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02: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宏观环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如果新一届美国政府能够实施有效的财政计划,增加国内投资和消费,那么2017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将增加0.1%,2018年增加0.3%。如果我国继续以财政刺激拉动需求,这也可以促进全球经济在2017 -2018年平均每年增长0.2%。在欧盟等其他发达经济体,比目前预计的更强劲的财政宽松政策将进一步支持各国国内和全球经济活动。经合组织针对财政空间的分析表明,欧盟目前具备更加协调一致的行动空间。
在这种财政计划预期下,贸易政策的进一步发展将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摆脱低增长陷阱,同时支持生产力的复苏。另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的日趋严峻和来自贸易制裁的威胁在很大程度上抵消财政举措对国内和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使各国的财政状况更加窘迫。尽管美国的资源压力可能开始出现,但随着劳动力和产品市场面临的压力逐渐增大,大多数经济体的通货膨胀仍将保持适度。如果中期和长期增长的预期得以复苏,那么考虑到美国货币政策将走向一个更为中立的立场,这可能将有助于金融市场现有的扭曲局面得到改善,如条款不完善和信贷风险溢价等。然而,未来两年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立场分歧的加剧将成为一个引发金融市场紧张情绪的新的风险。同时,在英国与欧盟其他国家贸易关系变得清晰之前,伴随英国退欧公投而来的前景不确定性将长时间存在。
要摆脱低增长困境,在短期需要为总需求提供多方、有效的政策支持;从长期来看,则需要提高潜在的增长力。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而政策的制定需要综合制定财政政策和大刀阔斧的结构性政策,同时避免贸易保护主义的继续蔓延。
持续低利率环境将放大金融市场环境的扭曲和风险
债券收益率在2015年夏天达到历史低点,之后开始反弹,特别是在美国大选后急剧飙升。然而,他们仍处于历史性的低水平,尤其是在欧元区和日本。近年来债券收益率的下降反映出金融危机后持续增长疲软及与其相关的企业、家庭过度储蓄。金融危机后,私营部门安全资产供应减少,某些私人资产失去投资级地位,此时,对安全资产需求的上升压低了债券收益率。在美国大选之前,令人失望的GDP增速使得主要的发达经济体对于持续、强劲的货币政策干预的期望值进一步升高。事实上,对于未来五年隔夜拆借利率下降的预期主要源于欧洲、日本和美国5年期债券收益率的下降。虽然11月中旬美国大选后债券收益率出现迅速好转,拉大了与欧洲和日本的债券估值之间的差距。
较低的政府债券收益率提高了企业债券、股票和房地产等高风险资产的价格。
在几个较发达的经济体,企业债券收益率下降幅度甚至超过了政府债券收益率,欧元区和美国次级投资企业的风险息差降幅明显,有利于推动企业债券发行创下新的纪录。虽然企业债券利差位于2013-2014年的低点上方,但较低等级的债券以及轻契约的大规模发行推高了市场风险。
在美国,大选后的股票价格达到历史高峰;与此同时,欧元区和日本资本市场与年初相比几乎没有多大改善,仍然低于2015年的高位,目前的价格似乎反映出某些异常状况。长时间的低利率使投资组合进一步调整,从而提高了未来收益的现值。通过刺激企业借贷,这也引发了大规模的股票回购、较高的每股派息和并购活动的活跃。尽管生产力增长依然疲弱,但所有这些都已经推高了股票价格,再加上近年来还受到强劲的利润增长、适度的工资增长以及其他成本削减措施的推动。但是,即便疲软的名义产出增长能够持续,利润收益的增长也是有其限度的。
近年来,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新西兰、瑞典、英国和美国等国的实际房价一直保持强劲增长;其中很多已经接近危机前观测的速度。房地产价格上涨使三分之一的经合组织成员国的房价与租金比率屡创新高,包括加拿大和一些欧洲国家。在美国,在考虑通货膨胀因素下,商业地产价格也出现上涨,接近危机前的峰值。到目前为止, 家庭债务并未伴随房价升值而迅速增加,这反映出与危机前的一小段时间相比,中等家庭抵押贷款债务的增长。不过,在许多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典和英国,债务与家庭收入比仍居高不下。
资产价格正常化是可取的,但它可能会引发金融动荡。尽管从金融市场指标来看,不确定性相对较低,但对未来的货币政策立场进行重新评估以及采取有效的实际行动都可能促进债券收益率的快速恢复。这在美国大选后和2013年削减量化宽松规模期间都出现过。最初的价格调整可能会受资产贱卖而放大。当投资者由于货币政策的支持而押注价格持续上涨或流动性枯竭时可能出现这种局面。债券市场承压下流动性的降低反映的是交易商参与做市的能力和意愿的下降,以及算法交易的兴起和央行国债持有量的增加。由于更高的折现率和风险规避,以及汇率变动,债券收益率的快速恢复将导致其他资产价格的下跌。
低利率和低增长环境将给金融机构带来挑战
银行、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的财务健康对于维持金融稳定、货币政策的传导和最终的经济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长时期的低增长、低利率已经对金融机构的商业模式提出了挑战。持续的低盈利能力束缚了银行的资本积累,反过来还可能减少金融中介数量或提高银行信贷成本。资本缓冲不足还可能使银行不愿承认不良贷款造成的损失。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减弱可能会对金融业的其他方面产生负面影响,甚至破坏整体信心。这些机构与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公司债券投资者。
银行盈利能力下降
尽管近期主要经合组织地区的银行绩效都有所改善,但对盈利能力的担忧依然存在。银行资本流动性水平有所增加,质量也得到了改善。此外,欧元区、日本和美国最近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面对重大负面冲击时的弹性有所增强,初始资本比率较高,资本量低于所需的最小值的银行数量与之前的测试结果相比有所减少。美国银行股票价格自今年年初以来,特别是在大选之后出现上涨。相比之下,尽管欧元区和日本的银行股票价格有所上涨,但仍保持在30%到65%之间,低于2015年中期的水平,表现逊于非金融企业。因此,银行股票价格的比率仍接近账面价值的水平,这种局面曾在2009年和2012年的金融市场动荡期间出现过。这意味着金融市场对于资产质量的评价远低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的记录。
今年欧元区和日本银行的股市估值较低,这与低息率和低增长环境下对银行盈利能力的担忧有关。近年来,经合组织主要地区的资产回报率一直低于危机前的水平,欧元区和日本的资产回报率远低于美国。在欧元区,尽管主要银行的预计平均股本回报率今年以来有所好转,但仍显著低于资本的估计成本。日本许多银行的股本回报率也低于股票的估计成本。有几个因素对银行的盈利能力提出了挑战,这些因素对某些特定国家而言比较重要。一些欧元区国家,特别是意大利的不良贷款率仍然很高。不良贷款需要更多的备付金,进而减少银行的净收益。随后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恶化还可能提高银行的借贷成本,进一步降低其盈利能力。此外,高不良贷款可能会减缓资源的重新分配,进而拖慢生产率的增长,给经济和银行业带来负面影响。
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面临新的挑战
长期低利率和负利率也对养老基金和提供危机前承诺或固定名义收益率人寿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构成了挑战。贴现率的下降提高了固定收益养老金基金和人寿保险公司负债的现值,破坏了他们的偿付能力。这一影响将会越来越大,固定收益产品越多,重新谈判合同的难度越大,固定收益投资在总投资组合中所占的比例越高。低利率的副作用对于更大的基金比债务危机之前有无资金准备负债的基金来说,影响更大。
人寿保险公司一直在承受市场的压力,他们的股票价格相对于整体指数是下降的,信用违约互换利差是上升的。在欧洲,养老基金行业的资产回报率在2015年大幅下降;在日本,由于长期利率下降,一家重要的保险公司其内在价值减少20%左右。英国和美国的养老基金资金缺口自危机以来已经上升,现在在总资产的比例约为30%,寿命延长加重了挑战。
养老金安排对政策制定提出了挑战。最根本的矛盾是如何在不增加储蓄或无风险资产需求的前提下增强养老金的可持续性,从而避免低利率和低增长根本问题的恶化。这可能会在养老金计划个人利益和金融体系稳定之间引发矛盾。强化短期和长期GDP增长前景和提高利率将有助于缓解这种紧张关系。
对于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而言,恢复稳健融资需要的政策包括降低承诺、提高缴费率或法定退休年龄。在许多国家, 根据寿命延长预期逐步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应该是解决方案的一个关键部分。
对于养老金固定收益计划而言,有必要调整新合同承诺,增加缴费和分红。退休承诺的调整也需要反映预期寿命等其他保险精算的参数变化,可能还需要修改现有退休人员的合同和条件。包括荷兰在内的几个国家已经在养老金承诺指数化水平的基础上给予养老基金一些自由裁量权。在某些情况下,这使他们能够对应计收益进行调整。在特殊情况下, 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可能需要对现有合同和承诺进行重新谈判或调整。此外,养老金固定收益计划中,养老金计划发起人及相关的计划成员可以增加对养老基金的缴费来弥补缺口。
养老金固定收益计划的监管层应该加强监管。政策制定者正面临两难的选择,是对机构施加更多的压力以调整财政赤字,还是放松监管?对保持资金比率的规定和将资产价值按市计价都可能会迫使养老基金在错误的时间降低风险,以便能够“顺周期”。一些国家已经赋予了养老基金满足资金需求的灵活性。
政策制定者需要仔细评估这些风险,因为这些政策未来有可能会对退休收入、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甚至是公共财政造成巨大影响。英国和美国的政府对养老基金有保护政策,但其他国家的养老面临的挑战还需要政府的更多作为。此外,保持公众对养老金制度的信心对于鼓励储蓄年老和保持机构的稳定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澳大利亚、智利、墨西哥和新西兰等国,固定收益计划还是退休融资的主要来源。
新兴市场经济体债务迅速累积威胁经济稳定性
邀请中国出席七大工业国(G7)财长会议,表明发达国家俱乐部成员终于开始承认人民币区的存在。对于G7和亚洲而言,关键问题是中国能否肩负起管理好这个新货币区的重任。
中国在亚洲外向型经济中所占的主导地位日益显著。它是该地区的低成本生产商,生产规模和跨度无人能及,生产平台配备最新科技,还有良好的基本建设。在全球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竞争力不及中国的国家注定要失去市场份额。因此,亚洲其他经济体包括日本除了跟竞争力超强的中国经济步调一致外,别无选择。由于中国实行人民币与美元联汇制,亚洲其他各国和地区表面看来也纷纷与美元挂钩。然而,此举实际上掩饰了其更为重要的一层关系,亚洲货币与人民币挂钩。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购买力平价基准计算,泛亚洲板块占全球产出的34.1%,仅仅略低于欧美合计的37.0%份额。与此同时,按照IMF基准计算,亚洲出口目前占全球总值的25.3%,比美国的11%高出一倍多,但仍显著低于欧洲的32%比重。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在泛亚洲GDP和出口总值的比重分别是37%和21%。过去20年,中国占全球贸易的份额由不足1%上升至接近6%,使中国跻身为目前全球第四大出口国。人民币区在全球经济中占据着巨大的份额。此外,中国进口也正迅速飙升,2003年上升了整整40%,并且在2004年初进一步加速至50%以上。进口飙升使中国成为带动其亚洲贸易伙伴(特别是日本、韩国和台湾)经济的火车头,并成为推高全球对石油、铝、钢、煤、铁和水泥等多种重要工业商品需求的主要动力。越来越强劲的中国贸易动力,正重新打造该地区经济和更广泛的全球经济格局。
1994年起,中国货币按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最初曾随美元跌势于1995年初大幅度下滑,但之后跟随美元回升。按广义贸易加权计算,目前的美元汇价比2002年初高峰期下降了约10%(以实际生效汇率为准),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也自动地追随其后。然而,美元的贸易加权汇价仍然比1995年春的历史最低水平高出20%以上,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汇价绝对谈不上偏软。
2002年初美元从最近高峰期回落以后,全球货币呈现一种有趣但不容忽视的分歧态势。美元的调整主要体现在兑欧洲轴线国家的货币上。尽管欧元贸易加权汇价自2002年初以来上升了约20%,在同一时段,日元的贸易加权汇价基本上维持不变。由于缺乏内需支持,日本政府积极干预外汇市场,阻止日元汇价上升以维护该国的外部增长势头。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纷纷效仿。除了日本,韩国、台湾、泰国、印尼和印度也实施与美元进行“软”联汇。加上与美元进行“硬”联汇的香港和马来西亚,难怪在过去的两年半中,亚洲货币并没有随美元走低而调整。当然,来自该地区中央银行的大量美元买盘,是这种联汇的另一个方面。目前,在亚洲的官方外汇储备中,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占了整整70%,亚洲已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笔对外赤字的主要出资人。亚洲坚持不调整货币汇价,主要是因为盯美元表象下的盯人民币的做法造成的。
问题是,货币盯住制度已失去意义。中国需要锁定汇率让其经济可以顺利运行是一码事。但当前的经济过热要求的是一套非常不同的宏观政策管理模式。中国拒绝调整利率使宏观调控更加复杂。双管齐下的货币利率联系制度,已使过热的中国经济踏上日趋不稳定的轨道。随着通胀步伐加快,巨额投资过剩,及房地产泡沫,中国本地信贷和货币供应失控风险越来越大。然而,对于日趋市场化的中国经济而言,行政命令的方式来处理这些压力限制信贷和项目融资的数量的管理模式已不再起作用。通过价格机制对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实施宏观调控才是最有效的方法。目前,人民币和利率杠杆仍被冻结,中国有可能为遏止过剩和过热经济而陷入极其艰难的处境。
世界将无法承担因中国经济转向不稳定而可能带来的后果。G7财长会议将提供中国和世界各国参与讨论这些重要议题的最佳机会。G7会议不会听到有关中国宏观政策的任何重大变动的消息;但鉴于中国在其最为忧虑的经济不稳定问题上正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改变势在必行,且可能比预期要早。G7会议把中国的难题放在更广阔的宏观环境里。中国有此需要,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亦然,日益一体化但却严重失衡的全球经济也不例外。
从总体上说, 目前中国经济仍然处于第五个宏观调控周期,这个周期的起始是 2003年9月。由于这轮调控的主线是“管住土地,管紧信贷”,因此要想了解中国经济现在的运行情况也需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我们对目前经济形势的一个判断是:目前货币政策的基调已从“稳健”逐步转向“适度从紧”,财政政策从“积极”逐步转向“中性”,调控尚无结束的征兆。
从2004年6月以来,各种关于4月以来的调控措施已经奏效的说法或许是值得商榷的,毕竟政策从出台到奏效存在时滞,很难想象当月的政策对当月或来月的宏观数据有重大影响,因此我们更愿意从一年来各种综合调控措施来看这些政策的效果。
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大落的危险性在上升之中。
2004年1到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3%,3月份是43.5%,4月份是 34.7%,5月份是18.3%。从全国城镇新开工项目的情况看,1~3月份同比增长 31%,4月份增长5.9%,而5月份则下降 15.7%!这种下落速度是历史上少见的。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1~2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然高达52%,投资增长的绝对数并不多,因此如果固定资产回落的速度继续延循1~5月份的轨迹,那么投资的大落就难以避免。
第二,信贷波动情况也隐含着令人忧虑之处。
在经历了2003年上半年信贷的急剧扩张后,目前信贷紧缩力度有所强化。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04年第二季度例会,指出目前宏观调控措施的效果进一步显现。
如果信贷收缩的力度继续延循1~5月份的轨迹,那么全年广义货币M2和信贷规模的同比增速将仅为12.5%和 14.4%,而央行全年的调控目标是17%。回顾1997~2002年通货紧缩期间,M2增速低于12%的情况也没有出现,因此信贷大落的隐忧也是存在的。
第三,目前宏观经济的回落应视为一年来综合调控的结果。
目前宏观经济走势的回落,与其视为今年4月份以来各种政策的综合效果,不如视为一个从2003年3月到2004年4月的“大起大落”的政策波动过程。
“大起”可以形容为由于对2003年非典的影响估计过于悲观,结果从2003年 3~7月期间,各种投资项目仓促上马、信贷快速扩张的过程;
而“大落”则可形容为自去年9、10月以来信贷规模增幅显著下降,2004年4月以来各项宏观经济指标逐步回落的过程。或者说,2004年4月以来的各项措施加速了。当然是否目前宏观经济已有大落的隐忧,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半年度和三季度的数据。
“投资过热”背后的那只手究竟是什么
从我们了解到的种种信息来看,引发第五次综合调控的关键因素,不是消费和进出口的异动,而是明显的投资热。
我们的研究表明,“投资过热”的本质是:一在于行业准入不足;二在于资源中长期战略规划不足。行政式的调控措施,延迟了问题的暴露而不是解决了问题本身。
第一,目前被列入投资热的行业同时也是回报最高的行业。
在关于哪些行业投资过热的时候 改委列出于钢铁、水泥、电解铝以及煤电油运等行业,如果观察国家统计局的行业利润增长数据,我们会很惊讶地发现投资过热的行业,也就是利润增长最快的行业。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2004年l~4月份,实现利润增幅最高的五个行业是: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 6.98倍;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2倍;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2.06倍;有色金属冶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33倍;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29倍。
第二,投资过热行业的特征之一是国有垄断。
如果投资过热的行业,其较高的回报率不能被有效稀释,那么这些行业仍然将继续引发民间投资者的投资冲动。仔细观察这些过热行业,不难发现两个典型特征,即要么在这些行业中,国有企业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要么这些行业,在中国是严重资源短缺形态。
1、对于国有垄断造成的投资热,抑制过热的治本之策.是对各种所有制的资本打开准入的大门,摊薄垄断利润、打破行业垄断。遗憾的是,至今对某些行业投资热进行调控时,很少将抑制短期投资和打开行业准入结合起来。相反,一些政府职能部门热衷于强化审批、限制供给、提高价格、这种措施只能治标,并使得这些行业在调控稍微放松时面临投资热再度复燃的威胁、
2、在这些国有垄断行业进行的投资热整顿具有明显的所有制歧视。1~5月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逐月下降过程中,下降的主要是非国有性质的投资,5月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同比增长 33.3%,仅比4月下降4个百分点,因此投资大落的主体主要是非国有经济部门。
发间资本的迫退为外资和国有企业腾出了更从容不迫的利润空间。目前,宝钢、马钢等几乎所有知名的铁企业集团的产能扩张都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此外,外资进入钢铁行业的热情也颇高,例如鞍钢新轧-蒂森克虏伯镀锌板有限公司日前有大连正式投产。
如果抑制投资热和强化国有垄断了不幸结合,偏离了市场化的基本向,那么在今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这些目前被掩盖的弊病会被更充分地暴露出来。
第三,投资过热行业的特征之二是资源短缺。
正由于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已经难以依赖本国资源来支撑,百中国经济增长又必然需要耗用较多的外部资源,那么抑制投资以压低的这些自然资源的需求,并不能缓解资源的短缺程度。换言之,如果目前10%的经济增长使这些瓶颈行业难以支撑,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则今后五年,可能6%的经济增长就足以使得这此些行业不能承受。
简要的回顾是:投资热伴随着这些行业不正常的高回报,这些行业的特点要么是国有垄断,要么是资源短缺。治理垄断造成的投资热,有效手段应有是市场化的行业准入,而不是强化垄断格局和固化垄断利润分配。治理资源短缺造成的投资热,有效手段应是以国际化视野,及时确立资源利用的中长期战略,而不是画地为牢和耗尽自身资源。
粮价持续上涨的隐忧
从今年年初至今,物价上涨特别是生活日用品的物价不断上涨已成了街头巷尾时时议论的话题。
作为判断否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5月列达到了惊人的4.4%,创7年来新高。因此,在这一轮宏观调控中,中央行能否有效调控物价成为重要命题之一。
我们认为,目前中国居民消费物价取决于粮价走势,因此,看清了粮价走势就基本上可以了解居民消费物价走势。
初步计量结果表明,自1998年6月以来,居发消费物价的走势和食品价格走势高度相关,和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相关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中,除了房租价格微涨之外,只有食品价格在大涨,而和非食品价格走势关系不显著。那么粮价持续上涨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认为,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交织着短期和中长期因素,短期因素之一是,截至到2003年,中国已经连续5年粮食减产。2003年中国粮食库和当年消费量的比率,处于 197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即便2004年的粮食消费不增长,要确保2004年粮食供求平衡,也需要粮食增产10%以上。
短期因素之二是,目前全球粮食库存占当年全球消费量的比率为13.9%,较历史平均水平的20%为低,而中国的粮食采购政策又高度不确定。考虑到2004年粮食播种面积有所增加并且迄今风凋雨顺,因此夏粮和秋粮的丰收已是定局,下半年粮价的相对乎稳可能使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短期内走平。
那么中长期因素是什么呢?
从中长期看,中国粮食价格的持续上涨似乎难以避免。中国农民人均耕地一亩半,种植小麦或大米的种子、化肥、农药和护理等每亩成本至少在400~500元,而每亩产粮收入不会超过1000元,即便考虑到农业税费的减免和种粮直补,农民种粮的每亩收益也不会超过500元,大约和进城―个月的打工收入相当。所以中国作为人多地少的国家,产粮不是优势,在目前的粮价下,继续保持极高的粮食自给率,要么因种粮不挣钱而导致农民增收困难,要么进行粮食种植的直接补贴,导致财政负担日重。而目前的主要农产品价格,甚至还没有恢复到1994年的水平。
因此,如何遏制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中长期内的快速上升成了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我们确立新型的粮食安全观念,而新型的粮食安全观念又取决于以下―些考虑:
一是逐步增加粮食进口应该和农民自愿、主动进行农产品结构调整,和保护基本农田结合起来,以免损害农民利益;二是粮食安全方面,关键是保护耕地不被蚕食而不是耕地上种植什么、即“藏粮于地”,而进口粮食,对中国而言,几乎等同于进口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三是考虑到在新型粮食安全观下进口粮食的保障供给,可以通过中国政府和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政府双边换文,中长期合作的方式进行,中国提供中长期粮食进口合约并适当锁定价格风险。
由此可见,中国居民消费物价取决于粮价走势,这是国情所决定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鉴于粮食需求价格弹性甚小,央行继续紧缩银根的政策对粮价走势基本不产生调控作用,如果不能用开放和全球的视野形成新的粮食安全观,粮价上涨将持续,并在两年内有突然下跌的危险。理由之一是目前美国粮食交易方面,大豆、小麦和大米的价格均开始下跌,并且期货跌幅大于现货;理由之二是中国历来有粮食“涨三年,跌七年”的周期性循环。
未来一段时间综合调控中应予关注的政策趋势
限于篇幅,我们无法系统地继续分析其它问题,例如对消费和外贸、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只能简要地对未来一段时间综合调控中,应该关注宏观走势和相关政策趋势进行前瞻讨论。
第一,警惕经济“大落”和随之而来的滞胀威胁。
从1~5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而言,值得警惕之处颇多而可盲目乐观之处颇少;从对通货膨胀的分析来看,不由内部自主调控决定的色彩颇浓,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外部资源制约和冲突可能日增。
因此如果继续出台新的大力度的综合调控措施,有可能使得我们在失去经济稳健快速增长的同时,很难避免通货膨胀的持续高位徘徊。
第二,这轮综合调控不能只“重热不重冷”。
在这轮调控中,基本特点是重热不重冷,过热的投资被抑制下来了,但长期以来应该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并未出台,使得服务业和农业持续处于“冷”的状态。
目前中国服务业是长期偏冷的行业,从1989年以来,服务业的GDP所占比重情况没有明显的改善,始终只在30%~34%之间。2003年,中国第三产业仅增长 6.7%,增速较之前两年还有所回落。对服务业冷滞状态的长期缺乏关注,已经给解决国内就业压力带来了困难。从这一点来看,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呼吁的“紧紧抓住我国服务业1.4万亿商机”,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热点。
此外,农业也属被冷落的行业,在 2004年第一季度投资高涨和政府高度关注农业的背景下,农林牧渔的投资仍然仅仅增长了0.4%。如果不冷热兼治,那么结构调整就无从谈起。
关键词:锂电池企业;宏观环境;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锂电池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复杂多变,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风险与机遇并存。企业认清自身所处的宏观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的依据。
PEST分析是指对显著影响企业经营战略的宏观因素进行的分析。宏观环境分析一般包括对政治环境(Political)、经济环境(Economic)、社会环境(Social)、科技环境(Technological)进行分析,简称PEST分析。本文将利用PEST分析法,对民营锂电池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
一、政治法律环境
政治法律因素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全面了解和企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可以减少政策风险,有利抓住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的污染以及资源的短缺问题越来越受关注。节能环保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产业的结构进行调整显得尤其重要。为此,国家通过制定和施行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策,以扶持绿色环保企业、促进再生资源的利用、限制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
2009年和2013年,国家两次颁布并实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 不止国内, 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出台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及相关行业的发展。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等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电池组件研发及公共设施建设。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主要部件,产业发展环境良好。
2010年4月,国家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对于再生能源的利用,蓄电是重要的环节,而锂电池企业作为绿色环保的能够提供可行蓄能方案的企业,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
2012年7月,国家提高了铅蓄电池的行业准入条件,对污染环境比较严重的铅蓄电池行业进行限制,使其市场份额逐渐减少,由绿色环保的锂电池行业逐步替代。对铅蓄电池行业进行限制之后,锂电池的市场需求会大幅上升。
二、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经济条件、经济特征、经济联系等各因素。
2008年经济危机的蔓延,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10年各国经济开始逐渐恢复,尽管复苏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性,但宏观经济形势良好。近年来我国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依次为:2011年484,123.5亿元、2012年534,123.0亿元,2013年588,018.8亿元,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稳中略降,2011年为9.9、2012年为7.7,2013年为7.7,但依旧保持较高的增长点。与此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12及2013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依次为24,564.7元、26,955.1元。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的提高,为扩大内需做好准备并为国内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物质生活品质的追求也在不断提升,人们对电子产品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不仅在工作中,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各类电子产品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崛起,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手机网民5.57亿,较2013年增加5672万人。随着手机网民的逐年增长以及PAD等移动设备的普及,锂电池行业市场需求也随之扩大。
三、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特征、文化传统、价值观、、教育水平、社会结构、风俗习惯等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而另一方面,由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这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环保与食物安全等问题。2015年由媒体人柴静拍摄的环保纪录片《穹顶之下》获得民众高度关注,截至3月1日12时,网络总播放量迅速突破1.17亿。民众对环保的高度关注将积极推动国家政策的调整,而作为绿色环保的锂电企业无疑是符合时展要求的,低碳环保的社会环境将给锂电池企业的发展带来机遇。
近年来,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随着新一代劳动力权益意识的增强,他们不像大多数老一代劳动力能忍受基本权益受侵害,当工作时间超出法定时间,工作环境恶劣,工资低廉时,他们会离开,去选择有权益保障的企业。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将会加大企业的财务支出,这对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四、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指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技术水平、技术政策、新产品开发能力,以及技术发展的动向等。
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已经超过20年,基本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但总体而已锂离子电池产业还是一个朝阳产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技术进步也非常快。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是目前国外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主要创新点,这两点同时也是锂离子电池产业面临的瓶颈问题,近年来发生过几起电动车起火事故。提升能量密度和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这两方面的技术进步对产业未来的发展进程有巨大影响。
锂离子电池很早就被认为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电池技术之一,在“九五”期间曾被我国列入国家重点科技公关项目。近年来,我国在锂离子电池产业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的自主创新和锂离子自动化生产设备的进口替代。
根据以上PEST分析,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为锂离子电池产业结合自身的情况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了参考性的信息。
参考文献
[1]郑平.YJ电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
[关键词]宏观环境;旅游业;汽车业;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F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0099-03
1 引 言
宏观环境对企业乃至全行业的经营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是不可或很难控制的因素。宏观环境由一些大范围的社会力量构成,包括人口环境、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然和技术环境等。这些宏观因素和发展趋势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同时也构成了威胁。
2 人口环境分析
人口是构成市场的第一位因素。因为市场是由那些想购买商品同时又具有购买力的人构成的,因此,人口的多少直接决定市场的潜在容量,人口越多,市场规模就越大。而人口的年龄结构、地理分布、婚姻状况、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密度、人口流动性及其文化教育等人口特性,它们会对市场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并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和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必须重视对人口环境的研究,密切注视人口特性及其发展动向,不失时机地抓住市场机会,当出现威胁时,应及时、果断地调整营销策略以适应人口环境的变化。
2.1 人口数量分析
众多的人口及人口的进一步增长,给企业带来了市场机会,也带来了威胁。首先,人口数量是决定市场规模和潜力的一个基本要素,通常按人口数目可大略推算出市场规模。其次,人口的迅速增长促进了市场规模的扩大。但是,人口的迅速增长,也会给企业营销带来不利的影响。比如,人口增长可能导致人均收入下降,限制经济发展,从而使市场吸引力降低。又如,由于房屋紧张引起房价上涨,从而增加企业产品成本。另外,人口增长还可能对交通运输产生压力。根据CNNIC最新公布的调查资料,截至2009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达3.38亿人。根据互联网实验室预测,到2012年,中国网民数量将完成“下一个3亿”的跃升,总数达到6亿人之多。数量总和将不仅仅高居世界第一,而且规模几乎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五个发达国家网民数量的总和相当。网民的数量规模为互联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历史性机遇。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目前的互联网普及率仅为16%。可见,这一行业的前景是多么广阔。
2.2 人口结构分析
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家庭结构、社会结构以及民族结构。我国现阶段,青少年比重约占总人口的一半,反映到市场上,近几年婴幼儿和少年儿童用品及结婚用品的需求将明显增长。目前我国已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而且人口老龄化速度将大大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反映到市场上,使老年人的需求呈现高峰。诸如保健用品、营养品、老年人生活必需品等市场近几年非常兴旺。 人口的性别不同,其市场需求也有明显的差异。据调查,0~62岁年龄组内,男性略大于女性,其中37~53岁的年龄组内,男性约大于女性10%,但到73岁以上,女性约多于男性20%。反映到市场上就出现了男性用品市场和女性用品市场。例如,我国市场上,妇女通常购买自己的用品、杂货、衣服,男子购买大件物品等。下图为做网上营销业务的卖家做网售前的行业分布,可以看出一些行业的人员正在逐步走进网络营销业。
淘宝卖家经营网店之前的行业分布图
2.3 人口地理分布分析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以及经济发展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口的分布绝不会是均匀的。从我国来看,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约占总人口的94%,而西北地区人口仅占6%左右,而且人口密度逐渐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另外,城市的人口比较集中,尤其是大城市人口密度很大,在我国就有上海、北京、重庆等好几个城市的人口超过1000万人,而农村人口则相对分散。人口的这种地理分布表现在市场上,就是人口的集中程度不同,则市场大小不同;消费习惯不同,则市场需求特性不同。从饮食业上来看,南方人以大米为主食,北方人以面粉为主食,江浙沪沿海一带的人喜食甜,而川湘鄂一带的人则喜辣,这也直接影响了餐饮业不同地区的发展各异。
3 经济环境分析
经济环境指企业营销活动所面临的外部社会条件,其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企业营销活动产生影响。它包括收入因素、消费支出、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率、货币供应量、银行利率、政府支出等因素,其中收入因素、消费结构对企业营销活动影响较大。
3.1 消费者收入分析
收入因素是构成市场的重要因素,甚至是更为重要的因素。因为市场规模的大小,归根结底取决于消费者的购买力大小,而消费者的购买力取决于他们收入的多少。例如我国农村消费者群体的收入的大幅提高,带动了农村市场消费的发展,在我国家电下乡及汽车下乡的政策引导下,对农村市场的家电业和汽车业都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865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715%,落后于GDP增长214个百分点,全国中小企业倒闭情况严重、失业率不断攀升是可支配收入下降的诱因;从分地区的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来看,前三季度广东、浙江两个经济大省分别比全国平均增长幅度低517个、512个百分点;从分行业平均工资增长率来看,有15个行业低于全国的增长幅度。收入增长波动对住房需求综合影响为0.116,即居民收入波动1%,住宅需求波动116%。收入放缓对住房购买的影响滞后期约为两年,从长期看,我国居民实际收入增幅放缓对拉动房地产业内需产生了不利影响。
3.2 消费者支出分析
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变化,消费者支出会发生相应变化,继而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消费结构也发生变化。消费支出不仅与消费者收入有关,而且还受到以下两个因素的影响:①家庭生命周期的阶段影响。据调查,没有孩子的年轻人家庭,往往把更多的收入用于购买冰箱、电视机、家具、陈设品等耐用消费品上;而有孩子的家庭,则在孩子的娱乐、教育等方面支出较多,而用于购买家庭消费品的支出减少。当孩子长大独立生活后,家庭收支预算又会发生变化,用于保健、旅游、储蓄部分就会增加。②家庭所在地点的影响。如住在农村与住在城市的消费者相比,前者用于交通方面的支出较少,用于住宅方面的支出较多,而后者用于衣食、交通、娱乐方面的支出较多。从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看,在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娱乐、教育、文化支出已经占15%,成为仅次于食品消费的第二大支出。用户对娱乐性文化需求的增加降低了移动互联网的推广门槛,带动了移动互联网业在我国的大幅提高。
3.3 消费者储蓄分析
消费者的储蓄行为直接制约着市场消费量购买的大小。当收入一定时,如果储蓄增多,现实购买量就减少;反之,如果用于储蓄的收入减少,现实购买量就增加。 居民储蓄倾向是受到利率、物价等因素变化所致。人们储蓄的目的也是不同的,有的是为了养老,有的是为未来的购买而积累,当然储蓄的最终目的主要也是为了消费。例如,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时,大量工人失业,使得其储蓄增加,消费降低,从而带来了各行各业的萧条。但也有例外,网络销售状况却空前高涨。
3.4 消费者信贷分析
消费者个人收入不可能全部花掉,总有一部分以各种形式储蓄起来,这是一种推迟了的、潜在的购买力。消费者储蓄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银行存款,增加现有银行存款额;二是购买有价证券。当收入一定时,储蓄越多,现实消费量就越小,但潜在消费量越大;反之,储蓄越少,现实消费量就越大,但潜在消费量越小。企业营销人员应当全面了解消费者的储蓄情况,尤其是要了解消费者储蓄目的的差异。储蓄目的不同,往往影响到潜在需求量、消费模式、消费内容、消费发展方向的不同。从而带动了诸如房地产业及汽车业等行业的发展。
4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政治法律环境是影响企业营销的重要宏观环境因素,包括政治环境和法律环境。政治环境引导着企业营销活动的方向,法律环境则为企业规定经营活动的行为准则。政治与法律相互联系,共同对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产生影响和发挥作用。
4.1 政治环境分析
政治环境是指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外部政治形势。一个国家的政局稳定与否,会给企业营销活动带来重大的影响。如果政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就会给企业营销造成良好的环境。相反,就会影响经济发展和市场的稳定。例如,土地政策为房地产业带来的影响。我国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并且明确指出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因此开发商只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范围内进行开发,对开发的土地只拥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并且需对开发的土地缴纳租金。国家土地政策规定的土地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房地产的开发成本。政府实行高地价政策即放开对地价的管制,甚至采取某些措施引导地价上涨;政府实行低地价政策是政府采取抑制地价上涨的手段,从而导致地价水平的下跌或停滞,这些都给房地产业带来波动性的影响。再如,2007年年末,财政部和商务部联合推出了“家电下乡”项目,其主要内容是:按照农民消费升级的新趋势,组织工商联手,开发、生产适合农村消费特点、性能可靠、质量保证、物美价廉的家电产品,并提供满足农民需求的流通和售后服务。在四川、河南和山东试点,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8 年,政府进一步推广“家电下乡”项目,范围又有所扩大,这无疑给各家电企业开拓广大的农村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村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和购买欲望,农村家电市场应该成为家电行业营销的重点。
4.2 法律环境分析
法律环境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各项法规、法令和条例等,它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准则,企业只有依法进行各种营销活动,才能受到国家法律的有效保护。近年来,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需要,我国陆续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企业法》、《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商标法》、《专利法》、《广告法》、《食品卫生法》、《环境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条例》等。企业的营销管理者必须熟知有关的法律条文,才能保证企业经营的合法性,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企业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对从事国际营销活动的企业来说,不仅要遵守本国的法律制度,还要了解和遵守国外的法律制度和有关的国际法规、惯例和准则。例如,欧洲国家规定禁止销售不带安全保护装置的打火机,这无疑限制了中国低价打火机的出口市场。日本政府也曾规定,任何外国公司进入日本市场,必须要找一个日本公司同它合伙,以此来限制外国资本的进入。只有掌握了这些国家的有关贸易政策,才能制定有效的营销对策,在国际营销中争取主动。
5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社会文化环境是指由社会地位和文化素养的长期熏陶而形成的生产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个社会的教育水平、语言、宗教与民族特征、风俗习惯、价值观、人口、社会组织等的总和。以旅游业为例,教育水平不仅影响人们的旅游水平,而且影响旅游企业的市场调研与促销方式。掌握当地语言易于人们的感情沟通,对营销活动十分有利。宗教与民族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与认识事物的方式,从而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风俗习惯对消费行为、营销方式影响重大。此外,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人口、家庭规模、生活方式等以及社会团体的行为都对旅游企业的营销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社会文化渗透于所有的旅游营销活动中,而旅游营销活动又处处蕴涵着社会文化。如营销对象的思想文化,表现为消费者的教育水平、、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等对生活方式、消费习惯、消费需求的影响;又如旅游营销主体的营销术、营销成果也是社会文化的具体体现,社会文化贯穿旅游营销活动的始终。旅游消费者和营销者的文化水平,往往决定旅游营销的成败。有些国家尽管人口经济收入相近,但旅游市场情况可能有很大差别。这种差别,很大程度反映在社会文化方面。因此,旅游营销必须适应社会文化因素,并随社会文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反映在具体的旅游营销活动中,特别是开展国际旅游营销活动中,旅游企业不能以本国、本地文化为参照系,而要自觉地考虑异国、异地社会文化的特点,使旅游营销与社会文化因素之间互相适应。如旅游广告、旅游产品目录的制作,必须顾及语言文字、模特形象是否符合异国异地文化。
6 自然环境分析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提供给人类各种形式的物质资料,如阳光、空气、水、森林、土地等。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世界各国都加速了工业化进程,这一方面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物质的需求;另一方面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起,世界各国开始关注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成立了许多环境保护组织,促使国家政府加强环境保护的立法。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稀缺型国家,完全不具有资源的比较优势,而我国出口到发达国家的家具产品却以木制家具尤其是实木家具为主,对木材的消耗巨大。随着生产建设的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具木材的消费量也在逐年增加,国产木材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据预测,我国家具用材将出现巨大缺口。
7 科技环境分析
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例如,中国在移动通信业的研发实力已跃居全球前列,本土设备商的崛起为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投入商用的3G网络将进一步拓展现有2.5G 平台上的多种增值服务,3G宽带资源的丰富将为基于视频的各类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认知迅速扩展到移动平台。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平台开发和普及成为推动手机第三方应用快速发展的引擎。
参考文献:
[1]方兴东.中国互联网10年修成正果[J].新商业文明通讯,2009(3):60-62.
[2]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社会化:2009年网上发展最重要的年度特征[J].新商业文明通讯,2009(3):76-78.
[3]周达.目前中国房地产业依存的宏观环境[J].经济研究参考,2009(11):19-20.
[4]姚瑞菁.房地产开发的宏观经济环境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9).
关键词:消费信贷;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近年来,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消费信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积极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已是无争的事实。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一些消费信贷相关的内容,然后在对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当前消费信贷现状,深入阐述了消费信贷的宏观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一、消费信贷的简介
1.消费信贷的定义。现实生活中,一方面,人们对消费品的需求欲望无止境,却奈何眼下购买力有限;另一方面,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为加快资金周转、扩大再生产,需要尽快将商品转为货币,为突破供求受购买力约束的障碍,消费信贷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对消费者而言,通过消费信贷实现“用明日钱圆今日梦”。广义的消费信贷又称消费信用,指金融业或者商业机构为有偿还能力的消费者所提供的信贷;狭义的消费信贷即消费贷款,指以居民未来收入为担保,由金融机构向消费者发放,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支付其他费用的贷款,其目的在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刺激消费。目前,金融机构所提供的消费信贷占绝对的市场。
2.消费信贷的特点。前已叙及消费信贷对消费者而言是“寅吃卯粮”,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借债消费,实现全社会资金大融通。这种经济行为具有以下特点:(1)消费信贷可以使远期的消费在当前实现;(2)消费信贷属于家庭理财方式之一;(3)消费信贷也是一种投资行为。
3.消费信贷的分类。消费信贷种类多样,分类标准不同,划分类型亦不同。根据贷款发放是否需要明确贷款实际用途,将贷款分指定用途贷款与不指定用途贷款两类;在指定用途的贷款中,再根据贷款用途的不同,可分成住房贷款、汽车贷款、教育与旅游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和其他用途贷款如医疗贷款、住房改良贷款等。根据偿还方式差别划分成分期付款、周转贷款以及一次偿还贷款。根据消费信贷保障程度分担保贷款、信贷贷款等等。
4.消费信贷的意义。发展消费信贷,对国家、企业和人民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市场经济发展之内在要求,是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之客观需要,也是国家和地区经济迅速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之必由之路。可以用以下五个“有利于”进行集中概括:(1)发展消费信贷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2)有利于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降低信贷风险;(3)有利于完善国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4)有利于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5)有利于促进全社会的信用制度发展。
二、消费信贷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举国上下随处可见各级银行机构,而且人民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共同构成了我国十分庞大的银行体系,从而坚实地支撑着我国金融业务的发展。在欧美等大多的西方国家,在整个国家的信贷额度中,消费信贷占大约20%-40%的比重,有些甚至可高达60%。我国政府是从1999年开始对国有银行实施改制注资,单在2002-2006年期间,贷款新增了12000-13000亿美元,相当于2006年全年GDP总值的一半。现今更是发展迅速,消费贷款额度不断上升,2008年消费贷款额总计37210亿元,同比2007年就超出了4481亿元,增幅可达13.7%;2009年的消费贷款额总计55333亿元,同比上年远远超出了18123亿元,计算增幅高达48.7%。伴随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养老等制度日趋成熟,传统的以原始积累方式进行消费的观念逐步为信贷消费理念所替代,并且越来越多的居民已经开始享受消费信贷服务,采用信贷消费。贷款业务的兴起主要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稳定的、合法的个体经济收入以及良好的个体社会信用,消费信贷产品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涉及个人住房消费信贷、住房装修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存单质押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助学、留学贷款、个人旅游贷款等等,有些金融机构甚至开设个人小额信贷、综合授信额度贷款等方面的业务。
三、消费信贷的宏观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自1978年施行革开发以来,我国的经济开始了迅速的发展,从1978年至2007年30年的时间里,GDP年平均增长率上升到9.88%,这期间的经济也经历了非常剧烈的周期性波动,其中,就有90年代上半年经济加速增长致使严重的通货膨胀和90年代下半年经济减速所带来的持续通货紧缩。而且,每当我国经济繁荣时,经济增长率可高达13%-15%;而每当经济低迷时,经济增长率就跌至3%-4%的水平。总体来看,这30年间的经济持续而又稳定的增长着,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得益于全球经济平稳的运行。但是,我国经济从2007年的下半年开始,通胀压力急剧加大,一直持续至2008年的上半年,这主要由于国内的经济急速增长和国外的经济不稳定共同所致。伴随全球石油、粮食价格持续上涨,我国通货膨胀率在最高时可达8%。2008下半年全球经济开始下滑,我国经济增速也开始放缓,通胀压力此时迅速转为通胀紧缩。经济发展面对巨大的压力,美国经济一蹶不振,欧洲大多数国家的经济衰退,国内经济发展也遭遇前所未遇的困难和压力。预期,伴随美国经济的未来走势不确定性,国内企业利润下滑,在未来几年,经济的发展不容乐观。这从2009年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1月份外贸进出口总值相比下降29%,降幅比上个月加深了17.9个百分点。
国家为保障经济的发展,在2008年的11月9号出台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之后又陆陆续续出台一系列行业振兴计划,涉及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房地产等十大行业;同时,我国也在积极增加居民消费能力,甚至有些城市已经发放消费券。但是,要想使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积极措施之一就是要大力开展消费信贷。从消费信贷的起源,我们知道消费信贷深刻地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因此,消费信贷也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消费信贷影响消费需求可以从两个阶段看出,从短期来看,一方面,消费信贷提前将消费者购买力未来预期的增量转化成为现实的消费即购买力,消费者通过消费信贷确实能够提高当前的生活水平;从另一方面看,消费者现有的购买力与提前转化而来的购买力“汇合”能够产生更大的消费能力,整体提高全社会的消费需求,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周文娟.论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市场论坛,2009,9.
论文摘要:旅游市场营销环境是一个动态系统。构成营销环境的每一个因素都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营销环境的变化,既会给企业提供机会,也会给企业带来威胁。而旅游营销的宏观环境包括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科学技术环境、竞争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等。每个旅游企业都处于这些宏观环境因素的包围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制约和影响。这些宏观因素和发展趋势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对旅游企业的生存构成威胁。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占领旅游市场并保持和扩大旅游市场份额是决定旅游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因而,旅游市场营销受到企业前所未有的重视,营销人才的培养和营销队伍的建设日益成为企业人才竞争的焦点。
一、旅游市场营销环境概况
2010年旅游市场营销环境旅游市场营销环境是指与旅游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相关的所有外部因素与条件,其包含的内容既广泛又复杂。一般来说,旅游市场营销环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构成要素,一是微观环境,二是宏观环境。微观环境能够影响和制约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是指那些直接影响企业为目标市场服务能力的各种因素。而宏观环境是指企业营销活动的重要外部环境,它主要以微观营销环境为媒介间接影响和制约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是企业不可控制的因素。
二、旅游市场营销宏观环境的涵义
旅游营销的宏观环境包括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科学技术环境、竞争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等。每个旅游企业都处于这些宏观环境因素的包围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制约和影响。这些宏观因素和发展趋势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对旅游企业的生存构成威胁。
三、旅游市场营销宏观环境的分类
1、社会经济地位
社会经济地位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科技、自然地理等要素综合实力的表现,通常通过社会经济指数的综合分析得到现实反映,它是进行旅游营销活动最重要的综合因素。
2、社会文化环境:人们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教育程度和职业
指由社会地位和文化素养的长期熏陶而形成的生产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个社会的教育水平、语言、宗教与民族特征、风俗习惯、价值观、人口、社会组织等的总和。社会文化渗透于所有的旅游营销活动中,而旅游营销活动又处处蕴含着社会文化。
3、政治法律环境:政府的有关经济方针政策、政府颁布的各项经济法令法规、群众团体
指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在国际关系和国家社会经济生活方面的政策活动及与市旅游企业的营营销活动是社会经济生活的组成部分,它必然受到政治与法律环境的强制与约束。旅游企业总是在一定的政治法律环境下进行营销活动的。
4、科学技术环境:技术变化在当前形成的最明显的趋势
影响人类前途最大的力量是科学技术。科技环境的变化,给旅游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5、自然地理环境:如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环境状况等
自然资源变化的影响,能源短缺导致的营销成本增加及环境保护,他们引起企业对该资源的珍视,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也可限制与创造旅游行业的发展。
6、人口竞争环境:人口数量与增长速度、人口结构、人口流动率
从旅游消费者的角度,每个企业在其开展营销活动时,都面临着四种类型的竞争者:第一是愿望竞争者。指提供不同产品以满足不同旅游需求的竞争者。第二是平行竞争者。指能满足同一旅游需求的不同旅游产品的竞争。第三是产品形式竞争者。指同类旅游产品的不同形式之间的竞争。第四是品牌竞争者。这个层次是同一产品不同品牌之间的竞争。因此,全面地认识各种层次竞争,有助于其看清竞争环境的重要变化。
四、旅游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对旅游行业市场的影响
首先,从社会经济地位来讲,社会经济指数高的国家,一般来说,旅游业就比较发达。现代旅游业首先是在经济发展国家兴起,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等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旅游客源国的接待国。与此相反,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底子薄,交通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其次,从社会文化水平来讲,旅游消费者和营销者的文化水平,往往决定旅游营销的成败。有些国家尽管人口经济收入相近,但旅游市场情况可能有很大差别。这种差别,很大程度反映在社会文化方面。因此,旅游营销必须适应社会文化因素,并随社会文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再次,从政治法律环境和经济环境来说,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与旅游企业密切相关的问题是经济管理体制、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政府的法令、条例、法规,特别是有关经济、旅游立法。精减政府机构,规范政府行为,实行政企职责分开等教育水平不仅影响人们的旅游水平,而且影响旅游企业的市场调研与促销方式。
然后,从科学技术和自然地理环境来讲,当前世界科技发展迅猛,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可能会对市场营销产生影响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特点有:(1)信息化和智能化将普遍进入生产、管理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2)生命科学将获得新的突破;(3)保护生态环境,发展节约资源(能源、原材料、水、土等)的技术,已成为人们的共识;(4)各门科学技术将全面而深入地发展,互相渗透,综合交叉。例如,电脑的广泛应用,可以提高饭店的工作效率,使饭店开展一对一营销,为客人提供定制化产品成为可能。
最后,从人口竞争环境来讲,社会环境中人口数量与其增长速度的快慢,人口地理分布及地区间的流动率,人口的结构都影响旅游市场的发展。例如,人口越多,而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基本生活用品需求市场就上升,而旅游消费就会降低,旅游市场发展就缓慢。又如旅游市场中,人口的流动性,从内地到沿海,从城市到农村也是影响旅游市场的因素之一。
而人口竞争就主要包括了同类旅游项目或产品的竞争者、相互可以替代旅游项目或产品之间的竞争者和争夺客源的竞争者、竞争者的市场营销状况、竞争者的内部状况等。
参考文献:
[1]李倩兰,王政.市场营销[m].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2]柴少宗.消费者行为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
[3]钱炜,李伟,谷惠敏.饭店营销学[m].旅游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房地产;宏观环境;关键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其在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不过,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房地产投资过热及金融资产过多转向房地产等问题日益凸显,调控的呼声日益高涨。2013年下半年以来,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的68个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最高涨幅为13.7%。进入2014年,中国房地产价格上涨出现一定的收窄,一是表现为房价环比涨幅持续下行,二是受整个行业降温的影响,2014年大中城市房价同比涨幅支撑力不足。
总体来看,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越来越重要。作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毋庸置疑。不过,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成熟性,加之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且存在诸多问题。在当前房产价格备受关注与责难的形势下,基于2014年上半年以来的宏观经济形势,对当前房地产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关键因素进行了考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意义。
一、2014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分析及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2014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呈现出结构转型过程中的短期企稳迹象,这是今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主要特征,也将是2014年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的主要方向。一是从国际经济环境看,2014年以来世界经济呈现分化走势,发达经济体复苏势头日益巩固,新兴经济体增长仍然乏力。先进经济体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突出。二是就我国国内形势看,我国国内经济短期企稳的趋势明显,虽然我国二季度GDP同比为年内低值,但可以预见,今年下半年我国GDP将有小幅回升,预计全年将实现7.5%的同比增长目标,而从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看,我国下半年压力不大。三是从国内的政策层面看,财政政策将持续发力,“稳增长”与“调结构”并行。货币政策则将逐步从“宽货币紧信贷”转向“宽货币宽信贷”,而市场利率也有望维持较低水平,同时不排除央行降息的可能性。最后,从风险看,美国超预期加息以及我国经济转型带来的增长放缓超预期、企业盈利能力下滑、央行货币政策转向以及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集中爆发等问题,都进一步增加了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
在此宏观经济环境下,结合2014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的销售萎缩局面,可以预见的是,我国房地产价格将出现持续的自主性回落,房价的理性回归趋势初见端倪。一是住宅销售萎,2014年上半年,我国全国住宅销售面积为同比下降9%,而2014年上半年的平均月销售面积也是近四年最低,二是房价自主回落,以往历次调控过程中房价的回落总会形成新一轮报复上涨,而这次房价回落则是自发性的,是市场的自主回调。总体来看,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较大调整,表现为经济结构升级转型压力不断加大、货币增速回落以及利率高位因素等,都对高房价产生挤压,房价回归呈现出一定的必然趋势。
二、房价回归理性的意义及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策略分析
房价回归必然结果,政策措施起到了扶持和延缓作用,但不能改变市场趋势。从整体经济发展看,房价理性调整有利于打破土地财政和数量扩张的经济增长“怪圈”,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合理物价结构的形成。随着房价调整,我国的物价结构将合理调整,有利于形成合理的物价结构,降低经济活动的整体成本,使得居民消费等内生性增长动力得到有效培育。在房价高企的情况下,经济的内生动力往往不足,房价合理调整将释放相当一部分居民财富,促进消费增长。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要充分落实以下五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一是充分尊重供求关系自主调整,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坚持在经济领域落实市场化为导向,针对房地产领域,新一届政府正在着力建设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长效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针对房地产形势,下一步政府应该避免激进的短期干预政策,要充分尊重市场机制的选择,理顺房地产制度体系,满足市场多样化住房需求。
二是要结合地方差异制定调控政策,强化地方政府的调控责任。各级政府要细化房地产调控措施,承担房价控制目标的责任。而考虑到不同城市之间因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差别,地方调控要坚持差异化,使原来全国统一调控政策逐步转向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因地制宜的调控政策。
三是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主的住房保障,探索多种住房供应模式。要健全城镇住房制度,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满足基本住房需求。同时,要制定公平合理、公开透明的保障性住房配租政策和监管程序,严格准入和退出制度。
四是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用地市场。要加快探索城乡一体化用地市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有效转变房地产业粗放型发展模式。同时,要加快完善住房信息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土地为基础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实现多部门信息共享,促进房地产税和市场化调控的落实。
参考文献:
[1]NABARD,“Status of Microfinance in India 2009-10”[R],NABARD Report,November 2010.
[2]HENRY R.CHEESEMAN:Legal Environment of Business[M].USA:Pearson Custom Publishing,2007:59-60.
[3]张凌翔,张晓峒.通货膨胀周期波动与非线性动态调整[J]. 经济研究,2011(5).
[4]汪建强.德国房价调控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2).
[5]张江涛.韩国住房调控的经验及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2011,(6).
[6]高汉.保障房:稀释房价的源头活水[N].法制日报2011-03-22.
【关键词】湘潭 PEST分析法 酒店
一、湘潭市酒店行业基本情况
湘潭市在2015年全国城市级别划分中属于四线城市,经济地位处于湖南省第七位。常住人口281.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9.1万人,城镇化率56.55%。
2014年湘潭市有13家三星级以上的酒店,它们广泛分布于湘潭市区、湘潭县、韶山市、湘乡市等地。其中,盘龙山庄大酒店为湘潭市唯一的五星级酒店。此外,全市有四星级酒店5家,分别是湘潭华都国际大酒店、湘潭韶山德盛宾馆、湘潭华宇国际大酒店、湘潭县鑫田国际大酒店以及湘潭故里居国际大饭店。三星级酒店有7家,分别是湘潭湘乡龙城宾馆、湘潭嘉园大酒店、湘潭韶山港越大酒店、湘潭湘乡华泰大酒店、湘潭湘乡明月山庄、湘潭县润玉酒店以及湘潭县长江宾馆。
二、PEST分析法
PEST分析法是战略外部环境分析的基本工具,它通过政治的(Politics)、经济的(Economic)、社会的(Society)和技术的(Technology)角度或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并评价这些因素对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制定的影响。酒店企业必须根据宏观环境各因素及其变化趋势制定自己的营销策略,以实现酒店的市场营销目标。
P即Politics,政治法律环境。是指对组织经营活动具有实际与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和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因素。E即Economic,经济环境。是指影响消费者购买力和消费方式,影响企业市场营销方式与规模的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收入、消费结构、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S即Society,社会文化环境。主要有社会阶层、家庭结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消费习惯、人口结构等因素。T即Technology,科学技术环境。技术要素不仅仅包括那些引起革命性变化的发明,还包括与企业生产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
三、湘潭酒店行业PEST分析
(一)政治法律环境
总体来看,我国国家政局稳定,经济增长平稳,持续稳定的对外开放政策有利于酒店行业进一步发展。
2014年8月21日通过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高度定性旅游产业地位,定性旅游产业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性凸显;明确提出2020年境内旅游消费达到 5.5万亿(CAGR11.1%),出游率达到4.5次(接近翻番),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提至5%;包括要素供应商和旅游服务商在内的旅游产业链所有参与者都面临发展机遇。
2015年1月21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任务分解表的通知给各相关单位,对《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的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负责单位,并提出时间进度要求。
《意见》提出在城乡规划中要统筹考虑国民休闲度假需求、政府引导,推动设立旅游产业基金、鼓励职工结合个人需要和工作实际分段灵活安排带薪年休假。“国家支持服务业、中小企业、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节能减排等专项资金,要将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和项目纳入支持范围等其他措施,通过财政、科研和政策手段支持,促进行业长期发展。”
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和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纵深推进,有利于湘潭市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等方面获得国家层面的更多支持。国家旅游局《关于支持湘潭市旅游业发展的决定事项》([2011]第4号文件)中提出建议湖南省先将湘潭市列入省级层面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然后创建全国红色旅游综合发展示范区。这些政策都为湘潭旅游业发展带来良机,为湘潭酒店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强大动力。
但是,在政策法律层面对酒店行业的发展也存在一系列制约因素,1.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以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政策的出台,公务消费大幅减少,对高端酒店和主要服务于公务市场的会议型酒店来说影响较大,对MY这样的中档酒店的业绩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2.2014年财政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对机关人员公务出差的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和市内交通费,按地区、分级别、分项目的原则制定差旅费标准。不少政府机关、国企等大量减少差旅次数,部分单位甚至取消异地出差,使不少高端酒店入住率下滑30%~40%。
(二)经济环境
1.行业经济环境。2014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36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3万亿元,同比增长16.3%;入境旅游人数1.28亿人次,基本与去年持平;入境过夜人数5500万人次,与去年持平。全年旅游总收入约3.25万亿元,增长11%。2015年旅游业发展预期目标为:国内旅游39.5亿人次,增长10%;旅游入出境2.48亿人次,增长4.6%,其中入境1.28亿人次,与上年基本持平;出境1.2亿人次,增长10%。国内旅游收入3.3万亿元,增长12%;国际旅游收入580亿美元,增长3%;旅游总收入3.66万亿元,增长11%。预计到2020年,境内旅游总消费额将达5.5万亿,人均出游4.5次,预计未来旅游业增加值将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5%以上。
湖南省2015年1~6月参与统计的饭店平均营业总收入为2042万元,同比2014年1~6月的1916万元上升了6.58%。其中客房收入797万元,较去年同期795.3万元上升0.2%,餐饮收入895万元,较去年同期的882万元同比上升1.47%。总体来看,2015年上半年湖南饭店业各项经营数据同比均稳中有升,市场基本稳定。
2014年湘潭市旅游接待人数3089.7万人次,旅游收入190.6亿元;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逐年增长。(省会长沙市2014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0487.1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92.10亿元,)
2.湘潭市经济情况。2014年湘潭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57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5968元,增长10.1%。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8.4:57.3:34.3,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5%、57.5%和39.0%。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35元(全国20167元,湖南省17622元,长沙32220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68元,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92元,增长11.2%。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53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952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944元。
虽然目前旅游业发展和湘潭经济环境有利于酒店行业的发展,但由于受经济增长放缓和市场供需失衡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湖南旅游饭店市场仍面临着行业性经营压力,尚不能完全走出低迷,还处于缓慢复苏阶段。同时,由于湘潭属于中小城市,受其规模、交通、旅游、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影响,人们对酒店住宿需求与大城市相差甚远,更缺乏国内外大型活动及商旅客人的支撑,这些都是限制酒店行业的发展因素。
(三)社会环境
1.休闲时间的增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休假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们的休闲时间逐渐增多。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带薪休假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各地政府议事日程。2015年8月11日正式公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各级人民政府要把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纳入议事日程,制定带薪休假制度实施细则或实施计划,并抓好落实。鼓励错峰休假。在稳定全国统一的既有节假日前提下,各单位和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带薪休假与本地传统节日、地方特色活动相结合,安排错峰休假。鼓励弹性作息。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无论是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还是夏日2.5天小长假的出台,必将有更多人进行“周末周边游”、“城市度假游”,位于城市中心和周边的中端酒店将迎来更加猛烈的“周末住宿高峰”。
2.消费理念的变化。在业界看来,消费者正逐渐从疯狂追求豪华到回归理性。中国中产阶层的人数日益增多,是酒店市场中一个庞大的理性消费人群,具有高性价比的中档酒店往往更能符合他们的需求。兰亭会酒店策划创始人王子涵认为,在中国市场每间夜400~600元是中国中档酒店消费群体的主力,这群规模不小的客户既不满足经济型酒店的层次,又不满足三、四星级酒店的现状。但当中相当大部分客群,不想或不完全需要到高端酒店消费。他们对酒店的核心产品有较高的要求,他们对酒店的需求可概括为:时尚、品质、安静、性价比高的私人空间。此外,中央倡导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限制“三公”消费,使更多客源流向中端酒店。
3.人口结构的变化。去哪儿网的国内首个高星酒店互联网报告显示:80后已经成为高星酒店消费的主力军,占比高达36.22%;90后预订高星酒店的比例正在攀升,占比为22.35%,超过70后的20.23%。
目前的形势下,60后,70后仍旧是高星级酒店的主力客户。而80后(主要指85后),90后,作为有潜力的消费群体亦不应忽视,80后(主要指85后),90后的消费特点:
4.文化环境。湘潭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国红色文化的摇篮。湘潭人文资源丰富,有以胡安国、胡宏、、王]运为代表的湖湘文化,有以、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有以齐白石为代表的艺术文化。湘潭旅游景区基本上形成了三大板块:以韶山为代表,以纪念馆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红色旅游;以湖南水府旅游区为代表,以湘潭农博园和昭山风景名胜区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绿色山水旅游;以齐白石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三大板块构筑了湘潭旅游的大框架,特别是红色旅游在全国是首屈一指。
(四)技术环境
1.交通技术发展。通过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建设,长株潭城市群的交通环境逐步改善,湘潭的交通逐渐具备优势。随着武广高铁、潭衡西高速等通车,实现了长株潭“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旅游整体实力不断提升。随着长株潭城市轻轨的建设完工,以及湘潭获批国家第一批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将会使湘潭市逐步形成区内交通微循环,带动整个旅游产业快速向前发展。
2.网络技术发展。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与酒店营销和服务的融合正在推动酒店行业的发展,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打开新的市场空间。根据EnfoDesk易观智库的《中国在线旅游市场趋势预测2014-2017》数据显示,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2015年或将达到3523.8亿元,同比增长25.9%。预计到2017年市场交易规模达到4983.4亿元。
当前新型的直销方式主要有三种:淘宝直营店、搜索引擎营销和移动应用客户端;分销的新模式则主要有四种:团购、尾房、惠选和反向竞拍。这些新的销售方式都与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这些新技术涌现的时刻,酒店行业要以敏锐的眼光去发掘商机,及时跟上技术发展趋势,为自身争取最大利益。
四、对策
面对宏观环境的改变和消费市场需求出现结构性变化,湘潭酒店行业必须从经营战略与战术两个方面进行调整,调整经营思路、调整经营价格、调整客源结构。
首先,在价格上要根据市场供求、竞争程度等具体情况,运用折扣定价、协议定价、产品组合定价等技巧吸引客户,提高自身竞争力,完成酒店的经营目标。
其次,要走多元化的路子,实现高中低各档次的衔接,扩大自己的接待群体。如可以根据群体的消费能力,实行定制式和个性化服务,让消费者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更多的选择。
再次,要走特色化的路子。人无有我,人有我优,历来是市场竞争获得主动的法宝。如推出特色品种,特色套餐,特殊经营,在整个行业中不断推陈出新,始终体现自身的独特性,让消费者始终保持新鲜感。同时,可多挖掘一些本土文化并将其应用在酒店中,包括本土特色的饮食、人文风景等。湘潭酒店行业只有以优质的服务和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吸引普通消费者,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留一席之地,从而实现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酒店市场营销.陈学清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
[2]长春香格里拉大酒店营销策略研究.李彤宇.2014.
质量革命催生完整管理体系
朱兰认为,质量革命催生了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完全可以和泰勒制相媲美,甚至取代它,这在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得到验证。这种管理体系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更大的跨越,在更高层次的竞争中取胜。同时,朱兰也强调质量描述是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要职责,而有效的质量描述只能通过合理的策划和执行得以实现。
朱兰认为日本的质量改进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是很成功的,因为日本企业的质量改进得到了首席执行官们和公司管理者的密切关注,而在美国,首席执行官只是把目光放在财务报告上。
朱兰一生写了大量的书籍,都被当成了质量管理的通用参考书,他的《质量管理手册》于1951年出版,至今仍然是这一领域最重要的参考书目。他曾经在许多公司宣讲质量理论,开质量研讨班,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他曾在世界各地从事讲学和咨询活动,不仅给企业,也给政府部门提供咨询。他一生获得了30多项奖励以及社会团体和荣誉机构授予的会员资格。朱兰于1979年创立了朱兰学院,并一直担任该校董事会名誉主席。
朱兰的主要贡献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顾客是质量的最终裁决者;帕累托原则;质量是管理层的职责。
顾客是产品质量的裁决者
朱兰首次提出“适用”产品质量这一概念,并把它作为产品和服务的特征。他认为产品是否适用取决于消费者的判断而不是生产者。工作的头衔远不如这样一种意识重要:对于企业内部其他人和外部顾客来说,每个人都是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都对产品质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样,在产品增值链上,处于下游的每个企业都是上游供应商的真正顾客。朱兰强调首先要识别顾客的需求。他把质量策划路线图描述成“输入―输出的连锁装置”,并且认为任何活动都离不开顾客、中间商和供应商这三个角色。
帕累托原则
帕累托原则代表一种存在于任何人群的普遍现象,即相对少数的人创造了绝大多数的价值,这既是一种自然规律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根据这个原则,质量损失呈不均匀分布状态,也就是说大部分后果是由少数几个原因造成的。
这个原则使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几个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事物上,因此成为质量改进最有力的工具。可以用来经常性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消除或最大限度地削减不利影响因素 。
针对把帕累托原则归功于维尔弗里多・帕累托的评论,朱兰写道:
多年前,我就把“关键的少数,无关紧要的多数”这一现象冠名为帕累托原则,在后来的挑战中,我不得不承认我的这种冠名是不正确的……帕累托原则作为一个普遍适用的原则,并不是源于我们所熟知的那个帕累托,一般意义上的这个概念到底起源于哪儿?根据我所掌握的情况,这是我的独创,如果我要另辟蹊径,无疑应该叫它朱兰原则,然而我没有这么做,因为我的确需要一个简要的命名,正好我对帕累托这个名字又没有质疑,从此就把它叫做帕累托原则。
帕累托原则可以概括为:关键的少数原理,这一原理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维尔弗里多・帕累托是从财产的分配中发现这个原理的,他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符合关键的少数现象的收入分配对数法则。20世纪50年代,朱兰首次把这个法则推广到许多工作领域,套用一句老话,他把这个原则称为“关键的少数”原则。
质量是管理者的职责
朱兰是一个明确地把质量与高层管理人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的质量管理大师,他指责美国的首席执行官不关心质量,认为质量不重要并把它交给基层管理。他认为高层管理者对质量的责任是无法授权他人的:“美国的首席执行官不知道质量已经不再是众多问题中的一个,而应是众多问题的关键,他们没有意识到对质量的定位就是对整个公司的定位,这是一个不能授权的任务”。
朱兰认为日本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日本人积极地听取他的所有建议,并且真正理解什么才是我们要努力推动的,他们很早就意识到提高质量可以创造一种竞争力,因此日本人不仅重视产品的缺陷和根据顾客的要求生产产品,而且知道质量本身就是企业的象征。
朱兰认为实施质量革命,任何首席执行官都必须按照以下七个步骤进行。
1.首席执行官们必须建立监督委员会或质量委员会,并且要亲自担任主席一职。
2.首席执行官们必须意识到质量管理是企业的经营管理,因此在企业的计划中必须包括明确的质量目标。
3.他们应该鼓励全组织的质量教育和培训,这样才能使人们相信质量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而不是独立的活动。
4.首席执行官不能仅仅关注财务指标,还应该开发质量测量方法。
5.必须连续地估量质量改进的成果,务必使之超过公司的既定目标。
6.在质量改进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解决问题、创新与革新的重要性。
7.奖励机制要符合顾客的最优质量标准,而不是生产力标准和“努力工作”。顾客的最优质量标准会经常性发生变化,这要求高层管理人员要勇于革新。
历史评价
朱兰通过他的质量改革运动告诉我们:仅仅把质量理解成产品和服务的改进是多么地幼稚。他认为质量管理一般包括以下三个过程:
1. 质量计划(确立质量目标,了解顾客和他们的需求,并通过可能的、持续的过程把这些目标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产出)。
2. 质量控制(用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循环监控这些过程的运行以确保产出质量最优化)。
3. 质量改进(识别并解决问题,利用团队不断地寻找优化质量的最佳方法,维持最高的质量标准)。
这三个步骤被称为朱兰质量管理三部曲。质量管理离不开全公司的参与,产品和服务是统一的。
朱兰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只有通过一系列不断累积的贡献和顾客――供应商价值链的创造才能够提高质量。他认为每个员工既是供应商也是顾客。他提出了三重角色概念,认为任何活动都是与顾客和供应商相关的过程。
朱兰提出的质量策划路线图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即通过自上而下的进行绩效改进与自下而上的创新相结合的方法实现质量目标与公司目标进行共同的发展。
三重角色的方法也确保员工能够参与质量管理,因为它把目光锁定在终端顾客上,使员工目标与公司目标一致,而不会存在任何“个人超级英雄和第一夫人”。
(本文摘自《管理思想全书》,该书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链接
朱兰,1904年12月24日出生于罗马尼亚的布里拉,他的童年是在一个叫做卡帕西亚的城市度过的。1912年全家移民美国,美国期间,曾获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学士学位、芝加哥劳约拉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关键词:循环经济;宏观经济政策;作用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01
引言:循环经济视角是在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转变的前提下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视角。循环经济的发展主题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化,能够发展绿色化、环保程度较高的经济方式。立足于循环经济的视角思考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能够更好地将国家调整经济发展的政策与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观念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的更好发展。
一、循环经济视角下宏观经济政策的不足
1.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立足于循环经济的视角下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问题,可以发现宏观经济政策是存在一些发展上的滞后的。循环经济模式提倡的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可以开展更高效的、更环保的经济发展模式。而纵观传统的宏观经济政策,可以发现,宏观经济政策追求的主要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实现经济发展的高速性,而完全忽略了循环经济模式追求的经济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仅仅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性,是不能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水平的。
2.忽略了自然环境的保护。从循环经济模式的角度考虑,宏观经济政策的另一个不足之处是在经济发展中忽略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造成了资源能源的较大浪费。宏观经济政策所起的主要是统筹经济整体发展趋势,促进整体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作用,追求的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大幅度提升。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则忽略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模式中,耗费了大量的自然资源与能源,造成了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了自然环境的质量。
3.缺乏多元化的发展模式。立足于循环经济的视角来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可以发展其在经济发展中的经济调控手段还相对比较单一,缺乏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宏观经济政策作为一种国家调控经济发展态势的手段工具,对经济整体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基于循环经济视角考虑当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可以发展经济政策中的经济发展模式相对比较单一,手段也较少。缺乏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手段。
二、循环经济视角下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
1.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立足与循环经济的视角来考虑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可以发现,宏观经济政策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循环经济模式是对经济发展模式的内在思考与追求,旨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而宏观经济政策则主要对经济发展的整体态势做出一个调节与掌控作用。二者相互结合,结合循环经济模式的理念来制定宏观经济政策,能够有效地结合现代经济社会的现实状况,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高速度。
2.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基于循环经济的视角下来考虑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还可以发现宏观经济政策实现了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高质量。循环经济模式考虑的是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长久性,这符合经济增长向着内在化要求转变的发展趋势。能够在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实现经济速度与质量的有效统一。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与宏观经济相结合,能够大大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可持续性,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提高。
3.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同步。立足于循环经济的视角考虑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还能发现宏观经济政策有效地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机结合。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下,仅仅追求经济发展上的速度,在发展的过程中忽略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造成了环境资源的极大破坏。在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下,更注重对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的保护,资源能源的节约。这样就能有效地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步进行,可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的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
三、如何促进宏观经济政策更好制定
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是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的,保证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合理性,才能实现政策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最终目标。在现代经济发展越来越注重质量的背景下,要实现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高效性,就要立足于循环经济模式。将循环经济模式的环保发展理念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工作相结合,才能立足于现代经济社会的真实现状,提高经济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性。而且循环经济政策的发展理念符合经济发展的趋势,有效地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
四、总结
立足于循环经济的视角下对宏观经济政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的作用做出一个正确的评析与探讨,对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是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的。通过以上对基于循环经济视角下,宏观经济政策发展中的不足以及针对缺陷需要进行的改进措施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立足于循环经济的视角来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能够更好地促进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实现经济社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璐.循环经济视角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作用评析[D].内蒙古大学,2013.
[2]肖光进.循环经济视角下中国矿产资源安全供给研究[D].中南大学,2012.
[3]崔雪竹.可持续视角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代谢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4]张太富.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中国人口城市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pest模型的拓展模型有内力、推力、拉力、压力、控制力模型。
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宏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是指一切影响行业和企业的宏观因素。
对宏观环境因素作分析,不同行业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分析的具体内容会有差异。
但一般都应对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