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园林教学设计

园林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29 18:01: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园林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园林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目标】

学习本文简练、生动的语言,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培养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感知园林的画意美,体味苏州园林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苏州园林视频。)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家陈从周曾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足见苏州园林之美。苏州园林很多,叶圣陶先生是苏州人,苏州许多园林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他一次次地与朋友游 林,在园林中听昆曲、结诗社,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走入“苏州园林”。

活动一:设计苏州园林

朗读全文,根据课文内容以设计者的口吻简介苏州园林的建筑设计。

预设:“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追问:仅仅做到了“四个讲究”,是不是就一定能保证苏州园林无论在哪个点上都能呈现出“完美的图画”?

预设:“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色彩淡雅”。

小结:设计园林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设计园林规划布局,也要局部落实,通过具体的实物来展示特色;既要注意主要的物景布置,也要注意细部次要的物景布置,园林展示的才是一幅幅完美的图画。

活动二:游览苏州园林

再读课文,以游人的口吻谈谈游览苏州园林的感受。

1.填空。依照“苏州园林有______之美,你看______”的句式谈游园感受。

预设:①苏州园林有自然之美,你看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让人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②苏州园林有自然之美,你看池沼的边沿不是齐整的石岸,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东边几块玲珑的石头,西边有花草。③苏州园林有自然之美,你看池沼里漂亮的金鱼和鲤鱼游来游去,荷花也开放了。④苏州园林有自然之美,你看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藤萝花满眼的珠光宝气,使人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

2.仿句。“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作者引用诗句形容园林的景致,你能仿照这句话,选择园林中的一幅图画,引用合适的诗句来形容园林中的其他景致吗?

投影提供相关诗句:“小桥流水人家”,“庭院深深深几许”,“倚楹碧玉万竿长”,“月光穿竹翠玲珑”,“听雨入秋竹”,“芭蕉叶上潇潇雨”,“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曲径通幽处”,“寒花瘦竹岸边生,小阁回廊叠画屏”。

预设:①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两边无所依傍,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游览者看“庭院深深深几许”,又是入画的一景。②墙上蔓延着蔷薇,蔷薇花盛开,游览者看“满架蔷薇一院香”,又是入画的一景。③白色墙壁边上几竿竹子,游览者看“月光穿竹翠玲珑”,又是入画的一景。④白色墙壁边上几棵芭蕉,游览者看“芭蕉叶上潇潇雨”,又是入画的一景。……

点拨:苏州园林以中国画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安排亭台楼阁、布置假山池沼、点缀树木花草,整体和谐,小中见大,虚实结合,意境深邃,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充分显示了设计者和工匠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造诣。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

活动三:介绍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如此之美,令人神往。可惜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去游览苏州园林。一个热爱园林的苏州人,想对外界宣传苏州园林,向没去过苏州、不熟悉苏州园林的人介绍它,让读者神游园林感受园林之美,该如何介绍呢?

提示一:选择合适的内容

讨论:是站在设计者的角度介绍,还是站在游览者的角度介绍?

明确:站在设计者的角度,介绍设计意图,便于说明设计原理;站在游览者的角度谈感受,其实是说明设计所取得的效果:两者相结合,有虚有实,才能充分说明园林的特征。因为园林设计是虚实结合的,所以介绍内容上也应虚实结合。

提示二:选用恰当的语言

讨论:说明设计意图、设计原理与介绍游览的感受所用的语言有没有区别?以第5段为例品析语言。

明确:用简练的语言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从而突出苏州园林假自然之理创造园林意境,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境界。

提示三:合理地安排顺序

讨论:园林属于建筑物,以前学习的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如介绍纪念碑、中山陵、凡尔赛宫等的说明文,主要采用空间顺序。如果介绍众多园林的共同特点,按什么顺序比较合理?

明确:依照设计思路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的顺序说明比较合理。课文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局部由主到次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具体说明互相照应,结尾一句“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留有余地,使人感到言己尽而意无穷,前后提挈,构成一个严谨的整体。“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非常精巧。

小结:叶老抓住整体特征从多方面说明,内容虚实结合,结构精巧严谨,语言简练生动,为我们提供了说明文写作的典范。

活动四:鉴赏苏州园林

提示:我们随着作者的笔触神游苏州园林,有没有似曾相识之感?苏州园林与我们七年级学习的张岱的《于园》一课中介绍的于园有相似之处吗?

(1)讨论:于园与苏州园林设计思想上的共同点。

明确:都有自然之趣,深邃的意境。苏州园林与其他园林之间的联系正好印证了作者在课文中的一句话:“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追问:无论于园还是苏州的一百多处园林,在古代大多是私家园林,主人为什么要费尽心思设计建造这样的园林呢?

明确:将自然山水浓缩于住宅之中,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住环境。“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置身园林,怡情山水,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园林成了心灵的栖息地,灵魂的家园。

点拨:苏州的园林历史悠久,从春秋战国时期发迹,可以说,苏州园林和苏州古城是同步产生和发展的。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几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是前人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艺术的瑰宝,是历史的画卷。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鲜活地记录了我们祖先的伟大智慧,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精美礼物。苏州占典园林作为世界首例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道(投影):

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6~18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活动五:设计自己的“园林”

借鉴中国传统园林在设计上的特点,为自己设计一处理想的后花园。学习《苏州园林》的写作方法,向大家介绍自己设计的“园林”。

结束语

叶老说“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其实可以写的很多,比如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法、雕刻、装饰等,它们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涵都极其深广。游览园林,把园林当成一本大书来读,细细品味,感受中华园林文化的博大精深,你一定会获得人生的更多养分。

第2篇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实训教学;教学模式;改革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园林技术专业的骨干课程,学好园林规划设计也是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设计手法的基础上,注重园林艺术基本知识的介绍和学生审美艺术的培养;在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对一些中小型园林绿地进行规划设计。笔者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设计时,对实训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现将此次实训教学内容、方法、实施及成果进行分析总结,阐述自己的一些认识与体会。

一、《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传统实训教学模式

1.《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传统实训教学模式介绍

以前在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设计时,实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真实体验该课程在实际中的应用,收集对自己设计有帮助的资料和素材。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采用让学生多参观、多调查、多感受、多总结,即“参观―调查―总结”模式。

具体教学设计过程是:参观,带领学生多出去看一些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等不同绿地类型的设计作品(这些设计作品有的是成功的、有的是失败的),要求学生在进行参观、游览、使用过程中,感受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在其中的地位及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说明。调查,学生在进行参观游览时,以小组的形式对常用的造园要素在设计中的运用及表现方法进行调查、记录,记录时有相关的实训表格。总结,是通过对现场的参观、调查,对该处园林绿地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总结,综合小组成员的观点,提出大家的看法与认识。

2.《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传统实训教学模式的体会

(1)为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一个平台

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有关实训任务,就是为了增加每个小组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大家可以各抒己见,共同探讨,最后来完成实训成果。这也加强了学生间的合作。

(2)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的有机结合

通过对现场环境的调查与记录,要求学生必需学会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去总结说明调查结果,这样可以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结合起来。

(3)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收集设计素材的机会

通过参观、调查、记录,学生可以收集一些设计优秀的作品,作为今后方案设计的素材,为设计思想的表现奠定基础。

(4)学生对课程实训教学认识不到位

在我们的实训教学设计中首先就是外出参观,多数学生认为《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实训教学就是去逛公园、去玩耍。学生只把自己当成一个参观者的角色,没有把自己作为一个设计参与者的角色,这种认识是非常不可取的。

(5)课程实训的成果质量不高

实训成果就是以小组的形式交1-2份实训报告、总结以及一些主要景点的效果图。从报告、总结及图纸的表现上可以看出,实训成果不能体现一个团队的合作,而是某个人的观点;有些学生作为小组成员,但实际并未参与小组的各项活动。

(6)学生缺乏参与实训教学的主动性

从实训教学设计的全过程中可以看出,实训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实训的全部资料都是由教师来准备,学生只是辅助教师来完成一些资料的收集与统计。而真正意义上的实训教学应是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助作用。学生缺乏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这一点值得思考。

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改革方案设计

1.改革背景

随着生源质量的不断变化,学生总体知识水平的差异性,相关专业学制的设置、人才培养计划的修改,结合学生对该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情况,针对传统实训教学模式运用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改革的方案。

2.《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方案设计

参加此次实训教学活动的为2009级园林技术专业一、二、三班,参加实训的人数为116人,学制两年,实训的时间为每班2.5天。现以园林技术一班的实训教学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1)《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题目

根据教学的进度及实训时间的安排,这次实训教学题目是中国古典园林之拙政园的欣赏与表现。

(2)《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目的

实训目的是为了告诉学生通过这次实训要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立意、造园手法等方面有所了解与认识,提高徒手绘图的表现能力。从园林技术一班的实训目的(见表1)中可以看出:要求学生先去查阅、收集与拙政园有关的资料,从资料中整理出我们需要的几个方面。这方面的工作,主要通过两种渠道来解决,一是网络,二是图书馆资料。通过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学生最后通过图纸的表现来说明自己对拙政园的了解和认识。

(3)《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内容

实训内容是在实训目的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学生在完成任务时需要查阅、收集的相关资料。通过实训内容(见表2)的要求,学生对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而不是无从下手。让学生从被动、机械的学习转向积极主动的学习,把学生在本次实习中的位置由参与者转变为主导者。这次实训内容的设计非常概括,没有给学生进行详细列出,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要求

实训要求是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要遵守的规范(见表3)。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来完成相应的各项任务,这样可以避免部分学生临时抱佛脚。

(5)《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作业

实训作业也是实训教学的最后成果或作品,这次实训教学的成果既有文字材料,也有相关的图纸表现(见表4)。能够比较综合、全面地反映学生在实训中的表现情况。

(6)《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答辩考核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是参与教师对学生成果作品的评价,这次实训教学侧重的是对学生图纸表现、资料整理、实训总结三个方面的评价(见表5)。

这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方案的最大特点就是从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进行训练,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所有的工作由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完成,教师仅起引导和辅助的作用。

三、《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

该实训教学方案把教师定位在一个“观赏者”的角度来评价学生的实训成果。参与实训评价的教师为3人,参考评价标准进行打分。具体实施分以下几个步骤:

1.自我介绍

每位参加答辩考核的学生都必须携带图纸和相关的资料,向参与评价的教师进行自我介绍,包括班级、姓名、学号等内容。

2.图纸介绍

向参与评价的教师展示自己所绘制的平面图,并对图纸进行相关的说明解释。这个过程体现了学生自己对某个古典园林的认识程度,其中包括功能分区、主要景点、著名景点、建园的目的、立意等。介绍学生自己所选择的景点并进行相应的说明,要求言简意赅。

3.回答教师提问

针对不同的学生在对作品进行汇报时的情况,参与评价的教师一般提出1-2个问题要求其进行现场解答。提问主要是针对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存在的某些不足或独到之处进行。

4.实训总结

这一步是学生在进行汇报结束后要完成的内容。也是实训成果的内容之一。通过这样一次课程实训教学,每位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要求学生会总结。

四、《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成果分析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的成果评价主要依据参与评价的教师评分、学生提交的实训作业两方面汇总产生。通过对三个班级的分析(见表6)可以看出,这样的结果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五、《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改革体会

1.提高了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

每位学生的现场展示时间在13分钟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该如何来讲述内容、回答问题,需要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准备。现在学生可以利用各种途径收集材料,但对于这么大的信息量,如何进行整理汇总,这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思考与摸索的一个问题。通过这次实训教学改革可以发现,学生在这个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

2.提高了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

现场的提问与回答,对学生随机应变能力的提高是很重要的。许多学生平时在这个方面没有锻炼过,而通过这次实训他们知道了自己该如何进行答辩前的准备。这是学生在答辩结束时说过的话。从知识运用的角度看,学生学会了如何将相关知识进行组织、联系,从以前的被动、机械的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了。

3.为学生自我展示提供了一个平台

许多学生很少有机会跟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这次实训教学,他们在教师面前表现出自己的优势。这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4.时间短、教师资源不足

这次实训教学把学生进行现场答辩的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一天的时间,学生完成自己实训作业的时间相对比较紧张;每次参加评价的教师尽量是3位,涉及到教师工作量等诸多问题,所以人数不能多。今后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一种能够几者兼顾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任有华,等.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第3篇

一、平面设计实验课的教学设计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自主练习、演示互动、示范操作等教学模式。示范操作比较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之后,再进行演示互动。教师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实验题目,让学生自由组合,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当学生操作完成之后,教师采用作业讲评的方式,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综合评价,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改进方式。采用互动、评比、讨论以及提问等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对于平面设计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平面设计实验课的教学策略分析

1.重视案例教学策略

以往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需求,利用多媒体双向教学工具,采用案例教学策略,能够将知识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表现出来,能够显著提高实验课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园林艺术》封面设计为例,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10幅精美的园林建筑风景画,并提出以下问题:如何利用图像处理工具绘制一个园林艺术品的封面,封面的整体布局该如何设计,画面的色彩该如何搭配等,让学生进行思考。其次,教师利用径向渐变工具绘制出由白色向绿色转变的环形底图,然后连接图层命令,把若干个园林艺术图像放在一个图层内,并利用扭曲命令,绘制出园林艺术图像的立方体魔方,并在魔方上输入渐变的文字:园林艺术。教师通过实例演示,帮助学生掌握以下教学要点:特效文字的制作、立方体以及阴影效果制作、渐变工具的使用、图层组的使用等。

2.重视学生作品赏析

如,某学生设计的作品《生命的旋律》,作品通过表现生生不息的自然,以音符唤起人们最原始的情感,让人们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获得感悟和启示。该作品的设计优点在于:利用重复的构图手法,将具有力量美感的色彩重复使用,给观者以强烈的心理震撼,同时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创造了富有灵性、生机勃勃的美好意境。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赏析,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还能提高艺术素养,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结语平面设计实验课的教学设计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平面设计实验课的兴趣和主动性,进而提高平面设计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作者:陈倩单位: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第4篇

1课程定位

课程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空间表达能力,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期望同学们能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有清晰的认识,掌握风景园林设计类型及特点,掌握风景园林各要素设计原理及组合设计方法。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队合作、遵章守纪的良好职业道德,开发对新技能、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设计绘图习惯和空间感。通过一个学期的线上教学,和一个学期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尝试,通过教学环节设计和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将从课程设计和实施两方面阐述具体做法。

2课程设计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理论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人本主义教学、建构主义学习与教学、多元智能教学评价等思想与理论[1],而“以学生为中心”也要求教学过程以传递信息、解决问题为目标,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2],这就需要教师能够通过教学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尽可能促进师生、生生互动,形成课程与课堂教学中师生、师师、生生等多人合作[3]。在授课之前,首先分解课程目标,进而匹配课程内容,重新梳理原有的教材知识。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达到教学效果,因而对于学生而言,主动学习内容及能自我检测学习效果;对于老师而言,能够及时清楚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是线上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如何通过教学设计,使得这些问题能够更有效地解决,是教学设计时重点思考的内容。因此,在备课阶段,将该门课程进行细化,划分出100多个知识点内容,对知识点进行归类,以模块的形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学习,并且针对每部分学习内容设计相应的测评内容和方法,及时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并形成能够输出的内容,更能直观感受学生的学习情况,具体课程内容产出要求见表1。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结合课程内容进行课程思政元素提取,例如结合设计细节的故事,告诉学生设计要以人为本,通过制图的规范性等方面培养学生认真工作、工匠精神等,在教学内容设计的同时,也要进行思政教育的培养。

3课程实施

明确课程定位之后,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注重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formativeassessment,FA)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而进行的学习效果评价。目的是让教师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反馈或作出教学调整,以促使学生更好学习[4]。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教学和学习过程可以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阶段。

3.1课前准备

在线上教学时期,由于学生对线上授课形式的陌生和约束感不足,学生会对整体的教学过程没有整体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应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保证学生的线上学习状态,让学生清楚每个授课时间段要学习的内容和掌握的程度,并且清楚如何进行自我检测学习效果,以及教师会如何进行检测,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回归线下教学过程中,结合线上教学的经验和优势,运用到线下课堂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前阶段,课组教师集中备课,制定课程计划,在授课之前教师可以制作详细的课程流程表下发给学生,让学生清楚本节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教学安排。同时在线上教学平台上传相关的学习资料,预习学习内容、串联并复习以往知识点,或者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为课程内容学习做准备。课前阶段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教师需要多多关注,多做引导。

3.2课中实施

3.2.1设计奖励机制。在师生互动方面,思考如何拉近网络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尝试用鼓励和奖励的办法激发学生,在同步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评论区参与课堂抢答,在教学过程中保证每15min左右设计一个互动环节,通过课堂表现、参与讨论等方式,选择优秀的学生奖励专业书籍或马克笔以激励学生。回归线下教学中,同样可以设置一些奖励的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3.2.2理论讲解设计教学环节。在线上课程实施中,把一节课进行拆解,分段进行教学设计,为了避免单一直播授课时间过长、学生精力不集中的现象,可以采用视频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视频内容往往可选择一些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一般视频制作都较为精美,内容上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并且引发学生去讨论与表达。在直播授课的过程中,穿插视频与讨论,学生学习热情较高,教学效果较好。回归线下教学,也可以增加这样的环节,在课堂中主要让学生学中思、思中学,如何调动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有学习有思考有收获要做好教学环节设计。

3.3课后答疑

3.3.1下发任务,做到下课不停学。线上教学不容忽视课下学习时间的调动,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和课后对知识的吸收和巩固,教师结合授课内容布置课后任务。在任务设计时,要结合学生现有的学习条件以及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来设计,既要保证学生能有较好的学习效果,也不要给学生带来过重的学习负担。例如前2周的任务是不限纸张大小,绘制手抄报,每个人介绍一处典型的风景园林案例,古今中外不限,要求图文并茂,这样的任务既能锻炼学生手绘的能力,也能锻炼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收集与整理的能力。通过任务下发、线上汇报的形式,调动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继续学习。3.3.2汇报答疑,做到学习有总结。为了保证学习时间,可以线上设计答疑环节,采用直播软件屏幕共享的功能,教师可以随时看到学生在线人数,同时可以随时与学生进行连麦提问或者抢答等,教学互动效果较好。在课程答疑环节,学生可以通过屏幕共享的方式和同学们分享作品图片的同时进行汇报;教师可以利用软件同步打分的功能,每位同学汇报之后,教师点评的同时同学们也进行实时打分,同学们参与程度较高,较为热情,所有的同学认真完成作业,效果较好。线上教学不单单是讲授知识,是教学生如何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如何去引导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探索。3.3.3师生共评,做到作品有评价。对于学生的作品评价,采用教师评分和学生互评两部分,学生互评采用汇报同时进行打分取平均分的方式,教师打分通过作业上传进行打分,各占总分的50%。教师会提前下发评分标准,根据标准进行打分,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让学生清楚任务完成的标准和知识需要掌握的程度。

4课程总结

对于突如其来的线上教学,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对线上教学各个环节进行严格要求、详细设计,将课程重组为每个小的模块,在每部分小的内容讲授过程中通过课前、课中、课后3个环节的教学安排,使得学生能很好地学习和理解知识,并通过任务的达成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回归线下授课,结合线上授课的经验和优势,逐步探索形成适合专业需求适合学生发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方展画.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7(1):59-70.

[2]李嘉曾.“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8(4):54-56.

[3]杨运强.“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及其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6(16):1-3.

第5篇

关键词:园林专业;《园林植物》课程;项目教学法

《园林植物》是园林专业的一门基础模块,学好《园林植物》是我们从事园林规划与设计、施工、植物培育与养护及艺术插花等事业的先决条件。植物种类繁多,使用时选择性强,知识点多,教学把握难度大。在教学工作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寻找结果,则学生不仅能学到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能获得一定的职业能力。

一、明确《园林植物》的基本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

1.性质和任务。本模块是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的基础模块之一。它的教学任务是阐述园林植物的分类知识,以及园林植物的分类和习性、分布及作用,并深入讲解园林建设中常用植物的识别要点、分布、习性和园林用途。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观赏特性和园林应用;能力目标:植物的配置合理、移植成活、维护管理;素质目标:具有热爱科学,崇尚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的人文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具有创新发展的精神。

二、做好项目教学法在《园林植物》模块中的教学设计。

《园林植物》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分成四个大项目:项目一:园林植物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项目二:园林植物的分类;项目三:裸子植物亚门;项目四:被子植物亚门。为了使项目教学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紧密结合当前园林绿化的实际和学生情况,做好每一项目的教学设计。

根据教学需要确定项目内容,成立项目小组,学生学习的途径由以书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确定项目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结合本校的教学资源实际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2)实施的项目所涉及的内容应由易到难,以增强学生的信心,调动学习积极性;(3)每一项目在布置任务时都必须非常具体、具有可操作性;(4)针对项目任务的特点,制作小卡片,利用业余时间在室外进行识别植物时与理论与进行比照,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学生分组应注意的事项:(1)注意组织能力强弱、动手能力强弱的合理搭配。在进行小组划分时,任课老师应事先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各自的特点和特长,以保证分组的合理性,继而保障项目工作的顺利进行;(2)小组人数根据班级大小分组,以5—8人为宜,推选出组长、副组长。小组进行适当的分工,让每一个人都明确自己的任务。

例如:园林植物分类中,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形态特征,是植物分类的基本依据,操作项目具体操作如下:学生分成5人一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参观校园绿化情况,学生采集植物标本,然后由学生自己根据相关的概念对采集的植物进行讨论、分类,并认真记录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能对植物进行分类并识别的过程。同时组织学生把相应的植物制成标本在班上或校园内作为成果展出。

三、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主要起引导、指导、点拨和检查评估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当是这一项目实施的主体,老师只起引导和帮助的作用。

在学生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主要是讲解新知识和解释项目具体实施的步骤和提供相关资料,告诉学生即将完成的项目是什么外,还要适当地提醒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在项目任务确定后,教师指导学生获取资料、制订计划。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项目实施计划的提纲,然后由学生利用教本或阅览室查找相关资料,从而制订出项目实施计划。当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帮助。项目教学法的根本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在校园识别常见植物并进行研讨,交流心得体会,可锻炼学生独立认识植物任务的能力,提出在识别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反思、学会讨论。只有不断反思,才能扬长避短,才会有新的创造,才会上升到更高层次,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专业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讨论是项目教学法的关键环节之一,穿插于项目活动过程的每一阶段,包括设计、小组成员的分工、实地考察的准备和项目成果的分享等,可以辨别正误,可以促进学生的专业水平快速提升。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时点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项目完成后,要对项目内容进行讨论评估,以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要关注其过程。

四、教学效果。

1.突破了以往只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了“教、学、做”相统一的教学原则学,提高了学生适应在实际工作中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2.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合作。

3.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使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很快地适应工作环境,提高进入社会后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植物造景;项目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1-0064-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课题“基于项目课程的《植物造景》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编号:57201325)的科研成果。

《植物造景》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岗位平台课。该课程的主要功能是使学生具有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来创作植物景观的能力,学会从功能、技术、形式、环境等诸方面综合考虑植物造景设计的方法,这些都是景观设计师岗位和助理设计师岗位的基本要求,因而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植物造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生源以江苏省内应届艺术类高中毕业生为主,江苏省内的生源占90%以上。学生就业也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一带的大中型城市。

1.学生学的问题。

(1)相关知识储备不够,综合应用能力不强。我院在开设《植物造景》课程以前没有开设《植物学》、《植物栽培养护》等相关课程,因而学生的植物类知识储备不够,存在畏难情绪。学习该课程前对植物类相关知识,尤其是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生态习性、地理分布及文化涵义等方面的储备不足,设计时往往考虑不充分,无法灵活运用丰富的园林植物材料。同时,学生的阅读量不够,不能及时掌握环艺专业的发展趋势和行内最新的信息和动态,对相关的造景设计理念、构思等了解较少,文化基本素养薄弱。[1]

(2)空间想象力欠佳。我院在开设《植物造景》课程之前开设了《手绘表现》的课程,加之艺术类学生有一定的美术基础,表现能力不俗。但空间想象力不足,只能表现平面的、层次少的空间,对于各种复杂空间类型不能融会贯通。

2.教师教的问题。

(1)教学模式的问题。《植物造景》课程采用的教学模式有课堂式教学、现场教学和设计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实践性教学也是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教师成为教学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能被动地学习,没有主动记笔记,很少进行实测、绘图和分析,导致学生养成看而不观察、不分析的不良学习习惯。

(2)缺少实践教学基地。目前,我院还没有确定的《植物造景》课程教学基地,只能采用以“多媒体+公园参观”为主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无法对丰富的植物景观产生更多的想象。大多数城市公园的植物没有标牌,不能有效展示植物的栽培与养护方面的知识,学生看到景观时无法认识植物种类。不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更加缺乏动力。

二、专业调研与课程定位

1.教学项目选取的依据。根据当前高职教育对象的特点,以严格的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以“任务”为主线,以“行动”为主题,通过“序化”、“简化”、“例化”来处理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必备知识与拓展知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关系,达到整合项目课程内容的目的。[2]从专业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充分研究和认识专业对课程在知识、技能、态度方面的要求,紧密联系专业需要。特别注意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以必须和够用为度的特点,内容上力求简明扼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尽量坚持理论为实践服务的指导思想,方法上力求互动高效,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突出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培养。使项目基本覆盖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兼顾项目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积极投入的愿望。

2.教学项目设置。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本课程根据实际需要及由简入繁的原则,最终确定了以下三个项目:园林植物认知、小环境植物景观设计、综合性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基本覆盖本课程要求的全部能力、知识和素质目标。

3.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设置紧密结合教学目标,按照环境艺术系教学进程安排32个学时讲授,2个学分。该课程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导向,以学生学习成果为本,以素质和技能培养为核心,以任务驱动法组织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即知即行,手脑并用,使教学过程成为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的实践活动过程。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以下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见表1。

三、教学实施过程

1.实施方法。

(1)项目一:园林植物认识。本项目安排8课时,采用实地教学的方法。由于我院缺少专业的实习基地,因而选择宜兴有代表性的公园、广场等绿地认识植物。抛弃以往在多媒体通过植物图片展示的方法,采用实地认知的方法;抛弃以往采用植物学上的从纲―目―科―属―种到生态习性再到园林用途这样的讲解方式,直接从园林用途入手,把植物最佳的观赏特征直接告诉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来了解生态习性。例如,以紫薇为例,它的显著的特征是树皮光滑,又称“无皮树”;第二个特征是受到外界的刺激树干会抖动,又称“痒痒树”。学生会主动用手抓树干验证这些特征,通过这些显著又有趣的特征来认识植物会记得更快、更牢。

(2)项目二:小环境植物景观设计。本项目安排12课时,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是通过小环境植物景观设计的学习掌握与景观设计相关的植物特征:植物的体量、植物的外形、植物的生活型、植物的质感、植物的色彩与季相、植物的味感与声觉艺术等在植物配置中的应用原理。抛弃以往介绍园林植物观赏特性、植物配置的生态学原理和艺术法则及各类绿地配置要求的做法,因为单纯地讲解比较抽象和枯燥,学生也难以记忆和理解,基本上是教师讲过之后,学生就忘得差不多了,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根据这一情况,在教学中结合校园环境和宜兴市的园林绿地类型采用案例教学法。例如,在讲解水边植物配置的原理时,展示一些宜兴龙背山森林公园、宜园、竹海等水边植物造景的图片来介绍如何进行水边植物的配置;学生再利用课余时间到场地参观。通过教师讲解和亲身感受,学生对水边植物配置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深刻的印象。

(3)项目三:综合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本项目安排10课时,主要采用实践教学方法。通过对给定的综合性公园进行植物景观设计实践的方法,综合掌握植物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程序及步骤;也是对项目一、项目二的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通过手绘按照植物景观设计的程序及步骤,完成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熟练掌握植物设计的表达方法。最终采用模拟招标方案讲评的方式对方案进行讲解。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要求学生对校园局部环境做出规划设计和植物造景设计方案,并要求学生用5~10分钟的时间在讲台上介绍自己的方案,让教师和其他学生做评委、针对方案提问,主讲学生回答,最后由教师点评。

2.教学考核方法。传统的考试题型主要是名词解释、选择、判断、填空、简答题等。这些呆板、机械的问题,导致学生厌恶学习,丧失个性,缺乏能力与创新,这种应试教育的考核模式必须加以改革。[3]目前,我院专业课程普遍实施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三种方法,其中个人自评占10%、小组互评占30%、教师评价占60%。这种评价方法给学生带来了明显的学习动力,既有紧迫感,又有陌生感。学生普遍感到,以往的考试不懂设计也没关系,只要会背就能拿高分。考核方法改革后却行不通,只会背而不会设计画图是不行的。从考核的最终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达到了该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四、体会

1.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实施兴趣教学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面对激烈的专业竞争和学生就业市场的竞争,任课教师应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明确本专业的培养方向,了解本专业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园林史、园林艺术和园林新成就的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角色观念的转变是实施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关键。由于学生缺乏《植物学》、《植物栽培与养护》等课程的相关知识,项目实施的过程还没有完全和景观公司的真实工作顺序完全一致。笔者通过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实施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转变观念。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领、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国华,管斌.高职高专《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2).

第7篇

关键词:茶室设计;项目教学;工作流程;实践教学

一、项目教学法的引入

《园林建筑设计》是高职园林工程技术(景观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主要培养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能从事园林企业建筑设计工作的专业人才。然而,笔者通过调研发现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园林建筑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普遍都停留在只是理论上的纯教学。

高职高专教育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实用型、应用型的技能人才,高职院校现在普遍采用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能突显高职教育特色。那么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如何将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灵活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探讨,发现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适合运用于该课程,将项目引入教学深受学生喜爱,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二、项目教学法在《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中的教学设计

2.1《园林建筑设计》的课程内容

   《园林建筑设计》是以美术、制图、测量、园林植物、设计初步等为基础,全面、系统地阐述园林建筑的形式特征、布局选址、造型结构等设计知识和实际运用特性,是一门汇集工程、艺术、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可分为四大部分:

   1、概论(园林建筑的设计方法与技巧),

   2、园林建筑小品设计(园椅、圆凳、园灯、园桥、景门、漏窗等),

   3、园林单体建筑设计(亭、廊、榭、舫等),

   4、园林服务性建筑设计(接待室、展览馆、茶室、小卖部、游船码头等)。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各大部分不同知识体系,结合企业实际项目,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设置相应项目(见表l),围绕各个相对独立的设计项目,开展有针对性、系统性的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

教学内容

程度

学时分配周

交叉路口小景初步设计

设计流程(概论)

了解

2

“市”博会景门景墙设计

小景、小品设计

理解

2-4

 校园情人湖景观亭设计

单体建筑设计

掌握

4-6

 文化公园临水茶室设计

建筑群设计

运用

6-8

                     表1 《园林建筑设计》项目教学安排表

  

2.2以茶室设计为例,项目课程的教学实施

项目课程是学生围绕项目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施项目自主学习的一种课程形式,也是师生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过程。《园林建筑设计》该课程实施项目教学即通过布置项目任务(表l),让学生模拟企业的工作过程,通过工作任务自主建构知识与技能完成项目。

在教学中,教师不再唱独角戏,以学生为本,把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但不意味着教师工作量的减少,项目实施前,教师应该选择适合的方案设计、组织相关的课程内容及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园林制图、效果图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不仅引导学生掌握专业技能,而且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下面以茶室设计为例,探讨在教学中如何实施项目教学法:

( 一 ) 按项目实施流程组织安排教学进程

实施项目教学前,教师选择项目。项目可以是模拟虚构过去的,也可以是企业真实正进行的,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能力,确定项目—南方文化公园临水茶室设计。要求在南方文化公园临水景区内,拟建一供游人休息、饮茶、观景使用建筑群。该项目处于本地岭南文化大背景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贴切生活的实际项目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为了加强课程内容与企业工作之间的相关性,确定项目后,教师按根据企业项目实施流程,组织安排茶室设计整个教学进程,(见表2)

在项目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通过具体的项目或明确的任务引领、指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工作任务自主建构知识与技能,还要注意考虑学生的能力、素质和个性差异,追踪学生教学活动进展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确保项目教学活动有序高效的进行。

实施

步骤

茶室设计项目教学

实施内容

教师

学生

学时分配

确定

任务

布置设计任务书:明确项目概况、设计目的、设计要求等(模拟设计方案招标)

下达任务书

理解

任务

 

1-2

划分

小组

园林091班30位同学依抽签、调配为原则分为6组,(模拟成立6个设计小公司)。

协调

引导

学生

执行

1

制定

计划

各组讨论交流:初步确定项目的主题立意,图纸工作量及时间进度的安排计划。

协调

引导

组内

研讨

1-2

 

 

实施

计划

学生在进行项目时,按照以下程序:

第一阶段:理解任务书、调研、查资料

第二阶段:方案草图设计  (一稿)

第三阶段:方案修改、调整(二稿)

第四阶段: 方案定稿、完善(三稿)

第五阶段:制作方案模型、后期排版

第六阶段:成果汇报,展示

 

 

监控

追踪

纠正

指导

 

 

协作

分工

汇报

 

 

2

4

4-6

4-6

4-8

2-4

检查

评估

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模拟设计方案招标)

1、模拟业主互评 2、教师点评3、组内自评

协调

引导

 

交流

 

1-2

归档

应用

记录本次课程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以便以后教学参考与改进

检查

纠正

引导

总结

归纳

1

表 2 茶室设计项目教学安排

 ( 二 ) 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与相关知识技能的整合

茶室设计模拟企业项目实施流程规划教学流程,一方面在“真实工作情境”中培养学生组织协调、沟通交往、团结合作、吃苦敬业等社会职场能力。另一方面根据各个实施阶段的能力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整合相对应学科知识和技能(见表3)完成相关内容,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扩展知识面。

实施阶段

项目内容

整合相关学科

涉及知识技能

调研报告

《测量学》

现场勘察、测绘;

资料搜集、整理

 

方案设计

 

草图设计

《园林美术》

《初步设计》

《建筑制图》

《建筑材料与构造》

《计算机辅助设计》

《Photoshop、3D max》

第8篇

【关键词】高职 园林植物课程 立

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C-

0081-02

园林植物课程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能力为核心目标,是学习后续课程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设计等的重要基础,为培养学生绿化养护、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等岗位职业能力奠定基础。随着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教与学的需要。本文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教学队伍的立体化、教材的立体化、教学方法的立体化以及教学评价的立体化等方面对高职园林植物课程的立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一、教师队伍的立体化

(一)建立职称和学历层次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学校可持续发展及日常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之一是教师梯队合理。园林植物教学团队职称层次为:教授1名、副教授5名、讲师2名、助理讲师1名。学历层次为: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5名、本科生3名。教学团队年龄梯队合理,职称和学历层次合理。

(二)合理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师队伍。合理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和青年教师队伍等四支教师队伍,以保障园林植物课程的理论教学水平与实践教学水平。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定位是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的能力水平提升取决于教师的能力水平。园林植物教学团队有“双师型”教师6名,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6名,青年教师4名,“双师型”教师、专业带头人以及骨干教师都是职业技能鉴定高级工考评员。青年教师在“双师型”教师、专业带头人以及骨干教师的带动下,经常进入到教学苗圃、教学实验林场和柳州市赛特植物组培研究中心以及柳州青茅花卉基地参加生产实践,大大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三)建立优秀的科研团队。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特色,组建以校内外专家以及科研骨干为首的“老、中、青”相结合的科研团队。通过科研团队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科研能力,服务教学、服务企业。近年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团队主持或参与的教科研项目近40项,获得各种奖项40多项。其中,课题“高职林科类专业产学研紧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获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合格成果。

二、教材立体化建设

所谓立体化教材,就是基于现代教育理念和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平台,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以专业课程为中心,以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的结构性配套教学出版物的集合,形成一个能够让师生自主教学和学习的教学环境。它既包括传统的平面纸质教材,又包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的多媒体数字化教学资源。

(一)园林植物立体化教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为核心,体现高职特色。从内容选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实验和实训配套等方面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针对行业企业相关职业岗位和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需要,明确以园林植物识别和应用能力作为教材的核心能力目标。在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组织编写校本教材作为补充,还由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一起编写课程实训教材。

2.以“典型任务”为驱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立体化教材中,课程的内容设计是以“典型任务”为驱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布置明确的工作任务,最后提交整个任务完成的报告书,还要在课堂上以多媒体形式演示给全体同学和老师。学生在完成一系列任务的过程中,需要查找资料、分析和讨论任务,制定出方案,有步骤地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学生还能体会展示任务成果的幸福感、能力提高的满足感。与传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相比较,以“典型任务”为驱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与时俱进,凸显时代特色。园林植物立体化教材建设,应紧随时代的发展,符合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增加新的课程标准以及新的学生评价方式等,使学生能够掌握适应时展、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技能。随着新的植物种类的应用和新的园林理念的产生,园林植物纸介质内容要跟上园林的发展,随之更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的教育手段也会随之产生,园林植物的内容有很强的直观性,更应该增强网络平台的立体化教材。

(二)园林植物立体化教材内容建设。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单纯的纸质教材已很难适应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就教材立体化内容而言,立体化教材主要包括主教材《园林树木》与《园林花卉》、自编教材《校园树木志》、教师参考书、学习指导书、习题集、试题库等。就其形式而言,主要包括纸介质教材、电视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

1.园林植物主教材。主教材是指传统意义上的纸质教材,主要介绍课程主体知识,是学生的主要阅读材料。把行业的需要、职业技能的需要以及学生素质不断提高的需要作为教学内容选取与整合依据,原有的两本书内容整合成6个模块,园林植物形态与应用基础知识、园林植物的系统分类、观花植物识别与应用、观叶植物识别与应用、观果植物识别与应用、观形植物识别与应用、芳香植物识别与应用、植物专题应用,项目安排是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从易到难,从基础到综合。

针对本专业技能与岗位群的需要,每个项目又以典型学习性工作任务形式呈现。典型工作任务的设计为:由教师在上一个任务结束时,提出下一个任务的能力目标,要求学生根据能力目标提前收集资料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以芳香植物的应用为例,芳香植物的能力目标是:(1)学会正确选择芳香植物的方法。(2)能正确选择出本地区常见芳香植物,并理解其应用方法与应用效果。根据教师提出的芳香植物应用的能力目标,学生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上课期间进行芳香植物识别,同时采集植物标本,返回理论课程,总结本地区常见芳香植物种类、观赏特征及园林应用。

2.电子网络教材。园林植物课程网络教材主要有四大部分组成:(1)园林植物课程的素材展示部分,包括主教材、教师参考书和学习指导书、园林植物图片库。(2)学习资源部分,包括各种电子教学文件(课程标准、电子教案、实践指导、理论与实践练习题库等)、课件、网络课程视频、教学案例。(3)相关资源部分:有关园林植物期刊、相关教材、校内外实训基地、各种园林网络链接。(4)师生交流部分:BBS留言板、电子邮件和在线答疑等内容。

三、教学方法的立体化

(一)学生说课法。说课就是对课程的理解、解说和反思;可以说一门课程或说一个教学单元或说一次课。说课往往是指教师说课,也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但本文指的是学生说课。在每一教学单元先抽出5分钟由学生说明这个单元教学设计,然后由老师和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必须在下一堂课之前进行预习,查资料分析出重点和难点。在学生说课和教师授课过程中,全体学生会精力集中对照自己说课内容,找到本堂课真正的重点和难点,比较快地消化它。采用这种方法,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教学目的。

(二)“头脑风暴”植入式教学法。主要应用于园林植物系统分类识别的实践教学,通过短时间反复强迫性记忆,让学生记忆大量的植物形态信息,在头脑中形成深刻印象。采用头脑风暴法,集中几天的实践教学可使学生掌握接近300种园林植物,为后面园林植物应用方面的各个模块打下很好的基础。

(三)阶段性考核法。主要应用于园林植物系统分类教学中,通过头脑风暴的教学方法,学生快速集中地掌握接近300种园林植物的识别特征,为了巩固记忆300种植物,在本课程的授课期间会不定期地进行植物识别的口头考核。采用这种方法,能巩固学生园林植物识别的基础知识,有效避开学生短时间强迫记忆的弊端。

(四)作业展示法。园林植物课程有三个大作业:植物标本、园林植物应用总结报告、植物专题调查报告。

1.植物标本的展示。每次植物识别结束后,以组为单位进行标本压制,压制的标本在授课期间会不定时检查,要求在课堂展示,进行小组之间的对比,目的是使学生对所识别植物的特征反复观察,巩固记忆。

2.园林植物应用的总结报告的展示。首先由教师列出园林植物应用的类型,学生分组进行园林植物应用的调查,各个小组间所调查的应用类型不同。此次作业包括书面报告与多媒体课件两方面。多媒体课件中要求有具体植物的图片、植物应用的图片以及学生在调查过程中的照片。

3.植物专题调查报告的展示。植物专题调查分为居住区绿地、公园绿地以及道路绿地三种类型。班级学生分为六组,每种绿地类型派两个小组,两个小组去本市同一类型的绿地但选取不同的地方。植物专题报告也包括书面报告与多媒体课件两方面。多媒体课件中要求有植物图片、绿地类型图片以及学生在调查过程中的照片。

作业展示法与传统的书面作业相比较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雷同作业的出现,既可以防止部分懒惰学生的不参与,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真对待每次作业。

四、教学评价的立体化

建立侧重过程评价的评价方法。课程总成绩100分,过程评价占60分,包括学习态度10分、课堂表现与互动效果10分、阶段性考核10分和3次作业的成果30分。结果评价占40分,是指课程教学结束后的综合笔试。

侧重过程评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平时表现、平时考核(阶段识别考核)与平时作业(植物标本、园林植物各应用总结报告、植物专题调查报告),采取这样的方式可使学生更注重平时学习的积累,而不单纯集中精力应付最后的期考。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自2007年实行立体化教学模式以来,学生的植物识别与应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得到了后续课程老师的好评。经过5年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反馈,刚刚毕业的两届学生,在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方面较之前面几届学生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工作能力等各方面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参考文献】

[1]吴班.土壤环境学立体化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4

[2]安利平.“管理信息系统”立体化教材的分析与设计[J].计算机教育,2007(17)

[3]周玉泉.对高职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1(11)

[4]杨银平.谈高职院校教师“说课”[J].教育与职业,2012(2)

【基金项目】2011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2011JGA246)

第9篇

1.1 课程定位

1.1.1本课程针对就业岗位与能力目标要求制定教学任务。

针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设计员、绘图员、助理景观设计师岗位),分析各类设计单位和园林工程公司对学生在设计方面的要求,制定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通过此课程的实践和教学,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研究园林规划和设计的基本能力,初步了解园林规划和设计的特点和思维方式,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园林规划设计中的经济技术问题,掌握各类园林设计项目的分析和设计技巧,具备设计中小型园林绿地的基本技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调查分析能力、综合设计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培养独立进行各类景观设计方案图纸的分析理解能力,识图能力,为园林施工技术类课程做铺垫,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1.1.2本课程既是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前导课程为《美术基础》、《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园林设计初步》、《园林树木与花卉学》等专业基础课,后续开设的课程有《计算机园林设计》《毕业设计》、《顶岗实习》专业课和实践课等。《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本专业一、二年级教学的核心主干课程,既是对前期各个课程的综合应用与演练,也是系统学习园林规划设计方法、技术要求与设计技巧的教学过程,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教学环节。

1.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2.1课程设计依据。

(1)以就业为导向,突出针对性;(2)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突出技能性;(3)突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1.2.2课程设计原则。

针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岗位的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实施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体现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依据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究相结合,技能训练与思维培养相结合原则,按照“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选择典型园林工程项目来设计课程标准,配置各项教学资源,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相对接,职业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需求相对接。

1.2.3课程教学设计体现。

园林规划设计课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为了更好地把握这门课的教学环节,适应社会需求,实现该专业能力的目标,我们主要从理论知识够用,加强“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入手,进一步对此课程进行了教改和实践,着重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具备创新能力;(2)具备较强的中小型园林设计的方案规划设计能力、园林艺术鉴赏的能力和方案表现能力;(3)具备运用语言(包括外语)表达思想和写作的能力;(4)具备沟通与协调能力、独立工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5)团队合作能力。

2教学内容

2.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课程内容的选取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根据“岗位适用、市场需求、技能为主”的原则进行取舍,根据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2.1.1岗位适用。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毕业生从事设计工作的类型份额不同,从事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占45%,从事单位附属绿地设计的占20%,从事街道小游园、广场绿地设计的占15%,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占9%,其它占13%。课程的设计围绕园林景观行业的职业岗位和岗位需求,结合各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开展课程的设置。

2.1.2市场需求。

课程教学采用“项目教学”将实际工程项目导入教学当中,把技能关键点与岗位相结合,采用任务驱动和现场教学、互动教学的方式,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相对接,职业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需求相对接。

2.1.3技能为主。

根据工程项目职业岗位能力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分析技术关键点,加强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训练,进行园林规划方案设计、方案交流与修改、方案文本制作、成果展示与汇报、园林景观工程施工图绘制训练等。

2.2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织与安排

2.2.1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体系结构主要由3个层次组成:园林规划设计基础层次、园林规划的设计方法模块和园林规划的综合设计应用模块。

2.2.2教学内容安排。

根据学习规律,本课程分第二、三学期完成,第二学期8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8学时,实践教学36学时),第三学期8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6学时,时间教学68学时),每学期对应的知识与能力有所侧重。园林规划设计(一)侧重基础理论、设计方法、设计分析的学习与实践。园林规划设计(二)侧重中小型园林规划项目的设计应用实践。

2.2.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居住小区道路系统规划设计的原则和设计方法,根据主题确定各功能区域的景观布置。难点:景观的立意构思,确定设计主题。解决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讲解,以及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居住小区道路系统规划设计的原则和设计方法;合理布置各功能区域的景观。

3独创的考核方式

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教学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园林规划设计基本理论知识和训练学生具备详细规划设计与绘图技能,使学生在接受命题后,从最初方案到成稿,有正确的思维步骤、合理的立意构思、科学合理的细部,直到最后准确而形象地绘制。本课程平时作业较为重要,兼专业周成绩与最后成果演示汇报考查,从公正、合理、全面的角度评定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成绩,特制定本考评办法。

3.1成绩项目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成绩设置理论课成绩及专项方案设计成果汇报成绩2个项目,理论课成绩经过平时作业成绩和考试评定,专项方案设计成果汇报通过方案大作业进行评定。

3.2理论考试评分办法

3.2.1平时作业成绩(70%)。

包括学习态度、出勤情况、课堂发言情况、参与讨论情况、课堂作业完成情况等几部分,按各次作业的最终平均分评定。若平均成绩低于60分者不参加期末考试。

3.2.2期末考试成绩(30%)。

期末考试范围是教学大纲规定的本学期全部理论教学内容中的掌握及理解部分,以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为重点,有理论阐述题、填空选择题和有关作图题等题型,总体难度以中等偏难为控制水平,时间以2个学时为准。

4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在注重培养学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注重因材施教和素质教育,通过加强校内外教学基地建设,结合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特点,逐步形成“项目驱动教学法”与企业紧密结合,与实际项目紧密结合。教学中采用“项目带动、六步教学法、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模式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共6个步骤实施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效果显著。典型的工作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实施,必要时用成功案例进行示范,让学生在任务实施中掌握相关的职业能力,提升其职业综合素养,学生成绩的评定由学生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成果综合评定。同时,积极探索、总结并推行符合学生学习规律而学生又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即:我学———我忘———我看———我有印象———我做———我记住,通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操作性强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完成相关项目来掌握核心技能,把课堂、企业、现场结合起来组织教学。

5总结

第10篇

项目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凯兹教授和加拿大教育家查理教授共同推出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其实是改变以往“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与教师共同开发教学内容项目,而项目内容要与学生未来的职业活动相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导的作用,最终培养出学生核心职业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在园林树木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新疆各地不断涌现出建设花园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的热潮,据统计,截至2012年,新疆全区园林城市(县城)已达43个。十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的思路,使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成为新疆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而导致人才市场对园林专业人士的需求日益增多。如何满足当今社会对城市绿化建设高标准的需求,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的新型应用园林人才,是新时期园林专业核心课程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园林树木学是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强,教学内容日新月异,涉及面广的特点。而项目教学法恰恰符合园林树木学课程“实践性、应用性”的技能教学特点。此教学法真正实现了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学“理论先行,技能优先”的理念,最大化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优化教学效果,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实现学生在课堂中实践,在项目中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同时该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

三、项目教学法在园林树木学模块中的教学设计

受林凯芳2009年发表的《“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中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一文的启发,根据三方面的思考设计项目,一是围绕学院园林专业培养目标设计项目的园林专业目标、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内容;二是依据新特的地域特点,围绕新疆主要绿化树木和乡土树种的应用设计项目;三是针对实际工作中,园林绿化人员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设计项目,将园林树木学与园林植物配置、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园林花卉学等课程的知识融入到项目之中,既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又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学习能力,于是将园林树木学课程分为一个总项目和八个子项目(详见表1)。

本项目以“新疆奎屯市园林绿化树木调查、分析”为总项目,课程内容紧紧围绕该项目展开,对地处新疆金三角地区的奎屯市主要的园林绿化树木进行调查,对主要园林树木的应用进行分析,为更好地完成该项目,提出八个子项目,项目内容详解如下:

项目一:园林树木识别。此项目为学习园林树木学课程的第一关,在学习园林植物分类学课程的基础上,本项目要求每个小组,复习和巩固植物分类专业术语,然后根据项目标准确定调查项目(观察树皮、枝、叶、花、果,有些项目同期看不到的,以查资料为准),最后制作电子表格,每小组上交一份调查记录卡。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又使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项目二:介绍园林树木。本项目在认识树种基础上进行,根据奎屯市主要园林绿化树木目录,按照科属的顺序将奎屯市主要绿化树种分配到各小组,每个小组成员讲授1~2种,明确该项目的任务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深入公园、游园、苗圃、社区、道路,收集信息和素材,就树木的识别、习性、景观应用等方面,制作多媒体课件(PPT形式),学生试讲,教师对课件进行审核,正式上课时学生将所讲树种的鲜样带进课堂,课堂安排为授课5~7分钟,答疑3分钟,教师点评、总结3分钟。

项目三:奎屯市道路绿化树木配置分析。该项目以小组为单位,就奎屯市1~2条主要街道的绿化进行野外调查登记,了解奎屯市街道绿化空间配置的形式,使学生掌握绿化树木调查方法、树木规格测量方法等,分析道路绿化配置的特点,提出合理化建议。此项目在进行过程中,需要调查、记录等多人合作,所以可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核心职业能力。

项目四:奎屯市某区域树木配置改造方案。此项目在居住区或游园进行,同样以小组为单位,划分区域,首先调查该区域景观配置情况,其次指出其配置的优缺点,针对突出问题进行绿化配置改造,说明缘由,并画出方案草图和苗木表。最后进行各小组汇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使学生不但巩固了园林制图能力,而且也明白了园林树木学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

项目五:奎屯市园林绿化树木观赏特性分析。树木观赏特性是园林树木学中重点知识之一,是园林景观造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要求学生详细掌握奎屯市主要园林绿化树木的观赏特性,由于树木生长有很强的季节性,大多数信息需要查找资料获得,但是一些信息需要实地调查才能获得一手资料,学生有耐心和恒心才能完成。

项目六:某公园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改造。该项目在完成了以上5个项目的基础上开展,学生已经有了专业核心知识,通过对某公园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的调研,综合运用园林测量学、园林工程施工、园林花卉学、园林树木学、园林设计等知识,分析其特点,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通过计算机技术绘制设计草图,罗列出树木及配置形式,并详细阐述设计理由,各小组评议,教师点评,选出最佳方案,给予奖励。

项目七:园林树木冬态识别。此项目是我专业进行企事业单位调研时,行业人士提出认识园林树木冬态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能力。通过采用现场教学与课后知识归类的方法,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课后共同学习,归纳奎屯市主要园林绿化树木冬态的特征,拍照,制作多媒体课件,而后进行园林树木冬态识别的竞赛,学生在新疆零下30℃不畏严寒,认真学习的精神感动着教师,通过此项目的实施,学生全面掌握了树种知识。

项目八:苗木价格调查。随着城镇的建设,各城市对苗木的需求量加大,该项目以小组为单位,到奎屯市各苗圃进行价格调查,经过各小组的调查和比较,同学们对树木的价格了如指掌。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学生们都惊叹树木创造的经济效益,也看到了新疆苗木市场的前景,看到了绿化的利润,从而树立了专业信心,有些同学对其未来的就业有了明确的定位,这对本专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该项目对同 学们的社会能力的训练也达到最大化,完成此项目后学生们受益匪浅。

四、教学效果和体会

由于我院转变为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的时间较短,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正在开展,项目教学法引入园林树木学,教学效果和收获巨大,具体如下:

(一)实施项目教学法后,最大的收获就是真正实现了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根本上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通过项目的实施和完成,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提高了专业技能。

(二)实施项目教学法后,最大的挑战就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熟悉园林树木学课程,同时园林专业其他课程也要掌握,这样才能发挥教师在项目实施中引导、指导、点拨和检查评估的作用,即使学生们信服,又扩大了教师的影响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实施项目教学法后,最大的转变是学生学习完全变为主动,随着每个项目的完成,每位同学都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座谈时同学们都说此种教学法让他们受益匪浅。此种教学方法,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指导的作用。通过课程项目的实施,训练学生的社会能力,即解决问题能力、创新革新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核心职业能力。

(四)实施项目教学法后,最大的欣慰是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成绩明显提高,尤其是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学生学习主动性、目的性较以前明显增强,对课程的认可度提高不少。同时,要想教学效果最大化,完成一个教学项目就要及时总结,学生们互相学习、互相点评、互相总结、互相吸取长处,教师和学生都受益匪浅,达到了双赢的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伊犁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148)

参考文献:

[1]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外国教育研究,2002(12):18~22

[2]臧德奎.园林树木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3)

[3]贾秀香.项目教学法在落叶树种冬态识别教学中的应用.职业技术教育,201011(31):49~51

[4]蔺宁.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高教论坛,2009,12(12):86~87

[5]马建如.项目教学法在《模拟电路分析与实践》教学中的实践.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4):38~41

[6]董新建.项目教学法在《园林植物》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2(36):154~155

第11篇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园林绿地养护 教学方法 应用

《园林绿地养护技术》是高职园林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职业技术核心课程。然而,该课程教学是专业教师面临的一道难题,突出表现在: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如何将理论融于实践中去,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之间教学比例以及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项目教学法是能体现园林职业特点,也是《园林绿地养护技术》教学最有效的方法。

一、实施项目教学的必要性

1.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在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在工作现场的劳动能力,适应劳动岗位的能力,坚持以技术、技能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工学结合”为途径,以职业岗位要求为考核标准来主导和组织教学。鉴于此,对于工程专业教学法上,项目教学法是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2.项目教学法特点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将工作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即按照工作的相关性来组织课程的教学内容,而不是根据知识的相关性组织课程内容。其本质是即强调学习者的认识主体作用,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项目教学法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全面性、评价对象开放、评价标准具体等特点,这与园林绿地养护教学的过程要求和目标要求非常一至。

3.《园林绿地养护技术》课程培养目标要求

在教学设计上应以学生毕业后在园林行业从事的绿地养护等工作为出发点,围绕园林绿地养护的核心技能,以绿地养护工作实际过程开展教学。所以,在教学中应以“项目驱动”为主线,将自主策划、任务分解、“教、学、做”和总结评价有机结合,尽量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进行“工学结合”,力争以后学生“零距离就业”。

二、项目教学法在《园林绿地养护技术》课程教学的应用

1.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前提条件

(1)“双师型”的专业教师;(2)合适的教材;(3)园林绿地平台;(4)恰当的评价体系和奖罚机制。

另外,应建立一套合理的奖罚机制,约束学生的行为,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项目能预期的开展下来。

2.项目教学法的流程

项目教学法一般采用以下流程(见图1):

在流程中,学生应全过程参与项目的实施,并作好记录总结,老师也应全过程掌握学业生在工作中的动态过程和效果,及时的指导、纠正、交流、总结。

三、项目教学法实施后效果分析

1.学生的绿地养护专业成绩比较

从表1中看出,实施项目教学法后,学生无论是技能成绩,还是理论考试成绩均提高了,并且效果明显。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率

通过跟踪调查统计,其用人单位的满意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项目教学法后,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见表2。

3.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情况比较

(1)实施项目教学法后,学生主动参与到任务之中,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将任务完成,真正地变成了学习的主体,提高了自学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

(2)通过园林绿地养护项目的工作过程,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3)实施项目教学法后,老师通过指导和控制,以工作任务的完成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了专业技能,老师则通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使学生们信服,扩大了教师的影响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4)通过工作任务的逐步完成,学生逐步掌握了园林绿地养护的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极大地提高自信心,增加对未来就业的希望。

四、项目教学法的问题与不足

任何一个教学方法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项目教学法也是一样,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也会表现出某些不足,具体表现为如下方面:

1.项目完成时间过长,学生易失去耐心,老师也易失去控制。

2.园林绿地养护大部分项目劳动强度大,使学生们误认为这是简单的体力劳动,产生学校和教师利用他们的廉价劳动力心理。

3.园林绿地养护工具、机器、设施等不完善,资金欠缺。

4.运用项目教学法易使工作过程完全等同于教学过程。若将工作过程完成等同于教学过程将使教学也是简单、重复的、单调的。

5.缺少过程评价,往往缺乏合理的奖罚制度。这很难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

五、结论与建议

为了保证《园林绿地养护技术》课程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能力,以及提高就业能力,应加强项目教学法的切实应用。

1.学校的大力支持,实训基地校园化,加大校园绿地养护投入。

2.及时地开发项目化校本教材。有必要根据当地、本校的实际特点编写教材。

3.进一步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强教师的责任感。“双师型”教师,就是即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所以,教师应以高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教学中来,从始至终地指导、控制项目完成的过程,才能保证项目教学法如实如期地完成。

4.合理设计项目,构建园林绿养护知识体系。要注意把握总体知识构架,按照循序渐进原则把全部教学内容分为不同的教学项目,项目要主题明确,尽量维护学科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将项目“串联”为一个整体。

5.加强学生职业情感教育,增加爱岗敬业精神。园林绿地养护是一项很辛苦很实践的工程,其项目化教学过程也很辛苦、单调,没有强烈的专业感情和就业压力是很难坚持下来的。因此,在专业学习前应反复进行职业情感教育,增加点就业压力,增加爱岗敬业精神。

6.以项目教学法为主,辅之以其他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并非是万能的,尤其是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不能单一依靠项目教学法,应结合其他有效的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等,综合运用,使《园林绿地养护技术》课程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育锋.部分国家和地区近年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新动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1).

[2]严权,丁小明.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4).

[3]蔡金绒.项目教学法在企业财务会计课教学中的运用[J].中等职业教育,2009,(17)中:25-27.

第12篇

什么是情景体验呢,情景体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景物、场景和环境;另一层含义是指人物、情节,以及由场景、景物所唤起的人的情绪和内心境界。情景体验式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把学习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师生运用协作探讨的方式进行切入性的深层分析,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感受、吸收、领悟理念和知识,以此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使学生按照一定的流程和逻辑去讨论和思考相关问题,从而得出学生自己的理解,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学习方法和关键内容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具体步骤如下:第一,老师课前认真备课,结合内容创作相关情景体验活动;第二,老师课堂展示情景活动,学生亲身体验,结合教学内容,请学生思考和讨论;第三,请学生发言和谈体验感受;第四,老师进一步归纳总结,强调讲课内容及重难点。为了保证该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活跃课堂气氛,笔者采取给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平时成绩现场加分的考核机制,并不定期地将所有听课班平时成绩进行对比,以此激励各班同学。情景体验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通过设计特定的情景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将情景体验式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运用到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中,能有效地促进知识转化,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造精神,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使之成为学习风景园林学专业理论的有利途径及通向实践的桥梁。

二、情景体验式教学的实施过程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课程反映风景园林学专业教育走向,培养学生专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现代大学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其教学过程是双向互动的:一方面教师试图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设计特殊情景传递给学生;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老师设计的情景观察、思考,并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知识基因。也就是说,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知识的消极接收器,教师也不可能机械地把知识硬塞到学生的头脑中。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实际活动,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每次实施情景体验式教学都需要提前精心地组织,并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具体实施过程可按如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知识点。在应用情景体验式教学时,首先要明确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内容,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据此规划和整合相关知识内容,列出知识点,明确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第二步,设计情景框架,创设教学情景。根据所确定的知识点,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的具体情况,构思能够包含知识点的情景体验轮廓,设计出情景体验框架。这就要求教师对专业培养方案非常熟悉,清楚学生已具有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情景体验框架。根据设计出的情景体验框架,应用各种创设方法,如:购买教学片,现场拍摄录像资料,自编自演情景剧,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制作动画等。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课程内容的实际情况,确定该教学过程中采用哪一种方法创设情景。第三步,实施情景体验教学,启发学生学习。实施情景体验教学是将创设的情景在课堂上展现的过程,教师需要做适当的前导工作,向学生点明知识点,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融入情景体验。情景展现完成后,学生带着相关的知识点及问题去思考、去操作、去体验,进行适当形式的讨论,以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使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目的。在情景体验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在课下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设计情景,全面考虑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把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都加在情景中。创作情景时,为了使创作出的情景体验场景更加全面,可要求教师集体备课,相互补充,相互讨论,使情景体验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第五步,评价与归纳总结。每次情景体验教学实施完毕,教师要留出一定时间,对学生分析与讨论的结果加以集中、归纳和点评,以理论与情景体验相结合的形式对课程教学内容加以总结。在总结过程中,要求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精心设计,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回顾在本节课程中学习的知识点及重难点,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技能得到升华,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风景园林设计课程中的情景创作途径

风景园林设计是风景园林学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之一,其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树立整体性的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思想,了解国内外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情况及发展趁势,掌握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技能,熟悉各种园林景观类型的特点和设计要点,并利用其原始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独立完成城市某一地段的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方案。实施情景体验式教学应围绕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组织教学设计,其中,情景创作是关键。一个好的情景,应本着有利于课堂内容的再现,紧扣课程重点难点,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思考,给学生创作空间的原则进行创作。那么,对某一课程进行情景体验设计,其创作途径有多种,这里结合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的实际加以介绍。

1.现场教学。风景园林设计是风景园林学专业主要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根据要讲述的内容,选择一个园林景观较好的场地,让学生深入其中进行体验,然后根据真实情景,指出学生要掌握的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比如,讲到“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中的景观设计手法时,教师处在真实情景中,找出该环境中的各种园林景观,通过这些景观,逐一讲述景观设计的各种手法,通过这种真实情景的体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教师拍摄教学片。教师可以在校外选择环园林景观设计较好的住宅区或城市公园等环境,根据自己所要讲述的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拍摄一段视频,根据教学的基本要求,设计相关情景,然后将准备好的视频带入教室,学生观看视频,不但能观赏视频中优美的人居环境,同时还能思考教师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身临其境,在视频结束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老师进行课程总结。

3.图片模拟情景。图片模拟情景是指教师在讲述某些重要理论,而且有比较难理解的内容时,如风景园林设计手法的讲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放映一些有针对性、能体现景观设计手法的图片,并设计相应问题,让学生进入此图片的情景体验,思考所设计的问题,得出该问题的最初答案,再结合该主要内容,进行现实讲解,从而达到使学生完全掌握该理论的目的。

四、情景体验式教学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