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02: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有关感动的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题目: 里的微感动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解析指导】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首先要理解题目中“微感动”的意思。所谓“微感动”,实际上就是指内心的一种细小的感动。如果把那些令人热泪盈眶的“大感动”比喻成心之河流在涨潮,在奔涌;那么“微感动”就是平静的心灵上开出的一朵小花,或且就是一圈微微漾起的涟漪。“微感动”虽然细小,但一样美丽,一样让人难忘。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各不相同,有的人可能会经历一些特别的事情,譬如贫困之中得到别人的资助,危险之中有人见义勇为,从而在内心涌起巨大的感动。但对于大多数人,特别是中学生,生活总体是平淡的,要谈感动,只能是一些细小的感动。从这一角度来看,“ 里的微感动”无疑充分考虑了学生实际,再加上“微感动”无处不在,学生写作此文应该说是“零门槛”。
那么,如何写这篇作文呢?
第一步:精选“微感动”,巧补文题。生活中,“微感动”肯定很多很多,比如父母的一句叮咛,老师的一声鼓励,同学的一个帮助,路人的友善提醒,等等,这些都会让我们的心禁不住为之轻轻一动。那么,在众多“微感动”中,到底写什么呢?这就需要进行选择,你可以按故事发生的地方进行筛选,比如发生在校园里的“微感动”,发生在小区里“微感动”;你也可按主题进行筛选,比如与善良有关的“微感动”,与亲情有关的“微感动”;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把那些印象最深刻、最难以挥之不去的“微感动”筛选出来。而一旦确定了所要写的“微感动”,文题的补写也就水到渠成。比如把题目补成“校园里的微感动”、“路灯下的微感动”等。
第二步:构思“微感动”,安排结构。再小的感动,它也不可能平白无故地产生,所以在“微感动”的背后,一定会有相应的故事和人物。在结构安排上,可先点题,直接亮出“微感动”;然后回过头来写人记事,层层蓄势,推出微感动;最后再次点题,升华文章主旨。也可直接写人记事,营造氛围;然后适时表达“微感动”,最后点题,呼应开头。
如果同学们在文中同时写几个“微感动”,那还要考虑如何过渡,谁详谁略,彼此怎样连成一个整体。思路一旦理清了,那就能胸有成竹,写起来就顺畅多了。
第三步:表现“微感动”,打动人心。从文题特征看,这篇作文适宜于写成记叙文。由于写的是“微感动”,所以相关人物、故事不可能惊天动地,震撼人心,要想吸引人,得另辟蹊径。一要巧妙安排故事情节,使其波澜不断;二要在细节描摹上下功夫,力求用精彩的细节描写来吸引读者;三要特别注重刻画自己的“感动”心理,以激发读者的共鸣。只要你能把故事写曲,把细节写透,把人物写活,把自己的感动写真,那就一定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
第四步:升华“微感动”,制造余味。文章结尾可在点出“微感动”的基础上,或抒情,或议论,或畅想,表达自己的感触,升华文章的主旨。比如“这细微的感动就像一粒种子,已深深种进了我的心里,我一定要让它生根、发芽、开花……我一定要成为一个给别人带来感动的人”,这样的结尾,自然余味无穷。
【满分作文】
公交车里的微感动
河南一考生
每个周日下午我总爱坐三点那班的5路车去学校,虽然时间有些早,但是这个时候出门的人少,车内不挤。今天仍然是这样。走了两站路,有上车的,有下车的,车内总有空位。
他是一个十五岁的男生,背着书包,鼻子上还架着一副眼镜,看上去文质彬彬的。
“你也是去一中上学吗?”我主动问身边另一个学生模样的男生。
“是啊,我们同校!你也去这么早啊!”那个男生高兴地说。
突然车停住了,好像是急刹车。怎么回事?我向车外望去,只见马路中间站着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奶奶,朝着车一个劲儿地挥手。
“别管她,半道上不能上车的。”车内几个人异口同声地说。
“一个老人,在外不容易,反正车里还有座位,就让她上来吧。”他大声建议。
大家把目光转向他,对于他的建议,大家都不置可否。司机哐当一声打开了车门。
“大娘,你到哪里啊?”售票员问。
老奶奶递过来票钱,说:“我到县医院,我姐住院了,我要去瞧她。我打听了好几个人,说去县医院要坐5路车,可是我拦了两次车都不停,这次可碰到你这个好心的司机了。我那老姐,快八十了,没有住过院,这一病……”老人开始絮叨起来。
“到县医院啊,需要坐三站后转3路车。有哪位去县医院吗?最好陪着她一块儿去。”售票员问车厢里的其他乘客。
公交车上有十几个人,有的看着窗外,有的看着手机,没人吭声。这老人也真是的,那么大岁数了,还一个人出来,我心想。
“有谁去县医院吗?陪老人一块儿去!”售票员提高嗓门,又问了一声。
“县医院啊,我……我去那里,我陪她。”他高高地举起手来。售票员冲他点点头。我疑惑地看着他,他却冲我笑了笑,小声说:“反正时间还早。”
三站路后,他扶着老奶奶下车了,他们在站牌前等3路车,而我们坐的5路车也继续前行。我终于憋不住了,告诉大家:“他是去学校上学的,可他为了陪老人就故意去医院了。”
“啊,这样啊,真是个好孩子!”在接下来的路途中,大家都在谈论着那个孩子,心里都有点微微的感动。
放学后我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停车场,看到黑压压的自行车,我的头都胀了。好不容易找到了车,一看表,糟糕,又过了五分钟,看来只有飞车回家了。讨厌,那是谁的车,怎么老把我的车子钩住,我心急如焚,管他三七二十一,扯出来再说。我用尽全身的力气,终于大功告成了。只听“咣当咣当”的声音,一排的车子,在我的拉扯下全都躺下了。我头也未回大步流星地飞车回了家……躺在床上,我怎么也睡不着,脑中反复出现白天的那一幕,像放电影一般。我心中非常难受,索性起床来到窗边,看天外的星星。今晚的星星与往日的大有不同。平时的星星总是那样的耀眼,而今天却似乎特别黯淡。“啊!连星星都在谴责我。”我自言自语道。忽然,我的脑海中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有一个同学正在艰难地扶起那一辆辆被我掀倒的自行车。不,那不仅仅是自行车,那是一颗堕落的童心。我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乡,眼角还闪烁着几颗泪珠――那是悔恨、愧疚的泪珠。
这样的失误在学生作文中最常见。放学取自行车时碰倒别人的自行车,这是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事件本身是真实的,但后面的相关描写却显得很是虚假,不真实,而且很俗套。“我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乡,眼角还闪烁着几颗泪珠――那是悔恨、愧疚的泪珠。”这一描写就更不真实了,“入了梦乡”是怎么知道“眼角还闪烁着几颗泪珠”的?本文充斥着矫揉造作的虚情假意,并不是真正的有感而发,所以并不能打动读者的心灵。另外,文章叙事与抒情之间缺乏一定的联系,导致全文结构生硬的同时也让文章的情感抒发失去了依托。
【修改升格】
放学后我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停车场,看到一排排黑压压的自行车,我的头都胀了。车子呢?好不容易找到了车,一看表,糟糕,又过了五分钟,看来只有飞车回家了。讨厌,这是谁的车,怎么老和我的车子钩着?我心急如焚,管他三七二十一,拖出来再说,我用尽全身的力气,终于大功告成了。只听“嘭”的一声,不知哪辆车子爆胎了,紧接着“咣当咣当”,一排的车子,在我的拉扯下全都躺下了。不管了,看球要紧,我顾不上看车老师傅的大声呼喊,头也未回,大步流星地飞车回了家……躺在床上,耳旁总回响起我要好的同学打电话询问他的车子爆胎是不是与我有关的声音。我怎么也睡不着,脑海中反复闪现白天的那一幕,像放电影一般。我为自己的过失感到非常难受,索性起床来到窗边。窗外的天空黑漆漆的,零散的几颗星星也显得比往常黯淡,似乎也为我感到羞愧。“唉!连星星都在谴责我。”我自言自语道。忽然,我的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满头白发的看车老人正艰难地扶起那一辆辆被我掀倒的自行车。我懊恼、愧疚极了。
修改后的片段更接近于真实的生活,作者的忏悔也让人觉得可信了。所以,记叙文写作时,首先要注意在情节上不能有假,因为事情一假,情感更不会真了。无论褒扬还是批评,一定要有度,不能随意拔高或贬低。
【师长建议】
富有真情实感是考场作文的一个基本要求,各类考场作文“评分标准”都将“感情真挚”列为作文基础等级中的最高一级。“感情真挚”就是要求考生在文章中自然地表达对社会、人生、生活的发自内心的真实的情感,而不是人云亦云,无病,更不是虚情假意。
古人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文更是这样。作文要感动人,首先要靠感情,感情是文章的根本。这种情又绝不是矫揉造作之情,它源于生活的真实,是发自心灵的呼喊。因此,考场写作文时应出于本真的情感驱动,为情造文,写心之所感,而要做到这点就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所写之事要真实。我们知道,感情往往寄寓在一定的事情中,感情“真”的前提是事情“真”。而真实的事情不仅仅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它还包括作者的所想,只要符合“四此”――此时、此地、此人、此事,就可以视为“真”。题材“假”,其蕴含或者引发的情感必然也假;题材真实自然,情感也容易打动读者。
第二,所抒之情要真挚。我们作文中要抒发有真切体验的情感。学生的生活阅历、情感阅历都不可能太丰富,因此,在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要选取对自己真正有所触动的事件作文。特别是在考场作文中,无论命题怎样宽泛,都要在规定的情境中作文,“为文造情”是绝不可能打动阅卷老师的。深层意义上的真情实感,必须经过对客观事物反复认识、反复体察才能获得。
百善孝为先。孝是什么?是儿女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孝的心得体会作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有关孝的心得体会作文一
“天下无双,孝子黄香”孝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更是每一个孩子应当做到的。这不,这个暑假我家每天午餐的锅碗我承担了,给妈妈分担家务。
"左擦擦,右擦擦......”我一边哼着自编的小调儿,一边勤快地洗着碗儿。总之,我对洗碗这种小菜一碟的事情是充满兴趣的。不信,你瞧我这般架势:左手拿碗,右手抓着抹布,有模有样地洗着。可没想到是,我在中途遇到了一只“拦路虎”:小花碗和我开玩笑,调皮地从我手里溜到了水池里,自个儿跳起了“水上迪斯科”。我生气了,表情由晴转阴,皱起眉头,毫不客气地拿起油油的小花碗,对它气呼呼地说:“你不仁我也不义!"也许它害怕我了,便不再也不敢调皮地玩滑滑梯了。
接下来,我就得接受妈妈的检查了。原本我还以为可以得到一枚“洗碗勋章”。可妈妈的话如同晴天霹雳:“哦,这个米粒儿是怎么回事?”我一下“囧”了,脸瞬间像魔术般红成了大苹果。我立刻拿起碗重新洗,这次,我比刚刚认真了许多,因为我想得到妈妈的认可。
“哦,我终于再次洗完了!”我长舒了一口气,转过身去刚想叫妈妈,却只见妈妈倚在在厨房门旁,欣慰地看着我,给了我一个爱的拥抱。
“百善孝为先”让我们用语言、用行动从小事情做起,向父母传递一份爱,表达一份孝心。
有关孝的心得体会作文二
什么是孝?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小时候,不懂事的我总是埋怨爸爸妈妈不陪我玩,每天不听爸爸妈妈的话。后来,我去妈妈的公司里玩,看见妈妈搬那么重的货物,我才发现,原来爸爸妈妈每天都这么辛苦,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多帮妈妈做一些事。
从那以后,我只要有空,总要帮妈妈做一些事。要吃饭的时候,帮妈妈拿碗筷、盛饭;在吃完饭的时候,收拾一下碗筷,洗洗碗;回家之后,扫扫地。但是,妈妈好像还是那么累,于是,我一直在思考妈妈为什么还会这么累,终于在妈妈给妹妹收拾衣服的时候,我忽然明白原来妈妈根本不需要我么们做什么,只要我们把自己的东西整理好,其实就可以减轻妈妈的很多负担。于是,我渐渐习惯了整理好自己的书桌,起床之后整理一下床铺;这样,我就经常看到妈妈的笑容,我和妈妈就都会很高兴
其实这就是孝,这些对我们中学生来说,是很简单的事情,那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替父母分担一下呢?许多学生拿着父母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去买零食买玩具;宁愿把时间花在打游戏上也不愿意去多看两本书,多写几个字。我记得我看过一期《变形记》,里面有一个15岁的初中生女孩,打架、斗殴、一晚上能进派出所3次,买一双鞋要几万元,伤透了父母的心。难道这样子就是孝了吗?不是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远古时就有“礼仪之邦”之称。可见,孝顺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绝不能丢掉祖先流传下来的良好品德。
朋友们,时光易逝,让我们珍惜现在的时光,来孝敬父母、长辈吧!
有关孝的心得体会作文三
我的姥姥、姥爷都是六十多岁的人了,退休了,应该享享清福、安度晚年。可是还有两位八十多岁的老人需要他们照顾。
每逢周日,我就和妈妈去姥姥家,今天却和往日不同,我看见一位干瘦的老太太坐在沙发上正在看戏曲频道。我悄悄地问妈妈:“这是谁呀?”妈妈说:“快喊老姥姥,这是姥爷的妈妈,我的奶奶。”“老姥姥好。”老姥姥突然把我抱起来,使劲亲我一大口。我都愣了。原来老姥姥得了小脑萎缩,有时做事情不能自控。怪不得这次到姥姥家之前妈妈告诉我要听话,别瞎跑。
吃饭的时候,老姥姥爱喝酒,一喝就多,喝多了就又说又闹,甚至还打人。好不容易消停了睡觉了,结果她把烟头不知扔哪,起火了。满屋都是烟,姥姥、姥爷冲进屋,扑灭了火,床垫烧了个锅盖大的窟窿。姥姥又重新絮棉花,缝补好。
老姥姥情绪不稳定,不知哪句话就逗得她笑个不停,一笑就会尿裤子。姥姥就给她换上新裤子,再把尿湿的洗了。
我姥姥、姥爷真有耐心呀!
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老姥姥回天津去了。姥姥的爸爸又从农村来了。他行动不方便,不能蹲着解大便。姥爷给他做了一个立式马桶,可以坐着解。当他解完大便,姥爷就把下面的小桶抽出,倒掉。姥姥按时给他吃药,还做可口的饭菜。
我一定要向姥姥、姥爷孝敬老姥姥、老姥爷一样孝敬爸爸、妈妈。
有关孝的心得体会作文四
岁月不饶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长大了。当我在感慨我渐渐长高的身躯时,我不经意看到了弯曲的脊梁,那经受不住时间的脊梁,在秒针的滴答声中,在水的流动中,在唠叨的话语中,甚至在我们视而不见的瞳孔中,它渐渐地弯曲了。它到底还是没有我想象中永远那么直,那么健康。
那是我慈祥的、可爱的姥姥的脊梁啊!
从阔步走,到小步走,再到弯腰走,从稳健的步伐到不安全的小碎步,经过了多少时间折磨。可人老了,思路混浊了,记忆不清了,却时时不忘对我们的叮咛,时时不忘为我们加衣、倒水、盖被,那份对我们的爱,时间摧不垮,风吹不倒,雨淋不湿,火熔不化,多么伟大的爱!
看着姥姥弯曲的脊梁,听着她缓缓的脚步,感受着那一下一下沉稳的心跳,我的心在一点一点溶化,溶化进姥姥无比温柔的心,无比疼爱子女的情感,虽然有几句略带怨意的责怪,但还是表现出了那无垠的爱的绿洲!
姥姥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那可以成河的汗水和对不懂事处在叛逆期的我们无比的宽容和忍让,我们就算是付出毕生的精力,一辈子也难以报答,何况我们还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姥姥为我们付出的一切,是那样的多,那一道道刻在脸上的深深的皱纹可以见证,那双长满茧的手可以见证,这经历过时间磨炼的一切,都可以见证!
为了我们,姥姥操劳了那么多,她把年轻健康的心给操累了,把皮肤光滑的手操粗了,把精力旺盛的大脑操疲了,难怪姥姥还没过八十就老得这样快,都是因为我们这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啊!
真是辛苦了姥姥,为了我们这一群孩子!她老人家就是希望我们能考一所好大学为家人争气。或许我能做的只有上好学,回来尽孝心啊!可我现在都那么大了,却一点都没有孝!对不起,姥姥,我在这之前没有好好孝敬您,我真的怕哪一天突然看不见您,看不见您那慈祥的脸,所以我正在努力啊,姥姥,对不起,请允许我为了能孝敬您,尽力而为!
有关孝的心得体会作文五
“我们众里寻你,爱是唯一指引。”十一月九日,CCTV1播出了“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一位位传承着中华孝道的少年让我收获颇多。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家庭不幸但又不向命运屈服的黄凤。
黄凤六岁时,父亲在干活时从楼上摔了下来,高位截肢,母亲离家出走生活一下子变得毫无希望,但她对生活不低头,很快从阴影中走出来,当起了家里的顶梁柱。十二岁那年,她推着躺在铁床上的爸爸,踏上了为父亲求医的漫漫征途。可天不遂人愿,他们父女来到了上海,走访了好几家医院,医生心有余而力不足,连连摇手,没有一点办法。父亲实在不忍心,便说:“回去吧!”但黄凤却倔强地说:“我不,这是能治好你的唯一希望,我不能放弃!”……
这句话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颤,往事一幕幕地浮现在我的眼前:“瑶瑶快来帮我刷一下碗,我还要洗衣服呢!”妈妈对正在玩游戏的我说。我撅起了小嘴,扭过头去:“我才不要呢,我还要和小伙伴玩呢!”“诶——”妈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又继续洗衣服。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我是多么的不懂事啊,也不知道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我们众里寻你,爱是唯一指引。”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在大家的一声声祝福中落下了帷幕。相信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播出之后,一定会有更多人以他们学习。因为,他们的孝心不光感动了我们,更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感动了天和地!
曾经有人提出,高考作文的评分应该将审题、构思、语言三者分开打分。这样一来,即使审题错误的作文,也能因语言优美、构思新巧而获两项高分,从而及格甚至获得更高的分数。据说这样能够避免一些会写的同学因一时之错而抱恨终生。笔者为其惜才之心而感动不已。但考生万不可以为真有此等好事。因为,此种做法会大大助长抄袭的恶习。试想,有人背熟他人佳作,文不
对题却文采翩翩,该及格吗?
从往年高考作文评分看,文不对题的作文均在四类以下,今后也不会改变。作文审题,永远是佳作产生的基础,舍此,犹如无本之木,决不可能长出奇葩异草。即便是作家的创作,即便是先有文章后命题目,标题若与作品没有某种契合,恐怕也不能算好题目吧?
所以,要在高考中赢得作文高分,不过好审题关,得到的只能是空中楼阁。当然,有关部门一直强调,不要在审题上为难考生,这几年的作文题,也确实降低了审题难度,话题作文的出现和盛行,也为此提供了可能。可是仔细分析历年考题,无论是话题作文的“为世博会设计主题”、“文化遗产问题”、“说‘杂’”,还是命题作文的“面对大海”,降低的只是审题的第一道坎??入门。而进得大门,徘徊不前的,少有高分;步入厅堂的,上一层次;入室详察的,方见别样风景。这就是说,过好审题关,方有佳作生。
如何算过好?“进门??登堂??入室”。换言之,“正确??独特??深刻”。徘徊大门,只知皮毛(正确);登得厅堂,必有发现(己见);入于内室,方见实质(深刻)。
具体做法是:先符合题意。若是话题作文,则围绕话题立意。若是命题作文,则分清类型,题目即观点,铺展成文即可;题目为论题,确立自己观点;比喻类比型,联想社会人生。再选择角度。话题作文,角度众多,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住一点深入即可;命题作文,就自己初步形成的观点问几个“为什么”,找出答案,从中确立的新观点便有了新意。如还有余力(时间),便可入室详察,无论何种文体,都对已经有新意的观点再作深究,从两个角度去想:“为什么”、“还有什么可补充的吗?”,往往,“别样的风景”会扑面而来。
以命题作文“打开另一扇窗”为例。入门者只空谈“打开另一扇窗能有新的发现”,登堂者会把另一扇窗的内容具体化,入室者则想着从这一扇窗和另一扇窗的比较中探出新意和深意。
从这个意义上讲,审题工作岂不是打开一扇扇新的窗口吗?(文/周宏)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2003年上海高考阅卷作文中心组负责人。以“立体教学法”为特色从事中小学作文教学实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读懂材料
学生首先要认真仔细阅读话题作文的材料,从材料中给予的信息去捕捉写作的范围,而有部分学生只注意什么话题,在那里冥思苦想,其实这是舍本逐末,学生甚至可以对材料达到咬文嚼字,这样就能从中获取更多更丰富的信息,确定自己的立意,选材、列题目等。
二、巧妙拟题
常言道:题好一半文。因此,拟好话题作文的题目是写好文章的关键。那么,如何拟好题目呢?
1.保守法。以话题为中心,进行扩展和补充,这是拟题最保守的做法。其优点是不容易离题,同时,它还可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以“勇气”话题为例,我们可以这样拟题:《勇气的作用》《勇气的力量》《勇气,我为你骄傲》等。
2.创新法。学生可以深入细致地研究话题作文的材料后,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不同使用引用或改编的方法,拟出具有新意的标题。(1)巧用歌名歌词。如以感动为话题,拟题目为《都是感动惹的祸》《谁为谁感动》,这些歌名歌词曾在人们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样也一定会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2)巧改用诗文名句。如写母爱时,引用孟郊《游子吟》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拟题目为《寸草心,三春晖》。(3)巧改广告词。如以“友谊”为话题,以《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为题。(4)妙用修辞。如以“诚信”为话题,学生巧妙地运用修辞拟题《诚信归家》。把诚信当作人采用话剧形式,运用拟人手法写出在权力、地位、金钱方面对诚信的态度和认识,深刻地表达出诚信是人世间最宝贵的这一主题。(5)逆向思维,巧设悬念。如《真想做个差生》《多个朋友多堵墙》。
三、确定中心
文章的中心就如一个人的灵魂,有了好的标题,还需要好的主旨。写作中心的确定,第一要有深刻的思想性,写文章要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第二,要做到平中见奇,写作的素材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应该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我们要学会对平常的生活现象进行深入思考,有独到深刻的见解,才能使文章中心的确立不同凡响。第三,要做到化实为虚,深化中心。学生在行文中所用事例都是真实事例,如果就事论事,往往拓展不开思路,或者立意浮在表面。如能化实为虚,在揭示中心时,展开联想和想象,跳出材料的局限,就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话题《走进桃花源》,如若实写毫无价值,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她联想成为人类对理想环境的追求,理解为和谐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一来,思路得到拓展,立意层次也得到提升。第四,时代性。文章不能脱离时代,因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世而作”。第五,立意要新。要跳出常规的思想,采用逆向思维,或许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注重选材
素材是文章内容的主要成分,材料的优劣直接影响文章质量的高低,因此,材料的选择特别重要。在选材时,我们可以从话题中找到契机,话题作文一般由材料、提示语、话题和要求四个方面构成。其中,提示语的作用最为重要,它是对材料的阐述和对话题的引导,是材料与话题的纽带。能够给学生一定的作文思路的提示。如果我们能抓出这个特点,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积极思考,杜绝抄袭、雷同。很多学生由于缺乏积累,或遇事不动脑筋,常借鉴他人的材料,结果张三抄,李四借。这样的材料怎能打动老师。我认为,学生不妨选择一些不起眼的素材,这些看似平常,实则更能引起读者共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选材要“新”。即写别人不常写的事,不要怕暴露自己的缺点,或者不光彩的思想,行动。这样的内容有新意,容易受到老师的青睐。如有一次,我要求学生写一个以环境为话题的作文,大多数学生写环境中的白色垃圾影响了学校的环境,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有一个学生,就抓住了垃圾旁的一棵柳树,拟题为《柳树,你怎么了》,柳树在垃圾堆旁见证了无数烟薰火烤,仍能倔强地站在那里,它是在与命运抗争,还是……这位学生就跳出了常规的圈子。
3.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写作文最大的忌讳,是使用自己不熟悉的材料,这样不但不能揭示自己的写作的主旨,还会适得其反,所以学生要学会积累素材,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从自己记忆的宝库中撷取,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才能打感别人。
一、真实作文的概念及其内涵
“真实作文”理论内涵的表述从古到今皆而有之。《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的有关要求中提到在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这里其实就强调了“真实作文”的内涵。作文应是来源于真实的写作行为,是缘事而发的写作行为。真实的作文,不仅指写的内容的真实性,而且指“写作”这个行为的真实性。真实的写作行为是什么呢?就是生活。这就是“写作生活化”这一理念的真谛。概而言之,真实作文就是写的是真人真事,述的是真情实感,并且能用于真实的交际活动的活动。
二、从内容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思想性”、“政治性”为习作的价值取向的观念,代之以“人性”本真为价值取向,让学生做真实、自由、个性之人。为此,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在习作中所表现出的真实思想和真挚感情。首先,忠实于生活。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正视生活的本原,品咂生活的原汁原味。生活中既有辛酸、无奈与悲怆,也有甜蜜、幸福与欢畅,它们共同构成了生活的多元形态,只有全方位感悟,从中获得情感体验,才能保持纯真。其次,真诚对待生活。教师要避免先入为主地给学生外加一种非此即彼的情感取向和价值尺度,以此来进行“评估”或“匡正”生活,致使作文出现泡沫化的虚构。要允许学生通过朴素的生活逐渐生成价值理念、从大量的感性认知中提升价值评判标准。
三、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孕育情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情感从生活中来,自然、社会、人生都是写作的沃土。我们要获得生活的真情实感,根本的办法就是去观察生活、亲历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积累情感。叶圣陶说:“写作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空虚到什么水平,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叶圣陶先生还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如同溪水,泉源丰盈而不干枯,溪水自然生动地流个不歇。”叶圣陶先生的话笼统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我们要抓住作文练习这个“流”,就必需从生活这个“源”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所以,要想学生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就必需教会学生面向社会,关注生活,要以丰满的热情和自己共同的目光与视角去观察周围的客观事物,并树立感情,再将这感情融进写作中,写出自己的共同体验,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不愁没有感情,没有感染力。细致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金钥匙。文章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要反映客观事物,就必须对客观事物作仔细的观察。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从生活现象的矿藏中发现碎金璞玉,于泥沙混杂中攫取闪光的宝物。不掌握“观察”这把开门的金钥匙,作文的“铁门限”是决然跨不进去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大自然的风霜雨雪、山川草木等,美不胜收;改革开放带来的新事物、新气象等层出不穷;我们身边每天又上演着多少精彩的故事。茅盾曾说:“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我们只要随时随地充分调动各种不同的感官,就能捕捉到因外界而引起的某些情绪或情感的波动,将对人事的观察深化为内心情感上的体验,从而“找”到周围人身上的“美”,“品”到周围事特有的“味”,积累起丰富的生活情感。此外,我们还须亲历生活,参与生活,去体验生活的过程,充分感知它的曲折、惊险与趣味,才能获得个人具体、独特的生活情感,在“做”中学会“做”自己的作文。
四、寻找“感动力”,大胆写“我”
现在的学生作文存在两大毛病:一是流行空谈,空话、假话、套话多;二是目光总是关注别人,不敢写“我”。这就意味着这些作文势必流于空而不真、华而不实,虚情假意。只有大胆写“我”,写“我”的生活,写“我”的所见所思所感所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情实感”。郁达夫说“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叶花说人情。”只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仔细回忆往事,认真品味细节,一定会陷入情不自禁的境界之中,便会使文章具有感人的艺术力度。这也是学生平时写的日记、随笔、书信等表现出较高写作水平的原因。由于写了“我”,写了我之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以及种种喜怒哀乐,从而表现出最大的真实和可信。
五、作文批改尊重学生的写作个性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写作能力又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是语文的精髓,而作文难教难写,众所周知。如果说初中升入高中的作文不好衔接的话,那毕竟还是在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知识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向高中作文的衔接,那么小学到初中的作文衔接则是小学生由懵懵懂懂和初步具有形象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向初中的形象思维和初步抽象思维能力的过渡,初小作文衔接是整个基础教育阶段作文链条中的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因此衔接起来更不容易,所以研究初小作文衔接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着小升初作文衔接水平及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对学生语文素质和个人基本素质的提高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个很好的运用。
有人会说,现在都九年一贯制了,衔接问题自然“化险为夷”了。实际上,一直以来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仍然是“马路警察各管一段”,衔接问题依然存在。
尽管一些沿海地区在这方面都做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西北地区尤其是嘉峪关市区,目前初小作文衔接问题依然貌合神离。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研究现状,分析其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以求得对此问题的有效解决。
二、初小作文不衔接的原因初探
1.初小作文教学现状
目前小学作文的教学现状是:一般情况下,教师是根据教材中的单元作文题目和要求去要求学生的。通常是写作文前讲解相关的作文知识和技巧,让学生回去准备材料和打草稿,然后再在下一节的课堂上写完统一交上,老师批改,接着发下来,讲评,反复修改,直到记住。考试的作文题目一般是在近期所学的这几个单元的作文题中选择一个即可。学生平时作文一般是不会写了就先学范文(即仿写),等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进行一些自我实例的添加或置换(这是由年龄和知识水平、生活阅历等所决定的),所以难度并不大;语文考试的成绩多数情况不会在作文上表现出来,甚至有时考试时作文成绩按照字迹好坏和篇幅长短来决定。初中作文虽说教学的状况大同小异,但毕竟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各方面都有所提高了,考试的时候不一定是所学这些单元的作文原题,考什么题目灵活机动,所以作文如果平时没练过的话,就会出现不会写或胡写的状况,刚入初中校门的小学生如果还按照在小学的惯例去做的话,自然会作文分数不如小学好,这就成为了一个普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2.初小作文衔接学段《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现在,我们对照《语文课程标准》,找出初小衔接相应学段作文的目标要求。
第三学段(五-六年级)中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第四学段(七-九年级)中要求:“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看来,两个学段在主要内容上跨度就很大,要求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难怪初小语文不衔接,作文不衔接,《语文课程标准》本身要求就有很大的梯度。要解决这个难题需要更好地努力,以跟上《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3.其他原因
当然,还有诸如:各方面的衔接意识不强烈或没有,师生所用教材不衔接,教师的讲课方式、教学要求不衔接,学生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作文习惯不衔接,作文评价体系不衔接等原因,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初小作文不衔接,需要我们尽可能地从多方着眼,积极寻找解决对策。
三、初小作文不衔接的解决对策
对于教师:强化衔接意识,明了《语文课程标准》初小作文衔接的有关要求,并自觉地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中去。本着负责的态度,及时相互沟通,不仅要了解对方的教材、教学情况,还要了解学生的情况,有关作文方面的一切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初小作文教学衔接。
1 从“说”切入,以说促写
口语与作文具有许多的相通之处,都是对人的思维的表达,只是一个以口头语言为介质,一个以书面语言为介质。因此加强口语交际的训练有利于学生作文能力(如叙事、议论、表情、达意等)的提高。吕淑湘先生指出:“语言教学从口语训练入手,是顺乎自然,事半功倍的;放过口语训练,孤立地教学书面语言,是违背自然,事倍功半的。”说与写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具有比书面表达更广泛、更灵活、更及时、更便捷的特点,在训练中能提高学生快速构思和语言运用的能力,取得省时、增量、实用的效果。口语表达更注重焦急环境的制约,在语言中加入了仪态、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因素,使语言的内涵更丰富,表现力更强,运用的技巧更多样,学生在训练中对语言的感悟也就更真切。所以,口语训练是活生生的语言实践,是行之有效的语言实践。
藏族学生生性豪放、淳朴,但有一部分学生害怕用汉语与他人交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源于他们不太流利的汉语口语表达。为此,必须扫除学生心理障碍,加强他们的汉语口语训练,从而促进作文水平的提高。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是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宁说不写。而听、说、读、写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因此,可以以“说”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写作文时也有话可说。如果能在语文课堂上重视学生口头训练,同时进行说写结合的训练,这无疑是具有新的教学意识的突破性改革。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这是为完成作文教学总体目标的奠基工程之一,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谚语的机会,让他们不惧于任何场合,在任何情况下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向别人倾吐出来,而且有意识地把学生功能的口头表达与书面作文直接挂钩,由观察到说话,由说到写,说写结合,以说促写,不断协调说与写的关系,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会得到稳步提高。
2 增加阅读,以读带写
自然环境海阔天空,社会生活瞬息万变,人们靠直接观察所获的材料,只能是凤毛麟角,必须借助间接观察大量补充。间接观察的重要手段就是阅读。钱谷融先生在接受中学生关于语文学习的采访时就十分强调现代学生需要大量的阅读,增加“识度”,这是击中肯綮的。“腹中有诗书气自华”,学生阅读面狭窄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严重失误,也是学生写不好作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写好作文需要有积累,包括生活的积累和阅读的积累;写好作文需要有底蕴,包括文学的底蕴和精神的底蕴;写好作文还需要一个学习和模仿的过程。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阅读。
藏族学生的作文,往往容易写得索然无味,语言贫乏,词汇量小,反映出知识面狭窄,甚至是语言不通顺等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广博的知识来源于读书,丰富的词汇来源于读书,良好的语感来源于读书。多给学生独立读书、背诵、品位的时间,对学生功能喜爱的教材篇目,可多学精学,适时将课外的美文佳作引入课内,作源头活水;注重感悟,重视阅读的整体性和文气文脉。教师要激励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空尽情翱翔。语文教师可每周用一两节课让学生自己读书,或干脆定期将学生带入图书馆或阅览室,拓展学生自我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生兴趣、产生动力、开发智力,在广泛的涉猎中,真正学会读书,体会读书的乐趣。
语文教师还要加强阅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报,进行知识积累,充实学生文化底蕴,可要求学生准备摘抄本,摘抄优美词句段落,也可用剪贴的形式进行专题积累。我们一方面要鼓励学舌功能主动阅读,另一方面要避免阅读的盲目性,让学生多读一些有较高品位和审美情趣的作品,组织学生畅谈读书体会,使学生成为一个“好读书、乐读书”且品位情趣高雅的人。要搞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如图书借阅制度、心得交流制度等。这些制度有效地保证了课外阅读健康有序地进行。课外阅读交流看起来只是一种阅读信息和经验的交换,其实这项活动所覆盖的内容是比较丰富的。一个阅读阶段下来,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了,有些方面远远超出了我们预想的结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笔下生辉,非从阅读开始不可。
3 关注生活,叙写生活
张孝纯先生在《大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论述:“语文本身源于生活,人们又时时借助语文来参与生活、认识生活、反映生活、改造生活、创造生活。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使自己的语文能力不断得到发展。人一旦脱离了社会生活,头脑就会空虚,思想感情就会枯竭,语文能力也就丧失了生活的土壤。”语文教学如此,作文教学更是如此。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对于写作方面的要求,新课标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生活(包括自然)的确与写作密不可分,我们因对生活的感悟才有了写作的冲动,才有一种思想需要表达。同时,生活还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
3.1 引导学生关心生活,亲近自然。很多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但在写作时却选不出材料,无话可说。这是因为他们虽置身于生活之中,却不是生活的有心人。他们不去观察,不去了解,不去思考,不去感悟,更没有积累。这其实与我们教师有关。这种情形必须改变。语文教师应该把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要与课外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比如组织一些参观、访问、游览活动等。一句话,就是要充分体现作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3.2 作文要表现生活、干预生活。根据作文教学与生活联系的原则,我们在指导作文时应大力提倡学生写自己熟悉的、有感悟的东西,努力反映身边的生活,发掘并表现身边平凡生活的美和意义,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感动和感激之情。在我所教的每一届学生中,几乎都写过《一件小事》、《我的老师》、《我的家乡》等这样陈旧的题目和题材。但是,几乎每一届学生的作文中都不乏有新意、有个性、有灵气、能让我感动的习作。原因不在于技巧,而在于他们在真实的生活中发现了令他们感动和感激的东西,写出了他们对生活的真实而独特的感受。的确如此,有了生活的底子,有了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有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那么,学生作文自然就会血肉丰满,有真情实感了。虽然它也许还很稚嫩,但它毕竟是一种真实的鲜活的生命的活动,是创作主体个性的张扬。这就很可宝贵了。
一、命题作文
既然作文教学以命题作文为基础,那么,哪些东西可以作为教师的命题内容呢?就题材范围来说,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题目相同,题材相同。这一部分题目,不仅起了题目的作用,而且还基本上决定了学生的题材的范围。如下面几种:
1.看图作文。教师以一张图画来命题,如“老师说他做得对”、“放学后”等。
2结合课文命题。学生对阅读课上学的文章是比较深^的,体会也比较深刻。
3.结合课外阅读命题。课外阅读不同于课堂阅读有老师的指导,课外阅读的文章必须是学生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的,因而也就更有独特的见解、心得和体会,容易写出新意来。
4.结合电影、电视命题。学生都很喜欢看电影、电视,而电影、电视又不同于课外书,因为它给学生的东西是通过画面而不是通过文字。
5.结合集体生活命题。学生的集体生活的内容是丰富的。从班级到学校,每次集体活动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结合这方面出题,无论低、中、高年级都是很适合的。总之,集体生活与作文命题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第二,题目相同,题材自拟。总体来说,这一类比第一类困难些,因为学生必须自己去选择题材。根据题材,可以有以下两方面的命题范围:
1.写事情。教师根据学生日常生活,寻找题目:怎样选择新颖的题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经常从这方面下手,对学生一定会有帮助。
2.写人物。写人物比写事情又要难一层。教师可根据学生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人物来命题。
二、自由拟题
第一,指定题材的大概范围,然后由学生自由拟题。这种形式,只是比命题作文稍难一点――需要学生自己去找题目。如,班上组织参观了某个风景点,那么教师就可以限制他们写有关这次参观的内容,而题目则由自己决定。这种形式,也可以说是命题作文向自由拟题过渡的一种形式。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文题要简短、确切。
第二,不加任何指定条件,完全由学生决定这篇文章的一切。这种形式就比较难了,必须建立在命题作文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写自己最受感动的人和事,写自己最有感触的景和物。如果命题作文有了一定的基础,那么,学生自然会从前面命题作文中说的那些题材里找到自己要写的东西,并决定自己的作文题目。
这种形式虽然难,但它有明显的优点。首先,学生可以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写出来,不像平时受命题的限制。自由拟题,学生的作文比平时要丰富得多,活泼得多。其次,可以培养他们独立作文的能力,以便将来使用。教师应告诉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写文章,再也不是由老师给出题目了。自由拟题作文是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考场就是战场。要确保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的成功,考生必须首先奠定确保成功的第一块基石:审清题意。
审题如同下棋,一着不慎全盘皆输。而要审好题,关键有五点:
一、找关键字眼法。这种审题方法适合命题作文,即找出所给题目的关键字眼,然后围绕关键字眼确定文章的中心,选择材料和安排结构等。如2001年湖南的中考作文《读书真好》,其关键字眼是“好”,“好”可指好处、益处,即对人成长和生活的积极意义。也可指审美愉悦,如读书后的幸福感、兴奋感、满足感等。由于文体不限,我们既可叙事,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总之,都要围绕“好”做文章。例如考生写从朋友那里借来了《水浒传》来看,被其中精彩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也学到了许多人物描写的知识,于是他反复阅读,领悟到了其中的“好处”,结果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样写就做到了审题准,切合题意。
二、补全题意法。半命题作文往往采用这种审题方法。审题时尽可能多方面罗列补充的内容,最后确定最佳补充内容,选择自己感受最深或占有材料最多的题目来写。如2005年广东中考作文题目:《又一次__________》,题目“又一次”中的“又”,表示不止一次,是前一次类似事情的重复或继续。读懂了题目的前一半,我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自己最有话可说的内容来补全题目。比如可填上:相逢,落泪,跌倒,想起你,见到了他,使我感动,得到启示,感受父爱,战胜挫折,让老师失望,伤了妈妈的心,尝到成功的喜悦等等。文题补充完整后,要从语意、语法、语感的角度作一番检查,做到简明、生动、准确。在此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有话可说的题目去选材、立意、构思,这样的文章绝对不会偏题、跑题,并能快速准确切题,节约时间。
三、以大化小法。这种审题方法适合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往往指明写作范围或谈论的中心,其他方面没有严格的限制和要求。写作者只要能紧扣话题作文,抒写真情就可以。但是由于限制少,许多同学审题不准,写起来跑题,甚至出现转换话题的失误。要克服这种弊端,我们可以化大为小,把话题引向深入,找到适合自己的开口小的具体新鲜话题。如以“交往”为话题的作文,一考生没认真审题,只从大方面谈“交往”的重要性,从同学间的交往切入,然后谈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最后谈国与国之间的不公平竞争和热爱和平、反对种族歧视等问题,导致话题转换。事实上,“交往”是个大范围,我们可以从小处着手去思考,如叙写幼儿园小朋友之间的交往,表达人与人之间应真诚相待,不可势利冷漠的主题。写作范围缩小为幼儿园的小朋友,以小见大,推及到所有人。这样文章既紧扣题意,又能深刻地表现主题,所写内容也新颖,这样的文章就能获取高分。
四、联想引申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抒情散文的审题,因为许多话题作文完全可写成抒情散文。如以“路”为话题作文,我们可以由地上的路联想、引申到人生之路,可以从这两个层面去思考。如2002年湖北宜昌市的中考作文以“灯”为话题,同样可以由现实生活中的灯联想、引申到照亮人生之路的灯,这灯可引申为人,或是物,或是某句话等。若写现实生活中的灯,可以写成说明文,介绍其构造、性能、种类、使用方法等;写成记叙文可写与“灯”有关的事件;也可写成托物言志的散文,抒写对象征意义的“灯”的歌颂等等,然后去选择材料,安排详略,这样审题也能达到快而准的目的。
五、正反权衡法。即审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力求选择最佳角度作文。如题目《家乡变了》,其中“变”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由好变坏;二是由坏变好,明确了这两个层面,再去确定内容和立意,就轻松自然了。又如重庆市中考作文以“面对批评或表扬”为话题,那么我们就应该想到“批评”、“表扬”是否都有益处?“批评”、“表扬”是否都有害处?显然不能一概肯定或否定,应从不同的角度辩证地看问题。若写成议论文,观点要正确,不能片面。若写记叙文则可以选取一个方面去写,看哪方面自己感受最深,最能写出自己真切感悟,就确定下来,然后再作文。
审题就是要死抠字眼,一字一句分析,特别对提示性语句或要求等一定要反复阅读,明确其中的导向性和限制性,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保证作文不偏题、不跑题。
(作者单位:河南省临颍县北街学校)
一、关注社会现象,感悟生活真谛
社会生活是写文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作文内容离开生活就如同花草失去水份,不会有美丽的风致和持久的生命力。“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是陆游教训儿子的名句,意思是说,真正要学写诗,必须在诗外下功夫,也就是需要生活实践。学诗如此,学写作文何尝不是?如果只在课堂上谈写作技巧,那只是舍本逐末,隔靴搔痒;如果仅仅限于作文课上的冥思苦想,那只能是闭门造车,凭空杜撰。关键是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让他们从平淡的日常生中采撷有意义的材料。
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学生学习繁忙,加之生活环境相对封闭,基本上处于“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状态,很难再接受新的信息,对于国内外时事显得孤陋寡闻。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广播、电视、网络和报纸等媒体中的有关新闻报道,例如:感动中国人物、平民英雄、草根文化等。总之,处处留心皆学问,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更高更远的角度看世界,看人生,体悟也会更多。
我常常倡导学生看“百家讲坛”, 例如,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等等。我还向学生推荐一些名著,并就此组织课堂讨论:你如何看待这些现象?如何理解名著中的人物形象?使学生受益非浅。
此外,要注意观察生活琐事、生活细节。日常饮食起居,邻里亲情,迎来送往,街头巷尾,商场一隅,都市风情,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一个片断,一个场景,一个瞬间,只要抓住特点,就是写作的好材料。老师的一个眼神,学生的一个微笑,最能表现师生的情感交流;苍老的面容,蹒跚的步履,佝偻的身躯,最能表现父母为子女的无私付出;随手扔一团纸,随地吐一口痰,随手折一枝花,完全可以小题大做,进行道德品位的思考。
法国罗丹曾说:“生活缺少的并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茅盾也曾说过“应当时时刻刻身边备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稿簿,无论走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录下来。”在生活中,只要善于运用那一双慧眼观察,时时刻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就不愁写不出好文章!
由此可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接受多方面的知识信息,掌握多方面的材料,写作时学生就能站在较高的位置上看问题,跳出自我的狭小圈子,就会写出有鲜活生动内容、充满时代气息的文章,从而避免内容单一,陈旧的弊病。
二、挖掘课文材料意义,丰富作文内容。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没有足够的吸收,便不可能有准确、生动的倾吐。教材中的篇目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精品,汇集了古今中外多种文化的精华,内容丰富,题材多样,贯穿了对社会、生活、人生、道德伦理的思考,材料既是经典的,又是丰富的,鲜活的。这也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经典的作文素材库。
可是教学中存在阅读和写作脱节的问题,学生不能把“读”的内容转化成“写”的内容,七八年中学了那么多课文,写起作文还是无从下笔。因此语文老师要在教学中要增强写作意识,渗透写作指导,指导学生梳理课文材料,解决学生写作中“无米之炊”的问题,学会化用课文材料来充实作文内容。
“书到用时方恨少”, 积累语言材料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多读、熟读以至背诵,让课文语言材料烂熟于胸,做到这些,就为写好作文奠定了基础;但是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文材料,而用好材料的关键是挖掘出课文内容在今天有哪些现实意义,例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杜甫的博襟和崇高理想还有身处茅屋的济世之情。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改变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感动着广大读者的心灵,并产生着积极的作用。
学习了《伤仲永》,让学生明白一个哲理:天赋固然很重要,但一个人的成才更离不开后天的学习;
《紫藤萝瀑布》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哲理启迪我们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散步》中有这样一个细节:“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个细节片段对启发学生写亲情作文很有帮助。
保护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指出正是人类制造了环境悲剧,警醒人类要重视环境问题。
《再塑生命》海伦用她的坚强乐观告诉我们,要微笑着面对挫折,要用自己的毅力把困难打倒。无论我们将面对多少成功与失败,我们都应该珍爱我们的生命,珍爱我们生命中的苦辣酸甜经历一次磨难,就是一份积累,就是一份财富,磨难经历的越多,对爱的感受才越深,磨难又给了你一次战胜困难的经验。学生在向莎莉文老师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时,也为这位盲聋哑女孩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动,是引起师生心灵强烈震撼的作品。 教师教学时可结合课内外材料,由阅读教学过渡到写作指导。海伦?凯勒的材料至少能说明如下观点:①幸福是一种感觉(经受过严寒的人懂得得阳光的重要,经历苦难的人最能诠释幸福的含义)②珍惜已经拥有的(包括健康、幸福、学习条件、生活条件)③身处逆境,自强不息(残疾人的例子最典型,包括史铁生、张海迪、桑兰)④心存阳光,学会感恩。
再如课文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经典名句是非常好的写作素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
上述课文或是人物或是事件或是包含哲理的语句,都可以作为作文材料。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得法举一反三,会使学生在读中受益,写中见效,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三、扩大阅读范围,开阔知识视野
美国斯迪劳?德?克拉森教授说过:“学生自由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助于作文能力的发展,增加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写作训练对帮助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事实上真正的作家一生离不开读书,应当说书读的越多,写作才越有灵感。古今中外的文学家、作家无不博览群书,他们不仅精通诗文,而且对历史地理、天文地质、军事经济、琴棋书画、稻菽麦菜等等都有广博的知识,因而写作起来能随心所欲,涉笔成趣。所以前人告诫我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写作也一样,阅读面越宽,知识积累越丰富,占有材料就越多,写作时才能厚积薄发,运用材料才会游刃有余。因此,语文教师要彻底转变观念,确立大语文的意识,指导学生广读课外书。像科技科幻类、历史类、童话类、天文地理类等都是很好的阅读材料。读时注意仔细品味、吸取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开拓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随时摘抄优美词语及精彩片断,广泛吸收,大量储备。可以是一段文章、一条新闻、一则寓言,还可以是一首诗、一段歌词、一组素材,或者一句格言、一个成语、典故等,都要分类摘抄,形成自己的“备料库”,在今后的写作中灵活运用,或许那就是最精妙的一笔。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俗话说:“胸有诗书气自华。”学生读的书多了,知识面广了,写作时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
一、生活和阅读——发掘源泉
1. 叶圣陶先生说:“应该去寻找他的源泉(指作文)。有了源才会不停地注入真实的水,这源头就是生活”。因此,教师要从丰富学生的生活入手,训练学生多角度吸收信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把生活的素材加工成丰富的信息。生活是多彩的,学生情绪饱满地投入生活,如布置教室,设计学习园地,筹划班队活动,参加各种兴趣活动等。教师教会学生及时捕捉灵感,那么写作的素材就会如同有源头的活水源源不断。
2. “如果能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章之影响,不必有意摹仿,而思考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所谓阅读为写作之基础,其意在此。”(叶圣陶语)通过阅读,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在语言实践中走进语言,感知语言,积累语言。我们还要不断拓宽阅读内容:有关课文的资料,中外名著,科普读物等,甚至可以逐步发展到网上看书和资料,让学生在广阔阅读的基础上吸收思想,拓宽思路。
二、仿写到创写——培养创新
就像婴儿学走路一样,经过学习后才慢慢会走。倘若学生对童话、诗歌、书信等文体没有接触过,怎么能让他们写出这类体裁的文章呢?因此,写好个性作文的途径是从仿写到创写。仿写可以依照课文写。小学生所学的每篇佳作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如学习《海上日出》,让学生仿写《家乡日落》,学习《草原》,让学生仿写《家乡的田野》。学生根据生活体验写出的作文五花八门,闪烁着个性的光辉。
三、求真与想象——放飞个性
《标准》强调:“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个性化作文应该是求真和想象并存。求真,就是写生活,写真情实感。同样的生活内容,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写作内容和不同的情感体验。如面对禽流感,有的学生认为它很可怕,应处处小心行事,躲在家里最安全,不要与任何人接触;有的学生则认为它并不可怕,只要从自身做起,预防为主,加强锻炼,禽流感是难以兴风作浪的……“最杰出的艺术本就是想象。”可见,一切创造活动都伴随着想象。丰富的想象使文章别开生面,能将难状之物之景,难写之情诉诸笔端,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而给文章带来新意。如参加学校的读书公园,学生编起了童话《读书公园里的悄悄话》、《比美大赛》、《读书公园的叹息声》等有童话气息的故事,无一不张扬着独特的个性。
四、我笔写我心——倾吐心声
1. 提倡个性化的语言。小学生语言要个性化,是指语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特点和个体特点等。因此,个性化作文的一个秘诀就是说自己的话,抒自己亲身的情感,写自己独特的见解。如一学生写的《歪牙老师》:“老师的两颗门牙向外暴着,一颗像爷爷上山砍柴用的斧子,一颗像妈妈厨房炒菜用的铲子。”语言鲜活,把“歪牙老师”的外貌特点充分地刻画出来了。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自己喜爱的内容。《标准》强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深受感动的内容。”个性化作文就是还学生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自己喜爱的内容。如教师在讲台放一个储蓄罐,学生通过思考、观察、讨论,结果有的写成记叙文《储蓄罐的秘密》、《储蓄罐的来历》等;有的写成童话《储蓄罐的诉说》;有的写成诗歌《啊,储蓄罐》等。
五、激励评价——发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