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身边的小事作文

身边的小事作文

时间:2023-05-29 18:01: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身边的小事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身边的小事作文

第1篇

我们的身边常常会有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发生,只要我们留心去观察,你会有很大的感概!

中午放学后,教室里早已空无一人,可电风扇却在不停地工作着;停车场里,自行车倒地,却无人扶起;桌面上出现了“三八线”;甚至同学们把自己抽屉里的废纸,丢在干净的地板上。虽说《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具体字句,未必人人可以背的出,但关心集体,爱护公物,做一个拥有美德的人,又怎么可以抛置于脑后呢?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现在,我的学校里有人不经意遗落的垃圾,马上就有同学捡起,扔进垃圾桶里;在校园里,任何人遗失了衣物、钱币,只要到学校大队部里就一定能取回;当小同学不小心跌倒时,一定会有人马上来扶起……漫步校园中,看着清爽整洁的环境,面对着一个个文明礼貌、热情热心的同学,你一定会感觉到惊讶!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相信我们校园的明天会更加强盛!

第2篇

每天在我们身边都会发生很多小事,其中帮家里做事情最让我开心。

有一天晚上,吃饭的时候,发现妈妈没有精神,而且脸上显得很疲劳,我就对妈妈说:“吃完饭,你去休息吧!我来洗碗!”妈妈说:“好的,你小心一点,要把碗洗干净!”我说:“没问题!”吃完饭,我小心翼翼的把碗筷端进厨房,我先在百洁布上挤一些洗涤灵,又添上一些水,再拿来碗一个一个认真地从里到外擦一遍,这时碗上有许多泡沫了,再用水把碗上洗干净,就这样洗完了碗,又洗完了盘子和筷子,才放在碗柜里,我洗完了,心我把碗筷洗好了也摆好了想洗碗筷可真累啊!不过也是很开心,我走到妈妈身边对妈妈说:“妈妈,我把碗筷全给洗好了,这下您就不用那么累了!”妈妈起身走向厨房一看,看见我把碗筷洗好了,也摆好了,妈妈笑着对我说:“你长大了,会帮妈妈干活了!”我心想以后每天都帮妈妈洗碗筷,因为我想给妈妈减轻一些家务负担,让她不在那么辛苦。

现在我一有时间就帮家人洗碗和扫地,大家都说我长大了,懂事了。我觉得干家务事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我在劳动中感到了快乐!

四年级:ykd953

第3篇

一、借凡人小事升华显主题

话题作文“爱国”“感恩”等,不可泛泛而谈,作文中应有生活,有具体完整的内容,要接地气,从广阔的生活中选取小事小情来表达主题。

如莫怀戚的《散步》借一家人散步这一小事,表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中年人肩负重任的大主题,就给人以小见大之美,让我们不仅从这个散步的小小生活画面体验到一种互敬互爱的家庭成员间那浓浓亲情,更是从文中人物与环境感受到那美好的“生命”意识。都德的《最后一课》以一堂小小的法语课表达深深的爱国之情。

二、凭普通景象联想得感悟

生活中的自然景象,“一草一木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从多角度观察,并用心去感受去思考,找到富有深刻含义的东西。

美丽的彩虹横跨在天际让我们联想到可由此岸渡到彼岸的桥,还能感悟到“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哲理。台湾作家席慕容的散文《贝壳》从海边小小的贝壳写起,贝壳虽小,可“制作”精致;贝壳里的生命虽短暂,却活得一丝不苟,与贝壳里的生命比起来,我们人的生命更长,更有优越性,因此我们要把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作者借贝壳抒发了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精神力量,引起读者的深刻思索。

三、靠细小情节描绘现神奇

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写得越细致,越深入,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就越深,所体现出的道理就越深。

朱自清的《背影》中体胖的父亲在车站为“我”买橘子时,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作者通过这些细小情节的刻画,生动地勾画出父亲的高大形象,表现感人至深的父爱。

第4篇

从教七年,对作文教学的思考也进行了七年。“作文”这个既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一直在语文这个多姿多彩的舞台上唱着主角,也一直是受诸多业内人士关注、谈论的焦点。我虽然不是什么行家里手,但我作为一线上的一名普通语文教师,我对它的关注、对它的探究、对它的困惑以及对它的钟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记得我曾经做过一个这样的问卷调查:你喜欢写作文吗,为什么?喜欢的同学是因为写作文可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可以把作文当作自己倾吐的对象;可以记录人生的成长经历;作文如果获奖了、发表了还可以挣得稿费等等。那么不喜欢的原因呢,主要有:①不喜欢写命题作文,命题作文太束缚自己的思维,限制自己的个性,不能自由地宣泄自己的情感;②老师的要求过高,必须要求写到多少字以上,否则挨批评,另外,总按着优秀作文的样本来要求他们,什么思想要健康、中心要明确、内容要具体、详略要得当、语句要优美等等;③缺乏生活,没有写作源泉,因为课业负担重,很少有时间去接触社会、亲近自然、观察生活,因而大脑缺乏色彩,作文枯燥无味;④因为考试要考,所以不得不为之。

鉴于以上这些原因,我想我必须从解决学生习作的需要与动机入手、从习作的内容入手,来换回他们对习作的喜爱之情,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说话”为基础,励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习作需要与动机

俗话说:“出口成章,下笔才能成文”。可见,训练学生习作的能力,应该加强学生口头作文的训练。我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年龄、生活环境等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训练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如,经常利用早读和课间进行一分钟演讲,主要讲一讲路上见闻和班里发生的事;利用班队会时间进行讲故事、真情你我他、实话实说和点击自己、点击他人等活动;每次进行完期中、期末考试后,我都让成绩突出的同学站在讲台上来回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另外,我采取抽签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口头作文与即兴作文的训练,让他们说身边的事、描身边的景、状身边的物、表身边的人,这些做法都无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表达需要与动机。

二、以兴趣为出发点,以真实为核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习作需要与动机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直接推动儿童习作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只有具有习作兴趣的学生才会把它看成是内心的满足,而不是负担。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遵循叶圣陶老先生的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要用我笔写我口,我口写我心。我几乎每个学期都要在班里搞一次“跟您说说心里话”的活动,要求写由衷之言,抒肺腑之情。同学们借此机会,有的给老师及班级的工作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有的把自己心中的小秘密告诉了我;有的抒发了对老师、对同学的喜爱之情;还有的在家里遇到不顺心的事,说出来请我给他出主意、想办法等。除此之外,平时我还在班里设立了一个信箱,通过征名它被冠名为“悄悄话”,定期打开它,流露出来的除了真实还是真实。我认为这些举措无疑为我的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展现真实自我、传递各路信息、激发习作需求与动机的平台。

三、以生活为源泉,引发学生的倾吐欲望,激发习作需要与动机

叶老说:“心中有积蓄,不吐不快”而“所积蓄的正确度与深广度跟着生活的进展而进展。”也就是说,生活越丰富,积蓄也就越丰富,表达的愿望也就越强烈,“厚积而薄发。”更如叶老所言:“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赢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所以我经常鼓励学生一定要观察自然、观察社会、感悟身边的人和物、记录生活中的平凡俗事、从点滴小事写起,在生活中发现真、善、美,我让他们知道,生活的海洋纵然有大浪涌起,但更多的是小小的浪花,其实家里的生活同样有滋有味,就看你怎样欣赏。只要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作文就随时随地、无时无刻不围绕在你身边。吃饭、睡觉、看电视、散步、逛商场、磕瓜子、听音乐等等这些平淡的生活都可写出彩来。在我的启发下,发生在学校、班级、家庭中的一些不起眼的小事都成了他们习作的内容.

四、以评价为手段,让学生尝试成功、体验成功,达到情感互动,激发习作需要与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是因心理上的欲望而产生的。有记者曾采访一位前美国总统,问他何以能长久地保持公众中的崇高声望,他淡然一笑,说:“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在鱼钩上悬挂鱼儿爱吃的饵。”那么,学生爱吃的“饵”,绝非劈头盖脸的训斥和没完没了的批评,专挑毛病的做法,只会扑灭学生习作的欲望,因而,我在批改作文时,总是采用鼓励、交流的方法。另外,我还采取同学互评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习作热情。因为,同学之间最有共同语言,最能沟通彼此的心灵,使他们有话可说。请听他们是这样点评这篇留言的……多么真诚、多么幽默且全是大实话。

就这样,我在作文教学之路上走着、做着、努力着,孩子也和我在这条路上自由地奔跑、尽情地歌唱、共享着快乐与成功。

第5篇

以第一天改卷的情况来分析,我评卷315份,80分以上的作文23份,约占7%,改变题目的作文有60份,约占20%,不及格的作文9份,约占3%。全组总评均分为35.65分。平均分基本上符合市控制线上,但高分作文较少,没有出现满分作文。

一、评卷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1、学生审题不清。写作要求是以“感动”为题,但他们看成了以“感动”为话题,当作话题作文来写。改题目扣2分,如果行文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言规范一般都还可以得35分左右。但从改题失分所占的比例来看还是很严重的。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平时在练作文时多练话题作文,对命题作文练得少。还有是学生不够认真,审题不清楚。

2、选材单一,不善于从身边熟悉的小事写起,部分作文主题不突出,鲜明。

从学生写作选材来看,多写地震中或雪灾中的材料。本来运用这些材料不会错,但在大家都用这些材料的情况下,就看学生运用材料的准确性,创新性。常常学生在引用材料的时候人物名称写不出来,情节也不够准确,这样严重影响了表达效果。本来以“感动”为题的作文可写的材料很多,但学生不善于从生活中的自己熟悉的事物中写,想运用大背景下的材料又不熟知,考生多发人所发,言人已所言,必然优秀的作文就不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文章就变得很少了。部分作文扣题不到位,主题不鲜明、突出,也会严重影响得分。

3、结构不够完整,条理不够清晰,不能具体地叙述情节内容

考生写作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晰,这样的文章约有20%,他们行文大多是开始引用写作材,然后写一个很短小事例,阐述后就结束,大约是500字左右。因为写作要求是不少于500字,这20%的学生就写得太短了,500字左右写事还写不清楚,那论述就更不充分了。所以部分学生由于受到写作要求的影响匆匆写,情节内容不具体,影响了作文的得分,这样的文章也只能得34分左右。

4、运用语言材料不灵活,不能生动表述文章内容

运用语言材料不灵活,不能生动表述文章内容,这是考生的通病,本来在考场尽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但考生并不能这样做到,除了在地震中体现的感动事例外,从古到今令人感动的事例太多,生活中的令人感动的情景也不少,但学生不善于运用已知的事例来表达,表述内容比较平板,不够生动。这样的文章约占25%,由于内容写得较多,结构也完整,一般这样的文章可得36-39分。

5、字迹不清楚,卷面不整洁。

这类作文约占15%,主要表现在,字写得太小、太模糊、有涂改,网上阅卷,由于字迹不清楚,卷面不整洁失分在1-3分左右。这类作文一般只得34分左右,如果内容具体生动才有可能得35分以上。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1、加强各类作文的训练,在训练时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特别是“为题”和“为话题”这两个短语一定要让学生分辨清楚。力求在中考时不在这方面失误。

2、选择材料要新颖,表达真善美,主题要鲜明突出。

激励学生多写身边的熟知的事物来写,如有可能老师可以写下水作文。在写作中教会学生构思、选材、行文、修改作文。主题一定要鲜明、突出,对于扣题的问题一定要反复强调,最好是针对出现这个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3、训练学生写写作结构。

平时写作文时一定要训练学生写写作结构,结构平稳了,作文自然看起来就清晰明了。如果内容又具体生动,一定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4、选材要新颖,表达要生动具体。

写作要求是不少于500字,这是最低限,但老师在平时要求学生作文时一定要学生写600字左右的文章。文章有600字以上,内容才具体,如果在生动上下功夫,选材又新颖,也可以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这样的文章得分必然不会低。

第6篇

我问的对象竟然是我自己!

是的,我的大脑一片空白,

打开“作文投稿”,

竟然不知道自己应该写什么?

你傻呆呆地在那里做什么?

还不把“作文投稿”关掉!

你不写作文,

打开它干什么?

我想写,我要写,

但是,我写什么?

写诗歌,写故事,

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平凡小事。

可是,题材呢?

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

不要逼我!

谁在逼我啊?

我自己吗?

我的心吗?

是的,逼我的是我自己,

逼我的是我想写作文的心!

伤心时,作文是心情的发泄,

快乐时,作文是快乐的源泉。

可是我面对作文投稿,

却不知道我应该写什么!

真糟糕,我的牙齿掉了!

唉,我还是一个处在换牙期的小孩!

同学看见会说什么呢?

看着手里的那颗牙齿,

我还是不知道自己应该写什么!

写什么?写什么?

第7篇

关键词:作文素材;生活;活动;观察能力

作文是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最具生命个性的教学层面,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依据新课程的理念,作文教学要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表达的能力,由此改善作文教学费时费力的状况。

一、引领学生去捕捉生活的具体情景,提高写作能力

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写作资源,小学生因其年龄特点,往往不注重观察身边的现实生活,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美丑善恶往往熟视无睹,忽视了他的存在,更没有仔细去观察,去想象,丧失了许多写作的好素材。语文教师更应该具备捕捉教育契机和写作契机的职业习惯,只有如此,才能引领学生去捕捉生活的具体情景。

1.关注自然

大自然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孕育学生灵性的最佳场所。因此我们创设美的情境,激起学生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描述美的热情。例如,学生上课间操时,感觉风特别大,这是学生都感受到的,老师可以抓住风大这一天气特点,引领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客人。”

板书“风”.

师:“今天的风与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生:“风特别大。”

师:“你能说说风怎么大吗?”

生:“刮得我不敢睁眼睛了。”

生:“刮的塑料袋都跑到树上了。”

生:“刮的我走不动了。”

……

师:“同学们,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今天为什么刮大风吗?”

学生们稍作思考便纷纷举手,有的说风伯伯喝醉了酒,有的说风爸爸饿了,有的说风爷爷生气了……学生的想象力多么丰富,他们是天生的小诗人。

2.关注身边小事

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很多,同学间的、师生间的,课上的、课下的,家里的、学校的,眼见的、听说的……这些事情只要稍微留意,细细体味,都是学生笔下的好文章,教师经常地把这些琐碎的小事作为写作的素材,学生的思维才能扩散出去。例如,讲桌上经常放着许多没人要的铅笔,教师就“讲桌上的铅笔”进行了一次说写训练。师:“这些铅笔怎么跑到这儿来了?他们是不是很喜欢我呀?”话这么一说,学生们都笑了,创作的灵感也随之而来了。其中一名学生写得挺有意思。诗中写到“我的铅笔迷路了/我好着急呀/铅笔,铅笔,你在哪/忽然/我看到了他/正在墙角边哭/我急忙把他/送回了家”。这样的作文还有许多,像《进货》、《带你走进卡的世界》、《老师视线之外》等等都是学生关注身边小事的杰作。

3.关注媒体信息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学生的生活无时不受到媒体信息的影响,关注媒体信息,感受国内国际事务对自身的影响,是学生亲近社会,融入社会的好机会,也是语文教师进行写作指导的最佳时机。在“神七”发射的日子里,把“走近神七”作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题,让孩子经历了看电视了解,查资料深究、课堂交流深化、作文表达的过程。要求学生每天抽出时间收看“神七问天”节目。关注“神七”飞天的进展,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求知欲,还使他们积累了创作的素材,增强了他们观察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

二、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会学生说真话,诉真情,提高写作能力

把教育目标蕴含于活动之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可是学生往往在活动中只注重热闹的情景和自身的感受,忽视了活动细节的感悟,语文教师的作用就是唤醒学生沉睡的思维,让学生在活动中去观察、去思索、去探究、去感悟。

1.切割活动过程,引导观察方法

利用作文课或活动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尝试把活动的过程进行切割,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活动作文教学的基本模式:设置悬念──切割活动──分项观察──形成文字。引导学生利用多个感官观察,从不同的侧面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如在组织学生进行“隔箱猜物”的游戏时,把游戏分成了几个阶段,首先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同学上台时的动作、神情,并围绕其上台进行说话训练;当点到第二个同学时,教师又引导学生体会第二个同学的心理活动,观察他的表情、动作;当两人互动的时候,教师又引导学生说出的他们动作,揣摩他们的心理,观察他们的表情等等,让学生明白观察就要调动全身的感官,观察游戏双方、观众以及自己的不同感受。像这样的活动还有许多,像“桌上拔河”、“铁锤锤蛋捶不烂”、“拼句游戏”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彰显了教师的智慧,学生的观察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2.规划系列活动,引导跟踪观察

作文是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化语言的综合结晶。真实的作文离不开细致的观察,要想观察仔细就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条件。为此,在班里设置“生物观察角”。引导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成日记。这样学生写出的日记就很真实很生动。通过养蚕,让学生细致的观察春蚕一生的变化,学生写出了《与蚕相伴的日子》。让学生自己种蒜苗,观察蒜苗种植、发芽、成长的过程,进行蒜苗种植展览;春天通过观察柳枝的变化,学生写出了《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活动锻炼了孩子仔细观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过程中体验到付出与收获的幸福。

3.利用少先队活动,进行体验观察

第8篇

我从电视上看到一则消息:“低碳环保,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看了这则消息,我便陷入沉思:

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的地球,灾难频频发生;海啸、暴雪、地震……不断地发生。到底是什么物体使地球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呢?对,没错,就是我们人类。

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不能袖手旁观,“低碳环保”就成为了我们的行动。

首先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看到一些水龙头没有按紧。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乱砍伐树木;上街买东西使用环保袋,宣传环保。可以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当生活中一些垃圾,我们便拾起,按类别放好进行回收。在食堂里我们也不能忘记李白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行为。

同学们,我们所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让我们一起手牵手,低碳生活,共创美好未来!

注明:本篇文章获全国作文大赛二等奖

刊登《小小文曲星》第七期,并获荣誉证书!

本文曾上传网站,如看到同篇相似作文,均为本人作品。

初一:阮玺

第9篇

使学生既有内容可写又要写好,突破选材关,是写作成功的关键。如何指导学生选择材料呢?

一、着眼身边,小中见大

作文选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就是自己经历的生活。学校学习生活、家庭生活,本来已经丰富多彩,再辅之以缤纷的社会生活、自然博览,这些都是作文写作不竭的内容源泉。因为熟悉,有切身感受,就容易写具体、表达出真情实感。有的考生写作文时动不动就古今中外,“话说天下大事”,虽然也有精彩文章,但多数内容由于自己不熟悉而把握不住。相反,从身边生活的细微处入手,就能写出非常精彩的文章。

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情、理,才容易触及自己的灵魂,拨动自己的心弦,让自己觉得有话可说,不吐不快。以这些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的材料写成的作文,是从自己的“血管里流出来的血”,是发于自己心灵深处的声音,不管运用了什么写法,都会因情真意切而感人。我们应该切记:只有先感动自己,才有可能感动别人。考生最熟悉的是自己,如果多从自身出发,整理初中三年所写的作文、日记、随笔等,仔细挖掘,感悟生活、思考生活,一定会发现许多别人没有的“珍宝”。

选材既要注意从身边写起,还应切记宜小不宜大。从小事写起,注重真、小、近,避免假、大、远,这样才能真切强烈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小”材料,容易操作,在考场作文有限的篇幅和有限的写作时间条件下,容易写得具体生动、细腻感人;“大”材料,却因篇幅有限、时间有限,容易造成蜻蜓点水、泛泛而谈,缺乏细节,缺少深度,思想肤浅,内容空洞,甚至难以成篇。

写作要说真话,抒真情,论真理,“真”的基础是生活的真实,因此作文选材一定要落笔于现实生活,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选择写作内容,再进行艺术地升华与创作。

二、紧扣中心,力求典型

内容材料是为表现中心服务的,因此选材必须要典型,所写内容必须要紧扣中心,成为文章中心最有力的支撑者。和主题关系密切、能够充分表现主题的材料是首选;和主题有些关系,但关系并不十分密切的要少选;和主题没有关系的材料,应该坚决舍弃。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中,为了表现藤野先生正直无私、严谨治学、毫无民族偏见等优秀品质,鲁迅先生选取了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等四件典型事例来写,有力地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朱自清的《背影》也是如此,文章表达的是深深的父子之情,为此,作者从与父亲交往几十年的生活中选取一件小事――车站送别来写,父亲不厌其烦为运费讨价还价,对儿子深挚地叮嘱,爱子之情溢于言表。作者特别对父亲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的情节进行了精细入微地描绘,父亲蹒跚的步履,艰难的动作,将自己的爱子之情表露得深沉而凝重,从而有力地表达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选材新颖,视角独到

内容新颖有两点意思:从大处说要写生活中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事物,使人感到生活的美好,社会的进步;从小处说要写属于自己的富于个性特征的东西,要为所写内容选择一个最佳的表达中心的角度。

彭荆风的小说《驿路梨花》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写于上世纪70年代,歌颂的是雷锋精神,同时代以此为主题的作品不可胜数,但作者却围绕西南边陲深山中一座小茅屋来写,讲述人们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感人事迹,歌颂雷锋精神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可谓选材新颖,视角独到。

四、情感健康,思想深邃

第10篇

一、 以真实为本

学生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失真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应付作文的同学身上,即便有些同学,作文功底煞是了得,但没有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也脱不了胡编乱造的弊病,因此难以打动人,难以获得高分。文章贵在真情,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只有敢说真话,才能让读者感到真诚可信,才能使你写出的那些话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

人类的感情多种多样,不论高下,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就可以如实表现。有些同学在平时的言谈中,对有些教师批评有加,但在写关于老师的作文时却一味地对教师歌功颂德,这样的作文能写得好吗?只能给人作假的印象,倒不如直言不讳地指出老师的缺点。

语文教育老前辈都强调学生作文“要说自己想说的话”。学生作文创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

二、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没有创造,因而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在作文教学中极为重要。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充分利用课文的优势,结合课文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改写、读写、扩写等想象作文,就是再造想象的训练。语文教材上有许多篇目都适宜做这方面的训练,我们要利用这个“诱因”诱导学生去联想,勾起沉淀的生活经验。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把课本知识转化成了能力,而且在情感上有所共鸣。

三、 激发创作欲望

对于一个刚刚开始动笔作文的学生,如果没有鼓励和支持,则是不会有很大的兴趣的。因为他写出来的句子,很多和老师的要求不相符合,甚至是文理不通,不知所云。那么,这时候,教师千万不能操之过急。你的急于求成也许就是扼杀兴趣的锋利的刀子。你应该找到他成功的地方激发他的创作欲望,让他不会有畏惧心理,这样他才会愿意写,敢于写。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开发潜能、智力的内在动力。有了这种内动力的驱使,学生就会逐渐对快速作文训练有好感、有热情、有信心,进而产生写作的欲望和浓厚的兴趣。

四、开拓学生思维的空间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开拓思路,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开拓学生思维的空间,创造思维活动的氛围,是思维训练的基础、开端。开拓思维是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从多方面寻求标新立异,发现新的角度,提出新的属于自己的见解。另外,还要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使作文更具有说服力。思维训练氛围的创设可以遵循从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形成递进。通过设疑,活跃思维。设置疑问、解决疑问是训练思维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只要有一定的恒心,就能挖到水,只不过要多花不必要的时间、力气,可以提出一种观点,让学生自己找出相对立的观点加以思考,从两种对立的观点论述,训练思维。要走入广阔的生活,拓展思维领域。我们要引导学生对他们身边的人或事多留心、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加强社会实践,开阔视野,拓展活动领域。

五、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

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只有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其次就是让学生在写作中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即力求学生感情真挚地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最后就是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六、用以小见大的观念积累身边小事

要改变作文难产现象,就要以生活为写作素材。教师要指导学生树立“从身边的小事入手,有小中一定能见出大来”的观念。有很多学生写作文总是那么几句精彩的语言,接下来便空洞无物,无话可说。因而,教师一定要在平时多提醒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采用不同的方式谈自己的看法,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甚至保持一根敏感的神经。这样,不论是哪样一类作文题目出现,脑海中往往都会闪现出一串相关的事件,抓住那些清晰而又与题目联系较为紧密的事件,根据审题的方向,思考文章的立意,明白主题的走向,再往深处挖掘、拓展,要抓住表达的重点。

第11篇

【关键词】高考作文 时事热点 作文教学

继2008年高考全国卷作文命题考汶川地震后全国人民抗震救灾的时事热点后,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再次直面热点新闻,让考生就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给中学语文教学一线的老师传达了怎样的信号?这会给今后的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带来观念上怎样的转变呢?笔者就此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一、作文所给材料直指热点,今后我们的作文教学更要直面生活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作文命题所用材料是新闻性比较强的热点材料。考题出来后,有不少人感到出乎意料。对这种迎着热点上的做法,虽不乏批评反对的声音,但更多的是对这种做法的认同与支持。

究其原因,我想这与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频频触及时事、新闻热点不无关系。纵观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我们感觉越来越直面生活实际,时代感、时事感越来越强,作文材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作文题客观而又直接地提供一年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让考生以此为题展开记叙和议论。通过多种角度、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引导考生关注现实、思考现实和反映现实。

如果我们对恢复高考以来历年的作文题做一下纵向对比,我们就不难发现其变化轨迹:由避开热点到暗合热点再到直指热点,由让考生反观内省自身转至让考生关注社会、民族和国家。这个变化并不突然,这个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从古代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到当代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这些文论无一不告诉我们要关注身边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时事。我们今天培养和造就的人才决不是以前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科举学子,而应该是“两耳要闻窗外事,直面生活勤思辨”的时代新人!

这个变化既符合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又与新课标的精神相吻合。新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方面有这样一些要求: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作文命题并不意外,其命题思路和考点与往年的新课标语文试卷作文命题一脉相承,都是重在考查学生能否运用发散思维多向性、多层面地关注社会民生、感受现实生活。我们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引时代和生活的源头活水进入课堂,并引导学生直面生活,关心时事,在生活中学语文,在对时事的感知中增长学识。

二、作文要求中有了“结合自身的体验和认识”的提示与限定,今后我们的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观照自身成长,强调自我解读

笔者也有意对历年来的作文要求进行纵向对比。发现近几年有不少省份高考作文命题要求上有了新的变化。和以前作文命题相比,近三年高考作文命题要求中有了更多的要求观照自身的提示与限定。

先看2009年高考作文要求:重庆卷《我与故事》中有“你也许是故事的亲历者,也许是故事的聆听者,也许是故事的评说者……你在故事中思考,在故事中成长”的提示,安徽卷中也有“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感悟”的限定;浙江卷有“请你根据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的提示;2009年广东卷也有“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的要求。

再看2010年高考作文要求:全国卷Ⅱ有“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爱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提示,山东卷也有“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的要求;湖北卷有“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与体会”的提示;广东卷有“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的字眼;天津卷也有“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的限定。

最后看2011年高考作文要求:新课标全国卷限制“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湖南卷提醒“也许类似的变化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重庆卷要求“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体验与感悟”;浙江卷指明“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

这些要求与限制是以往作文命题中不曾有的。由此不难看出,近三年高考作文命题都要求考生关心身边的生活并积极参与、深入体验,都侧重展示考生的自我体验与认识,都着重考查考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学生作文对生活现象、社会现象有了自我解读,对接触知识既有“学”更有“识”,对自身实践难题有了解决办法与途径。和过去我们深恶痛绝的写作文时假大空、无病、缺乏真自我、言必称希腊、动辄历史文化名人的积弊相比,实在进步很多。

我想到“新概念作文”的主旨:“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让学生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并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反对套话,反对千人一面、众口一词。多好!

高考作文命题理应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定位。如何引导学生自我定位,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是人们不容回避和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高考指挥棒如能让考生自觉地把自己置身于社会之中,认识自己,反省自身,评判自己,从而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这远胜于过去刻板而空洞的说教。

三、既要“直面生活”又要“观照自身”的作文命题需要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巧写作文

如果说“直面生活”是作文取材方面的引领,“观照自身”是作文要求方面的限定,那么接下来该解决的应是作文的构思问题了。

以上列举的很多时事感强的作文题所涉及的多是一些大事件、大议题,学生虽不会在审题上出现偏差,却是难以驾驭、不好出彩的。社会热点性问题,主旨意向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如果不懂得小中见大、由微见著地选材、用材,不作深入探究、贪大求全、只流于表面,势必会写出浮夸式口号式作文、歌功颂德的“大光明”文章来。

以2011新课标全国卷作文为例,材料旨向明确,审题难度大大降低。但此题入手容易,要想有深度、有亮色却不容易。也就是说,我们认为“有话可说”的试题,在考生看来未必如此。面对这道作文题,大多考生就像面对一个庞然大物,不知所措,如同老虎吃天,无处下爪。“人贵直,文贵曲”,这是为人、为文之道。写好这篇作文,不能像回答政治试题那样,直截了当地你问我答,那样就会落入大话连篇的泥淖,无法自拔。正确的策略是“大题小做”,即化大为小,以小见大。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作文中教学给学生讲清反映时事热点、身边大事类题材的作文写作技巧,讲清如何将个人的经历和认识进行拔高和升华,并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立意的高低,往往决定着文章的成败。立意高的文章,能够以尺水见波澜,反映社会生活,能让人感觉到时展的步伐。但在我们同学的实际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都是一些平凡的人和事,犹如和风,犹如细雨,犹如闲云,犹如轻烟,要用小弦拉出高调是何等困难!

其实,我们也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家里人不同时期的照片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每一个中国家庭的巨大变化,借助一个塑料袋的旅行经历反映环保这一大主题,通过记叙大家给邻家媳妇生的胖小子起名“奥成”(“奥运圆满成功”之意)这件小事,表现了中国主办奥运会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产生的巨大影响……

我们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挖掘小事件中反映的大道理,赋予小人物经历以普遍意义。以2008年宁夏海南卷作文题为例,可以将母女俩的三次爱鸟经历进行推广:由母女俩推广到全人类,由爱鸟推广到爱生命。再如2009年宁夏海南卷作文题,材料说的是当今社会善良落入不诚信的圈套的事件,我们也不能就事论事,而要上升到当今社会传统美德能丢不能丢的高度来认识。这样文章就有了“大我”,文章就有了闪光点。

优秀的文章总是跃动时代脉搏,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小中见大,不是简单的结论和生硬的哲理,而是贵在从小事中折射出时代风貌。以小见大,须大中取小。所谓大中取小,就是从一个宽泛的范围内选取某一个小方面。这里所选取的“小”,一定要能反映重大的主题。

第12篇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兴趣 阅读 练笔 修改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多写,并培养他们的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不断提高作文水平,同时也增强老师的作文教学信心,进而大面积地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为此,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

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的主要原因,就是觉得无话可写。《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此,我让学生由写身边的一件小事入手,等他们能写好一件小事后,逐渐引导他们写自己经历的大事。因为大事是由一件件小事构成的,比较复杂,头绪繁多,学生把它写好了,内容也就丰富了,文章自然就长了。学生看到自己写的长文自然就高兴,兴趣也就浓厚。在此基础上,我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提倡自主拟题,减少对学生作文的束缚,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大胆地写,这样学生的作文就有话可说了。在潜移默化中,他们作文的畏难情绪就消除了。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他们不断地积累作文的材料和写法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引导学生多读书,才能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作文材料。《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积累各种材料,加强背诵。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以及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为此,我从两个方面指导学生阅读。一是课内阅读,引导学生积累新词、佳句,背诵名家的名篇,并学习课文在选材、立意、谋篇布局等方面的技巧。如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朱自清的《春》时,首先让学生识记描写春天的一些词语,然后理解赞美春天的语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课文,最后指导学生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这样就为学生以后在作文中写春天积累了宝贵的材料,并提供了很好的写法。二是课外阅读,引导他们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阅读报刊、杂志和名著,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做好读书笔记,积累更为丰富的材料和更为新颖多样的写法。

三、加强学生的练笔实践,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

练笔是提高作文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只学理论不实践,无法达到提高的目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作文每学期一般不少于14次,其它练笔不少于1万字。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在课内习作时,我们要引导他们借鉴范文来仿写,因为范文在写作手法和技巧上都有可取之处。在仿写时要求学生借鉴范文的取材分析、谋篇布局的方法及语言风格等,以此来开拓自己的思路,最终把它们变成自己的东西。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怎样写”的心理障碍就被排除了,这就为以后的作文开了一个好头。如我在指导学生写《难忘啊!恩师》时,就引导学生模仿魏巍的《我的老师》。结果,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结构非常严谨,选材比较典型,语言饱含真情,作文能力显著增强,但不能一味模仿。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表达的需要,灵活机动地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和鲜活的语言,让学生形成自己的作文风格。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老师,我想对你说》时,就引导学生突破《难忘啊!恩师》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并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写出了许多新颖别致、情文并茂的佳作。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于课外练笔,我们要提倡学生写日记、周记、评论、读书笔记、小小说等,让他们写自己的话、真实的话。同时训练变化多样的作文章法。另外还要引导他们向报刊、杂志投稿,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四、注重学生的作文修改,培养他们的自我修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