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银行从业资格题库

银行从业资格题库

时间:2023-05-29 18:01: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银行从业资格题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银行从业资格题库

第1篇

关键词:会计从业资格;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任务驱动法;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47(2016)01-0045-04 DOI:10.3969/j.issn.1672-1047.2016.01.11

笔者在常州某职业学院从事会计从业资格的教学与培训工作,但是近几年的考证情况并不理想,尤其是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为提升教学效果,本文将从课程定位、教材分析、教法探索、学法建议、课程展望5个方面来探索该课程的教学策略。

一、课程定位与教材分析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常州某职业学院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会计法律意识,提高会计道德素养,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对会计基本技能教育与训练、出纳实训、企业环境与会计认知、基础会计等专业课程进行了系统学习。后续还将深入学习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实务、成本会计实务、税法实务等课程。江苏省从2008年开始试行会计从业资格的无纸化考试,第一批试点城市包括常州、扬州、镇江。从无纸化考试以来,考试题型、题量、时长不断变化,考试要求不断在改革。从2014年起,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时间由每年1次变为每年两次。因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题库(新版)正处于对接和测试阶段,故2015年上半年仍延用旧版的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题库,2015年下半年开始使用新版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题库。在教材上,我们使用的是根据最新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编写的,于2015年4月出版的教材。这本教材并不适合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作为考试用书过于理论和书面化,没有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运用能力,这是课程团队需要改进的地方,后续会征订适合五年制高职的教材,并配备考试习题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主要有两大知识体系:一部分为财经法规,包括会计法律制度、结算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财政法律制度,培养学生的会计法律意识。另一部分为会计职业道德,从道德层面规范会计行为。教学过程中,我们强化每个知识点的训练。除此,学生利用手机也可以进行学习,关注的有关会计类的微信平台,让他们时刻能了解财会动态,也能进行习题的训练。2014级会计专业五年制高职班的学生正备战明年上半年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授课过程中也给学生推荐了几本习题集,可以在本学期课程结束后的寒假期间作为考前的强化训练。但是,不断变化的考试,对学生的应变能力要求比较高。往往教材上新增和变化的内容,还没有配套更新的习题资源。所以课程团队也在自编相关的习题资源,供学生练习。

二、教法探索

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如笔记本电脑、ipad)、实物教具、微课视频等教学工具开展教学。在教学方法中,课程团队主要运用案例法、任务驱动法、翻转课堂、提问答疑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几种方法也可以相互结合。(一)案例分析法例如讲授税收法律制度中的税款优先原则时,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自学后,自行找出案例的结论并总结成表格,如表1所示。(二)任务驱动法在任务驱动方法下,课程团队主要通过“讲解演示、现场实操、检查指导、案例练习、展示点评、学生评价”等过程展开教学,还可以辅助微课等工具,也可与翻转课堂结合在一起运用。(三)翻转课堂在授课过程中,课程团队还会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比如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设有组长。由课代表建立“财经法规讨论群”,每个组长都是群里的成员。老师在上课前提前布置下节课的任务,学生在课后准备,组长将组员成果拍摄成图片或视频,在课堂上通过QQ汇报本组成员完成情况,展示学习成果,反馈出任务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由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点评,进行教与学的互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严格控制手机QQ的使用,只有组长才有使用的权利,汇报结束后必须和其他同学一样,将手机放入黑板旁边的手机袋。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例,该项票据是商业往来中一项重要的结算工具,通过支票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票据的填制有了基本的了解,如何举一反三,运用于银行承兑汇票,是课程的主要任务。课程团队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施教学:1.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教材银行承兑汇票的相关内容;(2)模拟银行承兑汇票使用过程中的人员角色,将班级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确定一位组长,组内设立5个角色:银行承兑汇票的出票企业A,承兑银行B、收款企业C和被背书人D及其开户银行E。过程中由出票企业A填写,并交B银行承兑后交由收款人C,C又转让给被背书人D,D最终向自己的基本存款开户银行E提示付款。(3)印制任务材料(案例、空白票样、各类章)2.课中实施(1)提出任务。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通过银行承兑汇票最常见的使用流程,提出本节课的总任务——学会银行承兑汇票的填制与使用,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学习任务进入学习情境。(2)实施任务。利用“翻转课堂”模式,引导学生自行填制银行承兑汇票。学习小组内分角色相互讨论、分析,尝试根据任务材料互助完成填制和流转银行承兑汇票,教师巡视各学习小组练习情况。(3)反馈任务。在翻转课堂任务驱动教学中,通过组长汇报本组成员完成情况,组长通过QQ把每组填制的银行承兑汇票上传至QQ讨论组,反馈出任务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点评,进行教与学的互动。3.课后反思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理想,个别小组在填制过程中会出现日期没有按照规定的方式填写、金额错误、选错章、印章模糊不清、背书不连续的情况。而部分小组在填制过程中发现自己填制错误后,使用修正液、胶带纸等不正确的修改方式,这是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时刻强化和提醒学生注意的。(四)提问答疑最后一个方法也很重要。“提问”其实就是阶段性的考核,比如(1)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舞弊,2年内不得再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2)被依法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自被吊销之日起5年内(含5年)不得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3)因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假账,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终身不得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4)对于伪造学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资历证明,或者在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期间有违纪行为的,由会计考试管理机构吊销会计专业技术资格,2年内不得参加考试。把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内容中所有不能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内容归纳在一起,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提问,起到复习和强化的效果。“答疑”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主要解答学生在阶段学习中的疑惑,根据他们反馈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三、学法建议

纵观以往考证失败的原因,没有合理安排时间,准备时间不足是主要原因。建议学生增强信心,课程的难度并不是让人高不可攀的,既然决定了考,就做好吃苦的准备;重视学习资料,教材、习题册、光盘;关注错误,重视弱点,温故而知新;重视学习方法,会看书,带着思考学习,善于归纳总结,利用口诀法和联想法科学记忆。(一)善于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善于归纳总结的能力,把重难点的知识归纳成表格进行记忆,如表2所示。(二)口诀法在掌握会计法律制度中13种违法行为相关责任主体应承担的罚款金额时,可以将其归纳成三大类,第一大类10种,单位三、五(即三千到五万),个人二、二(二千到二万);第二大类2种,单位五、十(即五千到十万),个人三、五(三千到五万);第三大类比第二大类多了五、五(即五千到五万)。通过口诀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联想法在掌握会计人员回避制度的内容时,即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任用会计人员应当实行回避制度,单位负责人的直系亲属(夫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近姻亲关系)不得担任本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担任出纳工作。可以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直系亲属进行理解和记忆。出纳不能从事的工作以及记账人员不能兼任的工作也可以用相同的记忆方法。

四、课程展望

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无纸化考试;会计基础教学;应用

会计基础是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科目中的一门,当前,全国大部分省市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均采用无纸化考试模式。无纸化考试模式是以优化的题库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通

过随机组卷生成无纸化考试试卷进行考试,并及时生成考试成绩的新型的会计从业考试管理模式。在这一考试模式下,不但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全面,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更强,而且还要适应这种全新的考试方式才能顺利考取资格证。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无纸化考证模式下会计基础考证课程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想的教学环境。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基础考证课程教学的意义

无纸化考试模式本身就是一种信息技术在考试中的应用,它不但具有高效、规范、考核内容广而全、考题形式变化多等特点,而且还要求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看题、答题均在计算机上完成,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在这方面有长期系统的训练。另外,会计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学科,会计基础这门考证课程从表面上看类似于复习课,让学生把在职中一、二年级所学过的会计知识回顾一遍,然后参加统一考试,但实际上这一过程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重新建构、综合运用的过程,同时也是知识扩充、知识层次提高的一个过程,它强调学生要能运用已经习得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为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基于以上的原因,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基础考证课程的教学旨在充分利用信息

技术,在课堂上模拟这种考试模式,创建类似于无纸化考试模式的理想的教学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参与学习过程,在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基础考证课程教学的具体体现

1.应用信息技术创建与无纸化考试模式相适应的课堂教学

环境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有两大部分,其中一部分就是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对环境的设计实际上是要求设计出能提供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良好环境,例如,创设与学习相关的情景、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等。采用无纸化考试模式,这对于职中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考试方式,有别于传统的试卷考试模式,虽然在新的考试模式下,题型和题目量都相应减少了,只保留了选择题、判断题和业务核算题,业务核算题也只是需要在指定的空格中填上数字便可,但无论从操作经验还是心理素质方面,学生都很难适应,如果不进行长期系统的训练,学生在缺乏必要准备的前提下,在上机操作的过程中,将会出现对题目无从入手、操作时手忙脚乱的现象,甚至会出现严重的答题错误,例如,看错题目、写错答案等,严重影响学生正常水平的发挥,最终会导致学生没通过考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设计出与这种无纸化考试模式相类似的教学环境,构建与无纸化考试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训练、测试和评价体系,例如,课堂教学应在计算机网络教学里开展,实现一人一机,同时开通网上测试系统,利用题库和计算机评分功能进行平时的训练和

测试,让学生可以在仿真的环境中,慢慢地适应这一考试模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考能力。

2.应用信息技术创建丰富的教学资源

一方面,一直以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用书以及相关的练习册都是作为学生学习、复习和教师教学的唯一参考书,仅仅是依靠书本或练习册,往往会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重理论、轻实践等现象。另一方面中职生在考证前虽然已接受了差不多两年的会计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但主要集中以接受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资源环境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能开阔思路和扩大知识量。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学资源除课本外,还包括多媒体课件、与会计相关的网络资源、题库和模拟测试系统等。首先,学生可根据各自的需要点击教师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来学习或复习相关的考证内容,通过网络资源获取更多更新的会计方面的知识,以解决知识更新的问题。其次,模拟考证模式创建的题库,让学生在大量的练习和综合测试中,掌握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会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题库包括理论知识题库和实务操作题库,在理论知识题库中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选择相应的题目来做。在实务操作题库中,有五大类型的题目,它们分别是: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总账和明细账的平行登记、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和利润表的编制。而在这五大类型题下又根据考核的目标不同设置若干小题,例如,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中加入对账、错账更正等内容,以考核学生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适应无纸化考试模式中随机组卷、题目多变的要求。最后,应用模拟测试系统和反馈评价系统,学生可以在仿真的环境下进行自我模拟检测,并能马上得到测试结果,让学生熟悉无纸化考证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增加实际的应考经验。

3.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新的课堂教学方式

信息化教学资源,题库和计算机辅助测试软件的运用,以及计算机的及时评分反馈功能,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实现职能的部分替代,让教师能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去监控课堂和实现个别辅导式的教学。另外,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比较注重学生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而且由于考题是随机组卷的,每位学生的题目都会有所不同,涉及面广而全,学生不可能参照别人的答案,只能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师统一讲解,学生统一做练习和测试的传统教学基础上,个别辅导式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帮,更能有助于学生顺利通过资格证的考试。首先,当学生在练习或测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室的教师机来查看学生的操作情况,甚至可以调出个别学生的学习画面来查看其整个操作过程,这样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能给出更准确的指导。例如,学生在完成以下这种类型题目的时候(见下表),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学生总是先计算空格(12),再计算空格(10),虽然系统评分的时候答案是正确的,但显然可以看出学生是不会计算“利润分配”这个项目,如果是通过试卷式考试,全班学生一齐做再交上来教师批改,是很难发现这个问题的,甚至还可以认为学生是已掌握了这个知识点。但通过实时监控,教师就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并给予及时的辅导。其次,学生在利用理论知识题库练习选择题或判断题时,教师可以监控到每

一位学生做题的速度,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另外,当学生碰到疑惑或不解时可以通过系统直接向教师发问,单独与教师进行讨论,以便能马上解决问题,进入到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个别辅导式的教学有别于以往的统一题目、统一练习、统一评讲的模

式,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理解和长时记忆。

三、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基础考证课程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

问题

1.要有计算机网络教室作为技术支持

计算机网络教室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重要场所和条件保障,它的视听、课件点播、实时监控、网络考场和交互辅导等功能为开展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支撑环境。

2.题库要不断地修改和更新

题库是学生学习和模拟测试的重要资源,它的创建不但要以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涉及的知识面要广而全,而且还要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随时更新和修改,以满足学生学习

的需要,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

3.教师应时刻监控课堂,关注学生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的大部学习和练习都是在计算机上操作完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和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度,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甚至让部分学生游离于群体之外。例如,学生是否在学习或做练习,教师并不知晓。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对于学生的不懂不问没有及时发现,导致学生产生畏难、厌学情绪等。

四、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基础考证课程教学的成效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优化了课堂教学,而且还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参加2012上半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达

97.5%,同时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对知识的回顾、运用,技能操作的练习,使学生的会计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深化,实务操作技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为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成为每个任课老师值得思考和探讨的课题。

一、中职学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现状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本课程的老师多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主,再辅以模拟练习为辅,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教学方式。这种传统式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以及《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纯理论知识点的特点,会导致课堂气氛相对沉闷,教学效果较差。甚至在一些会计专业老师比较缺乏的学校,会因为本课程的理论性,无过多计算而由非会计专业的教师担任这门课程的任课老师,这就直接导致了上课过程中的教师照本宣科。教师都一知半解,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就更是难上加难。

二、中职学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方法的探讨

1.归纳总结、瞻前顾后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总结知识,发散思维

所谓归纳总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是指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认真备好课,吸收教材内容,在授课过程中给学生总结教材知识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备考式、知识考点化。

中职学生学习上常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懒于动脑思考,思维能力一般,不能主动将书本的知识运用于考试的题目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树立教学备考式的意识,将教学过程作为学生的备考过程,将相关的知识点考点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考试中一些需要特别留意的知识点。如在现金的使用范围中,曾经有一道选择题:下列各项中,除经开户银行审查后可予以支付外,单位不能擅自用现金支付的是(A)

A.向职工个人支付工资、津贴共1200元

B.支付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的价款5000元

C.出差人员王某领取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10000元

D.支付购买办公用品的费用600元

在这道题中,学生很容易就会被B、C选项超过1000元的结算起点所迷惑而选择了错误的答案,因此,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讲到现金的使用范围,可以提示学生除了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以及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外,开户单位支付个人的款项中,每人一次超过1000元需全额支付现金的,应经开户银行审查后予以支付。如果在授课过程让学生留意过这个知识点,那么这道题对学生而言就没有任何难度。

2.源于生活,案例穿插课堂

知识总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每一章教学中,我们都可以引用案例,让案例穿插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改革后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采用全国题库,比改革前增加了案例分析题这一题型,让学生根据案例进行分析回答问题。如果在课堂上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引用案例解释说明书本的知识点,那就能更好地让学生在案例中掌握知识点和考点,在案例中提高对题目的分析能力,更好地应对会计从业资格的考试。如第一章的回避制度知识点的授课中,可以向学生举例让学生找到不符合会计法律法规的地方。如王某为某国有企业的会计机构负责人,让其刚毕业的女儿(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到本单位担任出纳工作。在这个小案例里面就隐含了两个知识点:国有企业的会计机构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能担任本单位的出纳,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同理,当学生回答出的时候,将本案例稍微改一下,改成王某朋友的女儿。这时,小案例隐含的知识点就只剩一个了: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因为王某朋友的女儿与王某并没有直系亲属等的关系。两个类似的案例一对比,学生对于“国有企业会计机构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能担任本单位出纳职务”这个知识点更加深刻。运用具体的案例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学生不会觉得教材纯理论的枯燥无味,学习的兴趣更浓郁,课堂氛围更活跃,教学效果更好;另一方面,有故事的案例便于学生记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中职会计专业学生为之努力的一个证,它是学生毕业后就业的一个选择。作为会计从业资格证必考科目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由于其纯理论知识及中职学生不擅长记忆等的原因,导致这一学科成为学生在考取证书的一门难考科目。作为任课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力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掌握知识点考点,更好地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

第4篇

2011年3月,河南省18个省辖市共3500多名考生经历了第一次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三项考试科目一次性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进入无纸化时代。考生可以自由安排考试时间、次数,自由选择考试地点,但是考试试题来源于全省统一的试题库并由电脑随机组卷。2012年,河南省又将过去省内统一命题、单一软件改为按全国统一题库,统一标准,可选软件(各地市可选择用友或金蝶财务软件),题型、题量、电算化软件都发生了变化。财政部令第73号《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于2013年7月1日正式施行,取消免试科目。考试范围的扩大、题量的增加、考试时间的缩短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应变能力、考试能力、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会计从业无纸化考试,是会计专业在校生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以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和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会计专业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调查问卷与座谈会、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围绕考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基本情况、考证意愿、考证目的、考证影响因素、考证难度、复习计划、政策建议七个大问题展开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回收的432份有效问卷中,已经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有387人,占89.58%,其中男生86人,女生301人;大二学生74人,大三学生313人;这387名通过从业考试的人之中,有55.81%计划考取或已经考取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多数学生认为,在校期间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毕业时会增加就业机会,而且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工作和其他方面的学习中去。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对部分学生访谈的方法,发现无纸化考试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考生不适应无纸化考试模式。《会计基础》是会计专业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都采用纸质试题或试卷,从业资格考试形式突然转换成上机考试,学生还不适应。转变为无纸化考试模式后,学生的考试习惯和解题思路都必须发生相应的转变。一些有特殊考试习惯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比如有些学生喜欢边做题边在试卷上做记号,标重点,方便检查,无纸化考试后考试习惯改变,会影响做题的效率和正确率。另外,一些考生不能接受上机考试的模式,在电脑屏幕上看试题难以集中注意力,也会影响考试成绩。

第二,计算机操作不够熟练,做题不够细心。体现最明显的是初级会计电算化科目的考试,题目不难,题量够大,时间较紧,计算机操作不熟练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时间浪费。无纸化考试模式下,一些对计算机操作不熟练的考生很容易出现操作失误而误填或漏填答案的情况,再加上长时间在电脑屏幕上答题可能造成视觉疲劳,分散注意力,考生难以把握考试重点,进而答错题,影响考试成绩。无纸化考试后,考试体量加大,考试普遍觉得时间较紧,容易造成考生的紧张心理,计算机操作不熟练的考生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出现操作失误,误填或者漏选答案。

第三,受客观环境影响很大。对考证热的影响因素,笔者按照影响程度的强弱先后设置了六个选项,即非常重要、重要、不太重要、一般、不重要、无影响,分别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在387位被调查者中,将近84%认为国家政策导向的影响程度达到“重要”以上;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实施无纸化考试形式以来,每一位考生都面临着一定程度的挑战。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近两年的命题来看,一是考试更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和理解能力,题目的考点由一个向多个扩展,体现了不同知识的互相渗透,通过分析题考核考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二是考试题型更灵活,内容更细更分散,可以说没有重点可言。另外,有将近85%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教育体制的影响程度达到“重要”以上;很多高校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是通过考取证书的种类和多少来评分,评分标准按照证书所处的等级和含金量来定,甚至有些高校要求在校期间必须要拿到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和计算机等级证书。有65%以上认为受同学、家长影响的影响程度达到“重要”以上;有27%以下认为培训机构的宣传影响程度在“重要”以上。

第四,细节考题得零分,综合考题得分少。比如,会计基础考试中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以及财经法规中五大税种的计算属于细节题;会计基础科目考试的计算分析题考核会计原理的理解和熟练运用,综合性较强,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得分相对比较困难;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科目考试的案例分析题考核会计职业道德的频率较高,出题形式为不定向选择,比本科目的其他题型难度都要大。

针对上述调查结果,笔者认为应对会计从业无纸化考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端正考试态度,树立一次通过的信心。态度决定成败,应对无纸化考试也是这样的道理。态度不端正,就不会认真去做,终归是不劳无获。在校大学生沟通交流顺畅、及时,但跟风现象也比较普遍,学习方面受其他同学影响也很大。如果通过考试的信心不够坚定或者自制能力不够强,很难一次通过考试,最好与信心坚定的同学一同复习备考。

二要选择考试时机,节约时间和金钱。据调查结果显示,已经通过考试的387名在校生中,参加培训班的费用主要来源是父母的有370人,占95.61%,主要来源是个人兼职收入的有17人,仅占4.39%。如果考生学习完《会计学基础》、《税法》、《会计信息系统》三门课程之后报名考试,在临近毕业前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应该是最恰当的时机。因为考生既可以省去参加培训班的费用,又可以省去因拿到证书早而闲置却需要继续教育这方面的成本。所以考生应该根据课程设置情况,选择适当的考试时机。

三要研究备考方法与策略,力求事半功倍。笔者认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网络学习是既经济又节省时间的便捷途径,例如网校、论坛等。但是,参加培训班和网校学习只能作为辅助手段,不可将其当成把握考试的根本方法。具体方法与策略:(1)会计基础科目:仔细研读教材,重在理解。计算分析题分值高,主要考会计分录(会计科目、借贷方向及金额)、会计报表、银行余额调节表等,会计分录题难度较大,尤其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固定资产处置及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应该多做练习题加深理解并最终掌握其实质。(2)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科目:首先通读教材,不要遗漏任何一个细节内容。重点复习预算法律制度,税收征管及五大税种(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及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支付结算等,案例分析题分值高、综合性强,应重点复习财政法规章节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议考生自己动手做知识结构图,理清章节之间的联系。(3)初级会计电算化科目:基本要求是操作要熟练、细心。该科目主要考核系统管理、总账、报表、固定资产和工资五大模块,要掌握这些内容唯一的方法就是多做练习。有条件的考生在参加电算化考试前一定要多进行计算机操作,多在网上进行模拟考试,熟悉考试流程,控制考试时间。

四要调整基础会计学课程内容,增加课时数量。目前诸多高校的《基础会计学》课程使用的教材都不包含或只是简单提及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会计职业道德、主要财经法规、会计信息化入门知识。该课程是会计专业大学生的入门课程,在当前的信息化社会环境下,其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具备以技能为主线的基础会计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三大模块的实用型人才,掌握相关法规、了解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信息化方面的基本知识将非常必要。我国高校会计教学必须针对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在日常会计教学内容与方法上大胆创新,着重培养学生计算、操作和分析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从而培养出与我国经济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另外,该课程教学内容任务繁重但课时有限。当前,我国各大高校都普遍在大学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或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由于入学后的第一年学生的公共基础课非常多占用了过多的学分学时而使其教学课时难以稳定保障。所以高校应该调整基础会计学课程内容,适当增加课时数量,保证相关基础课程的学习时间。

五要鼓励专业课教师积极正确引导,及时答疑解惑。关于“为了正确引导在校大学生理性考证,对教师的建议”的330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主要有以下两条要求:(1)正确引导考证,以教师自身丰富阅历给学生以指导,多向学生讲解考证的侧重点和实用性,以便学生有的放矢;(2)及时为学生解决关于考证方面的疑惑以及大部分学生会经常遇到的困境,秉承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多关注他们的学习状态,并及时和同学沟通分享一些重要信息。因此,专业课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考证的引导和指导,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为其顺利就业做好准备。

第5篇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一门理论性相当强的课程,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通过分析《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简介、考核与教学现状,提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应采取灵活多样且具有实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考证的通过率。

关键词: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教学方法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简介、考核、教学现状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财经法规的具体规定,扎实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强化“准会计人”在会计工作中依法处理经济业务,严格遵守会计准则与会计法规,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经营的意识和良好习惯。从近期看,学习此课是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必备的条件;从长远看,此课程将为学生顺利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并严格执行会计法律规范和技术规范奠定良好的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广,有会计、金融、法律、税收、职业道德等知识,考核的知识点不但全面,而且很细致。比如:除申请设立会计师事务所的记账机构,必须经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审查批准,并领取由财政部统一印制的记账许可证后,方可从事记账业务。这句话中注意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记账业务是不需要经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审查批准,并领取由财政部统一印制的记账许可证。近年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难度增大,考试题型中的案例分析题,考核内容的多元化与综合性,需要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对各章节内容的融会贯通。对于案例分析题存在逻辑较混乱、思路不够清晰的问题,所以在案例分析题失分严重。从课程内容定位来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程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对知识更多的是死记硬背,理解与掌握较差。比如:学习“预算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这些内容的时候,由于内容较为抽象,和学生现实生活相距较远,很难形成感性认识,多数学生虽闻其事,不知其详,如果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老师会失望的发现课堂的付出没有得到学生相应的回报,学生的积极性会遭受到很大的打击,最后考试时遇到这些内容仍然会焦头烂额。

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一)案例教学,重视双向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的教学方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为了达到明确的教学目的,经过周密的策划和准备,使用特定的案例,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经过分析之后会使学生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采取以下步骤进行:教师讲授—布置案例—小组分析讨论—教师点评总结。例如:在讲解企业所得税时,需要先讲授企业所得税的相关知识点,然后笔者选取如下案例:近期,千度公司2014年度实现税前收入总额2000万元,其中包括产品销售收入1500万元,国库券利息收入200万元,发生各项成本费用共计1300万元,其中:合理的工资薪金总额175万元,业务招待费100万元,职工福利费45万元,职工教育经费3万元,工会经费10万元,税收滞纳金15万元,提取的各项准备金支出100万元,均未经税务部门批准,其他成本费用支出均符合税法规定。已知: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要求: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①千度公司允许税前业务招待费多少?②千度公司允许税前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是多少?③千度公司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是多少?请计算说明。小组同学通过老师讲授的知识点,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老师在听到不同的意见的时候应给予点评和指导,对正确的观点要肯定,对错误的观点予以纠正,作出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及时获取正确的知识。

(二)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采用情景教学方法中,我们可以采用实物演示、模拟实训、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应用形式。所谓实物演示就是教师采用有关实物、教具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这一章中,学生会遇到支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等票据,结算凭证、印章等这些与课程相关的物品,教师可以把这些物品展示给学生看,并亲身演示如何在票据上签章,通过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对理论概念的理解。《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内容多而且较抽象,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将枯燥的内容用图形、影像、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得教材中部分枯燥无味的法律法规变得生动形象起来。比如:在讲解支票的教学内容时,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支票的种类及各自的用途,同时可向学生出示仿真的支票模板,加深学生对各类支票的感官认识。同时,讲授支票票面各项内容设置的理由,把空白支票发放给学生,使学生在关于支票填写内容视频的指导下完成支票的填写并向同学介绍各项内容的作用,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填写正确的支票,学生自行检查,从而掌握支票的填写技能及理解支票的作用。

(三)讲练结合,组织学生做习题和进行模拟测试,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由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内容庞杂,在纵向层次上,每一章的内容各自成为一个结构独立的专题知识,短时间内记忆大量的知识点,学生们只能囫囵吞枣,教师可以根据从业资格考试的特点,结合知识点的内容,布置一定数量的习题。第一,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有助于掌握知识点,可以找出哪些知识真正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比较模糊,以此调整复习内容和时间。对于做题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总结,积极思考考核的知识点。第二,能够提高学生做题的速度和准确度。此外,还可以由学院购买模拟无纸化考试的软件,安装到机房或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定期组织和安排学生进行模拟测试,提高考试通过率。微信也有类似的模拟题库,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学生自行购买安装,引导学生多途径参与学习和模拟考试,有利于学生尽早通过从业考试。

三、结语

第6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考核方式;改革;教学模式;素质培养。

一、高职院校考试改革现状。

当前,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热潮正汹涌澎湃,推动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向多元化、多层次化方向发展。特别是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对各种层次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同时,国际人才竞争也日趋激烈。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国家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面对这样的形势,高职院校教育发展滞后,教学与考试模式落后、陈旧,跟不上时展需要的问题日益突出。高职院校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从数量到质量都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社会的需求还不能很好地结合,甚至严重脱节。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地解决,势必会影响未来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与转型。《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09)》中指出,预计到202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总量将高达8127万。面对越来越庞大的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数量,高职院校要实现培养高级技能型应用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就必须从根本上改革传统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考试方式与考核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是推动高职院校大力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与途径。近年来,一些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纷纷进行考核方式改革与探索,但至今依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职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的单一而陈旧的教学与考试模式,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深入探讨和研究高职院校考试方式与模式的改革,是未来影响和决定高职院校能否实现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目前高职院校考试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考试观念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亟待突破。

当前,高职院校的考核方式与手段依然主要拘泥于传统的闭卷考试,一张试卷、一次考试定成绩,“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状况依然严重。学生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学习目的与方式显得急功近利。因此,现有的考核观念陈旧、落后,考核方式与手段缺乏科学、合理的机制指导,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背离了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高职院校对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观、教学观与质量观要求不相适应。

(二)考试形式与手段单一,不利于引导和推进教学模式的改进和提高,无法实现教考互动与互促。

高职院校应当以培养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为首要任务,以培养技能应用水平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计划。但由于目前高职考试方式仍以传统的闭卷笔试为主,因此其考核内容多强调理论内容,而忽略技能、实务操作与应用能力的考核;且多以一次考试定成绩,多次多手段考核与综合评价应用少,不利于真实、全面地考核学生知识与能力。同时,抑制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实际技能与创新素养的培养,更不利于发挥和调动教师探索教学模式改革的热情,不能有效推动教学手段的丰富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考试的综合鉴定与测评功能失效,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我们现在的考试内容多是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且偏重于理论知识结构中的原理性、记忆性知识,导致考试与学习脱节,与学生未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实际脱节,考试内容和方法与培养目标脱节,这些都极大地局限了学生知识结构的有效构建与拓展。同时,很多课程考试流于形式,划重点、定范围,助长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惰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十分功利,破坏了学校的学风建设。另一方面,虽然通过多年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索,很多高职院校已初步形成了以培养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比例不断提升,但对实践教学结果的考核仍然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完整、行之有效的机制。实践考核走过场,实施程序不严密,考核标准不科学等问题突出,致使很多实践技能与能力的考核流于形式。

(四)考试的逆向反馈与激励导向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未能实现与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有效衔接。

现代职业教育需要加强实践技能应用、执业资格能力以及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考核,为此,需要努力探索出一条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教学考核模式。同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要求相关专业和课程设置要具有较强的职业(或岗位)针对性和适应性,因此,相关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要特别注重理论与专业发展实践相结合,只有通过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强调高超的职业技能培养,并强调学生基本从业素质如踏实、吃苦耐劳、善于沟通与合作、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等素质的锤炼,才能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岗位工作,也才能真正探索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之路。而目前的教学考核方式,不能有效引导教学模式的改革。考试改革做为教学内容改革的先导与保障,没能起到积极促进传统教学考核方式的转变,推行多元化、多维度、多方位的考试考核方式的实现。因此,努力探索出一条以考试改革为支点,以加强实践技能应用、执业资格能力以及职业综合素质培养与考核为目标的教学考核模式,是推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有机结合,探索出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由之路。

二、高职院校教学考核模式改革思路。

(一)总体改革思路与指导思想。

1、更新考试观念。

综合运用教育心理学与管理学、教育评价与统计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构建高职院校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同时,以改革传统教学考核方式为手段,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发展模式,大力激发学生探索课程、参与教学的兴趣与积极性,积极引导学生自觉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以此来引导学生加强自我培养、自我锤炼、努力成才的自觉意识。

2、提倡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

为提高学生的总体技能并真实地考核学生的能力,要重视平时形成性考核,强化实践考核,完善综合考核测评体系。依据现代高职院校发展需要,大力丰富考核评价方法与手段,如可以根据不同课程的需要,综合采用闭卷、半开卷、开卷、实践操作、课题答辩、论文写作、专业作品制作、情景模拟、任务表演等一种方式或几种方式综合考核的方法;同时,加强对平时形成性考核的认识,一门课程可综合提供多次考试机会,采用分类分项、分层次、分内容的多种形式考核方式。另一方面,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大实践考核比重,将职业资格考核学习与学生综合实践学习结合起来,重视学生对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最终逐步建立和形成一套完善的综合考核测评体系。

3、以考试改革为契机,积极促进教师自身素质提高。

在推行多元化、开放性考核模式的同时,注重以考试改革为契机,积极促进授课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综合开放性考核模式涉及理论、技能、应用等多层次、多侧面宽泛的知识体系,要求相关授课教师要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广博的知识。因此,综合开放性考核会有效促进授课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更新知识,推动教学相长,保持和实现教学工作能够与时俱进。

4、强化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考核评价工作。

努力将学生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与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接轨,按照不同专业课程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和制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教学计划与大纲,以此来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人文素养和团队意识的培养和锤炼,同时,充分发挥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强化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评价,真正使高职院校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取得实效。

(二)依据现代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与原则,采取多种措施完善考核体系与方法。

传统的闭卷考试,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强调对知识的记忆能力与熟练程度。根据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新特点,我们需要在突破传统考试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综合培养、全面塑造,厚基础、重应用的培养原则,结合信息时代和网络经济的新特征,探讨相关各类课程考试改革的新模式。

1、打破一卷定成绩的考核办法。

改变纯理论考试方式,加大和强化实践操作和技能的课程内容考核比例,注重形成性考核,打破一卷定成绩的考试方法。高职院校的一些专业课程传统上一直采用以教师面授为主,期末一次性闭卷理论考试的方法,学生们学习起来枯燥、乏味,缺少实践体验,不利于学生有效掌握相关知识和内容。如经管类会计专业系列基础课和专业课、金融专业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课程,虽然近几年做了一定的教学改革,增加了实践项目教学内容,但期末很多院校仍然以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核办法为主,忽略了实践课程、项目模拟在教学与考核中的重要意义,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无法实现全面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目标。因此,应当积极尝试考试改革。

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与考核评价过程中,应当整合闭卷、实操(如会计账簿模拟、银行点钞业务实操等)、案例解析、答辩等多种形式进行理论与实践业务学习的考核。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相应配合进行模块教学或项目教学,将会计的凭证、记账,填列会计报,以及金融专业的点钞业务、信贷业务模拟演训与案例分析等,以一个较完整的项目教学过程作为分期、分项结业成绩,实现平时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考评办法。同时,为加强平时形成性考核,我们还可以打破传统的考核模式,允许学生根据自身课程学习与准备情况随时申请考试。为此,高职院校应当大力推行题库项目建设,允许学生在一定期限内,单次或分次随时申请考试,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总之,要努力打破传统教学考核模式,努力把那些原来认为不宜进行操作考试的一些课程,进行改良设计,贴近专业发展实际,加强与实践接轨,围绕大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这一核心,尝试进行多元化的考试改革。

2、结合各高职学院特点,多元化设计考核方式。

从实际出发,结合课程自身特点多元化设计考核方式,丰富考核形式与手段。如高职院校的有些课程宜采取提供有限资料的考试方法;有些课程的部分教学项目宜采用口试或答辩考试方法;有些课程内容则适宜采用课题式考试方法等。西方一些国家的高职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对教学项目中需要死记硬背的公式等,往往采取强调应用,忽略记忆的教学手段,在考试中注重考核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半开卷形式,给出公式内容,而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比如,统计基础课、计量经济学课等,这类课程公式繁多,而现在多以计算机计算为主,学生只要懂得公式的原理和应用即可,不需要死记公式去浪费时间。这样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口试或答辩考试法是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相关考试题目,由学生抽题以口头回答的方式完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此种方式来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同时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思维的敏捷度等多方面的情况。如财经英语等一些课程,其优点是可以广泛应用、多角度多层次设计题目。考题形式与内容都较丰富且灵活,能够较为准确地了解考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的能力与程度,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与应变能力,是值得尝试的一种考核方式。另外,课题式考核方式也是一种创新型考试方法。这种考核方式适合于项目教学中以团队合作创作或制作类教学项目为主课程的考试。它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任务以课题形式呈现,要求学生分工协作,以一个团队的形式最终完成课题任务。课题式考核方式的测评方式是每名小组成员都要对小组其他成员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各小组成员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主要工作表现、特点和主要业绩,老师依据小组各成员的评价结果及最终项目成果完成情况进行终评。这种考核方式的优点是在考核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同时,也测评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类考核方式适用于电脑动画制作、编程、网页设计与制作、多媒体教学项目制作等课程。

这种考核方式在国外被方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我们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打破传统的教学考核模式,不断开发与创新出适应现代化高职教育的教学与考核模式。

3、教学考核环节增强开放性。

增强校企合作意识,走出去、请进来,开门办学,开设校外实习教学项目,创新实习单位考核的方法,多层次推进考试改革。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是以企业为主,为学生提供真实、完备的实习工作环境、具体的实习任务、完善的实习工具和设备。实习结束后,由实习单位根据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表现和能力进行学习成果评价。这种考试方法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查,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加强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综合岗位能力的培养,重点考核和测评学生是否有能力达到实际岗位工作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素养。如一些高职院校的机械设计专业、数控机床专业等均可尝试此种考核方法。

4、尝试将高职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相衔接。

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与教学成果鉴定互认的考核方法。与学历文凭不同,职业资格证书是反映相关专业从业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和知识的证明,职业资格证书密切结合职业劳动的具体要求,切实地反映了各类专业工作所需的实际工作规范和标准,以及相关从业人员从事此种职业所需达到的实际能力水平。当前,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提出了全社会各行业从业就业全面实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为此,高职教育应当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和改革我们的教学考核模式,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真正将能力培养本位的教育思想落到实处,以此来强化学生岗位培养的针对性,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由于职业资格考试具有考核的权威性、公正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因此应提倡在推行一定程度的课程考核成果互认的考核方法。有些教学项目的考试,可以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结合,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认可制,对于通过相关职业资格考试的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或一定程度上认可其考试成果,对于相关课程准予免考。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职业资格考试的积极性,为他们走上社会早日成才奠定基础。如金融专业的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保险从业资格考试等,都可以尝试采用上述的方法。

———————————————————————

 

 

    参考文献:

[1]任昌荣。对计算机相关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的探讨[J].福建电脑,2008(2):186-187.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第7篇

2007年,宜昌市财政局会计科在该市部分企事业单位中开展会计执法检查,以解决发现的问题,提高会计工作地位,增强社会认同度为初衷,在湖北省乃至全国首次提出开展“会计管理年”的理念。在此次检查中,会计管理工作者发现,企业的会计工作地位与会计人员素质得到加强和提高;相比而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较为薄弱。暴露出相当突出的共性问题。据介绍,由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部分单位通过减少财务部门人员达到“精兵简政”的目的,有的单位仅剩一名报账员,有的单位未设专职会计人员,由其他略通会计知识的人员兼任会计工作,导致基础会计工作陷入极不规范的状况。

由于欠缺规范性的基础会计工作,部分已划归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事业单位仍然采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协会、学会再设一套账,单独在银行开设账户,收取本应纳入财政管理的资金,逃避国库集中收付程序,逃避财政与审计监督。相当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设立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或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日记账,更没有必要的备查账簿。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将不同时间发生的凭证汇总记账,无法产生日记账,手工记账的单位未及时登记各类日记账,而直接以核算会计账替代出纳日记账,极易导致大量资金在账外运行,给营私舞弊留下漏洞。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混乱,尽管建立工固定资产明细账,但未定期清查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全部登记为“在用”的资产而部分已闲置;事实上已报废或出售的资产,却长期计入“在用”账目。部分单位对固定资产标准把握不准,存在漏记情况,对低于固定资产标准的物品,未建立备查账簿,无法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有的单位资产清查核算走过场,盘存数字不与账存核对,盘盈盘亏不上报处理,财产清查范围过窄,不清查货币资产和暂付、应收款项,导致账内资金被挪用造成损失后无法追究责任。

此外,随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流失,该类会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正在下滑,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的业务知识大多数适用于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难以获得,且地位和汇资待遇不与相应职称挂钩,缺乏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的动力和工作热情。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适应财政会计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努力做到财政会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将会计法规落到实处,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会管理,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主体地位。健全财会管理服务机制,促进财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宜昌市财政局在结束2007年会计执法检查后,设立以该局会计科为主体的活动办公室,决定于2008年在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创新性地开展“会计管理年”活动。

在开展多次调查研究,听取单位建议的基础上,由会计科拟定活动方案,制订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量化考核办法》,2008年初宜昌市财政局成立了以局长王金建为组长、副局长程国华等为副组长、财政局有关职能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会汁(财务)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全面启动相关活动。

同年6月,宜昌市政府召开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财务)管理年”活动动员大会,市直及县市区40()多人参加会议,宜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郑超在动员大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中,要求以“会计管理年”活动为抓手,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管理水平。宜昌市财政局总会计师李仁贵提出,通过“会计(财务)管理年”活动,提高财务会计管理水平。要按照活动方案,编写培训手册,开展“财政四项改革”、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主要内容及业务运作流程、《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方面的业务培训,以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制订《宜昌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量化考核标准》,为各部门、单位开展“会计(财务)管理年”活动,提供专业规范。

市直各部门在市财政局各职能部门的指导下,迅速行动,按照会议的部署和活动方案的要求,一般性要求与特殊性实际相结合,制订方案,宣传动员,落实专班,拟定措施,开展自查。近200个单位制订了活动方案,积极开展自查;1200多名会计人员参加了宜昌市财政局局组织的业务培训。各科室已开展咨询服务40多件次,受到单位及社会普遍好评。结合全国、全省、全市会计“双先”评选活动,评选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对财会工作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宜昌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安局、检察院、卫生局、中心医院、中医院、纪委等部门都迅速成立了专班,及时开展了培训及自查整改工作。

宜昌市财政局会计科也及时根据活动方案,组织财政局七个科室的有关人员,编写了《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管理实用手册》,该书分部分,充分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及财务管理、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财政违法行为的处罚处分等具体要求和业务操作流程,辑录了现行的主要财会管理法规,几乎涵盖了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管理的主要内容,为会计管理年活动提供了内容全面、实用性强的实务操作指南。

宜昌市会计管理部门组织市局及市直280多个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负责人、部分县市区有关单位负责人,共300余人参加了会计管理年活动专题培训。专题培训内容涉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部门预算改革、国有资产管理、非税收入管理、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业务、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规定等实际工作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实务操作流程,共7个专题。宜昌市财政局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授课,培训结束后组织考试。会计科组织阅卷登分造册,召"了相关科室通气会,并将参训人员成绩送达各单位,以此作为会计人员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宜昌市财政局还组成9个专门小组,依据《宜昌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量化考核标准》,分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三大类,18个小类104个细项,有计划有步骤逐户地对93家单位开展了会计管理年活动情况检查,并形成检查报告。对发现的问题,分类依法进行了处理,以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水平。

“不仅是一次活动,在我们一点一滴的日常工作中,始终遵循具有前瞻性、‘永不落后’的思路,站在尊重会计工作发展规律和把握会计工作大趋势的高度。”宜昌市财政局会计科科长李晖明对记者说。

2007年开始,宜昌市每年举办一届“三峡财会论坛”,论坛以“五个一”为宗旨,即“搭建一个平台、明确一个主题、凝聚一个群体、形成一个成果、推动一项工作”。活动承办单位自愿申报,常务理事会讨论决定,会计工作取得成绩、有特色的成员单位才能进入活动承办候 选名单,再由理事会从中选择。论坛活动方式采取主题报告、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经验交流与自由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届活动均邀请重点财金院校专家学者作主题报告,来自中央、省在宜和地方大中型企业的CFO、银行、税务、行政主管部门、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分管领导和财务负责人为活动参与者,人数控制在60人左右。在“三峡财会论坛”已举办的三届中,分别以“会计准则研究”、“内部控制规范问题研究”、“会计信息化问题研究”为主题,均选取当前行业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且与实务工作紧密相关。

2009年,为提升会计服务窗口规范化水平和质量,宜昌市财政局会计科将会计服务工作纳入政府行政服务管理范围,在宜昌市行政服务中心大楼的五楼专门设立了财政(会计)服务窗口,将服务工作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对改善会计服务工作质量产生了激励作用,使会计服务工作被更多的群众了解和理解。宜昌市在实现会汁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化的基础上,于2009年针对不同职称在培训测试难度上无区别的问题,及时与委托培训合同单位联系,要求针对不同职称建立不同题库。实行分层测试。通过改进培训测试方式,提高了继续教育的严肃性和实际效果。宜昌市成为全国唯一实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按职称等级分层测试的城市。当年,还将培训机构系统与会计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实施连接,将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并测试合格的会计人员相关信息,直接导入会计人员管理信息系统。这一方法不仅有效提高了会计管理信息的利用率,也大大提高了会计从业资格登记工作的效率。

第8篇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features on examination mode of computer operati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our strategies. From three respects i.e. equipment, people and process, it analyzed laboratory management in examination mode of computer operation. Finally,it discussed laboratory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combined with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mode of computer operation.

关键词: 机试;实验室;管理

Key words: examination mode of computer operation;laboratory;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9-0143-02

0引言

高校的实验室是培养人才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的必备场所。随着近年来计算机科学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的技能也越来越成为高校学生以及社会人必需的一种能力。所以,相关的计算机技能考试应运而生[1],如:学校组织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计算机程序大赛”等等,同时,社会上也有些考试实行上机考试,如:某些行业的“职业技能考试”、“职业资格考试”以及即将实行上机考试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这种形势下,实验室的管理应该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机试”模式下的实验室管理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1“机试”概述

1.1 什么是“机试”机试,也就是上机考试,指需要通过网络环境以及计算机的操作来完成的考试。大家所熟知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就有机试,也就是通过上机操作来考核考生的计算机能力。当然,“机试”并不仅仅局限于考察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如“银行业从业资格考试”和“微软认证”等考试就是完全的上机考试,彻底实现无纸化考试,是考生在计算机上作答并通过计算机评分的一种考试形式。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机试”将会成为以后考试方式的一种趋势。

1.2 “机试”的特点

1.2.1 考试环境“机试”的环境涉及到实验室的软硬件环境。因为考试环境是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考试系统已经由单机版发展成为了服务器/客户端的形式,因此,实验室需要配备更高级的微机,并组建局域网,在微机上实行多种操作系统的多分区模式,并需要设置专门的考试服务器,为各种计算机类以及需要微机辅助的各类考试做好准备。

1.2.2 上机试题跟传统的考试不同,试题的产生是随机的,“机试”的试题是在考生凭准考证登录后系统在试题库中随机抽取的。这在试题环节最大限度的杜绝了试题的泄露的可能。同时,“机试”的试题还着重考查考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背诵”考试,它考查的是考生对各种知识的理解、运用以及实践的能力。而且,在对其他科目的考试中还同时考查了考生适应系统环境的能力以及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

1.2.3 公平原则“机试”是现有的考试的形式较为公平的一种。因为它排除了人为的因素,虽然有题库的存在,但是在考试前没有人知道会考哪道题,而考生只有全面掌握了考点,才能通过考试,这是促进考生学习的一个原因。

1.3 “机试”存在的问题随着考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考试规模的不断扩大,考试的管理和技术工作也越来越复杂。而实验室在承担这种考试时,也增加了实验室工作的压力和复杂性。同时,在“机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3.1 考试设备与实验设备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各个机房是分开管理的,而高校中的实验设备更新和淘汰速度是不同的,在日常工作中这种差别并不大。而在考试中的设备就分为服务器、管理端以及工作站,这些计算机不仅需要符合考试要求的硬件设施,同时对考试中的软件也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而计算机的千差万别给管理上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在准备机试的过程中的复杂度,更增加了考试中的不确定的因素。

1.3.2 技术力量机试与普通考试不同,普通考试中的监考老师的职能是保证考试的顺利进行,发卷和收卷等等,不涉及老师的专业知识。而机试的监考不同,试题的发放、收卷等等一系列操作都是在服务器上完成,老师在监考的同时需要回答与考试试题无关的计算机操作问题,更关键的是,监考老师需要对考试系统非常熟悉,能及时处理考试中出现的计算机相关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具备相当的计算机知识以及网络知识。

1.3.3 网络安全问题现在的机试一般都采用C/S、B/S模式,无论那种模式,都需要有局域网和互联网。在有网络的情况下,病毒的防治尤其需要注意,特别是在考试中[2]。

1.3.4 不确定性因素因为是在计算机上进行考试,在考试的任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的因素影响考试,只能依靠主考、网络员、考务管理员的经验来解决了。

1.4 应对策略

1.4.1 严格执行考试的相关规定各种计算机考试的有关文件与说明中, 对系统的安装及设置、考试中容易发生的各种问题及应对策略都有详细的说明,考试准备和考试中要严格按章操作。

1.4.2 加强技能学习实验室的老师必须定期培训,掌握必要的技能,保证符合考试监考人员的要求以及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1.4.3 加强网络管理和安全机试主要有两种网络平台――局域网和互联网。在局域网平台方式下,考试主要以预防病毒为主, 截断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起到防治计算机病毒的作用,保证考试的正常进行。在互联网平台方式下,考试时必须在连入互联网之前加入隔离层,绝对不能让机房的计算机直接连通外界互联网[2]。

2“机试”模式下的实验室管理

“机试”的过程实际上也反应出一个完整的实验室管理的过程,从设备管理、人员管理、过程管理再到实验室建设,都可以从这条链条上找到对应点。下面就结合“机试”谈谈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

2.1 设备管理在考试中需要注意的设备问题,在日常的实验室设备管理中也同样重要。这里主要涉及硬件管理和软件管理。在日常的实验室管理中,硬件管理的重心在于硬件的维护,主要是内存、主板电池、鼠标和键盘、硬盘、网卡和网线。

计算机实验室的软件维护工作量是比较大的,因为日常实验教学的缘故,会使系统变得非常脆弱,实验室一般安装还原卡来保护系统,它可以保护计算机的系统分区不会被人为的破坏,同时也能隔离计算机病毒的破坏,能及时并且快速的恢复系统,这样大大减少了管理的复杂度。当发生问题时,只要重启计算机,就可以回到初始状态,同时,隐藏、备份分区也非常方便。二是制作一台毫无故障完全正常的备份机,利用这台备份机作为网络拷贝的发送端[3]。

2.2 人员管理“机试”中对人员有技术上的要求,需要考前进行培训,能在考试中发挥独立主导作用,做好考后的善后工作。同样在实验室的人员配备上也需要一个年龄、知识、能力等结构合理的群体。再对现有实验室人员应该制定培养计划和政策,定期组织人员外出进修和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积极性和综合素质。这是对人员本身的要求。而在日常工作中,实验室的人员应该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专所长,对实验中心的各项工作都能了然于心,正常运行。

2.3 动态过程管理我们先来看一下“机试”的整个过程。“机试”的整过过程分为考前准备,考试中与考试结束。考试进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故障,故障分为设备故障、网络问题以及不确定因素,这三种故障的处理需要主考、网络员、以及考务管理员的协作。因此,在考前阶段就要进行人员的培训才能应对各种突况。而这整个过程都应该是在考试制度与规定的框架下进行。其实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而我们现在的实验室的管理也同样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做好实验室的管理,就要从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入手。实验室的管理分为日常管理与学生上机管理。类似与“机试”的考前准备与考试中的阶段。在学生上机的过程中也会发生设备故障、网络问题以及教学实验环境等等问题,这就需要在日常管理阶段对人员进行培训和进修,最后对实验室的日常管理进行促进。实验室的管理与“机试”是相类似的,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全部的管理都应该在实验室的规章管理制度下进行。

3“机试”与“教学”相结合下的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

总的来说,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的重点以及难点是怎样利用有效的管理办法来保证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高效率的使用,并能更好的为实验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去总结、讨论和完善。

3.1 健全的规章制度好的管理制度是保证计算机实验室有效管理的前提,因此规章制度的建设永远是第一位。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是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关键,只有具备了各种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的指导思想才能落到实处,才能使计算机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2 加强“人”的管理在实验室的管理中,不仅要做好平时的使用、维修和设备档案的管理,还应该结合实验室的专业特色制定详细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尤其重要的是做好对实验室教师的管理,因为仪器设备本身只不过是提高设备使用效益的被动因素,而实验室教师才是提高设备使用效益的主动因素。

因此,要充分调动广大实验室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他们参加各种培训的机会,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水平,让其参加到设备的日常管理中来,从根本上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工作琐碎繁杂,管理人员必须要有极强的责任心与耐心,从实验室环境、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数据都要重视管理与维护,要考虑的细致、周到。这样才能给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的使用率。

作为实验室首要条件的实验队伍,实验管理队伍的培养必须要有合理的计划,组织现有人员外出进修、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积极性和综合素质,保证实验管理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吸引和鼓励一批优秀教师和科研人员到实验室工作。

3.3 合理先进的实验设备计算机学科日新月异,而作为专业实践基地的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也应该保持:①设备的先进性。实验室采用的硬件、软件应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成熟的具有先进水平的产品和技术,并能满足和适应今后的发展变化。②可扩展性。计算机与网络设备的配置应该考虑未来的扩充与升级,以满足计算机学科和网络的发展需要。③实用性。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计算机管理和网络要容易操作和简化管理。要选用性价比比较高的设备,实现更多功能,避免设备过早淘汰[4]。

总之,在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中,我们要意识到建设的重要性,但同时也要意识到管理更重要,要改变 过去“重建设、 轻管理” 的思想,培养出“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益”的意识。从过去的管理经验看,只有严格执行健全的规章制度,并且充分发挥管理员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将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

[1]刘芳.计算机等级考试对实验教学改革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7,(20):302-303.

[2]魏念忠.计算机技能考试中的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J].科技信息,2008,(20):41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