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02: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经营理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以科技为动力,以质量求生存。
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向质量要效益。
质量出效益,点滴成江河。
效益来源于服务社会的回报。
日复一日,精益求精;年复一年,效益满赢。
建质量效益之路,创质量效益之业。
长风破浪终有时,质量效益兴鸿业。
企业精神,品质第一。
品质第一,客户至上;相辅相成,共创繁荣。
创造有魅力的质量,造就忠实顾客群体。
顾客至上,改革求实,以人为本,团结进取。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人的努力是无限的。
质量安全,企业生命之源。
不论生产多忙,安全不忘;不论产量多少,品质不忘。
效率是生命,质量是根本。
立安思危,创优求存。
管理就是行动,管理就是树立榜样。
关键词:高校教学质量;企业经营理念;大众教育;质量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51-02
自1999年开始,基于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的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在持续长达13年之后叫停。在教育部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今后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截止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的计划招生人数为675万,与1998年的108万相比,招生人数扩大了6倍多,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中国高等教育用了短短13年的时间,实现了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走完了其他国家需要三十到五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道路。但是,教育的发展一定要适应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也一定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一定要谨慎对待那种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我们应该反思大学扩招给我们带来的利弊,认清规模与质量、规模与投入、规模与结构的矛盾,看清高校师生比失调的形势和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甚至出现部分专业知识失业的现象[1-3],努力引进国内外各行各业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为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服务,切实将今后高校教学工作的重心从规模的增加转移到质量的提高上来。
企业经营理念作为企业管理与运行的“灵魂”,是企业生存之根本,它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成败和未来发展,将先进的企业经营理念引入到高校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之中必将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将企业经营理念引入高校教学质量管理过程的适用性
企业经营理念是企业经营活动中所遵循的根本原则及企业全体员工对共同理想和信仰的追求,它综合地反映了企业精神,确定着企业的行为目标和发展方向,是企业的灵魂[4]。企业经营理念在企业长期的发展中产生,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提炼和凝聚,其核心理念包括:(1)竞争理念;(2)效益理念;(3)市场理念;(4)服务理念。企业为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树立质量意识,将企业经营理念始终贯彻到经营的全过程之中,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不同经营管理理念在技术理性上的相通性使得经营管理理念的一般规律可以在实践中得以广泛应用。现代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认为:“90%的管理理论是相通的,只有10%的因素是不相通的,比如行业和企业性质差异、文化差异等。”组织为了更好地发展,往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自我剖析缺点,并借鉴其他领域内的创新经营方式,并从组织特有的环境出发对自身进行改良,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企业经营理念作为企业的致胜法宝,借鉴其成功经验,已经在图书馆管理与政府管理中取得了一定成效[4,5],为高校教学引入企业经营理念提供了指导。
高校教学过程引入企业经营理念就是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利用各种外部环境提供的机遇和条件,发挥自身的特色优势,为实现高校教学的最终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经营思维模式创新,即如何通过对高校资源及功能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与改革,使高校的办学效益最大化,这里的效益不仅体现在高校教学活动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也体现在高校教学对人们的教育需要、教育公平的满足程度、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大小等高校教学质量的管理方面。
二、将企业经营理念引入高校教学质量管理
将先进的企业经营理念引入到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之中大有裨益,然而二者之间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将企业经营理念移入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必须要对其层面意义加以改造,否则盲目地引入就容易陷入“淮桔成枳”的尴尬境地[6],必将在推行过程中遇到因缺失企业因素这一先天生长环境而在运行中引发众多管理难题。因此,只有在对企业经营理念加以改造之后才适用于移入到高校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之中。
(一)引入竞争理念,形成办学特色优势
竞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竞争是商品生产经营者为获取更大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彼此展开的比较、较量、争夺的行为。企业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了扩大销售份额和市场占有率,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就必须时刻坚守竞争的企业经营理念。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盲目追求学科建设“大而全”、办学定位模糊、办学模式趋同、办学特色不明显等不良现象,从而导致自身学科专业缺乏个性与特色,在与其他院校的比较、较量与争夺中失去竞争力。因此,为了形成高校办学竞争优势,扩大高校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力,获取更大的发展,高校应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学科定位特色化,充分发挥优势学科,促进学科整体实力及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以专业特色打造学科特色,以学科特色铸就学校特色,牢固树立特色就是核心竞争力、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效益的竞争理念,走特色化发展道路。
(二)引入效益理念,追求办学效益最大化
追求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的根本性属性,也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之一。只有获得经济效益,使产出大于投入,企业才能在社会经济领域继续生存。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效益理念始终贯穿于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之中。
高等教育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的主要渠道,办学效益不同于企业追求的商业利益,一方面,高校应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和成本核算分析系统,将效益理念始终贯穿于招生、教学、就业等环节中去,加强自身管理,坚持质量效益协调发展,追求办学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在高等教育追求办学效益的过程中,应该把企业产业化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引入高校,使教育投入能够有效、快速地转化为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提高,关注教育资源的充分、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从而促使高等院校的办学效益大幅度提高。
企业效益与产品质量并不矛盾,追求办学效益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亦是相辅相成的。将效益理念引入高校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办学效益,培养更多更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从理论上讲,效益至上理念应当会促使高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加重视教育质量。高校为争取经济效益的竞争必然会转化为生源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高校将更为关注学校声誉和毕业生对社会的适应性等社会效益,促使高校在提高办学质量与获取办学效益之间建立协调的关系,在追求办学效益中实现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引入市场理念,办学多样化与个性化并重
企业产品最终是要面对消费者的选择的,以满足市场中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与喜好。企业的生产与运营必须时刻树立市场理念,产品生产一定要建立在市场上消费群体的细致分类与需求调查的基础之上,努力满足消费者现有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中国高校置身于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之中,必须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面向社会办学,遵循教育和人才成长的规律,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目前,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脱节,农、林、水、地、矿、油、信息、生命科学等国家急需学科和未来优势学科的人才培养不足,而法学类、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则出现知识失业现象[1]。因此,我国各高校必须明确自己在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使命,在知识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技术改造等方面的职责;明确自己在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找准自己的位置,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市场需要监督,监督依靠制度,只有在合理的市场质量考评制度下,企业才能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稳步发展。高校教学同样需要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它既能反映出教学的实际状态,检查教育方针、政策的实现程度,评定学生、教师及其教学质量,又能把教育改革、教育实验效果的信息提供反馈给教育决策者,促进教育基本理论发展。不断完善高校教学质量定期评估制度,改进评估手段和方法,研究制定高校分类指导、分类评估的政策和制度,是高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重要保障[7]。
(四)引入服务理念,以人为本办学
企业经营运转的过程从始至终都有服务理念相伴。在处于非垄断状态的生产领域,生产同一产品或同质产品的企业在市场中往往为数众多。在提升产品质量的技术水平改进余地不大、产品品质本身差异很小的情况下,哪家公司能够在产品服务领域抢占先机,以人为本打造尽善尽美的服务理念,便成为企业在厂商竞争中的致胜法宝。
在高等教育领域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就是要以服务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服务教师的发展为本。目前,全国高校都在积极响应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质量工程”建设的号召,在各高校师资设备差别不大的情况下,谁能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必将在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前者,关注学生发展是“质量工程”的根本出发点。以服务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要营造关爱学生成长、学习、生活的环境。通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人文精神和科学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基础理论扎实、专业动手能力强的新型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后者,关注教师发展是“质量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服务教师的发展为本,就是要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规范教学制度,开展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活动,大力表彰在教学和人才培养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中,才能真正有益于大学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8]。
三、结束语
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是一项复杂繁琐的系统工程,将其做好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先进的企业经营理念能够使企业的经营长盛不衰,将其成功的秘诀运用于高校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就是将企业经营的核心理念移入到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之中,这里的“拿来”[9],亦是经过加工改造之后的拿来,就是对企业竞争理念、效益理念、市场理念和服务理念进行分析,并将之灵活地运用于高校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让其为高校教学服务,稳步提高我国高校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实现高校教学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软着陆。
参考文献:
[1]李豫黔.从知识失业现象分析我国高校文科建设[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4):19-24.
[2]浩歌.大学扩招——历史的功绩与非议[J].中国高等教育,2007,(8):1.
[3]朱兰珍.大学扩招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9(6):79-80.
[4]张爽.企业经营理念在政府管理中的适用性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07:3.
[5]王文佳.企业经营理念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26.
[6]张创新.中国当代政府模式与方法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32.
[7]衡付广,李志宏.试论教学评估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意义[J].中国高教研究,2008,(1):42-43.
[8]吕润平,王若梅.影响我国大学教学质量的制度因素[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16(1):137-141.
[9]孟永丽.鲁迅“拿来主义”教学实践浅析[J].新西部,2010,(10):201.
关键词:经营传统理念 变革创新 造价管理 中心地位
不管是在计划经济发展体制下,还是在市场经济发展体制下,任何企业单位的经营发展都离不开经营成本、经营收入和经营利润的核算与管理。那么,对于建设改制企业亦是如此。在建设改制企业的经营发展中,与经营成本和经营利润息息相关的一个经营管理职能活动就是造价管理。因此,企业在资源条件许可和经营发展实际状况需要的前提下,相关管理人员都应该要加强注重改变企业经营传统理念并且确立造价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职能体系中的重要核心地位,从而为本企业未来的积极良好可持续发展做好成本控制管理的工作,起到一定的积极性支撑作用。
一、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与造价管理概述
1.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概述
所谓企业经营理念,其实就是指一个企业组织单位在对本企业资金实力、内外部经营环境以及其他经营资源发展状况认识、了解与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和形成的未来发展方向、共同信念、战略经营目标和企业经营文化的总和。它是对企业组织单位的经营行为的确认和认可的重要根据所在。
一般来讲,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主要由这三个部分组成:企业组织单位的外部经营环境,主要包含有社会结构、企业市场状况、消费者顾客状况、科学技术应用状况以及竞争者状况等要素;企业组织单位的特殊使命,比如社会义务、环境保护等等;企业组织单位经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比如人力资源状况、资金资源状况以及、科学技术水平能力状况等等。
2.造价管理概述
所谓造价管理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贯穿于招投标、项目设计、工程施工和竣工结算各个阶段,他是建设单位管理的核心部分,切实抓好造价管理工作,对各阶段的动态监督、管理十分必要。为了能够更好地保障建设费用、维护费用在各个方面的最大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通过结合采用专业的造价管理技能方法,对该项工程的建设制造成本价格所实施的全过程、全方位、科学化和专业化的协调组织活动过程。
通常情况下,企业单位实施造价管理的目的主要表现为这样的两个方面:其一、为了保证企业的建设、维护项目工程的投资额度不超过经由相关管理人员批准的造价限额,也就是制定好、执行好全面造价管理。其二、更好地遵循艰苦奋斗以及勤俭节约的方针原则,做到有计划、有目的,使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合理高效地使用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各项经营资源,避免了前期无计划,施工期间乱加价的不良现象,为企业最终取得最大的经营效益做出了保障。
二、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创新与改变的基本要求
1.从企业经营发展的一切实际状况出发
哲学中也告诉过我们,科学合理的行为方法论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此,各个企业单位在重新制定和确定企业经营理念的过程中,也就是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创新与改变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和原则,从本企业组织单位的一切实际状况出发,比如经济基础条件、物资条件、技术条件以及人力资源状况等等。只有这样得出的经营理念才是具有实用性和生命力的,也才能够真正实现经营管理理念进行创新改变的初衷目的。
2.对经营管理理念创新的观念意识不断进行宣传教育
企业组织单位一定要加强提高企业全员对经营管理理念创新改变的重视和关注的意识观念,使企业的全体员工将创新和制定经营理念,并且按照经营理念的指向去实施行动都视作理所当然和必然客观的。另外,还要使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能够非常准确和全面地理解新的企业经营理念的内涵和精髓。
三、企业确立造价管理的中心地位的必要措施投入
1.增强与提高造价管理的技能水平
这个主要就是指企业单位一定要组织企业内部的相关人员积极加强学习与提升有关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先进文化知识,加强造价管理,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这是建设单位梦寐以求的目标,是提高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直接的捷径,造价人员还要经常深入现场,当工程需要变更设计时,从管理上要科学变更设计方案,避免方案的变更带来造价的失控,从而才能够保证通过实施造价管理为企业的良好经营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这也是使造价管理这项经营管理职能活动成为中心管理职能的前提条件。因为一个不能够起到巨大积极性作用的经营管理职能要想被确立为中心管理职能是不会被认可的。
2.配备充足高质量水平的所需经营资源
这个主要就是指一个企业单位的任何一项经营管理职能活动的实施都是需要各项经营资源予以支撑和支持,比如资金资源、物资资源、技术资源、组织结构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等等。那么,企业单位的造价管理同样也是如此。因此,企业单位要想使造价管理顺理成章占据中心地位,变为核心经营管理职能,就必须要为造价管理的实施准备非常充足的各项经营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并且还要保证经营资源的质量水平。因为从这里也可以使相关人员看出企业对造价管理的重视程度,进而来衡量造价管理的分量地位。
3.加强树立企业造价管理观念意识的宣传教育
这个主要就是指遵循马克思哲学中所描述的这样一条哲理,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会反过来作用于物质。因此,企业单位要想能够顺利成功地确立造价管理的中心地位,就必须要先对企业单位内部的全体员工进行宣传教育树立造价管理意识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企业全体员工积极地和能动地参与到企业造价管理的职能活动过程中来,并且给予最大的支持与认可。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如今这个企业经营环境非常复杂和动荡的社会中,包括建设企业在内的各个行业的企业单位要想很好地顺应时代环境的变化要求,使本企业不断的发展与壮大,就必须要积极地对本企业各个领域的经营理念以及总体的经营管理理念进行创新与改革。加强造价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增强每个环节的控制和审查,克服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从而提高投资效果。只有这样,才可以通过先进的经营管理思想观念来指导企业的经营发展活动,进而更加有利地推动与促进企业的快速甚至是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浅析[J]华章.2013,(2).
[2]陈艳.浅析企业现代经营管理新理念[J]经营管理者.2012,(9).
关健词:现代企业 经营管理 新理念 运用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266-02
人类社会是不断创新发展的,社会经济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再到知识经济,企业经营管理从泰勒时代把人当作机器一样对待,到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以人为本”,都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企业要持续发展,要想在复杂的生存环境中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企业经营管理是一个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因素。现代企业家只有树立和运用经营管理新理念,才能使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一、创新化经营理念
管理理念是企业在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对企业行为起规范作用的指导思想。近年来,管理理念的创新带动了管理方法和方式的更新,出现新的管理结合点。一是理性管理与非理性管理相结合;二是务实管理与务虚管理相结合;三是正式管理与非正式管理相结合;四是层次管理与现场管理相结合;五是集权管理与分权管理相结合。除关键性管理权限相对集中外,更倾向于下放更多的权限,以利分散组织结构,更灵活地运作市场。
二、以人为本经营理念
现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活动过程。企业对人的管理分为内部“人”的管理和外部“人”的管理。传统的管理科学认为,管理就是控制,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控制员工,导致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气和活力。而从当今企业市场化运作的要求来看,这种单纯的控制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了。在对企业内部“人”的管理上,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已经是大多数企业的共识。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是指在管理中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围绕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企业和人的共同发展为目的的管理过程。以人为本应提倡全员管理并创造全员管理的氛围,树立人人都是人才的理念。如在企业内部建立局域网,每一个员工都可以通过邮箱与自己想联系的人进行沟通,可以发表对企业管理的看法,可以提出相关的管理建议,也可以在邮箱里就相关的技术问题与企业的各类专家进行探讨。这些措施能够极大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为每一位有创意的员工提供了平台。以人为本应当在招才纳贤的同时,注意人才的合理使用和流动。对企业而言,人才管理的重点不在于要不要流动,而在于尽最大的努力做到人尽其才,并在做到人尽其才的同时,通过工作、薪资、福利等“硬”措施和增强归属感、提供业务培训机会等“软”措施来培养人、留住人,满足员工物质、心理与感情的需求。以人为本应强调团队精神。员工从进入企业时起,就应该接受企业对团队精神的教育,强调团队精神乃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企业在尊重每一个员工的个性和特长并提供发展空间的同时,更应强调与同事的合作和企业整体的团队精神。以人为本应鼓励和提倡员工自己学习与提高,并为员工提供相应的学习环境。使得企业员工能够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不断去发展企业,开拓市场。
对企业外部“人”的管理主要是指对客户的管理。对客户的管理现在愈来愈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构成,现代成功企业对客户管理十分注重以人为本的方针。客户主要是指消费者、社会公众、企业供应商、相关产品生产商等,是融为一体组成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企业对消费者所采取的策略,可以反映一个企业的发展和未来。对消费者,一是要敢于承担责任,保障顾客利益;二是要真诚地面对消费者,不能有躲避、隐瞒、欺骗的行为发生。对社会公众,要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及时进行情况通报。要倾听公众的声音,保持与公众良好的互动。对企业供应商、相关产品生产商,要把他们的利益看作是自己的利益,互相帮助、互相协调,这会为企业形成一个和谐、良好的合作环境。还有一个特殊的客户,那就是企业的竞争者,在一定意义上说,他既是对手又是合作伙伴,为了同样的市场和能源、资源,双方会展开激烈竞争,但是,企业和竞争者也有相同的社会责任、使命,如果能够公平、正直、理性地处理与竞争对手的关系,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声誉,而且,可能会“化干戈为玉帛”。任何企业都不能独占市场,市场因竞争而变得完善,消费者因竞争而受益。如果一个企业在竞争对手出现危机时,落井下石,推波助澜,那么这个企业必定会遭到同行或消费者、社会公众的指责,企业的形象将一落千丈。
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营理念
科学技术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高达85%;在我国的经济发达省、市,如广东省的深圳市,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高达75%;在现代工业园,如苏州现代工业园,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高达70%。实践表明,现代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是主要推动力。企业要做好五个方面工作,实现科技创新:一是增加科技投入,每年投入经费不少于整个集团公司销售收入的5%;二是要引聘、培养高科技人才。事业是人创造的,没有创新型人才,就没有创新型的事业;三是确立企业科技创新目标,主要是开发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的新产品,努力创建中国名牌和世界名牌,提高市场占有率;四是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重奖有特别贡献的科技创新人才;五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使传统产业上一个新台阶,提到一个新水平。
四、绿色化经营理念
面对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消费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发达国家在不断加大“绿色壁垒”的力度,从环保方面制止或限制某些产品进口,甚至对已进入的国外商品提出诉讼,使得外国企业在外贸出口中处于被动地位,绿色管理已是未来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绿色管理包涵了绿色经营思想、绿色产品开发、绿色生产过程、绿色技术保证体系等内容。企业要通过构建绿色管理体系,强化绿色消费与市场竞争理念,提高绿色科技水平改善绿色经营,从而使企业环境保护符合政府法规要求,物质资源利用与效率达到最优,形成绿色市场开拓与创新能力。
五、资本经营理念
所谓资本经营,是指把公司所拥有的各种资本,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变为可以流动、可以交易的价值资本,通过重新优化配置和资本有效运营运作,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本增值。
资本经营不仅要充分利用自有资本,而且要尽可能多地支配和使用社会资源。所以,除了管好用好自有资本,企业还必须善于利用一切融资手段、信用手段或其他方式扩大利用资本的份额。如果是股份公司或上市公司,可以采取发行股票、配股等方式,扩大吸收社会资本,扩大企业经营规模;也可以用横向兼并办法,实现规模经济。股份公司在高成长期间,应当通过上市对企业内外的资本运营和资产重组达到资本扩张的目的。上市公司对其他企业进行部分的股权收购或整体兼并,以达到同行业内提高竞争力和在某类产品上扩大市场份额的目的。在保证效益的前提下,企业兼并是实现规模扩张的好办法。兼并要坚持优势互补增强竞争力为原则,防止为兼并而兼并。不断进行资产优质化。不断地进行剥离和淘汰不良资产和注入优良资产,加强劳动力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坚持主营的基础上,拓宽投资渠道,把资金投到那些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率的产品领域,积极开发高附加值和拥有独特技术的产品。
六、风险危机经营理念
现代经济是有风险的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必须走向市场,适应市场,积极参于市场竞争,更要面对开放的国际市场的强大挑战。因此,企业经营具有风险性。目前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的兼并重组,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加上高新技术是高投资、高风险、高回报产业,失败率高达70%,所以说,现代企业经营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其风险也越来越大。因此,企业必须增强危机感,确立风险经营理念。目前,我国的产品品种、质量、工艺、成本、人员素质、管理水平与世界水平有很大差距,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从领导到广大职工都应树立风险经营理念,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群策群力,战胜困难、转危为安,求得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乃峰.试论我国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战略创新.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04)
2.赵林峰.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新理念.经济师,2008(4)
3.李玉峰.试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新理念.现代商业,2008(2)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中日知名家电企业的广告语来挖掘企业集团内部的经营理念;通过与日本家电企业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的比较,促进中国家电企业迅速扩大市场,快速与国际市场接轨,尽早跻身世界行列.
关键词 :广告语;中日;家电企业;经营理念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115-02
广告语是广告的精髓.广义的广告语是指通过各种传媒和招贴形式向公众介绍商品、文化、娱乐等服务内容的一种宣传用语.例如:“三菱风扇—风的宠儿”一则广告语不仅简洁明了地表现出了产品的特性,还赢取了社会效益,无形中提高了商品价值.然而,同一商品的广告语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而发生变化.21世纪的今天,中日家电企业在迎接新挑战的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家电企业的经营战略、经营理念也发生了巨大改变.本论文旨在通过灵活多变的广告语探析中日家电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从而了解中日家电企业的新趋势,探求中日家电企业的新发展路径.
1 中国家电企业的广告语及经营理念
1.1 美的:做世界的美的
2004年美的发表了“做世界的美的”这则广告语.这则广告语体现了美的致力于成为国内家电行业的领导者地位,跻身全球家电综合排名前五强的实力,以及成为全球知名品牌的决心.美的为品牌、技术、服务、品质等综合性的增长而努力,用一体化的运营系统和灵活的生产销售方式打动全世界的客户.从冰箱到空调,美的努力扩大国内外市场.以“重视科学技术,向消费者提供一流的服务”为市场理念,积极参加与海内外的企业技术合作和交流,引进、吸收各种先进技术,致力于获得更好的技术能力.美的正在构建科学的、系统的人才体系,运用世界一流的IT技术,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向科学化、国际化推进.
1.2 海尔:一个世界一个家
“一个世界一个家”这一广告语是海尔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提出的,也体现了海尔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决心.这一广告语简洁凝练、容易记忆.另外与北京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全球化的今天,企业只有走出去才能赢得长远的发展.“一个世界一个家”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的民族企业.作为致力于跨国经营的“领头羊”,海尔集团一直在为打造“海尔世界名牌”而努力,多年的开拓性工作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海尔正以超越单一文化,向多元文化持续发展为目标而不懈努力.
1.3 海信:创造就是生活
2000年海信发表了“创造就是生活”这则广告语.由此可以看出创造是海信人的精神,科技创新是海信人的追求.为了完美而创造,为了社会服务是海信人的行为准则.海信集团是特大型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成立于1969年.海信坚持“技术立企、稳健经营”的发展战略,以优化产业结构为基础、技术创新为动力、资本运营为杠杆,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成立以来,海信集团以“最好的技术,最好的质量,最高的服务创造全球品牌”为经营理念,实现高速成长.进入21世纪,海信以强大的研发实力为后盾,以优秀的国际化经营管理团队为支撑,加快了产业扩张的速度,形成了多媒体、家电、通信、IT智能系统、现代家居和服务等产业版块.
2 日本家电企业的广告语及经营理念
2.1 松下:A better life,A better world
松下1918年创业以来,通过事业向全世界的人们宣传,要为了“生活”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而贡献,并以此作为基本理念进行所有的活动.松下总是以“人”为中心,其“生活”为重点,为了“更好”而工作.这是从过去到现在松下不变的基本点.而2013年松下的广告语时隔十年第一次更新广告语——“A better life,A better world”.因为电视机领域的巨额赤字,使得松下不得不改变策略,力图从长期赖以生存的电视机行业脱身,这次新口号的公布也被看做是社长津贺一宏决心“变革”的象征.现在松下的目标是为了让顾客“更好的生活”,为全部事业发展下去.从居家、办公室、商店、汽车、飞机、甚至街道,在顾客的不同活动领域中,不只是在硬件单品,包括软件、服务在内提供整套解决方案.为满足顾客更好的生活(“A better life”)的追求发展的同时,松下还以地球环境贡献为首要,全球化的“更好的世界”(“A better world”)的实现作贡献.
2.2 三菱:changes for the better
三菱电机2012年末的借款和公司债券为5406亿日元,借款比率为15.9%.以“just in time”活动为中心的存货压缩和全球“cms”的扩大,引起了资产和资金的效率化推进,这也为稳定的现金流量的付出带来效益.三菱电机集团以“平衡经营”的方针为基础、稳步推进为开端,个人事业压倒性的竞争力取得的同时,也以“协同恢复电机、电子事业的复合体”的自我改革的推进,以及坚固经营体制构筑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为目标.因此,“不断的以更好的为目标”集合了三菱电机集团的决心.三菱集团声明,三菱电机集团是以谋求技术、服务、创造力的提高和富裕的社会的实现而贡献的.法人声明“changes for the better”是三菱电机集团不断的以“更好的”为目标进行变革的表现,也是三菱的态度.三菱集团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为“更好的”而改革.在每天的活动中以企业的理念为启示,谋求“技术、服务、创造力的提高”,并与客户约定开启“更美好的明天”.
2.3 索尼:make.believe
“make.believe”是索尼公司于2009年9月在德国柏林的全新的索尼集团品牌广告宣传语,将索尼在电子、游戏、影视、音乐、手机和网络服务领域的沟通活动联合在一起.“make.believe”象征着索尼的创新精神,也是索尼集团第一次推出覆盖娱乐和电子两大领域的统一品牌信息.今后索尼集团将拥有独特的产品、内容与服务.“make”代表了索尼将想法变为现实的独特能力;“believe”代表了索尼的理想、思考、想象和梦想的能力;“.”是激情与创意、创意与现实的结合点,也是索尼在将想象变为现实过程中担任的角色.索尼将通过推出突破性产品及改变游戏规则的新技术、引人注目的新内容和全新网络服务为用户带来独一无二的体验,让“make.believe”名副其实.今后,“make.believe”将出现在索尼的广告、市场推广、体育赞助、产品包装、销售店面、网络内容及更多全球同步展开的各项活动当中.
3 中日家电企业经营理念之异同
3.1 中国家电企业
同日本一样,中国家电企业也出现过瓶颈.但是近年中国的家电制造商实施家电普及农村计划.托“家电下乡”的福,以及地区和农村市场的开拓,使中国家电企业顺利度过了危机.另一方面,中国的家电制造商对欧美的出口大幅下降.虽说面临了困难,但是受国内需求,特别是农村市场的刺激消费的政策等顺势的影响,使中国的家电业没有出现大量的人员削减和关闭工厂等情况.中国家电行业数年的合并重组和一定的资源积累,使中国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旺盛的国内市场支撑着中国家电企业的成长.不仅如此,现在中国家电企业正向日本家电企业跃进,世界市场也开始有其存在感.中国的家电产品的人工费便宜,所以在价格方面是最大的武器.而且,应对中国客户的需求,中国企业迅速展开产品开发,投入市场.中国的大型家电企业技术开发费有大量增加的倾向,这么一来,中国家电企业与国外的家电企业并驾齐驱的日子就指日可待了.
3.2 日本家电企业
2009年前日本是世界第一的家电生产国.但是以2009年索尼14年首次出现赤字的消息为开端,松下、东芝、日立、NEC等日本的家电巨头也陆续被发表了预计的赤字.面对危机日本家电企业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制定出了一系列诸如裁员、海外工厂关闭等措施,业绩渐渐转好.但是受2011年日本东北部的大地震及日元升值的影响,松下、索尼、夏普公司等大型企业又相继传来业绩不振的噩耗.近年来,日本家电企业遭受经济不景气的同时,也迎来了更多的竞争.因此,日本的家电企业有了変改的想法.很多日本家电企业以新广告语的发表为开端,紧接着发表新的经营理念.松下也好,三菱也好,从他们新的经营理念和广告语可以看出日本的家电企业变革的决心.为了使不景气的损失最小化,很多的家电企业进行新项目开发和实施产业转移.
3.3 中日家电企业经营理念之异同
经营理念体现了企业目标与方向,也体现了企业的存在意义.中国家电企业正在与国际市场接轨.从各方面的更新来看,中国家电企业与日本家电企业相比各方面还很弱.中国家电企业在管理、员工的培养、社会的贡献等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与日本企业相比,中国家电企业古老的经营模式以及利润最大化的价值理念必须改变.中国家电企业要综合考虑企业、公司职员、社会三者的利润,且应该确立企业与社会双方利益的价值观.既要看到企业自身产品与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要看到自身企业文化建设与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企业的发展得到相对应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要考虑生态的利润.企业的发展与人类的进步必须要有机结合起来,确立人类整体观念.随着企业各事业持续、稳定、顺利的发展.企业众多的职员要重视与认知的价值观的形成.在企业内部要开始创造和谐集体以及积极、有上进心的气氛.发挥整体的文化价值,企业的团结力量被增强,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才能有长久精神支柱.
与中国企业经营理念相比,对于精通搜查信息的日本企业来说,市场活动中产品的成功并非在生产之后,而是在生产前.虽然市场并没有物理上的存在,但是那也被称为市场,因为每个交换交易都与其他的交换交易有联系.例如,买化妆品的时候哪个店便宜顾客就往哪儿去,没有顾客店再便宜也卖不出去.像这样的状况虽然没有物理上的联系,但是也在经济上影响协调市场的状况.市场上这样情况也很多.首先,要找准机会慎重检讨.其次,要抓紧相对应畅销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并且要解决怎么销售、在哪里销售、向谁销售、能销售几个等问题.第三,要扩大观众基础和市场占有率.最后,要考虑市场的持续发展.其中,还要解决的有在哪里,什么时候,应该怎么坚固与发展的问题.日本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飞速发展,先导性的市场调查,让其目标更加明确.
参考文献:
〔1〕江波.广告与消费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57-58.
〔2〕Lars Tvede.逃不开的经济周期[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67-69.
〔3〕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5-37.
〔4〕高云天.日本企业的营销[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46-48.
〔5〕李福学.市场营销学[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8-13.
〔6〕王超逸.中外企业文化理念大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18-20.
关键词:亚邦;企业形象;视觉元素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8-0086-01
一、企业形象设计概述
(一)亚邦医药企业形象设计的来源
我国医药产业长期以来面临着产品层次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制造企业分散、区域发展不平衡、低端原料药出口比重过大的问题。
为了能够在医药行业中能有一席之地,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亚邦医药集团秉承“人才为本、科技为先、品质为上、信义为重”的经营理念,通过向社会提供优质、安全、价廉的药品,竭诚为广大民众的健康事业服务。为了能够体现亚邦的经营理念,亚邦医药需要向社会呈现符合自己的企业形象。
(二)亚邦医药企业形象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亚邦企业形象设计能够体现出“人才为本、科技为先、品质为上、信义伟重”的经营理念。通过CIS设计对亚邦药业集团的办公系统、生产系统、管理系统以及经营、包装、广告等系统形成规范化设计和规范化管理,并以此来调动企业每个职员的积极性和参与企业的发展战略。通过一体化的符号形式来划分企业的责任与义务,使企业经营在各职能部门中能有效地运作,建立起企业与众不同的个性形象,使企业产品与其他同类产品区别开来,在同行中脱颖而出,迅速有效地帮助企业创造出品牌效应,占有市场。
二、亚邦医药企业形象设计说明
(一)亚邦医药企业形象设计构思
亚邦医药企业形象设计致力于以研究与生产医药产品为主的药业公司,以医药的的现代感为设计主体,并与国际先进的医药物流产业相结合。用心打造出消费者和医院信任的医药品牌,重点体现“人才为本、科技为先、品质为上、信义为重”的经营理念,通过向社会提供优质、安全、价廉的药品,竭诚为广大民众的健康事业服务。
(二)亚邦医药企业形象设计定位
亚邦医药企业形象设计以医药行业标志性产品――药丸作为主要的图形载体;以具有科技,现代,严肃含义的蓝色为主色,包装材料上选择绿色环保材料―纸质;设计的内容包括有标识标牌、名片、药品包装、海报、工作证等;版式上,简洁大方同时不乏现代科技元素的体现,增强了科技安全感。整体设计,突出企业的行业特点,与亚邦医药独特的企业经营理念内涵相一致。
(三)亚邦医药企业形象设计视觉元素
1.图形
亚邦医药企业形象设计采用药丸和圆形图案作为主要的图形载体。
药丸,是突出医药行业的有效元素,它能突出体现医药行业的特征。圆形,利用几个圆形的环环相扣,体现出亚邦医药生产严格。
2.色彩
亚邦医药企业形象设计设色彩上运用了蓝色和白色。蓝色本身是一种沉稳、严肃、科技的颜色,在此基础上加以白色以打破沉稳严肃的风格从而体现出一种清新、安全、现代感。
3.企业标志
江苏亚邦医药公司标志在色彩运用了蓝色,强调科技,现代,严肃主题的同时,加深了品牌形象的塑造。在图形设计上遵循图形与文字结合的设计方法,在字体上加以变化,并药丸的形象相结合。整个标志看上去很搭配,重点体现“人才为本、科技为先、品质为上、信义为重”的经营理念,通过向社会提供优质、安全、价廉的药品,竭诚为广大民众的健康事业服务。整个标志简洁大方,充分体现出行业的特征。
标志含义:亚邦标志是以“亚”拼音的开头字母“Y”的形象,通过亚邦的主要产业医药的药丸为主要设计元素,与“Y”有机的融合,有效的体现出亚邦的专业性。药丸的颗粒分散出来寓意着亚邦医药的产品占有市场很大的份额,颗粒用大小渐变的构成体现出亚邦医药的不断发展壮大。
三、总结
以上便是我针对亚邦医药企业形象设计做出来的大致方案。
亚邦医药企业形象设计致力于以研究与生产医药产品为主的药业公司,以医药的的现代感为设计主体,并与国际先进的医药物流产业相结合。用心打造出消费者和医院信任的医药品牌,重点体现“人才为本、科技为先、品质为上、信义为重”的经营理念,通过向社会提供优质、安全、价廉的药品,竭诚为广大民众的健康事业服务。为亚邦医药设计的企业形象目的是力求使企业所有的这些方面以一种统一的形态显现于社会大众面前,产生出良好的企业形象。
关键词:新形势;茶企;经济管理模式
茶叶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茶企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想要获得长效发展,就需要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提升茶叶企业的品质和效率,这也是当前茶企经营发展的唯一出路。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来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科技在各个企业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茶叶企业来说,想要实现企业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就需要结合网络技术,提升自身的经营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满足时展需要,实现茶企的长效稳定的发展。
1.茶企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茶叶企业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从整个社会发展状况和茶企经营发展来看,整个茶叶产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我国是茶叶种植和生产大国,茶叶企业覆盖面广,基本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尽管茶叶产量品质都在不断增长,但是却缺乏相应的质量标准,茶叶的品质没有得到有效的把控。此外,随着中西茶叶贸易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茶叶产品不断出口到多个国家,茶叶产品的规范化标准不足仍然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不仅不利于我国茶叶企业的国际化贸易发展,同时也严重影响着茶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只有不断创新茶叶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才能为茶企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茶企未来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土壤。茶叶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时代的发展,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茶叶企业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构建茶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模式,不仅要优化经营元素,而且还要实现茶企内部结构的调整与重塑,通过不断优化和改造茶企的经营管理模式,为茶叶企业融入更多创新元素,激活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发展动力。此外,从全世界茶叶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来看,我国茶企中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思想观念陈旧较为突出,大多数茶叶企业都沿袭着传统的经营模式,对于市场的敏锐度不足,对于消费者的需求了解不够全面,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茶叶企业的规范化发展。因此,对于茶叶企业而言,如何加强自身的规范化发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就需要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中了解自身需求和消费者需求,为企业发展融入更多创新元素,进而实现茶叶企业的健康发展。
2.新形势下茶企所处的环境分析
对于茶叶企业来说,想要适应时展需要,就要不断完善企业经营模式,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茶叶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不仅是经营理念的创新,而应当从茶叶企业自身实际出发,寻求更适应茶企发展的思路。我国的茶叶企业众多,规模也很大,但是大部分茶企仍然停留在传统经营的阶段,从企业管理模式到企业经营思路都十分传统,这种固有的模式很难满足现代市场发展需要。当然,这与我国的企业传统发展模式有很大关系。我国茶叶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较低,对于千变万化的市场发展很难做出及时应对。所以,面对当前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现状,只有从茶叶企业内部入手,不断优化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经营理念,优化经营机制,才能更好地满足茶叶企业的发展需要。此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茶叶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也应当将网络技术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中,选择更加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实现价值最大化。茶叶企业可以通过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为企业提升效率,节约成本,依靠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好地提升茶叶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3.新形势下茶企发展的要求
我国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和思想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体现了不同的文化特色,对于不同的文化资源也有着不同的要求。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极为重要的文化元素。随着茶叶企业的不断发展,在当前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也不断地融入茶文化元素,以此提升茶叶企业的文化品位,以实现茶叶企业的健康发展。随着人们对于养生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人们对于茶叶产品的消费热情也日益高涨。茶叶产品的消费群体也越来越大,有力地提升了茶叶的影响力。随着人们对茶叶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茶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也要更多地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将消费需求融入到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创新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更好地满足茶叶企业的经营需求。随着茶叶产业的日益发展成熟,我国也出现了大量的茶叶企业。茶叶企业在国际茶叶贸易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众多茶叶产品中,绿茶占有率较高,红茶产品还需要进依赖进口,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茶叶企业整体经营仍然面临着挑战。因此,想要实现茶叶产业的整体发展,就要不断创新茶叶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提升茶叶企业的竞争力。
4.新形势下茶企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我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对茶企经营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作用。对于茶叶企业经营发展来说,加强和完善企业经济管理,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茶叶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而且也能够更好地实现茶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茶叶企业在经营管理模式创新过程中,在融入新的经济元素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传统茶文化的运用,通过茶文化元素的融入,既能够满足茶叶企业的发展,同时也能提升茶叶企业的文化价值,进一步促进茶叶企业的健康稳步的发展。由此,茶文化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融入了社会生活元素和大众风俗习惯,使整个茶文化得到更好地展现和传承。在对茶文化的思想内涵进行诠释中,也要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探究,使茶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展现。如果能够将茶文化理念融入到茶叶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不仅能够丰富企业管理模式,而且也能够使茶叶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更具有科学性和思想内涵。从以往的茶叶企业经济管理状况来看,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茶叶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之间没有很好地关联,企业经营目标和企业文化等元素没有实现有效融合,在很在程度上限制了茶叶企业的发展,削弱了茶叶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当前茶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茶叶企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要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为茶叶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动力,实现茶叶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5.新形势下茶企经济管理模式创新思路
茶叶企业在经济管理模式构建过程中,首先要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茶叶企业只有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进行经济管理模式创新,才能更好地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实现理想的经济效益。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环境下,茶叶企业如果能够将网络资源融入到企业管理中,就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加强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需求,选择更合适的茶叶产品,为企业生产经营寻找到更适当的出路。茶叶企业可以有针对性地投入广告,选择合适的营销平台,也确保产品能够更好地投入市场,减少茶叶企业成本,使经济效益获得最大化。其次,茶叶企业在经济管理模式创新中,也要对茶叶产业发展的整体方向和趋势有所了解,以确保企业的经营模式能够适应时展需要。在当前新的发展形势下,茶叶企业要加强对市场需求的关注,将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融入到企业发展中,加强茶叶产品的调整与创新,使茶叶企业的成本与效益成正比。对于茶叶企业来说,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不断地提升产品的品质与内涵,无论是茶叶产品的包装设计还是文化内涵,都是茶叶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最后,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茶叶企业的发展也要打破传统观念,不断融入国际先进的经营理念和元素。茶叶企业要重视和提升自身的经营模式,积极了解市场发展变化,及时作出有效应对,才能实现茶叶企业的长效发展。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加快经济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既是当前社会环境的需要,同时也是茶叶产业发展的要求。茶叶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也要通过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更加完善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以此促进茶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华.茶企业如何做好茶叶品牌营销[J].农产品加工.2011(02).
[2]黄清河.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ERP的模式与应用研究[J].当代财经,2014(13):141-143.
关键词: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7-0098-02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提高,在创造产值,出口创汇,税收上缴,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在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上的不足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以至于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融资渠道狭窄,管理制度不完善,创新能力不强,人员流动过多,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寿命短,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而中小企业和有生命的生物体一样,具有生命周期,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企业文化能够使企业适应发展的需要,为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2 生命周期理论
1989年,美国管理学家伊查克?爱迪思博士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同生物一样都遵从“生命周期”规律,都会经历一个从出生、成长到老化直至死亡的生命历程。该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规模和时间都不是企业成长和老化的原因,企业成长和老化主要是通过灵活性和可控性这两大因素之间的关系来表现。爱迪思认为企业灵活性和可控性通过四大管理职能来体现,分别为P(Perform)实施、A(Administration)行政管理、E(Enterpriser)企业家创新和I(Integrate)整合一体化,根据这四个管理职能在企业生长过程中作用的大小,将企业成长到老化的周期划分成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前期、盛年后期、贵族期、撒冷期、官僚期和死亡期十个阶段。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拉里?格雷纳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五阶段模型,将企业的发展分为依靠创新成长阶段、依靠指导成长阶段、依靠授权成长阶段、依靠协调成长阶段和依靠合作城战阶段。该理论认为企业每个阶段都是由前期的演进和后期的变革或危机部分组成,这些变革或危机加速了企业向下一个阶段跃进。
本文为简化分析,将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进行讨论。
3 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中的企业文化
3.1 中小企业创业期的企业文化选择
3.1.1 中小企业创业期的特点
在中小企业创立初期,创业者对企业起到了关键作用。创业期的中小企业资金匮乏,融资渠道有限,又尚未打开销售通道,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如何存活下来是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创业期的中小企业员工数少,管理层级简单,尚未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不存在授权,也缺乏明确的经营方针,此时,企业的灵活性和控制力完全由创业者掌控。企业创业者一手把握整个企业,决策力集中,各种事情都亲力亲为,在管理上唱的是“独角戏”,因此创业者的个人素质、经营理念和管理风格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的运作,创业者对企业文化的认识程度也决定了其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而普通员工多是服从创业者的领导,基本不会参与到经营管理的过程中。
3.1.2 中小企业创业期的企业文化
创业期的中小企业适合创业者文化。该阶段的中小企业缺乏稳定的经营环境,大多缺少建立正式企业文化的基础和条件。此时的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大,而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因此关注的是如何生存,在经营过程中多以机会为导向,受外界市场环境的影响较大。企业经营决策完全由创业者根据其对市场、环境的判断而做出,以创业者的个人价值观为核心,在生存的压力下,企业缺乏长期愿景和目标,创业者更关注短期获利。同时,该阶段企业缺乏较为完备的制度来规范、约束和指导员工的行为,员工对企业经营管理风格的认知直接来源于创业者的行事作风。员工通过对创业者要求的完成来了解创业者的经营理念和意图达到的目标,了解创业者鼓励什么,禁止什么,了解创业者的价值取向,形成一种不定型的企业文化形式,即创业者文化。创业期的文化以创业者的个人价值观和经营观念为核心,人治色彩浓重,因此需要创业者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企业经营理念,将不畏艰苦,拼搏进取的创业精神和诚信、团队合作、创新等优秀的经营理念传递给员工,同时加强与员工的沟通理解,为未来企业文化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以此有意识地引导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
3.2 中小企业成长期的企业文化选择
3.2.1 中小企业成长期的特点
如果中小企业能够成功渡过创业期,继续健康发展,就进入到企业生命周期中的成长期。在成长期,中小企业已经能够在市场上立足,其产品或服务已经打开了一定的销售局面,业务成较快增长的趋势,企业内部制度逐渐建立。此时,由于业务的拓展和经营管理工作的复杂度的增加,创业者依靠自身的能力已经无法事必躬亲地对所有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决策,同时也面临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问题,因此必须进行适当授权,将企业管理方式从集权向分权过渡,引进专业人才来承担部分经营管理工作。同时,企业的目标不是生存,而是转变为获取长期发展,因此开始关注企业的长期利益,经营模式从机会导向向顾客导向转变。
企业文化的构成
企业文化通常是由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的制度文化、企业的行为文化和企业的物质文化等四个层次构成的。
企业的精神文化是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
企业的制度文化是由企业的法律形态、组织形态和管理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中坚和桥梁,把企业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企业的制度文化一般包括企业法规、企业的经营制度和企业的管理制度。
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交往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其显著的特点是以物质为载体,物质文化是它的外部表现形式。优秀的企业文化是通过重视产品的开发、服务的质量、产品的信誉和企业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文化设施等物质现象来体现的。企业文化还通过厂区建设,包括生产环境的改造,生活设施、文化设施等诸多方面来展示企业良好的形象和严谨作风,体现企业的物质文化。
存在的问题
1、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内涵。根据企业文化权威爱得加・沙因所划分的层次,位于企业文化最核心的是基本假设,其次是价值层面,再次是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层面,位于最表层的才是企业文化的各种表现方式,包括各种符号、英雄、活动等。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活动和企业形象设计都是企业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聚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的企业文化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2、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使企业文化脱离企业管理。专家曾经指出,企业文化就是以文化为手段,以管理为目的,因为企业组织和事业性组织都属于实体性组织,它们是要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业绩来进行评价的,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它渗透于企业的管理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起作用。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因此不能脱离企业管理。
【关键词】国有企业;经营;战略
企业筹备战略是对企业经营含有强大影响力。如今,影响国有企业经营的环境口益复杂,市场竞争更是日趋激烈,想要增强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的经营战略。国有企业经营战略,可以使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得到深化,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增加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提高国有企业经济竞争实力的必经之路。
一、国有企业发展的基本理论
所谓国有企业,是一个基于规模差异的相对概念,它是指相对于私有企业来说,在资产、人员与经营规模都是国家在控股的单位。国有企业标准界定是企业理论研究和政策设计的基础,而界定标准的确立又往往取决于不同的政策目标。
国际惯例中,国有企业仅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但在中国,国有企业又包含由当地政府投资加入控制的企业。政府的意向和益处确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国有企业作为1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特点,其营利性体现为寻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
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创立,中国对国有企业规模的确定标准正在逐步向国际惯例靠拢,即对大型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更多是根据营业额、市场价值等标准确定;对中小国有企业主要依靠雇员人数、营业额等标准确定。相应地,作为基础工作,对中小国有企业的概念也做出了重新界定。2002年6月2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第二条指出“本法所称中小国有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国家控股占据一半以上的各种形式的企业。”2003年制定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规定国有企业的规模标准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并且该规定适用于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
二、国有企业经营战略的现状及困境
在当前经济情况下,我国国有企业的开展面对困境,频繁展现国有企业成群关闭的状态。
1.发展理念落伍
管理国有企业上,因为个方面的缘故,很多国有企业依旧沿用以前守旧的管理的方法。比如国有企业普及依旧由人事或劳资部门管理人力资本,然而国外企业对人力资本通常都由董事会进行重点规划和管理;国有企业仍然对照政府公务员的管理办法来管理高级管理人员,建立行政等级等。因为这样管理模式落伍,职能简单,导致国企人力资本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对脱节,没有发展出该有的作用。
2.研发能力不够
中小企业投资的产品都比较单一,创新较慢,又由于科研金额投放较少,产品易被淘汰。在如今技术创新快速的市场年代,产品市场时间日渐缩短,尤其是电子这一系列的高科技品种,创新更加快速,假如没有代替产品和后续产品的补给,企业将会面对断档的危险,难以稳定经营。
3.缺乏专业人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面对着一种尴尬的形势,变成国有企业开展的瓶颈问题。因为企业不全面的激励制度或缺乏,人力资源增保能力不足,企业才会出现大量流失人力资源的情况。详细的应该有,评估企业资产时,没有思考人力资产;在资产使用中无视人力资源的追求和创新;匮乏人力资源的投资收益保障制度;相对人力资源的投放和开发度低。
因为国有企业领域较小,长期投资过少,缺少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长远规划,人资源管理模式相比较简单,薪酬待遇相比较低,职员发展空间不理想。任人唯亲,论资排辈的用人方式以及不合理的绩效评估等现象,造成中小企业人才市场的吸引力偏低。严重流失人才,使得技术人员与高效管理人才的缺失,以及不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等问题。
三、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战略的途径
国有企业要依据自身的特色拟定合适用于企业开展的经营方案,调度职员的生产热情性,让企业具有活力,更新组织制度,为企业的坚持开展提供能源。经营战略翻新是对企业完成全球化的基础保障,是企业快速开展的必要条件。改善的企业战略有利企业及早的发觉生成过程,碰见的问题,精确责任,制止职责不清造成经营效力低下,影响企业正规运作。建设核心竞争力成为国有企业的首要目标。
1.树立科学管理理念
“勤劳朴实、止于至善、永续经营、奉献社会”,这十六字管理“心法”不但是台塑企业文化的根基,而且也是王永庆所遵循的生活哲学。
企业文化是企业永续经营的根本心法,它是由经营理念长期孕育而成的思想与行为的典范。《“王者”心法》就讲述了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用一生心血铸就的这种经营理念,即以“勤劳朴实”的态度追求一切事物的合理化,并且以“止于至善”作为最终努力的目标。由于客观环境频繁变动,任何事物永远都达不到至善境界,但是经由各部门员工永无休止的追求,构成了推动企业不断提升经营绩效及竞争条件的原动力,企业得以不断扩充发展,达到“永续经营”的境界,同时坚持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宗旨,持续“奉献社会”,回归自然。
在台塑的多年经营过程中,王永庆深切认识到人性“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由于人容易松懈而难以保持紧张的天性,所以企业经营若要成功,首先必须思考如何维持永不松懈的经营态度。”
台塑总管理处总经理室主任杨兆麟当年就曾经被王永庆请进办公室进行训导:“在台湾做生意,生意交际要有原则,不能去不正常的地方,公司对去舞厅这种交际场所的消费没有预算,不可报销,因为这种交际伤害了员工和家庭,长远看,对企业也有伤害,会污染了企业文化,从舞厅交际所得的这种钱,不赚也罢。”
在台塑公司内部营运中,必须由企业领导者以身作则,凡事有所异常,必须追根究底,谋求合理化解决,以“止于至善”为终极目标,永无休止地追求,才能藉持续谋求合理化的过程,凝聚企业各层人员的共识,普遍养成追求合理化的习惯,随时随地检讨现状中所存在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并设法改善,以此锻炼全体员工具有竞争力的经营“体质”。
在企业经营上,维持竞争力是一种挑战,只有具备勤劳朴实的生活习性和工作态度,才能够持之以恒地专注于企业经营,既不为外物的引诱而分心,也不为经营工作的繁杂艰难而厌倦或退缩。王永庆说,“维持俭朴的生活让各种欲望减少,这样就比较不会受到外物的引诱和干扰,对于工作更能够专心投入,事情就会做得更好。可以说,台塑事业的成就就是在此基础上一步步建立起来的。因此,这个基础绝对不能动摇,而且必须始终抱持这一俭朴生活哲学。”
关键词:企业文化 , 特点,精神 , 建设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through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is 30 years development, our country some privat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ideas and the business concept to improve, the necessity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has become the consensus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Keywords: enterprise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spirit, and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建筑行业的特点决定了相较于其他行业,需要在制度化上做出更多的努力。观念滞后,管理松散,经营粗放,这些弊病在于民营施工企业尤为特出。建筑市场经过改革开放这30年的发展,我国的一些民营施工企业经营思路和经营理念以有所提升,企业管理的必要性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共识。那么如何在已有的管理基础上,从而塑造企业特有的“文化”,来激励每个员工,从而为降低行政成本支出,提高生产效益,提升企业社会知名度,已经成为每一个企业决策者面前的问题。当前,国内建筑形势受楼市影响,确有委缩之势,国内的民营建筑企业面对国有和集体大中型企业激烈的竞争已感到步履维艰。那么在不远的将来,中国民营建筑企业又将如何应对呢?因此,面对建筑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我国民营建筑企业必须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在竞争中不断发展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扩大社会知名度,吸纳相关专业人才。
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呢?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以此为核心而生成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生活信念、企业风俗、习惯的总称。它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对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的巨大作用日渐显现出来,成为企业经营最深厚的基础和最根本的要素。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的结构可分为四个层面,由表及里顺次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各层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物质文化是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物质形态表现出的表层文化。行为文化是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动态体现,也是团队精神和价值观的折射,体现在企业员工行为的价值取向、行动目标等方面。制度文化是塑造精神文化的机制与载体。精神文化是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包含生产经营理念、管理作风、企业价值观、企业道德等。
建筑企业的文化特点
建筑企业工地分散,流动作战,如果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不用企业文化加以凝聚,只能给人以散兵游勇的印象,战斗力、竞争力也无从谈起。一个有着强大文化根基、良好企业文化的建筑企业无论是对员工还是业主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必然在竞争中取胜。建筑企业要建设强大的企业文化,必须先认识自己企业独特的一面。
建筑企业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员工素质较低,这给企业文化建设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同时施工现场比较分散、人员流动性强、劳动条件艰苦,亦增加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难度。
建筑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一次性和不可逆转性的特点。大量隐蔽工程除了有限度的检查外,主要还是靠施工人员的自觉性。这就需要企业文化的约束,需要加强员工队伍的思想教育。
建筑企业文化如何建设
一、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指一个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为求生存、发展而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基础上,经精心培育而逐渐形成的,并为整个职工群体认同的正向心理定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它是企业文化中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企业运作中悄悄地发挥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渗透到企业行为的各个方面。
一个企业要想持续、健康发展,除了物质、利益的纽带,还需要文化、道德、精神的纽带。通过企业精神,企业上下各方面统一协调起来,共同行动,才能发挥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二、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社会大众和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整体印象、整体感受和评价,是对企业文化构成的综合反映,是对企业通过各种实践、多种方式在社会上塑造起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的流向与企业知名度、美誉度有相当大的关系,因此好的企业也需要“打扮”。企业形象好,员工会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比如,在视觉识别上,建筑企业可将公司名称、标志绘制在企业日常办公用品、交通工具、工装等视觉载体上,并进行统一设计、统一制作、统一着色、统一标识。在行为识别上,要健全规章制度,明确职责统一员工行为。在理念识别上,能够体现出企业的精神和独特的个性。
三、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积聚而成的,它需要植根于企业内部。人的因素又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一部分,所以不能离开人的因素去建立企业文化。建筑企业大多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中人的因素所占比重很大,这就需要加强对员工的素质教育。
针对建筑行业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员工收入少的特点,建筑企业要建立“人企合一”的企业文化,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协调和引导人的行为,统一共同的价值观,形成内聚力和吸引力。
四、工地文化
工地是各类建筑工程施工的场所,是建筑企业的基层,亦是建筑企业的窗口。工地文化是一种具有建筑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管理制度、社会诚信、道德伦理的文化现象,它是构筑行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载体,因此建筑企业必须注重工地文化建设。开展工地文化建设,一方面,要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在工程中开展学习典型等活动;另一方面,组织开展创建文明工地竞赛活动,按竞赛标准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奖罚,做到施工现场标准化、施工安全化。建筑企业只有将工地文化扎扎实实做好,才能真正使企业文化融入员工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