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6 06:39: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哲学教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要想提高小学作文水平首先就要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下手。本篇例举了关于小学作文教学论文参考文献的范例来展示参考文献的写作规范格式,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参考文献的写作方法。
小学作文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靳健;;我国小学、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百年变迁[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石录;;反思小学作文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05期
[3]王芳;;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小学三、四年级写作标准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4]王铭;;谈小学作文教学理念的转变[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11期
[5]董俊英;;来源于生活流露于自然——浅谈小学作文教学[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年01期
[6]尚凤英;;论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J];科技信息;2007年09期
[7]杨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导学生习作的几点尝试[J];科技信息;2008年27期
[8]潘杏丽;;小学作文教学的忧思与探究[J];科学大众;2008年11期
[9]李桂平;;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7年02期
[10]蔡名华;;创设情境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课堂实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年05期
小学作文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高凤妹;新课程理念下的写作命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鲁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研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王琪;小学作文“先放后收”的基本理念与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周世国;小学作文迁移训练与作文主体性开发教学策略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杨柳;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6]赵东阳;小学作文教学低效原因及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7]杨瑞;小学生习作“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张文彬;小学生作文中审美体验教育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小学作文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万增奎;教育行动研究的构思与设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李志远,梁毅刚,李素英;论大学管理类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3]郭鸣宇;学习动机理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闫蒙钢;高师化学系学生职业素质结构的调查与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5]张雪峰;陈丹;;《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中国化改革的尝试[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杨厚芳;;站在学生的角度看教材和教学——体育课改有关问题的思考与实践[J];安徽体育科技;2012年03期
[7]袁勇;云瑞江;;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调查[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蒋凯;涵养科学精神——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省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论文关键词:合作学习,本土化,问题,对策
一、引言
合作学习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的古典教育名著《学记》中“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倡导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互相切磋,彼此交流学习经验,以增加学习的效率。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合作学习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研究与实践的历史,在我国仍停留在理论层面。目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小学的课堂上。在多次到基层听课观察之后,笔者发现,有些教师虽然经过了相应的培训教育教学论文,对“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仍然理解不透彻,研究不深入,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存在为合作而合作的倾向。那么能否有效地在我国实施合作学习,便成了每一位关注合作学习的教师和研究者要面对的问题。笔者通过分析国内教师运用合作学习的问题,试图提出合作学习本土化问题的对策。
二、问题
合作学习理论的产生,出于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我国的合作学习理论主要是对国外相对成熟理论的引进和借鉴,在运用合作学习时常常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知识建构为主,以通过各种测试为主。这便造成了无论是实现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还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品质的培养,都是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以期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而忽略了合作学习在课堂外的延展和作用。
对于合作学习目标意义的定位,我国的合作学习研究者非常关注合作学习在发展学生主体性及培养学生社会适应性方面的重要性。对这一问题的论述,主要是以一定的哲学理论为基础的阐述。虽然这种阐述,也是建立在对课堂实践长期观察的基础上,但就总体而言,少有实证性数据的论证。导致一线教师在采用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或困惑时,无法找到有力的实效证据来支持自己继续运用合作学习的决心,半途而废的情况屡屡发生。
我国的合作学习,虽然也有大量一线教师关于如何开展合作活动的程序性思考,但形成模式化步骤的少之又少。在我国的合作学习研究者看来,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即用“对象性活动”的尺度来审视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将合作学习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面对困惑;合作学习过程是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主张通过活动和交往,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和主体性发展;重视学生主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往过程的发生,在合作过程中教育教学论文,通过学生思维的冲突和碰撞,实现主体意义世界的建构[1]。这些策略,只是从理论层面指导着教师合作学习的课堂组织。具体方法策略的缺失,使得国内教师们只能生搬硬套国外的模式,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国内教学背景、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对象的差异。以至于我们常常可以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看到,由于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理解有偏差,不能真正领会合作学习的意义,在组织合作学习的时候产生很多问题。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我国强调将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集体教学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在小组建构上,教师们倾向于以学习任务为导向,确定分组原则。对于学科内容的学习,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压力下不愿花费大量的教学时间,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习教学内容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相反更强调学生对系统知识的掌握。知识任务,仍然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取向。因此,在我国的合作学习课堂上,教师们更关注的是教学的实效性问题。
我国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教师主要关注的是如何通过合作学习,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以此来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主体性的发展。虽然认识到培养学生合作技能的重要性,但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中,由于繁重的教学压力,教师们很少拿出专门的时间进行合作技能的训练,更谈不上开设专门的合作技能课程。有的教师也试图对学生进行合作技能的培养,将国外合作技能训练的方法直接运用于自己的课堂,为小组中每个学生安排固定的角色教育教学论文,却发现:这种尝试不仅没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反而使自己的课堂合作流于形式。由此可见,在我国的合作学习课堂实施中,对于学生规则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还是比较欠缺的。
三、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盲目的套用国外经验便会产生一系列问题,认识到这些,才能基于我国的背景,建构和完善本土化的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笔者将从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角度提出合作学习本土化中问题的对策。
1.对合作学习本土化研究者
教学理论有着很强的文化制约性,作为教学认识活动主体的教学理论家一开始就处于既定的文化环境之中,在国外合作学习理论中的前提性条件,在我国却不一定适用;而在我国被认为是顺理成章的因素却又没有得到相应的关注[2]。因此,我国的合作学习研究也必然要在更大的文化情境中把握住基本方向后,才能在具体的实施情境中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作为合作学习本土化研究者,应该认识到影响合作学习实施的因素是动态的。例如:学校教学规划的中断对于教师而言就很难按计划组织合作学习,同样也会影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学习。所以,要在一个整体的背景中去认识并分析合作学习,它在不同的理论背景下,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在不同的教师理念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同时,影响合作学习的因素是多维的。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做教师前的教育经历、特定的文化背景以及他们受教育的方式都会影响到他们怎样教学生;性别、宗教信仰与文化等因素也是影响教师与学生发展的诸多因素[3]。学校的文化氛围、学校领导的支持、整体的文化背景、学生离开学校后合作品质的延续也是应该被关注的问题。因此,不仅是从理论的角度阐述合作学习的内涵,更应该让教师在一个动态、多维的情境中了解并理解合作学习。
2.对组织课堂合作学习的一线教师
合作学习理论的倡导者认为,教育教学活动不仅是一种个体活动,更是一种团队活动,强调师生合作和互动,教学相长,形成学习共同体教育教学论文,相互交流,共同发展[4]。当今的课堂,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中能动的角色和要素,共同介入对课程知识的探索和体验之中。
因此,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自主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与人的交往中能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充分发挥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教学外在环境的限制。在教学中,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运用合作学习,也不是每节课都固定采用合作学习的某一方法,而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将传统教学形式与合作学习形式交叉进行,灵活运用,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技巧。学习需要讲合作,生活更需要讲合作,教师的任务不只是教会学生知识,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的技能。所以有步骤、有计划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到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思想上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安排一系列教学活动。有一小部分学生习惯了原有的教学形式,即“教师讲授,个人学习”。所以在合作初期,存在种种的误解和不适是正常的教育教学论文,教师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在不同的阶段对自己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评价,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和人际调节的能力。小组评价时,应方法多样,要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后总结有益的经验进行小组间交流,同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找出相关的原因,从而明确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对自己和小组的行为进行反思,与教师期望的目标进行比较,进而修正自己的行为,从自发向自觉发展。所以这一环节是非常重要,不可忽视的。
合作学习教学对任课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要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在课程设计上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做好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启发者、引导者和组织者。虽然这无形中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四、结束语
合作学习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并适应教学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相信经过广大教育理论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不懈努力,合作学习本土化理论的构建将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周林.主体合作学习:教学影响方式的结构性改变[Z]. 全国主体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第八届年会四川研究成果集,2005.
[2][3]刘玉静.合作学习的伦理审思[C]. 山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4]石佳.大学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
三年的函授学习,不论是炎炎的暑假,还是在寒假中,本人始终如一参加学习,从不缺课。凡上级部门要求的培训、进修均积极参与,业务水平较高。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毕业生自我鉴定报告材料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毕业生自我鉴定报告材料一
从参加工作的那一天起,就坚定了我为教育事业奋斗的决心,因此在从工作到现在,本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全心扑在教育教学岗位上。
在教学上,勇挑教育教学重担。一直身兼两个计算机教学和机房管理,主要教计算机,多次任教计算机二级、中级、国家一级和初级的教学,教学的效果也比较好。这些成绩的取得,和我自己的辛勤的辅导是分不开的,我常常是利用星期六、星期天的休息时间组织学生到校辅导,平时利用晚上的时间进行辅导。
在机房的管理和学校的网络管理上,本着全心全意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宗旨,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管理好学校机房,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房的使用率和完好率,但本人毫无怨言,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如果任课老师有什么要求提出来,我能够始终如一做到:有求必应。在建学校网络机房和校园网的过程中,本人全心全意的为学校负责,不仅在工程质量上进行严格监督,而且在思路、设计上绞尽脑汁,尽量做到简洁、美观、大方。
本人还注重自身业务进修。自__参加工作以来,__年就考取了__大学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本科学习,三年的函授学习,不论是炎炎的暑假,还是在寒假中,本人始终如一参加学习,从不缺课。凡上级部门要求的培训、进修均积极参与,业务水平较高。
前面的成绩取得已成为历史,不能永远在过去的影子里徘徊,要不断进取才能取得更多的成功,因此我将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为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上能够有更长足的进步。
毕业生自我鉴定报告材料二
本人自工作以来,认真钻研教育教学方法,学习新课程理念,研究课堂、研究学生,付出终有回报,在溧阳市第四轮教育教学基本功竞赛中我荣获二等奖,在20_年度学校教师技能竞赛荣获二等奖。
在教学之余,我也思考着教学与科研,尝试撰写教学论文。由本人撰写的论文《怎样说好一节物理课》荣获溧阳市职教论文二等奖。经过仔细修改后,论文《怎样说好一节物理课》又荣获20_年常州市职教论文一等奖,之后本人陆续撰写了师德交流论文《红专并进、为人师表》和《浅谈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创新模式》等校级交流论文。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向有经验的老班主任学习,研究班主任工作方法,陆续担任_班见习班主任和0116班见习班主任,两个班级都被评为校文明班级。在20_年度本人被学校评为优秀见习班主任。从20_年x月至今,本人担任_x电子商务专业综职班班主任,在20_学年上半学期,班级被评为“保护财产先进集体”“值周工作先进班级”在首届校运会上,班级荣获“精神文明风尚奖”。
通过学习本人基本上已经掌握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多媒体制作技术,能够灵活的运用Flash、PPT和Authorware制作教学课件以及网页制作技术。由本人制作的课件《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荣获校课件评比三等奖。由本人设计的网站《走进电子商务》在20_年溧阳市专题页评比中荣获三等奖。在20_年x月开通个人主页《教学与课件资源交流》。作为一个与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平台。
本人积极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培训,在20_年x月本人参加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被选为溧阳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骨干培训教师。
在毕业班教学中,所带毕业班_x班和_x班一次性通过了高中物理实验会考和理科综合考试。所带_x班一次性通过省单招技能考核。
毕业生自我鉴定报告材料三
本人叫_x,__年毕业于__学校,同年年初分配到__区第__中学任教来到第__中学担任__课,并担任班主任工作。自从任职教师以来,本人认真钻研教育教学方法,学习新课程理念,研究课堂、研究学生,付出终有回报。本人做到了为人师表,修德修才,在广大师生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一下是我对自己的个人评价。
本人把课前精备、课上精讲、课后精练作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三环节,面对有限的课时,本人以改革精神探索提高教学效率的科学方法,激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的意识,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时间里的教学效益。在课堂教学中,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能力点、思路和规律,激活课堂气氛,教得生动,学得主动,充分发挥课堂潜在功能。课后精练,是指在课后作业的安排上,本着质量高,数量少,内容精,方法活,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要求,精心设计,合理分配,严格控制作业数量。
教学之余,本人也思考着教学与科研,尝试撰写教学论文。由本人撰写的论文《怎样说好一节物理课》荣获溧阳市职教论文二等奖。经过仔细修改后,论文《___x》又荣获__年常州市职教论文一等奖,之后本人陆续撰写了师德交流论文《___x》和《____》等校级交流论文。__年制作的《_-x》在_区第五届教具展览中获二等奖。
思想积极上,要求进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__年任教以来,一直以爱国心,事业心,责任心“三心”为动力,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以良好的师德形象,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方法。本人不断钻研科学育人的方法,探索教育规律,以不怕苦累的实际行动感召学生,以朴实端庄的人民教师形象教育学生,做到了为人师表,修德修才。在广大师生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毕业生自我鉴定报告材料四
从参加工作至今已近一年,经过这一年的努力工作和不断学习,我获益良多。在这里感觉有必要评价一下近一年的得与失,发扬好的地方改进不足的地方,回顾走过的路可以更好的看清前面的路。
品德是决定一个人价值的先决条件。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其它的一切都是空谈。因此这一年来我坚持定期学习马列主义,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形成自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政治活动,自学过不少社会哲学,这一些都对我很有帮助,我本身也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努力自己能做到。所有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没忘政治学习,并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平时和老师和睦相处,共同工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当了快一年的教师了,虽然教学方法还不是很成熟,但我已在教学中学到了很多。在这一年里,我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副班主任,同时负责学校电脑的维护工作,电子阅览室的管理工作,工作比较充实。我经常思考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设计,以及这样设计是否可以让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我也明白自身的学识不代表教学的好坏,教学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也是有技巧的工作。所以我觉得在教学上教学研究的重要性甚至要高于自身学习,同时我也一直花比较多的时间在教学研究上,每个月的教研活动成为我学习其他老师经验的良好时间,积极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每次的活动我都感觉受益良多。
古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需要费一定的功夫。我觉得教学生如何学会自己学习是最重要的,因此每次的教学,我都努力往这方面靠拢,努力教会学生如何自学,如何选择有意义的进行学习。同时,也不忘把知识教育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起来,培养新世纪合格的中学生。
关键词:教师;读者工作;阅读需求 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实质是:“为人找书”和“为书找人”。其服务性的特点在于:它是利用图书资料作工具,通过宣传、推荐和提供书刊来满足读者多方面的需求,因此,只有经常认真地做好读者的调查研究工作,及时掌握读者的阅读需要和读者的阅读倾向,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借阅要求。
中学图书馆的读者工作主要是以教师和学生为对象,本文重点研究对教师服务的特点。
一、教师群体分析
教师是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教育学生的重任,在一所学校里,教师的人数虽然要比学生人数少得多,但是,在书刊资料的借阅需求量上,却比学生多得多,特别是反映在借阅的深度和广度上。由于教师的文化程度较高,因此,在借阅上反映出:目的性较强、针对性、专业性强。
从担任的工作不同,教师群体可分为:领导干部读者,班主任和一般任课教师读者。从年龄及教学年限的长短可分为:青年教师、中年教师和老年教师。根据所教学科的不同可分为:文科教师、理科教师。由于每位读者在群体中所处的工作、年龄、文化层次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阅读需要。
二、教师的阅读需要
需要是人们进行实践活动的原动力,阅读实践是由阅读需要发动,阅读需要在阅读过程中满足。教师群体的阅读需要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针对某项具体工作而产生的,由于工作等诸多原因的不同,即产生了不同的阅读需要。
1.管理性阅读需要
管理性阅读需要,主要是为完成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为提高个人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而进行的阅读。这类读者主要是学校的各级领导和班主任等。
学校的各级领导,为了提高个人的管理水平,经常需要学习各种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经验。比如:教学目标管理法、教师工作量计算法、行政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等。
班主任对学生负有全面的责任,除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外,还要督促学生学好其他各门课程。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因此,班主任除了借阅有利于自身提高的书刊和教学参考书外,一般还喜好借阅班级管理方面的书籍。比如:模范班主任先进经验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
2.教学性阅读需要
教学性阅读需要是为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学成绩为目的而进行阅读。这是教师群体花时最多,费力最大,效果最显著的阅读。这类读者是全体任课教师,但是,由于教师的年龄、教学经验的不同,他们的阅读需要也有明显的差异。
(1)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新生力量,在教师读者中的借阅量也最大。他们年轻有为,精力充沛,工作热情高,干劲大,求知欲强,但教学经验不足,个人资料不多。因此,他们首先需要借阅大量的教学参考书,以帮助自己提高教学质量和业务水平。他们最喜欢的是本学科教学法、优秀教案汇编及各种附有答案的习题集等。
(2)中年教师,年富力强,身居教学教研第一线,是中学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他们专业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有较为成熟的教学经验,他们借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钻研教材,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增加各种新颖的形成性习题,占有开放性的各种资料,特别是各种最先进的教学法。
(3)老年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时间较长,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熟悉教材,知识面广,私人资料也较为丰富,他们到图书馆来借阅的目的性比较明确,主要是借自己没有的和自己所教学科相符的各种教学参考书及综合性较强的书刊,特别是各种新到馆的杂志。
3.科研性阅读需要
科研性阅读需要,是为了课堂教学改革,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心得体会等,提高理论水平,寻找有力佐证而进行的搜集、寻找性阅读。这类读者主要为中、老年教师,参加某项科研课题的教师。
中、老年教师,由于具有较为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在教学上得心应手,因此,有一定的时间和能力做科研活动,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这类借阅目的性强、专业性强。
课题组的教师,为了达到论证某种设想,除了需要实践以外,还需要大量的佐证,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持,因此,这种借阅目的明确,专业性不是很强,有时是跨专业的,可以是几个专业的综合。比如:哲学、经济学与心理学的综合。
4.积累性阅读需要
积累性阅读需要是为了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管理水平、科研能力等,而自觉地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阅读。一个人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直至工作的一些阅读都是积累性阅读。这类读者是整个教师群体,教师的积累性阅读需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但面广、量大,可以涉及多个专业的多个方面,这会为教师以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科研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图书管理员我们可以及时提醒老师们订阅杂志;每年采购新书之后,我们将其归类、编码之后第一时间给老师们新书目录单;我们将陕西师范大学的《中学教学参考》系列杂志、《上海教科研》与其他的权威杂志中关注的最新教学动态做成教学参考信息,发到校园网上。
关键词:生本教育;高中;政治;课堂;实践;兴趣
传统教学是以前苏联凯洛夫的“三中心”教学理论为根本,即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但是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三中心”的教学论文受到了质疑,也带给师生学习方法和观念上的困扰。而且三中心论似乎让课堂失去了活力,学生学习压力加大,缺乏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依赖心强,这些都成为阻碍教育进步,阻碍学生成才的因素。为了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就要彻底改变教学思想,提出新的教学“三中心”论,即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生本”。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才能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才能让给他们思考、创新和发展的空间。
一、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1.设计符合学生喜好的教学导入点
导入点是课堂开启的敲门砖,是引导学生正式进入课堂学习的试刀石。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才能够在课堂开始就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给他们思考的时间,进而进入真正的学习当中。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政治教材的结合点,一般在课堂导入的时候,选择一些比较新颖的时政材料或者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在讲到“经济生活”时,政治老师可以引用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引发学生讨论,从大家的评论中理解教学的主要内容。
2.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政治学习背景
实践能够检验真理,实践中也可以学习真理。在课堂教学当中,为了创造这种学习氛围,让学生有一个真实的环境去代入式思考,老师可以考虑创造一个环境,代入情感和角色,让学生去思考和成长。特别是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背景,更容易让学生联想到自身,从而提高对自己思想的影响力,提高教学有效性。例如在学习《货币》这一章节时,就要求学生能够联系自身来理解“价值”、“使用价值”的关系和含义。老师也可以创造一个“经商环境”,让学生去感受货币带来的便利,以及它对商品价值的影响。从货币的产生时间和变化为时间轴,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假定不同的时代去了解货币。这些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对政治学习改观,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兴趣。
3.增加案例的趣味性并进行深入分析
案例分析是政治教学常用的手段,也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因为这种方式能够集中表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是他们对政治知识的一种实践。因此案例是政治课堂中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材料,“生本教育”中,也应该将学生的地位体现在案例分析之上,也就是利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来进行分析,并拓展他们的思维。增加学生对案例的兴趣,可以让他们自己搜集并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学生能够在有自我意识的情况下,听取别人的想法,然后进行讨论,这样印象和学习效果都会更好。特别是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有自己的世界观和生活圈,他们接触到的人或事有交集,但是并不完全相同。让他们自己思考案例,提出分析,可以让其思维相融合,让学习范围更宽。
二、推广探究式学习,重视“习得”过程。
1.设计合理有效的探究过程。
学习不只是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后复习这样几个简单的步骤,否则产生的只是大脑皮层的记忆,是表面的,而不能对受教育者的行为和意识产生影响。老师要设计合理有效的学习探究过程,让学生得来知识的过程不那么“简单”,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和反思才可以的。因此,要将知识实践运用到解决问题之中,特别是在高中政治中有很多关于货币或者是法律的问题,完全可以在生活中有很好的应用。比如将货币一章节延伸到储蓄、购买股票、债券等问题上,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进行具体的了解,甚至可以模拟此过程。从而了解货币的价值和虚拟财富的运作,这对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是很有帮助的。合理有效的探究过程还要注意其操作的难度,要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降低难度是很好的办法。比如在学习“生活与哲学”这一章节的时候,不要用太难的哲学故事来让学生感到“云里雾里”,而要用比较简单的故事让学生感觉到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比如“田忌赛马”等简单的成语故事,就可以让学生总结从故事中感悟到什么,它和实践有什么关系。这样刚刚接触着哲学的学生找到了自己熟悉的影子,顺着这个线索前进就能了解哲学的奥秘。同样在教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理论时,也可以用生活中简单的例子进行教学。之后在复习课上时,可以适当增加任务难度,引发深入的思考。
2.形式多样的探究方式
探究形式对探究结果又很大的影响,没有一个探究形式是经久不衰的,而且长时间采用一种方式也容易造成师生的疲劳,影响教学效果。采用多样的探究方式,如辩论赛、小组比赛、演讲、时事讲堂、社会实践等形式。高中生集中表现出自尊心强、好奇心重、好胜心强等特点,因此教师要利用他们的这些心理,通过竞争、实践、独立和合作的形式让探究过程丰富多样,百花齐放。一方面学生可以从中学到更多的政治知识,另一方面也对他们的品德产生良好的影响。探究方式还是一种学习手段,长时间的熏陶能够让他们的学习能力更强。如果想要给学生更多的自,就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方式,确定之后再去完成任务。
另外,在教学探究形式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的“自我教学”。因为政治是一门人文性的科目,也就是说一些知识点是在我们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所以学生通过预习之后就能够对教材有所了解,让学生站在讲台上讲课上。既给他们一个自我发挥的机会,也让他们能更好地学习和体验。学生的成长和老师的引导是分不开的,不管何种探究方式,老师都要做其中的灵魂人物,引导而非指导进行探究活动。保证政治学习的效率和效果,突破传统,多样化政治课堂。
作为政治教师,应该是课堂的向心力,对学生的教育要采用引导和吸引的方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保证他们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兴趣点为政治教学的实践点,以学生的学习程度为课堂的进度标尺,以学生的学习意愿作为教学方式的首要考虑。充分利用教材,结合生活经验,让政治课堂更加开放、更加创新、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跪着教书;成因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理念,语文教学改革也备受关注。然而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教师“跪着教书”,学生“跪着学习”,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始终不能成为一个站直了的人。特级教师吴非的教育随笔《不能跪着教书》一书,指出教师“跪着教书”是指教师没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没有担负起思想启蒙的任务,世俗的活命观,没有思想的锋芒,不辨泾清渭浊以及“混吃等死”的乡愿作风。吴非老师认为:“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是趴在地上了。”据此,本文研究分析了中学语文教师“跪着教书”的原因。
一、教师缺乏对事业的热爱,缺乏独立自主和创新精神
对语文的热爱是推动教师进步的源泉。以于漪为代表的特级教师们之所以在从教后仍能保持对新思想、新事物的敏感,对教学保持浓厚的兴趣,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在于他们对语文教学事业的热爱,把教学视为一种信仰。而今中学多数语文教师缺乏对教学事业的热爱,仅视作一份职业,产生职业懈怠,倦怠现象。他们机械重复教学工作,对学生冷漠,缺乏爱心。在这种人生观、世界观的指导下,中学语文教学必然会出现“跪着教学”的现象。语文教学改革成效甚微,教学现状积难重返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的独立自主意识不够,未持有怀疑和批判的精神,一味地因循守旧。教师自身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克隆重组“教学论文”与“德育论文”,没有独立的思考,缺乏个人智慧。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导,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丧失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乃至丧失尊严,其立人的目标必然难以实现。在教学中的表现必然也是“跪着教书”。
二、应试教育下“功利主义”的诱导
教师曾被评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地位并没有如此的高尚。教师的经济地位仍然低下,生活依然清贫。多数的中学教师牺牲教师的人格尊严,想方设法获取钱财,向学生家长收贿,私自开办辅导班,劝学生补课等等行为,都是“跪着教书”,想要获取更多的薪金,没有业余的时间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除此之外,功利主义的表现还体现在唯分论和唯荣誉论。如今的体制和评价体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让多数的教师唯“分数”论,在过分看重分数时,导致过多机械的训练,“减负”依然居高不下,学生的书包反而越来越重;另一方面,也会导致教师忽略学生做人方面的教育,忽视学生身心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都无法培养,教师仅仅追逐考试,追逐分数,沦为考试和分数的工具。为获取至高无上的荣誉,也是教师跪着教书的原因。学校教育的评优体系直接与工资和地位挂钩。不管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中,都细心关注自己的荣誉。往往形成盲目的追求荣誉,班级之间,教师之间肆意的攀比,为获得一纸证书。
三、中学教学教育环境和管理体制以及评价体系
中学语文教学的教育环境以及管理体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校没有创设一定的创新文化环境,教师和学生都被制度所束缚。体制的陈旧也限制教师的自由。政绩的升迁,无休止的评比、检查,不断干扰教育教学的工作环境的竞赛和充满形式主义色彩的活动,束缚教师的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而评价教师工作的指标也是单一的,主要以学生的分数作为参考依据,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教师的思想也被禁锢了。
四、跪着教书的现实“优惠”
跪着教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首先,跪着教书轻松。备课环节,不需要耗费大的精力,直接拿来主义便可成事;上课参照着“红领巾”教学模式,搬着教参来解读文本;标准答案的统一,批改作业也甚是方便。其次,跪着教书保险,不易出差错。教师可借鉴参考书和参考答案,基本上不会出差错,学生分数提升后,领导和家长也不会挑剔。再次,跪着教书实惠,能名利双收。领导偏爱跪着教书的教师,因为跪着教书的教师会“尊重”领导,学生的分数也会提高,给学校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名誉。这样一来,跪着教书的教师会得到更多的荣誉称号,名声以及地位呼之而来。最后,跪着教书幸福,娱乐的时间多。现成的教学资料和模版给教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跪着教书的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忙着自己的事业。
五、语文学科的特殊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课程。但是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传授的仅仅是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语文教师过多的的注重考试的技巧,如作文攻关,阅读攻关,应用文攻关等等。语文具有广域性,涵盖着语音学、文字学、语法学、词汇学、语用学、逻辑学、文学、哲学、美学等诸多范畴,能力体系更是涉及了阅读学、朗诵学、演讲学、写作学、心理学、交际学、书法等多个领域,这样以来,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难度加大,稍有不慎,就会将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或者历史课。教师为了保证顺利教学,省时省力,就参照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学的复杂性、综合性使得中学语文教师一味地因循守旧,或者一味地进行语文技能的训练。总之,中学语文教学中“跪着教书”的现象并不仅仅是教师自身的因素,也与社会的教育氛围相关。但是作为今后的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相关素养,实现语文“立人”的教育目标。
作者:王俊敏 单位:延安大学
参考文献:
[1]吴非.不能跪着教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买志伟.中学语文教师如何摆脱传统语文教学的束缚[J].文理导航(中旬),2010,06.
[3]秦训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周如俊.教师的教育思想打哪来?—读《不跪着教书》有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5.
[5]沈萍霞.教师权威的困境与出路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15.
关键词:考点分布 试题特点 备考启示
作者简介:刘志勋,男,安徽省固镇县第一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2014年高考已尘埃落定,但分析高考试题,掌握命题特点,提高备考效率却是高三教师需要探讨的永恒话题。本文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2014年安徽高考政治各模块知识点分布及分值情况
2014年安徽高考文综卷——政治试题共13题,满分100分,其中选择题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综合题2大题,包括5小题,共56分。具体见下表:
二、2014年安徽高考政治试题特点
1.风格依旧,稳中求新。2014年安徽高考政治试题整体结构与往年相比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依然包括11道选择题和2道非选择题,与往年高考保持一致。试题呈现的方式依然有热点材料、图表、漫画、名言赏析和综合探究。选择题仍然以较难选的“二二式”组合选择题为主,11道选择题中有8题为“二二式”组合选择。但在保持相对稳定性的同时,试题也力求实现创新。如今年不再用古语、诗词考查《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而是用其考查政府“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充满新意。又如,设问方式采用以课和单元标题作为切入点:38题的第(1)问以《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的标题作为切入点,38题的第(2)问则以《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的课题作为设问。39题的第(2)问以《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的标题作为设问,这就使整个试卷感觉很平和,考生入题比较容易。
2.注重基础,突出能力。2014年安徽高考政治试题所考查的知识基本上是《考试说明》规定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如《经济生活》中的经济全球化、科学发展观、价格变动的影响、财政的作用、恩格尔系数的变化、消费结构的改善、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等;《政治生活》中的政府的责任、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政治参与等;《文化生活》中有文化的作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等;《生活与哲学》中有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不等于简单的再现或相加,而是坚持能力立意,全面考查了《考试说明》规定的四个方面的能力目标。在选择题中,侧重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主观性试题中,四项能力要求都有一定的体现,但侧重于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如:39题的第(1)问运用经济生活分析材料(表)所反映的经济信息,通过近5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支出等的变化,反映农民生活的改善及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此题不是直接考查单一知识点,对知识的跨度要求比较高,不可能照搬课本和其他复习资料的答案。这样的问题设置极力避免考生死记硬背课本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需要考生有较高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精神。
3.关注热点,育人为本。2014年安徽高考政治试题,积极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代主题,不仅反映了各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还与目前的社会经济政治发展以及改革发展的现实密切相关。如第1题的对外开放发展战略,第2题的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第4题的宣传党的群众路线,第6题的加强民族团结,第8题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第38题的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第39题的扩大内需等。可谓素材视角多元,取材视域广泛,既涉及国家大事,也有事关百姓生活的,既有国外名人名言,也有国内传统文化,要求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说明,无不体现政治学科的时代性、开放性。一张试卷就能让考生体验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并且很好地实现了“热点、考点、知识点,点点对接”。整个试卷既体现高考选拔性的功能,又体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育人功能。如第1题渗透着开放意识,第2题渗透着以人为本的思想,第3题渗透着环保理念,第4题渗透着求真务实的精神,第5题渗透着民族团结意识,第6题渗透着权利与义务意识,第7题渗透着孝道理念,第9题渗透着对待失败的正确态度,第1 1题渗透着科学的人生态度,第39题则渗透着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等。命题者真可谓用心良苦,精心设计,充分考虑选才用人德为本,凸显了国家意志。
4.不足之处。安徽高考始终秉承新课改理念,创新始终是安徽高考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比如2013年试题中第7题跨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第8题跨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突破了以往选择题只考查一个模块的命题形式,虽然难度不大,却让学生体验了跨模块的滋味,这在安徽高考政治试题中还是第一次出现,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但今年没能很好延续这种模块间组合式选择,开放程度不够,不利于考查考生的综合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此外,命题者为了一味地追求降低难度的目标,选择题干扰性题肢设置过于明显。如第2题的“坚持速度优先,加快城镇化的进程”,第9题的“辩证否定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否定”,第10题的“事物联系是创造出来的”,第11题的“价值判断超越社会历史条件”,考生一看就可以排除,不利于考查考生知识掌握的灵活程度和深度,显得试题内涵不够深刻。
三、对复习备考的启示
1.明确方向,有的放矢。作为高三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文综试题,关注《考试说明》的细微变化,熟悉各类题型,掌握命题特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高考的规律,通过透视高考真题,从中牢牢把握备考方向,有的放矢,提高备考效率。我们的做法是:进入一轮复习时,把《考试说明》中目标要求,考试范围印发每一位学生,对照要求和考点逐一复习;进入二轮复习时,认真研究当年《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细微变化,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同时师生共同探讨《考试说明》上的题型示例,赏析好题,掌握各类试题特点,明确考试要求,研究命题趋势,提高考试能力。
2.夯实基础,构建体系。基础包括必要的概念、原理、方法论等。在备考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只知道疯狂地做题,最后甚至连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都搞不清,事倍功半。如2014年安徽高考文综第38题(3)分析国家财政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学生如果对经济生活中财政的作用这一知识点比较熟悉,再知道联系材料,此问就应该没问题。如果学生不知“财政的作用”此问还能得分吗?所以备考中尤其是一轮复习和靠前的复习中,一定要打好根基,夯实基础,每一个考点都要细化。在教学中,知识往往是零散的,虽然教师也会给学生总结,但是学生只是被动地记忆,而非理解,这样的记忆是不可靠的。所以必须在复习备考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构建知识体系,学会自己总结知识要点,然后教师收上来批阅并指出不合理的地方,让学生再完善补充,再批改,再完善。这样经过多次循环的辩证否定,学生对知识的宽度和深度的掌握才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们的做法是:在一轮复习和靠前的复习中,除了细化每一个考点外,要引导学生构建课、单元、模块的知识体系;而在二轮复习和靠后的复习中着重引导学生选择主题,构建跨课、跨单元、甚至跨模块知识体系。高考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知识的综合性强,突破课、单元、模块的界限,一道题往往既考查这个单元的知识,也考查另一个单元的知识,既考查这个模块的知识,也考查其他模块的知识。如2014年安徽文综政治试题第39题就是跨单元、跨模块的考查。所以,在备考中必须让学生学会自己构建正确的知识体系。
3.关注热点、联系实际。在平时的教学中既要密切关注我国面临的重大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问题,关注社会的长效热点,关注安徽的变化发展,更要把热点与考点对接起来,学以致用,抓住热点与考点的显性联系,挖掘热点和考点的隐性联系。安徽的政治虽然不考纯时政题,但往往以时政作背景。我们平时关注热点,不仅开阔视野,增加了自己“知识库”中的时政语言,而且增强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考试时还有一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我们的做法是:有选择、有组织、有计划地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积极鼓励支持学生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报刊等途径,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获取广泛的信息,为理论联系实践,分析解决问题创造条件;在一轮和靠前的复习中,每节课安排一位学生在课前进行时政报道,学生简单评说,重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在二轮和靠后的复习中,则提供热点背景,让学生多视角分析评价,重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科学训练,规范答题。备考的过程中,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备考训练一定要注意量与质的结合,两点与重点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所以平时的训练次数不能太少,量不能太轻。我们认为在一轮复习和靠前的复习中,每个单元都应有训练,甚至重点的单元一次训练是不够的。如《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哲学》的第三单元往往要多次训练才见成效。但是备考训练更要突出重点,抓住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重视训练的质量。要做到这一点,试卷讲评与试题重组就特别重要。我们的做法是:每次训练后,教师要对各个题目的出错率做统计,对于出错率在20%以下的题目,教师不用在课堂讲解,学生有疑问,就自己在课下请教老师或学生,对与出错率在20%——40%的题目,教师也不要在课上讲解,由学生在课堂讨论解决,因为学生的出错不一样,教师也不知每个学生的问题在哪里,但全班至少有60%的学生做对了,所以学生一定可以在班上找到帮助他的同学;对于出错率在40%以上的题目,教师在课堂上统一讲解分析,寻找原因,厘清思路。此外教师还要备案,建立错题库(错题库绝不仅仅是学生自己的事),然后对这些题目加以研究,改头换面加以创新或找一些类似题重组试卷,再次训练。这样有重点的训练,可以实现了训练效率的最大化。同时训练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答题的规范性。所谓答题规范,首先要注意运用学科术语表述,呈现教材的基本观点;其次要结合材料阐述,将材料和基本观点紧密结合起来,防止观点与材料两张皮;再次答案安排要做到条理清晰,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逻辑性;最后书写要认真,不求字有多好,但一定要让阅卷教师看得明白。
(责任编辑:刘丹)
通知
蕴育:在梳理中寻找
朱团长所说的研究方向是指个人在本学科领域研究的侧重点,是带有个人倾向性的教育教学主张。选择什么作为我的语文研究方向呢?
首先,我对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进行了一番系统的梳理。经查阅大量的资料,我整理了中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中已经存在的并形成自己风格的教学流派和教学主张。光是给“语文”加修饰的就有:诗意语文、诗化语文、情智语文、情趣语文、智慧语文、魅力语文、心根语文、文化语文、本色语文、简单语文、儿童语文、生活语文、人性语文、感悟式语文、实与活的语文……还有从教学法入手的就更多了:阅读法、对话法、语感教学法、思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导读教学法、整体教学法、差异教学法、单元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大语文教学法、非指导性教学法……这些提法都是建立在对语文的深入思考和积极实践的基础上,具有坚实的理论支撑,许多主张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较大影响。
接着,是对自身教育实际的认真反思。回忆了自己从教语文近20年的成长经历,剖析了自己在学科领域的教学所长和存在短板,整理了自己撰写的80多篇语文教学论文,提炼了自己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观点,掂量了自己在学科教学与研究领域的潜力和后劲。
带着众多的思考,求教于北京的语文名师吴琳,她听后哈哈大笑:“你们江浙一带的教师就是头脑灵活,意识性强,注册了一个语文名词,抢占了一个‘山头’,就独立为‘王’了。”她结合自己研究的一个国家级课题《阅读学习实验研究》,建议将西方倡导的“心图”或“脑图”法,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从而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与教学主张。
萌生:在启迪中求索
2008年11月28日,南通市青年名师教学展示活动在通州区通州小学进行。我带去的是《姥姥的剪纸》,在课堂上,努力凸显“真”“善”“美”的教学追求,关注童真,激发真情,培养学生的真知、真能;领悟姥姥的与人为善、作者的善解人意、亲情的大爱至善;品味语言文字美、人物形象美、剪纸艺术美、音乐氛围美。提出小语课堂应该“求真”、“崇善”、“尚美”、“求真”的本质就是凸显教学的工具性;“崇善”就是要关注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尚美”则是追求两者的有机结合,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就是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课后,进行了研讨,导师们对我们四人(还有王笑梅、董一红、陈晓冰)所上的课一一进行了详细的点评。朱嘉耀团长在总结中指出:我们的语文课堂在关注情感激发与熏陶的同时,不可忽略必要的知识的引导与传授。凸显人文,更要注重工具,才能真正让语文“入情入理”。这“情”“理”二字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带着朦朦胧胧的几点想法多次向袁炳飞校长请教,他对我所思考的初步意向逐一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对话语文”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是语文教学的方法论,也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课堂中应该重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等。然而在网查时发现国内已经有人在做相关研究,而且其成果已经写成了专著――王尚文老师主编了《语文教学对话论》;“美的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境界,对于我个人综合素养而言,有着一定的自身优势,加上又有国培期间的《小学语文的审美教育研究》的基础,颇有研究的价值,而与盛新凤倡导的“和美语文”相比则稍为逊色;“逻辑语文”的提法很有新意,在小语课堂教学中则过于强调了理性因素……
2008年底,导师许新海、许友兰、袁炳飞召集祝禧、吴建英和我集中于海门市东洲小学,就专业研究方向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在谈及吴建英老师提出的“情意课堂”时,大家自然想起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孙双金老师的“情智语文”、杨屹老师的“情趣语文”,结合前期所考虑的“逻辑语文”中注重理性的观点,我顿然萌生出“情理课堂”的想法。
2009年初,导师团组织我们集中汇报个人的教学主张,我第一个发言,当我介绍完关于“情理课堂”的设想后,导师施建平校长笑了:“晓冰(南通市第一梯队名师培养对象,南通市实验小学校长)也是研究这个课题,有意义!英雄所见略同呀!”
成长:在学习中建构
今后的一段日子,是与“情理”共生的。我特意在电脑中专门建立了一个文件夹――“情理课堂”,悉心留意并收集着身边的每一个与“情理”有关的素材:“情理”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边装。与此同时,轰轰烈烈的学习活动也随之展开。
一是向网络学习。查阅了200多篇与“情理”有关的研究报告和专题论文:浙江台州市椒江区海门小学关于《创设和谐、情智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与研究》、李绍全的《关于语文教材的情与理》、黄行福的《情与理:中国古代文学的思考》、顾颉的《情理交融和谐灵动》、林亦文的《语文教学应重情重理》……
二是向书本学习。专业阅读是提高理论滋养的重要途径,南通市教育科研中心冯卫东先生向我推荐了几本专著:《儿童精神哲学》、《儿童哲学》、《伦理与传统》、《教育的十大基本问题》等。通过这些书籍的阅读,让我积累了较为系统的有关情与理的基础理论。
三是向专家学习。师父严清先生特意赶到启东,论证“情理课堂”。他从文路、教路、学路、儿童的心理、语文的本源、理性的唤醒等角度对情理课堂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他指出,人的成长就是“情”与“理”的不断平衡与和谐,人性中包含着“感性”和“理性”,我们的细腻丰富的情感为我们带来的“感性”,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变得精彩纷呈,而理性的“思”又是我们分析研究现实物质世界和探寻物质世界规律的前提。如皋高师的胡海舟老师是一位语文教育专家,他建议我的研究最起码解决这几个问题:何谓情理语文?在目前形势下为什么强调情理语文?情与理是什么关系?情理语文的个性特征是什么?如何操作?并完善了我对“学理”的定位:一是语文教学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二是要符合母语教学规律;三是学生应通过语文学习掌握方法悟得规律,发展思维能力。
2009年6月,我主持的《小学语文情理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被列为南通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重点课题,同时建立起了由20名语文教师组成的研究团队,由此展开了对“情理课堂”的较为系统的研究。
拔节:在研讨中完型
2010年4月16日,“李伟忠‘情理课堂’专题展示与研讨活动”在启东市第一实验小学举行。南通市教育局的领导、南通名师培养导师团的各位导师和启东等地的小学语文教师代表共计400多人出席了活动。
这与其说是一次公开展示,还不如说是一次大型“会诊”。
上午,我首先执教了两堂专题展示课《临死前的严监生》和《包公审驴》,直观展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入情入理”和“情理交融”,充分凸显了自己的个人教学风格以及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观的独特理解。随后,作了题为《小学语文情理课堂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主题报告,从研究动因、要义概说、理论支撑、操作要领、基本特征和实践意义这六个方面阐释了小学语文“情理课堂”的内涵。
下午,有关专家就“情理课堂”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热烈研讨。大家充分肯定了我倡导的“情理课堂”的教学主张,认为此研究以“全人教育”为目标,促进了小学课堂教学感性与理性的有机融合,促进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研究拓展空间很大,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专家们还就“情理课堂”的理论建构、模式打造、扩展领域、团队协作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南通市教育局王笑君副局长在总结时指出:“李伟忠‘情理课堂’的研究立意有据、研究有理、探索有法、实践有效、追求有目的。希望他不断学习与充实,做大做强‘情理’品牌”。
通过本次研讨,进一步完善了情理课堂的组成要素和基本架构,实现了从理论构想到实践推广的一次飞跃。
一路走来,将“情”与“理”的触点布满我所能及的世界,一点一点,一点一点……在学习与研究中拓展着课堂的原野,丰富着教育的智慧。尽管《教育情报参考》、《小学教学》、《教学月刊》已经刊载了我撰写的《情理,小学语文课堂的迫切追求》、《追求情理共生的教学佳境》、《轻轻唤醒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理”》,尽管已经举办了个人教学研究的汇报专场,但对于情理课堂的研究还在路上,如何走得更好更远,需要大家的扶持,需要坚实的迈步,需要长久的坚持……
(李伟忠,启东市第一实验小学,226200)
导师点评:
所有美好的成长都是其个体内生力与其生存环境有情有理的和谐共生。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预防、医疗、保健体制的不断完善,经典传染病发病率大幅降低,只有病毒性肝炎仍维持较高的发病率,这样在客观上造成绝大多数传染病科病员收治数量不足、病种单一,理论教学与临床实习均有空泛之感[1]。因此,本教研室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对传染病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进行了大量探索性工作。现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改革体会总结如下。
1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指教师不必用一特定的教材而按社会的需要教育和培养学生的能力,进而通过全面了解学生,正确评价学生,有效启发和引导学生来体现。
作为临床教学的主体,临床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诊治技能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其具体标准为: (1)具有扎实的临床技能和完善的基础理论知识;(2)多年临床或基础课程带教经验,尤其是传染病学课程带教经验丰富;(3)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从教师的医德水平、临床知识和技能结构、教学经历或实践能力综合衡量教师带教水平是否优秀或者合格。教师在带教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阶段性思想道德、行为举止、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绩效评价结果,进行相互论证、自我调控,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带教老师的规范性和自主性,从而促使医学生学习这种严格规范的行为,进而培养其完备的临床和科研素养。而且,每年举行教学比赛,通过比赛过程让年轻教师不断的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同时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及申报教学科研课题。通过教师能力的培养,目的是促进具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创造性教师的产生。
2 重视学生的医学伦理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由于现代医学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目的不再是生物学中的人,而是社会医学的人,因此医学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医术,更应有良好的医德,严谨的医风,还应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团结协调能力[2]。
目前我国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导致的医患之间互不信任、缺乏尊重的背后折射出医务人员对医患关系本质认识的偏差。告知缺失、尊重缺失、换位缺失已经成为目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主要原因。在医学实践中我们要遵循的伦理原则包括: 知情同意原则、保护隐私权原则、推进医学科学发展原则[ 3]。保护患者的隐私权是对医生基本职业道德的要求。传染病作为一类特殊的感染性疾病, 在其防治中存在着与其他疾病不同的伦理学问题。涉及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医源性歧视、强制隔离等问题。
在传染科教学中引入医学伦理学,重点解决的是临床实际存在的医患之间的人际冲突问题。根据传染科诊疗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准确的角色定位,通过职业道德教学途径的多样化,提升其道德情操,强化道德情感,培养道德行为,养成道德习惯,这些可以为其以后从事医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导入专题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创新能力
所谓 专 题 式教学法就是打破以“课”为单位的传统教学方式,将内容相关的“课”有机联系起来组成一个专题,进行专题讲座式教学。
目前的传染病学教材按照病原分类法将主要传染性感染病分为肮毒体感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原虫感染及蠕虫感染等章节。按照各类感染病的共性特征,我们将主要章节拆分为病毒性肝炎、发热待查、感染性腹泻、发疹性感染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感染性休克等专题进行专题式教学。以肝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的各类病毒性肝炎及非病毒性肝损害归为病毒性肝炎专题,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如伤寒、疟疾、出血热等)和非感染病(结缔组织病、肿瘤等)归人发热待查专题,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病等归为感染性腹泻专题,以皮疹为主要特征的麻疹、风疹、水痘、及猩红热等归为发疹性感染病专题,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森林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结核性脑膜炎及真菌性脑膜炎等归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专题 。某些不适于列为专题的疾病如钩端螺旋体病等则仍然按照单病种讲解。上述专题基本上涵盖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另外,我们还增加了医院感染、免疫缺陷者的机会性感染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等专题,增强了学科的完整性,使传染病学真正成为感染病学。这样学生不仅系统学习了经典传染病中的伤寒、疟疾及结核病,也学习了新发感染病中的艾滋病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同时对发热的鉴别诊断程序有了全面的了解,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可谓一举两得。创新是素质和能力的最高体现,但却是包括医学生在内的中国学生最薄弱的环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经常在大班课上向学生介绍与感染病研究有关的重要创新故事、当前国际上的主要难题和最新解决思路,并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培养怀疑精神,敢于向传统思想和理论挑战。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在课堂上及课后有关教学内容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明显增多,有些还颇具创新性。
总而 言 之,传统的传染病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如果不变革,前面的路将越走越窄,最终必将走入死胡同。通过近年探索改革的经验,我们认为这种改革是必然的。实践证明,我们的改革是初步成功的,学生们对感染病学表现出了更大的热情,和求知欲望,学生平均成绩大幅度提高,实际运用能力也明显增强,取得良好效果。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学改革是长期的、与时俱进的过程,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还会很多,还需要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探索和不断的总结改进。
参考文献:
[1] 孙庆丰;杜庆玮;丁继光等. 新形势下提高传染病学教学质量的研究.现代医药卫生,2013,5(3):454-456.
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
这表明,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之比值越大,教学效率越高;比值越小,教学效率就越低。提高教学效率,就是要提高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的比值。语文教学效率包括知识的数量、能力的训练、思想教育的效果等。决定教学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因素、教材因素、教法因素等,但教师因素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因为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一、人格与效率
人格即指人的气质、能力、性格等特征,也是人的道德品质的体现。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中曾说:“人生有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人境界。”当今社会中处在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最多,进入道德境界的人少一些,进入天人境界的人更少。我觉得合格的教师至少应该是道德境界中得人。试想一下,一个思想道德低劣,在利益面前斤斤计较,在上级面前卑躬屈膝,在有权势的家长面前唯唯诺诺,在出身低微的家长面前颐指气使,能不引起学生的反感么?教师没有事业心,不注意尊重学生,即使他的业务水平再高,学生也会对他产生一种排斥力,不愿意上他的语文课。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效率从何谈起?相反,如果一个教师在邪恶面前不怯懦、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正直善良,同情弱者,扶持落后者,关心上进者;永远保有一双公正、诚实的眼睛;永远操有健康的心口如一的语言;永远想着带给学生新鲜圣洁的思想。那么学生就会对你产生信赖感、亲切感,深深地被你的魅力所吸引,学生就会对你所教的语文感兴趣。我国古代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之说,用人格力量征服学生,我们称之为“人格效应”。有了“人格效应”,教学效率肯定会提高。
那么,一个语文教师的高尚人格从哪里来的?它来自教师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来自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来自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来自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和对假恶丑的切齿痛恨,来自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宽阔博大的胸怀,来自对教材透彻而正确的认识来自和学生共同奋斗的内在需要。
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注意教师的人格作用。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由此可见,加强修养,提高人格力量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
二、思想与效率
语文属于人文学科,人文学科是反映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的科学,它“除了能给人以知识、能力和智力外,还具有思想教育、情感熏陶、道德感染、培养性格、意志和审美观念等功能”。同时,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工具性、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些性质与特征,便“决定了语文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不仅有知识、能力、智力方面的目标,而且还有认识、教育、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目标”。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而且还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
教师的思想魅力来自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也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经常学习哲学,关心时事,思想敏锐,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具有深邃的哲理。当一名教师摆脱了“匠人”的呆气,愿意与学生交流思想,当学生发现了教师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体会到老师的思想活力,教师的点拨弥补了自己的思想和知识的缺陷时,他就会不由自主地迷恋教师的讲课而喜欢上这门课,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事实上,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感染力强,容易吸引学生,为什么学生还会感到语文课枯燥无味呢?有些小说,为什么学生课下初读时兴味盎然,而在课堂上经老师讲解后反而兴味索然呢?除了与教师陈旧的教学模式有关外,还有一点,就是某些教师的思想观点过于保守,照搬教学参考书,人云亦云,没有主见。教师缺乏思想的深度,唯上唯书,怎能使学生情绪高涨,提高教学效率呢?
三、技艺与效率
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朗读能力,无论什么文体,读起来,都应字正腔圆,优美动听。
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词汇量,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语文教师应该是一本“活字典”。
语文教师要有过硬的背功。背诵课文令学生头疼,如果老师常常出口成章,名篇佳段不离口,学生出来佩服老师的文学功底外,主动背诵,欲与老师比高低,展示自己的才华的心情就难以按捺了。教师若有学者的风范,学生就会飞蝶恋花般的崇拜老师,崇拜知识。
语文教师必须能写一手好字,尤其是粉笔字。字要写得端庄大方,笔顺要正确,你要求学生有一个眉清目秀的作文本面,可自己的板书龙飞凤舞,杂乱无章,你哪里还有说服力呢?
语文教师还必须加强文学艺术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体现在教学中,实际上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文贵独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受艺术作品中得言外之意,得到艺术的熏陶和教育。
【关键词】瑶族学生;教学民主;树起自信心;教师自身素质;教学效率;“多层次”的竞争;不断品尝到成功的体验
我县是一个瑶族自治县,地处大石山区,土地贫瘠,农业生产离不开人力耕作,水电路大部分地区还是解放初期的原状,信息闭塞,文化底蕴欠缺。瑶族学生学习基础差,接受能力也差,缺乏自信,本族语音浓厚,普通话水平极低,情绪脆弱,性格孤僻、保守,与其他同学不易合群,适应集体能力不强。但突出的表现是民族自尊心强,勤奋努力,吃苦耐劳。提高瑶族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我县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通过语文教师自身的人格素质影响语文教学效率
美国教育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中说:“当他的老师对待所教的学科马虎了事,毫无热情并且没有生气,那么他的学生也很少和很不会积极热情学习这门学科。”我国古代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之说,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
(1)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能技巧,构建创造型语文教师的艺术人格和道德境界中的人格,用人格力量影响学生从而影响语文教学效率提高。
(2)教师要提升文化品位,优化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结构。摆脱“匠人”的呆气,向学生说心里话,与学生交流思想,当学生发现了教师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体会到老师的思想活力,教师的点拨弥补了自己的思想和知识的缺陷时,他就会不由自主地迷恋教师的讲课,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语文教师不仅是一个专家还应成为一个“杂”家。语文教师在教好课的同时,还必须写好文,不仅要写教学论文,同时杂感,或者诗歌、小说等,尤其是下水作文。从国际国内重大新闻到科技最新成就,从流行歌曲到流行服装,都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只有更多的引入时代的活水,才能激活课文中蕴含的艺术生命力,从而影响语文教学效率提高。
二、创设“多层次”的竞争机制,让瑶族学生不断品尝到成功的体验
(1)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瑶族学生学习基础差,接受能力也差,初中阶段的知识没学会,高中知识更不好学,他们与其它学生公平竞争有很大的困难。要解决瑶族学生的学习困难状况,必须让他们得到比其他学生更多的课外辅导。因此,利用课外辅导,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系统的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查漏补缺,帮助他们预习明天上的新课内容,以达到“笨鸟先飞”的效应。这样,接受新课内容也就容易多了。例如:我在教学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新课时,让学生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平常所见写荷花的诗文或浓丽明艳,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或品高质洁,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本文所写之景却素淡朦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的认识。通过老师课外点拨:“一切景语皆情语”。景无不同,而怀抱各异,故笔下之物色都染上了胸中之情意。而后他们可以达到自己对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的认识的目标。
(2)抓住瑶族学生一个小小的闪光点,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抓住一点小小的突破,让他们体会到了做人的尊严;给他们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诱导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例如在高中语文《荷塘月色》课外辅导中:让写字好的同学抄写作者所写的具体景物特征的语句,老师有意帮他们找出一两个词语概括景物特点。让会讲瑶话的同学用瑶话描述作者所写的具体景物特征。让爱好绘画的同学用速写方式画出作者所写的具体景物。让爱好手工的同学做手工并把同学的速写画贴上。让会唱瑶族山歌的同学用瑶族山歌方式将具体景物唱出来。还让喜欢讲故事的同学以故事方式描述朱自清笔下的比喻。只要他们获得了一点成功都要鼓励,不再让他们产生“生来不如人,学好不可能”的自卑心理。能尝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中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得到同学们的赞扬,促使他们去争取新的成功。
(3)在布置作业上,凸现进步因素奖励分,即“不公平”形式。给他们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使它们可以与其他学生一样按时完成,例如: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那?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战国策·齐策》
1.解释下面两句中四个加点“使”字的意义。(B、D组完成)(15分)(A、C组完成附加5分)
(1)齐王使①使②者问赵威后
(2)臣奉使③使④威后
使①:__________ 使②:__________ 使③:__________ 使④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B、D组完成)(15分)(A、C组完成附加5分)
(1)使者不说
(2)威后曰:“不然”
(3)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说:__________ 然:__________ 本:__________ 末:__________
3.“岁亦无恙耶”一句中加点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B、D组完成)(15分)(A、C组完成附加5分)
A.岁:年成,收成
恙:生病
B.岁:年
恙:灾祸,忧患
C.岁:年成,收成
恙:灾祸,忧患
D.岁:年
恙:生病
4.对下列四句中“而”“于”的用法与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B、D组完成)(15分)(A、C组完成附加5分)
①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 ②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③赵氏求救于齐
④甚于妇人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D组完成)(15分)(A、C组完成附加5分)
A.书未发:发出。
B.使者不说:说话。
C.臣奉使使威后:使者。 D.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以……为先,意动用法。
6.将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B、D组完成)(25分)
(说明:A、C组是瑶族学生或学困学生,B、D组是非瑶族学生、非学困学生。)
(4)随着他们的不断进步,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再把他们的作业量逐步恢复到与其它学生同等水平。在评价瑶族学生学习成绩时,如果他进步了,除了得到应有的分数外,还可得到额外奖励的“进步分”——附加分。使他们知道通过努力同样能获得好成绩,调动瑶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自信心,从而更好学习。当然让瑶族学生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并不是最终目的,也不是瑶族学生在倾斜政策下的高分就消灭了瑶族学生的学习困难。不过用这样的方法对瑶族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5)激活其乐学点,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主要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唯有好学、乐学者,才能不断上进,才会彻底甩掉落后的“帽子”。总之,要想方设法激起瑶族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探索》,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
[2]北大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中华书局1981年版。
[3]张戒:《岁寒堂诗话》,《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名师档案】罗进近,1969年12月出生,1993年8月参加工作,2007年5月获杭州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硕士学位。现为温州中学高级教师,曾获温州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过全国优秀作文指导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温州市首届教坛中坚、温州市第三届名教师等荣誉称号,系全国语文学习科学委员会浙江分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温州市中级和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库成员。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建设》《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文学教育》《考试报》等公开出版的报刊上60多篇,参编教学书籍多册,多篇教学论文和课题研究曾获省、市级奖励。
罗进近的教学具有大气厚重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以他广博的知识架构学生的语文知识网络,用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主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等的平等对话,以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乐趣,让学生享受语文课堂的诗情画意和智性光芒。
【教学感悟】语文教学既要指向品鉴文本的核心,又要指向学生人文的发展;语文教师既要对教学资源锐意穷搜,又要独具只眼地简化知识、发现美质。
作为《教学月刊·中学版》的编辑,我对很多中学教师的认识都是源于他们的论文,然而,认识罗进近老师却是从他上《像山那样思考》的一个教学片段实录开始的。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罗老师从文本的表现形式着手,让学生从语言文字本身走进文本,在细读中把握言语的本质,通过理解、欣赏语言表现的形式,理解文本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与震撼,收到了特有的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阅读教学,多从文章学的角度去分析文学作品,这种做法被发挥到极致,便出现了以文章结构分析来替代文学作品解读、鉴赏的现象。在新的世纪之交,我国实行新的课程改革,然而在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有的教师因为不能正确理解课程理念,以致在教学中又出现了脱离文本大谈特谈体验、感悟的现象。这种种弊端,导致我们的学生(也包括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成长起来的一部分教师)可能掌握了很多文学史的知识,或者知道了一些文章学的概念、术语,却很少能真正自主地去解读、鉴赏文学作品。近年来,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了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也有很多有识之士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在教学实践中,陈旧的教学模式、浮夸的不良教风仍然大量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看到罗老师“从语言文字本身入手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教学案例,不禁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但是因为只是看到一个教学案例的片段,又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后来,收到罗老师的投稿。在罗老师的稿件中,我一眼看中了他关于“品鉴文心”的一段论述。在我看来,这正是他的教学案例背后的教学理念。于是,便就阅读教学中的“品鉴文心”这一问题采访了罗老师,并约请他撰写了《体味真情 赏析细部 深度探究——例谈“品鉴文心式”阅读教学的策略》一文。
罗老师认为,当前的语文课堂出现了一种把远超过学生认知的社会学、文艺学、写作学和哲学等方面的知识“硬灌”给学生以显示“过人学养”的不良教风。这与中学课堂的深度探究的教学设想是相违背的,应该引起重视和纠正。而他倡导并一直在努力践行的“品鉴文心式”阅读教学,就是基于他对这种不良教风的反思提出来的。那么,什么是“品鉴文心式”阅读教学呢?对此,罗老师从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对“文心”的解释入手进行阐释。刘勰曾在其名著《文心雕龙》中把“文心”一词解释为“为文之用心”,所以,“品鉴文心”也就是品鉴“为文之用心”。在罗老师看来,文本蕴含着文章、文化、文学、文字等诸多价值和功能,构筑着作家和作品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思想世界和价值世界等,而这些方面恰恰正是文章的“用心之处”(可以通俗地称之为“文本的核心”)。就阅读教学而言,“品鉴文心”就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去品鉴文本“用心之处”的教学方式。它不仅意味着要弄清楚文本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方面的问题,而且意味着要弄清楚文本的特点、亮点、重点和疑点等核心内容,从而完成对文本核心内容的价值挖掘和意蕴揭示,建构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此基础上,罗老师进一步明确了“品鉴文心”式阅读教学的方法:读得真(体味真情),读得细(赏析细部),读得深(深度探究)。所谓“读得真”,指的是让学生带着真情去诵读文本,去打通和文本言语对象之间的情感联系纽带(即“通感情”),让学生能够将心比心,贴着文本喜怒哀乐。所谓“读得细”,就是要能够发现文本容易被人忽视却往往重要的内容,这里的“细”不等于琐碎,而是要精,要精炼和精彩。所谓“读得深”,就是要求学生能站在一个高度和深度去理解文本、理解作者。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时,罗老师运用了以下教学资料:这首词有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叶嘉莹曾经指出了,在这篇仅100字的千古名作中,有很多重复的文字,如“江”“人”各三处,“山”“笑”“国”“一”“如”“多”等各两处,却没有给人任何繁琐啰嗦之感,其中的原因,正如清代文学家沈德潜所说“情真不觉音之繁词之复也”。这个材料可以帮助学生从赏析词中的细部入手,体味词中的放达之情,接通了品鉴诗心的重要途径,也成为了这堂课教学的一个亮点。又如,在《清兵卫与葫芦》教学时,罗老师从“道”和“一”入手去深度探究这篇小说的文心。既然文中批判“武士道”,提倡“人道主义”,这里面都有道,这个问题就值得研究。从古文字学角度来说,“道”可以解释为“面之所向、行之所达”。“武士道”所追求的目标,不是导致它的严重后果了吗?“人道”所追求的目标,不正为世界人民所普遍接受吗?而“壹”的解释,从古文字角度来说,就是葫芦的意思。壹,简化之后,不就是“一”吗?一,唯一,独一无二,这不就是“个性解放”所要追求的目标吗?所以,从古文字学层面入手可以去深度探究小说的主题,这也就成为了这节课的一大特色。
最后,罗老师还进一步指出,“品鉴文心式”阅读教学对教师提出了两点要求。
1. 需要备课的“锐意穷搜”。甲骨文和金文对“备”的释义是“盛矢之器,置以待用”。由此引申的意思有:慎、思之详而备之详、预先准备、皆、齐全等。“课”的意思有:考问以验其实、考绩、有一定之进步之学业、学艺之进度、详议、计算等。备课要做到“繁则明,详则精,审则灵”。要达到“明、精、灵”的目的,非锐意穷搜、执著一念不可。比如为了备好《像山那样思考》一课,罗老师搜索了众多有关该课公开发表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实录,阅读了《沙乡年鉴》并整理出有价值的朗读材料,阅读了有关评论和赏析文章。这样的“锐意穷搜”,加深了他对文章的认识和理解,确保他能够在教材处理、深度把握、细部赏析等方面独具只眼、有创新之处。
2. 需要资料的“简化本领”。在后现代教育理论家看来,教师即课程,教师的作用天生重要,教师的素养也极其关键。优秀的语文教师似乎应该具备一种点石成金的本领:对语文知识能够加以简化和提炼,提高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有人说,简化是“在洞察本质的基础上所掌握的最聪明的组织手段”(美学家库尔特·贝德特语)。语文教学资料的运用,应该有利于简化学生的认知,让学生能够掌握一些最本质、最素朴而又最有价值性和智慧性的语文知识。例如,关于《荷塘月色》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可是如果研究了课文,涵泳了文章的文眼,研究了朱自清的阅历、修养、爱好、性格,甚至他为什么改“自华”为“自清”,我们完全可以提出这样的假说:这是宋人诗句“夜深人静月明中,方识荷花有真趣”的延伸。这一看法就是对《荷塘月色》的简化,但简化不是简陋,更不是苟简和望文生义。在罗老师看来,这样的探究,绝不是钻牛角尖,而是蕴涵着一种值得肯定的质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