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经典爱情小故事

经典爱情小故事

时间:2023-05-29 18:02: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经典爱情小故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经典爱情小故事

第1篇

现代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寻求放松愉悦的解压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听音乐毫无疑问成为一种最好的释放途径。向你推荐的这套《猫耳朵的音乐绘本》就是一套绝对值得拥有的音乐专辑,集流行、轻松、舒缓、联想为一体,如同一套轻松的音乐连环画和一出柔软的音乐剧,帮你减压,让你放轻松!

《猫耳朵的音乐绘本》是一套三张CD的演奏辑,曲目取材自国语流行乐坛一线女偶像歌手的传唱金曲,是孙燕姿、蔡依林、S.H.E历年精选的各11首经典好歌。除了听觉享受,这套CD还充分照顾了大家的眼睛。每张专辑都以叙事绘本方式呈现,以每篇约150字的短篇散文或小故事作为专辑的脚本,邀请新锐插画家Jansem为主题故事创作插画,将音乐延伸到“读本”的概念。听觉与视觉的音符齐鸣,文字与想象共舞。而每张专辑中更附赠插画家Jansem为该专辑量身绘制的精美图画,相信势必在几米之后带动另一波插画收藏风潮。

系列一:蔡依林《爱情的城堡》

1999―2004历年畅销金曲演奏辑

(吉他主奏)

以吉他为蓝本

开启多彩多姿的环游世界惊奇之旅

精选蔡依林出道几年来11首耳熟能详的畅销经典曲目,联合流行乐界顶尖编曲及吉他乐手合力打造完成。在饶富创意的编曲中彻底颠覆原曲的固有格式,浪漫慵懒的Bossa Nova,华丽动感的拉丁森巴舞,温缓柔和的New Age,清新自然的纯吉他Unpugged,让往昔经由蔡依林演绎的好歌,在吉他琴弦的撩拨下展现出全新风格。

推荐曲目:

《布拉格广场》、《假面的告白》、《爱上了一条街》

绘本故事:

心是一座城堡

有只猫 从暗道溜了进来

城堡的坚强和辉煌 都看在外人的眼里

脆弱和丑陋都看在猫的眼里

越黑暗 看的越清明

当我们发现城堡有只猫时

也发现城门上了锁 钥匙不见了

城内只剩下自己和猫

猫始终不说出暗道的秘密

我们开始寂寞了

系列二:孙燕姿《幸福的绿光》2000―2004历年畅销金曲演奏辑

(钢琴主奏)

享受钢琴的唯美浪漫

宛如置身蔚蓝的爱情海洋

孙燕姿出道五年的经典曲目大集合。由入围2005金曲奖最佳流行音乐演奏的钢琴诗人刘思伟倾力打造。一改原曲风貌,以New Age心灵音乐宗师George Winston及卡农派的唯美巴洛克风格为蓝本,借着优美的钢琴及弦乐谱成一套充满世纪风华、优美动人的浪漫派音乐飨宴。在醉人心弦的钢琴旋律中,心情随音符起落流转,花香不禁扑面而来。

推荐曲目:

《天黑黑》、《The Moment》、《我也很想他》

绘本故事:

刮来了寂寞的风

猫生病了/传说只有绿光才能治好

绿光在 北国极地的天空

绿光在 在南国日落的瞬间

眺望着海平面/猫 望见鲸群扬起翻飞的浪花

一朵小小的泡泡

“看!绿光。”/但泡泡没有边陲 也没有深邃

这才发现/极地在心的边陲 落日在心的深邃

幸福不在远方 而在心尖悬崖边

于是猫开始长夜不眠

系列三:

S.H.E《Remember 我爱你》

2001―2004历年畅销金曲演奏辑(陶笛主奏)

听见陶笛

拥有最纯净自然的田园音乐风光

音乐无国界,S.H.E不管是原创还是翻唱歌曲,都掀起流行热潮,首首经典。这张专辑邀请到新锐陶笛演奏家游学正、刘成等吹奏,为了编曲的丰富,融进了竖琴、单簧管、钢琴、弦乐,以及木琴等打击乐器。在优美柔和的旋律中配上12孔陶笛独特的活泼俏皮风格,将流行与传统的音乐元素巧妙融合在一起。沉淀的心情在陶笛时而轻快悠扬,时而幽远沉稳的引领下,抛去烦杂恼人的情绪,经历一段丰富瑰丽的缤纷旅程。

推荐曲目:

《花都开好了》、《远方》、《Always on my mind》

绘本故事:

平静的小镇来了一只猫

猫失去了记忆/没有人知道它的名字

包括猫自己/猫总是踽踽独行

在蓝天覆盖下的瓦檐巷弄间

在微风吹拂过的树丛矮墙边

安静地想找回属于自己遗忘的点点滴滴

没有人知道它的目的/除了猫自己

直到它看见小女孩孤单的身影一如自己

这才想起/曾经也有个孤单的声音对它说

第2篇

[关键词]爱情;悲剧;经典

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都有对爱情的歌颂和赞美,人人都希望爱情常在,有情人天长地久。但往往是“有情人不成眷属。的爱情故事,却能给我们留下久久不能抹去的印象,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深深的激荡,能唤起我们对爱情长存的渴望。现实的悲剧成分将爱情之花无情的摧毁,面对现实的冷漠,爱情更显珍贵。可以说,悲剧让爱情成为经典,爱情使悲剧平添暖意。

一、悲剧让爱情成为经典

回顾一下外国经典的爱情片,如《罗密欧与朱丽叶》、《魂断蓝桥》、《卡萨布兰卡》、《人鬼情未了》、《泰坦尼克号》等等以及由我国古老的民间故事和戏曲改编的电影,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孔雀东南飞》、《西厢记》、《陆游与唐婉》等等,每一个爱情故事都荡气回肠,让人潸然泪下。

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写道:“任何伟大的悲剧都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是悲观的,因为它表现恶的最可怕的方面,而且并不总是让善和正义获得垒胜。但是,任何伟大的悲剧归根结底又必然是乐观的,因为它的本质是表现壮丽的英雄品格,它激发我们的生命力感和努力向上的意识。”正因为这点,生活中的男女主人公在现实的压迫下,才更能激发出对纯真爱情的执著,对心中神圣的爱情之花的坚强守护,表现出了人性中纯真美好的一面。

西方的经典爱情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男女主人公在试图超越家仇积怨对爱情的束缚时,迈向了生命的深渊,走向了命运的悲剧。面对坟墓的恐怖和死亡的威胁,他们坚定地以生命的消亡去捍卫至高无上的爱情。无论是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是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都没有超越悲剧的命运,都走向了令人痛心的毁灭。但是,在这种毁灭中,他们追求至美的精神实现了对命运悲剧的超越,获得了永恒的光辉。

尽管这“开放在血泊和墓地里的爱情之花”注定会凋残,但它却以墓碑的形式凝结了爱情之花的形体和灵魂,永远地伫立在现实的墓地上,铭记了用心去守护过这朵花的人的姓名。

二、爱情使悲剧平添暧意

爱情作为人类永恒的话题,它以不可抗拒的魅力,进入一代又一代影片创作中,进入一代又一代人们的生命中,成为我们精神生活中的一缕温暖的阳光。但是,爱情的脆弱却显现在现实的面前,现实中不一样的情形造就了不同的爱情悲剧。

1.战争原因

乱世之中,人们的感情更加珍贵稀有,也更加坚韧深沉。《魂断蓝桥》中的男女主人公,在战争中相遇相爱,又因战争分离毁灭。在彼此不能相见的日子里,玛拉坚守着对罗伊的爱,但由于生活所迫和误以为罗伊已战死异地,玛拉无奈地做了。当罗伊再次出现在她面前时,玛拉又喜又悲,此时,现实给了她无形的心理压力,外界的人和她自己都无法接受不洁的玛拉与罗伊的结合。生不如死,她无法忍受看着罗伊和其他女人在一起,与其痛苦地活着,不如让自己远离罗伊,而死亡是最彻底的远离。她怨自己做错了,她更怨可恶的战争,她怨战争过后现实中没有人(包括自己)愿意接纳她。惟一值得安慰的是,在短暂的生命中她真诚、热烈地爱与被爱过,带着温暖的回忆,她坚强地选择了永远地离开,留给罗伊的依然是玛拉纯真的笑容和高贵的品行。

2.社会伦理

婚外恋的原因很多,但不管是何种情况,被情感卷入的男女都要面对浪漫与责任的选择。当他们在现实面前不得不低头,放弃爱情,选择家庭时,他们就有了悲剧的色彩。

电影《马语者》中,已婚女人安妮和驯马师汤姆之间的感情真挚、纯洁,无所求,简单而快乐。但他们这份快乐不可能一直拥有,因为她有家庭,有丈夫,有孩子,有责任,有社会伦理这个不可跨越的巨大屏障。他们之间的关系好像一个小故事里描述的:天上的飞鸟和水中的鱼儿一见钟情,飞鸟羡慕鱼儿的欢快自在,鱼儿仰慕飞鸟的自由高远。他们渴望生活在一起,彼此分享各自的快乐。但是事实却不可能,他们的彼此结合就意味着毁灭对方。《马语者》中男女主人公最后的选择就是无声地放弃。影片最后,安妮对汤姆说我们再去骑一次马吧,在汤姆准备马具的时候,她却悄悄地和丈夫离开这个地方了。其实,这表明安妮的意识想要留在这里,期望和汤姆一起去云游四海,但她的身体不得不被现实拖走了。这符合社会的伦理,代价是牺牲他们内心真情的依恋,双方都把这份感情作为最美好而且也是最悲伤的回忆留在心灵的深处。主观意识在现实面前做出的让步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男女主人公的悲剧心理,身隔千万里,心系在一起。人虽不能天天再见,灵魂中却在时时守望。

3.意外事故

现实的多变不在人的控制范围之内,但人们在面对这样的事实时,用自身意志的坚强回应生活的多难。生离是短暂且可以容忍的,死别却是永恒而难以超越的。当爱情企图要挑战这种死亡永恒的虚无时,就构成了爱情中男女主人公悲剧且崇高的命运。

电影《人鬼情未了》展示了这种生离死别的爱恋。当无情的现实降临到个体身上,当山姆的生命从有形变成无形,莫莉对他的思念与情感也被拖出了有形的世界,被拽得好长好痛,随着山姆的消失一起穿透了云霄,在茫茫黑暗的星际中寻找。山姆的形体不在了,但他们之间的情感却没有消失,无形的情感以其强大的凝聚力在两个人心间传递,在两个世界蔓延。是现实的残酷与个体不愿接受事实的心智,让他们穿越时空、打通生死,向无情的事实宣告他们强烈的反抗。影片最后,山姆的魂灵出现的夜空中,指尖的触碰让莫莉知道他并不孤独,温暖从山姆的指尖传递到莫莉的心里,恋情从未知的星空传递到现实的地面。当黑夜慢慢吞噬山姆的魂形时,莫莉在哭泣之余,也能获得一丝的安慰,因为她知道山姆只是换了一种存在的方式,他一直都没有离开。

4.生理缺陷

《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对阿斯梅拉达的情感是沙漠中出现的海市蜃楼,终会破灭。是现实的原因造成了卡西莫多情感上的悲剧。无情的事实给了他一个扭曲变形的躯体,他没有高大的身材,没有英俊的脸庞,他没有按照正常人的外貌标准长成一个人。可是,身体上的畸形,并不能否定他作为一个人心中存有的欲望和感情的需要,即爱与被爱的渴望。对待爱情,他没有普通人大胆、奔放,但他心中的爱一旦扎根,就会爱的比别人更深沉、更专注。阿斯梅拉达对他的情感是怜悯、感激,而卡西莫多把这份感恩的情转化成爱情,深藏在心间,温暖着自己,直到和心爱的人死在一起,他依然感到很幸福。外形的丑陋是卡西莫多无法选择也无法改变的现实悲剧,但他心中对爱的坚守、对爱的渴望是人性中闪亮的光彩。可以说,卡西莫多在爱情面前,超越了自身的缺陷,走向了崇高,因为他勇敢地爱过。

第3篇

[关键词]命运;转移;内容与形式

看了《命运呼叫转移》,不免有些失望。雷声大雨点稀,票房并不能说明影片好看。前期宣传的确很不错,周董还亲自演唱片尾曲并为宣传奔忙。于是,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走进影院,看后却大跌眼镜。

这是《爱呼》的趁热打铁之作,上次是徐峥和12美女的12个段落,虽是12个小故事,却有机的统一在了徐峥身上,让人对爱情有所思考,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全部。这回却齐齐整整的切成了4部独立的小电影。4个小故事组成整个电影,通过婚姻、爱情、事业、家庭4个部分把手机给人们带来的命运改变一一做了展示。不过情节不紧凑,转移的太过仓促。主题虽然对人性、人生作了一定的思考,可是缺少《爱呼》那样让人在感动中思索的深刻感。好像看一堂说教课,所领略的只是导演的灌输,我们不会自觉的体会生命的价值与存在的意义。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四部手机转移命运的小部分。

一、《误会》:一个手机阴差阳错改变三个男人命运的故事

陈董事长(杨立新饰)、孙医生(徐峥饰)、张大头(刘仪伟饰),分属不同的人生坐标,各怀自己的心事,一次在机场候机,他们错拿了对方的手机,于是接下来的故事也变得扑朔迷离……最后的结果无非又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问题的完美解决。徐峥很帅气,单是那光头就有几分亲近感。可是一人的强势无法力挽狂澜,依然无法令这部分精彩。

二、《生之欢歌》:凄婉的风格讲述了爱能穿越生死的故事

因为只是依托手机讲述故事,所以这场天上人间的爱恋并没有得到完美的展示。这个故事和刘德华的《再说一次我爱你》很雷同,刘的电影中讲的是甲的女友得了绝症,可是甲作为美发师与很多漂亮的女孩形影不离,无暇管女友。而刘德华饰演的乙与甲的外表极像,况且甲的女友所拥有的是乙的前女友的心脏。所以乙用自己全部的爱去关心爱护那个女人,直到女人幸福的死去。在《生之欢歌》中,范冰冰饰演的辛然与王学兵饰演的岳为之间也发生了这样的故事,不过味道差得多。王学兵与范冰冰做作的演出,令我作呕。拜托范冰冰大姐眼泪流的有点节制,你以为有了眼泪就能有同情吗?眼泪并不是痛苦的唯一表现力量,在这一点上周迅更谙世道。世间背叛感情的虽然大多是男人,不过从男人的角度来表现刻骨铭心的爱似乎更有震撼力。我个人偏爱刘德华,所以即使范冰冰哭的很凄美,也没能让我找到丝毫的感动。

三、《山区》:一个汉子诙谐幽默的成长故事

老三(葛优饰)喜欢村姑(毛俊杰饰),为了守着她、看着她,一直不进城去打工,整天磨着二婶(阎妮饰)给他做媒,被全村人视为不务正业的二流子。某一天,画家(孙周饰)来到这个村子写生,走时他留下了一部手机,送给老三。起初老三把手机作为炫耀的资本,后来小小的手机却真的办成了大事……这个故事的情节不是特别新,一个连电话都没见过的落后山村中,一个善良憨厚的农民却因为几段奇遇最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山区》的故事很像是《故事会》里那些小人物的传奇故事,新奇,有趣。主人公大多平凡可亲,却总是在有如神助的机缘巧合下一步步迈向了幸福的彼岸。就是他的善良,才赢得了手机所带来的命运的转变。锥处囊中已久的大腕葛优的演技真是淳厚,他以淳朴、憨厚的表现出色的塑造了一个真实可信又充满戏剧性的朴实农民。特别是那双眼睛,简直见证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历史沧桑。由懵懂到利用手机作了大哥,葛优是这部影片唯一让人不会失望的看点,诙谐幽默,令我忍俊不禁。

四、《山难》:现代版的狼来了

滕少延(邱心志饰)是一个谎话连篇的奸商,他欺骗客户,也欺骗朋友,更把年迈的父亲和温柔的妻子(姚晨)也当作欺骗的对象。他缺钱的时候,就从别人那里诈取;他与情人幽会,骗老婆自己去了日本;他还派自己的哥们去勾引妻子,希望给妻子增加些污点,以便自己能心安理得。一次意外的山难,他处于生死的边缘,当他打电话求救的时候,他才知道自己伤害亲人有多深,因为已经没有一个人再相信他,而他就要死了……这个故事和陈小春的《墨斗先生》情节类似,现代版的狼来了,一个习惯撒谎与欺骗的人终于良心发现的自我检讨。不过依然照小春的差远了,并没有激起我的热情,也没能让我有美与哀伤的体验。刻意的表现手机与良心发现统一的太过牵强。

通片看影片中的四个独立成章的故事都恰巧暗合了“沟通从心开始”这一广告语,不过故事情节涣散,有点莫名其妙的感觉。一干大小明星轮翻登场也算热闹,不过是用熟悉的脸博得观众的惊呼而已,也只能靠“平兄”和“就怕骗子有文化”这样的段子来博大家一乐。至于表现命运与呼叫之间的契合则更显牵强,手机成了一种为电影而电影的符号。

《命运呼叫转移》受于创作理念和成本的制约,注定不可能成为一部制作严谨考究,让人赏心悦目的贺岁大片。但是根据影片质量与发行力度收回成本,乃至于大赚一笔应该不成问题。如果你期待不高,也会得到一些快乐的,只要你有耐心。

第4篇

关键词:《爱情公寓》;后现代;元叙事;混仿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133-01

一部由女友社区网站爱情公寓投资的爆笑青春偶像剧――《爱情公寓》,得到了以80后群体为主的年轻受众的热烈追捧。在各类影视剧激烈抢夺市场的严峻形势下,没有耀眼明星出场造势,亦没有开播前仪式化的火热宣传,情景喜剧《爱情公寓》成功地运用后现代风格打造了媒介文化奇观,树立了新时代中国情景喜剧新的里程碑。

一、“元叙事”模式渐行渐远

应该说,后现代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晚期,苏珊-桑塔格所谓的“新意识”,全面攻击现代主义的先锋与主流地位,并强调“高雅”与“低俗”之间的界限没有任何意义。自然,生发于现代主义并占主流地位的“元叙事”难免受到猛烈的抨击与批判。何为元叙事?让-弗朗索瓦-利奥塔说:“元叙事或者宏大叙事,确切地说是指具有合法化功能的叙事,即权威话语。”

《爱情公寓》明显挣脱了“宏大叙事”的框架,看不到以追求意义与深度、英雄主义、二元对立评判标准自鸣得意的现代主义的“影子”。无论从选题还是叙事方式都消除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走进观众内心。该剧讲述的每一个故事似乎都是自己身边的故事一般――零距离、零隔阂、零差异。

二、“去中心化”的喜剧人物设置

后现代主义被视为宏大叙事与普遍真理的掘墓者,必将开启一个尊重差异、文化多元的新时代。在其中,各种各样的声音都得以呈现,而“边缘”也取得了与“中央”同等的地位。

《爱情公寓》在人物设置方面就体现了“无人是中心,人人是中心”的理念。公寓内四男三女均是故事的主角,每段故事都围绕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展开,7人都参与其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他们虽然来自四面八方,并且拥有着不同的知识文化背景,身份地位和家庭背景也相差甚远,但是剧作中并没有因他们出身、社会地位不同刻意的突出这些差异,居住在公寓里的人都是平等的。也正是因为他们各自丰富多元的人生经历才在爱情公寓里为我们呈现了一部活灵活现的现代都市青年人生活。

三、与80后群体“对味”的话语构成

网络亚文化的兴起,少不了80后群体的集体智慧。《爱情公寓》与网络的渊源不止投资方是一个名叫爱情公寓的网站论坛,《爱情公寓1》播出后引起的巨大反响,使创作团体没有忘记与受众的互动,让网友提供素材,并运用当前网络流行语、网络短笑话,为观众提供了一份娱乐盛宴,让大家在繁琐的日常生活、紧张的快节奏生活和高负荷的职场生活暂时走出来,进入笑料不断、精彩纷呈的喜剧小故事中。

例(1)子乔:你不懂,左眼跳桃花开,右眼跳开。正所谓……忽如一夜春风来,春天里那个百花开!

例(2)一菲:还愣着干什么呀,送到楼下草坪上去呀,go,go,go,go,go大家抓紧时间,十分钟之后到总部开会,over!

回应:Yes,Madam.

例(1),该语言与吕子乔的个性特征相符,并将歌词和诗句的串用不但达到了缓解对方紧张心理的效果,还引发观众的一阵爆笑。例(2),中文里穿插简单易懂的英文单词是在年轻人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也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四、混仿与拼贴,打造盛宴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混仿”的文化,其最重要的标志是“历史暗示之自鸣得意的表演”,只是一种“空白的戏仿”、“空洞的复制”,拒绝承认任何惯例或准则的存在,自然也谈不上什么分歧。“混仿”既无讽刺挖苦之意,更无诱人发笑之功;它认为人们偶然说出的反常语言中并不隐含着任何既定的惯例,而某些正常的语言规范依旧存在,故而“混仿”乃是一种空白的戏仿。

《爱情公寓》被誉为中国的《老友记》,仿效美剧的创作思路与技巧,成功实现了经典美剧的本土化。美剧的流行之作大多设置多个主角,群戏段落刻画精彩,塑造了许多生动鲜活的人物和细节,结构上非常立体。在人物设置上,《爱情公寓》四男三女与《老友记》的六个主人公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来中国留学的日本人关谷成为一个创新点。在剪辑方式上,该剧模仿了《迷失》的闪回处理,《24小时》的分屏比较叙述、片头先引出引子后出主题歌等,这是对美国成熟的商业运作手段的一种致敬。

结语:《爱情公寓》以其80后年轻群体为目标受众,讲述了社会中不同类型年轻人的平凡故事,并运用典型的后现代主义风格迎合了都市青年的心理,结合了当下独有的幽默搞怪方式给受众以亲切、轻松、欢乐,并通过展现年轻人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给处在时代中的我们以有关人生选择的积极思考。

第5篇

 

我喜欢读书,从课外书书上,我可以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见识也不仅限于在课堂上了。利用这个寒假我读了两本书:《第五项修炼》和《杜拉拉升职记》,我从书里看到的似乎只是一些表层的东西,却也足以让我受益。

先看的是《第五项修炼》,刚开始看着那些环行线路图和那些专业术语,有些为难,有些看不懂。真奇怪它怎么能以连续几年名列全美畅销书的排行金榜。慢慢我读懂了。呵,那感觉真的像作者彼得圣吉博士坐在我面前,我像一个小学生样端坐着,听着他从内心深处流淌出的肺腑之言,看着他为我开启了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那些经典的事例那些睿智的语言那些寓意深刻的小故事,还有那些我还是有些不感兴趣的图表,都在给我以启迪以思考。

我喜欢那个水煮青蛙的小故事:如果你把一只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会立刻跳出。但是如果你把青蛙放在温水中,然后慢慢加热,当温度慢慢上升时,青蛙将变得愈来愈虚弱,最后无法动弹。虽然没有什么限制它脱离困境,青蛙仍留在那里直到被煮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青蛙内部感应生存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环境中激烈的变化,而不是针对缓慢渐进的变化。所以我们要学习看出缓慢渐进的过程,放慢自己认知变化的步调,并特别注意那些细微以及不寻常的变化,避免被煮青蛙的命运。

《第五项修炼》有五项主要的内容:分别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理想、团队学习、全局思考。每个团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彼得圣吉博士的观点是要我们去发展学习型的团队合作。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中学到自己需要的理论,并把这项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第五项修炼》字字如玉,发人深思,催人觉醒,授人以渔,引人成功……

读《杜拉拉升职记》完全是抱着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却也看到了许多许多的东西。这是一本贴 近现代生活的书,是对我们现代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书中的主人公,那个具有时尚名字的杜拉拉,因她身在世界500强之外企职场,执著上进踏实勤奋,用一般人难有的勤奋,再加上不断学习聪明的大脑,为她自己加薪晋级换来了机会,最终成长为这个大公司的hr经理,并为自己赢来了理想中的爱情。

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奇怪的事实:在这个世界上,成功卓越者少,失败平庸者多。成功卓越者活得充实、自在、潇洒,失败平庸者过得空虚、艰难、猥琐。人活着就像航海,“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目标在哪里都不知道,那么任何风向对他来说都是不顺的”。对于刚刚踏出校门的人们,每个人都会怀揣各种各样的梦想,然而当你真正步入一个公司,处于一个职位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其实现实与自己所想象的情况是不同的,这样有些人非要逆流而上,而有些人则会顺流而下,然而时间和实践证明往往后者会走的更远、更好、更顺利,而前者多会在抱怨中生活。因此,当你发现自己不适应当前环境的时候,我觉得其实改变自己比起改变环境更容易一些,也更实用和实际一些。这样在工作中不论环境如何改变,你都可以应对自如,因为你本身就在改变。而另一方面,对于工作和环境的不断变化,在你的身边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还应具备的就是“思考”。其实在工作中会思考的人要比只会努力的人更轻松、更有效率、更有前途。

做为一名现代社会的大学生,我们也很快将要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有属于自己的一份工作。想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我认为向杜拉拉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她的善于改变勤于思考。

生活可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你若青涩,便还能成长;你若熟透,便将腐烂。只要你还肯学,就能不断成长。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出书中的思想,读出书中作者给我们的暗示。

第6篇

关键词:满族民间艺术;美术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381-01

艺术是孩子表达情感的方法之一,他表现了孩子的个性和对生活的感受。满族文化艺术具有独特的生活情趣,代表着满族民众的审美思想,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具有艺术性,趣味性,创造性的特色,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良好素材。我们应该弘扬民间艺术,振奋民族精神,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萌发幼儿感受满族民间艺术的能力,启迪幼儿创造民间艺术美的情趣。下面,谈谈满族民间艺术资源在我园美术活动中的利用。

一、认识满族历史,了解满族文化

参观满族博物馆,让幼儿知道满族的形成与发展。满族是一个即善于学习,又善于创造的民族,由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族部落后形成的。满族的服饰充满着浓郁的东北民族特点和民族性格的神韵,衣服有精致的缝绣图案,妇女戴头饰,穿木质鞋跟的绣花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更显高贵和尊严。满族人民勇敢顽强,从小就练骑射。满族人擅长剪纸,缝绣,歌舞,雕塑,皮影,书画等。

二、创设环境 整合资源

积极创设具有满族民间艺术的环境氛围,提供丰富的材料,能够充分满足幼儿探索,创造,表达的欲望。让幼儿在自由,愉快,平等,尊重的情绪下表现自我,展示自我,从而达到审美与创作同步发展的完美意境。

1、创设具有满族民间艺术气息的整体环境。幼儿园室内外进行了改装,重新画了墙体画,修建了长廊,假山。凉亭等。当你走进幼儿园,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满族风味。感受到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满族民间艺术氛围。装饰在走廊墙壁上有剪纸,刺绣,玉雕,满族游戏,满族服饰,孩子的农民画等。美术室棚顶模仿古代皇宫图案描绘的彩图,墙壁上有剪纸,农民画,国画,布艺等供幼儿欣赏,还有家长和老师搜集来的枕头顶,荷包,肚兜兜,虎枕,虎鞋,根雕,玉雕,陶泥等。幼儿置身于艺术美的环境中,得到美的熏陶。

2、创设幼儿积极参与的操作环境。充足的操作材料是幼儿欣赏创作的前提和保障。在绘画区,老师投放了油画棒,水粉,素描纸,记号笔,水粉笔,国画颜料,水墨画工具等,让孩子通过模仿满族服饰,自己设计一种新的满族服饰。我们开展了“漂亮的满族服饰”服装展,孩子们设计出了大量不同的满族服装,颜色艳丽,美观大方,一幅幅民族生活的生动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儿童绘画有着充满童趣的天性和强烈的表现冲动,随意性很强,喜怒哀乐跃然纸上,一张儿童画的产生,是儿童真实思想的写照,是儿童思维活动过程的记录,他们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自然界的一花一木,都是他们探索的目标,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绘画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有时甚至是当成一种游戏,把各种色彩作为一种媒介,尽情地挥洒。

在创意区,老师投放了各种颜色的布料和各种彩纸,以及剪刀,毛根,彩条,针线,胶水,双面胶,水粉,油画棒等材料,供幼儿剪裁和制作服装用,家长也参与活动中,在幼儿和家长的精心设计下,经过加工,制作出新的服装。我们开展了“时装秀”活动,请来了家长,老师参观点评。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到满族服饰的起源于演变过程。一方面让幼儿欣赏到高贵典雅的满族服饰美,另一方面,让幼儿尽情地体验美,表现美。在老师和家长的配合下,一件件满族服饰,穿在了孩子的身上,那种喜悦和自豪展现在孩子的脸上,我们不得不为之赞叹,那些小设计师们的创意是超乎我们想象的,孩子们充分体验到创造的快乐。通过这些活动,激发了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了幼儿对家乡的热爱情感,养成了自信,勇敢,协作,勇于创新的良好品德。

3、寓满族民间艺术活动与美工活动中。幼儿的知识是在操作和探索中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得的。我们家乡的剪纸,陶艺,根雕,玉雕,农民画,小工艺品等都深深的吸引着孩子,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乐趣,不但可以了解满族人民的聪明才智,还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从而给孩子以启迪,以美感。

剪纸,撕纸活动都是孩子们所喜爱的,当孩子们把自己剪的窗花贴在玻璃上的时候,那种喜悦和兴奋更是让人体会到艺术的价值。

我们家乡的玉雕更是让孩子引以自豪的艺术,孩子们以石代玉设计了很多玉雕图案,在孩子们欣赏和设计过程中,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和鉴赏力更强了。

孩子们用废玉片拼画,用大茧壳,松树塔,核桃,木板,纸板等制作小玩具,这些材料可塑性强,可以千变万化,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意愿,一物多玩,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创造力。

农民画是我们家乡的一大特色,我让孩子们搜集有关农村的素材,体现家乡美,然后用多媒体展示让幼儿欣赏。孩子们欣赏到了炊烟袅袅的农家院,起伏的山峦,清清的小溪,高高的大树,山涧鸟鸣,广阔的田野,绿油油的庄稼,波浪起伏的麦田,农民的辛勤耕作,还有可爱的小猫,会看家的小狗,牛羊等等。这些美丽的景色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这些为素材,加之农民画的特色,孩子们画出了一幅幅贴近生活的图画,描述了农村的生活气息,体现了孩子们心中的美好,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情感,孩子们画好后,讲给大家听,有的编成了小故事。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和升华。

孩子们被一幅幅,一件件用民间特有的材料制作的作品和小玩具所吸引,他们尽情地享受民间艺术的熏陶,民间艺术的瑰宝在孩子的心中大放光彩,艺术的美扎根于孩子的心中。

三、丰富创意,促进发展

第7篇

天才设计师+天才导演=天才的Tom Ford

在电影圈可谓创下了最大成就的设计师非汤姆・福特莫属。他于2009年执导的《单身男人》(A Single Man)获得了一致的好评,也收获了众多的嘉奖。这部被概括为讲述“恋物”与“自恋”情结,叙事格式工整的影片。在当年获得了包括: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科林・费斯);英国电影电视协会最佳服装设计提名和最佳男主角奖;金球奖最佳男主角提名;最佳女配角提名(朱丽安・摩尔)和最佳原创电影音乐提名以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和最佳男主角奖等诸多令人艳羡的荣誉。

在这部片子中,汤姆・福特运用其对电影美学的独到理解以及低调的镜头语言为大家娓娓道来了一个动人且令人伤怀的爱情故事。影片的主题并不是表面看上去的“爱情”更不是“性”,而是人所共有的寂寞与疏离的感觉。作为一位导演的处女作而言,《单身男人》虽有不成熟和略显生硬的弱点,但仍是一部精致,恰到好处的电影。即使在电影领域获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汤姆・福特仍然表示自己并不会抛弃时尚设计而全身心经营电影,在他看来,两者皆是表达美和时尚的不同方式。

1962年,出生美国得克萨斯州。于1986年毕业于帕尔森设计学校。起初以建筑学为专业,曾经先后供职于Cathy Harwick和Francede Dleuleveut两家公司。1990年,加入国际一线时尚品牌Gucci,担任女性成衣的设计师。汤姆・福特(Tom Ford)的时尚眼光和艺术天赋在这段时间内得到充分的发挥,很快他就被提升为Gucci的首席执行官。后于1996-1997年推出了一系列以70年代为主题的设计,一炮而红,彬彬有礼地挽救了当时岌岌可危的Gucci,使这个濒临破产的品牌奇迹般地成为以后几季世界时尚界的宠儿。

本色下的“时尚大帝”

Karl Lagerfeld

卡尔・拉格斐

与Ford独立制作完整电影作品不同,另一位时尚界的多面手,卡尔・拉格斐则热衷于为自己的品牌拍摄短片或为其他品牌友情拍摄广告,当然也少不了在自己的传记纪录片中出镜。短片《Magnum》一部由三个关于冰激凌品牌“Magnum”的小故事组成的充满艺术气息的系列小电影,讲述了由Rachel Bilson扮演的超模沉迷于冰淇凌,只能在饱食一顿后才能摆出美丽得体的造型的故事;而在早前的柏林电影节上,一部关于卡尔,拉格斐的纪录片《时尚大帝》(Lagerfeld Confidentiel)同样出尽了风头。这部由卡尔,拉格斐的忠实拥护者,知名导演坎鲁道夫・马可尼(Rodophe Marconi)拍摄的传记电影是首度卡尔,拉格斐让外人进入他的世界,向大众展示老佛爷的私密生活。

卡尔・拉格斐(Karl Lagerfeld)每年为Chanel制作8个系列的服装,包括成衣和高级时装,为Fendi制作5个系列,同时还为他自己的品牌做设计。他这种超强的能力令他在时尚界独步天下。除此之外,他也是著名的摄影师。他不仅为Chanel拍摄宣传照和产品目录,还举办自己的摄影展。作为一名通晓英语、法语、德语和意大利语的读者,他连出版业也不肯错过。他在巴黎Rue Lille上开设了一家叫做7L的书店,所出版的图书主题横跨他感兴趣的各种领域,包括时装、摄影、文学、广告、音乐、报业、神话、插画、幽默作品和建筑。然而其中最为畅销的还是Lagerfeld本人在2002年出版的《Karl Lagerfeld减肥指南》

(The Karl Lagerfeld Diet)。

让时装无限想象

Jean-Paul Gaultier

让・保罗・高提耶

与之前列举的设计师优雅风格截然不同,设计师高提耶为实验性的艺术电影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曾为大量非主流影片设计了戏服,其中包括《色香味》、《姬卡》、《童梦失魂夜》,当然还有吕克・贝松(Luc Besson)那部著名的影片《第五元素》。喜欢深陷于电影中的高提耶在所有这些作品当中都将自己标志性的风格夸大到极致,大量运用内衣外穿和不对称裁剪的手法,为观众打造了一个奇幻充满想象力的世界。

让・保罗・高提耶(Jean-Paul Gauhier)的祖母是位订制服设计师,从小待在祖母的身边,开启了高提耶对时尚世界的憧憬。18岁时的素描引起了皮尔・卡丹的注意,获得了跟在著名的未来派设计大师身边学习的机会,也奠定了他日后成为设计师的基础。目前拥有高级成衣系列Jean PauI Gaultier、高级订制服系列Gaultier Paris、还有中性副牌JPG,品牌之外,还替大量舞台剧及电影设计剧服。

她,本身就是一部电影

Gabrielle Chanel

加布里埃・香奈儿

时尚大师香奈儿的传奇人生为无数电影提供了灵感,不论是那些以她为主角拍摄的电影还是几乎每部时尚电影中都会出现的她所创造出的香奈儿标志性粗呢套装。仅这几年,就涌现出了好几部关于香奈儿的电影,充斥着大荧幕。这些讲述她早前奋斗史到后期功成名就的故事以及片中“扁平的狭边草帽”、“打着大花结的女式紧身上衣”、“海魂衫花纹的女式羊毛衫”等带有浓浓香奈儿特色的服装都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hanel品牌的创办人加布里埃・香奈儿(Gabrielle Chanel),1883年出生于法国的Auvergne。她六岁时母亲离世,父亲更丢下她和4个兄弟姐妹。自此,她由她的姨妈抚养成人,儿时入读修女院学校,并在那儿学得一手针线技巧。她基于男装的模式和现代主义的出发点,崇尚简洁大方,成为20世纪时尚界重要人物之一。香奈儿一生都没有结婚,她创造伟大的时尚帝国,同时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其本身就是女性自主最佳典范,也是最懂得感情乐趣的新时代女性。

电影与时尚风格神话

Hubert de Givenchy

于贝尔・德・纪梵希

1927年,于贝尔・德・纪梵希(Hubert de Givenchy)出生在法国Beauvais的一个富有家庭,父亲是矿山业主,家里并不赞同年轻的纪梵希从事时装事业,而是希望他能成为一名律师,但纪梵希坚定了自己的选择。1952年,创建“纪梵希工作室”(the House of Givenchy)。从1953年延续到90年代,奥黛莉・赫本式晚礼服一直是纪梵希服饰的象征与标志。

纪梵希与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的长期合作为影坛缔造了无数的经典,也为时尚圈留下了永不过时的小黑裙。可以说自从两者合作以来,电影与时尚的关系就被彻底改变了。时尚不仅仅再是为电影服务的从属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也决定了一部电影的受欢迎程度以及源远流长的可能性。赫本自从恋上纪梵希的设计之后,几乎在有生之年一直爱穿纪梵希的时装,而在电影《甜姐儿》和《蒂凡尼的早餐》中由纪梵希打造的形象也成为了永远的优雅的象征。

穿Armani西装的男主角

Giorgio Armani

乔治・阿玛尼

第8篇

关于情人节活动总结优选范文   2021年2月14日晚,xx情人节活动成功落下帷幕,此次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树立了良好的邮政企业形象。同时业务成效显著,爱要怎么说出口爱情套餐成功订出1314套餐xx份、520套餐xx份、360套餐xx份、199套餐xx份、50套餐xx份,销售个性化爱情邮票xx张,DIY打印xx张,邵武温泉门票xx张,爱情漫递服务xx元,共计创收xx万元。此次活动能够获得圆满成功,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提早谋划

  在一月中旬,局领导就提出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情人节活动,并且要求要自行举办,不与任何单位合作。局领导亲自参与活动策划,对活动的总体布局、氛围营造和宣传方式,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同时还成立了情人节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徐慧兰局长亲自挂帅,制定工作计划及进度要求,提出具体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职责,要做到一分部署,九分执行。

  二、产品创新,打造竞争优势

  有了局领导的指导性意见,各专业部室就产品开发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产品方案不断的修改和完善,最终开发出了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个性化爱情邮票、镂空复古爱情信封、爱情纪念戳、爱情火漆封印、爱情DIY明信片等,同时考虑情人节市场特点,搭载了玫瑰花、时尚玩偶和情人节伴手礼。针对产品我局还提出了爱情漫递服务:将带有爱情火漆封印的情书邮寄给N年后的自己,给自己一份惊喜!

  光有产品还不行,还要有情人节的互动活动作为载体,才能将活动氛围营造起来,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情侣来参与。徐慧兰局长在情人节专题会议座谈时说道。为此我局将情人节活动分成三个阶段:爱要怎么说出口、敢爱敢秀、亲密无间真爱永恒。爱要怎么说出口和敢爱敢秀以产品为主,亲密无间真爱永恒为互动活动,互动活动设置了丰富的奖品,情侣必须参与爱要怎么说出口或者敢爱敢秀才能参与互动活动赢取奖品,活动一环扣一环,打造产品竞争优势。

  三、宣传方式多样,营造活动氛围

  为了营造良好的情人节活动氛围,在局领导的指导下,将主题邮局布置成爱情主题邮局,制TA,约吧!就来爱情主题邮局宣传条幅,悬挂在局门口进行情人节活动宣传,制作宣传海报展示活动详情,同时还通过公众平台进行连续宣传,橱窗展示奖品吸引眼球,活动现场用玫瑰花、爱情邮票和心形气球进行装饰,播放情人节音乐营造出情人节活动氛围,爱情主题邮局吸引了大量情侣驻足关注并参与。

  此次活动虽然已圆满结束,但是活动中还有些不足之处,如未发放正式的邀请函细节工作未做到位,通过此次活动,为我局今后其他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揭开武夷邮政创新发展新篇章。

关于情人节活动总结优选范文   7月31日星期一,中午,金牛街清真寺午饭。午饭时,我脑子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今天是中国传统的七夕,也就是“中国情人节”,何不组织个什么活动联欢呢?我的想法才说出来就得到了P哥的极力鼓励,易卜拉欣.强哥哥也出来说要尽力配合我,还说地点就选在“金马碧鸡坊的驼峰客栈天台上,时间就定在晚上8点了”。同时“春天花会开”美女也站出来说绝对的大力支持,并且还负责去xxxx群里发公告。就这样,一个中国情人节联欢活动的计划就诞生了。活动组织者“xxx(西来西往)美女,当然就是本人了。嘻嘻!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下班了。我和同事(道长)匆匆吃过晚饭后就往今天活动目的地“驼峰客栈“飞快地赶去。去到那里一看,想不到已经有8、9个人已经先到了。人未坐下就收到了易卜拉欣.强哥为大家准备的红玫瑰两只,心里为之十分感动:“强哥为大家考虑的真是周到啊”!

  快8:20了,人是越来越多了。一数,竟然已达20多个哦!在随后的时间里,又接着来了4、5个,使得总人数达到了27人(其中美女19位,帅哥8位)。想不到我第一次组织活动就来了这么多人的捧场,真是激动不已!由于人数很多,三个桌子不够坐,大家不得不重新转移到天台上去。三张两米左右长的桌子还显得拥挤了些!正如思远说的:咱们的群是一呼30多应啊!

  游戏正式开始了,“道长”首先被推选主持接龙游戏。两轮后,小强接着开始主持传统游戏“杀人”,两回合下来,“赛义德”竟然被大家活活给“冤死”了,真正的杀人老手“阿穆”却隐藏的十分深,一直没被缉拿归案。不过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第一回合“阿不杜拉”就被大家抓获了!作为对“杀手”的惩罚,被抓获者在大家的鼓励下向在坐的一位美女送上一朵玫瑰花!

  人多力量大,点子也多。在大家的提议下,我们开始玩一种传统游戏“冒大险”。这一提议可就热闹了。“臭豆腐西施”在游戏中被抓了手被惩罚了,她用天津方言给大家绘声绘色地朗诵了诗歌:“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其实那不是云,那是一朵朵的大棉花”,她的话音一落就引得了大家的一阵捧腹大笑;马莹(女)给大家表演了“街舞”;“蓝梦”被罚带领大家表演了“感恩的心”。好戏真是接踵而来:就在2006年农历的7月初7夜里,“昆明回族四大才子”诞生了,小强、赛义德、阿穆、马云,四个人在玩游戏时被抓住了。作为惩罚,四个人为我们表演了06版的“唐伯虎点秋香”。四大才子屁股扭扭,脖子扭扭,猫步也走的不错,惹得大家捧腹大笑。在在精彩绝伦的表演中,马云(男)还友情客串了一回“如花”;“南儿”被罚教三个大男人表演傣族舞,“南儿”优美的舞姿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但遗憾的是三个男人学生表演得和打太极拳差不多,但同样也获得了大家阵阵的掌声!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兴致越来越高。20多个人在天台上玩起了昆明的传统游戏“城门几丈高”,把今晚的活动推向了!(不懂“城门几丈高”游戏的朋友敬请观看昆明电视台“街头巷尾”节目,谢谢!)此时的我们仿佛回到了天真无邪的童年,整个人都被快乐包围着……

  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已凌晨了。大家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驼峰客栈”。

  此次活动在本人的倡议下得到了易卜拉欣.强哥哥的鼎力支持,“春天花会开”美女的友情相助,以及各位同胞的积极参与才留下了如此美好的回忆。在此对各位同胞表示深深的感激!

  期待着来年的七夕………

  关于情人节活动总结优选范文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响应区文明办倡议的"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活动"。我街道积极做出了准备,在社区内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七夕"等一系列主题活动,让广大群众在活动中不仅感受到了体现关爱、倡导真情的节日氛围而且引导群众树立了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现将"七夕"活动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为确保此次七夕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我街道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对七夕活动进行总体部署,并制定了活动方案。要求此次活动突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在全社会营造体现关爱、倡导真情的节日氛围。

  二、具体活动情况为引导社区居民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促进现代家庭观念的健康成长,在全社会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我街组织社区开展"爱在七夕o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邀请居民参加了这次活动。男女老少聚在一起,一边聆听社区书记精心准备的有关七夕节的家庭美德小故事,一边诵读中华经典读物,促进了家庭和顺,邻里和睦。在活动中,居民们不仅了解掌握了"七夕"这一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更是由此走进了绚丽多姿的民风民俗,品味到祖国浑厚悠远的文化风韵。

第9篇

【关键词】阿拉伯文化;中国文化;关系分析

中国和阿拉伯地区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四大文明名古国之三(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中国)就是源自于这两片区域。中华民族和阿拉伯民族在各自的土地上用智慧创造出了一系列璀璨的文明和文化,两大民族之间密切、深远的文化交流也先后为后人留下了海上的“香料之路”和陆地上的“丝绸之路”等宝贵的遗产。本文通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阿拉伯文化与中国文化两者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阿拉伯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一)地域文化。随着农耕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中国文化伴随着产生,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中国文化是一种以农业文化为根柢的传统文化,并且经过许多代人的积累以及总结,趋于完整和成熟。从世界地理位置来看中国,处于大洲之隅,四周分别被高山、沙漠以及海洋环绕,形成一种与外界半隔离的状态。这样的地域位置既促使古时的中国形成了统一的集权制度,又导致了苟安和封闭的思想。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阿拉伯文化以游牧文化和沙漠文化为主,具有自由和开放的特点。在很早以前,阿拉伯国家位于世界各大洲的中心区域,同时也是南北和东西交通的要道。在阿拉伯历史上,有多种先进的外来理念与科学技术以文化为载体融入到阿拉伯文化之中(如古希腊的哲学,中国的造纸术,埃及的农耕技术等),使得阿拉伯半岛成为多元化的汇合之地。与中国文化相比较,阿拉伯文化更加放、自由,这是因为其依存于完全开放的地形所形成的。

(二)历史悠久文化。中国文化历史悠久,起源于公元前十七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即殷商时代,到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256年达到成熟阶段。由于儒家思想迎合了当时统治者的需求,再加之该思想提倡忠孝之道,儒家文化逐渐成为当时的文化主流,对后来的中国文化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直至今日,在中国文化深层观念中,任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体现中国古代文化经过千年的发展而成的经典著作主要有以下几篇:如《论语》,其主要是记载了孔子的言行;由孔子整理而成的《春秋》、《礼》、《诗》、《易》以及《书》等。这些儒家经典为后来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

阿拉伯文化发展的第一巅峰时期是公元7至8世纪的倭马亚王朝时期。在该时期,阿拉伯诗歌、语言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特别是阿拉伯的诗歌,有着广泛的题材,严谨的思路,丰富的内容,高尚的艺术性,从而使其诗歌具有典范的特点。这些诗歌,不仅表达了游牧民族年青男女之间的爱情,而且也勾画出了沙漠皓月当空的华丽景观,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群体部落的真实生活,从而体现了人们单纯的思想感情。

然而,除了诗歌方面,阿拉伯散文、小说也相当不错。如阿拉伯文学宝库中的奇珍异宝《一千零一夜》(又译作《天方夜谭》)便是在阿拉伯文化又一鼎盛时期(阿巴斯王朝时期)形成雏形。这部家喻户晓的文学巨著,在世界文化史中具有重要的文学和历史研究价值,是经几代人的口口相传才最终形成的。《一千零一夜》中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大故事套小故事的形式使得通篇组织紧凑,长而不冗,杂而不乱,层层深入,丝丝入扣,峰回路转,肤岩起伏,趣味无穷。据考证,其对欧洲的一些名著如《十日谈》、《堂吉诃德》等产生过很大影响。

(三)和平文化。阿拉伯文化与中国文化一样,也是一种和平的文化。这主要是由阿拉伯文化中的灵魂――宗教(伊斯兰教)的性质所决定的。“伊斯兰”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是“和平”之意,同“战争”、“仇恨”相对。当时伊斯兰教高尚的教义和信仰,使阿拉伯游牧民族的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进行了规范化,从而形成相应的行为准则,使游牧民族的行为和思想得以极大的净化,最终形成了高尚的伦理道德形象。同时该宗教以和平以及和善待人的思想,教化穆斯林们要包容,要诚信,要顺服主命。而在伊斯兰教出现以前,阿拉伯社会却以崇尚匹夫之勇、血亲复仇。因此,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世界历史上少有的反映和平思想和精神的文化。

(四)宗教文化。中国文化对于外来文化通常是取其菁英、去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态度,这是一种具有极强韧性的文化。如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被加以本土化地改造和吸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三大系:汉地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从而使它适应当地的水土,最终能够与本土文化融洽相处。

阿拉伯文化也是一种极强的韧性文化,既能对各种文化进行吸收,同时也能渗透到其它文化中。如伊斯兰教承认犹太教的先知及经典,吸收了大量犹太教的思想和教法、教规,如教义中的认主独一、悔罪、信后世,教规中的区别“洁净”与“不洁”的食物。这些不仅成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特征,也随着阿拉伯帝国向外扩张而传播,成为当今世界皈依伊斯兰教十六亿穆斯林的准则。

三、结语

由于中国与阿拉伯各国之间自古以来的密切来往,双方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是在贸易上、文化上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全方位的合作。从文化角度来讲,中国文化与阿拉伯文化合作友好典范之一是儒家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合作。随着国际格局的逐渐变化,要增强双方的共识,增加共同的利益,从而使双方之间的文化合作以及交流更加深入。积极开展两国的文化交流,是现代化格局下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两国人民的长久利益的选择,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我相信,通过文化这座联系的桥梁,中阿双方在各方面、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中]白得鲁丁・海维谅著,优素福・陈克礼译.中国和阿拉伯的关系史[M].香港天马出版社,2006,12.

[2] 丁俊.中国阿拉伯语教育史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9.

第10篇

初步摸索找好酒

西北工业大学虽说是一所以航空航天航海工程为专业特色的学校,却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学校每到周末都会开展通识教育或相关的选修课,但这种课的授课方式往往比较传统死板,效果也一般。

电子信息学院的吴闻川老师就开始思考:“比起老师给学生授课,不如让学生给学生授课,这样的颠覆模式会不会有新的效果?”于是,2013年12月份,吴老师就想到了“学生百家讲坛”的点子。“让学生有机会像老师一样站上讲台开坛授课,像易中天、钱文忠一样侃侃而谈自己的课外钻研。既能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传播知识,讲课者与听课者是双赢啊!”

吴老师把这个想法跟学校团委交流后得到了肯定与赞赏,并希望活动在全校开展。2014年3月开学初,“百家讲坛”开始了第一季尝试。刚开始,大家都没有经验,很多学生觉得新鲜好玩,风头一热就跟着报了名,统计下来有80多位学生参加。接着学校要求参加报名的学生花一周的时间去备课,这个要求一出来,一下走了大多半,只剩20多位学生。之后,再经过试讲的选拔,只有三四名学生可以真正走上讲台。比如讲“摇滚乐”的胡家康、“经典英文诗歌鉴赏”的马子晴、“哲学与思考”的吕焰。

除了通过报名筛选的学生,吴老师和其他一些学院的老师还主动邀请了一些能力出众的学生来参加讲座,比如西北工业大学国学社的副社长赵梦圆。赵梦圆是个国学迷,对先秦的文化、历史、哲学、诗歌散文都有很多研究和了解,这部分知识对西北工业大学的学生来说正好比较欠缺,吴老师就希望赵梦圆打好开头第一枪。经过一系列准备,学生百家讲坛第一季第一讲定在了2014年的5月5号晚7点。

开坛美酒讲国学

“在《诗经・关雎》里面,有两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大家都知道‘窈窕’是美好的意思,但古人为什么说‘窈窕’而不是‘窕窈’呢?”“其实,把‘窈窕’分开解释会发现窈是指代内心,而窕则表示外貌,可见君子对女子的喜欢是先考虑心灵美的。”主讲国学的赵梦圆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坐在台下的学生也都听得津津有味。

作为第一季的首次讲座,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这当然离不开讲座背后的认真准备。“先秦文学是中国文明的滥觞之地,我们应该多去研究。”在赵梦圆的身上会不经意之间流露出一种复兴国学的愿望。一开始,赵梦圆想找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诗歌,然后加入自己的理解重新讲解。但吴老师却认为这样太过零散而且没有主题性。国学内容庞大,如何才能吸引大家,又能引发思考,从而了解国学?师生在一起琢磨了很久,最后把主题定为“诗经与爱情”。“爱情是大学生很喜欢且容易接受的话题,而诗经有很多关于爱情的诗歌,两者正好可以结合。”赵梦圆觉得吴老师的切入点很不错,就沿着这样方向去搜集资料着手准备。

最终,赵梦圆将系列讲座取名为“如诗爱情,经久弥新”,按照总分总的讲课模式,先通过《诗经・关雎》这首诗总述君子的爱情观,然后从恋爱过程:相思、表达、行动、勇气、责任等几个方面具体阐述君子爱情观的特点,最后用《诗经・邶风・击鼓》中“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诗句总结,告诉大家:爱情,要且行且珍惜。

讲座准备好了,校园里的公告栏,宿舍楼下的活动栏都张贴起了海报,学校在官网、“三航青年”等微信平台也鼓励学生去参加讲座。为了吸引更多学生前来听讲,吴老师还给每个到场的学生发了一个可以盖章的小本子,每听一次讲座就盖一个章,积累一定的次数还可以得到一些小礼品。

经过努力,第一讲到场的有40多人。大家本是都抱着好奇的心态前来参加,但赵梦圆不仅把国学中的诗歌讲得简单易懂,并且有着作为90后独特的理解。就比如讲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时,“这里面‘友’字不仅仅指今天朋友的意思,而是君子与女子产生好感,形成男女朋友。而‘友’下面里的‘又’,在象形文字中其实是两只手交叉在一起,这就说明执子之手,要相互扶持,有一种责任心。”这让很多听众都有耳目一新之感。

在一次讲座结束后,一位男同学对赵梦圆说:“你知道吗,自从听过你的讲座,我现在去图书馆就会情不自禁地走到文学板块,翻阅几本先秦时代的诗文。”听到这话,赵梦圆心里翻起一阵热浪,似乎能感受到复兴国学的梦想在一点一点地萌芽。在大家的口口相传下,在第二讲时,听众来了100多人。就这样,百家讲坛第一季慢慢开展起来。

好酒可以多贪杯

经过一个学期的摸索,百家讲坛的活动流程初步形成。讲坛于开学3周后展开,一直持续到第11周或12周,讲座时间则完全尊重讲课的学生,只要提前一周上报就可以,学校会把讲座提前排好,放到各个宣传栏里。如果讲者讲得好,还可以适当延长。比如第二季讲座中讲西方音乐史的韩韵潼就从2期讲座延长到了5期。

“我们的主讲人很会唱歌的,大家想不想听?”2014年9月初,在电子信息学院报告厅里,韩韵潼的几个好朋友正起哄请他唱歌,结果大家的兴致一下被点燃了:“来一个!来一个!来一个……”听到大家热情的呼喊,主讲人韩韵潼实在无法拒绝,就给大家清唱了一首意大利歌曲《请别忘了我》:“Se fossi qui con me questa sera. Sarei felice e tu lo sai……”很多人虽然不懂意大利语,也都听得如痴如醉。伴随阵阵掌声,百家讲坛第二季“西方音乐史”的讲座开始了。

韩韵潼不仅歌唱得好,而且对西方音乐史研究得更是十分深入,从西方不同时期的音乐剧特点到具体的乐队布局方式、剧场礼仪、特色乐器等都有涉猎。

“大家都熟悉钢琴,当看到大键琴的时候下意识就会想到钢琴,因为二者从外表看长得实在太像,并且大键琴还是钢琴的前身。但其实这两种乐器的发声机理是截然不同的。大键琴也叫羽管键琴,它是靠内置的羽毛拨弦发声的,属于拨弦乐器,所以声音很清脆,而且很短促,而钢琴是用里面的毡锤敲击琴弦发声的,属于击弦乐器的范畴。”说完,韩韵潼就给大家播放了相对应的音视频,让大家更加直观地对比了解。

由于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历史十分丰富,但大部分人对这块又都不是很熟悉,所以韩韵潼主讲的“西方音乐史”就从这点入手。为了让大家容易接受,韩韵潼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乐器作为切入点,比如大键琴、维奥尔琴、木笛、鲁特琴等。在讲解具体内容时,韩韵潼不仅会插入相应的图片,还会选取相关的音乐剧,如巴洛克时期最著名作曲家维瓦尔第的两段音乐《D大调鲁特琴协奏曲》和为多乐器而做的《C大调协奏曲》等,让大家先从理论去认知,然后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去感受,加深了解。

一开始,韩韵潼心里很担心,害怕没有学生来听课,会冷场。所以每次讲课前,韩韵潼都要去吴老师办公室,先给他讲一段。吴老师每次听完都会有所收获,所以,他也会邀请很多师生前去听讲。结果大家都很享受韩韵潼精心准备的内容。于是,吴老师建议韩韵潼多讲几节课,可以多融入中国传统乐器与西方乐器对比分析的讲解。

在最后一期中,当韩韵潼讲到威尔第的《茶花女》时,他为大家播放了维奥列塔临死前的经典片段:从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到唯美的男女主角二重唱《告别巴黎》,再到剧终维奥列塔死在阿尔弗雷德的怀中。最后台下真的有几个同学哭了,“这一幕真的让我难以忘怀,因为我看到了一些人从对歌剧毫无兴趣,到进入剧情为剧情所动的转变。我也真正感受到了这个活动的意义。”

混合酒香弥漫校园

两季的讲坛举办后,这个活动越来越引起学校师生的关注。到了2015年春季学期,很多学生积极主动地报名参加讲座。除了文史哲,作为一所以航空、航天、航海工程为特色的学校,理工科类的讲座更抓人眼球。

“南美人90%是同一个人后代,北美人50%人有同一祖先。”大家听到这个说法立马瞪大了眼睛。“真的假的?”“这结论怎么得出来的?”2015年3月20号的晚上,长安校区的报告厅炸开了锅,大家被一个有着奇特想象力的理科男牢牢抓住了眼球。

“这些都是通过DNA鉴定得出来的结论,比如说利用Y染色体可以追踪父系,细胞质DNA追踪母系。”主讲人杨鹏飞一边解释,一边开始在黑板上用计算公式给大家演算,借助粉笔来讲解其中的道理。当时吴老师恰好在现场听课,记忆非常深刻。“当时整个教室都安静下来,全场的人就看见一个小男生拿着粉笔疯狂地在黑板上写着公式,计算着各种数值,写满一黑板就用黑板擦擦去,然后又满满写了一黑板。我们大家真的有种看傻的感觉!”

这个让大家看傻眼的主讲人杨鹏飞,只是西工大物理学院的大一新生。别看他年龄不大,讲起课来却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手。而他讲座的主题“现有条件下星际穿越的可能性”更是新鲜独特,吸引了很多学生前来听讲。

对于科幻,很多人都抱有一种神秘仰望的视角。那里有太多的秘密,太多未知的领域。但对于一个科幻迷来说,却有着多于常人的想象力,并希望把这种想象演变成一种行动、一种实际操作的可能性去钻研,这就是杨鹏飞的世界。“大家对这块都很陌生,基础知识的不足,使很多人认为星际航行只不过是拥有‘更大的船’和‘更大的马力’,然后像坐着时光飞船似地去开辟一场新航路。”但理科专业的杨鹏飞明白,“事实上基于‘光速不变原理’和宇宙这么大的尺度,星际航行将不同于以往人类历史的任何一次远征。”他想通过讲座给大家讲述未来的星际航行可能会是怎样的情况。

一般在讲完知识理论后,杨鹏飞还会用科幻小说或者科幻电影举例子。例如《阿凡达》电影中有一幕场景:人类跨越宇宙,来到潘多拉星球寻找某种矿物质……并决定发起战争。不久,在导弹声中圣树被打倒了。杰克的阿凡达开始劝整个森林的人们奋起抗战,而杰克身为魅影骑士屡立战功,最终获得胜利……这部分给观众紧张激烈的感觉,但杨鹏飞指出,从科学角度来说这完全不合理。人类并不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做出很多事情,这有悖于时空相对论。“星际航行并不同于大航海,航海时我们绝对不会考虑尺缩钟慢质量增加,但航宇必须得考虑。因为就我们太阳系而言,直径大概是一光年,银河系是10万光年,整个已知宇宙的直径约是140亿光年。我们飞行器的速度即使接近光速,对于地球上的人来说飞出太阳系最快也是半年后的事。所以很多科幻片是不合理的。”不少文科生表示,杨鹏飞的讲座虽然比较抽象,有种听天书的感觉,但这种感觉却特别棒,“你会惊讶原来在我们校园里还存在这样一个大神人物!”

学生百家讲坛对于受众小但话题好的讲座也同样重视。吴老师说:“在国外很多大学都会有千奇百怪的社团,这些社团可能只有四五个人,但讨论的话题并不一定枯燥。”

对于这些规模比较小的讲座,学校就不拘于开讲场所了。比如在百家讲坛第二季的讲座后期,主讲“明初四大奇案”的饶文玉就把开讲地点从庄严拘谨的报告厅,转向了独具情调的Corner咖啡厅,讲座也摇身一变成为一场听众与主讲人分享心得,畅谈历史的座谈会。很多学生表示,他们更喜欢这种氛围轻松的讲座。

微拓We Talk

由于微型讲座也同样受到大家喜欢,于是在今年上半年,吴老师就将咖啡厅讲座部分单独拎出来,做成了一个百家讲坛的新形式,并取名“微拓”,即“We Talk”的意思。“微拓的口号是‘小空间拓展大思维,小话题开启大视野,小故事蕴含大道理’”吴老师希望微拓能成为西工大轻松、开放的微学术、微文化、微生活交流平台。

2015年5月份,微拓在西工大管理学院南楼二层的“不凡咖啡厅”展开,前几期吴老师不仅免费请大家喝咖啡,还邀请了很多厉害的大牛。比如中国工程物理研究所的胡八一研究员跟大家分享了“武器设计中的两个经典物理故事”;学校张若南副教授跟大家讲述了“无线技术的演进: 从人的互联到机器的互联”的知识;陕西省国际交流中心的绳文琳研究员与学生们交流了“德国文化与德国留学”的问题……吴老师希望大家能慢慢喜欢上这种学术氛围,从一开始的名人邀请变成学生主动报名参加,然后形成一种习惯。“虽然有的话题不适合在报告厅里举行,但也同样有意义。这样既能弥补百家讲坛的空缺,也能给更多学生锻炼的机会。”

2015年9月,吴老师打算推出一款针对百家讲坛的校园APP,学生可以在APP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然后邀请身边的朋友,询问大家是否感兴趣,只要有8位以上学生喜欢这个话题,就可以组织讲座,地点可以是咖啡厅或者操场或者小教室;如果是人数众多的,达到几十个人甚至几百个人,学校则会组织大教室或者报告厅。

第11篇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 英文电影 实际作用 选材原则 教学方法

一、英文电影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际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听力水平。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为了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教师往往采取让学生听录音,做真题的形式。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被动的,其积极性未能被充分调动,枯燥单调的听力训练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客观上降低学习效率。电影赏析作为新型的教学手段,既有听力内容,又有图像资料,丰富的故事情节及多样的影片人物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这些都使学生完全投入地听人物的对白,以提高听力水平。总之,在观看英文电影时,他们既获得了英语语言知识,又了解了英美等国家的历史文化,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2.呈现地道的英文对话,提高学生口语水平。在英文电影中,影片人物的对白并不如常规英语教学中那样句句完整,而是根据当时的语言环境实际使用的,因此学生能够学到课堂上所学不到地道的语言,而且通过对原版英文电影的观赏,学生的语音语调也在学习过程中得以纠正和提高。在看电影的同时,接触新的短语与生词也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加强词汇的积累,扩大其词汇量。比如在电影“Rome Holiday”(《罗马假日》)中公主有一句经典的台词,“I will cherish the time we spend together as long as I live.”如果在平时,让学生死记这么一句话,效果未必会很好,而在观赏这部浪漫爱情电影时,在那感人氛围的影响下,学生会很主动地把这话记住。

3.有助于学生对西方文化有直接的了解。很多英文电影能够反映西方社会的各种文化,对于一个英语非母语的学习者而言,要想熟练地运用英语,就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高职英语教学强调让学生应用,要想让学生在不同语境中正确地使用相应的语句,就必须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观赏英文电影可以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直观地接触到西方文化。比如在电影“Home alone”(《小鬼当家》)中,学生可以真切感受到圣诞节的节日气氛及其风俗,在英文电影赏析中,学生还能学到一些非语言交际文化,比如人物的各种动作代表的不同涵义。

二、英文电影的选材原则

说到看英语电影,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看时下被炒得火热的大片。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现在的大片在制作时往往注重追求视觉等感官刺激而忽视语言的锤炼,看这样的影片,看着是热闹但对语言学习不会有多少益处。用于英语教学的原版电影应从语音、语调、节奏、用词、思想感情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地筛选,选择时大体应把握以下几条。

1.要选择思想内容健康向上或者能够反映人生真谛的影片。电影与其他教育手段一样,所隐含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所选影片应该有益于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念,使他们以正确的视角和心态解读英美文化和现代生活,坚决杜绝那些带有消极思想或低级趣味的影片进入课堂,以免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2.要选择适合英语语言训练和学习的影片。这大体可从三个方面把握:一要语言含量大,二要内容贴近生活,三要发音清晰地道。根据以上标准比较适合学生学习的影片应为生活片、情景剧、轻喜剧和科幻片,而不是枪战片、或恐怖片。像屡创票房及各项艺术奖项神话的《阿甘正传》、《乱世佳人》、《罗马假日》、《红与黑》、《魂断蓝桥》等原版老电影语速慢、句子完整、语音清晰、难度适中,比较适合学生学习使用。

3.所选电影最好与课文内容有关联,比如在《新起点大学基础英语教程一》中,有一个单元是介绍奥黛丽·赫本的,教师可以选择其经典影片《罗马假日》让学生欣赏。该影片对白相对简单,又与课本知识紧密联系,学生通过观赏该影片,既领略了赫本的精湛演技,又对所学的课本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使用英文电影进行教学的方法

1.阅读与电影有关的背景等材料。广泛的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深化他们对电影内容的理解。除了阅读和影片相关的电影字幕外,我们还要组织学生对影片相关的内容进行阅读,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高理解程度。这些内容包括影片的相关评论、影片主题的背景知识、影片作者和主要演员的经历和概括、影片的有关新闻等。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渠道获得这些材料,比如电影网站和电影杂志等,在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之后,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多次使用,并不断对材料进行整理和补充。

2.精看与泛看相结合。对于需要精看的影片,要让学生反复看,彻底搞清电影的文化背景,挑出其中的精彩语言进行模仿、朗读、背诵。课后作为书面作业,还可让学生就影片中感兴趣的角色或情节进行描述和评论。经过反复练习,让学生逐渐积累起大量英语口语的短语或句型。与此同时,要注意泛看选择不同题材、不同背景、不同时代的影片,尽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

3.复述影片内容。电影内容的复述是学生看电影之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整个故事的内容或者某个片段的内容。这就要求同学们在观影过程中把一些具有重要线索的人名地名等记录下来,我们可以让某一个学生单独复述影片内容,也可以把需要复述的内容分成几部分,按照故事发生的线索分配给几个学生复述,每人负责一部分,这样既提供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又减轻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当然对于电影内容的复述,我们应该选择那些线索性较强,内容有趣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对此项活动保持较高的兴趣。

四、结语

利用原文电影进行高职高专英语视听教学,把语言教学情景化,把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相结合,使学生同时见其形、听其声,培养用英语思维的能力,符合高职高专言语交际的需要,有利于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突破了课堂教学和规定教材的局限;电影的内容丰富、生动形象、有声有色、有情境,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加深印象、强化记忆。只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他们学以致用,就将使他们在听说方面有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李曦.英文电影赏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电影文学,2010(16):35.

[2]路金金.影视英语对成人英语教学的影响[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9):20.

第12篇

与很多青年导演不同,朱导演刚毕业就有了执导电影的机会,所以他根本不需要依靠电视电影这块跳板来积攒“名分”。之所以结缘电视电影,他完全归结于电视电影与自己性格的.契合:“电视电影在资金、艺术的限制上相对来说要更加宽松;在美学、制作规律、以及受众接受上来说,都是一个比较中庸的艺术品种,这比较符合我的性格。”

朱楓更把导演当作是一种职业。只要剧本不超越他的道德和艺术底线,他就会竭尽全力地将其呈现为流动的影像:“如果我接下一个60分的剧本,经过我的导演创作把它拍成70分的作品,虽然这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但实际上要从一个职业的角度来看,我会非常的满足。”“小富即安”——这就是他所信奉的人生态度,而我还看到了他淡泊名利后的从容。

电视电影的迅速发展,为许多年轻导演建立了一块重要的“言志”的阵地,许多导演开始在这一片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众多导演中,朱枫无疑是他们中间比较“另类”的一个。朱枫是国内比较早的电影学研究生,也是谢飞导演门下的第一位硕士研究生。他1994年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以后,到上海电影制片厂任导演,很快就有了拍摄电影的机会。1995年,朱枫凭借自己的导演处女作一一电影《乐魂》在影坛崭露头角,获得当年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影片奖的提名,并被评选为“广电部重点推荐影片”。在他之后的创作中,电视电影占据了更为重要的地位,就像他自己所说:“对于我的创作来说,剧本的好坏要比是否是胶片电影更为重要。”到目前为止,朱枫一共导演了六部电视电影(包括数字电影):《星期天的玫瑰》(2001),《青春与共》(2002),《他人嫁衣裳》(2003),《流云》(2003),《我爱杰西卡》(2005)、《春蚕》(2007)。其中,《青春与共》获得了第三届电视电影百合奖一等奖、第2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电视电影奖提名,《我爱杰西卡》获得了第11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电视电影奖、第五届电视电影百合奖一等奖和优秀导演奖。

在朱导演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所具有的独特的“中庸”之美。

欲望叙事与浅层叙事

主流商业电影的主要功能在于通过影像或者剧中人物欲望的实现来满足观众的想象,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关于欲望的叙事。好莱坞电影的经典故事情节往往是以一个具有强烈欲望和鲜明性格特征的主人公追求自己的生活目标为基本框架,经过一番坎坷努力最后达到一个大团圆的结局。电视电影也不例外,它追求观众最大化的大厦最终要建立在观众欲望满足的根基之上。对于朱讽导演来讲,他把导演更多看作一种职业,有着他自己的美学追求,实现这种美学追求的欲望恰恰成了他进行欲望叙事的基本前提。

欲望叙事的基本精神是在最大程度上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在朱导演的所有影片中,最具有典型性的是《星期天的玫瑰》。《星期天的玫瑰》讲述的是在一个星期天发生的五个和爱情有关的故事,毎一个小故事的讲述都是一个完整的欲望叙事的过程。在张曼的爱情故事中,先是在她“怀孕”的时候男朋友杨林要出国留学,并让张曼把孩子打掉,张曼无奈地提出分手。在广场上,张曼遇到一直在追求她的朋友老郝,并在感动之余接受了他的求爱。杨林重新归来,要求与张曼和好,张曼坚持了自己后来的选择。整个故事由张曼和杨林的爱情结束(欲望受阻)开始,经过老郝对张曼的表白让张曼对爱情有了新的认识(欲望激发),最后,张曼选择了老郝(欲望达成)结束,这是一个完整的欲望叙事的过程:欲望激发——欲望受阻——欲望达成,只是顺序有些不同。这不单单是一个剧中人物的欲望实现的过程,也是观众欲望实现的过程。在金娣的爱情故事中,观众欲望的实现也经历了一个激发一受挫——达成的过程。金娣为了照顾因为肾功能衰竭住进医院的丈夫而在一家花店打工,丈夫怕拖累金娣便提出离婚,经过多次协商,两个人最终因为恩爱而离婚。这里的欲望叙事不是由剧中人物或故事来书写,而是由观众自己来书写。金娣的出现激发了观众隐藏在心底的窥探她人隐私的欲望,知道这个女人身上有故事,而在等待故事的继续进行,导演有条不紊地娓娓道来,没想到两个人表达爱情.亲情的方式却是离婚,观众的期待心理受挫。金娣言,离婚是为了能够让他轻松一些,对病情有利。这种对爱情和亲情的坚守契合了社会的道德伦理要求,达成了观众希望得到的结果的欲望。这个过程是一个互动式的情节设置,欲望的激发——受阻一达成都是由观众自己完成,而不是演员或者导演来完成的,因而,这个情节在影片的感情表述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其感人程度也是最深的。当然,在这部影片中,张曼父亲h爱珍阿姨的爱情、张东昭和司马亮的爱情、905和清清的爱情都是在这样一个简单的过程中循环着“欲望激发——欲望受阻——欲望达成”的叙事模式。同样,在《我爱杰西卡》中,整个故事情节就是围绕着爱情这个主题,将主人公杰西卡和文凯的爱情在“激发——受阻一达成”的模式下叙述的不断,新奇不断,极大满足了观众的认同心理和窥探欲望。而在《青春与共》中,这种叙事模式已经变为“激发——受阻——激发——受阻——达成”的模式,影片的结构也已经外化为由开端、发展、、结局组成的线性结构。在这种叙事模式和结构下来表现年轻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显得影片更具有真实感和厚重感。

如果说青春、爱情题材的影片在表现欲望叙事时忽略了一些内在的生理需求,那么朱导演改编的《春蚕》则是从生存的角度来考量人,考量人的内心情感。朱枫导演的《春蚕》是根据茅盾同名短篇小说改编,此前于1931年,由编剧程步高导演曾将茅盾的《春蚕》首次搬上银幕,并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朱枫导演的新版数字电影《春蚕》相对于默片版《春蚕》做了较大改动,除了保留《春蚕》原著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反帝反封建的主题呈现,新版《春蚕》引申和发展了有关土地和人的命运的深刻内涵。他将人与社会的矛盾弱化,把人生存的焦虑重点放到人与人、人与土地之间的矛盾上。在这部影片中,生存的欲望是最强烈的,这种欲望的激发在于生存下来成为当时人们心中唯一的呼声。老通宝不断借债,髙额的利息已令他毫无翻身之力。为了生存,老通宝用只够养活一张蚕种的桑叶来养活三张蚕种的蚕,桑叶的问题让老通宝雪上加霜,不得不再借债买桑叶,甚至将自己的两亩桑地抵押出去。蚕茧丰收了,却卖不上价钱,卖蚕茧的钱还不如买桑叶的钱多。老通宝的希望在刹那间化为灰影,他也因为这沉重的打击而病倒。这部影片遵循的是典型的欲望叙事的原则和模式,生存下来(欲望激发)——买蚕种、养蚕(希望)——借钱买桑叶(欲望受阻)——卖不出蚕茧/卖不上价钱(欲望再一次受阻)——地主家账房先生收地(欲望再一次受阻)。正是这个畸形的叙事模式反映了那个年代中人与社会、与其他人之间的简单又复杂的关系,体现了导演的一种批判精神。但是,由于导演将影片矛盾的重点集中到了人与人之间,对生存的欲望表现得也不够充分、强烈,因而其批判的力度有些弱。这可能就是导演自己所说,他是一个中庸的人的具体表现吧。

人只有在满足了自己的生理生存需要之后,才可能考虑其他的更高级的需求。在朱楓导演的这些影片中,《春蚕》是以表现生存需要为主的,而其他的则主要表现人的需求。然而,我们在衡量影片时,却将它们都放到了一起。《星期天的玫瑰》、《我爱杰西卡》、《青春与共》、《流云》、《春蚕》都作为浅层叙事的代表被分析。浅层叙事是针对所谓艺术电影的深度叙事而言的。深度叙事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直面现实和存在,直面人生,批判不合理的社会,追问生活的意义;致力于唤醒沉沦于日常生活的芸芸众生;致力于表达对世界和人生的真实体验;致力于提供一种人文远景和审美理想。无疑,作为一种艺术追求,这种深度叙事确实可以提供深沉厚重的审美。但是,电视电影与其他艺术不同,它的美学特征决定了其表现形式不可能像艺术电影一样追求厚重和深沉,而是要立足于观众,走轻松、娱乐化的路线。如果按照深度叙事来操作,电视电影不会发展到今天的繁荣局面。大多数观众对于电视电影的要求是普遍的价值关怀和人道主义精神,是精神的感动、刺激和新奇。要达到这种效果,必须进行浅层化叙事,决不能局限于艺术电影的深沉。朱枫导演的这些影片都是立足于浅层叙事,将影片拍摄得生活化、轻松化。并且,实际上,就影片的题材而言,他大多数的影片也无法用一个更深层的叙事来表现。爱情、青春本来就是轻松、生活,充满着随性和自由。正如《我爱杰西卡》中文凯和杰西卡去谈判,两个人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最后杰西卡把文凯丢在高速公路上一场戏和文凯通过红绳将戒指传到杰西卡的无名指上时的动人场景,如果用所谓的艺术电影的深度叙事来拍摄的话是否也要像《罗拉快跑》一样存在众多的假设和如果?是不是也要赋予这个戒指以符号化的象征?其实,观众需要的正是这两个性情中人针锋相对的可笑的对话以及这些话语和行为所带来的抑制不住的笑和那温馨浪漫的场景。在《星期天的玫瑰》中,905室的小伙子向女朋友清清求婚的过程充满戏剧化和娱乐化;张曼的父亲和爱珍阿姨的爱情则主要表现在新奇性上。观众需要的就是赏心悦目,放松身心。我们无法想象在面向众多观众的电视电影中加入晦湿难懂的深度叙事因素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但是,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如果真的那样,我们将看不到这么多优秀的电视电影,也不会出现这么多优秀的电视电影导演,更看不到电视电影的迅速发展。

现代元素的传统化

电视电影的浅层化叙事模式决定了电视电影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进行拍摄,因而,导演可以大量地融入现代元素进行拍摄。朱导演在他的影片中就是融合了众多的现代元素,结合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实现着他中庸的美学思想和风格。

所谓的现代元素主要是指电视电影为了获得髙收视率,取悦于年轻观众,在影片中融入的一些个性、时尚和轻松娱乐化的思想、行为和语言等。纵观好莱坞的电影制作中个性和时尚从来都是不可或缺的。当然,不是只有朱枫导演在影片中融入现代元素和风格,而是朱枫导演将现代元素运用得很隐性。在《我爱杰西卡》中,杰西卡是一个喜欢攀岩、听卡拉斯歌剧、看动画片的高学历职业女性。这在普通观众看来,杰西卡应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充满现代思想和气质的女性。尤其攀岩这项运动的小众化、精英化性质更加强调了女主角的现代性。文凯经常采用动画的形式和杰西卡对话更显得现代感十足。然而,正是这种外化的现代元素让主人公身上的传统性显得神秘而隐性。充满现代活力因素的攀岩需要谨慎和耐力,契合了杰西卡稳重、不张扬的性格;经典的卡拉斯歌剧虽有曲髙和寡的危险,却也在另一个方面隐约透露了杰西卡传统的一面。有着研究生学历的职业女性居然喜欢看动画片,前者惯有的理性思维和后者的感性、纯真结合到一起,既构成了某种外在的稳定性,也透露出导演在杰西卡身上将现代元素传统化的努力,让她成为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相统一的矛盾体。《星期天的玫瑰》也是比较好地结合了现代与传统。未婚的905向女友清清求婚的过程充满了现代元素,鲜花在手,单膝跪地,还要当着1000个人的面,这种求婚方式大胆、新颖、个性、刺激;已婚的司马亮和张东昭之间的充满裂痕却在维系的婚姻;张曼和杨林之间爱情的消失与张曼和老郝之间爱情的奇迹;张曼父亲和爱珍阿姨的夕阳之恋’金娣和她丈夫因为恩爱离婚,这些不同的爱情故事都是在现代社会中传统价值观念下对情感的坚守。现代元素在这里不再表现为个性和时尚,主要体现为思想的现代化和对传统伦理价值观念的坚守。《青春与共》更是在现代的年轻人与传统老师之间发生了一观念的冲突之后才形成了比较安定的统一。

新版《春蚕》的现代因素的传统化更表现在导演大大增强了阿多这个人物的内容表达。我们将阿多设计成为一个思想活络、不甘于将自身命运束缚于落后的自然经济的农村青年,他向往城市,试图摆脱世世代代所羁绊的土地,并为此而做出了抗争。阿多的“上海之梦”成为了新版《春蚕》的一条重要的副线,阿多的都市之梦的幻灭陚予了全片不同于老通宝人生悲剧的另一种“青春悲剧”的感伤情怀,而阿多的这种无处可逃的宿命不仅和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而且也和多少年来中国农村的人文传统默默相连,从这个角度看,新版《春蚕》在保留原著精华的基础上更试图对于“土地与人的自由”这个古老而又当代的问题做出一次悄悄的诘问。导演在新时代下对经典作品的重新演绎和丰富,是导演个人现代思想的融入过程。他坚持了原来导演坚持的一些东西,如老通宝等人对神灵的敬畏和虔诚。实际上这是导演在坚持他心中原有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坚持他自己的创作原则和风格,也是将他内心的现代元素传统化的一个过程,尽管,这部影片显得有些宿命论。

当然,提到影片的现代性与传统的统一融合,我们就不能忽略这种统一融合在影片中的具体体现。笔者认为,朱导演电影中现代与传统的统一融合同时体现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即他的拍摄思想和理念。就朱导演的拍摄思想来说,他所关注的是艺术价值和影片的质量,要符合他的道德和艺术底线。在采访中,朱导演真诚地提到过在拍摄《我爱杰西卡》时的难度。“这个戏难度在于都市的时尚感:1、场景的选择荽体现都市的时尚特点,2、服装、化妆、道具的选择;3、人物个性的时尚感。我本身不是一个时尚的人,要拍一个时尚的题材。《我爱杰西卡》对我是个挑战,我觉得很难像更年轻的导演那样可以拍出那种酷的感觉。”在《我爱杰西卡》中,观众能够感觉到导演所说的问题,他的时尚都在观众的接受范围之内,符合传统的审美要求和审美标准,但也间时感觉到了另外一种时尚:思想和行为的时尚。当然,这时的思想和行为仍然在传统伦理道德要求范围之内。从这一点上我们也能够明显地感受到朱导演说自己是中庸之人,实际上他的思想中存在着相当的传统伦理和价值观念的影子,他本人也是一个现代与传统的有机结合体。在朱导演的另外一部作品《流云》中,讲述了一个30年代的外省青年到上海谋生后遇到了一位令他心仪的女孩,然而,女孩曾经做过舞女的经历成了他们之间的障碍,最后,女孩不告而别。在影片中,杨树是一个激进、努力、有理想、有志气的文艺青年,他对爱情充满着憧憬,透着人性的单纯。导演在有意无意中会将评价的立场转到杨树这边,在张扬杨树的价值观和爱情观的同时通过杨树之口达到批判陈主笔的目的。可见,虽然导演选择了在一个遥远的时间内发生的故事,仍旧不能逃离爱情和青春,仍旧是在现代思想下拍摄彰显传统价值观念的影片。《春蚕》同样是这样一部影片。《春蚕》是根据20世纪30年代由编剧,程步高导演的《春蚕》改编的。程氏《春蚕》的矛盾重点集中在当时畸形的社会形态与社会底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而朱氏《春蚕》则把矛盾的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被淡化,甚至是有意遮蔽。相比程氏《春蚕》致力于唤醒劳动人民看清社会的本质,对当时的社会进行有力批判的深层叙事而言,朱氏的《春蚕》显然是在利用浅层叙事来讲述这个充满悲剧感的故事。《春蚕》是朱执导演的作品中少有的社会性题材的影片,在这部影片中他将现代人对当时社会的理解融入到影片中,减少了影片的背景色彩,增强了情感,尤其是爱情的成分,信奉“中庸”原则的朱导演也演绎了经典。当然,他仍旧是在稞代与传统的相结合和统一的框架内进行的创作。

同样,我们不能忽略的一个问题是导演本身所具有的传统的男性主导意识也明显地体现在影片当中。《青春与共》自不必说,是他男性主导意识体现最为明显的一部影片。在《我爱杰西卡》中,尽管杰西卡是完全独立的职业女性,但她还是不得不依赖于男性来解决身边的问题,而且,男性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她做出的决定。《星期天的玫瑰》更是让男性成为整部影片的主导力量。张东昭对感情的失望最终还是因为司马亮的一支玫瑰而原谅他,张曼的爱情与幸福同样寄托在男人身上,甚至她的父亲和爱珍阿姨的私奔也是父亲的主意,金娣和丈夫的离婚也是丈夫的想法,在每一个不同的故事中,男性的主导力量都是明显而强烈的,尽管在影片中体现的不是直接而激烈。这在导演看来或许是无意识的,正是这种无意识构成了其影片中的共同的特性,即影片中充满了男人的色彩。

画面语言与控制力

画面语言在一部电影中的分量自不必说,每一位导演都会有一套自己比较满意的拍摄方案。在电视电影的制作过程中也不例外,镜头语言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导演的功力和水准。虽然在采访时朱枫导演曾经表示他影片中的镜头语言大多是在实际场景以及技术条件的制约下相应设计的,电视电影多为低成本制作,导演的现场分镜头能力主要体现在如何因地制宜,除了《流云》是个特例,一般很少采用刻意为之的风格化处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在他的作品中品味到了朱枫导演这种非刻意的刻意的含义,我们还是得提到他影片中的镜头,提到他镜头风格特色。

《流云》是一部数字电影。除却影片本身氤氲着的那股怀旧情调和小资风格,其最重要的一点是它具有丰富表现力且运用到极致的长镜头。朱导演在采访中曾经讲过,《流云》的拍摄过程几乎是一个镜头一场戏,其拍摄和场面调度的难度并不在导演的预料内,这种拍摄方法的确是对导演对画面.场景甚至是情绪控制力的考验。影片中比较具有典型性的一个长镜头是杨树在窗口吹口琴、白小蝶在浇花的一场戏。随着镜头慢慢下移,位置比较高的杨树先入画,坐在窗边静静地吹着口琴,接着白小蝶入画,浇花,整个镜头一气呵成。整个画面分为两层,呈对角线构图,主要人物和景物集中在左下角,而右上角是蔚蓝的天空,一群白鸽从画面中掠过,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整个画面如同一幅中国画,富于韵律和色彩的美感。这样流畅、充满情感的长镜头在影片中有很多,其色调和美感如同戴望舒的《雨巷》所传达出的意境,沉静而美丽。从中我们也能感觉到朱导演内心的长镜头情结。在《星期天的玫瑰》和《我爱杰西卡》中同样也有长镜头出现,《星期天的玫瑰》的开场就是一个长镜头,张东昭起床,拉开卧室的窗帘,整理好自己的被褥,走进客厅打开电视,开始与老公司马亮争执,然后接到台长电话要重新拍摄晚上《鹤桥相约》特别节目,整个镜头流畅简洁。《我爱杰西卡》中,影片一开始,镜头从清晨的苏州河摇到了主人公杰西卡的家,杰西卡入画,拿起要穿的职业装轻轻放在床上,然后走到镜前擦干头发,把一盆芦荟放在了窗台、喷水,一系列的动作流畅、自然。然而,这种流畅、自然的背后显示的是导演对画面语言和场面调度控制力的极深功力。

《青春与共》是一部反映当代中国中学教改的校园片。在好莱均电影中,校园青春片是一种传统类型,《死亡诗社》正是这种类型片中的一部经典之作,而且它也是朱枫导演所激赏的一部电影,《青春与共》有机借鉴了好莱均校园类型片的叙事模式,用导演的话说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影片向《死亡诗社》致敬,同时导演在创作影片时也强调致敬并不等同于机械模仿,如何有机地在我们的影片中揉进中国文化的生动元素,真实体现中国中学生生活的原生态才是《青春与共》的独特生命力所在。

影片中有很多仰拍.俯拍的镜头,我们能够明显地感觉到其并非受到拍摄场地的限制而无奈为之,而是饱含了朱导演的各种思想。有学生对老师的敬仰,有社会、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一贯视角,更有老师之间的平等对视。这些多角度的拍摄让影片的视角在不停地转换,观众的角色也在不停地转变,在取得观众认同的同时建立一种间离效果,让观众既能入于其内,也能出于其外,显示出导演良好的画面控制力和情感控制力。是刻意也好,非刻意也罢,有一点是有目共睹的,就是这部影片所体现出的导演对画面语言的独特理解。

如果说画面语言所体现出的控制力是影片的外部表现,那么,导演通过画面语言所体现出的对演员情感的把握和对观众情感的调动则是控制力的内部表现,这种内部表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影片的情感倾向和导演对影片理解的体现。在《流云》中,控制力的外部表现被导演运用到极致,长镜头的流畅,淡出的剪接,让观众在画面及色彩的起伏中体会情感的期待与酝酿,含蓄而凝练,沉静而饱含感情。而在《青春与共》中,导演对演员情感和对观众情感的控制更明显地体现在任新对学生的纵容与启发上,尤其在滕王阁一场戏中,任新让学生作诗时的激动缴然有些“过”,但导演却在画面中将近景、中景结合起来,甚至将任新的形象“英雄”化,传达出导演对这一人物饱含的深情和对这一事件的赞扬态度,这是导演情感外化的表现,也是导演情感融入到影片中的表现。在《我爱杰西卡》中,导演对情感的控制力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个阶段。影片的髙潮是文凯用红线将戒指套到杰西卡无名指上的情景,杰西卡含泪的眼睛、缓慢悠闲的画面节奏、浪漫柔和的音乐,在有意与无意间表现了主人公平静的表面下汹涌的内心情感。导演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将主人公的情感限制在欲说却无语的状态,观众的情感则在焦急与无奈中看两个人在备受情感的煎熬。《星期天的玫瑰》则让观众品尝了情感的含蓄与内化,温和安静的夕阳之爱,激烈外在的青年之爱,共幸福、共患难的中年的沉重之爱,导演将一系列的爱情故事串联在一起,把一个完整的婚姻过程通过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诠释,在观众内心引起共鸣。虽然在故事结构上和《爱情麻辣烫》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情感和画面的控制力上则胜一筹。显然,朱导演在他的影片中,有意地将他对电影的理解,对情感的理解用一种属于他的电影语言来表达,获得观众认可的同时,确定他影片的美学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