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现代设计

现代设计

时间:2022-09-21 14:48: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现代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现代设计

第1篇

关键词:现代设计;弗兰克・赖特;有机建筑;人性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5-0107-01

一、对于现代设计的阐述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设计的范畴无处不在。大到宇宙航空器,小到吃饭用的碗筷; 远到战争用的各种军备,进到手边的键盘。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设计概念也在不断更新改革, 其所达到的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大和改变着。

与传统设计不同,现代设计是基于现代社会和生活的计划内容,并在现代社会标准、经济、市场、需求、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新的设计方式。现代设计是为现代人、经济、市场和社会提供积极向上的服务的一种重要的活动方式, 因此可以说,现代设计史其实就是一部现代人类生活方式和水平不断改变提升的发展史。

纵观世界现代设计史,有上百位的设计师在这厚厚的文献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而在这其中不乏有极具影响力的大师,带动着现代设计史向前发展。有一位叫弗兰克・赖特的设计师,正是这样的一位“圆心式”的人物。

二、弗兰克・赖特的设计思想与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地尤其是欧美国家的工业技术水平迅速发展,对社会的结构和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的同时也对当时在设计界产生了相当大的风波。当时, 在设计界所要解决的有两大方面的问题:一、怎样才能使设计概念更好的适应已经到来的商业浪潮;二、如何形成新的设计理论和原则,使设计能够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为了解决这二个方面的问题, 设计师们展开了对设计功能性及其社会功能问题的探讨。

弗兰克・赖特作为一名美国设计师,在继承老师路易斯・沙利文的“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w function)的设计思想基础下,改革创新形成了自己的设计思想,即“功能与形式是一回事”(form and function are one),这充分的表明了他功能主义的设计思想。与当时的勒・柯布西耶、米斯 ・凡德洛等设计奠基人不同的是,弗兰克・赖特在运用简单的几何形体进行设计创作的同时,喜欢将沙利文的功能主义有机建筑与日本建筑风格揉和起来,更加强调建筑的特殊装饰效果,即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和谐性。并设计了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的建筑作品――流水别墅。这在当时可谓是极具个人表现意味的想法,其设计的这些建筑外部密封,而向内部开放的建筑被叫做walled-in,与城市形象格格不入,所以有人称他的建筑为“不友好的建筑”(inhospitable to the city)因此他一直被看做是处在潮流外的人。他绝不从书本上寻找资料,努力的从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联系中寻求答案,因此他的这些种种独具匠心的设计思想却为以后的设计家们提供了一个探索性的、非学院派和非传统的改革研究方向。

三、对于现代设计的浅谈

可见,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是源自自然和生活的,它的灵魂是设计师所赋予的,但绝对是站在用户的立场上所作出的决定。所以人性化的设计,才是我们,作为中国设计师通过设计产品所要达到目标。

首先,设计并不是一种花哨的装饰。作为站在用户角度上出发的设计作品,如果不能很好的去理解用户,从他们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模式出发,那设计出来的作品只会对人们产生生活上的阻碍。所以,对于一名设计师来讲,要时刻心中充满对用户的理解,不能强制性的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用户。避免没有用的装饰影响整个设计产品的功能性。

其次,设计作品并不都是复杂的。要检验一个设计作品,大到一栋建筑小到一支铅笔好不好用,并不在于它结构的复杂和功能的繁多,也许只具有简单的一个功能的设计作品就是一个传世的佳作。用户便于使用,才是设计产品的根本初衷。

最后,设计是有思想的。这种思想并不单指设计人员将自己的思想注入到设计产品中这个过程,更多的是通过这个设计作品能传递给人们什么样的思想。如,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先生为一家医院设计的标识设计。其设计以白色的棉布这一对医院最有标示意义的事物作为承载体,给人以温柔舒适的感觉。他是这样阐释的,“因为想要给紧张的病患带来更多的信心,干净的白色要一直保持,就要不断的进行清洁,而这也就是医院品质的侧面表现。同时柔软的棉布,带给人亲切感,打消医院冰冷的氛围。”所以,思考设计能带给我们什么这点很重要。

浅看设计巨匠的风光过往,浅谈现代设计的相关现状,并不是说中国的设计就只能一味的自我否定,如同白纸不能变成世界名画一样,中国的设计正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一切都在探索,一切都在等着发掘,这是一种激励和充满希望的等待。而作为新时代的中国设计人,所要懂得和所要付出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找到正确的方向,寻得问题的本源,并在这个过程中静下身心,好好思考。潜下心,放下姿态,审视自己,只有这样,才可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自我提升和设计的进步。设计就在身边,未来的美好蓝图需要我们一起努力勾勒!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设计现代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

第2篇

关键词: 坡地;现代住宅;生态景观;建筑设计

1、坡地建筑的特性    (1)坡地建筑是原生态建筑    原生态,是指自然界在没有受到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而保持的原有的生态环境。由于特殊的地貌环境,使坡地建筑对周围环境破坏较低,周围环境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原状,真正实现“建筑尊重自然,并成为自然的一部分”的理念。                     (2)坡地建筑是景观建筑    坡地建筑以山地为依托,将代表山地特色的“山、水、风、光”四大元素渗入建筑与环境设计的细节中,建筑与山地自然景观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令视觉更显层次,视域更加宽阔。建筑为环境增色,环境为建筑添彩。    (3)坡地建筑是人文建筑    儒家与道家都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推崇建筑与自然的相互协调与融合,崇尚自然,强调对自然的理解。古代赞美山水诗词众多或隐士居室、寺庙建于山涧丛林之中等,都是山水情结的具体表现,这也就是人们对山水景观的认识上升到理性与情感高度,为坡地建筑增添了哲学理念和人文情怀。

2、工程概况

本楼盘是一个中高档大型楼盘,为半山半丘陵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小区用地边线不规整,地势高差明显,总体规划设计保留了东南部分最高山头作为小区特色,因地制宜,小区道路尽量沿等高线布置,把用地划分为几个不同高度的小区组团。其中,3#、23# 建筑位于保留山体南面,是两栋相连的高层商住楼,地上 12 层,地下 1层,建筑面积超过 8000m2,属于二类高层建筑,以下就该山地建筑设计进行探讨。一期规划总平面设计如图 1 所示。

3、对复杂地形的分析和合理利用

该建筑南端为市政道路,具有一点坡度,左侧为小区道路,坡度较大,北面为保留山体,右侧为已建训练场。建筑在满足道路红线退缩要求后,建筑的北向部分没入坡体之中, 建筑基底用地前后高差达数米。

该建筑在功能安排上并不复杂,主要为商铺、住宅、配套停车场及设备用房。商铺必然是布置在商业价值较高的沿街面,划分好的商铺之间按道路的小高差做梯级处理,商铺顶面统一高度,既可打破沿街商铺的平稳感,又可营造不同高度的商铺空间,满足多种商业用途的经营者。建筑与山体咬合部分挖空局部山体,用挡土墙扩大为停车场,车辆从建筑的左侧进入。相对于北面的地面人流入口高度,商铺和地下室相当于负 1 层, 在控制电梯数量的情况下可以合理地增加 1 层使用面积。 其空间关系如图 2 所示。

对自然环境的关心是生态建筑存在的根本,是一种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它首先要求建筑师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地认识到建筑作品仅仅是环境中的一分子,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心。这种关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建筑场地的充分考虑,它包括建筑物的朝向、定位、布局,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场地气候条件的影响,对植被的考虑等;此外,还包括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尽可能使用无污染、易降解、可再生的环境材料。坡地建筑的设计因以其天然的自然条件为基础,充分保护了原有生态环境,使住户更加亲近自然.

该建筑沿街商铺总长约 62m,根据柱网划分为4~6m分隔,商铺径深为轴,2# 楼所在的商铺绝对标高为 249.8m,3# 楼所在商铺的绝对标高因外面道路的升高而提高0.3m,为 250.1m。 从小区主入口到该建筑的轴,绝对标高为250.5m,车辆从建筑与山体之间的道路进入北侧山体用挡土墙隔起的停车空间及南侧建筑架空层停车场。而人流从入口广场继续往北到达山体左侧的节点广场,也即绿化山体入口,也是23#楼的住宅人流入口。

根据生态园林原理,在满足建筑区绿地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还应努力创造丰富的景观效果。生态园林的景观性应该体现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与和谐。我们对景观的合理设计应源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并顺应于自然规律,包括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土壤、地形、气候等的影响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只有这种认识同园林美学的融合,才能从整体上更好地体现出植物群落的美,并在维护这种整体美的前提下,适当利用造景的其他要素,来展现园林景观的丰富内涵。生态园林的景观要求人们必须十分重视和把握景观的动态性。因此,如何在建筑区绿地中创造丰富的动态景观效果,也是设计者应该追求的目标。

4、住宅户型平面及外观造型

3.1 住宅户型设计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并有一定的创新,增加住宅的卖点。建筑外形如图 3 所示。

顶层并非全部做成复式,而是结合市场和环境,只将面向景观山体的 2 个户型做成复式,真正的全景观设计,通过不同方式的组合,使所有住宅厅和主房均有最佳的空间和视觉。入口设置玄关,厨房在最近的空间,然后到饭厅,再过渡到超大客厅,客厅长边面对室外山体绿化,有大面积的开窗和阳台,让住户更贴近和享受大自然。客厅与饭厅相连,更增添了空间的开阔感,饭厅侧部空间为室内楼梯,采用不锈钢和木材,让楼梯更轻盈和美观,也成为客厅一侧的景观。楼梯顶部设置了天窗,让阳光的气息散布开来。客厅的平面空间尺度大,自然原本的 3m 高度不足,但如果客厅一直通高到坡屋顶则过高,空间感觉不舒适,因此仅将客厅不同的楼板面高度提高到 4.2m。这样,复式上层的楼板面就有 1m 以上的高差,可把复式上层的几个空间间隔开来, 且打破了房间之间的平板。露台作为亲近自然不可缺少的室外活动空间, 坡屋顶在露台部分做构架处理,保留了坡屋顶的完整性,而露台有了这些构架,配合业主自己布置绿化,做到了室外有景,室内有花园的理想居住环境。

山地城镇景观设计结合气候环境,城镇空间规划平行于南向山坡等高线,东西向山地建筑宜垂直等高线南北向布局,形成结合山地地形和局域气候的特定城市景观形态。南坡建筑沿山势呈阶梯状,建筑阶梯平行山体等高线,北高南低,夏季避免阳光直射,减少辐射热,冬季获得更多的日照,冬暖夏凉;东西两侧建筑亦呈台阶状形态南北向布置,建筑阶梯垂直山体等高线。随宜山丘的北高南低的整体格局易于满足日照需要,夏季形成良好的通风,冬季可阻挡寒冷北风,不但提高了建筑容积率,而且可使建筑获得更好的景观视野,并与山地形态协调一致,延续山地天际线,由此展现山地的独特自然与建筑交融景观。

5、结束语

第3篇

关键词:国画 境界 民族文化 现代设计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2-247-02

艺术的创造是人类有意识的实现美的理想,所以我们能在艺术中认识各时代各民族心目中的美。如近代艺术给予西方美学“生命表现”和“情感流露”等问题。而中国艺术的中心――绘画,则给予中国画以气韵生动、笔墨、虚实、阴阳明暗等问题,各个不同的民族文化都有属于他们的独特之美,中国画艺术也是其中之一。中国画艺术有它伟大独立的精神意义,也对现代设计有着特殊重要的贡献。中国画所表现的精神是一种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

中国画所表现的境界特征,可以说是根基于中华民族的基本哲学,即《易经》的宇宙观,阴阳二气化生万物,万物皆禀天地之气以生,一切物体可以说是一种气积。这生生不已的阴阳二气组成一种有节奏的生命,而中国画的主题气韵生动,就是“有节奏的生命”。伏羲画八卦,即是以最简单的线条结构表示宇宙万象的变化节奏,后来成为中国山水花鸟画的基本境界的老、庄思想及禅宗思想也不外乎于静观寂照中,求返于自己的心灵节奏,以体合宇宙内部的生命节奏。

现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简要分析中国画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1 国画意境观之于现代设计

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这就是艺术境界。而艺术境界的最高境界叫“天人合一”。意境究竟是什么,意境就是艺术家的随意而发,是灵感与智慧,自然与文化的结合;意境就是主观情调与客观景象相互交融,这样得以实现中国山水画所拥有的灵魂――立意,而当画面有了立意就等于给了作品一部分属于作者的思想与灵魂。对于国画艺术家来说,把握好画中的意境,就是控制画面全局布局和整体思路,并将自己的的创作思想和意图赋予画面中。

现代设计要怎样传达意境?不能靠死板的生搬硬套,而是需要用怀古看今的胸怀,悠闲散淡的创造美的态度去设计,亮眼的色彩、优美的形态、冲击的视觉效果并不代表设计就拥有了意境,而是需要从设计中需要的元素着手,将色彩、画面和思想创新的结合到一起,融入有思想、有深度的创作意识,创造出拥有在自我灵魂的设计意境。在这个讲求效率的时代,希望我们的设计可以慢下来,继续传承我们自己民族的珍宝,发扬中国艺术的深厚底蕴与内涵,作出属于民族的、属于世界的现代设计。

2 国画笔墨观之于现代设计

中国有着自己独有的绘画工具――笔、墨、纸。毛笔刚柔并济,可以表现出万千物象的的生动意态;墨色的变化和运用也对国画的美感与丰富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宣纸的浸润的特质也是表现国画的重要支撑。笔墨通过传达人的精神意气、情感意志,不仅能体现画面美,也能折射出人品美。并非笔墨的美就在人的感觉、情绪里,而是要通过感觉去寻找美,发现一朵花的美、一湾水的美,要发现自然中所蕴含的生命节奏,笔墨中的美在于和谐的结构、节奏的规律、丰富的形象,在于自然动象中不绝的生命活力。

东晋《洛神赋》中语以表现全宇宙的气韵生命,笔墨的点线既从刻画实体中解放出来,乃更能自由表达作者自心意匠的构图。画幅中每一丛林、一堆石,皆成一意匠的结构,神韵意趣超妙,如音乐的一节。气韵生动,由此产生,也加深了书法、诗和中国画的关系。而在现代设计中,中国所独有的水墨动画也是非常成功的例子。动画以《山水情》这部山水动画剧为例,浅淡的黑白两色画面,不时跳出点点鲜亮的色彩,或是含带着些小情调的小装饰,或是春天里的一帘翠柳,四季如行云流水般的变化,优雅且游刃有余。笔者直到现在还记得小时候看水墨动画时所感受到的流窜在身体中那份岁月静好的感觉,这些画面抒发着那份中国式的悠然道者之情。

3 国画色彩观之于现代设计

在中国画画面色彩构图中,主观意识是占有主导地位的,而意境创造的随心随性更让中国画的色彩有了几分抽象写意的潇洒。宋代苏轼曾画红竹,有人责难他,难道有红色的竹子吗?他反问:难道有黑色的竹子么?这种主观想象不是不可为,而是随心而作,随意而为的,正是这种闲散悠然的心情才能有挥毫写意的美感。“意足不求颜色似”就说明了这种关系。例如,中国水墨画中常用以艳红表现荷花,用以或淋漓或干枯的水墨来表现荷叶,在人们心中自然已然会觉得画中荷叶是绿色的。在现代艺术设计作品中,也常有这样的例证。一张蓝底画纸,上面画只飞鸟,这片蓝会被人视为高阔的蓝天,若是画上几帆船,这片蓝就会被人视为无边的大海。

4 书法艺术之于现代设计

书法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独特性就在于由文字的书写而进入艺术之境,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它在黑与白、点与线的千变万化中,完成了人的精神创造和情感宣泄,它所表现的精神内涵与中华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在中国画艺术里,书法与绘画是有着紧密联系的、同根同源的艺术产物,是国画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自书法文化出现的历史中,哲学一直对其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对于中国哲学思想中精神力量的传达与凝聚,在书法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字也不仅是一个表达概念的符号,而是一个表达生命的单位。中国古代的书法家想要使字也表现生命,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则需要自己的思想和意识来表现这种生命的感觉,传达给观赏的人。这个过程不同于绘画,而是通过更加抽象的语言――点线的走向与变化来表达、展现。人们只有把心灵的起伏、情感的波涛、思想的矛盾表现在舞动的汉字形象里,表现在迹化的线条节奏里,只有当你的心具体表现在形象里,别人才会看见你精神的美,你也才能真切具体的发现你心里的美。

书法艺术是一门独特的东方文化艺术,中国书法在创造伊始,就在实用之外,同时走上艺术美的方向,使中国书法不像其他民族的文字,停留在作为符号的阶段,而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将书法元素运用到现代设计之中,除了可以提升设计的文化内涵,对体现我国的现代设计的民族性、突破了传统的书法形式发挥着积极作用,使其为现代设计增光添彩。

世界是无穷尽的,生命是无穷尽的,艺术的境界也是无穷尽的。“适我无非新”,是艺术家对世界的感受。“光景常新”,是一切伟大作品的烙印。“温故而知新”则是艺术创造和艺术批评所应用的态度。历史上往前一步的进展,往往是伴着向后一步的探本求源。现代的中国站在历史的转折点,新的局面必须打开,我们对于旧文化的检讨,以同情的了解给予新的评价,也非常重要。就中国艺术方面研究其意境的特构,以窥探中国心灵的幽情壮采,也是民族文化的自省工作。只要我们以传统艺术为根本,把握中国画的神与形,继承传统文化的含蓄与意境,将其与现代设计的理念将结合,终会找出一条属于我们的设计之路。

参考文献:

[1] 张夫也.传统工艺之旅[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

[2] 邢庆华.平面设计[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3] 胡诚.平面构成[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5] 李泽厚.美学论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第4篇

[关键词]空建设计;界面;现代

1展示中的空间

通常,我们视展示空间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空间。一方面,它为所要进行的相关展示活动提供了场所、展示氛围、展示手段等一系列展示所必备的要素,同时向参观者传递了信息、理念和精神。另一方面,它可以做到与展品和展示道具的彼此融合,在其它展示要素的配合影响下形成完整的展示体系。在一个既定的展示空间中,展出的场馆、展示中所涉及的不同功能、展示的主题与内容要求、展示所运用的诸多手段、参观者的需求以及时代精神都会是影响展示空间的因素。同时,展示规模、施工材料所具有的特殊性、工期和造价、制作工艺水平、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赞助商的参展要求和其他众多不确定的因素,都将对展示空间的表现形式产生不同的影响,也因此导致了展示空间在表达方式上的丰富性与不同性。

2展示中的界面

在展示空间内,空间区域的划分过程往往是从总体到局部再到细节,从粗线条到细线条的。要针对展出大纲的内容要求,对相关的场地进行划分,划分出来的区域组织结构亦如大纲内容的脉络体系。这样,场地在无形中被分割成了不同的区域空间,每个空间有着不同的限定界面。如果从划分空间区域的形式手法上看,限定区域界面的形式有很多种,比如墙体、桁架、展柜展台、顶棚、地面、立柱、材质、色彩光线以及其他展示道具等。而在文中,我们所讨论的“展示中的界面”特指展示空间中的墙体及墙体上的界面。

3结合实际案例浅析

现代展示中空间与界面的关系墙,是建筑构造的主体,墙体之间的互相组合可以围合出不同的空间区域,同时又可以起到分割与聚拢空间的作用。在展示空间中,当我们筑起一堵隔墙时,这堵墙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空间的分割,成为了该展示空间中的一个或几个界面,以适用于展示中布置不同的展示内容,成为不同的展示形象。在现代展示设计中,我认为空间与界面的结合越来越重要。并且,界面视觉化的设计越来越成为展示设计的主流设计元素。一个展示场所设计的好坏已不单单取决于其空间形式的设计划分和利用,空间中界面乃至所有界面的视觉化设计也很重要。

在结合实际的展示案例的情况下,我认为在现代展示设计中,空间与界面存在以下三种关系:在展示中,我们可以对界面进行视觉上的设计,使其以美化、装饰、补充的形式出现在空间中,不仅丰富了空间展示效果,还能在观者参观的过程中更直观、更形象化的传递信息及展览所要诠释的精神。在2009年米兰“在外面”家具展上,我们可以看到,既有在墙体的界面上进行了对展览主题诠释的设计,也有对展品及整个展示空间进行补充、融合的界面设计,这样使整个展示空间在拥有自己独特的主题特色的同时又能更好的配合参展对象进行展示,使参观者在欣赏展品的同时更深入的了解其背后的创作意图及诞生过程。我们也可以在界面上重新进行以该平面为依托的空间设计。这样,既又一次细分了空间,还增添了空间中的展示形式以及展示手段。像2014年的青岛世园会的展馆里的展项,就是在依托于展墙界面的基础上进行二次空间设计的。空间中凹凸起伏的方格格局在增添了展示形式的基础上又形成了新的小的空间的划分,再配以灯光效果、视频影像,带领参观者走进了展示世界里的一场“视听盛宴”。

综上所述,无论是界面之于空间还是空间之于界面,都不在是简单的二者之一的问题。有空间必有界面,有界面的出现则一定有空间的范围。在视觉信息被应用在每一个可能的平台上以期达到视觉影响最大化的现代展示设计中,空间与界面相结合的运用已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王绍强.平面与空间[M].中信出版社,2012.

第5篇

创新设计,顾名思义就是人类智力活动中最具有创新意识、最具有其特性和最富有创造力的部分,它包括各种新思路、新谋略、新对策以及各种新发现、新设计、新产品、新企划和新假设。创新的精髓是反常规、新创造、新相关和新意境。而任何学科创造的第一步都离不开反常规,因此创新是科学发明与设计创造的源泉,更是家具设计创新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理念与设计实践的结合需要发挥创造性的思维,是将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社会、经济融汇在设计之中,设计出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新产品。创新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侧重点出发:从用户需求出发,以人为本,满足用户的需求;从挖掘产品功能出发,赋予老产品以新的功能、新的用途;从成本设计理念出发,采用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竞争力。

创新设计思维的方法有很多种:

1. 语意,隐喻(A中隐含B)、换喻(A置换B)、提喻(部分替换整体)讽喻(讽刺戏谑)。

2. 传统,形式材料工艺等传统元素、习语俗语风俗等文化观念、儒释道的思想、民间智慧的挖掘、自己土生土长的生活形态、为中国人的设计就是最中国的。

3. A×B,几种组合交叉的类型:邻近型、相似型、对立型、借鉴型、混搭型。

4. 主题式设计,随意定义一个或者几个模糊性非产品的关键词,如时尚/优雅、Shift/Delete/Enter、火/水、传统/时尚、回忆、新奇、自然、半、中、木、逆、繁与简……然后进行相关的思维导图头脑风暴……这种方法有助于设计定位与发散。

5. 自然-极简-无意识,产品融于环境,不突兀、少的不能再少,+-0深泽直入人们平时的行为习惯。

6. A×B,几种组合交叉的类型:邻近型、相似型、对立型、借鉴型、混搭型。

7. 感情化设计,设计能够营造诸如安静、回忆、惊喜、体贴等情境的产品,去感动别人。

8. 属性变异,改变已有产品的形态、比例、量感、材料、肌理、色彩、结构、工艺、细节等等。

9. 人文关怀,可持续性设计、废物利用、保护环境、关爱生灵、资源利用……

10. 从问题出发,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产品的缺点,围绕问题进行造型功能的设计。

通常意义上,人类的创意思维可以大致划分为如下五个方面:第一,事物的发明或革新;第二,解决现实问题的新对策;第三,制度的创新;第四,纯理论的构想;第五,主观认识的新变化。在现代家具的设计方面基本上是属于第一类的。现代家具设计的发展不仅与时代、文化和技术密切相关,同时也与设计者的思维拓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在概念产品的研发过程中,设计者的创新能力对于设计作品的层次定位起着关键的作用。

创新,源于生活。而就工艺结构的创新而言,家具材料与结构、造型并不是单独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密不可分的。中国传统家具经历了自商、周至三国间跪坐的矮型家具,到隋、唐经五代至宋而定型的垂足而坐的高型家具的演变,家具的结构、造型都与生活需要息息相关。除了最常见的榫,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结构组合,如:金属与木质交叉结合、布艺与木质结合、金属与玻璃组合等等。在现今社会中,依据人们的生活需求出现了种类繁多的结构组合。纵观2008年米兰家具展,功能至上结构突出仍是家居产品设计的主流理念,而与以往不同的是,不少设计品牌产品,在注重功能性的简约造型上,大胆地采用镂空的设计。舒适永远是家具的第一要素,沙发加脚榻的舒适组合、柔软无骨的坐具、随时坐靠的书柜等等,那种随意的舒适只有在舒适的家里才能找到。家具造型所营造出的意境能与某一特定环境的艺术气氛相融合,使环境空间、界面和家具及陈设布置相映生辉浑然一体。这就是造型创新最重要的出发点。

利用人机工程学原理来进行现代家具设计是家具设计发展的必然。现代家具设计只有充分运用人机工程学原理,才能使设计的家具真正成为以人为本的设计。在人机工程学的基础上加入创新元素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家具设计中的人机因素分析,即尺度、形态、功能、色彩四方面的具体分析,寻求家具设计与人机工程学的关系,从而论证目前家具设计中人机工程学应用的一些局限性,即学科内涵与目标的矛盾、共性原则与个性需求的矛盾、统计与个案的矛盾以及合理与合情的矛盾,通过对这些应用矛盾的透析,探求出家具设计中人机工程学应用的创新原则,在实现人机工程学的同时实现最大化的创新,从功能、审美、工艺及文化等诸多方面出发,在实现人机工程学的基础上不断的挤压拉伸、弯折扭曲、分解重构、切割聚集、渐变特异、旋转倾斜、反转镜像、折叠卷曲、群化、分形……从而最终为家具设计中人机工程学的应用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

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工作条件和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家具也越来越重视。创新是由社会需要造成的,而需要什么样的材料、何种性能的材料是由当时的社会状况决定的。舒适永远是家具的第一要素,家具造型所营造出的意境能与某一特定环境的艺术气氛相融合,使环境空间、界面和家具及陈设布置相映生辉浑然一体。这就是造型创新最重要的出发点。

第6篇

1.1对城市夜景观认识的两种误区

误区1:城市夜景观=城市夜景观照明

城市夜景观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并反映为城市夜景观照明,但照明在意义上仅属于科学文化的一种表现手法。舞台背景表现得再好,但如果主题的展开却不能令人满意,那么其总体效果也不算是成功的。城市夜景观与城市的交通体系、文化背景、市民的消费及价值观念密不可分。

误区2:城市夜景观会造成经济与能源的浪费

在能源紧缺的今天,节约能源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主题,而城市夜景观照明需要大量的电力能源无疑是与这一主题相悖的。过去的教训告诉我们,事故率和犯罪率的高低与之有着相当的关系,现代城市生活不可缺少夜景观照明。另外,创造性地运用现代灯光照明技术来改善城市夜景观会对发展城市的旅游观光业、改善居住环境等产生积极影响,会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所以,提高城市夜景观环境质量是我们必须要做的。

1.2城市夜景观是城市自然科学文化与社会科学文化的集中体现

夜晚的城市为夜空间环境提供所需的必备机能,如:商业机能、娱乐机能、休闲机能、交通机能,并通过各种高科技演光手段对城市夜间景观环境进行二次审美创造,为市民夜生活提供必要、舒适的休闲、娱乐、购物及交往的人工照明环境。城市夜景观可以表现自我,也可以通过城市夜间的各种物质组成要素间接展现出来,如:灯光、建筑、广告、橱窗、小品、绿化……一个城市夜景观的自然科学文化表现反映了这个城市的科学技术水平、经济发展程度和整体审美层次。

如果说城市夜景观的自然科学文化表现是舞台背景,那么社会科学文化表现则是夜景观的主题,背景始终是为了主题的展现而烘托气氛,并随着主题的展开而不断变换。它通过人的各种夜生活行为来展现,如:商业活动、娱乐活动、交通活动、节日活动……同时它还决定着自然科学文化的表现形式。高质量的城市夜景观环境可以通过它的夜间照明水平来体现,但现代城市夜景观环境不仅仅包括高质量的城市照明体系,它更与城市居民的活动体系交融在一起。

1.3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思想的具体贯彻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是规划师在综合考虑城市的自然经济历史社会和区域发展的前提下,对城市夜环境提出总体的及分区的宏观意向构思,并提出详细要求和限定条件。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针对城市建设的不同情况,有两种操作系统:一种是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的独立操作系统;一种是贯穿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中的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或已建成的城市和城市中的传统街区或城市已建成区域的夜景观规划设计采用第一种操作系统较直接一些,而且见效快;而对于新兴城市或城市某一区域的重新改造,采用第二种操作系统会使城市夜景观特色更加统一、完善。由于长期以来对城市夜景观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第一种操作系统实际上是对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工作的进一步补充完善。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是对城市夜间环境形态作出的合理组织,是城市美学在夜晚中的体现。之所以把城市夜景观从城市景观中提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是因为城市夜晚的景观与白天的大不相同,规划设计者必须熟知这些变化,哪怕是极微妙的一点,如果运用得当,也会创造出令人感动的城市夜空间效果。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从城市空间在白天的特征这一角度来考虑,还要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来改变日光下形态很差的空间及相互间没有关联的存在形式。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跨越多门学科,最成功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作品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美国,主要通过完善的教学体制、法律制度、雄厚的财力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体制来使其夜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付注于实践。在我国,不同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与城市不同的建设发展历史给夜景观规划设计实践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将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成果纳入城市规划(主要是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便使其具有了一定的实践性、可依据性和政策性。此外,在进行夜景观规划设计时要依据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来进行,所以说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本身也是城市规划思想的具体贯彻。

2我国城市夜空间环境的现存问题

2.1内容单一、缺乏特色

白天由于繁忙的工作,人们的活动势必延至夜晚。因此,城市夜晚应为市民提供更多方面的服务机能,如:旅游、购物、散步、娱乐、休闲……有活力的城市夜景观必具备丰富的功能区域,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文化、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对夜生活的心理需求。但是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的夜空间环境往往围绕着商业机能展开,其中又以购物为主,这样势必造成了城市商业中心明亮一片,而在多数居住区、文教区或其他无明显经济效益的城市片段却漆黑一片。可就是那些夜景观环境较为丰富的城市街道、商业地段,也存在着盲目西化、千城一面的倾向,这些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我认为在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突出表现城市的以下六点来形成特色:

(1)自然景观特色

城市自然形体是城市夜景观形成的基础;是背景;是活跃城市夜景观气氛的要素之一,更是表现力极强的夜间标志点,最能增强城市在夜间的可识别性。但在景观利用的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生态保护。

(2)季节特色

季节的变化对北方城市街道结点处的水池最有影响,这些水池在冬天大都放空停用,从而改变了该点的夜景观特征,所以在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做出相应的冬季夜景观变化措施。例如,哈尔滨城市街道充分利用冬季积雪,制作成冰雪雕塑,把雪作为突出街道夜景观个性的背景,来形成具有寒冷地区城市特色的夜间景观。其实对于大自然中的季节变化、气候、晴雨天等天赋的因素,只要认真加以研究利用,都会成为丰富城市夜间景观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3)建筑特色

建筑是城市空间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即使到了夜晚也是如此。夜景观规划设计可以通过光对城市空间进行二次设计,考虑到建筑的文脉,从弹性驾驶城市夜空间的管理法规和艺术入手,包括对建成建筑的高度、体量、外观、材料质感、风格及色彩的二次表现。这种驾驶并非是硬性、僵死的,而是弹性、动态、阶段性的,这正是“规划”概念的体现。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与以往的城市夜景观照明规划相比,在处理夜间建筑物形态及其组合方式方面最根本的差别就在于前者更注重物质形态背后隐含的深层文化底蕴。

(4)科技特色

利用高科技演光手段美化城市夜空间。即便在没有艺术品点缀的情况下,也能达到美化市容的效果,甚至建立独特的空间个性,如各种激光灯的灵活使用等。

(5)节日特色

中国传统节日的确定和节日娱乐的安排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才逐步臻于定型,成为人们乐于接受的习俗。每个节日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渊源,而这些节日的游戏娱乐活动又各自具有不同的内容与特色,如舞龙灯、除夕夜、元宵观灯、中秋赏月……这些活动均需要有一定的设施与场所来支持。

(6)人文特色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差异很大,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民间活动特色,所以在城市夜景观规划组织人文景观时,可与当地的民间习俗联系起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夜生活”场所。

2.2缺乏尺度感

主要反映在夜间硬质景观的表现上,普遍的问题是宏观有余而细部不足。许多在白天为行人设置的小尺度设施到了夜间反而成为路障,而且灯具无论在造型还是尺度上均缺乏细致的考虑。事实上,城市空间中的各种灯具是联系白天与夜晚景观的纽带:白天可以点缀空间特色;入夜则是人类的“第二只眼睛”,能充分发挥其指示和引导作用,而且其本身的造型也是夜间标志城市尺度与特色的活跃因子。

2.3缺乏整体性

受经济观念的影响,许多行业在夜间不同程度的利用各种灯光技术树立自身形象,这样就会给城市带来一系列的景观问题。德国哲学家谢林在他的《艺术哲学》中指出:“……个别的美是不存在的,唯有整体才是美的。”整体概念是审美的基础。目前我国多数城市不令人满意的夜景效果主要是由于缺乏城市整体观念造成的。

2.4缺少规划

在许多大城市,单体建筑照明百花齐放,但缺乏统一,具体表现在:色彩杂乱;照明灯具、广告灯箱随意摆放,影响行人的心理舒适度与人身安全;缺少发展眼光,照明技术落后,以至于经常性地进行更换,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浪费。虽然从另一角度来说,大大小小、色彩纷杂的照明广告(尤其是霓虹灯招牌)也算是一种特殊的景观,但如果在毫无规划的情况下,并不会令人引以为豪。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面临的任务是如何把无序的混乱变为有序的丰富。

2.5交通不便

城市多数居民的交通工具以自行车和公交车为主。停车场、步行者安全性与夜生活时间成为影响市民夜生活心理与行为的主要因素。

3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的体系构想

如何将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认为,可以把全过程分为三个步骤,即: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其中每一步又均可与城市规划各阶段相融。

3.1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从宏观上解决城市夜间景点的分布,景点之间的联系,主次的确立,性质特征及照明技术上的和人文活动的宏观问题,以及节假日夜景观系统问题,即在宏观上对艺术、技术、经济等因素进行限定。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直接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以下内容进行:

(1)城市人口、用地规模、规划区范围;

(2)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布局结构、市中心区位置;

(3)城市道路系统、道路等级和干道系统、广场及主要交叉路口形式;

(4)城市河湖水系和绿化系统的治理、发展目标、总体布局;

(5)需要保护的自然地带、传统街区等的有关保护措施;

(6)旧城改造、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成果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成果中,包括总体规划文本和图纸。在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时,应对城市夜景观实现所带来的一系列技术、经济问题也有所涉及,并提出其实施步骤和方法建议。

当总体规划的某些基本原则与框架不能适应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需要调整或修改时,对有关的夜景观总体规划内容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修改,因为城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是城市夜景观规划实施与实践的直接影响因素。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还有一部分内容反映在城市分区规划中。当分区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确定了城市公共设施的分布;城市主、次干道形式;绿化系统、河湖水面、风景名胜的用地界限和文物古迹、传统街区的保护范围后,要对城市夜景观做出进一步的规划安排,为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这一部分成果也应纳入分区规划文件和图纸中。

城市夜景观总体布局是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它是在城市空间结构基本形成的情况下,在市民夜生活的基础上对城市夜间各景区、景点进行统一安排、合理布局,使其各得其所、有机联系。城市夜景观总体布局是城市一定历史时期、自然条件、一定的经济、生活要求下的产物,通过城市夜景观建设的实践得到检验,不断发现问题,修改完善。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规划布局所表现的形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3.2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

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某一景区(商业街、校园、居住区……)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规划,应结合城市规划,充分考虑到景区的属性、特征、重点和元素(建筑、设施、环境及人文因素)的相互关系,根据属性确立要创造的气氛,根据特征创造特色,根据重点确定主景,根据元素之间的关系确定配景、底景等创造整体效果。

在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的过程中,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就是:结合城市的经济状况、自然条件及历史背景,充分考虑到人对夜生活的生理及心理需求。

在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成果相应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文件和图纸中;在当前开发修建地区,则是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的一部分。

3.3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

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是在城市规划指导下进行的,(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对景区景点的夜景观元素进行具体的设计。景点设计要以造型、美学等为出发点,但与前两部分内容相比较,它更需要与电气工程师的紧密配合。

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成果可以作为城市详细规划成果的一部分。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每一步工作应在充分尊重以下五点原则的基础上进行: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即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受:

城市性质的制约;

城市规模的制约;

城市社会文化和经济能力的制约;

城市发展要求的制约。

(2)城市整体美的原则;

(3)以人为本的原则;

(4)经济性原则;

(5)环境建设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4高质量的城市夜空间环境是城市设计理论与照明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不同于城市景观照明设计。虽然夜景观离不开光,需要通过合理的照明来表现,但光的因素只是景观空间特性中的一种,而且单从光的特性来讲,它又包含了美学与技术两方面的内容。传统城市夜景观照明往往会由于景观设计师与照明工程师之间的互不理解与让步而带有令人遗憾之处。

高质量的城市夜空间环境与规划设计师、电气工程师的协调合作分不开。规划师在考虑城市各方面因素基础上对照明提出适宜的要求,电气工程师则需做出相应的配合,提出具体实现方案,但规划师所提出的要求应建立在经济因素与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基础之上。

城市夜景观由规划师在宏观层面上首先展开有利于城市相关系统的协调发展,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便于部门管理。建筑师、电气工程师在城市夜景观规划的基础上各尽其能,更能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

第7篇

【关键词】现代设计 色彩设计 反色彩设计

近些年,伴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现代设计中,许多设计师为了迎合人们所谓的需求,吸引足够的眼球,于是在设计中添加过多的色彩,我们都知道,物极必反,过多的在设计中使用色彩有时反而会造成相反的效果,于是我们提出了反色彩设计,相信反色彩设计必然会解决现代设计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从而必然会对现代设计在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同时,丰富或促进现代设计的发展。

1 现代设计

1.1 现代设计概述

现代设计,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现代主义设计,又有人称之为“功能主义设计”。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史要从建筑设计谈起,20世纪中叶,现代主义建筑这种建筑思想主导于西方建筑界。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观点有:建筑师不能束缚于传统建筑形式,而要推陈出新,大胆的创造适应于现代工业化或信息化社会的条件及其要求的崭新社会建筑。由此说来,这种色彩具有鲜明的激进主义精神和理性主义风格,后人称之为现代派建筑。

1.2 现代设计的成因

作为人类设计发展史上最有影响力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设计之一,现代主义设计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经过近几十年的迅猛发展,由欧洲迅速向其他地方传播,其几乎风靡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它的大力影响和带动下,各种各样崭新的设计风格亦或流派也都应运而生。而对于现代设计形成的历史渊源,原来那种从意识形态领域阐述的观点,在扩大的现代主义运动中去认识和发现现代主义设计,认为它是在现代主义运动带动下的一种历史结果与必然。这种认识难免有失片面,只看到了现代设计的表面,而未能看到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规律和本质。笔者认为,我们应试图从设计中的艺术与技术的辨证关系着手,着重考察研究大机器时代的客观化趋势、现代艺术中的生产技术,还有二者的结合对于现代设计兴起或诞生的影响,并试图寻找或探究现代主义设计诞生的内在必然因素。

1.3 现代设计的特征

现代设计作为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是一种实践活动,并且这种设计活动受到时空的限制;第二,由于人的需求才产生了设计,因此设计也是一种需求活动;第三,设计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并且不断发展的系统过程;第四,设计活动一定会受到物质等相关条件的约束;第五,设计的本质在于创造和发展,因此设计是一个过程运动。

2 现代设计中的反色彩设计

2.1 色彩在设计中的作用

毋庸置疑,色彩在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色相、明度和纯度构成了每一种色彩的三要素。我们把色彩定义为色可见光在刺激人的眼睛时所产生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以及黑、白、灰、金、银的特殊感觉。每一种色彩都代表了一种性格,色彩会给人的视觉产生刺激,为此在现代设计中尤其应该注意对色彩的合理恰当使用,合理选择色彩搭配营造适合人们情感的色彩,并用色彩设计去表达室内的气氛,体现居住者的情操。

2.2 反色彩设计概述

在设计中过分强调色彩的作用反而会带来旧反的效果,同时也不符合简的、节俭的理念,而反色彩设计的提出必然会丰富现代设计风格以及设计理念,为未来现代设计的发展趋势指明了新的方向,反色彩设计的价值定位取向为:反色彩设计的功能性和目的性都是全新的;反色彩设计对促进我国乃至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反色彩设计具有以下表现形式:对色设计、单色设计、黑白灰设计和“白色设计”。

2.3 反色彩设计在不同载体中的体现

任何设计都需要一定的载体作为体现或表现的形式,反色彩设计也不例外。主要由以下几种载体:广告设计、书籍设计、包装设计、标志设计和网页设计。

2.4 反色彩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就目前来看,反色彩设计正处于渐渐被设计者所接受的一种表现手法,结合我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反色彩设计起源以及发展历程,笔者认为,反色彩设计会对中国现代设计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而且反色彩设计是现代设计的必经之路也是必然趋势,相信反色彩设计会成为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风向标。结语

通过对现代主义设计中的反色彩设计进行深入解读与探讨,挖掘提炼反色彩设计的作用及其与表现形式,尤其是通过反色彩在不同的多种设计载体中体现的说明,得出了反色彩设计会对现代主义设计产生深远影响的结论,从而反色彩设计对促进世界设计史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第8篇

什么是设计?

设计即是一种将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然而最为基础和主要的创造活动则是造物。小到螺丝钉,大到火车、飞机、宇宙飞船,无不凝集着人类的智慧和才能,无一不能发现设计的痕迹。旧石器时代,人类创造出劳作的工具――石刀、石斧等,用树身来挖空造舟、将土泥制成陶器、把砾石、兽牙等钻洞打磨成饰品,设计便诞生了。

什么是美?什么是设计美?

什么是美?什么又是设计美呢?美是具体的,美的事物总是以千姿百态的具体形式呈现出来,而被人们发现和喜爱。有人说过,设计的意义不仅是改变事物原有的形式,而是使这个事物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如果按照此说法,是不是说美的设计就是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的设计呢?人的需求可分为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两个方面,其中物质需求是最基本的需要,在生活水平低下的时代,物质需要表现尤为突出。然而,现如今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条件逐步得到满足后,对精神需要的追求就变得非常突出了。人们对现代产品设计中美的追求也是如此产生,而且今后消费者的要求将会变得更高。设计的审美,属于满足使用者精神层面需求的功能,它在适应人的实用功能基础上利用造型、色彩等表现手法创造性的组合构成形式美,以形表意,以色达情,激发人们的视觉感受,为使用者带来美的享受。设计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一件优秀的设计产品,只有同时拥有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时候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才能得到传播和更为长久的存在于市场中。

现代科技的发展对现代产品设计的影响

现代科技是在新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光电技术、纳米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出现后,不仅改变了人们固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看问题的方法。面对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在不断积累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也在不断的开拓未知的新领域。现代的科学技术延伸了人们的感官,拓展了人们的能力,基于这样的能力水平,人们设计出各种打破常规、标新立异的新产品,设计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设计领域都呈现出了一种颠覆与创新的设计新趋势。

首先,现代科技中的新材料和新技术为设计创新提供了物质支撑,从而打破传统设计的老路子,也大大地拓展了设计的美学内涵。在现当代设计领域,正是由于新型材料的不断出现,设计者不再拘泥于原来的设计思路,充分发掘新材料的特性,取得新的美学与设计效果;其次,现代科技与设计的完美结合,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创造美的机会,还创造出了许多新的呈现美的方式;再次,现代技术拓展了设计所涉猎的领域和范围,同时也给人们传统的审美习惯带来巨大的挑战。现代技术的出现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而言,仅仅是沧海一粟,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在现代技术出现后,人类社会所创造出来的财富,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具体以设计为例,建立在手工基础上的传统设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也创造出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是,相较于建立在当代新技术基础之上的设计而言,传统设计的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设计工具的落后和设计效率的低下都极大地限制了产品的使用范围,以及较慢的更新速度。但是建立在新技术基础上的设计则极大地改变了这种情况,各种专业设计软件的运用,3D打印机的出现等为设计师提供了预见设计成果的可能,极大地缩短了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从想法变成现实的时间。

伴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使得工艺制作的难度和精度越来越高,这样带来的结果是,消费者不仅对实用性有了新的追求,而且更加注重外观设计。是否实用是一件成功的产品所首先要满足的先决条件,而审美功能则是设计者展示设计构思,赋予产品二次生命,是追求更高的产品需求和情感需求。具体结合人们的实际使用习惯和使用场合,再结合人体工程学和结构原理等准则,结合运用美的形式法则而精心设计出来的产品,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同时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和一定的启发,从而引导使用者去思考、去感悟更多超越客观事物本身所带来的精神属性和内涵。下面笔者就以现代生活中和人们息息相关的交通工具――汽车为例,来谈谈现代产品设计当中的设计美。

汽车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产品,是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它的形态和色彩与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与我们整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与人们的审美心理等等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讲,汽车的车身造型设计能反映出一个时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等,也能够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整体工业设计水平。对于车身的艺术而言,包括很多个方面,例如:车身的整体感觉、视觉效果、车身比例、色彩等等。下面主要从车身形态、功能与技术、文化特征等方面谈谈笔者对现代车身设计中设计美学的应用体会。

汽车的形态美是指汽车的外观形式以及整体形态上的美学表现,它不仅是产品形体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辆汽车表现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当一辆汽车静止的停在路旁,外形上透露出来强劲有力的艺术张力,直接地能够给人带来视觉冲击和艺术享受。

车身比例是指汽车车身中各部分的长度、面积等比例大小。许多设计者早期在汽车设计时已经十分重视这一比例,但是出发点往往是从车体性能等技术条件考虑,并且受限于所处时代的制造水平。例如:发动机的布置形式、底盘的高低、后备箱的大小等等,这些都是影响整个车身外形设计的重要因素。此外,在车身造型设计的过程中,各个细节的设计比例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各个部分存在相互的联系和制约关系,彼此呼应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配合从而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汽车作为一种常用的交通运输工具,其不同的设计元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视觉符号,它的流动特性也决定了它独具的传播意义。汽车的生产和使用都会因城市、社会的不同而不尽相同,因此设计师往往都会将自己或者当地的文化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例如,美国车外形通常比较宽大,而且充满肌肉感和力量感;日本车则小巧、精致、做工精致;意人利车充满浪漫与艺术气息;德国车严谨、耐用、品质优良,这就是汽车造型设计中不同文化因素的真实呈现。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社会习俗,都通过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等反映在产品之中,因此汽车整体上的和谐之美也成为社会文化、传统习俗美的表现。

结束语

第9篇

摘 要:当今人类面临着人口增长迅速、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设计对环保所起的重要作用,“绿色设计”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论述“绿色设计”方法及其发展、未来“绿色设计”的风格和趋势等几个问题。

关键词:绿色设计;现代;艺术设计;影响

绿色设计也称为生态设计、环境设计、生命周期设计或环境意识设计等等。虽然叫法不同,内涵却是一致的,其基本思想是:在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为最小。绿色设计(GreenDesign)是20世纪80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它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

绿色设计的重要性

当今人类面临着人口增长迅速、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人类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给自身生存环境造成危机。除了工业、农业等生产过程造成的破坏之外,人们日常生活中制造的大量垃圾也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家庭日常生活资源消耗的大幅度增加。不仅是由于人口的增加,还由于人均物资消费量的增加。有证据表明,地球上50%以上的人在近40年里依然希望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这就意味着将产生更多的废弃物。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环保技术在制造过程中的运用已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如采用适当技术和清洁生产等。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设计对环保所起的重要作用,“绿色设计”成为关注的焦点。传统的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是以人为中心,从满足人的需求和解决问题为出发点进行的,而无视后续的产品生产及使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对传统产品开发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

绿色设计在现代化的今天,不仅仅是一句时髦的口号,而是切切实实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的事。这对子孙后代,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贡献和影响都将是不可估量的。如果说19世纪末的设计师们是以对传统风格的扬弃和对新世纪的渴望与激情,用充满思辨生命活力的新艺术风格来迎接20世纪,那么20世纪末的设计师们则更多地以冷静、理性的思辩来反省一个世纪以来设计的历史进程,展望新世纪的发展方向,而不只是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实际上,进入20世纪90年代,风格上的花样翻新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后现代已成明日黄花,解构主义依旧是曲高和寡,工业设计需要理论上的突破。于是不少设计师转向从深层次上探索设计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力图通过设计活动,在人---社会---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协调发展的机制,这标志着设计发展的一次重大转变。绿色设计的概念应运而生,成了当今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从产品设计师的角度来说,绿色设计是一种新的挑战也是一种责任。如何全方位的实现产品的绿色设计,将产品的整个寿命延伸到使用,报废回收,再利用,整个过程的实现对于设计师来说无非是一种新的挑战。比起传统的产品设计来说,设计师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的事情更多了,绿色设计的原则、技术、方法都必须贯穿到整个设计过程中。在产品及其寿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更要优化各种相关因素,使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总体负影响减到最小,使产品的各项指标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关于产品的绿色设计,设计师所要了解到有绿色设计的原则、绿色设计的关键技术、绿色设计的方法。

一、绿色设计的原则:减少使用原则;再使用原则;再循环处理;获得新价值。

二、绿色设计的关键技术:绿色材料设计;材料的选择和管理;产品的可拆卸、易回收设计;绿色工艺流程设计;绿色耗能方案的设计。

三、绿色设计的方法:DFA/DFD方法(为安装而简化结构的设计/为拆卸而设计);零废物设计方法;模块化设计方法;计算机辅助绿色设计方法。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见环保宣传的广告和招贴,保护环境是我们地球上每一个生存的人的责任。从环保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可以减少资源浪费,不危害人的健康,可持续利用的设计就是绿色设计。我们每一天都在使用各种各样的产品,有一些产品是我们在一段时间内不断重复的使用着,像是家具、电视机、衣服等。又有一些产品是我们用过一次之后就会当做废品丢掉的,像是一次性筷子。部分我们使用过一短时间之后的产品就会被我们仍入垃圾箱,之后就是被运送到垃圾处理站去处理。如果我们正在使用的一件产品,在我们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我们选择不将它丢弃,而是发现它可以作为另外一种功能的产品来使用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它留下来,让它发挥新的作用,这样就能很好的节约资源了。

不管在现在还是未来,绿色设计都是大趋势,虽然现在市面上有一些打着绿色设计旗号的商品,但是其实可能并没有真正达到绿色设计的要求。所以,作为一名设计老师,把学生教好,从而让绿色设计成为时代的潮流是我们的职责。

绿色设计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宗旨,它强调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善待环境。绿色设计不应仅仅是一个倡议或提议,它应成为现实文明和未来发展的方向。面对当前全球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温室效应和资源殆尽,每个地球人都应感到生存的危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预示着“绿色设计”将成为21世纪工业设计的热点之一。“绿色设计”在现代化的今天,不仅仅是一句时髦的口号,而是切切实实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的事。这对子孙后代,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贡献和影响都将是不可估量的。

绿色设计将给产品设计工作者们带来更多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契机。正如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主席彼得先生所言:“设计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除可能成为人类自我毁灭的绝路,也可能成人类到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的捷径。(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学院)

参考文献:

[1] 臧 立.绿色浪潮--中国企业面临环境挑战[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2]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湖南.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第10篇

关键词:包豪斯;现代设计;人;发展;和谐

一、现代设计的鼻祖——包豪斯

(一)包豪斯

1.包豪斯含义

1919年4月1日,也就是在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不久,著名的建筑师、设计师格罗佩乌斯,抱着振兴民族的艺术与设计的理想,在德国魏玛创建了国立建筑学校,简称“包豪斯”。包豪斯(Bauhause)一词是格罗佩乌斯创造出来的,由德语的“建造”和“房屋”两个词的词根构成。格罗佩乌斯是试图将建筑艺术与建造技术这个已被长期分隔的领域重新结合起来。更广泛地说,艺术与工艺应该合而为一。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现代设计。

2.包豪斯设计的风格

在格罗佩乌斯的主持下,一些激进的流派的青年画家和雕刻家到包豪斯任教,其中有康定斯基、保儿·克利、费林格,莫何里纳吉等人。包豪斯形成了二十世纪欧洲最激进的艺术流派的据点之一。在抽象主义的影响下,包豪斯的设计摒弃了附加的装饰,注意发挥结构本身的形式美,讲求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的搭配效果,发展了灵活多样的非对称构图手法。实际的工艺训练、灵活的构图能力、同工业生产的联系,这三者的结合在包豪斯产生了一种新的工艺美术风格和建筑风格。

(二)包豪斯在现代设计中的意义

1.包豪斯的主要成就:

①包豪斯打破了将“纯粹艺术”与“实用艺术”截然分割的陈腐落伍教育观念,进而提出“集体创作”的新教育理念。

②包豪斯认清了“技术知识”可以传授,而“创作能力”只能启发的事实,为现代设计教育立下良好的规范。

③包豪斯完成了在“艺术”与“工业”鸿沟之间的架桥工作,使艺术与技术获得新的统一。

④包豪斯接受了机械作为艺术家的创造工具,并进行大规模生产。

⑤包豪斯发展了现代的设计风格,为现代设计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明确了设计的目的是为“人”而不是为“美化产品”。

⑥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进行,不能以单纯的奇、新、怪为设计的目的和标准,而是要“通过精心考虑限定某几种基本形式重复使用。设计成为时代的必然产物,体现着一种历史的客观必然性。

2.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①在教育方面

包豪斯的办学宗旨是培养一批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尤其在于它的设计教育体系和教学方式。首先,它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它强调三大构成基础课,现在世界各类型的设计院系都拥有包豪斯教学体系不同程度的内容,特别是其所首创的“基础课”教学。其次它提出“集体创作”的新教育理念和“创作能力”只能启发的教育理念,为现代设计教育建立了良好的规范。

②在建筑方面

包豪斯摆脱了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了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和要求的崭新建筑。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特别是工业建筑材料,比如水泥、玻璃、钢材等的运用,从而把千年以来设计为权贵服务的立场和原则打破了,也把几千年以来建筑完全依附于木材、石料、砖瓦的传统打破了,大幅度的降低了建筑的成本,同时,还改变了建筑的基本结构和建筑方法,采用大量预制件、现场组装等方式。在形式上,出现了简单的立体主义外形,建筑由柱支撑,全部采用所谓的幕墙结构,遵守功能主义的基本原则,形成一种单纯到极点、理性的立体主义新建筑形式。

③在平面设计方面

包豪斯理性风格的平面设计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形成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它在设计理论中主张应该在网格布局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平面设计要具有明快、简单、准确、高度理性化的特点,以达到高度的理性化和功能性,希望平面设计可以使阅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阅读平面设计的文字或图形,以获得最高的准确性和最低的误差率,以后的平面设计也沿袭了这一原则。例如1972年,德国设计家奥托?艾什为慕尼黑奥运会创作了全部的标志,他以自己的原则设计出非常理性化的整套标志,获得了很好的功能性。因此,包豪斯的设计理论和设计风格对以后的平面设计有深远的影响,成为理性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基础。

③在工业设计方面

包豪斯奠定了机械设计文化和现代工业设计教育的坚实基础。它既能认清二十世纪工业时代的潮流和需要,又能充分运用他们的科学技术知识去创造一个具有人类高度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新环境。正如格罗佩乌斯所说:“设计师的第一责任是他的业主。”又如纳吉所说:“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包豪斯的产生是现代工业与艺术走向结合的必然结果。

总之来说,包豪斯在现代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现代设计思想的集大成者,是现代设计创新精神的渊源。如果没有包豪斯,就没有现代设计;如果没有包豪斯,我们就难以想象现代环境会是怎样的。它在形形的活动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包豪斯为现代设计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语言,从已达百年之久的历史主义的束缚下获得了解放。这种解放、勇于打破阻碍社会发展的新思维正是它最卓越的成就。从1919年到1933年的14年中,它培养了整整一代现代建筑和设计人才,是现代建筑史、工业设计史和艺术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人们称之为“现代设计的摇篮。

二、现代设计继承并发展包豪斯思想

从格罗佩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的言论和实际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提倡的“现代主义建筑”是要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他们这些主张其目的是要打破现代设计国际主义风格单调乏味的沉闷气氛,反映了人类在面对信息时代时惧怕“失去控制”的感觉,开始不再拘泥于包毫斯的思想。在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干预下,设计慢慢与传统、历史、文化和自然及意识形态相结合。而现在,市场潜能、文化、历史民族的文脉主义等因素也溶于设计中,使设计提升到了一种更高的文化层次和精神需求。设计更。工业设计中的“绿色设计”、“循环设计”是绿色设计思想的实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意识。设计产品还要符合市场潜能,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浪漫色彩和幽默元素添加到了设计中,追求个性化和都市化,注重人文情怀来满足人们的心理感受。

三、现代设计围绕“人”为中心和谐发展

从现代设计近百年的曲曲折折的发展可以看出设计是不断开创新思维,最终服务于人类的活动。

现代设计的发展,基本承继着三个阶段的发展、进步。第一个阶段,设计所考虑的核心点立足于设计的功能与形式问题的讨论及实践中。实现产品的单一,满足人类对产品的单一性需求。第二个阶段,设计开始考虑并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联系性。第三个阶段,设计和各种因素的和谐性。设计处于一种“关系”中,处理设计物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所以设计就必须时刻转换新思维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设计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寻求突破和创新的过程,设计的创新性与社会的需要是相互依存,跟随时展的。设计可以运用科学技术创造更加适合“人”的需要的设计作品,进而创造更多的市场需求,实现创新性与社会需求的协调发展,从而创造“合理的生存方式”。设计最终回归到了从人类需求的角度出发,用可持续发展来诠释设计,给予设计一个新的价值方向,实现人类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荆雷.《设计艺术学原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第11篇

关键词:后现代 反设计 非物质化

我们所处的时代被称为后现代,信息技术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认知领域和行为模式。“我们正在从一个讲究良好的形式和功能的文化转向一个非物质的和多元再现的文化。这种文化被恰当地说成是严密的逻辑原则的衰败,其特征是相反的和矛盾的现象总是同时呈现。”[1]由此而来的是,后现代设计也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现象。

现代主义倡导二元对立的认知模式,这种模式奉行非此即彼、非好即坏的标准,其中心则是一套去除差异而求同一的整体性观念,亦即寻找一种把握和认知世界的本体论根源。所谓本体,亦指终极的存在,也就是表示事物内部根本属性、质的规定性和本源。这种自启蒙时代以来的哲学根本上是一种本质主义哲学,它追求永恒自明的真理,追求确定性和明晰性。现代主义设计奉为经典的“形式追随功能”就是这种哲学的反映。作为产品的形式和功能,本是合二为一的,但在二元对立的哲学思维中,功能作为本质对于形式具有绝对的话语权,而形式只不过是功能的附庸。如此,“形式追随功能”也就意味着设计的美感来自纯粹的功能,此种功能主义亦即本质主义。因为,对于产品而言,只有作为本质的功能才是永恒自明的真理,只有功能才是确定的,才是变中之不变者,流动中之恒定者。而形式是短暂的、瞬间的、变化的。正如穆特休斯所言,“我们想在机械产品上看到的,是平滑的形式,简化到只剩下了最基本的功能。”现代主义设计正是基于这种本质主义而与历史主义划清界限,从而实现了它的民主化和大众化。

现代主义追求永恒不变的真理和终极性价值,遭到后现代主义的扬弃,“在走向后现代的历程中,那种作为对科学、道德、宗教和艺术所提出的永恒性(本体论)问题或认知(认识论)问题的仲裁者的哲学已经终结,在新解释学与解构哲学声势夺人的今天,再认为存在一门只关心具有根本性问题的超级科学已值得怀疑;再抱持在人类生活的思想和艺术实践中存在着一种第一原理的看法,已显得相当可笑;再固守有独立于历史和社会发展之外的永恒不变的哲学问题,似乎就有些荒诞了。”[2]后现代主义对终极价值观的否定,意味着在对产品功能的理解上,功能不再是产品追求的终极价值。对于产品而言,更加重要的是它的象征、风格和时尚,而不是赋予它的任何理性或者是道德理由。由此,在形式与功能的关系中,形式挣脱了功能的束缚而获得独立,形式的意义不仅在于表达功能,其本身也是一种造型符号,承载着某些特定的内涵,甚至当形式与功能发生矛盾时,形式也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于是,我们也须进一步追问何为功能?在现代主义设计中,产品的功能是确定的、明晰的,功能亦即实用。而在信息时代,现代精神遵奉的这种确定性和明晰性让位于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于是,后现代设计在功能上模糊了设计的实用性,设计的目的可以不再是实用功能,从而后现代设计呈现为一种独特的反设计现象。

“后现代主义是以消解认识论和本体论,即消解认识的明晰性、意义的清晰性、价值本体的终极性、真理的永恒性这一反文化、反美学、反文学的‘游戏’态度为其认识论和本体论的。”[3]后现代主义这一反认识论、反本体论的立场,是基于反中心性、反元话语、反二元论、反体系性的思维向度的。这种“反”的经验是后现代时代独特的产物。对于设计而言,这种“反”的现象迫使我们追问什么是设计、什么是好设计。事实上,上世纪60年代的波普设计已开始了现代主义设计标准的征程,并发展了一套新的设计标准。传统的“好设计”开始受到质疑,无视“形式追随功能”的现代主义运动理论,强调产品的趣味性和可消费性,并且认为“对于产品而言,更加重要的是它的象征、风格和时尚,而不是赋予它的任何理性或者是道德理由”。很多波普风格的家具作品体现出软雕塑的特点,在体型上含糊不清,在视觉上通过与其他物品的联想来强调其功能。而意大利的激进设计则是这种反设计的典型形态,它宣布了绝对随意性、新模糊性时代的来临。对于激进设计而言,重要的不是产品的功能,亦即产品不只是实用功能的载体,实用功能只是产品与生活的一种关系,设计也不再只是设计一个具体的有实用价值的产品,而是设计一种生活方式,设计的理性分析导向必须用情绪、感官的价值取代。激进设计从一些纯艺术运动获得设计的灵感,产生了很多概念化的作品来嘲讽经济和文化现象。他们致力于一种“逃避的设计”,用如诗般的和非理性的方法表达了从可怕的日常生活逃脱的尝试。索特萨斯曾于1970年发表过这样的论述:“我只是想知道,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是否存在这样的关键点――它能帮助人们以某种方式生活,我的意思是以某种方式帮助人们认识并解放自己。”

意大利的激进主义设计师们认为,设计师应该肩负的重任是设计人性化的产品,设计是追求种种能引起诗意反应的物品,物品应该具有内省的功能,而非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同时,设计师应该充分运用创造力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不仅仅是助长不可避免的资本积累。事实上,激进主义设计师对于消费是持强烈的反对态度的,Superstudio自称他们的定位是批判地和社会发展相对峙。反设计明确提倡坏品位,一般人对好的设计与庸俗的看法被颠倒过来,通俗文化被风格化成真正的高层文化,Mendini本人曾主张把“平庸地规划”当成革命性的设计思想,1979年Alchimia的首批作品就是通过用彩绘异化经典家具的方式,讽刺、机智地将包豪斯传统庸俗化。平庸设计提供了一条通向艺术的道路。由此,设计作品模糊了同艺术品的边界,“在这一非物质社会中,设计产品正在迅速地与艺术产品靠拢,设计过程正在与艺术创造接近。”[4]边界的模糊,亦即二元对立的传统思维的瓦解,传统的物质与非物质的对立、主体与客体的对立、艺术与科学的对立,在后现代时代都消失了。反设计这种独特的现象表明了不同于传统产品设计美学的另一种可能,即设计中正邪不两立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后现代设计另一个典型的现象是设计的非物质化,“形式必须追随机能,而设计便是实现这个法则,这句无声的指导原则,此刻已经落伍了,因为电子时代的功能概念已经超乎人的想象以外了。一件微处理器的结构,在感觉上既无法掌握,而且是无法透过形式传达的。”[5]在机器时代,人与产品的关系非常明确,人体工学决定产品的尺度,形式由功能的视觉化而产生。而在信息时代,随着电子科技的引入,产品真正的工作方式已不可见,形式自身变成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甚至形式不再表现功能,而功能已变成超级功能。由此,决定设计品质的,不再是结构上的效能,而是产品语言。利奥塔认为,在现代主义的传统里,人与物质的关系由笛卡尔的思想确立,而在后现代,则是一些以非物质方式传达的资讯,电脑和信息传播已经改变了传统知识的功能,知识被大规模移入电脑,使其成为可操作运用的资料,所有知识都必须转化为电脑语言,任何无法变成数码而加以传达的知识,都将被淘汰。这种从物质到资讯的更迭表明了语言的模式取代了物质的模式,“从此以后,我们的多数努力都会用到管理信息而不是管理物品。现在的所谓物品,不过是远距离操纵的机器人生产出来,操纵这种机器人的是某种隐蔽的程序,不可见的模式和一种隐在的创造者。”[6]于是,设计师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也变成了非物质性的。如果说以前的机械产品是由内向外塑造而成的,设计师的工作像雕塑家用手赋予物造型的话,那么,在大众传播时代,设计师传递出去的则是讯号,这种讯号作为设计师和使用者之间的媒介,必须被双方所接受。因为有了微处理器,技术部分不再被呈现出来,这使得电子产品其他的操作元素必须特别明显地予以造型,加强其提示功能,由此,产品的语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

后现代设计所呈现出的这些独特的现象,是这个特定时代的产物。后现代从一开始就是作为现代主义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它所具有的怀疑精神和反文化的姿态迫使它不得不重新思考现代精神的价值体系,对一些习以为常的价值标准提出挑战。由此,后现代设计同时也呈现为多元化的倾向,这种多元化也正契合后现代的“怎么都行”的基调。

参考文献:

[1][4][6]马克・第亚尼.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3,4,38.

[2][3]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M].台北:淑馨出版社,1993:9,12.

第12篇

关键词:图腾;祥云标志;造型寓意

中图分类号:J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054-01

在现代设计中加入传统祥云的元素,即能充分表达出神秘的东方色彩,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

一、“祥云”的起源与演变

在中国传统吉祥文化中,“云纹”源流颇深。“渊源共生,和谐共融”是祥云寓意的文化内涵云纹的寓意即为原始拜物思想和图腾观念。传统吉祥图形源于生活,源于传统,反映着民族文化的精髓,成为现代设计创作灵感的宝贵源泉。在原始社会,先人以祭祀活动为自己祈福,作为祭祀活动的工具,图腾明显地寄托了中国先民避凶趋吉,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于是,能给人带来吉祥如意、风调雨顺的“云纹”开始产生。

经过以后几千年中中国明建文化的发展,云纹在剪纸、风筝、印染、雕刻等作品中比比皆是。并且“祥云”的图形也从原始的图腾逐渐转变,造型饱满、流畅,线条更加优美婉转,形象更加生动,荡漾出一种抒情、浪漫之美。唐末代至清初,“祥云”已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寄托理想、心愿和情感的重要形式。直观的形象和深长的意味,显露了独有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并流传至今。

二、“祥云”的现代价值与运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 科学 的发展,人们已逐渐脱离了对包含“云”在内的自然界及各种自然现象的崇拜与迷信,但对“祥云”所传达出的传统文化气息依然爱不释手。于是现代设计师们将“祥云”作为一种造型语言,经常地运用于自己的作品之中。

“祥云”作为一种符合大众视觉经验的传统文化的图形符号,很容易与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其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意味又极易被公众解读,于是对“祥云”的再借用与再创造便成为常用的手法,而这种再借用与再创造,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生搬硬套,而是对其造型形式美的再发掘与文化精神的再延伸与深化。以“祥云”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为例,我们完全可以得到以上结论。

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完美结合,并传递到世界各地,而它的设计者和奥运全球合作伙伴联想及国际化品牌形象也伴随北京奥运的百年梦圆大幅提升。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陈汉民教授曾撰文指出: 标志是传达信息最精炼的形象语言,形简而意赅。现代标志设计常以意造型、以形达意。“祥云”与现代标志的结合,不是简单意义上地靠组合形象元素完成,而是凭借多种表现技巧获得。适形造型、平面置换、虚实相生、同构重组就是一例。图1作为房地产公司的标志,以绿色作为永恒的主题,蓝天白云、自由飞翔的小鸟与茂盛的花草,成为该标志的主要构成元素。诸多元素的组合,正是利用适形造型这一处理手法,将各造型元素相互穿插,相互适应,使之形成一个完美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造型,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对自然的保护。在这里,“祥云”已经被抽象成标志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图2则另辟蹊径,将CIS中的“C”、“S”两个字母整体幻化成“祥云”的图案,与“I”化合成华表造型,同时整体图形又像“中国”的“中”字。云纹的回旋婉转与中间的两横三竖形成曲直对比之美。此处的“祥云”则是随形而想象,随形而设计。

现代 标志设计不是抽象绘画,更不是字谜,它是无声的语言,它必须求得观者的共鸣。“祥云”这一具有典雅东方美的传统图案之魂,已渗透了上下几千年,其优美、流畅、饱满、飘逸的 艺术 形象,美好而丰富的寓意,都赋予设计师们以无穷的创作灵感。现代标志设计不但要求图形的完美与新颖,还应追求标志的“一形多意”。其“意”不应是作者强加地“给予”,而应是观者自由地“获取”,是在图形诱导下的“意合”。作为吉祥图案的“祥云”图形,除了具有优美的曲线造型外,历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已形成了寓意丰富的精神内涵。

祥云元素在现代视觉设计中的继承和发展,不是对其“形”的简单模仿与照搬,而是对传统造型的再创造,是变革中的重构。文章运用设计符号学的方法,从祥云纹样纵向的历史文化意蕴和横向的现代视觉设计理念出发,整合和发掘祥云纹样的象征意义;从意蕴层面即取“形”、延“意”、传“神”三方面论述祥云纹样在现代视觉设计中的创造性转化,并针对祥云纹样在现代视觉设计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详细论述。研究祥云的历史意蕴和现代设计能够了解祥云符号的内涵和价值,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与审美意识,从而在现代视觉设计中更好地传承民族的文化精髓,创作出更多具有民族特色和国际水平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