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世界和平年

世界和平年

时间:2023-05-29 18:01:42

世界和平年

第1篇

国庆60周年征文:中国和平崛起-屹立世界东方

很小就记得一张画,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渐渐明白了,毛爷爷当年那一呼,惊天动地,气壮山河.那一呼,冲破云宵,响彻宇宙!

新中国建国之初,百废待兴.用一句不好听的话说就是:中国能种稻子,种麦子,还能磨成面粉.但我们连一根钉子,一个汽车轮胎都造不出来.这种景况,持续了很久很久.基础工业的薄弱,让这个刚刚建立的伟大国家处处受气.夹杂在美苏两个大国间,时时刻刻都得求着人家的日子不好过.

中国在军工产业和基础工业的落后直接导致我们国防的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个定理不会变.于是,看到机会的美国人来了.朝鲜半岛的枪声给新中国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我们反击,直到今天,很多人依然认为,那场战争我们赢了.而实质上呢,包括平民在内,中朝一共死亡了六十多万人.这是个巨大的代价,也是个警醒. 随后,中国和越南,印度都爆发过小规模的边界战争,虽然中国都取得了胜利,但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中国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而我们今天来反观美国打伊拉克,到全部占领伊拉克,美军的伤亡人数几乎为零.也就是说,随着战争的现代化,0伤亡越来越重要,否则,损失实在是太大太大.

从两弹一星的爆炸发射,到神州七号和094潜艇下水,再到今年的航母计划,中国的国防实力正在成长中.护航索马里,成为中国崛起,成为海陆空三大强者的标志.而青岛多国海上军演,更让人们看到,世界的中心,正在向东方转移,这片红色的土地,正闪烁着她独有的魅力.

比美国,俄罗斯,我们还有更长更远的道路要走,也更艰难的多,但我坚信,伟大的祖国必将和平崛起,屹立在世界东方,接受全世界的礼赞!

毛主席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第2篇

一、建设和谐世界重大战略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的表现有三点:一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二是国际上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美国明确提出要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要确保在21世纪保持自己的霸权地位。美国在先发制人战略指导下的单边主义行为,强烈冲击着集体安全机制,构成了对多边主义的严重挑战。三是世界各国人民面对霸权主义、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环境污染、自然灾害、严重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问题,普遍渴望和平、安宁和发展,期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建设和谐世界是包括中国在内世界各国人民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的共同要求,既反映了世界人民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心理,又体现了为发展营造稳定、和平世界大环境的要求,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也是深得世界人民之心的。

二、建设和谐世界的科学内涵

在多个国际场合特别是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中,全面阐述了建设和谐世界的科学内涵。

一个和平、稳定的世界。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首要条件,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人类只有生活在和平环境里,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追求幸福生活,创造灿烂文明。没有和平,就没有和谐世界。正如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的那样:“和平是人类社会实现发展目标的根本前提。没有和平,不仅新的建设无以推进,而且以往的发展成果也会因战乱而毁灭。无论对于小国弱国还是大国强国,战争和冲突都是灾难。因此,各国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全球安全威胁。”和谐世界追求的和平是持久和平,是稳定安宁。在这样的世界里,各国之间相互信任、和睦相处,通过公平、有效的安全机制,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一个民主、公正的世界。面对深刻变化的世界,面对层出不穷的挑战,世界各国应该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国际社会发展进步。应该尊重各国人民的意愿,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法制化,保障各国参与国际事务的平等权利,逐步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体系和秩序,使之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应该鼓励和支持以和平方式,通过对话、协商和谈判解决争端和冲突,反对任意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在这样的世界里,各国平等,国际关系以法制和多边主义为基础,世界上的事务由各国协商解决。

一个互利、合作的世界。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也事关消除全球安全威胁的根源。没有普遍发展和共同繁荣,世界难享太平。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使各国利益相互交织、各国发展与全球发展日益密不可分。经济全球化应该使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受益,而不应造成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两极分化。要大力推动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使21世纪真正成为“人人享有发展的世纪”。在这样的世界里,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的进步,要有利于国际社会的共同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一个开放的、包容的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各国交流的障碍,更不应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而不是刻意排斥,取长补短而不是定于一尊,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努力消除相互的疑虑和隔阂,使人类更加和睦,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三、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重大意义

建设和谐世界思想丰富发展了时代主题论。改革开放以后,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判断国际形势,提出现在世界上带全球性、战略性的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并强调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建设和谐世界重大战略思想在坚持这一基本判断的同时,从多个方面深化了对时代主题的认识。第一,指出“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上,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休戚与共。”强调只有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才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根本出路。第二,提出“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在“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基础上,增加了“合作”的主张,使时代主题的内涵更加丰富,特征更加鲜明。第三,提出“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重要历史时期,只有世界所有国家紧密团结起来,共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才能为人类社会发展创造光明的未来,才能真正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在如何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上,强调了世界所有国家的共同责任。建设和谐世界,抓住了当今世界所有问题的根本,指明了世界人民所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为世人提供了观察和解决世界各种问题的基本着眼点和立足点。

建设和谐世界是对人类战争灾难,以及战后国际关系演变的深刻反思。人类社会要实现持久发展的权利,取决于能否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后,这两大关系被简化到了只剩下两个字———占有,包括对自然物的占有、对人以及人的创造物的占有。资产阶级为了满足这种占有欲望,几乎把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变成了一部劫掠史、奴役史,为此制造出无数的国家、阶级、民族矛盾。联合国的建立,反映了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寻求发展的愿望,它承担着和平解决争端、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安全的重担。在联合国讲坛上提出建设和谐世界,是以全球视野指明国际社会发展目标,为人类解决存在的问题指明方向。

建设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是对我国外交理论的新发展,有利于遏制“中国”甚嚣尘上的局面。苏联解体后,有的西方国家因为抱着冷战思维不放,又把遏制的对象对准了中国,大肆宣扬“中国”。其真正目的,是借此挤压中国在国际上的战略空间,阻止中国走向富强。建设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融合了近年来中国外交积极倡导的公正、合理的新秩序观,以平等互利为核心的新发展观,以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为主要内容的新安全观,以尊重多样性为特点的新文明观,以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负责任大国的名义,向世界宣示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严正立场,作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郑重承诺,有力回应了“中国”对中国未来走向的歪曲和担心,对于消除各国疑虑、遏制敌对势力对我的歪曲和诋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建设和谐世界重大战略思想的实践效果

中国提出的建设和谐世界思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回应,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效果。

首先,和谐世界理论推动了大国间的协商、对话和关系的改善。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与世界各主要大国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战略关系或全面伙伴关系,双边战略对话逐步展开。中俄建立了密切的高层交往机制后,还启动了国家安全磋商机制,开辟了高层战略对话的新渠道。中法建立战略对话关系后,又签署了《中法联合声明》,提出把参与维和行动、推动军控和防扩散、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纳入中法战略对话之中,将双方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到了新的水平。中美双方已搭建了几十种交流平台和交流机制,并于2005年8月举行了首次中美战略对话,起到了通过对话增进互信,加深了解,推动美国对华政策向着积极方向发展的作用。中国还与日本、印度等国进行了战略对话,主要目的是增信释疑,明晰政策目标,通过对双方最关切的双边和超越双边的战略性问题进行坦诚交流,以减少误判,为双方解决分歧和困难奠定基础,确保双边关系长期平稳发展。

其次,推动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建设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这种合作关系在水平上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中国与东盟在2006年峰会联合声明中,双方表明决心于2010年实现中国与东盟六个老成员国贸易自由化,2015年与柬埔寨、老挝、缅甸及越南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2006年,访问印度,展开睦邻之旅,双方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则成为中国与非洲国家关系发展的里程碑,其主题是“友谊、和平、合作、发展”,中国在呼吁发达国家援助非洲的同时,率先免除了多个非洲国家共约一百亿美元的债务。

第三,进一步改善了中国的外交环境,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在国际上日益凸显。近年来,除了中美关系稳定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加深入、中欧合作领域进一步扩大外,中日关系也打破了长达5年之久的政治僵局,重新回到了正常发展的轨道。中国的大国地位还突出表现在举办大型国际会议的号召力上,仅在2006年,中国就成功举办了三个国际峰会:一是6月在上海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有9位外国国家元首与会。二是10月在南宁举行的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东盟十国的国家元首联袂访华。三是11月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中国成功邀请了48位非洲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赴会。有评论家据此称2006年是中国外交大丰收的一年,也是中国国际地位明显提高的一年。

五、建设和谐世界的前景与展望

第3篇

关键词:森林资源 覆盖率 人工林

中国辽阔的地域范围和复杂多样的气候环境,孕育了类型多样、种类繁多、结构丰富的森林资源。根据中国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目前,中国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0.35%,活林木总蓄积量149.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37.21亿立方米。具体来看,与世界森林资源禀赋和发展特征相比,中国森林资源禀赋和发展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1、与世界森林发展总趋势相左,中国森林面积在不断扩大

根据《2005年世界森林资源评估报告》,世界森林总面积呈现不断下降趋势,从1990年的40.77亿公顷下降至2000年的39.89亿公顷,再进一步降至2005年39.52亿公顷,其中1990-2000年间的年均下降量8.87亿公顷,年均降速0.22%,虽然2000-2005年期间的降速有所缓和,但年均下降量和降速仍分别达到7.32亿公顷和0.18%。从各洲森林资源发展情况看,非洲森林面积退化最为严重,1990-2005年间年均降速高达0.6%以上,其次是南美洲,同期年均降速在0.44-0.50%之间,大洋洲森林面积也持续收缩,但收缩步伐较为缓和,年均降速在0.17-0.21%之间。与此相反,欧洲和亚洲森林面积出现了不断扩大的趋势,其中亚洲森林面积扩大步伐显著高于欧洲,前者为0.18%,而后者只有0.07%。就国别来看,在2000-2005年间,有79个国家或地区的森林面积在减少,年均减少总面积1307.7万公顷,其中巴西和印度尼西亚的年均减少量最大,分别达到268.1和187.2万公顷。森林面积在增加的国家有59个,年均增加总面积达到421.4万公顷,其中,中国森林年均增加的面积最多,达到198.6万公顷,年均增速2.2%,显著高于亚洲平均增速。

2、中国森林面积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森林面积落入世界较低行列

世界森林的地理分布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欧洲和南美洲的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这两个地区的森林面积之和约占世界森林面积的1/2,其余1/2的森林分布在北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其中亚洲森林面积的比重仅有14.46%。具体到国家层面上,世界1/2的森林集中分布在俄罗斯(20.47%)、巴西(12.09%)、加拿大(7.85%)、美国(7.67%)和中国(4.99%)等五个国家,其中,中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五位。从人均森林占有量来看,大洋洲的人均森林面积6.29公顷,高居世界第一位,北美洲和欧洲的森林面积分别为1.58和1.38公顷,分别位列世界第二和第三位,南美洲和非洲的人均森林面积也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为0.80和0.73公顷。由于亚洲人口高度稠密,该洲的人均森林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只有0.15公顷。从单个国家角度看,在所关注的213个国家中,有73个国家的人均森林面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40个国家的人均森林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中国森林面积居世界前列相反,中国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4公顷,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0.62公顷。

3、较之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偏低

从各大洲来看,单位面积蓄积量与森林面积的分布位次不尽相同,南美洲和北美洲的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为155和111立方米/公顷,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10立方米/公顷,分别位列世界第一和第二位。而欧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亚洲和大洋洲分别为82和36立方米/公顷,位列倒数第二和第一位。进一步看各国情况,有63个国家的单位面积蓄积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21个国家的单位面积蓄积量高于200立方米/公顷,其中,瑞士、法属圭亚那地区和奥地利更是分别高达368、350和300立方米/公顷。虽然俄罗斯和加拿大的森林面积处于世界前列,但单位面积蓄积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为106和100立方米/公顷。与俄罗斯和加拿大相比,中国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更低,只有67立方米/公顷,属于世界单位面积蓄积量较低的国家之列。

4、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森林更多地发挥生产性和防护功能

《2005年世界森林资源评估报告》显示,全球34.1%的森林用于木质和非木质产品生产,其中生产林比重超过50%的国家43个,

阿曼、黎巴嫩和法国的生产林比重超过95%,中国生产林比重58.0%,约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有18个国家将50%以上的森林用于水土保持功能,其中肯尼亚、巴林和科威特等国将其拥有的森林完全用于缓解和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中国用于预防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森林比重31.3%,远高于世界平均比重9.3%。全球11.2%的森林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其中有9个国家将50%以上的森林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其中,新加坡的投入比重最高,达到100%。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尚待完善,仅将2.7%的森林用于维持和保护生物的正常活动。全球指定用于休闲、旅游和教育等社会服务功能的森林比重3.7%,其中中国只有1.2%。总而言之,中国森林更多地扮演了生产性和防护的角色。

5、中国人工林发展迅速,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全球人工林占森林总面积3.54%,其中生产性人工林2.77%,防护性人工林0.77%,1/2以上的人工林集中分布在中国(22.44%)、美国(12.21%)、俄罗斯(12.14%)和日本(7.38%),中国人工林面积高居世界第一位。人工林占森林面积60%以上的国家有12个,其中阿联酋、科威特、埃及、阿曼、佛得角和利比亚等六国森林全为人工林。从人工林发展速度看,1990-2000年世界人工林年均增加226.80万公顷,2000-2005年,世界人工造林步伐加快,年均增量升至278.90万公顷。中国人工造林力度不断加大,人工林面积的增加速度不断提升,在1990-2000年间,年均增量为54.58万公顷,略低于美国的59.69万公顷,位列世界第二位,进入21世纪后,中国人工林年均增加量大幅度提升,每年净增加148.90万公顷,跃居世界第一位,约为俄罗斯的4倍,美国的10倍。

参考文献:

[1] 曹玉昆,朱江梅.林产品国际贸易与环境关系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8,(03).

[2] 陈盛伟,薛兴利.林业标准化促进林业保险发展的机理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06,(02).

[3] 陈燕.山西省林业标准化问题及发展对策[j].大众标准化,2009,(05).

第4篇

论文关键词:森林资源 覆盖率 人工林

论文摘 要:本文主要从多方面角度的分析在森林资源禀赋和发展特征上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区别,从而得出中国森林面积在不断扩大、人均森林面积较低、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较低以及中国森林更多地发挥生产性和防护功能等特征。为中国林业发展提供有利的数据参考。

中国辽阔的地域范围和复杂多样的气候环境,孕育了类型多样、种类繁多、结构丰富的森林资源。根据中国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目前,中国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0.35%,活林木总蓄积量149.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37.21亿立方米。具体来看,与世界森林资源禀赋和发展特征相比,中国森林资源禀赋和发展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1、与世界森林发展总趋势相左,中国森林面积在不断扩大

根据《2005年世界森林资源评估报告》,世界森林总面积呈现不断下降趋势,从1990年的40.77亿公顷下降至2000年的39.89亿公顷,再进一步降至2005年39.52亿公顷,其中1990-2000年间的年均下降量8.87亿公顷,年均降速0.22%,虽然2000-2005年期间的降速有所缓和,但年均下降量和降速仍分别达到7.32亿公顷和0.18%。从各洲森林资源发展情况看,非洲森林面积退化最为严重,1990-2005年间年均降速高达0.6%以上,其次是南美洲,同期年均降速在0.44-0.50%之间,大洋洲森林面积也持续收缩,但收缩步伐较为缓和,年均降速在0.17-0.21%之间。与此相反,欧洲和亚洲森林面积出现了不断扩大的趋势,其中亚洲森林面积扩大步伐显著高于欧洲,前者为0.18%,而后者只有0.07%。就国别来看,在2000-2005年间,有79个国家或地区的森林面积在减少,年均减少总面积1307.7万公顷,其中巴西和印度尼西亚的年均减少量最大,分别达到268.1和187.2万公顷。森林面积在增加的国家有59个,年均增加总面积达到421.4万公顷,其中,中国森林年均增加的面积最多,达到198.6万公顷,年均增速2.2%,显著高于亚洲平均增速。

2、中国森林面积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森林面积落入世界较低行列

世界森林的地理分布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欧洲和南美洲的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这两个地区的森林面积之和约占世界森林面积的1/2,其余1/2的森林分布在北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其中亚洲森林面积的比重仅有14.46%。具体到国家层面上,世界1/2的森林集中分布在俄罗斯(20.47%)、巴西(12.09%)、加拿大(7.85%)、美国(7.67%)和中国(4.99%)等五个国家,其中,中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五位。从人均森林占有量来看,大洋洲的人均森林面积6.29公顷,高居世界第一位,北美洲和欧洲的森林面积分别为1.58和1.38公顷,分别位列世界第二和第三位,南美洲和非洲的人均森林面积也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为0.80和0.73公顷。由于亚洲人口高度稠密,该洲的人均森林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只有0.15公顷。从单个国家角度看,在所关注的213个国家中,有73个国家的人均森林面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40个国家的人均森林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中国森林面积居世界前列相反,中国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4公顷,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0.62公顷。

3、较之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偏低

从各大洲来看,单位面积蓄积量与森林面积的分布位次不尽相同,南美洲和北美洲的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为155和111立方米/公顷,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10立方米/公顷,分别位列世界第一和第二位。而欧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亚洲和大洋洲分别为82和36立方米/公顷,位列倒数第二和第一位。进一步看各国情况,有63个国家的单位面积蓄积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21个国家的单位面积蓄积量高于200立方米/公顷,其中,瑞士、法属圭亚那地区和奥地利更是分别高达368、350和300立方米/公顷。虽然俄罗斯和加拿大的森林面积处于世界前列,但单位面积蓄积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为106和100立方米/公顷。与俄罗斯和加拿大相比,中国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更低,只有67立方米/公顷,属于世界单位面积蓄积量较低的国家之列。 转贴于

4、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森林更多地发挥生产性和防护功能

《2005年世界森林资源评估报告》显示,全球34.1%的森林用于木质和非木质产品生产,其中生产林比重超过50%的国家43个,阿曼、黎巴嫩和法国的生产林比重超过95%,中国生产林比重58.0%,约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有18个国家将50%以上的森林用于水土保持功能,其中肯尼亚、巴林和科威特等国将其拥有的森林完全用于缓解和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中国用于预防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森林比重31.3%,远高于世界平均比重9.3%。全球11.2%的森林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其中有9个国家将50%以上的森林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其中,新加坡的投入比重最高,达到100%。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尚待完善,仅将2.7%的森林用于维持和保护生物的正常活动。全球指定用于休闲、旅游和教育等社会服务功能的森林比重3.7%,其中中国只有1.2%。总而言之,中国森林更多地扮演了生产性和防护性功能的角色。

5、中国人工林发展迅速,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全球人工林占森林总面积3.54%,其中生产性人工林2.77%,防护性人工林0.77%,1/2以上的人工林集中分布在中国(22.44%)、美国(12.21%)、俄罗斯(12.14%)和日本(7.38%),中国人工林面积高居世界第一位。人工林占森林面积60%以上的国家有12个,其中阿联酋、科威特、埃及、阿曼、佛得角和利比亚等六国森林全为人工林。从人工林发展速度看,1990-2000年世界人工林年均增加226.80万公顷,2000-2005年,世界人工造林步伐加快,年均增量升至278.90万公顷。中国人工造林力度不断加大,人工林面积的增加速度不断提升,在1990-2000年间,年均增量为54.58万公顷,略低于美国的59.69万公顷,位列世界第二位,进入21世纪后,中国人工林年均增加量大幅度提升,每年净增加148.90万公顷,跃居世界第一位,约为俄罗斯的4倍,美国的10倍。

参考文献:

[1] 曹玉昆,朱江梅.林产品国际贸易与环境关系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8,(03).

[2] 陈盛伟,薛兴利.林业标准化促进林业保险发展的机理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06,(02).

第5篇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当前世界蝶泳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问题。文章首先简要的阐述了蝶泳项目的技术特征,然后又进一步有针对性的分析了目前世界蝶泳运动的现状,发现:世界蝶泳的成绩逐年提高,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且蝶泳运动员运动高峰期提前、高水平运动员年轻化的现象十分明显,而且世界蝶泳领域的优势地域也有所变化。最后,全文在分析了当前世界蝶泳运动现状的基础之上,依据当前世界蝶泳运动的水平,总结了世界蝶泳技术的几个发展趋势,即:世界蝶泳的技术水平将继续维持快速提升的趋势、质量训练将成为世界蝶泳技术发展的核心以及高水平运动员的个性化技术训练也将成为世界蝶泳技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四点,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能够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 蝶泳技术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一、引言

蝶泳是在蛙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因游泳运动员的手臂动作形似蝴蝶飞舞,所以被称之为蝶泳。蝶泳是现代四种竞技游泳技术中历史最短的一种。但是蝶泳相对于仰泳、爬泳以及蛙泳三个游泳项目来说蝶泳不但需要更好的体能支持,还需要更加精细的技术动作要求。因此,本文就从当前世界蝶泳的水平这个角度,来对世界蝶泳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

二、世界蝶泳的发展现状

(一)世界蝶泳的成绩逐年提高,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世界蝶泳竞技水平的发展情况,一直围绕奥运会、世界锦标赛年呈现周期性波动的特点。但是据相关研究发现,世界蝶泳的竞技水平从1997年-2002年开始进入一个相对快速的增长阶段。在1991-2002年间,世界男子游泳各单项的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是在所有的单项成绩中,蝶泳成绩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最高。其中,100米蝶泳的年平均增长速率,为所有游泳单项中年平均增长速率最高的项目,200米蝶泳的年平均增长速率则紧追其后,位列年平均增长速率第二高的游泳单项。而在世界女子各游泳单项中,女子蝶泳成绩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也十分高,100米蝶泳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同样是所有女子游泳单项中年平均增长速率最高的单项。但是200米女子蝶泳单项成绩的年平均增长速度相较于200米男子蝶泳单项成绩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来说,则要稍低。

在2002-2012年再次对世界游泳单项成绩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进行分析时发现,在2002-2012年10年间,世界游泳单项成绩的年增长速度最高的为50米蝶泳,而100米蝶泳和200米蝶泳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较50米蝶泳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而言则要稍低,但总体看来,世界蝶泳的水平仍然处于继续上升的阶段。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近些年来,世界蝶泳的成绩逐年提高,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世界蝶泳的水平也在不断得以快速的提升。但是,实质上这种情况的出现与世界蝶泳项目的起始水平较低是有着一定的关联的。因此,虽然近些年来世界蝶泳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水平不断提升,但是却并未达到较高的竞技水平(即:接近人类极限的水平),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提升空间,未来几年成绩蝶泳成绩高速度增长的现象应会仍然持续。

(二)蝶泳运动员运动高峰期提前的现象十分明显

近些年来,世界蝶泳运动员运动高峰期提前的现象十分明显,而且部分低龄运动员能够在短时间内连续突破世界纪录,高水平的运动员开始年轻化。例如:美国的游泳健将菲尔普斯,15岁就参加了悉尼奥运会,在16岁时就在日本福冈突破了200米蝶泳的世界纪录,并自此之后,又多次刷新了200米蝶泳的世界纪录。我国的女子游泳运动员刘子歌19岁,就已经在蝶泳项目中取得了不凡的成绩。由此可以明显的看出世界蝶泳运动员运动高峰提前的现象。

而蝶泳运动员运动高峰期提前,高水平运动员年轻化的现象,则为教练员根据运动员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工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从而能够对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延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使得运动员维持较长的竞技颠覆时期,对世界蝶泳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世界蝶泳优势地域分析

通过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2011年上海世锦赛的蝶泳成绩进行分析发现:在世界女子蝶泳领域,主要的优势地域在于中国和澳大利亚,次优势地域则为:英国、美国和瑞典。中国女子在200米蝶泳项目上的优势尤为明显:中国选手焦刘洋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再次打破世界记录夺冠,而在100米蝶泳项目中也开始有所突破,在上海世锦赛中中国选手陆滢中取得了铜牌。而澳大利亚在世界女子蝶泳项目中,始终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澳大利亚在女子100米蝶泳项目和200米蝶泳项目中均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运动员。例如:莉斯贝丝·特里克特、杰西卡·施佩尔等等。除此之外,从最近的国际游泳赛事来看,美国、英国以及瑞典三国也具备夺取奖牌的实力。

在世界男子蝶泳领域,主要的优势地域在于美国,美国男子蝶泳名将非常多,如:科洛克、菲尔普斯等,其中菲尔普斯更是取得了奥运三连冠的傲人成绩。而德国、澳大利亚等过则处于稍次的地位,但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南非选手勒克洛斯以1分52秒96的成绩打破世界记录,夺取世界男子200米蝶泳冠军,也反映了世界男子蝶泳领域的新变化。

三、世界蝶泳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世界蝶泳的技术水平将继续维持快速提升的趋势

世界蝶泳竞技水平的发展一直围绕奥运会、世界锦标赛年呈现周期性波动的特点。但是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世界蝶泳的竞技水平从1997年-2002年开始进入一个相对快速的增长阶段。近些年来更是逐步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世界蝶泳成绩的年增长速度均要明显高于其它游泳单项的年增长速度,而且近些年来,100米蝶泳和200米蝶泳的世界记录也多次被刷新,世界记录被多次改写,且由于蝶泳运动的起始时间比较晚,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由此进一步表明了世界蝶泳的技术水平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将继续维持快速提高的趋势。

(二)质量训练将成为世界蝶泳技术发展的核心

通过对近些年来不断刷新蝶泳世界纪录的美国游泳健将菲尔普斯以及其它各国的蝶泳新秀的研究发现,质量训练是影响运动员蝶泳成绩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因此,质量训练将成为世界蝶泳技术未来发展的核心点。

所谓质量训练,实质上就是在开展日常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员会更加重视训练方法、训练手段与比赛之间的有效结合,会更加关注训练的针对性、成效以及训练的负荷和方向。由此可知,相对于以往的传统的训练工作而言,质量训练对训练过程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从世界蝶泳强国的训练经验来看,亦是如此。很多国外知名的教练员在针对蝶泳运动员进行训练时,均在有意识的往质量训练的角度靠拢。这一点主要表现的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训练的过程中,训练的任务十分清晰和突出。一节训练课就围绕一个设定的核心训练内容来开展;其次,在训练过程中,所采用的训练手段方向明确、效果突出。虽然说简单看去,训练所采用的手段非常普通,并不具备明显的独特之处,而实际上,在训练过程中,对会训练的强度、训练的负荷以及训练的方向等起到非常精确有效的控制作用,从而有助于理想的训练效果的实现。而以上这两点均是质量训练的特征,质量训练为世界蝶泳未来的训练工作设定了更高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为了世界蝶泳技术发展不容置疑的大趋势之一。

(三)高水平运动员的个性化技术训练将成为世界蝶泳技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

高水平运动员的个性化技术训练指的是,教练员在针对蝶泳运动员开展训练工作时,并不是单单根据运动员现有成绩来制定和安排训练计划的,而是通过考虑运动员当前的训练需要和能力来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组合。通过高水平运动员的个性化技术训练,能够让有天赋的蝶泳运动员的潜力得到有效的挖掘和发展。

例如:一般的蝶泳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通常是每划两次水完成1次呼吸,而美国的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在蝶泳的过程中,每完成1次划臂,就能完成1次吸气,从而相较于普通的运动员而言就会获得更为充足的氧气,进而能够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拥有比一般的运动员更高的冲刺能力。而之所以他会具备这样的能力是与其连贯有利的打腿动作、合适的头部位置以及良好的身体平衡能力密切相关的,一般的蝶泳运动员很难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菲尔普斯自身的这些条件,就能够让其轻松的在完成1次划臂时完成1次吸气。由此可知,菲尔普斯的蝶泳技术具有显著的个性化特点,而也正是因为其个性化的技术,才能够让他多次打破蝶泳的世界记录,成为一个优秀的蝶泳运动员。所以,高水平运动员的个性化技术训练对世界蝶泳成绩的不断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将成为世界蝶泳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参考文献:

[1] 陆青.游泳运动员力量训练的针对性、均衡性、选择性及其相关安排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2] 陈雄山,李慧玲.“水下蝶泳打腿技术”的生物力学特征及发展途径相关问题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8(04).

第6篇

关键词:服务贸易;世界;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8.021

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进步和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发展,世界各经济体联系日益频繁,国际贸易也呈几何倍数扩大。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随着国际产业结构升级和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国际市场竞争的重点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化,服务贸易竞争力也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经济体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1 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总量指标再创新高

世界贸易组织统计显示,2013年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再创新高,达到90258亿美元,比2012年的85709亿美元增长了5.3%。其中,服务贸易出口额46444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了5.6%;服务贸易进口额43814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了5%。

2000年至2013年,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9550亿美元增加到90258亿美元,平均增速达9%;出口额从14913亿美元增加到46444亿美元,年均增速为9.1%;进口额从14637亿美元增加到43814亿美元,年均增速为8.8%。服务贸易占世界对外贸易的比例也在提升,从2000年的18.3%提升到2013年的19.3%。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2009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出现了的降幅,但2010年就出现强劲复苏;除此之外,其余各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均增长迅速。可以预期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世界服务贸易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快速增长。

2 服务贸易增速快于货物贸易,且稳定性好于货物贸易

进入21世纪,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0年至2013年,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长率为9%,超过货物贸易年均增长率8%一个百分点。2009年,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均出现了下降,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下降了22.6%,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下降了9.3%。由此可见,服务贸易更好地抵御了经济危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经济危机后,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在2012年增长了2.6%,在2013年增长了5.3%,分别超过了货物贸易2012年的0.5%和2013年的1.9%。作为世界经济中的新增长点,服务贸易比货物贸易有更大的潜力,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3 区域发展不平衡加剧,欧洲、亚洲和北美地区增长迅速,其他地区增长乏力

欧洲、亚洲和北美地区一直是世界服务贸易的核心区域。2013年三个区域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86.1%,占世界服务出口的89.8%,占世界服务进口的82.2%。从2013年服务贸易出口额前30位国家(地区)大洲分布看,欧洲占16席,居第一位,亚洲占11席,北美占2席,大洋洲占1席,非洲和南美洲均无国家(地区)上榜。

2013年,欧洲、亚洲和北美地区的服务出口增速均高于进口增速,拉丁美洲服务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而非洲地区的服务贸易进口额与出口额均出现了下降。与世界水平比较,欧洲地区是唯一出口增速超过世界平均增速的地区,拉丁美洲和欧洲地区服务贸易进口增速均高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从长期来看,2000年至2013年间,欧洲出口平均增速为8.9%,进口平均增速为8.0%;北美出口平均增速为6.5%,进口平均增速为6.0%;亚洲出口平均增速为11.2%,进口平均增速为9.7%;非洲出口平均降幅为0.5%,进口平均增速为11.4%;拉丁美洲出口平均增速为9.0%,进口平均增速为10.3%。欧洲、北美和亚洲出口增速均大于进口增速,服务贸易趋势向好;而非洲和拉丁美洲则正好相反,服务贸易竞争力堪忧。

欧洲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在2013年达到39932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44.2%;其中出口21937亿美元,占世界的47.2%;进口17995亿美元,占世界的41.1%。以上各项指标均居世界主要地区的首位。2013年欧洲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了6%,出口增长了6.5%,进口增长了5.4%,也是唯一出口增速超过世界平均出口增速的地区。从长期来看,欧洲一直是服务贸易净输出地区,2013年服务贸易顺差为3942亿美元,增幅达11.9%。欧洲主要国家均为发达国家,很早便已经成为服务型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具有极强的竞争力。2013年欧洲主要国家均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前三十位的国家(地区)之列,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和荷兰更占据前十位的半壁江山,同时这五个国家也一直占欧洲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一半以上。欧盟经济的一体化保证了服务业的充分竞争,促进了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主要国家在运输、保险和金融等领域具有传统优势,这使该区域国家在各服务部门均具有国际竞争力。

北美地区2013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为13273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14.7%;其中出口7611亿美元,占世界的16.4%;进口5662亿美元,占世界的12.9%。北美地区是服务贸易净输出地区,长期处于服务贸易顺差状态。从增速来看,2013年进出口总额增长了4%,出口增长了4.8%,进口增长了3%。美国是世界服务贸易最发达的国家,长期在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方面均居于世界第一位,2013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世界的12.1%,甚至远超非洲和拉丁美洲占比之和。同时,美国也是服务贸易顺差最大的国家,2013年顺差更是达到创纪录的2305亿美元,增长率达8%。美国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高且结构均衡,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75%,创造80%以上的就业。美国不仅在旅游服务和运输服务等部门占有很大比例,在保险服务、金融服务等技术和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方面均有极强的竞争力,这也为美国未来继续在服务贸易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打下基础。

亚洲也是服务贸易比较活跃的区域,2013年亚洲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为24512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27.2%,其中出口12165亿美元,占世界的26.2%;进口12347亿美元,占世界的28.2%。亚洲是服务贸易净输入地区,2013年服务贸易逆差为182亿美元,中国是主要的服务贸易逆差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印度是主要的服务贸易顺差国(或地区)。从增长速度来看,2013年进出口总额增长了4.8%,出口增长了5.5%,进口增长了4.1%。中国在服务贸易进口和出口方面均是亚洲最大的国家,但是旅游服务和运输服务等传统服务贸易占很大一部分,整体竞争力较弱。同中国不同,印度是发展中国家中为数不多的服务贸易顺差国,自2004年首次由逆差转为顺差后,顺差不断增大,2013年更达到263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九大服务贸易顺差国。2013年印度服务贸易出口居世界第六位,上升了四位,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的3.2%;服务贸易进口居世界第七位,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的2.8%。

2013年拉丁美洲服务贸易进出口额3405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3.8%,其中出口1443亿美元,占世界的3.1%;进口1962亿美元,占世界的4.5%。拉丁美洲是服务贸易净输入地区,2013年服务贸易逆差为518亿美元。进出口额增长了4.3%,出口增长了3.1%,进口增长了6.3%。巴西在拉丁美洲地区占重要地位,2013年巴西服务贸易出口占拉丁美洲的26.0%,进口占拉丁美洲的42.5%。但是,巴西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并不具有优势,其出口尚未在前三十位,而且是世界上第四大服务贸易逆差国。

同拉丁美洲一样,非洲也是发展中国家聚集的地区。2013年非洲服务贸易进出口额2496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2.8%,其中出口898亿美元,占世界的1.9%;进口1598亿美元,占世界的3.6%。非洲是服务贸易净输入地区,2013年服务贸易逆差为701亿美元。2008年之前非洲服务贸易还曾经多年快速增长,但是全球经济危机使其服务贸易增速趋缓,2013年更是各指标均下降,进出口总额下降了2.1%,出口下降了3.4%,进口下降了1.3%。非洲在服务贸易领域已经有衰退的趋势。

4 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依然占绝对优势,但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增速加快

国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也体现在服务贸易领域,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进口和出口排名上均居于前列,占有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大部分,而发展中国家处于明显的劣势。但是,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增速快于发达国家,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

发达国家一般为全球或区域的服务贸易中心,所以服务贸易进口和出口均很大。2013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前十位的国家(或地区)中有八个是发达国家(或地区)。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利用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优势,实行“服务立国”,大力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已经创造了70%以上的经济价值。通过大规模的科研创新投入,极大地提高了服务业的生产率。同时,金融、保险和专有权利及特许费等现代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带动了其他服务行业以及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强大的服务业进而使发达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占有了极大优势。再之,由于发达国家控制世界主要经济组织,自然制定出了有利于其自身的服务贸易国际规则。而且,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当一部分是服务业跨国公司,它们利用在全球范围内的产业链优势,通过控制流通渠道推动服务产品的输出。

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底子差,起点低,2013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前三十位的国家(或地区)中,有22个是发达国家(或地区),只有中国、印度、波兰等少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且除中国、印度排名靠前以外,其余几个均位于后几位。但是2000年后发展迅速,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也有所上升。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整体上处于落后状态,服务贸易出口以资源和劳动密集型服务为主,进口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化。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是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出口增加引起的,而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乏力,且部分国家贸易额还在下降。

参考文献

[1]程大中.中国服务贸易显性比较优势与“入世”承诺减让的实证研究[J].北京:管理世界,2003,(7):29.37.

[2]王小平.中国服务贸易的特征与竞争力分析[J].财贸经济,2006,(8):85.88.

第7篇

关键词:和平 发展 时代 主题 含义 关系 因素 论断

和平与发展能够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并不是偶然的,它们是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归根结底,可以从含义、关系、因素、论断四个方面来表明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

一、含义

(一)“时代主题”含义

“时代”既是一个有丰富内涵的概念,也是一个可以为古今中外广泛使用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诠释,在这里所讲的时代是指能够综合反映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一个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的概念。“主题”是指可以公开化的主要问题,它是每个历史时代的主要的口号,能够左右每个历史时代的主要的声音,综合反映每个历史时代的最实际的主要的呼声。每个历史时代都有它的时代主题,时代主题是历史时代的核心内容,是由每个历史时代的世界各种基本矛盾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它们处在世界各种矛盾的中心和焦点并关系到世界的前途和命运。

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是跨越几个世纪乃是几十个世纪的历史发展过程,因此,随着每个历史时代的世界形势的演变,每个历史时代将出现以不同时代主题为内涵的发展过程。因此,正确的把握每个历史时代的时代主题,是每个历史时代的世界各国政府,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和政策的前提和基础。正确的认识每个历史时代的时代主题,是每个历史时代的世界各国人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含义

和平与发展两大战略性主题就是在当今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最突出的基本矛盾以及根本主题,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以及根本主题。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并非说和平与发展已经是充分的现实。和平需要维护、发展要靠争取,和平有个质量问题、发展有个程度问题;因此,它们都是摆在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面前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二、关系

和平与发展能够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这与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是分不开的。和平与发展能够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它们之间主要存在两个方面关系。

首先,和平与发展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和平是发展的前提以及保证,经济发展必须要有和平的当今世界的环境;和平也离不开发展,经济的发展以及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的密切联系是维护当今世界和平的最深厚的基础。其次,和平与发展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当今世界和平是促进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则是保持当今世界和平的重要的基础;要发展就必须创造和平的当今世界的环境,只有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才能够促进和平的当今世界的环境的实现。

三、因素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时代主题逐渐由战争与革命变化为和平与发展。这是由战后世界形势的变化所引起的,主要体现四个方面因素。

(一)经济和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经济和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力争更快的发展经济和科技。两极格局瓦解之后,大国军事对抗下降,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却上升,因此,为了在全球性的竞争中取得更为有利的立足点和制高点,发展经济和科技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一个新的共同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二)核武器的出现

核武器的出现,使战争的手段已经很难于达到战争的目的。因此,这在客观上成为自发约束大规模战争尤其是新的世界大战爆发的因素。

冷战结束之后,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俄美两国关系日趋缓和,国际军备控制领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进展:世界无核区范围不断扩大了。1997年6月国际原子能机构通过了旨在加强保障和监督有效性的议定书。

(三)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

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大大的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即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的职能,增强了其应付危机和困难的能力。再加上资产阶级实行了某些改良措施,从而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趋于相对缓和。

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导致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而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集团化的进程正在加速发展。欧洲联盟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北美的自由贸易区最终得以形成。亚太经济合作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世界贸易组织宣告成立。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影响。所有的这一切发展,必将对当今世界形势和未来世界形势产生重大影响。

(四)当今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今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冷战时期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当今世界虽然仍不太平,但是当今世界形势仍然继续朝缓和的方向发展。纵观战后五十多年来世界形势的变化,战后世界和平力量增长的速度远远高于战争力量增长的速度;尽管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国防、文化、社会在内的综合

性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但是世界性大战没有再发生,局部战争和冲突的数量已经呈现下降趋势,战后世界形势趋于相对缓和。战后世界各国人民都要求和平而反对战争,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阻止战争爆发的重要因素。

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经历了冷战对峙的磨难。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都不愿看到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再发生新的热战、冷战、动乱、冲突,都不愿看到南北之间发展的差距以及贫富的鸿沟再扩大下去。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应该从中看到希望,即综合性国际竞争导致国家之间相互依存关系日趋增强,逐渐使“双赢”局面成为普遍的现象,而“零和”游戏则越来越被证明是得不偿失的。更进一步来看,和平的希望还在于,主导当今世界形势的大国关系基本上是平稳的,各主要战略力量之间主动的战争诉求几乎为零。与此同时,中小国家的力量在上升,作为一个整体,发展中国家对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事务的影响力在增强。因此,这些因素都形成了和平力量对战争力量的总体制约。

综合以上四个方面因素,可以看出: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时代主题逐渐由战争与革命变化为和平与发展。

四、论断

(一)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的论断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当今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时代主题开始悄悄兴起。在中国共产党内部,邓小平最早发现了时代主题变化。

在197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敏锐的把握时代主题变化并逐渐形成“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的新的论断。1984年5月,邓小平在会见当时任巴西总统菲格雷多时指出(“现在世界上问题很多,有两个比较突出。一是和平问题。现在有核武器,一旦发生战争,核武器就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要争取和平就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二是南北问题。这个问题在目前十分突出。发达国家越来越富,相对的是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穷。南北问题不解决,就会对世界经济发展带来障碍。”)在这里面,邓小平在实际上已经形成“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的思想。1984年10月,邓小平又明确指出(“国际上有两大问题非常突出,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南北问题。还有其他许多问题,但都不像这两个问题关系全局,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1985年3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时正式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新的论断。同时,他又明确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是和平问题,一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这是邓小平在深刻观察和认真分析了当今世界形势变化之后,最终才作出的重要论断。因此,它宣告了一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的来临。

(二)江泽民关于“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的论断

江泽民全面的把握当今世界形势变化,明确的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的论断,他提出了几个重要论断,从而揭示了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变化。江泽民明确指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重要论断,在此基础上他将当今世界形势进一步的概括为“人民要和平,国家要稳定,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同时。江泽民又明确指出(“走向缓和是当前国际形势的主流,世界和平机遇继续扩大。”)江泽民的这些重要论断揭示了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变化,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和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的基础。

第8篇

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世界经济的发展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在科学技术加快发展的推动下,信息技术及其相关产业正得到空前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性产业结构的调鳖和深化。世界各国(地区)普遍实行经济改革、调整和对外开放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各种经济活动将各国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纪之交,世界经济主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同时经历着不可避免的动荡。 世界经济的增长与世界贸易的增长密不可分。二战以来,世界贸易增长速度远快于同期世界经济的增长,而且自80年代后呈现加速增长趋势。进入90年代,世界贸易年平均增长率约为6%,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的2倍,世界经济的融合加速进行。WTO的正式启动运转、乌拉圭回合协议的全面实施以及各国市场的逐步开放,不仅为世界贸易发展创造了一个更加开放和自由的环境,也为世界贸易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世界贸易全面、持续增长。 全球货物贸易高速增长 随着世界经济摆脱了90年代最初几年的不景气状况,世界贸易在 1994年强劲增长,世界货物贸易量增长率达到10%,开创了70年代以来的最高纪录。在此基础上,1995年世界贸易获得持续高速增长,增长率达8%。1996年受西欧和北美需求下降、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贸易发展放慢的影响,世界贸易量增长率回落到5.5%。1997年在北美和拉美旺盛的需求和西欧经济复苏的推动下,世界贸易增长又形成近20年来的第二个高峰,增长率达到10.5%。1998年受亚洲地区贸易收缩及世界初级产品价格下跌的影响,导致世界贸易增长速度放慢到3.5%。预计 1999年世界贸易将保持或略高于上一年的增长水平。1996年全球商品贸易出口额首次突破5万亿美元大关,1998年全球商品贸易额已达5.225万亿美元。 近年来世界贸易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信息技术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日渐提升,发展速度最快。以半导体集成电路、电脑、光纤、通讯卫星等为物质基础的信息革命,克服了经济活动的时空障碍,引起了生产和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信息和知识作为信息时代最有活力的两个因素已成为创造价值和取得财富的源泉。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急剧增长。据GATT/WTO的统计,作为信息技术产品代表的“办公和电讯设备”类商品自80年代至今一路领先,在各类商品中增速最快:1980年-1985年平均增长9%,1985年- 1990年平均增长18%,1990年-1994年年均增长12%,其中1994年和1995年分别增长了2%和 26%。目前全球每年信息技术产品的世界贸易额约为6000亿美元,占全球商品贸易总额的12%。信息技术产品现已替代了纺织、化工,汽车、农产品等传统产品的出口主导地位,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日益下降。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信息技术协议》的达成反映了各国取消关税、降低信息产品成本的要求,信息技术产品贸易将以此为契机得到更快的发展。 第二,环保问题对国际贸易的手段和格局正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世人环保意识的增强,世界市场上环保产品走俏,绿色战略盛行,绿色革命方兴未艾。有关绿色产品在新开发产品中的比重从80年代中期的6.5%提高到目前的10%以上。环保问题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表现在:由环保引起的贸易纠纷正成为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的焦点;绿色壁垒更多地取代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环保产品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新热点;绿色产品的兴起使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环境保护的合作与交流正成为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内容。 第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迅速崛起,在决定世界贸易实绩和格调中的重要性增强。二战以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大体占1/4左右。90年代以来,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高于发达国家,在推动全球贸易持续发展中,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和拉美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从贸易量来看,90年代以来。亚洲及拉美的增长水年都超过世界平均增长水平。亚洲已成为世界第四大贸易中心。据WTO统计,近年在进出口两方面增长都很快的国家有:阿根廷、中国、印尼、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等。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崛起不仅使世界贸易格局改观,也必将影响国际格局。 世界服务贸易急速扩大 尽管货物贸易仍然是国际贸易的主体,但服务贸易则有了长足发展。由于信息与电讯业的进 步,加上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各国服务市场的开放,有力地推动了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已成为世界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WTO统计,1990年-1992年世界服务贸易年均增长率为7%,通常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要快于货物贸易。l992年世界服务贸易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1998年世界服务贸易额已达1129o万亿美元。世界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额(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比重已从80年代初的15%提高到目前的20%,这还是在服务贸易相对货物贸易尚不够开放的条件下取得的。世界服务贸易快速增长,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成为衡量一国整体经济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占据着绝对优势。除香港进入服务贸易10大出口国(地区)之列外,世界服务贸易的10大出口国、进口国均为发达国家。1998年10大服务贸易出口国(地区)、进口国分别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进口额的58%和57.6%。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发展很不平衡,总体上看服务业滞后,缺乏国际竞争力。但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增长速度在加快,亚洲国家和地区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重要性正在加强(见表1)。 全球服务贸易内部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在三大类服务贸易中,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呈下降之势,l997年二者分别为 24. 4%和32.8%,而其它服务增长最快,所占比重不断上升,1997年已升至 42.9%(见表2)。其他服务主要包括通讯、建筑、保险、金融、信息、专利许可、其他商业服务(咨询、会计、法律、广告等)及文体娱乐等。世界产业结构信息化对知识和信息密集型生产或销售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进一步刺激了服务贸易的发展,而信息技术的进步不仅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的可贸易性,也刺激了直接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服务业的飞速发展。世界服务贸易正逐渐由传统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为基础的服务贸易(如旅游、饮食)转向知识、智力密集型(如电信、专业服务)或资金密集型(如金融、保险、不动产)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在全球范围内的纵深展开会继续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拥有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将具有明显优势,服务贸易会成为各国竞争的主战场。照目前的发展趋势继续下去,预计2005年全球商品和服务出口将达到1104万亿美元,差不多是目前的两倍,届时世界贸易额占世界GDP的比重将从日前的24%上升到28%。

第9篇

何时铸剑为犁?就是说全世界到什么时候可以真正实现消灭战争出现永久的和平?

第二次世界的大战结束后,世界出现了和平景象,人们从战争的苦难中进入了和平时期,深感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各国人民都深切希望今后再也不要有战争出现,因此1949年4月20日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第一次大会于1949年4月20日至25日在巴黎和布拉格同时举行。

1949年4月20日,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

第二次在战后,冷战兴起,威胁居民的和平生活。一些国际组织和着名人士发起召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反对侵略和战争政策,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和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第一次大会于1949年4月20日至25日在巴黎和布拉格同时举行。出会的有来自72个国家的2千多名代表。大会通过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宣言》、《告世界人民书》等10多项文件,并选出常设委员会。

1952年12月,为祝贺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法国名画家毕加索又献出了一幅新的作品--一只和平鸽。它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象征,表示出全世界人民争取和平的斗争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

这是毕加索所画的第三幅和平鸽。第一幅是在一九四九年四月,当第一届拥护世界和平大会召开的时候,他画了一只恬静的鸽子,表示出爱好和平人民的纯朴的尊严的意志。第二幅是在一九五○年九月,他又画了一只鸽子献给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这就是飞翔在世界各地的和平鸽,它已经不是恬静地停在那里,而是展翅飞翔的了。当1952年12月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再次召开的时候,毕加索又献出了第三幅和平鸽。

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和平大会的召开,苏联的雕塑家叶夫根尼·武切季奇创作了一尊“铸剑为犁”的青铜雕像,雕塑中的青年人一手拿着锤子,另一只手拿着要改铸为犁的剑,象征着人类要求消灭战争,把毁灭人类的武器变为创造的工具,以造福全人类。这座青铜雕像于1959年由当时的苏联政府赠送给联合国留作永久的纪念,至今仍然摆放在联合国花园内与其他国家赠送给联合国的雕塑装点着联合国大厦前的广场花园。

此外中国也有成语“铸剑为犁”销熔武器以制造务农器具。可参阅《孔子家语·致思》(伪书):“铸剑习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

第10篇

摘 要 面对世界的发展、变革与转折大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以深邃的战略眼光敏锐地洞察到了其中的历史性机遇。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制定的和平发展对外战略,其根本目标就是努力争取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为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必要的条件。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提出的时代背景,进而概括了和谐世界的内涵:民主、和睦、公正、包容,并对其做了进一步的阐述。最后,指出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对中国如何进一步推进和平发展对外战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中国 和平发展 背景 内涵 意义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1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提出的背景

2002年11月,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大的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对当代世界范围内矛盾运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内、国际各种因素综合考察得出的判断。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经过20多年持续较快的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经济进入稳步快速增长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不断完善,同国际社会的接轨日益增强;科技教育和国民素质有了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但是,这种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1世纪头20年,中国将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以100年为尺度的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在国际上,从20世纪80年代起,世界局势总体已趋于缓和。90年代中期以后,冷战结束对世界的直接冲击基本过去,世界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正在取代冷战时期的大国间以大规模军备竞赛为主要表现的全面对抗,在21世纪头二十年或更长时间内不会发生世界大战,也不会发生大国间的全面、严重对抗。另一方面,经过长期卓有成效的外交工作,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全面改善,在各个领域的相互合作不断加深,这都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必需的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同时,世界科技革命蓬勃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实现跳跃式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可能。可以说,21世纪头二十年的国内外环境,为中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要机遇,将这二十年确定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有充分根据的。

2003年12月10日,总理访美期间在哈佛大学发表了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明确地把中国选择的发展道路称作“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首次阐述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思想。他说:“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是和平的崛起,我们要走一条和一些大国不一样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和平崛起的道路。”2004年3月14日,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全面阐述了中国和平崛起的要义:第一,中国的崛起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又以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第二,中国的崛起应把基点主要放在自己的力量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广阔的国内市场,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雄厚的资金积累,以及改革带来的机制创新。第三,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世界。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友好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第四,中国的崛起需要很长的时间,恐怕要多少代人的努力奋斗。第五,中国的崛起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即使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应该说,和平崛起既符合中国的核心利益,也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鉴于人们对“崛起”一词的理解不同,为避免引起国际社会的误解,2004年4月24日,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作了《中国的发展亚洲的机遇》的主旨演讲,将“和平崛起”这一提法改为“和平发展”。同年9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中国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永远不称霸”。至此,“和平发展新道路”的提法被最后确定下来。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中国共产党新的一代领导集体在科学分析和正确判断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际秩序的基础上做出的战略选择。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既是当代国际形势的发展决定的,也是中国的现实利益需要决定的。

2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

按照国务院的《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可以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概括成四条主要内容,即: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实行对外开放;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努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坚持和平、发展、合作,与各国共同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简单地讲,就是坚持和平、开放、合作、和谐、共赢的理念,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白皮书用四个词概括了和谐世界的内涵:民主、和睦、公正、包容。内涵很丰富,从国际政治、安全、发展和文明对话各个角度,提出了中国的立场、观点和政策主张,并以事实突出中国推进文明对话与交流的实际努力,表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促进国际社会和谐的积极的、负责任的力量。

中国和平发展的崇高目标就是要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个和谐世界应该是民主的世界,和睦的世界,公正的世界,包容的世界。主要内容包括:(1)坚持民主平等,实现协调合作。各国应在《联合国》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对话、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2)坚持和睦互信,实现共同安全。共同应对全球安全威胁,建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以和平方式,通过平等协商和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3)坚持公正互利,实现共同发展。经济全球化应坚持以公正为基础,应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建立一个公开、公正、合理、透明、开放、非歧视的国际多边贸易体制,为世界经济有序发展构建良好的贸易环境。(4)坚持包容开放,实现文明对话。各国应尊重彼此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使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努力消除相互的疑虑和隔阂,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使人类更加和睦,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应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第11篇

世界近现代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形成了许多重要的国际组织。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西方列强之间为了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产生激烈的矛盾和冲突。围绕巴尔干问题争端,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最终酿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德日为了摆脱经济危机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形成了轴心国集团,他们对外侵略扩张,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英国、苏联等国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形成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在雅尔塔会议上成立了联合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立局面的形成。二战后,西欧国家逐渐走上了联合发展的道路,形成了欧洲联盟。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世界经济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为了适应这种形势,1989年成立了亚太经合组织,1992成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1995年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

【重点梳理】

一、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

1.背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2.组成国家

三国同盟:1882年,德、意、奥三国同盟形成,核心是德国。

三国协约:1907年,英、法、俄三国形成,核心是英国。

3.影响: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二、国际联盟

1.时间:20世纪20年代成立的国际组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联合国取代。

2.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3.宗旨:减少武器数目、平息国际纠纷及维持民众的生活水平。但国联却没能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三、轴心国集团

1.时间: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

2.组成国: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

3.性质: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即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四、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1.时间及地点:1942年1月1日;华盛顿。

2.形成原因:美国、英国、苏联等国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

3.标志: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4.目的: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五、联合国

1.成立:雅尔塔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1945年10月,联合国成立,总部设在纽约。

2.中国重返: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4.作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六、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

1.北约组织:1949年4月,美国、加拿大和西欧10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根据这项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为“北约”。

2.华约组织:1955年5月,苏联和东欧7个国家在波兰首都华沙缔结《华沙条约》。根据这项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3.影响: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两极格局最终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结束。

七、欧洲联盟

1.背景: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2.成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在此基础上1993年成立了欧洲联盟。

3.货币:欧盟各国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

4.影响:欧盟成立以后,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八、亚太经合组织(APEC)

1.成立:1989年11月5日至7日,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盟六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

2.宗旨:通过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

3.中国加入:1991年,我国作为国家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4.原则:我国领导人为其发展提出了“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彼此开放、共同繁荣”的区域经济合作原则。

九、北美自由贸易区

1.成立: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组成,于1992年8月12日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一致意见,1994年1月1日协定正式生效。

2.宗旨:三个会员国彼此必须遵守协定规定的原则和规则,如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及程序上的透明化等来实现其宗旨,借以消除贸易障碍。

十、世界贸易组织(WTO)

1.成立:1995年1月1日,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

2.宗旨: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实现。

3.作用:世界贸易组织的出现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进一步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对促进出口、引进资金和技术、改善国内经济结构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4.中国加入:2001年,中国终于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

【复习策略】

一、考点解读

1.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2.知道《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3.知道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4.知道欧洲联盟。

5.初步理解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作用。

二、复习方法

1.图文结合法:通过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示意图,了解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位置,搜集有关欧盟旗帜、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APEC组织,了解其中的含义。

2.搜集资料法:欧洲联盟、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形成的过程。

3.专题分类法:国际组织按照地理范围的划分有世界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轴心国集团、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世界性国际组织:国际反法西斯联盟、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

4.时政热点法。学习亚太经合组织链接2013年10月7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学习世界贸易组织链接2013年9月5日会见世贸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等。

【真题回顾】

1.(2013・四川广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使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不断发生。这两大军事集团是()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

B.轴心国集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C.三国协约、三国同盟

D.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

2.(2013・山东滨州)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请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哪幅图片是联合国的徽标()

图13.(2013・浙江绍兴)某国际组织成立于1945年,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为宗旨。据此判断,该国际组织是()

A.世界贸易组织B.联合国

C.亚太经合组织D.欧洲联盟

4.(2013・江苏泰州)二战期间,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遭受侵略的国家不断加强联合,逐步形成了()

A.三国同盟

B.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C.三国协约

D.欧洲共同体

5.(2013・黑龙江牡丹江)二战后,美国为称霸世界,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冷战政策在军事方面的表现是()

A.“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计划

D.北约的成立

6.(2013・四川成都)20世纪5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为此,1967年欧洲人采取的措施是()

A.接受美国援助

B.加入WTO

C.成立欧共体

D.建立欧洲联盟

7.(2013・江苏泰州)依据“欧元”“统一护照”“以经济政治一体化为目标”等信息,判断下列与其相关的组织是()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联合国

C.欧洲共同体

D.欧洲联盟

8.(2013・广东湛江)中国和美国都是世界上重要的大国。中美两国都加入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是()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B.欧盟C.北美自由贸易区D.世界贸易组织

图29.(2013・福建龙岩)与方框内所给的提示内容相吻合的国际组织是()

表1

提示一:1995年1月1日成立,前身是关贸总协定,中国于2001年加入

提示二: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而建立

A.世界贸易组织B.欧洲联盟

C.亚太经合组织D.联合国

10.(2013・四川泸州)20世纪90年代后,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而纷纷建立起来的区域性经济组织不包括()

A.EUB.APEC

C.NAFTAD.WTO

11.(2013・四川乐山)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人们对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某校九年级1班的同学决定围绕“战后世界文明的竞合共进”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以此号召大家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繁荣与发展。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主题一表解历史

材料一

表2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三次演变

时间国际关系格局形成标志维护工具20世纪20年代――二战前A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国际联盟B两极格局雅尔塔会议C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后多极化趋势D联合国(1)列表归纳相关历史事件,是常用的学习历史的方法。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表2中标有英文字母处的内容。表2中“国际联盟”和“联合国”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反映出世界人民的什么共同追求?

主题二读图释史

材料二一组国际经济组织徽章

图3(2)材料二反映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该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及其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主题三文汇历史

材料三战败后的日本,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但日本政府充分利用国内各种有利条件……加上美国的大力援助和扶持等因素,到1955年,日本工业就已恢复到二战前的最高水平。此后近20年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二战后东亚的经济奇迹。

――川教版《世界历史》下册

材料四日本自民党5月30日上午召开国防小组和安全调查会的联席会议,批准了有关新《防卫计划大纲》的建议草案。考虑到朝鲜的核导弹开发,草案建议政府考虑使自卫队拥有对敌基地攻击能力。……建议草案针对中国的海洋活动提出了加强岛屿防卫。

――摘编自《参考消息〈日拟发展攻击敌国基地能力〉》2013年5月31日

(3)当今,日本经济再次强大,你认为日本还会在亚洲挑起新的战争吗?请你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强化训练】

1.图4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的欧洲局势。其中,英、法、俄组成的军事集团称为()图4

A.三国同盟

B.三国协约

C.华沙条约组织

D.轴心国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形成了轴心国集团、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

①德国②美国③意大利④日本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图53.2013年11月1日,中国正式接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图5),任期至11月底。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图64.图6是北约的旗帜,2013年9月7日晚,北约驻阿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在阿东部库纳尔省发动针对的无人机袭击,造成16人死亡。事实上当年北约成立的目的是()

A.建立西方集体防御体系,对抗苏联

B.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C.对抗华约

D.帮助欧洲复兴经济

5.2013年7月8日,联合国公布《2013年全球和平指数》,它显示,欧洲是世界上最和平的地区,最和平的20个国家有13个都在欧洲。这主要是因为欧盟为促进和平做出了贡献。以下关于欧盟的内容错误的是()

A.1993年11月1日正式诞生

B.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

C.统一使用美元作为货币

D.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图76.2013年10月7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国家主席出席并发表题为《发挥亚太引领作用,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讲话。亚太经合组织的英文缩写是()

A.WTOB.APEC

C.EUD.OPEC

7.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其宗旨是维护和平,制裁侵略。50年以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被誉为“经济联合国”的国际组织宣告成立,中国在经过了多年艰苦努力之后,终于在2001年成为其成员。这一国际组织是()

A.欧盟

B.世界银行

C.世界贸易组织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图88.2013年9月5日,中国国家主席会见世贸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强调,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是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基础。由此可见,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是推动实现世界贸易的()

A.专业化B.自由化

C.区域化D.集团化

9.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不包括()

A.世界贸易组织B.欧洲联盟

C.亚太经合组织D.北美自由贸易区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9雅尔塔会议图10欧盟总部材料二二战以来,国际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的蓬勃发展,适应了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经济全球化的需要,适应了当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需要,发展中国家为适应这种变化,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组织。

(1)材料一中图9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推动了哪一国际组织的产生?图10反映的区域性组织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区域性的国际组织?试举一例。

(2)据材料二,中国为适应这种变化,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组织活动,试举两例。

(3)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组织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的认识。

【参考答案】

真题回顾

1.C【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是在二战后成立的,轴心国集团在二战前成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在1942年,是在二战中成立,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出现了二战后,三国协约、三国同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两大军事集团。

2.D【解析】本题是读图题,关键是对图片的识别,选项A中的图片通过WTO可以判断是世界贸易组织,选项B是欧盟的旗帜,选项C中APEC可以判断是亚太经合组织的标志,选项D是联合国的徽标。故正确答案选D。

3.B【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45年、维护世界和平等信息,对选项逐个分析。世界贸易组织在1995年成立,亚太经合组织在1889年成立,欧洲联盟在1993年成立,联合国在1945年成立。故正确答案选B。

4.B【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二战期间。三国同盟、三国协约成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共同体成立于1967年,在二战后成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于二战期间。故正确答案选B。

5.D【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称霸世界、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杜鲁门主义是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马歇尔计划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北约是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故正确答案选D。

6.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欧共体的理解。关键信息是1967年,接受美国援助是马歇尔计划,时间在1947年,WTO是在1995年成立的,建立欧洲联盟是在1993年,成立欧共体是在1967年。故正确答案选C。

7.D【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欧元,欧元是欧洲联盟发行的单一货币。故正确答案选D。

8.A【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中美两国、区域性国际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区域性国际组织,中美都没有加入欧盟,美国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中国却没有加入其中。美国在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的时候就是成员国,中国在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故正确答案选A。

9.A【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95年1月1日成立,中国在2001年加入。欧洲联盟成立于1993年,亚太经合组织于1989年成立,中国在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中国于1945年联合国成立的时候就是成员国之一,世界贸易组织于1995年成立,中国于2001年加入。故正确答案选A。

10.D【解析】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WTO是世界贸易组织,属于世界性国际组织,不是区域性国际组织。故正确选D。

11.(1)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20世纪40―90年代初(二战后―90年代初);C.联合国;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共同追求:和平与安全。

(2)大趋势:经济全球化。根本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现代高新科技发展迅猛,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影响:加速了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3)会。理由:明治维新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天皇制”也被保留下来;日本有在亚洲多次挑起战争的历史:如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后日本未对二战中犯下的罪行深刻反省,近年右翼军国主义势力抬头:如教科书问题;中日历史问题(如中日东海问题、问题);日本是岛国,资源贫乏;世界大国经济实力的变化,曾导致地区和世界秩序的调整;朝鲜核导弹开发及美国在全球的扩张示范,可能激起其争霸欲望等等会使日本有可能在亚洲再次挑起战争。(任三点即可)

不会。理由: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要和平、不要战争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更是亚洲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二战的教训,使日本人民反对战争,渴望和平;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作用在加强;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制约了霸权主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使各国联系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任意三点即可)

注:本题(3)问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任选择“会”与“不会”,说明自己的理由即可。

【强化训练】

1.B【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英、法、俄,通过观察图4可知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示意图,英、法、俄组成三国协约,德、意、奥组成三国同盟。故正确答案选B。

2.B【解析】面对经济危机,美国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故正确答案选B。

3.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决定成立联合国是在雅尔塔会议上,故正确答案选D。

4.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北约成立目的这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北约是在冷战时期成立的,当时建立的目的就是形成西方集团防御体系,以达到对抗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解此题也可以用排除法,当时北约成立的时候,华约还没有成立,目的不是对抗华约,也不是维护世界和平。帮助欧洲经济发展的计划是马歇尔计划。故答案选A。

5.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欧盟的综合分析能力,属于否定式选择题,其关键信息是欧盟,欧盟使用单一货币――欧元,不是美元,故正确答案选C。

6.B【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亚太经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的英文缩写是APEC,故正确答案选B。

7.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世界贸易组织的理解能力。通过对题干的分析,50年后是指1995年。对选项逐个分析,欧盟成立于1993年,世界银行成立于1945年,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于199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45年成立,故正确答案选C。

8.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世界贸易组织宗旨的理解能力。世界贸易组织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实现。故正确答案选B。

9.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国际组织的分类。世界贸易组织属于国际性的经济集团,不是区域性国际组织,故正确答案选A。

10.(1)联合国;加速了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等。(任意一个即可)

(2)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中国在上海承办APEC会议;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第12篇

(论文摘要]和平与发展不仅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而且是今后历史大时代永恒的期盼。和平与发展时代是高于战争与革命时代的一个历史时代,是历史大时代的高级阶段。因此,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不仅是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者崇高的历史使命,而且是世界各国和全人类崇高的历史使命。邓小平的时代理论,揭示了当今时代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时代观,为人们科学地认识历史大时代的特征和走向,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和平与发展是历史大时代的高级阶段

我们这里所讨论的历史“大时代”,指的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大的历史阶段。它是在世界范围内,以社会发展的主导趋势来界定社会历史基本走向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人们对世界历史走向和国际形势最高层次的战略判断。历史时代特别是历史大时代,是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特有的范畴。

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考察和研究时代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时代问题上最重大的理论贡献,就是指出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并揭示了历史时展的本质特征,即世界将进人共产主义逐步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大时代。列宁也非常重视对时代问题的研究。他说:“首先考虑到各个‘时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个别国家的个别历史事件),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在讨论俄共党纲时,列宁深刻论述过历史大时代的发展走向,为俄国共产党的纲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在世界上创立,是划时代的重大事件,它代表着时代的前进方向。后来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剧变和解体,并没有改变时代的本质和基本走向。马列主义关于历史“大时代”理论,并没有过时。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大时代”基本矛盾的外在表现、运动形式、力量对比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大时代”的具体内容也在不断发展,从而使“大时代”在其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中显示出阶段性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帝国主义战争和蓬勃发展的革命运动是世界的主要潮流,六七十年代以来及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和平与发展成为主要的潮流。和平与发展时代,是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大时代”中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是历史大时代的高级阶段。

历史大时代是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理论基础,但在研究革命形势和战略时,列宁反复阐述的却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小时代”。他反对泛泛地谈论时代,反对空洞地滥用“时代”概念。他在批评彼·基辅斯基滥用“时代”概念时说:“时代所以称为时代,就是因为它包括所有的各种各样的现象和战争,这些现象和战争既有典型的也有不典型的、既有大的也有小的、既有先进国家所特有的也有落后国家所特有的。;(4〕斯大林把列宁所说的时代概括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5]。后来毛泽东又进一步概括为“革命和战争的新时代’}(6)。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在这里讲的都不是历史大时代,而是大时代中的某个发展阶段,即“小时代”。"

要全面正确地认识历史大时代,必须将“时代本质”与“时代主题”两个概念既要区别开来,又要统一起来。时代本质反映了历史时代的基本走向,即大时代的发展趋势;时代主题是大时代中不同阶段的根本特征。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带全球性的两大战略问题”,指的是时代主题已由“战争与革命”转换成“和平与发展”;邓小平还强调:“社会主义经过长过程的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指的是“时代本质”没有改变,仍然是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大时代。邓小平的时代观,体现了时代本质和时代主题的高度统一。

20世纪上半期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下半期以来,世界逐渐进人了和平与发展时代。20世纪这“两个时代”都从属于俄国十月革命所开创的那个历史大时代。而且,和平与发展时代又高于战争与革命时代。从时间上说,战争与革命时代不到一百年,而和平与发展时代,至少几百年,上千年甚至还要长;从内容上看,战争与革命仅仅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手段,而和平与发展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目的。和平与发展时代是历史大时代的高级阶段。

国内很多学者将和平与发展时代定位于“现时代”或“小时代”。这是有理由的,但又是不全面的。邓小平关于时代的论述主要描述的是现时代或“小时代”。但是通过学习我们又发现,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的理论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和更深远的意义。不应该将和平与发展时代同战争与革命时代简单地相提并论,和平与发展时代不同于战争与革命这个“小时代”。和平与发展时代是历史大时代中的高级阶段,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一个极为重要、十分漫长的发展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和平与发展时代也是历史大时代。

和平与发展是今后历史大时代永恒的期盼

邓小平的时代理论,不仅科学地揭示了历史大时代的基本走向,而且注重研究时代主题的动态转换。它的科学价值,不仅在于论断本身,更重要的是其世界观和方法论。

毛泽东曾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比喻为“望远镜和显微镜”。如果我们用邓小平使用过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来探讨当今时代和未来时代的发展,我们就会发现,和平与发展的特征与趋势不仅是当今时代的客观存在,而且还会强劲地持续下去。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追求的崇高目标,也是人类永恒的期望,将贯穿整个大时代。

从zo世纪$0年代中期开始,邓小平抱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深人思考时代的主题,逐步形成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理论。邓小平的新判断具有充分的理由:第一,科技革命的深入,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的大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使得和平的经济基础更加巩固。第二,推进国际政治民主化的因素增多了,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各国独立自主的要求日益强烈,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越来越不得人心,全世界人民都强烈地反对战争。同时,国际行为主体增多,使国际政治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新局面。和平的政治条件正在发展。第三,战争的军事制约因素正在增强。

在未来的历史大时代,尽管可能会出现我们现在难于预料的情况,但这几个方面的因素无疑会强劲地发展下去,从而制约世界战争的爆发。当然,在未来历史大时代中,仍将充满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斗争,而且在未来漫长的岁月中,世界战争的内涵和表现形态也可能发生变化,可是,当今意义上的世界大战,是不会再发生了。这就是和平也是未来历史大时代主题的基本理由。

至于发展作为未来历史大时代的主题,则是一个没有争议的问题。邓小平认为,发展是指以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为中心的整个世界的共同发展与繁荣。因此,促进共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核心问题,也是未来历史大时代的核心问题。在邓小平看来,发展问题是一个全球性和长期性的大问题。发展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关系世界和平与稳定的政治问题。"

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的理论不仅具有世界的广度,而且具有“全人类的高度”。邓小平在会见时任印度总理的拉吉夫·甘地时指出:“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7〕正是这种深刻的立意,使邓小平和平与发展理论的意义和影响,超越了现时代,具有永恒的价值。

邓小平时代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将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两大问题—和平与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全面而深人地审视和研究。1984年S月17日,邓小平在会见厄瓜多尔总统乌尔塔多时指出:我看世界现在存在两个最根本的问题。第一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第二个是南北问题。这是今后国际问题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解决南北问题是实现国际局势稳定的一个长时间、很重要的问题。(8)1985年3月,邓小平会见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时又谈了自己对国际局势的看法。他说:“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9)

当年,邓小平坦诚地表示:“我们希望至少有五十年到七十年的和平时间。;[12〕邓小平的时代理论科学地揭示了在50年到7}年内维护世界和平的可能性。邓小平关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这50年到7}年,这并不是说中国实现现代化之后时代主题就不再是和平与发展了。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可预见的时期”和“较长时期”究竟是多长?可以是几十年,也可以是几百年。政治家作为战略研究往往预测几十年或一两百年,但理论工作者作为理论研究可以设想几百年或上千年。基于这种设想,我们提出了和平与发展不仅是当今时代主题,而且是未来历史大时代主题的观点。江泽民同志提出,要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我们认为,和平与发展作为历史大时代永恒的期盼和主题,应当属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的成果之一。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全人类崇高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时代观是理论判断和战略任务的统一。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社,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早在1979年年初,邓小平在美国发表讲话时就指出,“世界人民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倍努力维护世界的和平、安全和稳定”。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和平与发展对人类发展的重大意义。这种情况,又成为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

争取和平与发展,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邓小平指出: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我们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在揭示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基础上,真正把握了当代中国和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机遇。他认为,在当今世界,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者最主要的任务不是进行激烈的阶级斗争和准备革命,而是争取世界的持久和平,促进经济发展。

在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邓小平强调要塑造一个和平大国的新形象。他指出:“现在树立我们是一个和平力量、制约战争力量的形象十分重要,我们实际上也要担当这个角色。;(13]中国树立和平大国形象的理论与实践,对世界和平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世界上的大国都努力塑造和平的大国形象,那么世界和平就有保障了。邓小平表示:“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14〕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邓小平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是时代主题的基本要求和现时代推动和平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邓小平的时代理论和新世纪新阶段的国际形势,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的理论,表示要在和平崛起中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邓小平的时代理论承认国际政治的双赢原则。在邓小平看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不但可以和平共处,而且可以共同组成世界市场,制定国际体制,参与全球事务的管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还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取长补短。这些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时代理论。"

我们在同世界各国打交道的时候,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要寻求相互利益的汇合点。无论是当前还是在今后,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都是世界各国最根本的利益和最大的利益汇合点。因为和平与发展反映了历史的要求,反映了人民的期盼,反映了人类的最高利益。从根本上讲,和平与发展同各国的国家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越来越多的国际会议把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写进会议的文件,使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成为国际关系中最根本的指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