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

时间:2023-02-13 06:16:35

特殊教育

第1篇

同样是教师,我们却与别的教师有着太多的不同,同样是教师,我们付出的却比常人多百倍,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辛苦。同样是教师,我们的爱心要比普通教师多得多。或许,我正无比投入地上着课,突然有学生跑上讲台对我视而不见地大喊大叫;或许,就在快乐的课堂上突然飘来一阵臭味,原来是有学生拉屎在裤子里;此时我不得不停下手中的事情,去处理这种突发事情;或许,在课堂里一个学生癫痫病发作,突然倒地口吐白沫还死死咬住自己的舌头不放,在地上抽畜不起;既是教师,又要尽父母的责任,甚至还要学会医生的一些本领。

不用说大家也应该知道,这就是特教学校的老师们。从事的也是教育工作,却比一般教师多了许多苦辣酸甜,多了一层更深的爱心,而社会上真正了解的人却是不多,在很多人看来,包括孩子的家长,他们认为只有正常孩子才有权享受教育,而对那些特殊孩子――残疾儿童的教育根本不重视,或者说往往忽视对他们的教育,在他们身上投入的爱很少。很多认为他们是一群不正常的孩子,给予他再多,也没有反应,更不用谈回报。有感于此,我想说:“这群特殊的孩子需要爱,特殊教育更需要爱。”所以我们一直在默默的工作着。

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己有好几个年头了,在特殊教育从教的过程中,在与这群特殊孩子的交往中,让我更深切的明白,多一份爱特殊孩子就能成长一步,离回归主流社会的距离就更近了一步。在这几年的风风雨雨里,我与这些孩子们发生了许许多多难忘的事情,同样这些也是一幕幕令人感动的小插曲。

陶晴同学她不但有语言障碍,智力也有残疾,而且她的肢体协调能力也很差,走路一腐一拐的,激烈的体育运动是不能参加的。每天早上我都会在校门口等她或安排学生等她,扶她上楼梯进教室,虽然她行动不便,但是每到大课间活动时间二楼空地上总能看见她的身影,一次一次的练习拍球、一次次的练习蹲起、单脚站、肢体平衡等动作的训练;虽然这些都是极其简单的动作,但对于一个肢体协调能力很差的她来说是个高难度的动作。每天放学后,她经常主动要求我把感统训练室的门打开,她自己要给自己做感统训练,开始我认为她只是想玩玩具而己,可是两个多星期过去,她几乎每天都叫我开门自个儿去训练,有一次,我不经意的走到感统训练室时,看见她正在走“环形按摩平衡轨道”,总是没走到三步她又掉下踩地了,但她却不气妥,掉下来了再来,一次一次的重复着练习。看到她满头大汗、一副早己疲惫的样子,我下定决心,一定不能再让她没有计划、没有目的折腾。我加班加点整整两个星期给她制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训练计划,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几乎做到了,每次都在场帮助她完成每项训练。很多时候当我劳累了一整天,第二天发现所做的全是无用功的时候,我没有任何怨言。很多人都会抱怨,抱怨上天的不公,抱怨社会的不平等。但是,特教老师不会,他们不能抱怨,似乎也没有抱怨的权利!看到自己傻乎乎的孩子们,他们不会去抱怨为什么她们这么难教,为什么脾气都这么怪?这些老师唯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献出自己的所有爱心,去帮助每个特殊的孩子。作为一名特教老师,需要更多的爱心,更多的精力去包容这些孩子。

三年了,她的肢体协调能力、身体平衡能力有了一定的飞跃。她把所有的精力都发挥出来了,做了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了她自己想做的事情。她现在再也不用我们在校门口接她上楼梯了;体育课也不必享受特遇了,而且她还报了学校的舞蹈队,她曾经告诉过我,她要上台表演“感恩的心”来表达对老师的教育之恩。虽然她还没有被舞蹈老师选中去做舞蹈队员,但是我相信就如她自己所说:“只要好好学习,就会有进步。”

陶晴同学让我深深明白,虽然这些孩子生理上有缺陷,但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积极向上的,她们内心同样渴望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工作,她们有着和正常人一样的毅力,只不过有时会被这样或那样的客观原因所隐藏而未被发现。

作为一名特殊教育老师艰辛无处不在,但感动也无处不在,正因为有这些点滴的感动,才凝聚了我们特教工作者无穷的动力。2013年9月10日教师节那天我走进办公室,就发现办公室桌上有好多学生画的画,这些作品是学生送给我的教师节礼物,虽然这些画简单、粗糙,甚至还有错别字,但是我感受到了这些礼物的珍贵,这是他们第一次送礼物给我,而且是自己用心制做的作品,我心里有无比的高兴和激动,但是我也有一些失望,这么多礼物中没有发现陶晴同学的。“叮呤呤……上课铃响了,我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上课。当我刚上课不久时,陶晴同学突然举起手,用她并不是很准的语言说:“老师,我有话对您。”因为平时上课她最喜欢插嘴,说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我没有停下自己的讲课,也心想她肯定又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没过一会儿,她又举起手,哭丧着脸说:“舒老师,我有话一定要对您说。”此时,我随便回答了一声:“陶晴同学,老师知道了,有话等下课完后说好吧!”我继续讲课,可是没有上两分钟,她又说:“舒老师,我有话一定要现在对你您说,我怕等会忘记了。”此时,我生气地说道:“为什么你总是打断大家上课,老师不是说了吗?有话请你下课再说。”话音刚落,当我准备转身板书时,只见她从座位上迅速站起来,快速走上讲台,对着我我深深的敬了个礼,并且小声地说:“舒老师,今天是教师节,我祝你教师节快乐、身体健康、永远年轻美丽,我没有能力画画做贺卡给你,但我一定会用好好学习的行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你,从今以后一定要认真学习跳舞,争取在明年元旦文艺汇演时上台表演个舞蹈送给你。”之后又抱着我说:“舒老师,我爱你。”顿时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一句句“教师节快乐”传入我耳里,班上还有些同学来到讲台,有抱着我腿的、有拉着我手的……此时,我整个人都呆掉了,我被这种从未预料过的幸福包围着,这种幸福是一种含泪的欣慰。我既感动又难过,为这群特殊孩子的真诚、热情所感动,为误会陶晴同学的行动而难过后悔。不知过了多久,我突然醒过来,拥抱这些孩子,并大声的说:“同学们,舒老师也爱你们,你们不比别人差,你们是最棒的,只要你们现在好好学习,好好做人,将来能立足社会,自食其力,就是给舒老师最好的礼物,最大的欣慰。”

爱拉近了距离,爱凝聚了力量,相信有爱就会创造奇迹。自从这个教师节发生这样的小插曲后,班上的桌子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凌乱了,教室里任何时候都看不到垃圾了,学生作业也有了突破性的飞跃……现在班上几乎隔一个星期就能得一次流动红旗。直到今天我偶尔还会收到一些小画,一些纸条,画虽简单、语言虽朴实,但足以说明,他们懂得了什么是爱,知道了该如何去爱,如何去表达自己的爱……

在这个社会中,存在着很多特殊的儿童,有一部分得到了教育,有特教老师去关心关爱他们,但仍有一部分特殊儿童没有受到教育,在这里,我衷心的希望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人,相信你们都是有爱心的人。请你们以后看到特殊儿童的时候,不要投去歧视的眼光看着他们那一张张稚嫩的笑脸。假如你的亲人是特教老师,请你为他们感到骄傲吧!特殊教育事业是伟大的!

第2篇

 

一 特殊学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师职业压力较大

 

新时期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职业压力,主要是特殊教育教师对职业期望与特殊教育学校现实状况冲突的一种心理表现;新时期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是其不能顺利应对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压力时的一种特殊极端反应,是在长期紧张的特殊教育状态下产生的情绪。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压力有代表性的观念有以下两种:(1)特殊教育情感耗竭论,代表人物是派恩斯。

 

他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由成就感降低导致的。产生职业倦怠的个体对服务特殊对象丧失了部分或全部的情感,甚至以非人道、极端的教育方式对待受教育儿童。(2)特殊教育情感调适论,教师个体及学校社会环境的变化不当会引起职业倦怠。当教师个体感到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时就会产生职业倦怠。

 

大多数学者认为,人格因素在职业倦怠中显得非常重要,特殊教育学校低自尊者更易产生倦怠。

 

而面对教师的职业倦怠,学校也不能做出很好的应对,由此也影响到特殊教育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及其职业教育极其不利。这些问题是由教师的教育地位所决定的,面对教师的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学校更应积极研究应对,以适应教育的发展需要。

 

2.职业教育质量偏低

 

特殊教育学校职业课教师由于长期脱离实践的第一线,又得不到专业技术培训,使思想观念和水平难以适应当代社会。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低,由此也影响到职业教育的质量。

 

3.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办学理念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特殊教育学校过于强调文化知识学习,忽略残疾人职业教育,这也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发展。社会对于职业人才的需要与学校的培养相脱节,特别是残疾人的职业教育较滞后。同时,由于特殊教育学校对职业教育不够重视,学校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较为落后,导致学校对于职业教育的关注度降低,学校的发展定位与社会的发展脱节,这就直接影响到特殊教育的结果。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

 

二 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策略

 

1.加大职业教育投资力度,强化职业教育研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特殊教育学校发展特殊教育事业需要有一定的条件作为基础。特殊教育投资的多少,学校教学设备的配置直接影响特殊教育的质量和发展,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势在必行。在教育中应把握政策,及强化教学研究,积极探索可行的培养措施,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残疾人职业教育质量,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职业教育的科学有效发展。

 

2.加强教师职业研究,强化教师职业能力发展,促进特殊教育的科学发展

 

学校的发展靠的是教师,教师的发展靠的是职业能力。必须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积极开展教师的职业培训,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提高教师工作的幸福指数,积极创造特殊教育学校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通过马斯洛的层次需理论建立适宜的教育教学目标,积极主动地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关注特殊教育的发展,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思路,提高特殊学校的教育质量

 

众所周知,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中,特别是特殊学校的职业教育,学生的基础存在差异,教育教学的质量存在差异,使培养的职业人才也就参差不齐,培养的质量不高。

 

为了适应时展需要,就必须关注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关注残疾人的职业发展,并通过强化教学改革,探索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强化残疾人的职业教育与生存能力的教育,提高教育教学的发展与办学思路,集思广益、积极探索,切实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特殊教育学校需要借鉴学习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强化本校的职业教育研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教育培训,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积极探讨切实可行的特殊教育策略,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3篇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自己大姨妈光临,然后就是什么都不想做?因为自己居住的家庭条件有限,就是属于室外厕所的那种,然后到了晚上的时候得在家里用尿盆那种,然后孩子就会每次好奇的都问,就是关于来例假的事情!因为他就特别好奇的问,尿盆里为什么会有血?是不是谁受伤了?

之前自己每次都是敷衍的跟他说一下,然后也就过去了!

昨天晚上的时候,当小臭在一起问起来的时候,我说那是每个女生都会有的,但那是每个女生的秘密,是不可以跟别的男生说的,就是即使他们班的女同学长大以后也会有的,如果就是有一些女生不小心弄脏了裤子,以后男生也不可以笑话,而是想法设法的得去保护女生,不被其他更多的人发现!

小臭似懂非懂的说,哦,我知道了,那是每个女生的秘密,并且男生是应该爱着女生的!就是得关心着女生的!

有的时候其实对于一些特殊方面的教育,自己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毕竟自己真的不是育儿专家什么的,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说现在的孩子应该早一点给孩子普及,那一方面的教育,毕竟现在的孩子都特别的早熟,关于一些电视网络里面说的一些知识,其实孩子知道的比大人知道的都多!

其实自己想的是,小臭还是个孩子,也许不应该跟他说那么多,但是又觉得孩子一直问,好奇的话,自己又应该给孩子一个合理的解释,所以也就给孩子简单的说了说!

那是女孩子长大以后的标志,每个长大以后的女孩子都会在每个月的时候有身体不舒服的那几天,但是并没有关系,在这期间是需要得到男生的照顾的,不可以用凉水之类的。

最后也不知道小臭听明白了没有?自己也感觉略带尴尬的这种教育,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去说,但是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大方的男孩,知道关心和爱护女孩!

第4篇

关键词:特殊需要;特殊教育;问题;理论

特殊需要是特殊个体对其生存发展所需特殊条件的依赖,是生命基于个体间的差异性。它作为特殊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概念,在上世纪中后期全民教育运动与融合教育理念的倡导下,开始活跃于特殊教育领域,并随着特殊教育的服务模式进行不断的转移。传统教育实践中,残疾、障碍等特殊对象受到了人们的歧视,而特殊需要下特殊教育的出现不仅对其进行了批判与审视,并为其提供新的视角,同时也为满足学生的特殊需要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一、特殊教育的概念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教育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目前,国际上对特殊教育的理解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有关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特殊教育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其中被多数人所认可的解释有以下几种,特殊教育是指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教材、课程、教学方式和教学设备等来满足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以达到特殊教育的目标。另一种解释是基于学习者个体之间的差异性,通过采取各种方法来尽可能满足这些特殊个体的教育需要,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确保这些特殊个体与正常个体具有同等接受教育的机会。美国《残疾人教育法》中对特殊教育的理解是,指为满足具有一定特殊性学生的特殊需求而特别设计的教学计划,包括体育教学。虽然不同学者对特殊教育概念的界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其共同点都是针对特殊对象的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教育。

二、基于特殊需要视野下特殊教育引发的问题

目前,国外对特殊教育理论的研究和问题的解决主要是从其概念角度出发,而并没有对基于特殊需要的特殊教育进行深入的研究。对特殊需要的理解仅仅局限于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一般需要上,对特殊需要与特殊教育之间的联系也缺乏充分的认识与论证,从而导致诸多学者难以从学术方面或教育哲学角度来对基于特殊需要下的特殊教育问题进行审视与解决。国内对特殊教育的研究大多是对国外现有研究情况的一种介绍与推广,缺少与之相关的系统性研究。不仅对特殊需要概念理解非常模糊,而且将其逐渐泛化,从而模糊了其与其他学科的界限,为其他学者对特殊需要下的特殊教育研究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三、基于特殊需要视野下特殊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一)研究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人的存在意味着需要,离开了需要便不会有辉煌灿烂的人类文明,不会有波澜壮阔的社会思潮,也不会有引导人们奋斗不息的美好前景。需要是剖析人的本性、揭示人的历史活动的重要工具。目前,我国对人的需要研究已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包括研究理论、方法等,这些成果对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特殊需要是基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对其生命的存在、延续与发展所需特殊条件的一种反映。教育是生命个体存在与发展的需要,它体现在生命发展的过程之中。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反映了个体教育需要的差异性,有差异存在就会导致教育需要的不同。因此,差异性是人与人之间不同个性发展需要的表现。

特殊教育将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在概念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基于特殊需要视角,对特殊教育理论进行研究,从而为人们重新认识特殊教育和平等教育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为教育资源的有效融合与共享政策提供分析原则。

(二)批判与审视传统特殊教育对特殊学习对象的歧视

基于特殊需要的传统特殊教育对特殊对象的歧视与偏见以及消极的教育期望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国际性的。近年来,特殊教育对象已相继获得法律上接受特殊教育的权力,并拥有平等入学体制和接受公共教育的机会。然而,这些特殊教育对象能够有多少接受教育的机会,自身又有多少能力来抓住这些机会来进行学习与生活,以满足其特殊的教育需要,是摆在当前特殊教育事业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早期特殊教育机构的建立是出于慈善的目的,且特殊教育实践研究是以“差异病理学”为理论指导,这使得特殊教育在本质上将个体视为存在某种缺陷的人。基于特殊需要为视角,对特殊教育的实践价值进行重新审视发现,其实质是隐含了一种歧视性的教育态度,它忽略了特殊对象作为社会成员一份子所具有的接收平等教育的权力。

生命的存在与发展决定着生命的价值,而生命价值的体现则依赖于生命个体与群体的共享互生、相辅相成。基于特殊需要视阈,对现有特殊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重新审视,既可以批判传统特殊教育对特殊教育对象的歧视与偏见,同时也可以为构建公平、资源共享、机会均等的特殊教育环境创造有利条件和提供理论依据。

四、总结

基于特殊需要视野下的特殊教育,其研究内容是多方面、多维度、多学科的,这主要体现在特殊教育对象受歧视的原因,特殊教育研究的历史困境及现实原因,各种教育思想、社会思潮与特殊教育之间的相互联系等。通过文章的分析,旨在使社会各界能够对特殊教育引起足够的关注与重视,能够在大量实践性研究的基础上对其理论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只有对特殊需要视野下特殊教育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进行更为丰富与广阔的探索,才能实现对特殊教育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娇娥.全纳教育视野下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J].学园,2014,10:38-39.

[2]盛永进.特殊需要视野中的特殊教育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07,09:14-18.

第5篇

1、教学特殊性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所谓素质教育是指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心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内的综合性教育模式。作为特教学生来说,教学特殊性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每一个特教学生,使每一个特教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提高每一个特教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教学特殊性只有最大限度的适应特教学生差异,满足各类特教学生的教育需要,才能使特教学生得到长远的发展。

2、教学特殊性是特教改革的发展趋势特教改革中提出:“时展,从教育科学和特殊教育的发展与我国特殊教育课程现状的比较来看,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建设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不能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要求和特殊教育发展的特殊要求,不能适应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进而也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基于如此,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有的以特教老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单调的集体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特教改革的需要,开展特殊性教学方式是特教改革的发展趋势。

二、特殊教育教师教学原则特殊性

特教学生特殊之处在于自身条件限定了他们各种特殊需要,所以特教老师在教学原则上存在以下特殊性:

1、耐心原则特教老师比普教老师更要有耐心。现在孩子难交是普遍问题,可是针对特教孩子,更需要加倍的耐心才能将教学工作做好。特教学生由于其先天或后天事故,生理或心理处于一种病态的反复之中。比如:自闭症孩子就需要不断进行重复性训练。因此,特教老师要拿出比普教老师多得多的耐心去理解、关心和呵护他们。并不是简单的以生为本就能解决教学问题的,因为特教对象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心理世界,而不变的坚守和超常的耐心成为我们拉近与他们之间距离的基石。

2、宽容原则宽容包含尊严,而不单单只是同情。作为特教学生来说,先天的不幸已经很痛苦,你强加的同情心会让他们觉得是在怜悯自己,让他们极易产生自卑、自闭、丧失信心、厌学等不良情绪,严重者可能做也伤己伤人的极端事情出来。所以我们需要宽容他们的不足,宽容他们的错误,在教学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3、爱心原则教育事业本身就是一份爱心事业。而相较普教老师,特教老师需要在教学上付出更多的爱心。只有强烈的爱心和责任感才能真正设身处地为特教学生着想,才能充分激发他们的生命活力,支撑起每一个特教学生学习的信念和动力。

三、特殊教育教师教学实践特殊性

特殊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结构流程与普通教育有很大不同,所以在教学实践上存在以下特殊性:

1、教学践行更细由于特教学生相较普通学生心思更敏感、更脆弱,所以需要特教老师观察更细。需要从他们面部表情、行为举止,乃至一个小手势的细微变化,来观察学习效果好坏,以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每个特教学生都存在行为差异性,不能照本宣科,学,需要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特教学生心理需要,帮助特教学生塑造并完善人格。

2、教学践行更微特教学生也有优点,对于特教学生长处,作为特教老师要给予褒赞和勉励,对于特教学生缺点不可放大看,更需要缩小比例看,因为其缺点有可能是其先天造成。所以在教学上特教老师要对于特教学生身上缺点要比普教学生看得更微不足道,这样可以保证积极健康的心态给予特教学生更自由的学习空间和成长环境。

第6篇

一、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学的对策

1.改进管理模式和教学理念

近些年来,我国特殊教育院校开展的音乐教学大多以娱乐为目的,虽然音乐教学可以给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带来快乐,但是这样的音乐教学并不等于高质量的音乐学习。所以,地方政府以及相关的管理部门都要对特殊教育中音乐教学的意义进行重新的认识,要重视音乐教育对于特殊教育学生心理康复以及生理恢复的作用。因此,要加大财力投入以及人力投入,改善特殊教育的音乐教学环境,鼓励学校的音乐教师对课程所有内容进行自觉学习,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把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升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对学生认知不足进行有效的弥补,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为特殊教育音乐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音乐课堂要走出教室人们都对课外活动的意义了如指掌

在课外活动中,学生能够展现出真实的自我,陶冶自身的情操,音乐教学同样如此。在特殊教育学校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在环境优美的公园里播放优雅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还可以让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发掘学生的特长和优点,方便教师以后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与此同时,课外活动是对校园文化生活的补充,因此要加强与其他学校的沟通、合作及交流,发现其他学校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从本质上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

3.结合音乐治疗开展教学

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音乐治疗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不是每所特殊教育学校在音乐治疗中都会取得显著的效果。但是身为音乐教师,必须要对音乐治疗理念进行学习和掌握,灵活运用音乐治疗的方法,将音乐治疗与音乐教学相结合。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实践经验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反思,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案,及时掌握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情绪变化,走进学生的心灵中去,将学生身体和心理特征作为出发点,满足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需求,从本质上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结语

音乐教育不仅能够让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萌发兴趣和爱好,更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素质,教师在开展特殊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以及艺术素养。因此,教师必须发挥音乐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将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将音乐教材多元化内涵挖掘出来,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作者:费华鑫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特殊教育中心

第7篇

“医教结合”理念一经提出,除了引起特殊教育理论界学者们的关注和讨论,一线教师们的反应也比较强烈,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试验和尝试,教师们在理念和操作上都遇到了困难,产生了困惑。

(一)对自身专业发展方向产生迷茫

特殊教育教师的来源可划分为普通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和特殊教育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大多数教师都具备基本的教学知识,包括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一般知识,特殊教育专科毕业的教师还掌握一定的特殊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经过几年教学实践的锻炼,基本上都能了解残疾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一般问题,能够胜任正常的教学任务。“医教结合”理念的产生,使得教师们在自身专业发展的道路上面临崭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双师型”教师。社会和家长由于视角问题,难免对“医教结合”存在理解上的误区,过分神化“医”的功能,对学校的教学工作寄予过高的要求,这无形当中也加重了教师的思想负担。

(二)教学目标和康复目标的整合成为难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目标,教师围绕这一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确定重、难点。在特殊教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残疾程度的不同,往往需要把学生分几类,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设计教学目标。“医教结合”理念引入之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个体情况的不同制定学生的康复目标,而康复目标和教学目标又不能各行其道,要彼此融合,这就使得在教学设计的初始阶段,教学目标和康复目标的制定成为考验每个教师的难题。

(三)“医”与“教”的关系不好确定

“医教结合”中的“医”是手段,“教”是目的,然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手段和目的往往调换了角色。很多学校为了突出自己在“医教结合”实验过程中的成果,往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放大了“医”的比重,而忽略了“教”的作用,使得课堂教学更像是康复训练,知识的传承显得苍白无力。关于这一点,有学者认为,特教教师应该做的是法律赋予他们作为教师的本职工作,即教学。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包括少量不脱离教育性质的康复训练应有机包含在教育的范畴与日常教学的框架之中。医疗性质的康复或者治疗是医生的工作与职业专长,特殊教师不能进行。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二者的关系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师们。

二、“医教结合”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三种错误倾向

(一)盲目追捧,以医代教

在特殊教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医”的作用,把学生部分功能的康复作为首要目标,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加大“医”的比重,而忽视了基本知识的输入。这主要是因为一些教师对“医教结合”理念的理解产生了偏差,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推广这一办学模式的背景下,教师们在把新理念内化为自身素养的过程中出现了盲从心态。

(二)消极回避,教而不医

固守原有观念,认为学校的功能在于教书育人,而医疗康复则是医院应该做的事,对“医教结合”理念不以为然。甚至还有部分听障教师,认为学生的听力障碍是不可逆的,所以在听障课堂上坚持只进行知识的传授,对“医教结合”理念持回避态度。

(三)机械复制,形而上学

机械照搬其他学校已经成型的经验和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着意模仿,忽略学校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这种现象在特殊教育课堂上也不在少数。这实际上是广大教师们在践行“医教结合”理念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少走弯路而进行的探索尝试,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就在于每一所学校、甚至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无法复制,过度地依赖已有经验,必然导致形而上学,从而丧失了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三、“医教结合”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原则

对“医教结合”的理解,不要神化,不要漠视,不要望文生义,要尊重,要学习,要适度开发,简单概括,四个字———过犹不及。在用这一理念指导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三个原则。

(一)适当原则

康复手段的介入要符合科学性,利于学生个体发展。“医教结合”倡导现代医疗手段和方法的整合,通过改善学生在运动、感知、言语和语言等方面的问题来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医学康复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课堂教学中所采取的方式是经过医学验证有效的。尽管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完全治愈残障的可能不大,但是只要通过“医教结合”有一定程度的好转,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根本性的提高,就会使他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因此,康复手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医教结合”理念得以贯彻的保障。

(二)适合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所采取的康复措施要契合学生身体发展的实际,有效促进个体的缺陷补偿。每个残疾孩子都有明显的个体差异,这与他们的残疾成因和生理基础相关,由于神经损伤的部位、程度、机制不一,残障对学习能力的影响也各不相同。特殊教育工作者只有了解这些残疾及其对学习能力的影响,才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三)适度原则

第8篇

一、大力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努力满足残疾人的教育需求

1、切实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坚持将发展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作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与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坚持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作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按照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推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持续发展,满足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

“十五”期间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发展的目标是:

(1)市区及县城镇适龄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以下简称“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分别达到95%以上,使入学率、保留率分别达到或接近当地义务教育水平;在此基础上努力发展高水平、高质量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满足其他各类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努力建立为社区和家庭残疾儿童少年教育提供指导、咨询等服务的社会体系。

(2)三县一郊的农村地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分别达到85%以上,努力使之达到或接近当地义务教育水平。

鼓励三县创建具有示范作用的特殊教育实验学校。

2、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

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康复、教育事业,使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积极支持幼儿教育、特殊教育机构以及社区、家庭开展3岁以下残疾儿童早期康复、教育活动。

3、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要坚持以职业教育为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和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有条件的职业学校可试办特殊教育班。

4、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扩大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积极鼓励和支持残疾人参加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高等自学考试。

二、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特殊教育的质量

5、根据残疾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积极改革特殊教育学校课程与教学,调整课程结构,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功能性、实践性等特点。认真实施新的课程方案,坚持以全面提高残疾学生素质为根据宗旨,以培养残疾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标;要根据学生差异提出不同的教育内容和要求,使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残疾学生都能够通过教育得到发展;要加强劳动技能和职业教育,坚持文化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开展个别化教学等有效的教学实验,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从残疾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加强德育、体育和美育工作。要按照残疾学生的年龄和残疾类别,确定德育教育内容和要求,并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要加强德育的实效性,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和安全教育,自觉抵制一切不利于残疾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和物品,依法保护残疾学生合法权益,防止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加强对残疾学生正确对待自身残疾的教育,增强其战胜自身缺陷的能力。

针对残疾学生特点开好体育课,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和竞赛,使残疾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设施和卫生保健设施的建设,特殊教育学校要积极组织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并加强学校卫生工作,为残疾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要进一步加强美育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特殊教育学校要根据残疾学生的特点,组织学生课余文艺表演团体,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要将残疾学生的身心康复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针对残疾学生的生理缺陷,科学地开展康复训练。

7、大力加强劳动技能和职业教育,提高残疾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把加强劳动技能教育和多种形式、各种层次的职业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切实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为将来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需要创造条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根据社会需求确定劳动技能和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民政和残联等部门和单位要在经费、场地、设备等方面积极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劳动技能、职业教育,同时要帮助解决好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以及就业后的残疾职工培训、继续教育问题。采取切实措施,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兴办校办企业并积极吸纳本校毕业生就业。

8、进一步加强对普通学校特殊教育班和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办好普通学校特殊教育班和搞好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各县、区政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普通学校招收残疾学生,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加强对普通学校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教学工作的指导、监控,尽快建立普通学校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的教学管理制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降低辍学率。支持随班就读学生较多的学校建立资源教室,配备指导教师,为残疾学生提供教学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困难。特殊教育学校要定期派出教师对普通学校特殊教育班和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教学工作进行巡回指导。

9、积极开展特殊教育的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各县区教育局的教学研究部门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特殊教育研究人员,特殊教育学校要鼓励教师结合实践进行教学与科学研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10、大力加强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十五”期间,要对特殊教育学校非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专任教师进行一次比较系统的特殊教育专业培训;加大承担普通学校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教学工作教师培训的力度,使任课教师都能够接受一次比较正规的短期培训,掌握基本的特殊教育教学方法。要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和招收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校长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校长对特殊教育的管理水平。“十五”期间,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应当接受一次以上的培训,招收残疾儿童少年的普通学校校长也应接受相关培训。重视特殊教育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

高度重视特殊教育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要积极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各县、区要将特殊教育师资(包括社会福利机构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工作纳入本地区继续教育工作和骨干教师培训计划中。特别要重视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争在“十五”期间形成一支政治业务素质优良、专业和年龄结构合理的骨干教师队伍。

11、各地人民政府要保证特殊教育教职工的工资和特殊教育津贴按时足额发放,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本地实际,积极改善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的生活水平。接受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的普通学校,在搞活单位内部分配时,应对主要承担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任务的教师给予倾斜。

四、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12、“十五”期间,各县区建立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目标责任制,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发展目标落实到实处。

13、加强对残疾儿童少年特别是农村地区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督导评估工作。制定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评估细则,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发展情况作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复查的重要内容,并开展专项督导检查。

14、进一步开展资助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各地要继续推进资助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建立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助学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酌情减免杂费和其他费用。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对全国部分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生试行免费提供教科书的意见》(教基[2001]15号),认真落实好向有关残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工作。

15、坚持特殊教育经费以地方人民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努力增加特殊教育经费。各地要保证特殊教育必需的办学经费,并使特殊教育学校生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十五”期间,各县区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要增加特殊教育经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应有一部分用于支持当地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社会福利彩票所募集的福利金也要支持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十五”期间,实施危房改造工程、“校校通”工程项目的地方应向特殊教育学校倾斜。各县区建设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时,也要考虑残疾学生的需求。

16、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为残疾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各地要统筹规划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可根据生源情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效益;三县都要把特殊教育学校办成综合性的、质量较好的、规模较大的学校,同时向周边县(市)辐射;在乡(镇)中心学校附设特殊教育部(班)。要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和附设特殊教育部(班)的普通学校校园校舍建设,确保校舍无危房和校园校舍的安全,努力达到省政府规定的校园校舍建设要求。要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图书馆(室)的建设,尤其要根据特殊教育需要配备有关图书、刊物;要加强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的配备和管理,争取在较短的时间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鼓励并加快特殊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特殊教育的现代化。有条件的学校要配备多媒体教学仪器等现代化的教学、康复设备,开展计算机及网络教育;配备视力、听力、智力等特殊教育的专用仪器设备。积极为普通学校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工作提供必要的特殊教育专业书刊、教具学具和专用设备。积极鼓励有关部门研制、开发残疾学生的康复设备、器材。

第9篇

【关键词】中国特殊教育 发展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5-0016-03

传统广义的“特殊儿童”包括了超常儿童和身心有障碍的儿童,本文仅以残疾人教育为对象展开讨论。每个个体都有实现自我发展的权利,这种发展可以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展现其生命价值,挖掘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

一 中国特殊教育发展历程

1.中国古代特殊教育

尊养残疾人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早在尧舜禹时代就已出现了残疾人教育,“典掌乐事”的“夔”就是“专职教育家”,而在夏商周,已出现“教瞽蒙”乃至“五疾”人群的公立性质的残疾人教育。特殊教育在奴隶社会有了更大的发展,商代、周代出现了专门的盲人学校。然而这个时期的特殊教育教育对象主要集中在盲人,而且也只是个别现象,因此也只能算是一种萌芽形态而不是正规的特殊教育。

2.中国近代特殊教育

曾在普鲁士籍传教士郭士立创办的澳门女塾就读的容闳记载:“古(郭)夫人携盲女三人赴美,此三女乃经予教以凸字读书之法。及予辍教时,彼等已自能诵习《圣经》及《天路历程》二书矣。”澳门女塾虽有施行特殊教育但不是专门的盲校,所以不能称为中国专门的特殊教育机构。

1874年,苏格兰圣经工会的威廉·穆瑞牧师在北京创办了中国近代的第一所盲校——瞽叟通文馆。后几经演变,成为现在的北京市盲童学校。学校引入了“布莱叶盲文体系”,结合中国的语言文字特点,创立了汉语盲文数字符号和盲点字系统,它是中国盲文字的开端。从此,中国出现了比较正规的近代特殊教育学校。

中国第一所聋哑学校——“启喑学馆”,由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梅理士夫妇在山东登州创办。学馆出版了以“贝利”字母编辑的“启喑初阶读本”,成为中国最早的聋哑读本教材。启喑学馆的设办,开启了中国听障教育的新时代,引入了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和模式,近代聋哑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得到采用。

民国时期,政府逐渐关注特殊教育,将特殊教育机构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在政策法规方面建章立制。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都促进了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

3.中国现代特殊教育

1951年总理签署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标志着特殊教育成为新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后,是我国特殊教育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通过,并在2008年4月修订时,明确了“残疾人教育,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保障义务教育,着重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逐步发展高级中等以上教育”。进入21世纪后,党和国家对特殊教育的关注进一步加大,在党的十七大报告里首次提到了“特殊教育”。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特殊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任务之一,第一次单独列为一章表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我国的残疾人事业及特殊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二 中国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

1.政策法规

我国特殊教育的相关法律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体系。特殊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只是分布在各普通教育法律中,独立的《特殊教育法》尚未出现。随着时展,对特殊教育的关注日益增加,我国现阶段的特殊教育法律已不能满足特殊教育发展的要求,存在许多空白点,需要颁布独立的特殊教育专门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其次,现行的法规政策强制性不足,如在《残疾人教育条例》中,52个条目大多使用的都是“应当”的措辞;法律规定过于笼统,不利于实施。再次,立法人员由于思想观念和专业素质不够,对特殊教育不了解,造成了立法不够科学性,如更加注重的是保障学生入学机会的平等,忽视了整个教育过程的平等和教育的质量。

2.师资队伍存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问题

由于特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特殊教育教师的角色更加多元化,也就决定了对特殊教育教师有着较高的专门性任职要求。我国采取多种途径培养特殊教育专业人员,但仍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特教专业人才匮乏的现象:据2002年的高校名单和专业目录,全国84所师范院校,11所开设特教课程。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只有3所设有特殊教育系(所),4所学校有特教专业,但其中有两所学校做不到每年招生。目前,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招生最多,平均每年也不过是60人。

在职前培养中,我国大陆多采用的是专业直通式模式,也即是通过高等院校专门设立的特殊教育专业,进行一站式的培养获得任职资格。虽然这种模式专业性强,但会受到学历层次和学制长短的影响,进而限制获得的专业知识,不利于教师今后的发展。因此许多发达国家多采用叠加法培养模式。而我国的职后培训比起发达国家制度化、系统化的继续教育培训机制也有相当大的差距。

由于特教专业人才的匮乏,学校中的大部分教师并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对特殊教育规律的认识也很有限。学历专业以非特殊教育专业为主,成为了影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无法实现桃李满天下,再加上对特殊教育认识上的一些偏见,让很多教师不愿意从事特殊教育,使得特殊教育的师资更加匮乏。

3.财政经费投入不足

财政拨款是特殊学校的主要资金来源,但我国的财政拨款用于特殊教育的份额是比较少的。如在2005、2006、2007三年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分别是446585748元、516107593元、643836475元,然而全国特殊教育经费总投入,只有1931812元、2354309元、2691436元,其殊学校财政拨款总额仅为1705276元、2114847元、2459487元。在经济和教育都十分发达的美国,特殊教育的经费有三个来源:联邦政府提供7%,州政府41%,市、地的政府和教育机构52%。2005年联邦教育部向各州资助111亿美元作为残障儿童教育项目的联邦经费,此外还追加4.67亿美元资助残疾婴儿及其家庭。可见美国对于特殊教育的投入是相当巨大的。

我国不仅经费投入不足,而且在投入过程中还存在着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地区和城乡之间的经费投入差异显著、办学条件不均衡等问题。

4.残疾人划分问题

中国、美国障碍(残疾)分类

国家(地区)

类别 中国大陆 中国台湾 美国

感官障碍 视力残疾 视觉障碍 视觉障碍

听力残疾 听觉障碍 听觉障碍

发展 智力残疾 智能障碍 智力障碍

严重情绪障碍 情绪障碍

学习障碍 学习障碍

精神残疾 自闭症 自闭症

外伤性脑损伤

发展迟缓 发展迟缓

沟通障碍 言语残疾 言语障碍 言语或言语障碍

身体健康障碍 肢体残疾 肢体障碍 肢体运动障碍

身体病弱

多重障碍 多重残疾 多重障碍 聋-盲

多重障碍

其他障碍 其他健康障碍

由上表可以看出,我国大陆对于障碍的分类相对较笼统。到目前为止,在特殊教育对象的法律划分上,主要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进行教育时,把有着相同或相似特殊需要的学生进行归类划分,因此划分越细致,学生受到的教育就越符合他们的需要。

5.对于特殊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特殊需要是人生命的独特性存在,“残疾”是人的未完成性的特殊表现,特殊需要的学生有着人的生命价值、意义和尊严,享有作为人的一切权利。对特殊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归根到底是对人权平等观念认识的欠缺,我国还未达到对每个人“生而平等”的自觉性认识。1948年联合国颁布《世界人权宣言》,其第二十六款中规定:“每一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通过教育,可以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获得自养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实现每一个个体的生命价值。

三 对于问题的一些建议

1.制订《特殊教育法》,完善法律保障机制

立法是推动特殊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完善法律体系,明晰条文规定,才能更好地保障特殊需要人群的利益。应细化那些已有的法律条文,明确权责关系,切实发挥法律效力。对于制订特殊教育法的人员应加强其对特殊教育的理解,培养兼具特殊教育和法律知识的人才,使特殊教育法的制订更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关注更多人的公平受教育权。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特殊教育教师的缺少,将限制特殊教育的发展。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特教师资的主力,然而以培养师资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院校数量太少,国家应在政策上给予鼓励并加大相关的机制支持。

职前教育中,在提高教师学历的同时,可向发达国家学习采取叠加法培养模式。基于全纳教育的理念,培养随班就读的教师。对教师的培养目标也应由原来的“知识型”向综合化发展。在职后培训中,国外往往将职前和职后一体化培训、校本培训、网络培训、特校与大学合作培训以及自我培训纳入研究。这些都是我国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可借鉴并践行的形式。此外,为了保证教师的质量要建立严格的认证制度,对于教师的调配也可建立相关的制度标准,以保证教师的优化配置。

3.加大对于特殊教育的财政投入

教育经费是办学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更是影响教学规模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国家应给予政策倾斜,加大对特殊教育经费的投入,扩宽经费来源渠道,优化特殊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在经费的使用中,要重视软件建设,尤其是开发优秀的教学软件。在提倡融合教育的今天,要重视无障碍设施和资源教室的建设,使学生在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中接受教育。

4.细化障碍分类

障碍的分类有利于教育的实施,更是满足特殊需要学生的个性化需要的基础。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性的特殊教育法对特殊教育对象作出法律性的规定。因此,应加快对特殊教育法的制定和完善,使特殊教育对象的划分有法可依。

5.加大对于特殊教育的宣传

国家应运用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于人权平等的认识,改变对特殊需要儿童的固有看法,塑造理解包容的气氛。使人们正确了解特殊教育,可以加大家长和特殊需要学生的信心,家庭是学校和社区的纽带,让有特殊需要儿童的家庭参与到教育中,可增强学生的归属感,提高教育质量;还可保证特殊教育师资的生源,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随班就读”是中国在融合教育思潮下结合自身特色的产物,由于特殊教育的发展,随班就读老师的观念也有了变化,都变得比较积极。家长对“随班就读”的支持度也有了变化,这些正常发展儿童的家长指出,他们的孩子在融入班级时不仅学会了重要的社会知识,还懂得了如何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提高自己。

党的十报告提出“支持特殊教育”,这意味着特殊教育的发展将有一个新起点。特殊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

志,它的发展能使更多的人获得幸福生活,让我们支持特殊教育,共创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陆德阳、〔日〕稻森信昭.中国残疾人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323~328

[2]容闳.西学东渐记[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3~4

[3]何华国.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25~26

[4]方俊明.特殊教育的哲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30、198

[5]盛永进.特殊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88~92、109、165

[6]肖非、王秀琴、李晓娟.共享阳光——共和国特殊教育报告[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126

[7]任颂羔.特殊教育发展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5

[8]武学超.布什政府的教育财政与教育政策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6):95~98

[9]熊琪、雷江华.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探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2(3):21~26

第10篇

(一)经济投入的薄弱学校是实施教育、特殊教育以及特殊音乐教育的重要场所,然而,由于经济投入的不足,一方面导致了学校规模的受限,造成大量适龄特殊儿童严重失学,阻碍了特殊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导致了学校校园环境差、教学质量不高、音乐教学设施品质差且不齐全等问题的出现。尤其在我国农村地区、贫困地区以及边远山区,这一问题更为凸显:音乐教学设备更为简陋,许多大型器乐已经老化不能继续使用,教辅设备、残疾儿童康复治疗设备以及特殊儿童专用音乐教室缺位,无法满足儿童在课堂中的学习需求。再者,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部分欠发达地区学校尚未真正开展音乐教育,部分地区虽然已经开设音乐教育课程,但分配课时较少,对其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二)教育师资的欠缺师资是教育的根本,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水平。然而,在我国特殊音乐教育领域,师资问题却显得更为突出,主要表现有三:其一体现在师资数量的不足上,我国特殊教育起步较晚,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残障儿童的教育相对比较落后,直到结束后,音乐教师的培养才逐步走向正轨;其二体现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上,教师在教学中只将学生当成教育的“对象”,缺乏对学生的主体性认识,尤其缺乏对特殊儿童生理缺陷上的认识,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音乐知识简单、机械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当中,使音乐课堂丧失了应有的人文关怀,音乐课程缺少了应有的人文属性;其三体现在师资的培养与管理上,在我国特殊音乐教师的培养与管理制度还不健全,一方面职前教育专业性不强,导致年轻教师的教学与实践技能较差,另一方面职后教育形式化,影响了在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从而使得我国特殊音乐教育在师资问题上陷入严重的困境。

(三)教材内容的迷失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知识来源,对于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来说,编制合适的音乐课程,选择合适的音乐教材,对培养特殊儿童的学习兴趣、提升特殊儿童的音乐素养、加快残障儿童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在对音乐课程的理论研究上缺乏一定的深度,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缺少专门的音乐教材作为支撑。据了解,我国大多数特殊学校所选用的音乐教材与普通中小学相同,而且在课程内容上出现繁、难、偏、旧的现象,没能针对特殊儿童的特殊性以及特殊儿童的个体差异性进行编排,满足不了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另外,虽然有些特殊教育的学校已经有了校本课程,在内容上体现出一定的新颖性,但由于受教师自身水平的限制,在课程体系、课程目标等问题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二、我国特殊音乐教育发展的“出路”

(一)健全教育制度———良好外部环境的拓展特殊教育的法规性文件是用来指导特殊学校教学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南。特殊教育与特殊音乐教育要想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规划与管理,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性文件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与指导。首先,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使之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能确保特殊音乐教育的有效实施;其次,在经济方面,政府要加大对特殊音乐教育的投入力度,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宏观调控,使各地市的特殊学校都能够得到较为均衡的发展,并在管理上逐步走上科学化与规范化。

(二)实施个别化教育———教育者理念的提升个别化教育是一种以适应并发展学生的差异性和个别性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与设计,它是针对特殊儿童之间以及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之间在发育程度、学习程度、身心状况的差异程度而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班级授课与个别指导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每一位特殊儿童在音乐课堂上都能得到合适的音乐教育,因此,开展个别化教育计划对发展特殊音乐教育十分必要,这一计划要求对儿童的基本资料以及对儿童的音乐能力进行了解,并以此为基础制定音乐教学目标、确定音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设计评价标准与评价方式等,从而调动特殊儿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促进其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三)健全培养与培训机制———教育者专业能力的加强师资是教育的根本,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工作的成败。特殊音乐教育师资作为总体师资的一部分,同样担负着未来教育的发展,决定着特殊儿童今后的成长。要加强特殊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特殊音乐教师整体水平,首先要鼓励各高校开设特殊音乐教育课程和专业,并建立配套的培训中心,为特殊音乐教育的发展奠定专业的人才基础。其次,要为在职特殊音乐教师搭建一个继续深造和培训的平台,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教师更要给予其更多参加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从而提升其个人素养、转变其教学观念、丰富其专业知识,以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差距。

(四)整合教材内容———课程资源的改进特殊音乐教材是特殊音乐课程最为基本的课程资源,是特殊音乐教育理念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的反映,它的建设与完善对特殊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快我国特殊音乐教育的发展,一方面要尽快完善特殊音乐教育的课程标准,编写出适合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音乐教材,将思想的新颖性与艺术的高雅性融合于教材之中,并以此为基础改变过去教材在形式上过于单一、死板,在内容上偏难的常态,使音乐课程更具系统性与连贯性;另一方面要呼吁各地市共同研发更加适用于本地区、本校的特殊音乐教材与课程标准,以满足特殊儿童的不同学习需求。

三、结语

特殊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殊儿童作为该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殊教育正在发展,音乐教育作为特殊教育体系的子系统该如何克服发展中的困难,解决好发展中的问题,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还需要教育部门、政府机关、社会各界、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要尽快解决我国特殊音乐教育发展中的问题,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首先要发挥其指针作用,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先导,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水平,以调动广大音乐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其在音乐教学中能够针对特殊音乐教学的特殊性,将音乐教学与治疗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在体会和感悟音乐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感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第11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教育方向

昌都特殊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全地区农牧民、社会各界一是对特殊教育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认知度、关切度不够;对特殊群体的关心、重视程度不够;各类型教育之间发展不平衡。二是相关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不够,特殊教育对象的扩大与拓展尚未起步,受教育面不够,更多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从特殊教育中获得益处。三是支持系统不完善,社会力量多元化支持办学模式没有很好的运作起来,特殊教育在短期内与普通教育或其他类型教育同样快速发展缺乏很多必要的条件。四是特殊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体系、教育方向、管理体系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尚未起步。

一、努力转变观念

特殊教育是衡量一个地区政治、教育、文化、经济、科技、卫生保健和福利等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地区文明程度的窗口,而不是可有可无或施舍。因此,转变观念是特殊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条件,一是转变农牧民及社会各界对特殊群体的认识。残疾儿童同样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在受教育的机遇上不应该有先后、厚薄、多寡之分。二是改变“教育是学校的事,学校是万能的”传统观念。从历史来看,昌都长期的封建农奴制度,缓慢的社会发展,落后的生产方式,回避现实的宗教思想,漫长的封闭状态,现代文明和传统的纠结,由此产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是我们今天从事特殊教育事业所必须面对的。这就需要政府强力推进,大力营造尊重特殊教育氛围。只有这样,才能迅速提高地区残疾儿童的入学率,切实解决当前现实中最紧迫也是最棘手的难题。三是和儿童福利院的职能区分开来。儿童福利院是由国家民政部门举办,国家给予经费,儿童的公民权利、生存、生活和受教育的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的儿童福利机构。特殊教育是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在“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的特殊教育新格局中,特殊学校的职能将发生根本的变化。教会残疾儿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让残疾儿童在社会上有谋生之能是其根本职责所在。

二、加大师资培养力度

特殊教育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特殊教育教师是所有教师中面临挑战和困难最大的、要求专业化程度最高的群体。特殊教育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与普通教师相比缺少应有的成就感,需要更多的耐心。很多高素质的人才不愿意加入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很多特殊教育教师缺乏工作热情,加之昌都特殊教育教师的特殊教育专业化程度不高,愿意从事特教工作的教师较少,对特殊教育理论以及实践方面的提高有很大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这就需要强化职后培训(专业姑且不论),提高工作能力。

(一)培养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一位哲人这样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而特教教师,不但要长期面对残疾学生,而且还要面对社会各界的鄙视、轻贱,倦怠和焦虑情绪更加突出。因此,保持心理健康对特教教师来说意义更加重大。只有当教师的心灵能承受巨大的痛苦和极大的欢乐,教师的心灵像洁白的哈达般纯净,如尼采笔下的“超人”的时候,没有私心和杂念,看不到贪婪和欲望,才能共同为残疾孩子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让他们在蓝天下快乐、自由地成长。

(二)培养有良好品行的教师。作一名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高的人格魅力。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德者师之魂。”特教教师更是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有效为引导学生怎样去做人和学习。做一名好老师应该有职业之爱,干一行,爱一行,既然自己选择了特教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把自己的这份职业当成一种事业来对待,从而会产生一种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并且具有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只有有了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才会油然而生;只有有了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才会热爱残疾学生;在工作过程中高标准要求自己,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特殊教育,可能没有桃李满天下的芬芳,有的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默默耕耘;可能没有太多的回报,有的只是无私的付出与奉献。但既然我们选择了特殊教育这一职业,我们就选择了奉献,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以特殊教育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

(三)培养有良好品位的教师。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日益物欲化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势必会给人带来许多无形或有形的压力。特教教师学会如何释放自己,始终以一颗宽容的心去面对一切,去面对工作中的压力,去克服种种困难和问题,使许多问题能迎刃而解。做特殊教育,要耐得住寂寞,甘于默默奉献的人。也许特教工作曝光率不高,也许特教工作认可度一般,也许有些人为了一点所谓的名利而心态失衡。但于特教教师来说,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能看到学生取得点滴进步、能看到学生融入社会、能看到学生自立就是最大的欣慰。在工作中,始终把名利看得很淡,认真做好教学工作,认真从教学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才是最重的东西。

(四)培养大爱无形的教师。爱和感情可能是教育学生最有效的手段。作为特教老师,所面对的是一群特殊儿童,他们是社会上的一群弱势群体,有的甚至不能自理,有些孩子表面上看起来很强大,实际上他们的内心肯定比其他人更脆弱,更需要特教教师的大爱。对特教学生,就需要像春风化雨般无声,让爱称为特教学生心目中的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最为催人奋进的有效情愫,让爱成为特教学校中一道最赏心悦目的亮丽景致。

三、审视特殊教育的发展方向

残疾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特殊教育具有双重使命:既要向残疾学生传授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又要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职业技能。使其能够顺利的融入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在特殊教育的教育方向中,书本知识的学习不应占太多的比重,应以谋生、就业为向导,以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基础,根据昌都市场需求和学校自身的师资情况,开设一些如唐卡、十字绣、修鞋、拾废品等项目的职业教育。同事需要把劳动技术、职业教育贯穿于整个特殊教育之中。

【参考文献】

[l]赵树锋著.《特殊教育基础理论浅谈》

[2]《聋校教学文萃》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5月版

第12篇

一、儿童福利机构特殊教育工作理念探讨

(一)医学康复和特殊教育相结合

医教结合是儿童福利机构的特殊教育工作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孤残儿童具有多重、重度障碍的特点,医教结合显得尤为重要。孤残儿童特殊教育实施医教结合,旨在采用多学科合作的方式,根据孤残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需求,对孤残儿童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康复,开发其潜能,使每一个孤残儿童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发展。“医”主要是指以功能恢复为主要目的的康复医学。目前,康复医学的主要手段包括作业治疗(OT)、物理治疗(PT)与言语语言治疗(ST)等,已是儿童福利机构和康复训练基地的主要内容。“教”主要是指通过教育教学,增长孤残儿童的经验,培养他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他们的身心能在现有潜能的基础上,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医教结合正是指将医学康复手段与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在尊重个体差异,面向个体需求基础上实施的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

(二)缺陷补偿与潜能发挥相结合

缺陷补偿是将有机体未被损害的部分代替、弥补已损害的部分,产生新的机能组合和条件联系,或者利用新的科学技术、工具与手段使机体被损害的部分技能得到部分或全面恢复。潜能开发则指的是充分认识到儿童存在多元智能,关注儿童的优势和潜在功能。对于孤残儿童开展特殊教育,既要强调对其缺陷进行补偿和康复,也要强调充分发现其优势和能力,缺陷补偿可以更好地发挥孤残儿童的潜能,而潜能发挥可以进一步体现缺陷补偿的成果,要使两者统一起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重点训练与多重干预相结合

重点训练与多重干预相结合是孤残儿童特殊教育的另一项原则。重点训练是指对孤残儿童的教育康复要有重点,要先解决孤残儿童康复中的主要矛盾,解决其突出问题。例如,对于脑瘫儿童来说,尽管他可能同时存在语言、运动、认知等多方面的障碍,如果运动障碍是主要障碍,就应该首先对运动障碍进行康复。多重干预则是指对孤残儿童的训练要综合运用医学康复和教育训练多种方法对儿童进行多方面的训练。对孤残儿童的训练,在重点训练的基础上要展开多重干预,形成康复教育训练的合力,因为次要要素的解决有时也会影响到主要要素的解决。(四)早期干预与终身支持相结合特殊教育要遵循早发现、早干预的原则。儿童福利院的孩子,大多是在幼年被收养的,从早期干预、学前教育入手,适得其所。学龄前阶段是孤残儿童身体功能恢复的关键期,也是孤残儿童心理功能康复的关键期。孤残儿童早期干预是指为5岁以前的孤残儿童提供医学、教育、营养、养护等一系列内容的服务,以防止潜在危险的发生或者减轻残疾带来的次生危害。孤残儿童的特殊教育应重点关注学前阶段,应为这一阶段的儿童尽早展开评估,制定“成长档案”,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康复方案。与此同时,孤残儿童也需要得到终身的支持。对于孤残儿童,环境的转换对他们挑战巨大,要重视帮助孤残儿童从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职业教育、职业后教育等阶段的“平稳过渡”,为他们做好知识技能、心理功能和环境支持方面的准备。尤其是在就业之前,要尽量为孤残儿童提供各种职业训练,帮助他们协调与社区和职业场所之间的合作,以获得更多的平等进入社会的机会。

二、儿童福利机构特殊教育工作网络架构探讨

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儿童福利机构的特殊教育,既不同于正常的九年义务教育,也不同于盲、聋、启智等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儿童福利机构的特殊教育应具有自己独立的体系、课程、教材和教学形式。笔者建议:在省一级的浙江民政康复中心,设立孤残儿童中等职业培训学校,重点对全省各儿童福利机构智力低下,但有劳动能力,可类似于工疗工学的形式,成才后帮助其寻找爱心企业,从事简单的生产劳动。在市一级儿童福利机构内设立特殊教育学校,辐射全市福利机构和周边社区残疾儿童。以学前教育为主,填补浙江省早期特教空白等问题。对于大龄儿童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可采用送教上门的形式或在儿童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择期送儿童到课堂。在县一级儿童福利机构设立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点或加挂培智学校的牌子,促进学前教育早期介入、早期发现,早期启动康复训练。在社区普遍建立特殊教育站或者中心,为社区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依托和载体,推行自愿者服务,为社区残疾儿童提供特教服务的同时,还为残疾儿童家长提供培训和支持。同时,要鼓励民间力量兴办儿童康复和特殊教育机构,政府应引导规范,扶持发展,可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促进民办儿童康复和特殊教育机构提供有效的服务。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力量建设,将儿童福利机构、社区特殊教育老师纳入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培训范畴,并给予教育经费的资助和师资力量的培训,制定政策,确保教师同等待遇,编写材和教学大纲。建议建立“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所谓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班级)是指儿童福利院根据自身特点,创办能够接受各年龄段、各类障碍儿童的教育机构。综合性表现在:一是教育对象的年龄和障碍类型是综合的;二是教育方式、内容等是综合的。

(一)硬件

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的相关标准,儿童福利院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班级)应符合建筑标准的要求,为学校提供专门场地,并且配备充足的教具等设备。1.安全要求: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的位置应选择在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比较完善的儿童福利机构内或儿童福利机构附近,远离噪声和空气等污染源,避开较大的市场、工矿企业和娱乐场所。避开地震危险地段、泥石流易发地段、滑坡体、悬崖边及崖底、风口、洪水沟口、输气管道和高压走廊等,符合儿童福利机构的建设标准。2.空间要求:学校布局合理,区域划分清晰,校舍设计符合残疾学生特点,生均用地面积85平方米以上,生均建筑面积30平方米以上,生均绿化面积10平方米以上。学生活动区楼房一般不超过4层。学校根据需要设置学前教育班、义务教育班、职业教育培训班等。每个班要有相配套的教育室、活动室、盥洗室、储藏室等。户外要有足够的活动场地以及种植养殖区。3.设施要求: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还要充分考虑孤残儿童的残疾种类,合理设计设施器材,如户外要有大型玩具,户内每个班要有专门的教学挂图、投影、录像、电视、电脑、投影仪等设备。4.孤残婴幼儿生活室和活动室:由于儿童福利院中孤残婴幼儿比例较大,应借鉴幼儿园生活和活动室建设、布置经验,创设有利于孤残婴幼儿成长的环境。

(二)生源

综合特殊教育学校主要针对福利机构内的孤残儿童(大部分为不具备条件到普通幼儿园、普通学校和普通特殊教育学校就学的多病多残、重病重残的孤儿),特别是针对0—6岁残疾儿童,应采取多种形式,积极进行早期干预、早期教育和康复训练。有条件的地方可招收社会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包括听力障碍、言语障碍、智力障碍和自闭症儿童等。

(三)模式

为了对儿童福利院内的特殊教育教学形成支撑,落实医学康复与特殊教育相结合、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相结合的理念,可在现有康复训练室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整合式教育康复模式”。该模式是指以儿童发展领域为出发点,以心理、教育和康复的整体全面发展为目标,围绕各认知领域分别设立相应的康复教育室,各康复训练室相互之间共同合作,相互协调,共同对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和教学发挥支持作用。在前期,可以开设训练室,包括运动能力评估与训练室、心理行为评估与训练室、认知能力评估训练室、语言能力评估与训练室、学科能力评估与训练室。(见图1)。上述训练室的功能如下:1.运动能力评估与训练室(运动治疗室):运动能力评估与训练室主要针对有运动障碍和感觉统合障碍的儿童进行训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为精细的口部感知觉及运动训练,以提高其运动和感觉统合能力以及口部运动能力,促进儿童体能、智力及适应能力的发展和全面康复。2.心理行为评估与训练室:心理行为康复训练主要是针对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儿童设计的康复训练方案。训练的目的在于减轻儿童的内心压力,改变儿童的不良行为方式,诱发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自我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促进身心积极发展。儿童心理与行为障碍的治疗方法中影响较大的有游戏疗法、行为疗法、认知疗法、音乐疗法。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种治疗方法能适合所有儿童,可以整合多种方法,积极应用。3.认知能力评估与训练室:认知能力评估和训练包括学前和学龄两个阶段。学前儿童认知评估的内容包括空间次序、动作序列、目标辨认、图形推理、逻辑类比五个方面,训练内容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数字认知、图形认知、序列认知、异类鉴别、同类匹配等。学龄儿童认知评估的内容包括数字推理、图形推理、异类辨别、情景认知、记忆策略五个方面。训练内容则包括数字推理、异类辨别、语义理解、坐标推理、记忆策略、问题解决等。4.语言能力评估与训练室(语言治疗室):语言能力评估与训练室主要针对单纯性语言障碍或由于智力发育迟缓、脑性瘫痪、自闭症、学习障碍、听力障碍等原因所导致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语言能力进行康复和教育。训练的内容可以针对语言的四个要素(语音、语义、语法、语用)来分别展开设计。训练时要结合儿童的具体语言发展阶段:无意识交流阶段(0-4个月);有意识语言交流阶段(4-9个月);单词阶段(9-18个月);双词句阶段(18-24个月);早期造句阶段(24-36个月);熟练造句阶段(3-5岁)和语法派生阶段(5岁以上)来制定具体的训练目标。5.学科能力评估与训练室:学科能力的评估与训练室主要致力于评估儿童的学习适应力,尤其是语文和数学能力。该训练室可以综合地评估儿童学习资源的管理策略和监控能力,从而针对性地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以对儿童的学科能力进行训练。6.其他康复训练室:目前儿童福利机构中设置的物理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室、引导式教育室也可以为教育教学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四)师资

办教育首要解决的是师资问题,要把特教工作开展起来,还要深入下去,必须要有相对稳定的、有教师资格的教师担任教学工作。特教师资需要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他们应该具有康复知识、医学知识、特殊教育知识,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文艺、体育等方面的技能。这些教师可以来源于现职调入,师范生分配或者本职单位职工培训后上岗。虽然来源渠道不同,但都应具备特殊教师的基本素养。儿童福利机构建立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或特殊教育班后,通过引进人才、定期轮训、主动参加教育部门举办的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等,提高业务素质。业务上要主动接受教育部门的指导,争取重视、理解和支持,提高民政特教机构专业化水平。在儿童福利机构从事特教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主管部门要主动关心、认真落实他们的待遇,确保师资队伍的稳定。

(五)课程

综合性特殊学校的课程应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灵活地选择各类课程,尤其以生活适应性课程为主。在课程的组织形式上,在现阶段,孤残儿童可能比较难以实施分科课程,而综合性主题课程可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综合性主题课程是指孤残儿童教育中,围绕特定的、与儿童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从每个儿童的智力、能力水平出发,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从而发展儿童认知、技能水平以及适应能力的课程。这种课程形式以其灵活性和内容的实用性见长,能够迎合孤残儿童复杂的特殊需要,并能够照顾儿童巨大的个体差异,同时使得儿童学到实用而有意义的知识和技能。综合性主题课程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实践性、生活化和教学的层次性等特点,在内容的设计上可以采取辐射式,即分知识领域设计内容,各领域中内容的难度分层递进(见图2)。在内容确定下来以后,实际授课可以活动为单元,在每个单元中具体落实各个领域的教学内容,并将教学内容进行难度分级,在实施教学时根据每个儿童的实际情况选择难度级别。在明确分级教学以后,再分级编写教学材料,教学材料重要体现各个领域的教学要求。这些教学材料的内容目前可以借鉴浙江省幼儿园的教材内容,还可以借用浙江省编的培智学校的语文、数学教材的内容。在借用的基础上,通过3年左右的探索、积累,逐步编写适合儿童福利机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使用的各种单元活动教材。(六)教学采用个别教学和集体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建议针对每个儿童的实际发展状况,在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其每周要接受个别教学和集体教学的时间和比例。个别教学是指针对儿童的特殊教育需求,进行单独的教育训练,这可以通过上述各个评估和训练室来完成。集体教学则要根据儿童的能力进行分级开展集体授课。此外,还要根据儿童的学习特点、偏好、残疾状况进行分级教学,其目标是为儿童尽可能创造接近课程内容的机会。建议集体教学至少要有一位主班教师和一位辅班教师配合协调。

三、儿童福利机构特殊教育工作支持系统

(一)教育部门的支持

在孤残儿童的教育上,教育部门和民政部门应打开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界限,携手担当对孤残儿童的教育和培养责任。儿童福利机构特教班和专门特教学校是特教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政系统特殊教育工作人员是特殊教育教师中的一员。各地教育部门在开展工作时不能忽视儿童福利机构里尚有一大批残疾儿童需要接受特殊教育的事实,在抓特殊教育工作时应将儿童福利机构的残疾儿童切实纳入本地区的残疾儿童教育工作之中,与当地实施的残疾儿童教育工作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检查、评估和验收。2010年,《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浙委[2010]96号)中强调,要完善特殊教育布局和结构,把社会(儿童)福利院、聋儿康复中心等从事教育的工作机构纳入特殊教育体系,逐步使符合办学条件的机构发展成为特殊教育学校或教学点。这给儿童福利机构的特殊教育工作带来了契机。民政部门和教育部门要加强联系,多进行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共同切磋教学技艺,使得每个残疾儿童受到适合其身心特点的教育。

1.教育教学指导支持

儿童福利机构自办的特殊教育学校要争取教育部门必要的教育教学指导。包括教育的目的、方针、政策方面的指导和各类特殊教育教学的指导,如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学组织和设备等。其中,地方的特殊教育学校可以成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支撑平台。目前,普通特殊教育学校已经从单一的教学机构,逐渐转变为地区性的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拥有提供教育咨询、开展教学评估、提供巡回式教学指导、开展教师培训等多项职能。儿童福利机构在开展特殊教育的过程中要积极与地方特殊学校取得广泛联系,深入合作,充分获取区域内优质的特殊教育资源。

2.师资培训支持

当前儿童福利机构的特殊教育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在特殊教育技能上亟需提升。在专业教师的培养上,要争取参与教育部门开展的相关特殊教育师资培训。要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一是亟需夯实教师的特殊教育通识知识基础。孤残儿童个别差异极大,在班级的编定上往往要求跨专业、跨科目、跨年级和跨残疾类型。这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教学课,还要熟练掌握各个障碍类别的特点、诊断、教育教学要求,熟悉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等。二是亟需提升教师个别教育计划(IEP)制定和运用的技能。孤残儿童的教育十分强调个别化,强调要根据儿童的实际特点制定相适宜的教育矫治对策。个别教育计划是一种根据残疾儿童身心特征和实际需要制定的针对每个残疾儿童实施的教育方案。它既是残疾儿童教育和身心全面发展的一个总体构想,又是进行教育教学的指南性文件。福利机构的特殊教师要学会如何制定和运用个别教育计划,包括如何测量儿童现实的教育水平,如何制定年度目标和短期教学目标,如何进行教育安置,如何提供特殊教育服务和如何评估教育服务的效果。三是亟需增强教师的学科教学技能。除了要学习特殊教育理论、特殊儿童心理学和特殊儿童诊断和测评等,教师还需要学习数学、语文等学科的基本教学技能。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学习适宜于孤残儿童的各类教学模式,包括游戏教学模式、生活技能教学模式和发展性教学模式。四是亟需强化教师的康复技能。孤残儿童具有多重、重度障碍的特点,医教结合显得尤为重要。康复能够促使孤残儿童的身体功能、心理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针对孤残儿童的认知能力薄弱的特点,教师需要掌握运动康复、语言康复、心理康复等技能。并且,需要在学习相关教育技能的基础上,将康复变得趣味化、游戏化和整合化。五是亟需拓展教师开展融合教育的技能。融合教育是让残疾儿童在最少受限制环境中接受教育,依据残疾类型的不同,设置各种类型的特殊教育形式,满足儿童的教育需求,达到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融为一体的目的。融合教育已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潮流,也是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参与权的进一步体现。儿童福利机构的特殊教育教师必须对融合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有所了解,并能够在各种教育条件下展开全融合、半融合等教育活动。

3.管理经验支持

儿童福利机构的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特殊教育的质量。为了提升特殊教育的质量,儿童福利机构特殊教育学校需要争取普通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经验的支持,包括学校的日常管理、校风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的各类经验。儿童福利机构特殊教育学校应定期参与特殊教育管理经验交流会,获取各类政策信息,提升相关的管理能力。当前,迫切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学习教育部门相关的管理经验:一是特殊教育管理制度制定的经验。为了把特殊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必须以规范的制度来约束、要求工作。为此,儿童福利机构必须学习一般特殊教育学校的规章制度制定和运行的经验,包括特殊教育工作制度,特殊教育教学检查工作制度,融合教育管理制度等。二是特殊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经验。儿童福利机构需要学习一般特殊教育机构在教学科研管理方面的经验,包括如何制定教学科研计划、如何安排教学研讨活动,如何安排老师上示范课,如何引导教师开展科研等方面的制度等。三是孤残儿童档案管理的经验。孤残儿童的极大差异使得档案记录对于他们极为重要。儿童福利机构应借鉴一般特殊教育机构中个案档案制定和管理的经验,包括个案评估、个案观察、个案追踪和个案反思等方面的管理经验。

(二)医学康复训练中心的支持

儿童福利机构的特殊教育学校还要争取普通康复机构的支持。在医教结合的理念下,孤残儿童的特殊教育尤其要重视区域医学康复训练中心的优质资源,要加强与医院康复训练中心、社区康复机构等的合作,为孤残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方面专业化的服务,以弥补学校设施设备与专业技能的不足。例如,浙江省民政康复机构的浙江民政康复中心拥有比较完备的康复器材和设备,具有寄宿、日托、点托、函授等多种办学形式,开设了自闭症心理矫治区、听力语言康复区、智力障碍康复区、唇腭裂术后儿童语言康复区和脑瘫儿童语言训练区,能够为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提供较大的支持。

(三)家庭和社区的支持

儿童福利机构的特殊教育学校还应该积极争取家庭和社区的支持。在全球融合教育思潮的背景下,孤残儿童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内狭隘的教育,特殊学校的教育应该融入社区、进入家庭,从“围墙式”教育转变为包括社区、家庭等多种社会环境的开放式教育。特殊儿童的课程也不再局限于儿童能力范围之内的不完整教育,而是一种开放式、基于儿童人生价值体系和目标追求的个人需求课程和课程发展规划。特殊儿童所处的环境也不仅仅是学校内部的环境,而是一个无障碍的社区环境、信息环境和人文心理环境。要在开放、平等、融合的环境和氛围中,促进孤残儿童的发展,提升孤残儿童的生活质量。为此,福利机构的特殊教育学校要经常性地组织孤残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院内外活动,如社区演出、超市购物等,拓展儿童的视野,锻炼儿童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也可以把院外的学生、幼儿园小朋友请进来,让孤残儿童与他们共同学习、玩耍、交流感情,使其最大程度地接近社会,融入社会。与此同时,儿童福利特殊教育学校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也要积极发挥特教资源中心的功能,为社区残疾儿童服务,真正实现辐射社会、延伸服务的功能。

(四)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