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关于冬天的古诗

关于冬天的古诗

时间:2023-05-29 18:02: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冬天的古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于冬天的古诗

第1篇

1.榜样引领,背诵古诗词。要当先生,先当学生。要指导好学生背诵古诗词,教师必须自觉背诵古诗词,经常吟诵诸如《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千家诗》或编入课文的古诗词,逐渐培养自己的背诵兴趣和背诵能力。教师在古诗词方面的积淀,必然会渗透到教学活动中来。如,教育学生刻苦努力,往往脱口而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描述早春原野,自然想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见桂花随风飘下,不禁吟诵:“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教师对古诗文的热爱不知不觉中会感染学生,机不可失,就教孩子们背诵吧:“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师生共爱,师生同背,书声琅琅。

2.零敲碎打,背诵古诗词。时间对任何人来说总量不变,但“具量”却是变化的。也就是说,三五分钟的空余时间人人有,经常有。学期初始,老师便要有个统筹安排,这学期要背诵多少首古诗词。当然不光课内的,也还有课外的。用除法细分到周,然后写上小黑板,摆放在显眼地方,让学生一进教室就能看见。谁先做完作业,就鼓励谁读背,谁到校早,就鼓励谁读背,课间不出去休息的学生也鼓励他们读背,晨读夕诵,见多了自然熟悉,读多了自然会背。这叫古诗词随身“带”,见缝插针,有空学起来。

古诗词背诵要持之以恒,在朝读夕诵中,诗词里那些精神理想、道德情操、儒雅书卷,会“润物细无声”,成为学生的思想底色。童年受到的诗教,会影响孩子一生。

3.方法多样,背诵古诗词。新颖有趣的方法才能激起学生背诵古诗词的兴趣。教学中不妨采用配乐吟唱、背诵擂台赛、诗词故事会、猜诗谜等形式来进行。

(1)配乐吟唱。学了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可用《阳关三叠》的曲调来吟唱:学了《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可用的《卜算子・咏梅》的曲调来吟唱;诵读了陆游的“湖上新春柳,摇摇欲唤人。多情今夜雨,先洗马蹄尘”,可用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谱来吟唱。教师还可以把当地的一些民歌曲调移植过来,套用在古诗词中进行吟唱,也可以自己动手来谱曲。

(2)背诵擂台赛。教师担任擂主,确定一个时间,让全班同学做好准备,全体参赛。学生背出一首诗词,教师相应背出一首。教师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才能打胜这个擂台。但从策略和教学角度讲,还是让学生赢,把奖品颁发给他们为好。

(3)诗词故事会。许多诗词背后,都有故事作背景。譬如《七步诗》,是哥哥曹丕为了王位之争而借作诗威逼弟弟曹植。如果不是弟弟思维敏捷,才高八斗,接下来就是血淋淋的谋杀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跟“安史之乱”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于谦的《石灰吟》这首言志诗,数十年后,“土木堡之变”印证了诗人高尚的气节。陆游的《钗头凤》词写的就是诗人和表妹唐婉凄美的爱情故事;《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本身就是故事。教师讲,也让学生到书报或网上收集了来讲。通过诗词故事会,进一步增进学生学习和背诵古诗词的兴趣。

(4)猜诗谜。猜谜是一项益智活动,很受学生欢迎。教师说诗谜让学生猜,学生也可说给老师猜。如唐朝李峤关于“风”的诗谜:“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还有关于“雪”、“画”、“梅花”、“雨”等的诗谜……这样做,谜也猜了,诗也背了,趣也生了,一举三得。

4.创设情境,背诵古诗词。许多古诗词,是作者受特定情境触动而作。尽管历史久远,但古诗词描写的情境仍然会穿越时空的隧道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就为我们创设情景学习古诗文提供了可能。例如,春日带学生漫步花园、蹊径观景,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的名句便会涌上心头:“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领学生秋游,来到田野,漫步垄陌,遍地染金,蛙声四起,此情此境和当年辛弃疾所见“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一般,我们的心也仿佛和作者融成一片。冬天,雪花飘落,银装素裹,让学生临窗眺望,雪入眼帘,情生于心,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此时可带领学生诵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只要留意,随时可以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古典诗词背诵教学。

第2篇

【关键词】诗词;云雾雨雪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古诗文中有许多描述自然现象的优美诗句。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等。自然景象是人们熟悉的场景,正因如此,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个人的感觉并用某些自然现象来衬托个人的思想感情以及人生理想。在关于远古时期,我们先人对云雾雨雪何时出现的猜测进行过探究,如: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郭沫若《卜辞通纂》;在《周易》中:“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暑。”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和《楚辞》,到建安时期曹操的《观沧海》,再到可以成为“诗的国度”的唐代,都是诗人笔下经久不衰的意象。

一、诗词中某些佳句是阐释自然产生过程

关于云雨的产生和用途在诗句中也有描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说到了春季,大片的云彩汇集在一起,产生飘浮在空中的水蒸气,当空气承受不住大量汇集的水蒸气的时候,就会下雨。此时的云,不管是对流云还是层状云,一般情况下都是云层较厚,含水量大,也就是在垂直方向积分含水量大,此时太阳的短波辐射不能直接穿透云层,所以陆地上看,灰黑色的云居多。冷空气在减弱的趋势中与暖空气频繁地进行着较量,既不甘退出主导的地位,也不肯收去余寒。更为此时的雨,提供了条件。由此,万物复苏的春季,天空中的云已为古人(如杜甫等)所熟知,这是一条较为准确的雨情信息。

二、诗人感官地对待自然现象

诗人从他们自己独特的角度和感观来对自然现象下定义。国际上对雨有一套分类、方法和定名,气象观测上对云的定名、特性、编码也有规则,二者之间是不一样的,如何彼此理解和沟通,应该是有意义的。对于雨,相似地有:朝雨、夜雨、春雨、秋雨、过雨、宿雨、新雨、积雨;从大小及浓度上说有烟雨、微雨、轻雨、丝雨、小雨、暴雨、倾盆雨、密雨;还有寒雨、冷雨、飞雨等等。

诗词中普遍能见到的密雨、微雨、急雨、细雨、杏花雨、小雨、飞雨等。例如:

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残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涧底松摇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

从中可以分析:

(1)以上小雨、微雨、轻雨、细雨等雨都是属于小雨,在现代气象上,就是指雨量小于2.5 mm/h的雨。雨滴大小倒是没有明确规定,从云物理学来看这种小雨雨滴的直径一般应在0.4 mm以下。但上述几种小雨,彼此间还是有区别。

(2)烟雨或许是雨滴最小、浓度较大的雨,在诗人眼中,经常是烟雨蒙蒙,能见度较差,眼前的状态,景物忽隐忽现,朦朦胧胧,好比眼前有一层雾。这种烟雨的雨滴直径的平均值小到10-150lam (0.O1-0.015mm),它大小则是雨滴定义直径中的下界附近。

(3)轻雨、微雨、丝雨应该是在烟雨和细雨之间,可算是毛毛雨,就是雨滴小、浓度大的3种雨。它们对物体、草木、树叶只是稍微打湿,其平均直径约在150-250lam,雨量在0.2-0.4mm/h。

三、以雪为题的感情释放

中国古诗词中还有大多是以雪为题的诗篇,在诗中诗人常常以雪为背景,在描述中加入情景,把关注点放在后半段的诗词主题上,大都是借题发挥,寓情于景。下面我们只以雪等为例,剖析诗人是怎么借题发挥的。

关于雪的诗有: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农谚中说,瑞雪兆丰年。黄河流域冬天下了雪,来年庄稼会有好收成,冬雪可冻死害虫,到春天雪融后,湿润土壤,有利于春耕播种、植物生长,这是一般的说法。但农业上的丰收,其因素很多,气象上风调雨顺是一个因素,冬天的一场雪,并不能代表来年从春到秋的风调雨顺。丰收也与农业上的耕作、培育有关,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社会因素、治国的因素。所以1-2次瑞雪不一定能保证来年的丰收。

古诗中描述的北方,行走在路上很难,白天尘土飞扬,下雪天路上积雪很厚,只会下马艰难地步行。这就是北方与江南不同,江南绿树青山,灰尘较少,即使是下雪的天,雪也是细小的不大,随下随融,有雪也会是浅浅的一层。

综上所述,云、雾、雨、雪等自然现象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文人们把这些自然现象作为意象运用到诗词创作中来,一方面可以点明诗词创作的地域特征和季节气候特征,另一方面文人也可以假借这些意象来传达自我独特的某些情感,增添诗词的内涵和深度。

参考文献

[1]工岚选.中华诗词名句鉴赏[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2.

[2]黄美元,徐华英,等.云和降水物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第3篇

《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说明中国古诗词有着强大的社会功能。杜甫说:“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今人读诗,还可以体会到古人的真情与智慧。闻一多先生说:“诗似乎没有在第二个国度里,像它在这里发挥过的那样大的社会功能。”因有所感,谈几点心得。

乡音声声故园亲

贺知章回家一趟,得诗一首,乡情真挚,流传千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鬓毛衰”,估计大概已经80多了。壮岁离开老家,50年后回来,还是一口家乡话,真是一方山水养一方人。眷念故土是游子的乡愁,而乡音是游子的心曲,一听到乡音,距离就一下子拉近了。村童问贺知章:“您是从哪里来的,我怎么不认识你呀?”假如贺知章乡音已改,就会答错“问卷”,对不上乡情的“密码”。

韦庄的“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与宋之问的“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几乎是同一种心情。

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辞官归隐,桑麻为业,他的田园诗,岂独田园而已,虽然误落尘网13年,仍然有一怀洁志,正如鲁迅所说:“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题未定”草》)他留给我们的诗句,至今读来仍如面其人,其君子不器之志,仍作铮铮之声。

贺先生回乡走走看看,因为家乡有太多值得眷念的东西,山水、房屋、田野……“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唯有一声乡音,能使鬓发斑白的游子油然动情。

有人说,乡音是地域文化的名片,这话值得玩味。我看过许多名片,一张小纸片儿,印着很多字,有职称、职务、各种组织头衔乃至什么级别等,五花八门,和盘托出,而我觉得真正的“名片”,是这简单而又纯净、厚重的乡音,“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沧海桑田,很多事情都可以改变,唯乡音依旧,一代一代,不改其宗。无论走到哪里,一听乡音,就知道君从何处来。

30多年前,我回过一趟老家,刚下洞庭湖,离老家还远着呢,乡音就“扑面而来”。船舱里,一群憨厚质朴的长者,一边抽着叶子烟,一边谈化肥、谈种子、谈庄稼……语音铿锵,抑扬顿挫,又不失温润亲切,我听着这地道的乡音,是那样熟悉和温馨,眼眶不禁湿润了。

现在,各地都有不同的变化,家乡小县城已成了通都大邑,商业中心,旅游景点。一眼望去,全是千城一面的新建筑。老屋已被征收,住老屋的亲戚,早已砌了新屋,两层楼,楼上楼下,共有六七间,一家人到齐,有满满的两三桌人。满桌的酒肉,满桌的乡音,最是令人陶醉。

不变的地域文化,实际上是中华民族不同地域的精神财富。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一个民族最重要的资本,就是人民的精神品质”,保持这个民族的精神质量,是国家强盛不衰的保证。我想,这个认识,多少年后,会有更多的事实来说明。

贺知章写过很多诗,意境和情怀都很了得,如“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题袁氏别业》)平和冲淡,信手拈来,过目难忘,历经千年,情景如在眼前。他的回乡诗,自然能引起今天读者的共鸣,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所在。

外交微言传四方

《汉书・艺文志》:“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谕其志,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

微言,即精微妙要的语言。关于赋诗言志,先秦文献如《左传》《国语》等有不少记载。

而以诗言志,只是赋诗,而非作诗,所赋的诗句,大都是诗经里的作品,用这些诗句,隐喻所要表达的意思,看似吟诗,实际上是思想的交锋。所以孔子说不作诗,无以言,在那种礼仪场合,对诗的内容,要有深刻理解,不能乱赋,否则就很丢面子。

《左传・文公十三年》,鲁文公归国途中遇到郑伯,郑伯想请鲁文公代为向晋国表示,愿意重新归顺于晋。鲁文公先拒绝,后又同意,双方交涉全凭赋诗。

在酒宴上,郑国卿相子家先赋《诗经・小雅・鸿雁》:“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意思是说郑国弱小,希望得到鲁文公的帮助。鲁卿季文子赋《小雅・四月》:“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先祖匪人,胡宁忍予?”语气推诿,意思是我将要去祭祀先祖,此行不会去晋国,这个忙可能一时帮不到。子家于是又赋《墉风・载驰》,其中有两句:“控于大邦,谁因谁极”,意即我所以求归于晋,是因为看重鲁国的面子啊!文子听了,又赋《小雅・采薇》:“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意为:“那么我去祭祀,就不安居,折后而复至晋,帮你们把这事办妥。”郑卿子家纳头便拜,公答拜。

又如,《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国趁卫献公赴盟之时,拘禁了卫献公,事情闹得很大。为此齐景公和郑简公二人一同前往晋国,为卫献公说情。齐景公和郑简公的陪同大夫机敏地利用晋平公在宴会上吟诵《诗经》的时机,也用赋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渴望事件得到圆满解决的愿望。他们一边饮酒,一边赋诗,最终平和地解决了拘禁卫献公一事。

这种赋诗以喻其志,谋求邦交正常化的外交方式,具有中国特色。即使古老的丝绸之路上,也有古诗词文化遗产的足迹。“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样的诗句,已为很多外国朋友所吟诵。

此外,边塞诗也使我们看到战场的刀光剑影,烽烟滚滚。如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流传千年。

古人的“心灵鸡汤”

童谣:“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匡鼎即匡衡。勤奋好学,对古诗词很下功夫。童谣说,没人讲解诗词,就请匡衡来,匡衡讲解诗词,妙趣横生,使人听得津津有味,很让人兴奋。

解人U,是讲解的艺术,对诗的理解很深透,就能讲解得生动、妙趣横生。还有一种解颐,就是给自己解颐,也叫自解颐。

宋朝的范成大,年轻时很快乐,但晚年生病了,体力不济,他在诗里自况:“乐天渐老欲谋欢,大似蒸砂不作团。已觉笙歌无暖热,仍嫌风月太清寒。气衰况复三而竭,心赏尤于四者难。”他说自己虽渐渐老了,还想要找回快乐的春天,但身体不行,像沙子一样怎么蒸它也不会成团了。歌曲听起来也没什么味道了,风月又是那样冷清。气也衰竭,四肢也不听使唤,感到力不从心了。但是邻居却邀请他去聚会,去还是不去呢?他很乐观,说:“却恐人嫌情太薄,聊将花作雾中看。”体力不好,权当雾里看花吧,不也是一番清雅的享受吗?对生活这样达观、热爱,真是不信春天唤不回!

清人汪士慎,左眼失明,还作画,写诗曰:“隐几宜晴画,挥毫仗小明。”到67岁,连一点“小明”也没有了,几乎完全失明了,他又琢磨写狂草,看来也是个乐天派。

目不见五色,却可找到恬静,懂得心灵的沟通比什么都可贵,懂得生命原本可以有不同的方式焕发春的生机。

疾病、灾难、失意、贫穷……可以使我们感受到冬天的寒冷,但春天并没有远去,我们有信心可以找回它。

我们有一双健全的眼睛,可以看得到的,都看到了。看到了春的绚丽,夏的火热,秋的落叶,冬的寒林;看到了人生美好的娇容,也看到死亡的哀愁……从这些所见,可以得到激励启发,但也可能使自己在人生的短途上趔趄不前,甚至过早地衰落,进入生命的冬天。

莎士比亚说得好:你是你母亲的镜子,她从你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芳菲三月天。艾青也说:季节是忠诚的,春天到了,连枯树也会发芽,连篱笆也会开花。这就是诗给我们的快乐、信心。

第4篇

[关键词] 古诗词 研究性学习 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那么,何谓“人文性”呢?程红兵老师说:“所谓人文性,从感性层次上来讲,是对人的理解,对人的宽容,对人的接纳,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爱护;从理性层次上来讲,是对人终极价值的追寻,是对人类命运的忧患,对人自身完善的关注和追求。” 可见,人文性指向的学生的人文素养无法被“灌输”或“训练”,要通过自主探究和熏陶感染来培养。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凸显课程的“人文性”呢?我尝试了一条通过古诗词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之路。我发现:

一、古诗词研究性学习引发了学生对自然生命的热爱

英国诗人勃莱克在《天真的预示》一诗中所写:“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那一刹那里收藏。”②

我国古典诗词中的一草一木,都是诗人对自然生命的细致体验、感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诗人在凋谢的残花身上体验到积极乐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诗人在盛开的桃花身上品味到春意盎然;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诗人在孤傲的梅花身上感悟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对这些诗句,我觉得若只让学生朗诵、欣赏是不够的,就还让学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

例一:我引导学生研究“古诗词中的色彩描绘” ,学生赏读了“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等诗句之后,不仅获得了强烈的审美体验,也因色彩的触动而生发爱自然爱生命之心。

例二:我引导学生研究“诗人眼中的柳” ,学生归类了大量咏“柳”名句:唐彦谦的《垂柳》“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极写柳之苗条婀娜;李商隐的《赠柳》“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极写柳之繁华茂盛;施肩吾的《折杨柳》“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极写柳之离别伤感;李商隐的《柳》“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极写柳之稀疏憔悴……在交流成果时,学生感慨道:“自然万物万象更新,只有拥有一颗最细腻的心,拥有一双充满情感的眼睛,才能真正欣赏到自然生命的美。”

例三:我引导学生研究“唐诗中雨的感官角度” ,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有人听雨――“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有人看雨――“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有人触雨――“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之后,我引发学生去观察感悟自然,以“雨”为对象写一首现代诗,同学写道:“雨,飘进我甜蜜的心灵,冲洗一切聚散离合。”“春天的雨轻声呼唤着大地……冬天的雨透示着隐藏的生命。”“雨,全世界的痛楚都好像是你在解除。”

我还针对四季让学生研究了“诗人的悲秋和喜秋”,针对动物研究“唐诗中的鸟声鸟影”,针对植物研究“春花春草春常在”……这些研究性学习引发了学生与自然生命的共感,培养了他们的人文精神,开启了他们善感的心泉,去诗意地感受自然,享受生活。

二、古诗词研究性学习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当代教育的过度物质化、功利化,导致许多学生情感淡漠、道德缺失。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经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③千古传诵的诗词佳作,所展现出的道德世界是至高至善至美的。如果开展古诗词研究性学习,势必能创造出良好的德育环境,丰富学生的情感,完善学生的人格。

设想,在研究《古诗词中的拳拳“母爱”》的过程中,学生怎能不体验到“慈母手中线”中母亲对子女的牵挂;在研究《古诗词中的炽热“爱国”心》的过程中,学生怎能不体验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报国赤诚。

曾经,我引导学生研究过“陆游的爱国”,“苏轼的豁达”,“李白的洒脱”,“杜甫的忧国忧民”等,学生在一条条探究之路上细细品尝着一道道情感大餐,将道德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高尚道德和健全人格。

三、古诗词研究性学习提升了学生对社会人生的认识

学生经历单一、思想单纯,让学生在成长中间接获得人生经验,正确认识社会、人生、自我,也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古诗词研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体味人生百态,全面认识生活,思考自我人生,学会为人处事。

我采用的方式:针对诗人的人生经历作研究。我曾让学生在暑假里看百家讲坛北师大副教授康震讲的李清照、苏轼、杜甫等专辑,然后研究语文教科书向学生推荐的孟浩然、李白、李商隐、杜牧、杨万里、李清照等诗人诗词的写作背景,学生写出了不少小论文,如《我看李清照的清丽人生》、《李白的浪漫人生之旅》、《彷徨的杜牧和他的忧国忧民诗》等。这样,让学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俯瞰社会、认识人生,让学生对人生的跌宕起伏,对自身生命价值的如何体现,都有了深刻的认识,或许将来面对困境,学生会走得从从容容。

四、古诗词研究性学习构建了学生的自由精神

自由是人的天性,是生命的本真状态,人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向往着自由。法国哲学家萨特说:“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④卢梭也说:“在一切动物之中,区别人的主要特点的与其说是人的特性,不如说是人的自由主动者的资格。”⑤一个国家如果不能让公民拥有自由的个性精神,民族的集体精神就会沦为空话。初中阶段正是人生的起始阶段,是人的个体生命的“童年”,中学校园在学生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是一个“精神之乡”。从这个意义上讲,初中语文教育应该成为一种奠基性的精神教育,教师要让学生在语文的天地中体验自由的愉悦,并获得自由的个性精神。

首先,古诗词研究性学习能给学生学习形式上的自由。在古诗词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把确立课题、研究体验、交流成果等自由权都交给了学生,教师只是穿针引线者。我在教学七年级上册《西江月》时,几个学生对“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中数字的运用感到好奇,就趁机收集了众多带数字的诗句:“白发三千尺,缘愁似个长”、“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等,并写了小论文《数字入诗赏析》。一次,几位学生要研究苏轼的一生,在收集资料时发现苏轼曾2次到杭州做官,就转为研究《苏轼和杭州的不解之缘》,例谈了苏轼在杭州的政绩、作品、趣事等。可见,古诗词研究性学习所张扬的自主探究方式,所体现出的开放性特点,真正把自由学习原汁原味地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构筑自由的精神家园。

其次,古诗词研究性学习给学生学习内容上的自由。精神的鸟儿只有在辽阔的蓝天才能自由飞翔,古诗词中流露出的人类精神世界足以让学生“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引导学生对“李白”作专题研究,学生从不同角度确定了许多课题:《酒中诗,诗中酒》、《李白杜甫“相看两不厌”》、《李白诗中月亮之意象》、《善于想象的李白》等,研究过程中,学生们无不徜徉于李白的精神世界如痴如醉,各有收获。可见,古诗词研究性学习向学生充分、具体地展示了一个丰厚、广大、美好的人文空间,学生自由享受志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贵品格,仁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襟,智者“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挥洒气度……

再次,古诗词研究性学习给学生学习思维上的自由。古诗词研究性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在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我曾结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启发学生去研究诗人对月亮的描写,体会其中的想象。学生撰写出小论文:《古诗词中“月”的想象之笔》,例谈了李商隐“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等对嫦娥心理的想象;晏殊“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等对月宫情境的想象,苏轼“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文征明“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等由月及己的想象 ……在研究学习中,学生揭开了想象的真面目,在本单元的写作中也大胆展开了自由的想象思维。另外,学生在古诗词研究性学习中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筛选,融入自己的思考视角,这是创造性学习。所以说,古诗词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激发创新思维的学习契机,给学生学习思维上的自由。

如果我们把人文素养比作一个地球,那么古诗词研究性学习就是一个支点。在古诗词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会看到学生自由的翅膀、流动的思想,我们会看到学生对社会的关怀、对人生的审视,我们会看到学生爱的胸襟、美的心灵。语文教师们,愿我们都能成为一个“阿基米德”吧!

参考文献:

1、李镇西、程红兵.关于语文教育人文精神的通信.行者在线网.

2、肇星编.古今短诗三百首•外国. [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7

3、人文素养读本编委会.我与大师学哲学 [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4:114

第5篇

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有效教学”这一理念形成之后,就给广大的教学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没有办法满足有效教学的要求,所以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的效率,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最终实现有效教学,就必须要对当前的课堂教学策略进行针对性的改变。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一直以来是整个中职教学的重点所在。因此,对于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改革已经是势在必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当中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师讲解,只有对于这三个方面进行良好的把握,最终才能够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教学内容兴趣化

不可否认,兴趣是促进学习的最大动力,只有充分的激发学生兴趣后,才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简单来说实现教学内容兴趣化有以下几个办法:第一,将教学内容和学生日常生活有效的联系起来。面对着学生熟知的问题,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或者是看法,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例如,在讲解郁达夫先生《江南的冬景》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抽出文章当中描绘江南冬天的语句,对学生进行提问,文中描绘的冬景和我们现在的冬景有哪些相似之处?有哪些不同?如果让你进行描绘冬天的景色,你会怎样去描述?在这些问题抛出之后,学生就会将自己记忆中冬天的景色和文中的描述进行对比,并且会采用自身的语言将周围的景色有效的描绘出来。在这样过程当中学生既能通过对比,有效的提升自身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还能够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第二,通过对文本背景的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当前中职学校的语文课堂当中很多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感觉到厌烦,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基础相对来说较为薄弱,古文难以理解所造成的。所以,在这个时候不仅需要教师的深入浅出的讲解,更需要教师通过对于文本内容的拓展,在第一时间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故事是最能够激发起学生兴趣的方法,所以在讲解古诗词的时候,就可以将背景资料或文中的典故进行讲解。例如,在讲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讲述辛弃疾先生戎马一生的故事,将学生带入到那个金戈铁马的岁月,使学生在对于作者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在去体会词当中所表现的情感和意境。第三,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兴趣。文本和文本之间是存在着一定联系的,通过对于不同文本之间的互相对比,就能够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讲解先生的《沁园春・长沙》这篇课文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这一句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问:在你们阅读过的其它文章当中是怎样描绘秋天的?在这样的提问之后,学生就会充分的开动自己的脑筋,想到《观沧海》当中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想到《枫桥夜泊》当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在讲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句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联系先生的《沁园春・雪》当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更好的理解作者内心的情怀,并且对于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塑造。

二、教学手段多样化

传统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大部分是教师在三尺讲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在下面忙于做笔记,实际上的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和有效教学所要求的目标相差甚远。所以,为了让有效教学这一理念在中职语文课堂上得到良好的体现,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师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简单说来,目前适合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例如,在讲解《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文时,教师就可以选取电视剧《三国演义》当中有关于赤壁的画面,使学生将词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和实际的画面有效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的感觉到作者形容妙处。第二,学生作为课堂教学当中的主体必须得到充分的体现,所以就要给学生自主表达的时间。在对课文讲解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事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然后交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且说出自身的看法。在这样的教学过程当中,就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而且在互相讨论的过程当中,还能够有效的弥补学生看待问题的片面性,使学生能够对于文本知识有一个全面且客观的了解,对于自身的不足之处也能够更好的把握,并且进行改正。第三,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文本设计出相应表演活动。例如,在讲解《雷雨》一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角色扮演。在学生进行登台表演之后,由其它学生进行评价,指出表演过程当中的不足之处。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学生就能够更有效的体会到作者所刻画的人物,将其精髓有效的体现出来。在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过程当中,就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并且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他们充分的展示出自身的长处,并且认识到自身的缺点,最终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三、教师讲解针对化

在当前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提升教学效率的最好办法就是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有的放矢才能够最大限度上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精研文本。所谓的精研文本也就是说教师在备课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对文本内容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并且事先勾勒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所在,只有这样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才能够有条不紊的将学生理解过程当中容易出现错误,产生遗漏或者理解困难的地方讲述透彻,最终实现面面俱到。第二,了解学生。在当前很多的中职学校习惯于集体备课,在备课之后教师就拿着集体备课的教案去进行教学。但是,集体备课产生的教案,在很大程度上并不适于全体学生。所以,教师就需要对于班级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恰当的了解,从而在具体学习的过程当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等内容进行讲解上的改变。第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教师在讲解文本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讲述学习的方法,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活动,并且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及时的进行指导,最终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学习。

有效教学是当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性要求,所以为了更好的实现有效教学这样一个目标,就要求教学内容兴趣化,教学手段多样化,以及教师讲解针对化。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使学生尽情的在语文的海洋中遨游。

第6篇

张希清(南京市第十二中学):通过这次对郁教授的采访,我对他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我觉得郁教授的学问和人品,正可用李白的两句诗来概括:“文质相炳焕”,“垂辉映千春”。

马婉婷(南京市第十二中学):通过这次对郁教授的采访,我不仅学到了一些古诗词中的读音,知道了一些关于李白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了解了郁教授艰辛的童年和辛苦的研究之路,明白了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是多么宝贵。我们要珍惜时光,努力拼搏,一定要树立好理想,明确目标,这样奋斗才有方向。

曹浩(南京市第十二中学):通过这次采访,我了解到了郁贤皓爷爷从默默无闻走向成功的艰辛历程,其中倾注了他太多的汗水与心血。很多人说累了累了也就放弃了,而郁爷爷,是咬紧牙关坚持不懈走到现在的。他严谨认真的求学态度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我们要像郁爷爷一样,不向命运屈服,做人生的主导者。

何 玥

2013年2月19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出炉。一个名叫何玥的小女孩格外引人关注。

2012年11月17日凌晨,何玥因患脑瘤晚期被确定为脑死亡。根据何玥的生前意愿,她的两个肾脏和一个肝脏被分别移植到了两名尿毒症患者和一名肝病患者体内,使3名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何玥的义举经《桂林日报》《桂林晚报》及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后,感动了无数人,她也因此被称为“最美女孩”。在“2012感动中国”20位候选人网络投票中,何玥以近50万张得票名列第七,成为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黎介寿

2013年2月22日上午,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2012年度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南京总医院黎介寿院士获得“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黎介寿,1924年生,湖南浏阳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总医院副院长、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著名普通外科专家,肠外瘘治疗的创始人,临床营养支持的奠基人,亚洲人同种异体小肠移植的开拓者。在静脉营养学方面有着非凡的建树,在国内外普通外科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学术地位。

詹妮弗·劳伦斯

第7篇

关键词:大胆放手 营造氛围 创设环境

随着汉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也已启动汉语教学新模式:“学习――积累――体验――整合――达标。”在实施过程中,我认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下面就如何在汉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谈一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改革和尝试。

一、大胆放手,学生作主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一贯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学习的平台,是学生俘取、储备知识的重要阵地;教学不是为了控制学生,而是引导、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字词教学中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学习生字时学生主动到板前板出生字,然后进行讲解。起初学生很拘束,而且讲得很枯燥,只能做到领读并组一二个词,但我没有去指责他们,而是引导、点拨。结果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学生在讲解生字时,不仅对字的音、形、义讲得透彻,而且能熟练地运用生词练习说话。特别是学生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这使我出乎意料,可见孩子们的潜力还有待于去挖掘啊!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者而是主动者。以往,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课,要求学生“认真学习、专心听讲”,学生总处于被动式学习。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难于调动起来,要真正调动其积极性,就要让其反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唱响学习的主旋律。关于这一点,我认为在阅读课上可以适当通过提问、讨论、“我来做的话”等方式,让学生在阅读课中扮演主人翁的角色,给他们充足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营造氛围,探索交流

首先,优化学习环境,使学生利于自主学习汉语。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进入主体角色的外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有利于一切教学活动。在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和蔼可亲的教态、良好的情绪、宽大的胸怀、聪明的才智,要用耐心和爱心去尊重、理解、爱护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这样,学生的身心才能获得自由和解放,他们也才会以一种轻松愉悦的心境,参与汉语学习活动,发 挥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在讲《勇气》一课时,课文结尾提到法国妇女是一个幸福的女人。对于将军所说的这句话我们应该如何理解?针对这个问题,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展开讨论,而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认为法国妇女是不是幸福的女人?请阐明你的观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了讨论,各抒己见,说的有理有据。但无外乎就是两种。对于这两种观点,教师不下结论,而是让学生再读再议,讨论是从何处读懂的。结果有的同学真的读懂了。他说,他读懂了法国妇女信仰的是什么。这样在教学法中创设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实施建立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的教学,就会收到实效。

其次,创设活动环境,轻松学习。

活动是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表现、确证的基础。学生有活动的时空,有质疑的权利,有展示的舞台,就有了更多的感知、观察、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使教育指令、外来知识内化为自己新的住处和知识能量,自主学习能力便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1.让学生有活动的时空。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发展,依据学生的经验和认识实际,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起其求知欲望。例如,教学《济南的冬天》时,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寻找冬天、感受冬天,收集有关冬天的知识,吟咏描写冬天的古诗。这样,学生在自由的时空中遇到新事物、新问题,觉得很新奇、很有趣,都爱动眼观察、动手收集、动嘴询问、动脑思索。另外,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去求知、自己去感悟。

2.给学生质疑的机会。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大力提倡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学中可采用设问、制造悬念、演示、游戏等方法让学生寻找出疑点,大胆质疑。

3.给学生展示的舞台。汉语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因此教学中要根据课文内容和形式的不同,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学习舞台,让学生居于活动的中心地位。例如,在学《羚羊木雕》一课时,在综合课上,我安排了一课时让学生演课本剧,学生自找伙伴去表演。在训练时我以观众的身份出场,没有发言权,我惊奇的发现孩子们的确有很多闪光的地方,他们在表演时互相评价优缺点,及时更正。结果无论从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都演得惟妙惟肖,从而升华了主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第8篇

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苏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1一、教学目标、任务:

发声训练部分:

1、在气息控制下,力求做到声音位置的统一。

2、在扩展音域中,谨慎地扩展低声区音域。

3、在二声部合唱中,力求做到咬字、吐字的连贯、流畅,音色的丰满、圆润,声部的和谐、统一。

二、视唱、知识、练耳部分:

1、读谱知识:

认识升记号,降记号; 认识波音记号、倚音、滑音记号,学习其唱(奏)法。

2、视唱部分:

复习所学过的音阶练习。 独立或半独立视唱单声部歌曲。 视唱二声部歌曲片段及有临

时变音记号的单声部歌曲。

3、练耳部分:

听记二拍子或三拍子的4~8小节单旋律。

听记2~4小节节奏;听记和声音程。

听辨和声音程在协和与不协和程度上的差异。

听辨歌(乐)曲的力度和速度并作标记。

三、欣赏部分:

要求学生对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包括和声、调式、调性)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有进一步的体会或认识。能感觉和声、调式、调性在音乐中表现情绪、气氛和感情的效果。能对作品中的旋律、节奏等特点作简单的分析。

四、教学分析:

五年级的教材中已经有一些要求复习的内容了,但是这个阶段又要学习不少的内容,所以,学习任务是繁重的。要处理好新旧知识的学习、复习、掌握。本学期要学习的每首都有一定的意义。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另外,有的学生开始变声,要注意对嗓子的保护。

五、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现在处于过渡期,年龄也大了,不再是小孩子,已经是大孩子。要尽量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的爱学愿学。对音乐知识的讲解尽量避免枯燥乏味,要用多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六、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

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

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

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七、教学进度

第一周 聆听 〈〈晨景〉〉、〈〈渔舟唱晚〉〉

第二周 表演 〈〈清晨〉〉、〈〈晚风〉〉

第三周 聆听 〈〈丰收锣鼓〉〉、〈〈快乐的农夫〉〉

第四周 表演 〈〈 赶圩归来啊哩哩〉〉、〈〈苹果丰收〉〉

第五周 聆听 〈〈红梅赞〉〉、〈〈红星歌〉〉

第六周 表演 〈〈 雨花石〉〉、〈〈我怎样长大〉〉

第七周 聆听 〈〈天黑黑〉〉、〈〈 可爱的家 〉〉

第八周 表演 〈〈外婆的澎湖湾〉〉、〈〈牧场上的家〉〉

第九周 聆听 〈〈思乡曲〉〉、〈〈乡间的小路〉〉

第十周 表演 〈〈故乡的小路〉〉、〈〈如今家乡山连山〉〉

第十一周 聆听 〈〈可喜的一天〉〉、〈〈罗马的松树〉〉

第十二周 表演 〈〈叮铃铃〉〉、〈〈雏鹰之歌〉〉

第十三周 聆听 〈〈雨滴〉〉、〈〈踩雨〉〉、〈〈暴风雨〉〉

第十四周 表演 〈〈踩雨〉〉、〈〈雨中〉〉

第十五周 聆听 〈〈乘雪撬〉〉

第十六周 聆听 〈〈踏雪寻梅〉〉

第十七周 聆听 〈〈打虎上山〉〉

第十八周 表演 〈〈堆雪人〉〉、〈〈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2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三个班的学生情况有所差异,一班乐感较好,学习能力强,模仿能力好;二班上课纪律差,表演时不活跃;三班性格内向,不敢表现自己。因此在今后在学习中,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第九册的音乐教学内容人为八个单元:朝夕、农家乐、足迹、可爱的家、故乡、欢乐的少年、雨花、冬雪。这八个单元包括了人文、地理、风景等各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全面地体会到不同的审美意识。这学期的教学主要以唱歌为主,同时结合欣赏、乐理知识。在此基础上能进行歌曲创编与同伴之间的合作。

三、教学目标

1、要求学会唱课本上的8首歌曲,通过歌曲的演唱,使学生更加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爱科学、爱大自然、爱生活。

2、学会如下乐理知识:下滑音、前倚音、拍号等。

3、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认真上课,课堂是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课堂教学力求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听起来津津有味,学而不厌。

3、积极参加组里的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

4、积极大胆地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加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密切联系学生,经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

五、考核内容

1、本学期要求学会唱课本当中的7首歌曲:清晨、赶圩归来阿哩哩、苹果丰收、外婆的澎湖湾、牧场上的家、雏鹰之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考试时随教师自由抽取。

2、认识6/8拍号,并知道指挥方法,认识下滑音及唱法。

七、考核标准

1、期末考核的成绩应以平时成绩(20%)和期末成绩(80%)相结合的方式。

平时成绩(20%)包括: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上课纪律等,迟到或早退一次扣1分,旷课1次扣3分,纪律严重不好者,经老师多次批评后屡教不改者扣1分。

2、因为艺术课不像语数外可以用一定的标准(考试分数)来衡量,不能用一定的视觉或听力去辨别出好与坏、差与优之间的绝对距离,每个人欣赏的角度也不同,因此制定的考核标准也就不太相同,针对一年级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我想在本学期末要求每班学生考试的优秀率平均在40%上(个别班级除外),合格率在75%以上。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3一 学 生 情 况 分 析

1、任教班级学生学科学习情况(好、中、差)分析。

2、差生情况分析(含差生名单,现状和差因分析)(新接任的班级,本栏目内容的填写可在开学的第一周内完成)

五年级的学生在上课时纪律比较好,各个都很认真,总体的音乐基础还可以,接受能力不错,各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很优美。大约占整体学生的30%—35%左右,中等生的人数占多数,大约是50%—55%,这批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对于音乐有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乐观。这些学生在班级中的人数不多,但他们对全班同学的影响很大,给班级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这些学生上课时乱叫,音不准,作小动作等。但我相信,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后,他们一定会有所改善。差生分析:

姓名 性别 差生原因

王云飞 男 好动,所学内容接受不了。

张余迪 男 懒惰,上课纪律不好,不求上进。

储聪 男 智力差,对音乐课缺乏兴趣。

张培 女 好动,上课纪律不好。

二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2、质量目标。

一、知识目标:1、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教材所规定的乐理知识,视谱,视唱能力有较大的提高。2、通过学习能正确的完美的表现歌曲,理解、欣赏曲目的主要内容。二、能力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演唱,掌握一定的音乐技巧,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2、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认识一些乐器,学习演奏方法。3、通过欣赏,了解几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操。4、通过乐器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演奏姿势与方法,提高演奏能力,学习表达不同音情感的乐曲。三、情意目标: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四、质量目标: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通过学习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能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 教 材 分 析 1、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2、本学期教材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

本册教材内容有:歌曲八首,选用歌曲二首,每课还包括“唱”、“认”、“做”、“听”等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器乐、视谱等,其要求如下:唱:学习缓吸缓呼的呼吸方法,学习用轻柔或有力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认:认识全音符,断音记号。做:按照老师的要求做题目,比如:听音选择,合唱练习,用直线乐句合唱练习,选择结束音。听:欣赏歌曲,简单介绍人声分类常识几常见的声乐演唱形式。器乐:学习表达不同音乐风格,不同音乐情感的乐曲,提高演奏能力。。2、本学期教材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演唱歌曲,歌曲表演,做题目,欣赏。 教学难点:感受各种拍子的特点,欣赏能力,审美情操的培养。

四 改 进 教 学 的 措 施 1、落实教学“五认真”的具体措施。2、提优补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1、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此基础上按课时,并按教导处统一备课格式,认真写好教学详案。

2、认真执行课时计划,严格把握35分钟的课堂时间,向35分钟要效率。3、充分作好课前准备。4、认真按照教案上课,上课坚持说普通话,在课上多给学生自我表现和发问的机会。5、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当放第要求,防慢教学进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6、根据本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投影仪、录象、录音机等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7、完成教材任务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能力,且配合学校社会的中心工作,丰富校园生活,本学期准备成立几个兴趣小组,如器乐、舞蹈、合唱等。8、提优补差的途径:(1)、通过课堂教学。(2)、通过课外艺术活动。9、方法:示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鼓励、表扬法:通过鼓励表扬大体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扬长避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五、教科研课题研究

1、课题名称

怎样教孩子学唱歌

2、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内容

1、学习《江苏教育》、《福建教育》等杂志。 2、《音乐教育心理学》 3、有关音乐方面的各种资料。 4、《课堂教学模式选择》

3、操作措施

1、利用课堂时间提供学生练习、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兴趣。 2、针对学生实情,进行教授的同时,注意个别学生的潜在因素,发挥学生特长,提高总体水平。 3、根据兴趣特长参加兴趣小组、合唱队。

4、活动安排

利用课余时间安排:文艺录象 教师辅导5次 学校文娱演出1次 配合班主任主题班会1次

5、成果显示

班队活动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 学 内 容 教学研究活动

章(或课)、节内容及课时 作文、实验、劳技操作内容及课时

1 《种太阳》

2 《种太阳》 《盼》

3 4课时

4 《牧童》 3课时

5

6 《我爱我的家乡》 3课时

7 《杨柳青》 3课时

8 《美丽的黄昏》

9 3课时

10 《拾稻穗的小姑娘》

11 4课时

12 《踏雪寻梅》

13 4课时

14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3课时

15

16 《童年多美好》 3课时

17

18 《踩雨》 3课时

19 《小号手之歌》 复习考试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4一、基本情况:

本年级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感悟,本学期将继续对本年级音乐教学实施较为更加系统训练。

二、教材分析:

1、本学期教材共有八个单元:

第一单元:西部风情

第二单元:古诗新唱

第三单元:美丽的草原

第四单元:欢快的舞步

第五单元:绿色畅想

第六单元:欢乐的鼓声

第七单元:音乐中的故事

第八单元:美好的祝福

2、各单元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西部风情

单元总要求:

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我国西部地区有代表性的音乐特点及相关文化,如西藏的拉萨、长江三峡及三峡工程,西南地区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等,通过音乐抒发对家乡的热爱。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视谱演唱歌曲、分辨音乐结构和音乐情绪的能力,能为歌曲设计领唱与齐唱。

第二单元:古诗新唱

单元总要求:

通过集中学唱古诗歌曲,增进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的了解。

在演唱方面,进一步要求学生能用有控制的声音演唱歌曲,演唱合唱歌曲《静夜思》。

在感受与鉴赏方面,要求学生能通过《读唐诗》的欣赏,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的意境。感受歌曲的情感。

在音乐创造方面,要求学生能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组成古诗歌曲《春晓》。要求学生能积极组织并参与“古诗朗诵演唱会”的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发挥学生的音乐创造性,即兴吟唱古诗。

在音乐与相关文化方面,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朗诵古诗和演唱古诗歌曲,并能理解这些古诗的含义。

第三单元:美丽的草原

单元总要求:

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体验和感受,增进学生对草原各民族和音乐的感情,能用深情的歌声表现牧民放牧时的愉快心情。

第四单元:欢快的舞步

单元总要求:

这是以欢快的流行音乐为主题的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通过唱歌、欣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丰富音乐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积极健康的流行音乐。在活动中,培养训练学生的节奏感、运动协调感等方面的能力。

第五单元:绿色畅想

单元总要求:

通过歌唱和演奏,加深对环境保护的感性认识,更加关注绿色事业。在器乐合奏中体验表现音乐的乐趣和合作的愉快。

第六单元:欢乐的鼓声

单元总要求:

1.通过欣赏、唱歌及音乐活动,使学生们了解鼓给人们生活中带来的欢乐,激发学生对鼓乐文化的兴趣。

2.学唱歌曲《木鼓歌》,使加深学生对我国优秀鼓乐文化的了解。

3.小组合作进行创编活动——“鼓的对话”。

第七单元:音乐中的故事

单元总要求:

这是以欣赏为专题的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通过欣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巩固和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第八单元:美好的祝福

单元总要求:

1.通过欣赏、歌曲演唱及组织音乐会的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从小有爱心,把心中最美好的祝福带给自己的长辈、老师和小伙伴。

2.进一步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3.在音乐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组织新年联欢会的活动。

三、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

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

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

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四、进度计划:

课题

内容

课时

周次

一、西部风情

拉萨谣

2

2

北京喜讯到边寨

1

3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2

4

二、古诗新唱

梅花

2

5

静夜思

2

7

古诗朗诵演唱会

1

7

三、美丽的草原

天堂

1

8

牧民的一天

1

8

美丽的夏牧场

2

9

四、欢快的舞步

大河之舞

1

10

稍息 立正 站好

1

10

大家一起来

1

10

五、绿色畅想

手拉手,地球村

2

11

绿色的歌谣

2

12

森林狂想曲

1

13

六、欢乐的鼓声

龙腾虎跃

1

13

木鼓歌

2

14

鼓声传情

1

15

七、音乐中的故事

彼得与狼

1

15

八、美好的祝福

平安夜

1

15

花好月圆

1

16

难忘今宵

1

16

新年音乐会

1

16

期末复习与检测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5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新课标新课改精神,培养同学一定的音乐技能,尤其注重培养同学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认谱、识谱的能力。更要使一局部同学转变思想(认为学习音乐无用,认为音乐课是副课),切切实实提高同学的音乐素质。

二、基本情况分析:五年级同学已是高年级同学,有相对的自制能力,课堂纪律总体不错,音乐基础相对较弱,但接受能力不错,有一小局部同学音乐素养不错,乐理知识的掌握,唱歌的状态,音色、乐感都可圈可点。中等生的人数占多数,大约是50%—55%,这批同学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些同学由于底子薄,对于音乐有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乐观。这些同学在班级中的人数不多,但他们对全班同学的影响很大,给班级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这些同学上课时乱叫,音不准,做小动作等。但我相信,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后,他们一定会有所改善。

三、任务目标

(一)、唱歌局部

1、紧扣教材、课程规范,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没节课前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弹琴同学听音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

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同学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老师和时教正。

5、有学习有记载,使同学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二)、发声训练局部: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音高;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示;唱时坚持音高,声音要丰满;学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三)、欣赏局部:综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反思工作,为能使同学上好课做好充沛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同学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同学能够充沛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溢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和扮演性。

限度的调动同学的积极性。

5、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同学开阔眼界。

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五、教学进度布置:

课次

周课题

课时

第一课

《朝夕》

3

第二课

《农家乐》

4

第三课

《足迹》

4

第四课

《可爱的家》

3

第五课

《故乡》

4

第六课

《欢乐的少年》

3

第七课

《雨花》

4

第八课

《冬雪》

4

第九课

第9篇

“咱们来猜一猜,爷爷会到哪儿去品茶?”

“哪儿呢,家里呀,茶馆呀。”孩子们想都懒得想,脱口而出。

“我们这节课就专门为爷爷品茶来设置背景,也就是特意刻画爷爷品茶的环境,如果按春夏秋冬来分,你会把爷爷安排在哪儿品茶呢,至少要满足两个要求,一是画面美,二是意境好。一句话来概括我们的作文要求,就是让爷爷在美景中美美地品茶。”

“冬天,那么冷,我家爷爷喜欢在室内品茶。”有个孩子抢着回答。

那么,此时的室外之景是什么?下雨?飘雪?亦或是阴风怒号?室内之趣是什么?和谁品茶?讲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咱们把这想清楚了,画面生动的好文也就呼之欲出。

这样吧,你们用口头语来说,我呢,用书面语来表达,也就是说,你们做领导口述,我做秘书记录。可以吗?

当然可以呀,老师给我们当秘书,怎么不可以呢?孩子总归是孩子,调皮着呢。

室外之景,下雨吧,太阴冷,不如来点雪花有意思!

学生一说完,我马上在白板上打出开头:

古雅苍劲,满眼飞霜,是窗外之景。

学生一读,随即鼓掌通过,短句入题,是我经常讲的技巧,且文笔不俗。

你们还记得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吗?咱们来齐背: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既然能喝酒,当然也能喝茶呀!于是我接着写道:

围炉喝茶,拾花酿春,是室内之趣。

你们读一读我写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精炼、优美。”一个孩子脱口而出。

对,在叙事作文中,环境描写是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的,不宜过多,否则有喧宾夺主之嫌。记住要画龙点睛,而不是画蛇添足。

情景设置好了,人物就要登场了。这个时候,最盼望什么呀?

当然是朋友远道而来。

此时此景,最喜风雪故人来。

故人进屋的情景如何?爷爷会怎样做?

是下雪天,那个朋友肯定身上有雪花,爷爷会赶紧泡茶,然后在一起品茶呀。

对,就是这样的:

涉寒而来的朋友,身披荠菜花般的细碎雪粒儿,眉眼沧桑。爷爷赶紧烧开水,洗净茶杯,再抓一把芽叶肥硕、色泽翠绿的谷雨茶放进茶杯,开水入杯,清绿满盏。迫不及待地品一口谷雨茶,再佐以逸事或者趣闻,两人围炉对饮,拾起岁月的花瓣,酿成一抹春色。

咱们来自由地朗读白板上打出的文字,看与我们的写作要求是否相符?炉前对饮的意境是否表达出来?再想一想,为什么要设置背景进行环境描写呢?

对呀,为什么要设置环境描写呢?直接写爷爷和故人炉前喝茶亦可呀?

孩子们来了兴趣,你一言我一语,畅所欲言,我呢,整理归纳如下:

一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二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是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铺垫。

设置恰当的环境,也就是借风景写意境,达到用美好的氛围来感染读者的目的。不过呢,老师要来个友情提示,就是描写环境时要惜墨如金,恰到好处,方能引人入胜。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弄清楚了为什么要设置背景,怎样设置背景。那么,咱们从春天出发,你们最想把爷爷安置在哪儿喝茶呢?

春天不是花多吗?那就把爷爷安排在花下喝茶,和老友坐在花树下,坐在春风里,喝喝茶,说说话,看看花,不就行了吗?孩子们大多有这样的想法。

咱们能不能蹊径独辟呢?别人最喜欢写的,咱们偏不写,来个与众不同。不在花下,在旅游胜地,譬如黄鹤楼、洞庭湖、西湖,行不行?同学们学过很多关于黄鹤楼的古诗词,用来得心应手,不如就把爷爷安排在黄鹤楼上喝一杯清茶听一曲《高山流水》。

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咱们来说一说!

站在黄鹤楼,可以俯瞰三镇(武昌、汉口、汉阳)两江(长江、汉江),三镇隔两江而对峙,长江大桥飞架南北,四周著名的景点还有鹦鹉洲、晴川阁、古琴台,其地理位置不可谓不独特!

关于黄鹤楼的诗句,能不能引用进去呢,增加美感呀。

趁孩子们认真思考之时,我在白板上打出几行字,来个抛砖引玉:

楼内吹玉笛,紫气相引约,信步到黄鹤楼顶,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隔两江而对峙,飞架南北的大桥,鹦鹉洲,晴川阁,古琴台,这些绝景意象叠加,可谓: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在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地方,爷爷和朋友清茶一杯,听罢《高山流水》,然后各自挥手告别,岂不是别意深深、韵味无穷?

夏天呢,太热了,爷爷一起床,赶紧泡了一杯茶,端着茶杯,踱步到池塘边。咱们来遐想爷爷喝茶时的背景:

晨曦,一支支红莲终于攒足了力量,倏地跃出水面,疏影横斜,清远深美;一只蜻蜓似乎等待了很久很久,迫不及待地驮着晨光飞过来,啜饮甘露,采撷芬芳……爷爷对着晨光,抿上一口清茶,惬意安好,那一缕缕晨光折射入茶杯,美如画。

天高气爽的秋天,爷爷在哪儿喝茶最惬意?

那肯定是在桂花树下,并且是中秋之夜的桂花树下才行!一个女孩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回答。

给10分钟的时间,你们谁先写完,谁来展示。

还是那个女孩,站起来就说:

饱满圆润,是中秋夜的那轮明月。含英吐芳,是月下肆无忌惮怒放的桂花。独自一人坐在桂花树下赏月品茶的,是古稀之年的爷爷。一杯破孤闷,两杯涤烦尘,三杯心生香,观自在……

第10篇

一、 通过插图预习课文

历年的高中语文教材基本都是图文并茂的,插图题材丰富,形式也变化多样,且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插图可以直接将文字形象转化为视觉画面,给人一种一目了然的感觉。通过一幅精美的插图引出课文内容,能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鲜明的印象,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兴趣。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插图的重视程度不能低于课文内容,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插图的特点和优势,将其纳入课堂教学活动中,这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中那些难理解的意象。在课前,教师可让学生先观赏插图来预习课文内容。

例如,学生在阅读《遭遇战争》这类记叙文时,就可以通过欣赏插图大致了解课文的基本脉络和内容。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预留三到五分钟的预习时间,指导学生要结合插图进行阅读。另外,学生在阅读游记类或写景类的散文时,也可以直接根据文中的插图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循着作者的写作思路欣赏到一番美景。

《归去来兮辞》第一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课本用问号,反问自己的成分居多;《辞典》用叹号,一种醒悟的成分为主。结尾几句课文标为:“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一个感叹句加三个问句,感叹后连续反问自己,那今是而昨非的感情喷薄欲出;而《辞典》中,“乎”字后标为逗号,另三个句子只在最后一个句子后标问号,偏重于陈述。

课本《水龙吟》最后一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h英雄泪”用问号,而《唐宋词鉴赏辞典》用叹号。课本《声声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后面用“叹号”,而《唐宋词鉴赏辞典》用问号。确实如钱钟书所言:“每踌躇于‘?’号和‘!’号之间。”

总之,即使是专家学者标注标点,也因人而异,并无统一标准,他们都是依自己的理解将“朦胧萌拆的一团”加以固定化、单一化。如果课文中保留这段文字,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在读诗词过程中有意识地突破专家标点的束缚,更好地个性化地读诗词,这对我们欣赏能力的提高不是很有帮助么?

其实,钱钟书先生对这段谈标点的文字是很在意的。在该文的后面,钱钟书有个“附识”,特别谈到了标点这段文字:“关于标点,我曾问过校点唐人诗集极精审的郑西谛先生,他也说确有此感。”或许钱钟书与郑西谛(郑振铎)的这种说法尚非公论,未成定论,然其中的启发性不言而喻。作为教材,把与上下文相关的内容删去,把对学生读诗品词有帮助的内容删去,应当是很不妥的做法吧。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黄金中学(341000) 二、利用插图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在新课学习前,先从课文的插图上导入教学,通过这些插图,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江南的冬景》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插图,然后提出一些引起学生兴趣点的问题:同学们对冬天的印象一般是什么样的?大家从这幅插图中具体看到了一些什么样的景象?作者眼中的冬天和我们眼中的冬天有没有什么不一样?大多数学生能够踊跃地回答,有的学生给出的答案较为浅显,有的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较为准确地回答。这样在利用课本插图激发学生兴趣点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通过插图进行阅读教学

教师同样也可以利用插图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详细深入的讲解,尤其是涉及一些较为复杂的思想情感时,插图更能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语文《落日》一文时,作者用极为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落日”的景象,在教材配在文字旁的插图中,画家将文中的意象放大,将作者的想象活灵活现地表现在纸上。教师可以知道学生如何结合课文内容看图,避免了单纯的抽象讲理,这样学生就轻松地掌握了一个知识点。

四、利用插图练习写作

看图写作一直是作文教学中常用的比较有趣味性的方式,而那些教材中的课文插图,也可以用来做练习写作的对象。尤其是古诗词的插图,让学生在理解原文基本意思的基础上依据插图练习写作,将诗词中的意象编织成全新的文字。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写作中对诗人的情感有更深的体会和理解。总之,利用插图把写作融入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对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益处。

五、利用插图进行美育

很多插图不仅仅是为了表现课文的内容,我们也能从中欣赏到独具一格的绘画艺术,有山水草木画、园林建筑画、人物肖像画、日常生活的图画等,都是能实实在在打动人心的作品。大部分插图都是出自大师的手笔,学生通过对这些插图的欣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艺术的熏陶,提高艺术鉴赏的能力。

六、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理解,学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的能力也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得到提高。和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不一样的是,文学艺术形象是通过语言来塑造,它表达的是人的主观理想和情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插图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媒介,学生只有通过对插图的观察,按照文章内容,不断地想象、思索,才能真正回味出字句的含义,才能感受到文学艺术的内在美,才能理解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11篇

济师附小

四.四

徐光宇

我们的校园五光十色,各有各的风采。每当谈起我的学校时,我都引以为傲,有时还有些夸夸其谈。我们的学校里有许多风采,如果你想有所了解的话,就听我来介绍吧!

来到大门,首先看到的是像彩虹桥似的门栏上有那金光闪闪的大字,每当早晨的阳光照到那一排大字时,那一排大字闪着耀眼的光芒,这一排大字就是我们学校的校名“济南师范附属小学”。在传达室上方有一个“新闻台”,每当有活动或有外宾时,就会不断放映出活动详情或是“附小欢迎您”。在校名一旁,有一艘远航的军舰,军舰上载着一个地球仪,寓意着我们将在知识的海洋中启航。要进入大门,必须要开启电动门,在每天早晨,开校门时就寓意着一天的学习生活开始了。

一进大门,稍微一转头就可以看见文化长廊。在文化长廊里有许多精美的图片,记载了附小的百年光辉历史。在那里还有许多奖状,这些奖状都是附小的光辉,一张、二张、三张……多的数不清。

观赏文化长廊一定看累了吧,那就再去教学楼看看绿色吧!我们的教学楼又叫祝晨楼,是因为老校长而命名的,是个工字型五层大楼。穿过小走廊,来到天井院,丁零零下课了,我们学校一年级的小朋友就来到天井院的人工草坪上做游戏,有的在拍皮球,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跳皮筋,还有的在摔跤。使得本来冷冷清清的课间,变得欢快起来。看着一年级的小朋友的笑脸,这天井院一定送给他们了许多快乐。就是我们班也在中午的休息时间去天井院里做游戏。

在天井院的东边,有一个书的海洋“童话屋”。来到童话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排排桌椅,在墙壁四周有书架。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在上读书课时拿来看,在童话屋地上有用玻璃罩住的鹅卵石小路,在鹅卵石上还不时冒出几个海螺。在墙上有一张张卡纸,而且上面还有字,那是什么,对,那就是小读者们写的读后感,瞧,他们写的多好。在不经意间你会发现屋顶上有用线挂着的纸片,仔细一看那是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你见了以后一定会抽时间来读书。

走出“童话屋”,往左看,有几张大大的画,那你知道这是谁画的吗,我找了找,啊,还有我们班同学画的呢!如果你也想展览的话,交给池老师试试运气吧!

一级级楼梯牵引我们来到班级走廊,我们学校的班级走廊内容丰富多彩,先不说别的班,我们班办的也不差。走到我们班办的“班级吉尼斯”,这里是同学们展示才艺的天堂。上面有小作家,小画家,小书法家,小数学家……,如果继续培养的话,说不定还真能成个“家”。 在“班级吉尼斯”的旁边有同学办的手抄报,上面有古诗、成语和日积月累,看完那个,看这个,看的我眼花缭乱。

欣赏完展览,教室就近在眼前,进去看看吧!一进教室,就看见教师讲台,教师讲台上,粉笔、橡皮、教科书摆放得整整齐齐。在讲台中间有一台电脑,如果配合大屏幕和投影机,就可以放出电脑上的屏幕。在讲台后面有一块大黑板,在黑板上有一个积累角,上面有成语,每二天更新一次,你可别小看它,如果你积累好了,可有大用处。在下面有一排排桌椅,早晨阳光通过玻璃照到课桌上,使课本上的字更加清楚。在教室四周有各种栏目,可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我为全运会加油”了,因为本次全运会是在济南举行。在上面有三台风扇、二台空调和六盏电灯。夏天,风扇为我们吹着凉风;冬天,空调为我们散发着温暖的热气。在教室里昏暗的时候,电灯为我们照明。

走出教学楼,就来到了操场。我们的操场是被二百米胶皮跑道环绕的圆形操场。在操场上有四个篮球架,每当男同学们上体育课时,都请求李老师允许他们打篮球,可李老师总是不允许。每次王老师挑了一节课下楼运动时,他们总会去打篮球。有时操场上非常热闹,特别是在大课间的时候更是热闹非凡。在这被二百米胶皮跑道环绕的操场上,有的班在玩拔河,有的班在玩贴膏药,有的班在玩迎面接力,还有的班在拍皮球。这一切使操场充满勃勃生机。

第12篇

关键词:电子白板小学语文教学整合

1营造情景

学习语文教材内容,对学生发散思维与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尤其是古诗词、散文等,写作手法与语言差异、作品意境等理解片面,传统灌输式教学,引发学生联想与感悟效果不理想,导致教学成效停滞不前。整合电子白板,借助生动形象与有声画面,能够帮助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情景,引发其联想、感悟意境,对陶冶情操、激活思维、开放性教学环境的营造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如《树之歌》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对祖国大江南北树木,以及守北疆、披绿装等宏观景象难以理解,对诗词的联想短浅。对此,教师可利用电子白板,配合学生的朗读播放相应的背景音乐,或是以动漫的形式重现课文景象,引导学生展开守卫边疆的战士,以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等联想,将自己置身于“开花满院香、秋天叶儿红”等优美的情景中,领悟诗词的丰富文化与思想内涵,激发审美情趣,实现情感与思维升华,从容提高学习成效[1]。

2拓展教学容量

电子白板集合了文字、视频、图标等知识信息,能够处理存储等数据处理,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时间、空间限制,实现了多渠道信息传递,教学密度随之增加。如在《大禹治水》教学中,教师可将收集到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等资料,包括视频、图片等,通过电子白板展现,让学生再现情景激感。学生多方面了解大禹治水的背景知识与历史典故,对大禹的聪明才智、无私奉献精神有着深刻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认真刻苦、乐于助人等情感,使课程教学的知识技能、情感等教学目标轻松实现,同时达到了知识面拓展、开阔眼界等作用。作为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业务素质,在摸索实践中提高职业水平,以围绕学生心理、行为与认知等特征,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方式与教育技术,积极拓展电子白板媒介与辅助教学功能,实现语文课程深层次教学,积极拓展知识面,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为学生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3具体化抽象知识

受发展水平与接受能力等因素影响,对抽象事物理解相对片面,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引入电子白板教学,可实现抽象知识简单化、具体化,使教学难点、重点深刻理解。如在《寒号鸟》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准确领会寓意,理清事情发展顺序,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标记出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教师可用寒号鸟的挂图、投影片,让学生正确理解寒号鸟不去垒窝的得过且过心态,通过寒号鸟冻死了,与喜鹊在温暖的窝里熟睡,体会腊月天气的寒冷恶劣,从而感受到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美好生活等寓意,最终攻克教学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熟读课文,找出几阵秋风、冬天说到就到、寒冬腊月等事件发展顺序的核心词,从而轻松掌握教学重点,最后让学生通过角色朗读,或是故事叙述、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巩固文章知识,加强课文印象,最终实现新旧教学方法的,以及书本与网络教学素材的有效整合[2]。

4实现协作互补

素质教育强调对学生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培养,电子白板的软硬件功能,提供了交互平台,实现了多维交流,以及教学知识深刻认识,情感随之升华。如,在教学《田家四季歌》中,可利用电子白板播放关于四季的儿歌,提出“一年有哪些季节”、“说一说你最喜欢的季节与感受”等问题,实现师生有效互动,实现思维自然过度。同时利用电子白板,将生子的演化、写字注意事项等以动态视频形式演示,让学生对生子记忆深刻。同时利用电子白板有感情的诵读课文,让学生积极抢答四季中提到的哪些景物,对于学生找出的桑叶、谷子、蝴蝶等景物,应当及时给予鼓励与肯定。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每个人说一说图上没有的四季景物,营造开放性、和谐的学习氛围,不断激发学生想象力、敢于表达与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主体地位。为了让学生理解儿歌,可围绕电子白板布置的教学任务,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让学生在讨论中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与规律性结论,最终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并能够描述课文内容,以达到背诵的目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