降低运输成本的途径。
运用线性规划模型、网络模型等数学模型,对货物的运输路线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运输、往返运输、迁回运输,在最短行驶里程内,将货物送达目的地,充分提高运输效率。在满足客户服务需要的前提下,尽量运用运输管理系统(TMS)将小批量分次付运适当合并为较大批量一次付运。同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恰当的数学模型,对货物的码放方式、车载货物的品种与数量进行合理决策,最大限度地减少货物的破损率,提高运输效益。新晨
(二)降低存货持有成本的途径。
1.提高仓库的利用率。目前,我国已有仓库面积3亿多平方米,而其空置率却达到40%。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使用第三方物流、实行作业标准化、采用直接从厂家到客户的付运方式、采用较高效率的仓管系统、无纸化办公、考虑采用托盘操作或租用托盘等措施提高效率,减少存货和仓储费用。
2.合理控制库存水平。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必须保有一定的库存量,以降低缺货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三)降低物流行政管理成本的途径。
用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武装制造业企业,提高物流组织管理水平。中国与美国物流成本的最大差距在于管理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我国为14%,美国仅3.8%。这反映了物流组织管理水平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