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体育课准备活动

体育课准备活动

时间:2023-05-29 18:02: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体育课准备活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体育课准备活动

第1篇

【关键词】:体育课 准备活动 因素

当肌肉进行紧张的运动时,有机物的强烈分解和能量的释放,需要大大加强氧和营养物质的供应。而氧和营养物质的供应,是由呼吸系统与血液循环系统来执行的。因此,不做准备活动就进入激烈运动时,内脏器官的机能不能适应肌肉运动的要求,不仅运动成绩下降,而且还会出现不良的生理反应,如头晕、恶习、呕吐、甚至休克等现象,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损害。

初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中期,学生年龄大约在13~15岁,年龄阶段属于青少年期,在这个时期,身体的可塑性大,人的体型、骨骼、肌肉和内脏机能等都在起着显著的变化,上好体育课,准备活动尤其重要。因此,上好体育课必须要安排好准备活动。

二、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意义

准备活动可以促进有机体新陈代谢的加强,使体温升高,使血液中的氧气向组织细胞释放保证氧气的供应,使各组织器官较快地发挥较高的工作效率,适应运动的需要。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训练课、以及比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必须从思想上加以重视。人在相对安静状态,如果没有通过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运动时,往往会感到不适应:如动作不协调、力量和速度等素质无法充分发挥,运动成绩不能达到正常水平等等。这种现象在延续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步消除,这种延续现象叫惰性作用。

三、体育课准备活动的类别及内容

做准备活动不但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而且也带动植物性神经系统大大提高兴奋性和灵活性。如心脏中血液输出、输入量的增强,肺对气体交换量的提高,这些都促使新陈代谢的加强,保证了肌肉的营养供应和废物的排除,从而提高整个机体的运动能力,并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

实际上,即使学生在上体育课或参加比赛之前,尚未开始运动,也会由于条件反射,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起变化,以适应即将来临的肌肉活动。这种生理变化叫赛前状态。

四、安排好初级中学体育课的准备活动的因素

1、时间和运动量要适宜

准备活动是为上好一节课的基本部分做准备的,初级中学体育课的基本活动时间一般在5~8分钟,心律控制在每秒90~110次左右。不能时间过长、喧宾夺主、时间过长、运动过大,学生消耗过大,容易引起疲劳,影响基本部分内容的完成,影响教学效果,还容易引起创伤;运动量过小,则失去准备活动的意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气候,学生的情绪等都应作为掌握准备活动量大小的依据。

2、内容选择要有针对性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不同,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就决定了中学的准备活动应各具特点。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要杜绝那种准备活动区别不大,有些游戏,小学用,中学也用,甚至把高级运动员的专门性练习也拿来用。这种毫无区别,毫无特点的准备活动,违反了教学规律和中学生的生理特点。

3、安排要科学、全面、合理

一套基本体操,一个游戏长期使用,久而久之,学主感到乏味、厌烦。在教学中,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形式多样,这样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又激发了学生的运动欲望。 转贴于

每次课准备活动的内容要不断变化,即教师在上课前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性别和训练水平,在身体姿势、动作方式、动作幅度、动作路线、动作频率、动作速度、动作节奏等方向不断变化,使学生感觉有内容可学,妙趣横生。

4、注意形式新颖、有趣、多样准备活动应有目的地借助于各种合理的练习手段,以刺激学生在脑皮层相应中枢的兴奋,尽可能在一节课的开始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要适合学生的心理,不断出新,力求做到内容不变形式变。

合理组织队形是准备活动很重要的一环,实践证明整齐、美观的队形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又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受到美的启迪,从而提高准备活动的效应。

5、 做准备活动后,人体的体温提高了,便可减小肌肉与韧带的粘滞性(减少阻力)增加弹性,并促使关节囊分泌更多的滑液,以减小关节的摩擦力,加大关节的灵活性。这些变化可以加大人体运动的幅度,提高速度、力量、灵敏和柔韧性等,从而预防肌肉、韧带和关节的损伤。准备活动的各种练习,可以发展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促使各种器官的正常发育和身体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

五、结束语

安排好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对上好初中体育课的教学是极其重要的,因此体育教师应充分把握好课前准备活动。随着体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准备活动更应该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在安排好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效地利用了体育课的时间,也取得了安排好体育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冉清全 ,易学, 丰孝法,现代体育准备活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7

[2]、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田径,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1995,6

[3]、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体操,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6,1995,6

[4]、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体育心理学,上海世界图书出版社,1997,1

第2篇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准备活动 应考虑因素 不足之外

一、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意义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训练课及比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必须从思想上加以重视。人在相对安静状态,如果没有通过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运动,往往会感到不适应,如动作不协调、力量和速度等素质无法充分发挥,运动成绩不能达到正常水平等。这种现象延续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步改变,这种延续现象叫惰性作用。准备活动可以促进有机体新陈代谢的加强,使血液中的氧气向组织细胞释放保证氧气的供应,使各组织器官较快地发挥较高的工作效率,适应运动的需要。

二、普通高中体育课准备活动应考虑的因素

1.时间和运动量要适宜。准备活动是为上好一节课的基本部分做准备的,普通高中体育课的基本活动时间一般为5~8分钟,心律控制在每秒90~110次左右。不能时间过长,否则学生消耗过大,容易引起疲劳,影响教学效果,还容易引起创伤;运动量过小,则失去准备活动的意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气候,学生的情绪等都应作为掌握准备活动量的依据。

2.安排要科学、全面、合理。一套基本体操,一个游戏不能长期使用,让学生感到乏味厌烦。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形式多样,既提高学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又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准备活动内容要不断变化,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训练水平,在身体姿势、动作幅度、动作频率、动作节奏等方面不断变化,使学生感觉有内容可学,妙趣横生。

3.准备活动应有目的地借助各种合理的练习手段,尽可能在一节课的开始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要不断出新,力求做到内容不变形式变。

合理组织队形是准备活动很重要的一环,实践证明整齐、美观的队形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受到美的启迪,从而发挥准备活动的作用。

4.做准备活动后,人体的体温提高了,便可减小肌肉与韧带的黏滞性(减少阻力),增强弹性,并促使关节囊分泌更多的滑液,加大关节的灵活性,可以发展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促使各种器官的正常发育和身体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

三、普通高中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几点不足之处

1.对准备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运动生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准备活动促使血液循环加快,需氧量增加,使体温略微升高,肌肉、肌腱的弹性、伸展性等处于良好的状态,提高肌肉的收缩力和速度及动作协调性,避免运动损伤。做好准备活动直接关系到基本部分的学习乃至整个体育课的任务完成。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存在轻视或盲目压缩其时间的现象;有的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只重视基本部分的学习,对准备活动懒懒散散,动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作为一种形式。

2.只注重一般性准备活动、忽视专门性准备活动。许多人认为准备活动就是做个游戏,做几节基本操。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专门性练习在准备活动中的作用。一般性准备活动主要是使全身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都得到充分的活动。准备活动是为主教材服务的,因此要有的放矢,使与完成基本部分主要教材有关的肌肉群、器官及各主要系统机能充分活动。它是在一般性练习基础上,采用动作性质相似和结构与基本部分教材相类似的专门性练习,这是一般性练习无法代替的。只有合理地安排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练习的比重,才能保证体育课任务的顺利完成。在教学中,既要有徒手体操,又要有器械操;既要有原地的,又要有行进间的;既要有单人的,又要有双人或集体的;既要有一般练习,又要有模仿、诱导或辅的专门练习,从而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又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

3.准备活动的组织、编排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准备活动在组织和编排上往往俗套、呆板,一个队形、一个位置、一种形式、一套徒手操,长期下去,学生兴趣索然。要提倡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既要有集体形式,又要适当分组进行。在编排上应根据人体机能的生理规律,合理安排一套操的顺序,由慢到快,由易到难,由四肢到躯干再全身。专门性准备活动可安排在一般性准备活动之后,使其与基本部分自然衔接起来,在准备活动中整理或放松活动不宜安排。在组织指导上应根据目的、任务、场地、气候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水平有选择地合理安排。

4.对准备活动的质量重视不够。准备活动具有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价值,对培养学生的正确姿态,增强体质,发展较差肌肉群,特别是对小肌肉群和关节韧带的发展及掌握基本技术动作都有积极作用,有些老师对此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掌握其难度、强度、时间与学生年龄特点、水平、气候及与基本教材的关系,例如:天气太冷,应选择运动量大些的动作、重复次数多些的连续操等形式活动。

四、结语

安排好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对体育教学是极其重要的,因此体育教师应充分把握好课前准备活动。随着体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准备活动更应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要在安排好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第3篇

论文摘要: 体育教学是以学生身体练习为手段,提高学生身体、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课堂教学。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通过合理的设计、编排,引导学生与同伴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合作进行主动性学习,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合理设计体育游戏,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让学生有自由、竞争、成功的体验,对于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有着重要作用。

准备活动的目的在于使机体逐步进入运动状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进行各种预备练习,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达到适宜水平,加强各器官活动和各功能的活动,为机体正式进入运动状态起到预热作用。充分的准备活动对于更加准确、协调地完成动作练习是非常重要的。

游戏是一种古老而广泛的活动,更是学生展现其活力的舞台。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游戏的价值日益凸显。毋庸置疑,体育游戏作为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对推动我国当前体育课程改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体育游戏虽源于游戏,但体育游戏的工具价值尚未触及游戏的本真意义,其价值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尚存深入挖掘的空间。

一、体育游戏的作用

在高校,一堂正规的体育课一般用时90分钟,那么准备活动就需要20分钟左右。在这20分钟里基本内容有2种:慢跑、热身操;从时间上来看,仅仅这2项内容是不够的,也没有办法能在20分钟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活”起来,尤其是在春、秋季中午2点的课堂,学生还没有从午休中恢复过来,这对于后面的正常教学内容有很大的影响。准备活动的任务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各种方法,尽快让学生的思想注意力集中到体育课堂上来,迅速地进入体育教学中,把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跟上运动的节拍,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地进行体育课的学习。虽然准备活动只是体育教学任务中的一部分。但是准备活动不充分对于下面进行的运动练习会有很大的影响。而游戏本身具有竞争性、合作性和挑战性,学生通过游戏中的练习,能增强竞争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增加自信心,敢于挑战自己。同时游戏也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创新平台。当代很多种体育运动都是从游戏当中演变过来的。例如:中国古代的蹴鞠现在的足球;法国传教士利用闲暇时的手掌击球游戏现在的网球,等等。一些学生用排球当手球玩、改变跳绳的用法新编一些新游戏等,这些都是创新能力的表现。

二、体育游戏的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安排体育游戏时要针对实际情况来选择。首先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根据课堂内容确定游戏的内容,不能为游戏而游戏。游戏的内容必须围绕着教学目标开展,同时还要考虑实施对象的身体素质,充分利用教具等方面内容,进行趣味性的编排与组织。游戏分为一般性和专门性游戏。教学中进行游戏时,教师要先告诉学生游戏的名称、游戏的过程、规则和评价赏罚要求等。特别是对于新游戏,一定要将游戏的每一个细节、注意的事项给学生讲解清楚。有时可以让个别学生配合演示整个游戏的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做游戏的模仿、理解。其次,指导安排学生进行游戏的过程,教师可以亲自参与,跟学生打成一片,这样教师既能对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补充说明,又能带动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得游戏更富有感染力。再次,教师还要经常观察学生的身体变化,并相应调整游戏练习的强度与密度,做到适量、适度。最后,游戏期间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一些小窍门,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游戏。游戏结束后还要询问学生关于游戏中的感觉、心得,总结游戏的重点难点,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

三、体育游戏在选择上需要注意的几点

天时、地理、人和是完成一件事情所需要具备的几点要求,同样完成一项体育游戏也需要类似的几点要求。正确的游戏场地器材、创新的游戏内容、合理公平的游戏规则都是达到练习目的的最好条件。

在选择场地上,一些游戏需要移动的范围比较大,要选择比较平整、开阔的场地,尽量避免选择场地湿滑、障碍物较多的路面。一些需要集中精力的游戏,要尽量避免选择与较为嘈杂的游戏项目或课堂同一场地进行,否则学生很容易被周边的环境吸引过去,游戏自然就不能确保质量与教学目的。在器械上,应尽量选择没有危害、轻便、软硬度适中的器材,由于部分游戏在进行过程中需要对抗、竞争、追逐,选择错误的器械,有时会造成学生身体的伤害,甚至严重的后果。

游戏的选择创新也是时代的必要性,大学生已经不再是小学、初、高中生,单纯的老鹰捉小鸡、贴膏药、二人三足已经不能满足于他们对游戏的兴趣。所以在选择游戏上要结合所教课程内容,从灵敏、柔韧、耐力出发,满足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求知欲。

体育游戏的规则是游戏能正常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的保障。教师在中间应起主导的作用,使学生在玩中达到学习的目的,在学习中获得游戏乐趣。而且,公平、公正的游戏是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手段,能让他们了解到不论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规则、讲求正义。教师在游戏中要充分做到以身作则,给学生作出正面的引导,通过游戏不仅锻炼身心,而且受到思想道德教育。

四、结语

体育游戏是一项智力、体力和技术相结合的活动,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游戏活动,既可开发学生的智力,又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增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体育游戏有一定的规则,这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体育游戏既能增强学生间的交流、沟通、团结和合作,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体育教学的身体状态中,把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跟上运动的节拍,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地进行体育课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施志社.怎么组织体育游戏[M].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

[2]徐唯伟.浅谈体育课准备活动,2006.

第4篇

目前小学体育课中准备活动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学生思想上认识不足。他们感兴趣的是自己喜欢的活动,对慢跑、徒手操等不愿意做。当然,体育课的准备活动组织得不够精彩,也是学生不重视的原因之一。二是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需求。没能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准备活动的组织教学过于单一化、程序化。这种准备活动满足了教师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学生热身的需求,却没能满足学生心理上的需求。部分教师对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片面理解,以个人的价值认识和喜好选择教学内容,并在课堂中作为公共知识实施教学,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三是忽视学生心理上的准备。准备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一般很注重学生生理方面的准备,即注重“热身”,而对于学生心理方面的准备即“热心”却往往被忽略。四是忽视对准备活动的效果评价。目前效果评价没有比较精确、科学的数据指标。一般用来反映准备活动的效果或程度的指标数据有运动负荷(练习次数、强度、密度)和心率等。而这两个指标数据也只是针对大多数学生的平均水平,如很多文献资料中提出准备活动的心率应达到120次/分左右,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时间持续为5―7分钟等等。这些参照数据对于现今的小学生而言是否适用,是否适用于所有年龄阶段的小学生,是否对于田径、球类、技巧类等都能适用,相关的研究和报告较少,要靠经验观察,靠目测,看学生身体微微出汗、脸色稍红、情绪饱满、反应灵敏等等。

怎样提高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有效性呢?

一、?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的根本问题。学生不认真对待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主要有两大认识误区。第一,准备活动消耗体力,后续的技术动作学习会体力不足;第二,准备活动无关紧要,平时自己活动不做准备活动也没有发生不良的后果。针对这两种错误认识,教师要耐心地、积极地加以引导,加强相关的理论教育。除了运用室内理论课进行专门教学外,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各种体育项目技术技能的学习,讲授体育准备活动的科学原理和对身心发展的作用,更容易让学生所接受和理解。当然,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各种类型的体育课中亲身实践和体会,是否认真做准备活动,对后续技术动作的学习或教学比赛,自我身心感觉等方面的影响,则更具说服力。教学中,可以结合一些具体案例进行讲解。如,有学生因为准备活动没做好在活动中受伤,教师要及时利用这一机会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组织学生在不充分或没有准备活动的情况下,进行运动量小的测试,然后将成绩与以前的成绩对比,并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身心感受。此外,利用强大的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搜索有关体育准备活动的科学理论知识。利用体育节、墙报、班队会等活动载体,适时地进行宣传、教育。使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并理解体育课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和科学性,认识到体育课准备活动对身心的保护和发展的作用,使学生从根本上认真对待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主动学练,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二、?精心设计组织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的活动

我们实施的是体育课堂教学而非体育运动训练,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不是运动员。小学体育教学共分三个水平段,处于不同学段的学生,身心差异也很大。水平一学生和水平三的学生已经存在较大的差异,包括身高、体型、学习能力、个性特征等等。因此,针对不同年龄学段的学生,我们在进行准备活动部分的教学时,应该精心设计和组织,内容贴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比如针对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比较低,注意力不持久,学习能力不强,爱好游戏,喜好竞争性活动等特点,尽量安排一些内容简单、形式活泼的趣味性准备活动。如游戏类:高人矮人、快快集合、反口令动作等用来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帮助学生建立好的常规习惯;分组的各种图形跑、换领头人领跑、慢跑中听信号各种动作模仿、抢占阵地等活动用来初步热身;一些简单的拍手操、动物模仿操、广播体操、短绳操等用来活动学生的身体各部位肌肉和关节。总之要简单易行、富有趣味,同时在一学期乃至一学年的体育课中练习层次上要不断递进和变化,力求一些活动内容和形式能常做常新。而针对高年级学生的准备活动的教学要区别于其他年段。高年级学生尤其六年级学生身心发育处于青春期初期,对流行时尚的运动项目比较期待,同时已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和自学自练能力。对于他们的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教学,需要带给他们更多的新鲜运动,如:搏击操、健身操、各种器械操等等。当然,每一种练习内容都要经过慎重地选择和教材化改造,经过反复的实验,观察学生的情绪反应和实际的练习效果,再确定是否实施大范围的常规教学。

三、?关注学生的心理准备

从心理角度讲,高效的准备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给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学习的氛围,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积极参与的目的。教师在进行准备活动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心理兴奋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后续主教材的学习。过于兴奋和紧张,会让学生对主教材的学习不能沉着冷静地对待或产生畏惧;而兴奋度过低,又会导致学生对主教材的学习兴趣不足。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主教材应选择适宜的准备活动内容和形式,使学生保持一个适宜的心理状态。此外,在心理方面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问题。在准备活动环节创设各种有利的外部环境,如进行各种趣味游戏、挑战性项目、音乐伴奏的练习、教师优美的示范和精准的讲解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同时巧妙地安排一些与主教材相关的准备性练习或模仿性练习,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产生相应的内部学习动机之后,我们的主教材教学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

四、?准备活动为主教材服务

第5篇

    人们在从事比较剧烈运动之前,都知道需要做一些准备活动,目的就是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克服神经机能惰性,加快运动神经传导作用和反应速度,使人体尽快地由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运动生理学理论也告诉我们:准备活动促使血液循环加快,需氧量增加,机体的代谢速度加快,还能使体温略微升高,肌肉,肌腱的弹性、伸展性等处于良好的状态,提高肌肉的收缩力和速度以及动作协调性,避免运动损伤。

    小学体育教师一般都比较重视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因为他们深知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直接关系到基本部分的学习乃至整个体育课的任务完成。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有的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只重视基本部分学习,对准备活动,懒懒散散,动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作为一种形式。要想让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就要让他们明确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尽量注意:

    1、准备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一套基本体操,一个游戏长期使用,久而久之,学主感到乏味、厌烦。在教学中,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形式多样。既要有徒手体操,又要有器械操;既要有原地的、也有行进间的;既有单人的、也有双人或集体的;既有一般练习,又有模仿、诱导或辅的专门练习。这样使学生才能感到新颖有趣,才能在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

    2、准备活动要具有小学特点。小学生由于年龄不同,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着显着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小学的准备活动应具有起独特的特点。但在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区别不大,小学成人化,中学公式化,一套操,一个游戏,小学用,中学也用,甚至把高级运动员的专门性练习也拿来用。这种毫无区别,毫无特点的准备活动,违反了教学规律和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小学生的准备活动应根据身体发育特点,以游戏或简单易学动作为基本,再结合教材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

    3、注重一般性准备活动与专门性准备活动的结合。准备活动不只是做个游戏,做几节基本操。一般性准备活动主要是使全身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都得到充分的活动。准备活动是为主教材服务的,因此要有的放矢,使与完成基本部分主要教材有关的肌肉群、器官以及各主要系统机能得到充分活动。它是在一般性练习基础上,采用动作性质相似和结构与基本部分教材相类似的专门性练习。专门性练习是一般性练习无法代替的。因此上课时必需合理地安排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练习的比重。

第6篇

摘 要 如果能在体育课的开始阶段,导入热身性体育游戏,代替传统的慢跑热身,徒手体操等活动。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一开始就很投入;另一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化、时代化转变。

关键词 中小学体育课 游戏性准备活动 练习模式

一、研究现状与目的

中小学阶段准备活动从传统形式到现在的游戏形式,进行了很大的改变,但对游戏性准备活动与主教材的关联性的研究较少,由于这一问题研究起来比较麻烦,比较琐碎,整理起来有困难,再加上游戏性准备活动的创新性不够,与主教材的相关性不足,导致了这方面的研究进程处于缓慢的状态。

如果能在体育课的开始阶段,导入热身性体育游戏,代替传统的慢跑热身,徒手体操等活动。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一开始就很投入;另一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化、时代化转变。通过对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研究,使得体育课堂变的更有趣、更高效。形成一定的体育课教学模式,在全校组内教师间进行推广,形成校本课程文化特色。

二、尝试设计模式

相对于枯燥乏味的慢跑、行进操、定位操等一般准备活动,运用游戏做准备活动效果会更好些。因为体育游戏不仅有活动肢体、提高兴奋性、集中注意力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进入运动状态,便于组织教学。实践中发现,对准备活动中体育游戏的选择,应考虑以下问题:

(一)学生参与的普遍性

准备活动中的游戏应力求让所有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得到适度的运动,因此,可选用“找朋友”、“抢滩登陆”、“跳绳接龙”之类的游戏,而不应该选用诸如“丢手绢”、“钻山洞”之类的游戏,因为这些游戏在进行时只有少数人处于运动状态,大多数人仍处于相对安静状态,达不到做准备活动的目的。

(二)游戏内容的针对性

准备活动的游戏要考虑游戏对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针对课堂基本部分的教学内容、目的和要求来选定。如进行短跑教学时,可采用“高人矮人”的游戏,使腿部充分活动开;上篮球课时,可采用“抢滩登陆”的游戏来增强学生运球能力,提高运球的稳定性。[2]

(三)器材利用的一致性

准备活动游戏使用的器材,最好能与教学基本教材使用的器材一致。如基本部分教学内容是跳绳,就可用跳绳做“跳绳接龙”、“踩龙尾”的游戏;上跨栏课就可用栏架做“钻跨栏架”游戏;上跳高课,就可用跨越斜杆的方法做“钓鱼”的游戏。

(四)游戏内容的可行性

体育游戏的种类多种多样,在选用课堂游戏时,应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学生体质状况选择适合学生的游戏。在室外进行游戏时,必须准备好场地,清除杂物、尘土,根据游戏内容画好场地的固定界线,做好安全措施;在室内进行游戏时,应当在宽敞通风的房间或体育馆进行,以免碰伤;游戏器材的规格、重量应适合游戏者,游戏器材的数量应与参加人数相符合,否则会因为器材原因影响部分学生参与游戏。

三、方法或模式提炼

(一)游戏内容选择

游戏分为一般性和专门性游戏。

一般性游戏可以采用一些奔跑类的游戏。如:蛇形跑、螺旋跑、跑动中的找朋友、捕鱼达人,这些活动同样也能取得热身的效果。专门性游戏,如短跑教学课,可采用训练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游戏,如:“黄河长江”、“喊号追人”等。在篮球课的准备部分,可采用“抢滩登陆”、“传球比快”等游戏使学生熟悉球性。

(二)游戏注意事项

教学中进行游戏时,教师要先告诉学生游戏的名称、游戏的过程、规则和评价赏罚要求等。[1]其次,游戏过程中,教师亲自参与,跟学生打成一片,这样教师既能对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补充说明,又能带动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得游戏更富有感染力。[1]

再次,教师还要经常观察学生的身体变化,并相应调整游戏练习的强度与密度,做到适量、适度。

(三)场地与器材选择

在选择场地上,一些游戏需要移动的范围比较大,要选择比较平整、开阔的场地,。一些需要集中精力的游戏,要尽量避选择比较安静场地。在器材上,应尽量选择轻便、软硬度适中的器材,由于部分游戏在进行过程中需要对抗、竞争、追逐,如若选择错误的器械,有时会造成学生身体的伤害,甚至严重的后果。[1]

(四)强化游戏规则教育

教师在游戏中起主导的作用,使学生在玩中达到学习的目的,在学习中获得游戏乐趣。而且,公平、公正的游戏是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手段,能让他们了解到不论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规则。

四、研究与推广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体育学习兴趣在体育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跑圈、徒手操等传统的准备活动,已经不感兴趣,导致很多学生不喜欢体育课。游戏性准备活动的出现,激发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通过游戏让学生渐渐的爱上体育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承上启下,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游戏性准备活动是针对主教材学习内容,有目的有计划的设置游戏内容,既要满足学生热身的需求,又要对主教材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而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

(三)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随着游戏性准备活动的不断研究与推广,给大家提供了一定的体育教学改革思路。因为我们是本着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身心发展出发,符合体育\动的一般规律,自然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值得推广与尝试。相信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一定能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准备活动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没有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往往关注的是课的基本部分,而忽略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时段的健身功能的发挥,对体育课准备活动内容开发上缺乏创新点,致使学生对体育准备活动感到枯燥无味、厌学,严重影响了体育课教学效果。因此,中学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创新与改革势在必行。

一、中学体育教学的准备活动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生对体育课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调查结果表明,我校的绝大部分学生都已懂得或了解准备活动在体育课中的地位和作用,半数学生知道准备活动内容与体育课主教材内容的关系和准备活动的运动量。但仍有不少学生对体育课准备活动认识不足或错误。如22%的学生认为体育准备活动可有可无等,同时通过交谈和观察,得知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错误地认为准备活动“太卖力”的话会消耗体力,影响基本部分内容的学习,特别是遇到有教学比赛、测验,准备活动“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则更为严重。

(二)学生对待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态度方面。现在大部分学生对待准备活动持无所谓态度。老师盯得紧一点,学生练习就认真点,准备活动已完全成为一种形式。近13%的学生敷衍了事应付完成和不愿做准备活动练习,更说明有一些学生因各种原因,对准备活动的练习已产生反感,这足够引起我们重视了。

(三)体育课准备活动采用的组织形式与编排方面。体育课准备活动组织练习形式,最多采用的是由教师指定固定学生带练;较多采用的是由教师带练;很少采用的是由学生自己组织练习。由此说明,目前的体育课准备活动练习形式单一、死板,是学生对准备活动枯燥乏味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提倡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既要有集体形式,同时也适当采用分组进行。基本操有徒手、有器械,活动有定位,也要有行进间的。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变换运用。在编排上应根据人体机能的生理规律,合理安排一套操的顺序,由慢到快,由易到难,由四肢到躯干再全身。专门性准备活动可安排在一般性准备活动之后,使其与基本部分自然衔接起来。

(四)准备活动内容单调乏味。一套基本徒手操,一个游戏长期使用,久而久之,学生感到乏味、厌烦。在教学中,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形式多样。既要有徒手体操,又要有器械操;既要有原地的、也有行进间的;既有单人的、也有双人或集体的;既有一般练习,又有模仿、诱导或辅的专门练习。这样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又激发了学生的运动欲望。

(五)准备活动缺乏中小学特点。中小学生由于年龄不同,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就决定了中小学的准备活动应各具特点。但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区别不大,小学成人化,中学公式化,一套操,一个游戏,小学用,中学也用,甚至把高级运动员的专门性练习也拿来用。这种毫无区别,毫无特点的准备活动,违反了教学规律和中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小学生的准备活动应根据身体发育特点,以游戏或简单易学动作为基本,中学体育课的基本部分相对运动量较大,在准备活动时,既要有一般性练习,又要有专门性练习,并要根据男女生生长发育的明显差异,结合教材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准备活动是体育课教学中的一部分。准备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身体得到练习,而且可以预防运动损伤和不良生理现象的发生,发展一般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因此教师在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使学生能认真的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做好每一节体育课的准备活动。

2.严格要求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在每节课上,学生情绪表现是不同的,我们要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情绪,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创造一个健康向上,节奏明快,气氛活跃的课堂,是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的。所以教师要带做准备活动,并以自己标准、优美的示范和准确洪亮的口令来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建议

1.准备活动的内容要与课的基本教材相结合。一般性准备活动与专门性准备活动相结合,做到场地规划紧凑合理,减少发放器材,队伍的调动次数。并把一些模仿性、诱导性和辅练习或分解练习都充实到准备活动中去。这样不仅能增加准备活动教学的内容,而且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融为一体,从而还提高了课的质量。

2.准备活动内容要不断创新。目前的体育课准备活动练习形式单一、死板。要克服单调死板又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师要不断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大胆地对传统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力求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这样就能使学生产生好奇,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

3.准备活动的练习形式要多样化。形式多样的准备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活动情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准备活动,这样准备活动才能真正达到活动筋骨和锻炼身体的目的。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选择有关项目进行锻炼,这样既能弥补学生肌体练习中的不足,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同时在运动负荷的这安排上也能体现出区别对待的原则,使学生得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其运动欲望,提高准备活动的实效性和可行性。

总之,体育教学中的准备活动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要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探索、完善、使之朝着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

准备活动内容宽泛、方法多样。根据其活动功能特点分为广义准备活动和狭义准备活动。广义准备活动是指参加体育运动者,事前一切热身内容与方法的总和;狭义准备活动是指学校体育课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任务的身心活动,为有效完成基本学习任务做良好的身心准备。

关于准备活动的命题,我思考很多,并先后发表了《准备活动的原则与方法探究》、《准备活动盲点论》等论文,但总觉得对准备活动内涵认识还是不够,思来想去,常常责问自己:体育课准备活动究竟准备什么?它应该围绕什么准备?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看法,仅供同仁参考。

一、思想准备是准备活动的第一要务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的开始部分,要准备什么?必须从体育课的主导教师和主体学生两方面作答。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的编排者和组织者,体育教师的言行对体育课的质量直接产生影响。作为体育老师,在体育课前究竟要准备什么?我想积极的教学思想准备比什么都重要。我之所以把思想准备放在首位,是因为人的思想是行为的统帅,有什么样的体育思想就有什么样的体育行为。那么,体育教师的体育思想又该准备什么呢?我想第一要有吃透课改精神、明晰目标任务、分解重点难点,排除影响课的主要因素等思想准备;第二要有调查学生个体身心状况、体育思想意识、动作技术技能的行为准备;第三要有完成体育课目标任务,根据场地器材研究教学方法的思维准备;第四要有安全教育思想准备。一句话就是掌控体育教学过程系统信息,在心里备好课,在纸上写好教案。

学生是体育课的主体,是体育课目标任务的实践者和完成者,学生的思想准备情况决定着体育课教学的成败。学生良好的体育思想准备,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对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具有推动作用;学生不良的体育思想,致使学生体育行为涣散,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生个体,在体育课前又该准备什么?我认为,健康的体育思想和规范的课前准备尤为重要。学生拥有健康的体育思想,必定自觉产生良好的体育行为,一定遵守课前常规要求,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体育课的课前常规包括服装准备、时间准备和心理准备。如果全部学生都穿运动服装、提前到达场地,个个精神饱满,是上好一节课难得的思想条件。体育思想准备是准备活动的第一要务,它是完成体育课目标任务的先决条件。

二、内容准备是准备活动的关键

没有教师良好体育思想的准备,不可能拥有丰富多彩的准备活动内容。准备活动不是空洞的比划,它需要殷实的教学内容支撑。教学内容从哪儿来,从体育教师敬业思想意识中来,从体育教师专业知识功力中来,从体育教师对学生积极负责的教育使命中来……。体育教师要选择、组建好变化实用的准备活动内容并非易事,它需要对准备活动的原则方法、本质要求、核心任务有一个切实的了解和把握,否则,选择来的准备活动内容是不严谨的、伪科学的。怎样才能选择好准备活动内容,我想一要体育教师掌握准备活动必须遵循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二要遵循学生的身心活动规律;三要遵循活动内容服务课标任务,这样才能整合活动资源,丰富准备活动内容。

三、方法准备是准备活动的核心

拥有了恰当、丰富、结构完整的体育准备活动内容,只是体育准备活动成功的一半。科学务实、实用精道的准备活动手段与方法,才是上好准备活动课的核心。因为方法与手段是操纵准备活动内容的技能技巧,好的方法与手段对学生的身心生长发育是有益的,不好的方法和手段有孽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虽然准备活动内容的方式无穷无尽,“法无定法,”但对于特定教学目标任务下的准备活动,却只有一条最好的组织方法。作为一个体育教师,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促进者,我相信人人都在追求好方法,但究竟有多少人使用了科学的活动方法?谁也说不清楚。我想,只要准备活动符合学生身心运动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满足体育课基本教育教学任务身心需要,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这样的方法就是科学的。因此,对于小小准备活动内容采用什么样的手段与方法,是体育教师专业知识运作能力和人文科研能力彰显大智慧的重要环节。

四、功效准备是准备活动的归宿

功效是体育教学追求的定性指标,它是体育教师在设计体育准备环节时的美好心理愿望,它既是微观的又是宏观的。它不但是准备活动实现体育课标任务基础的开端,更是体育准备活动功能朝着目标任务的传递和演进。准备活动的功效目标,就是为基本部分服务;准备活动的任务,就是把学生的身心调剂到最佳状态,使学生一进入基本部分学习,身心就达到最佳的准备状态。准备活动的归宿就是满足基本部分教育教学身心需要,使教师在轻松中教学,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锻炼。

总之,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就是准备师生“自主”积极的体育思想,准备恰当教材内容,采用科学的方法手段,紧紧围绕课的目标任务开展活动,最大程度地满足基本部分教学的身心需要。

参考文献:

[1]曲励,孙国良.大学理论教程[A].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7.

第9篇

关键词:体育课;准备活动;重要性;建议

体育课一般可划分为三个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各部分均有各自的主要任务、内容、组织方法与要求。准备活动的主要任务是使身体各器官、系统都得到适当“预热”,逐步提高运动强度,以逐渐适应基本部分的学习和锻炼。准备活动准备的是否充分,内容是否合适,组织教学是否完美,要求是否到位,将直接决定一堂课的成败。在此,笔者就准备活动的认识、作用、安排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以便把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上升到理论高度。

一、对准备活动的认识

毋庸置疑,基本部分是体育课最重要的部分,学生学习、锻炼、发展绝大部分是在这里得到实施;但是,实施的好坏,却决定于之前的一个部分,那就是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做得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身体健康。准备活动一般安排一些走、跑练习、基本体操、韵律操、武术操、游戏等等内容,做这些练习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做好准备,克服神经机能惰性,加快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使人体由安静状态进入有序的工作状态。

二、准备活动的作用

1.生理作用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前有目的地进行一些练飞,进而为即将进行的正式练习做好机体上的准备。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是通过一定的肌肉活动,提高神经中枢和肌肉的兴奋性,克服机体的生理惰性,加速血液循系统、呼吸系统和各器官由非运动状态进入到运动状态,使体温略有升高,肌肉粘滞性降低,心率适当提高,从而促进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2.心理作用

准备活动可以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由于大多数体育课在室外进行,在教学中,学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环境干扰和刺激,所以在课堂上应该多做一些有意义的和学生感兴趣的准备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对保证准备活动的实际效果和保证教学的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准备活动的安排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1.思想上重视

在大多数学校,体育课的准备活动都是走过场,所安排的内容都是:跑一圈再徒手操或徒手操再跑一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只有两个:一是学校不重视体育课而疏于管理;二是体育教师不重视准备活动而不进行准备。实际上,准备活动也是体育课教学中的一部分,认真做好准备活动,不仅可以预防运动损伤和不良生理现象的发生,以便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和集体主义精神,还可以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和体态,因此教师在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地、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做好每一节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同时,还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好准备活动。

2.学生的个体差异

年龄的差异: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准备活动时间可短些,在形式上可采用模仿和表演等;而高年级的学生,由于进入青春期,身高、体重等都处于快速生长期,内脏器官以及各组织系统的机能都开始有显著的变化,他们非常想在同学们面前表现自己。因此,在准备活动中,应多采用对抗性较强,能展示个人能力、力量的活动。

3.性别的差异

一般地,男生喜欢力量型、抗争激烈的准备活动,而女生则喜欢节奏轻快优美的韵律活动。因此,如果有条件的,教师应尽量进行选项课教学,即使没条件进行选项课教学的,在进行准备活动,教师也要考虑学生的性别差异。

4.内容与教材要吻合

内容选择要紧扣教材,紧密地结合教学的基本内容,要与基本部分的教学紧密连接。此外,还应围绕教材的教学任务,有针对性地多练一些与教材相衔接的辅动作。准备活动,不仅为一堂教学任务服务,还应为完成所学教材的整个教学任务服务,同时,要从提高学生的技能出发,有针对性、有计划地采用多种手段为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做好准备。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成得好坏,将直接影响体育教学基本部分的完成,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基本部分的教学内容,认真组织和安排准备活动的练习,使准备活动起到最起码的“热身”作用。同时,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不断汲取新知识,以科学合理地安排准备活动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金钦昌.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06.

[2]陈永清.运动解剖生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第10篇

关键词:中学体育;转变观念;准备活动;责任心;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78-02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中学正是学生长身体的时候,搞好中学体育教学是我国教育培养全面社会主义发展人才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大任务,它直接影响着未来祖国主人翁的整体素质。然而,学校对学生体质的关心现状却让人担忧。当今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不如前几年,究其原因,跟应试教育不无关系,学生忙于备考而忽视了对于身体的锻炼,其锻炼强度和时间均不够,我们要加强重视。

1.很多学校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轻视体育课,把体育当成副科,可有可无,体育课的教学计划形同虚设,课时也经常被用于补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有的学校九年级几乎就取消了体育课。学生锻炼身体的时间被挤占了,更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2.有的学校操场过狭窄,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提高操场的设施,这一切都制约着学校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3.学校的体育器材没有良好的管理,常用的体育器材破损严重,一些体育器械封起来,不让学生用,只是备检查之需,跑道也是崎岖不平,难已承受高强度的训练。

4.中学体育教师队伍良莠不齐,有一些教师不认真对待工作,教学计划没有,课程进度也没有,课时也不能保证完成,甚至有些青年教师思想觉悟较低,业务素质也较差,缺少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使体育课处于一种顺其自然式的状态。

二、学校改善当前教育窘况的途径

1.学校领导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变不重视为重视,真正地做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把每一学期的体育课都做好计划,每一节体育课的教学目标都要确定好,保证课程进度循序渐进地实行,并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加强体育教师的师德培养,提高其业务素质,切实保证学生应该受到的体育技能训练和锻炼运动量。

2.学校要加大体育学科的投入,购置一些必须具备的体育用品和体育器材,如篮球、铁饼、铅球、单双杠等等,以让学生学习有所用。另外,还要建立和完善各种体育用品的登记、维修和保养流程,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3.学校要加强对于体育青年教师的培养。在思想上,学校领导要积极地培训引导,帮助其学习一些教育理论,并走出学校,去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帮助其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更深刻地了解到体育教师的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其责任心。在业务上,学校要聘请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带一带青年体育教师,言传身教,让其明白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和基本的教学方法,并开展一些优质课来评选出最佳青年教师,从各个方面提高其业务水平,能够尽快承担学科任务。

4.学校在评优评先上要先考虑体育教师,提高对体育教师的待遇,激发其积极性。体育教学相比其他学科来说,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夏天在炎炎烈日下坚持上课,冬天在寒风凛冽中跟学生一起锻炼,所以学校领导一定要重视对体育教师的关心。对那些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强,素质全面的教师要加以重用,使其能带动其他体育教师共同为学校的体育建设作出贡献。

三、在中学体育课前需要做准备活动

现在中学的体育课前准备活动存在一些问题,如人们在从事比较剧烈的运动之前,一定要做一些准备活动,让学生先做好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加快神经传导的作用和反应速度,使人体尽快进入兴奋状态,那么,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1.中学体育教师没有认识到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教师带领学生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直接关系到整个体育课教学目标的完成。运动学理论表明,准备活动能够促使血液循环加快,增加氧气的吸收,加快身本的新陈代谢速度,使体温略微升高,让全身肌肉的弹性等处于良好的状态,避免做剧烈运动时肌肉的拉伤。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因为青年体育教师对准备活动认识不足,有些教师还存在着忽略准备活动的现象,这都不利于体育课程的正常展开。尤其是对一些生性活泼的学生,要对其讲明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更要让其明白它只是正式上课前的准备,不能不注重视,更不能流于形式。

2.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内容过于单调。有的青年体育教师为了方便,每学期只教一次基本体操,一个准备活动用久了,学生肯定都会感到无趣、厌烦。其实,准备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多选择几种准备活动,力求使其灵活多样,全面丰富,不仅起到准备活动的目的,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徒手体操,也可以教其做器械体操;教师可以教学生做原地准备活动,也可以做慢跑等准备活动;教师既可以让学生做单人的体操,也可以做小组合作的准备活动。总之,要能达到既能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又能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的目的。

3.中学体育教师忽视专门性的准备活动训练。很多中学体育教师认为准备活动就是做几个游戏,练几节基本操足矣。其实不然,在学习运动技能之前,一定要做一些专门性的练习准备。做准备活动时,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使它与我们的课程相一致。只有合理地安排好一般性活动和专门性活动的比例后,才能够保证体育课程的正常进行。

4.中学体育教师在做准备活动时忽视中学生的特点。每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其不同特点,所以体育教师一定要依据这一点来安排体育活动,不能一套体操从小学用到初中,也不能把一些高级运动员的专门性练习也拿来用,所选择的准备活动一定要符合中学生的特点,还要结合男生和女生的发育差异来灵活提出要求。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准备活动; 作用; 应注意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27-01

1.体育课准备活动的作用

准备活动也叫"热身运动",是指在训练、比赛和体育与健康课的基本部分之前所进行的各种身体练习,为即将来临的剧烈运动和比赛做好准备,从而使身体进入工作状态。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是必要的,人体由安静状态过渡到运动状态需要一个过程,准备活动不仅可以使人体从安静状态逐渐活动起来,还可以起到心理调节作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动员和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克服肌体机能活动的生理惰性,以适应剧烈运动的需要,还能增加肌肉中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提高肌肉力量和提高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使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多,防止肌肉和关节的损伤。

1.1 提高神经中枢的兴奋性和克服肌体机能活动的生理惰性。由于学生长时间的学习,长时间的用脑使大脑疲劳,神经中枢受到抑制不兴奋,不能从室内文化课的学习马上过渡到体育课上来。那么上课之后我们先跑一跑、跳一跳,或是结合游戏等,教师根据本次课所授基本教材内容,安排一些一般性的准备活动或者专门性准备活动,通过身体活动和外界的刺激把各种信号传送给神经中枢,接通各运动中枢间的神经联系,使神经中枢由抑制慢慢兴奋起来,使大脑皮层处于最佳的兴奋状态投身于体育锻炼锻炼之中。由于支配内脏器官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惰性较运动神经大,所以当肌肉开始工作时,内脏器官的活动不可能一下子就跟上运动的需要,而是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准备活动正是可以克服植物性神经惰性,预先使各内脏器官动员起来,达到较高的机能水平,以适应运动的需要。同时只有内脏器官机能惰性逐渐得到克服以后,人体才能使自己的运动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以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和效果。

1.2 提高心肺功能、增加肌肉的血流量,使体温升高、促进新陈代谢。所有的准备活动都是为课的基本部分做准备,心肺功能不能适应基本部分的要求,因为剧烈运动需要肌肉快速而准确地收缩和放松;心脏为适应肌肉的需要而紧张地工作,心跳次数高达160-190次/分,有时在200次以上,每分钟输出的血量比平常要增高5-6倍,为了满足肌糖元的氧化需要,呼吸加快,加深,肺通气量增加到70-120公升,肌肉和内脏器官这一系列变化,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通过准备活动使人体对氧气的需要量增加,呼吸肌变得强而有力,呼吸系统的功能也就随之提高了。而能量的产生只要靠氧气和营养物质来供给,这样就促使血管开放,心脏跳动加快,提高心肺功能。准备活动时肌肉工作加强,血液供应增加使体温升高,在体温升高时,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可释放更多的氧,增加肌肉的氧供应。活动时肌肉收缩和放松,加强了肌肉内部物质代谢过程。平时,每平方毫米肌肉只开放约80条毛细血管,而运动时可开放2000――3000条,使肌肉内的血液血液循环畅通,给肌肉带来更多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以供应肌肉运动时能量代谢的需要,同时排出代谢物质。

1.3 使肌肉、肌腱、韧带的弹性、延展性处于良好状态,内阻力减小。我们人体共有600块肌肉,每块肌肉的两头都有白色而坚韧的肌腱,分别固定在两块骨头上。当肌肉收缩的时候,就牵动骨头产生各种运动,所以人体的任何运动都表现为肌肉运动,而肌肉的发展对于提高运动能力极为重要。通过准备活动可使关节的伸展性加大、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和弹性增加,这样就使关节活动范围加大、灵活而又牢固,他们之间的内阻力减小,从而使肌体各方面的机能协调一致,逐步达到最佳状态,尽量避免发生肌肉的拉伤、扭伤,使身体受到伤害。

2.体育课准备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形式要活泼多样。尽量把准备活动的内容安排得丰富多彩,形式尽可能新颖、多样一些。既可以使学生很快对体育课发生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进入运动状态。

2.2 内容要有针对性。我们应根据每课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有针对性地安排准备活动,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原地高抬腿跑",其主要运动部位是下肢,我们应通过压腿、摆腿、踢腿、蹬腿等方法把下肢的多关节、肌肉、韧带活动充分,以更好地学习原地高抬腿跑,预防运动损伤。例如"前滚翻"颈部虽不是其主要运动部位,但十分容易受伤。因此,颈部的准浠疃也应做充分,做到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

2.3 运动要适宜。对于运动量的控制,我们可以通过摸测学生的脉博来了解运动量的大小。具体测脉博的方法是:摸测即刻心率10秒钟,然后乘以6,就是1分钟的脉博次数。也可以观察学生的脸色来判断运动量的大小。适宜的运动量:眼色有神、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反应快,呼吸加快有节奏,动作踏实认真,能按要求完成。否则就是运动量偏小或偏大。

2.4 要根据学生上课时间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准备活动,使之出现良好的机能状态。准备活动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准备活动的目的不只是提高机体对剧烈运动的适应性,还应包括心理准备(兴奋、兴趣),为上好课做好充分身心准备。准备活动时,学生注意力要集中,练习认真,动作准确。如果学生的兴奋较低,可进行节律轻快、幅度较大的准备活动,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如果学生的兴奋性过高,可进行缓和而有节奏的准备活动。如果学生刚刚上完课间操,则应突出安排一些专项准备活动。如果学生平时的机能状态较好,准备活动的时间可稍短些。

2.5 要考虑当时的气候条件。在气温偏低时,人的肌肉和韧带受到刺激后,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粘滞性会增加,弹性和伸展降低,各关节活动幅度减小;神经系统对肌肉的协调指挥能力也有所下降。因此,锻炼前的准备活动一定要做充分,时间要稍长一些,强度和密度要稍大一些。如气温偏高,准备活动的时间可相对短些,以减少能量的消耗,集中精力学习基本内容。

在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还应结合课堂的教学任务,遵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规律,选择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准备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缓解心理压力、活跃课程气氛,同时可以缩短身体的适应过程,使学生的注意力从其它方面转移到体育活动上来,为顺利上好体育课做好准备,有效地减少或避免运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宁.浅谈体育课准备活动[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2.

第12篇

一、有效课堂准备,奠定教学基础

体育课的课前准备分为老师和学生两个方面。一是老师的准备。老师除了要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通读挖掘以外,还要进行器材和场地的选择布置。只要学生进操场,一切就应该准备就绪,为课堂的正常进行节约时间。老师备课时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和性别特点,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整合教材内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动作要领。老师要把课堂环节设计得紧凑一些,使每一节体育课活泼有序,顺利完成本节课的任务。二是学生的准备。体育课的活动量比较大,学生刚从教室里出来,如果立刻进行激烈的运动,身体会受不了。所以体育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一定要带领学生做好准备活动。不过,学生对准备活动中的“热身跑”非常排斥,一般跑上两圈就有不少学生掉队,准备活动做得不够就会影响课堂效率。体育老师在准备活动中不妨给学生加点“佐料”,如健美操、韵律操、现代舞等,只要能够把身体活动开就是有效的准备活动。

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设计课堂。比如在骑马舞风靡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教学生骑马舞来热身。骑马舞动感十足,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能活动到位,关键是学生更喜欢,这要比“跑圈”热身效果好得多。当然,流行的东西一阵风过就落伍了,老师还可以继续变换其他的动感舞蹈,只要节奏明快,活动量大,能够起到锻炼热身的效果就可以。学生喜欢,效果就好。

二、有效课堂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管理是一节课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体育课堂大部分时间在室外,对学生而言有着更多的干扰因素,对体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老师需要声音洪亮,室外讲解时还要风趣幽默、重点突出,关键是简短清晰,让学生明确这节课要干什么,时间上怎么安排。课堂管理主要指老师针对学生的现状,把握学生的心理,安排好课堂时间和环节。学生是很喜欢上体育课的,因为体育课不用背、不用写,可以到室外疯玩,但是对体育课上的一些力度大的训练也不喜欢。所以体育老师要针对学生心理设计,在上课的过程中穿插一些游戏类的活动,把教材内容用另一种好玩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教学的效果要好得多。

如跳高练习时,学生练习一会儿就累了,排斥式的练习效果当然不好。在课前,老师可以准备很多的气球,利用10分钟左右让学生吹气球(练习肺活量),然后分好小组进行“顶气球比赛”。规则是:除了头部,不准用身体的其他部位碰到气球,只要在规定时间内气球不落下来就是胜利。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在尽力往高处顶气球的时候就是“跳高练习”,无形中已经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玩中达成教学目标是体育课的最高境界,同时小组之间还要根据个头进行明确分工,个头矮的同学要注意气球落得低时及时顶球,个头高的同学要负责气球尽量不往下落。这种练习还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课堂管理的另一个方面是时间上的管理。首先要遵循老师的课前准备程序,在课堂进行中对课堂程序安排再进行微调。很多老师在时间上把握不好,仅仅是排队整队,检查服装就用去10多分钟,上课过程中还要有中间休息,错误的纠正等,真正用于学习的时间就不多了。所以,老师要注意时间管理,体育课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有效课后评价,提升教学效率

小学生都喜欢被表扬,在课堂结束的时候,老师要对本节课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归纳并评价,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热爱。体育课依然遵循“亲其师,信其道”的原则,依然需要老师的激励和促进。体育课大多耗费体力较多,现在的学生因为各种因素,身体素质都不是太好。所以,体育老师的期望值不能太高,只要学生能够按要求做就要给予表扬。学生在老师赞赏的目光中总是会做得更好,体育老师一定要面带微笑上好每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