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建筑安全施工论文

建筑安全施工论文

时间:2022-09-30 03:04: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安全施工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建筑安全施工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安全管理;安全成本;安全收益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1 前 言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家基础建设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然而,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形势却不容乐观,事故层出不穷,特别是施工伤亡人数居高不下。面对严峻事实,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已成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十分迫切的任务。建筑业在世界各国都是重要的国民经济生产部门。长期以来,建筑业一直是各国职业安全事故率最高的工业部门之一。统计表明,在我国,每天有3人死于建筑事故。建筑事故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在英国可达项目成本的3~6%,可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巨大障碍。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本建设。

1.2 研究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如何控制安全管理的成本,以及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经济效益对于承包商以及全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1)对于承包商来讲,通过计算安全投入与效益之间的关系,使得承包商更全面的了解安全事故发生的经济后果,通过经济手段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安全管理当中,从而提高建筑工人的安全意识,改善施工环境,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以及材料、机械浪费和闲置的损失。

(2)从宏观层面上讲,国家会制定更完善的法律政策,提高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水平,使得承包商的安全成本费用达到一个相对合理水平,保证安全事故的低发生率。

(3)促进安全文化的形成。可以改变企业对安全问题的价值观和基本标准,从而自主的进行安全管理,形成长期的良好趋势。

2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2.1 建筑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建筑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原理和方法在建筑领域的具体应用,它包括宏观的建筑安全管理和微观的建筑安全管理两个方面。宏观的建筑安全管理主要是指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从组织、法律法规、执法监察等方面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进行管理。它是一种间接的管理,同时也是微观管理的行动指南。

2.2 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主要涉及到建设生产活动的主体方面

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问题可以说是各类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因此要解决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问题,首先要明确当前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问题。

2.3 现阶段我国建筑安全存在的问题

(1)安全管理理念比较落后。

(2)相关法律不完善。

(3)安全教育培训滞后,务工人员整体素质相对偏低。

(4)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2.5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目的与作用

建筑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安全管理事故的发生率,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控制职业病发生。降低因事故造成的设备闲置成本费,原材料损失,避免因受伤人员复工以后造成的总效率损失;减少如行政罚款、诉讼费用等其他损失;通过长时间的工程安全管理,形成企业特有的安全文化,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从本质上改善建筑企业安全状况。减少环境的污染,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减少不必要的社会资源浪费现象,改善人类生存环境。

3建筑安全成本分析研究

3.1 安全成本的概念

在传统的经济学中并没有安全成本的概念,安个成本只是在近十年随着经济与贸易全球化而由西方发达国家首先提出。美、欧等工业化国家提出,由于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活动越来越多的参与,各国劳动安全卫生的差异使发达国家在成本价格和贸易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这种由于在安全方面投入的力度不够,使其生产成本降低所造成的“不公平”是不能接受的。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非关税贸易壁垒。随着我国加入WTO,安全成本的理念也逐渐进入企业。

3.2 安全成本的构成

国内学者借鉴外国安全成本分类的经验,大多把安全成本分为保证性安全成本和损失性安全成本两大类。

3.3 安全成本率分析模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成本的合理控制关系到建筑企业最终的收益。因此利用有限的资金,合理的投入到安全管理当中,尽可能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当引起每个建筑施工企业的重视。一般来讲,安全成本的投入越多,安全保证度就越高,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就越小。但安全成本的增加会给施工企业带来不小的经济压力,而减少安全成本,安全保证度又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另外,安全经济学研究成果显示,预防成本与损失成本的关系是1:5的关系,即1元事前预防=5元事后投资。

4.建筑安全效益分析研究

4.1安全效益的概念

安全效益是指期望的安全水平的实现,是对社会、对集体、对个人所产生的各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经济效益),他反映了安全产出和安全投资之间的关系。

4.2建筑安全的经济特性分析

由于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工作受到人、机、材、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定的安全经济投入,也不可能完全避免或消除事故的发生,只能在某种程度上使事故损失次数和费用减少,实现安全成本的“减损功能”。

4.3建筑安全效益分析研究

建筑安全效益体现在建筑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经济效益)两方面。

5.结 论

安全成本是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综合反映。通过对安全成本经济特征分析,我们在确定安全成本最佳投入量时既要进行总量控制又要进行构成控制,既要进行结果分析又要进行过程分析。企业通过对安全成本的分析、核算、优化,将安全工作的经济合理性与管理有效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正确对待安全成本的客观存在,处理好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找到企业哪些环节上存在改进安全管理、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寻求一定时期的主攻方向,以期达到最佳的安全成本投入,最大限度地降低故障成本支出的目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结语

第2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安全;教学

建筑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工程建设事故高发、牵涉面广、其伤亡率仅低于煤矿业,社会影响恶劣,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给很多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2010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627起、死亡772人,并且较大及以上事故相比2009年还出现了反弹。建筑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与目前国家提倡的和谐社会建设密切相关,建筑安全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也成为业界人士日益关注的问题。而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是建设项目管理人才,相当大比例的学生毕业后将在建设一线生产领域工作,他们也必须管理项目工地上从事一线施工生产的大量建筑工人,那么安全生产问题也是摆在毕业生们面前的重要问题,他们不仅需要关注自身安全问题,也要密切注意与管理安全生产知识匮乏的建筑农民工的安全生产问题。而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将直接深刻地影响建设领域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和伤亡率。科学地讲,项目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应该从高校阶段开始着手并不断加强,高等院校应该成为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而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开设的工程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等方面对培训学生的安全生产管理意识以及安全生产技术等方面是相当薄弱的,亟待改进。

一、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安全教学的现状

(一)建筑安全教学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开设的工程管理专业都没有把建筑安全教育设为单独的一门课程,而只是在其它课程如建设法规等的某些章节简略地有所涉及,因此教学内容体系也相当零散不成系统,各门相关课程对建筑安全的教学有时重复讲解,而相反有些重要的建筑安全内容各门课都未曾给学生讲解到。据调查显示:家庭、学校对灾难教育不够重视。学生获得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大部分来自于媒体,43%是从电视、广播上学到的,25%是从报纸、刊物上学到的,18%是从专题宣传片上学到的,只有11%的内容是从学校里学到的。那么高校尝试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也是势在必行的。相反,国外许多高等院校相当重视建筑安全教育教学工作,并将建筑安全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为学生开设,如美国的建筑专科院校都开设了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工程管理专业开设专门的建筑安全课程,可以使学生在接触专业知识的最初阶段就牢固地树立安全管理生产的意识和理念,掌握系统的建筑安全生产技术,这与他们进入工作管理岗位后再临时补课参加在职培训的效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二)教材问题

由于大多数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建筑安全教学内容都零散地被淹没在其它专业课程中,加上高校业界的专业人士对建筑安全的教学重视不足,导致主要针对建筑安全的专业教材不系统、不规范,跟不上专业教学发展的需要。目前建筑施工课程里涉及了部分建筑安全技术,建设法规课程中涉及了建筑安全法规等,但系统地介绍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整改与事故处理原则方法以及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安全法规等的系统专业的并且适合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教材还是相当缺乏的。因此,编写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并且适合于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建筑安全新教材也是高校业界的专业人士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师资力量薄弱

建筑安全教学本来就是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的教学内容。从工程管理专业师资来分析,教师本身在他们本科、硕士和博士阶段也未接受到系统的建筑安全教育,因此他们对建筑安全知识和技能的了解也是零散不成系统的。虽然教师也知道建筑安全的重要性,但也只能口头上给学生强调一下却无法为学生系统讲解建筑安全知识和技能。而且大多数教师是硕士或博士毕业后直接被分配到高校工作,因此缺乏参与工程实践的经验,对建筑安全的理解和体会也只能停留在书本文字层面。而建筑安全教学,需要讲授理论和联系实际相结合。教师自身水平也限制了其教学效果,那么其结果就是教师授课时常常只能照本宣科,学生听课也觉得索然无味,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安全教学改革

(一)设置专门的建筑安全课程

我国的工程管理专业可以效仿西方发达国家高等院校的经验,也尝试设置两学分的专门的建筑安全课程,课程性质可以定为限选。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整改与事故处理原则方法以及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安全法规、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典型安全案例等。工程管理专业其它专业课程提及但未深入讲解的有关安全施工管理的知识点在这门课程里可以得到系统的整理和深入的讲解,以达到强化学生建筑安全意识和安全施工管理能力的能力。

(二)改革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教学

建筑安全课程的教学方式可以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单一授课方式即教师课堂上讲解、学生被动地听记也是有局限性的,这种教学方法死板,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等教学手段效果会更好,比如为学生放映典型的建筑安全事故案例影像资料,组织学生们小组讨论分析该案例;组织学生们到施工企业和建筑工地就建筑安全问题针对建筑工人和管理人员进行实地采访调研,要求学生们自己设计调查问卷和采访内容,并撰写调研报告、统计数据分析报告以及调研论文等并作为期末考核主要依据,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工程实际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且在本科生认识实习、施工企业生产实习以及毕业实习过程中通过现场参观教学来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三)师资的多元化

中国高校教师有相当大比例是直接硕士或博士毕业后就开始从事教学工作,工程管理专业也不例外,因此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也成为了搞好教学工作的主要绊脚石。因此为了弥补教师们实践技能的不足,院系应该鼓励授课教师到施工企业、监理企业、项目管理公司等相关企业参与实践并给予时间和经费上的支持。教师在从事过实际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后,其授课方式、授课案例的搜集等方面将得到显著地改进。并且,院系也可邀请企业界从事建筑安全工作的专业人士或高级工程师为学生举办建筑安全专题讲座,通过现场提问解答等方式使学生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工程实际中建筑安全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师资的多元化也是有利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的。

三、结束语

总之,针对不容乐观的建筑安全事故频发问题,高校也有责任为缓解建筑安全问题贡献一份不容忽视的力量。我们国家很多领域过分看重生产发展速度而忽略了安全,体现在我们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也是只关注培养学生的生产技能而忽略了非常重要的能影响学生人生的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比如学生正确积极的安全观的培养就是高校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笔者从长期的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经历总结出一些对建筑安全教育的看法和建议以资与同行们探讨,希冀对提高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和生产管理水平,减少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保护施工管理者自身和建筑工人们的生命健康能起到一些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龚宏.高校建筑安全教育课程的思考与建议[J].建筑安全,2007,(5):59-60.

[2]王华桥.浅议高职院校建筑施工安全教育[J].中华文化论坛,2009,(7):79-81.

第3篇

关键字:建筑,安全,经济学

据统计,由于各种事故,我国建筑行业每年夺去近两千条人命。施工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造成的社会影响,是人们有目共睹的,同时伤亡和损失是无法逆转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非常迫切地从不同角度来研究建筑安全的原因。 1、一般均衡论对建筑安全的分析

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论一直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占统治地位,它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一般均衡论,既多个产品市场在价格引导下的同时出清的理论,无论在宏观经济学还是在微观经济学中都是基础的理论,在建筑安全的领域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从时间上分析,建筑安全利益一般经历负担期―――微利期 持续强利期 利益萎缩期 无利期的阶段循环。

从建筑安全的作用对象上看,建筑安全的目的首先是避免或减少人员的伤亡及职业病;第二是使设备、工具、材料等免遭毁损以及保障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维护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是消除或减少环境危害核工业污染,使人的生存条件免遭破坏,促进人类整体利益的增大。从经济的着眼点看,建筑安全具有两项主要功能:一是避免与减少事故的经济损耗和损失;二是,维护生产力与保障社会经济财富增值的双重功能和作用。

最适建筑安全:建筑安全系统的功能与社会经济水平的统一,与科学技术水平的统一,在有限的经济和科技能力的状况下,获得尽可能大的建筑安全性。人们对建筑安全度的要求是尽可能地提高以使建筑安全投资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应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条件下适当地考虑提高建筑安全投资量;要大幅度地提高系统建筑安全度和建筑安全的总体效益,其根本出路是依靠科技进步,采用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人的建筑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最大的投资额。但考虑到建筑安全是“功能产品”:具有建筑安全条件、健康保障减损和免害的功能,还应该考虑事故与建筑安全的独特性。

3、对策论在建筑安全理论方面的分析

由于对策论的推动,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现代对策论为经济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是进入当今主流经济学的钥匙和必经途径。1994年三位对策论专家荣获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人们都能看到用对策论重构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趋势,并且对策论已成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用著名经济学家克雷普斯(Kreps.D.)的话来说,没有掌握对策论的经济学家不能算真正的经济学家,而只能在当代经济学殿堂的大门外徘徊。

从经济学本身发展的角度来说,由于对策论对经济行为从效用最大化拓展到效用均衡化,经济对策论在刻画人的行为方面所提供的方法的精确性,远远超过了其他方法。这就正好抓住了经济系统研究最关键问题的本质,该学科用于研究经济问题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也就不言自明了。

在现实世界,建筑企业在对建筑安全投入进行决策时存在的问题会更加严重。通常不仅是两个建筑公司的竞争,而是更多的家建筑公司之间的竞争,从而更难达成合作协议,仍然难以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这时唯一的解决的办法就是外力的干涉,建立专门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在表1左上角均衡下,建筑企业可以获得与非建筑安全世界同样的利润。

4、政府经济学在建筑安全方面的分析

政府决定一经形成,就有强制贯彻的效力,也就是说必然影响现实的经济。于是政府决定的形成过程是否符合效率资源配置的一种机制。政府决定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它不可能像上述抽象模型那样去决策,而是要分析现实的机制,看他是否大体符合效率原则,是否可以进行某种改进。

对实际的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发生事故后大部分的事故损失并非由企业承担,而是雇员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共同承担。但是这种损失的转移,使事故的成本不进入企业的利润损失核算中。这样就会造成企业决策者对建筑安全投资的决策,在仅仅依据利润最大化原则指导下进行,如果政府不加干预,则建筑企业建筑安全投入的积极性是有限的,并常常处于亏欠的状态。

5、结论

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建筑安全,其不再仅仅是死不死人、伤不伤人的问题,而是转变为真正的以人为本、全面关注每个劳动者的职业建筑安全健康上来。劳动者不但要求生命的保障,还对舒适的工作场所和生活环境、职业病防治等方面提出了需求,这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安全生产是一门科学,有其特有规律性,本文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使其市场与现场的关系更加紧密,从决策的角度研究建筑安全理论。

参考文献:

[1]威诺德豪斯。经济学(第十七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建筑安全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第4篇

关键词:风险模式;房屋建筑;房屋安全;房屋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13.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房屋是人们进行生活,生产,学习等一切活动的场所,可能是人们一生中所待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人们最基本的安全保证。人们对于房屋有着特殊的感情,很多的人,认为有自己的房屋就是有了安全感,房屋是人们的感情在物质上的寄托。但是最近几年的时间,媒体上频频报道过,因为房屋质量导致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巨大损害的情况。大的安全事故,不仅给房屋的主人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也是给我国经济造成损失,在社会上造成不好的影响。出现房屋建筑安全问题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以及管理不善等因素。

房屋建筑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一般情况下,建筑安全问题在城市里体现的比较明显,近几年以来,我国的城市化速度加快,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表现在房屋建设上的就是大规模的建筑的增加。现在建筑已经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在我过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我国小康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房屋建设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模式也已被很多的企业所认可,在建筑施工中加强对于房屋建设的管理可以做到对安全事故的,预防、控制、解决,这样就能降低房屋建设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是一个大国,13亿的人口就意味着在房屋上有着巨大的需求。与此相对应的就是在建筑行业中,从业人数也是一个庞大的数目,在基础建设上我国的投资是居世界首位的,在建筑行业中每年几乎都有大的安全事故发生,每年都有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所以现在注重建筑上的施工安全,房屋建设安全已经是建筑行业里的重要的研究课题。在施工中的安全隐患是有很多,各种各样的隐患,但是一般都是能够避免的。只要在建筑管理上加大力度,在安全方面提高警惕度,就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因为建筑行业中大多数的工作人员都是露天作业的,也就是在野外工作的时间是比较的多,这样就比一般的工种受到自然能因素的影响要大。还有就是在建筑行业内,高空作业也是相比较来说比较的多的,这样就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危险系数,不仅仅是增加了施工人员的危险系数,也是在无形中增加了周围人的危险系数,比如说路人。还有就是建筑行业中的工作一般情况都是接触一些石头,砖块等等的原材料,这些材料如果没有小心注意,对于施工人员来说也是比较的危险的。在房屋建设中实行房屋建设风险模式,首先可以是对于建筑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排除与管理,也就是在事故没有发生前就对可能会产生的危险因素进行管理,做好良好的预防。在建筑事故风险源的控制中,一是,可以通过已经完工的建筑工程来进行危险风险项目的归总,或者是对于过去的已经发生事故的工程资料重新进行整理,然后整理出系统的问题单,找出可能会发生危险事故的源头。二是,利用事故树分析法,一件事情的发生肯定是有他的原因的,一个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肯定也是同样的道理,找出事故发生的直接还有间接的原因,进行一定的逻辑分析,用逻辑树把相对应的逻辑关系表示出来。从事情的结果开始分析,得到事情产生的原因。还有就是用专家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因为现在的世界是一个非常重视科学,重视科技的时代,科学技术或科学理论的应用可能就会让一件事情发生彻底的改变,不管是在以后的国家发展中,还是在行业,企业的发展中,又或是在个人的成长中一定要重视科学性。在建筑安全的问题上,我们可以通过相关的专家对建筑问题进行评定,得到建筑工程的风险之所在。这就对于专家的要求有所提高了,他们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有深厚的建筑理论知识,以及风险理论知识,在这种方式的运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头脑风暴法了。

现在的建筑中存在的相关安全问题

我国的房屋建筑上现存在的,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是比较多的。因为我国经济水平的影响,当然也是因为受到地方上经济水平的影响,现在依旧有很多的危房,并且大多数是集中在学校,民宅,还有很多的农村自建房屋。这样的现状严重的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再就是房屋建筑本身的问题了,有一些房屋建设中,施工不完善,施工管理不到位,建筑材料不合格,等等的安全问题。再就是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露天的作业多,体力劳动多,施工中的人员流动比较的频繁,这都是影响建筑安全的因素。影响建筑安全的还有自然因素,随着全球的环境变化,经常会有一些自然灾害的出现,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破坏力也是非常的大的,这也是存在的安全隐患。还有施工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施工人员的工作是非常的重要的,他们的管理工作是否做到位,会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但是现在我国的房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流动性也非常的大,统一的管理培训难以进行。这样的种种原因就会导致工程的质量没有办法保证。再就是在施工上的人员安排没有到位,因为建筑工程的工作是非常的复杂的,就容易使得施工单元工作上的配合得不到协调,就经常会导致返工,务工等现象。再就是质量上管理没有到位,因为在质量管理上没有完善的制度规定,现有的规定存在问题等原因,导致很多的工作得不到落实,也就影响到了工程的进度。施工技术上的问题,施工技术对于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施工技术的管理是不容忽视的。再就是很多影响房建工程质量的比较隐形的因素了。 在施工单位讲度上讲,现在的很多的投资方由于多种的原因,使用一些资质不够的单位承担起工程的施工任务,或者就是有些的单位超越自己的现有资质承包工程。这样的现象在现在的建筑行业内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也是比较严重的现象,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这些的安全问题,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了。

三、风险模式在房屋建筑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

我们在建筑安全的管理中,进行风险的回避措施,也就是我们在施工之前就对项目活动进行风险上的评测,对一些存在很大风险系数的作业,要立即停止,或者采取改变,放弃的办法来进行风险的规避。再就是在建筑安全的管理上可以实行损失控制,也就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对那些可容许风险进行损失控制,这种损失控制是风险的管理中比较积极的一种方式,这样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另外就是进行风险的转移,这种方式也是比较常用的方式,利用合同进行风险的转移,还可以利用工程保险进行风险的转移。进行合同的制定时明确的制定好双方各自的责任以及义务,并且制定相对应的责任免除条款;保险的这种转移方式是必不可少的,保修公司作为第三方,它的风险承担能力是比较的强的。这样的方式也是比较的常见的,效果也就比较好的。

总结:

在建筑行业中时常发生安全事故,但是这种事故通过一定的努力是可以避免的,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样的,要想进行有效的风险规避,就要在多个方面上去努力。风险模式,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也是在建筑安全管理中能够实现对风险深刻,系统,全面掌握的一种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李爽.浅谈我国房屋安全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J].科协论坛,2008(02)

[2]袁海林.建筑安全的管理和控制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10(07)

[3]张青.政府在房屋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建筑信息,2008(06)

第5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施工现场 安全管理思考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建筑安全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建筑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国家及成千上万家庭带来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每年施工的死亡人数仅次于矿山和交通,这为新时期的建筑安全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1.现场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特征

1.1建筑施工活动空间狭小以致不安全因素增多

建筑产品的固定性造成在有限的场地和空间内集中了大量的人力、材料和机械,当场地窄小时,由于多层次的主体交叉作业,很容易造成物体打击等伤害事故。同时,建筑物体积庞大,外形多样,使得安全管理办法和安全防护措施随着工程类型和进度发展需作调整。对于目前在城市施工的超高层的建筑、特殊形体的建筑,其围护工作更受到空间狭小的限制,使得操作者危险度增加,高处坠落事故增多。

1.2施工作业的非标准化使得施工现场危险因素增多

工程的建设是有多方参加的,需要多种专业技术知识,加上地区差异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建筑企业数量多等因素,其技术水平、人员素质、技术装备、资金实力也参差不齐,使得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增加、管理关系复杂。而当前的安全管理和控制手段较单调和欠缺,很多仅仅依赖本身经验、安全检查等方式,技术标准难以统一,难以形成比较详尽的统一管理标准。

1.3施工周期长,露天作业条件恶劣

由于建筑产品的体积特别庞大,施工周期长,从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室外装修等整个工程的70%以上基本都在露天中进行作业。同时受雷雨天气、酷暑严寒的气候变化,环境恶劣,工作条件差,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1.4生产工艺复杂多变

现代建筑物都有其特定的属性和功能要求,形成了产品多样性的特点,导致每一建筑物的各道工序均有其不同的特性,其中的不安全因素也就各不相同,随着工程进度的发展,施工现场上的不安定因素也在随时变化,故为了完成施工任务,就必须针对工程进展和现场实际情况不断及时地采取安全措施,这给施工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建筑企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2.1 加强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促进现场文明施工的重要保证

加强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保证建筑质量的重要环节,建筑企业的施工质量、安全、工期、成本是企业施工的四大重要指标,而其中最重要的落脚点就是建筑施工现场。建筑企业一般把质量保证放在首位,而质量好的最基本前提就是施工安全,质量是建立在安全之上的。施工现场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加强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对于建筑企业的施工管理意义重大,只有确保施工安全,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2 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建筑企业的所有员工都必须要有文明施工、安全施工的意识,建筑企业才能更好的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而且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整个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重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能够全面提高全体企业职工的安全意识,不断加强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对全面推进施工现场的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2.3 加强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建筑质量的重要保证

只有施工现场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才能通过符合标准的严格的管理检查与质量检查。对施工现场的管理进行检查和考核是对建筑施工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只有施工建筑的质量、安全、成本、工期等得到有效的提高和保证,企业才能确保增加经济效益。

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它涉及到的施工人员、施工技术、工程机械等数额都是较大的,任何一个不确定因素,都会影响施工现场的安全,导致建筑工程出现施工安全事故,所以,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极其重要的。但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中依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3.1要想有效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效率,就必须构建科学的安全管理组织与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但是,我国很多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对此的重视度不够,缺失安全管理组织与管理体系,没有配置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流于形式,难以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也难以实施科学适宜的安全管理手段。

3.2任何管理工作都需要在一定制度的约束下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也不例外。但是,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侧重于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在管理制度的建立上也多以质量管理制度为主,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安全管理的主动性与计划性,导致安全工作无立脚点,跟不上建筑工程的发展。

3.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项目很多,需要工程管理人员加强管理力度,以便实现保障施工现场安全的目的。但实际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过程中,部分管理人员思想意识不高,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不严,同时对施工技术了解不深,无法对施工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检查与防范,从而导致施工现场安全性较低,影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效率。

4.加强建筑企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措施

4.1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充分重视安全工作

建立以“现场生产责任第一人”为中枢的安全责任制,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是本企业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各级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是本部门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项目现场的项目经理是项目现场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各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要全面负起责任,认真依法履行法律法规赋予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定义务,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协调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把安全生产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身上是关键。

做好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分解和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层层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其中要落实好项目现场一级的责任分解工作,项目经理要分别与项目现场的管理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各生产班组等签订安全生产责任协议,做到逐级逐岗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真正落实。

4.2要有强化文明施工的意识

推行文明施工和文明作业,创建文明工地,是管理性非常强的工作,同时也极具技术性。安全与文明密不可分,只有不断的传递安全意识,才能更好的保障建筑施工的质量。

4.3严格落实安全责任

建筑安全生产工作要紧紧咬住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不放松。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企业负责人是安全责任的第一负责人,而一个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则对项目安全负全面责任,项目经理是施工项目的安全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项目,要进行深刻剖析,虚心学习先进,努力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新思路,拿出新举措,把事故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搞得较好的项目,不能有麻痹松懈思想,要继续巩固成果。“没有安全生产,就没有经济效益”,每个建筑企业都应该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克服安全工作与己无关思想,不能因为工程范围小就忽视安全,否则更容易出现问题。

4.4必须要完善安全监督系统

首先,安全监督的前提条件是要预防安全问题的发生。在施工前检查所有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将潜在的危险进行排除,尽量将可能出现的伤害降到最低。其次,必须要做好补救措施。在出现安全隐患的第一时间消灭隐患,尽量弥补安全事故造成的后果。最后必须要加强安全问题的反馈,实行动态管理,最大程度上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

5.结束语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必须要放在首位。只要建筑企业重视安全问题,正确的进行安全管理,文明施工,就一定能够保证建筑安全的同时促进文明施工,从而提高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使企业永远处于不败的位置。

参考文献:

[1]潘承仕、张仕廉.安全管理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意义[J];建筑经济;2003年12期.

第6篇

【关键词】建筑业;事故;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

一、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现状概述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以及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建筑业在改善我国城乡面貌和人民居住环境、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是活力与规模并重的基础产业。但在这一派欣欣向荣的背后,是“三水平不水平”的令人担忧的现象――建设管理水平、施工水平及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而这一现象很大一部分源于当前建筑行业在安全管理和职工的安全教育方面较为滞后。这使得我国每年由于安全事故死亡的建筑业从业人员超过千人,直接经济损失逾百亿元。与严峻的安全形势同步增长的是我国从未间断的大规模基本建设, 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从2003年的23083.87亿元,增加到到2010年的95206亿元,建筑从业人数也从2003年的2414.3万人,剧增到2010年的近五千万人。

二、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有限,尽管我国努力提高了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水平,也大力改善了建设工程的安全状况,但目前仍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存在于我国的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中。

1、法律法规不足

本人查找过与建筑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却失望的发现,建国以来,在所有颁布并实施的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约中,专门针对建筑业的却只有1997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2004年施行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与法律法规严重不足的情况“相呼应”的是,这些法律法规还存在着内容的重复和交叉现象。此外,它们的可操作性也不够强,这就使得它们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缺陷和问题。同时,执法体系也不够健全,国家下达的有关安全管理的文件在一些行政主管部门中“被坐冷板凳”,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使得监管失控状况十分严重,这些都给规避监管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从而导致事故隐患大量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增加立法,规范执法”是保障建筑业稳步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然趋势。

2、政府监管缺失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在监督管理建筑业和各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方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并未能全面、到位、有效地履行其依法监管工作。首先,不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主体责任尚未完全落实的情况下,不少行政部门在他们自身的职责范围内都不清其对专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管职责;其次,建筑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始终以“大突击”的形式进行,日常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措施的缺失使得安全生产不能保持; 最后一点,是我国建筑业安全监管的“四不”现象――体系不够完善、资金不落实、监管力度不够、手段不先进,最终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3、安全技术方面

与不断增长的建筑规模和生产总值相反,我国的建筑业安全生产科技始终处于相对落后的境地。但社会的发展趋使着高科学技术含量、施工难度和施工危险性大等一大批高、大、精、尖工程的出现。这些都给施工安全管理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因此,要想保证我国建筑业更长远稳定地发展,安全技术的解决必不可少。

三、我国建筑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

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问题。如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标准与建筑业相关的专业名词概念;一些法规设置的处罚条款不合理;对一些违法行为无法处罚或者处罚无力;工程建设中的强制性标准规范、推荐性标准规范在制定、实施及修改方面透明度差、范围过宽、数量过多、标准滞后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却因没有法律规范的调整而被搁置。因此,这些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极需完善与健全。

2、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监督机制

除了认真贯彻执行现有建筑安全生产的各项法律规章制度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的基础上,依照法律法规合理划分建设各方主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建立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如在重大伤亡事故面前,除了要求监理单位承担安全事故的监督失察责任、建筑施工单位按事故鉴定结果承担相应责任外,还需强调业主对安全事故承担的间接责任。通过建立这样一套良性的安全运行制约机制以形成人人关心建筑施工安全的现状。此外, 还可建立安全生产的考评机制,强化及时考评绩效:做到齐抓共管,予测予控,考评严格,激励有效。加强经常性监督检查,建立和发挥高素质、肯奉献专业队伍作用,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工作模式。

3、加强执法监督

建筑市场的监管力度需要进一步的加大,对于工程的招标投标活动,不但要对其进行依法的实施监督,而且在中标后的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当中,要加大的对其进行工程质量以及安全生产检查,这些监督检查是必不可少的,要切实的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发展建筑安全生产先进科学技术

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 既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也是技术保障。为了使安全生产的科技研发水平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全方面的提升,为此实施了“科技兴安”战略,构建安全生产科技创新、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体系,这一战略,不但引领和支撑了安全发展,而且作为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使安全生产形势得到了进一步的好转。

5、健全职工保险意外伤害制度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为建筑业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是建筑企业必须要做的。为了使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使建筑业职工的合法利益得到有力的保护,使企业预防和控制事故的能力不断的增强,使企业的事故风险得到进一步的削弱,投保方、承保方、监督管理部门要按照市场运作、政府监控、社会中介参与的原则,进一步的加强调查研究,合理分工合作,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能够健康的发展起来。

6、完善建筑安全事故的记录、检查、申报制度

在我国,因为普遍存在建筑安全事故瞒报、漏报以及不报等现象,所以即使是《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了安全事故的记录申报制度,但想要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做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也是很难的。要想把这一问题解决,首先不但要找到管理制度上的各种漏洞,而且还要使施工企业安全事故纪录的公告制度得到确切的落实,并且能做到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其次是要根除私下解决问题这一现象,对于在安全责任事故中受害人,要升高其赔偿额度;最后要对在安全事故中违法乱纪的人员进行严厉的处罚。这样,一套权威和透明的、受群众监督的施工企业建筑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记录资料的档案制度就能真正的建立起来了。

总之,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的建筑施工安全问题,不但密切的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而且也关系到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了能防止施工过程中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能够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相关部门应该不断的探索,并且切确的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黄献强.浅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和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07,12

[2]黄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思考[J].建筑安全,2005,4

[3]段力穗.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0

第7篇

【abstract】for construct saf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not only want to carry on building safety to manage a control from the macro view, construct a business enterprise oneself also want to carry on building from the tiny view a safety to manage a control.And want with nation of management to guide the safe management of building business enterprise, take the building safety management of business enterprise as to concretely carry out a method.To synthesize to make use of nation and business enterprise to manage and control together in order to attain 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afety, efficiently of purpose.

【关键词】建筑工程 安全管理 问题 对策

【Keywor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afe management, problem, counterplan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普遍提高,城市建设规模急剧增大。建筑业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效益成为各企业竞争的目标,因此向管理要效益已经成为各企业家的共识。在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工程项目的“四大控制” (进度、质量、成本、安全)必须经过严格的控制和管理才能得到保证。但企业历来以质量为生命,殊不知,在项目施工的管理过程中,安全却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角色,安全工作虽然不是最为重要的因素,然而安全事故的结果却严重于任何一个其他要素。

1.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建筑市场管理不完善,对安全管理的认识不够

当前,在建筑业时常存在着这样一种普遍现象:重质量、轻安全、最低价中标和包死价工程。从而使得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不足或完全没有安全管理的经费。一些公司在中标后,将工程分包给有关的专业施工队伍,甚至有一些建筑企业为了拿到工程不惜恶意压低价格,用于安全生产的经费被忽略,在中标后无法拿出多余的经费购置安全管理必要设备、器材、工具及宣传资料等。因此就导致施工现场的混乱,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2 工人自身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

建设一线人员90%以上是农民工,放下锄头拿砖刀,使这些农民工文化素质偏低,自我保护意识差,法律意识薄弱,违章作业严重。从伤亡事故的统计情况来看,事故伤亡者也多属于此类。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该培训的人员没有得到培训,特别是新工人大多没有受到过安全教育,班前活动没有进行;二是“三类人”特种作业人员、岗位技能工种、企业三级教育流于形式,培训效果不明显。对策就是严格教育培训。培训要适时、适地、内容合理、方式多样、形成制度,做到严肃、严格、严密、严谨、讲求实效;三是对于新录用的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准上岗,具体教育的内容包括:劳动保护意识和任务的教育;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安全知识的教育: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的培训学习;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法律和文明施工要求;工程基本情况、现场环境、施工特点、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这样的教育及培训要坚持不懈、切实可行地深入到第一线每一个施工作业人员,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关心安全的良好氛围。

1.3 一些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这些企业普遍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了本企业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但不能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现场或生产一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得不到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大力支持而使管理薄弱化,对文明工地标准敷衍、应付,特别是对转包工程,建设单位的指定分包商存在着只收管理费而疏于管理的现象,项目部安全员形同虚设.不能起到制止违章、消除隐患的作用。这必然会造成施工现场管理混乱.隐患多多。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督,对不达标的企业采取停工、罚款、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行政处罚措施加以解决,并依法进行责任追究。

1.4 对重大危险源认识不足

重大危险源是指容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且事故损失巨大的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据统计,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深基坑坍塌、触电、机械伤害所造成的伤亡事故占总数的80%以上。一些企业对重大危险源认识不足,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管,更没有对多发性事故开展专项治理,致使其造成的事故有增无减。比如:一些深基坑工程,建设单位不另支付措施费.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施工单位宁愿不进行支护,形成重大安全隐患。这就要求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准确及时地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和有效地控制,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充分认识重大危险源的重要性,重点做好防护,加强巡查和监控,把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

2.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

2.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要做好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就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切实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施工单位应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员,形成与施工范围相适应的完整的安全组织保证体系。全面建立健全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组织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等等,明确责任,层层建制,级级落实,保证施工安全生产的有效实施。

2.2 安全教育培训

2.2.1 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

这样才能增强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有效地防止在施工活动中的不安全行为,减少失误;安全教育培训是进行人的行为控制的重要手段,进行安全教育必须适时,内容要合适,有针对性,并形成制度。

对施工单位工作人员定期培训

对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等所有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教育,让他们知法、懂法、用法。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坚持持证上岗,尽快提高各级安全管理人员队伍的技术素质。

2.2.3 对进场作业人员的培训

进场前必须进行公司、项目部、班级的“三级”安全教育。针对因季节、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的生产环境、作业条件的变化及时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减少因环境变化而引起的人为失误,经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操作岗位。

2.2.4 对机器操作人员的培训

垂直运输机械作业人员、安装拆卸工、爆破作业人员、起重信号工、登高架设作业人员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2.2.5 采用安全技术

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前制订有针对性、行之有效的专门安全技术措施.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知识、技能、意识的全面教育。并严格按照制定的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通过安全培训提高各级生产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搞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生产的科学知识。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操作技术水平,增强自我防护的能力,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3 规范建筑业分包完善安全法

2.3.1 加强总包、分包的资质认证和管理

所有建设工程严格执行资质标准。不准超越资质等级范围承揽工程。严禁业主方肢解分包。严禁多次转包,加强总承包商对分包的管理,杜绝违法分包。

2.3.2 加强安全法建设,建立安全费用的编制和审批制度

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必须有相适应的资金投入。这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所有企业都必须做到“为了确保安全,该花多少钱就花多少钱”,在确保安全方面保证必要的投入,使安全生产有可靠的基础。

2.3.3 严格准入请出制度

对没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或年检不合格的施工企业禁止参与工程招标、投标,对两年内仍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请出建筑行业,从源头上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2.4 加强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控制和降低事故危害后果

“预防为主”是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的原则。为了避免或减少事故和灾害的损火,应该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才能在事故和灾害发生的紧急关头反应迅速、措施正确。总之,生产经营单位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及时查出隐患,认真进行整改,制定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出现新的事故隐患;要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定应急救援体系:全面推行现代施工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建筑业的施工特点,在旅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较多,因此建筑企业重视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因素有很多,因此我们要提高思想认识,制订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狠抓落实,培养全员的安全意识,同时加大安全投入,这样才能提高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党宏斌.浅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努力方向[J].建筑安全:2007(04).

[2]邓龙海.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J].山西建筑:2007(07).

[3]曾笳.建设项目现场施工管理需关注的几个问题[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5).

第8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分析;风险评价

引言

安全关系着个人、家庭乃至社会的命脉,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发展国民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尽管我国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非常重视,各个施工企业也做了大量的安全工作,但由于施工项目的多样性、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安全技术及安全管理在现阶段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何保障和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就成为建筑工程施工中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建筑安全风险的概述,提出建筑安全风险管理分析、评价及其控制的方法。

1.安全风险识别概述

1.1安全风险识别的定义、内容

安全风险识别是指风险管理人员在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之后,运用各种方法对尚未发生的潜在风险以及客观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进行系统归类和全面识别。也就是确定何种风险事件可能影响项目安全,并将这些风险的特性整理成相关文档。

安全风险识别的主要内容是:识别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识别风险的性质,识别风险可能引起的后果。

1.2安全风险识别即危险源的辨识

危险源是安全控制的主要对象,所以,有人把安全控制也称为危险控制或安全风险控制。即危险源是安全风险发生的前提,是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对象。安全风险识别归根结底就是对潜在危险(危险源)的识别,作为建筑安全管理的关键点,一旦识别出潜在的威胁,与之相关的起动事件类型就更容易显现。对潜在危险从物理性质和操作实践两个方面进行评价,起动事件和触发条件进行一一对应,这个过程把潜在危险(危险源)转化成了人们不希望发生的事件。

所以安全风险识别是对与风险项目相关的潜在的及存在的各种危险源进行系统的分类和全面的识别,是安全风险评价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没有安全风险识别,就不可能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价。安全风险识别做的不好,通常意味着安全风险评价也会做得不好。安全风险一旦被识别和鉴定,那就不再是风险,而变成了一个管理的问题。

1.3安全风险识别的程序

在进行风险识别时,必须按照一定科学的程序进行辨识。安全风险的识别是一项复杂而又十分细致的工作,特别要根据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依靠对客观的统计、资料的积累和风险的纪录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根据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采用具有针对性的识别方法和手段。安全风险识别也是项目管理者识别安全风险来源、确定安全风险发生条件、描述安全风险特征并评价风险影响的过程。它包括对所有可能的安全风险事件来源和结果进行实事求是的调查,通过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数据使安全风险评价更具效果和效率。而且安全风险识别是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理中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应当在项目的自始至终定期进行。可以通过系统危险源辨识工作程序图来完成安全风险识别的程序。(见图1)

1.4危险源辨识

据近年安全事故统计发现建筑企业安全事故始终占据交通、矿山之后的第三位,为此建筑业被列为高危行业,但通过分析发现事故发生主要是由于工作环境中仍存在危险的能量、危险物质、人员违章操作、管理人员指挥失误,即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避免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但物的不安全状态无时无刻地存在于从业人员的周围,只有通过危险源的辨识及评价,并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才能使危险源得到有效受控,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或少出事故。

1.5危险源的类型

为了做好危险源识别的工作,可以把危险源按工作活动的专业进行分类。可以采用危险源提示表的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见表1)。

2.建筑安全风险管理分析、评价及其控制

2.1搞好安全风险管理分析

搞好安全风险管理分析是预测和防止事故的前提,是对安全风险管理评价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安全风险分析,牢牢抓住安全风险分析这个关键环节,主动分析、超前预防。安全风险分析主要是对设备设施和人身不安全因素,按照风险大小进行辨识分析,从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等进行风险分析。从西部铁路建设实践看,设备设施的完好状态、人的安全思想意识和行为、完善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建立在安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这是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的基础保证。在安全风险分析中,要根据检查标准或规范和易于发生事故原因,结合工程建设的环境和特点、管理现状和技术要求等,强化项目经理、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并深入查找问题,对可能出现的各类安全风险做出详细记录和汇总分析,分析结果要可靠真实。通过分析进一步把握安全风险准确度,为超前防范、超前控制提供有效数据。

2.2对安全风险进行科学评价

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是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确定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有了充分的安全风险评价,安全作业才能得到有效地控制。安全风险评评价要结合施工管理实际,针对生产全过程的安全问题,根据安全风险分析的危险因素进行科学评价,着重从行车安全、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设备故障、机械伤害、车辆伤害、触电、火灾、作业行为等分析,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对所有安全风险发生的预见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进行评价,通过科学评价,准确判断各种安全风险,确定每个安全风险造成伤害的可能程度,确定每个安全风险的等级值,采取合理措施进行避险,从而确保安全施工。

2.3加强对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

在施工安全风险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要根据安全风险的性质及潜在影响,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把安全风险所造成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低程度,以减少损失。①立足现场实际抓控制。如铁路道口安排固定的防护员跟踪防护;在线路规定方位设置安全防护栏和安全警示绳;在高空作业下方设置安全网;对现场的各种施工机具设置安全保护装置;按照规定在施工现场设置安全防护栏、安全通道、安全标志等;给施工人员配备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品等。②认真落实各种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安全风险因素能及时得到处理,发现随时可能出现的新风险。再次是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对事故人为风险因素实施控制。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实践表明,项目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构成安全风险的主要因素,有效化解安全风险,就必须对项目施工人员进行安全风险管理教育,未经安全教育或者安全考试不合格人员不得上岗。同时要加强安全事故紧急救护措施的演练,提高处理事故的应对能力,从而尽最大努力降低损失。

3.结语

安全风险评估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仅仅靠施工企业是不够的。建立科学的安全控制综合体系,确保建设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对建筑业的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魏伟.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及建筑安全管理[J],山西建筑,2007(30).

[2]李国刚,魏江峰.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探索研究[A].建设工程安全理论与应用——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3]石海霞,王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1(07).

第9篇

关键字:脚手架工程施工;技术要点;管理要点;

Abstract: The scaffolding is a commonly used tool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especiall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rise buildings, scaffolding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scaffolding i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ssues that need attention, first from the scaffolding of structures on the analysis of research, analysis of how structures can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safety of the scaffolding; followed by data analysis, security technical points from scaffolding structures, fire safety, security checks, and programming of the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cess of scaffold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oints; Finally, the thesis process cantilevered scaffolding structures prone to problems, the analysis of the technical points in this process, by icon analysis, intuitive operation essentials reflected cantilevered scaffolding structures.Keywords: scaffolding construction; technical points; Management Guidelines;

中图分类号;TU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研究现况和研究意义

目前,国内建筑业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建筑行业脚手架工程施工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一项工程要实现工程正常进行、进度有效完成,选择脚手架变得越来越重要。国内外对于脚手架的选择和搭建的研究也是很多的,国外的一些建筑专家同样也有很多的研究,他们都是本着以安全为基础,降低成本为辅这样一个原则。大部分研究焦点都集中在悬挑式脚手架的研究上,这种方式主要的特点是钢管投入量低、工程的周期短,成本较低,这些特点使得脚手架工程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得到普及应用。

建筑安全目前在国内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所以基于高层建筑常用的脚手架工程施工技术是高层建筑工作的核心,能否为建筑工人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施工设施是本文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现在工程施工中出现的各种人身工伤事故告诉我们脚手架施工的有效实施,对于防止和避免不必要的工程责任事故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实际的脚手架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进行工程施工和工程操作,通过研究和分析工程实际问题,才能提高脚手架工程施工技术,多总结才能有经验。

二、安全技术要点分析

(一)悬挑脚手架搭设技术要点分析

本论文以脚手架搭建方式、位置施工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为案例进行分析。首先我们看悬挑脚手架,下图受建筑物平面效果的限制,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纵向布距是不同的,型钢的间距一般是在一米六以内,其中实际设计实施偏差应在五厘米以内,搭设时要十分关注纵横向的木杆和竖向的木杆的假设方式,确保主节之间要十分的稳定,杆件交错要十分的具体科学。这样可以增强脚手架的牢固性,挑架搭设的过程中要以第一步脚手架的步距一般情况下是从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挑梁的最下边开始设计实施的。

图1 脚手架搭建设计图

(二)脚手架搭设的安全技术要点分析

脚手架的基础必须经过硬化处理满足承载力要求,做到不积水、不沉陷,顶板基础的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才能施工。搭设过程中划出工作标志区,禁止行人进入,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严禁在无人指挥下作业。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扣件时必须先告诉对方,并得到允许,以防坠落伤人。开始搭设立杆时应每隔6 跨设置一根抛撑,直至连墙件安装稳定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

脚手架及时与结构拉结或采取临时支顶,以保证搭设过程安全,未完成脚手架在每日收工前,一定要确保架子稳定。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的高度不得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两步。在搭设过程中应由安全员、架子班长等进行检查、验收和签证。每两步验收一次,达到设计施工要求后挂合格牌。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风荷载是重要的水平荷载,是使结构产生内力和位移的重要因素。对于外脚手架也不例外,随着高度的增加,风荷载的作用会逐渐增大。在立杆的稳定性验算中,对于基本风压较大的地区,有风组合为控制组合,因此在分段悬挑时,应使上一步悬挑高度小于下一步的,确保立杆的稳定性。对于型钢悬挑梁固定端锚固点设置数量及设置方式应符合如下规范要求:型钢悬挑梁固定端应采用2个(对)及以上U形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与建筑结构梁板固定,U型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应预埋至混凝土梁、板底层钢筋位置,并应与混凝土梁、板底层钢筋焊接或绑扎牢固,其锚固长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钢筋锚固的规定。

(三)安全管理技术要点分析

1.明确责任

施工企业要完善重大事故问责制度,针对工程施工技术问题产生的事故要明确责任。通过工会成立专门的技术问题处理机制,设立技术处理小组,定期对所属项目的危险源进行检查。工程项目部一般也要定期对整个项目部的员工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和管理,通过教育员工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操作和施工,防止事故的发生。

方案编制

悬挑架施工时一般要提出一个有效的设计施工方案,这要求项目工程师参加的。需要指出的是,项目工程师依照工程要求设计施工图纸,评估小组进行方案论证和核算,监督小组负责项目实施的技术监督,符合条件的就进行下一步,不符合条件的坚决立即停止施工。

第10篇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浇筑技术;施工条件;材料

混凝土,简称为“砼”,指的是由一些胶凝材料将集料或骨料胶着成为整体的复合材料。人们一般说的混凝土指的是用水泥作为胶凝材料,用沙、石作为骨料作为基础;加入一定的水或添加剂进行比例配合,经过大型混凝土搅拌机的搅拌后,构筑成型,再加以养护从而形成的水泥型混凝土,也可以称之为普通类型的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中,是一种成本低,效果好,外向美观的建筑用材。

一、混凝土的分类

混凝土的一般分类可以根据其胶凝材料的不同分为两类,即无机胶凝材料构成的混凝土和有机胶凝材料形成的混凝土。

(一)无机胶凝材料混凝土

胶凝材料,意思是通过物理作用或者化学变化,将一种物质由液体变成固体,并且能胶结其它骨料,从而形成有一定硬度固体物质的胶凝媒介。

无机胶凝材料混凝土的类别有很多,其中包括硅酸盐混凝土,普通水泥,矿渣混凝土,粉煤灰混凝土,纯铝酸盐混凝土等。

(二)有机胶凝材料混凝土

有机胶凝材料的混凝土一般有聚合物混凝土,树脂混凝土,聚合物浸渍混凝土等。另外,无机与有机的复合材料混凝土应用也很普遍一般应用的聚合物胶凝混凝土就是这种无机与有机的复合材料混凝土的代表。

二、混凝土的性质

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的原因和其性质有着分布开的关系。那么,对混凝土的性能进行分类,就可以得到以下几点:

(一)混凝土的和易性

混凝土的和易性是其最重要的表现性能之一。它可以综合搅拌物的浓稠度,流动性能,良好的突出了混凝土的可塑性能和其抗分层、离析、泌水的特性。测量混凝土和易性的方法有很多,应用广泛的是测量锥形体塌落度的方法,即将混凝土做成一个简单的椎体,在一定时间内计算出椎体自然坍塌后的产生的高度差,从而进行计算。

(二)混凝土的强度

混凝土的硬度是其广泛应用于建筑的主要原因之一。混凝土有很强的抗压,抗拉,抗弯,抗剪应力的特性。于此同时,混凝土中水灰比,骨料的品质与用量,搅拌时间等因素都可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的强度标准也有具体的数值可以进行定位,从C10、C15、到C95、C100等分为19个等级。那么如何提高混凝土强度就成为了改良混凝土性能的重要方向之一。

(三)混凝土的变形

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能,即便如混凝土这样外表很坚硬的建筑材料也有其特有的形变能力。混凝土可以根据荷载或其所在地的温湿作用下发生变形,这种变形包换弹性形变,塑性形变及温度变形等。混凝土可能由于长时间的荷载力作用下发生细微的变化,称之为徐变。

三、混凝土的使用

作为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得到广泛使用的混凝土,不仅可以使建筑品质提升,建筑安全性提高,同时利用混凝土的特性也可以起到对建筑物的装饰作用,展现建筑工程师与设计师们丰富的想象力。但是,混凝土也不像人们普遍认识的那样坚不可摧。一旦作为建筑主体的它出现细小裂痕,那么整个建筑物都会有倒塌的危险。因此,如何使混凝土在施工过程时更坚硬,耐久使用就成为工程师们思考的问题。

(一)选择对应的模板浇筑混凝土

工地上的施工人员在运用混凝土进行建筑构造时,应对比现场施工条件来制定混凝土的浇筑方案,而不是单纯的依靠技术人员的一张图纸进行操作。这样就可以保证操作的正确进行,从而避免由于施工因素造成的混凝土构建不实等问题。一般来说,技术人员在设计建筑物时应充分对建筑物的可实施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建筑的浇筑与完工。但由于工地的特征为多变性,人为不可能考虑其所有因素,因此,就需要现场施工人员对混凝土有一定的了解,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对施工图纸做出细微而更合理的变动,采用对应的模板进行浇注混凝土,从而保证工程量的准时完工及工程的安全。

(二)掌握钢模应用的要求

工人在浇注混凝土时应该正确运用钢模来进行浇注,从而实现混凝土更耐用的性质。在浇注混凝土时一般先检查需浇注的种类,数量,应用到的钢筋的粗细、长度等问题,从而使浇注过程可以有条不紊的实施。工人在考虑混凝土厚度及宽度的同时,加入钢筋,长度约为混凝土总长度的4/5,从而保证即使钢筋移位也不影响建筑美观,并且加入钢筋也可很好的增加混凝土的韧性,减少其变形程度。

(三)选择合适的浇注架体

目前,工地上适合混凝土浇注架体的种类有很多,如钢板、胶合板、玻璃板等。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平整度及工程对混凝土强度、硬度的要求,从而保证建筑整体的完美性及安全性。一般情况下,浇注架体应保持顺直,连接紧密,从而对浇注混凝土有很好的帮助。

(四)把握混凝土的浇注时间

针对于混凝土的浇注准备和方案来说,混凝土的浇注时间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工作人员在混凝土浇注初期,面对混凝土初凝的现象,应采取强力搅拌的方法,从而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使其顺利流入模板中,完成混凝土的浇注过程。

(五)混凝土的振捣

混凝土的完成离不开其振捣作用。所谓的混凝土振捣就是指在混凝土拌和机对混凝土进行拌合和浇注混凝土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气泡,振捣就是要排除这些气泡,从而使混凝土结合的更密实,防治混凝土麻面或马蜂窝等现象的产生,来提高混凝土强度,硬度,保证混凝土建筑的质量。

(六)混凝土的保养方法

混凝土工程在浇注完工后不意味着事情的完结。对混凝土的保养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一般工地采取的是自然养护,也就是说在温度大于20摄氏度时,在浇注后采用洒水方法,从而降低混凝土温度。同时,面对不同种类的混凝土所应用的保养方法也是有区别的。一般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为一周左右。特殊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可能延长至14天左右,从而保证建筑安全。混凝土的浇注需要事先的设计,工程过程中的衔接,工程结束后的养护,这些条件缺一不可。一旦在其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无法保证工程的质量,从而导致经济损失,严重甚至对人民的财产及生命安全都有一定的威胁。

四、总结

被广泛应用在工业与民用建筑行业中的混凝土有着其特有的和易性,变形性,强度等特点深受广大建筑人群的喜爱。浇注混凝土过程时应充分注意其特性,采用正确的模板,合适的浇注架体,适当的时间和完成后的保护相结合,以保证建筑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因此,如何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特性,使其在建筑行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也应该被世人所重视。

参考文献:

[1]沈东.浅析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9).

[2]梁立人.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技术措施[J].材料发展导向.2011(10).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 框架结构 剪力墙 施工质量 安全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建设规模较大、结构形式多样的高层建筑是缓解我国日益紧张的土地问题和充分发挥土地综合利用率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由于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特殊性,使得施工难度增大。

一、工程概况

六枝特区泰华大厦,地上18层,总建筑面积21500平方米, 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层分别为人防、车库、配电、水泵设备用房,地上1层~3层为商务楼,4层~5层为办公楼,6层为架空层及休闲会所,7层~18层为住宅。该工程集商务、办公、购物、休闲及多档住宅为一体,工程特点为:主体施工周期长,楼层多,现浇混凝土量大,工序复杂,工期紧,施工难度大。

二、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适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

剪力墙结构是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能承担各类荷载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这种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承受竖向和水平力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

框架结构建筑布置比较灵活,可以形成较大的空间,但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较差,而剪力墙结构则相反。但框架-剪力墙结构(也称框剪结构)使两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在框架的某些柱间布置剪力墙,从而形成承载能力较大、建筑布置又较灵活的结构体系。在这种结构中,框架和剪力墙是协同工作的,框架主要承受垂直荷载,剪力墙主要承受水平荷载。由于这种结构的优点突出,因此,在现代建筑中被广泛采用。

三、确保小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的措施

高层建筑的楼层多、高度大,但并非是低、多层建筑的简单叠加,而是从建筑结构和使用功能等方面,针对高层建筑的特点,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高层建筑要求施工具有高度连续性和高质量,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复杂,除具有一般多层建筑施工的一些特点外,还具有以下施工特点:工程量大、工序多、配合复杂;施工准备工作量大;施工周期长、工期紧;基础深、基坑支护和地基处理复杂;高处作业多、垂直运输量大;层数多、高度大,安全防护要求严;结构装修、防水质量要求高,技术复杂;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多,机械化程度高。这就加大了其施工难度,使其施工安全风险大大增加。因此,我们在保证其施工质量的同时要做好施工安全防范措施。

(一)确保施工质量的一些技术措施

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主体施工的现浇混凝土方量大,钢筋多,由于框剪结构的大量使用,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消耗来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因此,施工中应采用一些改进的工艺和方法。

1.框架-剪力墙配置结构的设计

墙体设计计算是考虑水平和竖向作用下进行结构整体分析,求得内力后按偏拉进行截面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为了保证墙体的稳定性及便于施工,使墙有较好的承载力和地震作用下的耗散能力,规范要求一,二级抗震墙的厚度应≥160mm,底部加强曲宜≥200mm,三,四级抗震等级应≥140mm,竖向钢筋应尽量配置于约束边缘。

2.钢筋工程

因墙体采用的钢筋较细,上下层钢筋的接长一般采用绑扎连接,在浇筑时,钢筋网片极易发生向内或向外的位移,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可在竖向钢筋搭接范围点焊通长水平筋以防止由于浇筑和振捣石全而使钢筋位移。楼板钢筋绑扎时,要放置足够的垫块和马凳筋,以保证钢筋有足够的保扩层厚度和间距。

4.混凝土工程

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墙内混凝土同所在楼层的梁柱墙一样为一次性浇筑。一般采用商品预制混凝土,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40,应按高强混凝土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在浇筑时,型钢柱内混凝土表面不得有积水和杂物,先浇筑一层100~200mm厚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水泥砂浆,以防止自由下落的混凝土粗骨料产生弹跳,影响接头质量。   (二)确保施工安全的一些措施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一方面来自于高层建筑自身的特点,另一方面来自于施工安全管理和控制的问题。

1.实行安全管理,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第一的方针。以专业安全知识为内容、用行政奖励、法律、法规为手段,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安全防范能力,明确自己安全生产责权、利的关系,以达到施工安全效益最佳的目的。如可以通过加强专业安全知识、技术的日常教育与培训,用安全典型事例和事故教训进行教育,对照法律法规认真地进行分析、讨论。将安全法律、法规逐件公示在安教宣传栏中。积极组织各类管理人员,参加好的安全讲座和参观受表彰表扬的项目工程。通过重视人员的管理、机制的建立、系统的完善、营造出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明确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责任人。在施工中,明确安全控制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责,要制定安全管理工作的要点。明确施工安全的承诺与目标,要编制工程项目安全计划,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保证体系。

2.加强施工中的事前预控和过程控制

所有进入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人员都必须符合国家省市有关部门颁布的各项安全规程的规定,用工手续要完备;施工单位在开工前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各岗位细则责任制。建立可操作的细则,细分到每一个具体的岗位,建立安全生产领导组织机构,编制安全管理网络,使之成为整个工程的完整监督、监控体系;严格实行书面安全交底,责任落实到人,施工单位安全部门应编制教育计划大纲,编制相应的安全知识考试,每个参与工程施工的新进场人员均要进行安全考核,严格控制施工人员准入制度。同时,施工单位专职安全人员应巡查工序和工序交接环节,随时了解施工过程,检查施工中的防范措施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执行,检查安全制度情况,督促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状况,加强日常的检查和维护保养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排除隐患。

参考文献

[1]何广乾,陈祥福,徐至钧.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2]杨文柱,建筑安全工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杨跃,刘宗仁.高层建筑施工.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4]蔚小英.浅谈施工安全生产管理[J].山西建筑,2008.

第12篇

关健词:安全管理;PDCA循环;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循环模式是在TQC(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质量管理的科学方法。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方面过程中,PDCA的应用已趋向成熟,由于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是相辅相成的,笔者认为可以将PDCA有效的运用到建筑项目安全管理体系中,从而使建设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转化成连续的、动态循环的过程管理,这样能加强安全管理的全方位和系统化,大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一、PDCA在建设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

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是人们在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基本理论方法。根据以往大量的工程实践来看,项目管理的本质是确定任务目标,根据PDCA循环原理来实现这一目标。[1]

PDCA循环的核心内容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和八个步骤:

第一阶段是计划阶段(即P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制定项目安全管理目标、活动计划和管理项目的具体实施措施。这一阶段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分析安全现状,找出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这就是要有安全问题意识和提高安全意识,并用数据形式体现。[2]

(二)分析安全隐患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

(三)从各种原因中找出影响安全的主要原因或因素。

(四)针对影响安全的主要原因或因素制定对策,拟定改进安全的管理、技术和组织措施,并提出执行计划和预期效果。

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即D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按照第一阶段所制定的计划,采取相应措施并组织实施。[3]

第三阶段是检查阶段(即C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重点是把实施效果和预期目标进行对比,检查执行的情况来判断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并进一步查找新的问题。

第四阶段是处理阶段(即A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处理。这一阶段分为两步,即管理循环的第七步和第八步。

第七步是总结经验,纳入标准。经过第六步的检查后,明确有效果的措施,通过制定相对应文件、作业标准、规程以及各种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总结成功的经验,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4]

第八步是将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通过检查找到效果尚不明显的原因,转入下一个管理循环,为下一期计划完善提供有效的数据资料和依据。[5]

二、PDCA在建设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的成熟运用主要在制造行业的质量管理方面,但由于建筑施工作业的特殊性,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远比质量管理更具有多变性,所以PDCA循环模式在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侧重点不一样,笔者结合施工现场的管理特点在实际应用中针对具体实施流程加以改进和深化,并在某项工程中的脚手架安全管理方面的得到应用。[5]

本工程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迁址新建项目,工程包括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迁址新建工程学生宿舍A栋、B栋,学生宿舍A栋B栋间的连廊、B栋C栋间的连廊,食堂B和赛时商业中心,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迁址新建工程架空天桥。建设地点位于深圳市龙岗区,水官高速龙岗出口南侧,总建筑面积为61936m2。学生宿舍主要结构类型为剪力墙结构,赛时商业中心主要结构为框架结构。

因为本工程为深圳市重点创优工程,安全管理的目标是死亡事故为零,杜绝职业病伤害,争创建设部安全文明工地。所以脚手架的安全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本项目商业中心和食堂采用双排落地钢管脚手架,学生宿舍采用悬挑脚手架,在第三层开始悬挑。

笔者经调查发现,在整个脚手架的搭设和施工作业中,存在着不少的安全隐患以及作业人员施工方法不正确的现象。为有效控制安全隐患以及管理的缺失,确保脚手架工程达到优良,项目成立了专项安全小组,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充分运用因果分析、排列图表及对策表等科学方法揭示了问题的本质,并取得不错的效果。

第一次PDCA循环结束,项目部的安全小组针对脚手架的安全质量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共检查18处,其中有一处存在潜在安全隐患,三处细小安全问题,最后评估得分为80分,基本满足要求。 结论:第一次PDCA循环目标实现,但还是存在个别安全隐患,安全小组活动目标未能实现,所以须进行第二次PDCA循环。第二次PDCA循环的流程与第一次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因为安全管理工作是不可能做到完美理想的效果,所以循环没有终点,贯穿整个项目,只能不断完善。

三、结论和不足

通过专项安全小组活动,整个工程的脚手架安全工作推进十分顺利。说明PDCA循环在安全管理上同样可得到有效应用,并为今后的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思路。因为迫于时间关系,某些问题的研究还不是很透彻。所以有待进一步加强的研究工作包括:

(一)从实施PDCA安全管理模式项目的绩效进行总结分析;

(二)通过已有识别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施工现场,将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和风险评价指数矩阵法相结合,并不断改进评价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通过对制约施工现场实施PDCA安全管理模式的内外部因素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以及有关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行业标准、规范的不足进行深入分析,可以适当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报行业主管部门作决策参考。

因为笔者的理论知识有限,本文一定存在不足之处,希望各专家读者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参考文献:

[1] 湖南省村镇砖砌体房屋抗震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研究.欧阳攀(导师:陈大川) - 《湖南大学硕士论文》- 2009-05-15.

[2] PDCA模式在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的改进应用研究.段益庆(导师:张宏胜;甘永辉) -《重庆大学硕士论文》- 2007-10-01.

[3] 姜芳禄.建筑安全管理的PDCA循环.安全与环境工程.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