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九年级历史

九年级历史

时间:2023-05-29 18:01:42

九年级历史

第1篇

摘 要:历史这一学科的知识有着具体性,在九年级历史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教师只有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学习,才能成为内化历史知识的钥匙。

关键词:历史;阅读;情境;方法

历史这一学科的知识有着具体性,它包括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条件、过程、地位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即每一社会、每一个国家的发展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这就要求学生锻炼思想,独立钻研,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独立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此外,在历史教学中还必须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包括培养学生利用已学历史知识进行自教师教育的能力,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认识现在、预见未来。教师只有“授之以渔”,让学生自己学会读书,教会学生学习,才是传授了打开信息之锁的钥匙。经过实践探索,笔者对九年级历史教学的开展做一浅谈。

一、提高阅读能力从得法开始

阅读教科书是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智能的重要前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由于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综合性和史论性的特点,学生在初读时容易遇到许多障碍,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基础差、阅读不得法,抓不住重点,所以,在起始阶段,教师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通过提问引路、审题启示、疑难突破、重点探索、提纲导读等多种方法,把学生引到自觉阅读的轨道上来。如在教授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经济》一课时,教师首先给学生指出:社会经济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农业方面包括工具、技术和经验、水利及成就;手工业方面包括冶炼、陶瓷、纺织、造纸、市场等。然后指导学生按上述提示阅读教材,找出本课中的重点知识,学生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学会模仿教师编写提纲,教师应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编提纲的练习机会。学习新课时,多让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试编。学完一个单元后,可让学生编写单元知识结构,抽象出历史阶段的本质特征,从而把新闻记者引向新的高度。指导学生整理、编写提纲,可以达到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提高学科能力的目的。这是因为:首先,学生在整理和自编提纲时,必须先仔细阅读教材,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只有真正理解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它们所处的地位,才能把知识点有效排列起来,这就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一旦整理出准确的知识结构,知识点也就牢牢固定在知识结构的枝干上,从而使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构成基础知识的立体之树。其次,学生在编写提纲时,必须对教材进行分析、归纳、概括,通过思考使教材内容变得条理化、要点化,这无疑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第三,学生在掌握了编写方法后,可以依照这种方法去整理编写同一类历史现象的知识结构,这有利于学生归纳同类历史现象的共同点,同时由于具体现象又具有特殊性,这又迫使学生注意区分同类现象的不同点,对培养学生比较历史现象能力有积极意义。第四,学生在复习、整理编写历史结构时,能帮助自己迅速查出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从而进行针对薄弱环节的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二、培养思维能力创设问题情境

历史学科内容丰富、纵贯古今的特点,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从历史知识本身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促进他们大胆地驰骋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发展他们的智力。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做好几点:第一,要科学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疑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亦即从具体史实入手,去归纳某种结论或道理,以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如讲华盛顿会议,先让学生概括背景、时间、地点、内容结果,然后进一步设疑:华盛顿会议的召开是否消除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为什么?从而揭示出帝国主义的矛盾,为这一体系的崩溃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埋下伏笔,使学生了解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第二,要把握好度,难易适中。太容易会流于平淡,学生不屑于回答,更无助于启发思维,太难会使学生如坠迷雾中,所以设疑要难易适中,循序渐进。第三,要激发思维兴趣。爱因斯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通过设疑,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

三、“授之以渔”理清历史脉络

历史发展的线索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是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牵扯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的。如在开始讲世界史时,首先指导学生看教科书前的目录,然后教师概述世界史的分期、每个社会阶段的特征、基本内容等。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四方面去确定教材中的重点:第一,能够说明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观点的内容;第二,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第三,属于“中国之最”、“世界之最”的内容;第四,教科书上有插图,课后有练习题的内容。学生掌握了上述原则,就比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点。

与此同时,要牢固树立新课改主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潜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2篇

十一、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九上P117-118)

1、时间:1861年

2、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3、性质: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影响:①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是俄国近代历的重大转折点。

十二、日本明治维新(九上P118-120)

1、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意义:①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②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③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十三、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九上P124-127)

1、"电气时代"的到来:19世纪70年代,人类历史进人了"电气时代"。

2、"发明大王"爱迪生: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3、汽车:德国人卡尔o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被称为"汽车之父"。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田,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4、飞机:1903年12月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十四、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九上P131-134)

1、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形成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

3、"三国同盟"由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组成;

4、"三国协约"由英国、法国、俄国组成。

5、形成后果: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十五、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

2、战争的性质:帝国主义国家的掠夺战争

3、导火线: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

4、战争的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一战结束。

5、战争的影响: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②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二干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俄、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十六、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九上P138)

1、18世纪的法国

2、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十七、达尔文与"进化论"(九上P140)

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2、著作:《物种起源》

3、思想:他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

4、作用: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十八、爱因斯坦与相对论(九上P140)

1、出生在德国的科学家,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2、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20世纪初提出的相对论。

十九、启蒙思想的影响(九上P139)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

二十、牛顿力学理论体系(九上P139)

1、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2、牛顿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17世纪下半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第3篇

工业革命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通常认为它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九年级上册历史工业革命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九年级上册历史工业革命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背景: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工业革命于是兴起。

国内外市场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2.涌现出的发明成果:(1)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2)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命名为“珍妮机”。最初的珍妮机一次能纺出8根纱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3.作用:其他生产部门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4.什么是工业革命?生产领域的革命性变化被称为“工业革命”。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1.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进:

(1)背景:早期发明的蒸汽机用于抽干矿井中的积水,很不完善。(2)蒸汽机的改进和使用:18世纪中期,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是瓦特。1785年,瓦特改造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不久,瓦特蒸汽机开始应用到化工、冶金、采矿等更多的行业。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3)影响: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2.工厂制度的建立(1)早期工厂的动力及地点:基本上都是用水作动力,所以工厂一般都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而不是城市。

(2)工厂制度建立的前提: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有些工厂甚至能雇用1000多人。(3)确立: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三.火车与铁路

1.火车产生的背景:19世纪初,已经有人开始修建“铁路”来运输货物。

那时的路轨是木制的,车厢是由马匹拉动的。

2.火车的产生:(1)时间:1825年(2)发明者:史蒂芬孙设计蒸汽火车

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3.铁路建设的发展:(1)1830年以后,英国掀起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2)1851年,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

4.铁路出现的意义: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及扩展:

(1)影响: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2)工业革命的扩展:从18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开始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法国、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学好初中历史的技巧1、及时巩固训练。

学完新课后的集中练习是能巩固强化记忆,提高分析能力。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所以学完的知识要及时复习,根据记忆的规律,以往总是先快后慢,及时复习巩固,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2、总体复习。

历史学科是一张规律性强,线索脉络清晰的知识网,把握住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住关键以点带面,历史课的学习及总复习便会化难为易。

横向联系的学习方法既要体现在总复习中,也应贯穿于每一节课的学习训练过程中。老师每讲到一个可以类比的历史知识时,大家可以跟着老师的提示回忆所学的相同、类似的历史知识,然后加以分析对比,把类似的历史知识归纳到同一条记忆链条中去。

学好初中历史的方法理解性记忆

历史是需要大量记忆和知识来支持的,所以大量的阅读(课外历史书籍也需大量阅读)对学习历史是很有帮助的。但又不能靠死记硬背,因为这样所需时间不仅多而且效率相对较差。

培养兴趣

历史课很枯燥,这是众多文科学生的呼声,排除老师的原因,问下自己你喜欢历史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问问自己你最喜欢历史上的哪个人物,他(她)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品质,慢慢的通过爱上一个历史人物来爱上历史,这样你的历史成绩会有明显的提高的。

第4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主题;效率

作为中考科目之一的历史,对学生来说说难不难,说易不易。为什么这么说呢?说它容易是因为中考题型全部是客观题,只有一分题和二分题之别。说它不容易是因为它的考试范围很广,除了世界古代史部分不考外,其它内容全部都考,但它所占的分数只有30分,只占综合科的30%。正因为这样,所以学生都不重视,只把它作为“副科”“小学科”,在平时复习时,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他们认为的主科中,极少有学生主动去复习历史。没有复习,加上由于范围广,考试起来往往学生分数不高,影响他们的中考成绩。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让学生在45分钟中高效学习历史,提高历史复习效率,提高学生成绩。

我任教历史十五年,长期担任九年级历史教学,对如何提高九年级历史复习效率,我一直在苦苦思索,也在不断尝试。经过多年的摸索,我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了一套自认为不错的复习方法。

一、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兴趣,提高复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把学生吸引,我认为这是一个教师教学能力高低的体现。任教十五年,对教学内容我可谓非常熟悉。但每年的学生实际情况都不同,因此每年备课我都不敢怠慢,怕学生上课没有兴趣,死气沉沉;作为教师的我也会因为学生上课情绪而影响上课激情。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要想让自己的课堂历久常新,具有吸引力,特别是作为“副科”的历史复习课,学生本已不重视,加之是复习课,他们自认为早已掌握,上课听与不听都无关紧要,如何吸引学生兴趣,这就更显得尤其重要了。我每年都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兴趣,提高复习效率。例如,去年由于学生基础比较好,我上课采用的方法是是先点拔一下知识点,然后由学生自己分组讨论、概括,教师总结、补充;最后用相应练习进行巩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热情很高,教学效果也相当好。今年一开始时,我继续沿用这种教学方法,但收效甚微,学生不主动参与,课堂气氛很沉闷。后来经过深入了解。原来他们不是不想参与,而是因为由于基础差,不知如何做。我根据这种情况,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上课时,先让学生读书十分钟,让学生对本节将要复习的知识有所了解;然后教师针对重点内容设计问题进行提问,在提问的同时帮助学生归纳概括各个知识点,构建成一个知识网络;然后再让学生自学、讨论。最后提问,这样效果就出来了。因为提问,学生怕回答不出来,自然精神集中,因为问题设计的有趣,学生自然感兴趣,复习效果自然出来。这样知识就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积累和掌握。随着知识的积累和掌握,学生的成就感有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了。学生越学越有兴趣,学习成绩也就越来越好,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不能墨守成规,一定要根据学生实际、学生需要,大胆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二、紧扣考纲,把考试内容分成各个主题上课,让历史变得生动。

每年考纲来了,我都会认真学习、研究考纲内容,根据需要把学生要考的内容分成各个主题,然后按主题来上课。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帮学生梳理、概括各个知识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高效吸收,把各考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例如,当我在复习世界史时,考纲要求内容是:

1.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

(1)文艺复兴:但丁、达・芬奇及其贡献(2)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的航行;新航路开辟的重大影响。(3)英国的新生:共和国诞生和克伦威尔;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美国的独立:独立战争和美国的建立,华盛顿的有关事迹(5)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和共和国的诞生

2.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有关历史人物和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2)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应用与电讯技术的兴起;火车和飞机的发明;爱迪生

3.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和标志、意义(2)巴黎公社的建立、措施和失败;《国际歌》的诞生

4.近代科学的主要成就: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的成就与贡献

5.思想:启蒙思想

6.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2)苏联的成立 (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

7.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8.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崩溃(1)冷战局面的形成(2)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美国经济的发展;西欧的振兴和欧共体的建立;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3)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9.当代世界格局的演变 (1)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和影响;(2)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0.现代科技与文化:(1)第三次科技革命 (2)知识经济的出现。

根据需要,我先把以上内容分成13个主题。1、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准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2、资产阶级革命的物质准备――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3、资产阶级革命;4、20世纪成功的三大改革――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5、科技革命;6、国际共产主义运动;7、近代自然科学革命;8、苏联社会主义道路探索;9、经济危机及对策;10、“二战”后的国际关系――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11、战后西方经济的发展;12、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13、“冷战”后的国际关系(当代世界格局)――经济全球化趋向,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然后用专题的形式上课。这样,内容虽已学过,但经过整合后,学生不会觉得重复,上课会认真、专心。复习效果就会水到渠成。当然,这种复习形式最好是用在第二或第三轮复习时使用效果会特别明显。因为这时候学生对基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与掌握,在这种基础上教师用主题的形式上课,帮助学生把各种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这样原本枯燥无味的、死气沉沉的各个历史知识就会变得生动起来,学生记忆和理解时就容易得多了,复习效率自然会事半功倍。

三、采取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即在上完所有新课后,根据考纲内容,按课本顺序帮学生复习、整理各考点。这阶段注重学生对基础的掌握。如基本历史时间、历史事件、过程等。

第二轮,按每单元内容进行复习。这轮复习注重的是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让每个学生弄明白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产生的影响等。这阶段在复习的同时每节课都要配相应的练习题,以巩固每节课所复习内容,做到课课过关。

第三轮,进行专题和综合训练。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查漏补缺。第一、二轮复习后,根据学生掌握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些学生常出现错误或掌握不够好的知识点通过专题训练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理解和巩固。尽量让每个知识点学生都能熟悉掌握,牢记于心。

第5篇

1.对古迹一边保护,一边利用,让古代文明帮当代人赚钱,是各国的生财之道。下列哪一古代建筑是埃及的生财之道

A、泰姬陵B、圣索菲亚大教堂C、金字塔D、雅典卫城

2.比尔是斯巴达城邦的一位小商人,他说雅典的民主政治很民主,就兴冲冲地带领全家搬到雅典居住。在下一届公民大会召开时,他认识到

A、他全家都有资格可以参加

B、只有他和儿子作为男性公民可以参加

C、只有他作为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

D、他以及全家都没有资格可以参加

3.古代日本从中国获益良多,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日本多次派出遣唐使,甚至文字也是从汉字演变而来,以中国政治制度为蓝本的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的发展。大化改新标志着

A、日本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

B、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C、日本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D、日本走上了帝国主义道路

4.“我在东方看到了喷油的泉,可以燃烧的石头,用轻巧的纸张做的货币……”,“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屋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以上这些文字出自

A、《天方夜谭》B、《马可•波罗行纪》

C、《俄底浦斯王》D、《荷马史诗》

5.人类历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A、巴黎公社B、俄国二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6.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共同点有

①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会议②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脏会议③会议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但又埋下了新的矛盾④两个会议均损害了中国的权益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7.下列条约中哪一些包括含有损害中国权益的条款

①《凡尔赛和约》②《九国公约》③《四国条约》④《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A、①②B、①②③C、①④D、①②④

8.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整个新政的核心和基础

B、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

C、“新政”使美国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D、“新政”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里程碑

9.1934年,在美国一家咖啡馆里,四位老朋友的谈话中,能反应当年社会实际情况的是

A、威廉:我不能把现金存入任何一家银行

B、汤姆:我的农场白白屠宰了大批牲畜,损失惨重

C、玛丽:我长时间在工厂做工却得不到工资保障

D、杰克:我失业半年后,在田纳西水库工程工地找到了工作

10.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的事件是

A、德军突袭波兰B、日军偷袭珍珠港

C、中途岛海战D、诺曼底登陆

11.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上网查阅资料时,输入的关键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他们想了解的历史事件是

A、莫斯科保卫战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D、柏林战役

12.促使日本法西斯投降的最关键因素是

A、中国人民的长期抗战

B、美国原子弹对日本法西斯的震慑作用

C、苏联红军对日本关东军的打击D、反法西斯盟国的通力合作

13.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包括

①进行社会经济改革②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③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④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14.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尤其迅速的地区是

A、中部和西部B、东部和中部

C、西部和南部D、中部和南部

15.当今世界上的经济体是

A、欧盟B、联合国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

(主观卷)45分

二、简答题(8分)

16.请阅读下列①—⑧条,将相关史实的序号填在题后相应的国别表格中。

①由于一战的影响走上法西斯道路

②1929-1933年经济危机从这里开始

③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④18世纪,号称“日不落帝国”

⑤攻占巴士底狱(如右图)

⑥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⑦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⑧提出建国际联盟的建议但最终没有参加

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

三、材料分析题(10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经济遥遥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据统计,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中所占的比重达到53.4%,出口贸易占32.4%(1947年数字),黄金储备占74.5%,是世界上的资本输出国,纽约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美国拥有的经济规模和市场、的科学技术,大大高于其他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国正是凭借自己的强大经济实力和优势,采取种种措施,夺取了世界经济霸权。

请回答: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6分)

(2)你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中,获得了什么启示?(4分)

四、分析说明题(12分)

18.今年(201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8周年。回顾历史,我们认识到:当人类面临着共同挑战的时候,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国家是能够联合起来,战胜挑战实现共同发展的。

请回答:

(1)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被消灭的有哪两个欧洲法西斯国家?(2分)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国家,为战胜法西斯势力联合起来,协调行动的主要表现有哪些?(请举两例并加以说明)(6分)

(3)结合上述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经验,请你以中国政府的名义向联合国建议怎样去应对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4分)

五、探究题(15分)

19.2008年北京奥运凸显和谐世界理念,其开幕式的文艺展示中,三个不同时期的“和”字,体现了中国以和为贵、和谐世界的思想主题。“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走进历史,欣赏“和谐”画卷(4分)

(1)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二马可•波罗一行离开威尼斯

(1)一中的商路又叫什么?(1分)图二中,马可•波罗是哪国人?(1分)他离开威尼斯后在哪个国家生活了17年?(1分)

(2)以上图片主要反映了人类文明交流的哪种方式?(1分)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8分)

图三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图四关押在船舱里的黑奴图五:德国向英国提出挑战

(3)图三的情况最终导致了什么事件的发生?(1分)

(4)图四中的黑奴要被运到何处?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2分)

(5)德国向英国提出挑战的目的是什么?最终导致什么后果?(2分)

(6)根据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简要归纳历影响“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3分)

步骤三:学史明智,描述“和谐”美景(3分)

(7)通过上述探究,你可能会获得一些启示,请你谈一谈,你心目中的“和谐世界”应该是怎样的?

二、16、

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

④⑤⑥②⑦⑧

第6篇

这篇九年级历史期末试题参考的文章,是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文明中,自然环境明显不同于其他文明的是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希腊2.下列东西方文明冲突中最早的一次是 ( )A.希波战争 B.亚历山大东征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鸦片战争3.但丁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这里的“旧时代”、“新时代”分别指 ( ) A奴隶时代、资本主义时代 B封建主义时代、社会主义时代 C资本主义时代、社会主义时代 D社会主义时代、共产主义时代4.美洲长期以来与世隔绝。把它与世界开始联系起来的重大转折时刻是 ( )A.迪亚士远航 B.哥伦布远航 C.达·伽马远航 D.麦哲伦船队的远航5.你认为下列哪次资产阶级革命称得上是“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辛亥革命6.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是 ( )A.改变了原来的社会性质 B.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 C.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D.德国进行了反对外国干涉的革命战争7.无产阶级的战歌《国际歌》的创作背景是 ( )A法国大革命 B 巴黎公社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十月革命8.“废除奴隶制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你认为说这句话是 ( )A华盛顿 B 林肯 C亚历山大二世 D明治天皇9.一战爆发前夕,一位往来于世界各地的意大利商人目击了这次大战导火线发生的全过程,他当时正处在的半岛是 ( )A.亚平宁半岛 B.巴尔干半岛 C.伊比利亚半岛 D.小亚细亚半岛

第7篇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下图是“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它因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发生而名扬世界

A.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凡尔登战役

C.攻占巴士底狱

D.莫斯科保卫战

2.丘吉尔曾说:“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俄国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斯大林

A.适时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适时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C.合理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3.弱国无外交,落后遭欺凌。中外历史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充分表明了这一深刻道理。在《九国公约》中体现了弱国无外交的内容是

( )

A.中国赔款2100万元给英国

B.中国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确立列强在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4.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这一体系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这是因为

A.它便利了美国在中国的扩张

B.它严厉惩治了德国

C.它只是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D.它缓和了美、日之间的关系

5.右图中的情景发生在1929年的纽约街头,汽车上的牌子上写的是“仅仅100美元可买下这辆车”。车主愿意以如此低的价格出售这辆轿车的深刻社会原因是

A.车主想换辆新车

B.该车已经无法使用

C.美国受到战争威胁

D.美国爆发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

6.某同学通过互联网下载了一位历史人物的简介:“他是连任四届的轮椅总统,颁布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出席了雅尔塔会议……”那么,“他”是

A.威尔逊

B.罗斯福

C.杜鲁门

D.尼克松

7.某班开展了“我看希特勒”的课堂讨论,以下是部分同学的观点,其中体现了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是

A.他宣称“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符合德国的利益

B.他把德国绑上战车,把世界拖入战争,完全是西方国家纵容的结果

C.在短时间内横扫大半个欧洲,他是个真正的英雄

D.欧洲历经巨大的战争浩劫,约600万犹太人成为冤魂,他是罪魁祸首

8.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各国单独抗击法西斯变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是在

A.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B.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后

C.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后

D.雅尔塔会议召开后

9.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要上网查阅资料,他们输入的关键词是“二战、转折点”。由此可知,他们想了解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珍珠港事件

B.诺曼底登陆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柏林战役

10.下面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制作的一个反映世界史上重要会议的年代尺。在这个年代尺上标出的会议中,决定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苏联承诺参加对日作战的是

( )

11.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A.政治体制的变化

B.经济体制的变化

C.国家名称的变化

D.社会制度的变化

12.下面是九年级某班同学小明围绕“印度的独立和振兴”制作的学习卡,其中有一处与史实明显不符,此处是

A.独立时间

B.斗争对象

C.领导人

D.发展状况

13.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不仅使非洲国家失去了经济资源,也使非洲国家失去了政治尊严,即失去了民族的独立和平等。下列史实中标志着非洲国家最终找回“政治尊严”的是

A.万隆会议召开

B.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

C.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

D.纳米比亚独立

14.小亮准备了解与“冷战”有关的知识,那么,他可以在网上用下列哪组关键词进行搜索

A.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苏联解体

B.《北大西洋公约》、马歇尔计划、科索沃战争

C.雅尔塔会议、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

D.珍珠港事件、马歇尔计划、欧共体

15.下列四面旗帜中,属于当今世界上最大经济体的是

16.知识经济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经济。下列企业中与这一新经济形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中国李宁

B.美国微软

C.德国奔驰

D.美国麦当劳

17.20世纪,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著名长篇小说有德莱塞的

A.《美国的悲剧》

B.《母亲》

C.《青年近卫军》

D.《静静的顿河》

18.2012年6月16日,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拉开帷幕,这是电影界的盛会。电影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艺术,下列城市中被称为世界电影梦工厂和世界电影之都的是

A.上海

B.戛纳

C.柏林

D.好莱坞

19.陈亮同学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归纳为一个专题,这个专题的名称可以定为

A.思想解放运动的作用

B.民族战争的胜利

C.政治改革的意义

D.民主革命的影响

20.近代以来,科技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下情景中不符合当时社会生活的是

A.1831年,达尔文乘“贝格尔”号考察船作环绕世界的考察

B.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消息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

C.1943年,乘飞机去埃及参加开罗会议

D.2011年,中国中考阅卷可采用网上阅卷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小题,60分)

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材料二:1933年3月……他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紧急救济法》,并成立紧急救助署关注在贫困中挣扎的人们;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的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

(1)为了改正材料一所提到的错误,列宁实施了什么政策?其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文中的“他”指谁?他制定一系列有效法规、政策的目的是什么?这些政策、法规的中心措施是什么?(4分)

(3)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成效是什么?(3分)

22.(7分)活动与探究。

机遇稍纵即逝。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善于抓住机遇,从本国国情出发,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美国机遇: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增长强劲。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

(1)二战后初期,美国抓住了哪些机遇促使本国经济“一枝独秀”?(至少回答两个方面,2分)

日本机遇:21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逐渐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2)日本抓住了哪些机遇促使本国经济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呈现高速发展态势?(至少回答三个方面)(3分)

西欧机遇: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每个国家发展经济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的资源丰富,有的资金缺乏,有的科技先进。因此,经济全球化成为一种趋势。

(3)为了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西欧国家之间加强合作,采取了哪些措施?(1分)

(4)你认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着哪些机遇?(1分)

23.(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二战以来,国际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适应了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经济全球化的需要,适应了当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需要,发展中国家为适应这种变化,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组织。

(1)材料一中图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推动了哪一国际组织的产生?图二反映的区域性组织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2)中国为适应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新变化,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组织活动,试举两例。(2分)

(3)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组织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2分)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的认识。(2分)

24.(12分)材料一: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国的战机或舰艇自2011年3月19日起向利比亚有关目标实施了军事打击。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科萨切夫于3月20日表示,有关国家实施的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超出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授权范围,与决议精神相违背。

材料二:下图是矗立在联合国总部门前的两座雕塑。

(1)结合材料一请回答: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

(2)结合材料一回顾历史: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曾经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公然对一个联合国成员国动武,从而引发了哪一战争?(2分)

(3)材料二表达了联合国怎样的意愿?(2分)

(4)20世纪以来,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三次大的变化,结合史实,按照历史发展顺序依次写出三次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6分)

25.(1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及图片,探究相关问题。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由于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1)根据上述材料和图片概述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的国际政治背景。(4分)

(2)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列举你知道的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4分)

(3)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6分)

26.(10分)探究实践,学以致用。

通过历史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了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许多发明成果,这些成果对人类社会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请回答:

(1)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具有哪些特点?(3分)

(2)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请你谈谈其重大影响。(4分)

(3)请你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发明成果为例,说一说这些发明成果正在对你的生活和学习产生哪些影响。(3分)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1.A 2.D 3.D 4.C 5.D 6.B 7.D 8.B 9.C 10.D11.D

12.C

13.D

14.A

15.C

16.B

17.A

18.D

19.A 20.B

第二部分21.(1)新经济政策。(1分)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1分)(2)罗斯福(1分)。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2分)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1分)(3)共同成效:都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都巩固了政权,缓和了社会矛盾。(3分)

22.(1)二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重视培养人才;利用高新科技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2)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扶持日本;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品;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科技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等。(答出三点即可得3分)(3)成立欧共体(或欧盟)。(1分)(4)新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存在多极化趋势,国际形势相对稳定;国内实行改革开放;国内政治稳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等。(1分)

23.(1)联合国(1分)。加速了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1分)(2)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中国在上海承办APEC会议;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给分)(3)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2分)(4)认识:说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在国际组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利用国际组织这一平台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利益等。(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给分)

24.(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分)(2)科索沃战争。(2分)(3)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2分)(4)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分)二战后形成雅尔塔体系;(2分)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格局终结,“一超多强”局面形成。(2分)

第8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自主;习题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为了让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取得好的成绩,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我们的复习往往就是教师将知识点串起来进行讲解,之后,便进入了习题练习中。再加上历史课程很多学生将其看作是“副科”,所以,很少有学生能够认真地完成练习,久而久之,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历史复习质量、自主学习意识等都受到了影响,严重不利于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在历史复习中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进行论述,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走进考场。

一、自主制作时间轴

所谓的时间轴是指以时间为线索来将相关的历史重大事件进行整理,以帮助学生进行应用,同时,也能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这对提高学生的历史复习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课程改革下,我们要做好师生课堂地位的改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相关的时间轴,进而在加深印象的同时,也能大幅度提高历史课堂的复习质量。

例如:

以上仅是一个简单的时间轴的制作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特点来制作时间轴,只要能够将时间、事件展示清楚即可,只要方便自己记忆就行。但是,切记不能在网上找、在参考书上摘抄,否则,是起不到时间轴加深学生印象功能的,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动手进行制作,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二、自主探究问题

自主探究问题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历史复习质量的重要方面。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这样不仅能够完善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复习效率,而且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提高以及历史素养的形成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在复习《抗日战争的胜利》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也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复习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复习时,我组织学生重新对“抗日战争胜利”后对国际国内产生的影响,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等问题进行思考,一是因为在新课教授的时候,我们只是在分析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的一些情况,并没有将关注点放在国际上,而在九年级的复习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地分析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国际上都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对抗日战争的胜利有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抗日战争胜利后国际上的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问题,组织学生结合三年所学的历史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重新思考、重新分析,这样不仅能够完善学生的答案,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而且也能将知识系统化,对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进而也为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以及知识应用能力的锻炼做出相应的贡献。

三、自主习题讲评

习题练习、习题讲评是复习环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方面。但是,我们也都知道,历史讲评课仅是在订正答案,作为教师的我们也仅是将存在疑问的题目进行简单讲解。因为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我们都认为历史作为一门文科,“背诵”之后足以应对考试。所以,讲评课基本上就成为摆设,没有实际价值。因此,在课程改革下,我们要将讲评课的主体归还给学生,让学生以“小老师”的身份自主地对相关的试题进行讲述,这样不仅能够起到巩固的目的,同时,对学生能力水平的锻炼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多选)

A.造纸术的发明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D.火药的广泛使用

以该题的讲评为例,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由优等生为“老师”来对这道题进行分析,首先,分析题干,之后明确本题的考查点,这样一步步地进行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也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作为新时期的历史教师,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选择多种复习手段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复习的良好习惯。

第9篇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亚非欧的古代文明中,环地中海的四个文明古国是()

①古埃及②古巴比伦③古印度④古希腊⑤古罗马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2、如果秦始皇穿越到古代印度去旅游,对照印度的种姓制度,他发现自己竟属于()

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

3、2013年6月26日,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在北京召开“中非关系”研讨会,为加强中非合作、推进中非关系全面发展献计献策。亚非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其共同点不包括()

A.产生在大河流域B.分布在亚非地区

C.海洋是其文明发展的最重要地理因素

D.处于北纬20~40度之间

4、“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欧洲中世纪的谚语。此话说明了中世纪的欧洲城市是()

A.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B.已不受国王管辖

C.城市的空气比较清新D.城市相对独立和自治

5、拉丁字母是现在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以下几种文字中,没有受拉丁字母文字影响的是()

A.日语B.西班牙语C.法语D.葡萄牙语

6、小华想了解中古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以下可供选择的书籍为()

A、《古兰经》B、《大唐西域记》

C、《天方夜谭》D、《荷马史诗》

7、拿破仑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这样“东西”是:()

A.发动政变夺取政权B.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C.兵败滑铁卢D.颁布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典》

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下列的实践证明地圆学说正确的是()

A.迪亚士发现好望角的航行B.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行

C.达•伽马到达印度的航行D.麦哲伦船队完成的环球航行

9、“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被人民送上断头台的有()

①查理一世②查理二世③路易十六④罗伯斯庇尔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④

10、2012年10月16日,合肥到北京的高铁全面开通,大大方便了安徽人的外出。你知道火车的发明者是()

A.史蒂芬孙B.福特C.瓦特D.富尔顿

二、材料分析题(共15分)

11、“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地宣布并昭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国国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从此完全废止。”

(1)、上述文件出自。(1分)

(2)、这个“合众国”的名称是。(2分)

(3)、这一文件的主要起草者是,发表者是。(2分)

(4)、这一文件发表的意义有哪些?(3分)

12、材料一:以英国为例,生铁产量1740年为1.7万吨,1800年增至25万吨;棉花加工量1764年380万磅,1789年增至3240万磅。

材料二: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一方面由于无产阶级不满情绪的增长,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力量的壮大,产业革命,便孕育着一个由无产阶级来进行的社会变革。-----------恩格斯

(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正在经历一场什么变革?(2分)

(2)材料二表述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

(3)材料三分析这场变革对社会关系带来的影响是什么?(3分)

三、探究论述题(共15分)

13、汤姆出生于英国一个工业世家。18世纪中期,汤姆的爷爷兴建了一座棉纺织厂;19世纪初期,汤姆又投资兴建了一座棉纺织厂。请问汤姆和其爷爷在工厂的选址上可能会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不同之处?(背景资料:18世纪中期,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不久又有人发明水力织布机。)(7分)

14、科技改变世界面貌,但也产生负面影响。某校九(1)班探讨相关问题。

材料一: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是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的,可是20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恩格斯

(1)“英国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指哪一历史事件?英国完成这一事件是什么时间?对中国有何影响?(3分)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为时尚。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喷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已经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2)随着人们出行方式的变化,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此时促进了何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分)

材料三:《人民日报》2013年9月22日电(记者钱伟)合肥市环保局日前曝光了9家违规排放废水企业,这批企业将面临限期治理、罚款、停产整改等处罚。本次曝光的9家企业主要涉及废水超标排放、危险废物未按环保要求进行处置、新建项目环评未报批等问题。

(5)材料二也表明英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结合材料二、三,你认为发展经济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3分)

参考答案

1—10CBCDACDDDA

1、(1)、《独立宣言》;(2)、美利坚合众国(或美国);

(3)、杰斐逊,第二届大陆会议。;

(4)、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标志美国的诞生。

2、(1)、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加速经济的迅速发展。

(3)、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阶级矛盾日益尖锐,阶级斗争日益激励。

第10篇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硝烟的散尽,人类迎来了宝贵的和平。然而,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依然存在,各国之间的矛盾仍未从根本上消除。随着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各国经济遭受了空前沉重的打击。为了对付经济危机,各国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实现了经济的缓慢复苏,最终渡过了经济危机;德国、意大利、日本则建立或巩固了法西斯,它们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疯狂侵略扩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课标要求]

1.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

2.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3.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纳粹德国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能力提升]

1.全面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先后召开了两次所谓的“和平”会议,签订了一系列国际条约,最终形成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是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的继续,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殖民地的继续。这两次会议是典型的帝国主义分赃会议,因此,靠这两次会议确立起来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但不能消除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老矛盾,反而增加了新矛盾,为下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所以,这一体系不可能长期维持。

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还是有积极作用的。1924-1929年,资本主义各国迅速发展,经济空前繁荣。这与“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有很大关系。在这一体系下,帝国主义各国的矛盾得到了暂时缓解,世界和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暂时维护,从而为各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2.罗斯福新政的“新”与“旧”。

不可否认,罗斯福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也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

罗斯福新政的创新,主要表现为国家加强了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前的资本主义制度,对于经济发展基本上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营销,如何竞争,这些事全由市场说了算,国家一律不管。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大危机,让资本主义国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罗斯福开始改弦易辙,尝试对经济发展进行干预和指导。这就是罗斯福新政的“新”。

但罗斯福新政的实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坚持生产资料私有制,坚决反对国有化。国家的一切干预手段必须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是罗斯福新政的终极目标。这就是罗斯福新政的“旧”。

[由图说史]

1.漫画《争吵与签约》(见右图)。

(1)漫画简介:这幅漫画反映了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矛盾重重、勾心斗角。一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帝国主义各国都想在未来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2)结果:经过漫长的明争暗斗,帝国主义国家最终签订了包括《凡尔赛和约》在内的一系列条约,形成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凡尔赛体系。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2.图片《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见右图)。

(1)图片简介:英国一位普通的工人,由于经济危机的冲击而失业。为了养家糊口,他走上街头,在胸前挂个牌子,上面写着:“我懂得3种行业,我会说3种语言,我有3年的工作经验,我有3个孩子,并且我已经失业3个月了,但我只想得到一份工作。”

(2)反映的社会问题:经济大危机爆发了,一方面,资本家们不能像以前那样从工人身上捞取巨额利润了,但他们仍可以挥霍无度;另一方面,广大工人失去了最起码的生活保障,他们流离失所,挨饿受冻。

(3)启示:人民群众是经济危机最大的受害者。经济危机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罪恶。

[典例解析]

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条约条款:(1)尊重中国之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2)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3)施用各国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4)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材料二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

(1)材料一出自哪一条约?

(2)这一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3)这一条约的签订说明了什么道理?它告诫我们应该怎样做?

解析:在回答第(1)问时,我们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到“尊重中国之”、“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这说明所谓的“尊重中国”的规定是假的,再结合材料二,就可以判断出材料一的出处了。在回答第(2)问时,要注意从中国是一个弱国的角度说危害。第(3)问中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属于开放性问题,可以从国家、个人两个角度回答。

参考答案:(1)《九国公约》。(2)中国的再一次遭到了破坏,更加方便了帝国主义各国对中国的经济掠夺(言之有理即可)。(3)说明了“弱国无外交”。中国要想更好地维护国家,必须强大起来,大力发展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我们青少年学生也应该好好学习,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建设国家美好的未来,维护国家,维护国家尊严。

[模拟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巴黎和会用了5个月的时间,才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和约》,这说明( )

A.会议代表的办事效率太低

B.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难以协调

C.德国不愿意付出太大代价

D.中国为维护国家进行了长期斗争

2.巴黎和会不是谋求世界和平的会议,而是一次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凡尔赛和约》中( )

A.关于领土问题的规定 B.关于军事问题的规定

C.关于政治问题的规定 D.关于殖民地问题的规定

3.一战后有两个国家没有批准《凡尔赛和约》:一个是没能实现统治世界野心的美国,一个是遭受严重践踏的国家。“遭受严重践踏”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中国

4.《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元帅福煦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根据是《凡尔赛和约》( )

A.没有充分满足法国等战胜国的要求

B.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的新秩序

C.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D.严重损害了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的权益

5.右图展示的是国际联盟的总部所在地——瑞士日内瓦的万国宫。下列关于国际联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国际联盟简称“国联”

B.国际联盟成立于1920年1月

C.国际联盟被英、法两国控制

D.国际联盟是制裁侵略、维护和平的机构

6.在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上,都能操纵会议的国家是( )

①英国 ②法国 ③美国 ④日本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7.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九国公约》,暂时协调了( )

A.法德矛盾 B.美日矛盾 C.英法矛盾 D.英美矛盾

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指的是( )

A.1919-1923年 B.1924-1929年

C.1929-1933年 D.1934-1939年

9.1929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了,并很快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场经济大危机的特点包括( )

①涉及范围特别广②持续时间比较长③破坏性特别大④最早起源于英国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10.罗斯福新政主要“新”在( )

A.积极推行“以工代赈”政策

B.销毁过剩农产品,政府给予补贴

C.采取国有化的政策

D.采用国家干预的办法消除危机

11.经过大胆尝试,罗斯福新政最终取得了显著成效,它的历史作用中不包括( )

A.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

B.缓和了社会矛盾

C.给资本主义经济开辟了一条新路

D.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12.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主义秩序的新运用。”由此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

A.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政策调整

B.用计划经济手段解决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现的问题

C.用旧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来解决经济危机

D.沿用旧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政策和措施

13.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一些国家先后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其顺序是( )

①德国②意大利③日本

A.③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②①③

14.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A.1922年,墨索里尼进军罗马,建立法西斯

B.1933年希特勒上台,集总统与总理大权于一身

C.1936年,日本受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

D.德国希特勒在国会纵火案后解散共产党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材料二 罗斯福说:“在美国从来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面临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

材料三

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1)根据材料一,当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的时候,美国面临着怎样的困难?

(2)罗斯福是如何解决这一困难的?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判断罗斯福实施这些措施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16.探究题。

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在经济发展放缓的情况下,个别国家的右翼势力又沉渣泛起,军国主义倾向明显加强。这与以前的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早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也曾爆发了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一些国家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请回答:

(1)为摆脱经济危机,建立或巩固了法西斯的国家有哪些?

(2)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亚洲策源地相继形成,其形成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3)法西斯势力的猖獗给世界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当今人类共同面临一系列难题,如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生态失衡、恐怖主义等。为解决这些难题,各国人民应怎样做?

参考答案:

一、1.B 2.D 3.D 4.C 5.D 6.C 7.B 8.B 9.C 10.D 11.D 12.A 13.D 14.B

第11篇

关键词: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96-01

21世纪,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向教育提出了新挑战。国际间的竞争压力;世界范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浪潮和我国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不断革新。作为20世纪最后一部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教学大纲》)和21世纪新课标以来第一部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它们有着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通过对它们的比较,探究其变化,总结其经验,为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1 内容结构的比较

《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结构为:中国古代史教学内容概述、中国古代史教学内容要点、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内容概述、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内容要点、世界史教学内容概述、世界史教学内容要点。总体上分为三个部分,即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

《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结构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分为若干个学习主题,《课程标准》“在中国古代史中确定了9个主题,在中古近代史中确定了7个主题,在中国现代史中确定了7个主题,在世界古代史中确定了5个主题,在世界近代史中确定了8个主题,在世界现代史中确定了8个主题”[1],这些主题分为“政治活动”、“经济活动”、“思想文化”等方面。

《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结构的设置是以时间为轴,按照历史学科自身的逻辑性进行编制,强调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但所设置的教学内容知识点繁杂,理论性强,学生理解接受难度大,历史课程存在“难、繁、偏、旧”现象。《课程标准》以学习主题的形式重新构建中学历史课程体系,打破以时间为轴的编排体系,按照“贯通古今,中外关联”原则重新编排,大量减少了繁杂知识点,降低了学习难度,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2 具体内容的比较――以中国古代史中部分内容为例

《教学大纲》对历史课程内容的具体阐述,条例式列举出教学内容,对每个时期的主要内容重点突出,不列入考试范围的内容以“”标明,主次分明;文字简洁,内容简明清晰。以中国古代史为例,共有21个具体教学内容:(1)远古时代;(2)夏、商、西周;(3)春秋、战国的纷争;(4)先秦时期的文化;(5)秦的统一;(6)西汉的强盛;(7)东汉的兴衰;(8)秦汉时期的名族关系和对外关系;(9)秦汉时期的文化;(10)三国和两晋;(11)南朝和北朝;(1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13)隋朝的灭亡;(14)唐朝的繁盛及衰亡;(15)隋唐时期的文化;(16)辽、宋、夏、金;(17)元朝的政治和经济;(18)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19)明朝的政治和经济;(20)清朝前期的政治和经济;(21)明、清前期的文化。从这可以看出,教学内容的安排基本上按编年体形式编排的,以时间为序,与高等院校历史学科的教学大纲体例基本相似。相关的知识内容被分割开,分散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上,忽略了知识内在的联系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整体性的把握。

《课程标准》以主题形式建构中学历史课程体系,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将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具体化,对学生学习课程内容提出了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的要求。以中国古代史为例,共有9个学习主题:(1)中华文明的起源;(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3)统一国家的建立;(4)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5)繁荣与开放的社会;(6)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7)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8)科学技术;(9)思想文化。从这可以看出,教学内容是以主题形式构建的,将相关联的知识点放在一个学习主题中,注重知识点的内在逻辑性和系统性,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整体把握。在每个学习主题中提出了不同层次的内容目标要求,以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为例,内容标准:“(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3)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4)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2]从中可看出,每个内容标准有着不同的层次要求。出现了“了解”“知道”等词的地方,为识记层次,要求学生能正确写出或说出这类历史内容的基本史实,这是对教学内容最基本的要求;出现“理解、归纳”等词语的地方,为理解层次,要在识记的基础上对历史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对历史问题的初步认知;出现“探讨”“评价”等词的地方,为运用层次,要求学生不仅学会知识与技能还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对历史内容能够有自己的见解和评价。三个教学目标层次的设定,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要求一目了然,便于教师分层教学。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12篇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共24分;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朝代与建立时间、建立者的搭配,正确的是: A.西汉-公元前221年-刘邦 B.唐朝-618年-李世民 C.南宋-960年-赵匡胤 D.元朝-1271年-忽必烈2.某班同学准备排演有关孔子的室内话剧。下列场景设计有历史知识性错误的是:①孔子在查看《史记》等文献资料 ②室内有一尊观音菩萨塑像 ③墙上有一幅书有楷体大字“仁者爱人”的山水画 ④孔子正在编撰和整理《春秋》一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汉字的书写和发展过程导致了书法艺术的产生,东汉末年,书法 逐渐成为一种艺术B.在唐代,诗歌创作达到了顶峰,成就影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C.宋代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杰出的词人有苏 轼、李清照、辛弃疾等D. 明朝《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四部小说,享誉海外4. 中国有座城市,它因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冠上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因30万同胞在此无辜被杀害而痛恨。它就是A.北京B、南京C、厦门D、上海5.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提出:“对于列强来说,保持一 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的”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6. 史学家蒋廷黻把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形容为“引狼入室”,其中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扩大资本输出尤为突出。这与《 马关条约》的哪项条款相关A.增辟通商口岸B.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C.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7. 一位老爷爷出生在19世纪初,见证了堂堂大清帝国像列强眼中的“一只羔羊”一样被任 意宰割,他的四个儿子饱经沧桑。下面是他对四个儿子的描述,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A、老大1843年在海关工作,在关税方面却要和英国协定B、老二是圆明园的管理人员,目睹“万园之园”被烧毁C、老三1896年在重庆看到了日本人开设的工厂D、老 四1905年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8.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百年以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是A、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了两枚原子弹B、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C、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抗战D、爱国华侨的援助9.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败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 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的话说明A、中国抗战取胜的根本原因是国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中国抗战取胜扭转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来中国屡败的局面,洗刷了中华民族的耻辱C、中国的抗战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D、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和重大牺牲1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顺利召开,与下列事件有关的是: 11 .胡锦涛曾引用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鼓舞和祝福深圳人民。1980年,与深圳一起获得优惠的经济政策而“扶摇直上”的 城市是A.珠海、汕头、厦门  B.珠海、汕头、广州 C.上海、 汕头、厦门 D. 珠海、海南、厦门12. 原苏联总理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A.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C.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道路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6分)13.材料阅析(12分)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材料一: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在自己的回忆文章中写道:“甲午战败的消息使中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以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材料二: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人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材料三:据报道,有记者问“2014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0周年。中方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的未来?”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120年前的中国,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捍卫自己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1) 材料一中“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请列举两例史实说明(2分) (2)日本这个“东方的小国”通过哪次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具有侵略性的强国的?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3)材料二是什么条约的主要内容?它的签订给中国造成的最严重的危害是什么?(2分) (4)你认为材料三中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捍卫自己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 民族尊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今天,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怎样做才能地体现爱国主义精神(4分) 14.分析与探究(13分)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 日在关内流浪!哪 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什 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松花江上》 (1)材料一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开始于日本发动的哪一重大事件?东北人民是何时回到可爱的家乡,欢聚一堂的?(2分) 材料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它消灭!把它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大刀进行曲》(2)材料二歌曲的创作与日军发动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2分)导致“二十九军不是孤军”与哪一重大事件有直接关系?(2分)该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材料三: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 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进! ——《义勇军进行曲》(3)请举出三例中国有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案例(3分) (4)今天,日本军国主义仍然阴魂不散,企图通过各种方式为侵略战争翻案,这应引起我们高度的警惕。请你举出两例日本破坏地区和平与稳定、为战争翻案的行为(2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