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城的故事

小城的故事

时间:2023-05-29 18:01: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城的故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城的故事

第1篇

小城市,有着它独特的美妙。一个个故事,串连起我和小城的回忆。那是些珍贵的平凡和美好。

--题记

生活在小城,我已经很满足了。因为小城的空气一样清新,阳光依旧灿烂。我们这里被小山围绕,是个山城。但爸爸说:"长大要走到外面去,才叫有出息。"

我于是开始盼望着外面的世界。电视上那些大城市,灯红酒绿,绚烂缤纷。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幼小的我在心底发问。

渐渐地成长,我明白了许多事情,对于大城市的了解也多。2年级的时候,和爸爸妈妈到厦门旅游,第一次离开这个小城,见识外面的世界。当时震撼真的蛮大的,坐个车,要坐好久好久,玩的地方,好多好多。那里还有大海,那也是我第一见到的。面对着眼前的这个城市,我想了很多。

后来回来了,又回到我自己那个小小的城市。坐车不过几分钟,所谓"好玩"的地方,只是一个小公园。心里第一次有点落差,在同样小小的学校里,我想起了大城的车辆,高楼,大学。

时间冲淡很多事情,包括对大城的第一印象。我安静地在自己的小城里快乐的生活,像只平凡的小麻雀吧。后来也跟家人又去了许多地方旅游,其中也有几个大都市,但我不再迷失于它的繁华之中。也许因为我成熟了一些,对许多事理也更加领悟。

今天傍晚回家的时候,骑着车在我家那条幽静的街道上,街边的树木投下街灯的光影,感觉整条街有种特别的美妙。只有小城有这样美妙的街,大城市,太喧哗。

说到最后,我也没说出我们这个小城市的名字,其实,应该没什么人知道它。同校的ANN和冰凌诚夏自然能明白我写这篇文的意义吧。

让我们悄悄说声:小城,故事,平凡的美好。

第2篇

但是,如果要更文艺、更浪漫,巴黎、伦敦、柏林这些大都市似乎永远都比不过那些充满童话般梦幻气息的古朴小城。因为那里是书卷气十足的大学城,文艺的气息散落在小城的每个细节中,让那份浪漫深入骨髓。

英国杜伦大学城 在古朴小镇的书卷气中沦陷

芮 涵

如果你厌倦英国大都市色彩斑斓的城市生活,那么你可以去古朴的小镇感受淳朴的民风以及英国人的绅士和友善,那里是著名大学的所在地,有很多年轻人的面孔,古老却又充满青春的活力。虽然这些小镇地方很小,但在那里居住或读书,你会很快熟悉它们的每一条街道。而杜伦小镇古朴中透着宁静,安逸中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是你留学和生活的好去处。

尽管此时,我就在欧洲,但记忆中的那些影像还是伴着湿润的清风一个接一个明亮地、令人心醉神驰地走了过来:卖花女在街道上四处游荡,蜿蜒盘旋的狭窄石阶路陡峭峻拔,夹道皆为常春藤掩映下鳞次栉比的古老房屋,馥郁的繁花顺着延伸的枝条爬满雕花铸铁的阳台……我对欧洲文化的影像记忆与杜伦小镇真实的景象融为一体。

杜伦到了,我暗暗吟咏济慈的诗:“这座小镇,教堂的墓园,圆顶山/这云雾、树木、夕阳,虽然美丽/却显得寒冷、陌生,像是在梦里/很久以前梦见过,现在我重新梦见……”

900多年前,征服了英格兰的威廉一世看中了这个易守难攻的小半岛,下令在连接陆地的咽喉处修筑一座城堡。后来半岛上有了街市,杜伦就这样出现了。这里山丘广布、绿地延绵,温婉的杜伦河静静地环绕过小镇,那些由石子或石砖铺成的小路也跟着蜿蜒起来。成群的水鸟在泛着粼光的河面轻踩鼓点,与河岸两旁言谈欢笑的路人们相映成趣。澄净的天空,慵懒缱绻的云朵,映衬着杜伦保存完好的罗马帝国时代的宫殿以及巨大的诺曼大教堂。人们都说,有水有山的地方总是有更多的灵气,杜伦离喧嚣很远,离心灵很近。

杜伦小镇只有30000人,而大学生却有6000多人。杜伦大学的校园校舍分布在全城各处,整个杜伦就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校园连同这个地方都散发着一股古老的羊皮卷的味道。杜伦大学有至少12个学院,每个学院也是一个生活社区,社区内除了宿舍,还有食堂、阅览室、洗衣房、购物中心、活动室和体育场,当然还有“社区管理中心”。毫无疑问,杜伦是牛津、剑桥之外的又一座大学城。

中世纪时,杜伦是防御苏格兰人南下的要塞,也是主教、伯爵们的官邸,至今古城堡内诺曼人时代的小礼拜堂等古建筑仍完好如初。19世纪古城堡改为大学校舍,13世纪时大厅成了学生食堂,古城堡功能的变化也正是杜伦从中世纪的军事要地和宗教中心转变为现代大学城的一个缩影。

诺曼大教堂是世界上最美的哥特式教堂,走进穹顶高阔的教堂,只见一位身披教衣的修女站在门口笑眯眯地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川流不息的参观者。美丽的教堂内院有一道长长的门廊,一群刚刚排练完唱诗,披着长长风衣,明眸皓齿的歌童在教士的带领下静静转过回廊。世界著名的《哈利・波特》系列影片就曾在这里取景,其中霍格沃兹魔法学校的镜头聚集了英国许多不同的教堂,有许多场景就是在宏伟的诺曼大教堂拍摄完成的,所以这个地方受到许多《哈利・波特》爱好者的追捧,连小孩子都会情不自禁地喜欢这里,仿佛置身于一个魔幻的世界。

一个秀丽无比的花园弥漫着天堂的静谧,它衬着头顶不知何时起的彤云密锁的天空,以及远处一望无际的荒野。在这个长满迷迭香、开着地黄花的花园后面,住在古老房子里的人一定能听到每日教堂准时响起的悠扬钟声。在花园高高的围墙外,是一条常春藤蔓延的中世纪风格的长不见底的石子路。

我不得不承认,这座花园狠狠地打动了我的心。我随身带着一本《纪德书信选》,坐在静得只能听到风声鸥啼的花园里,把它打开:“我当时坐在这个花园里,看不到太阳,但空气中闪耀着四射的光芒,仿佛湛蓝的天空变成了液体,正飘着雨丝……是的,在这条长长的小径上,的确好像有光在流动,而在那流泻的光芒之中,树枝梢头缀满金色的泡沫……”

教堂对面是一座古城堡,这座城堡就是杜伦大学一部分学生的家园,为学生参加社会与学术活动提供了极佳的场所,但请注意,那些宿舍主要是面向本科生的。学院不只是为学生提供住宿,同时也组织艺术展览、客座讲学以及音乐会等各种活动。杜伦大学拥有繁荣的剧院基础,一个主干社团就有超过600个活跃会员。学校大剧院在每学期的每周都会排练学生的作品,而且它是学生作品得以演出的唯一场地,“学院四重奏”、“城堡礼拜”、“在夏天”、“爱丁堡边缘文化节”以及其他受欢迎的节目都会上演。而音乐在杜伦也是比较受欢迎的娱乐项目,杜伦大学合唱团和管弦乐队尤其出名,诺曼大教堂合唱团给杜伦大学的学生提供了7项奖学金项目。

第3篇

在文艺电影的发展史上,贾樟柯电影可谓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从他的第一部长片《小武》到近期的《山河故人》,贾樟柯完成了从“反映时代”到“消费时代”的过渡。影片中故事的发生地点逐渐从最初的小城汾阳,走向了都市甚至是国际。笔者以他导演的九部长片为研究对象,从“跨地性”叙述的角度,将其因电影创作观念的演变而创作出的具有不同地域特征的作品进行简要梳理。

一、小城记忆

贾樟柯导演的《小武》、《站台》和《任逍遥》(合称为“故乡三部曲”)之所以让海内外为之震惊,主要是因为影片对汾阳县城的逼真呈现。影片《小武》讲述了梁小武在上世纪90年代拆迁改造的汾阳县城内整日游荡,在经历了友情、爱情、亲情的幻灭后,在急速变迁的社会中茫然而无所适从。《站台》堪称一部1990年代时代和经济巨变的社会范本。影片讲述了崔明亮、张军等文工团演员围着汾阳周边四处演出的故事。《任逍遥》表现的是21世纪初的一代底层年轻人的生存现状。他们整日游走在城市的街道、台球室和卡拉OK厅寻求感官娱乐和刺激,他们在对生活感到绝望的同时怀着一份“任逍遥”的压抑。

作为老家的汾阳,是贾樟柯最熟悉的小城;属于这座小城的记忆,就是他亲身经历的一段人生。故事依托其真实性打动观众,贾樟柯的这段真实的小城记忆必然能直指人心。

二、漂泊历程

作为北京世界公园宣传片的影片《世界》是贾樟柯叙述跨地性经验的开始,故事背景离开了属于“在地经验”[1]的小城汾阳,走向了北京,表现了北漂的爱情、友情和梦想。《三峡好人》同样也是以旁观者的姿态,看待和经历了三峡工程背景下的奉节的城乡变迁。无论是看望前妻和女儿的韩三明还是寻找丈夫的赵涛都是不属于奉节的外地人。他们对奉节的态度既陌生又亲切:陌生在他们都是千里迢迢地初次来到奉节,不清楚奉节的历史也不关心奉节的未来;亲切在这里有他们日思夜想的亲人,奉节虽然与他们自身看似“无关”,但是已经与他们的生活在这里的亲人联系在了、绑在了一起。

从“故乡三部曲”到《世界》和《三峡好人》,贾樟柯完成了由“个人记忆”到“社会记忆”的过渡,后者既是剧中人物的漂泊历程,又是属于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历史和时代记忆。

三、人文印象

影片《二十四城记》和《海上传奇》是贾樟柯采用“伪纪录片”的叙述方式拍摄的两部实验电影。二者皆以“访谈”的形式呈现,也算得上是贾樟柯电影的纪实与质朴风格的进一步发展。《二十四城记》的采访内容围绕着“神秘”的450厂(华润集团旗下楼盘“二十四城”所在地的前身)展开,采访对象既有厂里的老员工,又有员工后代,他们所讲述的内容大体为他们对450厂的记忆、他们在450厂的经历和他们当下的生活现状。《海上传奇》是以赵涛饰演的寻找者的足迹将与上海记忆有关的真实人物的访谈有机串联,以此为观众勾画出对上海的从过去到现在、甚至是未来的整体印象。

可以说,《二十四城记》和《海上传奇》分别是对450厂和上海的人文印象,而这些人文印象都是由直接相关人讲述的(在《二十四城记》中导演运用了“扮演”表现形式,但人物和事件都有据可查),导演贾樟柯只是一个记录者和旁观者,他与这两部影片的内容没有直接交集。

四、大环境观

“大环境观”由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在《暗淡蓝点》一书中首次提出,他表示,“在浩瀚的宇宙里,地球只是一个暗淡的蓝点”,表明地球虽大,在宇宙面前却显得渺小和卑微。当下,“大环境观”的概念被广泛地引入到生态学的范畴中,指出没有“地区性环境问题”。[2]当然,“环境”不止是自然环境,还有社会环境的层面。

第4篇

我也不知道是缘份,是巧合,还是天意,命运让我驻足在这个小城里,这个热情奔放的小城里。这,就是我的故乡。

这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城,不起眼到中国地图上根本没有她的影子。但是,她却成了我成长的摇篮,心灵的归宿。每当我离开故土时,心里总是不禁涌起一丝惆怅,这大概就叫做思乡情吧!

俯视故乡,你会不住感慨: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城虽小,求实处处繁华,处处人山人海,像跳动的音符点燃你生命的激情,使人留恋,使人神往……

十几年来,我与她之间的故事总是像电影一样不断上映着。记得那天,我的一位朋友来到小城来看望我,我热心的向她介绍这里的一切,谁知她听了以后一点也不在乎,反而说这里太小,太无聊,我的心顿时一阵气愤,说:“即使再小,她也是我的故乡!”

是啊,它是孕育我的故乡!

在我的脑海当中,还有一个古色古香的小城时时浮现——敦煌,这里仿佛是我的第二个家。

这里与我的故乡恰恰相反,虽是个极小极小的城市,却闻名中外,每年的游客络绎不绝,可谓全国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为什么呢?我想你一定知道,这儿可是个聚宝盆,四周全是闻名于世的古建筑,古风景区,古旅游观光地。什么莫高窟,什么阳关,什么鸣沙山,什么玉门关……把这个古老的小城围了个遍,他不出名谁出名呀!这也使敦煌独具魅力,热闹非凡。

说道热闹,这里的夜市不可不提,许多的国内外游人聚在一起,吃着这里的特产,喝着香甜的葡萄酒,真是惬意。

这里的人也是激情四射,充满朝气,却十分善良朴实。每一栋楼房都充满古老气息,散发着书香文明,也感染着我们的心。

两个城市,两种人民,两种气息,带给我们的却是同样的感受,它们都拥有非凡的故事,都是令人向往的家!

第5篇

小城伫留在1948年里。小城窳败的院落,小城残破的城墙,小城硬咽的哭声,小城不安静的夜晚。小城曾经忧伤的故事隔着时间之河在寂寞里吟唱。

深谙苦味的人(谈恋爱失败的青年男女,有婚恋问题的中年人,曾经有爱却最终不可得的人们)以为,《小城之春》带来了最愤懑、最绝望、最深重的灵魂的战栗,借此来宣泄自己在人世的挫败感。然而,错了。小城既然已经残破了,小城连门户都无法守紧,在戴礼言出去张望时,章志忱已经从破墙缺口处跃了进来。小城的隐私一览无余。

我们就是跳进去的章志忱。我们不知乘着哪一辆车来到了这个被历史轰炸过的小城。看多了历史的悲欢离合,千奇百怪的情感纠葛,我们对小城熟门熟路。从前门叩不开小城的门,我们也会识趣地从后门来探望。压抑的苦闷,夫妻的不和谐,我们有着文明眼光的人从看戴礼言的第一眼便洞若秋毫地明了于心。

小城的主人平静而无聊。平静是因为有着职责,为人夫,为人妇的责任。妻子不喜欢丈夫,无论是从情感上还是从生理上,全是自己的心事,却不妨碍她继续为其夫买药,治病;即使是分床,那也是天天生活在一起。纵然有千般的委屈,女人也只有委曲自己了。丈夫的病就是那个样子,丈夫对妻子有着愧疚,又有得病的骄纵,阳光不敢多晒,春寒又觉着恍惚,日日在自己的庭院里修缮着幸存下来的院落。就如对他的身体一样细心地呵护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重新开始。如果历史定格在那里,我们看不清谁是谁非。踯躅在城墙上的女人是凄美的,在院落里忙来忙去的男人是值得同情的。爱情不圆满,便有了双重的痛苦。如果又有了婚姻的责任,便苦上加苦,终至于麻木和不知其所。

我们以一种尴尬的身份介入了这个小城。我们既是女人往日的情人,又是男人最要好的朋友。我们体验到这一对夫妻的痛苦。男人说,她是个好妻子,但她越好我就越觉着冷。女人说,开始我也尝试着喜欢他,但是我忘不了你。以前你也对我有不好的时候,可是不管好也罢坏也罢,我都认为是好的。我们这时才意识到这一身份选择的尴尬性。

春天来了。大地在欢笑。风吹在树上。多么美好。

小城的春天会来的。而章志忱是他们夫妻的春天吗?女人说,我们走,带我走。女人拉灭了灯。女人挨近了章志忱的肩。外面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呀。可章志忱推开了她。我们不可能带女人走。虽然在第一次背着女人的丈夫约会时,章志忱曾经问过女人,如果我现在带你走,你也随便吗?这个女人已经过了随便的16岁。她不可能让她的丈夫死,又不想继续忍受孤独的生活,所以章志忱留下来与男人的小妹结为夫妻不是更好吗?虽然她忍受着嫉妒,但毕竟她可以有个倾诉的对象。我们接受不了这种畸形的情爱。这超出了我们的估计。这不是我们所看到的贤淑的女性。我们感觉到了情形的无法控制。这是不可能的,章志忱说,你又在胡说!

女人无法控制自己。小妹16岁的生日上,章志忱也有些醉酒。这是一个八年前喜欢过的女人,也是八年前留下的女人。“我们的意识里觉着不来点romance是不完满的,所以我们设计了章志忱的醉酒。或者我们为着不再拘束我们的情感,我们发现章志忱没了分寸了。女人哭了。男人哭了。是我们,闯入了小城的人们,给这一对夫妻这么多的麻烦,也是刺激。女人想走,于是她又一次来找章志忱,出去时碰见了她的丈夫,男人问,你,出去?女人昂扬地走了过去。女人的勇气如烈焰一般灼烧着我们,这样一个女人,经历了幽深,所以才有如此强的热望啊。

女人和她的丈夫在一起。夫妻在外来人的介入下开始感到了一种痛苦的亲近。男人小心地为女人被玻璃割伤的手涂着白药。我们惭愧了。章志忱借着问要安眠药时向男人深深地道歉。第二天辞行时还保证地说,所有的事都与玉纹无关,由我负责。

我们很轻巧地要辞别了。我们该回去了。但是男人却说,能让玉纹高兴,我也很快活。我们没有听懂男人的话。这一个孱弱的男人在这时显示出了他的勇气和牺牲的精神。他服了过量的安眠药。这时,我们发现了什么?谁都该死,也不该他死。章志忱说,并且很快地抢救了他。

女人守在了她丈夫的身边。旁边还有小妹。章志忱在另一边。男人醒了,他的手抚摩着女人的脸。我们是多余的。

章志忱走了。我们不知道怎样乘车回来。我们无法从历史的图画中带走任何的东西。或许我们根本就无法承受那种心灵的重负。如果不是欣赏的话。男人和女人留在了小城。男人在修剪树枝,女人在绣花。这是小城的生活。

毋喜毋悲。我们发现,隔着历史,我们有强烈的想象力,而走进了介入了,我们也回天无术。小城就是小城,小城留在了1948。而我们,隔着五十四年在看他们。

第6篇

这个故事,与她之前所带给我们的不同,不再是一两个或是一两个家庭的故事,其中囊括的人物故事,超过了此前的任何一部小说。邵然、邱天、邱叶、李平义、陈臣、白杨、弹簧等等,他们从故乡小城雾江出发,各自在属于自己的命运中起起落落,在时间与宿命的长河里泅渡着,去往不同的彼岸。这更像是一张大的合影,不是某一瞬间的定格,而是一组命运的群像。这一组群像记录着故事中人们各自的生活与境遇,平实、淡然、不施脂粉。

故事平淡,却也更加真实。她弱化了故事中人物之间的感情,但是弱化并不代表着单薄,故事里的感情还是浓厚得如一碗浓稠的粥,“我”与尹柔山的分分合合,弹簧对白杨的锲而不舍,平义对邱天的依恋,读来让人唏嘘。减少了对于那感情些描写的篇幅,让整个故事里的感情,成为人们宿命中的一些点缀,让人明白生命中除了情与爱,还有其他。如同平义独自一人开车去滇川交界的无人野外时所感受到的那样:“得失之心,一念之间的事,又不过是围绕一些比尘埃还渺小的东西。一个人作为一粒尘埃的俘虏,其实是很可怜的。”

于是这个平淡却真实的故事就更加宏大了,它触及到了众多普通人的悲喜。

我也想起了自己的故乡,那是南方的一座小城,我家也是住在单位大院里,小时候也和院子里的孩子们一块玩。但由于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了市里读书,便早早地脱离了那个群体,那些玩伴们便渐次生疏,不再有过多的交集。于是我便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学校里的同学,只认识人,但并不熟识他们的家庭,而院子里的玩伴们,早已生疏至陌生的境地,却仍旧能从家人邻居口中得知他们家中情况的二三事。

记得有个男孩,比我小一些,小时候常在一块玩。他母亲患有心脏病,家中为了治病已是负债累累。某一天,那个阿姨就在与邻居们聊天的时候倒下了,那一年他刚十岁出头。多年后我在路上看见他的父亲,已经老的让我几近认不出了,干瘦的身材,头发花白,穿着一身油腻的工作服,与我儿时记忆里的他大相径庭,他曾是比我父亲要年轻的一个小伙子啊,如今的境遇竟把他折磨成了这般模样。

还有个从母亲那里知道的事情,一个孩子父母离异,各自组建家庭。她跟着母亲,无心念书,去学了厨师,在酒店里打工,然后又不堪忍受那样的环境,想去读职校,她母亲任他颠簸,迁就他,让他就这么漂着。母亲告诉我这些的时候,我已经近十年没有看见他了。

我离开他们太远了。

有时候我反而觉得,自己离得远了,才能在某一天的回头中觉察到时间这把刻刀的力度吧。我们在那些不知悲愁少不更事的日子里可曾知晓,命运对我们的安排呢?

时间与宿命,是她的文字中逃不开的话题,无论是卡桑的颠沛流离,还是叶知秋的陷落沉沦,抑或是余年一家人的爱恨纠葛,都摆脱不了宿命的那双大手。那双手死死地掐住他们,任时间在他们的生命中碾过,让最初的那个自己碎成渣。

这个故事,亦是如此。从小城雾江出来的人们,带着各自的爱恨悲欢离开这片故土,或是去他乡打拼,或是去异国求学,有人想忘掉过去,有人想成为过去。待至多年后,才发现自己早已被烙上了那片土地的印记,那种一碰就锥心般的印记。陈臣终是成为了自己极度憎恶的父亲那般脾气暴烈的人,白杨终于沦落为最普通不过的小城女人,平义在经历了辉煌看遍了生死之后,接回了远在异国的邱天,回到幼年的“我们”曾经在春游时去过的那座老教堂成婚,“我”回到了故乡,过上公务员谨小慎微的太平日子。曾经想抛弃的逃离的,一转身,又回到了原地。世界如此之大,命运却如此牢牢地拴住他们几个,把他们与他们的过去归置在一起,相互牵扯着,谁都逃不开。

第7篇

清迈 小城故事多

适合人群:喜欢古味小城、静谧祥和感觉的行者

古城印象:泰北千万风情,尽在清迈古都之中

泰北名城清迈,素有“北方玫瑰”之称,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且风景名胜众多。

这里曾因甜歌皇后邓丽君的隐居和爱情变得更加浪漫神秘。她的歌曾这样唱着“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这里有代表着泰北灿烂文化的古老建筑,也有现代化的高楼、林荫遮蔽的小街;有融合着当地传统文化的建筑、服装,还有各具特色的美食、工艺。不仅如此,它又是气候凉爽的著名避暑胜地,也曾经是泰王国的首都;是风景秀丽、玫瑰芳香的小城,还是泰国纺织业的重要支柱,精美的丝绸、纺织品从这里走向世界。

山地之旅,品尝淳厚古味

素贴山海拔1000米,是清迈市的标志。不仅因为山坡上开满五色玫瑰,更因为山顶白云缭绕的仙境之景。

双龙寺是泰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建筑周围苍松翠柏,古木参天,两条用彩色玻璃和扇形彩釉小瓷砖镶嵌的巨龙,雄踞石阶两侧,各有大小7个龙头,龙首高翘,威风凛凛。这里还有一座建于16世纪的金塔,每年6、7月这里也会举行大型盛会。

除此之外,清迈还有夜间动物园、泰皇冬季避寒行宫蒲屏宫、苗族村、梅沙大项训练学校、世界知名的博桑伞村、展示着珍贵兰纳泰收藏品和传统北部文化的清迈文化中心。泰国国际园艺博览园和有着清迈最大手工艺品购物中心之称的班塔外村,这些都是游客可以选择的旅游观光之地。

清迈城对美食家而言可谓是如鱼得水的快乐天堂,这里收罗了亚洲和欧洲所有主要菜系的成套佳肴。如传统的北方菜中有一种叫做“勘托克”的菜系,包括咖喱、炸鸡、酱汁和野菜,吃起来十分可口。在这里,中、泰、法、西、日式菜肴应有尽有,尽管大海远在700公里之外,你仍然可在河畔的海鲜馆中尝到活蹦乱跳的海产,而法式餐厅里则供应了法国面包、馅饼等最正宗的法国家常菜。此外,很多家类似英国伦敦格拉布街的正宗酒吧都期待着你去体验。

苏梅 海岛天堂度假地

适合人群:想摈弃一切烦恼,喜欢慵懒度假一族海岛印象:鲁宾逊漂流记中的梦幻热带岛屿

苏梅岛是一个满是椰子树的度假胜地,能让人们暂时遗忘大城市恼人的压力,仿佛置身无忧天堂。

苏梅岛适合安排3至4天的行程,你可以一整天待在海滩附近游玩,或是花上一天时间搭船前往附近的龟岛(Ko Tao)、帕安岛(Ko Phangan)或安通国家海洋公园等岛屿游玩,最后再留一天在苏梅岛上安排其他活动。苏梅岛的山区有许多好玩的活动,比如:骑大象、猴子表演等。

海底世界多彩缤纷乐无穷

苏梅岛附近最受欢迎的潜水地点在龟岛,潜入水里的岩石表面覆盖着海绵、海葵及珊瑚,有许多地点适合各种级数的潜水探险。海底能见度为20至40厘半,有丰富的海洋生态。

入夜之后的苏梅更加迷人

第8篇

“喏,看那个孩子,他永远过不去那条马路。”我指着刚才那个小男孩,他正拿着那束花等红灯,终于失去了耐心,向马路对面冲去,才跑到一半,就被一辆大货车碾成了碎尸。

他惊奇地看着我,问:“你怎么会知道?!”

我笑着看了看他,不语。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人相信一见钟情,反正我是没有相信过这种爱情,可是我对眼前这个男人一见钟情了。他说他叫宫闵,二十八岁了。我和他每天泡在花店里,谈笑风生,每天,小城里都会死一个人,而我,总能在他惊异的眼光中说出他们的名字。

这是个承受着巨大诅咒的小城,这里本是海洋,兵虾蟹将生活在海里,这个海的统治者是一个女王,叫诗薏,统治着整个海王国安居乐业,却被一群难民打乱,他们把海水引到别处,在原来的海洋上建了这个美丽的小城,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故事本该如此美好的结束,可是失去了海水的女王诗薏,化作魂魄,立下血誓,要把这小城里的人民统统杀掉,每天都会死一个无辜的人,直到这座小城变成一座横尸遍野的死城。

宫闵轻轻的抚摸着我的头说:“这个故事像真的一样呢。”又摸着我的脸,把唇覆到吻我的唇上。

“宫闵。”我抬起头看着他。“你知道我叫什么吗?”

他笑了笑:“你不是告诉我了吗,你叫沐云晴。”用手刮了刮我的鼻尖。“可爱的小家伙。”

“我叫诗薏,沐诗薏。那个海国女王。”我伸手拉着恍惚的他,“宫闵,我后悔了,我不想你死。”

他没有一丝波澜的看着我:“诗薏,我宁愿你不是,我多想你不是,可是,你却亲口承认了。”

我脚下一软,跌在了地上,我的意识渐渐模糊,看见宫闵拿出一道符贴在我身上。

“毕竟,你是我那么爱的女孩。”

古书记载,天下奇毒,最强的办法是以自己的嘴唇为煤,他亲了我,同时也把毒送到了我嘴里。

再醒来,不见他,只看见他留予我的书信一封。

“吾爱。

我知道,解除诅咒的唯一方法便是取你性命,可是我不舍,你是我最爱的女孩,可是为了不让父亲在担忧全城人的性命,身为本城的王子,我不得不去寻找一个不用取你性命就可以拯救全城人的方法,等我。”

第9篇

他和她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比邻而居。每到初夏,家乡的山坡上就长满了大片大片的绣球花。他和她经常在那儿尽情嬉闹追逐,享受着他们无忧无虑的童年。

她从小喜欢唱歌。雾湿的清晨,或是余晖脉脉的黄昏,她动听的歌声便会在空旷的山野久久缠绕,挥之不去。每次,他都静静地聆听着,醉酒般痴迷了。后来,他们渐渐长大了。她出落得越发美丽动人,歌也唱得越来越好。她想走出祖祖辈辈生活的大山,去追求她的梦想。而他,坚定地说,我们一起走。因为,在他心中,她是永远需要他保护的。

就这样,他们一起来到了小城。在无数次地碰壁后,他们终于一起找到了工作。那是一家大型的酒吧,他当侍应,她做歌手。每当夜幕降临,霓虹灯闪烁之间,这儿就汇集了小城的风流人物。他穿梭在吧台之间殷勤招呼客人,忍耐着各种颐指气使。而她,每晚都在倾情演唱。在她出色的表演之下,酒吧拥有了越来越多的顾客。

日子就这样在不经意中过去。来为她捧场的人越来越多,她清新脱俗的表演不仅吸引了一夜买醉的商人,还有事业有成的白领,甚至连星探都在静静观察着她。他看着她的成功,除了欣喜,还是欣喜。而她,也永远对身边各式的追求者远远地保持着距离。她觉得,每时每刻都能对着心爱的人唱歌,便是她一生至大的满足。

星探找到了她,说要带她到更大的城市去发展。她在片刻的犹豫和心动之后,微笑着婉拒了星探的好意。星探不死心,四处打听,知道了他们的故事。再后来,星探约见了他。没有人知道他们谈了些什么,总之,第二天,他就从小城消失了。

绣球花 他消失得那样彻底,无论她怎么苦苦寻觅,最后都失望而归。终于,她跟随着星探来到了大都市的录音棚。连资深的音乐师都惊讶于她得天独厚的嗓音天赋,以及未接受过正规培训却拥有的音乐技巧。公司决定在她身上下重注。每日紧张的包装、训练之余,围绕她心头的,始终都是对他越来越刻骨铭心的思念。她把他们的故事写进了歌里,取名“天涯咫尺”。

“天涯咫尺”让小有名气的她一夜之间红遍了全国。每个听过歌的人都被深深地感动。而她,也开始以这首歌作为主打歌在各地巡回开演唱会。每到一地,她都会向当地媒体讲述“天涯咫尺”背后的故事。她相信,终有一日他能听到她所有的倾诉。

三年过去了。“天涯咫尺”成了家喻户晓的故事,那首忧伤的主旋律也时时回荡在大街小巷。她,却仍在一次次的失望之余执着求存。直到有一天,她来到家乡附近的城市。演出结束后,当她从歌迷热情的包围中回到化妆室,在一屋子的鲜花中,她赫然发现一大束绣球花静静地躺在角落里。那么不起眼的小花,却让她心跳不已。助手回忆良久,才记起是一位未留下只言片语的先生送来的。

那一刻,她突然地泪流满面。为了他终于听懂“天涯咫尺”的涵义。为了他们终于能从远隔天涯而至咫尺相邻。 后记:这篇文章是我的一个文笔好到让我羡慕的朋友写的,赚取了我的好多眼泪。希望大家可以喜欢这篇小说,图片是我找来去的,应该不是很多吧。谢谢!

第10篇

水岸人生,无限风光在眼前

演绎水的故事,缔造人的传奇

与水同乐,与潮流同步

坐拥湖畔尊邸,辉耀流金岁月

水天一色,人日同辉

水景家藏,尊贵自露

领略水文化,倡导住潮流

珍稀水景已惯见,非凡生活视等闲

魅力聚焦,尊耀一湖

豪情千万里,水景明窗前

绿色风景,都市生活

绿洲中的小城

青城·亲城

青城之恋

自然的颜色,城市的本色

青山·清水·亲城

径山·双溪·小城

坐拥千年古城,环抱青山绿水

青青小城

珍藏自然,享受生活

城外的风景,城内的生活

拥有山水美景,拥有城市生活

径山下,双溪边——高尚住宅的典范

居住在风景中,生活在城市里

第11篇

【摘要】本文试图证明:翠姨的凄苦一生正是对萧红在颠沛流离的短暂一生中所形成的女性悲剧意识的注脚,在萧红看来,女人无论是沉默还是奋起抗争都将无可奈何的死去,但萧红的感情世界却是复杂的,认命又绝未放弃希望。

【关键词】女性悲剧意识自我写照深层动机

《小城三月》中翠姨身上有萧红的影子,翠姨的经历有萧红的经验,翠姨的思想意识与萧红有着若隐若现的联系。考察萧红的一生,她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有32岁。翠姨也是如此,只是生命如昙花一现,只有二十一二岁。她们都是苦命儿,受到来自生命和爱情的太多折磨,悲惨寂寞地死去。萧红生命的最后岁月写下了《小城三月》,像其他作品一样是往日生活经验的挖掘回忆,也不具有多少与1941年抗战大潮相关的现实意义,即使在萧红的意识中,她也不会认为这就是绝笔之作,以总结生命的历程。因为他曾多次对亲友说过有很多工作等着她去做,脑子里构思了许多小说,然而却于无意中总结了另一个生命历程。《小城三月》的写作方式是萧红式的。这部作品也是她后期的重要的代表作。之所以能把翠姨的一生写得凄楚动人,令人唏嘘不已,是因为作品渗透了萧红深沉的生命感,包括她对女人一生带有宿命色彩的命运观。可以断定翠姨的凄苦一生正是对萧红在颠沛流离的短暂一生中所形成的女性悲剧意识的形象注脚。

纵观萧红一生,她有多少幸福呢?她是弱小的,渴望得到呵护。在逃婚又被抛弃走投无路的时候,她结识了萧军,与他一起在痛苦中挣扎。但萧军非性情中人,而往往脾气暴躁,无所顾忌而狂妄自大。他对萧红总是高高在上。“我从来没把她作为大人作为大人或妻子那样看待,一直把她作为一个孩子,一个孤苦伶仃瘦弱多病的孩子来看待。”这一切让她伤透了心,“做他的妻子太痛苦了。”她追求自由平等,渴望得到尊重。萧军的种种行为恰恰无视其尊严。与端木蕻良的结合正是对这种处境的抗争。但她也未从端木那里得到多少幸福,反而是端木对她的轻视和精神虐待,甚至在朋友面前毁谤她视为生命的作品。可以说在婚姻中萧红一直处于被动、被选择、被伤害的位置,她的角色也始终未变,那就是佣人、姘妇、密友和出气包。她自怨自艾:“你知道吗?我是个女性,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萧红所走的是一条抗争的道路,可谓“不顺心的事,我不愿意。”在这条路上,她身心疲惫,伤痕累累。最后,在香港寂寞地死去。她追求自由、独立和尊严,却总是从一个不幸跳进另一个不幸的渊薮。

萧红有着浓厚的女性悲剧意识。《小城三月》正是她这一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事实上,翠姨的故事和她自己的人生经历并不重合,而是相悖。在不如意的婚姻面前,翠姨不是逃婚而是等死,消极地以死抗争,只是殊途同归罢了。因此,《小城三月》可视为萧红在另一种人生道路上的真实书写。她是不幸的,为追求自由幸福大胆走上一条反抗的道路,却一无所得,只成就一个痛苦的作家。那么如果她换一种生活方式,安分守己,做一个规矩的女子,接受社会给予的角色,将会怎样呢?《小城三月》回到了这个问题:将忧郁而终。这种深层动机促使她写下《小城三月》,她的内心一定有莫大的悲哀和寒冷。

那么,翠姨与萧红有着怎样的关系。有人考证翠姨形象的来源,结果是实有其人,为萧红的继母的继母在先父家生下的一个孩子,姓黄,乳名叫开子,同辈的姐妹称为开姐,晚辈的称她为开姨,且确实与萧红的伯父的儿子发生过恋爱关系。她有一个妹妹叫梁静芝。对于小姨的婚事萧红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让她嫁个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的人,她也照做了;对于开姨,萧红却没有直接说什么。开姨后来因不满意父亲对自己婚事的安排,在婆家来迎亲时死去。《小城三月》中萧红对翠姨的描写就渗透了她自己的行为意识。比如“我”和翠姨常在一起探讨穿着打扮,为买一些小东西而乐此不疲,这就是萧红的影子。萧红虽然大多数时间生活困窘,但她是极讲究穿戴的,她曾和鲁迅讨论过她应该穿什么样式的衣服,什么料子,什么颜色。第一次和鲁迅会面时,她还特意打扮了萧军,用一个晚上的时间给他做了一件方格布缝就的直襟短衣,让萧军高兴不已。许广平也说,如果有一个安定的相当合式的家庭,让她主持家政,相信她会弄得很体贴的。尽管笔者从多方面说明翠姨就是现实中得萧红,但在作品中二者并未合二为一。“我”对她是满心喜欢的,并着迷于她别具风韵的举止。她相对于萧红,在作品有着独立个性和自我意识。她因买不到称心的绒线鞋而抱怨命不好,又担心早婚对女子的影响,还要去读书识字。这样就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与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自我,强调二者的殊异。也许,在下意识里,她正探索一条不同的道路,看看有什么结果。萧红为何对开姨作这样大的加工,通过考证,可以断定,萧红最熟悉和交往最多的是小姨而非开姨,小姨连自己的婚姻大事都要听从萧红的建议。在作品中,翠姨则与萧红过从甚密,与小姨却有距离。其实这种改动也是常情,毕竟小姨淡而真实的一生,没有对萧红的悲剧意识产生多少认同,开姨就不一样了,她的一生充分诠释了萧红的女性悲剧意识。

她改写故事一定是为了让她的全部辛酸都渗透进去,为自己设计一条另外的生活道路。萧红并非有意让翠姨去死,而是她不得不死,萧红式妇女形象都是如此。她的小姨梁静芝活到八九十岁,不可谓不长寿,这一定有她活下来的理由,不可谓不幸福,但在《小城三月》中却被写成一个婚姻不幸常遭打挨骂的苦命女人。不仅是她,萧红作品中的妇女形象无一例外都是不幸的。幸福与她们无缘,有的是痛苦、眼泪和悲伤。

读《小城三月》会有这样的困惑,翠姨那样深情地爱着堂哥,为他去死,她这样自虐,不可谓不勇敢,却为何不开口,让心爱的人知道。“我”母亲甚至说这样的话“要是翠姨一定不愿意出嫁,那也不是不可以的,假如他们当我说。”意思是如果二人把这件事告诉她,求她玉成好事,也不是不可能的。在文章中可以找到的原因是翠姨认为自己命不好,族里祖母对她的评价成了戴在她头上的紧箍咒。这种解释当然成立,但并非到此为止,还有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萧红对自己悲剧命运的认定,在现实中她所受到的创伤,像天边的黑暗,蒙住了她的双眼,使她看不到生命的光明所在,找不到合适的出路。现实中的萧红为追求独立自由和幸福,做了她能做的一切。如逃婚,对萧军和端木蕻良的劝说。争吵,但结果怎样,事情并没有按照她的意愿朝前发展。

文本中男学生把婚姻的不幸归因于读书,是读书读坏了。小姨的婚事就是如此,翠姨心里边也有些不平,但她却以问“我”不读书是不是很坏来肯定“读书人”。这种矛盾让人不可思议,其实原因很简单,产生读书的念头是看到家里的男孩女孩都去学堂念书了,自己心爱的人又是在大都市读书。她读书也是缩短二者的差距。她深知有前车之鉴却硬要一往无前。这正像萧红,她似乎有种受虐倾向。萧红在为翠姨寻找出路却无意中为她找到了一条绝路。

现在,让我们来探讨题目中 “三月”的含义,读者很容易会把三月当作故事发生的时间而不予深究,其实,这种理解是肤浅的。三月只是故事的开端,整个故事是由不同年代时间段的故事提炼连缀而融为一体的,仅翠姨从订婚到迎娶就有三年的时间。它应该还有更深层的意义,萧红在《商市街》里说:“我对于春天不知怀着多少意义。”足见,三月是和希望联系在一起的。三月的原野生机勃勃,一派春意盎然的气象,充满希望。三月是主人公对生命的呼唤与渴望的象征。 翠姨有死的念头但绝不放弃生的希望。正因为求生不能,才想盼着早死。可想而知,在生与死之间挣扎,她有多么痛苦啊!这正如萧红,不同的是她认识到女性的宿命,却从未绝望,临死时她还说,她有许多事情要做,这样死她不甘心。

一个不幸的女人,有着莫大的哀伤。她不屈服于命运,又对抗不过命运。她的心是凄凉的,她又是倔强的,在斗争中承受着苦难。她有许多作品反映女人的不幸,却从未像《小城三月》这样把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如此尽致地表达出来。

第12篇

1. 风景里的居所,都市中的生活

2. 城外的风景,城内的生活

3. 演绎水的故事,缔造人的传奇

4. 与水同乐,与潮流同步

5. 坐拥湖畔尊邸,辉耀流金岁月

6. 水天一色,人日同辉

7. 水景家藏,尊贵自露

8. 领略水文化,倡导住潮流

9. 珍稀水景已惯见,非凡生活视等闲

10. 魅力聚焦,尊耀一湖

11. 豪情千万里,水景明窗前

12. 绿色风景,都市生活

13. 绿洲中的小城

14. 青城·亲城

15. 青城之恋

16. 自然的颜色,城市的本色

17. 青山·清水·亲城

18. 径山·双溪·小城

19. 坐拥千年古城,环抱青山绿水

20. 青青小城()

21. 珍藏自然,享受生活

22. 城外的风景,城内的生活

23. 拥有山水美景,拥有城市生活

24. 径山下,双溪边——高尚住宅的典范

25. 居住在风景中,生活在城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