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子设计竞赛

电子设计竞赛

时间:2023-05-29 18:01:08

电子设计竞赛

第1篇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高等学校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从1994年的首届试点到今年已经成功地举办了十届,受到了各大专院校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已成为我国电子信息类学科竞赛中持续时间最长、竞赛规模最大、颇具影响力的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对促进高校教学改革和培养优秀人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高职院校从成立之初,对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非常重视,派队参赛的高职院校逐年增加。从2007年开始,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采用了本科生组与高职高专组分开竞赛的形式,大大增加了高职生的参与人数和获奖机会。电子设计竞赛对推动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许多院校以竞赛的内容、要求与形式为导向开展教学改革,对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实践的训练;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对电子设计竞赛高职组试题的探讨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命题一般是以电子电路(含模拟和数字电路)应用设计为主要内容,可以涉及模-数混合电路、单片机、可编程器件、EDA软件工具和PC机(主要用于开发)的应用。题目包括“理论设计”和“实际制作与调试”两部分,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进行理论设计的能力,考核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考核学生的实验技能(制作、调试)。具体的竞赛试题一般具有特定工程背景,其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广,综合应用性强。在给定功能和性能参数要求的情况下,由一个参赛队在四天内共同设计、制作完成。起初在竞赛的选题上,高职院校的参赛选手与本科生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从同一组试题中进行选题,其竞赛的成绩与本科生差距明显,多数参赛队伍都难以按要求完成其中的理论设计部分。从2007年开始,组委会采用了本科生组(甲组)和高职高专学生组(乙组)分开的两组竞赛题目,高职组的题目相对本科组除难度小些,要求降低外,其他方面并没有多大区别,仍然是以电路的综合设计与制作为主,评分标准也大体相同。从今年9月份举办的竞赛来看,仍是这种情况,给人的感觉只是本科生试题要求的缩水。竞赛对高职生在理论设计上的要求分量显得过重,与当前高职教学改革的方向似乎有些偏离。高职教育在我国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全国各类高职院校成立之初,课程的设置与本科院校同类专业差别不大,许多课程只是本科课程的压缩。随着高职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其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定位越来越清晰。教育部对高职生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要求学生毕业后从事生产第一线的设备维护、维修、安装、调试等工作,这与就业市场对高职生的需求是相符的。高职的课程改革也逐渐走上了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在这种趋势下,大学生电子竞赛对高职生在电路综合设计方面的要求则难以发挥导向作用,以至于一些院校为了应付竞赛而另外为参赛选手开设培训课程的情况。既然竞赛专门开设了高职高专组,在题目的设计和要求上是否能多考虑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职业岗位的要求,不仅在难度上与本科组有所区别,在竞赛的侧重点和评分标准也应有所不同。例如本科组可侧重综合设计,高职组侧重制作和测试,这样更符合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要求。

2综合设计型人才难以成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虽然高职生也是从每年的高考中录取的,但是在入学分数上毕竟比本科生差了一个等次,这个差距反映出他们的中学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与本科生的差距。许多学生读高职是想学一门专业技术,希望在动手能力上强于本科生,在今后的就业市场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子。基础、能力和心理上的定位预期决定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难以在电子电路的综合设计上有所作为。电子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中的高新技术,其理论抽象、高深,初学者不容易理解和掌握。高职生由于中学的物理和数学基础较差,教学中他们普遍反映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难度大,感到内容抽象、难以掌握,理论考试不及格的情况在各高职院校都较为普遍。另外,高职生在校学习时间短,也制约了他们深入、全面地学习电子信息技术和相关知识。许多高职生实际在校学习时间为2年或2年半,最后一年或半年学校安排到企业实习。所以每届参赛的高职生,多以二年级的学生为主,以他们的课程安排来说,还只是学了一些基础理论,加上近年来的高职教学改革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许多理论课程被压缩,或降低要求,有设计要求的课程很少。在这种情况下,培养的高职生大多数不具备综合全面的设计能力。因此,课程难度与学习时间的限制决定了难以将高职生培养成为电子电路方面的设计型人才。就业市场对高职生的需求和定位也越来越清晰,多数电子企业并不要求高职生具备设计开发电子产品的能力。以我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多年来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在电子行业工作的大多数毕业生都是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与维修工作,只有极个别的学生有机会从事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因此,就业的导向也决定了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不能以培养设计开发型的人才为目标。

3以专业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为导向设计高职竞赛题目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定位就是要培养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核心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综合职业素质。在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和服务领域,职业岗位对高职生技能的要求是能够从事更高级、更复杂、更精细的工作。如果考虑到目前高职教育的特点,以电子专业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为导向设计高职电子竞赛试题,可以从两方面考虑出题,一是以电子电路的制作与测试为主;二是以电子产品故障的分析与维修为主。这两方面是电子信息专业的高职生要掌握的主要职业技能,把这两方面的职业技能要求引入到竞赛中,通过赛项的设计将引导高职泛信息类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方向。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高职高专组的命题设计,可以侧重考核参赛者的电路制作与测试能力,降低对电路综合与程序设计要求,甚至不做要求,直接给出电路原理图和控制程序,变设计制作为分析、制作和测试为主。让高职生在识读电路原理功能、弄清信号流程、读懂程序设计的基础上,进行PCB电路板的设计制作;元器件的选择安装;程序的输入调试;电路功能的实现;整机性能参数的测量。以充分反映参赛的高职生对电路的理解和将图纸变为实物的技能水平。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电子信息类的选题,可以以电子产品故障的分析与维修为主。今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的“芯片级检测维修与信息服务”试题,就是按照完整的芯片级维修工作过程设计竞赛题目,竞赛内容体现实际工作过程的真实性。今后的竞赛若能以电子产品整机的维修作为竞赛项目(如数字电视、手机、电脑、数码产品等),在一个产品上设置多种故障,能涉及更多更全面的维修知识和技能。对高职生的维修技能要求应与经验型维修有所区别,应重点要求能从硬件和软件原理分析,仪器检测等分析复杂故障,写出故障分析报告。对于一般的维修技能也应有所要求,如根据电路板绘出局部电路图、软件的擦写、芯片的拆焊、元器件的代换、维修工具的使用等。

4高职电子信息专业培养的能力目标定位

多年来,高职电子信息专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定位不很清晰,常常与本科院校和中专技校的同类专业定位相混淆,本科定位以电路的综合设计为主、中技定位侧重实际操作(如维修制作等),高职定位常常是两头靠,往往造成高不成、底不就的局面。如何体现高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定位,避免与本科和中技冲突。我认为高职应侧重的是分析与测试方面能力的培养,例如元器件与电路的分析与测试;焊点质量的分析与检测;程序的分析与调试等,所以高职生应具备的关键能力是识读分析电路图和程序的能力,以及相应分析检测工具(电子测量仪器和工具软件)的使用能力。无论是作为电子产品高级维修人员、还是产品制造分析的高级技术人员都需要看懂电路原理图,能读懂控制程序,且能熟练使用电子测量仪器和工具软件进行分析检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解决维修中的复杂故障;才能在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中完成制作、安装、调试、测量等各项技术要求高的工作。所以,分析检测能力作为高职电子信息专业侧重培养的能力目标,这个定位即有别于本科的设计开发,也不同于中专技校的一般操作。对高职生这方面能力的要求,应是各类电子竞赛命题中重点考虑的内容。

以赛促教,推进专业教学改革是电子竞赛的目的。高职组的电子竞赛命题需要建立在分析高职教育和高职生特点;充分了解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就业为导向的基础上。通过设置接近工程过程实际的竞赛内容,充分带动高职信息类相关专业在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方法以及实习实训等环节的改革与创新,引导高职信息类教育重视工作实际和学生能力培养,引导高职院校面向就业市场和产业需求,变被动的教学改革为适应市场的主动教学改革,建立适于大规模、高质量、应用型IT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

第2篇

关键词:电子设计;竞赛;教学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217-02

引言: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高等学校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有助于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与基本能力、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有助于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总之,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一项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活动,下面就该竞赛的意义、目前存在问题和我校在竞赛培训中采取的教学方法做简单的阐述。

一、电子设计竞赛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操作性很强,主要侧重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竞赛需要参赛者根据题目要求,做技术方案,选择合理的元件,完成电路的设计,最后通过安装、调试做出一个符合要求的作品,而不是简单地在电脑上对虚拟的元件进行组装。因而,学生从中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同时,通过参加竞赛,学生的创新大幅度提高,竞赛题目只要求完成任务并达到相应的技术指标,而对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没有任何限制,学生在竞赛过程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竞赛使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对学生的就业、考研和创业过程等帮助极大,我校参与竞赛的学生,尤其是获得好成绩的,在大四就业过程中,获得了用人单位的极大肯定,有很多单位指定要参加过电子设计竞赛或其他竞赛的学生,并且免去很多招聘环节直接录用,更有不少学校,对获得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奖的学生直接报送本校的研究生。

2.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对高校电子类专业师资水平、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和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一个系统检验,同时,对师资水平和实验室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在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教师只有在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新的技术和开展科研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才能更好地指导电子设计竞赛工作。

3.促进实验室建设。长期以来,电子实验仪器基本上是老三样(万用表、信号源、示波器),学生在实验中接触不到先进的仪器设备,更谈不上使用先进的实验手段来完成实验。这个问题在平时的实验中表现并不明显,但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就显得非常突出。谁使用了先进的仪器和设备,谁采用了先进的实验手段,谁就会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赢得更多的时间,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因此在实验室建设中,拥有完善、先进的实验仪器器材,成为了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的有力保障。

4.更新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电子设计竞赛强调基础,但同时又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器件,以利于取得好成绩,但这些新技术、新器件在教科书上不一定会涉及到,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学内容,除了加强学生基础内容教学以外,必须引入新技术的教学,例如ASIC教学内容(如:CPLD,FPGA等)。同时让学生了解、使用新器件,有利于学生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电子技术基础是工程设计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改革中必须用系统的观念重构课程体系。

5.加大实践课教学的改革力度。根据竞赛要求,加强实践课教学的改革,在实验内容的开设上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基础性实验;第二,设计性实验;第三,综合设计研究性实验。基础性实验是基本电子器件的应用性实验,使学生具备设计、调试和测量简单电路的能力。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内容为单元电路的设计及小系统设计。使学生初步了解新产品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利用现代化分析、测试手段的能力。综合设计研究性实验,其教学内容包括信号的检测、控制、传输与处理以及单片机等应用性较强的综合设计研究性实验。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竞赛中学生暴露的问题充分暴露了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1.综合知识能力欠缺。学生在比赛中,提出的设计方案水平低,对参考电路生搬硬套,不会采用先进的简便电路。另外,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不牢固,平时阅读的参考资料和课外书籍太少,基本技能训练不够。

2.查阅资料能力不强。参赛队员选定题目后,不能尽快找到所需要的相关资料,多数学生是找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这反映了我们实践教学脱离了工程实际。

3.实验调试技能不强。一些同学不会正确设计测试表格,不会分析实验数据并解决问题。在焊接中,电路布局凌乱,电路调试与故障排除能力不强,反映了平时学习期间,实验课内容验证性多而设计性少,更谈不上综合性实践,所以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综合能力未能得到有效提高。

4.设计报告质量不高。许多参赛学生设计报告格式存在许多不足,设计方案论述不够严谨,电路设计缺少理论分析。说明我们的实验教学忽略了实验报告这一重要环节。

5.新器件、新技术应用能力较差。有一些竞赛题若能采用新技术、新器件,不仅电路简单,而且省工、省时,性能指标也优于一般电路。参赛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原因是目前课程缺少这方面的内容。

针对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我们认为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电子技术设计训练,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教学体系,学生通过该体系自主学习、老师辅导,最后参加电子设计竞赛,从而较全面地掌握电子设计技术,并在某领域有所特长,成为竞争力强的电子技术专业人才。

三、建立电子设计竞赛培训体系

我们建立的培训体系从宣传报名、中间教学环节,一直到最后参赛。

1.加强宣传,吸引优秀学生参与电子设计竞赛。我校工程训练中心承担了全校的电子实习教学任务,我们在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展电子设计竞赛的培训报名工作。通过PPT介绍和视频展示,在学生中间宣传和普及电子竞赛的知识;并邀请我校曾在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奖的学生,介绍自身参与电子设计竞赛的成长经历及对未来发展的益处。报名采用学生自主报名和教师推荐相结合,通过初审、面试等一系列环节,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培训。

2.电子基础训练。学生报名、选拔工作完成后,于当年10月份左右开始为期一学期的基础培训。培训时间为12周,培训内容以8051单片机为主,辅以简单模拟电路。选择以单片机为主的培训,是因为单片机入门较模拟电路容易,学生往往有成就感,不至于中途退出。8051单片机培训包括I/O口、键盘、显示、中断、定时和AD转换等编程,有教师讲解、单片机教学视频等,每位培训同学配发一块单片机开发板,从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简单模拟电路包括运算放大、有源滤波、比较电路和NE555信号发生等常规电路的制作训练。基础电子技术培训最后是制作一个综合项目,结合前面学习的内容,制作一个简单综合项目“红外测距仪”,作为对学生一学期来学习的考核。

3.综合项目化训练。完成了以上基础训练,在每学年第二学期(3月份)开始项目化训练。完成3个综合项目的制作,我们通过自定题目或选择历年国赛,内容、技术指标可适当降低。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每个项目都对学生考核,并有以下教学流程:布置任务、教师讲解、过程指导、作品验收、学生交流和教师点评等,这些过程保证了教学质量。对制作不认真、完成不好的学生警告乃至最后淘汰。

4.暑期集训。暑期集训是提高学生参赛水平的关键。主要做历年国赛和省赛真题,每周完成1题,教学流程齐全:布置任务、教师讲解、过程指导、作品验收、学生交流和教师点评等,要求学生按题目的要求和技术指标严格、认真制作,鼓励学生采用新技术、新器件,以降低电路复杂度、提高电路指标。在临近比赛时,我们安排学生一次模拟比赛,按比赛要求4天时间完成,完成后统一验收、评奖,由于我校承办过浙江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这个模拟比赛环节,学生能感受比赛的真实状况,从中受益匪浅。

5.竞赛指导和服务工作。竞赛期间,每组学生都有1~2名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和把关,包括帮助学生申题、方案分析、过程指导、指标检查等,并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安排相关人员,做好各种竞赛服务工作,例如水电、网络等,竞赛期间的饮食安排得当,由学校食堂一日三餐和夜点心送到比赛地点,减少学生负担。竞赛期间元件采购和管理,赛前尽量采购齐全的元件,竞赛期间安排专人和专车采购,做到学生上午提出采购需求,下午能拿到元件。竞赛个别题目会用到一些机械组件,做到学生上午提出需求,下午或第2天上午能加工好所需的组件。

6.其他。为了保证竞赛教学的顺利进行,还需加强了实验室建设工作,增添先进仪器,例如数字示波器、程控电源、DDS信号发生器等。建立了竞赛元件库,各种常用、专用元件齐全,分门别类安放在柜子和元件和中,做到种类齐全,能满足竞赛各种题型的需求。建立了机械加工室和电路板加工室学生在训练和竞赛期间,可完成简单机械加工,例如钻孔、切割等;可完成电路板的制作,例如转印、腐蚀等。

四、结论

通过以上对竞赛的问题分析,并建立竞赛的培训体系,我校学生参赛成绩得到了极大提高,在2012年我省的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6个一等奖,成绩位列全省第一;在201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首次取得全国一等奖,在我省也位居前3位,这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鼓励。今后我们打算继续完善竞赛的培训,力争在今后的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第3篇

1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从预备通知到正式比赛有一年时间的跨度,学生在此期间通过自命题或导师命题查阅文献并收集资料,采用最新技术至最终完成设计。竞赛中三名学生组成一队。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命题分笔试和实践环节命题两部分。笔试采取统一命题,实践环节学生自命题。学生的一些参赛作品命题具有独特的创意,如清华大学的“可穿戴多媒体无线体域网”;北方工业大学的“基于NiosⅡ的商品防伪系统”;华南理工大学的“视觉跟踪人机交互SOC设计”;台湾亚东技术学院的“公车动态资讯系统”;复旦大学的“超声血流分析平台”;东南大学的“基于微电子神经桥的瘫痪病人肢体康复系统设计”等作品都具有非常高的科技含量。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作品“新型无创伤式颅内压检测系统”项目以其极高的商业应用前景,获得了众多企业的青睐。

2推动了教学工作的开展

十几年来,许多高校在竞赛的推动下开设了“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一些教师将电子设计自动化最新技术融入研究生教学。每年的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带队教师通过学生的设计作品了解到其他院校最新教学及科研现状,通过互相交流,然后融入各自的教学中。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从第六届开始作品设计题目采用自由命题方式,从而使高校学生的设计作品和毕业设计及研究生所从事的科研课题紧密结合。学生在有限的竞赛时间内完成设计,可以说通过比赛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二、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模式的探索

1与企业深层次的合作

中国研究生电子竞赛从诞生之日起,就确立了“以企业为主要推动力“”的发展思路。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参与题目设计与评审,为优秀参赛者提供创业就业机会等。前期参与的企业有中国华大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Synopsys公司、Cadence公司、MenterGraphics公司、IEEE-SSCS北京分会、深港产学研基地、深圳市国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亚科希资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ALTERA公司等。

2严格科学可行的竞赛规则

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建立了一只由国内知名高校教授及研究所专家组成的组委会和命题委员会。委员会制定了严格科学可行的竞赛规则。包括报名和资格确认、竞赛程序、竞赛要求、报奖比例和评奖比例、评审制度、公示以及相关的时间节点等内容。竞赛程序包括竞赛的类型、笔试、预赛和决赛答辩等;竞赛要求包括报告的格式、主要内容、视频制作的格式和密封方法等;评审制度包括论文评审的要求、复审、答辩评审、评分标准和计分规则等;公示包括公示日期、投诉和对投诉的应答等。

第4篇

从内容要求上看,每届电子设计竞赛均包含多道题,覆盖电源类、基础指标类、仪器仪表类、通信类和运动控制类,每支参赛队从若干题中任选一题参赛即可。大部分题目要求设计一个接近产品的复杂电子系统,而竞赛时间只有4天3夜,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如果从零做起时间很紧,甚至是来不及的,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应该在平时培训中完成。

按照现代电子技术的设计原则,系统应进行模块化设计,那么,分解后的每个模块则恰好可以作为平时培训的内容,参赛时如果涉及到相关模块,便可以直接将平时调好的板子和模块程序拿来使用,这样,一方面节约了竞赛时间,另一方面,将模块作为平时训练的内容实施起来要现实一些、容易一些。在总结历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赛题后可以发现,题目虽不同,但其中包含的有些技术是相通的,从中提取出一些模块,并尽可能设计制作成PCB板应用于培训,就成为模块化训练和参赛的重要内容。目前,我们已经拥有了自己开发的电源、单片机键盘/显示、中速A/D、中速D/A、高速A/D、高速D/A、DDS信号源、FPGA、电机驱动等重要模块和一些常用开发工具,实施效果较好。

从能力要求上看,电子设计竞赛在要求参赛学生扎实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其电子电路与电子系统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编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参加竞赛,须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指导和系统的强化训练,为此,电子竞赛的指导教师们付出了许多艰辛劳动。

培训组织过程及学生参与情况

为了组建一支优秀的指导教师队伍,2006年首次组织培训时,院领导思量再三,决定由1位电子技术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6位年轻教师组成竞赛教练组,进而组织学生参与。当时学生对竞赛比较陌生,参赛积极性不够高,组织过程中,学校充分考虑到作为二本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最后确定以04级大三学生为主,并吸收3名优秀的05级学生一起组建团队。2007年,学院正式组队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学生中产生了一定影响,也激发了他们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在后续的2009年和2011年的两届全国竞赛中,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各有2支和1支队伍获得了全国二等奖,而较多的参赛队获得江苏赛区一、二奖。五年来的培训与参赛,使得竞赛已经深入人心,学生的参赛积极性大为提高,报名人数逐年增多。与此同时,指导教师队伍也扩大到10人左右。

电子设计竞赛的培训体系构建

目前,培训基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模块化训练,利用春季整个学期完成,此阶段将学生按照2~3人一组进行编排。课程安排共15次左右,不同年份略有增减。利用每周六上午进行集中讲课,内容涉及一个模块,由一位老师主讲,并布置一个相关的课后任务,由学生利用一周的课余时间完成。这一阶段的培训以模块为主,侧重基础,内容覆盖全面,从人机接口到电子电路,从模拟技术到数字技术。通过此阶段培训,要求学生能将所学专业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际。第二阶段进行系统综合训练,利用暑期完成。

此阶段的培训对象为正式参赛学生,按照3人一组编排,以系统强化训练为主,分选题方向进行。每次课由一位老师主讲一个系统,由学生完成设计调试,内容以历届竞赛的真题为主,根据实际情况,将每个题目分为仿真、部分制作、模拟竞赛等不同程度的要求,相应的完成时间少则2天,多则6天。

暑期培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按照仪器仪表类、控制类两个大方向分组训练,同时兼顾电源类、基础指标类和通信类方面的内容。因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暑期培训课表内容有所减少,为更好地介绍具体的培训内容,表1和表2所示分别为2009年暑期仪器仪表类和控制类方向的培训内容。

由表1、表2可见,暑期培训内容专业性和综合性强,难度大,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并应经过春季学期的良好培训。通过暑期培训,进一步训练了参赛队员的创新能力,并培养了其团队协作精神。

第5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体制都在不断摸索变迁,教学目标也由培养学生知识逐渐转移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上。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实施,电子信息教学改革被提上日程。电子设计竞赛是一项考验学生综合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的竞赛,他是检验学生理论知识和掌握程度的有效方法,参与的队员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有用于创新拥有较强的实践经验。

1电子设计竞赛在电子信息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有的管理模式已经逐渐备时代所取替,现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便越发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该从培养个性且适应时代的发展性人才着手,电子设计竞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较高的一门学科,它在教学改革中占据了极大的作用。

1.1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电子设计竞赛不只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检测,同样也是对学校实验室硬件设施,电子类专业师资水平的检验。一个学生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还远远不够,必须要系统的培训和足够的实践经验积累才能在电子设计竞赛中崭露头角,因此,电子设计竞赛起到了推动师资水平和实验室建设的良好作用。如今,知识更新速度快速,只有不断的学习心的知识,掌握新的技术,提升自身自我素质才能更好的言传身教,为学生授业、解惑、指导电子设计竞赛工作。在教学改革中,学校针对电子设计竞赛配置具有经验丰富的专业学术指导教师,让他带领年轻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同时分派部分教师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业培训,让指导教师的力量日益加强。

1.2更新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更,电子技术发展日益成熟,层出不穷的新器件不断更替,但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地位仍是无可动摇。因此,模拟和数字逻辑电路的设计、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等基础内容绝对不可被消弱。但是,时代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使得教学内容必须要改革,尤其电子设计竞赛的推出后,新的教学理念也随之而来。在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更新新的教学内容,着重分析功能单元构成的通用集成电路,逐步引入ASI学内容等。因电子技术是设计性很强的项目,所以在教学改革中必须用系统的观念重新规划教学内容,将传统教学内容分区画点,针对现代电子系统设计设计课程。

1.3加强EDA教学的快速实施,提高电子设计自动化水平ASIC和EDA是根据国际电子技术的发展动态显示中得出目前最为受众的电子器件与电子设计发展的技术潮流。而EDA是ASIC开发必须借助的工具,所以,掌握EDA技术就等同于达到了当今电子工程师最基本的要求。据统计,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大多数高校均开设了EDA课程,让学生在校器件就能用EDA技术开发设计出电子器件,而我国目前对EDA课程教学方面仍处于相对于落后阶段,无法实现高校学生电子设计自动化水平。电子设计竞赛是学生创新发展的好机会,同时也可以让高校了解EDA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开展EDA教学,建设EDA实验室,完成电子设计自动化水平。

1.4改革考试方法考试时每个学生避免不了的话题,每一个学生的学生生涯都伴随着考试,而考试成绩对于他们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式是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纸上谈兵的书生。电子设计竞赛足以考验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于市场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可谓是不谋而合。而电子设计竞赛中崭露头角的学生无不被相关企业重点关注,由此,高校可以把电子设计竞赛成绩算入期末成绩之中,并且对电子专业的学生而言,把考试重点放在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检查上。考试方法除了原本的笔试闭卷考试,还应添加实验考试和综合能力考试。

2结语

电子设计竞赛可以让教学改革看到实训中心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可以以此作为契机,从而在教育改革中加大对实训中心的建设,提高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并且为了培养新世纪人才,教师自身也应多加学习,建设具有创新文明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出知识、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作者:唐玲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第6篇

1从电子设计竞赛中得到的启示

1.1以竞赛为导向,紧跟电子科技发展的潮流

通过历年国家级或省级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可以看出,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竞赛涉及到的内容也进行不断的调整。尤其是近几年,除了传统的模拟、数字电子技术应用及测试测量类题目外,无线传感、自动控制、单片机及嵌入式等类型的内容比重越来越大,很多题目已经不是单纯的电子技术课程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多方向,多学科的综合知识。这些恰好反映了目前电子科技发展的一大潮流,传统的模电、数电虽然依然是电子系统的骨干,但是电子系统的范畴正在不断扩大,涉及到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功能正在进一步强化[4]。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如果能更多的接触到新技术、新知识的相关内容,拓宽知识面,将对其今后的知识架构和职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1.2以竞赛为参照,寻找院校教育转型的突破点

通过我校历年组队参赛的情况和对兄弟院校了解的情况分析,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在参赛时也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不够深入。

高职高专院校基本上都是施行三年学制,能够参加竞赛的学生多为在校的二年级学生,有些一年级新生也会参加。大多数学生都是刚学完电子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所学知识有限,知识面较窄,尤其对于模电、数电、高频电路等内容大多还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甚至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程度,更不用说和实际电子系统建立联系。因此在竞赛内容更新快,涉猎面拓宽的大环境下,感到难度增大,无从下手就不难理解了。

(2)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设计能力偏弱。

从当前的院校教育模式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来看,不同程度的存在“重理论知识,轻实践动手”的情况。由于很多院校的实验课还是采用事先告知详细的实验步骤,仅仅验证理论教学中简单电路的“验证型”模式,学生从中接触的综合性、设计性的任务缺乏,对自主思考能力和独立实践能力培养不够。并且由于实践机会有限,还有不少学生对常用仪器仪表使用不够熟练,这些不仅影响学生参加电子竞赛的成绩,从更高的角度来看,还对很多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带来不利。因此,寻找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法是院校教育需要解决的重点。

2应用和创新并举,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

电子信息类专业是一个注重实践,强调创新的专业。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学生的方向是具备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能在相关的领域从事开发设计、制造、设备操作、运营的中级以上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将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紧密结合是院校教育应该积极探索的方向。通过电子设计竞赛的方方面面提供的启示可以知道,学生在校期间不仅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紧跟时展,拓宽知识面,培养独立的学习能力,锤炼过硬的工程技术能力,建立起良好的工程素质,以更好的适应今后工作岗位的需要[5]。以培养工程师的基本素质为目标,以锻炼综合应用能力为主旨,以激励创新性思维为突破,深化教育模式改革,优化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加强院校教育、科研和社会需求的结合是高职类院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此,笔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教学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上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坚持宽口径、跨学科设置课程,并紧密结合电子科技发展和电子专业应用实际,突出重点、难点问题的探讨研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前瞻性,实用性。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研究讨论、案例分析、模拟训练、工程实践等多种形式。建立“课堂教学、实践训练、模拟演示”一体的训练模式,利用多媒体演示教学、网络教学、案例教学、课堂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应用训练因素,达到训练效果。拓展实践训练方式,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提升创新能力。建立以“课题式、研究式、自主式”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安排课题、设置专题的形式,使学生尽早接触相关工程环节,加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为学生提供课题研究平台和环境,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开展自主式学习,增强学生自主发展的后劲,真正实现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建立“知识、能力、素质”多维评价模式。采取多手段、多层次评价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素质结构等模式,确保对学生培养、评价和激励的科学性、公正性。

(2)课外环节注重多渠道,多方位的模式融合。

可以尝试组建校内工程创新基地,建立开放性实验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组织学生观摩或实习企事业的生产环节;指导暑期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参加各项专业竞赛;加强对毕业课题和论文的把关,多选用具有工程背景,应用性强,技术含量高,符合电子信息类专业发展的相关课题,使得更多的学生尽早体会工程应用的环境,增强学习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创造多渠道、多方位的立体式培养模式,充分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3)建立灵活完善的师生激励机制。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级别的竞赛和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例如:对在各级竞赛活动中获得佳绩的学生给予课程分数,学分等优惠奖励,在允许的范围内给予学生和指导老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激励老师的工作动力和热情。对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成果的师生提供必要的环境,尽可能的保障他们在教学,科研和应用实践上的需要,推动应用实践探索和创新研究的发展。

第7篇

    在电子设计竞赛培训中最大的特点和成功就是在于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导师,以项目实践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学习锻炼模式。在电子设计竞赛培训实验室经常可见学生自主学习自由讨论,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真正提高了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意识。这种模式下学生学习主动刻苦,学生的自信心、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创新实践意识得以建立和培养。本科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设置和实验教学内容相对比较老化,缺乏灵活性,且书本知识与实践环节的联系相对单一,实践内容多为课本理论知识的测试性、验证性、模仿性内容,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几乎没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相对比较差;同时,大学本科学院由于经费有限,实验条件、实验技术更新能力不够,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度不够,在传统实践教学理念缺乏对学生工程实践素质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借鉴电子设计竞赛培训模式,在本科实践教学中实现本科实践教学内容的融合。以工程实践素质培养为主线,改革原有的基础实践课程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如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微机原理实验、单片机实验、EDA实验以及电子综合设计实验等,在内容体系上实现工程实践训练培养模式。电子专业类本科实践教学经过多年的改革基本大多形成了电子基础类实验—电子专业类实验—电子综合类实践三个层次。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课程内容和实践手段上跟进新思维新技术新发展,从基础类实验环节开始就建立学生工程实践锻炼的思路,引导学生工程实践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1在基础类实践教学中,以内容多样实用性实验代替内容单一验证性实验,减少验证型实验内容,增加与工程实践紧密相关联的实验内容,如电源设计、滤波电路、选频网络实验等。对理论性验证实验如戴维南定理叠加定理等实验进行删减,增加变压器的实验。简化理论推导计算,强化学生安装、调试能力,同时加强实验方法重要性的指导和实验报告书写规范的指导。2在专业类实践教学中,加强理论对实验的指导作用,强调参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加强专业技术术语参数的含义讲解。同时为贯通学生软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能力,将专业类实践教学课程进行融合,如微机原理实验课程与C语言课程的融合、单片机实验课程与传感器技术课程的融合、实现软硬件联合调试与分析,还可以进行功能扩展,指引学生“学中做”。3在综合性实践教学中,借鉴电子设计大赛的模式与内容,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实践环节(课程设计、实训、电子综合实验等,加强工程项目实践的锻炼。以提升实验内容的综合性、实用性、系统性为前提,实时融入当前最新技术新知识,不但能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增强学生工程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工程实践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引学生“做中学”。与电子设计大赛培训相比,本科实践教学环节侧重点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的“教”更多是“引导、诱导”学生主动学习,学生才能更好地“学”。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加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与应用相结合,可以使得更多的学生受益,同时也为电子设计大赛类的学科竞赛活动提供更多的优秀学生。

    2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电子设计竞赛培训模式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实践的原动力。在电子设计竞赛培训实验室,开放的实验环境,良好的实验条件和设备,优秀的教师辅导,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以更好地提高。本科实践教学的条件和设备就相对受限了,而且本科实践教学时间内容空间也是有限的。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科实践教学的第一任务。

    2.1建设虚拟实验教学平台

    将Multisim、Proteus仿真软件引入实践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跟进技术发展的第一步。基于Multisim软件建立电子技术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克服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理论化难于理解的问题,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引入的问题;基于Proteus仿真软件建立单片机、ARM虚拟实验教学平台,能提升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工程实践锻炼。利用互联网和校园网设施和条件,建设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将数据资源共享、内容开放、实验信息交互;让学生随时进入虚拟实验平台获取实验学习的资料,自己动手配置、连接、调节和使用虚拟仪器进行各种实验;降低学生面对教师产生压力和依赖情况,实现学生远程自主实验教学;还能解决实验场地、实验设备冲突和紧缺等情况,营造网络教学和移动学习的氛围.

    2.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获得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中引入项目案例讲解并实践,以工程实践设计模块化教学,加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注重对学生的引导,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素质。例如,在单片机实验教学中采用最小系统模块、定时中断模块、液晶控制显示模块、ADC/DAC模块等实际应用范例,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更是为后续学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等活动进行创新实践能力综合培养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

    2.3建设综合性开放式实验室

    开放的含义有两层:设备管理开放,能为学生提供所需的所有实验设备和元器件;在时间上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综合性开放式实验室也是自主创新性实验室,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实验室能够满足学生自主选做实验内容,可以是单一性质的实验项目,也可以是设计性应用性的实验项目。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常用的信号源、示波器、电源、万用表等常用仪器,以及各类单片机最小系统和开发板、EDA实验箱、仿真器、PCB制作台、调试台等设备。同时实验室还配有辅导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进行实验项目。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应用性实验内容,不仅将所学书本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增进实践动手能力,更是有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和主体性的培养。

    2.4开展各种专题培训讲座

    电子设计大赛题目大多具有综合性、实用性特点,题目涉及专业知识理论多,涉及工程实际问题多。经过多年深入研究分析各类电子设计大赛的题目,电子设计大赛题目范围主要分为信号源、电源、放大器、智能仪器仪表、数据采集系统、发射接收系统和控制系统7大类型。涉及电路、电子技术、高频电路、通信电路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电子测量、可编程逻辑期间、电子线路设计等多门课程[3]。在本科实践教学中有意识地结合每年的电子设计大赛题目,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专题实践培训讲座。例如,电源设计、单片机应用电路、放大器电路设计、数据采集系统设计等;同时,提出同一设计题目的不同实现方案对比,不同设计问题的解决思路差异等;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问题展开各种专题讨论。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展开知识点,拓宽视野,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3拓展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和发展学生个人兴趣的有效途径[4]。课外活动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力缩短书本知识与工程实践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自主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精神,增进学生的工程实践素质培养。课外科技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各种全国性地方性的各类电子设计比赛,如全国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TI电子设计竞赛杯”“盛群杯”等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还有校内的各种科研训练,例如,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或学生自己申请的实验创新项目等学生科研项目。参与各种课外科技活动,不仅能够考验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合力和临场应变能力,而且每次活动经验对每个学生的心理和能力成长也很重要,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更是锻炼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好机会。学生通过参与各种科技活动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竞技心理与承受能力,通过“实践—问题—解决—实践—成功”,能锻炼学生的构思能力、设计能力,提高团队的合作能力和运作效率。此外,课外的各类科技竞赛活动所涉及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仅能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也是对学生电子设计基础知识及实践能力的综合检验。

第8篇

【关键词】电子设计 创新实验室 创新能力 开放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39-02

一、竞赛与创新实验室的关系

电子设计竞赛是面向高校大学生的群体性科技活动,其目的在于推动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特别是在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培养方面起到积极引导和推进作用。创新实验室通过对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实验对象的开放,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对实践学习的兴趣,为创新培养人才提供了条件。

(一)竞赛的目的

竞赛是综合素质的体现,通过竞赛直接或间接促进了学生对单片机、FPGA技术、嵌入式技术、C语言编程等教学内容的理解。通过竞赛,各高校加大了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尤其是加大了对开放性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力度,为优秀学生的创新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通过竞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竞赛推动了师资队伍的建设。电子设计竞赛命题范围广、涉及知识点多,鼓励新技术、新器件的应用,还着重考查学生动手实践设计能力,调试排障的能力。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必须有更宽的知识面和更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竞赛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我校参加竞赛的选手大多都是大二,甚至是大一的学生。他们的专业课程开设严重滞后。大二学生参赛时尚未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和单片机技术两门竞赛必定涉及的课程。往常都是靠竞赛前的突击培训,强化练习,由他们自主提前自学掌握。这样一来,学生专业知识缺乏,没有系统性。

2.综合能力不够强。学生不能准确把握竞赛题意,无法提出合理方案,不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系统电路进行周密分析,对在样机调试中出现的问题很难准确判断故障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电路掌握不扎实,基本技能训练不足,团队间、队员间交流甚少。

3.资料查阅能力不足。学生在选题后,不能尽快找到所需的相关资料,往往只会翻阅教科书或完全依赖百度搜索,对查阅的参考电路生搬硬套、东拼西凑,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消化吸收,不能针对实际项目进行改进、优化。反映出学生脱离了工程实践,没有技术积累。

4.实践技能不强。在竞赛过程中,不能正确设计实验数据表格,不会分析数据的正确与否。在焊接装配过程中,操作不熟练,温度把控不准,焊接质量不高,不会预防静电击穿,电路布局、布线不规范,电路调试与故障查找、排除等方面能力不强。这都说明平时的实验课内容验证性过多,设计性、综合性过少。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综合能力未得到应有的开发和提高。

5.设计报告质量不高。在设计内容、格式方面存在不足,文档编辑不规范,方案论述不严谨,系统结构缺乏逻辑性,电路设计缺少理论分析。这些反映出我们的实践教学忽略了实验报告书写这一重要环节。

6.新器件、新技术应用能力较差。对于性能指标优越的新技术、新器件,学生缺乏了解和掌握,知识储备不足。比如今年的区电子设计竞赛指定用一片LCD1314数字电感芯片,由于该芯片是新事物,赛前没有接触过,相关的应用资料非常少,找到的资料基本都是英文版,在竞赛过程中非常被动。

(三)加强创新实验室建设的意义

创新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竞赛只是一个载体,创新实验室也仅是一个平台,学生通过竞赛参与,通过在创新实验室的培训学习,使之综合素质有质的飞跃才是最终目的。充分建设好创新实验室,利用好创新实验室,不仅可以提高学科竞赛水平,更重要的是促进实践教学改革,使之成为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趋势。

二、创新实验室的建设方案

(一)内涵建设

创新包括概念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等诸多方面,其中观念创新是前提、知识创新是载体、技术创新是目的。创新实验室建设就是要从内涵抓起,彻底改变传统观念,采取重点投入、集中建设的方针。创新实验室不同于一般的实验室,它以学生个人和科技兴趣爱好小组为主,主要开展探索性、研究性实验,针对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进行开放式研究、探讨。为学生个性化培养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和平台,形成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创造思维和创新意识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重在实践,重在动手。

(二)硬件建设

为了满足创新探索的特殊要求,创新实验室的硬件配置要全,方方面面都应具备,既要有如数字万用表、示波器、稳压电源、各类开发板、游标卡尺、函数发生器、超声波清洗机、腐蚀制板系统等常规的仪器、设备、工具,还要配置一些如频谱分析仪、逻辑分析仪、电桥等高端的仪器设备。对实验中涉及使用的大型贵重仪器设备,提倡全校及校外共享。

(三)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健全的制度才能实现有序的管理。创新实验室与传统实验室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在管制制度上也应有所调整。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地位,给予充分的管理权限。从各个环节、全方位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包括卫生安排、安全检查、仪器设备领用、维护维修、元器件发放、书籍外借、耗材采购、进驻选拔等。

第9篇

关键词:电子设计竞赛;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8-0211-01

引言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四大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电子设计竞赛活动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了专业技能展示的平台,同时也是对高职院校教学效果的一种检验,它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职高专院校开展电子设计竞赛活动可以对教学工作起到一个导向作用,即高职教学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提升高职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精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技能型人才。

一、领导重视亲自抓

黑龙江职业学院从2006年开始每年都组织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截止到2011年,获各种奖15项,其中国家二等奖2个,省级一等奖7个,省级二等奖5个,省级三等奖一个。这些成绩的取得首先是因为院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时要把参加电子设计竞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设专人负责;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把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重点突破内容,明确所需知识和能力指标,并确定教学实施方案;在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时要把学生是否在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奖作为一个考核项目,以此来调动和鼓励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二、组织计划定目标

自2006年起,我们以每届的院级电子设计竞赛作为省赛、国赛的赛前练兵。由电气工程系面向全院倡导并组织。竞赛活动规定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学生自愿报名并选取老师给定题目。题目可以归纳为五类:电源类、信号源类、无线电类、仪器类、数据采集与控制类等。其特点是实用性强、综合性强、技术水平发挥余地大,并且尽量涉及电气、电子类专业课,如低频电路、高频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PLC等。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共同完成一个题目。在院级电子设计竞赛的基础上,我们组织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的竞赛,通过多次的竞赛,我们发现学生的潜力远远超出老师的想象,虽然有一些缺撼,但效果非常不错,不仅锻炼了学生们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而且在选用新器件及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等方面也得到了全面提高。为参加省赛、国赛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抢前抓早广培养

高职高专院校学制为三年,按照教学规律学生只能在二年级时参加一次电子设计竞赛。如果按照正常的教学计划进行培养是很难达到参赛的能力要求。我们的做法是抢前抓早,即在新生刚入学时的专业教育中就渗透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相关信息,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接下来是为新生定期举办电子制作、单片机应用类的讲座,提前让学生接触到常用的电子器件和基本电路在实际生活中所能解决的各种问题,把学生们引入一个神秘而又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培养学生对新事物的研究兴趣,引导学生们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电子制作活动;在院内定期举办电子制作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赛增加实战经验。

四、最后冲刺集中训

通过以上活动会涌现出一些对电子制作兴趣高、悟性好、肯吃苦并具有潜在发展空间的学生,把他们选,为他们提供全天开放的活动室进行重点培养。在赛前的假期中将他们集中起来进行强化训练,具体做法是由每一位指导教师根据个人的强项来为学生制定一个训练计划,从理论到实践对参赛学生进行实战训练,查漏补缺,提高应变能力,以达到能够参赛的基本条件。

五、以赛促改显实效

(一)促进了实验室建设

学校近年来加大了实验室建设力度,每年投入大量经费建设高水平、开放性实验室。着手于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改进和删除旧的实验项目,增加新的实验项目。借鉴电子设计竞赛理念,把传统的依附于理论课的课程实验改为独立设置的电子技能训练课程,将部分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逐步转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加强电子类实验课程教学,学校强化了电子技能训练室的建设,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要求参赛学生在84小时内完成从选题,收集技术资料,设计方案论证,硬件、软件设计,元、器件选择,组装制作,调试测试,排除故障,做出样品到撰写设计报告,涵盖了设计制作的全过程。此外还要经得起演示测试和答辩的检验。这对于二、三年级大学生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挑战性。竞赛是多学科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的综合运用,无论是所涉及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还是综合运用和实际操作能力都具有相当的水平和难度。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时间虽只有短短的4天,但其竞争却是相当激烈的,参赛获奖的难度更大,参赛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之中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大学生思维活跃,具有朝气,富有创新意识,因而通过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锻炼他们分析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的能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工作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团结合作的团队协作精神,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事实证明,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获奖学生,由于在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上占有优势,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三)建立学生科技创新基地

学校自2006年以来,逐步建成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现在,创新基地已成为开放型自主创新实验平台。每年,学校在全校大二、大三学生中开展选拔,通过初选、复选确定进入创新中心进行集中培训的学生名单。同时,广泛发动专业教师关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积极参与竞赛的培训和赛前训练的辅导工作。教师们积极参与、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勇于奉献的精神既鼓舞了学生,同时也能发现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

(四)促进了学校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那些理论基础好、实践动手能力强、特别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的学生提供了施展自己才能的良好机会,但竞赛每两年举办一次,并不是每届学生都能参加。在加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开展各种竞赛,既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又能为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选拔优秀学生,也可为未能参赛的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空间,为更多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六、结束语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有许多有益的启示。竞赛有利于推动电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内容更新;有利于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工作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脚踏实地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结合作的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造就高素质人才。在全面推进高校创新教育的21世纪,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重要意义和实践经验,值得我们不断总结、改进和推广。电子设计竞赛应该在全国高校中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郭云林.重视电子竞赛推进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

第10篇

摘 要:为了更好地服务中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电子线路》课程教学,该文提出将“创客+竞赛”教育模式引入到中职《电子线路》实验设计环节中。基于“创客+竞赛”教育模式的定义,指出《电子线路》课程实验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典型“多功能控制器”教学案例,发挥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同学们从声控、光控、磁控、以及触摸四方面来实现楼梯灯的设计,实现了该课程实验与专业应用的紧密结合。

关键词:电子线路 实验设计 创客 技能竞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7(a)-0121-02

为了更好地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及总理提出的逐步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了中职学校人才培养使命。但是,中职教育虽然一直强调“做中学,做中教”,但由于硬件设备的封闭性,不利于中职教师结合工作岗位要求来设计课程实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提升。《电子线路》课程作为中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最基础的一门课程,学生对其知识点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他课程的教学进程,为此,如何设计出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符合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技能大赛要求及工作岗位要求的《电子线路》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仍是当前中职《电子线路》课程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1 “创客+竞赛”教育模式

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技能大赛集合了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电子测量等多门课程的知识,不但有效地检测了电子专业学生对电子元器件的认知程度及电路装配能力,还着重测试了学生们掌握电路性能与功能的调试分析能力,其影响力在逐步扩大,成为了中职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技能的一个公正平台,发挥了技能竞赛在推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质量提升、内涵发展中的重要导向作用[1]。创客主要是指基于自身的兴趣与爱好,努力将自己的创意想法转变成实物的学生[2]。学生们可以充分利用“教室”或“实验室”等创客空间,发挥自己的想像力,通过自己动手或与其他同学合作,创造出具有独创性的作品。该文所提出的“创客+竞赛”教育模式,是中职教育“做中学,做中教”的延伸和拓展,主要是指基于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技能大赛的要求与特点,让同学们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电子产品,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加以创新设计,制作出较为新颖的“电子产品”。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之间发生思维碰撞,分享学生的创新想法,接触具有前沿科技技术的电子产品,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2 《电子线路》课程实验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中职教育积极响应国家“做中学,做中教”的教育政策,《电子线路》课程实验设计和教学方法都有所改善和提升,但是一般的《电子线路》课程实验还局限在模拟实验箱和数字实验箱层面上,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1)《电子线路》课程实验设计内容“落伍”。中职学生基础差、自制力不高、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教师在进行《电子线路》课程实验设计的时候,往往采用传统的实验箱的方法,通过“理论讲解+实际操作演示”的方法,学生“照葫芦画瓢”,缺乏创新性。这样的实验设计往往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脱离了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竞赛的能力要求,更不能满足社会对中职学生具有“过强过硬”实际操作的要求。而且,《电子线路》课程实验设计内容相对固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脱离了实际需求。(2)《电子线路》课程实验设计实施方式“呆板”。《电子线路》课程实验实施方式一般是按照每两到三个人一组,各自完成实验任务。这种方式虽然也能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却没有给予同学们充分讨论的平台,难以与现实生活中的需求结合起来,更难以出现创新的“火花”,使得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不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3 “创客+竞赛”视野下中职《电子线路》实验设计

基于“创客+竞赛”视野下,优化中职《电子线路》实验设计,替代原有的实验箱层面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该文选取电子线路竞赛中经常涉及到的内容――“多功能控制器”,将“创客”教育方式融入到该节课的实验设计过程中。(1)实验目的和内容。该实验旨在通过设计电路板,来模拟生活中常见的楼梯灯控制系统,以加深对电子线路在日常生活控制领域中实际应用的理解。通过让电路实现声控、光控、磁控、以及触摸四方面功能,延伸生活中楼梯灯的控制形式,帮助同学们加深理解“多功能控制器”电路工作原理。(2)实验方法与流程。为了更好地将“创客”教育引入到该次竞赛模式的《电子线路》实验设计过程中,该次实验注重创客教育实施环境的建设,并将其嵌入到“多功能控制器”实验环节中。①前期准备。首先,对学生们进行合理分组。在分组过程中,要注意将学习成绩、日常表现、兴趣爱好等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让每一组同学都能有产生创新想法的可能性;其次,合理规划与建设“创客空间”,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的空间与硬件,给予同学们实践与交流的“创客空间”,通过“微弹幕”软件,建立线上讨论房间,及时让同学们交流与互动,实现虚实结合,提高学生对多功能控制器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再次,任课教师对“多功能控制器”实验内容进行简单说明,通过微课形式下发实验任务书,传递该节课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等内容。②“创客+竞赛”视野下中职《电子线路》实验实施。“多功能控制器”基本电路的设计,每个小组通过查找有关资料自行完成,主要包括掌握“多功能楼梯灯控制器”工作原理,合理规划电路布局,正确选择元器件,焊接元器件,功能调试几个环节。在该次实验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着重营造合作氛围,引导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创新想法,共同设计出多功能的楼梯灯控制系统。③“创客+竞赛”视野下中职《电子线路》实验效果评估。教师在学生完成“多功能控制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要着重观察与记录遇到的问题,采用聚焦“创客”成果与创客任务实施过程的多元评价方法,通过网络在线分享经验,让每一组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制作的“多功能楼梯灯控制系统”,增加答辩环节,交流实验作品完成的收获,以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技能大赛评分标准,给予每个小组实验成品客观性评价。

4 结语

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技能大赛为中职师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电子专业技能的平台,对我国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将“创客”教育与“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技能大赛”联系起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多功能控制器”电路设计原理,给同学们充分的“创客空间”,设计出具有声控、光控、磁控、以及触摸四方面功能的楼梯灯控制系统。“创客+竞赛”视野下《电子线路》实验设计,不但加深学生们对《电子线路》课程的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中职毕业生提供了更广阔的道路。

参考文献

第11篇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理论过于生硬,教学手段有待提高。

目前,很多工科高校都设置了单片机课程,并且该课程在专业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传统理论教学大多数对单片机内部结构、工作原理、指令系统、软件设计等进行详细概述,但缺乏对应用部件的讲解,造成学生感到枯燥,缺乏热情。同时由于计算机课程内容更新较快,理论教学落后于实践应用的矛盾日渐加深,理论教学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教学时间,缺乏必要的综合与集成。其次,随着单片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集成芯片的不断更新,仿真软件的大量涌现,单纯的多媒体教学已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1.2实践环节重视不够,忽视能力培养。

传统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大量实验均是按照实验指导书完成,这样使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动脑的机会变少,未使学生掌握单片机的设计方法,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没有提高,而且目前的单片机在实验教学时,往往使学生按照实验教师给出的简单连线操作,然后烧录程序。在此期间学生对实验操作产生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和巩固,使做实验变成生搬硬套的完成任务。学完后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差,对后续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的帮助不大。

二、依托电子设计竞赛,推进专业课程改革。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目的在于推动电子信息类的课程建设,引导高等学校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素质、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通过参加电子设计竞赛,我们对电子竞赛有了新的认识,并依托电子竞赛对专业课程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基本原则有两个,一是坚持和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二是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1理论教学模式的改革

建立以任务或项目为教学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论教学模式。制定教学大纲时应该适当调整学时以顺应单片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现有的教材进行适当的增减,删除一些课本中的老化的,无关紧要的,过于理论化或抽象化的内容,增加一些在生产生活中可能运用到的真实案例和最新的单片机理论知识,尤其对目前社会中应用广泛的AT89S51和AT89S52,通过实际案例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在教学中,适当加强C语言的学习,让学生既能看懂汇编语言,也能够运用C语言将复杂的程序简单化。同时,对于学校现有的网络资源进行共享,通过网络让学生了解单片机的应用介绍,最新技术等内容,激起学生对单片机课程的兴趣。

2.2结合电子设计竞赛,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

强调以学生为主进行实践教学,使课堂教学为实践教学而服务,实验环节为课堂理论知识服务,在学生最初接触单片机课程时。将单片机在实践生产的应用介绍给学生,并将科研项目或往届电子设计竞赛的作品(如信号发生器、智能电动车等)带进课堂,激发学生对单片机课程的学习兴趣,将原理式教学转型应用式教学。通过实践的操作,带领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教学环节中,为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将实验分为三类: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主要是学生按照一直操作再现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化理论内容。综合性实验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综合,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设计创新实验则是学生根据相关知识,针对电子设计竞赛要求方向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电路,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设计创新实验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参与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让更多的学生主动走进实验室,将单片机的学习当作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为学生成立了开放性实验室,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电路板的绘制,编程仿真,调试等练习将动手操作能力不断地提到新的高度。在整个竞赛的准备过程中,学生本身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每次项目完成后,教会学生做好总结和巩固工作并鼓励他们探索新的任务通过亲身实践获得实际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3考核方式的改革

目前我国教育领域使用的最普遍的考核方式仍是闭卷考试,闭卷考试对于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是不可替代的,但对于单片机这门技术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单纯的闭卷考试对学生能力的考察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复杂的硬件和灵活的程序设计的考核应该与理论知识分离开来,将单片机课程的考试设置为两个部分,理论闭卷考试和实践设计考试,处理进行正常的理论考试外,学生要将自己的设计进行仿真演示或者实物演示,所得分数根据学生作品的完整性、创新性和实用性来评定。并将分值乘以60%与理论的40%综合后得到总成绩。

第12篇

关键词:电子设计竞赛;实践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TM1-4

近年来,我校学生分别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多项比赛。经过我们努力,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通过比赛,我们深刻认识到参加电子设计竞赛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水平,同时也是对我系电子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工作的检验。为了全面提升电子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来适应各类电子设计大赛对高职学生的要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改革刻不容缓。

1 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我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于1999年开始进行招生,在早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专业教师就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微调。2006年,我校电子专业成功申报河南省教学改革省级试点专业,我们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与大纲”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

根据“以提高人才质量为宗旨,以培养综合能力为目标,以强化职业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指导思想,适时对教学计划做出微调以适应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如:2008年,对电子课程设计课程进行了重订,由原来的纯理论教学变为理论加实践操作的教学,使学生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电子系统的设计过程有个系统的了解,即:理论设计、绘制原理图、制造电路板、焊接元器件、调试电路以及完成课程设计报告。从改革的总体效果看,学生也从实践教学过程中学到了“实实在在”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在教学模式上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起来,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易于接受和理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各门专业课尽量安排在相应的实验实训场所上课,利用实物教学、网络教学,力争教学方案的最佳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单片机、可编程序控制器完全安排在实验室中,随讲随做,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极大地增强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吸引了更多学生的主动参与,活跃课堂气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来综合提高学生的生产劳动技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我们还开设了综合开发应用实验选修课来锻炼一部分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这些改革,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明显提高,毕业生受到了社会的欢迎和好评。参加过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他们在系统设计、方案论证、整机装调、选用新器件及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了。他们在毕业设计和科研中,独立工作的能力较强,受到了教师的欢迎和好评。

2 “五环”实践教学体系

按传统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在实践性环节上发生诸多的问题,比如:单元电路正确却无法实现系统联调;理论设计正确却无法在工程上实现功能等等。这种问题的症结点在于电子设计既不是单纯的理论设计也不仅仅是实验设计,而是实践性很强的有特定工程背景的项目。

根据认识规律和学科规律而设计的“五环”实践、实训教学体系。“五环”指的是五个实践环节(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五环”教学体系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1)基本技能训练:重点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检测技能,仪器仪表的使用技能,电子元器件的焊接与拆卸技能。

(2)专业技能实训:通过EDA电路设计、电工学、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等课程的实训,培养学生按原理图组装功能电路的能力,选择正确仪器、仪表获取关键数据、波形的技能,进行电路参数调整、完成电路整体调试的能力。

(3)专业综合实训:安排一个月的专业综合实训,主要培训学生分析和解决系统问题的能力,整机电路的组装和调试技能,维护、维修技能。

(4)顶岗实习:本专业安排了10个月的顶岗实习,重点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

(5)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学生从生产、工程和实际生活中寻找设计题目,独立完成电路设计、元器件选择、印刷电路版制作、元器件焊接、整机调试等环节。本专业安排了三个月的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时数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授课学时总量为2600学时,理论授课学时数为1158学时,占学时总数的46%;实践教学(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等)多达1405学时,占学时总数的54%。整个课程体系的设置中体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提供了保障。

3 引入虚拟仿真技术

众所周知,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前进的动力,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共同发展的。

为了将可编程技术及系统模拟仿真技术应用引入教学,我们开设了追踪电子技术发展前沿的“在线系统可编程技术”及“虚拟与仿真技术”等课程;同时,尽可能将各种EDA软件穿插于各门相关课程中,如Protel、Workbench、QuartusⅡ、MATLAB、labview等软件的应用,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提高了设计效率。

4 实践教学与电子设计竞赛紧密结合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推动高等学校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有助于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与基本能力、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4]

电子设计大赛,积极推动了我系对电子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改革。在平时的实践教学中综合设计环节中,引入电子设计大赛的赛题,电子设计竞赛试题具有实用性强、综合性强、技术水平发挥余地大的特点;所涉及的电类专业的课程有:模拟电路、数字电路、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电子设计、EDA技术等;

电子设计竞赛成绩作为检验教学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准。通过近几年的比赛,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1年,获得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河南赛区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河南赛区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2012年,获“毕杯”全国大学生创新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产品检测与维修项目全国第三名;从获奖情况不难看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效果在电子设计竞赛中得到了检验,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水平。

我们将不断的调整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以适应电子设计大赛对学生知识水平的要求,从而满足不断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对毕业生的更高需求。

参考文献:

[1]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M].2004,8.

[2]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教学计划与大纲.

[3]成永林,黄克孝.职业模式实验研究[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