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01: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清明节的来历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例如:春节,元宵节,中秋,重阳节等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清明节,因为它的由来很耐人寻味。
清明节与春秋五霸晋文公重耳有关。重耳耳垂大,肋骨是连在一起的,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眸子。晋国内乱,公子夷吾和重耳逃亡在外。公子夷吾杀太子自封晋惠公,对他更加无礼,重耳只好带着狐偃、狐毛、介子推等人去投奔齐国,在途中公子重耳因连日吃野草,发病了,奄奄一息,可在荒山野岭中哪有大夫?为了就自己主公,介子推割下身上的一块大腿肉生火做汤,把肉汤送给重耳,他的病好了。
他到了秦国,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了晋国做了晋文公,国家建立之后,晋文公把手下的有功之臣都封了官,有人告诉他那肉汤是介子推的肉,说重耳忘记给介子推封官了。于是他后悔忘了给介子推封,可是现在六部的尚书都有人做了,他去请介子推去做官,谁知介子推隐居绵山,文公不忘本,就亲自去绵山请他,但是就是找不到他。
有人出了一个馊主意:烧山必他出来。但是介子推和老母就是不出来,后来两个人抱着两棵老柳烧死了。文公命一看追悔莫及,下令举国哀悼介子推,把绵山重新命名介山,,又称寒食节。
两千年来,我们中国人很重视这个节日,在清明节这一天家家不动火,只吃一些隔天的菜或青团之类的。近来我国又把它定为法定假日。让人们有时间去祭祖、扫墓、踏青。
清明节,标示着中国千百年来的一个传统,说明中国人是讲义气的,重感情的,中国人有恩不忘,正因为这个,我忒儿喜欢清明节。
给材料作文:清明节的由来 辽宁省阜新市 新华小学五年三班 姚远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听信谗言,要杀掉公子重耳,重耳听说后,连忙带着随从逃跑了。
他们跑了几天几夜,实在跑不动了。因为当时走的匆忙,忘了带干粮,现在一个个饿得不行了。随从介子推见主人没吃的,饿得连路都走不动了,就走到一旁,从自己的身上割下了一块肉,做成了汤,给重耳端了去。重耳一看,有吃的了,就大口地把汤喝了。喝完后,重耳问道:“你真行,从哪儿弄来的肉啊?”介子推说:“这儿哪儿有什么肉啊,这肉是从我向上割下来的呀。”重耳一听,当时就流下了热泪。
十九年后,重耳在大家的帮助下,当上了晋国国君——晋文公。为了感谢当时的随从,晋文公便重赏了他们,可晋文公却偏偏忘了犒赏介子推。有人让介子推去找晋文公,可介子推不肯,他不愿争名夺利,于是就带着自己的老母住进了深山。
晋文公知道后,感到十分后悔,也很内疚。于是他带着随从,上山去找介子推。找了好几天都没有找到。这时有人献计说:“只要放火烧山,一逼,介子推不就出来了吗?”晋文公觉得有理,就让人放火烧山。介子推知道这是晋文公逼他,可他不愿意做官,就是不出山,后来就和母亲一起被火烧死了。
晋文公上山看到介子推母子被烧死了,心里很难过。这时晋文公发现,在他们母子被烧死的那棵枯萎的柳树下,有一封血书,上面写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文公深有感慨。为怀念介子推,他把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再去拜祭介子推的时候,发现那棵柳树复活了。他就把此树赐为“清明树”,并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以后,人们把寒食节和清明节合二为一,一直流传至今。
这就是清明节的来历。
指导教师:尹老师
[推荐给朋友] [显示打印]
一、赏农景,领略家乡之美
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教师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于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要轻易放过。
农村是个广阔天地,田野风光、自然景观、农家新居、现代乡村生活等等都是学生写作的好题材。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到熟悉的家乡寻美,采田野风光美。农村田野风光是美丽可爱的。这是学生观察、写景极好的题材资源。小麦、玉米、菜地、鱼池、大棚、奶牛场……各具风韵,它们的形状、色彩、生长过程,又各具特点,随着农时变化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闹春图、青苗图、秋收图、运输图……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从平平常常的、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去发掘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在美,激发小作者对家乡热爱之情。同时,也可以避免舍近就远、浪费资源,锻炼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
二、干农活,丰富生活体验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学生由于生活在农村,星期天、假期常常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田间活动,这正是学生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教师师除了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学习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外,更为主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热闹非凡的劳动场景,从中了解不同的劳动场景中不同人物的言谈举止,精神风貌,了解他们是如何团结协作完成每项劳动任务的,弄清楚每项劳动的程序、特点,了解万物的生长规律及四季变化等。如,拖拉机的轰鸣,农民除草施肥,播种浇水,开机收获,装仓入囤,剪枝授粉,喷药除虫,采摘交易,庄稼拔节抽穗,开花结实,野花野草的自生自灭过程等等,都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都会给学生写作的灵感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好比春风细雨,滋润学生干涸的心田。老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参与、去体验,让学生在火热的劳动场景中长见识、增才干,获取第一手详实的写作资料。
三、做调查,探究农村文化
中国地域广阔,文化博大精深,农村文化异彩纷呈,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我们应该发挥地域文化优势,让学生透彻地、广泛地了解农村文化,使其沐浴在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之中,汲取精华,增加内存。
1.了解农村的风俗习惯,节日习俗。比如:春节吃饺子、贴对联、放鞭炮、守夜、拜年;阴历二月初二炒豆子;清明节扫墓、插柳;端午节吃粽子、煮鸡蛋、划龙舟;阴历六月初一过“小年”吃菜包、喝面叶;阴历七月初七到葡萄架下听牛郎织女诉说衷情;中秋之夜出门在外的人千里迢迢回家团圆、吃月饼、赏月;腊月二十三吃年糕等等,这些节日习俗和风俗习惯都有来由,分别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让学生作为节日活动的主人,以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参与、了解、感受,弄清风俗习惯,节日习俗的来由,活动过程,代表人们怎样的愿望,寄托人们怎样的感情等等。于那种浓郁的节日气氛和风俗习惯的熏染中享受亲情和欢乐,体验生活的甜美,品味民族文化的博大内涵,陶冶情操,拓宽视野,丰富写作素材。
2.了解村史。每个村庄都有它特有的历史沿革过程,具有深厚的内涵。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调查采访,查找地方志,向年长者请教,寻查碑刻等形式,弄清楚村庄的起源,发展,辉煌,涌现出哪些名人,祖辈留下哪些弥足珍贵的有行资产和无形资产,发生过哪些历史大事,有哪些值得称道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景观等等;弄清楚当地的地名、山名、典型建筑物名等方面的来历,以及寄予的内涵等情况。这既能增强文化底蕴,积累写作素材,又能强化学生对家乡、对农村的热爱。
四、察农变,感悟时代脉搏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面貌也在迅猛发展,如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写作空间。然而小学生对这些没有太多关注。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变无心为有心,通过课外阅读、向长辈询问等途径,去发现农村的新变化。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学生在作文中的描述明显具体生动起来了,如:有位学生在《我家门前的路》一文中,通过写家门前的一条小路由爷爷小时候的烂泥路、爸爸小时的沙土路到自己现在的柏油路的不同变化,反映了家乡经济的发展。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语文教师要对学生加强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学会架起生活与作文之间的桥梁,让孩子们的作文走进生活,让丰富的生活充实孩子们的作文。
关键词 生活;兴趣;挖掘素材;抒写生活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烫手山芋。为了解决小学生害怕写作文,讨厌写作文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架起生活与作文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回归到生活中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轻松抒写生活。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作文是需要激情的,这里的激情就是一种写作的冲动。它是兴趣、信心、期望等的整合。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上进,想把自己的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
千百年的农村文化,农家风情,有其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生命力。如婚俗寿礼,建屋立柱、乔迁庆贺等农家庆贺节日,他们有自己的方式:杀鸡宰鸭、捕鱼捞虾,走乡邻、访亲友,喝上两盅,常常乐得开怀大笑。农家的节日,不仅有“五一”节、国庆节、元旦和春节,还有更具农村特色的清明节祭祖、插柳枝,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元宵闹花灯、还有包饺子、接财神、贴春联等等。在不同的时节,农民用的是不同的庆贺方法。习作前帮助学生弄清其来历,使学生了解民俗、感受民俗、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习作。
二、走进生活,挖掘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农村为学生提供了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优越条件。农村孩子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青青的田野,浩瀚的大海……这些美好的事物,丰富了孩子们对美的感受。山上采野花,田间烤红薯,树荫下摘花生,喂鸡养鸭……无穷的趣事,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大自然亲近,使他们增长了见识,充实了生活,这些都是城里孩子无法相比的。为发挥农村孩子的这些优势,我恰当地把学生作文的目光引向广阔的空间。引导他们学会观察事物,感受生活,例如:教学“介绍熟悉的景物”我请家长配合带孩子到家乡的海边游玩,孩子有了亲身体验,写起作文就轻松多了。农村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都可成为习作对象,有位老师的作文教学别出心裁,以石头为话题,很自然地和学生聊了起来。在农村石头对小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学生自然有话可说。石头都会说话,更何况是朝气蓬勃的学生?
三、巧架桥梁,抒写生活
学生掌握了大量的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并不等同于就能写出生动感人的好文章了。要把具体形象的事物转化为抽象的语言文字,绝非易事。生活仅仅是写作的一个入口,“只谈生活,不谈技巧”的作文常常词不达意。如何让学生用习作来表现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和学生付出巨大的努力。我在教学中试着从以下几方面架起生活与作文之间的桥梁。
1.拓展教材联系生活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我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孩子们常常会思念自己的父母。在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时,我引导学生回忆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重阳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2.抓住生活畅所欲言
只要留心生活,学生都可能看到或听到许多形形的事情,这些事情或令人振奋,或令人沉思,或令人不解,或令人捧腹。引导学生随时随地留意并记下这些事情。,就等于为他们开辟了极好的作文“题材库”,也诱发他们对身边偶发事件的关注,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学生柳燕婷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看到路边的老树长出新绿,由此联想到生命力的顽强。于是,她写下了《小芽的启示》一文,由于角度小、题材真,表达了孩子的真实体验过程,在县小学生生命教育征文比赛中获一等奖。
3.阅读积累笔下生花
叶老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多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是学生汲取人类思想精华,提高思想认识的有效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虽然农村小学条件有限,图书室不健全,但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料进行阅读。学校可充分发动教师、同学捐书,开展人人每月捐献一本书的活动,充实班级图书角,这样,就能保证农村孩子的阅读量,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如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或摘抄一些优美的词句段篇,或写读后感,以求读后总有收获。当学生真正把读书当成如同吃饭一样寻常,作为生活中的一件平常随意之事,那么读书的机会自然也就多了,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定会拥有广博的知识。作文思路开阔,下笔自然有神。
中秋是什么?也许问不同的人便会得到不同的回答,对于孩子来说,中秋是一轮明月和香甜的月饼;对于老者来说,中秋是暮年的感伤和那深深地惆怅;对于异乡的游子来说,中秋是解不开的相思和情结;对于久别的恋人来说,中秋时千里月明共团圆的情怀。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中秋节作文高一800字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中秋节作文高一800字1中秋,是团聚的日子,是赏月的日子。可现在,它仿佛是一个被虫蛀过的苹果,外表光鲜,内里则悄然变质。
八月十五这天,商家们纷纷为商品挂上“打折”的标签,吸引不少人。我的妈妈也是其中之一。超市里人来人往,个个都眼冒绿光,不停的往自己的购物车里装东西,生怕下一秒就被抢光了。但只要你仔细一看就知道,所有的商品原价都被提过一次,打完折后并没有便宜多少,而那些人以为自己占了天大的便宜。
刚到家,哥哥嫂子也拎着月饼回来了。我仔细地看着这两盒月饼,包装精美华丽,打开后发现月饼没有几个,价格更是令人贵得咋舌。姐姐随手撕开一个月饼的包装纸,说:“这花纹真是越来越讲究了!”可她只咬了一口,就吐出来了:“这月饼也太甜了吧!这口感和价格完全不对等嘛!”我也尝了一口,果然没错。
商家借着中秋的噱头,明目张胆的牟取利益。他们注重华美的外表,却忘了最重要的内在。月亮仍是十五的月亮,可人们已经没有欣赏它的闲适和在意。对人们而言,中秋的第一时间就是想到的是去哪里旅游,好像节日只是为旅游而准备的一样;要么中秋节就是上网,打电子游戏,呼朋唤友,聊天喝酒。节日对人们来说就是不用按时起床,是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是没有约束的自由,也是走向寂寞的开端。
且不说中秋的习俗中是否有科学道理,至少,我们很有激情把一家老小召集在一起,说说温暧的话,其乐融融。我们也能从父母郑重其事的张罗和言传中,能感受到节日文化的带给我们的神秘和向往,感觉到传统文化的博大深厚。
而今,我们已经开始淡忘了中秋节。我们的同伴,已经没有了节日应有的浓浓的温馨的回忆,对节日的习俗掰着指头也说不出一二。
夜终于来临,天空却遍布乌云,突然又狂风大作,我担心月亮姗姗来迟。虽然月亮被乌云遮住一部分,可有句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月”,这样的月也独具情调,我提议去散步赏月,却都被拒绝了,这样的美景鲜有人出来欣赏。
中秋节作文高一800字2“月光光,照地堂……”一阵阵稚嫩的童声在每一个地方,每一户人家,每一条大家小巷回荡着。不知不觉,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来了。
走在大街上,各形各色的灯笼挂在各个商铺的门前,那些灯笼手工精致,上面画满了五颜六色,栩栩如生的人物:嫦娥、玉兔、月饼、月亮……有的一律写满了中秋诗句,我无不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随着凉爽的清风,随着一路的欢歌笑语,随着香味诱人的月饼的味道,深深沉浸在节日气氛里的我被爸爸妈妈的声音“吵醒了”:“爸,妈,我们到了。”一眨眼的时间,就到了爷爷奶奶的家门前。忽闻一阵熟悉而又说不出的香味,四处逛逛才明白了这一切——浓烟滚滚的厨房里我隐隐约约看到了两个模模糊糊的身影,是爷爷奶奶为了我们子子孙孙吃上一顿美味佳肴,为了我们度过一个愉快的中秋节,而不辞辛苦地烹饪美食。看着他们忙碌的背影,我不禁热泪盈眶。
“吃饭了!”长辈、子孙、兄弟、姐妹齐坐一张狭小的桌子前,虽然拥挤,可是一家人坐在一起,无比的温馨与幸福。豆豉鹅、白切鸡、烧肉……看着桌上色香味俱全的菜品,大家都不禁口水直流了。“大家吃吧,不用那么客气。”爷爷奶奶用筷子指着菜品,意图快吃。其实已经“盼望已久”,拿起筷子,“消灭”食物。
团圆饭很快就“解决”了,我们一家人齐力搬桌子到阳台,预备好水果、月饼,这就等着月亮“出场”了。我托着下巴,望着天空,仿佛看见了嫦娥奔月的情景,望见了嫦娥在月宫孤独度日的样子,望见了月宫上那一棵粗壮而又美丽的桂花树……我停止了遐想,望着桌上的美食,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倬莹,你闻,爷爷奶奶种的桂花树多香!”对了,就是桂花树!淡黄而精致的桂花散发出淡雅而不庸俗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空变得越来越黑,可以朦朦胧胧的看见像珍珠一般的点点繁星点缀着天空,不时有一缕缕微云拂过天空,显得十分梦幻。我拿起一小块月饼,放进嘴里慢慢品尝,香而酥,蛋黄新鲜可口,香甜溢满了我的喉咙,溢满了我的五脏六腑,溢满了我的全身……
月亮像骑士一般骑着薄云,淌过星河,威风凛凛的在天空炫耀他圆圆的身材。月亮他有脚啊,轻轻悄悄的挪移了,看着月亮,我仿佛看到了远方的人们合家团聚的景象,多么幸福,多么温馨,多么开心……
中秋节又过去了,盼望下一的中秋节的到来……
中秋节作文高一800字3一年不知有好多好多的节日。有那热闹的春节,有那肃穆的清明节,有那欢快的儿童节,也有那欢庆鼓舞的国庆节……而我最爱那象征全家团圆的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我国传统的中秋节。因处于秋天的中间,故此名。在这一天天上的有一轮皎洁的明月,形如玉盘一样非常圆,所以就有“中秋月正圆”之美称。我国民间把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中秋节作为家人团聚的日子,所以中秋节也叫团圆节。
农历八月,天高气爽,许多的庄稼都已经收获了,中秋节也是人们庆贺丰收的节日。每当中秋之夜,人们一边欣赏玉盘般皎洁的明月,一边吃月饼、水果,家家户户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据说这月饼还有一段非凡的来历了:
月饼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唐代,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在中秋节不仅有吃月饼的习惯,还有赏月背诗的习俗。当人们吃过晚饭,大家都集聚在庭院活阳台上,热热闹闹的享受天伦,欣赏着皎洁的明月,随后背诵带月的诗歌,一派人间圣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杜甫的“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更是千古绝唱。
难忘中秋!
中秋难忘!
中秋节作文高一800字4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
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很少了。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古时还有祭月和拜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有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地方,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月饼与中秋节的联系是在明代。具有关资料说,当时,北京城市里出现了一种以果做馅的月饼,而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己制作月饼,用于自身和赠于亲朋好友,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
那时的月饼大小和形状很不规范,差别甚大,其名称也颇特别。比如,山西省介县一带在中秋节这天,当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围坐分食团圆月饼的习俗其制作的月饼名堂多且有趣,如有专供男的食用的月牙月饼,有只限于女的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别为小孩们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类的月饼,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节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有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节作文高一800字5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那样的夜晚也该在中秋前后吧。肯定不会是玉人和月折梅的冬夜,因为蛰声喧喧。月光分明很好,好得令人无法入睡。它转朱阁,低绮户,用一片清辉点缀人的无眠,厚厚的窗帘也无法阻止它的长驱直入。
月下漫步,脱口而出的往往都是前人的句子。左奔右突,兜一大圈子还是会落到某位先贤手中。仿佛他们在无声的抗议:这片月光是我的。再冥思苦想,还是落了陈窠。别去江边,屈原李白们在行吟。别去桥上,二十四桥明月夜和枫桥夜泊还不够吗?别去树下,月上柳梢头明月松间照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早成了名篇......月不该寂寞,熙熙攘攘涌动着的都是它的追随者。只是可惜了我们这些后来人,老是牵人衣袖踩人足跟,被这圆影子折磨得神魂颠倒欲罢不能。诗句是他们的,我的确什么都没有。
月色太美了,美得总想与人分享。于是,思远人怀故乡之心油然而生。这瑶台镜白玉盘,无端把一些游离的思绪集中放大了。它象个会念咒语的美丽妖精,而我们只是懵懂的书生,注定要受它的盅惑不能自拔。于是我们笑自己小时不识月,问它几时有,举杯殷勤相邀,怕它寂寞,还编造了嫦娥玉兔桂花树给它,让它逾发超凡脱俗起来。就是这轮明月,从远古一直照到现在,不晓得给了多少文人墨客无边的灵感,在他们笔下腾挪变化姿态万千。终了还固执地长叹一声,月是故乡明。
上午我和爸爸妈妈妹妹奶奶一起去人民公园玩,刚进公园的大门有一座长着绿色大树的假山我和爸爸登上了瞭望远方好大公园啊,一会把我的腿都累软了空气真新鲜呀。
我们在公园玩了摩天轮,这是我第一次坐摩天轮,好高呀在摩天轮上能看到郑州好远的地方,我看见公路上的汽车很少,爸爸说这是因为过年,很多人回老家或者去外地了,从摩天轮上下来,我还带着妹妹坐了小汽车,激光气球降落伞,空中车,空中车已很好玩这个我坐了很多次了,好像骑自行车似的,转了一大圈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奶奶说要回去,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人民公园。爸爸开车带我们回家,在回家的路上爸爸说,倩倩你想骑马吗,我立马说想呀想呀,可爱的爸爸又带我去森林公园,现在的森林公园什么都没了,以前那里很多人去玩,我记得以前去那里很多玩的还有很多卖小吃的,爸爸说森林公园以后要改建成别的,所以今年就没人来了,转了一大圈,终于看见还有几处有骑马的地方,我就跟爸爸一块儿骑马了,那里还有人放小苹果的音乐训练马。回到家已经是下午快四点了。
到了晚上,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妹妹一起去飞机场,换登机牌的阿姨说你们快点吧,到三亚的检票时间还有15分钟,我们飞快的跑到了检票口,然后过了安检,就等呀等呀明明票上时间是9点起飞,可是一直等到10点多我们的飞机才起飞,到三亚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一点了。
第二天上午我们一家四口在三亚湾沙滩玩沙子与游泳,游泳时我发现海里有贝壳,有尖尖的,有半圆的,还有礁石,哈哈我还捡了一些带回家了。第三天我们又去天涯海角玩了,爸爸妈妈说仿佛回到了童年时光,我们坐上了观光游轮,看了许多的不同石头,还有长贝壳是的石头,还有两个山石上一个写着‘天涯,一个石头写着海角,开游轮的叔叔还带我们到天涯海角的后面看了一个碉堡,说这是以前日本人侵略中国的时候建的,一直没有拆。我们还去了亚洲嘉年华看了灯盏。
啊,今年的春节我太美了我太开心了。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2
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用无比开心的笑容来迎接这个美好的节日。
哦,春节好开心。每年,我都会在我的奶奶家度过大年三十。但,我还是认为在姥姥家和我最喜欢的妹妹弟弟们一起愉快地玩耍最令我开心。春节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吃饭和放炮了。
在姥姥家,吃饭是最幸福的时刻了,姥姥做得饭不仅好吃,还有象征意义呢。
临近春节的早上,姥姥都会做一大锅好吃的八宝粥,象征着全家团团圆圆;再炒一个白菜肉片,象征着平平安安;拌一个好吃的豆角,象征着福气一个接一个地来到;姥姥还会拌一个耳丝,象征着听到好消息。这就是富有象征意义的早饭。
吃过早饭,我和弟弟妹妹们一起出去跑步、玩沙土、看书……到大约十来点后,我们四个小孩子再去洗手来帮姥姥包饺子。饺子有两种口味,分别是韭菜、鸡蛋、香菇、粉条的和一个大肉韭菜香菇的。小孩子们都喜欢吃肉的,而大人们喜欢吃素的。不过,对于我这个小吃货来说,肉的、素的我都喜欢。况且是我们自己亲手包的饺子,有我的辛苦在里面,它就显得格外香。
姥姥不仅包饺子,还做的有许多好吃的菜呢!1个汤,3个凉菜,7个热菜,姥姥的厨艺是超赞的,每次都吃得肚子圆滚滚的,就连表弟弯腰都不方便呢!他可是最灵活。在餐桌上,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好香,好香,太好吃了!”
哦,春节好开心呀!忙碌了一年的大人们难得清闲,难得凑到一块儿,他们抓紧这难得的休闲娱乐的好机会,打几局牌,搓几圈麻将,大人们玩得开心,也顾不上管我们这些小孩子了,我们也难得脱离他们视线,赶紧玩我们平时不能尽情玩的电脑,看我们喜欢看的电视剧,呵呵,没有大人?嗦的时光真是美好。对了,中午我们还会睡一会儿,睡到自然醒呢。
哦,春节好开心呀!到了晚上,我们出去放各种各样的炮。摔炮、磁花、拉花、烟火、旗火……夜晚,各种炮映照出来的光打在我们的脸上、身上、我们的脸忽明忽暗,我们时隐时现,近看,远观都是风景,真是美不胜收。
哦,春节好美,我喜爱过春节!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一首千古传唱的好诗,每到过年时期,我和小伙伴们便开始吟诵这首喜气洋洋的诗,增添了节日的气氛,家乡的过年习俗也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我至今依然刻骨铭心.
今天是大年三十,是我们中国传统新年——春节的前夜。按照传统习俗,每到这一天,人们都要从外地赶回老家,团聚在一起,吃顿热热闹闹的团圆饭。瞧,妈妈和我也回到建昌婆婆家.
来到街口,我远远地看见到处都是红色:家家户户门上都贴着红对联,红福字;来来往往的人们有说有笑,在街上挑选年货,买烟花爆竹……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一到婆婆家,我们就忙里忙外,准备着即将到来的年夜饭作准备。今天,吃饭的人也比平日多了,妈妈、阿姨、姨父、婆婆、公公都聚在一起。桌上的菜也比以前丰富多了,鸡鸭鱼肉样样齐全。吃饭过后,大家在一起谈天说地,聊聊天,喝喝茶,说说话。春节真热闹呀,我真想天天过春节.
我早早地吃完了饭,跑到电视机前,拿起遥控,准备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时间还早,“春晚”还没有开始呢。我、妈妈两人拿起烟花,兴致勃勃地跑出了家门,来到大门前。我们把烟花都在同一时间全部点燃。那一瞬间,犹如百花齐放,那五彩缤纷的景象把我们几个“创造者”都看呆了!那一瞬间的美丽是无与伦比的。不一会儿,烟花就被我们放得一干二净了.我们又通宵看完了春晚,一直到凌晨.
大年初一,我们去大姑婆婆家拜年。一来到姑婆婆家,她就面带微笑地端出茶叶蛋和红枣,一大早我的肚子已经饱饱的了。姑婆婆家养了许多的白兔和小鸡。我热情地说 :“我去给它们喂食!”于是我兴冲冲地跑到了小鸡的饲养区,撒下一把饲料在我的脚边,不一会儿,小鸡们都到了我的脚下低头吃了起来。看着这些小鸡我感到十分可爱。转眼到了中午,桌子上的美味一样样端上来。一直到结束我的嘴里都塞满了美味。临走之前,姑婆婆要给我压岁钱,我说:“不要了,我已经这么大了,不能再要压岁钱了。”妈妈说我长大了。
过年也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了,让我们在这新的一年里携手并进。新的一年,加油吧!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4
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我最喜欢的就要属过年了。每到春节,家家户户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但你知道吗,过年为什么会有这些喜庆的活动呢?这里面有着一个美妙的神话故事,现在让我给你讲一讲吧!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无比。“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都要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一年的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准备扶老携幼上山避难。这时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当时全村的乡亲们正在收拾行装,谁也没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的一位老婆婆走过去给了他一点粮食说:“快逃吧!年兽快要来了。”老伯伯笑着说:“婆婆如果让 我在你家呆一夜,我一定能把‘年兽赶走。”老婆婆继续劝说他,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有撇下他,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只见村东头老婆婆家里,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便向老婆婆家扑了过去。快到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劈里啪啦”的炸响声,“年”吓坏了,就再也不敢往前走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于是,乡亲们一起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作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祝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子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以后,每到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光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后来这风俗越传越广,逐渐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过年的习俗除了上面所说的外,还有很多,比如:贴窗花,贴年画,吃饺子,压岁钱等。我最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放鞭炮,晚上我早早的吃过年夜饭,就拿着鞭炮就朝门外奔去。伴随着我们的欢呼声,一个个烟花飞到了空中,点亮了美丽的天空。还有一个传统也是我们最喜欢的了,那就是春节,我们都会收到长辈们给我们的红包,预示着来年我们都会顺顺利利的过着每一天。
“过新年,穿新衣,开开心心过大年……”我们唱着欢乐的歌谣,迎接新的一年来到。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5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在这个少雪且日渐温暖的季节里,春节不知不觉掩埋了平淡的日子,迎面扑来。看着墙上新买的挂历,数着本世纪最后一个春节临近的日子,不禁感叹岁月匆匆,流逝的又是一个平静而忙碌的一年。
每到春节,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大家穿着漂亮的新衣服,一家人一起吃饺子。我们小朋友还可以收到许多压岁钱呢。知道为什么叫“压岁钱”吗?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化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让生活在“网络文化”盛行的学生们,加深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理解,并承担起文化传承的重任,摒弃以自我为中心、自理能力差、不懂礼貌等生活劣习,加强艰苦朴素、刻苦耐劳等优良传统的养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进一下深化中华优良传统的传承。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注重发扬优良传统,加强写字教学,指导背诵古今文学名篇,适当讲授古典诗词的知识,介绍有关对联知识等等,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分享一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化中华优良传统传承的点滴经验心得。
一、渗透书法教育,引导学生习得一手好字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从古至今,我国涌现了许许多多的书法家,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流派风格各异书法作品。在当代,优秀硬笔书法作品也层出不穷,形成一个良好的学字、习字氛围。“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大要素,这里的写不仅是学会写作文,还要习得一手好字,写字是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发扬这一优良的文化传统,认真指导学生练字,要让学生在练字的过程中感受汉字的结构美、形体美和线条美,要注重平时培养学习书写习惯的养成,引导一笔一划的练习积累,体会漂亮书写带来的快乐感和成就感。
“字如人面”,写好字是每一个学生必备的文化素养。在古代,每一位学生都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在当代,毛笔字做为一种艺术作品存在,也做为书法特长进行培养。在当代,学生的基本功要求之中就是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个别学校更是专门开设软笔书法课,来发扬书法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写好字做为学生的一项重要语文素养来培养,通过讲述大书法家苦练书法的故事,展示优秀书法作品,激发学生练字的兴趣和信心、恒心;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字形结构,教会学生掌握写字方法,养成良好书写习惯;同时,还要采取一定的竞争激励机制,通过书法展评来引导学生,增加学生练字的动力,让学生体会到练字的成功体验,最终要让写一手好字成为学生内心的一种成长需要,让练字成为学生的一种终生爱好。
二、体验中华传统节日,了解家乡传统习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丰富,但在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下,某些传统节日文化弱化现象现状严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承担起重拾珍贵的民族节日文化的责任和义务,在课堂内外深化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的渗透和熏陶,让学生从小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中华传统节日的亲身体验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做为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关于传统节日文化的教学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体验:在课前布置学生了解家乡人民在这些节日里的传统习俗,在课内结合课文教学进行汇报交流,在课后安排学生参与节日活动、布置家庭节日生活环境、筹备节日礼物等,进一步深化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
语文教学引导学生结合语文教材介绍相关的节日文化,可拓展思路,开拓眼界,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各种节日的来历、风俗以及相关的文化内涵。例如,重阳节、清明节等,给学生讲解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如春节就要体验辞旧迎新和祝福团圆平安的主题,感受家庭和睦、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
总之,语文教师要注重每个传统节日传递给学生的精神力量,挖掘利用好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谐理念和文化素养。
三、重视背诵诗词名篇,促进语言积累,提高写作水平
中华传统的古典文字和诗词格律,语言精炼、寓意深远,多诵读,多积累,可有效提高语文素养和写作水平。语文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背诵诗词名篇名句、加深体验理解文字语文魅力,培养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引导学生做一名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古代,私塾先生就要求学生背书的,背诵一些儒家经典著作,背诵古诗文,背诵得滚瓜烂熟才算达到要求。例如,清代的康熙大帝曾让太子允“书必背足一百二十遍”,让老师严格检查太子背书――从这个角度来说,学习成果当然就是“功到自然成”。然而,现代的学生所学科目太多,课业负担非常重,语文教师仅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熟练背诵下来就可以了,有些内容学生更是为了应付考试才背诵的,一旦考试结束,学生就渐渐地遗忘了。所以,学生头脑中没有积累多少东西,更不用说从所背诵的东西中获得多少感悟,对于习作没有促进作用。所以,语文教师要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巩固,使其背诵得更牢固,并内化成为生活学习、交流沟通的文化素养,随着时间的推移,达到“出口成章,顺畅写作”的教学目标。
因此,语文教师除教材硬性背诵要求外,还要精选一些古今诗文名篇,让学生熟读成诵,再进行适当点拔每篇的写作方法及语文特色,使学生逐渐达到心领神会,产生切身的感悟,从而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四、适当渗透中华传统文学写作知识,丰富学生文学素养宝库
唐诗宋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仅让学生背诵,不传授一些唐诗宋词相关的写作知识,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轻视与抛弃,也是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缺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华传统文字时,要拓展课内教材内容,渗透一些简单的有关诗词格律等知识,例如,可以向学生讲一讲律诗的平仄、押韵、对仗等知识;也可以向学生讲一讲宋词词牌、平仄、对仗、押韵及词与诗的区别等方面的知识;此外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著名的诗词作者及代表作品等。这些知识不强制学生去牢记,作为一般了解即可,不要给学生添加学业上的负担,这只做为学生知识渴求上的一次画龙点睛。如果语文老师长年累月注重这方面知识的介绍和积累,学生自然而然就积累并丰富文学素养宝库,形成较强文学素养底蕴,为以后自学文学作品创设坚实基础。
另外,对联也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一种传统文化样式,一般年节家家都会贴上对联,一些重要节日、重大活动也会看到对联条幅。因此,语文教师要适当介绍有关对联的一些知识,如平仄相对、词性相对,可以适当地出个简单的对子让学生来试着对一对,使学生在练习中得到感悟,使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写法,培养学生对联的鉴赏能力,也丰富学生的生活文化体验。
五、适时树立精神榜样,完善学生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