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青少年普法教育

青少年普法教育

时间:2023-05-29 18:02: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青少年普法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青少年普法教育

第1篇

遵照《市“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实施方案》部署要求,现制定全县教育系统“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五五”教育普法规划的要求,通过组织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普法教育,加强各级各类中小学学生的法律启蒙教育、法律常识教育、法律基础理论教育,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是非分辨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和守法观念,牢固树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理念,有效预防犯罪,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努力培养合格建设人才。

二、活动时间

年11月至年5月

三、活动内容及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年11月15日至12月4日)

各学校要根据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做好组织、宣传、发动等工作,要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校园网、班会队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做到师生皆知,全面启动普法教育活动。特别是要通过第五个“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开展好宣传活动,在广大师生中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制意识,提高法律素质,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活动实施阶段(年12月5日至年2月28日)

各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学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创新教育形式和手段,丰富学校法制教育内容,提高普法教育的质量与效果,全面推动“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

1、继续在中小学开设好《法治教育》地方课程,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切实做到法制教育课程开设计划、教材、师资、课时“四落实”。

2、认真组织教师、学生开展教育法律法规和有关普法知识专题读书活动,让法律知识走进师生,入心、入脑,让违法犯罪远离校园,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3、组织召开法制宣传教育报告会,邀请青少年普法教育宣讲团、法制副校长、“五老”志愿者作法制教育专题报告,引导、启发学生自觉学法、懂法,做守法、不违法的表率。

4、开展学生体验教育活动,通过国旗下讲话、演讲比赛、征文、主题班(队)会、开设模拟法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自身体验,大力宣传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学生法律素养。

5、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第二届中小学生法律知识竞赛”活动,要采取多种途径广泛动员全县中小学生参与本次竞赛活动,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掌握法律知识,提高法制观念。

6、认真组织收看《起跑线上的警示》青少年犯罪警示教育专题片,要确保收看率达100%,可截取其中的某个案例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让学生通过身边案例的警示教育达到预防犯罪和掌握法律知识的目的。

7、建立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宣传教育网络,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互动活动”,让“学生带法回家,送法到万家”,通过学生、家长互动,提高法制教育效果;充分利用各级普法机构提供的法制教育资源,教育青少年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青少年防范侵害的能力。

8、加强对教师的法制教育,要结合师德师风建设,认真组织开展教师学法、用法活动,将法律知识纳入校长、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法律素质。

活动期间,县教育局依据制定的“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检查评估表,对各学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总结推广新经验,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全面督促、指导活动顺利开展。

(三)活动总结阶段(年3月1日至5月15日)

1、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各学校要利用本次活动契机,建立健全学校法制教育制度,进一步完善法制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坚持不懈地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发展。

2、树立典型,深入开展。活动中要及时发现典型,培植典型,树立典型,推广典型,总结典型经验,通过树立典型来影响和带动全县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3、及时总结,报送信息。各单位要及时宣传报道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活动结束后要认真进行总结和反思,宣传信息和总结要及时报送县教育局基教股。

四、活动要求

(一)提高认识,积极行动。各学校要充分认识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密切协作、扎实有效地推进活动开展。

(二)建立活动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县教育局成立由王玉军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和相关科室长为成员的县教育系统“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基教股。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活动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负责活动的组织和领导,要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组织和人员、经费保障。

第2篇

一、开展创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活动,扎扎实实,卓有成效

2012年2月15日,中国关工委、司法部、中央综治办联合下发通知,决定在全国共同举办第二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同时,部署开展创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零犯罪学校”、“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个人”和“优秀辅导员”等评选活动,以此为载体,推动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一年多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各级关工委认真学习十报告,深刻领会十精神,积极贯彻上级工作部署,充分发挥“五老”作用,着力开展对青少年的普法教育,把创建活动作为工作重点,凝心聚力,各方联动,扎实工作,使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在认识上有了新的提高,在内容上更具实效性,在形式上更加丰富多样,取得显著成绩。

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不断强化对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开展创建活动,显示了很强的社会影响力,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赢得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关工委报送的报告中,多数县市区委主要负责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市委常委、齐河县委原书记魏洪祥同志批示:“争创全国‘关爱明天、普法先行’示范县关系到以高要求、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第二届青少年普法任务,事关我县七万多青少年是否打牢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的关键。因此,创建‘示范县’志在必得......”原县长孟令兴同志当即批示拨款2万元作为创建活动经费,并表示对下步创建所需经费足额保障。禹城市委书记张安民同志批示:“此创建活动由市政法委、综治办牵头,市委、市政府两办及有关部门配合,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并表示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物有物,保证创建活动的需要。同时,市政府拨款20万元用于开展创建活动。武城县委领导在常委会议上指出,开展创建活动是对武城工作的促进,做好这项工作是我县应有之义。县关工委要协同有关部门把这项工作切实抓好,抓出实效,确保争创成功。禹城、武城、齐河、德城区等县市区还成立了以县市区委书记为组长、县市区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先后以党委、政府名义向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办公室写出开展创建活动的申请报告,向所有下属单位下发通知,印发《关于争创“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实施方案》,对创建目标、主要任务、方法步骤、时间安排、组织领导、保障措施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安排。禹城市于5月9日召开了全市创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动员大会,市委领导到会讲话。会议规模大,声势大,效果好。武城县委、县政府在创建工作部署之后,于5月21日、5月24日和6月15日先后三次召开大会,县委领导到会讲话,进行再发动、再部署,统一思想,营造氛围,推动工作。其它县市区党委、政府也先后作出相应部署,创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使创建活动有了广泛、扎实的社会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2、围绕创建重点,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各县市区关工委围绕创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活动,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禹城市关工委在组织“五老”深入中小学普遍开展法制教育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创建活动,开阔思路,创新工作,精心选择了包括《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12部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编制组成了48块大型“全市青少年普法教育系列展板”,展板图文并茂,便于青少年参观学习。并于7月中旬举办了有省市关工委领导、禹城市委领导、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全市中小学校长参加的展板开展仪式,反响强烈。截至目前,该展板已先后在7所中小学校展出,有近2万名学生参观了展板。一致反映,展板样式新颖,内容简洁,易学易懂。他们打算于今年年底前,在全市100多所中小学进行巡回展出。之后,再向企业、社区等单位延伸,进一步扩大受教育面。为了增强普法教育的趣味性、有效性,禹城市关工委在借鉴外地经验基础上,组织编排了少儿普法武术韵律操。韵律操以三字经的文辞格调,活泼的伴奏乐曲,充满活力的武术动作,浑然一体,气势磅礴,使孩子们在优美的音乐和韵律中,受到润泽、启蒙和濡养。韵律操还将在全市中小学普及推广。禹城市法院为了不断完善提升“少年法庭”的独创优势,在法庭组成人员上,聘请了社会调查员,他们针对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深入到所在学校和家庭进行了解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的内、外因素,在法庭上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帮助教育,效果很好,值得肯定。为了贯彻落实好县委、县政府创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的决策部署,齐河县关工委精心研究,周密安排,狠抓各项创建活动的落实。自五月以来,由县关工委领导带队,组织县、乡(镇)两级20支普法宣讲团,深入到学校、企业、社区等举办法制讲座。到目前共举办各类讲座70多场次,受教育青少年达12万余人次。同时,根据实施方案要求,确定5个社区、4个机关、3个企业和10所中小学校,作为创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和“零犯罪学校”培养典型,县关工委派专人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确保创建成功。齐河县检察院率先在全省检察系统开展“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全程关注”活动,搭建感化、教育、挽救失足未成年人平台,用爱心温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做法独到,受到省市关工委领导的重视。武城县关工委坚持在突出重点、拓宽领域、丰富内容、创新举措、提高实效上下功夫,组织开展了法律讲座、法制在线、法制维权平台、法制广场、法制一条街、违法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普法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深受广大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德城区关工委帮助指导区检察院,建立全市系统内首家“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对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和警示教育,并对涉嫌犯罪、直诉未成年人进行品德教育、心理矫正、技能培训等,收到很好效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加大力度,强化措施,把创建活动推向更高层次

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创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是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幸福、实现跨越发展的大事,意义重大。全市上下必须思想再发动,力度再加大,措施再强化,争取创建活动取得新成效。

1、认清形势,增强紧迫感。根据中国关工委等三部委关于开展第二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的安排,活动截止时间为2014年5月底,离现在还有8个月的时间,如果考虑到2月份的春节等因素,时间相当紧迫。这次活动是全国性的活动,参与的地区和单位多,但受表彰的名额有限,竞争十分激烈,容不得半点松懈和麻痹。另据了解,全国、全省的一些县市区创建活动搞得非常突出,他们紧盯创建“示范区”这个目标,决心大、声势大、力度大,大有志在必得之势,引起了上级关工委的注意。我市和全国、全省一样,形势喜人逼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关工委主动作为,扎实工作,围绕目标,铆足劲,争着干,比着上,奋力冲刺。这些都给我们参评竞争带来了很大压力。时间紧迫,竞争激烈,任务繁重,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把握时机,奋力拼搏,积极作为,把创建活动搞得更加扎实,更有新意,争取新的更好成绩。

2、以创新精神,开展创建活动。我市多年来的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培养了一批典型,但对照创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我们必须以创新精神,用新思维、新视角、新举措、新形式,开展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创建活动的理念、层次和水平。坚决克服平推平拥、一般化的号召、一般化的部署、一般化的落实的简单做法,这样做收效甚微。必须做到在思想观念上,要高起点定位,瞄准创建“示范区”这个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树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和信心,誓夺创建成功。在活动形式上,要高标准安排。既要扎扎实实又要大有声势,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不断创新,勇于突破、敢为人先,以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活动内容上,要高质量要求。使其更具针对性、生动性和趣味性,为青少年喜闻乐见、入脑入心,贴近生活,贴近青少年。在活动手法、活动载体、活动阵地、活动机制上,都要有新的创新、提升和发展,力争创造出一批特色做法,推出一批创新经验,打造一批过硬典型,为创建成功赢得主动。

3、抓好典型,促进创建活动开展。靠典型引路,用榜样示范,以点带面,是我们开展创建活动、促进整个青少年普法教育的宝贵经验。过去,我们在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中,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在创建活动中,对这些老典型要不断完善提高,赋予新的内涵,注入新的活力,使其永葆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也要注意发现、培养和推广在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有影响力、有新鲜经验、有时代特色的新典型,并把这些点上的经验变成面上的做法,使其发挥更大的示范作用和推动作用。这些新老典型,影响大,靠得住,叫得响,辐射力大,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无形推手和强大动力。我们必须下大力抓好典型,运用好典型。同时,根据中国关工委等三部委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关工委要在抓创建“示范区”活动的同时,对“零犯罪学校”、“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个人”、“优秀辅导员”等评选活动,一并抓好落实。要在前段工作基础上,依照标准,好中选优,跟上工作,落到实处,争取有更多的集体和个人进入到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行列。

第3篇

《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要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同时,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要重视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法制教育资源,发挥整体合力,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因此,学校构筑的“绿色防疫体系”,应是以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为外延,以普法教育为主线,重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元素,从思想道德深处激活其抵御违法犯罪的“抗体”。笔者在普法教育实践中,主要进行了以下尝试与探索。

一、将普法教育列入学校教学计划

2013年8月,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和全国普法办联合出台的意见指出,要落实法制教育的相关课程和活动,将法制教育纳入到学校总体教育计划之中。因此,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将普法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并要提到与文化课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学校在实施普法教育时,要做到“计划、教材、教师、课时”四到位,即教学计划要对普法教育作出专门的规划,要有专门的普法教材,要聘请从事普法教育的专职或兼职教师授课,要安排专门的普法教育课。为确保课程的实施,学校要做好“三创新”,即“创新教材”,根据小学、初中、高中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编写普法教育教材,将枯燥的法律条文以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出来。“创新教法”,摒弃死记硬背的死板教法,探索联系生活实际、触动学生心灵的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新教法,充分发掘国家课程中的普法教育元素并将其校本化,在学科教学中灵活渗透普法教育。“创新评价”,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学生的“学法”“守法”“护法”情况进行考核,让学生既熟知法律法规并自觉践行,又能宣传教育他人,敢于与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将普法教育与道德教育紧密结合

思想堕落、道德败坏往往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前奏。据调查,青少年在进行犯罪时,对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的道德认识往往与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相反,因此,道德教育是法制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而法制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深入和强化,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将道德教育融入到法制教育中,让道德的自律作用与法律的他律作用相互补充、密切配合,才能在提高学生法制观念的同时提高道德水平,实现普法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第一,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教育第一位理念,以学科课程为载体,认真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不得弱化或遗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二,将学生平时的德行表现纳入到法制教育课堂中,让学生对照法律条文自行剖析身边的道德失范行为和违规违纪行为,让学生明白这些行为与违法犯罪仅仅是作用范围、危害程度的差别而已,但它已是违法犯罪的“雏型”,预防违法犯罪应从遵守道德规范做起。

第三,联系生活,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与法律体验。例如开展“感恩父母,唤醒责任――亲子感恩互动”活动,唤起学生对父母关爱自己种种情形的体验,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心,增强责任感,报答父母恩;组织学生观看“少年法庭”的开庭现场,获得违法犯罪的感性认识和违法犯罪后果的真切体验。

第四,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富有时代特色的道德教育内容。袁贵仁部长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央办公厅最近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抓好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三爱”教育,节粮、节水、节电的“三节”教育,并突出诚信教育的重点。这为学校的道德教育注入了时代的元素,学校应抓住重点,创新方法,帮助广大青少年打下坚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文化根基。

三、将普法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五条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青春期教育、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对策的研究。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措施,开展普法教育应重视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在课程实施层面,普法教育课与心理健康课要相互融合,相互统一。普法教育课要善于从法律条文和典型案例中深入挖掘心理教育因素,引导学生剖析违法犯罪的心理成因。心理健康课则应因势利导,融入法制教育内容。让学生深刻认识种种不健康心理与违法犯罪的内在联系。这样的相互渗透使普法教育不再是“水过地皮湿”,而是“润物细无声”。

在心理咨询与保健层面,学校要建立健全青春期心理健康咨询系统。一方面根据中学生的年龄、性格和青春期易出现的心理疾病,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团体辅导和个体指导,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困扰,引导他们通过正确的渠道宣泄心理压力,防止因情绪障碍而做出极端行为,另一方面,利用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验,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筛查心理障碍并进行早期干预,特别是对有“抑郁、考试焦虑、厌学、狂躁、网络依赖”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重点跟踪疏导,防止他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将普法教育与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

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不是偶然的,往往是不良习惯得不到及时矫正,且不断发展恶化的结果。因此,开展普法教育不能仅限于普及法律知识,而应从“源头”入手,拓宽视野,放眼长远,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矫正不良行为习惯,防微杜渐,治根治本。针对中学生的特点,教师一方面要将中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与法律法规的教育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认清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思想深处达成对“不遵守守则规范的不良习惯一旦养成,就向违法犯罪迈出了危险的一步”的认同感,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以严格的教育与监管强化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让学生由守规守纪过渡到守法践法。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重点关注并全力矫正已形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特别是随意旷课、夜不归宿的学生,易冲动、习惯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学生,还有经常出入游戏厅、网吧的学生。学校要建立不良行为习惯学生档案,安排领导干部、教师、学生与家长联合帮教,用各种不良习惯诱发的违法犯罪案例警示他们,及时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并予以表彰激励,帮助他们改掉陋习。

五、将普法教育与优化家庭教育相结合

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在学校里的问题学生和社会上的违法犯罪青少年的背后,往往存在着“问题家庭”和“问题家教”。离异家庭、享乐型家庭、暴力型家庭、道德失范型家庭、一言堂型家庭以及溺爱式家教、放任式家教、棍棒式家教、急功近利式家教,往往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根本原因,因为家庭教育是先入为主的启蒙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教育,是深入骨髓的教育,是任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因此,普法教育一定不能忽视家庭教育这个关键阵地。学校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办好家长学校,建立家教咨询中心,开通家教咨询热线,普及家长的法律知识,优化家长的家庭教育方法,引导家长加强自身修养,为孩子树立榜样,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孩子,以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减少家庭教育方面的偏差和失误。

第4篇

20__年开始实施的全国“五五”普法教育,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历史条件下开展的新一轮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在过去20年里,全民普法教育在推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正在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法治保障作用。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普法教育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与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普法教育的薄弱环节还较明显。如何搞好第五个五年普法教育,我们认为:应当把工作重心放在突破重点、难点和盲点等薄弱环节上,通过攻克薄弱环节来提升“五五”普法教育的质量。

一、薄弱环节制约着普法教育的质量

我国的普法教育通过20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监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普法教育渗透到全社会的各个领域。但是,全民普法教育期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经济转型、企业转制、各种利益关系重新调整,人流、物流、信息流成为各种利益调整的主要特征,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开展的普法教育就很难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形势,因而在实施普法教育中就出现了对一些重点对象抓而不紧、对工作难点缺少办法和对盲点部位教育不到位等薄弱环节。其表现:

一是领导干部学法抓而不紧。领导干部是社会管理的决策者。他们的法律素质和学法质量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和一个单位的学法热情,关系到所属地区和部门的法治化建设水平。因此,我们在推进“四五”普法中一直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区和部门的领导存在着重经济工作轻普法教育、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重基层普法轻自身学法的问题。会上要求多,会下落实少,对下要求多,对己要求少的现象较为普遍。由于一些领导干部对普法教育认识上的偏差和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一些地区的普法教育发展不平衡。

二是青少年法制教育质量不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应该说,在“四五”普法中,各级政府对青少年法制教育较为重视,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地构建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组织网络体系,确保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规范运作。但是在工作运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诸如法制副校长素质不高,讲课内容缺乏针对性,且讲课形式单一。简单枯燥,导致有的学校法制副校长没有切实发挥好应有的作用。由于青少年法制教育质量不高,直接影响了一些学校和学生学法的积极性。

三是流动人员法制教育难落实。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已成为一大趋势。仅新都目前就有外来流动人口10万多,占本地人口六分之一。他们一方面为新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压力。

四是中小私营企业法制教育存在盲点。由于这部分企业规模较小且分布面广,一些业主本身素质不高和急于发展经济的心理,因而对自身的法律学习和对员工的法制教育难以落实,劳动合同纠纷、劳资纠纷、非法用工等问题时有发生。实行政企分开后,政府又缺乏对中小私营企业有效的教育管理手段,工作难以渗透,以致普法教育在中小私营企业中存在盲点。

五是农村法制教育工作还不到位。多年来,在推进全民普法教育中,各级政府一直将农民的普法作为重点来全力推进。特别是各地以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开展“综合示范村”以及“法律明白人”创建活动为契机,使普法教育在农村得到了有效推进。但由于农村人口众多,基础设施薄弱,地区发展不平衡,加上普法骨干紧缺和政府投入不够等因素,使普法工作很难落实到位。

六是对行政区划调整中的法制教育滞后。在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农村向城市聚集已成为必然趋势。特别是近年来,各地都在加大城市化建设力度,村委变社区,农民变市民。但是,城市扩建也对失地农民带来了诸如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工作安置和 生活保障等问题。而法制宣传教育不能适应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形势,使城市建设中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生活保障等一度成为热点问题。

二、用法制提升普法教育质量

普法教育质量不高有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有相关部门责任不明的问题,也有主管部门工作不到位的问题等等,但是从根本上说还是缺乏应有的法制保障。因此,在推进“五五”普法中,我们应当下大力气建立一套有效的法律保障制度,以提升普法教育质量。在建立法律保障制度中,我们认为,应构建以下四个保障机制:

一要构建普法教育组织保障机制。首先要从法律制度上确立组织保障机制。不仅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建立普法组织机构,而且还要赋予其相应的职能和权限,不能让普法机构成为摆设。目前,绝大多数单位都有普法的组织机构,但一些单位的普法机构作用不大,工作推进不力,普法教育的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必须通过法律制度的形式来确立普法组织机构的职能和权限,让它们真正在全民普法中发挥服务和保障作用。

二要构建普法教育责任机制。全民普法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要全社会来共同参与。这一方面需要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又需要通过法律制度的形式来明确各自的责任,否则共同责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必须要通过建立法律制度的形式来构建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的责任体系,真正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这样才能做好普法教育工作,普法教育的质量才能提高。

三要构建普法教育资源整合机制。在教育的手段上,普法教育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相通性,拥有的资源可以共享。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门之间不沟通、开展工作单打一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必须树立“大普法”观念,通过建立法律制度的形式来整合资源,这样,普法教育才能与其他教育互为侵透,协调发展,普法教育的质量才能够提高。

四要构建有效的普法教育考评机制。在普法教育的实践中,绝大多数单位都建立了考评机制,但一些单位考评的效果不是很好,影响了普法质量。因此,要从法律制度上对普法教育的考评机制予以确认,同时从政府的角度解决部门考核、多头考核和重复考核等问题,把一切考核纳人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考核的轨道上来,增强考核的权威性。这样,才能够保证普法教育与其它工作协调发展,才能促进普法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创新为确保普法教育质量提供动力

“五五”普法既要开拓创新,又要加强基础性工作;既要求发展,又要继承过去的优秀成果及其成功经验。

一要把握“三个理念”,努力实现理论创新。一是要坚持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变革中的和谐社会,是发展中的和谐社会,是维护公平和公正的和谐社会,是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面利益的和谐社会,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的和谐社会,而这一切都需要努力通过法治的手段去实现。二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把人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制定“五五”普法规划时,要把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普法依治理工作的基本目标,加强发展经济、公民权利义务和人口、资源、环境等可持续发展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依法治理,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是要坚持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理念。党的执政能力的体现者基本上都是国家各级机关、各部门、各行业的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法律素质的高低,能否依法办事和公正执法,直接影响着法律的实施,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的体现,也影响着依法治国的进程。因此,在制定“五五”普法规时,强调提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的法律素质,强调提高其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

第5篇

文/胡永菊

社会环境日趋复杂,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关心未成年身心健康成为了社会各界普法工作者的责任。作为执法机关,监狱亦担负着这样的责任。2015年在监狱党委的支持下,云南省女一监在全狱青年警察中选拔培养了普法宣传骨干,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各中小学校的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将法律进课堂活动作为爱心助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5月22日,在政治处主任丁莹的带领下,省女一监30名青年警察再次走进晋宁县夕阳乡民族小学,开展了以“放飞希望成就梦想”为主题的法律进课堂暨爱心助学活动。

温馨的捐赠场景。晋宁县夕阳乡民族小学位于大山深处,当地农民收入微薄,许多孩子因为经济原因辍学。捐赠仪式开始,警察们将监狱捐赠的图书和文化体育用品送到了孩子们的手里,六监区教导员马毅超将活动前一天监区警察的捐款送到了学校张书记的手中,仪式现场参加活动的警察还自发为学校贫困学生捐款。丁莹代表省女一监为孩子们送上祝福,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回报社会。张书记用他质朴的语言向省女一监表达了谢意。

受用的普法课堂。在学校大教室,省女一监的普法宣传骨干、90后警察金玉,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和真实案例,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普法教育课。小金警官从青少年“加强自我保护,抵制不良诱惑,远离违法犯罪”人手,以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讲述了青少年中一些常见多发的犯罪现象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小金警官的讲述,让孩子们了解到法律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条例。讲座后学校张书记表示,省女一监的普法教育课弥补了学校对学生法律教育的缺口,有力推动校园安全工作开展,希望和监狱商定下一次普法教育课的时间。

欢畅的互动游戏。普法教育课结束,孩子们同警察哥哥姐姐一起拔河、打球、一起做手语操,交谈、问好、合影,像久别的好友一样,亲密无间,不大的校园里回荡着孩子们童真的笑声。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游戏结束,孩子们同哥哥姐姐一一惜别,期待着下一次再相聚。

多年来,省女一监一直致力于社会帮扶共建,与晋宁县夕阳乡民族小学结对帮扶,多次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向学校捐款捐物上万元。同时,开展社会帮扶共建工作为提升全狱警察道德素养,践行雷锋精神,助推文明单位建设深入持续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6篇

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任务,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普法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以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为重点,主要任务包括深入学习宣传宪法、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相关法律法规,坚持普法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大力开展依法治理,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中国的普法教育主要目的是实现法治,通过唤醒民众的权利意识来提高公民法律素质,为建立法治国家贡献力量。而西方国家法治进程的由法治社会发展至法治国家,两者截然不同。正是由于中国的法治实践是政府主导型,国家在立法、司法等方面占据绝对强势地位,国家利用行政渠道传播法律是该法制模式的必然选择。可以说,普法教育可以达到抽调法治社会的生成力量以构建法治国家的效果。今年是“六五”普法的开局之年,中国的普法活动已持续了25年,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是“五五”普法期间,持续开展法制宣传活动、举办巡回报告、重点对领导干部、在校青少年学生、企业经营管理者、农民工普法,使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普法与中小学法制教育

普法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形式主义、价值目标太凌乱、功能定位、实施方式、缺乏效果评价措施等方面的问题,普法教育存在的问题使得难以实现全面提高全面法律素质,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很大部分可以归结于普法教育在选择对象上存在功利性,早期普法对象是全体有接受和学习能力的公民,后期普法的重点是领导干部。这两者都是有较强的学习法律知识能力,也会在生活和工作中因需要而主动学习。普法应将紧缺的法制教育给最需要的对象,才不至于资源分配不均甚至浪费。而中小学学生就是这一对象。

目前,我国的法律教育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的法学专业,并且实施的是精英教育、职业教育,毕业后将进入法律行业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因此光靠高等院校实现全民法律素质目标是不可能的。从教育的基本规律来看,中小学生是法制教育的最佳受众。中小学法制教育,是以中小学生为主体,以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树立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理念,引导他们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为目的,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途径进行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首先,从年龄阶段上,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处在一种积极准备和接受状态,更易于形成某种技能和特征[1];其次,由于中小学学生的活动场所在学校,现阶段主要任务是学习,只有接受各方面的知识才能为将来踏入社会做好准备;再次,中小学的人数占总人的六分之一左右,假如我们将所有的社会资源都投入在中小学法制教育上,截至今日,我国已对每个社会成员进行了12年的法制教育(按小学入学至高中毕业需12年算),即使按照应试教育的方式进行教育,我国国民的法律素质也接近文化素质。坚持5个教育循环,我国国民中的大多数都将具备法律常识,在中小学推行法制教育就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综上,中小学法制教育是投入少、效益高的普法运动,推行和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是唯一切实有效的办法,必须着力改善中小学法制教育。

三、中小学法制教育实施建议

1.实现模式创新

我们在开展法制教育工作过程中要从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入手,坚持正面教育、积极引导,要坚信所有学生都有积极因素可以调动。学生总是向往美好的未来,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伴的尊重,因此,启发学生自身教育的积极性,可以抑制消极因素,发挥特长。而在行政主导的法制宣传教育体制下,中小学的法制教育是以青少年犯罪为主要内容,因为中小学不知不觉将法制教育课当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课。但是从近几年的青少年犯罪数据可以看出,青少年违法犯罪和中小学法制教育呈明显的反向现象,目前的中小学法制教育已成为了单纯的预防青少年的违法犯罪。但是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七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预防犯罪的教育作为法制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可以看出,“预防犯罪的教育”只是法制教育的一部分,过分强调极端的犯罪案例只能异化中小学生的人生观,使其对社会产生恐惧心理。传统的预防犯罪模式已不适应现阶段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形式,需要培养中小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2],启发学生自身教育的积极性,应该成为中小学法制教育的重中之重。为充分培养中小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必须建立多种多样的法制教育形式,将理论结合实践。第一,丰富教学课堂,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等激发学生学法的兴趣。第二,加强校园法制文化建设,建立法制教育的校内实践基地。例如成立模拟审判庭,除了由法制副校长、教师或其他专业人士参与外,主要有学生担任职位,让学生在现实说法中增强法制观念,强化自我教育。第三,建立法制教育校外实践基地。要克服之前普法教育存在的干巴巴讲条文或是渲染犯罪情节的倾向,要深入实践才能有深入体会,例如利用节假日上街进行环保宣传、维护交通秩序,参加庭审观摩等,使学生加深对头脑中的法律法规的理解,开始积极学法、守法,甚至用法、护法。

2.改革课程设置

2002年,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就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指出:要完善在校学生知识结构,使法律知识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必修课内容,努力形成从小学到大学的渐进、科学、合理的法制教育体系,确保青少年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完成基本法律知识的普及任务。这就要求了中小学法制教育应形成一个教育体系,设置多方位、多层次、多样的课程。但是十年过去了,中小学开设法制课的学校寥寥无几。这是由于《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规定中小学开设的教学科目目前已经过多,课时总量已经使学生超负荷,远超其他国家的课程计划规定,一味谈增加课时和单独增设学科课程不切实际[3]。由于中小学年龄结构与知识层次的差异,中小学法制教育应保证原有课时不被挤占,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合理配置课程。在小学三年级以下阶段以活动课程和课外游戏教育为主,旨在强化学生行为规范,教会他们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学会团结互助,以礼待人;小学四年级以上阶段以综合课和活动课并重,旨在强化权利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在初中阶段以综合课为主,活动课程为辅,开设专题讲座,着力进行增强宪法意识、平等关系、权力与义务、违法和犯罪关系等方面的教育,教会他们抵制不良诱惑,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掌握自我保护和维权的方法,学会维护合法权益。高中部分以综合课为主,辅之以专题选修课,要将宪法结合时事政治教育,传授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法律规范,引导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3.师资配备

在我国范围内,大部分的中小学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门法学教育,自身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水平并不乐观,上课时只能照本宣科,无法培养出有正确法制意识、法制观念的学生。有许多学校并没有法制教育教师,但配备了校外法制副校长,这种做法也取得了一些积极效果,但是,法制副校长本身事务繁忙,只能依靠一个学期一两次的法制教育讲座进行教育,很难开展高质量的教育辅导工作[4]。而另一方面,我国近来年高校扩招,许多高校都开办了法学专业,而如今就业形势严峻,导致法科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假如将一些法科毕业生输送至中小学校从事法制教育工作,既缓解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压力,又解决填补了中小学生缺乏合格法制教师的矛盾,一举两得。

4.制定考评机制

教育评估是衡量教育水平的重要依据,将法制教育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纳入检查考核范围,制定评估细则,组织专项检查。评估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第一,评估学校法制教育管理水平,即总体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章制度建设;第二,全面评估法制教育课教师的并评估其他任课老师的法制教育情况在思想、业务水平、教学方法等方面;第三,对评估学生素质,从日常行为、遵纪守法情况、考试成绩等发面综合评价;第四,对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合作进行评价。通过评估,认识学校法制教育的效果,保持优势,改进不足,促使中小学法制教育持续发展。

第7篇

1985年2月,浙江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省委、省政府于同年12月印发了《浙江省基本普及法律常识教育的五年规划》,确定了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婚姻法、继承法、经济合同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试行)、民族区域自治法、兵役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简称“十法一条例”)为“一五”普法的重点内容。

“一五”普法期间,全省共有2588万名干部、职工、城镇居民、农(渔)民及个体从业人员参加了普法学习,占应普对象总数的92.34%。共有依法治理试点单位140个。

通过“一五”普法和依法治理试点工作,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有了明显增强,为各行各业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初步奠定了基础,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社会稳定和“两个文明”建设。

“二五”普法:以宪法为核心,以专业法为重点。

1991年至1995年,我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以宪法为核心、以专业法为重点的“二五”普法教育。

“二五”普法期间,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切实加强领导,着重抓了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和青少年的学法用法,推动了普法工作的开展;注重实效,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紧密结合,大力推进了行业和地方依法治理;运用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5年内,全省共有2752万人次接受了普法教育,占应普对象总数的91.43%,开展依法治理的单位数从1990年的140个发展到17835个。

“二五”普法教育是“一五”普法教育的深化和发展。经过“二五”普法,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显著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大为增强,各行各业的依法治理工作顺利推进,有力地推动了我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五”普法:突出学用结合,普治并举。

1996年至2000年的“三五”普法教育,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理论水平和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为重点,突出学用结合、普治并举,广泛宣传宪法知识以及与公民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法律知识,切实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普法教育。

“三五”普法期间,全省共培训普法师资骨干27.23万人,建立市、县级法制教育培训中心(基地)303个,成立普法讲师团4g1个,有各类法制宣传员、联络员、信息员共53309人。全省共有3190万人次接受了“三五”普法教育,占应普对象总数的89.79%。

领导干部学法成为制度。各地建立了党委中心组定期学法、干部学法培训或轮训、任职前考试考核等制度,共举办干部法制讲座5844次,参加人员89.29万人次,参加普法考试的干部达146.5万人次。

全省各地、各部门坚持普治并举,基层依法治理单位总数已超过20万个,逐步形成了以基层依法治理为基础、行业依法治理为支柱、地方依法治理为主体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依法治理格局。

“四五”普法:全面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第8篇

助。

根据上级部门普法规划的要求,以依法治国方略为指导,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依法治教进程为中心,密切结合学校的实际,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工作,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依法治教的进程, 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促进了学校事业健康、协调的发展,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市两个文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一、 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

根据全市“六五”普法规划和依法治市的工作目标,我们认真制定了年度普法规划,统筹安排,强化管理,采取多种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对于学校内部,我们重点围绕《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国旗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反复研讨,不断提高法制意识和法律水平。通过学习,全校广大师生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在“普法依法治理”教育活动中,我们突出了以下重点:

一是注重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为副组长,各班主任老师为成员的普法、执法领导小组。学校的领导亲自挂帅,把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学校加强了与当地公、检、法部门的联系,在当地专职法制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工作,聘请了兼职法制副校长,进一步加强了对全体师生的法制教育工作。

二是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我校充分发挥黑板报及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开辟专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和教育,力求使全校广大师生都能做到知法、守法、护法,依法办事。

三是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为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我们一方面采取“通读法律、法规原文与专题辅导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等学习形式,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法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及法制宣传日等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法制宣传教育的氛围。此外,学校都把法律常识教育纳入必修课内容,做到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四保证”,同时还做到法制教育与纪律常规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正面引导与反面典型教育相结合,法制教育与弘扬美德相结合,依法治校与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提高了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效。

二、 团结协作,普法依法治教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随着普法和依法治理教育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我校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大大增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水平明显提高,学校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法制轨道,为学校事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增强了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了依法办事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 开展“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后,广大教师重新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认真学习了《宪法》、《职业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遵纪守法、依法施教、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明显提高。例如,广大教师通过再次认真学习《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在明确了自己权利的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义务,认识到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摆正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增强了教书育人的自觉性,教师当中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多了,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没有了;热心帮助困难学生的多了,搞有偿家教的少了;加强自身修养,自觉做表率的多了,参与赌博等违法活动的杜绝了。 (二)推动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学校管理逐步走上制度管理的轨道。制度管理,是指管理者依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条例、规则和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进行管理的方法。所谓依法治校就是在学校内部实行制度管理,制度管理以其规范性、威慑性、稳定性、防范性等优点为学校管理者所青睐。近年来我校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的原则,依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学校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比较规范、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在此基础上,学校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和宣传,在教师中树立法制观念,形成守法光荣、违法耻辱的良好风气,同时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加强对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总结和激励工作,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坚持有章可循,违章必纠,对遵章守纪者加以肯定表彰,对违法违纪者进行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坚决煞住各种违反法规的现象,真正使学校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步入依法治校的健康轨道。 (三)加大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工作力度,增强了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守法的观念和意识。我们针对新时期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紧紧抓住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脉搏,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提高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实际效果。 1.加强合作,注意法制教育的社会性。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社会各方面应该形成合力,才能保证教育效果。因此,学校积极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一是邀请当地政法工作者到学校进行法制讲座,请他们结合实际,分析案例,摆事实、讲道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二是争取当地执法机关和村组的配合,对学生在社会的守法情况进行监督;三是建立家长教育委员会,成立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素质,争取家庭的支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在学校内部,则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发挥少先队等教育阵地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由于校内外结合的法制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增强了学生的法制意识,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现象一直保持0记录。 2.立足课堂,提高法制教育的渗透性。我们把法律常识教育纳入必修课内容,做到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四保证”,普遍开展法制教育。由于思想重视,认识到位,教学效果较好。 3.针对实际,强调法制教育的层次性。针对学生的年龄层次和个性特征,教育内容和方式上注意了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学校学生年龄差异,利用图片展览、表演、观看专题法制教育片等直观形式加强教育,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自觉性。4.普治并举,突出法制教育的实践性。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使他们学法、懂法,形成认知基础,这固然是必要的,但学法必须与守法相结合,普法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否则法制教育只能流于形式。因此,在法制教育过程中,学校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自觉运用法律这一有力的武器来解决具体问题。例如,结合学习《国旗法》,学校严格执行升降国旗制度,并以此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使每周庄严而隆重的升旗仪式成为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 (四)净化了教育的内外部环境,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一段时间,个别社会渣滓、地痞流氓到学校寻衅滋事,小商小贩违章在校门口设摊摆点,极大地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但现在这种现象大为减少。一方面,由于依法治市活动的开展,使这类违法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另一方面,也由于加强了依法治教工作,学校拿起了法律这个有力的武器,向这些危害社会治安,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行为宣战,从而优化了学校的外部环境,促进了学校事业的健康发展。

实践证明,加强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是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需要,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用人才的重要措施。抓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不但不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反能推动学校各项工作跃上新的台阶。正因为我们持之以恒地抓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教工作,师生守法、护法的自觉性明显提高,敢于与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积极采取各种防范措施,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从而使学校能够更加集中精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9篇

(一)关于“五五”普法目标的确定

“五五”是在“四五”普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必然是对“四五”普法的传承和延伸。“五五”普法目标的确立要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相一致,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江苏、法治政府的目标相衔接。因此,“五五”普法的目标的确立,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向新的层次攀升,体现新的高度的要求。“五五”普法要有新的目标,但新的目标不能定的过高。根据我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我们认为“五五”普法目标应该确立这样一个目标:即在公民学法、用法、提高法律素质的基础上,着力培养法治观念和法治自觉性,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治的价值观和良好法治社会氛围,不断提高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五五”普法目标的确定应当区分不同层次,对不同层次的人员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总目标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如对领导干部与对一般干部群众的要求要有所不同,城市与农村的要求应当有所不同,经济社会发展较发达地区与相对落后地区的要求应有所不同。我们要在提高全民崇尚法治意识这一总体目标的指引下,对领导干部、城镇居民、农民群众、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校青少年以及外来流动人口分别提出具体的普法目标任务。

(二)关于“五五”普法的侧重点。

抓重点、促全面,是一种很好的工作方法。“四五”普法对重点普法对象和重点普法内容作了要求。实施过程中,我们针对重点对象、重点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五五”普法规划,仍然要突出重点普法对象,明确重点普法内容,狠抓重点工作的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五五”普法取得积极的和突出的成效。

1、继续抓好重点对象的普法。

推动依法治国党政机关领导干部是关键。通过20年的普法,领导干部法律意识得到增强,法律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和推进国家法治化管理的自觉性并不十分强、十分高,尤其是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环境下,能够做到依法执政,没有很强的法治意识、很高的法律水准是很难胜任的。近年来,许多违反可持续发展要求,不按科学规律办事,随意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十分严重,其对法治的破坏及其的恶劣影响,多少年都难以消除。因此,“五五”普法仍然应把领导干部作为普法的重点,只是普法的目标侧重点不是放在提高法律意识,而是放在增强其法治观念、法律素养和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自觉性和实际能力上。

农村普法和流动人口普法是我区普法工作的薄弱点。“五五”普法应当将农村普法流动人口普法作为重点和突破口来抓。最近我们下基层作了一些调查,虽然我们武进在经济上属于较发达地区,但从目前了解情况来看,我区农村的普法仍然处于“靠天吃饭”的自发状态。大多数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接受法律知识主要是从广播、电视、报纸等途径获得的。因此,加强农村和农民群众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的普法教育十分必要,必须采取措施大力加强。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后备力量。因此青少年应当作为普法的重点并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企业在推进国家法治建设进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和责任,因此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普法教育应仍是“五五”普法规划的重点。

2、扎实抓好重点普法内容的学习培训。主要是针对各个不同重点对象有针对性确定普法的重点内容。如对领导干部、国家公职人员,主要是进行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不断强化其法律至上和依法行政意识。

3、分解落实“五五”普法的重点工作。主要是将五年规划确定的目标按年度进行分解,并根据具体实际,结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确定普法的重点工作,按照动员、实施、总结等步骤,层层推进,抓好落实。

(三)关于“五五”普法的运行机制

第10篇

一、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优势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我国普法工作的重点,历来受到社会和政府部门的极大重视。相对于社会层面上对成人的普法教育,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的优势十分明显,效果更加明显,往往事半功倍。主要表现在:

(一)易接受,有针对性

青少年时期,非常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这对于他们法律意识培养十分有利。一是“三观”尚未定性,有的还是一张白纸,正需要我们去绘最新最美的图画。通过适当的法治意识培养,能促成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形成依法行事的强烈法制意识。二是年纪轻,正是好学的年龄,容易学的进去,学法的效率高。

(二)好组织,有广泛性

青少年大多数是在校生,有开展系统的法制教育条件,得天独厚,学校的法制教育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能做到有计划、有地点、有师资、有教材,工作既系统又规范,履盖面100%。而对于校外的青少年,针对他们好学好动的特点,组织他们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普法活动,也是相对容易组织的。

(三)效益高,有普遍性

青少年法制教育,一般来讲效果是非常显著的,而且相对于成人的社会化教育,往往是事半功倍。青少年时期法制意识的初步形成,不仅一生受益无穷,更是对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极大推进,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

1、从小教育,普法成本效益最大化。我们从小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让他们从小知法、懂法、守法,并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而一定的普法成本也因此将使他们终生受益,社会效益也因他们走上社会就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而得到最大化的回报。

2、以点带面,青少年普法教育社会效益最大化。青少年一般具备以下特点:一是积极性高;二是执着、认真。他们的这些特点在普法学习和宣传中将使他们不自觉地成为普法的小宣传员、小督查员。将起到一个学员一个点带动全家一个面,进而达到推动周围一片的良好普法宣传效果,有效地促进普法工作。

(四)全面发展,有积极性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的时代。二十一世纪的新人要求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发展,而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如果缺少了法律那将是不完整的或是不完全的不懂法的“人才”,在如何应对日益市场化的经济生活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将是不可以想象的。不懂法的“人才”不仅不能称其为人才,而且都根本不能算一个合格的公民。他们必将在人生道路上碰得头破血流。懂法律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是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中对我国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普法教育,对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现状与不足

现阶段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司法行政、教育主管部门、关协和综治等主要职能部门均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齐抓共管,大力开展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离建立高素质的法制社会的战略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出现这样差距的根源就在于社会各层面缺乏较高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没有真正认识到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有需要、有要求,但缺乏战略眼光、缺乏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体表现在:

1、重文化教育,轻素质教育。

在高考、中考的指挥棒下,小升初、中考、高考无不唯分是论。考分、升学率是“硬件”,其他都是“软件”,分数不仅是学生的命根,也是老师的命根,教育部门的考核就是以分为准、以分为据、以分为俊的,只要有分,有升学率,自然一俊遮百丑。分数上去了,学校有名,主管部门有誉,教师有利,学生有奖,“好处”都有了。因此也就不太在乎素质教育的成效了。素质教育也说没有数理化那么重要,那么全力以赴了。追根溯源,重分数、轻素质的教育弊端就是官员的偏面的政绩观和整个社会的急功近利的心态的突出体现。最终将导致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分低能,有才不懂法的不法人才或温室人才,如此低素质的人才是难以承担起二十一世纪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任的,在未来的法治社会将举步维艰。

2、教育的切入点跑偏。

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件中,学校的出发点多数是为学校的教学服务和学校校园治安环境服务的,而从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这个层面上来考虑的较少。因此在教育活动中,一是重遵纪守法规范,提要求多。纯灌输式的教育,效果差;二是轻权利教育,讲义务多。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只讲义务,不讲权利,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制观;三是淡意识培养,讲知识多。知识多,只能说明知法,不能说明其他问题。知法并不等同于守法、依法。意识的培养是最重要的,要培养青少年的自觉守法、依法意识。

3、小学生的教育不应忽视。

学法也要从小抓起,要从小培养他们法制思想、法治观念。忽略了小学生意识形态初步形成的最佳时期的法制教育是非常可惜的。千万不要认为小学生不懂事、好管理,人单纯不会出漏子,少上点法制课没关系。培养意识越早越好,意识的培养胜过单纯的知识培训,法制教育从小学生抓起,千万不能放松。

4、社会上的青少年法制教育。

这部分青少年正值青春期,正在成长的阶段,正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帮助。他们失学后,流入社会,没有了学校的约束,没有了老师的管束,也脱离了家长的视线,极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养成坏习惯,甚至误入歧途。因此,对他们的教育,既是难点,也是重点。对这部分青少年的教育,人难找、难组织,是社区教育的薄弱环节。

三、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建议

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不仅政府部门要抓紧抓好,更要进一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要在教育的形式上、内容上和组织的方式、方法上寻求突破和创新。把青少年的法制教育进一步扎实有效地全面推进。

1、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引入全日制教育机制。

引入全日制教育机制可以做到自上而下的工作有布置,实绩有考核,能做到教育中“四落实”、“四到位”。“四落实”:有计划、有地点、有材料、有师资。“四到位”即课时到位、内容到位、责任到位、实效到位。确保教育的相对系统性、连续性和针对性,确保法制教育的全面落实。

2、抓住重点,切实抓好青少年在校生的法制教育。

在校生的法制教育应是我们当前普法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校生法制教育在教育的投入上、教育的效果上相对于社会层面上的成人法制教育,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在校生的法制教育成本低、效果好,社会效益更加显著。

3、群策群力,齐抓共管,以社区为平台,解决好社会青年的法制教育这个难题。

流入社会的青少年有相当多数部分是因家庭有问题或是学业差、在校表现差、缺乏上进心、升不了学的那一部分流失生和落榜生。这部分流入社会的青少年尚未成年,无技能、无专长,没有职业,终日在社会上游荡,缺少了学校和家庭的有效管束,他们极易误入歧途,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他们应该是法制教育重点的帮教对象。我们要以社区教育为依托,把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办好。家长和社区要共同努力,法律援助重点倾斜,动之以情、晓之以法,确实做好这群法律上的弱势群体的帮教工作,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保驾护航。

4、观念和意识的培养是教育的首要目标。版权所有

法律常识好教好学,也容易考核、容易操作,但常识学习能让大家知法、懂法、用法,但不能保证他们以后能守法、依法。而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维护法律的尊严,不是单靠法律知识来就能保证的,更重要的还是要靠增强和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我们知道观念和意识的形成是需要经过长期有效针对性的培养,潜移默化和熏陶,是从思想上、观念上、意识上给予不断的渐进的强化和固定。因此我认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应在教育的内容上适当调整,把观念和意识的培养作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努力方向。

5、寓教于乐,强化效果。

第11篇

一、初中法治教育的背景

近年来,社会出现许多因缺少法律意识和知识,青少年触犯法律,走向犯罪的道路,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关注青少年的法律建设,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开展进行普法教育,必须给以高度重视。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普法教育的最佳场所,如何有效的开展法治教育,是学校和教师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

中学的法治教育通过对青少年讲解基本的法律概论,让其了解并掌握接受法律的知识,规范自身社会行为,成为遵纪守法、自觉护法的社会主义文明法制下的好公民。

二、初中法治教育的理论依据

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虽然随着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增加,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但整体上来说还不够成熟,对是非的分辨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有时过于强调个人利益,导致产生一些极端行为的产生。社会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守法环境,一些制度存在诸多漏洞,让青少年产生投机心理,最终做出违法行为,走向犯罪的道路。

现在党和国家大力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大对法治建设的投入力度,普法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出台更多的法律条文,这为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工作提供很好的理论依据,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提升他们的法律观念和意识,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法治教育策略

(一)合理利用教材资源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相关法律知识教育,在这当中,教师要将教材法制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分析,划分侧重点,借助教学工具,将其形象贴切的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接受并掌握相关知识,渗入到思想意识中,潜移默化去影响规范自身,形成思想觉悟,真正做到学法、懂法、守法、护法,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维护法律尊严,实现法治教育开展的最终目的。如针对教材课本中列举出的法制教育方面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讲解,必要时可让学生进行现场演绎,发挥创造,提出自身对事件的看法,做出总结。或安排学生写出相应的案例读后感,对案例进行剖析,自我思考,加深印象。

(二)改善教学方式,激起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是学校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是传授法律知识的主力军,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

首先教师自身要有扎实的法律知识和良好的法律素养,为学生传授相关法治知识时更有说服力,讲解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加容易接受、理解和掌握。

其次要有丰富的教学技巧储备。法制教育涉及到的相关条文非常枯燥,繁多,一味单纯地进行语言阐述解说,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疲劳,产生厌烦的情绪,法治教育走进课堂就没有思想基础。所以,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向学生展示法律知识,带动学生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接受相关教学内容,实现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可以创设法律情境,组建班级法庭,让学生对某些法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分享感悟,得出结论,并在相互间辩解和探讨中,深刻理解法律条文,提高法律意?R,自觉履行规范自身言行的义务。

(三)时时刻刻注重法治教育的渗透

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细节入手,注重坚持。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注重对学生的法治教育,从预防着手,从小事做起,从遵守基本课堂秩序入手,不迟到早退……让学生灵活运用学习到的法律知识,自觉规范自身行为,远离罪恶。鼓励学生间互相监督,相互纠正,共同进步。树立法制宣传标语,创立法制板报、墙报等形式普及相关法律知识,成立法律学习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去,设立相应的激励措施。课外鼓励学生积极收集法律知识和案例进行同学间的互相探讨等。

(四)扩展法制教育

打破课堂教学的空间局限,开阔学习范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实践活动,强调实践活动开展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法律,理解法律,有所启发。例如组织参观社会法制宣传展览和讲座,欣赏法制教育影片,参加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将法治意识更好的融入到自身生活中,切实履行相关法律义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法治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初中生增强法律意识,规范行为,预防犯罪

目前我国犯罪人群呈现出了低龄化的趋势,青少年人群在其中占有众多比例。这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现有资料表明,青少年犯罪大多出于法律认知薄弱,法律观念不强,法制意识淡薄。缺少正确及时的引导,自身是非辨别能力差,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学校积极开展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有助于学生增强自身法律意识,掌握法律知识,规范自身行为,健全思想认识,预防犯罪。

(二)有助于学生正确法制观念和意识的形成

观念决定意识,意识影响行为,行为产生结果。注重校园中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法制观念和思想意识。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展的关键时期,心智还不够成熟,极易受身边环境和他人的影响,思维上容易偏激、易怒,面对问题不能冷静对待,片面性的思考问题,盲目的做出判断,采用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学校是教育学生,传播法律知识的重要场地。利用开设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进行法制方面的相关教育,能正确的指导、帮助他们分析社会现象,明确利害关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健全心智,形成正确的思想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12篇

各位老师、同学们、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为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深入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根据全县“六五”普法规划和“法律六进”活动的要求,经县委、县政府同意,政法委、610办、综治办、禁毒委、依法治县办、司法局、教育局联合举行“禁、反、法律进校园”主题宣传系列活动。这次活动主题鲜明,针对性强,对于推动在校学生普法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做好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几年来,司法、教育等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履行职责,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围绕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自保能力,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自护教育。同时,围绕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积极开展未成年人远离“网吧”、远离等活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的方案及规定,有力地推动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转型步伐的加快,青少年法制教育尤其是在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工作方面还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从我县情况看,青少年犯罪案件屡屡出现,特别是去年2月28日至3月8日,短短10天时间,我县第一、二、三中学相继发生3起在校学生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案件,造成10名学生受伤,其中3人重伤,1名死亡。这些数字和案例触目惊心,充分暴露了我们在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和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可以说,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和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工作已经到了非抓不可、不抓不行的地步,希望大家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扎实工作,全力以赴推动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和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突出重点,扎实有效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宣传活动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系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关系万千家庭的希望和利益。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有利于引导、保障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高学习成绩,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抓紧、抓实、抓好。一要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我县现有普法讲师团成员10名,法制副校长96名,这支由各部门领导、政法干警及相关专业人士组成的队伍,是我县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主要师资力量。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大力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使青少年学生知道自己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懂得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分清罪与非罪的界线,达到知法、守法、护法的目的。同时,各宣讲团成员、兼职法制副校长和各中小学校要根据在校青少年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法制教育的有效形式,创新教育方法,激发青少年学法、用法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法律素质。二要突出教育管理重点。实践表明,闲散和有轻微违法行为的青少年学生是违法犯罪的高危人群,也是我们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重点。可以说,把这个人群的教育管理工作做好了,就可以教育、挽救一片,就能有效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各学校要通过摸底排查、建档立卡、跟踪帮教、专人联系等措施,真正把这两类群体纳入教育、管理和服务范围,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到在生活上解困、学习上帮助、行为上纠偏,把违法犯罪的倾向和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三要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法制教育。要对学生家长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家长的法律知识和意识,补齐“家庭教育”短板,进而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效衔接起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格局。此外,我也衷心地希望广大青少年学生要充分利用好此次学习的机会,积极行动起来,勤奋学习,遵纪守法,提高法制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文明习惯,把法制规范落实到具体言行上,提高法律素养,争做知法、守法的实践者。同时,积极参与法制宣传,向父母、家庭成员、同学、同伴宣传法律知识,参与法制建设,争做普法、用法的倡导者。

三、加强领导,全力形成齐抓共管的法制教育工作格局

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各级党政部门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部门,要按照社会治安综合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坚决减少和避免在校学生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一是教育部门要大力加强德育和法制教育 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立起以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班主任、政治课教师为骨干的德育、法制教育骨干队伍;广大教师要身正为范,以良好的道德情操教育、带动和帮助学生,以文明的校园文化陶冶学生,促进青少年在校学生健康成长。二是公、检、法、司等部门作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要职能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责任,发挥作用。特别要注重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上好法制讲座,强化沟通,增进交流,使青少年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同时,要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净化社会空气,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

同志们,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任重而道远。愿每一个社会公民、每一个青少年学生都做捍卫法律的卫士,文明传播的使者,为构建和谐宾县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我衷心地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努力做到自重、自律、自强、自爱,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最后,预祝“法律进校园”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祝老师们工作顺利,同学们学习进步、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