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01: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给王虹的回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王虹同学:
你好!读了你的来信,我感到很难过。同学们疏远你是有原因的,对吧?参加生日之前,你答应了别人要去他家过生日,却没有去,就给过生日的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这就是你形单影只的原因。王虹同学,以下是我给你的几点建议,希望你能接受,采纳几点试试。
一、你答应之前,应该先打电话征求爸爸妈妈的同意,如果不同意,就礼貌地谢绝他:“对不起,我爸爸妈妈不同意,下次吧,很抱歉。”
二、如果答应了,回家却没有得到同意。这时,你就应该打电话给寿星:“对不起,这次生日我不能去了,我有点儿事,请理解理解我,实在对不起。”语气中还得带一些歉意,这样,同学才能理解你。
三、如果同学已经疏远你,这时又怎么办?没关系,同学疏远你,你千万不要疏远同学!在那些同学需要帮助的时侯,你可以主动上去帮助他们;他们考得不好,过去安慰他们,仔细给他们解释错题,朋友摔倒了、受伤了,赶紧把他们扶起来,送去医务室,协助医生帮他包扎、涂药;同学伤心和高兴时,你可以一起去分享,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同学什么东西忘了带了你可以主动借给他……总之,竭尽全力让你和朋友之间的友谊彩虹桥再次升起,让友谊之光重新再现,永不分离,永不拆散。
四、如果你经过长期帮助他人,渐渐地,有些同学开始和你玩了,你要抓住这个好机会。运动会上,你大显神威,尽量获奖,同学们就会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你为班级争得了荣誉,这样同学之间的友谊就会再现;爱心捐款上,你多捐一点,让同学们对你刮目相看……同学之间的友谊彩虹就会在这一点一滴中搭起,友谊之花也开始绽放,你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过生日的同学和疏远你的形影不离的好伙伴,也会与你和好,这时,你就不再是形单影只了。友谊的锁链会越来越长,把你和你的朋友捆的越来越紧。
这四点建议希望你能采纳,但原你用了这四点建议,朋友会越来越多。
祝你健康快乐,学习进步!
知心姐姐
5月18日
指导老师:刘琼芳
王红同学:
你好!
看到你的来信,劝你不要伤心,因为宴会是在晚上,爸爸妈妈可能担心你的安全,所以不让你去。也有可能是怕影响写作业。但我还是希望你能理解父母的好心。
其实有很多种可以祝同学生日快乐的方法。比如给朋友送祝福卡,打电话祝福同学等。
你从信上说同学们都疏远了你,可以吧事情经过讲给同学们听,多与他们交流,只要自己有一片诚意,相信同学们不会为一点小事而疏远了你,他们会理解你的。你愿意去试一试吗?
希望你能找回这深厚的友谊。
祝
天天快乐!
任岩松
2012年12月23日
四年级:明松
王虹同学;
你好;我已经看了你的信了,你的心情使我也知道,可以为什么你的爸爸妈妈不给你去呢?你的同学为什么要疏远你呢?现在就让我来给你说说你父母不给你去的原因,你不用伤心,你的开心才是你的未来!
你在信上说了你的同学一叫你就去他生日派会是你马上就答应了,这时,你有没有知道你肯不肯定去啊,你的父母肯定是要给你去的吗?我想啊,这时,我马上就知道了你这里做错了!你应该要问你们的父母给你去你才去!你也在信上说了你爸爸妈妈不给你去参加同学的生日派会,其实,你的父母这样做也有这他们的原因了。你想想如果你去参加生日派会的会肯定要用很多钱的,别的同学也要花很多钱啊!你的父母也不想你从小就有这不良的习惯了吧!还有参加生日派会都是在晚上的,你的父母肯定是怕你晚上出现了危险才不要你去的,你就不要怪你的父母了!还有你在信上说你的同学都和你疏远了,你可以找个机会叫你的同学去你家里说清楚,也可以叫你的班主任在上课前说一说吧!
其实在成长的过程中还会有很多问题的,如果你以后有什么问题可以在找我,我先说到这里了!
祝
学习进步!
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第四小学四年级:黄志聪
2.井残雪
3.田野傅菲
4.裁缝的请求李威
5.稻草人·薄菏田渭北
6.铁门上的栀子花袁家勇
7.别出心裁写冬柳——陆龟蒙《冬柳》赏析姚晓明
8.山雀和熊格林
9.词语都是有生命力的菜九段
10.赵奢救韩叶兰
11.Acicadalearnedtofly郭玉芝
12.迷失的痛苦,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林紫
13.钟楼下的迷失林紫
14.爱的感动——读《感谢有你》刘伟林
15.路彭漱玉
16.和太阳赛跑艾君梅
17.挑战爸爸左越
18.斗狗张妍玲
19.我爱水泥厂杨建华
20.集体舞比赛邓宇涵
21.响沙弯之旅方涛
22.漂流夏小学生之友(高) 雪婷
23.我家的小黑狗曾婷
24.我为什么爱撒谎?
25.平平坐公交陈文润
1.暖暖的星星索——题儿童长篇散文集《暖暖的星星索》宋晓杰
2.别让孩子的快乐输在起跑线上侯文咏
3.感谢困难林清玄
4.哭泣的松香黄文军
5.午门御道的故事刘殿学
6.麻雀成了飞行冠军贺维芳
7.寂历秋江渔火稀——汤显祖《江宿》赏析姚晓明
8.三只小鸟格林
9.还有什么不会智慧起来呢菜九段
10.信息动态
11.给文章取个好题目庄大伟
12.卑微与高尚——读《补胎老人》刘伟林
13.鲜红的五星红旗赵菊香
14.太阳的歌曹灵知
15.我爱家乡的甜柚李彪齐
16.家乡的小河王若涵
17.迷人的江岭风光胡珊霞
18.难忘的中秋夜饶紫荆
19.又到中秋危悦洋
20.请为我的努力鼓掌刘雨欣
21.乌龟曹嘉昌
22.感悟落叶程宇鹏
23.良师益友王畅
1.种下一首诗就是我们的一生娜仁琪琪格
2.种一株快乐的树尤今
3.美丽的心林清玄
4.花儿你努力地开喻虹
5.小学生之友(高) 香汤不过夜王斌
6.神秘老人戏张良刘殿学
7.诗如清新山水图——王维《山居秋暝》赏析姚晓明
8.会唱歌的白骨格林
9.《库库拉的故事》(五)相遇异域飞船菜九段
10.史记人物传·之四礼贤下士的孟尝君叶兰
11.David'sDay王昌兰hHTTp://
12.DoYouKnowWhentoUseTheseNumbers?王昌兰
13.翻牌子的故事——再谈以情动人刘保法
14.那只松鼠刘保法
15.一座布满美好记忆的山——读《祖父家的山》刘伟林
16.游东山岭朱玮鸣
17.我的同学李宏昌
18.同学们都笑了齐蒙
19.难忘的"谢谢"刘忻予
20.一件小事王锦标
21.节约用水衷雅琴
22.生命的意义胡骏飞
23.猫李玥
24.狼和鹿邹琦
25.飞鞋曹恒奕
26.无意中发现了大人的"秘密"怎么办?
27.孙悟空的悲伤陈文润
1.快乐心境(外一首)金本
2.文字的森林小学生之友(高) 残雪
3.锄草的孩子聂焱如
4.,说不完的梦境丁海霞
5.沙漠行者刘殿学
6.丢丢大侠刘斌
7.女巫们的水晶镇陈琪敬
8.寻兰记周莹
9.南门立本刘殿学
10.荧光闪闪的梦邱旭涛
11.炎炎夏日有清景——高骈《山亭夏日》赏析姚晓明
12.林中小屋格林
13.库库拉的故事(四)首航宙斯星菜九段
14.不一样的家长会豆豆姐姐
15.史记人物传·之三身残志坚的孙膑叶兰
16.猴子和富猫李荷卿
17.读英语吟古诗王新
18.生活有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孙建平
19.生命永恒的话题——创作《花儿的吻》曾维惠
20.穿在水珠上的那根线——《小水珠的故事》解读牧斯
21.让事物形象鲜活起来郭爱香
22.给猪"减肥"张涣曦
23.我的爸爸卢义
24.我的朋友陈浩李多
25.我的"麻辣"同桌曹乐行
26.当小记者陈梦茜
27.故事接龙叶澄
28.打预防针符蔓慧
29.教室里飞进小蜜蜂谢佳龙
30.小学生之友(高) 捉螃蟹邹红红
31.储钱罐变了李哲宇
32.可爱的家乡雷翔皓
33.快乐的蒲公英廖文青
34."憨豆"和"跟屁虫"李霄凌
35.20年后我的家叶少聪
36.梦游"芭比王国"李妍嫔
37.我是否老是要"听话"?
《霓裳羽衣》简称《霓裳》,又名《霓裳羽衣歌》、《霓裳羽衣舞》、《霓裳羽衣曲》,是唐朝集诗歌、音乐和舞蹈完美融合于一体的艺术奇葩。《霓裳羽衣曲》盛极一时,代表了唐代宫廷曲艺的巅峰;仙境题材、君王所作、贵妃起舞,为这首舞曲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更有文人骚客竞相追捧:“天阙沉沉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霓裳》自诞生起就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当时的著名诗人以此为题材写出了大量的诗歌作品,例如,王建、白居易、元镇、杜牧、刘禹锡等人。后人甚至将唐朝的兴衰也跟《霓裳》联系到一起,唐朝盛则《霓裳》盛,唐朝衰则《霓裳》衰,沉迷《霓裳》,以至误国。
然而,名震一时的《霓裳羽衣》歌舞,却在安史之乱后,随着李隆基与杨玉环爱情的陨落,随着梨园弟子的散落,随着大唐的渐渐衰落而衰落,到了中晚唐之后,竟然无人习得此舞。直到喜爱歌舞的南唐后主李煜经过多方努力求得此谱,凭借个人天赋做了一些挽救,但此舞已跟原来唐朝版的《霓裳羽衣》大相径庭。《霓裳羽衣》包含了音乐和舞蹈,至今为止,人们研究《霓裳》,最详实的还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和微之》,白居易的诗歌对此舞曲的歌舞一体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 白居易长诗对《霓裳羽衣》的艺术贡献
白居易从小聪明过人,六岁能成诗,九岁通音乐,他不仅是诗人,而且一生痴爱音乐。白居易曾在朝廷做官,陪皇帝侍宴,看过无数歌舞,唯独对《霓裳》百看不厌,直至贬官后离开朝廷,仍然念念不忘。白居易在自己的很多诗歌中都提到了《霓裳》,一方面,是出于他对此曲的极度热爱,另一方面,也是恐怕后世人忘了《霓裳》这部作品,或者不知道《霓裳》的绝妙,只要他的诗歌在,《霓裳》便在。他的诗作如《长恨歌》、《答苏庶子月夜闻家僮奏乐见赠》、《偶题五绝句》、《早发赴洞庭舟中》、《琵琶行》、《卧听法曲霓裳》等,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霓裳》这首乐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霓裳羽衣歌?和微之》,这首长诗,对歌词内涵、音乐段落、舞姿面貌和意境都做出了贡献。
1 打破了“《霓裳》误国”的论调,揭示了“羽化而登仙”的主题风格
关于《霓裳》误国的诗歌有很多,例如,“玉树长飘云外曲,霓裳闲舞月中歌”、“羯鼓楼声,打开蜀道,霓裳一曲,舞破潼关”、“霓裳散,庭花灭;昭阳燕,应难说。想春深铜雀,梦残啼血空有琵琶传出塞,更无环佩鸣归月;又争知,有客夜悲歌,壶敲缺!”、“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等,可怜《霓裳》成了误国的代名词,很多人便认为那是极尽奢靡的舞曲。其实关于《霓裳》的传说是这样的,一名会法术的道士罗公远,将自己的手杖化为桥,引唐玄宗到了广寒宫,见到一群骑着白鸾在桂树下嬉戏舞蹈的美丽仙女,仙音袅袅,美妙绝伦,玄宗暗暗将此谱记下来,于是回来后谱成《霓裳羽衣》曲,交给梨园弟子演习,这就是《霓裳》的来历。《霓裳羽衣曲》乐调优美,构思精妙,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就擅长此舞。相传汉宫赵飞燕身轻能作掌上舞,几欲被风刮跑,而杨贵妃体态丰腴,唐明皇借此调侃杨贵妃,不料杨贵妃回答说,“妾虽不才,《霓裳》一曲,足掩前古也”,说罢翩翩起舞。杨玉环仅凭一部《霓裳羽衣曲》,就可以超越所有的前人,可见演技之高、舞曲难度之大。然而遗憾的是,《霓裳羽衣》由于没有歌词流传下来,人们对舞曲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内涵不太了解,安史之乱后,许多多人将《霓裳羽衣》看作是亡国之音。但是从白居易的长诗《霓裳羽衣歌?和微之》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从音乐、动作还是服饰等方面的描写,都呈现出一种含蓄而朦胧、如梦如幻的境界,也就是道家所追求的“羽化登仙”之美。诗的开篇便点出“案前舞者颜如玉,不着人家俗衣服”暗示了舞者的不凡;乐声刚开始,磬、箫、筝、笛互相参差交错,唤起人们无尽的想象;接着,引出翩翩美人,时而急徐回旋,时而婆娑轩舞,忽如拂风弱柳,忽若戏水蛟龙,急促处裙裾缭绕,娴静时低眉垂首,音乐和舞蹈达到最的时候,忽然“长引一声”,戛然而止,人们恍如置身于仙境,“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一句,更是直接点出舞曲意在仙境。王建《霓裳辞》曰:“一声声向天头落,效得仙人夜唱经。”也间接地证明《霓裳》的主题是道家的神仙仙境,与白居易诗相互呼应。由此观之,正是这首长诗对于主题的解释,《霓裳》歌舞的主题才不致偏离。
2 还原了真实的音乐结构:三十六段
《霓裳羽衣曲》乐调优美,构思精妙,但是随着唐王朝的衰落,《霓裳》曲调“寂不传矣”。关于《霓裳》的段数众说纷纭,《新唐书》上说有十二遍,宋朝词人兼音乐家姜夔则说自己所见的长沙残本中有十八阕,而宋《唐语林》所记叙的是数十曲。直至近现代,《霓裳》的段数仍然争论不休。学者秦序认为赞同《新唐书》上的十二遍,王国维先生认为是二十段,而杨荫浏认为有三十六遍,其中只有曲谱没有歌词的部分约占一半,前六段器乐无歌词,后十二段破亦只舞不歌,只有中序十八段是且歌且舞。杨荫浏先生的论述与白居易长诗《霓裳羽衣歌?和微之》所揭示的三十六遍是一致的,他的说法较为合理。从白诗中我们可以还原《霓裳》的真实面貌,第一部分是由器乐独奏、轮奏、合奏组成的散序;第二部分是抒情慢舞,有歌的中序;其第三部分是无歌的长短舞蹈,为破。因为白居易所在的时代距离《霓裳羽衣曲》的时间最近,白居易精通音律,并亲自欣赏过该舞曲,白居易在《霓裳羽衣歌?和微之》中写道:“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篥沈平笙。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表明他曾经亲手教授《霓裳羽衣曲》。玲珑、谢好、陈宠和沈平都是当时的名妓,白居易到杭州任官,与杭州名妓相交甚笃,他凭借在昭阳殿里观看《霓裳》舞的印象,组织谢好弹筝,玲珑引箜篌,陈宠吹?篥,沈平吹笙,将他们组成了一支小乐队排练《霓裳》的散序部分,并在西湖出演过三次,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白居易的观点要比两百多年后的欧阳修和沈括更加直接可靠。
3 描述了舞者的服装及演员情态,为后世提供了参考
白居易不仅爱看《霓裳羽衣》,还曾亲自教小僮习舞,《得梦得诗》“池上今宵风月凉,闲教小僮理霓裳”。离开杭州后,宝历元年,白居易被调往苏州,秋风又起,他想起久违的《霓裳》舞,于是写信询问好朋友元稹,信的大概意思就是“我听说你这个地方有很多学习乐舞的人,有没有会跳《霓裳》舞的呢?”元稹回信说:“我这里有7个县10万户人家,没有一个人知道有《霓裳》舞”。白居易深为遗憾,决定重新排练《霓裳》。《霓裳》舞意在仙境,不仅要求舞者要有精湛的舞技,更要有如花似玉般的容貌才能胜任,但是,这样的要求太苛刻,民间演员很难找,白居易排除了这个要求。他认为,国色容貌固然最好,但只要能将这个舞蹈流传下去,容貌可以退居其次,只要舞蹈不流失,不怕将来没有容貌姣好的演员,他告诉元稹:“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促进了此舞的民间传播。
在长诗中,白居易详尽地描写了舞者的着装,“不著人家俗衣服”已是不凡,更兼“颜如玉”,而“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一句则说明,舞者上身穿着孔雀翠衣,下身着浅色的裙子,身披霞帔,头戴步摇,身上点缀着许多珠玉饰品;“红莫袅袅秋烟里”可看出,步摇和霞帔都是红色的,舞蹈时上身的摆动,就像袅袅上升的轻烟,优雅飘逸,光彩夺目。“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表演者扮成仙女的样子,服装既典雅又华丽。“烟娥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一句中,“飞琼”、“萼绿”都是女仙的名字,“上元”是道教传说中的女仙,即“上元夫人”,曾经跟西王母一起降临过汉宫,也是《霓裳》中的一个角色。从舞蹈动作“风袖低昂”、“招萼绿”、“挥袂”等词中可见出舞蹈的律动美,而“不胜态”、“如有情”则将演员千娇百媚的神态展现得淋漓尽致。音乐由缓入急,舞蹈进入,随着一声长鸣,表演者如凤凰收翅。白居易的长诗揭示了原滋原味的大唐版《霓裳羽衣舞》的真面目。
4 展示了言有尽意无穷的舞蹈意境
舞蹈动作是舞蹈艺术最基本的语言,舞蹈艺术通过对舞蹈者动作、姿态的美化和提炼,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特写,把观众带入一个想象空间,即“无迹可求,透彻玲珑,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境中之缘,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舞蹈意境。长诗《霓裳羽衣歌?和微之》画面感极强,诗中写道:“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垂手,是舞蹈的程式动作,“裾”即舞袖,诗句中这一舞蹈形象,是舞腰与舞袖结合在一起的,踏着各种轻柔舞步,和各种柔美的身段,这一“小垂手”,挥舞起轻柔的广袖,双袖在空中时而翻卷时而萦绕,时而高扬时而漂浮,形成千变万化、流动起伏、袅袅婷婷的舞姿。舞蹈柔中有健,将中原柔媚典雅的神韵和西域俏丽明朗的风情融为一体,可谓绝矣。
然而,《霓裳》舞蹈的模式和舞步并不是固定的,从典籍中我们可以看出,《霓裳》可独舞,例如,杨贵妃;可双人舞,可多人舞,亦可随性起舞。杨贵妃常命她的侍女张云容献舞,并作诗曰:“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充分展示了不同的舞者可以有不同的舞蹈风格。白居易长诗展示了舞蹈朦胧模糊的意境,留给了后人更大的发挥和想象的空间。
(一)常见鸟类特征与内涵分析
例如鸳鸯,常常被用来表现情人间的真情挚爱,夫妻间的生死之恋,是因为鸳鸯出现在世人眼中时,大多是成双成对,形影不离。古人认为鸳鸯经日结伴并游,用情专一,其一死,其一也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尔雅释地》:“南方有比翼鸟,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这里形容的就是鸳鸯。尽管现实情况中鸳鸯伴侣并非生死相随,只是在繁殖期间接触密切频繁,令人产生“鹣鲽情深”的感慨。但是,鸳鸯成双已经成为固定的模式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用以歌颂爱情的忠贞不移,婚姻的牢不可破。杜鹃也是常见的一种鸟类。春夏之际,杜鹃鸟会彻夜不停地啼鸣。杜鹃的口腔上皮和舌头都是红色的,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因而引出许多关于“杜鹃啼血”的传说。它那凄凉哀怨的悲啼,常激起人们的多种情思。白居易《琵琶行》中有“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杜鹃啼血还有另一个典故传说,是有关古代望帝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辑《蜀王本纪》载:“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望帝以鳖灵为相。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山,民得安处。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自以为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授之而去,如尧之禅舜。……望帝去时子规鸣,故蜀人悲子规而思望帝。”还有一种说法,它的叫声类似"不如归去",所以代表思乡之情。被迫流离他乡的人们,每当听到它那“惯作悲啼”的鸣叫,许多愁肠百结的人心酸肠断,尤其是在面对战乱之后,半壁江山、举国飘零、无处可依,这种情感在此时得到淋漓尽致的升华与宣泄。杜鹃被称为“冤禽”“悲鸟”“怨鸟”,无数文人墨客为杜鹃吟咏诉冤,杜鹃被定位为一种哀惋、至诚、悲愁的象征。大雁在古代曾被用来传递书信,因此常常被作为对远方亲人的怀念。古人的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情景便是如此:每当鸿雁飞过,总盼望着能借它之口带一声问候;又因为大雁秋日南归,春日北去,所以经常被世人作为思乡代言。薛道衡所作《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二)鸽子特征与内涵分析
自然物的特征中融入深厚的人文精神,能够传递丰富的信息。同以上几种具有明显个体特征的鸟类相比,鸽子的生活习性也颇有趣味,足以成为文人墨客们宣泄心中块垒的代言。
1.归巢性
鸽子具有很强的记忆力,同时它又具有本能的爱巢欲与很强的归巢性。鸽子雌雄不双飞,古人“飞鸽传书”正是很好地利用了鸽子的这一特点。《开元天宝遗事》卷一:“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寄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之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说。”宋代江少虞撰《事实类苑》卷六十三《鸽寄书》:“古诗云:袖中有短书,欲寄双飞燕。诗意以燕春去秋来,似可寄书,故偶然耳。今人则养鸽通信,皆非虚言也。虽至外数千里,纵之辄能还家。蜀人有事至京师者,以鸽寄书,不旬日皆达。及贾人船浮海,亦以鸽通信。”可见,在宋代信鸽通讯已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2.性情温顺
不同于身手敏捷、残酷锐利的老鹰,不同于高傲脱俗的鹤;也不同于作息时间异于他人,性情乖戾的猫头鹰,更不同于食腐肉的乌鸦。鸽子性情温顺,容易驯养,同人类关系密切且悠久。据现存资料所载,我国养鸽有着悠久的历史,甚至可以可追溯到殷代,殷墟妇好墓中曾出土精美的艺术品玉雕鸽。据四川芦山县汉墓出土陶镂房上的鸽棚推断,最迟在公元206年民间已有养鸽之风。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卷七《蜀无兔鸽》引戴祚作《西征记》云:“开封县东二佛寺,余至此见鸽大小如鸠,戏时两两相对。”戴祚是晋宋间人,晋末从刘裕西征姚泓,至开封县始识鸽。“戏时两两相对”,这句话正说明人们已熟悉了鸽子习性,把鸽子作为驯养。至北朝时期,由于鸽子长期被人驯养,与人相处时对人已不惧畏。《魏书•崔光传》记载:“(崔光)崇信佛法,礼拜读诵,老而逾甚,终日怡怡,禾曾恚忿。曾于门下省昼坐读经;有鸽飞集膝前,遂入于怀,缘臂上肩,久之乃去。”鸽子“飞集膝前,遂入于怀,缘臂上肩”,正是由于人类的驯养使得野性逐渐泯灭,鸽子才可以如此随意、轻松自在的与人玩耍。
3.信鸽竞翔
鸽子被驯养后,其温顺的性情、强烈的归巢性以及较快的飞翔速度,使得它们成为新的娱乐项目。唐明皇虽然身为皇帝,同样喜欢为自己争取民间的乐趣。鸽子在古代又称“鹁鸽”,据史料记载唐明皇曾养过鸽子,并被呼之为“飞奴”。《开元天宝遗事》:“明皇宫中养鸽;号曰半天娇。”“飞奴”“半天娇”等是唐明皇给鸽子取的各种优雅的名字,并常以“斗鸽”为戏,打发时日。南宋高宗赵构同样迷恋养鸽,以至于到了不理朝政的程度。有一首打油诗讽刺的就是赵构的行为:“万鸽飞翔绕,朝暮收放费工夫;何如养取云边雁,沙漠能传二圣书”。明代中叶,人们已用鸽子竞翔取乐,并组织了相应的“放鸽会”等团体。清朝时,养鸽业不断繁荣发展,并且从国外引进了大批的优良名鸽品种。尤其到了清末民初,无论达官显贵、八旗子弟,还是走卒贩夫、顽童老翁,以豢鸽放飞者大有人在,少则畜养一二十只,多则至数百只。可以这么说,没有一项鸟类娱乐可以像信鸽这样老少咸宜,通俗皆可,人人都可以从这项活动中得到娱乐。
4.与佛教的关联
佛教故事中有着很多鸟类,曾有鸽子为怯懦小人的传说,当然这只是教育世人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与其他鸟类的明显区别在于,鸽子并非杂食性鸟类,它仅以粮食为食,不食虫蚁等活物。鸽子颜色多样,但最常见的通常以白、灰、黑、或以上几种颜色相间的雨点色为主。其中,纯白的鸽子给人以圣洁、宁静的秀美感,灰鸽子则具有朦胧的雾态美,其羽毛的灰色如同禅房中静谧香炉缕缕轻扬的青烟,又如同雨后的青石板,素洁端庄。鸽子叫声低沉而有节奏,这些特点与端庄肃穆的庙宇在一起,展现在世人眼前的是无与伦比的和谐。
二、文学作品中的鸽子形象与其它鸟类对比
鸟类形象在托物言志的诗歌中占有不小的比重。纵观一部恢弘浩荡的《全唐诗》,其中仅标题中有雁的便有九十多首,例如有鲍溶的《归雁》、陆龟蒙的《孤雁》、吴融的《新雁》,标题中乌鸦的诗有九十多首,如李白作《乌夜啼》。涉及鹤的有一百七十多首,提到鹰的有二百四十多首,而正文中含乌鸦的有七百三十多首,提到雁的有一千九百多首,写鹤的有两千一百多首。至于莺莺燕燕,雀鸠鹦鹉,杜鹃鸳鸯,鹧鸪鸡鸿,更是不计其数。相对比较冷门的是鸥与黄鹂,标题中写鸥的还有十余首,宋词中更是禽鸟争鸣。与它们相比,鸽子出现的频率未免过低,不过鸽子的出现场所比较集中,它们大多拥有同一个特殊的场景———寺院。
(一)现实色彩的佛门怖鸽与浪漫的其他鸟类
鸽子在佛教中最被广为传诵的故事是“怖鸽”的传说:从前有一只被老鹰追逐的鸽子,吓得到处乱飞,老鹰还在继续追逐。佛看到这种情况,就用自己的身影遮蔽鸽子,使老鹰找不到鸽子就逃走了。鸽子消除了恐怖,重新获得了安全。“怖鸽”的典故由此流传开来,翻开《全唐诗》,其中涉及鸽子的诗篇基本都是围绕佛寺展开:孟浩然《泊庐江闻故人在东寺以诗寄之》“闻君寻寂乐,清夜宿招提。石镜山精怯,禅枝怖鸽栖。”钱起作《题延州圣僧穴》“定力无涯不可称,未知何代坐禅僧。默默山门宵闭月,荧荧石昼然灯。四时树长书经叶,万岁岩悬拄杖藤。昔日舍身缘救鸽,今时出见有飞鹰。”贺朝《宿香山阁》“暝上春山阁,梯云宿半空。轩窗闭潮海,枕席拂烟虹。朱网防栖鸽,纱灯护夕虫。”喻凫《寺居秋日对雨有怀》“隐几客吟断,邻房僧话稀。鸽寒栖树定,萤湿在窗微。”皮日休《奉和鲁望同游北禅院》“鱼惯斋时分净食,鸽能闲处傍禅床。”许浑《冬日宣城开元寺赠元孚上人》“欲斋檐睡鸽,初定壁吟蛩。”从以上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石、山、树、藤是描写鸽子的诗篇中常见的自然景物,寂、默、静是与之相随的常见的意境,诗人们或者游玩,或者旅居,或者途经,于暝暝月色中登上富有历史感的古寺,朦胧静谧;听着钟声悠扬而深远的回荡,江潮一声声拍打着城墙,经过某扇亮着烛光的窗边,有僧人在诵读经书,鸽子与蝇虫清冷幽美,共同将这个静谧的夜晚添上些许生机。自从有了“怖鸽”典故,鸽子便常常在寺院中崭露头角,鸽子与山、石、水、灯、烛等共同组合成清幽古寺所特有的情境。杜荀鹤有《登山寺》,“有果猿攀树,无斋鸽看僧。”皮日休有《开元寺客省早景即事》,“鹤静时来珠像侧,鸽驯多在宝幡中。”山猿、果树、斋鸽、行僧、佛珠、佛像、宝幡,入目皆是与佛教有关的器物。鸽子能在唐代僧诗中占有如此高的比重是有原因的,自汉代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唐代佛教逐渐达到了鼎盛。武则天是精通佛理之人,不论目的是为了其权利虚张声势还是真心寻求解脱,她在位期间大兴佛寺,佛教得到充分发展。其后唐代各个皇帝也都崇佛尚佛,其间虽有唐武宗灭佛的事情出现,但这也同时说明了佛教的发展与兴盛。另外,唐代诗人大多漫游名山,借宿佛寺,于清雅幽静的寺院中无意瞥见一抹活跃的影子。同时,唐人追求圆润婀娜、生动柔和,这一信息我们从唐代佛像中就可看得出。佛像的造型也不同于南北朝时的清瘦飘逸,而是转向丰满端丽。这一时期出现的各种佛、菩萨像,显得雍容华贵,从外在形体而言,不同于鹤的飘逸劲健,黄鹂的婉转娇俏,鸽子的形体圆润饱满、色泽柔和典雅、姿态端庄、性情温顺,将其风度、性格、气质等人格化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将鸽子融入到有关寺院的题材诗歌中,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了。
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意象,通常情况下,往往是作者的情感代表,即作品中的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自我形象的化身、主观情志的投射。在描写鸟类的作品中,或者化身为思乡的大雁,于千里外辗转徘徊、顾影自怜;或者化身为失侣的鸳鸯,为另一半的离去而悲吟哀鸣;或者化身为梁间燕子,春日呢喃、岁岁相见,充满着温情惬意;或者化身为浅滩鸥鹭,隐逸于浮沙白浪,看潮去潮来、流年偷换。另一种情况是作者借某种约定俗成的典故来表达对某种情境的看法,诗人有意塑造用以比拟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他者形象,从而表达自己对社会中某类人或仰慕、或厌憎、或嘲讽、或批判等等情感态度。
如以群鸡聚食表达对物以类聚的小人的厌恶,讽刺乌鸦的贪得无厌来影射社会某一团体。我们不难看出,鸽子在诗歌中的意象表达,大多属于后一种情况。与其它鸟类相比,鸽子在情感领域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人们看到喜鹊,似乎就有喜悦感油然而生,每年七夕节,传说中牛郎织女可以鹊桥相会,可见人们对喜鹊的喜爱程度。乌鸦的出现令人不详,是由乌鸦的习性所决定的。乌鸦喜欢吃腐肉,皮毛颜色多为黑色,叫声过于喑哑,难以引起人们的喜感。另外,杜鹃令人叹惋,鸳鸯使人称羡,鸿雁让人产生春去秋来,一年将逝,游子未归的扼腕,白鹤与红霞并在,便体会到长寿与永生的意蕴。然而事实上,鸽子对于婚姻家庭的忠贞,丝毫不逊色于鸳鸯,传书的能力同鸿雁也足以抗衡。相对于其他鸟类富有浪漫情怀的文化内涵,诗人们似乎认为渺远静默的寺院更适合性情上与世无争的鸽子,与青山灰石的搭配不至于埋没鸽子的清冷色调,将鸽子作为一山一石等物质形象来刻画。所以围绕青灯古佛的“怖鸽”典型形象,便因为最能体现鸽子文化内涵而被保留了下来。从诗歌中可以看出,人们更愿意将鸽子拉入现实生活。作品中的鸽子在更多情况下是一种点缀场景的现实存在物,而非寓意深远的情感代言人。刘得仁《吊草堂禅师》:“乳鸽沿苔井,斋猿散雪峰。如何不相见,倚遍寺前松。”杨衡《送公孙器自桂林归蜀》:“旧户闲花草,驯鸽傍檐隙。挥手共忘怀,日堕千山夕。”宋之问《游云门寺》:“入禅从鸽绕,说法有龙听。劫累终期灭,尘躬且未宁。”在苔井边玩耍;于屋檐间隙栖息;围绕在游客脚边踱来踱去……读者读过诗篇后,这些鲜活生动的场景似乎立刻能够浮现到脑海中,不需要太多晦涩的典故,也不需要曲折的诠释解读。与其他鸟类相比,鸽子的形象在世人眼中,不仅简单,而且现实。
(二)娱乐的竞翔信鸽与抒情的鸿雁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