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职语文课论文

中职语文课论文

时间:2022-10-31 03:11: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职语文课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职语文课论文

第1篇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生 语文活动 语文能力

论文摘要:语文活动课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以及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中职语文教师应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把课内和课外语文学习结合起来,把语文学习贯穿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中,深化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去年,笔者有幸倾听了广州市电子信息学校梁丽敏老师《琢磨“活化石”》教学设计的讲解分析,真是收益匪浅。梁老师教学策略的运用,突破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首先,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搜集相关信息,并以多样的表现形式整合在课件里,在上课时呈现出来。其次,选择汽车电子实验室作为授课场所,帮助学生在浓郁的专业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梁老师教学策略的运用给中职语文教学提供了一面镜子,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必需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深入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专业因子,使语文教学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把课内和课外语文学习结合起来,把语文学习贯穿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中,以语文活动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中职语文活动的特点

1.中职语文活动具有自主、开放性的特点

活动课的出现,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以及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它主要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结合专业学习特色和有关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取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有效地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中职语文活动具有专业、实用性的特点

当前,普遍认为“实用性、职业性和生活性应当成为普通文化课程内容改革的基本理念”。语文活动训练应着眼于学生听、说、读、写以及提取信息能力的提高,语文活动的设计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以致用,训练的材料应尽可能来自日常生活或挖掘其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接受。设计语文活动可以与专业实训紧密结合在一起,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以语文活动为突破口,促进中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提高

中职教师根据各专业学生的特点设计真正从学生个体出发的更加人性化和多元化的语文课堂教学,以丰富的语文活动为突破口,深化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口语交际训练常规化,提高听说能力的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职学生应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要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善于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学说,并逐步成为一种习惯。例如,可安排课前“3分钟演讲”活动,充分利用早读、晚修及语文课这几个时间,轮流让学生到讲台演讲一分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自信心自然大增,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应考虑结合学生各专业特点,想方设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地安排自我介绍、即席发言、模拟应聘、推销等综合方式进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达到能够根据学习、生活和职业工作的目的和情景进行恰当地表达和交流,提高听说能力,以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

2.提交个性化作业,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和提取有用信息能力的策略

根据中职学生的专业学习特点,教师可开展“网络写作”、QQ日志写作比赛等活动,使学生既能上机练习电子邮件的使用,又方便学生进行修改,提高作业的效率和质量。在开展各种活动时,要求学生通过在网络上搜集资料,根据不同主题筛选整理与综合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制作成PPT文档或word文档,利用网络资源上传,或在活动成果展示时呈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了语文课程教学为专业课程服务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整理能力,提高了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结合中职学校的专业特点,灵活应对学生的语文作业。教师设计一些如“奇妙的语言——广告”“手抄报比赛”“商品推销大比拼”等专题的作业,要求学生分组合作、搜集资料、共同探究、展示成果,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加强了中职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培养学生搜集整合提取信息的能力。

3.重视指导兴趣小组活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必须加快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重视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扩宽学生的阅读面。教师应引导学生除阅读教材外,还应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中丰富的内涵,加深和拓宽中职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因此,教师应重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组织学生成立“阅读兴趣”小组,定期交流阅读体会,指导学生开展“好书推介”“最令我心动的一本书”等专题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搜集整合资料制作课件,利用多种感官效果把阅读成果向师生展示,帮助学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4.突出实用写作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

语文教学要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因此,中职学生写作训练项目的设立必需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的需要为准则,结合专业特点设计训练,把与学生专业密切相关的和在学生以后工作中使用较广泛的应用文和说明文作为训练的重点,指导学生练习写作通知、求职信、应聘信、产品说明书、合同、总结等应用文,可以引导学生在产品制作、维修项目、实训项目等方面写作说明文。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教师可组织学生成立“文学社”,联合校园广播站,开通校园广播“美文献给你”活动,每周准时把社员撰写的稿件向全校广播。不但训练了各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为校园文化建设添上了精彩的一笔。还可创建文学社博客主页、建立QQ群及投稿邮箱,鼓励学生加入社团,通过多种途径投稿,并定期出版期刊。期刊的编辑、审稿由师生共同完成,而文字的录入、校对、排版、封面设计等则由学生全权负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各专业学生的特长,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活动中逐步提高。

实践证明,语文实践活动是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有效教学的一种展现形式。以语文活动为突破口,深化改革语文课堂教学,不但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应用的能力,体现语文教学为专业课程服务的教学理念,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有利于拓宽中职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全面提高中职业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金海.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集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第2篇

[关键词]中职 语文教学 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中职语文具有应用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等特性,我们要充分发挥好这些“特性”,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大力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培养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必要性

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中职学生能积极应对变化多端的社会环境,不断获得新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一)综合职业能力是市场对人才的客观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社会化大生产的进程加快,各种工作分工越来越细,不少用人单位对中职学生的技能要求并不是很高,但是对学生的转岗能力、团结协作、爱岗敬业,交流表达、心理承受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却提出了较高要求。

(二)综合职业能力是中职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需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现代人必须具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的能力,而这四种能力正是综合职业能力的体现。中职学生要实现就业和发展,就必须自觉主动地提高自身综合职业能力,以适应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

(三)综合职业能力是改革中职语文现状的需要

一是语文课在国家课程方案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一些职业学校教学实践中,常被任意剥减课时,降低评价标准。二是语文课不断努力与专业课建立对接关系,以“服务专业课”为宗旨,结果又陷入语文主体精神的缺失困境,弄得语文课成了“四不象”。三是语文课虽然竭尽全力进行改革,在教材的编写、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但是很少深入触及到语文课程生成及运行的中心内容,课改还十分滞后,较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可行性

一是中职语文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和工具性,学好中职语文既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工作、学习、生活问题,又可以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今后职业能力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提供知识和能力基础。二是中职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学好中职语文对于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职业心理的健康发展、职业品质和职业兴趣的养成都是大有裨益的。三是语文与职业素质的内在联系,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担负着极为重要而特殊的任务,它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提升人文素养。

三、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围绕语文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基本体现,也是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要从语文教学“听、说、读、写”最基本的要求做起。

1.字词句段训练。针对很大一部分中职学生词汇积累不多,许多人识字组词有困难等实际情况,笔者常用错别字改错竞赛、成语接龙比赛、填字组词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兴趣,让枯燥的训练成为轻松有益的体验。

2.口语交际训练。首先是与学生做朋友,以对话、讨论、辩论等形式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千方百计开启所有学生的“金口”。其次笔者在选择说话内容上,由熟悉到陌生,由浅显到深刻;在选择说话场合上,由小到大,由轻松到严肃;在表现形式上,从自我介绍到情景对话,从美文朗读到课本剧表演,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说话的信心。

3.阅读训练。笔者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注意收集整理学生感兴趣的校园新闻、体育新闻、名人故事以及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短文等,分梯度、分层次地传授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使他们理解文章的字词句含义,理解文章句段的重要信息,并能筛选、提取、整合、输出各种相关的重要信息。

4.写作训练。笔者主要从分层写作要求入手,对不同专业,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梯度要求,比如对机电、电子、汽修、数控等专业班,注重作文的书写工整,遣词造句通顺合理,表情达意有一定中心,字数要求略有降低,对于写作特别有困难者,各方面指标均再降低,之后随着他们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作文要求逐渐提升。

(二)结合专业实际培养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

中职语文教学要结合所教专业的实际开展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一是吸收现有教材中与学生专业学习相关的资源,比如部分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二是挖掘专业技术“项目课程”教学现场或社会实践的语文资源。如计算机专业的“电子邮件”项目的专业技术教学训练,激发出如下语文课程资源:1.电子邮箱申请及邮件发送解说,培养分析整合信息能力、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2.电子邮件内容书写,培养书信书写能力与交流能力;3.现代通讯方式(电子邮件、QQ、电话、书信、手机短信)调查,培养学生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报告的文字表述及合作交流协调能力。4.“电子邮件”项目学习的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促进反思,学会总结,交流经验,共同提高。

(三)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形式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注重让学生更直观地接触语文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迈出传统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美和生活美,学习语文规律,提升综合职业能力。

一是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坚持每节课前让学生“体面”地站在讲台上进行“三分钟说话”,说话的内容和形式不拘一格,可谓是生生做到“我的说话我做主”。甚至是早间新闻联播、字谜、IQ题、讲故事等等都进入了语文课堂,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热身运动,把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

二是与专业相结合,创设模拟职业情景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在计算机专业讲授学写《求职信》一课时,笔者直接把学生带进了微机室,在巧妙地讲解求职信的特点、格式和写作技巧后,就直接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和他们面前的电脑,下课铃声响了,每个人都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电子版求职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是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教学资源开展语文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笔者充分利用图书馆、企业、电影院、广播、网络、演讲会、辩论赛、校园文体节等语文教学资源,开展课内外手脑并用的综合实践活动,拓展了学习空间,把辩论、游戏、表演、展示、欣赏、评价等活动,贯穿于课堂内外的始终,使小课堂通向大世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肖峰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第3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 问题 对策

中职语文教育作为中职教育的重要基础部分,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职生专业技能发展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发挥了基础性作用。近年来,各中职学校为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形势和新变化,通过大力调整办学思路和专业结构迎接各种挑战,增强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基础文化课的语文教育教学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和影响。

一、中职语文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

随着中职教育的发展,语文教育教学面临重大挑战,特别是在教学资源配置、教育观念、教材编排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

1.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中职语文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是大多数中职学校面临的普遍问题。一、教学安排不合理。中职学校语文等基础课教学集中安排在高一年级和高二上学期进行,之后,除了高三参加高职高考的学生外,不再接触语文课,导致大多数学生毕业时连自我介绍都说不完整。二是教学课时受挤占。在中职学校,语文课一般每周开设4节,有些学校甚至只有2节。中职学校每学期举行的技能节、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和各专业每学期的实训课(实操课)导致课时较少的语文课时受到挤占,不能保证教学的连续性。三是师资分配不均衡。各中职学校为保障高职高考的上线率,长期将语文骨干教师安排到高考班进行文化课教学,年轻教师得不到较好的锻炼和提升,骨干教师也不能发挥“传帮带”作用。

2.教学思路发展滞后。中职语文教育既要顺应语文大纲的要求,也要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目前,中职语文教育思路发展滞后的现状,严重制约了教育教学的发展。一是教学方法陈旧。中职语文教师习惯上沿袭陈旧的普通中学填鸭式教学方法,重视传授理论知识,忽视结合专业课实际进行有效性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教师讲,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二是教学模式僵化。中职文化课教师对专业缺乏了解,很大程度沿用普通中学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宰,不少教师习惯把知识嚼碎,详尽而系统地“喂”给学生,学生成了“知识储存库”。三是学科定位模糊。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原则决定了专业课的霸主地位。长期以来,中职语文一直陷于尴尬境地,不少中职学校的语文课以“服务专业课”为宗旨,不断向专业课靠拢,语文主体精神缺失。

3.教材编选不合理。目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大多采用高教版和苏教版教材,这两套教材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突出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的特点,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实用性和发展性。但在教学中发现不足之处,以苏教版《语文》第二册为例,该教材将现代文、文言文分别编在不同单元,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例如第四文言文单元,有《鸿门宴》、《屈原列传》、《兰亭集序》、《诗四首》等课文,中职生基础薄弱,让他们在两三个星期内一直学习文言文,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另外,教材在必学课文、必选课文和自选课文的选择、编排上也欠妥当。以第五小说单元为例,必学课文有《林黛玉进贾府》、《荷花淀》,必选课文有《边城》,自选课文有《最后一片叶子》等几篇。《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虽然是节选部分,但是篇幅很长,中职生接受能力有限。

4.教学评价不健全。中职学校的特性决定了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是学习的重点,专业技能的优劣决定了中职学校的发展前景和学生的就业出路。因此,中职教育的专业课建立了比较系统、完善的学校、社会考核评价机制,各种专业技能证书的考核也加重了各专业知识的评价分量,教师和学生把能否取得专业技能证书作为评价学生学习优劣的标准。文化基础课教学则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当前,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监控与评价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质量、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检测与评价都比较“宽松”,这种局面导致语文教学的考核评价缺乏分量,不能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激励作用。

二、探究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

语文作为中职学校的一门重要文化基础课,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关系着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学生就业的顺利实现。因此,必须重视中职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语文课的基础性作用。

1.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中职学校在语文教育资源的分配上要从整体和长远考虑,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取得最好的教学效益。一是合理规划教学安排。中职学校在语文教学安排上,要根据本校的教学规划,采取必学或选修等方式灵活、合理安排每学年的教学任务,确保学生语文学习的连续性。二是严格落实教学课时。学校在教学管理中要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随意挤占语文课时,建立课时“补偿”制度,确保每学期的总课时数以及教学能够按照学科知识体系顺利进行,学生能够得到完整、连续的学习过程。三是合理分配师资力量。中职学校要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实际,统筹安排师资力量,既要结合当前,也要着眼长远;打通“上下”流通渠道,既要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也要让年轻教师得到锻炼和提升。

2.积极拓展教学思路。中职语文教学要通过积极开拓思路提高教学质量,以求得生存和发展。一是改进教学方法。中职语文教学要从培养目标出发,注重人才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重视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学生特性结合专业特点,综合运用情景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重视语文课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学生对字、词、句、篇基础知识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发挥职业学校的硬件优势和学生的技能优势,大力提倡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约教学的板书时间,为多种先进教学方法的实施创造了条件,它的视听效果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优化教学方式。中职语文教学要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让学生主动探究,去发现未知的精彩。(1)合作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合理地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整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通过尝试、体验、实践,互相交流,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习;(2)实践活动式教学。中职语文教育既要遵循语文学科特征,又要考虑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切入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有效途径。寻找适合本校本班学生实际的活动主题,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培养技能的平台,培养学生适应复杂社会所需要的认知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顺利实现学生从学校向职业人的转变。三是摆正学科定位。文化基础课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成为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还关系到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不仅关系到学生就业的需要,更关系到学生潜能开发、终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提高文化基础课教学在中职教育中重要性的认识,处理好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互相关系,实现“文化高移、基础宽厚、技能复合、素质全面”的中职教育目标。

第4篇

一、教学目标准确定位,正视现状,和专业结合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根本属性的核心内涵是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而非基础教育内涵。学生能力上的差异也决定了这一点:他们不可能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深入兼顾,因此扎扎实实掌握职业技能是他们面向未来的合理选择。这也是职校区别于普通高中而赖以生存的基础。中职语文教学也应定位于此,语文作为其中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应和专业相结合,和学生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在职校的真正作用。

和专业结合,教材先行。教材编排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内容力求做到典范性、时代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统一。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中职生就业、从业、创业的需要,以及认知特点和情感心理,实现课本学本化。让课文内容和专业贴近,课文思想和专业互融,口语、写作为就业铺垫。

和学生结合,教法辅助。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正视现状,承认学生的差异,扬长避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长处。

二、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

我们应把中职语文课程定位于一门为专业技术理论课服务的基础课。有了为专业课服务的定位,中职语文教学就应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尽量与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对现行教材中某些名家杂文或议论文,由于学生远离写作的时代背景,其吸引力已大打折扣,在教学中不妨大胆地“忍痛割爱”。 中职学生毕业后就将进入就业岗位,竞争也就随即而来。试想如果作为维修工人看不懂设备说明书,将如何“对症下药”?如果在工作中不擅于与同事沟通,将如何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如果求职者捧着字迹潦草、错字连篇的自荐信,将如何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中职语文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两种语文能力的提高:

(一)把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首位

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必备的。但现实是中职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见识不广,胆小怯弱;另一方面是中职语文教学忽视了对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口语训练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建立一种乐观向上、主动好学、富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爱思考、不肯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学生拥有了自信,课堂教学的路就畅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再就是让学生复述课文,在课堂上提问交流,逐步做到出口成章,表意准确。

(二)要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训练

在写作上要遵循实用性原则,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必需必备的基本技能。请假条、计划、总结、合同、通知、启事、广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服务。另外在教学中开展一些诗文朗诵、主题班会、演讲会等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形成能力。只有具备了思考、交流、学习的能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教学方法应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

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当务之急是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切实抓好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是尊重职业教育规律的体现,也是我们对过去的语文教学做了深刻反思之后的必然选择。过去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大搞“一言堂”,大唱“独角戏”,语文课甚至成了“满堂灌”的代名词,语文教学走进了“高消耗、重负担、低质量”的死胡同。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应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一)学生的手动起来

在课堂上,我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让学生的口动起来

针对职专学生不愿主动发言的状况,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在班内交流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每一次讨论交流中得到锻炼。诵读也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但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站起来得到锻炼。在教学中我采用自读、提读、齐读、小组分工诵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的口动起来,这样既营造了一种好的学习氛围,又能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自我锻炼的机会。根据语文教学和专业的需要,还可以在老师指导下,加强学生的朗读、背诵、对话、表演等语言训练,形成较强的口语能力。

(三)学生的脑动起来

在语文课堂,必须首先让学生成为自己抉择的主人,鼓励学生积极沉思、认真反思、大胆质疑,在质疑中引导学生从“知其然”进入到“知其所以然”;在质疑中启发学生从“浮光掠影”的浅层理解进入到“静影沉璧”的深层破里;在质疑中培养学生从线型思维、单向思维进入到立体思维和创造思维中。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养成分析、判断、推理、演绎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事某一职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5篇

【关键词】中职 语文教学 应用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43-01

新课标将传统的“双基”教学进一步科学化,突出强调“职高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重分析轻感悟”、“重知识轻能力”、“重课文轻实践”的现象,学生该说的时候不会“说”,该写的时候不会“写”,给学生的实习面试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职校语文教学要以“应用性”为教学目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今后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训练口语,提高学生择业竞争力。

中职生马上要走向工作岗位,特别是职高第四学期,即将要接受企业的面试,俗话说:丑媳妇总要见公婆。但是,有的学生成绩、技能、品质各个方面还是很优秀的学生,就是因为面试时候太紧张,语无伦次,而屡屡落选,俊媳妇也见不了公婆,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事!给我们教育者的思考是深刻的:我们的语文教学忽视了重要的功能——语言交际! 我们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口语训练。

为了使学生思想活跃,广开言路,锻炼他们语言的流畅和控制语速的能力,我坚持利用每节课的“课前五、十分钟谈话”,给学生“通报”当日的社会、学校和班级里发生的一些事情,使学生及时了解社会学校和班级的动态。学生也可以将一些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新闻说出来,让同学们分享快乐和忧愁;每周以一个中心话题为主题,展开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级里交流;每学期,以正反两个观点为话题,进行一次辩论赛,评出最佳辩手等奖项。虽然他们的辩论是幼稚的,甚至有时候还有“冷场”出现,但是一点也不影响他们的运用语言积极性,你可以看到:在教室里、宿舍中,你经常可以看到三五个人为了某个问题,各抒己见,而又有条不紊。我们要把口语训练和作文教学结合起来,除了写好大作文以外,利用班上的“学习园地”和学校的《白鹭》文学社择优发表学生习作,适时对学生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

二、磨练思维,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阅读的过程,是学生和作者交流的过程,也是和自己灵魂交流的过程;通过问题设计讨论,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语言中蕴含的信息的筛选、把握、分析、组合,对问题的分析、推理、判断,对语言的推敲、组织、表述,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独立思维能力,这对于中职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三、强化应用文写作, 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

职校生走向工作岗位需要的正是“听”、“说”、“读”、“写”这些基本的语文素养。然而,在我们的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情况是里担忧的。一些学生写请假条,没有请假事由,没有起止时间,自己名字也没有;写计划,标题只有“计划”两个字(标题应包括制定单位或人、时限、内容、文种四个要素)。有的同学甚至填写招聘表也不能很正确的填写,“简历”是什么不知道,个人简介不会写。可以想象,如此素质的学生今后的人生之路有什么发展。我们从实际出发,在校本教材的编辑上面补充了这方面内容,增加了“便条”、“启事”、“海报”、“调查报告”、“计划”、“总结”、“请示”、“报告”、“会议记录”、“发言提纲”等应用文文种及学时数,强调语文教学“应用性”的职能,同时在每学期学生成绩的评定中也加强了应用文的考核,应用文写作还被列入“我校文化科达标项目”。这样,纲举目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有些地区已经有了很成功的做法。比如:浙江省台州市2005年6月中职语文会考命题,就强调了语文“应用性”特点:1.要求学生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写字);2.能在特定的语境中说大方得体的话来应付真实的生活情景(沟通表达);3.从所给的阅读材料或一组数据中获取信息,得出结论(材料阅读分析四个);4.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发表自己的感想(材料作文),以此加强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应用性”,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四、面向专业,为学生就业积累文化底蕴。

中职语文课教学不仅要考虑到完成教学大纲规定“动作”,也要考虑到学生专业课学习的附加“动作”。校本教材的编写及具体的教学都要挖掘语文课与专业课的联系。教学“园艺与绿化专业”班级时,我特别加强学生古诗词教学,要求他们每天背诵规定的唐诗,增加他们的学生的文化底蕴,一学期下来大部分同学都能够“熟背唐诗一百首”。同时,我还利用我在美术方面的爱好,加强了对书法、国画、雕塑、和民间工艺的鉴赏,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众所周知,“园林设计”、“盆景培育”的构思很重要,命名更是“一字千金”!我经常从网上下载一些盆景图片,让学生根据形状展开想象,用唐诗来命名。诸如:“孤帆一片日边来”、“两个黄鹂鸣翠柳”、“空山新雨后”、“一览众山小”和那些盆景相映成趣,把专业学习和语文学习融为一体,极大程度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旅游专业应加强写景散文尤其是游记散文,以游踪为顺序,穿插景点风貌的介绍及作者的观感的学习。各专业学生对毕业设计、技术论文,小创意、小发明的介绍及论证,也都需要打下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学习的深厚功底。

其实,每个专业都是和语文相通的,只要我们找到这个互通点,我们就可以因材施教,如同庖丁解牛一样,水到渠成!语文教学也就可以真正彻底改变那种:学生自己读课文有滋有味,老师分析课文昏昏欲睡的尴尬境地,语文教学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语文才能成为中职生终身学习的武器。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中职课堂;语文课程;教学方式;重要性

一、开设语文课符合中职培养目标的要求

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形成主要是由办学的性质、社会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以及教育的办学层次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1.从办学成次来看,中职教育只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个分支,作为一名优秀的中职毕业生,除了具有高超的专业能力以外,还要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优异的知识文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适应社会生活的技能等,从而符合我国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其中语文能力、语文文化素质也在培养目标的范畴之内。近年来,我国绝大多数的中职毕业生存在着缺乏素质的状况,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不是中职毕业生没有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精湛的专业技能,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与其他院校的毕业生相比较,中职毕业生在基本的文化素养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对于有些对文化程度要求较高的工作,中职学生很难达到要求,只能望而却步。

2.从办学性质方面来看,在中职院校中,教师极其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但是从我国社会需要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方面来看,其他中等学校与中职院校就其根本来说,并没有存在其实质性的差别。对于我国的中职教育,深受德国教育的影响。曾经的一位德国总理说过,德国经济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其原因并不是职业教育为国家培育出了大量的具有专业技能的劳动人员,而是因为本国的职业教育为社会提供了许多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从中我们得知,我国的中职的教育目标,不仅仅只是为社会提供具有一技之长的社会劳动力,而是应该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基础之上,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3.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程度来看,中职毕业生将来主要从事的工作层次是生产、服务或者是管理领域的前线,属于这些领域的中下层,负责一些专业技能型的工作者,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处在中间地位,是上下级交流了解的桥梁,需要将上级的命令传递给下级,还需要将下级的工作情况报告给上级,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在工作之中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除了要求学生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让学生掌握高水平的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对群众的组织控制与领导能力以及语言表达技能,而想要掌握这些能力,语文课程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中职培养学生的目标中涵盖了学生对语文能力的掌握的要求标准,因此,在中职教育中必须开设语文课程,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

二、中职生源的实际语文水平状况迫切要求开设语文课

近年来,由于中职生源质量较差,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够扎实,很大一部分中职毕业生在语文方面的能力较差,不仅与普通院校毕业生的语文知识水平相差较远,就连普通的初高中毕业生的语文能力也难以相提并论。在写报告、论文等书面性文字时,经常会出现错别字、词不达意、歧义句、语句不通、词穷等现象,为以后的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现今,许多人已经开始为此担忧。由于缺乏基本的语文能力与素质,致使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匮乏,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对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较差,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少公司在聘用高职毕业生时,不仅要求学生要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对学生基本文化素质的要求也有较高的标准。在面试过程中,许多中职毕业生由于表达能力不强、普通话不标准或者是对重点语言组织能力较差而应聘失败。因此,重视人文教育的培养,将人文教育和专业素质的教育有机结合是我国教育的未来趋势,是满足未来社会需要的必然选择,因此,在中职教育中开设语文课程是至关重要的。

在我国的中职院校中,由于家长对普通教育院校的不断重视,生源的质量呈现下降趋势;因此,中职院校要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的优势,为学生建立正确的语文观念,拓宽语文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语文视野,在语文课程中添加人文教育内容,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健全学生的人格,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填补学生的文化素养空缺,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高。许多用人单位在选择员工时,不仅要具备精湛的专业技术,还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中职院校要重视语文课程的重要性,从而培育出高质量、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语文教学;信息化教学;教学策略

语文始终是教育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学科,中职语文教师应正视这一学科教学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进而积极建构高效的语文课堂,让学生端正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态度。为此,教师可考虑在信息技术支撑下开展语文教学,让“教学的信息化”这一模式掀起语文教学的创新改革潮流,引领中职学生展开创造性、高效的语文学习。

一、落实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

中职语文教师要运用创新观念对自身教学方式进行优化与改进,不仅要从当前的教学现状出发,还要从学生实际特点出发,探讨创新的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意义。以信息化教学这一创新的教学方式为例,主要从以下几点讨论中职语文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

(一)信息化教学可促进知识呈现方式的创新转变

传统的语文知识呈现方式是静态的,而在信息化教学中,语文知识呈现方式则是动态的。这一知识呈现方式的创新转变,增强了语文教学内容的灵活性与生动性,改进了传统教学中知识内容枯燥无味的问题。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可借助信息化手段改进语文知识的呈现方式,吸引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增强其在语文学习中的专注力,让中职生做到主动汲取语文知识、内化语文知识。

(二)信息化教学可有效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目前不少中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将更多的学习精力都投放到其他专业课上。语文教师需从激趣的角度入手,探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之路。信息化教育时代的到来为教师实现这一创新教学目的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教师可利用信息化的教学优势,科学设计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在抓住学生眼球的同时,也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驱动学生主动克服学习困难,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成效。

(三)信息化教学可利用学生的感性认知展开教学

中职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抽象思维能力依旧比较薄弱,因此他们的感性认知能力会比理性认知能力更强。中职语文教师将信息化教学策略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实际上就充分迎合了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能够让学生在良好的感性认知下更好地展开语文学习,以感性认知促进理性认知,让学生获得更有效的个体发展。

二、中职语文课堂中信息化教学策略的运用

信息化教学已然成为中职语文课堂上的一道特殊的“风景”,教师要让学生在信息化教学活动中切实提高语文学习实效,可考虑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引入课文创编的音乐,渲染特有教学氛围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有些教师借助信息化设备播放音乐,通过音乐渲染教学氛围的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中职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被创编为歌曲。这类歌曲可成为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音乐教育资源,教师可在课堂中播放相关歌曲,营造出特殊的音乐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这种特殊的教学氛围熏染下,进入生动的情境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感知与理解。例如,在《雨巷》这节课中,教师可在多媒体设备上播放陈瑞演唱的同名歌曲《雨巷》。在演唱者略微沙哑、沧桑、伤感,又带着磁性的嗓音下,学生可进入由音乐渲染的教学情境之中,去体会歌曲中的“雨巷”是什么样子的,并感受演唱者的音乐情感、音乐情绪。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鼓励学生走进课文的文本世界,去领略戴望舒描写的“雨巷”,对课文中提及的各种象征性意象(如丁香、姑娘、油纸伞、梦、篱墙等)进行有效的理解,体会作者采用的象征性抒情、实虚结合、复沓、叠句、重唱的手法等。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内容的意境时,可继续借助这首歌曲来创设音乐艺术情境,让学生对课文中具有象征性的抒情意境、诗歌的艺术意蕴等进行有效的领悟与理解,旨在有效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

(二)依托电子白板手段,突显语文教学内容

在信息化教学中,电子白板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教学工具。电子白板蕴含了不少的功能,如屏幕批注功能、遮挡拉幕功能、拖放组合功能、放大缩小功能、过程回放功能、智能绘图功能等。教师可利用电子白板的这些功能突出显示某些语文教学内容,让语文教学内容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展开语文学习。例如,在《好雪片片》这一课文中,它的重点描写对象是一个流浪老人。教师在依托电子白板展开信息化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流浪老人”的形象,教师可在电子白板上放映电子课本的内容,然后运用电子白板的功能突出显示能够概括“流浪老人”形象特点的词语或语句。如教师可运用放大功能,将课文中的“很厚”“肥胖笨重”“歪着脖子”等词语突显出来。

(三)设计与制作微课,突显语文教学精简性

微课是比较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它的主要载体是微课课件或微视频,其内容具有精简性的特点。不少中职学生认为语文知识内容繁多,很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学习情绪。而微课的引入与运用,不仅可以改善学生的消极学习情绪,还可让学生对精简性的知识点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与掌握。因此,教师应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加强微课的设计、制作与运用。以《科学是美丽的》一课为例,教师可在备课阶段对微课进行科学的设计与制作,将精简的知识内容融入微课之中,让学生在信息化条件下开展自主高效的语文学习。在这节课的微课中,蕴含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走近作者,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把握好课文的写作背景;(2)阐述议论文的特点,并从议论文的角度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提出论点—论证论点—得出结论);(3)围绕“质疑科学美”“科学是美丽的”这两个论点展开针对性地辨析。这些教学要点精简地归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教师可鼓励学生以合作形式展开探究学习,对各个要点进行有深度的学习。尤其是在第三点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分成正方和反方,展开激烈的辩论,使其更深刻地掌握语文课上的重要知识点。

(四)利用信息化视频资源,增强语文教学活力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开发的教育资源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视频资源是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增强语文教学活力的重要教学资源。中职语文教师应加大对视频资源的开发力度,结合实际的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将视频资源融进来,让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展开自主的阅读学习。例如,在《士兵突击》这节课中,教师可借助信息化教学设备,放映与课文同名的影视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挖掘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点,或者借助视频内容,对课文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

三、结语

总之,在信息化教学中,中职语文教师应致力于将学生的目光专注地投放在课堂内容上,学会集中精力,主动学习知识、内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开始增强、语文学习能力开始得到提升,其语文学习效果也可以得到保障。在以后的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更多样化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建构更完善的信息化语文课堂,推进信息化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秀琴.浅谈信息化时代中职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J].学周刊,2020(1).

第8篇

论文摘要:从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目标和语文教学现状等角度探讨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提高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效率。

不期而至的知识经济时代,推陈出新的现代教育理念,几经勘定的中职教育目标,与游离于专业需求之外的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材,日益窘迫的教育现状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日益彰显出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材改革的迫切性。教材决定教法,因此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材改革势在必行。

1在目标对比中认识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实然性

卫生职业学校系属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简称普高)相比,虽存在着相似之处,但更具有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

中职教育语文教学的目的是『2000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1:在初中韵基础上,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现代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浅显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文学作品欣赏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语文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良好习惯,为提高综合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教学目标所做的阐述是:高中语文教学应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要使学生继续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培养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提高语文素养;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康人格。

由此可见,中职教育语文教学目标与普高语文教学目标虽然总体一致,但还是有区别的。普高语文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基本目标。中职语文教育在目标上更强调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所以,它是一种定向教育,其教育原则、人才培养层次、学科结构等都具有十分鲜明的既定性和针对性。因而,它对中职语文教学提出了不一样的要求,即更追求基础性、实用性、实践性和专业服务性。这是中职语文教育和普高语文教育的区别,这种区别必然对中职语文教材提出不一样的要求。

2在专业需求中认识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语文教育在教育系统工程中是处于特殊且重要地位的基础工程,2000年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使命的中职教育不能缺少语文教育。卫生职业学校的语文教育更加举足轻重。因为新的医学模式的出现使医学的使命已经发生了改变。北京保护健康协会会长,原北京市政府文教办公室副主任张熙增表示要在2l世纪进行“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学革命”。在未来,医务人员的服务对象不仅是身体、疾病,还包括心理和精神,两者不可偏废。人文精神和沟通能力已经不再是医生身上可有可无的点缀。现代医学要求医务人员具备4个要素: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熟知医疗法律法规。原国家教委(86)教职字008号文件规定:文化课…与普高的不同点,即它必须强调与专业课的关系问题。这种服务性应是间接的服务,比如说为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奠定基础。普遍的共识是:文化课教材在兼顾自身理论性、系统性的同时,还至少要满足2个条件,一是有专业特色,二是与专业所需基础知识配套。

时展和专业目标对语文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发了人们对语文课程功能的重新思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人提议将语文课设置为专业课。.然而,卫生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教材和教法),例如学科体系基本壁垒森严,拒绝与专业课融合,这使语文教学日益陷入困境,严重影响学生语文素养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这些显然有悖教育的使命和时代的要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材决定教法,卫生职业学校的语文教育呼唤改革,改革的实质和核心就是教材的重建。因为教材是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是顺利实施教学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依托,教材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影响到教育活动实施效果的好坏。因此,语文教育界资深教育家陈钟梁先生在他的一次访谈中针对语文教育现状慷慨陈词:“不要在教学方法上过多纠缠而应当重在教学内容的开拓上,现代教学论认为,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

3从自身特点中认识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实然性

3.1教育目标的多元性

中职教育中的语文教育具有二重性、多元性。一方面,它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体系,却又要从属于其他学科,为其他学科服务。所以,语文学科在职业技术教育中既要构建本身的结构体系,又要从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出发进行各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教育。另一方面,中职教育既要满足部分学生升学和发展的需求,又要满足不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可见,语文教学既要考虑基础要求,完成普及任务,又要突出专业特点。

3.2职业教育的学制特点

2000年3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意见》和《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明确规定职业教育的学制一般为3-4年,以3年为主,其中分配给语文学科的时间一般只有160到200学时。

可见,这是一种“短、平、快”式的教育,教学时数基本相当于普高一个学期至一个半学期的教学时数,如果中职语文教学一味拷贝普高语文教学目标,基本复制普高语文教材,显然是不恰当的。

3.3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

没有门槛的职业教育,必然形成这样的生源特点:总体入学成绩有明显下降的趋势但又呈现出显著的水平差异(有部分高考发挥失常学生);学习自控能力较差却又有强烈的逆反心理等。青岛市城阳区职教中心的新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9%的学生没有上课专tX,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有55%的学生处于“厌烦学习”状态。一部分学生读书是为了就业需要,另一部分学生读书是希望能够升人高一级学府继续深造,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读书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要求,迫不得已在学校“混日子”。

可见,面对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习习惯与态度、不同学习目的与动机的学生,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理应区别于普高语文教学,应更具有针对性。

4从教育教学现状中认识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迫切性

中职教育的语文教学逐渐陷入困境,表现如下。

4.1教师厌教

目前,许多卫生职业学校的教师普遍存在着“倦怠症”,具体表现为:上课不积极主动,缺乏必要的热情;对科研不认真钻研,缺乏必要的激情;对待工作消极懒散,得过且过。

4.2学生厌学

卫生职业学校学生的厌学情绪非常严重,表现为上课不专心听讲,不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学习态度不端正,自控能力差。据某校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读书的目的是“混13子”的学生占6.41%,是为了应付考试的学生占14.10%;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只占8.49%;自控能力差的学生竟占到21.79%。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浓厚,自控能力较差,导致了学生语文基础较差。

4.3教学效果不理想

语文教育虽在教育系统工程中是处于特殊且重要地位的基础工程,却一直呈现一种高投入、低效率的状态。目前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语文知识欠缺,错别字连篇,不善于表情达意。二是听、说、读、写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和提高。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评价也较低。三是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阻碍了学生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的发展。

目前,中职教育的语文教学纯粹是在教师口干舌燥的讲述中、学生漠视或无奈的眼神下进行的,消耗着彼此的时间和精力,使彼此都感到不满。语文教学在所有人的不满中艰难地进行着。难怪学生会赞同“语文无用论”思想,难怪社会会侧目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5从现有教材的局限中认识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性

2000年以来,在“两极规划”、“审定制”、“一纲多本”等宏观管理制度和模式的指导之下,中职教育语文课程内容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就,先后问世并经国家审定通过的中职语文教材已有5套,正在试验使用其中的1套。它们分别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和提高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和提高版),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实验版)等。

从已经和正在使用的几个版本的语文教材来看,普遍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和局限。

第一,教学目标脱离学生实际。中职教育语文教材在编写时对中职学生的语文素质缺乏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教材内容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几乎所有教师都反映教材偏难,内容过多,完成教学任务存在困难。

第二,教学内容陈旧。即便是新教材的选文亦“充满了火药味”,过多关注阶级斗争,与当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相差甚远,既不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不能给学生贴心的人文关照和呵护,亦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王荣生博士则在考查了旧有教材的基础上严厉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一是不少语文课程内容与目标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二是有些语文课程内容不正确;三是语文课程内容以一种极不确定的面目呈现,有时笼统得几乎无内容;四是许多迫切需要教的,无内容,该教什么,没有答案,甚至没有作为问题提出来;五是充塞着不少乱七八糟的内容,谁也说不清为什么它会在那里,它是怎么进来的。

第三,“三大体系”分配失当。“三大体系”指的是阅读体系、写作体系、口语交际体系。新编中职语文教材一般确定这“三大体系”的比例为5:2:1,这个比例虽然在理论上也许能站住脚,但是却脱离了中职教育语文教学的实际。因为中职教育语文教学的时数非常有限,在这个貌似符合理论思想的比例之下,真正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形成,特别是重要的应用文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却没有大的作用,“三大体系”不免形同虚设。

第9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文化素养 困境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8-0081-02

本文根据当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重点分析中职语文教学的存在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探讨了应对策略。

一、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不断缩水的教学时间

据调查显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时间远远少于普通高中,而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并没有因为时间的减少而做出相应改变,同时部分中职学校过度看重学生技能的培训,语文教学往往被忽视或者轻视。

(二)枯燥无趣的教学形制

部分中职学校的学生反映,大多数语文课的教学趣味性不足,教师的教学方法往往枯燥单一、缺乏创新,而教师的期末考核也是走形式、敷衍了事。教学形制的单一和枯燥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兴趣与动力,语文学习效率低下。

(三)轻视语文基础教学

不同于高中语文的强大的学习压力,中职语文的教学往往停留在表面,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缺少监督和重视,学生对于一些必须掌握的知识和要点缺乏应有的重视,也缺乏教师的监督和约束。

(四)忽视语文拓展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中职不同于高中的纯基础、纯知识教学,需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于语言的运用与把握程度,需要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起来的文学修养与积累,也就是说应当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实践和应用上面,然而部分中职学校仍然沿袭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轻视学生的拓展能力如写作、口语、自我表达等的培养,直接导致了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所需产生脱节的现象,对于学生走向社会没有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和影响。

二、中职语文教学问题分析

(一)学生基础不牢,语文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中职学校的特殊性,生源质量水平无法得到保证,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不高,部分学生甚至存在语文学习困难的现象。

1.基础的字、词用法没有掌握:在笔者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基础的字词掌握情况并不乐观,甚至有部分学生语文基础很差,例如将“一成不变”写成“一沉不变”,不知道“敝帚自珍”的意思而理解为贬义词,反过来却把“文恬武嬉”当成褒义词。学生对于日常必需的词汇都没有很好的理解和掌握,语文语法的学习困难直接导致应用障碍,例如不知道定语、补语、或是疑问句与设问句的区别等。

2.口语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不高:在平时的语言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上,学生的问题就是信心不足、兴趣不高、能力不够。中职学校的语文学习目的性较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毋需多言,然而学生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与把握上显得较为薄弱,在语言实践课上学生往往不敢去说、不敢去表达自己,而学生在写作中也缺乏正确的描述与记叙能力、组织语言的逻辑能力,学生文章思路通常较为混乱。

3.阅读领悟能力偏低: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一些水平较高的文学作品的理解显然不够,理解能力薄弱直接导致学生不会“阅读”,语文水平也一直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

4.缺乏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由于过度注重语文的基础性与知识性,很多学生即使掌握了牢固的语文基础,但真正到运用的时候却词汇贫乏、语言生硬。

(二)师生对于语文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自我要求不高

不同于普通高中的升学压力,中职学校的学生面临的是毕业后即将步入社会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因此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把实践性和应用性作为第一要务,始终将“以后能不能用得上”作为宗旨,而语文课程的学习效果是不会在短期之内就能体现出来的,这就导致学生开始轻视甚至忽略语文学习。同时中职学校的专业课也会成为语文课程的负面压力,挤占语文课时间、占用学生学习精力与兴趣。另一方面,学校对于公共课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不高,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要求往往很低,甚至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这样语文教师在心理上也就不会自我重视,自然也就不会有正确的教学态度和心态,学生的学习态度就直接受到影响。

(三)部分教师教学理念与模式陈旧、脱离实际

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在中职学校中,30%左右的学生认为“对教师的语文教学课没有太大兴趣”、40%的学生认为“上课氛围不好,不喜欢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30%左右的学生则认为“语文教学体制没有创新,需要改革”。这说明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体制明显存在不足,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上也只是扮演“接受者”的角色,由教师“独角戏”式地进行语文知识教学,教学模式陈旧、单一,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明显不能满足思维活跃、表现欲强的中职学生,同时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表达机会与空间,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拓展与提升。

三、中职语文教学对策分析

(一)端正态度,提高学校以及师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

学校应当加强对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督促语文教师的教学进程与效率,例如采取教学考评制、教学奖励制等,刺激语文教师的教学热情与积极性,只有校方将语文教学作为重点教学内容来看待,教师和学生才能严肃对待这门课程,语文学习的整体氛围才有机会获得实质性变化,化被动为主动。

针对学生因缺乏学习动机导致的基础能力差、学习方法不佳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指导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改正不正确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另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高效率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只有加深学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才能从根本上获得学生的配合与支持,教学过程也会更为顺利、高效。

(二)结合实际,化普通教学为针对性与实践性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不能一味去模仿普通高中的知识性与理论性教学,中职学校的一切课程设计都必须从实际出发,这是为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与便利,同时也是教师和学校的责任。

考虑到中职学校的特殊性,必须将语文学习与实践实际联系起来,把平面的语文知识变为立体的知识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教学进程中,根据学生今后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设计,把语言运用能力作为教学重点与宗旨,例如延长学生的作文写作教学时间、适当缩减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开展辩论赛以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向报纸杂志投稿或者由教师自己举办类似的征文大赛等。

(三)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采取分类教学

针对学生语文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习态度不端正或者学习成绩不好现象,采取分类制教学,也就是说,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学习水平、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辅导。例如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可以考虑采取互相扶持的方式,让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向全班讲解自己的学习心得与体会,把写作水平较高的同学的作文当做范文来展示给大家,刺激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等。

同时,考虑到不同的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同,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教学,例如喜爱写作的学生和喜爱阅读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根据这些小组的自身特色来进行特色化教学,突出学生的优势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弥补自己的劣势。

(四)创新教学,优化语文教学体制与方法

针对教学模式陈旧、单一,教师“独角戏”式的语文知识教学现状,采取创新性的教学体制改革,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来进行教学设计与革新,将教学重点由书本内容转向学生,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与习惯。例如鼓励学生多和老师交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了解,鼓励学生向老师提意见或者教学建议,实行角色互换法来鼓励学生走向讲台等。

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进行教学体制改革,沿袭较好的教学传统,同时改正过时、陈旧的教学习惯,加入具有时代性的教学元素,例如采取多媒体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空间想象能力,采取鼓励法教学以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等。

[ 参 考 文 献 ]

[1] 何更生.知识分类学习论和教学论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

[2] 宫本幸子.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文教学[C].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1990.

[3] 陈志诚.类型练习在语文教学上的效用和不足[C].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1993.

第10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回归 本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02(2012)03(a)-0016-01

中职教学改革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然而,中职学生语文能力的现状堪忧:

1.较差的交际能力。中职学生在课堂、会场、招聘会等场合,总表现出用词不当、语无伦次、说话毫无观点,甚至沉默无语。

2.欠缺的阅读能力。诸如文字理解力、总结归纳力、综合应用力……

3.较低的写作能力。在中学写作的影响下,中职语文写作仍以议论文、记叙文和说明文为主,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挥。

究其因,一是学生感到语文课的知识要么是太深学不了,要么是生活气息少,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很少;二是教师在教学中重阅读轻写作,在阅读中重讲解轻指导。以阅读为例:视学生为容器,用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用分析取代学生的理解。认为“一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成了,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常说:“学生基础太差,启而不发。”言外之意只有灌了,越灌学生越不想学。殊不知,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思维、情感、语言实践活动,阅读教学的任务全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能力单靠讲解是形成不了的。

抓住了学生的能力之本,中职语文教学本位的回归便有了指南。教学本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为了回归的可操作性,姑且划出以下几个紧密相连的关节:

1 回归教师之本分

1.1 转变角色,改变观念

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研究者。心理学研究结果证明,良好的情绪能使精神振奋,不良的情绪则会抑制思维,老师的尊重和信任是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产生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应摒弃“师道尊严”的观念,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对他们的一些幼稚、不成熟甚至错误的看法,不要急于评价,更不要粗暴指责。

1.2 挖掘课文意蕴,创新教学手段。

1.3 因“专”施教,贴近发展

2 回归课堂之本真

本色的课堂应是以学生为主角的课堂。

2.1 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依托课文,走出教材。《语文课程标准》指明,“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教师要大胆去掉“难、繁、旧、偏”的课文,将生活气息浓、学生喜闻乐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课外优秀作品介绍给学生。

2.2 拓宽课堂教学空间

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课堂,课堂小社会,社会是大课堂。《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3 回归阅读之本色

3.1 阅读应是“文”与“道”,“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文章是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统一体。阅读教学不仅要读文章的内容,即“说什么”,更要读文章的形式,即“怎样说”。让学生透过文字,再现形象,触动感情,使之沉浸在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获得审美愉悦,再引导达到悟道的最高境界。如《荷花淀》中水生把参军的事告诉妻子后,水生嫂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这里的句号就不能改为逗号。如果改为逗号,水生嫂支持丈夫参军是假,拖后腿是真,采用句号,一方面,水生嫂深明大义,支持丈夫参军,另一方面又需要丈夫的理解和爱怜。前者刁滑,后者温柔而多情。所以阅读教学要研究内容,更要在语言表达等形式上花功夫。

3.2 指导自主阅读

能自主阅读,感悟博大的人文情怀是语文阅读教学最终的目的。学生在紧张的专业技能训练之余,轻松的阅读课外书,不仅张弛有度,语文素养、文化品位也得以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可以先降低门槛,由浅入深,经常用真诚、鼓励的语言激发每个学生自主阅读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可安排一个晚自习作为自读课,让学生自带读物进教室,并引导他们读情调高雅,再对有意义的精彩片段认真勾画和摘取。

4 回归写作之本能

张志公先生主张:“作文教学要教给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并不断自行提高之,用时髦的说法,教给他们适应今后会产生的各种新需要的能力。”

4.1 解决最难情绪。从最简单开始,从最常用的文体入手。

4.2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辨识生活中真、善、美,再以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去启发,开拓写作思路和视野。

4.3 结合课文,设置灵和多样的写作训练。

4.4 改变评改方式。传统的精批细改,学生很被动。

5 回归评价之本意

基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发展之本位,建构科学的学习评价机制。

5.1 考核内容专业化

针对不同专业,考查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兼顾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如《沁园春・雪》,幼师专业的考朗诵、复述和欣赏能力;音乐专业的则考其给朗读配乐的能力或理解、表演能力等。把培养人才的目标和课程目标结合,提高其综合素质。

5.2 考核方式多样化

第11篇

一、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职学生大多是经过升学考试筛选过的,他们往往内心自卑,缺乏上进心,思想素质较差。若教育不当,容易使其成害群之马。因此,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在教书授业的同时,必需要强调传道育人。我认为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可从教师本人以及作家作品〔介绍作者生平人格、探挖掘作品主题〕两方面实现。这对于思想淡薄的学生来讲无疑起到双管齐下的作用。比如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诗人屈原,多数学生只闻其名,却不了解他终生报国、投江殉情的可泣事迹。因此我在教《屈原列传》一文时,向学生大致介绍了他的生平故事,尤其是他的两次遭流放的惨痛经历。即使被流放,他仍然心系楚国,不计个人得失,最后怀石投江而死。学生听后唉声一片,有的骂楚王昏庸无能,有的哀叹屈原遭遇悲惨。再比如我们还可以从李白身上看到乐观飘逸,从杜甫身上懂得厚德载物。只有循循善诱,才能于无形之中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感。

“ 审美是一种主动的价值取向活动或者说价值实现活动,其内涵是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人的审美是一种精神的需要,是对美的事物和现象的期望与追求,是对美的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感知、联系、想象、乃至理解、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因此,一个人对生活中的这些真善美如果都无法感知,那将失去多少乐趣。”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创设情景和读写体味。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本身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以情动情,寓教于乐,对学生进行情感迁移,这也是一种语文审美情趣的培养。例如我在上《麦琪的礼物》这篇课文时,课文中描述女主人公一头漂亮的长发,我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然后我创设情景假如我们拥有这样一头无比漂亮的头发你会怎样呢,下面的女生都相互微笑着,说那一定当成宝贝。可是我很沮丧的告诉他们我们课文的主人公后来卖掉了她这一头漂亮的头发,学生带着对美丽长发的想象在小说中寻找答案,从而发现课文中男女主人公的美好心灵和真挚的爱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还可以通过听说读写这条途径,适当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感悟课堂内与课堂外的多种美。通过朗读一些美文佳作,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多方面的感知教材,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语言美,同时也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使文章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从而形成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够多方位地感受审美对象的美。比如在阅读教学中,要认真指导学生朗读,可进行多种形式的的表情朗读,特别是抓住课文中一定内涵的词句即“传神之笔”,让学生体会语言美的同时,还感悟到其他的诸如人格美、自然美、生活美等等。

三、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十分重要。但是,现实的状况不容乐观。许多同学在周记中提到自己性格内向,但又渴望交到知心朋友。甚至有的学生靠乱拨电话、上网聊天寻找所谓的知心朋友。长期以往,势必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影响他们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养成,继而影响到毕业生社会角色的定位。所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良好交际能力的形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实践表明,除了对个别严重焦虑者要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外,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佳途径。语文教材中的论辩艺术、思想观点、语言积累(如名人名言、歇后语诗句等),都可以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增强说话的艺术性、逻辑性等,最终达到沟通情感解决问题。

四、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语文教材。

为了适应中职学生的基础,以及学生的培养方向,就业方向,中职院校应该采取一套适用于中职生使用的语文教材,就是一套与专业结合比较密切的教材。具体课文内容的选择以及编排可以试具体情况而定。例如,要顾及中职阶段时间短、课程多、实践活动占用教与学双方大量精力的实际,合理设置语文学科课文总量,精简必学篇目,以现代文、实用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为主,适当配给自读内容,较长的文学作品和较深奥的文言著作可安排在这一部分。这样,既能减轻语文教学负担,为培养职业技能让路,又保护了部分学生钻研文学艺术、提高人文素养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朝不同方向发展。

五、灵活选用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

第12篇

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一个合格的高职毕业生除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在文化知识结构、思想道德修养、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达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一般要求,这里也包括对基本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的要求。目前出现的高职毕业生高学历、低层次问题,其根本原因不在于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动手能力不强,主要是基本文化素质达不到高校毕业生的水平。我国高职教育受德国影响较大,德国前总理科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德国经济腾飞的关键不是因为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有技术的劳动者,而是因为职业教育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合格公民。”全面理解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当然不能简单将其定位于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而应是技能特长突出的全面发展的人。这就需要高职学校不仅要开设语文课,而且要上好语文课。

高职生源的实际语文水平状况也迫切要求开设语文课。随着近年高职生源质量的滑坡,不少高职生的基本语文能力不仅达不到高职毕业生的水平,缺乏语文素质将导致学生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的欠缺,将会影响到专业课学习的效果。目前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不仅表现在专业技能上,而且对学生基本文化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少毕业生在谋职面试时就常因为普通话不过关、自我介绍不得要领等原因而落聘。

目前存在的变了形的职业教育语文课主要有以下误区:

误区一:以“逗引”替代语文教学

我们都明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高职学生大多数对包括语文在内的文化课兴趣不浓。于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语文课的听课率,有些语文老师便把遵从学生兴趣,顺从学生口味作为第一要义。从兴趣出发进行教学,这本身无可厚非,但久而久之,则出现一味迁就学生,而弃语文课本身目标于不顾的极端。实事求是地讲,学生的兴趣有雅有俗,学生的品位有高有低,如果不注意去引导,纠正,而是一味顺从,迁就,就使语文课沦为“逗引”,而失去了语文课本身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在文学鉴赏诗歌部分的学习中,学生普遍对流行音乐感兴趣,语文老师便把流行歌曲搬上课堂,美其名曰诗歌也是用来唱的,把诗歌鉴赏变成了歌词欣赏,实则整堂课听到的是一片歌唱声:独唱,合唱;教师唱,学生唱;表演唱,比赛唱……仿佛是一堂音乐课。而对于诗歌的雅与俗,表情达意的含蓄与直露,意境与风格等与语文相关也是课堂重点的内容却无暇顾及。

“喜欢并不是语文的衡量标准,轻松更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教育性,语文的语文性依然要被追问”。类似“逗引”的课,掏空了语文的内核,却只留下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外衣。

误区二:语文教学丢了“西瓜”捡“芝麻”

语文课和思想品德课的界线不清,这个问题不仅在中职语文中存在,而且很有扩散之势。譬如,语文教学自然有必要让学生深化对世界人生的认识,引导他们抵制不良思想道德,促进他们思想上的成熟。而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均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作品,为达到以上目标提供了物质基础。于是,一个新的误区就产生了:因为将注意力放在这一方面,语文本身的特点被冲淡甚至被忽略,语文课变成了思想品德课。例如一堂语文课,教的是环境保护方面的科技说明文。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谈了自己身边的环境污染,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进一步调用资料展示了环境污染的危害,呼吁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环保习惯。而对于学生只有在语文中才有可能关注的科学言语的使用却一言带过。

语文课和思想品德课的界线不清的现象,在职业教育中显得更理直气壮,因为有一个很一厢情愿的认识:职业教育,不承担进行语文基本素质教育的职责,主要进行职业知识和技术的教育。也许其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但却时时徘徊在语文课程的边缘,犹如栽种果树,把心思放在旁枝杂叶的养护上,则必然牺牲丰硕的果实,而这果实,才是果树存在的主要价值。

以上误区的存在,势必会阻碍了高职语文教育功能的发挥,降低了高职语文的教学效率,是高职语文教育改革的绊脚石。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要改变教学现状,从以下几点上进行突破。

一、应该编写适应高职教学的语文教材,要做到:

1、精选思想内容高尚,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作品,并通过这些作品增强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

2、选取带有争议的作家作品,引导学生讨论、评议,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让学生以求新求异的思维方式去深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如关于《长恨歌》的主题,是“讽喻说”、“爱情说”还是“双重主题说”?

3、体现时代精神。现代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科学家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和人格魅力感人至深。有关选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和献身,对科学家的崇敬和敬佩。

4、荟萃中外文化精华,当代大学生不仅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要接触异质文化,吸收全人类文化的精华,教材中应选入了有关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名家名篇。学生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中,扩大文化视野。

5、在结合专业、顺应工作需要方面,注重高职学生实际语文能力的培养。目前,语言交际能力、写作能力不仅是一个有没有学问的标尺,而且还成了竞争、谋生的一种基本手段。大学生求职应聘要面试,参与社会实践需写社会调查报告,毕业时需写毕业论文等等,因此口头表达与写作能力,往往对求职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高职语文教学要以实用为先导,这就需要从改变教材体例入手,构建结合专业、顺应工作需要的全新模式,结合专业要求从听、说、读、写四方面用力,做到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的语文能力训练和阅读、思考的语文知识训练几方面兼顾。

二、调整教学方法,采取新的适应高职学生语文学习需要的方法:

1、多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如今语文课的教学时间较少,不可能像中学语文教学那样逐篇讲解,而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以点带面地教学是较为可取的。把教学任务分成若干专题,紧密围绕一个中心观念或学生的切身实际,以文学艺术作品的文化背景为底衬,在课堂上进行生动的讲解,这样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增加讨论研究课。教师要改变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就教学内容多设计一些研究性课题。课堂上教师着重置疑,引导学生去读、议;平时教师要特别关注热点文化现象,并及时使之介入课堂。讨论时可采用分组式、辩论式、设置情景式等,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

三、语文老师要转变角色,成为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者,成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引领者,成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指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