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消极比赛

消极比赛

时间:2023-05-29 18:01: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消极比赛,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消极比赛

第1篇

摘 要 本文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大学生运动员在赛前、赛中和赛后的情绪变化进行整理、归纳,运用体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针对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提出促进消极情绪向积极情绪转化的具体方法和建议,以促进消极情绪对羽毛球运动员产生积极影响,以提高羽毛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和竞技水平,推动羽毛球运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

关键词 羽毛球 消极情绪 积极影响

一、大学生羽毛球运动员比赛消极情绪状况调查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DS大学生羽毛球比赛的50名参赛队员为调查对象。

(二)调查结果

消极情绪对运动员比赛都存在不小的影响,有50%的羽毛球运动员认为消极情绪对羽毛球比赛的影响非常大,有25%的羽毛球运动员认为消极情绪对羽毛球比赛的反映较大,有20%的羽毛球运动员认为消极情绪对羽毛球比赛的反映一般,只有5%的人认为情绪对比赛的影响较小,而没有运动员认为消极情绪对比赛没有影响。几乎所有的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消极情绪,其中,以轻中度(NAS最终得分小于30分)为主。在赛前NAS最终得分小于30的羽毛球运动员中赛后情况最终得分多数为正,这表明消极情绪对其中87.5%的运动员产生的程影响。而大于30分的羽毛球运动员赛后情况最终得分多数为负,这表明消极情绪对其中87.5%的羽毛球运动员产生了消极影响。另外,本次研究中未出现赛后情况最终得分为0分的情况。可见,消极情绪可对羽毛球运动员产生确切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依据消极情绪的程度可能表现为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三)大学生羽毛球运动员比赛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

1.比赛目标过高。领导或教练或羽毛球运动员个人制定的目标过高,是造成羽毛球运动员消极情绪的首要原因。制定过高的目标越高,出发点虽然是为了激励运动员,但这也给运动员带来了更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使消极情绪更容易滋生。

2.分析失误。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赛前分析对手方实力,并对比自身,找出各自优劣之处是相当有必须的。然而,不正确、不全面地分析对手,或者过高过低看看低自己,都会造成分析上的失误。在比赛一开始出现与运动员赛前分析情况不同时,未能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则容易引起消极情绪。

3.经验不足。羽毛球运动员的比赛经验的丰富程度,是决定运动员心理变化幅度的主要因素。大多数球场老将,凭借自身丰富的临场经验,在比赛中都能面对各种复杂的变幻莫测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技术水平低且缺乏比赛经验的羽毛球运动员,他们往往信心欠缺,对赛场上形势的转变洞察力不够,又易受环境因素的干扰,从而放大了消极情绪的一面。

4.运动员的品性。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最佳情绪包含有必胜的信心和顽强的意志两个要素。羽毛球比赛不仅是一个比技术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拼比体力的过程,同时也是战胜自我的过程。坚韧的品性是有效的完成比赛的保证,而软弱的品性,则时常导致放大比赛中的过失,而产生消极比赛的情绪行为。

5.比赛规模过大。通常,运动员对比赛的重视程度与比赛规模呈正相关关系。运动员,特别是优秀的运动员,在规模较大比赛中都会产生为集体荣誉拼搏的使命感,这有利于他们努力去取得好的名次,同时也使运动员对比赛的胜负更为看重,从而可能逐渐转化成为一种心理负担甚至消极情绪。

6.指挥不当。羽毛球教练员的言行会对比赛中的运动员的情绪状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如果比赛临场教练指导失当,如固执地安排战术,过高地评价对手,在运动员比赛发挥不理想时指责运动员,或对运动员存在怀疑心态,对比赛干预太多,剥夺运动员的主动性等。这些都会对运动员情绪产生负性影响。

7.外界环境的干扰。比赛场地,气温高低,光线等外界环境对羽毛球运动员比赛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此外,客场观众群构成及其助威喝彩的方式,裁判员执法的公正宽严,还有对方选手的比赛作风及发挥水平等也都属于比赛外部环境。羽毛球运动员对外界的刺激和干扰太过于敏感,是消极情绪产生的一大源头。

二、促进消极情绪向积极情绪转化的方法

(一)闭目表象法。情绪紧张的运动员,不妨找一个安静角落,独自闭目进行想象,回忆一些积极、轻松的画面和感觉,比如,曾经获奖的体验和顺利完成动作的情景。

(二)肌肉放松法。人体是身与心相互作用,和谐统一的整体。在出现消极情绪之后,可以通过适度地活动身体,有意识的放松颈肩部的肌肉群,能够使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动作干净利落、来得快。

(三)调整呼吸节奏法。不良的情绪往往造成一种胸闷、气促的感觉,尝试着放慢呼吸的节奏,加大呼吸深度,同时辅助腹式呼吸的方法,能很好地起到缓解消极情绪,促进积极情绪的作用。

(四)转移注意力法。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暂时不去考虑比赛,而把精力集中在平时自己乐于做的事情上,一般都能起到转移注意力的不错效果。

(五)自我鼓励和相互鼓励法。通过适当地自我暗示鼓励能够有效缓解消极情绪,与队友之间相互暗示鼓励,能够保过整体团队的积极情绪,而队友的良好表现也是稳定个人情绪的一剂良方。

三、小结

(一)消极情绪是影运动员比赛表现的关键因素之一。(二)消极情绪对羽毛球比赛有一定的积极的影响。(三)在比赛中产生的消极情绪主要以紧张和焦虑为主。

第2篇

【关键词】武术运动员;紧张应激;控制;方法

一、前言

竞技运动不仅是一种身体运动现象,也是一种心理现象。武术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成功,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形态条件、运动素质和技术能力,而且要有优秀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在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比较接近的情况下,心理因素在比赛中越来越重要。本文试图对武术运动员的紧张应激及其控制进行探讨。

二、紧张应激表现

紧张应激是武术运动员处于压力环境中所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状态及相应的身心反应。从生理上来看,紧张应激主要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汗腺分泌增加,呼吸短促,瞳孔放大,皮肤血流量减少,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肌紧张增加,尿频等。从心理上来看,紧张应激主要表现为忧虑不安,优柔寡断,感到忙乱,无所适从,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分配和转移的能力下降,自我控制感减弱,心理能量降低等。

三、武术运动员紧张应激行为表现及其成因

武术运动员出现紧张应激时行为表现为:皱眉、咬指头、打哈吹、精神不集中、声音不连贯、浑身发抖、手足不自主、肌肉痉挛等。造成武术运动员紧张应激的主要原因包括:环境、认知和唤醒三个原因。而表现的形式有两种:

形式一:外部环境——消极思维——唤醒——紧张应激。这种形式的紧张应激,消极思维产生在唤醒之前,是先有消极思维,然后才出现生理唤醒,运动员通常表现为:当与实力强的对手比赛时,如果自己没有取胜的把握,将无功而返,就会导致运动员生理唤醒升高,心跳加快,膝关节颤抖,肌肉紧张,平衡能力下降,武术动作稳定性下降,出现紧张应激。

形式二:外部环境——唤醒——消极思维——紧张应激。这种形式的紧张应激是对环境刺激的一种反射性反应,而运动员的认知是刺激的中介。例如:当比赛中出现吼叫声、呐喊声时,如果采用积极的思维,则认为“每个运动员的参赛条件都一样,我平时进行过这种针对性训练,不会干扰我参赛,不会影响我竞技水平的正常发挥。”但是,如果运动员采用消极思维,则认为“糟了,我最怕比赛时有各种声音干扰。我上次失误就是由于有这些声音。”这样想,就会导致紧张应激。

四、武术运动员如何控制紧张应激

我认为,紧张应激应当从以下三方面加以控制。

1.身体控制方法。无论从紧张应激的过程来看,还是从其紧张应激的表现来看,运动员躯体变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控制运动员身体主要有以下方法。表象放松方法。它是通过运动员自己想像使他们感到非常舒适惬意的环境,并想像自己正身临其境,以此来达到放松的效果。进行表象放松时,开始应该使运动员在平静状态下,逐步增加紧张应激体验。其步骤如下:第一步,调整身体,保持一种舒适的姿势;第二步,调节呼吸,先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呼出;第三步,想像一种惬意的场景;第四步,体验并记住完全放松时的感受。渐进放松方法。这种方法,是依次轮换、循环放松、紧张某一肌群,最后达到全身放松。采用这种方法,一般要安排几组内容进行循环训练,每周3-4次,通常进行4-6周训练,当运动员掌握了放松技能后可以在紧张应激前或者紧张应激时进行放松,以此控制紧张应激。

2.环境控制方法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往往是引发武术运动员产生紧张应激的导火索,如竞赛规模隆重程度、赛场的陌生、天气的变化、某个对手的表现,通常认为不确定的或重要的这些环境刺激都容易导致运动员紧张应激。对于比赛环境的这些刺激,我们无法改变其存在,但是可以改变其不确定性,淡化其重要性,消除其不良影响。采取的控制方法主要有:回避不良刺激。对于那些容易引起武术运动员紧张应激的不良环境,采取尽可能回避的办法,使运动员不接触这些刺激。系统脱敏。所谓系统脱要是通过列出紧张应激的排序,按强度进行等级划分,进行矫正训练,并且注意因人而异。这种控制方法的优点是,能一步一步逐渐地消除运动员的紧张应激。当运动员引起紧张应激时,让其以一种放松的状态去抑制和消除紧张应激。环境适应训练。我们可以通过体验、熟悉赛场条件、比赛环境、竞赛程序、模拟对手等,进行针对性的模拟训练,使其适应、熟悉比赛环境条件和各种竞赛处境,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减轻或消除紧张应激。

3认知干预方法紧张应激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消极思维引发的。所以紧张应激的认知干预就能消除这些消极思维,建立积极思维,以合理信念取代不合理信念。具体做法是:应该使运动员明确认识到紧张应激是由消极思维引起的。这是认知干预的前提。应该使运动员能够识别消极思维和不合理信念,如“我这次比赛肯定能拿第一名”,“我这次比赛必须获得冠军”,“我这次比赛再发挥不好,就无脸见人了。”这些想法都是绝对化的消极思维和不合理信念,应该排除。改变运动员的消极思维。方法有:

(1)思维刹车。所谓思维刹车是一旦认识到消极思维存在就自觉中断,而代之以积极思维。如“我是比不过人家的,人家的全国冠军得主,比不过多丢人呀。”此时中断这种消极思维,启用积极思维,“不必害怕对手,两强相遇勇者胜,我一定能比过他”。

(2)采用积极情绪疗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消极思维根深蒂固的运动员,对于这种运动员不能采用思维刹车来消除,可以采用积极情绪疗法。如“某某运动员能力太强了,是常胜冠军,我不可能比过他”,这时运用积极情绪疗法,“我不能控制比赛的胜负,但是我能保证尽力而为,我也曾经多次战胜过优秀运动员,没什么了不起”。

五、结束语

武术运动员对技能、战能、体能、心理能力、智能等竞技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对于优秀的武术运动员来说,心理能力格外重要。优秀的武术运动员比赛取胜更靠精神、势气、意志、技术和体能的综合表现。而紧张应激控制训练是培养和提高武术运动员心理能力的有效途径。紧张应激控制训练对消除疲劳、改善睡眠,提高自信心,集中注意力,控制兴奋性,调节赛前、赛中的心理状态有具有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引导运动员客观的自我评价

培养运动员情绪自控能力,教练员要引导运动员客观地自我评价,正确地自我认识,让运动员在日常生活、训练和比赛中,经常进行自我思索和正确地自我剖析、自我调整。否则,运动员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在自我认识和评价中,运动员如只看到自己的不足,会产生自卑、缺乏自信和积极性,相反只看到自己的长处,会盲目乐观、自以为是,一旦出现错误,就不能调动主客观方面的积极因素,会产生苦闷情绪,造成消极后果。因此,教练员在平时训练中应要求运动员经常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进行阶段性地自我评价,在运动员的自我评价中,教练员要抓住时机帮助运动员建立正确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概念,避免自我意识的冲突,从多角度看待问题,引导运动员对自己的长处、短处进行正确全面地认识,帮助运动员提高自信心,正确认识自己,产生积极的自我体验。

二、诱导运动员合理的归因评价

归因理论就是关于人们如何对自己和别人行为因果关系(原因)做出解释和推断的理论(菲斯克,泰勒,1994)。不同归因评价会引导运动员不同情绪体验,因此,教练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及时引导运动员正确合理的归因,来调节和控制运动员的情绪波动,确保训练和比赛的顺利进行。

1、在平时训练中,由于技术动作复杂难度大,动作容易失误受伤,造成运动员的恐惧心理,产生训练积极性下降,丧失信心,情绪低落等现象,那么运动员会将其归因于自己能力差或身体素质差的内在因素,可能会放弃自己的努力。在平常训练中教练员要随时注意观察运动员的情绪变化,发现运动员情绪有异常,就要帮助运动员找出其原因,及时引导运动员正确合理归因,告诉运动员能力上没有偏差,困难只是暂时,减轻运动员由于一时困难造成的情绪波动,做好思想工作,慢慢转变运动员的消极情绪,否则,训练的难度就会更大。

2、比赛成绩优劣也会给运动员的归因评价造成影响,不同的归因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自信心水平高的运动员会把比赛成功或失败归于内部可控性的因素。相反,自信心低的运动员倾向归因于外部原因。教练在平时训练中应加强引导运动员把归因评价归于可控制因素上,合理进行心理训练,教育运动员要勇于面对暂时的困难,无论失败或成功都是暂时的,只要面对现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训练,就能够不断提高自己,实现自己的愿望。

三、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

1、由于参加比赛少而产生情绪紧张,教练员可采用平时技术训练中增加比赛因素,进行情绪调节的心理训练,多进行一些练习性的比赛,使运动员接受近似比赛场合的情绪锻炼,让运动员在模拟比赛中尝试调节自己情绪,获得情绪的适应性和实战经验,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控制情绪紧张的能力。

2、由于运动员水平相近,比赛竞争激烈而出现的紧张情绪,教练员可采用转移运动员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手段,针对运动员紧张的特点和原因,运用适当的语言和动作暗示等具体灵活的手段,将运动员的注意力转移到动作技术上,让运动员在思想上暂时离开紧张的比赛场地,逐渐稳定运动员的情绪,保证运动员正常发挥水平。这种措施的采用必须建立在平时训练基础上,建立在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的默契的心理关系上,否则暗示不会起作用。因此要求教练员在平时训练中,注重动作的心理训练措施,要与运动员达成心理默契,这样才能在比赛中取得预期的效果。

第4篇

关键词:田径; 心理素质; 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8-155-001

一、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运动科学训练的进一步深入,使运动能力水平不断地发展提高。但是要把所获得的运动能力尽可能比较稳定的在比赛中表现出来,已经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这就是心理素质。

众所周知,当今赛场强手如林、水平相当,竞赛显得日趋激烈。人们也愈来愈认识到,现代运动竞赛不仅是身体能力和技术、战术水平的竞争,而且更重要的是心理能力的较量。在1984年的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和1986年的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日本运动员山田本一均夺得世界冠军。当记者请他谈谈夺冠的经验时,不善言辞的山田本一回答:“运用智慧战胜对手。”令人难以理解。

10年后,山田本一在他的一本自传中写道:“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看上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等。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冲向第二个目标……四十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得这个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了四十公里以外的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了十几公里就疲惫不堪了……分段跑使我获得了成功。”这就是山本田一的“分段轮”。

二、心理训练调控方法

1.比赛前心理训练调控方法

比赛前的心理训练和调控目的是:激发运动员良好的比赛动机,调动参赛积极性,增强自信心,调节较稳定的情绪,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比赛。

1.1相信自己的实力,增强自信心。田径运动员在赛前常会感觉自己很紧张,怀疑自己的技术动作,表现得很急躁,对比赛失去信心,这是由于运动员对比赛获胜的期望值较高,过分担心比赛结果,怀疑自己的动作造成的。赛前给自己设置符合自己水平且有挑战性的目标,给自我树立必胜的信心,客观地看待自我和对手,相信自己的实力,提高自信心。

1.2树立正确的比赛动机。田径运动员的比赛动机不是过高就是过低,甚至有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获得奖金物质而参赛的错误动机,这是由于运动员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错误的比赛心理定向所造成的。

面对此情况,对于动机水平较高的应加以控制,对于动机水平较低的要强化,但始终要激发运动员正确的内部动机,要将比赛看作是需要体现自我价值的展示,以积极、乐观、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比赛中,树立正确的比赛心理定向。

1.3教练员积极引导,运动员自身调节。教练不要盲目批评,应给运动员以理解并诚恳的与其交流想法,帮助指导其如何消除消极思想,积极解决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情况,但与运动员交谈时要注意语言要简明扼要,不要给其过多的心理负担而起到相反的作用。

2.比赛中心理训练调控方法

比赛中的心理调控对比赛取得好成绩更为重要,在赛场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十分复杂,面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必须要冷静地面对处理,防止消极思想的出现。

2.1比赛中调整清晰思维,保持清醒头脑。田径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产生思维混乱或一片空白的现象,这是由于运动员没有目的、想法、随机应变能力低、思维不清晰造成的。

面对此情况运动员要及时采取合理对策,积极调整良好的思维状态。

2.2赛中自我暗示动员积极情绪。田径运动员在比赛中往往情绪过于紧张,造成思维混乱,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影响比赛时的正常发挥,这是由于运动员自身调节能力较差所造成的。

面对此情况运动员可采用:①呼吸调节方法②自我暗示法③音乐调节法。

3.比赛后心理训练调控方法

比赛后的心理训练与调控是必不可少的且十分必要,这不仅是对比赛后紧张心理的放松调整,更是对刚刚结束的比赛进行全面认真的总结,为今后的训练、比赛做好准备。

3.1归因比赛结果。田径运动员在赛后难以对比赛做出较准确的归因,这是由于其在比赛中失利难以调控自己的情绪,心理承受较大压力所造成的。

面对此情况,要帮助运动员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正确看待胜负,消除消极沮丧的情绪,同时给予其积极的鼓励,指出在比赛中表现得较好的一面,明确今后努力方向,明确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3.2正视失败。田径运动员对失败的打击承受能力较低,走出失败的心理阴影较困难,对此运动员要对失败持正确的态度,要正确的认识自己,找出失败的原因,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辩证的看待失败,清楚的认识到失败可使我们变得更加成熟、更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逐渐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文明.“分段轮”的启示.[J]中国学校体育,2002

第5篇

运动员在赛前变化最大的就是在心理方面即情绪为主的不同心理状态。在赛前出现的心理问题有很多种,其主要症状为精神过度紧张、焦虑、自我怀疑、信心不足、注意力涣散、情绪低沉、急躁心慌等。造成赛前有不同心理反应的原因有:对体育竞技重要性的不同认识,对成功的渴望和对失败的恐惧,对竞赛结果的把握不大等。过多地考虑比赛的胜负,运动员把比赛的结果与个人的利益关系看得过重,所以在比赛失利时,便焦虑不安,产生过度紧张;把领导教练及队友们对自己的希望为队里争光,想赢怕输等想法变成了负担,引起过度紧张情绪;对应付困难所做准备不够,赛前准备工作不充分,赛前考虑顺利的方面多,忽略了困难的存在,缺乏对困难的充分准备,在比赛前遇到困难局面时,束手无策不能及时调整,这样带来很多局面造成紧张心理。

2 摔跤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分析

2.1 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分析

摔跤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反应程度对比赛影响最大的两种心理状态分为:自信状态、过度紧张和焦虑状态两个方面。

参加比赛并取得成绩的运动员自信状态的比例明显高于过度紧张和焦虑状态的运动员,从而说明参加比赛并取得成绩的运动员比参加比赛未取得成绩的运动员的心理调节能力强。

不管是参加比赛并取得成绩的运动员还是参加比赛未取得成绩的运动员,赛前都或多或少地出现心理反应,因此,还是必须加强赛前心理的自我调节和训练,才能在比赛中取的优异成绩。

2.2摔跤运动员赛前的心理状态对比赛成绩的影响

每个运动员都存在多种心理状态,即赛前过度紧张和焦虑状态、赛前自信状态、赛前冷漠心理状态、赛前受伤心理状态。某种心理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占优势时,对比赛影响较大的两种心理状态因素,即自信状态和焦虑状态。相对来讲,摔跤运动员处于自信状态时,在比赛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取得自己最佳成绩;处于焦虑状态时,在比赛过程中,由于患得患失,发挥经常失误,不能表现出自己的最好能力,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3 摔跤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方法

通过对摔跤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分析,根据查阅文献资料法以及专家访谈法归纳得出以下3种心理训练方法以供参考。主要是靠运动员自己在不断参加竞赛的过程中,不断适应而慢慢降低运动员的赛前的过度紧张焦虑状态等,最后达到正常心理状态或自信状态。

3.1模拟训练法

摔跤运动员在头脑中想象自己在比赛中的对手,根据对手经常使用的技术动作、技战术等使自己的身体做出各种防守进攻等反应进行想象模拟对抗。或在双人对抗练习中首先由一名运动员模拟另一名运动员比赛中的对手,模拟一方的运动员要充分了解所模拟运动员擅长的技术、战术等。根据摔跤运动员特点,在模拟训练中,教练员运用设置比赛场地、比赛环境、模拟裁判、模拟比赛中的观众等,模拟观众大声呼喊、喝倒彩、笑骂等,给运动员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压力和干扰,从而产生赛前焦虑状态,有助于运动员在比赛时很好地调整心理状态,减少应激反应,发挥出正常水平。

3.2暗示调节训练法

摔跤运动员暗示调节训练是指通过言语暗示来控制情绪和行为的方法,在摔跤竞赛之前,教练员和运动员应尽量用积极的语言分析对手情况,以及制定战术,树立信心,避免使用消极的词语。暗示调节训练的程序有以下主要步骤:①使摔跤运动员理解认识暗示调节及表现形式;②确定摔跤运动员赛前经常出现的消极想法;③使摔跤运动员确定如何认识这种消极想法;④使摔跤运动员确定取代这种消极想法的积极提示语。

3.3情志转移训练法

摔跤运动员在情绪过度紧张时,应有意识地强迫自己把注意力从应激转移到其他事物上,旅途跋涉、异地风光、社交活动、各种信息量的增加,所有的这些对运动员来说都是新异刺激。如何转移运动员的注意力,使他们摆脱干扰,许多教练员都有各自的方法,有经验的运动员往往也有一些适合自己特点且有效的措施。赛前做自己喜欢做和最感兴趣的事情,可以获得愉快的情绪,注意得到转移,精神上得到放松。

4 结论

第6篇

柔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犹如技术和战术的关系一样,好的身体素质能给运动员更强大的信心和训练动力,从而获得更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决断力、好胜心和自制力,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又可以推动身体素质的进一步发展。运动员只有具备了来那个号的身体素质、扎实的基本功,并且配上灵活多变的战术,才能在竞技对抗中占据优势,才能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从而赢得比赛的胜利。因此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应该和身体素质训练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应该是构成整个运动员系统训练的一部分之一,综上所述,柔道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不可或缺。

2、柔道运动员存在的不良心理

2.1、恐惧心理

恐惧心理是运动员的不良心理之一,柔道运动员也不例外。但是对于柔道这个高强度的对抗竞技比赛来说,运动员的恐惧往往是来自自身的,是担心自己的对手过于强势或者担心自己水平过低,从而不能赢得胜利,这是对强大对手的恐惧和对自身不足的恐惧,这样心理会直接导致运动员缺乏信心,发挥失常,在柔道比赛中患得患失,甚至不战先败,影响运动目标的达成和成绩的取得。

2.2、急于求成

很多柔道运动员在比赛中,一旦取得优势就会产生快速解决战斗的想法,乘胜追击,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当运动员出现这种心理的时候,就会失去理智,不能冷静地分析,对自我行为的掌控力就会下降,变得迟钝、短见,从而会露出不该有的破绽,被对手抓住机会反打一套,导致优势的丧失。

2.3、消极懈怠

消极懈怠是运动员的大忌,当运动员出现消极懈怠心理的时候,就会在日常训练中减少训练强度,没有给训练以足够的重视,甚至停止训练等。在进行比赛的时候校际比赛会产生临阵退缩、不战先败的想法。这种心理较多地出现在战败或伤病刚恢复的运动员身上,不理想的身体素质带来了诸多心理疾病,这样就会严重影响运动员素质的恢复。

3、柔道运动员积极心理训练方法

3.1、意念训练法

意念训练法是指柔道运动员通过想象来进行训练,能够强化战术训练。例如,在训练之前,运动员对战术要领进行想象,从而激活大脑皮层中的战术痕迹,运动员训练中能够快速、准确的完成训练动作。运动员的自我暗示也是意念训练的一种方法。运动员比赛前,通过意念训练,既可以加深动作要领,还能够自我鼓励,树立信心。

3.2、诱导训练法

诱导训练法是指运动员训练中,通过有效刺激物来引导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从而较好的完成训练和比赛,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3.3、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法是指运动员根据未来比赛的条件来设置训练内容。通过模拟训练法来对柔道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和战术技能训练,实现战术与心理的共同进步。而模拟未来比赛情况的训练方式,能够帮助柔道运动员在类似于比赛的训练中锻炼,在未来比赛中更快、更好的适应比赛条件,更好地掌控比赛情绪。

4、提高柔道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方法

4.1、重视柔道运动员心理素质选材

正如前文谈到的,柔道运动员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在选拔柔道运动员的时候不仅要选身体素质过硬的人员,更要注重选拔上来的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而且在身体素质相近的时候要更加注重心理素质,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柔道运动员就会在比赛中冷静表现,发挥出真正的实力。

4.2、积极引导运动员树立正确训练动机

运动员的动机往往是他完成训练和致胜比赛的关键因素,因此注重引到运动员树立正确的训练动机,是提高运动员训练效果的有效方式。教练在训练过程中应该注意有针对性地激发运动员参赛的训练冬季,譬如为国争光、证明自己、参与竞争等精神,要帮助运动员建立起自己的使命感、荣耀感和责任感,要让运动员了解柔道运动的本质,消除对于比赛的畏惧心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柔道训练和比赛中,不畏强手,勇于拼搏的心理素质,启发诱导热爱柔道项目,立志献身柔道事业的决心、信心和勇气,牢固树立起高层次训练动机,才能训练出高级体育人才。

4.3、在比赛前的加强运动员心理训练

柔道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久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练把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融入到日常训练当中,日积月累,才能起到良好的锻炼效果。譬如平时经常举行模拟比赛,严格按照正式比赛制度进行预热等,都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适应正式比赛的环境,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教练员设置柔道运动员基础训练时,要根据运动员的体能、形态以及战术的特点等设计训练,形成独特的训练风格。而独特的风格能够发掘运动员的长处和潜能,成为比赛制胜的武器。

4.4、结合实战进行心理训练

根据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经验和不同素质的运动员相互对抗的时候,对心理训练的侧重点不应该一成不变,而是应该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改变,譬如在面对气场较强的对手的时候,很多选手都会不自觉地被对方的气势所摄,使自己的水平难以得到正常的发挥,这时就应该深呼吸,默念放松来使自己调整到更好的状态。

4.5、加强运动员比赛后的训练

比赛对柔道运动员心理的冲击无疑是非常巨大的,很多柔道运动员都会在赛后产生消极的情绪,这时赛后的心理训练任务就是消除那种不公平的比赛心理状态,化消极为积极,教练员需要针对不同柔道运动员的心理进行不同的恢复方案,譬如观察运动员的训练表现,通过聊天谈心等方式摸清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帮助运动员提高对自我的认识,放平心态,回到训练当中。

4.6、培养冷静应对各种突变情况的能力

第7篇

关键词:钢琴比赛;积极影响;消极影响;甄别比赛

近几年,在学琴热潮的推动下,琴童的队伍不断壮大。但是大部分琴童的家长并不真正了解钢琴这一乐器,对于让孩子学琴的动机也并不明确。在孩子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其往往会产生很多疑问,如该不该让孩子参加钢琴比赛?参加钢琴比赛对孩子学琴有怎样的影响?

对于该不该让孩子参加钢琴比赛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适当参加,但是在参加前要先咨询钢琴老师的意见,如孩子在目前适不适合参加比赛,适合参加什么类型的比赛。当然,不排除部分钢琴老师仅听从孩子和家长的意愿,或者为了个人的利益或攀比心理,并不看孩子是否具有参加比赛的条件,也并未详细了解比赛情况,就同意并推荐孩子参加比赛。因此,家长应该对比赛有所筛选,至于如何筛选,首先要看比赛是否由正规单位举办、组委会的老师是否具有权威性、比赛的流程是否符合一般标准、孩子是否有参加比赛的欲望,以及有没有充分的准备时间,这些都符合就可以考虑报名参加了。

然而,参加钢琴比赛对儿童学琴到底有什么影响?这应该也是许多家长在比赛报名之前普遍存在的疑问,也是目前理论研究亟须回答的问题。因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1 参加比赛的积极影响

第一,通过精弹比赛曲目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精确把握作品的能力,进而提升演奏技巧。与平常的学习不同,为了呈现较好的舞台效果,参加钢琴比赛的曲目音色、情感对比一般比较明显,技巧也比基础学习内容更加坚深,因此学生不仅需要深入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准确把握作品风格,还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克服技术困难,达到曲目要求的速度。之所以会特意提到速度要求,是因为在基础学习中,老师一般没有按照谱面的速度要求进行教学。然而,所有技术难度在放慢速度后都会大打折扣,因此参加比赛是学生提高速度、突破自我的好时机。

第二,通过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由于学业压力,大部分琴童在进入小学阶段后的练琴时间大大缩减,很多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启蒙时期相比也大打折扣,其在家长的意愿下进行漫无目的的学习,而比赛正是一个激发孩子学习热情,促使其寻找学习目标和榜样的好机会。虽然大部分的孩子和家长在参加比赛之前都是抱着“重在参与、锻炼一下”的心理,但是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取得最好的成绩。因此,在准备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可以借此机会鼓励和督促孩子适当加强练琴的强度,集中精神突破自我,争取取得好成绩。

第三,通过比赛可以增加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培养其登台能力和临场能力。钢琴是一门表演的艺术,很多学生在家里或者琴房演奏得很好,但在台上表演时却不尽如人意,这往往是表演经历太少、临场能力不够的原因。一般情况下,学生的登台机会仅限于学校或者老师举办的汇报音乐会,而音乐会相对于比赛来说,竞争的氛围较弱,次数和频率更是不足。因此,可以通过比赛,自主增加上台机会,让上台表演成为经常性的活动,成为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通过比赛获得权威认证的机会,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我国,关于钢琴技巧的权威认证有业余钢琴考级和钢琴比赛两种形式。随着钢琴教育的市场化,业余钢琴考级越来越商业化,很多钢琴考级点的通过率达到了99%及以上,大大降低了钢琴考级的权威性。当然,钢琴比赛也不乏商业性的运作,所以笔者在前文中提到在报名参加比赛前要有一定的筛选。钢琴比赛与钢琴考级相比更具竞争性,它不止“通过”一个结果,而是有多个名次,学生可以通过比赛的名次检验自己现阶段的学习成果。如果比赛准备顺利,取得了好的名次,得到了评委老师的肯定,孩子的自信心将会得到大大的增强,而获奖证书不仅是孩子获得权威认证的凭证,更是记录孩子学琴经历的最好方式。

第五,通过比赛可以增加学习交流的机会,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在国内,初级阶段的钢琴教学仍然以一对一的方式为主,学生除了和钢琴老师沟通交流外,与外界交流学习的机会甚少,而在比赛中,孩子既可以倾听其他小朋友的演奏,也可以获得专业评委老师的点评。老师或者学校的教学水平如何,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比赛是最好的试金石。

2 参加比赛的消极影响

第一,由于钢琴教育的市场化,钢琴比赛的商业性也越来越强,市场上各种比赛层出不穷,某些山寨机构和组织举办比赛纯粹为了圈钱。比赛通常分为几轮,每一轮都要收取高额的报名费;比赛奖项的设置也较混乱,各类奖项眼花缭乱,出现人人拿奖,获得金奖或一等奖的人数远远超过应有比例等情况。参加这样的比赛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如果孩子并没有认真准备或者准备得不够充分,却拿到了很好的名次,则很容易让孩子盲目自信且产生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就能够获得好成绩。因此,家长和老师对这样的比赛一定要谨慎选择。

第二,由于很多家长不了解孩子的真实水平且不听从老师的意见,随意让孩子参加各种比赛,容易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在学琴过程中遭受不该有的挫折,同时也会让孩子参加比赛的意识感荡然无存。最初,比赛只是一个让演奏能力优秀的孩子争取荣誉的平台,现在却成了只要交报名费就可以参加的活动。虽然这样的比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给演奏能力欠佳的孩子提供了更多登台表演锻炼和突破自我的机会,但是笔者认为在此种情况下,弊是大于利的。

第三,由于比赛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对于弹奏能力欠缺、练琴效率较低的孩子来说,比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正常的学习进度。

但从总体来说,参加比赛对于儿童学琴的影响肯定是利大于弊的,如果孩子在目前是适合参加比赛的,只要老师和家长仔细甄别,督促孩子做好充分的准备,就能充分发挥比赛的益处,为孩子的学琴生涯留下好的记忆。

参考文献:

[1] 刘敏.钢琴学习者生涯l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8.

[2] 朱贤杰.众说纷纭话“比赛”[J].钢琴艺术,2015.

第8篇

1.观看中国女排夺冠的扣人心弦的比赛,我们非常兴奋、紧张;“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的壮观场面,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欣喜若狂,所有参与的科研人员和工作人员完成任务后,也很喜悦、轻松……这些感受就是我们所说的( )

A.意志 B.情绪 C.情趣 D.情操

思路解析:情绪是一种对外界刺激带有特殊色彩的主观态度和体验,并与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密切相关。一般来说,人的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反之,当一些事情不符合或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时,就会引起不快的消极情绪。

答案:B

2.有位同学说:“我平时学习不错,作业也独立完成得很好,可是一到考场就不行了,本来会做的考题也不会了。”另一位同学说:“我平时和同学们谈话,思维敏捷,谈吐自如,可上课一回答老师的提问,尤其是一上讲台就结结巴巴的了。”这两位同学犯的毛病都是( )

A.记忆能力差 B.口语表达能力弱

C.紧张与焦虑,不能自控情绪 D.过于兴奋、喜悦

思路解析:当人处在积极的情绪状态时,就容易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在狂怒、恐怖、极度悲伤等强烈的消极情绪状态下,人的判断和分析能力会下降,容易失去理智和自制力,难以发挥正常水平,甚至作出连自己也觉得反常的、不可思议的举动。

答案:C

3.在一次的女子10千米竞走比赛中出现了戏剧性的场面,中国选手陈跃玲,虽不是第一个冲线,但她是真正的冠军。当走到9千米时,俄罗斯选手伊万诺娃旋风般地追上来,并超过陈跃玲。陈跃玲非常镇定,心想:力争金牌,不能犯规。最终是伊万诺娃第一个冲线,但因犯规成绩无效。陈跃玲战胜了自己,获得了金牌。陈跃玲在比赛中的胜利说明( )

①应当用理智力量来控制情绪 ②要战胜急躁的情绪,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 ③她运气不错 ④她比赛态度不认真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思路解析:情绪与个人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有积极乐观态度的人,往往会有更多的积极健康的情绪表现。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材料中的陈跃玲正是依靠理智,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控制自己的情绪,最终取得了胜利。

答案:C

二、我判断(对的划“√”;错的划“×”)

1.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不断变化的情境当中,情绪也会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 )

思路解析:有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生活很顺利,生活方式没有变化。即使生活情景有点变化,情绪也不一定变化,这种想法比较单纯。每个人都处在不断变化的情景当中,情绪因是否得到满足而随之发生一定变化。

答案:(√)

2.人们在情绪面前是无能为力、不能调节和控制的。( )

第9篇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群青蛙组织了一场攀爬比赛,比赛的终点是:一个非常高的铁塔的塔顶。 一大群青蛙围着铁塔看比赛,给它们加油。

比赛开始了。 老实说,群蛙中没有谁相信这些小小的青蛙会到达塔顶,他们都在议论 : 这太难了!!它们肯定到不了塔顶!”“他们绝不可能成功的,塔太高了!”听到这些,一只接一只的青蛙开始泄气了,除了那些情绪高涨的几只还在往上爬。群蛙继续喊着:“这太难了!!没有谁能爬上顶的!” 越来越多的青蛙累坏了,退出了比赛。但,有一只却还在越爬越高,一点没有放弃的意思。最后,其他所有的青蛙都退出了比赛,除了一只,它费了很大的劲,终于成为唯一一只到达塔顶的胜利者。 很自然, 其他所有的青蛙都想知道它是怎么成功的。有一只青蛙跑上前去问那只胜利者它哪来那么大的力气跑完全程? 它发现: 这只青蛙是个聋子!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

总是记住你听到的充满力量的话语,因为所有你听到的或读到的话语都会影响你的行为。所以,总是要保持积极、乐观! 而且,最重要的是: 当有人告诉你,你的梦想不可能成真时,你要变成“聋子”,对此充耳不闻!要总是想着:我一定能做到! 永远不要听信那些习惯消极悲观看问题的人,因为他们只会粉碎你内心最美好的梦想与希望!

积极与乐观的人做事将总是成功,而消极与悲观的人做事将总是失败!

第10篇

毫无疑问,在比赛开始之前,我对国足并不抱任何的希望。是因为上次1:5输给泰国青年队的打击太大,也是因为一直以来国足没让我们满意过。

本场比赛之前,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就这一场比赛写足了文章。人们争相议论卡马乔这个代罪羔羊下课之后,国足会有什么样的比赛,会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和精神出场应战。我们是爱国足的,不然媒体不会给足了面子让这个词一次又一次地占据头版,人们也不会在茶余饭后为国足的表现争得面红赤耳,尽管他是一次又一次地让我们失望。

关于这场比赛,人们关注的重点不再是国足是否能赢,或者说广大球迷已经习惯了听到国字号输球的消息从而不想再去讨论这个问题。因此,不管是电视直播的主持人,还是网络主播,在正常比赛,无不环绕着一个词进行解说,那就是“态度”。是的,我们技战术上不如别人,但是我们的精神不能输,我们的态度不能消极。输给泰国的比赛之所以引起国内满天飞的骂声,全在于球员消极比赛的态度上。怕受伤、怕疲惫、怕影响在俱乐部的表现,从而导致拿不到高额薪酬。毫无疑问,随着职业联赛的发展,中超各家俱乐部为顶尖球员提供的薪酬越来越高,这是好事!为了拿得更高的报酬,就更加努力去提升个人水平。但是为了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和健康身体,从而在俱乐部拿到超额的薪水而消极应战国家队的比赛,岂有不被广大球迷唾弃之理?

这场比赛开场的几分钟,让我对本届国足有了一点惊讶之情。他们表现出来的竞技精神,让人眼前一亮。积极的拼抢、跑位、传球,俨然一副死磕对手的面貌。而他们的努力在开场几分钟后便获得了回报。尽管是才几分钟的时间便一球领先,但我揪着的心仍不敢放下。犹如一个被恋人多次伤害之后,难以重拾信任的状态。

国足有过太多次被扳平比分、被反超的“光荣传统”,一球的领先放佛让人感到更加的不安。终于,在六十多分钟的时候,在日本队进本场比赛第三粒球的时候,我纠结的心情得到释放了。在那一刻,我几乎再一次认为这将是一场让我们失望的比赛,在剩余的二十多分钟的比赛里,我们的国足将会兵败如山倒。还好,我错了。在1-3落后的情况下,中国队反而打得更加积极、更加主动、拼抢得更加凶猛。终于在终场前追回两球3-3战平对手。

是的,我们有15年没有赢过日本足球了,我们的国足水平已经被人家抛离得远远地了。这场比赛,我们太想赢。对于日本队,我们想赢的理由太多太多。尽管这场比赛让我的心情如初恋般跌宕起伏,但这场比赛过后,我对国足有了新的期待。虽然战平了对手,比赛的结果并不那么让人兴奋,但是你们所表现的职业态度、竞技状态,让我忍不住要在电视机前向您行一个最高敬意的军礼。国家队,这三个字,不用我们使用过多的词去修饰,便足以体现它所代表的东西。穿得了这么一件衣服,你就需要用实际行动去对得起胸口上的国徽。

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已经输了这么多年了,我们输得起,何况这场比赛我们还战平了,值得鼓掌。以前我们之所以会对比赛的结果破口大骂,是因为我们不能接受球员在场上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而已。当我看到电视机前各大俱乐部的主力球员为了争取再进一球而拼得筋疲力尽的时候,我相信中国这么多的球迷都会感到欣慰。的确,目前的情况来讲,我们技战术比不上人家,但是我们有一颗要赢要拼的心。足球历史上很多实力平平的球队战胜强队的事实就告诉我们,别小看一颗想赢的心。

随着国内职业足球联赛的竞技水平不断提高,中超受关注的程度也越来越高,13亿人民对国字号球队也有了新的期待。是的,目前我们也许正在寻找正确的道路让自己变得更强、更好,这条路也许很远,但是只要不放弃,认真、执着、不服输,终有一天我们会吐气扬眉,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俯视这个世界。尽管本场比赛,经过九十分钟的浴血奋战之后,只取得了3-3战平对手的结果。但是这并不是最重要的,你们所表现出来的比赛态度,相信,在广大球迷的心目中,你们已经赢了。

第11篇

一、竞赛前的心理准备

由于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神经类型、训练程度、运动经验等不同,赛前状态一般有四种表现。

第一种是赛前过分激动状态,也称“热症”状态,表现为过度兴奋,情绪不稳,行为忙乱,注意涣散,知觉、表象不连贯,思维紊乱,不时从一种想法转移到另一种想法,记忆减弱;第二种是淡漠状态,表现为兴奋性低,缺乏参加比赛的愿望,心境不佳,意志消沉,知觉、注意过程的强度减弱。第三种是自我安慰状态,表现为对比赛的困难和复杂性估计不足,过高估计己方,致使比赛的积极动机下降,既有愉快的情绪体验,也有盲目的轻敌思想,注意强度降低,知觉、思维和选择决定有些迟缓,比赛警觉性不高。第四种是战斗准备状态,表现为对当前竞赛任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有正确的理解和估计,有积极参加比赛的愿望,知觉精确,观察力强,具有增力情绪,意志坚强,有自信心,思维清晰敏捷,能根据情况及时准确地采取必要的决定,动作反应迅速。

过分自卑和过分自信的现象在摔跤运动员中表现较为常见。这就要求教练员在赛前准备阶段需要有良好的心理干预,在训练中,更要侧重对运动员心理状态的训练。通常,训练中有针对性的对运动员个体的目标强化训练和问题关注,能够保证运动员心理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较好的提升运动员的自信心,而赛前持续的心理干预和恰当的竞赛心理预期,如和运动员谈心、有针对性的技战术交流、运动员的自我心理疏导和相对客观的竞赛目标的确立。都能够保证运动员有良好的赛前状态,从而以一个最优的心态进入比赛当中。

二、竞赛中的心理调节

经过竞赛前的心理准备,往往能够保证运动员以良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状态投入到比赛中。但同时,竞赛过程中的各种情况的出现。也需要运动员通过自身的心理调节来实现。摔跤运动的特点决定了往往竞赛中的一个动作甚至是赛场上一个细微的变化,都会对比赛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竞赛中。运动员也存在着各种心理状态的表现,使运动员身心都处干紧张状态,因此,竞赛对运动员的感知觉、思维、想象、记忆、注意以及能力、性格等都有很大影响,尤其是运动员的情绪起着很大的作用。运动竞赛中运动员的情绪可分为积极和消极的两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为:振奋、激动、自豪感、义务感、荣誉感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主要有焦虑、恐惧和不安感等。影响运动员情绪的条件有:比赛的规模、比赛的任务、双方力量的对比、运动员的训练程度和比赛经验、比赛动机及运动员个性特点等。

通常,通过赛前心理训练,运动员可以在复杂条件下,主动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同时,竞赛中也会有教练组的心理干预,但更多的情况下,运动员对临场的判断和自身瞬间的心理变化往往成为心理调节的主导。因此,教练组就要有倾向性的对运动员进行心理干预,使其能够激发出有利于自身的心理认知。特别是在存在大量观众观赛、对手实力又高于自身的情况下,临场的运动员心理调节往往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拉近竞技水平的差距,甚至以弱胜强。这类战例在实战中不胜枚举。多数情况下,我们会说是优势运动员竞技状态不佳。或者以冷门对这类比赛进行解释,但其实质乃是优势的心理状态战胜了弱势的心理状态,这一点,在一对一的摔跤项目中更是如此。

三、竞赛后的心理恢复

之所以称作竞赛后是心理恢复,并不是说竞赛中消耗了多少心理能量,而是指竞赛的结果对于摔跤运动员的心理影响,需要在运动员自我调节和教练的心理干预下,总结经验教训,从竞赛结果的过激情绪中走出来。

竞赛的结果,无论是胜或负都伴有一种特殊的情绪体验。胜利时的积极情绪(如心境愉快、振奋、满意,对训练和比赛充满信心)、消极情绪(有骄傲自满,盲目自信和对今后训练和比赛抱轻视态度),失败时的积极情绪(如接受教训,分析失败的原因和自己的缺点,积极投入训练,争取下次获胜)、消极情绪(有沮丧、失去信心、产生嫉妒心、对该项运动冷淡、不愿继续训练、甚至对自己的运动生涯失去信心等)。在如此众多的情绪反射中,运动员都应该通过适当的心理疏导方式,尽早走出特殊情绪对心理的影响,客观的认识曾经经历过的比赛,无论胜负。都要从多角度分析得失,为将来的训练和比赛积累经验。

第12篇

【关键词】运动员 ; 赛前焦虑 ; 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70-02

1.前言

在体育比赛中,由于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变化,会导致不同的运动结果。有的运动员训练成绩较稳定,但比赛时却不能发挥;有的训练成绩平平,但比赛时却超水平发挥,这些无不与心理因素有关。参加运动竞赛的运动员,在力争获得优异成绩的比赛过程中,由于竞争激烈,场内场外形势多变,加上主观因素等原因,必然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而且不同训练水平的运动员会出现不同水平的焦虑情绪。

2.调查对象和方法

2.1 调查对象

深圳市福田区某中学田径队运动员,男子35人,女子35人。

2.2 调查方法

2.2.1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深圳市福田区某中学田径队运动员赛前焦虑现象进行调查。其中发放问卷《运动员焦虑现象调查》70份,回收68份,有效问卷60份。回收率97.1%,有效率达85.7%。

2.2.2数据统计法:对调查表的数据作统计与分析。

3.研究结果

3.1赛前焦虑的发生率

在调查的60名中学生中,出现赛前焦虑的人数有49人,可见发生率很高。

3.2赛前身体状态出现情况

由随机访谈形式,在60名学生中,对赛前机体状况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调查统计,表2数据可见,尤其是疲劳不堪、失眠、赛前紧张心跳加速三项出现几率比较高。

3.3导致出现赛前焦虑的状态的原因

由调查与统计所得,在60名中学生中,有45人在自我意识上受影响,担心不能胜任比赛或失误等,所占比例较大;出现赛前的一些生理反应占53.33%;有16人担心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发挥。

3.4运动员调整赛前焦虑的方式

在60名中学生中,只有12人能进行自我赛前的调节,48人认为需要教练的调控。可见,在青少年运动员中,对其进行赛前的调控以及其作用之重要性。

4.讨论

4.1 赛前焦虑发生机制

焦虑是指运动员由于害怕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导致自信心不足,失败感增加形成的一种不安并带恐惧的情绪状态,包括紧张、担心、不安等。赛前焦虑的产生在于运动员自身能力和比赛任务之间的不平衡。当运动员感到能胜任比赛时,他就会体验到一种最佳激活状态,该状态通常被称作“流畅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一切都显得轻松、顺利。

4.2 赛前焦虑产生的表现

运动员出现赛前焦虑时不仅会使身体机能失衡,而且会对体育活动产生消极的心理反应状态。具体表现为参加训练和比赛动机不强,甚至厌恶训练和比赛。全身衰弱,容易疲劳,轻度头痛,临赛前失眠,食欲不振,小便频繁,轻度头痛,思想混乱,缺乏完整性和逻辑性,答非所问;离群索居,不愿与人交往;对教练员的忠告漫不经心,心不在焉;蔑视权威,不服从领导,无组织纪律性,对人态度粗暴,容易发怒,惹事生非,对周围的人多带有敌意和攻击性等等的症状。

4.3赛前焦虑的影响

赛前焦虑影响比赛发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赛前高水平的生理激活状态会降低运动员的参赛能力。运动比赛需要力量和耐力,赛前焦虑则会耗去运动员的一部分体能。生理上的高度激活还会影响那些需要放松协调用力的技术动作。一些技术动作要求一部分肌肉收缩而另一部分肌肉放松,过分紧张常使肌肉无法放松协调用力。

4.4 赛前焦虑的状态形式

赛前焦虑的状态主要包括两类:一是认知状态焦虑,是指在竞赛前存在的主观上所认知到有某种危险或威胁情况的担忧,这是一种对自己能力的消极评价或对比赛结果的消极期望所引起的焦虑,它主要是以担忧失败,对自己讲一些消极的话及不愉快的视觉想象为特征的。在60名中学生中,有45人在自我意识上受影响,担心不能胜任比赛或失误等,这是属于认识状态焦虑,尤其是有比赛经验的运动员中,13人自我意识即认识状态焦虑上受影响比例较大,由于有足够的实力,但受到自我认知状态影响担心失误,导致赛前焦虑,赛后成绩不理想;其他出现此情况主要因素是缺乏比赛经验、第一次参赛感到紧张等。有32人出现赛前的一些生理反应,这是属于躯体状态焦虑,机体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引起机体机能不平衡,从而导致赛前焦虑;有16人担心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发挥,自然环境因素也属于躯体状态焦虑一类,主要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机能下降,导致赛前生理反应差较大,注意力与情绪波动明显起伏影响比赛。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1.1中学田径队运动员赛前焦虑发生率为81.67%,主要是第一次参加比赛的运动员,由于缺乏比赛经验,因此心理产生波动较大,容易出现赛前焦虑。

5.1.2中学田径队运动员赛前焦虑的状态主要是呈现自我认知状态焦虑,其次是躯体状态焦虑。

5.1.3中学田径队运动员绝大部分学生对赛前焦虑现象不能自我调空,并认为需要通过老师教练进行干预,这也体现出中学生的一种相信依赖心理,由此看来,在赛前对其进行有效调控以及其作用之重要性。

5.2建议

5.2.1预先的对运动员进行赛前焦虑心理的理论辅导与现象的控制,运用调节模式干预运动员赛前焦虑行为,能有效的降低赛前焦虑水平,提高运动员整体心理水平,从而提高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水平的发挥以至于取得理想成绩。

5.2.2对认知状态焦虑的训练方法:(1) 首先让运动员明白什么是焦虑情绪;(2) 学习控制焦虑的技能,主要是放松技术。对躯体状态焦虑的控制主要有呼吸调节法,是通过呼吸的调整,来消除运动员的紧张情绪和恐惧感。可以通过讲解,使运动员懂得什么是应激,以及应激反应与运动成绩的关系。认识怎样使心情静下来及其重要性。学生可学习特殊的自我陈述句自我鼓舞。

5.2.3教练员要有提前判断意识,正确掌握各焦虑状态的调控方法,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辅导,调整训练等;运动员也应该提高自我调控意识,积累自我调控知识,倘若自我调控不能见效应立即对教练员提出问题,尽量杜绝赛前焦虑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孙亚平.运动员的情绪焦虑及调节[J].湖北体育科技,2002,21(2):185-186.

[2]杨跃青,冷纪岚.论运动员的赛前焦虑[J].湖北体育科技,2003,22(1):61,6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