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成长与成功

成长与成功

时间:2023-05-29 18:02: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成长与成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成长与成功

第1篇

众所周知,铸剑的过程是异常艰辛的,必须经过不断打磨、淬火、冷却,方能成为良材美器。同样,一个人想要成功,成长是必需的,也是必然的。

当朴槿惠成为韩国第一位女总统时,《时代周刊》给予她“巨人女儿”的称号,我却说――不,不是这样的!

的确,少时青瓦台的岁月曾给予朴槿惠无限荣光,可当母亲倒在敌人的枪下,她不得不成长――从“第一女儿”到“第一夫人”的蜕变意味着什么,只有她自己知晓;当父亲殒身于自己人的枪下,她终于看穿了政界的腥风血雨,于是她选择了19年漫长的隐居生活。成长,无疑是痛苦的,尤其是需要面对朋友的集体性背叛,面对亲人亡故的悲痛,面对无尽的黑暗。

最终,朴槿惠如一只涅的凤凰,浴火重生,赢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孙杨历经风波,夺下世锦赛金牌时泪流满面;那位捕鱼的老人奋力拼搏,最终拖回了那只大马林鱼的骨架;那群“站着”上北大的保安们历经生活磨难,最终在研究生考试中折桂……他们,用汗水、泪水乃至血水证明了一个人生的真谛:成长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只有经历成长,方能到达成功――那片花团锦簇的圣地。

可是,当时代的节奏快得令人窒息,人们似乎早已等不及循序渐进,迫不及待地渴望成功。于是,大学生们追逐着公务员的职位却忽略了最适宜他们的土地;于是,德国前国防部长古滕贝格会身陷丑陋的“抄袭门”……殊不知,未曾经历成长的成功是畸形的、恐怖的。

成功必须经历成长,而成长却不一定成功。这是一道令人无奈却无法逆转的命题。

历史记录了那一刻:林丹成功卫冕羽毛球男单冠军后忘情地奔跑庆贺,而赛场的另一端,李宗伟蹲坐在地板上,迟迟不愿起身……

既生瑜,何生亮?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李宗伟注定是一个悲情人物,似乎很难摆脱“千年老二”的命运。其实,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菲尔普斯时代的其他泳将,刘翔光环下的史冬鹏,乔丹世界里的其他NBA巨星,张继科领衔下的王皓……

那些各行各业的“瑜”,他们也在不断刷新着自己的记录,不断成长,不断超越,却似乎永远也难以企及“亮”的高度。在一个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世界里,这样的角色未免有些落寞。但若没了瑜亮之争,《三国演义》还会如此脍炙人口吗?缺了李宗伟的林丹,是否担得起“超级丹”的称号?没有世界乒坛群雄逐鹿,怎会有中国乒乓健儿的强势崛起?

我要向那些最伟大的失败者致敬――他们渴望胜利,于是激励自己成长,强大;他们也许无法到达那个叫作“成功”的地方,但他们仍坚忍地站在英雄的身后,以自己的执着、拼搏留给世人一声赞叹,一个传奇,一种精神……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不是成功者故作姿态的谦逊,也不是失败者的自我安慰,而是历经成长后对于成功的最深刻的感悟。

成长,是一条漫长的路。每个人都必须专注于脚下的路,在这条路上踽踽而行。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获取什么。成长,只是为了成就一个更加完美的自己。或许你离成功还很遥远,但你的生命在成长的路上早已变得丰盈、美丽。

――这是破茧成蝶后纷飞的精灵告诉我的。

第2篇

2011年寒冬,中国关工委一行人莅临高坪,作了“激发孩子持久的学习动力”的报告,虽朔风阵阵,却听者如潮,临别时,报告团所带的与孩子教育相关的书籍亦被抢购一空。我也如愿地购买了一本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张益民先生为主编的《引领你走向成功》,做了一个忠实的听众。

说实话,一书在手,我却有了一丝是否上当的疑惑:这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售书活动吗?然而当我静心走进这本书中,欣喜地发现,这“当”上的值!篇篇文章如不同的良师让我心生共鸣,受益匪浅!尤其书中选编杨澜的文章《可以不成功 不能不成长》让我常读常品,咀嚼不已:在这篇文章中,杨澜阳光地展示了自己一路走来的成功与坎坷,真实而又真诚的笔触让人感到曾有无数光环的她也是一个普通人,正因为如此,她的历程才存在一些共性,才能牢牢抓住读者的心。文中讲述了她在央视成功的一些心得——一是勤奋,二是容易和别人交流;剖析了创办阳光卫视的挫折与艰辛,道出了一些无奈—— 一是未必努力一定会成功,二是“了解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缺陷所在”才能确保至少可以在未必成功的前提下,尽可享受“成长”之喜!这,也许是杨澜为什么要给文章冠以如此标题的缘由吧!

卷,掩了;思,如潮。贵为杨澜,也存诸多不顺,却难掩成长之喜,而作为教师的我,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成功,还是成长呢?也许在我及大多数同行内心,不成功就是彻底失败,哪还有成长的喜悦?是否我们对孩子“健康成长”解读有误,抑或功利心太强?

在“应试”向“素质”转轨的行程中,也存在一些迷茫和碰撞。但“健康成长”才是法制破雾障,让人眼前一亮,无论怎么变,怎么改,“健康成长”才是永恒的主旋律,作为教师,引领学生成长,任重而道远。

毫不讳言,“走向成功、体味成功”是“健康成长”中一个重要的元素。杨澜文中说“易与人交流”是成功的一大优势。这给了我很大的启迪,在教育中,我易于、善于和孩子们交流吗?我教会他们这项本领了吗?反思我的教学,课堂上,大多是我侃侃而谈,即使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也是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我的设计中去,稍有“偏差”,立即“纠正”,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下,我自诩为孩子们的“朋友”,但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我汗颜:一位孩子犯了错,我大谈他如何对得起自己的父母等等,说得他“动情不已”,没想到一次家访,方知他父母情感早已破裂,对孩子漠然置之,丝毫未让他感受到家的温馨,当时了解到情况的我,真哭笑不得,正因为我的交流出了问题,让我的学生也不易交流了。“言为心声”,孩子“言”路不畅,心窗不开,何以吸纳新鲜空气,感受灿烂眼光,何以健康成长?

杨澜在文中传达了一个观点:付出未必定能成功,但“可以不成功,不能不成长!”这似霹雳一般,震得我大彻大悟!在日常的教学中,曾不厌其烦地,诲人不倦地告诫学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也曾要求、期望每一个孩子都成绩优异,对成绩不佳者或恨铁不成钢,或横眉冷对,或言语相讽,内心还被“反正是为了你们健康成长”的信念自我感动着。其实试想一下,一个不是运动员的料子却硬逼着去练竞走,这种有悖成长与良性发展的“耕耘”,会有“收获”吗?一个具有音乐家潜质的人被强迫去画画,他能成功吗?他会快乐吗?他可以健康成长吗?“了解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缺陷所在是成长甚至成功的真谛”(杨澜语),可谓一语中的,我们对学生的教育确实不能一个模子,一个标准了,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一根尺子了,我们对学生的成长不能一味以“成功”为目标了。多一些耐心,多一份关心,多一点细心,发现孩子的“比较优势和缺陷”,因材施教,让他们抛去狭义的 “成功”,快乐学习。这样,即使“再努力也成为不了刘翔,但能享受奔跑!”(杨澜语),能享受这份健康成长的喜悦,能体验付出而不单求“收获”的充实,何言不是最大的成功呢?

感谢《引领你走向成功》,感谢杨澜的《可以不成功 不能不成长》!是它们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更能称职地做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且用一副对联表达阅读带给我的欣喜,也聊作结尾吧:

常读书,常读常受益教学方有方

勤学习,勤学勤进步育人才成才

横批:开卷有益

第3篇

2022《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精选范文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是每个渴望成功者最好的心灵驿站。成功是目标,成长是到达目标的道路。但这条曲折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有时让我胸有成竹,有时让我垂头丧气,甚至迷失自己,在挫折面前选择最多的就是软弱和妥协。读完《成长比成功更要》这本书,我茅塞顿开,书中质朴、平凡、意味深长的小故事,帮我理清了思索,让我悟出了如何做最好的“你自己”。

  每个人都渴望知道自己该如何成功,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材,每个老师都盼望自己教出来的学生早日取得喜人的成绩。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李开复所谈是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30个“微软小子”的成长过程。他们并不拥有一个比我们更聪明的大脑,那么他们凭什么变得和我们不一样,就凭着他们自身的努力,他们的自信,当然也离不开他们的家庭教育,他们每个人都饱受挫折,但他们站起来了,使自己更坚强,更“聪明”有句话说得好,“没有岩石阻挡,哪能激起美丽的浪花?”

  想想自己,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怎样的环境,让他充满自信,让他向“E学生”发展。从“微软小子”的身上,我看到了希望,只要找对了方向,自己的孩子一样也会有出息。反思自己,作为老师如何在成长的路上做最好的“你自己”为什么在成长的路上过的如此艰辛?没有能够更优秀,不是因为天生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使用聪明,而总是按照别人的标准使用自己的聪明,即使优秀了还是不快乐,是因为总认为“最好”的含义是战胜别人,而没有想到真正最好的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做人做事,道理是有一样的,不应该总是跟着别人走,也没有必要看别人怎么评价你。做你自己!就会发现心里有一块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激情一定就在那个地方。认识到自己的激情所在,不要压抑它,把它开发出来,就可以看到价值就在那里。

  看完这本书,我不仅对为人师、为人母有所得,对自己的工作和将来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面对生活中的一点挫折,我不再软弱,想想“微软小子”的成长历程,我会更加坚强。努力改变自己,不断进取,超越自我,更加坚定了信念。在今后的人生中,我会越活越精彩,因为我知道了,我不需要成为“最好的”,但我会成为“最好的我自己”。

2022《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精选范文   现在的社会,家长一再要求孩子做学业上的强者,而忽略了孩子精神上的教育。《心灵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2》则明确告诉了家长和孩子们如何成为精神上的强者,为孩子的精神教育做了一个榜样。

  这本书是美国约翰。洛克菲勒的作品,是他给儿子的三十封信。书中有几点我认为很重要,即:信念是金;财富是勤奋的副产品;不要找借口;用实力让对手恐惧;要有合作精神。

  做任何事,首先应该是确定目标,树立信心,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积极向上的信念。不要让财富、成功后的荣耀等成为自己的终极目标,这可以追求,但努力奋斗至成功的过程更为重要。就算没有成功,也要继续向下一个目标追求下去,不能为自己寻找任何借口。在追求目标之前,应该想想自己有没有达到目标的能力,别指望一步登天,要踏踏实实地从小事做起,积累实力,一跃成才。并且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太多的沟坎和荆棘会让我们感到吃力,这时,我们就要有合作意识。

  在这本书中,有一个很有趣的小故事:有一个人死后,来到一个灯火通明、金碧辉煌的地方,他刚一跨进那里,就有一个侍者对他说:“欢迎光临,先生!这里会免费为您提供各式各样的珍馐美味、各种休闲娱乐活动,甚至年轻貌美的女人。”这人想:“这不就是大多数人梦想的天堂嘛!”于是,他兴奋极了,并立即开始尝试。

  终于有一天,他厌倦了吃喝玩乐的生活,找到侍者问:“你可以给我找一份工作吗?”侍者答道:“对不起,先生,这里唯一不能为您提供的就是工作。”这个人懊恼地说:“这里还不入地狱呢!”侍者依旧温和地说:“先生,您以为您现在在什么地方呢?”

  所以,长时间的舒适会让人安于享乐,只有困境才能激发出人的斗志。相比成功的名誉,或许精神上的财富来得更为艰辛和宝贵。我们也更应该追求后者,只有它,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成功之路。

  2022《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精选范文

  “成长”是一个关乎教育、人才乃至整个社会的话题。《成长比成功重要》谈的正是一批秀的中国人成长的成长。他们并不拥有一个比我们更聪明的大脑,所经历的教育制度和我们的也没有什么不一样。那么,他们凭什么变得和我们不一样了?

  30个“微软小子”的成长故事证明一个道理;所有天才都是教育出来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成为的你自我”。作者把那些能够走向成功的学生概括为E学生:即ENJOY(欢乐地学)、EQ(情商比智商更重要)、EXCELLENCE(卓越)。

  李开复、许峰雄、张亚勤、沈向洋、张宏江……书中每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段生动的点评,每一句诚恳的话语都能够成为成长之路上的坚实阶梯,能够让我们明白自我该怎样做才能不断成功。

  成功是一个人的目标,成长是到达目标的道路,但这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有的人没有能坚持到终点,有的人在挫折面前低下头来,也有的人能用正确的方法和坚强的信念取得了成功。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是一个多么有味道的句子,这是一个给人截然不一样的感觉的理念。在中国这个以成败论英雄的社会,要提出这样的理念,是很具有前瞻性和革命性的。

  凌志军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一书,其中记录了微软亚洲研究所30余位研究员的成长故事,是一个关于教育、人才、社会的记录与总结。书中记录了一批秀的中国人成长的成长。作者从“微软小子”的成长生活中,采撷一些平凡但隽永的小故事,他以他独特的论述,使这些小故得精妙独到,在这些故事里,我们看到了欢笑、悲伤、活力、惆怅,我们看到了一大批聪明、主动的孩子,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直至成功。凌志军期望借这本书,让国人改变对教育的看法,期望更多的中国学生能在这本书的鼓励下,找到真正属于自我的广阔天地。

  从思想认识上来说,做事情要注定成长更重要。有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事即为过程,成事即为结果。它已经告诉我们,人所应当做的只是去某事,人的职责也只是去做,去感受这个成长。经过成长,获取经验,方法,教训,最重要的是锻炼自我。既然已明白成事在天,又何苦去看结果呢我们的奋斗只在于拼搏的成长。只要尽为己所能,就够了。结果真的无所谓。从客观事实上分析,做事情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做一件事同样都成功的人,我们更尊重那些告自我努力而成功的人,会看不起在成长中用卑鄙手段到达目的的人,为什么他们做事有同样的结果却得不到同样的认可呢?做一件事同样失败的人,我们仍然佩服那些付出自我努力的人,就像项羽,楚汉之争,他终以失败告终,但历史百年,他在世人的眼中永远是一位英雄。为什么同样是失败的结果,却有着大相径庭的后人评说呢正所谓,不以成败论影响,不看结果看成长。再举一个例子,拿化学课来说,如果做事结果比成长重要,那我们只要董教师告诉我们一个方程式的反映物,生成物与反映条件就行了。有何必费钱费时的让教师在课堂上做了演示实验之后,换要自我亲手做一遍呢?着就是成长的重要性。

  感性上来说,没有成长就没有结果,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乌批邦”吧,它的提出者没有亲自去争取自我提出的梦想世界导致无批邦永远只能是空虚社会主义,而之后者亲身实践完善了一个争取的成长,才成就了真正的社会主义。由此说来,中结果轻成长是不是容易导致人去空想却不付注实践呢?很明显对方辩友承认了这一点,否则,就不会深思熟虑为辩论会去做准备了,而只会空等结果。

  做事情的概念,能够很大,也能够很小,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能够抽象成一个做事情的成长,就好比打篮球,当你一个人带球连过数人后上篮,即使没进,也比你在没人防的时候进一个球要舒服的多,这就是成长。

  人活着,何必那么累呢?当我们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得到自我想要的结果,那又怎样样?这一个结果可能是下一个成长的开端,或者说它本身就包含于生命的成长之中,而重要的是我们体验了奋斗的艰辛,体验了努力拼搏后成功的喜悦,这就足够了,当然,结果并不是不重要,它能够是某一时期内支撑我们坚持下去的理由,它能够是旗帜,能够是号角,但不是目的,我们的牡丹是趁着年轻,尽可能的去体验多姿多彩的人生,体验是一种成长,生命是一种成长。

  所有的结局都已经写好,所有的泪水都一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样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我长大,青春的脚步,有多仓促就有多空洞,有多悠闲就有多空虚,有多深情就有多虚伪,有多少获得就必然有多少失落。

  结果?又有谁会明白结果呢开始的开始,是我们唱歌,最终的最终,是我们在走,不忧愁的脸,是我的少年,不仓促的眼,等岁月改变。

  我们所能做到,仅有在走的成长中去体会,体会成长的成长中蜕变的痛苦,体会流量陨落的瞬间心的裂缝,然后在体会中学会长大,在体会中等青春散场。

  结果在远方,成长在路上,路,在叫下。

  2022《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精选范文

  每个学生都渴望自我成功,每位家长都期望自我的孩子成材,每个教师都期盼自我教出的学生取得喜人的成绩。可是,成长的道路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本书谈了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成长的过程。从王坚到许峰雄,从张宏江到张亚勤,书中每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段生动的点评,每一句诚恳的话语都能够成为成长之路上的坚实阶梯,能够让学生、家长和教师明白自我该怎样做才能不断成功。

第4篇

一个人要快乐,唯有觉得自己还在不断的成长。

——题记

人生像曲曲折折的山涧流水,时而断流,时而又滚滚而来。人的成长过程中处处是荆棘密布,时时有困难挫折。面对这些,唯有快乐才是成长不竭的源泉,才是坦然生活的动力。然而在成长过程中,不同的人生对快乐的释义都会有所不同。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快乐,我也不例外。

成长中,快乐就是无忧无虑。快乐总是在我专心致志地做着平凡的事时,不经意间来临。童年时,快乐就在和小朋友捉迷藏、扮家家酒中悄悄地流淌。少年时,快乐就在和同学们的课间嬉戏中轻轻地飘荡。现在啊,快乐就在知识的海洋中畅快地翱翔、在尽情地展示自己中释放、在珍惜多彩的青春生活中绽放。

成长中,快乐就是亲情的温暖。快乐就是天寒时父母为我适时送上的暖和的棉衣;快乐就是上学前父母那零零碎碎的嘱咐;快乐就是生日时亲人那无声的祝福……快乐总是在我享受幸福与温暖中,瞬间充盈在我的心头。

成长中,快乐就是友情的滋润。随着成长,我收获到了许多。其中结识到许多朋友,便是我们无穷的财富。快乐往往在友情之中默默地传送。遇到困难时,朋友会给我善意的帮助;遭受挫折时,朋友会送上真诚的鼓励;骄傲自满时,朋友会递上恰当的提醒等等。友情永远是最真挚的感情,友情让我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在与他们的交往中会有许多让我快乐的事,我可以把他们藏在心里,偶想之,念之,也是快乐的;我可以把一些趣事、乐事与三五好友促膝而谈,也是快乐的。生活中,快乐总是在与朋友的交往间游弋在我的笑容中。

成长中,快乐就是成功的满足。俗话说:“一分辛苦一分甜。”“快乐对于农民来说,就是收获后的喜悦;对于教师而言,就是桃李遍天下;对于我来讲,快乐就是解答难题后的放松、就是取得优异成绩后的庆幸、就是一次成功尝试后的满足、就是赛场上一举夺冠时的兴奋……快乐总在成功后的一刹那洋溢在我的神情中。诚然,在我们着手去做某件事的时候,我们不能确定就一定能够成功,成功的希望中也伴随着失败的可能,但快乐与否并不取决于我们做某些事的成功与失败。每次我在着手做之前都对自己说:“尽力让它成功,如果失败了,有机会再去做,为这一次或两次的失败而伤痛欲绝不值得。”所以我每次都把自己当做一个成功者,哪怕是失败了,我也快乐着。

成长中,快乐是一种心境。心情好时,万物有情,天地生辉。所以我们要把握好心情,要学会酝酿好心情。心境是自设的,快乐是创造的。其实生活中,在我们心里一直有着这些小小的、快乐的事情,只要用心去体会,就感受到快乐一直是存在的。陌生人的一个微笑,会让我笑颜顿开;闻到一朵花散发出的淡淡幽香,会让我沉迷忘返;隔着窗帘望见了窗外金色的阳光,会让我精神昂扬;给予了别人一点小小的帮助,会让我乐于其中;欣赏到了雨后如洗的一切,会让我心情舒畅……总之,好的心境,是我永葆快乐的活水之源。

求知对于我来说是快乐;阅读一本好书对于我来说是快乐;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对于我来说是快乐……快乐是一种选择,如果我们一再地选择快乐,快乐就会逐渐成为我们心灵的一部分;快乐是一种感觉,快乐不会带给我们知识,快乐不会带给我们金钱,快乐只会带给我们力量,它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爱上快乐吧,其实快乐一直都在伴随着我们成长!

题外话:

都不会太迟——开始永远没有太迟,快乐也永远没有太迟。

第5篇

欲望从兴趣中萌发

儿童在兴趣的驱动和激励下,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追求,在这种自主的行动中,必然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从而更加喜欢某种活动,以致达到入迷的程度,进而迸发出惊人的勤奋和超常的毅力。

丰富的情绪体验

欲望的发展与情绪的丰富密切相关,那么,父母就必须创造条件,让孩子在其成长过程中,在其自身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情绪体验。有成功的喜悦,会激励他们的进取心;有失败的悲伤,会磨炼出坚强的意志。二者有助于成长欲的发展。

让他有成功的感受

不论让孩子学什么,做什么,都要创造条件让他们获得成功,并适时地加以肯定和鼓励,进一步充实他们的成功感。切不可提出过分要求,使他们屡遭挫折。尽管挫折可磨砺意志,孕育出不屈不挠的精神,但儿童的感情毕竟是脆弱的,原先的热情再高,一再受挫也会渐渐消沉下去。因此,要使儿童多有成功的欲望。

勿过分管束

儿童如果整天生活在管束与谴责之中,兴趣的幼芽就会被摧残,新奇的感受会消失,大脑额叶也因得不到适当的刺激而发展缓慢,孩子很可能变成一个缺乏欲望的人。因此,要让孩子做他们喜欢做的游戏,从事自己选择的活动,给他们产生新鲜感和创新意识的机会,使他们能自由地发现自己,发展自己。

不断涉足新的领域

父母要善于引导孩子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发现孩子对某一领域或某类问题发生兴趣,应热情地支持鼓励,促使孩子产生探索动机,形成强烈的探索欲望,尝试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情,开拓视野,增广见闻,发展成长欲。

第6篇

没有暗礁的人生不会完美,没有风浪的生活不会丰富,没有挫折的成长不会让我刻骨铭心。

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需要的东西都会有所不同,无限的鼓励与关怀会让有的人上进;一张 书桌、一个上学的机会会让有的人知足。而我则认为,成长,需要挫折。

或许有人会问:“一帆风顺的成长不好么?”我会摇摇头说:“只有挫折,才能让我真正成长呀!”

倘若成长的道路总是畅通无阻的,那只会让我依然拥有着那份娇气,不懂得天外有天,不懂得在逆境中成长,不懂得在风雨中寻觅那一道彩虹。只有亲身经历挫折,才会刻骨铭心,那样才能让我真正成长。

我们成长的道路的主题之一就是学习,面对高手如云的竞争,我却保持异常的镇定,因为,失败过后让我懂得更多。

以前我总认为我的成绩不错,没有谁能抢走我在年级前十名的宝座。可是,在我沾沾自喜的时候,别人早已埋头苦干了。终于,在第一次的月考中,我失败了。以前心中的沾沾自喜,却化作考试后伤心的泪水。那一次失败的痛楚在我心中抹不去。窗外的雨淅淅沥沥,窗里的我却在思考如何在挫折中站起。那一次,让我明白自己实在太在乎分数了,坦然面对或许就是成功。法拉第曾说过:拼命去争取成功,但不要渴望一定成功。学习上挫折或许会在成长历程中留下烙印,但是它总能让我真正成长,也意味着只有加倍努力 ,成功才会属于自己。

淅沥的雨将会化作明日的云彩,成长的挫折将会给我带来动力。虽然我没有斐然的成绩,但我依然努力,即使荆刺会给我带来再多的挫折,我也会坦然面对。

成长,需要挫折。只有挫折,才能让我成长,才能让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步履轻松。

挫折只会是成长历程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会在挫折中站起,踏入更遥远的成长道路。

第7篇

2022年大学生《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范文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是每个渴望成功者最好得心灵驿站。成功是目标,成长是到达目标得道路。但这条曲折得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有时让我胸有成竹,有时让我垂头丧气,甚至迷失自己,在挫折面前选择最多得就是软弱和妥协。读完《成长比成功更要》这本书,我茅塞顿开,书中质朴、平凡、意味深长得小故事,帮我理清了思索,让我悟出了如何做最好得“你自己”。

  每个人都渴望知道自己该如何成功,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得孩子尽快成材,每个老师都盼望自己教出来得学生早日取得喜人得成绩。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李开复所谈是一批最优秀得中国人——30个“微软小子”得成长过程。他们并不拥有一个比我们更聪明得大脑,那么他们凭什么变得和我们不一样,就凭着他们自身得努力,他们得自信,当然也离不开他们得家庭教育,他们每个人都饱受挫折,但他们站起来了,使自己更坚强,更“聪明”有句话说得好,“没有岩石阻挡,哪能激起美丽得浪花?”

  想想自己,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怎样得环境,让他充满自信,让他向“E学生”发展。从“微软小子”得身上,我看到了希望,只要找对了方向,自己得孩子一样也会有出息。反思自己,作为老师如何在成长得路上做最好得“你自己”为什么在成长得路上过得如此艰辛?没有能够更优秀,不是因为天生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不是按照自己得想法去使用聪明,而总是按照别人得标准使用自己得聪明,即使优秀了还是不快乐,是因为总认为“最好”得含义是战胜别人,而没有想到真正最好得是成为最好得“你自己”。做人做事,道理是有一样得,不应该总是跟着别人走,也没有必要看别人怎么评价你。做你自己!就会发现心里有一块是真正属于你自己得。激情一定就在那个地方。认识到自己得激情所在,不要压抑它,把它开发出来,就可以看到价值就在那里。

  看完这本书,我不仅对为人师、为人母有所得,对自己得工作和将来也有一定得指导意义。面对生活中得一点挫折,我不再软弱,想想“微软小子”得成长历程,我会更加坚强。努力改变自己,不断进取,超越自我,更加坚定了信念。在今后得人生中,我会越活越精彩,因为我知道了,我不需要成为“最好得”,但我会成为“最好得我自己”。

2022年大学生《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范文   每个学生都渴望知道自己该如何走向成功,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每个老师都盼望自己的学生取得喜人的成绩,这些都是成功,但是,成功并不等于成长,成功是你的目标,成长是你达到目标的道路。

  成功需要用我们的辛酸和汗水来换取,为了成功,我们要经历失败和挫折,经历艰辛和磨难,为了成功,我们要学会坚强,学会努力,学会勇敢,也要学会抛弃胆怯、懦弱,这才懂得成长。

  听老师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两岁的小女孩,在他正需要关爱保护的时候,父亲却因病无奈地丢下她与世长辞,从此他与母亲相依为命,艰苦度日,吃的是最差的,基本能维持温饱,穿的是有补丁的衣服,假期中还要打工挣钱交学费,但女孩并不气馁,不自卑,而是昂起头,勇敢地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终于战胜了重重困难,以优异的成绩,自信的态度迎来了翘首以待的高考,可事情多难,她却又意外地病倒了,但是,具有顽强的毅力坚强的信念使她毫不犹豫地走上了考场,最终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一切顺利,又上了博士,“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她终于成为全球微软公司的副总裁时,她却说,如果不是幼时的坎坷艰辛,让我懂得了坚强,我不会成功。

  成长总是比成功更重要,只有不断地经历挫折经历磨难,才能更加锻炼自己,磨砺意志,充实自己,使自己能够更加坚强地面对生活的风暴,促使更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当我们真正地学会坚强,镇静地面对生活的麻烦事时,我们就长大了,我们就会走向成功。

  2022年大学生《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范文

  这几天集中精力读了凌志军先生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一书,颇多感触。书中描写了三十位“微软小子”的成长史,这些“人精”的成长遵循了一条规律:“E”学生最易成长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所谓“E”学生是指自主型的学生,他们具有自信、主动、积极,把必须要做的事情做到最好,持续性地保持一流成绩的特征。除此之外,还有自主、自由、坚韧、快乐、有个性、有激情、有想像力,享受学习而不是完成学习,不以分数衡量成败,不一定是第一名,但一定有独立的意志,有强烈的兴趣,有一个执著追求的目标等特征。

  此书初版是六年之前,从那以后多次再版,可见受欢迎的程度之深。但是,凌先生不知有没有想到,这本书产生的轰动效应和实际的教育发展进程相比真是不算什么!

  在书中,就读于上世纪六十、七十、八十年代的精英们对中国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深恶痛绝,对中国大学以及研究生教育颇多微辞。可是,时过境迁,在今日之中国,这种教育模式相比以往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现在的竞争是从幼儿园开始的,甚至更早,从孩子还没出生时父母就在操心他(她)们的上学问题,买房要买学区房,户口要落在教育程度较好的区。在现行教育制度下,中国的父母们已经几近疯狂。他们的恐慌感极大地影响了孩子,从上学那一刻起,孩子们就背负着沉重的压力,这一背就是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在这种情况下,谁还能感到学习的快乐呢?

  2022年大学生《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范文

  这本书并不是我喜欢阅读的类型,读起来也不那么的吸引,虽然有很多的小故事,可是大凡是励志类的书籍总是有这样大同小异的故事汇集而成的。关于对这类书的好坏,我无法做出判断,只能说它对读者的启迪不在于内容、思想和语言,更重要的是读者心中一直都有的东西,或许阅读过程中没有任何想法,但是之后随着某些东西的逐渐清晰或者是一闪念的只言片语,都可能让你回想起些什么,每本书的好坏都是因人而异的,都是因读者的心态、经历、情景而异的。

  纵观整本书而言对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父母的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师,在孩子幼年时期形成的行为、习惯、性格等在孩子的一生中都会起到很大的影响,而这一时期与父母的教育是非常有关的。

  “没有人强迫她,她喜欢到哪里就到哪里,喜欢学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他们只是非常严格的培养我的学习习惯,而且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我的好习惯都是在我懂事之前养成的……’(p181)”一个从小养成的好习惯使张黔成为最优秀的研究员,正如她所说的她的父母在他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强迫她集中注意力学习,之后成了习惯。由此可见父母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是很重要的。

  “严格但不强迫,就意味着承认孩子的天性和尊重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习惯于一种规则,而不是就范于一种规则。(p108)”在很多成长的故事中父母都是很严格的,这种严格也是规范孩子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必须条件。

  “人脑和人心一样,朝着被赞赏的方向走。(p94)”除了严格的要求,许多成为微软小子的人并不是被批评出来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书中不乏这样的例子,父母们可以用这种方式激励自己的孩子。

第8篇

若把创业板的28家上市公司视为一只股票,用市盈率的倍数代表价格,发行价近56倍,开盘当日价格翻番,价格超过110倍的市盈率,盘中一度接近140倍!这是一幕超级博傻的游戏,参与者97%是散户,谁是导演呢?

这只“创业板股票”如果按现在的静态市盈率与主板股票的平均值相比,合理估值在70倍左右,也就是说,以10月31日的收盘价为基准,预计近期下跌幅度将超过35%。如果按照未来一年50%的净利润增长计算动态市盈率,跌幅就可能在20%以内,关键问题是“创业板股票”每年50%的高增长能持续多久?

创业板开盘当日全球各大财经媒体都有报道。我注意到:美国英国和德国的媒体报道都用Start-Up Board(创业板),而我们的官方英语翻译是GEM Board。GEM由Growth Enterprise Market三个英文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成,直译应为成长企业市场。若把企业发展分三个阶段:创业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则中国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并不是创业期的企业,而是已进入成长期的企业,所以有人说“创业板企业不创业”,这正是中国创业板的市场定位。

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其业绩增长曲线昂头向上,预期上涨的图像形似鹰击长空,所以能调动投资人的乐观情绪,使创业板公司的股票被接受为飞机升空的“机票”,似乎有无限成长的空间。在高成长曲线的预期之中,投资人趋之若鹜,开盘当日的涨停板设置就变成了“博傻集结号”,把新股开盘暴涨的传奇在一日之内多次演绎,错过了第一次开盘,还有第二次,第三次……这一幕超级博傻的游戏发生了。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企业经营业绩的高成长多数会在3-5年内减速,股权投资人会在限售股解禁后伺机退出,在这个阶段,成长型企业的股价会大幅度下挫,因为在成熟阶段的企业股票就不会有成长阶段的高溢价了。以分众传媒在纳斯达克上市为例,2005年7月14日,分众传媒以每股17美元上市,创下了纳斯达克市场中国概念股的融资新纪录。公司业绩的高成长支持了分众股价的一路飙升,在2006年-2007年间最高达到68美元。但在高成长阶段结束后,分众传媒的股价在2008年随市场暴跌,其跌幅远高于纳斯达克股市的平均跌幅。以分众传媒最低股价4.84美元计算,18个月内股价跌幅超过92%,现在盘旋在12美元左右。分众传媒的故事说明:企业在成长期结束进入成熟期之后,估值水平将大幅下降。若以主板25-30倍的市盈率作为成熟企业的估值水平,“创业板股票”在3-5年内的跌幅可能会超过70%!

我们都希望中国的创业板市场能够复制纳斯达克市场的成功,我们也都知道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创业板市场几乎都失败了。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为什么能够获得成功呢?在我看来,纳斯达克的成功有三大基石:1、企业家的创新精神;2、程序化的退市机制;3、独创性的做市商制度。

与A股的主板和中小板市场相比,创业板在制度上引进了程序化的退市机制,即创业板市场将不再挂牌ST股票了。公司退市在中国股市还是大新闻,而在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公司退市却是司空见惯的。据Grant Thornton会计师事务所的统计,1997年在美国三大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有8823家,2008年底只有5401家,减少了39%。若剔除在此期间新上市的公司,美国股市的退市率则超过了50%!

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成功制造了微软和谷歌等伟大的公司,但是要提醒大家的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创业板市场的成功不仅来自于企业的创新成长,而且来自于市场的程序化退市,这是创业板市场的生命之源,也是投资于创业板市场的机会与风险。 ■

第9篇

成长的经历都是不一样的。成长中有欢乐和痛苦。有喜悦和悲哀,有思索和探索,有追求和向往,有成功和失败。然而,我的成长也是多姿多彩的。

从喜欢看动画片到爱看教育片与警探片。现在想想,小得时候看动画片,自己都不知道吸引我的在哪里,似乎看动画片是每个人在成长里必定经历的事。而如今我更爱看一些教育片或警探片之类的。看完了似乎有太多的感悟,也懂得从中吸取影片中的精髓。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的懂得爱与被爱,尊重身边的每一位长辈,爱护自己的朋友,珍惜眼前的一切幸福。

曾经的我,为了小事而生气,总抱怨别人,认为上天不公平,为什么我不快乐呢?而现在明白,与其等待快乐来找我,还不如自己去寻找快乐的根源。其实快乐就像小狮子的尾巴,永远都在我们的眼前晃啊晃。对待被人要宽容,热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他们开心自己也快乐。有一颗善良的心才是世上真正的财富。上天是公平的,失去些什么也不要抱怨,有失必有得。失败了也不要气馁,失败乃成功之母!

成长中有许多梦想,不管是好的职业还是不正当的职业,只要好玩都想长大后去尝试,也曾不止一次去羡慕别人,为别人的成功喝彩,现在我明白了自己更应该为自己鼓掌,等待自己的成功为自己喝彩。我喜欢这样的一句话:“人如果沉沦,其才华永远是阴天。如果骄傲,其才华就是闪电。走向社会,要学会在最无助的时候为自己鼓掌,在黑暗的夜里给自己一个笑容。”

人生的路是漫长的。我仅仅才度过12个春夏秋冬,我的道路更是无穷无尽。但是我知道无论道路多长多坎坷,我都有信心走完这充满阳光的道路。就好比我喜欢向日葵,它象征勇敢、坚强。

把微笑留给精彩的明天里! 因为我的成长充满阳光。

第10篇

班集体是班级管理和学生展示的最小单位。在大集体中,部分学生游离于集体之外,甚至有些学生进入了教育视线的盲区。在班级内,智力第一,以分数论英雄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除少数学优生外,极大地挫伤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不益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生德育教育,关心学生情感、个性品质的形成,积极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激励性、个性化的成长环境,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试行班级教育管理小组,充分了解、关注和教育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能全面的发展,在全面的基础上展现和发展自己的特长。

我校以班级小组管理为切入点,以教育小组的形式开展实践研究。

一、成立教育小组的意义在于:

其一,小组内,学生自由展示的机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小组中寻找到更多的体验成功的机会,建立自信。小组内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满足了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

其二,改变了班主任管全班的状态。班主任直接面对小组长,迅速建立班务反馈机制,使班主任摆脱班级事务的束缚,有更多的精力潜心教研,满足了班主任自我成长的需要。

其三,以小组为单位的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便于操作,有利于民主的、开放的、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的生成,使班级文化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沃土,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其四,通过小组的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合作意识,改变新一代独生子女盲目地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状态,增强沟通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为学生提供了社会化的机会。

二、实施办法如下:

第一,改善班主任负责制的弊端,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成立班级教育小组,基于小组管理,协助班主任对班级进行日常管理,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效率。在班内调查摸底,各班分组,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分配任务,做到人人有事做。形成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弥补,促进各种能力的提高。通过建立班级教育小组,使学生参与到小组管理中,为班主任管理班级减轻压力,提高班级管理效率,锻炼学生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班级日常管理。利用班级教育管理小组,对班级如卫生、纪律等事务进行轮值,对小组进行量化考核,开展小组间的竞赛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从而锻炼学生的能力,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管理,同时减轻班主任的负担。

第二,改善唯分数论的现状,建立学生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成长的激励机制。设计基于小组化的班级德育教育活动,为学生成长创造健康的氛围,引领班级文化建设。开展系列的德育实践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内容包括:设计开展基于班级小组的教育、宣传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成长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引领班级文化建设,充分挖掘班级德育教育功能。

第三,改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脱节的现状,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通过让家长参与学生活生和学生评价,使学生得到有针对性的、全面的评价。通过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更多地发挥家庭教育的职能,使学生的行为得到及时的纠正,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主要内容包括:建立电子化学生成长档案,对学生成长进行科学的、成长性的、发展性的评价。其主要形式是,设计基于网络环境的学生教育、管理、评价信息系统。记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信息,做到全体任课教师和家长能及时了解、沟通并采取措施,每一个师生家长都能及时的看到自己的评价信息,从而保证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真实性,充分展现每一个孩子的全面素养和特长情况,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成功感和满足感,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融入各自的班集体,让我们的教育取得最大化的成效。

通过建立学生成长管理系统,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方面的信息,建立电子化的学生成长档案,对学生的成全做出发展性的评价,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我校的德育实践中,充分贯彻了“让每个人都成功”的教育理念。在成功教育思想指导下,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班级教育小组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通过德育系列活动,构建浓郁的德育教育氛围,挖掘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教育资源,研究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激励机制。充分贯彻全员德育理念,发挥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作用,不断开拓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使之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形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成功地经营你的班级》,作者:美国Paul Burden,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班级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研究》,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第11篇

曾经被舆论称为“垮掉的一代”的80后年轻人,随着长大成人,越来越多地占据了这个时代的主流。无论他们更坚强、更国际化还是更懒散、更无厘头,他们都在大刀阔斧地改变着这个国家。因此,虽然中国教育在不断被声讨,说它僵化、无趣、束缚人的创造力,但一个个鲜活的年轻人,终将从这个体系里走出来,成为这个社会的主要力量。

面对这种现状,以“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为己任的中国青年报,有必要对这一时代的教育现状做认真总结,并帮助更多的学子找到人生方向和成长的动力。

设立中学生版面的必要性

近些年发生的马加爵事件、复旦寝室投毒案等寝室悲剧以及留学生自杀、杀母等恶性事件证明,大学生、博士生、留学生虽然是高考的胜利者,却不一定是人生的胜利者。在准备高考阶段如果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会将积累的矛盾后移,如果爆发,其惨烈程度和影响范围会远远超出教育范畴。

父母、教师的能力参差不齐,很多人接触不到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他们在新闻版看到的往往是八卦、凶杀,或者教育圈的丑陋、问题。舆论让大家感受到,社会与学校在对立、家长与教师在对立、学生与家长也在对立,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在对立,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也在对立。矛盾丛生,沟通不利。人们对中国教育的整体状况缺乏信心,许多人将孩子送往海外。中学生又处在青春期,手机游戏、社交网站没有筛选地将各种信息推送给孩子,让他们在学校不与教师配合,在家庭又不服从家长的管教,使他们长期缺乏心理安抚。由于年龄原因,他们的心理尚不成熟,表现出比80后、70后更多的毛病。

因此,要让新闻版中频繁出现的人祸悲剧减少,就应该认认真真强调服务性,做好以中学生及其家长为主要读者对象,励志人生、树立目标、指点迷津的副刊类版面,关注的重点应是初中、高中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中国青年报“成长”版在2010年年底诞生。这个版面的目的,就是借助中国青年报的平台和专家资源,让花季少年感受到成长过程中有个润物细无声的“榜样”在身边,帮助他们认清现实,保持发展动力。版面文风清新,反对说教,是一个网络媒体无法替代的精读版面。

帮助正在放弃纸质媒体的学生精读,适合中学生的读书趣味

有了清晰的版面定位后,就是办版的具体落实过程了。但这时又出现了新的挑战。当今的90后中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少量的闲暇时间都用来玩手机上网游戏及联络朋友了。同时,90后的业余生活早就无纸化了,他们对纸质媒体没有感情。因为每天背书做题考试,面对的书、卷子、练习册、作业本都是纸质的,很多中学生从内心深处排斥纸媒阅读。即使阅读,在内容方面,现在有很多面向中学生的杂志,如《课堂内外》、《中学生》等,色彩绚丽,以图片和动漫为主,这些优势是报纸不具备的。在一些地区,很多急功近利的老师、家长认为报纸的内容与高考没关系,会以浪费时间为由限制学生阅读。

为此,我在山西、湖北、浙江、北京等省市,对90后中学生群体以及他们的家长、老师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调研。通过调研,我发现90后的很多需求没有被满足,而这些缺憾正是中国青年报可以帮助弥补的。

90后对社会特别是80后对他们的批评非常不满。由于仍在中学阶段,他们的能力尚未展露,所以有关他们的一些负面消息比较多,让社会舆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他们极度渴求作为独立的人被社会认可和鼓励。

90后与家长也有一定的矛盾,他们既渴望独立又没有独立能力,导致人际交流过分依赖网络,缺乏与家长的沟通能力。同时,在这个独生子女时代,家长干涉太多,却不适应新的交流方式和手段,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没有掌握朋友式的沟通能力。

90后的国际化水平远远超过80后,了解世界的能力更强,他们的朋友、亲戚、同学中有的已经出国。他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已经打通了国内国外、身边和远方。所以,需要历史纵向与全球横向贯通式的指导与教育。但中学阶段能提供这种指导的很少。由于这一代中学生掌握了获取知识的工具——互联网,所以对学习知识、概念没有很强的欲望,而中学阶段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强调知识传授的层面,这必然形成与学生学习兴趣的矛盾。

认真分析90后学生的成长背景,有助于版面精准定位

90后学生的家长多半是上世纪60年代前后出生,“”时他们在1~10岁之间,然后经历改革开放和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而80后学生的家长,则多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经历了“”的全过程,在人生成熟期的80年代充满了一夜暴富的故事,他们也深切感受到了社会分层的急剧变化,一直处在动荡之中。所以这些父母有些当年是“愤青”,后来成了“愤中”,一些父母的急躁心态会影响孩子。

相对来说,80后性格外向,有不满容易表现和爆发;而90后成长于10年社会稳定时期,总体的性格特征要平和一些。由于社会分化趋向稳定,多元社会基本形成,90后一代通常能够面对现实,遇事比较平静,有时表面在听讲,实际上自己干自己的,我不喜欢你,但不给你信号。而他们一旦被人打动,也会表现出极大的真诚。

由此我认为,首先,90后和社会主流舆论是可沟通的,我们完全可以给予90后积极的正面评价;第二,中国青年报能满足90后对自己群体在社会上负面形象的纠偏;第三,有足够的优秀中学生能为他们提供榜样;最后,90后中学生需要的成功技能我们能提供或者找人提供,对意志磨练的辅导我们可以给予多方支持。这些都符合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根本利益。

因此,在“成长”版出笼之前,我给版面的选题判断设立了几个标准:

1.有可读性和必读性

在可读性的基础上打造必读性,有高考的指导性,也有成才的长效性。在具体的编辑工作中,以高中生的主观努力为“纲”,突出主观努力的价值。在学生拒绝读报的现实下,建立以下链条:首先吸引教师、家长读,由他们推荐给学生,再由学生将自己学到的认识反馈给家长老师,形成良性互动(事实证明,现在“成长”版的内容不仅为很多父母所推崇,也经常被中学老师选作班会的讨论内容)。

2.文章兼顾家长、学校与学生三方

多刊登有利于三方沟通和解的稿件。对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客观消极因素,如学校的教学管理问题、教师的教育理念问题、家长的问题等,不以学生利益的维护者自居进行批评,而是以学生的师长面目出现,教会他们如何正确面对这些问题,如何排除干扰、顺利成长。

3.挑战庸俗成功学,让同龄人现身说法

当今图书市场和都市类媒体,无论内容还是内容折射的观念,都使庸俗成功学泛滥。“成长”版的文章要鼓励纯真的成功、理想的胜利。

4.不给教育崇洋者话语权,并帮助中学生及家长认清现实

目前很多教育工作者和专家乐于将教育问题归咎于体制问题。而事实证明,那些不能适应现行体制的人,在西方的氛围下也很难脱颖而出。输入共赢的学习和认识世界方法,让学生既可以很好地在应试体系下学习升学,又能很好地为出国留学做准备。

具体操作经验

1.打好名人牌

美国电影很强调说教,不仅对孩子也对成人。而我们的电影却不敢说教,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掌握说教的能力。说教是一种技术,只有掌握了讲故事的技巧,将正向的力量包装在美丽的故事中,才能被人心情愉悦地接受。为什么不能将名人的故事加入励志内容,集纳在每周出现的固定版面上,让中学生有兴致读也愿意传播与谈论呢?

文艺圈、电视主持人、剧作家、网络达人被普通学子所熟悉,他们的成功经历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应该更有说服力。戴军、闾丘露薇、海霞这些电视节目主持人,经常在荧屏上出现,最为中学生熟知。他们的成功是由于天赋还是机遇?他们的中学时代是如何度过的?网络世界的名人——“小黄鸡”发明者王大鹏、中文在线董事长童之磊都是名校精英,他们在高考过程中用了什么奇招?

不少演员长相俊美,很有人缘,容易成为中学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偶像。《中国好声音》大热后,我让记者采访了冠军梁博,因为他的粉丝多是中学生。文章刊出后,很多中学生相当吃惊,没想到主流媒体能如此贴近他们。

风靡一时的电视连续剧更是老少通吃,教师、家长孩子都追着看的连续剧的作者必然很有感染力。《甄嬛传》作者流潋紫、《步步惊心》作者桐华、《武林外传》作者宁财神,他们对人生认识的深度、文字的魅力都让人折服,他们的中学时代给今天的中学生留下了什么启示?

谁能让中学生读书,谁又能让做事方法已经固化的家长听取经验?“成长”版让杨澜、徐小平谈教子经验,让教育家朱清时给孩子拉出书单。

“成长”版还确立了一个栏目叫做“名师大讲堂”。请全国有一定威望的名师出场,对中学生大到人生、理想,具体到如何考上国内外名牌大学进行辅导。奈斯比特夫人在这里开设了专栏,定期与中学生谈人生。

2.摆脱庸俗成功学,探索成长规律

现在人们最爱说的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人生是真正意义上的马拉松,并不仅仅是中考、高考的成功。要有短跑冠军产生,也不能扼杀长跑冠军。所以,“成长”版要帮助家长、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

“成长”版将自己倡导的理念融入文章的立意、人物的挑选中。比如,《北大教授饶毅:不要吊死在分数一棵树上》,解读了这位著名的海归生物学家其实并没考上一本,16岁的少年带着失落和不平走进了一所地方院校——江西医学院,但这成了他此后奋斗的动力。《闾丘露薇:高中时成绩经常排在中后》、《从北大落榜生到康奈尔大学硕士》这一系列文章,从不同方面探索了成长规律。不仅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思考人生,寻找自我成长的动力,也让家长、老师摆脱焦虑和强迫心态,以开放的心态调动孩子的自主力量。“成长”版所选择的成功榜样传播了新的教育观,给学校、家庭和孩子松了绑。

3.强调成长目标与手段的统一

在部分媒体中,不同栏目的价值观是相反的。有些栏目让家长管理好学生,评论这一代学生越来越难管。而另一些栏目又为中学生张目,告诉他们西方的孩子是多么自由、自立、自主。这让人们的价值观冲突、对峙。“成长”版在各个栏目中都强调成长目标和手段的统一。

以90后家长头疼的青少年网瘾问题为例,“成长”版选择了几个成功案例放在“爸妈成功学”栏目。如《父子斗智斗勇12年 网瘾少年成功大逆转》,让沉溺游戏的孩子学会承担责任,玩出名堂。《玩游戏玩进早稻田大学》介绍了父亲陪网瘾少年玩游戏,帮孩子建立了责任与规则意识,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文章的共同点是,既有对学生的指导,又有对家长的提醒,也让教育工作者从中受益,不制造角色对立。

4.提供学习考试的技术性指导

成功有三个层次:道、势、术。一个版的成功和孩子的成长一样,也要兼顾好这三个层面。前述三个方面我们强调了道和势,术也不可或缺。“牛人榜”是这个版的拳头栏目。在90后中有各色牛人,他们用自己的成绩展现了90后的风采,既能为90后正名,也能给同龄人鼓励、给其他家长启迪。

另外,善于网络学习的中学生也有些东西并不知道。在帮助中学生网络学习、掌握终身学习技巧方面,“成长”版也费了工夫,如《给大学生“补课”,让中学生“预习”——像追美剧一样追网络课》。中学生在未来的高考、留学、面试中,因为看过这些经典与国际化的课程,会轻松面对很多问题。他们会因为我们的引导,看到网络媒体更博大的宇宙,因此而受益终生。

第12篇

关键词:持续性创业;可持续成长;成长轨迹;支撑要素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志码。A

在如今错综复杂、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下,我国民营企业持续成长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研究学者的热切关注。民营企业的持续成长无论对民营企业自身而言还是对于经济发展、吸纳就业和社会稳定都相当重要。然而,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年左右,许多民营企业深处“长不大、寿命短”的尴尬境地。考察这些民营企业的创业过程和成长轨迹并加以比较后发现,它们几乎都是在经历一段快速崛起时期后便陷入了成长乏力、发展停滞甚至衰亡的瓶颈之中,即“有创业而无持续,有成长却无发展”。痛惜之余人们也不禁深思:在初次创业取得成功后,民营企业是否应该保持创业的持续性,树立“持续性创业”的理念。经历了创业之初“短暂的春天”后便归于沉寂的民营企业,到底怎样才能不断突破自身成长的极限而获得可持续成长。

事实上,企业创业的过程也即企业成长的过程。创业同企业的成长密不可分。而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市场中存在着大量创业机会,连续创业在创业实践中比比皆是。基于此,本文认为,民营企业只有进行持续性创业才能不断获得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通过创业促成企业转型,突破自身成长的极限而实现持续成长。

1 民营企业持续性创业的内涵

处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背景中,民营企业需要可持续成长与创业思维的有机融合,进行持续性创业。民营企业持续性创业是指初次创业取得成功后,民营企业着手制定持续性创业战略并在其指导下,既从技术、品牌、管理、制度等内在方面不断完善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更通过结合自身条件来识别并选择可以创造未来竞争优势的市场机会,适时开创新事业,拓展新空间,持续创业以促进企业持续成长。在超竞争环境下,民营企业的每一次创业活动都是一次战略变革,都是民营企业资源、能力与外部环境新匹配的过程。

持续性创业是民营企业实现“基业长青”的重要战略抉择,其核心本质是促使企业能获得永续生存和发展。但与企业初次创业相比有本质区别,持续性创业对民营企业经营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民营企业应在立足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以促进企业持续成长为主线,积极组建创业团队并制定详细周密的持续创业规划和战略目标,巩固企业核心业务的同时更要善于分析并抓住外部机遇去涉足新的创业领域,适时创建新企业并持续从事产品或过程创新,不断发展成为持续创业型的大型集团企业。

民营企业的初次创业其实是企业“孕育”的过程,而持续性创业则是民营企业实现可持续成长的过程,在初次创业基础上追求质的全面长久提升。将初次创业与持续性创业作了详细比较,如表1所示。

2 民营企业持续性创业的时机与企业持续成长

实现企业持续成长是民营企业进行持续性创业的根本动力。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会经历一个出生、成长、成熟、衰亡的过程,民营企业亦不例外。我国民营企业生命周期一般可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创期(0-A)、成长期(A-B)、成熟期(B―C)和衰退期(C-D),民营企业通过进行持续性创业可以在民营企业生命周期中形成拐点,从而改变企业的成长轨迹,促进企业可持续成长。

持续性创业一般发生在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的成熟期或者衰退期,尽管都能促使民营企业获得新生,但由于持续性创业的时机不同,持续性创业的动力机制存在差异。依据持续性创业的动力机制,持续性创业可以区分为远见型的持续性创业和临危型的持续性创业。前者是积极主动性创业,可以促使企业获得持续成长;后者则具有明显被动创业的色彩,但也存在着通过一系列战略变革重获新生的可能性。

2.1远见型持续性创业

在成熟期(B-C),企业的产品和业务发展十分稳定,管理制度比较完善,高层管理人员经验丰富且具有战略眼光。这时候民营企业选择持续性创业的目的主要有2种:一种是想通过优化企业内外部资源配置以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巩固竞争优势,增强企业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能力;另一种是企业在这一时期发展初具规模,各方面条件较为成熟,促使企业愿意也有实力去开创利润空间更大的事业,甚至进入与原有主业关联性较弱的商业领域,走转型升级与多元化发展之路。本文将发生在成熟期的民营企业持续性创业行为(E-F)称之为远见型持续性创业,如图l所示。

2.2临危型持续性创业

在衰退期(C-D),企业各项业务发展出现严重萎缩,集中表现为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净利润锐减,生产技术濒临淘汰等等,企业经营发展日渐衰微。此时民营企业管理者果断决策,着手转型,实行持续性创业,以求企业早日走出困境,获得新生。本文将发生在衰退期的民营企业持续性创业行为(C-H)称为临危型持续性创业,如图2所示。

持续性创业可以促进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使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获得“再生能力”,避免步入衰退期。实施远见型持续性创业,民营企业掌控着积极主导权;而对于临危型持续性创业,民营企业则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因此,民营企业应当时刻居安思危,审时度势,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外界环境变化来适时调整企业经营发展方向,果断主动地进行远见型持续性创业以促使企业实现可持续成长。

3 民营企业持续性创业的支撑要素

拥有一系列创业要素是民营企业进行持续性创业的前提和条件。创业要素是指创业者决定创业时所应当具备的一些资源和能力,比如启动资金、核心技术、关系网络、心理特质、管理技能,等等。民营企业若想成功实现持续性创业,需要有多种创业要素的组合作为支撑,而并非某个要素孤立地发挥作用。目前从创业要素视角对企业创业活动展开深入研究的理论成果已经相当丰硕,但研究学者更多基于某个创业要素层面来对企业创业活动展开研究,较少系统探讨这些创业要素共同对企业创业活动的影响和作用。此外,我国已有不少知名民营企业进行了持续多次创业活动,即企业持续性创业现象,然而现有的研究对这一现状还缺乏理论解释。因此,本文尝试将企业家、创业机会、创业资源、管理控制等创业要素结合起来并整合到一个模型内,深入系统剖析各个要素对现阶段民营企业持续性创业活动的影响就显得很有必要。

国外研究学者对如何创业、如何成功地创业等问题颇为关注,他们提出了一些经典创业模型,分别是Timmons创业模型、Gartner创业模型、Wickham创业模型、Christian创业模型等,以揭示创业活动的内在机理。其中非常有影响力的是Timmons创业模型。Timmons认为创业活动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创业团队、创业机会和创业资源是其中的核心构成要素。鉴于此,本文借鉴Timmons创业模型并结合我国民营企业成长和发展的特点,认为支撑民营企业持续性创业成功的核心要素应该包括:企业家能力、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创业资源整合和管理控制,如图3所示。

3.1企业家能力

企业的成长与企业家能力密切相关,企业家能力水平决定了企业成长的高度。作为民营企业持续性创业的倡导人与实践者,企业家在持续性创业过程中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经历了成功的初次创业,企业家的经验和能力得到累积和锻炼,民营企业的发展也打上了企业家精神的烙印。企业家精神能否得到有效传承和发扬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民营企业家应该继续充分发挥自身艰苦奋斗和敢闯敢拼精神的作用,引领企业不断开创新的事业。民营企业要持续地创业,企业家还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理论与实践当中不断摸索并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适应未来企业持续成长的实际需求。另外企业家的对创业机会的警觉性、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要素也直接影响到持续性创业的进程和效果。总之,企业家能力是决定民营企业成功实现持续性创业的关键。

3.2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

民营企业需要有采用各种手段来识别潜在的市场机会并将其予以落实开发的能力。从本质上讲,民营企业实施持续性创业是由创业机会激活并受其驱动的。因此,民营企业必须增强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能力,通过对市场、技术及政策环境的洞察和分析来识别创业机会,适时开发创业机会以不断拓展新空间。具体而言,民营企业应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产业发展趋向、技术发展趋势、市场需求与竞争程度等外部机会,要判断这些机会对实施持续性创业战略的利弊影响。

3.3创业资源整合

民营企业进行持续性创业需要对企业既有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和配置,以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形成支持企业持续性创业活动的不竭动力。民营企业在初次创业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经验等资源是进行持续性创业的基础,随后在持续性创业进程中企业还会继续积累各种创业资源,因而就需要不断进行“资源的新组合”,促进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民营企业还应该利用优化整合创业资源的契机来建设核心品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持续性创业的市场信心。总之,创业资源的整合能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对创业机会的开发能力,是支撑民营企业成功持续性创业的重要因素。

3.4管理控制

民营企业持续性创业活动从识别并开发创业机会开始,除了要对创业资源不断进行优化整合外,还需对整个持续性创业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否则,持续性创业活动难以为继。民营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管理控制能力往往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经常会出现企业内部控制失灵以及管理效率下降等问题。因此,民营企业要想通过持续性创业来获得持续成长,就必须在管理上实现突破和创新,跟上企业自身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民营企业积极实施变革,组建持续性创业战略团队,加强对新建企业的内部控制,确保持续性创业战略目标的高质量实现。持续性创业是一个蕴含种种未知风险的连续过程,这需要民营企业积极建立创业风险预警机制,不断防范和控制各种内外部风险,减少风险对企业持续性创业进程的影响。此外,民营企业还必须培养团结、创新、冒险、和谐的企业创业文化,积极宣传企业创业理念,增强员工持续性创业的凝聚力。民营企业的管理控制能力会直接影响并决定持续性创业的进程与效果,民企只有不断加强组织学习,逐步提升管理控制能力才能适应持续性创业战略的客观需要。

民营企业在开创新事业、拓展新空间的持续性创业进程中,能否获得成功取决于民营企业有效掌控的创业要素数量、质量及其整合的有效性。在创业实践中,各要素被投入到创业活动前便已经存在于市场当中或者创业者已部分拥有,只有将这些要素投入到新创企业里,它们才与创业活动建立起联系而转变为创业要素。具备一定的创业要素是创业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基础,民营企业在进行持续性创业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初次创业成功后所累积下来的各创业要素的潜能,同时又需结合创业实际情况去主动获取和掌握创业所需要的资源和能力,避免某种创业要素数量的缺乏和质量的低劣而导致创业进程的中止。民营企业还应当优化组合各种创业要素,使其在创业实践中发挥最大效用,形成支持企业持续性创业活动的不竭动力,确保创业目标的成功实现。此外,各支撑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民营企业持续性创业实践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