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园创意美术

幼儿园创意美术

时间:2023-05-29 18:01: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园创意美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儿园创意美术

第1篇

【关键词】废旧材料;幼儿园创意美术;应用探微

幼儿园新《纲要》指出,幼师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自己动手制作玩具等生活物品,激发幼儿园对美术的兴趣,其他题目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发现美、创造美。3―6岁是一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萌芽期,对废旧物品的利用、创造,不仅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且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利用废旧物品,让孩子们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根据幼儿的年龄,创设幼儿园的创意美术活映∷

幼儿园的小朋友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一定的操作能力,他们很喜欢那些色彩鲜艳、样式新奇的玩具。所以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幼儿园建立创意美术活动场所,这个场所可以结合当地的一些人文特色和风俗习惯,从而培养幼儿热爱家乡之情。这个创意活动场所必须能够满足小朋友探索的欲望,并且创意美术活动场所必须具备相关的创意美术工具,废旧报纸、塑料瓶、线、绳子等等物品,让幼儿的个性在这里能够得到释放和满足。

二、收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

幼儿园的小朋友年纪小,人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大多数靠生活感知,所以在平常的生活中,让幼儿自己收集,然后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比如在六一儿童的节的时候,幼儿园的老师举办创意环保大赛,让学生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件衣服,然后穿上这件衣服进行走秀?结果一个星期以后,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制作各种有特色的衣服。有的小朋友用塑料杯串成了项链,有的小朋友用旧报纸制作成了一件衣服,还有的小朋友有塑料绳制作了一条草裙……孩子们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创意层出不穷。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以及自主探究的欲望。同时在制作服装的时候,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有利于促进父母与子女的感情交流。

三、手脑并用,变废为宝

除了一些特殊的节假日,在日常的生活中,幼儿园的老师要鼓励小朋友多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塑料盒、吸管、纸盒、贝壳等等,让孩子将收集的废旧物进行创作,在班级设置一个角落,专门放置学生的作品。比如生活美术活动中《线的妙用》让小朋友根据自己收集来的线,制作各种图案或者魔术。有的利用线制作成了树的造型,有的学生将线变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小动物。春天的时候,老师带着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认识大自然的动物、植物,在公园里,老师让学生收集相关一些大自然的天然素材。比如有的学生收集一些石头,并将其拼成一个动物。还有的学生收集树叶,将收集到的树叶变成一条漂亮的裙子,还有的学生将树枝搭建成一座房子,并在房子旁边建了一座栅栏。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动手积极性,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只需要引导,不要强制将老师的思考强行灌输给学生。因为孩子的想象力是很丰富,有的学生将树叶化成绿色的,将太阳化成紫色的。老师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们的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老师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鼓励小朋友进行创作性的活动。比如老师问学生:你是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个还能做什么?幼儿创作的时候,老师要多鼓励他们,而不是否定。让幼儿园的小朋友充分利用废旧材料,在废旧材料上写写、画画、剪剪、贴贴,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

四、根据废旧材料的特点,进行综合性的创作

不同的废旧材料都有它自身的特点,所以在应用的时候,要根据废旧材料的特性,进行开发利用。比如一些容易上色的材料:贝壳、纸张、竹筒等,就可以利用水粉、水彩和橡皮泥进行上色。一些比较柔软、容易处理的材料,比如报纸、塑料杯等,可以用来制作造型。纸盒、果冻盒、海绵块等可以拼接的材料,则利用他们进行拼接,设计一些房子、船的模型。可以粘贴的叶子、纸张、花瓣、树枝等则可以对其进行拼接,创作一个图案。

五、将废旧材料投放在幼儿活动区域

在我们身边可以回收利用无毒无害的废旧物品非常多,通过废旧物品,不仅可以让幼儿认识原有物品,并进行收集再利用,让幼儿明白废旧物品的利用价值,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有很多:比如家务物品:泡沫塑料、牛奶箱;废纸有硬纸板、报纸、餐厅纸、纸盒子、包装纸等等;各种盒子:礼物盒、牛奶盒、鞋盒等等。生活中这些废旧物品都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将这些材料投放在幼儿园的美术区域,并通过这些物品布置班级环境,将这些废旧物品投放在区域活动内,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废旧物品进行创作,并对美术区域进行装置,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幼儿园将美术活动与游戏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从而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不断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潜能,创作出充满童真、童趣、新颖有创意的美术作品,让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提高和发展,还能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第2篇

【中图分类号】 G6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5―0075―01

一、转换思想,更新理念

教师要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观念,满足不同差异幼儿的需要,鼓励每一个幼儿积极动手,鼓励引导他们拥有独立自发的艺术倾向和创造。同时教师应有计划地教导幼儿学习一些基本的制作技巧,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才能为幼儿更好地自由表达插上飞行的翅膀。

以前教师准备的材料较单一,除了纸就是颜料,而现在的教学中,各种废弃材料,如纸巾筒、纸盒、一次性筷子、冷饮棒、废报纸、塑料袋、塑料杯等都变成了教学内容,为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教师要注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幼儿创造性思维品质和习惯的培养,丰富幼儿经验,扩大幼儿知识面;还可利用文学作品、音乐作品,引导幼儿欣赏多种形式的艺术作品,扩展幼儿视野;在美术活动中引导鼓励幼儿尽情插上想象的翅膀,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

二、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

在日常美术教学中我发现在课堂中穿插游戏绘画、听故事,或让幼儿记忆、想象一些与教材内容相贴近的内容,能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能让幼儿自己发现、创新。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多方创造条件,为幼儿主动学习提供时间与机会,让幼儿与环境、与同伴、与老师等之间进行多维互动,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可以让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努力去发现,探索新知,学习新知,同时也学会学习,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随着时间推移,幼儿和老师心情舒畅,这样有利于保持幼儿的最佳心境,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和好奇,促进幼儿对绘画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三、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进行美术教育活动选材

1.选材注重幼儿情感体验。教师在选材时,不要担心孩子的造型能力,怕他们画得不像。在他们涂鸦、稚拙的表现中,会有很多可爱的想法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我们评判他们的作品不能以“像不像”作为“好不好”的标准,而是要使他们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并通过自主的创作过程建立起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如《从家到幼儿园》《我的家》《一桌好吃的莱》等内容和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发幼儿的回忆和表现,使他们喜欢参与美术活动,就是很好的题目。

2.表现的内容给幼儿留有充分想象的空间。同一事物,个人的感受和看法以及表达、表现方式是不同的,因此在选材上应给幼儿的表现空间大一些。如《未来汽车城》《手影游戏》《我最喜爱的人》等,由于没有固定的造型,幼儿不受“像与不像”的困扰,他们能够大胆表现,从而调动起积极的思维活动,并能大胆发挥想象创造力,表达出自己对事物的感悟。

3.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选材内容。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许多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在成人有目的的引导下,儿童在美术活动中会受到这些文化的感染和影响,因此选材的内容也可涉及适合幼儿欣赏和表现我国民族传统中的优秀文化,如,京剧脸谱、农民画、风筝、瓦罐等。此外,在确定题材时要注意突出美感和儿童情趣。伴随着选材的内容,其表F手法也要考虑运用多种形式。

第3篇

一、调色板制度文化

我们幼儿园就像一块调色板,调色板上的各种颜色代表着幼儿园的各种管理机制。这些颜色在调色板上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描绘着幼儿园的发展蓝图。

绿色的管理制度。绿色代表着公平、公正、公开、生机勃勃、健康发展。在绿色的管理文化下,我园的管理变自上而下为自下而上,变管为理,在幼儿园中营造了一种民主、平等、公开的管理环境,管理人员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再是一人说了算,我园教职工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会主动提出想法、为幼儿园的发展出谋划策,在绿色的管理中,幼儿园变成了一个大家庭,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在为幼儿园的健康发展而努力。

红色的教研制度。红色代表着活力、积极、热情和希望。教师是教研中的主体,是幼儿园发展的希望。在红色的教研制度下,科研红人、红色标兵等各种奖励机制激发着每一位教师的教研热情。新教师的师徒结对和达标制度、骨干教师的培养和考核制度等教研机制引发了教师的教学活力。在红色的教研制度下,我园的教师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积极地投入到教研中,真正成为了教研的主人。

蓝色的评价制度。蓝色代表着深远、永恒、理智、诚实。在调色板制度文化下,我园形成了蓝色的评价制度。蓝色的评价制度突出了诚实、理智的客观性评价和对评价对象有着深远、永恒价值的发展性评价。在幼儿成长档案册评价机制下,幼儿园结合本园“亲亲色彩”创意美术的特色教育,修订了幼儿成长档案册,引导教师每个月用作品展示、故事记录、指标评价等多样化的方式客观评价幼儿全面的发展;在“五彩之星”评选机制下,幼儿园每学期结合学期评价指标和特色教育评价指标,评选出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这五个领域都出彩的孩子为“五彩之星”;在“五彩之家”的评选机制下,幼儿园每年度以班级为单位评选出在幼儿发展、家长沟通、教学研究、科研特色、自身成长这五方面出彩的班级为“五彩之家”。在蓝色的评价制度下,幼儿和教师在全面发展的同时获得了个性的发展。

二、多彩的环境文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园努力创建富有色彩创意的特色环境,使之能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和综合的教育,让幼儿在参与和利用环境中得到全方位的信息刺激,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知识启迪,激发内在的积极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三种色调的整体环境

我们的园徽“三彩娃”为幼儿园确立了红、黄、蓝三原色的基调。我园将一、二、三层楼分别确定为红黄蓝三色,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心理特点,小班幼儿年龄小以红色为主,温馨的粉红会给孩子亲切感;中班认知能力增强,以黄、绿色为主;大班幼儿以蓝色为主,可给孩子们安祥宁静的颜色暗示。各楼层的公共区域都体现了相应的主色,如走廊有相应颜色的吊顶、柱子有三色的布包,班级环境更是在楼层主色的前提下,确定相似色作为该班的主色再进行创设。如小班是红色,有的班是粉红、有的是玫红、有的班是朱红;中班是黄色,就有了桔黄、鹅黄、金黄的班级主色区别,大班是蓝色,有深蓝、浅蓝、湖蓝,各不相同。这样整个环境就有了明显的三原色的体现。

2.育美育人的艺术环境

环境作为“隐性课程”,对启发幼儿智力,提高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促进幼儿动手表现创造能力都有重要的教育作用。米罗、梵高、毕加索等大师的名画与幼儿的模仿画形成了一条具有艺术气息的“大师之约”画廊,孩子们每天从这里经过,随时欣赏着大师的名画,感受着大师笔下的线条、色彩与造型之美。久而久之,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从而也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热情和欲望。“色彩之美”楼道是用蓝色系、红色系、绿色系的色块画布置在楼道的墙面上,形成了一道具有鲜明色彩文化的艺术墙。深浅不同的色系潜移默化地让幼儿感受着色彩的丰富多变和色彩之美。“文学之色”楼道里所呈现的是用纸雕、布贴、彩绘、编织、线描、拓印等多样化的美术手法所创作的一个个绘本故事,美术与文学的有机融合,让幼儿在欣赏画面、了解故事的过程中感受艺术之美和文学之意。“创作之趣”创意廊,展现的是多样化创意美术活动中幼儿创作的精彩瞬间,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展现的是幼儿园的特色教育以及幼儿在特色教育中的个性发展。

3.动态互动的教育环境

一楼走廊用白色的瓷砖贴成了两面涂鸦墙,为幼儿创设了自由创作的空间,满足了幼儿自由创作的需要,幼儿可以随时在涂鸦墙上进行彩绘、印画、泥塑等多样化的创作。各楼层开放式的资源回收站,让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到了教学资源的收集中,他们会有意识地收集生活中的各种废旧材料,带入幼儿园放到资源回收站中,为幼儿园创意美术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材料的保障。另外各楼层的“玩转美术”展示厅展示着各年级组特色课程的实施成果,有主题活动的说明、活动过程的简介、幼儿活动的缩影照片、富有创造性的幼儿创意美术作品等,从展示大厅转一圈就能非常清楚地看到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实施轨迹。而这里的展示厅不是静态的,它是随着主题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成为了一个动态的、具象的课程缩影。

三、出彩的课程文化

一所幼儿园有了自己的特色教育才能打造的特色文化。因此我们在幼儿园的育人理念下,立足“彩”和“美”,开发建构了《“亲亲色彩”创意美术课程》,并在多元化的实施过程中打造具有本园特色的课程文化。

1.互动式主题创意美术活动

在“亲亲色彩“创意美术课程中,我们从幼儿周围的自然、幼儿熟悉的生活、幼儿感知到的民族文化和幼儿喜欢的艺术作品入手,开发了“民族之风、自然之色、生活之美和大师之约”四个主题的创意美术系列活动,小班、中班、大班三个年级组在四个大主题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主题元素开展系列性创意美术活动,并将这些活动融入到幼儿园的基础课程中实施,让幼儿在互动式的特色教育中,获得全面的发展和个性的培养。互动式主题创意美术活动如下表。

2.多元化创意坊游戏课程

在幼儿园特色课程下,我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园实际情况创设了“玩色坊、纸艺坊、彩泥坊、版画坊、创意坊”等多元化的创意工作坊,这样的创意坊就像一个个的工作场,丰富多样的材料和自由宽松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自由、大胆的创作空间和发展天地。幼儿可以每周一次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创意坊进行自由创作。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创造性和个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展。

3.自主式色彩创意区游戏

在幼儿园“育美育人”的宗旨下,在色彩创意美术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在共性中求个性。各班教师根据自己的美术特长和班级幼儿的实际创设了具有本班化特色的色彩创意区。例如,小二班的创意印画坊;中一班的创意撕贴乐;大二班的彩泥坊;大三班的创意版画区;大七班的衍纸创意区等。个性化的色彩创意区为幼儿创设了更加自由、开放的创作空间,幼儿随时都能在区域中自主地表现和创造,得到了个性化的发展。

四、精彩的活动文化

第4篇

关键词:低结构;材料;生态式;艺术环境

一、创设生态式艺术环境

我们幼儿园是以创意美工特色作为本园的特色教学,这学期,我们每个班的老师都根据本班的幼儿特点确定了一个班本特色,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巧用低结构的材料。让孩子们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创新,不仅大大提高了幼儿动手能力,还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要。在创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和孩子们共同想象、共同操作,他们能做得到的让他们自己去做。当遇到较为复杂的环境创作时,难度大的部分可以由老师操作,难度小的部分由孩子们操作完成。同时教师还可根据主题内容,鼓励幼儿充分想象、自由表现,不断累加、丰富环境的内涵,此时环境中的作品在幼儿眼里,会如同己出,幼儿才能真正融入环境之中,环境也因为有了幼儿的参与而显得生机勃勃。自然生态教育环境不仅存在幼儿园之外,在幼儿园里也包含大量

的自然生态教育环境资源。我们可以精心营造具有浓郁生态特色的室内外环境,使室内的环境自然化,生态化、从而给予幼儿丰富的学习、生活体验。

二、巧用材料,开展创意美术活动

在创意美术活动中,操作材料是活动的物质支柱,要积极通过幼儿的操作活动,为幼儿提供符合其思维

特点的材料。而我们收集的这些低结构式材料就体现了这一特点,那么,如何巧妙地利用这些材料来设计创意美术活动呢?

1.根据主题活动选择材料

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投放适宜的自然材料。主题活动的进行是以集体活动、区域活动而展开的。生态式创意美术活动是与集体活动不可分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在投放区域材料时,我们往往根据主题活动实施的需要。科学地投放与主题相关的区域材料,使主题活动中的集体活动、区域活动能更好地互动,从而使主题的实施更加完整、深入。

为了更有效地发挥自然材料的作用,我们根据教育计划和主题活动,有计划地投放游戏材料。如,“瓶子总动员”是以环保为主题的活动,我们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日常生活中的瓶瓶罐罐,变废为宝。再让孩子们利用各种瓶子做出了许多漂亮的作品,有些小朋友就做了一个瓶子娃娃,娃娃头是瓶盖做成的,娃娃的手是用废弃的水彩笔做的,娃娃的衣服是用报纸包裹而成的,上面还贴上了各种漂亮的图案。幼儿在不停地摆弄、拼贴,想象力得到了尽情地激发,他们的想象、建构、模仿和创造力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创意美术活动的兴趣。

2.利用开放式创意美术活动,提高幼儿创造能力

创意美术活动作为一种开放性教育活动,有相对轻松活跃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使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创新,同时能大大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首先是材料的投放。创意美术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游戏材料来实现的,活动材料可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质量,同时我们发现,越贴近幼儿生活,幼儿熟悉的自然材料越容易被孩子所接纳,特别是幼儿亲自参与材料的收集后,那么他在活动时,或者别人在使用他的材料活动时,他会有一种自豪感,活动显得也更为积极主动。为此我们创意美工材料的投放不仅仅是老师为幼儿提供的,更注重于幼儿参与以及家园的配合。其中“亲亲一家人”“小小蛋儿把门开”“奇妙的声音”等,这一个个创意美工活动都被幼儿轻松愉快地“玩”了出来,而且百玩不厌,幼儿的创新意识也随之大大提高。

3.利用家长资源,挖掘自然材料

家长是教育的丰富资源,正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为此,作为教师,我们尽力激发家园之间的互动情感,充分发挥家长的最大作用。于是我们让家长收集蛋糕的一次性盘子,鲜花的包花纸,家里不用了的废旧筷子等,家长都会让孩子一起带到幼儿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收集这些自然材料的过程中,家长会和孩子一起研究其材料在美术活动中的价值,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大为提高。如此一来,我们让家长收集自然材料的价值,由家长到幼儿个体,再由家长、幼儿、教师三方面的互动,从中享受创意美术活动的乐趣。

总之,在创意美术活动中,只要我们尽情地发挥大自然、社会所赋予我们的神奇的天然材料资源,用心去观察,有选择地去运用,一定能发挥其价值和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关注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

参考文献:

第5篇

现代幼儿教育理念认为,幼儿园环境作为幼儿教育教学之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幼儿身心的发展。要求教师在开展幼儿园教学活动过程中,注重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使幼儿真切地感受到幼儿园的环境是真正属于他们的。鉴于此,笔者主张,在培养幼儿教师时,要教会他们能够充分地利用幼儿的手工制作作品,将其应用到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中去,从而为幼儿提供自主创设幼儿园环境的机会,使幼儿成为幼儿园环境建设的直接参与者,以进一步提高幼儿园环境对于幼儿的教育功能。

一、幼儿手工作品在室外环境装饰的应用

幼儿园的室外环境,包括幼儿园的主题墙壁、室外墙壁和走廊等,是幼儿园的重要标志,体现着幼儿园办学的理念与风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的手工制作,让幼儿园的室外环境体现出幼儿手工制作的独有特色。比如,主题墙壁上可以展示幼儿亲自动手制作的相框和色彩画;活动室外的墙壁上可以根据不同楼层的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等,展示更加贴近幼儿园学生的日常生活的贴纸和剪纸等手工作品,使幼儿园的环境与幼儿的生活与学习得到有机融合,使学生产生亲近感;而对于连接幼儿园的各个部分之间的走廊,因其独特的延伸感和动态感,故应考虑其连贯性和动感因素,即可以让幼儿拼凑和剪切一些小花、小草的图形,经过师生的共同整合和安排,装饰在走廊通道,从而体现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足够的关注。利用幼儿作品对室外环境进行装饰,可以使得幼儿校园的环境充满了童趣,也饱含了创意。

二、幼儿手工作品在室内环境装饰的

应用

幼儿园室内环境的创设和构建,更能充分地体现该幼儿园的特色。幼儿活动室的创设,一般可以分成上层、中层、下层进行分别设计。天花板和墙面上部的三分之一为活动室的上层空间,这一部分,虽然不是幼儿视觉集中的地方,但能起到“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因此,不可忽视。一种方案,可以根据整个活动室的创设主题,让学生做一些小拉花和小吊饰,再用一些细线,长长短短地分布悬挂在天花板上,再做一些简单的手工作品稍加点缀一下墙面上部即可;还有一种方案,就是教师对于活动室上层空间进行构思后,让全班幼儿进行分组合作,按照教师要求,做一些蓝天白云的剪贴画,由教师整合拼凑,使得上层空间真正成为活动室整个创意的点睛之笔。而对于活动室的中层空间,这个部位面积较大,可以选用与幼儿年龄相符合的大型墙饰,这需要大量的幼儿手工作品进行装饰。为了突出活动室的主题,使得活动室的创设既有情境性,又看起来浑然一体,教师可以对装饰的大体内容和范围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让幼儿进行制作,而针对于尺寸和难度比较大的手工制作,教师可以与幼儿一同制作,以确保手工作品更加精致与美观,使得幼儿园室内的装饰展现出更多可爱而精美的一面。活动室除了上部空间和中层空间,还有下层空间,即墙面下部的三分之一处和地面。这一块空间,既是幼儿的活动区域,也是幼儿视觉最为集中的地方,更是幼儿的手工作品应用最为密集的地方,教师可以根据美术教程的进行情况,组织学生制作手工作品进行装饰,并定期更换。为了丰富幼儿活动室环境,教师可以将这个下层空间分成“植物角”“美术角”等,对于“植物角”,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易于培植而长青的植物,让幼儿利用矿泉瓶、易拉罐等制作花盆,并手工制作一些彩色的拉花,装饰“植物角”的框架,还可以让幼儿用彩纸折叠一些“动物”或漂亮的“植物”装饰“植物角”,使得“植物角”更具创意;“美术角”,是可以充分展示幼儿手工作品的区域,可以轮流展示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的剪纸、蛋皮工艺、粘贴卡片等手工作品,一方面以示肯定,另一方面鼓励更多的幼儿为了得到展示的机会,积极动手动脑参与手工制作。教师利用幼儿作品对其室内环境进行装饰,使幼儿亲眼看到通过自己双手装饰的美好空间,一方面可以使幼儿产生“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另一方面也使得幼儿园环境更具活力与创意。

三、幼儿环保型手工作品在幼儿园环境中的应用

环保教育,已成为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可以让幼儿从小养成环境保护的自觉性。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利用牙膏盒制作“高楼”,利用药盒制作“火车”,利用鸡蛋壳制作“不倒翁”,利用多种果皮拼贴出漂亮的图案等,并将这些环保型的手工制品进行展示,从而使幼儿在积极投入材料搜集和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其环保意识、动手能力和创造性都能够得到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综上所述,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幼儿手工作品装饰幼儿园环境,即通过幼儿手工作品在室外环境、室内环境的应用,为幼儿提供亲自动手装饰校园环境的机会,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江西省崇仁师范学校)

第6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乡土创意美术;创造潜能

在美术中,不同的造型媒材表现出审美效果和视觉效果的差异性,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和创新思维。作为农村幼儿教育,美术教学应立足于现实生活实际,尤其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充分挖掘乡土造型媒材资源,将更多的乡土造型媒材引入课堂教学,鼓励幼儿将美术创作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更好地拓展幼儿的创造空间,不断培养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和审美创造能力,激发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潜能。实践证明,在农村幼儿美术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引入本土媒质,对于培养幼儿的美术素养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

一、注重乡土创意美术教育,升华幼儿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运用乡土创意美术媒材资源,让幼儿子身处的自然环境中,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审视家乡的一草一叶、一花一木,原本司空见惯的事物从美学的角度去审视,就变得与众不同;依照美学理念去重新创造就会得到更多的审美体验。情感源于体验,只有对一些事物用心去观察、用心去实践,获得更多的体验感悟,才能建立起情感,尤其是以美学的视角去创作带有浓厚乡土情味的美术作品,就会强化幼儿对农村环境的体验和感悟,就会产生更为浓烈的家乡情感,不断升华幼儿的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比如,运用最为普通的原本熟视无睹的彩豆、芦苇、稻草等资源,这些媒材经过教师的引导运用,幼儿尝试大胆新奇的构思,运用创新的技法,创作出《野生动物园》《芦洋大桥》《桃花源》《滴水湖》等等作品;把废旧的板凳上涂上鲜艳的颜色,孩子们用画笔在上面涂涂画画,听,他们的画里还充满了有趣的故事;蒲扇是农村孩子们夏季里最常见的物品,大家把它涂上颜色,用彩纸剪剪贴贴,就变成一件件手工工艺品;金秋时节,一个个小巧可爱的葫芦随风摇摆,孩子们把他们采摘下来带进幼儿园,就成了艺术创作的出发点。他们细心的在上边刻画、涂抹出不同的图案,表现出吉祥、幸福的寓意。在这样的美术教学氛围中,孩子们兴趣盎然,大胆、自由地玩着各种材料,使这些材料插上了艺术想象的翅膀,把身边的物融入到自己的审美创作中去,赋予更多的美感,幼儿在因材造型和造型达情的美术创造性活动中感知家乡的美丽,升华对家乡的感情。

二、开展乡土创意美术教学,培养幼儿的综合创意能力

乡土美术创意教学能够更好引导幼儿从现实中取材,即兴创作、源情表达、率性表现。乡土资源异常丰富,媒材俯拾皆是,灵感随时而生,创作不为外物拘囿。能够强化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他们的实践表现能力,促进幼儿综合创意能力的提升。一枝花能够诱发他们缤纷世界的塑造,一根草能够点燃他们线条艺术的妙想,一点红能够蘸满不尽光影的渲染;随便捡起一捆稻草就能编制出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信手抓到一根藤条能够缠绕成一个童话世界。充分利用这些乡土资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美术创造热情,让他们在平凡的生活里表现瑰奇的世界,在现实的自然中创造出梦幻般的艺术空间。依据他们对美的理解,用充满探究精神的眼睛去观察、审视、利用身边材料的色彩、肌理、形状等,淋漓尽致地表现客观事物和主观情感的融合艺术体。比如,田地里的玉米、绿绿的地瓜秧、小河里的石子、鱼虾、大树下的蚂蚁都是孩子们生活中的乐趣点。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打开小画夹,在这种自然和谐的环境中摸一摸、看一看、画一画。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的认知变得生动立体。慢慢地,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绘画跃然纸上。在与自然零距离的接触中,孩子们的作品不再雷同,创作的兴趣也随之大增。再比如,皱纹纸是孩子们常用的手工材料,他们把皱纹纸剪成不同的大小,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拼贴,用水打湿后,颜色和皱纹纸的纹理自然的留在白纸上,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将干透的画纸折叠,剪出造型,就是很棒的拉拉花!棉线是生活中缝缝补补的必需品。柔软的滑行,轻巧的跳跃,在孩子灵巧的双手中伸缩自如,在纸上却留下了美妙的印迹。不同角度拉出棉线,竟然出现不同的效果。活动中,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不同的线条带来的视觉效果,还了解了对称的概念。

三、利用乡土资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拓展创意美术思维

创意的本质是思维创新,美术教育重在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创意思维。运用乡土资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持续地指导训练,逐步培养起他们的创意美术思维习惯和能力。幼儿活动每周一主题,我们的创意美术也随之展开。如小班主题“纸杯变变变”活动中,先让幼儿收集各种纸杯,探索感知纸杯的特点、用途,然后进行创作。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的孩子在杯子上涂鸦;有的孩子涂色后剪成了各种花朵;有的孩子还在父母的帮助下把纸杯做成了生动可爱的小企鹅。绘本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美术形式,书中优美的画面感染着孩子们的情感。大班的孩子们对线条和轮廓有了较好的认识,我们就鼓励孩子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制作成绘本并讲述给同伴,孩子们在这种自由的绘画中不仅提高了绘画能力,还发展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用幼儿的创意美术作品装饰环境,设立创意欣赏区,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和想象空间。“创意欣赏区”是每个班最闪亮的一角,不仅装饰了环境,也为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提供了自由想象的空间。他们在相互谈论交流中,促进了孩子们间的艺术学习,又提高了孩子们活动的兴趣。比如,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悬挂、张贴、摆放作品,让孩子们成为环境的主人。网格柱上孩子们稚嫩的涂鸦,自制屏风上孩子们的剪纸,橱柜上摆放的可爱有趣的泥塑作品,区域中妙趣横生的折纸等等,引导孩子们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从色彩、造型等方面让孩子们感知美与理解美。总之,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尚小,他们的直接经验很多都是来自本土生活;幼儿美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运用乡土创意美术教育能够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发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和表现天赋,提高幼儿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丁志红.开发利用乡土资源活化幼儿园班级课程[J].黑河教育2013年12期

第7篇

北京市昌平区机关幼儿园是一所拥有58年历史的幼儿园,有着美术教育的传统特色。如今,在信息化教育大发展的新形势下,他们与时俱进,在“以美启智,和谐发展”办园思想的引领下,不仅扩大了“美育”的内涵,更将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促进了幼儿快乐成长、教师专业提升,打造出一所富有特色、充满时代气息的北京市示范幼儿园。本期,我们将通过园长专访和“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整合”2个栏目, 向您展示北京市昌平区机关幼儿园的风采,一起聆听刘淑新园长的办园理念,学习教师们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的经验,共同感受幼儿园的教育信息化。

刘淑新,大学本科学历,中教高级职称。曾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电化教育研究会学前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先进个人、昌平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昌平区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好校长(好书记)、昌平区教育工委优秀党务工作者、昌平区“十一五”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试验中优秀管理者等荣誉称号。现担任全国现代信息技术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市女园长协会理事,北京市昌平区机关幼儿园书记、园长。

座右铭: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融入了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北京市昌平区机关幼儿园(以下简称“昌平机关幼儿园”)是一所充满了美术气息的幼儿园,无论是教学楼的楼道墙壁上还是教室中的投影屏幕上,都“挂”满孩子们自己绘制的缤纷画作,使这里俨然成为孩子们乐于学习和生活的“艺术小天地”。幼儿园一直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精神,秉承“以美启智,和谐发展”的办园思想,找准“美术目标领先,辐射其他领域”的园所定位,利用信息化设备完善办学条件、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幼儿快乐成长、教师专业提升,以美育教育为特点整体推进幼儿园和谐、稳定发展。

美术教育是昌平机关幼儿园一直以来的发展特色,幼儿园重点培养幼儿的美术素养。近年来,随着对教育理念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幼儿园自身的持续发展,其内涵逐渐得到丰富,“美育”的涵义不再仅局限于美术教育层面,而是渗透到儿童培养的方方面面,贯穿幼儿园教育教学始终。为此,幼儿园将“以美育人”的核心定位为对儿童进行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儿童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刘淑新园长说:“行为美、语言美、建筑美、作品美、运动美等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引导幼儿认知和感受这些‘美’,让‘美’贮藏在他们的心中,并自然地流露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这样才会真正帮助幼儿实现全面发展,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基。”

改善办园条件 创造美育教育环境

2006年,昌平机关幼儿园被评为北京市示范幼儿园,为满足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幼儿园科学规划,对教学楼、户外场地等进行了改、扩建,以营造适合开展美育教育的儿童学习和生活园地。为此,幼儿园为教师和幼儿分别设计了美术教室,满足他们“教”与“学”的不同需求。教师美术教室的定位落脚于教研和培训,集欣赏、创作功能于一身,为提高教师的艺术修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而幼儿美术教室则更具功能性,开辟了水墨、色彩、泥工、写生、阅读、木工制作、剪纸等多种区域,配备充足的创作工具和材料,为幼儿自主表现、大胆创造提供条件和空间。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打破年级和班级的界限,共同开展多种美术活动,既保证美术教育顺利开展,又使孩子们养成了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习惯。

除此以外,幼儿园还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于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以前瞻性的眼光、发展性的理念,将电化教育的优化配置与美育教育相结合,进行合理规划配置,逐步完成信息环境的优化。刘淑新园长说:“信息化发展不仅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也是我们幼儿园教育发展与时俱进的动力。在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方面,我们始终以科学而积极的态度迎接机遇与挑战,结合昌平区教委提出的四项发展定位,确立了‘建设与实践并举,创新与发展共存’的信息化发展理念,有效促进园所信息化应用普及、资源建设以及综合水平的提高。”

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昌平机关幼儿园开始从优化信息环境、整合信息资源、开展信息培训3方面构建园所教育信息化系统工程。

首先,进行信息环境优化。通过硬件投入和软件支持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完成了幼儿园外网和局域网的建设,继而开通幼儿园门户网站、班级博客,建立家园飞信系统,搭建“班班能上网、时时能共享、处处能交往”的网络环境。为展示园所特色、方便通知传达,幼儿园在2011年采购并安装了大型户外电子屏,家长拥有了可以直观了解园所情况和各项通知的有效窗口。此外,幼儿园还对每间教室进行多媒体改造,配备多媒体一体机、数码相机、实物展台、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等设备。同时,为全园配备摄像机、单反相机、移动投影仪、电子白板、录音笔等,为信息技术应用和美育教育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环境。

其次,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在园内局域网建立了资源库,收集各种课件、图片、视频、文字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结合不同领域的课程需要贮备教育资源;同时购买了多种教学软件,保证教师的使用需求。

第三,开展相关的信息培训,保证信息化设备和资源应用得当,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

重视美育引导 实现幼儿自主发展

刘淑新园长认为,幼儿发展的真正含义蕴藏在其进行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获取信息、利用资源、体验感受等方式,解决自身感兴趣和有需求的问题,进行主动建构,自主发展,从而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态度,实现全面、富有个性、可持续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遵循幼儿的年龄、学习特点激发他们的兴趣,从园所美育教育特色出发培养可以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儿童。

在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会给予幼儿很大的自主选择和探索空间。幼儿可以在具有多种功能的美术教室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美术内容进行学习,利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通过不常见的工具和材料的搭配组合出创意十足的作品;也可能由于工具、材料选择不当而遇到“创作瓶颈”,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干预,教师扮演答疑解惑的角色,给予幼儿有效帮助。

借助于信息化建设,幼儿可以充分利用局域网开展学习,使自主学习遍布于园所的各个角落。如幼儿园的网站建设有名画欣赏、民俗艺术、自然风光、动植物、建筑、艺术创想、画种介绍等多种资源库,幼儿可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创造拥有自己个性标签的作品。他们可以用相机记录下自己的创意作品,放到班级博客或电子大屏上进行展示。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很直观的美感教育,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可以真切地体会到劳动和付出的快乐,感受到劳动就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美”,进而享受劳动美,发扬劳动美,为自己和身边的人带去幸福与快乐。

除此以外,教师也会利用信息化设备和资源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为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通常会利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游戏、锻炼、就餐等多种场合播放风格、节奏、律动不同的音乐,让他们感受其中的微妙差别,在专项时间做专项活动,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为提升幼儿的艺术感知力,教师会利用电子白板、投影仪等设备展示美术作品,播放视频和课件资料,将抽象的知识生动化,让幼儿在兴趣的引导下走进美术课堂,走进艺术殿堂。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外星人”

创设多元化的艺术环境,也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可感知的学习环境。为此,幼儿园会定期举办各种展览,如新春灯展、春天风筝展、民俗艺术展、师生作品展、秋天农作物创意展、祖国山河摄影展等,让幼儿大胆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升其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的能力。

喜欢观察、喜欢探究、喜欢交流、喜欢用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悟是昌平机关幼儿园开展美术教育过程中幼儿的外显能力表现,而内在的持久效应则是孩子们热爱生活、乐于求知、喜欢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特质的形成,这将是幼儿自主发展的持久动力,也是幼儿园进行美育教育追求的目标。

提升艺术素养 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是推动幼儿园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园所凸显发展特色、累积综合实力的关键所在。为培养出具有艺术特长的幼儿,打造具有较高艺术素养和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因此,昌平机关幼儿园在各项工作中高度重视“人”的因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谋求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全面发展。

昌平机关幼儿园将对教师的培养分为常态发展和美术教育能力发展两大方面,实行有针对性的精细化管理,确保每名教师都能获得有针对性的培养,开创自己的幼儿教育之路。

常态发展管理,需通过普通发展、重点培养、阶梯建设三个方面入手。

普遍发展,即通过狠抓教师的师德表现、常态规范、相关培训、教研活动以及教学比赛等多种形式,普遍提高全园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此同时,通过“抓规划、定目标、重落实、见成果”的管理过程促进教师发展,让每一名教师都能感受到自己的点滴进步,确保全园教师共同进步。

重点培养,则是实现教师有层次成长。为师德好、业务精的教师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以打造名师为目标,通过专家培养、外派学习、实践演练、比赛展示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阶梯建设,即坚持“专家带骨干、骨干带新人”的“传、帮、带”方式进行教师队伍阶梯建设,先后聘请多位专家来园指导。

关于美术教育能力发展管理,则从提升教师的艺术素养入手。

(1)针对教师在理解美术教育内涵、开展美术活动内容、组织方法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引导教师进行头脑风暴式学习,为教师进行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通过聘请专职幼儿美术教师实地指导,拓展普通教师对于美术教育的认识。

(3)定期组织教师外出采风,参观美术馆、798创意展区等,拓展教师视野,涵养美术素养。同时,定期对教师进行水墨画、线描画等不同美术形式的教研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教育教学方法,有效提升美术活动的效果。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美术比赛,以赛代练,提升美术素养和教育能力。近几年,昌平机关幼儿园有62篇美术论文荣获市级以上奖项;50个美术优秀课例在市、区获奖;48人次荣获世界、国家绘画大赛指导奖项。

同时,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指导他们用好信息化设备,实现装备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如组织开展基本办公软件操作、PPT使用、图片处理、视频编辑、电子相册制作、Flash软件制作等方面的培训,以及照相机、录像机、移动投影仪、实物展台、电子白板等信息化设备的使用技巧培训。

教师开展户外写生活动

第8篇

关键词: 幼儿 美术活动 废旧材料 应用措施

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引导幼儿利用废旧材料进行艺术创作,不仅可以使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能够积极变废为宝,在美术学习和创作过程中,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而且通过利用丰富多样的废旧材料开展美术活动,有助于充分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并促进其实际动手能力的不断提升。

一、科学合理收集废旧材料

对于废旧材料的收集,教师可以将各个家庭的分散资源进行科学整合,指导幼儿合理的收集更广泛的废旧材料,并使这些材料的价值与功能在幼儿园开展的美术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1]。

首先,幼儿园教师应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自身和生活中做起,在日常教学中就要积极收集周围可利用的废旧资源,如,不同形状和音颜色的果盒、饮料瓶面及废旧的布条等。

其次,教师可以加强与家长间的合作,有机结合二者之间的能力,让家长能够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将家里的废旧材料搜集出来。对此,为了充分消除家长的各种顾虑,在搜集废旧资料上真正得到家长的支持,教师可以将自己利用搜集到的废旧材料制作成的工艺品,布置在幼儿班级的各个角落,或者是墙上,或者是将其成品灵活应用到幼儿园活动中,让家长通过参与家长会等途径,真正了解到废旧材料的利用价值,并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到环境保护要从孩子做起的真正意义。家长在内心接受与认可了搜集废旧资料的效果与意义后,就会积极主动地在家里为幼儿树立榜样,真正投入到废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这一过程,对于幼儿来讲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至少能够引导幼儿在自理、自利中获得浓厚乐趣,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2]。

此外,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手段,将幼儿园准备开展的各种活动,与家长进行提前沟通,让家长帮助幼儿在家中搜集废旧资源,从中选取与活动相关的材料。或者是指导家长结合活动目的与方法,在家里与孩子一起制作玩具,之后让幼儿拿到美术活动中进行展示。这样不仅可以使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收获乐趣与成就感,而且可以通过开展亲子互动体会那种浓浓的情感,进而促进幼儿更加健康、快乐成长。

二、结合美术活动目的准备废旧材料

首先,由于每个活动的主题与开展的目的都不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每次需要用到的废旧材料也不尽相同。对此,为了有效避免幼儿随意将废旧材料带到幼儿园,进而浪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教师在设计各项活动过程中,可以与幼儿或是家长一起讨论,让幼儿在讨论过程中逐渐明确我们要开展怎样的活动,做哪些游戏,并充分掌握开展相关活动需要用到什么材料[3]。然后引导幼儿一起分析如何处理这些材料,怎样利用才能够充分发挥其价值与功能。

其次,最好可以在教室中安排一个位置放置收集箱,并与幼儿一起为其收集箱制作简单易懂的标记,分开放置不同的材料,进而便于整理。在幼儿将自己制作的标记贴到收集箱上后,在进行相关材料的处理时,就能够自觉做到分门别类。如,若某收集箱上贴有饮料瓶的标记时,幼儿就可以明白其位置不能放置布片、纸片等种类废旧材料,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和锻炼幼儿的归类能力。

最后,在教师和幼儿一同将相关废旧材料进行分类处理后,教师则要针对材料的不同种类,分别进行消毒杀菌处理,进而为后期美术活动的开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促进其活动顺利、安全进行[4]。

三、废旧材料在美术活动活动中的科学应用

一是利用生活化材料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与积极性。对于幼儿来讲,一切新奇的事物都能够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但由于其缺乏一定的生活和认识经验,因此常常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幼儿日常经常接触到的生化化的废旧材料,让幼儿亲身感受其变废为宝的过程,进而全面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比如,教师就可以利用“书包”这个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品,以“不一样的书包”为主题开展美术活动。首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对丰富多样的书包及上面的图案进行观察,激发其创作兴趣,丰富其生活和认识经验,之后请幼儿和家长利用纸箱等废旧材料进行书包雏形的制作,最后引导幼儿利用皱纹纸、彩笔等材料装饰自己的书包,这样既培养了幼儿创作热情,又锻炼了其创新思维的发展[3]。

二是科学巧妙地利用废旧材料,培养和提升幼儿的动脑能力。对于这些废旧材料,不仅可以运用到艺术、健康的美术活动中,而且可以应用到幼儿喜欢的区域、主题活动中。比如在开展以“汽车叭叭叭”为主题的美术活动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网络给家长发送相关信息,让家长与幼儿一起改造废旧材料,并将其制作成各种交通工具,让幼儿充分体会到脑手并用的乐趣。然后让幼儿将制作的交通工具模型带到教室,教师再通过一定指导,让幼儿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并通过将不同模型进行对比赏析,让幼儿体会到交流的乐趣。又如,在开展纸制模型的美术活动时,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了一些旧报纸,然后教师将幼儿带来的这些旧报纸撕碎、浸泡和打烂之后,掺入适量胶水,之后引导幼儿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与创新能力,制作不同的造型。通过开展这样的美术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幼儿脑力,而且可以让幼儿享受制作的乐趣。

三是指导幼儿利用废旧材料装饰学校环境,充分激发幼儿的表现力。对于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开展,不一定非要局限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组织其参与到幼儿园的环境建设中,让原本面积不大、装潢也不十分精美的幼儿园,经过幼儿改造后,充满艺术与人文气息。在装饰幼儿园环境过程中,幼儿的表现能力也得到进一步锻炼和提升。比如,可以指导幼儿利用大小相同的纸箱,制作动物列车,并放置在幼儿园门口,让幼儿可以随时玩,提高参与率。再如,可以让幼儿在不同规格的纸箱上进行创意绘画,之后将幼儿这些绘画任意组合,放置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这样不仅可以使其环境更具特色,而且能够使幼儿的表现力得到全面发挥,懂得变废为宝。

幼儿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对其教育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废旧材料与幼儿美术活动的科学整合,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废旧材料的应用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而其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发挥的价值也得到诸多教育者的认可。但是,为了满足幼儿不同时期及幼儿园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需要,教师还应继续探索更科学、有效的利用途径与方法,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进一步提升幼儿园美术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活动;废旧材料;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1-0075-01

幼儿园教育教学应遵循幼儿阶段性发展特点,以游戏为教学的主要形式,引导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综合性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巧用废旧材料,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幼儿变得心灵手巧,富有创意。

一、收集废旧材料,开展美术活动

(1)收集废纸类废旧材料。废纸类废旧材料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废弃材料,幼儿园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废纸材料,比如日历、海报、画报和报纸等失去时效价值的纸质印刷品,都可以成为幼儿园开展美术活动的材料来源。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制作各种简单的手工艺品,激发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学会剪裁、粘贴、组合,模仿生活中自己喜爱的事物进行创作,从而培养幼儿将生活中的“废料”变成艺术品的思想意识。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废纸开展手工教学,既能锻炼幼儿的手脑协调能力,又能培养幼儿的节约意识。

(2)收集包装盒类废弃材料。包装盒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废弃材料,同时也是幼儿园开展美术活动的最佳材料。比如,饮品纸盒、废旧纸箱等,都可以通过正确利用成为幼儿园的教学资源。幼儿教师引导幼儿利用纸盒纸箱等废旧材料开展游戏活动,能够更好地锻炼幼儿的实践能力与劳动能力。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玩“美术造型”的游戏,选择体积适当的纸箱,组织幼儿制作各种造型,从而装饰教室环境,使教室变得更加美观和富有创意。教师要培养幼儿运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丽校园的能力,使幼儿在生活中养成勤于思考、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3)收集瓶类废弃材料。瓶类废弃材料包括各种饮料瓶、啤酒瓶以及罐头瓶,日常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饮料瓶与罐头瓶,这些瓶类废弃材料具有一次性、大量性的特点,随意丢弃又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如果幼儿教师利用废弃塑料瓶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使塑料瓶发挥出教育教学功能,则能够实现教育与生态的双赢。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废弃塑料瓶锻炼幼儿的识别能力,比如颜色识别、大小识别、高矮识别,等等。这样,能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塑料瓶形状、颜色、大小的差异性增强幼儿的感知记忆,从而提高幼儿的智力水平。另外,幼儿教师还可以利用较大的塑料瓶培植花草植物,或者饲养金鱼等小动物,从而培养幼儿的爱心,开展幼儿园情感教育,促进幼儿德、智、体协调发展。幼儿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综合利用废纸、废弃纸箱、废弃塑料瓶玩“搭积木”的游戏,将塑料瓶剪裁成花篮,将揉皱的小纸团画上各种水果和动物的样子,配合故事情节开展教学。

二、积极动手实践,培养多元能力

(1)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教师利用废弃材料开展美术教学活动,能够极大地启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幼儿多项认知能力的综合发展。幼儿教师在引导幼儿利用废弃材料制作玩具时,应首先对废弃材料进行筛选,从而培养幼儿的鉴别认知能力。其次,幼儿教师应引导幼儿对实物进行模仿,从而培养幼儿的类比认知能力。第三,幼儿教师还要引导幼儿对废弃材料进行剪裁、粘贴、重组等一系列操作活动,从而使幼儿对废弃材料的利用与制作形成理性的认识,提高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幼儿在对废旧材料做出形态、色彩的改变时,能够极大地激发幼儿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意识,并在美术活动中形成独特的审美认知结构。在利用废旧材料开展美术游戏时,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游戏道具的用法与游戏的规则,从而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与学习能力。

(2)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幼儿园利用废弃材料开展美术教学可以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游戏性与实践性是幼儿教育的最突出特点。幼儿园引导幼儿利用废弃材料开展美术活动,摒弃了传统教育模式下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从而促进幼儿手脑的协调发展。幼涸诳展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增长了生活经验,对物质世界产生了正确的客观认识,同时增强了幼儿独立处理问题的自信心,提高了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幼儿园利用废弃材料开展美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幼儿在开展美术活动的过程中,要与其他小朋友展开多向互动,在游戏过程中也增强了幼儿的集体意识,从而增进幼儿之间的友谊,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意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利用废旧材料开展美术教学可以启迪幼儿的智慧,丰富幼儿的情感,增长幼儿的知识。因此,教师有必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并实现变废为宝的意识,促进幼儿能力的多元发展,加快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促进我国幼儿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娟.自然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巧利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17).

第10篇

一、我国目前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幼儿是最富于幻想的,他们总是时刻都在想象,地上的花草、树木、河流等都会令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然而儿童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现行的教育方式限制了儿童的想象力。传统的美术教育很重视专业技能的传授,忽视对儿童的兴趣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一开始就把儿童对美术的兴趣让枯燥的绘画专业术语挡在了美术天地的大门。在课堂上,老师总是习惯性地规定儿童应怎样构图、怎样理解透视,最后一定要达到怎样的效果才是好。这样的规定太多,无形中导致儿童被动的跟着书本和老师的思路走,造成没有个性,只有共性的毫无创造性的作品。这样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扼制了幼儿的想象力、使他们无法得到很好的发挥。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杂志、电视、广告、网际网络上各式各样的视觉影像充斥着人们的头脑,同时对儿童的影响也是很大的。研究表明:人在信息量过剩的环境中不如在资讯不足的情况下更能发挥想象力。在现今的情况下,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更重视如何更有效的激发和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误区

(一)缺乏正确的幼儿美术教育观念

正确的教育观念是保证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效果的前提。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就要有富有创造力的教育者。创造型幼儿教师往往能用有利于开发幼儿创造潜能的观念和方法来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和培养。然而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并没有把创造性地进行美术教育并培养幼儿创造性当作自己最起码的职责,当作职业对自己的基本要求。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严重影响了幼儿美术教育功能的发挥。因此,转变幼儿美术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是当前幼儿园美术教育改革的关键。

(二)缺乏正确的幼儿美术教育目标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目前我国幼儿园美术教育目标已有所改变,已由侧重艺术表现的知识和技能传授,转变为重视激发幼儿美术学习的兴趣,开拓幼儿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这样使幼儿美术教育能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天地,对以往行之有效的教育经验和方法也能以新的认识去总结出规律,予以继承和发展。但是在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存在过分注重幼儿美术技能培养的倾向。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美术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正确把握方向,体现综合素质培养目标,是当前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首要任务和改革重点。

(三)缺乏全面的幼儿美术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实现幼儿园美术教育目标的载体,因此我们要更全面、更慎重地选择幼儿美术教育内容才能有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培养。但是在现在的社会上很多幼儿老师在选择教育内容的时候都过分注重美术教育内容的临摹,教师在在幼儿绘画方式、怎么绘画等都有严格规定,幼儿只能跟着老师的方式走,自己的想法无法得到解放,这些做法严重束缚了幼儿创造性的发挥。因此,科学合理的选择幼儿美术教育内容是当前幼儿美术教育改革的切入点。

三、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教育策略

(一)幼儿美术教师要树立创新价值取向,转变传统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是幼儿美术教师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教育实践。教育思想的转变是幼儿园美术教育改革的核心和前提。因此,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幼儿美术教师首先要形成全新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和质量观。要认识到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美术实践经验,建立初步的审美意识,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科学选择美术教学内容,意识到对艺术过程的体验比结果更为重要。要灵活地运用多种美术教育方法,增加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创作的愿望。要正确评价幼儿的自由表现,尊重幼儿富有个性色彩的创造行为,保护幼儿的原创力,让幼儿成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发达的创造欲望和健康和谐人格的人。要认识到创造力是与生俱来、自然产生的,每个孩子都有创造的欲望与权利,教师要给予小心的呵护。否则,思想认识上差之毫厘,行为效果上就会谬以千里。

(二)幼儿美术教师要营造新型师幼关系,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幼儿园日常的美术教育过程影响着幼儿美术教育的创造力,鲜明的情绪是激发幼儿强烈美术创造需要的基础。因此,营造一种有助于幼儿创新意识培养的民主师幼关系也是幼儿美术教师必须要努力的一点。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使他们不受到限制,要确立以幼儿为本的教育观念,鼓励幼儿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且对自己的作品感到很自信,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吸取美术知识、运用美术知识的性格。在课堂上,我们老师应该更多地鼓励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并且老师对幼儿的表达给予充分地肯定,这样生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更加密切,更加和谐。我们要创设积极的课堂文化,在创设中幼儿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评价观,对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大胆表现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努力消除孩子的“恐惧”,提供一种“持续的支持性环境”。在幼儿创造力发展方面,教师不再是权威的维护者,而是儿童创造力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幼儿美术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幼儿最充分的发挥其内在的潜能,通过自己创造性的美术活动使每个幼儿初步具有未来社会要求的基本能力?――创造力。 使幼儿更喜欢绘画,喜欢老师,喜欢幼儿园。

(三)幼儿美术教师要重视园本文化建设,为幼儿创造更美好的个性发展的环境

幼儿个性的发展离不开他所生活的幼儿园环境,环境对他的影响是很大的。如同平庸蕴涵于标准化之中一样,创造性蕴涵于个性之中。幼儿创造的个性是在与他的生活环境相互刺激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进步并逐步形成的。如果环境不断地刺激一个人做出主动的、积极、独特的反应,为他提供个性发展的机会,他的创造性、想象力自然就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11篇

关键词:节日文化;创意美术;美术创作;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262-02

节日文化是经历了长久的沉淀与发展而积累下来的人类精神宝库,展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以及历史风貌。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同时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和人们的美好愿望。《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节日文化蕴含着众多的美术元素,因此,注重引导幼儿关注丰富多彩的节日,并将其作为创意美术活动中的重要教育资源,不仅大大地调动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还能充分地帮助他们感受节日文化中的创意之美。

一、感受节日文化,激发创作灵感

节日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已经逐步渗透到我们幼儿园的课题研究中,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要想借助节日文化拓展幼儿的美术活动空间,就需要让幼儿充分地了解不同的节日文化。传统节日涉及的内容和文化很广泛,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段历史、一段故事。与节日有关的动人故事和美丽传说常常会激发幼儿特有的想象力,引起更奇特的想法。这就要求教师要熟知节日文化的内容和其相对应的典故,将其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给幼儿,使幼儿形成一个对节日文化的认知和深刻理解。比如:元宵节我们带领孩子们赏花灯,为他们讲解每个花灯表达的寓意;端午节和孩子们开展有趣的采访活动,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那儿了解有关端午节的故事和风俗;“我和月儿手拉手”、“喜气洋洋迎中秋”等活动让幼儿充分体验了团团圆圆过中秋的快乐等等。孩子们对节日文化的感受是拓展幼儿美术活动的必然要求,能够使幼儿在接受知识、了解文化的同时产生丰富的想法。让幼儿在体会浓郁的节日情感的同时,打开传统节日与美术创作的艺术之门。

二、表现节日文化,动手美化生活

节日活动多姿多彩,春节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赏灯踩高跷、六一节载歌载舞、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国庆节举国欢庆等内容,都是可以通过美术活动的独特方式,引导幼儿感悟和表达。通过节日文化的探究活动,幼儿开阔了眼界,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经验,激发了幼儿富有个性的进行美术活动的愿望。以端午节为例,端午节有很多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为了让幼儿感受端午节的独特魅力,我鼓励幼儿开展了一系列的搜集、讨论分享活动,在此过程中幼儿体会到了端午节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间美术表现形式。孩子们自己动手编绒线,学习配色、学习系扣,将自己编织的手环、项圈、鸭蛋网佩戴在身上,特别有成就感。幼儿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龙舟,分别承担画、剪、贴、组合的不同任务,还将共同制作的造型、色彩各异的龙舟放到幼儿园内的池塘里一起赛龙舟,在动手参与中感受节日的欢乐氛围。此外,由于教师已经明确了节日文化的故事或来源,幼儿也有了自己的认识与想法,创作出的作品一定是多元的,甚至是令人惊喜的。所以,以端午节为主体进行创作时,幼儿还可以通过绘画、泥工、折纸等不同的形式表现赛龙舟场面、仿制端午节粽子等不同方面的美术作品,这就达到了拓展创艺美术的目的。美术活动的重点在于创意,若想使幼儿具备天马行空的创艺灵感,就要给与其无限的发挥空间,让幼儿成为装点自己生活的主人。

三、拓展节日文化、创新想象空间

美术的灵感与精髓在于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极力营造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的活动气氛。尤其是在借助节日文化的过程中,由于围绕节日文化进行美术创造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进行创新气氛的营造成为了创意美术锦上添花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何种主题的美术创作,创新都是创作的核心因素,尤其是针对想象力极为丰富的幼儿。幼儿能将简单的“圆”赋予多重含义,想象成各种事物,对于构成元素多元的节日文化,幼儿更会有独特的想象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创作。针对这一点,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创新气氛的合理营造。创新气氛营造的手段是不限方式的,是多元的。例如,以中秋节以嫦娥奔月的故事作为背景,教师在要求幼儿进行以中秋节为主体的美术创作时可以借助多种形式营造美术创作的创新氛围,例如用音乐、视频、图片等,带领幼儿走进神秘的月亮世界,孩子们可以用彩陶捏出各种花型的月饼、用彩纸装饰兔儿爷的头饰,在活动中充分感受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同时增强了审美能力,发展了创造力。

以节日文化拓展创意美术这一方式既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又为美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内容。将节日文化与幼儿园美术课程有机地融合,让幼儿的美术作品带有了泥土的芬芳、生活的气息,幼儿通过体验节日文化,拓展美术创意途径,使更多的幼儿加深了对节日文化的认识,增强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认同。我们还将继续把东、西方的传入节日引入幼儿的生活,与美术教学活动相结合,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培养幼儿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尊重和认同,借节日文化的广阔平台,使更多的幼儿能够创作出别具匠心的美术作品。

参考文献:

[1]耿东宁.创意美术里的童话世界[J].现代阅读,2013,(02):246.

第12篇

关键字:自然资源 树林畅想曲

我园基于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园树木品种多,积极地开发与利用果树资源丰富的特点,开展了“树林畅想曲”主题化美术区域的活动,让幼儿欣赏树,感受树的不同形态、不同色彩,培养幼儿对树的好奇心,以此达到幼儿亲近大树、关爱大自然的目的。

一、“树林畅想曲”主题化美术区域活动实践

树是自然的精灵,是动物的家园,更为人类提供着丰富的资源。如何让幼儿感受树造型色彩之美,亲近树,萌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有一颗感恩之心呢?在本次美术区域中我们以观察感知、欣赏表征、创意设计为路径,涉及的内容有对树特征的观察认识,感受树的作用,了解树与人类的和谐关系等。

步骤一 我喜欢的树

在这个阶段请幼儿在园中找一棵最喜欢的树与他做朋友,观察触摸树皮的质地、色彩、花纹及树叶的形状,学一学摆一摆树的造型,闭上眼睛聆听树的声音,闻一闻树的味道,用动作表现树的造型,和树说说悄悄话。有了对树的感性认识,孩子们讨论得更热烈了,有了近距离的观察,模糊的印象清晰了。教师趁热打铁引领他们欣赏大师作品、民间艺术品,如剪纸《空空树》,水墨画《树》、点彩画,具象的,抽象的,不同季节的不同的表现方法的艺术品丰富了幼儿的审美经验。

步骤二 树的秘密

树有哪些秘密呢?幼儿围绕树开展了找秘密活动。有的小朋友发现了树洞,有的小朋友发现了小蚂蚁,有的小朋友发现了突起的树瘤……小朋友们寻找着,交流着自己发现的树叶的秘密,树干的秘密,树根的秘密,幼儿的写生中表现了不同角度看到的树,而且还是增加了小朋友和昆虫和画面自然而然地丰富起来了,对树的表现也越来越细致。

步骤三 我们的树朋友

幼儿园的小树林给幼儿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当问起“树有什么用处”的时候做家具、小鸟的家,虫虫乐园,散步,在树下玩有趣的游戏……幼儿七嘴八舌地说开了。他们利用收集的树根造型,收集树枝做相框,树叶贴画,在树上直接创意,树皮借形想像画等。活动让幼儿体验了树原材料创意的无限可能,他们的回答不再局限于做什么,而是有了更多人文性情感性的审美元素。

步骤四 树林畅想曲

随着活动的开展,幼儿对树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收集了树的饰品、工艺品、绘本,包装设计,有的小朋友在家中自制了喜欢的树带到班级中来,其他小朋友都很羡慕,于是教师因势利导与小朋友共同讨论规化制作了班级微型小树林。

操作过程中发现材料不足,他们绘制了《材料收集倡议书》。互相学习着别人的制作方法,有的独立制作,有的合作。班级中分为纸区、塑料制品区、木工区、泥塑区、布艺区、铁制品区充分表现了树的造型美,色彩美,随着树越来越多,品种越来越丰富,孩子们还制作了昆虫和鸟类,展现了人与树林自然相处的和谐景观,呈现了一个迷你树林家园。活动吸引了其他班级小朋友以及盟区教师的参观学习,她们对孩子们的作品赞不绝口。

二、活动实施的体会与思考

1.活动内容要切合幼儿的兴趣

本次美术区域活动的内容选择一直遵循幼儿的情感体验与发展需要,很多活动是幼儿自己提出来的。因此在活动中幼儿一直保持着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探究的主动性。活动加深了幼儿对树的了解,提高了幼儿表现美的能力,增强了幼儿的审美意识。

2.活动实施要关注幼儿的前期经验

许卓娅教授说过,教育要建立在幼儿的缺失性需要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通过访谈及幼儿自选材料时的表现,了解幼儿的前期经验,在幼儿需要的基础上开展有的放矢的教育。

3.活动指导欣赏感受是前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感受与欣赏美。因此在本次活动中通过反复带幼儿观察、探索、感受树的造型之美、色彩之美后,孩子们与树建立了。情感,建立了联系。我园还支持幼儿围绕树收集相关的艺术品,并与之一起欣赏,旨在通过欣赏名画、名作,增加幼儿的迁移经验。

4.表征形式要多样化

美术区域与集体教学活动不同,它为幼儿提供了更加灵活自由的表达的时间与机会,因此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喜欢的材料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表征。材料的不同,表现形式的不同为幼儿互相学习的机会和提拱了更多的交流内容,从而激发了幼儿的创意热情。

5.活动中关注儿童的学习性品质的培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列出了幼儿期重要的学习性品质,在活动中幼儿主动地探索学习树的制作方法,主动拿同伴的作品进行研究,在模仿同伴的作品上进行创新。如选择不同的材料或进行一些树形的改变等。他们主动地收集制作的材料,讨论活动的规则,设计步骤图或者图标。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思维和态度得到了培养。

6.环境创设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班级环境是逐渐生成的,整个环境都需要老师与幼儿共同商量规划。如布置场地,收集材料,充分利用自己的作品创造一个微型的真实情境,使幼儿更好地融入活动之中。如利用收集的树工艺品、包装、饰品布置展台,收集陈列树的绘本形成树屋绘本馆,微型小树林等。可视可感的环境激发了幼儿的审美热情。

7.发挥家长的作用

家长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通过QQ群、短信、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请他们参与材料的收集,带孩子参观植物园、绿博园收集树叶、种子,与幼儿一起查阅资料,走进课堂。随着参与活动,家长们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增加了带孩子外出游玩的时间。

8.关注幼儿园资源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