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02: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萧伯纳的故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英格丽・褒曼的演艺生涯中,她演的最多的一个角色,就是法兰西圣女贞德。在美国演出时,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曾把自己的剧本《圣女贞德》寄给褒曼。出乎意料的是,褒曼并没有采纳,而且对萧伯纳的另一部名剧《康蒂妲》也曾拒演。这位大作家显然有些不高兴。
一天,英格丽・褒曼接到一个电话,说萧伯纳先生想请她到寓所来吃茶点。褒曼开始感到很意外,她久仰这位英国剧坛巨匠的英名,却不曾有过来往。她忽然想起《圣女贞德》和《康蒂妲》的事来,便欣然答应了。
当她驱车来到萧伯纳的寓所时,发现这位92岁的老人居然站在大门口翘首迎客。褒曼的到来令他十分快慰,可是门还没给客人打开,劈头就问:“你为什么不演我的剧本?”褒曼礼貌地先致问候,然后俏皮地说:“能让我先进去吗?”
“你当然可以进去,我们要在一起吃茶点,可为什么你不演我的剧本?”
多固执的老头儿!褒曼只好回答:“我不演你的剧本,是因为我不喜欢它。”
萧伯纳完全惊呆了,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人对他这样讲过话。褒曼暗忖自己闯了祸。萧伯纳瞪着眼睛看着她,说:“你说什么?难道那不是一部杰作吗?”
不知是什么力量支持着褒曼,她直言道:“我肯定它是一部杰作,但这个圣女贞德不是那个真正的法国姑娘。你把她写得太聪明了。你重新写了她在法庭上的讲话。你让她说了很多真正圣女贞德怎么也说不出来的话。”
对话依然在门外进行,褒曼担心萧伯纳会马上下逐客令,茶点怕也吃不成了。不料,萧伯纳却突然哈哈大笑地把客人让进房间,待之以茶点,并且一起兴致勃勃地讨论起剧作、表演等问题来。其中自然也涉及到了贞德,褒曼丝毫也没有减弱对《圣女贞德》的批评,她说:“据我所知,贞德是一个单纯的农村姑娘。你的文字是了不起的,但它们是萧伯纳的文字,而不是贞德的语言。她没有受过教育,是本性自尊和觉悟给她带来了勇气。她蔑视那些曾经指教过她而后来又把她置于法庭上受审的人。你让她说,‘我爱和男人们在一起,我不愿意穿着裙子坐在家里纺线’,而事实上,这正是她所需要的:在家里看守她的羊群,纺她的纱和织她的布。她并不想要到战场上身先士卒……”
故事教会我
人们常说“言为心声”,就是说一个人的语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所以,我们在进行人物语言描写时要特别注意:首先,人物的语言要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点。白发苍苍的老人的话和牙牙学语的娃娃的话不一样,老师和学生的语言也有差别。要尽量做到什么样的人才说什么样的话,不要让文章里的人物都说你自己的话。其次,人物的语言要符合口语化要求,要敢用省略句,多用短小句,善用鲜活的口语词汇,避免长篇大论,避免粗俗唆。最后,人物的语言要符合身份和年龄特点。人物的经历、学识、年龄不同,说出的话自然也不会相同,因此描写人物语言就不能写成千人一面,众口一词。
活动目标:
1、明白“将心比心”是理解别人的好方法,能理解他人,对人宽容。
2、激励学生能替他人着想,并在与人相互交往中学会换位思考。
3、知道心胸开阔有益于身心健康,心胸狭隘等不良心里对自己的成长有害。
4、培养学生心胸开阔、宽容的品质,能替别人着想,体谅的难处
活动准备:
准备有关心胸开阔的名人名言、故事,准备小卡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你们听说过萧伯纳的故事吗?
2、播放《萧伯纳的故事》
3、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4、解题板书课题:说声没关系、我能理解
二、交流明理:
(一)说声没关系
1、出示几个场景:上车拥挤时踩了别人;一男孩不小心把墨水洒在一女孩身上;一女孩无意划坏了别人的本子;等等。出现这种情况,别人又说了没关系,你会怎么想?
我们要主动大方的说对不起,给别人理解,也给了自己更宽的天空。
2、萧伯纳的故事让你受到什么启发?你能学学他,用一种幽默的方式解决一些不开心的事吗?
3、你能将这个情节邀好朋友表演以下吗?
4、场景表演:第10面四副画。
5、大家评议这些表演的故事情节。大家交流感受。
6、小结:当别人的错误影响到自己时,我们要能够原谅别人;当遭到别人的误解时,要能够心平气和地解释;当听到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时,我们要学着坦然面对,一笑置之。
7、阅读雨果语:
(二)我能理解
1、故事:扎针
自己阅读:发生在医院里地故事,你能说说感想吗?同座交流。
2、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什么?
“理解”和“宽容”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意义?
故事中地老人和小护士你怎样评价?学他们什么?
将自己比作他们,你会怎样做?
3、小结: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多点儿将心比心地感悟,就会对老人多一分尊重,对孩子多一分怜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计较和猜疑。
4、活动:回忆别人帮助、理解自己地事;想办法帮身处困境地同学解决难题。
从这些活动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师:感悟理解与宽容地意义,学会推己及人,做到换位思考,体谅别人地难处。
三、总结升华
我:今天听了你的课感觉很清爽,没有通常那样听课以后还很费脑子去想人家的路数、人家的亮点。觉得你上课不但清爽,学生也特轻松。
他:谢谢!我确实就是这么教的。当然,首先我就是一直这么想的。我觉得,小学生学语文没有那么多的花样,不就是把书读好,把字写好吗?
我:还应当有把话说通顺,把作文写明白吧?
他:你不要加上这么多的东西。我不是说这些东西不重要,而是说它先得有一个基础,你的基础还没有打好,就想着建高楼大厦,怎么可能呢?小学生学语文,读好书写好字就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没有这样一个基础,所谓的效率无异于空谈。现在不少语文课,甚至包括名师的课,非常漂亮,但空得很,像他们那样教语文,非吃大亏不可。小学语文是基础的科目,把那么多文化层面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放进去,太没有必要了。那是人家初中、高中甚至大学语文老师的事情,是学生成长过程中自然感悟和积淀的。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再搞这么复杂了!
我:我看你这节课,花了将近30分钟跟学生们读书和学习生字词,阅读分析也仅仅就讨论了一个问题:你认为萧伯纳这么说话,合适吗?为什么?我记得人家一般都是围绕“为什么说小姑娘是萧伯纳的小老师”来做文章的。
他:你听说过“鱼就是鱼”这个故事吗?(我点头)学生就是学生,你要想他们能够跟你有效地交流(对话),最起码先要把他们武装起来,这样他们才能够有效地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否则,你自己备课就备了那么长的时间,而学生们还基本是对此一无所知,师生在这样的知识背景、智力背景之下开展的教学能是有效的吗?所以,高效的或有效的课堂,首先要让学生拥有相应的知识背景,然后才是在此基础上的有效教学。武装学生,多读文本是一个好办法。
我:怎么不提智力背景了?
他:智力的问题,岂是一下就能谈得好的?你不要看我的教学内容少,但是,(他有些自得地说)少,往往就是多!慢,常常就是快!
有的老师教语文,喜欢一上来就占据“制高点”,提出一个有“战略意义”的主问题,认为这样教课能有效整合文本,提高效率。其实,这还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学的成功往往是靠少数几个尖子生的“捧场”和“救场”,一线的老师一看就知道,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临到最后,还得乖乖地回到读书上面来,还得老老实实地回到字词句篇的学习上面来。
我:你觉得你的这节课效率是高的吗?
他:自我感觉还好吧。不过,你先要想一想,你所说的“效率”是什么意思。如果仅仅是指小孩子学了这一课以后语文就能多考多少分了,那么我还真不敢说了。不过,在这一节课上,学生们经历了一次读书的有效训练,字词的学习,特别是生字的书写,也是生动而活泼的,我相信我的教学效果。
我:我特别喜欢你课堂上师生之间亲密无间的和谐气氛。你看那些小孩子,学得多主动啊。把萧伯纳的话和小姑娘的话读得活灵活现,真是绝了。
他:是的。重要的一条语文教学的经验:要让学生们喜欢语文,要通过你的教学展现语文的魅力,要努力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地接近文本,走进文本,浸润在文本当中。
他:三年级的学生还只能算是低年级,他们认知水平低,基本没什么知识储备。你再看这篇课文,两位主人公都是外国人,涉及的问题也相对比较深奥:一个名人,一个小不点,怎么可能成为师生?学生肯定很难理解。所以,读书再读书,就显得非常要紧。等到书读熟了,人物的言语特点把握准了,这篇课文语言学习的任务也就大体上完成了。至于课文内容基本也不需要分析了。崔峦先生就说过:“阅读教学的确到了跟‘内容分析’式的教学说‘再见’的时候了!”
我:听你这么一说,我总算明白了,高效的课堂首先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而要学生积极参与,就要让他们充分地接触文本语言。此外,还要根据文本的特点,抓住重点进行语言训练,像这一课,就是要读好两位主人公的话,揣摩好他们说话的语气。其次,小学语文教学,要坚决地体现语文的特点,用语文的方法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问题,具体就是多读书,培养语感,攻下识字关。
他:你说得不错。语文的学习还是一个积累和开化的过程,跟学生的悟性也很有关。所以,教小学语文特别急不得,应当交给时间的事情你急也没有用。
我:你这是第一课时,好像你已经教完了嘛。
他:没有没有。下一节课,要让学生来复述课文,这是书上的要求,也是很重要的语言训练,马虎不得的。
我:一节课都是复述吗?
他:多了吗?现在能认真落实复述要求的课堂已经相当少了。教科书上的复述设计常常会被虚化掉,浅处理掉。其实,复述是很重要的语言训练,既是内化文本语言的过程,也是外化为学生表达能力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个性化语言的重要手段。学习语文,归根到底还是为了形成言语能力。
课后习题很重要,都是专家们根据课程标准研制出来的,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也自成系统。我虽然不提倡迷信文本和专家,但漠视文本和专家也是非常要不得的,尤其是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之下还是要忠实于文本,耐心和用心揣摩专家的意图,而不是自以为是,另搞一套。你见过建筑工人有几个会违反施工图纸的?小学语文老师好比泥瓦匠,几乎都是干基础工作的。老实说,干好这个工作,要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不要把小学语文课上成“空洞的精彩”,课上要扎实,课后少作业,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玩耍和休闲,这应当成为小学语文课“有效课堂”的精髓要求。
我:很有道理的。我上课的时候就比较烦复述,觉得费时费力,极不好玩,孩子们也提不起兴致,常常就是请一两个比较会说的学生走一走过场就算了。听你这么一说,还真得下工夫了。只不过,怎么做才能有些情趣呢?
他:你能问出如何有情趣这个问题,很好啊。其实,复述本身就是有情趣的。为什么呢?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好像是学说话,谁说得像,谁说得新,就会很有趣。说得像就是看能不能更多地忠实于文本;说得新就是看有没有自己的东西。你从这样两个方面一想就会觉得真有意思了。这个情趣就来自于“像”和“新”的挑战性。(我心悦诚服地点头)如果学生复述得好,我就补充一点关于萧伯纳的故事。萧伯纳这个人挺有意思的。读书识人,也应当是语文教学的一个任务吧。
为了研究父母的教育对人一生造成的影响,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在美国挑了50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同时挑选了50名犯罪分子,都是些犯下了累累罪行的囚徒。他分别去函,想了解父母对他们的影响。
很快,处于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的两种人都给他回信了,他对其中两封信的印象最深。一封是白宫某著名人士的,一封是正在监狱服刑的犯人的。他们谈的是一件相同的小事:小时妈妈分苹果。
那位犯人的信是这样写的:
小时候,一天,妈妈拿了几个苹果,它们红通通的,个头并不均匀。我一眼就喜欢上其中又红又大的那个苹果,很想得到它。苹果被妈妈放在桌上,她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正要说想要那个最红最大的,弟弟抢在我前面说出了我的心里话。妈妈听了,瞪着弟弟训斥道:“好孩子不能老想着自己,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
我听了心里一动,改口说:“妈妈,把最小的那个给我吧,给弟弟那个大的吧。”
听了这话,妈妈很高兴,她亲吻了一下我的脸蛋,直夸我又乖又懂事,作为奖励,她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给了我。我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以后我就会撒谎了。接着,我又学会打、偷、抢,我不择手段地去获得想要的东西,因此犯下了严重的罪行,如今我锒铛入狱。
我现在是在监狱里写信给你,想起母亲的影响,最难忘的就是这个妈妈分苹果的故事。
那位白宫的著名人士的信是这样:
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了些苹果,它们红通通的,个头大小不一。
我和弟弟们都想要得到那个最大的,妈妈手里拿着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她告诉我们:“这是最大最好吃的苹果,人人都想要。好的,现在我们来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地划分成三份,你们三个各分一块,你们去修剪草地,看谁的活干得又快又好,这个苹果就属于谁。”
我们兄弟三人比赛修剪草地,我想要那个最好的苹果,于是全力以赴去干,争取干得比弟弟们好,后来,我赢得那个最好的苹果。
母亲让我知道一个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要力争上游。因此我很感谢母亲,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就是母亲,你可以教他第一次撒谎,也可以把他教育成诚实的、永远力争上游的人。
第一个母亲也许认为自己是在努力建立起互相礼让的兄弟之情,但是却造成了这样的恶果:让纯真的孩子通过说谎得到的奖励而洋洋自得,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孩子日后扭曲的人生道路。
而第二个母亲通过教育,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知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世上的一切,说谎和其他所有的小伎俩都没有用,这样做替孩子将来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人生没有乞丐
玛利亚从南站送完朋友回来,给凯蒂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下着小雨的中午,车厢里的乘客稀稀落落的。在桥头站,上来了一对残疾的父子。中年男子是个盲人,而他不到十岁的儿子呢,则只剩下一只眼睛略微能看到东西。父亲在小男孩的牵引下,一步一步地摸索着走到车厢中央。当车子继续缓缓往前开时,小男孩开口了:“各位先生女士你们好,我的名字叫汤姆,下面我唱几首歌给大家听。”
接着,小男孩用电子琴自弹自唱起来,电子琴音质很一般,但孩子的歌声却有天然童音的甜美。
正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唱完了几首歌曲之后,男孩走到车厢头,开始“行乞”。但他手里既没有托着盘子,也没直接把手伸到你前面,只是走到你身边,叫一声“先生”或“小姐”,然后默默地站在那儿。乘客们都知道他的意思,但每一个人都装出不明白的样子,或干脆扭头看车窗外……
当小男孩小手空空走到车厢尾时,玛利亚旁边的一位中年妇女尖声大嚷起来:“真不知怎么搞的,纽约的乞丐这么多,连车上都有?”
这一下,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这对残疾的父子俩身上。没想到,小男孩竟表现出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冷峻,一字一顿地说:“女士,你说错了,我不是乞丐,我是在卖唱。”
车厢里所有淡漠的目光刹那间都生动起来。有人带头鼓起了掌,然后,是掌声一片。
说到这里时,玛利亚眼里有晶莹的泪花在闪烁,她的声音变得很低沉:“一个没有生存能力的孩子,却在顽强不屈地承受着生命给予他的考验,我们怎么能说他是乞丐呢?”
玛利亚的叙述,让凯蒂的眼睛也湿润了。不久,凯蒂有事经过广场,听到一阵悠扬的琴声,原来是一个小男孩在拉小提琴,她一眼看出,他就是玛利亚提过的那个在车上卖唱的孩子。
怀着完全没有施舍者的心态,凯蒂弯下腰,把微薄的钱币郑重地放在小男孩的手心,凯蒂相信,同时伴随的,还有一个沉甸甸的信念―――人生无乞丐。
我要最便宜的房间
约翰・洛克菲勒是美国石油大王,可是他却出奇的节俭。这一天,洛克菲勒来到纽约一家旅馆,要求经理把旅馆里最便宜的房间给他住,同时仔细询问各种房间的房租是多少?最便宜的房间在第几层楼?尽管都得到了答复,洛克菲勒还是不放心,再次对经理说:“你们旅馆最便宜的房间就这一间吗?我只一个人,一小间就可以了。”
经理回答:“洛克菲勒先生,你那间确实是最小的房间,也是最便宜的一间。可是,您为什么要住最简陋的房子呢?您儿子可是每次都要最贵的房间啊!”
洛克菲勒回答:“他有一个百万富翁的父亲,可我没有。”
放回去,孩子
我11岁的时候,举家前往新罕布什尔湖的岛上别墅度假。那里四面湖水环绕,景色非常美,是绝佳的钓鱼圣地。
我和父亲扛着钓竿,在鲈鱼节开始前的午夜,去过过钓瘾,在我们这儿,只有在鲈鱼节的时候才允许钓鲈鱼。我们坐下后,只见明月当空,波光粼粼,一片银色世界。突然间有什么东西沉甸甸地拽着鱼竿的那头。父亲吩咐我沉住气。他赞赏地看着我慢慢地把钓线拉回来,那条用尽了力气的鱼被我小心地拖出水面―――这是我们见过的最大的一条鲈鱼!
父亲擦着了火柴,他看着表说:“10点,再过2小时鲈鱼节才开始。”他看了看鱼,又看看我,“你必须把它放掉,孩子!”
“爸爸!……”刚开始我不理解,接着大声地哭起来。
“这里还有别的鱼嘛……”
“但是没有它那么大。”我继续哭,和父亲争执起来。
月光晶莹,湖面上万籁俱寂,四周再也没有人和船了,似乎还剩一点希望,我不哭了,恳求地看着父亲。
父亲沉默着,他已经很明白地表明,这个决定是不能改变的。没办法,我只好从鲈鱼的嘴上摘下钓钩,慢慢把它放回寂静的湖水里,唿的一声,鱼就消失在水中了。真恼火,我可能再也无法钓到这么大的一条鲈鱼了。
这是23年前的事了,现在我是纽约市一名小有成就的建筑师。的确,这些年来,我再也没有钓到过23年前那么大的河鲈鱼。那次父亲让我放走的只不过是一条鱼,但是我从此学会了自律。那晚,在父亲的告诫下,我走上了光明磊落的道路,有了这个开始,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处处严于律己。我在建筑设计上从不投机取巧,在同行中颇有口碑,就连亲朋好友把股市内部消息透露给我,胜算有十成的时候,我也会婉言谢绝。诚实是我生活中的信条,也是教育孩子的准则。
“放回去,孩子!”当时听起来冷冰冰的话,现在却温暖地留在我的心里。
荣誉就像玩具
居里夫人(1876―1934)是波兰著名科学家,镭元素就是她发现的。由于居里夫人在化学领域中的杰出贡献,曾经荣获多项奖励,居里夫人并不看重这些荣誉。
一次,居里夫人的一位老朋友登门拜访,一进门看见地板上到处是奖章,非常惊讶。不久之后,英国皇室学会奖给居里夫人一枚金质奖章,这位朋友以为居里夫人会把这枚贵重的奖章珍藏起来,他很想见识一下,就问居里夫人奖章放在什么地方。没料想居里夫人听后指了指坐在地上玩耍的小女儿。客人过去一看,那枚金质奖章正被孩子当做小车轮滚着玩呢。客人吃了一惊。回头问道:
“居里夫人,能够得到这样一枚珍贵的金质奖章,是多高的荣誉啊!怎么可以让小孩子拿来当玩具呢?”
居里夫人笑着说:“我希望我的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如同玩具,只能拿来玩,绝不能守着它过日子,不然将会一事无成。”
萧伯纳的“老师”
有一次,英国著名戏剧家萧伯纳访问苏联时,遇到一位十分可爱的小女孩。萧伯纳很喜欢这个小姑娘,竟同她在一起玩了许久。临分手时,萧伯纳对小女孩说:“回去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妈妈,你说今天你同世界名人萧伯纳先生在一起玩了!”说完,萧伯纳以为,小姑娘一定会为自己能与一位世界名人在一起玩而惊喜万分。
“您真是萧伯纳伯伯吗?”
“怎么啦,难道我不像?”
“可是,我想不到您竟然会这么骄傲。您回去后,也请转告你的爸爸妈妈,就说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一位苏联小女孩。”
小女孩的话,让萧伯纳不觉为之一震。他马上意识到刚才自己太自以为是了,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
“一个人,无论取得怎样巨大的成就,都没有理由自夸,不管对任何人,都应平等相待,永远保持谦虚。”事后,萧伯纳感概地说,“这就是那位苏联小姑娘给我的教育。她,也是我的老师,我一生都不会忘了她!”
一则为青年人而作的寓言
古时候,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见人爱的画。画好后,他放在市场上去展出,并且在画旁放了一支笔,附上说明:不论哪一位观赏者,倘若认为此画有败笔,均可在画中标上记号。
晚上,当画家来取画时,发现整个画面几乎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指责。画家十分沮丧,这次尝试让他备感失望。
他不死心,决定换一种方式再尝试一次。他又摹了一张同样的画放在市场展出。可这一次,他要求观赏者将他们最为欣赏的妙笔标上记号。这一次,画家发现画面又被涂满了标记――几乎每一笔曾被指责的笔画,如今却都换上了赞美的记号。
“我明白了!”画家不无感慨对朋友们说,“现在我发现了一个奥妙,那就是:我们不论做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够了,因为,在一部分人看来是错误的东西,在另一部分人眼里则恰恰是正确的。”
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
巴拉昂是法国排名前50位的富翁。他的事业是从推销装饰肖像开始的,后来从事新闻工作,不到十年时间,就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媒体大亨。1998年,他在法国的博比尼医院去世。临终前巴拉昂作出两个惊人决定:其一是向博比尼医院捐献4.6亿法郎,用于对前列腺癌的研究,其二是设立一项100万法郎的奖金,奖给一个揭开贫穷之谜的人。
巴拉昂死后,报纸刊登了他的遗嘱。遗嘱写道:“我出生时是穷人,死时拥有亿万资产。我不想把自己致富的秘诀带走。这个秘诀保存在法兰西中央银行我的保险箱里。我的秘诀是“穷人最缺的是什么”这一问题的答案,猜中秘诀的人将得到我的祝福,并得到保险箱里的100万法郎。
遗嘱一经宣布,成千上万的答案飞向报纸编辑部。大部分答案说,穷人最缺的是财富,此外还会缺少什么呢?另一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机会,相当多的人受穷,是因为没有好的致富机会。还有一些人认为,穷人最缺的是手艺,要想致富必须有一技之长,有的人觉得一些人之所以穷,是因为学而不专。有的认为,穷人所缺的是协助,所有政党上台前,都许诺一旦执政将会帮助穷人,可是上台后却很少兑现。除此之外,什么样古怪的答案都有,比如:漂亮的脸蛋啦,皮尔・卡丹服装啦,宽敞的住房啦。
到巴拉昂去世一周年纪念日为止,遗嘱执行人总共收到48561封来信。这天,律师和人打开那只保险箱,发现只有一个名叫蒂勒的小姑娘猜对了。原来,巴拉昂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野心。
在蒂勒到巴黎领奖的时候,记者问这个只有9岁的小姑娘,为什么她会想到答案是野心?蒂勒说:“我姐姐只要把她11岁男朋友带到我家,总要对我发出警告:‘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所以我想,野心大概能够让人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巴拉昂的谜底在报纸上披露后,引起世界范围的争议。相当多的媒体就这一话题进行调查,不少成功的企业家和好莱坞电影明星都承认:促使他们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是野心。看来,野心是永恒动力,创造奇迹火种。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乔・吉拉德创下如此惊人的记录:15年的时间共销售130001辆汽车,其中最多的一年卖出1425辆。这一销售记录已经收入《吉尼斯世界大全》,吉拉德也因此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你想知道他成功的秘诀吗?吉拉德曾经讲过一个故事:
一次,一位中年妇女走进展销室,说她到这儿随意看看汽车,以便消磨一段时间。我就和她聊了起来,她说自己想买一辆白色福特轿车,也就是她表姐驾驶的那种车,刚才她到对面的福特车行询问,推销员要她一小时后再去,于是她走进我们展销厅随便看看。这位妇女还说今天是她55岁生日,这辆车将是她的生日礼物。
我站起来说道:“夫人,我祝您生日快乐!”然后请她在展销室里随便看看。我走出去向秘书交代了一下,然后回来对她说:“夫人,既然您现在有时间,就请您看看我们的双门式轿车,它也是你所喜欢的白颜色。”
我们参观汽车的时候,女秘书送进来一束玫瑰花,我拿着花对她说:“尊敬的夫人,祝您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这位夫人感动地说:“我已经很久没有收到礼物了。我开这旧车到这里来,对面那位福特推销员肯定以为我买不起新车,所以我刚说要看看车,他就推说有事,要我等他。老实说,我只想买一辆白颜色的轿车,只是因为表姐开的福特车,我才想买一辆福特车。其实,不买福特也行。”
一、背景拓展:词语的运用
学生课内外阅读中接触的词语不少,可真正能够自由、自如地用于语言活动的不多,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学生初次接触相关词语时,词义内涵与形象内涵没有构成多向联系,它留给学生的多为抽象的意义。为让词语成为学生的活的库存,在学生接触相关词语时,教师须重视词义内涵与形象内涵的有机结合,让词语以具体的形象构成自然而必然的联系,进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践,列举相关形象,开阔背景空间。这样,此后一旦生活中出现相关形象,有关词语就自然与形象构成联系,词语成为学生描述生活、表情达意的自由元素。
如:“三角龙的脸上有三只大角,一只长在鼻子上方,另外两只长在眼睛上方,每只角都有一米长——这样的脸型,让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恐龙》)句中的“望而生畏”一词,学生初次接触,为促使理解运用,教师这样引导:
师:看到三角龙这样的脸,你会感到怎么样?
生:我看到三角龙的脸,会感到很害怕。
师:作者用哪个词语表达看到就害怕这个意思呢?
生:望而生畏。
师:三角龙的脸让人望而生畏,你还看到过哪些动物让人望而生畏?
生:大蟒蛇伸出长长的芯子,让人望而生畏。
生:鳄鱼张开嘴,露出锋利无比的牙齿,让人望而生畏。
生:老虎张开血盆大口,让人望而生畏。
师:除了动物凶恶的样子让人望而生畏,生活中,还有什么让人感到望而生畏?
生:夏天天空中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这叫人望而生畏。
生:台风登陆时,大树连根拔起,电线杆被刮倒,那情景真让人望而生畏。
师:你们说的是自然现象,还有其它的吗?
生:妈妈知道我考试成绩不理想,阴沉着脸,我望而生畏。
生:上次,我做数学课堂练习,只得了60分。那红红的分数让我望而生畏。
生:在医院,护士阿姨拿着针头、吊瓶向我走来,我望而生畏。
生:假期里,我去上海世博园游玩,中国馆前人山人海,我望而生畏。
上述案例中,教师由“三角龙的脸”这一形象与“望而生畏”的意思构成联系,理解它们之间的因果联系,进而由三角龙拓展到蟒蛇、鳄鱼、老虎等可怕的动物,再拓展至自然现象和生活琐事。随着空间的不断拓展,学生眼前的形象越来越丰富,而这些形象始终与“望而生畏”的意思构成了紧密的联系。如此引导,词语存储于学生头脑中的不仅是具体的意义,而且是丰富的形象,这些形象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无疑,“望而生畏”一词的灵活运用就无须担忧了。
二、分步递进:句式的模仿
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在阅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句式,而很多句式在他们的语言活动中却难以寻觅,因而他们说话写作灵气不够,欠生动。可见,让句式成为听从学生自由调遣的活的库存,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当学生在阅读中碰到陌生的句式,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领会句式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并结合生活实际,寻求相似内容,移花接木,促使学生灵活运用。如:“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句子向学生传达了规则意识,怎样让学生在理解句义的同时,把握并学习运用句式呢?教师这样引导:
师:生活中有哪些规定,不管有没有人看见,都应该自觉遵守呢?请你用上“不管……都……”的句式说一说。
生: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不能踩踏草坪。
生:在校园里,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不能随手乱扔垃圾或随地吐痰。
生: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拾金不昧。
生:在教室里,不管有没有老师在,我们都应该遵守纪律。
生:在家里,不管有没有家长看着,我们都应该自觉把作业写好。
……
师: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很多。这不,汤姆就遇到了下面的事情(出示片段),先读一读,再想一想,面对此情此景,汤姆会怎么说,请按要求续写。
汤姆在爸爸的要求下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水中。爸爸的话一直在他的耳边回响。事后的第三天早晨,他和同学杰姆一起去上学。来到一个十字路口,正好碰上红灯。杰姆拉着汤姆的手想闯过去,汤姆坚决不肯。杰姆对他说:“你怎么这样死脑筋?你看,这里又没有警察,前面又没有车辆通行,而且已经有人在我们前面闯红灯走了,我们为什么不能闯?关键时候要灵活一点!”汤姆一听,想都没想便说:“……”
师:这里,杰姆讲了三个闯红灯的理由,汤姆可要好好劝说哦!汤姆可能会怎么说?
生:汤姆说:“吉姆,无论什么情况,我们都不能闯红灯。”
师:这么说也可以,但怎么说才能让吉姆口服心服呢?
生:可以先讲交通规则,再劝说。汤姆说:“杰姆,红灯停绿灯行,这个交通规则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不能因为这里没有警察,也不能因为没有车辆通行,更不能因为已经有人在我们前面闯红灯走了,我们就也闯红灯。总之,不管什么情况,我们都不能闯红灯!我们应该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你说对吗?”
师:这样讲,有理有据,杰姆能不听吗?
三、触类旁通:道理的讲述
小学语文教材中,说理性的课文不少,言简意赅,有理有据,这是学生学习语言方法的重要范例。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理解道理,领会说理方法;进而由此拓展,触类旁通,练习讲述道理。如:《狼和鹿》(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最后一段分别对“功臣”和“祸首”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解读。初读时,学生感到简直不可思议,细细品读后,又感到讲得确实在理。怎么让学生弄懂这违背常理的话呢?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狼对鹿和森林的影响,理解鹿对森林和自己的影响,从而明白“功臣”和“祸首”的意思。此后出示句子:“大家怎么也没有想到,取得冠军的刘翔,居然说约翰逊是自己的‘功臣’。”接着教师这样引导:
师:课文这段话先讲狼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然后从“森林”和“鹿群”这两个方面讲理由,很有说服力。你们能学习此文的描写方法,联系课文《翻越远方的大山》,说说刘翔称对手是“功臣”的理由吗?
生:约翰逊跨栏水平一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刘翔会产生追赶约翰逊的愿望。
生:刘翔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会不断刻苦训练,跨栏水平不断提高,后来终于超过了约翰逊。
生:是啊,不是约翰逊引领,刘翔怎么会成为冠军呢?
师:你们讲得很好,理由很充分。能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大家怎么也没有想到,取得冠军的刘翔,居然说约翰逊是自己的“功臣”。约翰逊跨栏水平一流,刘翔会产生追赶约翰逊的愿望。同时,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刘翔会不断刻苦训练,跨栏水平不断提高,最终登上冠军的宝座。
师:(带头鼓掌)说得太棒了!
四、角色转换:故事的复述
苏教版不少课文安排了复述的练习,目的在于促进语言的内化。从教学现状看,不少老师往往把“复述”与“背诵”划等号。日久天长,复述对学生就失去了诱惑力。为了防止“复述”变成“背诵”,除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外,还可另辟蹊径,让学生由旁观者变成当事人,把他们由幕后推到前台。他们的角色变换了,情感被激活了,就不会简单地背诵,而是另起炉灶。
《大作家的小老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讲苏联小姑娘娜塔莎模仿大作家萧伯纳的口吻说话,萧伯纳深有感触: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阅读后,教师要求学生想象娜塔莎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由娜塔莎的口来讲述这个故事。请看下列片段:
师: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娜塔莎,回家后该怎么把自己经历的这件事讲给妈妈听呢?请同桌一人扮演娜塔莎,一人扮演妈妈,来一段母女对话。然后,请同学上台跟老师对话(老师扮演妈妈)。
【情景剧】
娜塔莎:妈妈,今天我在街上遇到了一位老爷爷。
妈妈:哦,那位老爷爷长什么样啊?
娜塔莎:他高高的个子,头发胡子眉毛都白了,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他一见到我,就笑嘻嘻地要跟我玩。我就同他玩了很久。
妈妈:这个老爷爷真是和蔼可亲啊!那后来呢?
娜塔莎:临别时,他对我说:“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
妈妈:(故作惊讶状)萧伯纳?他可是世界有名的大文豪啊!你怎么跟他说的?
娜塔莎:我也学着他的口吻说:“老爷爷,你也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
妈妈:孩子,你怎么可以这么没有礼貌地跟大作家说话呢?真是没大没小的!
娜塔莎:(双手背到身后)有什么不能的,世界有名的大作家就等于苏联小姑娘娜塔莎呀!
妈妈:(抚摸着女儿的头)孩子,你说得对,但是我要告诉你,萧伯纳是一个名人,写过许多剧本,我和你爸都喜欢看。你长大了,肯定也喜欢看的。所以萧伯纳不等于苏联小姑娘娜塔莎呀!
娜塔莎:(一本正经地说)哦,我知道了,怪不得我说了这句话后,他一愣,立刻“晴转阴”,(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都是因为我说错话了呀!
智慧的师爱要学会宽容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难免会犯错误。少年人犯错误,上会原谅的,我们得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
初中一年级的小张个性急躁,难得有安静的时候,是个令人头痛的孩子。如果心情好,他作业应付了事;如果心情不好,他连作业都不做。如果别的同学与他有一点小矛盾,轻者受到责骂,重者便遭到他的打骂。久而久之同学们都不愿意跟他相处,他也越来越孤僻,脾气也越来越暴躁,一点就着。我通过家访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是两个家庭的重新组合,他为了保护自己,家中的哥哥要是欺负他便用拳脚进行自卫,养成了随便打人的坏习惯。在学校,他怕同学们看不起,便把自己封闭起来,以致没有一个好朋友。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我并没有因此排斥他,而是更加留意这个“令人头疼的孩子”。经过两个月的接触,我发现小张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上只要稍一用心便能取得好成绩。于是我想帮助他改掉坏毛病,希望他能够与同学友好相处,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学生。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小张取得了90分的好成绩,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在班上对他进行表扬,这时,我发现小张此时的表现从未有过地好。下课后,我把他找到办公室,与他谈心,请他说出这节课的体会,他竟然不好意思了。我见后便说:“既然你不好意思说,那就把你的感想写在纸上好吗?”他高兴地点点头。下午的时候,他主动找到我:“老师,我写完了,您看看吧!”我接过来后一看,字迹非常工整,而且语言流畅。我当时特别高兴,对他说:“你真棒!”他看到我的高兴劲儿也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老师,你不讨厌我吗?”“我为什么要讨厌你呢?你的数学取得了好成绩,老师高兴还来不及呢!”“那我还有坏毛病呢?”“知道自己有毛病说明你是一个知错能改的明事理的孩子,只是做了一些糊涂事,可能你当时并不知道这种做法不好,老师和同学们会原谅你的,如果你今后能与同学们和睦相处,老师会更喜欢你的,你愿意吗?”“老师,我愿意!”自从这件事以后,他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有时控制不住自己也有小毛病出现,但是经过我与他及时的谈话他都能欣然接受并及时改正。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学期过去了,在新学期里,通过同学的选举小张成为了我们班的卫生委员,同学们都夸他热爱集体,班里的事他都抢着干,不怕脏不怕累。在学习上也取得了进步,各科成绩均为优秀,期末被评为校学习进步之星。后来高考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间医科大学。
智慧的师爱应该学会宽容。宽容不是对学生的过错视而不见,置若罔闻,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原谅学生暂时的落后,并用发展的眼光相信学生日后的优秀。宽容是一种等待,因为播种到收获之间有一个过程。等待的结果或许暂时让人不能释怀,甚至大失所望,但只要我们充分相信他们,最终他们一定会非常优秀——或许不在学校。
智慧的师爱要懂得尊重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应当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人有被尊重的需要。美国著名戏剧作家萧伯纳先生在苏联访问期间,遇到了一个聪明、活泼的小姑娘,和她玩了很长时间。分别的时候,他对小姑娘说:“回家告诉你妈妈,说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世界著名的萧伯纳。”小姑娘看了他一眼,学着大人的口气说:“回家告诉你妈妈,说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苏联美丽的姑娘卡秋莎。”小姑娘的话使萧伯纳大吃一惊。后来他把这件事作为教训、牢记在心,并发誓要尊重每一个人,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我们有些教师经常犯萧伯纳那样的错误。例如,学校要求学生见到教师要问好,可是有些教师面对学生热情的问候,常常无动于衷,以为不回礼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其实,尊重学生的教师,学生才能尊重他。
美国思想家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望被尊重,被尊重是个人精神生活的阳光、空气和水分。小廖成绩欠佳,每次考试都因证明题完成不好而不能及格。然而在一次单元测试中,他在试卷空白处写着这样的几句话:“老师,我知道我的证明题解答能力差,可我希望这次您能让我的单元测试及格。因为今天是我妈妈的生日,我想用好成绩报答她。您能答应我的要求吗?我向您许诺,今后一定多看课本例题和课外资料,提高自己的证明题的解答思路,我会以高分相报的。”我看到这些话后,仿佛看到他不甘落后的强烈的上进心,于是就满足了他的请求。之后,小廖也遵守了诺言,在升中考考试中,以优异成绩考进了县重点中学。
智慧的师爱应该懂得尊重。真正有尊严的教师,是那些懂得自尊并且尊重学生的教师。让学生在被尊重中学会尊重,确立做人的尊严与自信。这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智慧的师爱要善于激励
无独有偶,美国前总统里根,在任初期,有一次险遭刺杀,身负重伤,子弹穿入了胸部,情况危急。在生死攸关的时刻,里根对赶来探视的太太所说的第一句话竟是:“亲爱的,我忘记躲开了。”
美国民众得知总统在身受重伤时仍能保持幽默本色,康复应该指日可待。他的幽默避免因其受伤而可能产生的国家政局动荡。
幽默是智慧的并蒂花。对智者来说,事情发生的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哪个角度去切入。
英国前首相威尔逊,在一次演讲中,在刚刚进行到一半时,台下突然有个捣蛋分子高声打断了他:“狗屎!垃圾!”
威尔逊虽然受到了干扰,但他情急生智,不慌不忙地说:“这位先生,请稍安勿躁,我马上就会讲到你所提出的关于环保的问题。”全场人不禁为他机智的反应鼓掌喝彩。
掌握自己的情绪,才能掌控敏捷的思维,在诡谲多变的局面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这一点上,另一位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也堪称典范。
一次,丘吉尔在公开场合演讲,从台下递上一张纸条,上面只写了两个字“笨蛋”。丘吉尔知道台下有反对他的人等着看他出丑,便神色从容地对大家说:“刚才我收到一张纸条,可惜写纸条的人只记得署名,忘了写内容。”
丘吉尔不但没有受到不快情绪的控制,反而用幽默将了对方一军,实在是高!
有一次,萧伯纳在街上行走,被一个冒失鬼骑车撞倒在地,幸好没有大碍。肇事者急忙扶起他,连声抱歉,萧伯纳拍拍屁股诙谐地说:“你的运气真不好,先生,如果你把我撞死了,就可以名扬四海了。”
幽默是心灵的笑靥。一张口吐莲花香,一双手勤做善事,一颗心情真意挚,一辈子欢喜自在——这是对幽默和智慧的最好回报。
不要轻易指责别人
李应洪
在网上看到一则有趣的故事: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天,牧人捉住小猪,小猪大声号叫,拼命反抗。
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尖声号叫,便指责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都没有大呼小叫过。”
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呢。”绵羊和乳牛听后,都默不做声了。
孔子认为,严己宽人是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别人宽容大度,这样的人才可以远离怨恨。贤者区别于普通人的重要一点就是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看到别人的优点,应该努力学习;看到别人的缺点,则应该反思。
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或许真的十分优秀,却喜欢指责别人,让人感觉谁也没有他们做得好,是一个完美主义者的形象。
其实仔细想想,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任何人都会犯错误,我们只能要求自己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要求自己尽量不犯错误。
人需要充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认识自己的不足。即使自己很优秀也不必轻易指责别人。
一天我翻看一本《外国作家逸事》,萧伯纳的机智和幽默使我大为崇拜。我对自己说,这位大剧作家的剧本我一定要读一读。查遍了图书卡,只发现了他的两部剧本――《鳏夫的房产》和《华伦夫人的职业》,两部剧本合编在一起。
《鳏夫的房产》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浪漫的青年屈兰奇,爱上了貌似仁慈善良的富翁萨托里阿斯的女儿。而大富翁实际上却是一个对金钱贪得无厌的家伙。他残酷地剥削他所经营的贫民窟里的穷苦住户。当清高的屈兰奇正要拒绝未婚妻的父亲靠卑鄙的不正当的手段弄来的陪嫁,甚至打算连自己的未婚妻也放弃时,他突然发觉,原来他自己继承的财产也是自己的父亲靠压榨、剥削、行贿、诈骗等等的手段聚敛起来的。于是他面前只有两种选择――或者否定别人的行径,轻蔑别人的行径,但那意味着,同时也必须具有否定自己和轻蔑自己的能力;或者为了想象和证明自己剥削有理,剥削有功。想象和证明自己成为富人的天经地义和自己财富的干干净净。而说服自己承认贪婪成性、剥削起来冷酷无情毫无人道可言毫无羞耻感可言的萨托里阿斯先生是最可爱的先生,他的女儿以及他准备送给自己的陪嫁是一位最能使自己幸福的妻子和一宗最可观的财物。他理所当然地做出了后一种选择。这当然也是他最明智的、最理性的选择,并且,他不但成了萨托里阿斯的女婿,而且成了岳父的合伙人,一块儿做起贫民窟的投机生意来。
“这实在是上帝的旨意。而上帝的旨意是绝对正确的。”屈兰奇对自己这么说。这句台词成了他和萨托里阿斯们共同信奉的伦理基础……
《华伦夫人的职业》的内容则大致是这样的:
少女薇薇生活优裕,精神高贵,从小受着良好的教育。她的母亲华伦夫人是一位极受上层社会男士们甚至包括某些显贵们尊重和荫庇的太太。他们仿佛都曾受过她的施舍似的。这虽然使少女薇薇常感困惑,但毕竟也满足着她的虚荣心,使她的高傲有了充分的理由。但是,有一次薇薇惊骇地发现了母亲竟和那些显贵们共同经营着欧洲最大的一家妓院。他们操纵于幕后,她是他们的全权人。妓院使她和他们财源滚滚。薇薇决定离家出走,自己挣钱养活自己。但是母亲的“股东”之一,振振有词,有根有据地向少女证明――许多富人的钱绝不比她母亲供她过富裕生活的钱来得更人道、更干净;重要的并不在于人是靠什么手段聚敛金钱的,而在于一个人究竟能为自己聚敛到多少金钱,哪些人是合伙人。当金钱聚敛到巨大的数目,人们也就不再追问手段了。那时你便摇身一变是“最诚实”的资本家或“最可敬”的慈善家了。那时你只消用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钱来向社会买断你所喜欢的任何名声就是了……
薇薇并没离家出走。但是她的灵魂深处,从此再也不能真正高傲起来了……
我们这个时代出现了多少萨托里阿斯和华伦夫人啊!有的已身败名裂,锒铛入狱。有些依然正受着形形的人们的尊敬,正受着某些显贵们的荫庇。
而他们和她们的儿子女儿们,据我所知,也都是些当代的屈兰奇和薇薇。不同之处在于,仅仅在于。他们和她们,才不会对自己父母辈们的财富和金钱的来源产生困惑呢!即使他们和她们知道了底细。也不至于像屈兰奇似的心生什么罪孽感的吧?因为屈兰奇毕竟还曾是浪漫青年。他们却几乎个顶个都被时代教诲成了彻底的现实主义者,更不会像傻丫头薇薇似的,产生离家出走的怪念头吧?
因为,时代似乎已经替他们宣布了伦理基础――“这是上帝的旨意。而上帝的旨意是绝对正确的。”
第二单元学会交往天地宽
教学要求
1、认识人生活在社会中必须与他人交往,理解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理解交往礼仪的原则,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
3、了解基本的交往技能,初步掌握人际交流与沟通的技巧。
教学重点
1、在交往中完善自我。
2、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教学难点
1、由“内圈”向“外圈”发展。
2、交往讲艺术。
教学方法
探讨式学习法、启发式、自主式、案例分析法
教学时数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交往伴一生
教学目标
1、懂得人生离不开交往。
2、认识如何在交往中完善自我。
教学重点
认识人生活在社会中必须与他人交往。
教学难点
理解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阅读《孟杰的故事》。
二、引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板书: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一、人生离不开交往
2、学生看P32图,思考:我们在学生活中能离开交往吗?结合实际说说。然后讨
论:一个人,如果离开社会交往,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
3、举列说明离开交往危害人的健康成长的真实案例。如“狼孩”的故事。
4、归纳: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学会交往,广交朋友,对中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5、完成P34“填一填”
6、各自发表看法,互相交流心得。
7、板书:二、在交往中完善自我
8、说一说:文中两幅图中你喜欢哪边的情景?图中人物分别是什么样的心情?
9、共同归纳:通过交往,我们能够实现心灵的沟通,找到感情的寄托,更可以摆脱孤寂,保持心情愉快。
10、阅读《雁南的故事》,讨论:雁南的变化得益于什么?雁南在元旦联欢活动中获得了什么?
11、各小组发言。然后归纳:在交往中不断完善自我。
12、朗读萧伯纳的名言。然后完成P35填空。学生互相交流各自做法。
13、师生共同归纳:交往中我们的朋友会帮助我们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交往对我们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但要谨慎择友,多交益友。
14、参加“人在旅途”模拟活动。活动后请想想:
A、蒙住眼睛被人搀扶着走过障碍物时,心里有些什么感受?
B、当自己处在孤立无助的境地时,心里有什么想法?
C、想想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是否有过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
四、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什么?学生归纳总结。
五、作业。熟读课文,认识人生离不开交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教学要求
1、朋友圈的范围,“内圈”和“外圈”的不同。
2、懂得内圈向外圈发展的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朋友圈的范围,“内圈”和“外圈”的不同
教学难点
懂得内圈如何向外圈发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板书,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一、交往的“内圈”和“外圈”
2、看图4幅,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交往对象有哪些?交往范围有多大?
归纳:从范围看:家庭邻里学校社区社会
从亲近看:知心朋友一般朋友点头之交
3、阅读材料,了解内外圈的区别。认识青少年时期朋友圈的范围、性质。主要属于“内圈”,应当广朋友。
试想一想,自己的交往范围有什么变化: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将来:
二、由“内圈”向“外圈”发展
1、看组图,阅读材料:交往能力是衡量现代人能否适应开放社会的标准之一,。近期,专家们在对北京市一些初中、职校学生的抽样调查中发现,被调查者中80%的学生的朋友圈子在4人左右;近70%的学生其朋友大朋友大多来自一个班级;只有30%的学生朋友圈超越了班级甚至学校的范围。然后讨论:
自己的交往圈有多大?我们可通过哪些方式扩大交往范围?
2、阅读小鹏和小亮的故事,然后思考并讨论:
小鹏和小亮分别通过什么方式扩大和自己的交往范围?自己准备通过哪些方式扩大交往范围?
学生回答,共同归纳:A、参加公益或社会活动,是最好的方式;B、正确使用互联网。
三、小结: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该懂得多交朋友,谨慎择友,而且要不断扩大范围,通过朋友的帮助让我们成长起来。
四、作业: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文明交往礼为先
教学要求
1、了解文明交往的前提
2、认识交往的原则
教学重点
了解文明交往的前提
教学难点
理解交往的原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板书:文明交往礼为先一、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1、阅读材料,然后思考并讨论:
小男孩的举动为什么会让李医生的心情舒畅了好几天?
对后一位患者的行为作何评价?
对比李医生的两次经历,对我们的日常交往有什么启发?
学生回答,然后归纳:讲文明、有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是与人友好交往的必备素养。语言文明能使交往和谐,为人际关系增色;态度亲和能增添交往的魅力,也是文明礼貌的重要内容。
2、朗读“礼貌用语”。
二、交往礼仪三原则
1、阅读萧伯纳的故事,讨论:这个故事对我们的日常交往有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平等侍人是交往礼仪的重要原则。
学生阅读《山谷的回答》,思考:这则故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师生共同归纳:尊重他人是交往礼仪的另一条重要原则。
2、阅读小材料《三国演义》,分析:周瑜不抱成见,宽容地对待程普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总结发言,归纳: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交往礼仪的重要原则之一。
3、完成P46填空,然后互相交流。
三、阅读相关链接“文明礼仪常识”。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中同时提出:“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推论,给他们讲得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得应该尽量多些。”基于这一点,反思前面的教学,在引导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就如演戏一般,演员还没有调整好状态,刚准备进入序幕,就被逼进入部分,情感方面自然跟不上。现在大多的课堂也一样,没有正确的激发、引导、铺垫,教师一上课直接讲述重点、难点知识,就算教师讲到天花乱坠也是无济于事。因此,笔者认为,尽管教学的方式方法千差万别,但是教学都不能求快。内容不能唯多,要相信娓娓道来也能同样精彩。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结构、接受水平、理解能力、主动探索和创造精神、学习的兴趣、方法和习惯、心理健康和思想修养等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学校教师整体特色,积极响应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我校“五步探引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可分为以下程序:(教师、学生)3 min探入与展示(学生)10 min探读与思考一(教师)20 min探疑与点拨一(教师、学生)6 min引导与迁移一(学生)6 min引伸与评价。
“五步探引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阅读思考,及时调整教法,充分发动学生,在注重引领学生追“本”溯“源”的同时更要注重“探究”,特别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教师的作用是告诉学生“探”什么,怎么“探”,“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与延伸。该模式坚持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相结合,力求把学生作为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的主动者,教师的引导也不再是包办代替而是必须恰到好处,要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从而改变传统的“手把式”或“填鸭式”教学,积极地向新课改理念迈进。
“五步探引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如何有效地“探”,积极地“引”,将“探”和“引”形成一条主线贯穿整个课堂中。下面笔者就以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为例,详谈如何利用“五步探引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这节内容与前后章节的相关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是基因自由组合的细胞学基础;基因的分离则是基因自由组合的前提;基因的自由组合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内因和基础。因此对基因自由组合实质的理解和掌握非常重要。而学生还没有掌握有性生殖配子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减数分裂过程的时候,要从理论上来理解自由组合定律是困难的。因此,本节内容的设计思路,不能一开始就给学生制造一种困难的情景,而是应该循序渐进,步步引导,推动学生总结从而得到结论。课堂主要流程如下:从新颖有趣的导人开始对比学习(回顾分离定律发现历程)提出学习方案(自我设计实验流程)引导归纳(教师详解自由组合定律)迁移消化(当堂检测、总结)。下面,笔者就每个环节的设计思路和达到效果作出以下归纳:
第一环节:“探”入与展示(3 min),主要活动:创设情境,合理导入,展示目标,明确任务。卢梭在《爱弥儿》中写到: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一个好的导入是一堂好课的开始。这里采用的是故事导入法。
屏幕展示:英国有位美貌的女演员,写信向大文豪萧伯纳求婚:“因为你是个天才,我不嫌你年迈丑陋。假如我和你结合的话,咱们后代有你的智慧和我的美貌,那一定是十全十美了。”萧伯纳给她的回信说:“你的想象很是美妙,可是,假如生下的孩子外貌像我,而智慧像你,那又该怎么办呢?”
师:同学们,故事很幽默,可智慧和美貌究竟如何才能结合到一个人身上呢?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都会做出合理的解释。
设计思路:故事情节性强,引人入胜,给学生以疑问,引发后续思路。并由此引出主题,道明学习任务。
第二环节:“探”读与思考(10 min),主要活动: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发现疑问,合作探究。本环节为“读”与“议”的阶段,带着问题,回顾知识、研读教材(P9~P11),发现问题,小组讨论初步解决。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①孟德尔豌豆的一对相对f生状的实验过程?假说演绎法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②自我设计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流程,是否与课本相同,是否符合假说演绎法?F1:YyRr。
③比较一对相对性状实验和两对相对自交性状实验中F2的性状分离比的差别?两者是否有联系?
④根据Dd的配子形成方式写出YyRr(F2)的配子类型。
⑤完成表1。
设计思路:由简单到复杂,由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过程到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过程,学生易于接受,采用比较学习,加以思维拓展,仔细研读教材,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着重训练学生阅读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迁移学习能力、自我批判精神。
夜的空气里充斥着光怪陆离的元素,奇装异服,电子影音,鬼哭狼嚎,狂轰滥炸,天旋地转――夜生活的全部。当一些行尸走肉游离在酒精中时,单一的目的仅为发泄和遗忘。像许多影片呈现的情境一样,借此消愁。
香港电影有太多的非常事件发生在黑夜,尽管俗套却依旧是导演惯用的伎俩。《古惑仔》中堕落的暴力,《旺角黑夜》的夺命和亡命,掣肘和爆发,以及恐怖片的鬼神幽灵出没。甚至没有人可以诠释黑夜究竟意味着什么。任何人用它来肆意渲染,随意扭曲,然后得到想要的奇异效果。
对现代人来说,这样的中秋夜,赏月的闲情自然是全无。所剩无几的情绪应当留到午夜之后。飘摇的嘈杂的乐音是现代人心曲最好的有力表达。因为太害怕枯涩,所以用巴洛克和维多利亚时代的浮华来麻痹和掩饰。慢摇的感觉,用来冲洗一天里染上的尘埃,掸除无意识的不满或抱怨。
萧伯纳说人生有两件事令人遗憾:得到与得不到。阿加西美网的惜败对我而言确实是个遗憾,而这个男人在驰骋网坛22年后却得到了最昂贵的世人的尊敬,尽管他失去了一座金灿灿的奖杯。上网偶尔看到了金星的新书,变性后的她依旧致力于她的舞蹈,很勇敢,很坚强。
我一直以为失去的勇敢比得到的更难为,尤其是在未知迷途中的毅然决然,现在突然明白,原来两者都很伟大。
有人曾说,只有两极的居民才能真正体会黑夜的滋味。话确实不错,事实上除了吸血鬼和有视网膜敏感症的人,还有谁会喜欢黑夜呢?
这个绝望和惶恐的代名词,也只因为有了光亮才作为堕落者的天堂。
其实那些古怪的行为背后,谁又不是藏了一颗寥落的心呢?但是,他们未曾想到,放纵之后依然是空虚,我们终究无法战胜黑暗。说到底,再多的灯光飞横,只是我们对未知世界永久黑暗的恐惧。(指导教师:徐爱平)
评点 小引
作者先是引用名人名言和香港电影中的常见镜头,给读者描述了一组经典的画面:用酒精消愁,用暴力发泄,无数个迷茫的人在黑夜中无法自拔。
4月15日,一年一度的Coachella音乐节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来开了帷幕。这是一个对年轻人有着天然吸引力的音乐节。首先它拥有强大的演出阵容,比如今年的演出阵容里就包括了LCD Soundsystem、Guns N’ Roses、Calvin Harris等巨星的名字。它的潮流影响力也不容小觑。许多时尚媒体甚至会特地为参加Coachella音乐节的人们推出穿着指南。同时,它还有着非凡的吸引力。在音乐节现场,你一不小心就能撞见超模肯达尔・詹娜、影帝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等明星。
而对于品牌来说,Coachella音乐节也是抓住年轻人市场的好机会。例如西班牙时尚品牌MANGO特地为年轻人市场推出了以Coachella音乐节为灵感设计的服装。苹果则每年都会在Coachella音乐节上试验和推广它的新业务,像是在2014年尝试了Apple TV直播,在2015年让碧昂斯戴上了Apple Watch,在今年把Apple Pay带去了音乐节现场。这或许算是音乐节的另一种价值吧。
Lives at a Glance
窈窕淑女/4月29日―5月22日/上海大宁剧院、广州大剧院/音乐剧《窈窕淑女》改编自萧伯纳的戏剧作品《皮格马利翁》和加布里尔・帕斯卡同名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语言与文化冲突的故事。在爱德华时代的伦敦,语言学教授希金斯为了一个赌局,用3个月将一个粗俗的街头卖花女伊丽莎改造成了仪态万方、口音完美的大家闺秀,最后还与自己亲手教养出的“窈窕淑女”坠入爱河。该剧曾获得包括“最佳音乐剧”在内的6项托尼奖。
迈克学摇滚25周年巡回演唱会/4月29日―4月30日/上海唱吧加空间、深圳保利剧院/迈克学摇滚成立于1987年,是丹麦音乐史上最成功的团体之一,专辑在全球销量破千万,其的独特曲风曾被形容是斯堪的纳维亚音乐传统与西洋流行音乐的相遇。2004年,迈克学摇滚将张学友的《吻别》填上英文歌词,制作成歌曲Take me to your heart,不仅成功打入亚洲市场,更将这首亚洲情歌推向了全球。
The Lumineers巡回演唱会/4月16日―11月7日/爱尔兰都柏林奥林匹亚剧院、美国芝加哥剧院、英国曼彻斯特阿尔伯特音乐厅等/The Lumineers是一支来自美国丹佛的民谣摇滚乐队,2012年出道,2013年就登上了Billboard专辑榜第二名,并获得了第55届格莱美奖最佳新人奖和最佳美国专辑奖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