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香菇栽培

香菇栽培

时间:2023-05-29 18:01: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香菇栽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香菇栽培

第1篇

关键词:刺槐;香菇;菌丝生长;产量

中图分类号:S64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9-5114-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9.057

Abstract: To scientifically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Lentinus edodes cultured with Robinia pseudoacacia,the effect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on the hyphal growth and yield of L. edodes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wth rate of Tingxiang 18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oak material, but the growth rate of Senyuan 135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ak material. The yield of Tingxiang 18 and Senyuan 135 were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ak material. In a conclusion, it was feasible for the L. edodes culture with the R. pseudoacacia instead of traditional oak material.

Key words: Robinia pseudoacacia; Lentinus edodes; hyphal growth; yield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是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刺槐属(Robinia)的落叶乔木,喜暖湿润气候,最适宜生长在海拔400~1 200 m的丘陵山地;适应性很强,栽植广泛,生长快,是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和经济林树种。刺槐树冠浓密,水平根系呈放射状伸展,交织成网状,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刺槐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优良的饲料添加剂。刺槐花是重要蜜源,酿造槐花蜂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刀豆酸、黄酮类等。刺槐树皮和根中含有多种黄酮类活性物质,可供开发药物,治疗疾病。刺槐豆荚种子胚乳可提制槐豆胶,与其他食用胶复配用作增稠剂、持水剂、黏合剂及胶凝剂等[1]。

香菇(Lentinus edodes)是担子菌纲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香菇属(Lentinus)的食用真菌。香菇素有“植物皇后”美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维生素D、多糖等,具有可治贫血,预防佝偻病和抗肿瘤等药用功效[2]。然而,香菇栽培需要消耗大量生长缓慢的栎类资源,与天然林保护工程、现代生态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存在必然的矛盾。积极寻求合适的香菇替代栽培材料,降低对传统栎木资源的过度依赖,促进香菇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香菇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因此,本研究拟采用刺槐基质栽培香菇,分析刺槐基质对香菇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探讨刺槐基质栽培香菇的可行性,为刺槐资源替代传统栎木资源进行香菇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香菇品种为夏菇汀香18和冬菇森源135。栽培培养基为78%木屑;18%麸皮;1%白糖;1%石膏;1.5%玉米面和0.5%生石灰[4]。

1.2 香菇栽培方法

栽培培养基中采用50%、70%、90%和100% 4种比例的刺槐木屑替代传统栎木屑,以栎木屑作为对照,按照常规香菇袋料方法进行栽培。

1.3 刺槐基质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按照香菇栽培常规拌料方法拌料,分装于250 mL广口瓶,用封口膜封口后于121 ℃高温灭菌2 h,冷却备用。用直径12 mm打孔器在活化菌落边缘打取菌丝块,将菌丝块接种在灭菌瓶装培养基中央,置于27 ℃、RH=70%培养箱中恒温培养。待菌丝生长到第12天时,在瓶壁用记号笔划线标记,连续培养8 d(菌丝生长第20天)后,测量菌丝生长距离,计算菌丝生长速率。

1.4 刺槐基质对香菇产量影响

在袋料发菌过程中,观察记载袋料菌丝生长速度、转色过程的情况。袋料发菌完成后移栽到大棚架,记载出菇批次及产量结果。

1.5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表格作图。采用DPS软件分析刺槐代料不同比例对香菇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并用最小显著差数法(LSD)比较不同处理的差异显著性(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刺槐基质对夏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夏菇汀香18能够在不同比例的刺槐基质上正常生长,生长速率均高于对照100%的栎木培养基(图1)。汀香18在50%、70%、90%和100%刺槐基质上的菌丝生长速率分别为3.79、3.71、3.68和3.92 mm/d,而对照100%栎木屑上的菌丝生长速率为3.57 mm/d。在刺槐基质和对照100%栎木基质上,汀香18菌丝粗壮有力,颜色洁白。

2.2 刺槐基质对冬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冬菇森源135在不同比例的刺槐基质上能正常生长。与对照100%栎木屑(生长速率3.94 mm/d)相比,森源135在100%刺槐基质上的生长速率为3.92 mm/d,50%刺槐基质生长速率为3.75 mm/d,70%刺槐基质为3.50 mm/d,而90%刺槐基质为3.0 mm/d,差异显著。在对照100%栎木基质上,森源135菌丝粗壮有力,颜色洁白。在刺槐基质上,森源135菌丝相对略细,颜色相对略暗。

2.3 刺槐基质对夏菇产量影响

夏菇汀香18在不同比例刺槐基质上能正常生长并出菇(表1)。从菌丝满袋时间来看,夏菇汀香18在传统栎木基质菌丝满袋时间为45 d,略早于刺槐基质(50%和70%刺槐基质为47 d,90%和100%刺槐为49 d)。从转色完成时间来看,不同比例的刺槐基质与栎木基质转色完成时间基本一致,均为70 d。从香菇产量和优质菇比例来看,夏菇汀香18在不同比例刺槐基质略低于栎木基质(平均产量为560 g/袋,优质菇比例为85.80%)。

2.4 刺槐基质对冬菇产量影响

冬菇森源135在不同比例刺槐基质上能正常生长并出菇(表2)。从菌丝满袋时间来看,冬菇森源135在栎木基质上菌丝满袋时间为45 d,略早于刺槐基质(50%和70%刺槐基质为48 d,90%和100%刺槐基质为49 d)。从转色完成时间来看,冬菇森源135在刺槐基质上的转色时间除100%基质(73 d)早于栎木基质(75 d)外,其他比例刺槐基质(79 d)略晚于栎木基质。从平均产量和优质菇比例来看,冬菇森源135在刺槐基质平均产量和优质菇比例略低于栎木基质(平均产量为655 g/袋,优质菇比例为90.98%)。

3 小结与讨论

从刺槐基质对香菇菌丝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来看,夏菇汀香18生长速率优于对照100%栎木培养基,而冬菇森源135生长速率略低于对照100%栎木培养基。从刺槐基质对香菇产量的试验结果来看,无论夏菇汀香18还是冬菇森源135都略低于对照100%栎木培养基。对刺槐基质栽培的香菇品质进行的分析结果显示,香菇品质基本一致,且香菇多糖含量优于传统栎木(另文发表)。总体而言,只要选择好适宜的香菇菌种并保证高效栽培管理措施,采用刺槐资源替代传统的栎木资源进行香菇栽培是可行的[5]。

刺槐常作为速生用材林、水土保持林、薪炭林、蜜源林和园林绿化树种,均可发挥巨大作用,其生态效益将十分显著,但由于其产品附加值没有充分体现,产业链的综合效益降低,经济效益的总体表现偏低。本研究结果证明了刺槐可为香菇栽培提供重要的、可再生的替代资源,为林业多元化经济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宋永芳.刺槐资源的开发利用[J].林业科技开发,2002,16(5):11-13.

[2] 张 峰.香菇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工程,2008(2):28-30, 40.

[3] 魏银初,班新河,王 震,等.河南省香菇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食用菌,2011(5):4-6.

第2篇

一、栽培方法

香菇生产一般都采用阴棚或果林间地等比较阴凉的地方作为出菇场所。

1.基料配制 一般采用筛过的硬木阔叶木屑500千克,麦麸100千克左右,玉米粉12千克,过磷酸钙12千克,尿素2千克,石灰粉6千克,石膏粉12千克,蔗糖6千克。

2.基料处理 木屑一般不要混入松树、杉树、柏树等含有芳香族物质的木材。原料应尽量新鲜、干燥、没有霉变,颗粒均匀。根据原料干湿情况采取相应的加水方式和速度。加水后进行拌料,有条件的尽量采用机械操作,尽量使基料均匀,PH值均匀。拌好后的基料,堆放12个小时以上,使原料进一步吸水、软化。

3.装袋 香菇袋装栽采用的是两头开口的塑料筒,装袋可以在机械或者人工拌料的基础上,使用装袋机进行装袋操作。装袋前要检查塑料袋是否漏气,应保证袋子完好无损。装袋要松紧适宜,要均匀。在装袋的时候还要防止木屑刺破塑料袋,每装完一袋,在扎口前,要把袋口内壁清理干净,不要让基料沾在上面。扎口的时候,扎紧不得漏气。

4.灭菌 装好基料的袋子必须马上进行灭菌处理,要将基料中的微生物活体杀灭后,才能进行后面工序。在香菇生产上常用的灭菌方法,主要是加热灭菌法中的“湿热灭菌法”。在灭菌的过程中应注意料袋的堆放,一般都应“#”形排列,以便于蒸汽能均匀渗透,灭菌不容易出现死角,在大批量生产中,灭菌包可堆放2000袋以上,灭菌包内一定要呈“空心型”摆放,周围最多可放5排左右,中间形成2~4个料袋空间的方形空心,以最大限度地积蓄蒸汽。在开始加热升温时,火要猛要大,锅内温度达到95℃的时间最好不超过3个小时。当达到95℃时,火势可以稍微控制一下,保持该温度20个小时左右,灭菌基本就可以结束了。

5.香菇压块式栽培管理

基本要领:将侧面打穴接种香菇料袋运到接种室内垒排起,每垒排一层就往料袋上喷洒一次0.2%多霉灵,消毒40分钟。菌袋培养期可在室内(温室)、阴棚里发菌,发菌地点要干净、无污染源,干燥、通风、遮光等。进袋发菌前要消毒杀菌、灭虫,地面撒石灰。待菌袋内壁四周菌丝体出现膨胀,有皱褶和隆起的瘤状物,且逐渐增加,当接种穴周围稍微有些棕褐色时,表明香菇菌丝生理成熟,可进菇场转色出菇。

转色管理:香菇菌丝生长发育进入生理成熟期,表面白色菌丝在一定条件下,逐渐变成棕褐色的一层菌膜,叫作菌丝转色。转色的深浅、菌膜的薄厚,直接影响到香菇原基的发生和发育,是香菇出菇管理最重要的环节。

出菇管理:气温在20℃以上时,大约一个半月时间香菇菌丝即可长满袋。菌丝发满料块后可以适当揭开膜,以增加块内氧气和温度,菌丝成熟后即可出菇。

二、病虫害及杂菌的综合防治

香菇的病害防治以预防为主,注意栽培场所的环境卫生,降低环境杂菌数量,严格控制香菇生产的各个环节,尽量选用健壮、高品质的菌种,提高菌种抗杂菌的能力,规范各种操作流程,避免在接种过程中遭遇污染,强化菌种检查,对污染菌袋应及时清理。

香菇的虫害也是影响香菇生产的重要原因,有很多昆虫丝虫等的成虫或幼虫都喜欢食取香菇的菌丝或子实体。因此,采取合适的方法防治这些虫害是香菇生产中的重要工作。

1.环境上防控:棚室内及周围环境保持干净整洁,室内地面要撒施石灰粉吸潮,并定期打杀虫剂。菇棚或生产区尽量远离饲养场垃圾场等环境较差的地方,以避免虫害的传播。

第3篇

【关键字】:大棚 香菇 秋冬季 栽培技术 需要

引言:随着生活的水平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也是日渐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种植技术的提高,像我们需要的香菇的大棚种植技术,这种技术占地面积少,生产的成本也低,并且管理也比较方便,而且栽培出的香菇产品的质量也是特别好,所营造的经济效益也高,这也驱使着我们的大棚香菇种植技术不断的提高,秋冬季可能是香菇少产季节,而且香菇在低温的季节会很少出菇或生长缓慢,所以便采用了大棚的种植技术,而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构建合适的大棚温室,这也是我们能成功构建大棚栽培香菇技术的关键。

一、大棚栽培香菇技术的发展

香菇是属于菌类的食物,又称冬菇、香菇,而且香菇的营养价值特别高,还能预防和治疗人体的多种疾病,有着很好的保健作用,并且市场的潜力也是非常大的,产品的销量的前景也有着很广阔的领域,所以更促使了我们利用大棚技术发展我们目前的香菇事业,而且也发现,利用大棚技术栽培出的香菇,口感,质量也都是特别好的,生物转出率也很高,香菇的生产的时间周期的也长,所以大棚栽培的香菇生态品质也好等等很多优点,也是深受目前消费者的青睐,也是一种实用的栽培技术。我国大概是从九十年代开始慢慢培养大棚种植香菇的技术,具有良好的保湿报温的性能,用的人工之类的也少,成本也是比较小的,还有管理方面等等都有很多的优点,而且利用大棚的种植,也能节少很多空间,方便种植。我们应该选好我们所需要的场地来搭建合适的帐篷,我们在搭建的时候应该选择背风向阳之地,这样的环境有利于香菇的种植。经过这么几年的大棚技术的发展,我们也确实看到了大棚种植的好处以及栽培的香菇带给我们各方面的好处,而我们也不应该仅仅止步于此,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我们应不断的顺应时代的需要,发展我们的大棚栽培香菇的技术,使得这项技术更加适合广大消费者的需要。二、大棚栽培香菇技术常见的一些问题

1、对于大棚栽培的场地的选择要合适

香菇是属于真菌类的,我们也需要选择合适的场地才能有利于香菇的生存,所以选择通风的,阴凉的地方,而且最好的是我们要选择接近水源,并且选择具有遮阳的地带,这样的地方是最有利于香菇的生存的,我们尽量找这样的有利于香菇生产地方,这样也会很方便后面我们栽培香菇时的人力、物力和资源的节省等,所以场地的选择一定要谨慎,很多人可能一开始种植香菇没有经验,又是在秋冬反季种植的香菇,所以在一开始可能会大意,可能会对一开始只是随便的选取,没有注意很多的细节问题。比如选择大棚的场地不通风或者向阳面等等都会影响我们的香菇最后的栽培的质量的问题,更严重的是香菇的在种植的过程中可能会不生长等等。

2、大棚栽培香菇搭建过程以及栽培的香菇的条件问题

进行好大棚需要栽培场地的选择,下面就是我们搭建的过程中,对于一开始并且没有经验的栽培户来说,我们需要注意不可大面积的种植香菇,而是根据一部分的需要或者我们只是初学的经验来种植,可以先小面积的种植,然后吸取一些经验才能为后面大量的种植提供保障。栽培好后进行的便是最重要的过程了,我们进行菌袋的制作,首先是菌袋的配方主要是一些杨木屑等还有石膏,还有一些多菌灵的使用等等,要注意这些木屑,最好在半年以上,也最好是一些陈木屑,配料的一些麦麸要新鲜,有的麦麸可能会有虫子的腐蚀和霉变之类的,还有下面的拌料问题,可能会出现搅拌不均匀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湿料搅拌的不均匀,营养也会散失好多,下面就是进行菌料的装袋了,要注意一些细节。

3、在栽培香菇的过程中灭菌和接种问题

灭菌是栽培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建造一些土蒸锅之类的,利用蒸进行灭菌,但是有的温度可能会很高,也影响我们灭菌的质量,所以一定要适当些我们才能发挥好它的作用,进行一些起火来进行灭菌,也要注意一下灭菌的时间要适当,对于一些人可能时间观念不强,或者有的感觉时间长的效果会更好,但是结果并不是这样的,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合适的时间和方法才会有利于我们栽培香菇的进行,另外是需要接种,对于消毒的房间、接种的时间和接种的程序都需要注意,一定要严格进行,最后需要的就是进行一些发菌的培养,注意好合适的温度,时间,在接种的时候要注意大约在接种16天左右用牙签进行刺开,不可提前刺开等。最后是要转色了,但是最后的过程也不可大意,需要通风。

三、针对大棚栽培香菇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1、对于场地的选择一定要严格

场地的选择影响了后续步骤地进行,我们对于场地的选择严格遵循场地的要求,必须选择通风性强而且背阳的地方,我们要严格得遵循这些问题,不可因为一时的偷懒忽略这些问题。比如选择大棚的场地不通风或者向阳面等等都会影响我们的香菇最后的栽培的质量的问题,更严重的是香菇的在种植的过程中可能会不生长等等,这些一开始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都会影响香菇的质量以及生长,所以对于一开始场地的选择扮演着整个过程很重要的角色,通风、阴凉以及水源等问题一定要选择谨慎。

2、香菇的灭菌和接种要严格

灭菌和接种也是重中之重,我们需要注意进行的大棚或者房间进行消毒,时刻想着时间的问题和严格的温度要求,接种的时间在30度开始,时间也最好安排在早晚进行,接种的程序不可错乱,我们可以先进行一小部分然后再进行大量的接种,必须熟知这些程序。

结语:对于我们采用的大棚栽培香菇的技术正在逐步的发展和成熟,也是不断 的有利于我们消费者的发展,这样的栽培技术也是顺应了我们广大消费者的需要,栽培技术也是在不断的发展成熟之中,我们也不应止步于此,而是不断的发展应更多我们消费者的要。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字:香菇;反季节;栽培技术

1 香菇市场的现状

香菇是一种典型的应季型菌类。因为香菇属于变温结实性真菌,所以每颗香菇的保鲜期大约为3-5天,而香菇的盛产期在每年的5-10月份,每到这个季节香菇就会出现供过于求,而过后又会出现鲜香菇供不应求的现象,甚至无货可供。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采用反季节大棚种植香菇技术,可以使香菇这种应季型菌类蔬菜能够全年候供应鲜菇。

2 香菇品种的选择及栽种时间

2.1 香菇品种选择

最好选择早熟耐高温性的品种,并且适宜在12月中旬至第2年2月下旬种植。这段时间正是鲜香菇的空缺期,生产出的香菇必然畅销。选用的品种不仅要适应本地气候,而且要求抗逆、抗高温,如金选1号、金选2号、LE202、LC236、LC2161等高温、中温菌株。

2.2 合理安排制袋时间

如香菇的出菇期大约是5-6月,需在3月下旬-4月上旬制袋,这样5月末就可以出菇,制袋地点要选取地势平、酸碱度适宜、通风好、水源足、太阳照射时间较短的栽培场地。

3 香菇栽培技术

3.1 “三匀一充分”技术应用

3.1.1 栽培料配方:木屑76%、麦麸皮17%、玉米面3%、糖1.2~1.5%、石膏2%-2.5%、尿素0.3%、硫酸镁0.5%。配料的含水量以55%为宜,要求达到手握即可成团,松手后出现裂缝而又不会松散为最佳,一定要注意不能偏湿。

3.1.2 配制方法:首先要按照配方准确称取各种配料;其次进行拌料,要求先进行干拌再进行湿拌。步骤如下:①将石膏和麸皮混合均匀;②将混合物再与木屑进行干拌混匀,一般拌混2—3遍;③将其余物质溶于水中,均匀地喷洒在料上,并要一边喷洒一边翻料,以保证湿度适宜,酸碱度适中,直到完全均匀才可以装袋。

3.2 栽培料装袋成型

调制好的栽培料一定要及时装袋,要求当天调好的料一定要当天装袋,并且上锅进行灭菌处理。袋子的选用规格为:内袋17cm×35cm,厚6丝;外袋19cm×38cm,厚2丝。装袋前,先将内袋一头扎紧,装袋完成后再将另一端扎紧,以防内袋漏气;装袋时一定要注意密度保持均匀,不能太松也不宜太紧;装袋完成后人工整理时,袋下要放麻袋片或者小枕木,放袋过程要小心保持袋的完整性,以避免造成微孔。内袋装好封严套上外袋,外带两端均扎成活结。

3.3 料袋灭菌

采取常压蒸气灭菌法,袋装好后及时装锅灭菌,将培养基装入灭菌锅后,用较厚实的麻袋片之类的材料将锅筒包住,培养基一般放入3-4层以后中间用薄木片垫住,以防止受热不均匀,然后用猛火旺烧,争取在4-6小时内使下部温度达到100℃,这个过程一般持续8-10小时,以保证灭菌彻底。

3.4 香菇的抢温接种

3.4.1 所用物品灭菌。待灭菌料袋降至28℃后,将接种所用的用具、菌种、衣服等物品放入接种室,同料筒一起薰蒸灭菌。

3.4.2 菌种处理。一是入接种室前用75%的酒精或其它杀菌药剂将菌种袋(瓶)擦洗1遍。二是接种前再用75%的酒精将菌种袋擦1遍。三是接种时从瓶(袋)底开始接,上部留1~2cm不用。

3.4.3 操作规范。一是接种必须3人一班,一人运袋擦袋,一人打眼封口,一人接入菌种。二是接种速度要快,随打眼,随接种,随封口。三是接种时间安排在晚上9点以后或阴天,以免灰尘大增加污染。四是短时间内1次接完,接完后再用气雾消毒剂薰蒸1次。

3.5 培菌方法

培菌期间保持室内干燥、暗光、通风良好,菌袋一般摆5-6层,不要压住接穴,影响菌种呼吸。在整个培菌阶段,推广采用“发菌阶段和转色促熟阶段”2段管理培菌法。发菌阶段主要是增温、降湿,室温保持20~2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5%左右,在温度偏低发菌时,可刺孔增氧,提高袋温,促菌快发。发菌前期当接穴的菌丝直径达到4-5cm左右时翻堆1次,促使发菌均匀一致;当接种穴之间菌丝连接后即可去掉外袋。转色促熟阶段主要抓好袋温管理,适宜温度是15-25℃,最适温度为18-22℃,此外,还要求给一定的光照并保持通风良好。通过这个阶段的管理,要求3月底以前转色结束,菌丝生理充分成熟,在此基础上进入出菇期。

4 反季节香菇栽培设施

4.1 大棚降温设备的运用

目前有一种多功能水温空气调节器,具有夏季降温、冬季升温双重稳定温度的作用,实验证明这种调节器使用效果非常理想。在菌种发育的7-8月间,可以使培养室的温度保持在13-25℃;而在低温季节进行升温操作时,只需要少量的煤、柴等燃料。

4.2 下田覆土技术的运用

为防止菌棒底部出现生菇情况,在下田之前要查看天气,要求在温度较高的晴朗白天下田,尽量避开早晚的低温,下田后最好保持一段时间的晴好天气;若天气预报下田后几天有阴雨天气,则不要下田,防止菌棒立即长菇。

4.3 菌袋转色

按常规生产程序进行菌种生产以及菌袋生产,待其全部完成发菌后,可以将菌袋以四边形形制逐层码高,并覆盖塑料塑膜、草席等使其升温,但注意通过调节草席的多少和塑料薄膜的覆盖与否以及夜间的揭盖,来促使菌袋表面的白色菌丝倒伏以及增加菌袋的温差,促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转色完成。

5 反季节香菇栽培出现的问题与预防措施

5.1 香菇的灯罩形菌盖有时表现出尖头的灯罩形状,明显薄或者又小又薄

此类菌盖即使采用延长生长时间也无法长大,并且在食用时不会表现出鲜香菇所应有的香味。这是由于基料营养不足,或者生长的温度偏高所引起的。出现这种状况的一般是没有转色或者转色不完全的菌袋,补救措施是一定要调控外部条件,促使菌袋尽快转色。可在浸泡菌袋时适当延长时间或补充营养剂,另外也可采取人工“叶面施肥”的办法,如喷洒食用菌专用的营养精素;在夏季气温较高的情况下,则应采取有效地降温措施,如夜间通风,人工制冷等,会收到较好效果。

5.2 香菇的茵盖不周正

具体表现出菌盖歪七扭八,或长短不一,或三角四方等等。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香菇在幼蕾阶段没有及时切开菌袋,致其菌盖在生长过程中直接顶在菌袋上导致挤压变形,或者所产生菇蕾比较多,没有及时对菇蕾进行梳理处理,等到其长到一定阶段,菌盖分化后挤在一起,致使其变形,无法再重新圆整。预防措施:及时割破菌袋,并对菇蕾及时梳理处理,一般只选留2-3个幼蕾,不要保留过多。

5.3 香菇的茵柄从裂缝中长出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菌袋含水率过低,导致培养基开裂,形成条状裂口,而子体可以在裂口内长出,有的在没有完全钻出来的情况下就出现菌盖,菌盖在裂口内逐步生长,导致无法实现其应有的商品价值。预防措施:一定要坚持进行菌袋浸泡处理,不使培养基形成裂口。

5.4 香菇的茵柄扭曲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菇棚空气湿度偏低,受光照较强或光线角度变换过于频繁。预防措施:菇棚内空气湿度保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并保持较稳定的光照。

5.5 香菇的茵柄空心

主要表现有菌柄细长、空心,从而引起菌盖偏小,主要原因是培养基料含水率不足以及菇棚湿度达不到要求等原因所致。预防措施:每次采收后,即应对培养基进行泡袋处理,一般浸泡23-25h即可,使基料恢复原状,并保持菇棚空气湿度在85%或者更高水平。

5.6 香菇的茵盖波浪形

第5篇

关键词:袋料香菇;配料;灭菌;接种;栽培技术

袋料香菇为真菌植物门真菌香蕈的子实体,属担子菌纲伞菌科,是世界上著名的食用菌之一。它含有一种特有的香味物质——香菇精,形成独特的菇香,故称为“香菇”。其营养丰富,香气沁脾,味道鲜美,素有“菇中之王”的美称。香菇菌盖伞形,直径3~6cm,表现呈黄褐色或黑褐色,菌褶白色,菌柄黄色,并生有棉毛状的白色鳞片,干燥后不明显。香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特点,且味道特别鲜美,属老百姓餐桌上的常用菜肴。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 物质条件

1.1 原料 (1)各种新鲜无霉烂、无变质的阔叶树木屑和农作物秸秆等;(2)麸皮、米糠、玉米粉,新鲜、无霉变、无虫蛀均可。

1.2 药品 硫磺、甲醛(或气雾消毒剂)、酒精、石灰等。

1.3 生产用器材 塑料袋15cm×55cm×0.05cm、接种钳、棉花等。

2 设备设施条件

2.1 发菌室 需符合3个条件:①房间清洁干燥;②保温性能好,调温方便;③使用方便、环境卫生、无污染源。

2.2 灭菌灶 信阳市淮河以北目前广泛采用常压灭菌灶,即将3~4个油桶装上约3/4的水,作产生蒸汽的发热源,用管子将蒸汽直接通入用塑料膜紧紧包围的料袋堆内完成灭菌,每次可灭菌2500~3000筒料袋。

2.3 菇棚建造 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气畅通,距水源近,空气流通,环境卫生好的空闲区域为好。菇棚大小以排放500~800袋(1t料)为宜。一般长5~6m,宽2.6~3.0m,高2.5m,总面积在13~18m2,棚中间留60cm的人行道,有条件的可在棚下面建火道,以便冬季气温低加温促菇生长。床架可分5~6层,层距30~40cm。每层床架上可横放2排菌袋。床架每隔1.5m用立柱和横梁支撑,菇棚顶部修成拱形,用宽幅塑料薄膜将整个菇棚顶盖至地面,并用土压封严实。

3 栽培期的选择

春季栽培香菇的的优点是:制种和发菌期均在低温季节进行,污染率低,菌丝生长健壮。由于发菌时间较长(120~180天),菌丝积累营养丰富,出菇整齐,畸形菇少,可有效地提高香菇产品质量。选择最佳栽培期是依据接种后在高温季节到来之前要完成发菌和转色。接种时间宜在12月~翌年4月。春栽香菇品种应选择中温迟熟品种,菌龄一般在150天以上。这些菌种约经6个月的发菌至6月底以前完成转色。7~8月份高温天气,可安全越夏,至9月份气温转凉便可出菇。

4 袋料春栽香菇的工艺流程

袋料春栽香菇的生产工艺流程为备料、配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发菌管理、越夏管理、出菇管理、采收与加工以及常见杂菌害虫的防治等。

4.1 备料 根据香菇营养学原理,不同树种的营养成分含量不同,因此,除含芳香油脂的松、柏、杉、樟禁用、空心树少用外,不分种类,混合运用,营养更全面。

4.2 培养料的配制 培养基配方为木屑79%、麸皮20%、石膏1%,水55%。料水比例为1:0.8~1.2。将料称好混匀,再加水充分搅拌,使含水量达55%。

4.3 装袋和灭菌以及冷却 先将袋一端用绳子扎牢,在火焰上熔封严密,然后装入拌好的料。边装边压实,装至距袋口6~7cm时,扎紧袋口。每袋装干料1.1~1.2kg。拌好的培养料要在4~6小时装完袋,并立即进行灭菌,以免料发生酸败。灭菌用大火猛攻,争取在5小时内使温度上升至100℃,并维持10~20小时。停火后,当温度降至约70℃时,迅速将料袋转入接种室降温。

4.4 接种 接种是一项要求严格而细致的工作,接种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菌袋的成品率。因此,整个接种过程要严格无菌操作,接种环境应进行消毒,达到干净而无菌。⑴接种室进袋前的消毒:使用前3天,室内打扫干净,将接种用具放入接种室,然后用硫磺熏蒸消毒(点燃硫磺后,密闭门窗直到进袋)。⑵接种室进袋后的消毒:当菌袋温度降至50℃时,再用甲醛进行2次消毒。每房间用甲醛0.5~1kg。先将甲醛放入容器内,加入约1/3清水,然后加热使甲醛汽化。⑶接种:当料温降至30℃以下时,可开始接种。接种前应当将接种场所及接种工具进行彻底消毒。接种室门口铺上石灰,以杜绝外界的杂菌感染;接种人员应搞好个人卫生,一般3~4人配合接种,第一人用酒精棉球擦料袋表面进行消毒,并用打孔器或木锥打接种穴。每袋上打5~9个穴,交错排列;第二人用酒精棉球将菌种瓶壁和瓶口消毒后,去掉封口,挖除上层菌皮,用接种工具将菌种取出,迅速放入接种穴内,并填满稍微压实。第三人用蜡封好接种口;第四人将接好的菌袋运走。每接完一瓶菌种,接种工具要经消毒后再接另一瓶菌种。接种结束后,要立即打开门窗通气。接过菌的袋,称作菌袋或菌筒。接好的菌袋要轻拿轻放,以“井”字形堆放于发菌室内,每层摆4~5袋。

5 发菌期管理

首先调节培养室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气条件使之适合菌丝生长,其次还要进行翻堆和刺孔增氧等管理措施。

5.1 控温 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4~26℃,除经常观察室温的变化外,要特别注意袋内温度的变化。控制袋温不超过28℃。若温度过高,可进行翻堆、散堆和通气等,严防袋温过高而烧堆。

5.2 控湿 培养室的湿度控制在70%以下,经常进行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培养室门窗遮光,制造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健壮生长。

5.3 翻堆 接种后7天左右,当接种穴周围长出白色菌丝时,可进行第1次翻堆。将菌袋上下、内外调换位置后重新堆叠。发现接种穴不发菌的或漏接的,应及时补种。以后每隔7~10天进行1次翻堆。根据室温和堆温度变化,改变堆形和堆高,以防温度过高或过低。

5.4 刺孔增氧 随着菌丝的生长,袋内氧气逐渐被消耗,要适时进行刺孔,以增加袋内供氧量。刺孔一般进行3~4次。在菌丝发满袋时,刺20~40个孔,孔深1.5~2cm。6月20日以前结束刺孔。若此时,发菌仍未结束,不要再进行第4次刺孔,以免高温造成杂菌感染和烂袋。刺孔后,菌丝呼吸作用增强,袋温可升高2~5℃甚至更高,要加强通风降温,疏堆散热。室温在28℃以上时,应停止刺孔,以防由于温度过高而烧堆。

5.5 转色和生理成熟管理 菌袋转色适宜的温度20~23℃,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之间。在此条件下,表面菌丝渐倒伏并分泌褐色素,使菌丝体慢慢由白色变为棕红色。转色时间需要10~15天或更长。在转色过程中,若温度过高,会大量分泌黄水,要及时将黄水排除,以免造成烂袋或感染杂菌。

6 菌袋越夏管理

春栽香菇于6月底完成发菌和转色后,已进入7、8月份高温季节,要保证菌袋能安全越夏,使菌袋不感染,不烂袋,不烧堆,并尽可能保持菌袋内水分不丧失。菌袋越夏可在室内、室外荫棚、树林和果园中。除注意控制温湿度外,要创造遮荫条件,用遮阳网搭建荫棚。室内越夏是将菌袋置于阴凉干燥的房内,控制室温不超过28℃,湿度70%以下,通风避光。菌袋以“井”字形堆放,堆叠层数要少,堆与堆之间疏散开或单个排放。

7 出菇管理

7.1 秋菇管理 前期菇床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降温保湿,具体措施是早、晚或午夜等温度较低时开窗掀膜通风换气,白天盖膜关窗喷水,后期气温转冷,主要是保温保湿、减少通风、掀膜次数,控制每次时间。力争使菇房温度在10~20℃间变动。

7.2 冬菇管理 主要是防寒保温。菇房通气应在中午气温高时进行,时间不宜过长。另外,菌筒由于前期出过几批菇,营养消耗大,此时在管理上要注意让其“休养”以积蓄养分。

7.3 春菇管理 春季气温由低至高,且雨量充沛。自然的温湿度恰好适合香菇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形成。经过秋、冬两个干燥季节的出菇及自然蒸发,菌筒失水严重。当菌筒含水量下降至30%~40%时,就要作浸水处理。

8 采收与加工

香菇采收与加工直接关系到香菇生产的经济效益问题,根据市场的需求,采收和加工方法也不同。从加工的种类来说,可把香菇烘干脱水制成干菇;也可把香菇保鲜,就是新鲜香菇采收下来,采取冻库保鲜,进行筛选后直接包装销售。

第6篇

关键词 陕南地区;香菇袋料;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5-0181-02

香菇、木耳、平菇、金针菇等菌类富含人体必须的多种氨基酸等有效成分,常食用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对多种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如香菇可补钙、预防佝偻病、防癌,香菇提取的多糖对多种疾病有很好的疗效;正因为如此,香菇价格连年攀升,促使食用菌产业发展迅猛。我们根据多年的种植试验,特推出以下袋料香菇种植模式,技术要点如下:

袋料香菇的种植需要三分种七分管,同样的菌种同样的种法,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经济效果大不一样。每生产1 000袋(17m×58cm)袋料香菇为例,其他规格参照以下比例

传统配方:木屑+麸皮+石膏粉+营养素

科学配方:木屑+麸皮+石膏粉+防霉营养+宝玉米粉

1 种植季节

依据菌丝生长特点,生产接种以气温达到8℃以上为宜,一般在阳历3~4月为宜,4月底结束。4月份以后由于气温回升快,杂菌较活跃,菌丝容易受高温损伤,成活率降低,生物转化率也不高,因此应把阴历的正月、二月、三月作为黄金的种植季节,并且合理安排生产。

2 配方与拌料

2.1配方

1 000袋需鲜木屑2 000kg左右,麦麸250kg,石膏10~15kg,生长素10~12袋,绿霉净3~6袋。

2.2配方要求

1) 木屑、麦麸要求新鲜,无霉变、虫蛀;2)各种原料药称量准确;3)粗细适宜,无粗块,针刺。

2.3拌料

先将麸皮、石膏粉、玉米粉按比例称取搅拌均匀,按所需水量再将含有防霉・营养宝的水均匀洒到预先拌好的干料中,边洒水边翻料,翻料三次力求干湿均匀。检验方法是抓一把料轻力捏手中有水印,松开手料自然散落,干湿合适。若水较多,成团不散则太湿,应摊开让其散发一些水分。拌料过干则出菇较密,过湿则影响成活率且出菇较晚影响产量。

3 生产菌袋

3.1料袋选择

折宽18cm筒袋,厚0.006cm,长58cm低压聚乙烯袋为宜,要求料袋薄厚一致,韧性好,无微孔。

3.2装袋

1)要求当天拌料当天装袋,装袋松紧一致,扎口先将袋口清理干净,然后用扎口机扎口。

2)烂袋挑出胶布粘好另放,装灶时放最上边;

3)采用袋料香菇免割保水膜的方法是,装袋机上先套香菇免割保水膜,再套外袋。香菇免割保水膜适宜规模化种植模式,省时省力,每袋降低成本达0.2元。

4灭菌

1)装好菌袋要及时灭菌,不能放置过久,防止料变酸,料袋排放以直叠式为好,装稳留通气道,常压灭菌要做到“攻头、保尾、控中间”,即大火攻头,点火后4h~5h要使炉温升到100℃,四角底部菌袋料温达到80℃以上,保持12h~16h以上方可停火,并在最后2h再烧大火,如遇中途降温要适当延长灭菌时间3h~5h。在烧灶中间应严守岗位,注意观察水位,及时补充预热水入锅,严防烧干锅和炉温下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停火后,当温度降至70℃~80℃时可以出锅。装锅及出锅过程,应仔细检查破损料袋,发现后及时用胶布贴好,雨天出锅应采取防雨措施;

2)每灶3 000~4 000袋以内,否则因堆垛过大,长时间烧不上温,导致料发酸,接种后菌丝不吃料或吃料缓慢,甚至全袋感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停火后,不要急于出灶,不要马上揭开塑料棚,继续焖住5h以上,待自然降温冷却后再出灶,注意不要让菌袋淋雨或露夜

5 接种

1)接种是袋料香菇种植的又一关键环节,决定成活率的高与低。养菌室要彻底清扫,养菌棚要求暗光、干燥通风,最好远离禽舍、仓库、厕所等杂菌较多的地方。菌袋绝对不能放在阴暗潮湿棚内,更不能用塑料薄膜铺地(防潮);

2)出灶时,挑出有损伤的菌袋,及时用胶布粘好,避免杂菌感染。待料袋降到26℃以下时抢温接种,三天内全部接种结束;

3)接种时应把接种棒、小刀、剪刀等用酒精消毒并在酒精焰上烤干。菌种应用酒精消毒,从底部开始接种,打一穴接一穴,严禁打一排再接种,接种时应靠近两头打穴,以利于快速封口,接种时一定要用菌种把的薄膜压实封严。

6 养菌

养菌的好坏直接决定产量的高低。菌丝生长怕高温、耐低温,生长过程中需要氧气,怕强光。菌袋在养菌棚内要堆成“#”,两边留人行道通风又便于检查。菌袋培养15天以后要进行翻堆,堆高不超过6层。待菌丝生长完全连接后进行刺孔增氧,每袋刺8~10个孔,深度4cm~6cm。待菌丝长满后不要急于刺大孔,当菌袋表面1/3生长瘤状物后再刺最后一遍,俗称放大气。

7 越夏管理

1)室外越夏,菌袋发满后不怕淋雨,不需在菌棚上加盖薄膜,菌棚用遮阳网遮阴,三分阳七分阴,遮阳物离菌袋60cm~90cm以上;

2)采用保水膜的,在菌袋上架后将菌袋两头或一头环割开,以利于增氧和排出积水。袋料香菇越夏管理是种植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往往被菇农忽视,菌袋转色决定香菇产量和质量。正常的转色是红褐色,手感轻软,若转色过重,过深则不易出菇或出菇较少,若转色过轻则出菇较密,个头小且畸形多。

8 出菇管理

1)出菇安排:在自然条件下春栽可收5~6茬,从发生季节可分秋菇、冬菇、春菇3种,春栽生产的重点是秋菇和冬菇。

9~11月出菇为秋菇,9月份开始,气温由高到低,出现菇蕾后分别采培育厚菇或花菇的技术措施。空气湿度大时先培育厚菇,天气晴朗要抓住时机培育花菇,催花采取白天遮阴控温18℃~20℃,山区采取5阴5阳,平原6阴4阳,调节光照,降低温度。

第一茬菇采完后,清除菇脚重新养菌,一周后待采菇后柄部发白在催第二茬菇。催菇时只需把菌袋翻身即可,时间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5点后催菇效果较好,若菌皮较厚、出菇较少可采用两袋相撞用力要适当。

2)出售鲜菇每袋留15~20朵,销售干菇每袋12~15朵菇较合适,其余应连根剔出。每茬菇出过后应敞棚养菌7~10天,在根据菌袋轻重适量补营养水,补水量应为原重的90%为宜,在高温季节,水分过重易引起菌丝缺氧而自溶。

第7篇

香菇; 哈茨木霉; 抗性; 高温胁迫; 菌丝生长; 菌棒腐烂

高温胁迫导致包括食用菌在内的各种生物体的活性氧氧化生物膜,产生多种具有伤害作用的不饱和醛酮产物,使蛋白质变性,破坏细胞膜稳定性,造成一系列生理紊乱,是生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12]。食用菌对高温胁迫的耐受性是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特性[3]。

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是香菇菌丝培养期间最为常见的木霉种类[45],前人已经注意到香菇菌丝生长及存活能力与环境条件及木霉菌存在某种关系;TOKIMOTO研究了碳氮源对木霉和香菇菌丝互作的影响[6],BADHAM研究了环境和栽培条件对哈茨木霉和香菇的长速和竞争性影响[7]。香菇菌棒腐烂病在生产中时有发生,但其发生原因研究多基于现场调查与经验判断,将其归结于气候异常、通风散热差、木霉菌感染或高温烧菌等原因,尚未见系统的研究[89]。通常情况下,湖北省随州市及其周边地区香菇栽培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制袋,秋冬季及翌年春季棚内出菇,称之为秋栽模式。2012年以来,由于劳动力资源不足,为了错开制袋高峰期,部分农户将秋栽制袋时间提前至7月中下旬,香菇菌丝在培养期间遭遇高温,导致菌棒腐烂病在湖北省大面积发生,每年烂棒达到2000万棒以上,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在验证了香菇菌棒腐烂病与菌棒石膏含量、刺孔次数、补水时间及补水方式等不具有相关性的基础上,研究了高温胁迫对香菇菌丝生长及其抗哈茨木霉能力的影响,明确了秋栽香菇菌棒腐烂病的发生原因。

1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菌株

香菇供试菌株秋栽7号(Q7)、L607和雨花2号(Y2)菌株均由华中农业大学菌种实验中心提供。哈茨木霉(T. harzianum)菌株系笔者自湖北省随州市随县香菇腐烂菌棒上分离,经过形态学和ITS序列鉴定,保存于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研究所。

1.2病害症状观察

2012~2014年笔者在湖北省随州市随县草店镇、殷店镇和三里岗镇等秋栽香菇产区进行了现场调查。观察了香菇菌棒腐烂病的症状特征及变化规律,对发病菌棒表面和横切面特征进行了观察,调查了不同栽培棚中香菇菌棒生产管理措施及发病情况,分析了解菌棒腐烂病发生规律。

1.3高温胁迫处理Q7菌丝与哈茨木霉的对峙培养

将培养料(79%木屑,20%麸皮,1%石膏)装入200 mm×20 mm的双头开口玻璃管中,橡皮塞封口,灭菌;用直径8 mm的打孔器从PDA上取供试菌株Q7经过活化的菌丝片,每支玻璃管一端接3块菌丝片;25 ℃下培养20 d之后,分别置于37 ℃条件下处理6 h和24 h作为高温胁迫处理,以25 ℃培养相同时间为对照。在高温胁迫处理之后,在玻璃管另一端接入同样大小和数量的哈茨木霉菌丝片,25 ℃下培养,观察香菇菌丝与哈茨木霉菌丝相互接触时的对峙反应。试验设3次重复。

1.4高温胁迫处理对Q7菌丝生长能力的影响

在18 mm×180 mm的单头开口试管中装入香菇栽培的培养料,灭菌,按1.3方法分别接入Q7的菌种;25 ℃下培养至菌丝长满试管,再分别置于30、33、36、39、42 ℃五个温度梯度下,分别处理6、12、18、24、30、36、42、48 h,以25 ℃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为对照。之后从试管中挑出黄豆大小的培养物接种于PDA平板,25 ℃培养观察菌丝生长情况。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培养7 d后不同处理下香菇菌落直径,每个处理设5个重复,采用SPASS 20.0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1.5高温胁迫处理对3个供试菌株菌丝存活及抗哈茨木霉能力的影响

参照1.4的方法,对3个供试菌株(Q7、L607和Y2)长满培养料的菌丝体,在39 ℃条件下胁迫处理18、24、30、36、42、48 h,在42 ℃条件下胁迫处理6、12、18 h, 以25 ℃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为对照。之后从试管中挑出黄豆大小的培养物,接种于PDA平板,25 ℃培养观察菌丝生长状况。参考1.3方法,在试管中已胁迫处理的香菇菌丝表面接入哈茨木霉菌丝片,25 ℃下培养,观察哈茨木霉侵染香菇菌丝的情况。

1.6香菇菌棒培养温度及其腐烂病发生情况

试验在随州市随县殷店镇秋栽香菇生产基地进行。2014年7月20日接种香菇栽培菌株Q7共600个栽培袋,其中300袋置于室内(25 ℃)培养,另300袋置于栽培棚进行培养(栽培棚采用白色塑料薄膜和黑色遮阳网各一层进行覆盖,菌袋分别置于栽培棚第1~6个层架上,菌袋之间保持4~5 cm距离)。7月28日进行菌袋第一次刺孔,同时开始对栽培棚内气温和菌袋内部温度进行抽样测量。室内培养(25 ℃)的菌袋于10月15日转入同一个栽培棚中,在层架上随机摆放。采用常规方法对菌棒进行转色和出菇管理,观察菌棒腐烂病发生情况。

曹现涛,等:高温胁迫对香菇菌丝生长及其抗哈茨木霉能力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病害症状与发生情况

香菇菌棒腐烂病一般在当年秋冬季至翌年4月发生。在第一潮菇采收之后,菌袋表面出现零星的灰白色菌落,之后菌落扩大,菌落中央出现绿色或淡绿色分生孢子堆,并散发出强烈的霉味;被感染的菌棒深褐色,水浸状,松软,腐烂;菌棒横断面上腐烂部位深褐色,感病部位与正常菌丝之间有红褐色拮抗线;病斑可以逐渐向菌棒表面及内部的正常菌丝部位扩展,直至完全感染整个菌棒,致使菌棒腐烂松散,易折断(封三图1)。

调查表明,香菇菌棒腐烂病在随州市及周边各个种植区域均有发生,但以桐柏山南侧低丘河谷地带种植区发生最严重,而大洪山及周边丘陵山区发生较轻。菌丝培养场所对发病率有明显影响,砖房室内培养菌丝时发病率明显较低,而栽培棚中培养菌丝时发病率较高。随着采收次数增加,菌棒发病率迅速上升,至第四潮菇时发病率达到60%~80%,个别菇棚可以达到90%以上,原因是前期高温胁迫使菌丝活力衰退,抗木霉能力下降,每次出菇后菌丝营养被进一步消耗,浸水补水时菌棒被更多的木霉孢子感染,加快菌棒腐烂病传播速度。

A:菌棒表面腐烂呈褐色;B:菌棒横切面出现红褐色拮抗线;C:菌棒表面出现淡绿色分生孢子堆

A, Brown rot on log surfaces; B, Redbrown antagonistic streak in log transsection; C, Cluster of light green conidia on log surface

图1 香菇菌棒腐烂病的症状

Fig.1 Symptoms of log rot inL. edodes

图2 Q7菌丝37℃胁迫处理后与哈茨木霉菌丝的对峙培养结果

Fig.2 Antagonistic reaction between L. edodes Q7 mycelia treated at 37 ℃ and T. harzianum mycelia

2.2高温胁迫处理Q7菌丝与哈茨木霉对峙培养的拮抗反应

在试管培养料中,当Q7菌丝在37 ℃处理6 h时,它与哈茨木霉菌丝接触部位产生明显的黄褐色拮抗线,表明香菇菌丝抵抗哈茨木霉的能力强,且与对照处理(25 ℃)一致(封三图2)。当香菇菌丝在37 ℃处理24 h之后,菌丝迅速被哈茨木霉菌丝覆盖,表明其失去了抵抗哈茨木霉感染的能力。

2.3高温胁迫处理对Q7生长能力的影响

与对照相比,受高温胁迫后恢复生长的香菇菌丝,其长速快于处理前。高温胁迫可导致香菇菌丝抗逆性迅速减弱,超过一定阈值会使香菇菌丝死亡。在香菇菌丝未致死的条件下,这种高温胁迫是可逆的,在适宜条件下能恢复生长活力,甚至生长速度加快(表1),未观察到菌落形态有明显变化。

**不同温度处理相同时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大写字母表示相同温度不同时间处理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 0.01);/表示菌丝死亡

Values are the means (mm/d)±SD (n=5);* indicate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1) among different temperature treatments for the same time period; different higher case letters indicat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1) among different time treatments at the same temperature; (/) nonviable mycelium

2.4高温胁迫处理对3个供试菌株存活及抗哈茨木霉能力的影响

G: Growth; D: Nonviable;+: Resistant;-: Sensitive

从表2可以看出,在39 ℃下处理不超过24 h,3个供试菌株菌丝转管至25 ℃后均能恢复正常生长。但39 ℃条件下Q7处理达到30 h,以及L607处理达到36 h时,菌丝均无法恢复生长,但雨花2号处理48 h菌丝仍然可以恢复生长。在42 ℃条件下,秋栽7号和L607在处理6 h后,菌丝可以恢复生长,但3个供试菌株在其它处理条件下均已死亡,不能恢复生长(表3)。

在39 ℃高温下胁迫处理菌株Q7 18 h和24 h、胁迫处理菌株Y2 24 h和48 h,两个菌株(Q7,Y2)菌丝体虽然还能继续生长,但已失去了抵抗哈茨木霉感染的能力(表2)。哈茨木霉菌丝能迅速感染受39 ℃高温胁迫处理24 h的菌株Q7的菌丝体。但在39 ℃高温胁迫处理时间不超过30 h时,L607既能继续生长,又保持了对哈茨木霉的抗性。

3个供试菌株对42 ℃高温胁迫的耐受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在42 ℃下处理6 h时,Q7和L607菌丝生长和抗哈茨木霉能力均没有受到显著影响,但Y2菌丝已死亡,而3个供试菌株处理12 h以上菌丝均全部死亡。

上述试验表明,温度和处理时间共同影响供试菌株高温胁迫反应的结果。短时间的高温胁迫对香菇菌丝的生长和抗哈茨木霉能力均没有显著影响。随着胁迫温度上升或胁迫时间延长,菌丝抗哈茨木霉能力下降,甚至失去生长能力。

2.5培养温度对香菇菌棒腐烂病发生的影响

25 ℃条件下室内培养菌丝时,Q7菌棒在出菇期没有发生烂棒现象。在栽培棚中进行菌棒培养的条件下,第一潮至第四潮菇采收后的菌棒腐烂率分别为18%、39%、57%和76%。温度测定发现,7月28日至8月6日中午14时前后棚内不同位点气温高于棚外气温2~3 ℃,而菌袋内部温度高于棚内气温3~4 ℃。气象资料表明,7月28日至30日当地连续3 d最高气温达到35~36 ℃,在此期间棚内最高温度达到37~39 ℃,而菌袋内部最高温度达到40~43 ℃,表明秋栽7号在菌丝培养期间受到了高温胁迫,引起抗哈茨木霉的能力下降,部分菌丝死亡,导致了菌棒腐烂病发生。

3 讨论

张美敬等人(2015)研究表明,侧耳属菌株受高温胁迫后,在28~40 ℃处理0~48 h菌丝体内硫代巴比妥反应产物(TBARS)与温度和时间呈正相关,与随后的菌丝恢复生长率呈负相关[3]。本研究首次进行较系统的室内外试验,证明香菇菌丝在短时间高温胁迫时生长能力及抗哈茨木霉能力没有受到显著影响,但随着胁迫温度上升或处理时间延长,菌丝抗哈茨木霉能力下降,甚至死亡,这与张美敬等人对侧耳属高温胁迫的研究结果相似。

香菇不同栽培菌株对高温的耐受能力不同,尚需进一步测定各个栽培菌株耐受高温胁迫的能力,为预防香菇菌棒腐烂病奠定基础。哈茨木霉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只有在香菇菌丝活力下降时才能感染。在湖北省随州市等秋栽香菇产区,由于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资源出现短缺,部分种植户为了避开用工高峰,将制袋时间从8月下旬提前至7月中下旬,导致香菇菌丝培养处于炎热的夏季高温季节,而部分菌棒培养在没有良好遮阴及通风条件的栽培棚中进行,使得菌袋内部菌丝体受到高温胁迫,导致香菇菌棒腐烂病近年来在产区大范围严重发生。

MOLLER IM, JENSENPE, HANSSON A. Oxidative modifications to cellular components in plants[J]. Annu Rev Plant Biol, 2007, 58:459481.

[2] FERREIA AS, TOTOLA MR. BORGES AC. Physi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trehalose in the ectomycorrhizal fungus Pisolithus sp. under thermal stress[J]. J ThermBiol, 2007, 32(1):3441.

[3] 张美敬,刘秀明,邹亚杰,等.侧耳属高温胁迫条件优化研究[J].菌物学报.2015,34(4):662669.

[4] 吴小平. 食用菌致病木霉的鉴定、致病机理及防治[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8.

[5] CAO XT, BIAN YB, XU ZY. First report of Trichoderma oblongisporum causing green mold disease on Lentinula edodes (shiitake) in China[J]. Plant Dis, 2014, 98(10):14401440.

[6] TOKIMOTO K, KOMATSU M. Effect of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s in media on the hyphal interference between Lentinus edodes and some species of Trichoderma[J]. Ann PhytopatholSocJapan, 1979, 45(2):261264.

[7] BADHAM ER. Growth and competition between Lentinus edodes and Trichoderma harzianum on sawdust substrates [J]. Mycologia, 1991,83(4):455463.

第8篇

年,县就种植袋料香菇9000多万袋,产业收入达4亿元,全县农民年人均食用菌产业收入到达农大家均收入的50%,森源在科普惠农、服务产业中所做的工作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近几年来,公司先后荣获“全国食用菌行业先进科研单位”、“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星火富民工程示范基地”、“市科技兴农先进单位”、“县乡村科普工作先进单位”、“县小康建设先进单位”等殊荣。近几年来,森源公司在乡村科普惠农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发挥人才优势,常年免费技能服务

一方面,搞好科技培训,提高菇农科技本质。为提高广大菇农种植技能,紧扣食用菌栽培治理进程中的一些关键环节,采取专家现场指导、科技人员下乡、创办培训班、印发材料等多种方法,增强对农民群众的技能培训。年,公司突出代料食用菌、反季菇等生产技能服务,对菇农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发展技能培训讲座30余场次,发放技能材料2万多份,技能员上门指导800多个工作日,培训菇农2万余人次,使全县的菇农都能成为食用菌栽培的里手行家。另一方面,坚持服务收集系统,完善服务功能。公司依托本身的技能人才优势,成立了食用菌技能服务中心,负责全县的技能服务工作;还分别在全县7个乡镇和30个食用菌生产专业村设立了食用菌技能服务站,主要依托乡镇科技服务人员和科技示范户,发展技能服务工作。别的还专门延聘华中农业大学的专家传授按期对中心和技能服务站的技能人员进行培训,平常由公司技能人员对一切技能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各地服务站的食用菌技能人员直接指导服务于菇农,各服务站每年集中培训农民不少于5场次,切实处理菇农在食用菌种植进程中的技能难题。使全县有食用菌种植的当地,村村有技能强人,户户有技能清楚人,家家都走上了致富路。

二、发挥企业科研优势,不断研讨推行新种类

森源公司是省菌协确定的“省菌种选育推行基地”,是华中农业大学科研教育练习基地,经过校企协作,使企业的科研设备设备完全,技能力量较为雄厚。我们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依据市场和菇农的实践需求不断选育高产优质的菌种,不断研讨高产优质的栽培技能,经过公司构成的技能服务收集实时地教授推行给广大菇农,让菇农不断地更新种类,改变栽培形式,改进采摘加工方法,依托科技不断节省资源、提高质量、增加产量、提高效益。一是做好食用菌新种类的选育和推行工作。公司坚持自立研讨开发适用的食用菌新技能、新种类,运用单孢杂交和单核原生质体杂交等技能,培养食用菌新种类;年公司新选育出菇形圆整,菇肉严密,个大柄短的中低温香菇新种类“森源16”号,当前正在进行中试阶段,估计2010年将大规划面向市场;还选育出顺应当地栽培的黑木耳等新种类5个,当前正在品比实验。二是组织施行各类科技攻关项目。年公司围绕我县食用菌发展实践,申报国家、省、市、县各级科技方案项目5个,组织施行了“年产5000吨食用菌优质代料菌种产业化开发”国家星火方案项目以及“省主栽食用菌优秀菌株挑选与高产栽培技能研讨”,“市低海拔反时节香菇新种类的选育”,“县香菇低耗材配方研讨、县应用当地原资料生产茶树菇技能研讨”等项目,均获得了优越结果。三是发展食用菌深加工的研发。年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结合研发了菇精调味料等香菇加工产品,应用等级低菇、菇柄加工成具有香菇共同风味的新型调味品,当前已实验成功,估计2010年进入试产期,逐渐处理了等级低菇、香菇柄等资源未充分应用的问题,提高香菇产品附加值,推进香菇产业链向更深条理发展。

三、发挥企业技术优势,实行示范引导推广

任何一项新技能,一个新种类的推行运用都有一个渐进的进程,为了缩短这个进程,我们以为最好的方法是坚持示范基地,以点带面,以理服人。近几年重点做了香菇标准化生产技技能示范、菌种提纯复壮及新种类选育、食用菌优质袋料菌种的产业化开发、香菇培育基替代品开发、香菇食品研发工作。一是大力履行香菇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能。遵照“科学治理,提高质量,节制规划,继续发展”的制度,重点在增强治理、提高香菇的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公司采取专家现场指导、科技人员下乡、专题培训、发放技能材料等方式,增强无公害香菇袋栽技能的普及推行,提高广大菇农的标准化生产认识,保证农民群众种植技能的无公害化,提高食用菌生产的标准化程度。二是大力推进茶树菇生产技能。近年来,公司将发展茶树菇生产作为推进食用菌产业构造调整的打破口,茶树菇具有林木资源耗费少、治理难度小、经济效益好、栽培原料起原普遍等特点,适合作为资源节约型示范新种类加以推行。还发展栽培技能攻关,坚持规划化、标准化茶树菇生产示范基地,采取各类有用行动大力推进,获得了优越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大力推行反时节香菇新法栽培技能。反季香菇栽培是一项周期短、奏效快、风险低、收入高的代料食用菌栽培新形式,比代料越夏香菇的单位效益增加50%。公司经过不断创新栽培技能,使反时节香菇种植形式被广大菇农承受。该技能摒弃了传统栽培形式,将放在棚架上的香菇排放在地表,再经过喷水降温,使香菇夏日高温期间成功出菇,生产周期也从本来的18个月缩短至10个月,每亩纯利润到达3-5万元。还,结合我县实践,在全县履行标准化生产基地种植形式,年共协助兴修5个100万袋食用菌标准化科技示范基地,从香菇的配方标准化、建棚标准化、出菇治理标准化、销售环节标准化为示范,带动农民发展食用菌生产,有力推进了全县食用菌标准化生产。

总之,近几年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虽然在科普惠农兴村工作上做出了必然奉献,然则与党和人民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直把科普惠农兴村工作做为我们的第一要务,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奉献。

第9篇

毛头鬼伞(鸡腿菇); 菌渣; 酒糟; 生长; 产量

贵州省印江县食用菌的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其中以规模化栽培香菇(Lentinula edodes)、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为主,而采收结束后的大量废弃食用菌菌渣被堆置致发霉腐烂。贵州青酒厂产生的大量白酒糟除部分用作饲料外,大部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利用途径,长期堆置滋生大量的蚊蝇,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且污染环境。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又名鸡腿菇,其菌丝分解木质素、纤维素能力极强,抗逆性较好[1,2]。笔者用废弃菌渣、酒糟作为替代栽培主料生产毛头鬼伞,考察毛头鬼伞的生长状况,以期能将该地区废弃菌渣、酒糟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1材料与方法

1.1菌株

川鸡腿菇1号(C. comatus)由四川省食用菌菌种场提供。

1.2培养料

以常规配方(80%玉米芯,10%麦麸,6%玉米粉,2%石灰,1%石膏,1%过磷酸钙)为对照。配方1: 废弃40%香菇菌渣,40%玉米芯;配方2:废弃40%黑木耳菌渣,40%玉米芯;配方3:40%酒糟,40%玉米芯,各配方均添加10%麦麸,6%玉米粉,2%石灰,1%石膏,1%过磷酸钙。香菇和黑木耳废弃菌棒来自惠水县高镇食用菌栽培基地,采收结束后的香菇和黑木耳废弃菌棒晒干后粉碎备用。香菇菌棒原始配方为:78%杂木屑、20%麦麸、1%红糖、1%石膏。黑木耳菌棒原始配方为:83%杂木屑,15%麦麸(或米糠),1%石膏粉,1%白糖。酒糟由贵州青酒厂提供。酒糟的处理方法为将石灰、石膏、过磷酸钙均匀拌入酒糟中发酵5~8 h,摊开晾凉后拌入其它辅料,装袋、灭菌,作为替代栽培料。

1.3栽培实验

试验于2012年1月5日至6月10日在贵州大学园艺实验室和蔬菜园进行。按配方拌匀培养料,含水量为60%~65%,用45 cm×17 cm×0.05 cm的聚丙烯袋装料,每袋折合装干料0.5 kg,120 ℃,0.15 MPa灭菌2 h。待袋温降至30 ℃以下后接入毛头鬼伞菌株,接种量4%,每处理60袋,栽培种制备参照王贺祥的方法[2]。接种好的培养袋立即移入发菌室遮光培养,温度控制在25 ℃左右,湿度为70%。记录菌种块的萌发时间,用划线法测定菌丝的生长速度[3],观察菌丝长势色泽和整齐度,记录接种至满袋时间,统计菌袋污染率。

菌丝满袋、菌包变硬后移至贵州大学蔬菜园栽培大棚内,脱袋进行覆土出菇管理,每个处理为20袋/3 m2,随机排列,3个重复。覆土时在菌棒间填满土,浇一次重水使土壤湿度达55%以上,再在菌棒表面覆盖3 cm厚的沙壤土,再浇一次水,使覆土湿度在20%。大棚内控制相对湿度在75%~80%,温度在20 ℃左右,注意通风换气。记录覆土至出现原基的时间。

子实体七分熟时采收,每潮菇采收后,清除土面残余菇脚,停水养菌4~5 d。待菌丝发白,再喷重水增湿,按前述方法进行出菇管理。每次采菇时观察子实体色泽及感官并分别测量菌盖长度和粗度及单个子实体重量,统计各处理的产量。菌柄、菌盖及单菇重量的测定:每小区按大、中、小不同形态的子实体随机挑选30朵进行测定,并计算平均值。记录转潮时间,统计产量和生物学效率。

2结果与分析

2.1各处理菌丝生长情况

由表1可知,对照培养料上菌丝平均生长速度最快(0.51 cm/d),菌丝满袋时间短(55 d),试验小区的菌丝长势最好,菌丝生长最为浓密、粗壮、洁白,且辐射的点数最多(7个);除对照外,配方3的菌丝生长情况最好;配方1和2的菌丝生长状况差别不大。覆土后30 d,配方1、2、3的小区土面菌丝扩散点数相同,都小于对照。配方1、2杂菌污染率较高,其次为配方3,对照的污染率最低。结果表明,以废弃香菇菌渣、黑木耳菌渣和酒糟代料栽培毛头鬼伞,菌丝平均生长速度、菌丝满袋时间、菌丝在覆土面长势等方面表现都弱于常规栽培料。

2.2各处理子实体生长情况

3小结

以废弃香菇菌渣、黑木耳菌渣和酒糟作为主料栽培毛头鬼伞,菌丝能正常生长发育,但菌丝平均生长速度、菌丝满袋时间、菌丝在覆土面长势等方面表现都弱于常规栽培料。配方1、2的污染率最高,配方3次之,对照组最好,这可能是菌渣、酒糟含杂菌较多,虽经过灭菌也比较容易污染所致。以酒糟为主料的配方3较以香菇菌渣为主料的配方1、以黑木耳菌渣为主料的配方2的子实体生长性状表现好,且配方3与对照的单菇重没显著差别(P

胡文华.菌中新秀——鸡腿菇[J]. 中国土特产, 1999,(2):20.

[2] 张晋刚,常玉玺,张晋丰. 鸡腿菇栽培中的问题及对策[J].食用菌,2000,18(1):30.

第10篇

1、香菇切成片,青椒也切成片。

2、猪肉切片之后,放入淀粉,搅拌均匀后腌制十分钟。

3、油锅倒入猪肉翻炒至变色。

4、加入蒜、香菇、青椒、胡萝卜后翻炒均匀。

5、最后倒入酱油50毫升,继续翻炒均匀后,即可起锅。

香菇分布概况我国的香菇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人工栽培几乎遍及全国。世界上的香菇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西侧的一个弧形地带。

北至日本的北海道,南至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到尼泊尔的道拉吉里山麓。此外,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也有香菇变种,新西兰分布着类似的香菇,南美的塔哥尼亚也有栽培。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1篇

焯水浸泡法:剪去香菇的蒂头,烧一锅开水,将香菇在热水里面焯水一分钟左右,再将香菇放进凉水中浸泡,中间换2-3次水即可。

盐水浸泡法:用水冲洗一下香菇,把香菇表面的灰尘泥土洗去。找一个空盆,倒入2勺盐,兑入半盆清水,把香菇放入盐盆里,浸泡15分左右,用手轻轻搓揉香菇的表面,再用干净的水冲洗干净即可。

香菇:

香菇属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香菇属,起源于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菇,也是我国久负盛名的珍贵食用菌。我国最早栽培香菇,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香菇也是我国著名的药用菌。历代医药学家对香菇的药性及功用均有著述。

香菇肉质肥厚细嫩,味道鲜美,香气独特,营养丰富,是一种食药同源的食物,具有很高的营养、药用和保健价值。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2篇

关键词 香菇;庆科212;周年化出菇

中图分类号 S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128-02

2015年以来,香菇工厂化生产成为我国食用菌行业的重要议题。潢川九龙春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2014年秋开始,利用杏鲍菇出菇房设施进行了香菇新品种庆科212周年化出菇技术研究,该技术的主要内容如下。

1 品种特性

庆科212由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选育成功,2015年12月由浙江省第12次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通过,早熟中偏高温型,菌龄60~70 d即可成熟出菇。其菌龄短、抗性强、产量高、菌肉组织致密、口感佳,深受各地菇农欢迎。

2 设施设备条件

出菇房规格为6.0 m×9.0 m×3.6 m、容重18 kg/m3的聚苯乙烯泡沫库板、具有一定坡度的耐磨地坪地面及排水口、内设LED白光灯带、外径为25 mm的PPR给水管;每间安装1台10HP的空调控温,每间安装600 m3/h外转子轴流风机8台(进风扇和排风扇各4台);作为转色管理的菇房,每间需要安装6 kg/h的超声波加湿机1台。

3 菇房周年化出菇技术的特征与优势

3.1 菇房周年化出菇技术的内涵

菇房周年化出菇技术的内涵,即通过冷库顺季出菇和冷库反季节出菇2种出菇模式的搭配,实现香菇的周年化不间断出菇。其中,菇房顺季出菇模式的主要特征在于充分利用自然低温条件和复合板菇房的保温性能来降低能耗成本,并培育个大、肉厚、柄短、含水量低的优质香菇,通过精包装直供大型超市等高端市场,以错开公司产品与供给农批市场的大量顺季统菇的竞争,提升袋均利润率和品牌附加值。菇房反季节出菇模式的主要特征在于利用复合板保温菇房、空调和超声波加湿机等设施设备,创造人工可控的温度、光照、湿度、氧气环境,实现高温季节香菇的不间断出菇,以满足市场对夏季高品质香菇的消费需求。菇房反季节出菇模式的主要技术目标有降低电费成本、增加每茬商品菇产量、缩短茬间养菌时间等[1]。

3.2 菇房周年化出菇技术的优势

菇房周年化出菇技术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现代工业化设施设备条件下的精细化管理提升成品菇的品质和商品价值,这与传统的散户经营、管理粗放、重视产量的大棚出菇技术根本不同。具体表现:生产环境上,该技术利用保温板房、工业空调、超声波加湿机等设施设备,实现了全年可控条件下的周年式出菇,使香菇出菇环节摆脱了自然气候条件的限制,为香菇的全工厂化周年生产提供了可能。而传统的大棚栽培模式,在出菇管理的各个环节始终难以突破气候条件的限制,每年因环境气候突变或农户对气候条件把握不准确等原因造成的损失都在数亿元以上。

品种选择上,选择菌龄短、肉质厚、朵型大而圆正的单生品种,如新品种庆科212,有利于形成每个环节在可控条件下的标准化操作规程、保证产出稳定的高品质商品菇。而传统的大棚出菇模式,品种纷杂、菌龄长短不齐、各种技术差异大、栽培过程中的变数大,难以保证商品菇的高品质。

转色方式上,通过在空调控温的菇房内、引入超声波加湿机的使用,创造了新的菇房统一转色技术,在转色时间、色膜厚度、转色一致性等转色质量的关键判定因子方面,具有传统的带袋转色和脱袋转色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2-3]。

催蕾方式上,采用空调辅助控温,增强菇蕾发生和生长的一致性,以缩短生产周期、增加复种指数;使传统大棚出菇的1年1批次,逐渐转变为1年2批次或1年3批次。

疏蕾方式上,菇蕾发生后及时进行疏蕾,每棒保留最圆正健壮的菇蕾5~10个,使菇蕾均匀分布在菌棒上表面。相对于传统的大棚出菇方式、显著减少了留存的菇蕾数量。减少留存菇蕾数量,有利于减少菇房内有限氧气的消耗和废气积聚,从而有效缓解菇房排风能力不足的矛盾;同时减少因菇蕾多、菇房缺氧造成的长腿菇、薄盖菇以及菇质绵软等情况。成菇管理上,在气候适宜时如2―4月,充分利用自然低温和昼夜温差等条件,降低电费等综合消耗;在春末夏初如4月上旬,秋栽香菇基本结束、反季节香菇尚未大量上市,或每年10月上旬反季节香菇基本结束而大棚秋栽香菇尚未大量上市,或每年大年前后各半个月,这3个时期香菇价格很高,可充分利用菇房空调和保温设施条件、提前做好催蕾和出菇计划,提升生产的综合利润水平[4]。

转茬管理上,以恒温养菌、避免温差为原则,在维持中温以缩短转茬养菌时间、提高设施利用率的同时,减少商品性差的尾菇发生率、降低尾菇造成的营养消耗和水分消耗、提高优质商品菇综合产出率。

4 菇房周年化出菇技术

4.1 菇房统一转色技术

豫南地区每年10月菇房内自然温度为18~22 ℃,每年4月菇房内自然温度为16~20 ℃;这2个时期库房温度接近转色温度,可在基本不使用空调控温的条件下完成转色。

为标准化管理,使用15 cm×55 cm聚乙烯折角袋制棒,进行常规的灭菌、接种和发菌管理。当第3次刺孔后,菌丝雪白、菌棒恢复弹性时,将脱袋后的菌棒插入网格架。前3~5 d,控温20~23 ℃、不通风、超声波加湿器开30 min,关60 min,以中温、缺氧、高湿环境促进菌棒表面气生菌丝旺长;5~15 d时逐渐降低库房湿度,超声波加湿器开20~30 min、关120~180 min;当菌棒表面开始出现密集黄水珠时,每天为菌棒喷水1~2次,每次喷水后开门、开风机通风10~20 min,造成干湿差并补充新鲜氧气,促进菌丝倒伏和酱色液的分泌以加快转色。脱袋后18~23 d,转色即可完成[5]。

4.2 菇房出菇技术

豫南地区菇房顺季出菇时间为当年10月至次年4月,当地为秋末、冬季和早春气候,基本可不使用空调培育优质香菇;菇房反季节出菇时间为当年5月至次年9月,当地为春末、夏季和早秋时节,气候特点为长期高温,需要使用空调控温。催蕾期,白天关门保温、设定排风5 min/2 h,夜间开门降温、增加排风为10~15 min/2 h,白天喷水2~3次、晚上喷重水1次,造成温差和湿差,刺激菇蕾发生,白天可开灯4~8 h光照辅助菇蕾发育;一般2~5 d,菇蕾即可发生。此后,及时将畸形蕾、丛生蕾剔除,每棒保留8~15个健壮菇蕾,把留有菇蕾的一面转向上。

成菇期,排风15~20 min/2 h,光照3~6 h/d;逐渐减少喷水量以防菇面发黑,少量多次、薄水养护;保持开门状态,同时随着菇体长大逐渐增加通风量以硬化菇体、优化菇质。

庆科212品种首茬出菇后期,菌棒明显变轻、出菇量已经很少、成菇明显变瘦小且开伞早时,需要及时采掉尾菇,结束出菇以提前进入转茬养菌阶段。养菌2~3 d,菌棒采摘凹陷处菌丝变白时,为菌棒喷涂液体保水膜。

转茬管理,上膜后,保持转茬最适温度20~22 ℃,减少通风为排5 min/2~3 h,减少喷薄水为1~2次/d,满足菌丝修复和营养积累的需要。暗光培养,避免光照刺激菇蕾发生。转茬期间出现的菇蕾,要及时剔除,以免消耗过多营养。15~20 d后,第2茬菇即可发生。

5 参考文献

[1] 黄毅.香菇工厂化栽培的难点[J].食药用菌,2016(24):1-6.

[2] 羿红.利用周年栽培发展香菇生产(译文)[J].食药用菌,2014(22):311-312.

[3] 黄毅.中国香菇工厂化栽培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食药用菌,2014(22):255-25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