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01: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习惯的力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习惯不能被消除,只能被替代。”这是《习惯的力量》书作者查尔斯・都希格的观点,他认为只要掌握“习惯回路”,学习观察生活中的暗示与奖赏,找到能获得成就感的正确的惯常行为,无论个人、企业和社会群体都能改变根深蒂固的习惯。
“信息化再往下做,将牵涉到公司决策体系的调整。信息化必然对公司的整体决策产生影响……原来问题不是没有,可能更多,但是不容易发现。现在一有问题马上就反馈,速度比原来快几十倍,业务人员很可能不习惯。所以,整个公司的考核体系、用人机制、组织机构就要做相应的调整。”这是超市发在进行信息化实践时的一段经验之谈。
作家马克・ 吐温说过:“习惯就是习惯,谁也不能将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下楼。”
改变习惯确非易事,都希格建议企业主管应该利用“愉悦感”和“主动权”为员工意志力提升做准备,用详细的行动手册帮助员工建立良好的习惯。要帮助员工详细地列出自己准备怎么做,并预想可能的困难以及自己准备怎么应对,然后进行多次角色扮演,直到员工形成了坚持这个行为的习惯。
在本期的案例点评中,一位IT项目经理面对如何处理“半截”项目的困局,因为他接手这个“半截”项目后,发现除了明确要修改的模块以外,由于原来的项目经理水平没有留下什么文档。点评该案例的专家认为该公司没有良好的工作习惯与制度,因为项目是复杂的,IT项目更为复杂,没有完善的文档记录,后续工作根本没法高效的继续,所以该公司的项目管理相关制度需要完善。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总以某种固定方式行事,人便能养成习惯。”
对于信息主管来说,好的工作习惯要坚持,但在讲究跨界的今天,突破原有习惯了模式,则可能形成新的创新爆发点。而近期,让人过目难忘的是,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TO龙庚提出的旅客未来坐飞机可能不用买票的观点。
他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我们希望像京东、淘宝的方向发展,将来可能会和以前的传统服务不同,会向社交化、互联网商品化发展。以后乘客坐飞机可能不需要买票,只要享受我们的增值服务就可以乘坐,这是有可能发生的。”
这个可能远了点,不过,在龙庚的努力下,“我们的领导可以通过手机直接看到我们的经营分析数据,管理更加高效。我们还希望通过移动化为旅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
读《习惯的力量》有感
加入洞庭湖大桥建设团队已整整1年有余,想来惭愧,面对质安局、业主、设计、监理的高标准、严要求,我们所表现出来的更多是疲于应付,而不是未雨绸缪,每次面对高规格检查都能看到检查前大家忙碌的背影……究其原因,还是我们未能养成良好的施工习惯,未能将检查的标准日常化、习惯化。
参加工作以来,长期以来的持续工作,确实忽略了书本的力量,往往都是结合工作中遇到具体问题才会去找找相关资料,很少静下心好好品尝书本的芳香。恰逢这次"书香中交"读书月活动,恰巧在推荐书目里看到《习惯的力量》,多次的恰巧,说明了我跟它的缘分。
每天躺在床上临睡前看上一两个章节,也渐渐成了我最近的习惯。这是一本关于如何培养"习惯"的书籍。书中客观分析了"习惯"的强大力量,并告诉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力量去发挥出个人最大的潜能。大量的生活实例,告知我们良好习惯养成的技巧,各种方法简单可行,能让自己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摒除不良习惯,逐步养成对自身有益的好习惯。
行为变成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这一切都是习惯性动作、行为不断重复,坚持不懈的结果。
同样在工作中,每个人都有惰性,"今天忙了一天休息会,明天再弄"等等,这是在我们当下工作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久而久之,在潜意识中这些都成为了习惯,不到最后期限,很难提前完成,如在最后期限前出现任何突发事情,就会再次出现顾此失彼、手忙脚乱的局面,当我们在抱怨"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同时,殊不知日常潜意识的"等",已让我们成为"拖延症"患者。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个别技术人员工作缺乏主动性,习惯性的"等、靠",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主动放弃,当"不会"成为理由,当"抱怨"成为习惯,殊不知潜意识中,我们已经给自己前行道路铺满荆棘。
我们都知道传销活动本身是非法的,本人也十分痛恨,但从另一个方面看,在他们的脑海里充满了我可以、我能行的坚定信念,只是在行为上走偏了方向,我们要想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也要时刻提醒自己,我能行,我可以的,然后在实际行动中,坚定不移的去执行,决不能让思想的懒惰成为我们前行的拦路虎。
工作中,总有些事情困惑着自己,尤其是逐渐走上项目领导岗位后,更是让我觉得很有压力且无从着手。但回看自己走过的每一步,事实上当自己走过这些困难时,所有的结果都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差。每次面对困难,我倒是很冷静,会很客观的去分析,去寻找问题的源头,但就是在制定解决方案时,总是有点优柔寡断,很多事情都想做的"完美",但在不断追求完美的同时,殊不知自己也成为了重度"拖延症"患者。我们需要思考,但不能成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回想今年上半年陪同"龙珠"去幼儿园开家长会的一幕,当时幼儿园也在推广"21天"好习惯养成记活动,好习惯就是坚持重复去做一件简单有益的事情。龙珠今年才三岁,我们约定"每天做一件好习惯中的事情,我们均会给他的习惯养成卡上,对应好习惯栏印一个‘大拇指’",现在每天早上醒来说句大家早上好,争抢着排第一个刷牙洗脸,坚持饭前洗手……每天提醒我们盖"大拇指",看着满是"大拇指"的习惯养成卡,我由衷的感到高兴,也感受到好习惯带来的成就感,面对工作中的种种困难,我也将像龙珠学习,坚持、再坚持,所有工作中的问题,不能老是抱怨这个不支持、那个不配合,就像之前在换位思考中所写到的,换位思考的真谛其实就是发现问题首先从自身寻找原因。以前我很不理解安全管理工作中强调的,发生问题后,首先要能免除掉自身的责任,总认为是在推责。其实现在想想,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在反问我自己,你的工作有没有做到位,要是没做到位,你永远都没法推掉自身的责任。
在此我也希望大家,都能按照公司、项目的规章制度执行,当规章制度成为我们工作中的习惯,也就不存在执行力的问题。我们每个人真正想发挥出潜能,就一定要脚踏实地、目标明确且持之以恒地去行动。我们洞庭湖大桥建设团队正逐步向着我们设定的目标,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
作者:洞庭湖大桥A2标 刘钊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予以高度的重视。积极、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终身的、无限的。
一、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内容
1.阅读兴趣方面
有见到书报就想看的欲望。初步养成经常看书看报、浏览当天报纸和近期书刊的习惯。
2.阅读方法方面
看书时注意力集中,能边看边思考;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问题,能自觉使用工具书,查找答案;阅读时勤于动笔,能用适合于自己的方式做读书笔记;善于收集需要的资料,并分门别类做好材料的整理工作。
3.阅读品质方面
爱护书刊,不在书上随便涂画;不迷信书籍,敢于质疑问难;乐于作阅读交流。在交流中,学生既要积极参与讨论和争辩,又要听取别人的意见,善于通过广泛阅读解决在阅读中碰到的问题。
二、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更需要外因
习惯的养成与事物的发展变化一样,需要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的力量,而习惯的形成主要是靠内因。但由于小学生自控力和坚持性较弱,习惯的形成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来反复实践,而且一个积极、良好习惯的养成,较之于一个消极、有害的习惯形成来说,要困难得多。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讲,在阅读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需要外因的帮助。
1.需要榜样示范
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具有良好阅读习惯的教师、家长和同学的榜样示范,能产生极好的导向作用。
2.需要具体指导
读书方法需要指导,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也需要指导。例如,指导学生看到好的文章,最好马上剪下;如果暂时不能剪,就应该做上记号,到有时间的时候,要记着把它剪下,对剪下来的材料需按内容进行分类,以便用时能比较快地找到它们,以备再读。有了这样具体的指导,才有可能激起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内需,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好习惯。
培养方法;榜样力量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9—0068—01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而习惯的养成有其固有的特点,只有掌握习惯形成的规律,才能帮助孩子培养好习惯,纠正坏习惯。专家研究表明,3至12岁是一个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 。因此,要使孩子养成好习惯就必须抓住关键期。除此之外,还要讲究方法。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以“知”为基础
知是行的前提,行是对知的检验,知行统一才能化为一体成为习惯。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比较听话、好训练,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容易见效。因此,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时,我们要坚持以班队活动课、品德课教学、少先队活动等为阵地,以“学习园地”、“黑板报”等为信息窗口,采取环境熏陶、学习渗透、主题讲述、活动明理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强化学生的认知。“树苗易直也易弯。”低年级儿童正如小树苗一样,如果能唤起其习惯的养成意识,并加以正确引导,他们就会沿着好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运用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由自发走向自觉。
二、训练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力求“趣味”二字
实践证明,真正的教育不在于说教,而在于训练,只有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生的感知中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如果行为训练的形式单一,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厌倦感。为使学生愉快地接受行为训练,训练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力求“趣味”二字。因此,在训练中应采取做游戏、唱歌谣、情境表演等儿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活动形式,使习惯训练成为一种愉悦的活动过程,培养其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借助于榜样力量,使孩子受到良好教育
教师每天仿佛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十个富于敏感的、善于窥视教师优缺点的孩子在看。因此,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同时,自己首先得做出榜样,做到身体力行。看到地上的纸屑主动弯腰拾起;骑车、走路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碰到学生,主动打声招呼:“某某同学你好”;在办公室,当学生把作业本送来,要热情地对学生说:“谢谢!”孩子们喜欢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谢谢”、“再见”、“你好”等礼貌用语,学生自然都看在眼里,印在心里。他们耳濡目染,也会模仿着说起来,无论老师给学生送去什么,学生都会甜甜地说一声:“谢谢老师!”在校园里碰到老师、同学,问早、问好、道再见,就会成为学生们生活的口头语。因此,教师要在具体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美的语言、美的行为蕴涵着一种无穷的教育力量。
四、细化要求逐步实施
习惯是在不断重复和练习中逐步形成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实施,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形成。为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习惯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如,在学习方面,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标准“三姿”,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中高年级,教师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学生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和勇于创新的习惯等。
关键词:家庭教育;爱心;榜样;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284-01
一、“衣带渐宽终不悔”――充分发挥家庭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现在的青少年儿童中,独生子女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父母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家庭教育是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与孩子的接触时间是最长的,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大部分小学生在学校中接受了教师正确的引导,可是一回到家中又受到家长不良习惯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学校要经常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QQ群或微信群,方便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家长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家长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等其他方面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帮助家长提高育人意识和能力,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矫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社交礼仪习惯、仪容仪表习惯。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出现,既有家庭、社会、学校的客观因素,又有小学生自身发展的主观因素。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家长主动约束不良的行为习惯,给孩子做好榜样,让孩子学习父母优秀的品质,以父母为荣。家长要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尊老爱幼,维护大家共同遵守的文明法则,帮助孩子明辨是非,知善恶,辨荣辱。
二、“润物细无声”――用爱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爱是最好的教育。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教育,是恐怖的教育。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教师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学生持之以恒的努力。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尊重老师,学会倾听他人发言,学会独立思考,学会积极参与……每周的班会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班级荣誉感,让他们明白“做人第一、做学问次之”的道理。抓住大扫除这个良好的契机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培养他们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意识,懂得劳动最光荣的道理。教师要以身作则,寓爱于教,对后进生多些宽容,少些歧视;对班上作业邋遢的学生多些鼓励,少些说教;对厌学的学生多些耐心,少些浮躁。那么,一个充满爱心、积极向上的班级就一定会形成,让学生在关爱的氛围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同时,他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他说:“我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我们要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向课堂要效率要质量就要让学生爱上这门课、期待这门课。苏霍姆林斯基还说:“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教师要经常在课后和学生一起相互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兴趣爱好,慢慢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教师的“蹲下来”,让学生喜欢自己,进而喜欢教师所授的课,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三、“春风吹又生”――相信榜样的力量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终身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小学生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这个年龄段是人形成终身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打好学习基础、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良好交际习惯的最佳时机。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学生身边的同龄人,朝夕相处,教师把优秀学生作为榜样在全班宣传,建立班级宣传栏,将优秀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以榜样的形式呈现,这样的榜样更具有模仿性。在平时注意发现并赞赏那些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让他们在班队会中介绍自己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等等,作为其他同学效仿的榜样,以此达到模范作用。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家长、教师的监督下或在模仿他人的过程中形成的。家长、教师通过树立榜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而且对于小学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多表扬一些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营造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同时家长和教师,通过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仅使自己的习惯得到改善而且有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在小学低年级,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分享快乐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良好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就要在简单的行为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健全的人格。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名人伟人是学生心目中崇拜的偶像,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及课外书籍了解古今中外名人的故事,激励和教育学生,让他们以名人为榜样,找出差距,明确奋斗目标,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文系市级课题《武都城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LN[2014]08
参考文献:
[1] 曾志梅.小学,请让孩子笑着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一、 榜样示范,实现不良生活习惯的矫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面对幼儿的不良生活习惯时,我们可以寻找习惯的典范,让表现优秀的幼儿成为被矫正幼儿的学习榜样。
飞飞小朋友最不爱洗手。一天早上,他奶奶在教室门口说:“老师,我们飞飞就不爱洗手,回家还说‘老师说不用洗手’……”听了飞飞奶奶的话,我不禁一惊。难道,这只是一个孩子不爱洗手的问题吗?为了给自己不洗手找个借口,他竟然拿老师做挡箭牌,还向奶奶撒了谎,我不得不作出一连串的思考……
早餐开始前,小朋友要洗手。我在洗手池旁开始留心观察,发现琪琪小朋友洗手最认真,于是我偷偷拍下了琪琪洗手的全过程。早餐后,我打开大屏幕,为全班小朋友播放了琪琪洗手的视频。看到大屏幕上的琪琪,孩子们投来了羡慕的目光。我看着飞飞说:“琪琪是咱们班洗手最好的小朋友,她不仅在幼儿园会洗手,在家里也爱洗手,我们都向她学习好吗?”就这样,在老师的提醒和暗示下,每次洗手时间,琪琪都会主动找飞飞一起洗手。渐渐的飞飞能主动去洗手,把洗手当成一件快乐的事儿去做。
二、 让幼儿扮演小老师,纠正家长的不良生活习惯
幼儿的生活习惯很大程度上来自家长生活习惯的熏染。在剖析幼儿不良生活习惯的成因时,我们发现一部分孩子的某些不良生活习惯是在家长身上模仿而来的。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把这类不良生活习惯的矫正从幼儿园引入家庭,从“教师纠正幼儿”引向“幼儿纠正家长”,使幼儿在纠正家长不良生活习惯的同时,掌握了正确习惯的要求和要领,加深对正确习惯的体验。孩子在担当小老师帮助家长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起到指导、监督的作用,还能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
牛牛小朋友每天来园都晚一些,经常是一副睡眼惺忪、没精打采的样子。看到这一情况,我们主动与家长沟通,了解了牛牛经常迟到的原因。原来牛牛的爸爸每天很晚睡觉,作息极不规律,牛牛经常陪爸爸熬到深夜、不肯睡觉。针对这一情况,我决定将牛牛不良睡眠习惯的矫正转向牛牛对爸爸生活习惯的矫正。先赋予牛牛一个小老师的光荣角色,然后,在妈妈的帮助下,牛牛为爸爸制作了入睡、起床的作息时间表,接下来,牛牛开始履行小老师的职责。
牛牛每天主动监督爸爸准时入睡,如果爸爸配合,他自己也会自觉爬上小床并作出熟睡的样子。为了检查爸爸是否按时起床,牛牛也会主动早起。孩子很乐意承担这份监督的责任,每天会向幼儿园的老师汇报爸爸的表现。在孩子担当小老师的过程中,家长积极主动地配合,即使家长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遵守约定,我们也告诉孩子不要急,我们可以做给爸爸看,我们可以做爸爸的好榜样。
三、 在游戏中矫正幼儿不良生活习惯
游戏是幼儿最乐于接受也是最喜欢的活动形式,对幼儿不良生活习惯的矫正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鑫和小轶是一对双胞胎,小鑫一直在奶奶家生活,从小就有吮手指的习惯。入园第一天,小鑫的妈妈就把这一毛病告诉了老师,希望能在幼儿园老师的帮助下得以矫正。也许,是家长给了孩子暗示,整个上午,小鑫表现一切正常。可到了午睡时,我们竟看到小鑫不知不觉把大拇指放进嘴里,从娴熟而又贪婪的吮吸动作,足以看出小鑫对手指的依赖。此时,如果强行把孩子的手拿开,只会给刚入园的小鑫带来不安的情绪。在不影响小朋友们入睡的情况下,我即兴创编了一首儿歌“星星睡了,月亮睡了,天上白云不动了,鼻子睡了,嘴巴睡了,小小手儿也睡了……”,小朋友一边轻读儿歌,一边模仿老师的样子 。在儿歌的暗示下,小鑫带着参与儿歌游戏的热情跟着大家把手自然地放进被子。
四、充分发挥规则的约束作用,向不良习惯说再见
幼儿时期,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有时不良生活习惯的反复出现迫使我们寻求另一个突破口。幼儿园是孩子们共同游戏、生活的地方,一日生活中要遵循许多规则,而规则的约束力又是极强的。孩子们会在规则的强化作用下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样也会在规则的强化作用下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
“好宝宝”评选活动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我们尝试把“向不良习惯说再见”纳入“好宝宝”的评选标准,我们可以给某位存在不良生活习惯的孩子足够的时间,在规则的约束下等待他们向不良生活习惯说再见。与此同时,要让幼儿知道发现不良习惯就要及时矫正,如果一个学期内不良习惯不再发生,才有资格评为“好宝宝”。
规则不但发挥了特有的约束力, (下转41页)(上接23页)而且成了孩子追求进步的原动力,同时也是矫正幼儿不良生活习惯的有效途径。
五、随机教育,适时鼓励,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 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积极引导”。在一日生活中,幼儿的不良生活习惯会随时随地表现出来,教师要及时、敏锐地捕捉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小事,对幼儿的生活习惯做出准确判断,并及时实施教育。如果发现孩子有不良生活习惯的倾向或表现,教师可以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可以单独教育,也可以面向全体幼儿进行集体教育 。有时,一句话或是一个简单的眼神都能成为一次恰到好处的提示。
发现幼儿的不良生活习惯有所改善,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赞许。鼓励会大大强化不良生活习惯矫正的效果。小宇吃饭爱剩碗底,一段时间的矫正后,小宇已经能够把饭吃得干干净净。尽管这是一个很基本的生活习惯,但看到小宇的改变,我会发自内心对他提出表扬,“小宇太棒了,吃饭吃得真干净!” 甜甜的笑会在孩子脸上停留许久,鼓励带来的强大动力会延续到幼儿的下一次生活行为表现。这种鼓励既激发了幼儿改掉不良生活习惯的积极性,同时也实现了对幼儿不良生活习惯的正面引导。
六、持之以恒地跟踪观察和指导,将不良生活习惯的矫正进行到底
记得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被记者采访时说:“我不是在大学,而是在幼儿园学到了我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他说的这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在幼儿园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以后一切行为和成就打下了基础。这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这句话说的是教育的实质,说明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教育任务。好习惯终身受用。而习惯的养成,是靠平时一点一滴积累的。行为养成习惯,好习惯的养成如此,坏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如何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肤浅的认识。
一、注重习惯教育,让习惯根生于理念
作为小学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这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对将来的学习工作受益无穷。
1.树立观念,重视习惯
习惯是把信念变为习性,把思想化为行动的过程。它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是构成一个人个性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人个性心理特征的主要标志。良好学习习惯的具有不但能使教育者在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且能使其终身受益。这是因为习惯的功能具有省力性和不自觉性,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趋向定型化、稳固化,不必别人的帮助提醒,不必再花费什么意志努力,学习过程中良好习惯都会不自觉地表现,从而能使教师减轻教学负担,使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学习中长期受益于良好的习惯。
2.明确要求,注重指导
我们现行的新课标就十分重视学生习惯的培养,每一册书本一开始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书上的要求要明确具体,逐步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是孩子们必须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教师要花足够的时间与学生一起交流明确,并要对每一个习惯的养成进行细化。对成年人一般提出要求就行了,不需指导过细,而对小学生则不行,必须做到“明确要求,指导具体”。如学生的作业习惯,首先制定了四条要求:一、书写规范、二、格式正确、三、正确率高、四、按时完成,及时复批。有了明确的要求,学生的行为就有了参照的标准,能更好更快的养成习惯。所以,教师要从每个细小的动作入手,从站、立、行走开始,随时都要给予明确的要求和细致的指导。
3.转变态度,督促指导
很多教师在明确习惯养成的具体要求之后就把习惯的养成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就导致很多学生开始很热心、很细心,但当热情渐渐冷却后,就会重蹈覆辙,依旧我行我素。所以我们常会听到一些抱怨,责怪学生学不象,交不会。其实,这种反复的出现与我们教师自身也脱不开关系。在学生习惯的养成过程中,教师应转变态度扮演好督促与指导的角色。如在明确好作业要求:一、书写规范、二、格式正确、三、正确率高、四、按时完成,及时复批之后,我们还要经常用这四条要求指导孩子的作业,及时给予评判,好的印上红旗或小红花,开展优秀作业展评、一日无错题等活动。经常在全班展览,以此来鼓励本人,促进大家。
二、注重细节影响,让习惯根生于细节
1.从细节开始,持之以恒
习惯是日积月累的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许多习惯还未定型。因此,更需要我们细化学习生活中的各个习惯的养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
2.从自身开始,引导表率
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从模仿中学习。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我们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言传不如身教”。所以,教师自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就不能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要求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自己也不能总是匆匆忙忙赶进教室……教师要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要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3.从校内到校外,统一标准
在学校经过老师的教育指导,很多学生能有良好的习惯。但一旦他们离开了学校这个特定的场所,很多人又会“原形必露”。所以习惯的养成光靠学校力量是不行的,还要学校与家庭的紧密配合。学生在家庭的学习过程中,家长也要督促学生的行为,时刻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与家长不断地沟通,互相配合,能让学生养成坏习惯的机会减到最少,从而养成真正的好习惯。
三、注重塑造典型,让习惯焕发活力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26-1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与科任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班主任工作岗位平凡,任务艰巨,是一门富有学问的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实践、总结。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贵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习惯是生活健康的表现,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文明的发展。反之,不良的习惯、恶习是生活方式不健康的表现,是品德不好的表现,也影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更有损社会的文明。
由此,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教师责无旁贷。中学时期是少年儿童养成习惯形成时期,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抓好中学生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诚实守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促进学生终生的发展。
一、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点滴小事抓起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求小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如课前学具的准备、课桌上学具的摆放、衣着穿戴得整齐、校徽的佩戴、行李的整理……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学校的校规校纪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上课时随意喧哗等等。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及社区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确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教师安排的任务完成得很好,一放假教师布置的任务就不能完成呢?是真的没有时间?还是学生不会做?是学生的良好养成习惯没有完全形成。因此,养成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的是教师、家长和社会三方面力量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教育学生不仅在校园内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公共场所、家庭院也要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不仅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在其他地方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见到长辈也要问好……这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养成习惯之上。我们不仅教育学生要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更重要的是养成不乱扔乱丢的习惯。
二、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关键期抓起
抓关键期对学生进行养成习惯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再施以养成教育将是事倍功半,甚至终身难补。中学生年龄小,如同一张最漂亮的白纸,可以画成各式各样的图画。但等画完以后成再想改变就是难上加难。如果中学生养成了不良的习惯再来改造将付出太多的代价。因此养成教育要抓住关键期,注意研究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采用因材施教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强化训练。教师要在关键时期把养成教育抓小、抓早、抓细、抓紧、抓实。如七年级的孩子刚一入学的时候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一切都感到好奇。对学校的一切要求都要学,这是一个最关键的时期。新生的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培养,学习的方式等等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这是一个关键时期。新生的九年级学生课程增多,教学内容增多这是一个关键时期。每一个学期的开学初是关键期,因为每一个学生在开学初时都是有着美好的理想和期待的,特别是对教师充满信任感的,这是一个关键的时期。教师要把握好每一个时期的特点,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有的方矢。教师要开展各种各样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活动中去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自身做起
身教重于言教,中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年龄特点就是模仿,他们的可塑性强,给他们树立什么样的榜样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就可以激励他们向着积极的方向去努力,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扶正课桌椅,学生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坚持学习。
如在遵守纪律方面,多给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及时树立典型,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就会不由自主地以他们为榜样来要求自己,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如要求学生有干净整洁的仪容仪表,那么老师也要朴素大方,给学生以榜样。所以最重要的是老师必须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才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8-0270-0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的目标之一是:"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鼓励教师:"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小孩子生来无知识,没有什么能力;后来与环境、社会相接触,开始渐渐地稍有知识,稍有能力。倘使他们不与环境、社会相接触,他们哪会知道植物的生存、动物的生活,哪里能晓得民生的艰难,哪里学得做人的道理。"语言教学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让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
1.关于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重要价值
对幼儿倾听习惯的行动研究不仅是幼儿成长的需要,更是幼儿教育工作的责任与义务。
"倾听"一词可以这样来理解:"倾"含有"用尽(力量)"的意思,指非常投入、十分专注。倾听,认真细心地听取,即借助多种感官接受语言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领悟等的过程。
在语言教育领域对幼儿倾听习惯的研究强调幼儿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营造师幼间彼此尊重,多向沟通、相互理解、共同促进的氛围,进而趋向或达到培养幼儿倾听习惯最佳境界的目的。
当下在幼儿园语言领域对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进行行动研究的实践价值表现在有利于语言教育活动中师幼间的双向乃至多向沟通,有利于师幼间的视界融合,通过对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为幼儿的人生打好底色,为造就一代具有良好素养现代小公民奠定基础。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倾听习惯必须面向幼儿的内部语言,但又必须面向世界,造就幼儿"善于倾听世界语言"的耳朵。国外的教育十分强调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学会倾听";一方面,要尊重他人的发言权,让别人把话说完;另一方面,要学会听出某个言语的言外之意。日本教育家佐藤学非常强调倾听的重要性,他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指出:"应当追求的不是'热闹的课堂,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在教室里的交流中,倾听远比发言更重要。"我国学者李政涛在《倾听着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指出:"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教师承担着培养和发展学生倾听能力的责任。"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着重在让幼儿通过倾听最大限度地激活幼儿思维的智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有效措施
教师要为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支持、鼓励幼儿与教师、同伴与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陶行知先生历来主张在教育活动中解放幼儿的"五官",即嘴、眼、手等,教师要尊重幼儿,努力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教师要耐心倾听在语言活动中不善言辞、好不容易勇敢站起来的幼儿不够自信、吞吞吐吐、词不达意甚至完全错误的语言,即视儿童的每一句话如珠玉般的宝贵而给予尊重的态度。当幼儿在语言活动中急于打断别人的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时,教师上前一步、侧耳倾听的姿势就是给幼儿一种示范和暗示。教师首先应肯定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态度,耐心倾听,同时鼓励相左意见的发表,但同时也善意地提醒幼儿要尊重同伴,坚持善待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倾听和珍视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可能的"错误的发现",不应以成人的眼光正面强化,而是通过呈现"错误",引发幼儿对语言活动的情趣。
教师在幼儿语言活动中应为活动努力构建精心思考、畅快表达、互相倾听、交融共生的积极心理场,在语言活动中教师给予幼儿自我纠正与完善的机会是一种等待,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信任,能给幼儿一股无形的力量。倾听同时是一种能力,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指出:"在教室里,倾听能力、倾听习惯的培养之后,课堂的语言表现才会变得丰富起来。在幼儿语言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具有倾听能力的耳朵,而不是先培养会说话的嘴巴。"
总之,倾听的习惯能收获语言活动的硕果,教师应不断丰富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倾听行为,逐步地培养起幼儿的倾听习惯,教师需持续不断强化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倾听行为,进而让幼儿真正融入性格,甚至改变命运。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应成为幼儿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小学生语文学习不良习惯的成因
(一)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二)垃圾广告的影响
现在社会,大街小巷无处没有广告,手写的楷书早已远离了人们的视线,展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无一不是计算机的功劳,在孩子看来,计算机的本领可大了,还用得着什么写好字读好书哟!更有些商家为了自身的利益,乱用词语,胡乱组合词语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一箭如故 一箭钟情(箭牌口香糖广告语) 饮以为荣(某饮品广告语) 天尝地酒(某酒类广告语) 食全食美(某酒店广告语) 咳不容缓(某止咳药广告语) 闲妻良母(某洗衣机广告语) 六神有主 一家无忧(六神特效花露水广告语)等等。这又让语文教学如何来教育孩子不写错别字?
(三)受学校教育的影响
都说“细节之处见真章”,然而某些老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只注重了教学成绩的提升,根本没有注意到学生的一些细小的、不规范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没有在第一时间里给予纠正,久而久之,学生把这一坏的语文学习习惯当成自然的习惯了。
另则,身教重于言教。语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满口方言,岂能要求学生都说普通话呢?教师板书马虎,字迹模糊,又怎能要求学生规规矩矩,字迹工整呢?教师上课离不开参考书和参考答案,又怎能要求学生去独立思考,进行创造性思维呢?教师工作态度随便马虎,缺乏严谨治学的精神,又怎能要求学生不畏困难,刻苦学习呢?
(四)受家庭教育的影响
现在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大多是听之认之,因为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孩子要边看电视边做作业家长准许,孩子要趴在床上或者随便什么地方做作业家长也不管,更有些家庭根本没有给孩子专门准备一个读书作业的地方,因为只租了一块巴掌大的地方,除了一张床的位子后没有空闲的地方了。有些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和留守的老人住在一起,每天有三顿饱饭吃就不错了,哪管什么学习习惯的培养。
(五)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教师的教育引导是外因,学生本人的主观努力是内因,这两方面缺一不可。有些学生认识不到位,他们不认为养成良好习惯有多重要,总是马马虎虎地对待老师的教育和引导,马马虎虎地对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的关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方面的训练。老师在提出要求和传授方法时,他们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老师要求他们进行训练时,他们敷衍了事,不肯扎扎实实地花力气,下功夫。长此以往,不良习惯就形成了。
当然,学生不良习惯的形成原因远不止这些。这些不良习惯无疑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大敌,不全力以赴歼灭之,必将影响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甚至对学生将来走入社会以后的生活、工作和交际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语文教师应当把矫正学生不良语文学习习惯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来落实。
二、矫正学生不良语文学习的习惯的策略
(一)社会教育:重视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净化社会环境
社会重视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社会是一个大课堂,人是社会的人,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所以社会应该有责任重视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社区可以多开展一些文化娱乐方面的活动,搞一些文明习惯方面的讲座等,多给孩子一些正确的引导,净化社会环境。黑网吧一定得坚决打击,还给孩子一个自由健康的学习环境。各种广告一定得规范,政府各个部门一定得搞好本职工作,为了孩子,为了祖国的未来,积极为孩子营造一个干净,健康的社会环境。
(二)学校教育:切实承担起培养语文学习好习惯的责任
1.发挥教师的模范作用,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习惯是在教育过程中和个人的生活实践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小学生的一半时间在学校度过,他们接触社会机会不多,小学生一天的生活中,大部分时间与教师在一起,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首先教师要做学生的表率,如培养学生书写的习惯,教师在板书时就应该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写好每一个字,在给学生批改作业时也应该用楷书和孩子交流,处处给孩子一个示范、引领的作用。模仿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模仿的对象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模仿性能强,为学生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应经常给学生讲一些名人名家的故事,教师自身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处处给孩子树立榜样。
2.循序渐进矫正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不良习惯。习惯不是能一朝一夕就养成的,也不能全部一下子养成,它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形成的过程。矫正不良的语文学习习惯犹如大病抽丝,更应该慢慢引导。对孩子的不良语文学习习惯,首先要准确诊断,和他们一起讨论分析存在的不良习惯,探究这些习惯形成的原因,目前已达到的程度,与他们商量治疗措施,帮助学生树立矫正不良习惯的信心和决心。其次是和孩子依据不良习惯的多少和程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矫正计划。不良习惯多的学生选择危害大和亟待矫治的列入计划,程度严重的安排较长的时间诊治。总之,计划要因人而异,便于操作,容易见成效。然后明确措施。根据学生表现出的不良学习习惯采取相应的措施。
3.充分发挥集体资源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校园生活,学生是生活在一个集体当中的,个体与集体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它们之间是有很大的关联。孩子的自尊心极强,每个孩子都想在集体中出人头地,不想给集体拖后腿,在矫正孩子不良学习习惯时,我们完全可以采用集体的力量来进行。在学校或班级组织主题集会或班会,通过多种活动,如演讲、征文、板报等形式激励孩子矫正自己的坏习惯。在集体中树立榜样,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三)自我教育:正确认识矫正不良习惯的重要意义,及时矫正
关键词 小学生 行为习惯 对策
一、小学生不良习惯的表现
当前,独生子女的增多,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和放任造成孩子养成了许多的不良习惯,而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在学校的不良生活习惯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恶意损坏公物,恶作剧;
(2)不良饮食习惯;
(3)动手能力差。
2.在家庭的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1)不尊重父母;
(2)生活自理能力差;
(3)学习不自主,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家庭作业不能够自己独立的及时完成,需要在家长的监督下才能完成等。
3.在社会的不良行为习惯。
二、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
教育工作上的失误 学校和家庭教育价值取向的背离,我国中小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德育,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习惯培养,希望把每个孩子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三、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对策
(一)学校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策略
1.学校开展相关的德育活动,养成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重视学校教育工作,认清形势,统一认识。2.强化校园文化建设。3.学校应及时有效的与家长沟通。4.教师在学校的德育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参与者。
(二)家庭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策略
父母要重视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而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父母每天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与孩子交流。
2.父母应提高自己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指导好、教育好孩子,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将直接影响孩子能否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3.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要给孩子一个属于自己的地位和生活空间,要创造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和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家庭环境。
一、教孩子认识文明习惯要从身边做起
我们组织孩子在班里表演,两人或三人一组,教师为孩子准备好表演所需道具,孩子就像玩过家家游戏一样,很自然的在进行学习。其他孩子在观看游戏表演时就从中学会怎样礼貌接待客人。没有比这样的方法更适合孩子学习了。
(二)教孩子成为一个礼貌的小客人
(三)教孩子学会感恩。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使文明习惯的养成
我们还进行了护蛋行动和给爸妈洗脚活动。让孩子把鸡蛋包好保护蛋不碎,体验保护一颗蛋是多么不容易。联想到爸爸妈妈每天呵护我们,保护我们的辛苦。给爸妈洗脚让孩子感受平时为自己洗脚的爸妈是多么辛苦,自己反过来体验一回。让孩子们学习到要爱父母,尊敬长辈,感谢父母为我们付出的爱。大家一起讨论父母为自己做的事情,如做饭,买好吃的,买玩具,带出去玩,送孩子上学习班,晚上盖被,提醒孩子多喝水,给孩子生命,照顾生病的孩子……这些让大家深深地认识到父母每天都在不辞辛劳地为我们做很多事情,我们除了嘴上感激父母外,还要拿出行动来。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这个周末要为父母做点什么:如给父母洗脚,端水,喂药,捶背,梳头;帮父母做家务,亲亲他们,陪他们睡觉……
三、帮助家长加强社会文明习惯的培养
1.开展文明与不文明习惯交流活动。家长们坐在一起讨论哪些是文明习惯,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做了多少,教给孩子多少。家长们发现很多小的文明习惯被自己忽略,如过马路时骑自行车闯红灯,车上还带着孩子。在教室鞋橱前为了找自己孩子一双鞋,把全班孩子鞋都碰乱。在外游玩忘记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家长在交流时都能把自己亲身经历讲出来,意识到不文明习惯问题所在,表示以后要注意改正。活动中家长认识到:对孩子文明习惯的教育身教胜于言教。孩子文明习惯的养成首先要从家长做起。
我们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首先要从家长教育方面入手,家长对幼儿园教学情况有所了解,主动带领孩子参与到活动中来,对孩子好习惯的迅速养成起到重要作用。否则只靠孩子和老师两方面的力量很难完成对孩子习惯的培养。通过家园互动,促使更多的家长能够有目的地为幼儿创设有文明习惯的环境,让幼儿在感知体验中学习,才能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