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套路大全

套路大全

时间:2023-05-29 18:02: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套路大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1、我有三句话想跟你说,包括下面这一句,谢谢我讲完了。

2、同桌的笔掉到我脚下,说够不着,叫我捡一下,我默默的捡起笔,扔在他够得着的地方。

3、单身狗冬天路面结冰就不要出门了,因为摔倒了会冻成……汪汪碎冰冰。

4、来生,想做一朵蒲公英,无牵无挂,无欲无求,起风而行,风静而安。

5、红色的玫瑰掉落在土地,化作你在天堂的嫁衣。

6、朋友说我腹黑,我果断撩起上衣,指着白白的肚皮给他看,挺白的啊。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据传此拳由隋末鸿仙所创。他上山打柴时,见山坡上两只山羊在抵角,开始时两只羊都鼓着肚子,抵得很有力,后来肚子瘪了,也无力再争斗了。鸿仙注意观察各种动物的行动,结合自己的体会悟出了气与力的关系,然后又结合自己与野兽搏斗的经验创出了气力功架拳。人们为了纪念鸿仙,又因此拳起式“拧腰三晃膀”之后的定势如“鸿雁展翅”之势,故将此拳命名为“大鸿拳”,也有称之为“三晃膀”(商水一带叫“硬三步”)的。又因此拳分为平气架、气推力、气排丹田、混用力、闭气练法、混元气练六个练习步骤(即六个阶段),故有人把此拳叫做“六步架”。

过去练家子都将大鸿拳视如珍宝,多系口传,文字资料较少。有些人将“大鸿拳”的“鸿”字,写成“红”或“洪”字,这实属笔误,因音同所致。这一字之差,就将此拳与北方的“红拳”和南方的“洪拳”混为一谈,使其混在两拳之中,被这两个拳系淹没,有碍于独具风格自成一大拳术体系的“大鸿拳”的发展,今特加以辨明,规范其名称。

一、大鸿拳命名的初衷

大鸿拳之所以叫大“鸿”拳,当时有三个初衷。一是为了纪念该拳编创之人鸿仙,以鸿仙的姓氏命名。二是取该拳之起势“拧腰三晃膀”之拳势,其势像鸿雁受惊后展开翅膀欲飞之气势,以此来概括该拳风格特点并命名。三是告诉后来人,此拳是一种仿生象形拳法,演练此拳者不仅要总结人类的搏斗之经验,还应注意大自然的物象,向动物学习,只有这样处处留意,才能将此拳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大鸿拳若写成“大红拳”或“大洪拳”,就违背了大鸿拳起初命名时的初衷,应予纠正。

二、大鸿拳与红拳、洪拳渊源不同、风格各异

(一)《中华武术辞典》、《体育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少林武术大全》、《中国武术史》里的红拳,属于长拳类型的拳术,源于西北一带,元初即已流行。《少林拳法》:“元时觉远上人访白玉峰于陕西兰州(今属甘肃),入寺授技传大小红拳。”红拳风格特点是撑斩为母,尽八法(撑、斩、勾、挂、缠、拦、沾、挎)之变,体工行美,法势藻丽,扁身击远,势低筋柔,闪展腾挪,巧击刁打,劲尚脆快,兼以长柔。

(二)《中华武术辞典》、《体育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拳术拳种和拳家》、《广东名家套路――洪拳》里的洪拳――南方洪拳称为洪家拳,是南拳之一种,属于南少林派系,由福建南少林著名和尚至善禅师的弟子洪熙官所创。洪拳风格特点是浑厚朴实,稳健有力,桥沉短促,多桥法,少腿法,发劲蓄含,先收后放,因势发声,以声助力,主要盛行于湛江、海南、韶关、惠阳等地区。

(三)《大鸿拳》、《大鸿拳秘谱》中的大鸿拳,系鸿仙所创,是一种仿生功架拳,主要流行于黄淮下游流域。它拳势威猛,刚劲有力,朴实深厚,脚步扎实,多膀法,滚出旋入,变化多端,内外兼修,集气功拳架于一体。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这三种拳术拳种不一、渊源不同、风格各异,故不能将“大鸿拳”混入“洪拳”或“红拳”之中,应使它独自一体、自为一派。

三、大鸿拳与红拳、洪拳的技法与内容不同

(一)红拳

《中华武术辞典》、《体育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少林武术大全》、《中国武术史》中载:红拳内容有盘、法、势、理四个方面。盘乃基础训练,称十大盘功;法即打手打法,其零手有百种之多,另有组手排子、打手母子九拳及打手跑拳;势为套路,以大小红拳为基本,计有三十六路,另有器械,如刀、枪、棍、鞭等;理则为拳法理论,遗有《红拳打手歌》五篇及《打手要言》、《拳谱》。

(二)洪拳

《中华武术辞典》、《体育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拳术拳种和拳家》、《广东南拳名家套路――洪拳》中载:洪拳主要套路有三进拳、铁线拳、二龙争珠、夜虎出林、五形拳和十字拳等,基本手形有拳、掌、指、爪、钩、鹤顶,手法有沉桥、插掌、截桥、封桥等,步法多是四平大马,还有三角马、子午马、吊马和麒麟马等,身形要求含胸、收腹、敛臀、沉肩、垂肘、沉桥、坐胯,其练法有套路练习、耐力练习、桥法练习和活步练习等。

(三)大鸿拳

第3篇

关键词: 武术 功法运动 养生 价值体现

功法运动是武术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掌握和提高武术套路与格斗技术而进行的一项专门性练习。由于功法练习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武术习练过程中要进行的一项基本功训练,而对它的研究多停留在其辅助功能上,对功法单独的养生健身效果研究较少。随着中国武术在海内外的不断普及与发展,人们对武术的了解越来越深刻,对它越来越喜爱。再加上武术研究者对武术实践和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不仅从技术动作、攻防意识等方面进行挖掘与整理,而且越来越重视对武术文化的传播和强身健体,调理身心的价值渐渐被丰富起来。作为武术内容之一的功法运动,对人体保养身心延年益寿的养生功能日渐被人们认可。

1.武术功法运动的内涵阐释

1.1武术功法运动在武术定义中的凸显

要说明一个事物,首先要认识该事物是什么,弄明白它是什么,才能很好地着手进行解释说明。因此,我们要对武术功法运动的内涵进行解释,就要首先对武术功法运动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1932年颁布的《国民体育实施方案》中对武术概念的表述:“国术原我国民族固有之身体活动方法,一方面可以给自卫技能,一方面可以锻炼身格之工具。”1961年10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学院本科讲义《武术》[2]写道:“武术是以拳术、器械套路和有关锻炼方法所组成的民族形式体育。”这里的“有关锻炼方法”指的就是现在的“武术功法”,当时没有明确对其说明。1990年8月,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武术实用大全》明确提出:“武术……兼有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格斗运动三种运动形式。”周伟良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中对武术定义为“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包括功法练习为活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3]。2004年4月,《中华武术》刊登洪浩博士“现代武术的三次革命与概念嬗变”[4]一文,该文介绍了近年来武术功法的发展情况,并在文章末尾写道:“第3次革命的号角已经吹响,此次革命也必将影响人们对武术概念的认识,让我们期待着武术概念的第3次嬗变,期待着多年来被游离于武术概念之外的功法运动加入武术概念的家庭。”到了2005年蔡仲林和周之华主编的武术教材《武术》对武术的定义“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5]。从以上对武术的定义和有关武术功法的文献资料中,我们不难看出,武术的功法运动有原来的不突出,到现在以定义的内容明显地被提出来,乃至出现“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样极力推崇和重视武术功法的拳谚。一方面说明了功法运动在为武术套路和攻防格斗服务的同时,另一方面不难看出,功法运动的地位也是一步步提升,逐步受到人们重视。

1.2武术功法运动的内涵

历史悠久的中国武术是由若干拳种组合成的一个体系,据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武术挖掘整理活动中总结,中国武术共包含129个“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学者们把这些拳种所包罗的名目众多的徒手和器械套路,统称为“套路运动”;把这些拳种所包罗的变化莫测的攻防技法,称为“格斗运动”;把这些拳种所包罗的琳琅满目的练功方法,称为“功法运动”[1]。也就是说武术功法运动是以单个动作为主进行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提高某种技击能力为最终目的、专门的练习活动的总和(包括练习内容和方法)。

1.3武术功法运动包含的内容

从文献资料看,集中记述武术功法的有明代的《易筋经》、清代刻本的《内功图说》、民国年间(1911―1949)出版的《少林七十二艺》和《练软硬功秘诀》等。1990年8月出版的《中国武术实用大全》[7]中,将上百种练习形式不同的功法,分为柔功、硬功、轻功、内功和感知功五类。这里我们借鉴2005年蔡仲林和周之华主编的武术教材《武术》对人们常见的功法内容进行一次梳理。功法运动主要是为武术套路和攻防格斗练习服务的,当然也有专门只练习功法运动以达到健身的,如专练“马步桩”以增加腿部力量,专习“排打功”以增强人体的抗击打能力,等等。功法运动的内容随着武术的发展更丰富多彩,下面按形式和功用讲武术功法运动分为内壮功、外壮功、轻功和柔功四类。

2.武术功法运动的养生价值体现

武术功法运动的健身功能,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被作为保健功法和保健疗法引入群众性体育活动中。到21世纪初期,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向全国发出征集武术健身方法的通知,拉开通过武术功法健身的新一轮。从人们的习练过程中可以看出,武术功法运动和悠久历史的中华传统养生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其运动形式看,它们都是通过“调形”、“调息”、“调心”进行的,注重人体全面的、整体的修炼。

2.1武术功法运动中的“调形”功能

“调形”,即调整身体运动时的姿势以适应锻炼的基本要求,调形的方法常用卧式、坐式和站式(含行走)三大类。中医认为:“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气散乱。”武术功法运动中的柔功锻炼的目的,就是锻炼肢体关节活动幅度和肌肉舒缩能力,提高柔韧性。武术硬功就是锻炼和提高人体的攻击力度和抗击打能力的练习方法。这类功法的锻炼目的在强筋骨、长力气的同时,将人体锻炼成“无一处惧打,亦无一处不打人”的所谓“金刚之体”。

2.2武术功法中的“调息”功能

“调息”,即调整呼吸,古代称为吐纳。通过调整呼吸,在意念的支配下主动吸收新鲜的氧气和自然界中各种有益于身体的精微物质(如空气中的负离子),同时排除体内的浊气、废气;调动人体之内气,增补人体先天之元气。并通过意识使之逐步聚集、储存于身体的某一部位,或使其循经络路线运行,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体内真气充实奇平衡,实现扶正法邪健身之目的。武术功法运动强调整体性,讲究内外兼修,其练习的要点和难点在于通过练内功,培养以意领气、以气运身的能力,这样才能内外合一地以身发力。显然,内功功法练习的目的在于锻炼人体运动时,意、气、劲、形四者一动俱动、一到俱到、一止俱止的能力。

2.3武术功法中的“调心”功能

“调心”,即调整锻炼者的意识,使锻炼者自身的思想、情绪、意识逐渐停止活动,安静、清静下来,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身心平衡状态、调心在“三调”中最重要,只有使心进入一(即正念),或无念(即无后天意识支配状态),才能开发体内的潜能,全身肌肉、神经、血管等各部器官的组织细胞才得到充分放松,体内的生理、心理功能调节才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获得最佳协调和统一。而武术功法运动则以调心养神锻炼为主要目的,其依据是“心主神明”的中医理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只有通过“积神生气,积气生精”的锻炼方法,使人体精、气、神充盈、平衡,人才是健康的体现。肉体健康,心理、生理不健康者,不是健康之人也。武术项目中的太极拳、气功,对练精生气、养神健身有独特的重要作用和效果。

3.结语

武术功法运动的很多练习内容都与传统养生理论有密切的联系,通过“调形”、“调息”、“调心”达到调节人体身心平衡的功效。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武术功法运动在为套路和搏斗服务的同时,其养身、健身、护身等价值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人们强身健体、调养心神、平衡身心的一种养生手段。

参考文献:

[1]体育教材编审委员会武术编选小组.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61:12,16.

[2]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67.

[3]洪浩.现代武术的三次革命与概念嬗变[J].中华武术,2004(4):1-11.

第4篇

情话大全浪漫情话

1、我把花摆满整个房间,却只有98朵,于是将自己的心雕成最后一朵。上天感动的问:苦命的孩子,你要用生命换取什么?我说:我要看这句话的人比谁都幸福。

2、想你在每一刻,爱你在每一天!

3、如果我是你的眼泪。我会顺着你的脸颊轻轻滑落,幸福的摔的纷碎;如果你是我的眼泪,我会忍着泪水学会永远不哭,因为我舍不得失去你。

4、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你爱得深沉。

5、希望在梦中再见到我最心爱的女孩XX。

6、轻轻地,不惊你梦;只愿你,梦中有我。

7、我爱你是真心话,告诉你是大冒险。

8、遇见你是个错,爱上你是一错再错,离开你是错上加错。

9、你还没走,我就已经开始想你了。

10、香烟爱上火柴,属于为爱奉献。老鼠爱上大米,属于追求自爱。我爱上了你,属于上天的安排,你没有理由不成为我的最爱。

11、因为不知来生来世会不会遇到你,所以今生今世我会加倍爱你。

12、如果不是那个雨天,不是那不轻易的一眸,你怎会看见我似雨的心。

13、每一天都为你心跳,每一刻都被你感动,每一秒都为你担心。有你的感觉真好。

14、你的肌肤是五线谱,我的唇印是爱的音符;我要谱写一首难忘的歌,让你永远快乐……

15、你笑了,我的天空放晴;你恼了,我的天气多云;你的一举一动,左右我的表情;与你相恋后,我的智商为零;天天想你大驾光临,不见你,我像在监牢受刑!

16、有你的日子你是一切,没你的日子一切是你。

17、不敢说我会等你一辈子,因为我没有几个四年可以去耗费。但相信我会爱你一辈子,因为你给我的没有人能再给我。

18、我爱过你,而且正爱着你,是那样的深是那样的刻骨铭心!

19、爱你,就在每天的思念里,好美!爱你,就在每天的问候里,好暖!爱你,就在每天的短信里,好浪漫!想告诉你:有你在,我很快乐!

20、对你的思念是一天又一天,美丽的梦何时才能出现,亲爱的:好想再见一面。

21、你不曾给我一次回眸,我却始终在对你微笑。你使我忘记了自己,而我却忘记不了你。

22、我答应不会让任何人伤害你,包括我自己在内,相信我!我会给你幸福。

23、我愿做一棵树,屹立在你必经的路上。我愿做一片云,替你抵挡烈日。我愿做一把伞,经受暴风骤雨。

24、我只想见你一面,我只要我们在一起,其它都无所谓;不奢望一辈子,但真的希望一辈子。

25、别怪我,我们坠入爱河,别怪地球的引力,因为没有它,我们的爱会处在真空。爱不需要理由!

26、相信自己是为了你才来到这个世界的,你就是我的生命和动力,让我好好的爱你,好好的疼你。

27、世间本无沙漠,我每想你一次,上帝就落下一粒沙,从此便有了撒哈拉!

28、真想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老得哪儿也去不了,我依然会把你当成我手心里的宝。

经典情话大全

1.人潮拥挤我陪你。

2.全世界只有一个你,叫我如何不珍惜。

3.闺蜜就是把你看透了还能喜欢你的人。

4.我们今天吵,明天笑,近了烦,远了想。

5.你黑暗的时候我陪你等天亮。

6.有一种感情一辈子也不会输给时间。

7.“我累了。”“你来吧,包吃包住。”

8.你需要我,我就在你能看到的地方。

9.吵不散,骂不走的才是友情。

10.我们一起疯疯癫癫到老。

简短的表白情话

1、你喜不喜欢我,我始终在这里。只要你要,只要我有,一定给你!

2、问题了,全盘格式化了,却始终无法删除你。

3、笑,真像好天气。

4、敢说自己一生都会喜欢你,至少在能看见你的岁月里,只想对你一个人好

5、个人噢,满身阴暗,还总想着给你一点阳光。

6、子不才,没能与先生谈笑风生,所有爱慕之意,尽在一句晚安之中。

第5篇

《孤胆保镖》没有尿点,枪战戏远远盖过肉搏戏,台词不多,情节理解起来也不困难。一路只要爽爽爽,至于其他那些所谓的“深度”与“内含”可以暂时放到一边,拿罐可乐、捧个爆米花,就可以享受到全程的纯视觉服务。

当德国著名硬汉性感男星蒂尔・施威格为自己量身定做一部电影的时候,我们就该猜到那会是怎样热闹的片子,也许你从内容简介上看不出任何新意,依旧是陷入阴谋的捍将,“大叔VS萝莉”的组合,一路杀戮闯关的结构,甚至施威格也硬得毫无特别之处。

但是,《孤胆保镖》就是把“杀手莱昂”从形式上来了一个进化,所以施威格的女儿露娜・施威格扮演的女主角和当年的娜塔丽・波曼一样十四五岁,很酷、很冷,身世极惨;而施威格版的“莱昂”则有了另一种腔调,他的仁慈之心一开始便展露无遗,外刚内柔是塑造银幕硬汉的基本元素之一,这方面施威格没有让・雷诺那么藏得住,他保护那个女孩几乎是出于“动物本能”,没有任何纠结、挣扎的地方。

所以电影怎么看都有些太“正”了,正到你看不出里头有任何脱离出好莱坞“孤胆英雄”模式的地方,施威格在里头突然“躺枪”的时候会被激发小宇宙;恋人横死时只是面色沉重地说一声:“OH!NO!”,五分钟之后杀出重围就又能跟身边的小萝莉讲冷笑话了;“兄弟情”也是一朵云般的过客。但是,《孤胆保镖》的细节总能给你一点意外惊喜,它可以在最剑拔弩张的时刻提炼一点小小的温情,在最轻松的时刻放入一颗定时炸弹,让你的心永远吊在喉咙口。

影片所有环节都做到了富有张力,有人格或身体缺陷的配角们让故事更加丰满,操控全盘的施威格则始终站在“高大全”的位置上。作为一个成功的“父女档”,施威格家族在电影里释放了最大的能量,父亲负责耍帅摆酷,女儿负责温暖全场。所以我们在约定俗成的套路里也并没有觉得不耐烦,反而放松了心情,以观影为第一标准。

因此,《孤胆保镖》用华丽的枪战戏和惊心动魄的决斗场面撑起了一片硝烟弥漫的天空,施威格精准地摸到了观众对这种类型片的审美诉求。

犹记四年前,施威格父女用《红酒烩鸡》系列制造了情趣浪漫的世界,片中硬汉和娇女的组合形成了一种巧妙的反差,充满喜感,同时又让人觉得耳目清新。最终,这部影片缔造了近二十年德国最辉煌的票房纪录。不过,对于有“德国汤姆・克鲁斯”之称的蒂尔・施威格来说,他想要证明自己是个商业片全才,就必须得再拿出像《孤胆保镖》这样的电影,在看似道德的范畴内一路打打杀杀,让你完全忘记这位男主角如此拼命的初衷,在影片结尾再胡乱设置一个谜底,算是给出了交代。大抵看到最后,观众也不会太计较这场血战的本质根源所在。

别追究这样的故事有多少逻辑,更不要为难自己的智商,莱昂式的杀手从来不会跟你讲很深的道理,只要在一部长片里注入友情爱情亲情,就能让它在影坛成为一个永恒的存在。《孤胆保镖》放在一众好莱坞动作大片里头,仍然算不得出众,因为我们见识过太多这样的戏码了,看了开头就猜得到结尾,英雄如果没有壮烈牺牲,那可能还会在续集中归来。品质虽然出色,但新意上的局限,让施威格作品未能入化境,不得不说,有一点可惜。不过,《孤胆保镖》各方面都做到了极致,里头也有自己的小智慧,热血沸腾之余,它依旧闪烁着理性的光芒。冷冽、粗犷、精致,德国人严谨的作风让这部电影布满光环。

第6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 定位 ;运行;

在过去的十年中,世界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金融危机、缓慢复苏几个阶段,在这意味明显的跌荡起伏中,促使企业高层清醒地意识到竞争的两面性:外扩市场,内强管理。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联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2010年五部门又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等配套文件,这些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企业管理规范化又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内部控制顾名思议,是指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内部控制既是一项管理制度,又是一种监督机制。任何一个单位从开始设立就存在内部控制,只是在严密性、保障性、执行力等方面不同。目前在国家规范性文件的指引下,各个企业逐渐把加强和改善内部控制做为一项重要工作,从而也就暴露出现有内部控制的一些显著问题:(1)现有制度大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2)过于冗长而烦杂,没有形成清晰的流程图和配套表单,操作性差;(3)企业内部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缺乏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和保障力;(4)由于历史原因或习惯力量,制度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洞。

在新一轮的内部控制热潮中,要想克服上述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以下两方面内容:

一、内部控制的定位

内部控制从组成部分来说,一般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企业整体层面的内部控制,二是部门层面的内部控制,三是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这三个部分有独立又有交叉,企业层面统领部门和业务层面,部门和业务层面又遵循企业层面的轨迹并行。由此可见,内部控制既涉及企业的人财物,又涉及生产经营活动,是凌驾于所有管理活动之上的一整套规范体系。

二、内部控制的运行

一般来说,内部控制分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三个环节:

1.事前防范。首先要建立一套严格而全面的内控规章制度,使企业任何活动都有规可依;其次要合理设置职能,各部门分工清晰、业务明确,同时还要考虑不兼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第三,明确部门和个人职责,责任层层落实,全面贯彻执行各项业务的审批手续和授权制度。事前防范是传统监督控制体系的一种向前延伸,体现了内部控制的基本思想是为了经济有效的运行,而不是为了监督和惩罚。正如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说的,管理好的企业,通常很平淡,没有什么轰动的大事,因为凡是可以被预见的风险,都已经一一化解了。

2.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主要体现在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和完善情况上,每一项经济活动都按预先设置好的程序进行,每一个人都按自身职责开展工作,按照风险控制、规范运行和相互约束的模式可达到优良的内部控制。体现在单纯的控制要求上,一是定期召开分析例会,排查和消除风险隐患,尤其对本部门的内部管理和业务运作寻找漏洞,防患于未然;二是经常交流和学习风险防范类的案例,生动详实的案例更能规范办事人员的日常行为,通过细节解剖,使大家提高警惕,引以为戒;三是通过日常检查,有针对性地帮助和提醒员工,确保第一时间解决隐患。

3.事后监督。监督可以由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来进行,也可以主动地邀请社会中介机构开展,还包括被动地接受上级部门和政府机构的检查,企业应把内部监督作为主体,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在每个会计期间或每项重大经济活动完成之后,内部监督部门都应按照科学的工作方法进行了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从专业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更有利于控制的完善和发展。另外各业务部门也要进行自查,开展自我评价。最终监督结果可以作为内部控制的一项评价标准,调整后重新再次投入防范、控制、监督的有效循环中。

三、内部控制建议

基于上述内部控制的现实情况,对其构建和运行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内部控制既是构成企业各项管理的基础,又是凌驾与各项制度之上的统率,企业领导层必须高度重视,身体力行地遵守、推广和监督,才能确保各级人员的执行和遵守。

第二,内部控制是一个复杂整体,对于初建或现有制度陈旧的企业来说,可以先从小处着眼,从一个点开始,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一开始不求面面俱到,但应要求建立一个,就要完善一个,执行一个。大部分企业在实践中以财务方面的内部控制为圆心,一步一步展开,避免了“空大全”的老套路。最终形成一个各项活动、各种情况都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有内部环境。对于例外情况,也要制定一套应急制度,使之处于内部控制之中,不能因为“特事特办”而脱离管控。

第三,加强事后监督,既提意见又提建议。首先要选调业务精、思想纯、品质好、技术硬的人员到事后监督岗位,从人才力量上予以保证;其次要完善组织机构,进行定岗定责、专人专责、职责明确的管理,充分发挥监督功效;最后要分析解决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从监督落实到服务上。

第7篇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针对目前写作教学的无序可循的现状,提出以生为本的写作教学理念,只有以生为本确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才能使学生写作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关键词】

问题 序列化 读者意识 提高

目前作文教学课堂教学存在两个问题:

1.无目标。经常性出现的情况是作前无指导,作后乱指导,一节作后讲评课,教师指导的内容常常涉及多个方面,“内容具体、中心突出、语言优美……”,把作文评分标准作为经典台词进行指导,只会让学生无所适从,难有提高,高一是这样,高三还是这样,实际上没有一项能够落到实处。

2.无差别。一节作文指导课,教师把写作技巧一股脑儿抛出来,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全部教给学生,这不是以生为本的作文指导,而是作文知识讲座,优等生是这样,学困生也是这样,这样的教学有几个学生能够有收获,又能有多少收获?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是认知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任何一种认知活动都是在与其相联系的其它认知活动配合下完成的。所以,在人的认知过程中,前后关系很重要。它不仅包括人们接触到的眼前的材料,还包括人脑中原有知识之间、原有知识和当前认知对象之间的关系。因此,构建适合学生实际的作文教学目标序列,是作文教学现实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师实现作文教学提高的关键。

笔者以为,遵从认知心理学的认知规律,只有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才能提高写作教学的课堂指导的有效性,这就是新课程理念一直在倡导的生本课堂。所以,只有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认知能力为依据来确立课堂教学的内容才是真正有效的作文教学。以下是笔者就自己的探索总结的几条经验:

(1)以生为本确立教学内容。

一节写作教学课教什么?教多少?这都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必须有序列,有角度,有提升。

譬如以记叙文写作教学为例,笔者把高中记叙文相关的知识点分割为五个点:

①材料与中心。能根据写作目的、读者对象和自我表达的需要,通过观察、阅读、调查、访谈等方法选择、积累写作材料,围绕中心选择最合宜的材料。

②结构与思路。能根据主题、人物的表达需要,艺术地处理材料、事件的详略、顺序与节奏。

③语言与情感。有目的地在平时阅读、生活中积累有特色的语言并加以运用,借助语言、人物形象刻画艺术地表达真实的感情。

④人物与场景。能根据中心表达需要,恰当运用多种描法刻画人物,注意人物的视角和腔调,恰当运用场景、风景描写烘托人物。

⑤波澜与冲突。根据中心表达、人物形象塑造需要,合理设计小小说、短剧情节的波澜与冲突。

这样根据拟定的写作序列有目的地开展写作教学,每次写作指导课能够围绕一个点展开,这样学生能领悟的东西可能会更多。每一个点又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层次要求,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

(2)以生为本实现共同提高。

作文课经常看到的情况是教师朗读学生的优秀习作,以为这样就能让全班同学明白什么

是好作文,好作文就应该这样写?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只能让一小部分同学有领悟。现在很多

教师热衷于“升格”训练,这类方法的问题在于教师选出的升格例文肯定不能代表全部学生的水平,对于优秀学生或许不屑一顾,对于学困生或许高不可攀,所以要实现让每一位学生都提高的教学目标,只有让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师的作文指导只有兼顾学生个体和不同群体的需求特点,给出最合理的指导建议,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这就需要教师针对每一课的教学重点给出分层指导建议,譬如下面的表格是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指导建议,这是针对“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这一写作指导课的分层指导建议:

学生以层级表为依托,就可以清晰地明白自己的作文处于什么层次?优秀的标准是什么?该如何提升?如果教师能够给每一层次的标准配备相应的范例,学生的自我修改会更有目标,提高的可能性会更大。

(3)以生为本倡导读者意识。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教师和学生都能很轻易地获得所谓的写作技巧大全,如怎么开头,

第8篇

【关键词】典型人物 典型报道 《感动中国》

典型报道,也称经验消息,是指针对社会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普遍意义的事件或人物所做的新闻报道。我国典型人物报道起源于于20世纪40年代,至今已经走过70多个年头。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和媒介工具的演变,典型人物报道也呈现出不同的方式。新闻工作者一直在努力寻找,并利用新的媒介环境,力求将典型人物报道推向新的发展高度。

一、我国早期的典型人物报道特点

典型人物报道在我国新闻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我国不同的社会时期都曾产生一批典型先进人物,如:王进喜、张海迪等等。人们对这些先进人物的了解往往是通过媒体报道获知的。但是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据调查显示,人们对“先进典型宣传报道”的关注率普遍较低,并且信任度也低。分析其原因发现,长期以来,一些媒体工作者在典型人物报道中存在的主观倾向, 是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由主观意识产生的报道使得典型人物不再“典型”,有了刻意拔高、虚假的成分,有些甚至被扭曲了形象,也使公众对于典型人物的报道内容产生怀疑心理并逐渐产生审美疲劳。总结起来,笔者归纳为以下两点:

1、刻意拔高, 典型人物缺乏真实可信度

典型人物报道的生命在于人物的真实性。由于以前特殊的历史环境,许多典型报道并不是以真实客观为基础,而是以宣传为本,任意想象,借题发挥。有的媒体在典型人物宣传中, 为达到某种轰动效应,对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 刻意渲染,反而使典型人物失去了真实性和感染力,达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典型人物报道的目的在于挖掘这个普通人身上不普通的事迹,用他不平凡的精神来感动大众,让这种不平凡的精神鼓舞大众,而有的新闻工作者,弃新闻真实性而不顾,这样伤害的不仅仅是受报道的典型人物,也是对新闻事业公信力的一种伤害。

2、人物被“神化”,缺少亲和力

在以往的典型人物报道中,形成了一个模式化写作套路。例如,要报道一个领导的先进事迹,最常见的报道内容往往是这位领导几天不回家,坚持工作,废寝忘食,有病不医。这类报道一般在一些突发性事件报道中很常见。曾经有这样一个报道,一位村长在地震后坚持在现场抢救被废墟掩埋的群众,并坚持了整整三天,而他的亲人却在地震中丧生。这位村长的事迹是让人感动的,但是有位记者为了增加报道的力度,增强“新闻性”,肆意编造说,该村长为了抢救同村的村民,来不及回家看看,他的父母、孩子均在地震中丧生。结果报道出来后不久就遭到了投诉,原来该村长根本就没有孩子。大众想看到的是普通人的身上究竟有哪些闪烁的光芒值得去学习,去尊敬。而不是过分地渲染、“神化”典型人物,这样会让人敬而远之,难以给人亲切感。①

二、《感动中国》在典型报道上的创新

如何才能克服在典型人物宣传中的“高、大、全”问题,脱离典型人物报道的模式化、公式化,增强典型人物的信任度,增强公众的关注度?经过对2003-2011年《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评选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一时期典型人物报道与以往的典型人物报道相比较,呈现出一些明显变化,笔者认为这个节目有以下几个创新点值得借鉴与学习。

1、典型平民化

《感动中国》栏目自播出后,人们发现,典型人物的形象选取由以往的“高大全”开始趋向“草根化”、“平民化”。大众的质疑和淡漠,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典型报道所面临的尴尬困境,《感动中国》采取“亲民”的策略,正是对以往典型报道误区的规避。

以前的典型人物报道经验告诉我们,“高大全”“完美神化”并不能打动大众,只有那些平凡的人经历过的不平凡的事,平凡的人有着不平凡的精神和意志,才能引起大众产生心灵共鸣。以“感动”为节目核心,《感动中国》节目的风格定位及其制作环节都体现出了情感的力量,从候选人的网上故事,到现场的挥泪颁奖,给观众留下了许多心灵的冲击。分析2003年到2011年度《感动中国》的获选人名单,我们很容易发现,《感动中国》的获奖者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一类是党政企业、学者专家、文体明星等;一类是普通民众,草根阶层。据调查显示,九年来《感动中国》评出的人物,其中有半数都是普通老百姓,2010年的数百名正式候选人有70%的普通百姓。这些普通而平凡的人们,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更能得到大众的认可。

2、典型人物报道逐渐转向公众和集体模式

当今典型人物的塑造淡化了政策宣传的痕迹,逐步过渡到以受众心理认同的。人物的选取和呈现方式更为真实,模式更为接近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触及的“现实形象”原貌。②《感动中国》中的每个人物的推选,都是通过对观众、读者和网友的投票进行统计,在全国范围征集候选人。显然这种典型人物产生的过程,都是大众参与的,而不是由媒体刻意挑选的。这些典型人物注入了大众集体认同的元素。

从这些获得年度感动中国的当选人中,我们可以看到,既有看不到世界,偏要给盲人开创一个新的天地,为一群不相识的孩子,付出心血,为孩子带来光明的萨布利亚・坦贝肯,也有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保护滇池,不惜牺牲全家的利益,更不惜付出骨碎身残的代价的农民张正祥。既有花了15年,终于研制出高性能复合材料制成的大型民用飞机刹车片,使我国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第4个拥有航空制动材料生产技术的国家的黄伯云,也有马班邮路,在一个普通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铁汉王顺友。这些人物有的曾经被媒体报道宣传过,有的从未走进过大众的视野,可是他们能用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让观众感觉到典型人物就在自己身边。

三、典型报道的未来发展

从以上对《感动中国》节目的分析来看,洪战辉、张荣锁、刘姝威、陈小川等人,他们以普通人身份频繁在媒体曝光、引起受众广泛的关注与热论。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典型报道的传播模式,体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普通人的出现,标志着典型人物报道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新的发展时期,笔者认为,典型报道将呈现出以下特点:

1、报道的主角以草根阶层为主

在新时期,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将成为典型报道的主角。他们是茫茫人海中普普通通的一员,有的可能是大学生,如李灵;有的是普通的小市民,某个背着妹妹上学的邻家大哥,如徐占辉;有的可能是祖祖辈辈生活在深山之中的淳朴农民兄弟,如唐山13义士。他们和每个普通人一样,过着忙碌、拼搏的日子。他们即使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可能也不会注意到他们,然而他们身上所散发的光芒,那种不平凡的精神让所有的人为之震撼。他们没有华丽的容颜、没有居傲的身世,而正是这样的人,他们带来的感动更让人铭心刻骨。

2、网民推选典型成主流

现在越来越多的被受众所熟悉的典型人物最早是出现在网络上的,是由网民发现并推选出来的,如2006年感动中国候选人――文花枝。2005年8月28日的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中,为了让游客先得到救治而延误了宝贵救治时间的文花枝,这个才23岁正值青春年华的姑娘失去了自己的一条左腿。这条新闻在网上后立即引起全国公众及海外华人强烈反响,众多网友留下了热情洋溢的话语,当天网络评论就达到近千条。此后,新华网、中青网、中华网等60 多家网站纷纷转载。一个平凡的女导游就这样走进了万千人的视野。网络传播具有互动性、自主性、广泛性,网民通过网络,可以自主选择心目中的典型,可以在网络这个自由的平台上发出大众的声音。因此发源于网络中的典型人物可能更代表民意。通过网络良好的互动,一种自然形成的主流舆论影响力产生了。

参考文献

①孙艳,《典型人物报道“三要三忌”》[J].《青年记者》,2006(20)

②葛倩,《探析典型人物报道的创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学版)》,2007

③韦建松,《浅谈先进典型宣传报道如何走出遭遇冷落的困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学版)》,2007年10月

④昌慧东,《挖掘平民典型的时代价值》[J].《传媒观察》,2007(4)

第9篇

众所周知,一百多年前,太极大师杨露禅将毕生所修的太极功夫传给了长子杨凤侯、次子杨班侯和三子杨健侯。然而,当前流传最广的架子却是杨健侯及其儿子杨澄甫定下来的养生拳架,其次是杨班侯传出来的技击小架,而杨凤侯传出的拳架在全国几乎看不到。世人多以为杨凤侯早亡,没有传人。但是目前在河北省廊坊市辖的大城县确确实实活跃着一支杨凤侯的正宗传人。

杨禄禅创自家拳以来,在一百余种介绍杨氏太极拳的书籍和杂志中,大都是杨健侯和杨澄甫父子俩的架子,写杨班侯的书只有吴孟侠编著的一本《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此书在1958年发行,如今很难见到,也是十分珍贵的史料)。著述杨凤侯的书则一本也没有。所有的书中极少有杨凤侯练拳、传拳的详细记载,大都注明凤侯早亡或早殁字样。其中,在杨振铎先生编著的《杨氏太极拳剑刀》一书中这样写道:“杨氏太极拳中的一个流派,它由第一代宗师杨禄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少侯、澄甫祖孙三代人怀着为人类造福的理想,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苦心钻研,从陈氏太极拳老架发展而来。”书中没有提到杨凤侯。在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由青山、石恒编著的《杨氏太极拳发劲运气练势》一书中却这样记载:“杨禄禅,生于嘉庆十年,卒于同治十一年,生三子,长子风侯(早亡)、次子班侯、三子健侯,都能传父业”。1931年,文光印务馆出版了由杨澄甫编著的《太极拳使用法》一书,书中列出的世系表注明:杨禄禅传杨凤侯,杨凤侯传儿子杨兆林。由赵斌、赵幼斌、路迪民编著的《杨氏太极拳正宗》一书末页附录了一张“杨氏太极拳源流及亲族传人表”,上面有杨凤侯的名字,并附有说明,在第二条中写道:“杨氏太极拳,只列其亲族传人,其他传人未列入”,在第五条中写道:“表中虚线非直接师承关系,实线表示实线表示直接传人”。杨禄禅至杨凤侯标的是实线。说明凤侯也继承了父亲衣钵,但是表中没有列出凤侯的传人。由此可见,目前杨凤侯的传人极少。

其实呢,杨凤侯虽然由于先天的原因而过早地去世,但他是最先从父亲杨禄禅那里学会太极拳的人,最初父亲也把继承发扬“自家拳”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那时的拳架还是较原始的,既有陈氏太极拳的遗韵,也有自家拳的味道,内含技击实战的东西极多,行功又按照专业“练家子”的要求苦练,运动强度特别大,绝不像后来在北京宫廷、旗营中传授亲王大臣和贝勒、格格们一样,领着他们玩玩,活动活动身子骨,做做推手游戏。

观杨凤侯太极拳的特点,一是用意不用力。起势前头脑里要混混沌沌,心无所思、耳无所闻、目无所见,一切进入“无极”状态,“静极而生动”。二是架子低。几乎贴着地皮打,马步多为四平马,虚步、弓步也低得很。三是步法虚实分明、转换清晰。四是步幅大。五是强度大。没有功夫基础的中老年人是练不了此拳的。由于“受罪”的缘故,能长期坚持练此拳的人太少了。六是部分动作很快。如揽雀尾转单鞭、翻身撇身捶、穿掌转十字腿、摆莲脚、上步七星、蛇形上步揽雀尾等,保留一些陈氏太极拳快慢相兼的特点,犹如水上的一只上下前后漂着的小瓢,荡感很强。七是强调精气神和拳式呼吸。八是独特的手型。此拳手型捶、掌、勾均与国家规定套路不同,仅举掌型一例,五指伸开,食、中二指并拢贴牢上挑,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分开弯曲,虎口撑圆,掌心内含,这样的意义在于:二指并拢成剑指可快击敌目或点刺穴位,二指上挑可易筋(内行明白此中道理),虎口圆撑可增加内劲,铲击咽喉,虎口一合又可锁喉、拿脉,掌心内含可兜击敌下颏或打出“摘桃”一招,能使内气灌注指尖,更有利于“劳官穴’’吐劲。如今太极拳的练习者都是大巴掌,技击的巧妙变化早已荡然无存。九是独特的身形。揽雀尾“挤”的动作完成后,在做“按”之前,有一个独特的动作称为“形如槐虫”(不同于形意拳的“形如槐虫”,形意拳指的是步法),双肩迅速一起、一伏、再起,两足蹬地,劲上腰脊,带动两手,能发整体劲将人腾空放出。此动作要一身运“五弓”,非常难学。十是重视辅助基本功。这套拳并不是上来就练,如果方法不对,功夫不但上不了身,于身体健康也不利。

这套拳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每两个式子之间的过渡动作比现在流行的架子复杂,体现了“十三势行功心解”中的“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的要求。

那么,河北省大城县的杨凤侯一支太极拳老架是怎么来的呢?这要感谢有“武术仓库”之称的全国著名武术家沙国政先生。据沙老生前讲,原保定讲武堂、日本士官学员、直隶军务督办、直鲁联军总司令、南京中央国术馆副馆长李景林曾学习杨凤侯家传太极拳,后来国术馆编审处长姜容樵从学于李景林(姜容樵在他所编著的《太极拳讲义》序中写道:“数年前遇吾师芳宸先生,芳宸即李景林,日相过从,于武当剑、太极拳之道循循善诱,不惮烦琐……”)。姜容樵又传给了沙国政,沙国政传给了大城县的李云祥先生。李云祥先生今年已经年近九旬(89岁),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和无数坎坷,他年轻时曾在山东青岛工作,与沙老关系甚密,由于云祥先生用功刻苦,于是沙老毫不保留地将此拳授于云祥先生。沙老说云祥先生是第一个跟他学习太极拳的人,当时跟随沙老学习此拳的还有十几人,但后来大都不坚持练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沙老感到这套拳是传统的老东西,丢了实在可惜,他生怕大城县这一支再次失传,于是不远万里,多次带三女儿沙云丽女士从云南省赶到大城县,每次都要住上个把月,亲自手把手地为弟子和徒孙们纠正拳架,阐明拳理,同时拆拳讲解每一式的技击用法,使大家心中豁然开朗,功夫突飞猛进,使沙氏功夫深深地扎根于大城县。沙老也将他编著的《太极拳对练》、《八卦掌》、《形意拳散手炮》、《形意大连环》等武术著作、表演录像带和刻有“沙国政赠”字样的宝剑分赠给学生们,并留下了大量在大城的练功和生活照片。沙老的另一位得意门生康戈武先生(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武术大全》主编。)也曾将他录像带赠给大城县的师侄们。

第10篇

关键词:贺州学院;体育舞蹈;力量训练;现状研究

体育舞蹈是以技术动作为核心,以力量素质作为保证的表现类运动项目。力量素质训练能使运动员更好更快地学习、掌握技术动作并完成技术动作,把技术动作表现得更加完美。并且合理的使用力量能使动作表达更加灵活、能有效的防止运动中发生的损伤。通过调查分析当前贺州学院体育舞蹈教学现状,能够进一步了解贺州学院体育舞蹈教学的发展水平,提高教师与学生对力量素质训练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对贺州学院体育舞蹈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提高贺州学院的体育舞蹈教学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贺州学院体育舞蹈课程现状分析

1.学习体育舞蹈人群性别、专业分析

通过表2-1得出:男生人数为35人,占 36.84%;女生人数为60人,占63.15%。可以看出学习体育舞蹈的人群女生比较多,女生在体育舞蹈学习人群中占有较高比例, 是学校体育舞蹈课开设的重要人群。由于女生在力量素质方面本身就比男生弱,所以在男、女生的力量素质训练方面也要区别对待。据调查来看学习体育舞蹈的女生比男生的多,力量素质训练的不足更加明显,所以更加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力量素质训练。

表2-1学习体育舞蹈人群性别比例 N:人数 N=95

[ 性别\& 男生\&女生\& 人数

百分比\& 35

36.84%\&60

63.15%\&]

通过表(2-2)可以得出:学习体育舞蹈人群的专业人数有效比例相差不大。其中调查社会体育人数为47人,占 49.47%;舞蹈教育的人数为48人,占50.52%。由此可见体育舞蹈课程开课的学院只有体育学院和艺术学院,所以选定体育学院与艺术学院两个学院的体育舞蹈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的现状。并对体育舞蹈教学现状中力量素质在体育舞蹈课程中的运用与重视程度等做出调查和分析。

表2-2学习体育舞蹈人群专业比例 N:人数 N=95

[ 专业\& 社会体育\&舞蹈教育\& 人数

百分比\&47

49.47%\&48

50.52%\&]

2. 体育舞蹈课程中专业理论知识授课比例

通过表2~3可以得出:在调查体育舞蹈课程中传授专业知识的比例为,“有”的人数为12人,占12.63%;“经常”的人数为5人,占为5.26%;“很少”的人数为25人,占26.31%;“没有”的人数为53人,占55.78%。由此可以看出在体育舞蹈课程中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很少,导致学生对体育舞蹈专业理论知识与力量素质训练知识掌握得并不是很好,更不知道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自主练习。

表2-3体育舞蹈课程中专业理论知识授课比例 N:人数 N=95

[专业理论知识授课\&有\&经常\&很少\&没有\&人数

百分比\&12

12.63%\&5

5.26%\&25

26.31%\&53

55.78%\&]

3. 体育舞蹈课训练内容比例

通过表2-4可以得出:贺州学院体育舞蹈课训练内容比例为,基本功练习占16.13%;身体素质训练占7.14%;芭蕾形体训练被选次数为80次,占 21.16%;自编动作组合占21.16%;舞蹈综合素质训练占10.58%;金银铜牌套路训练占21.16%。由此可以看出课程内容着重在动作技巧、教学任务上面进行训练。对其他身体素质、综合素质训练并不是非常重视。

表2-4课程中训练内容比例 N:人数 N=95

[课程训练内容\&基本功训练\&身体素质训练\&芭蕾形体训练\&自编动作组合练习\&舞蹈综合素质训练\&金银铜牌套路训练\&被选次数

百分比\&61

16.57%\&27

7.33%\&80

21.73%\&80

21.73%\&40

10.86%\&80

21.79%\&]

二、提高体育舞蹈课力量素质训练水平的措施

通过表2-5得知,对学习体育舞蹈重要性认知程度为:认为很重要的占 63.15%;认为较重要占17.89%;认为一般重要占13.68%;认为不重要的占5.26%。所以说明力量素质训练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很重要。结合之前调查信息可得出结论:虽然大部分人都有意识到力量素质训练在教学中很重要,但在课程设置中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并且对力量素质训练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作用也没有全面的认识。

表2-5力量素质训练在体育舞蹈教学中重要性调查统计 N:人数 N=95

[\&很重要\&较重要\&一般重要\&不重要\&人数

百分比\&60

63.15%\&17

17.89%\&13

13.68%\&5

5.26%\&]

1.增加完成体育舞蹈技术动作的难度

体育舞蹈的每个动作的力量协助与完成技术难度是有具体要求的。做其动作所需的力量大小,是根据动作的结构、性质、幅度的变化及预期效果而定的。通过相同类型的力量训练,能够促使练习者很好地运用到体育舞蹈动作当中,以及更好、更准确的完成动作,达到动作中最好的预期效果。同时能很好的把力量运用到体育舞蹈动作中去,很好的把握最佳状态下运用力量的大小、轻重,使动作达到连贯自如,也能够为完成高难度的技术动作做储备,使掌握熟练动作的程度加快,最终达到掌握高难度体育舞蹈动作。

2.提高学生完成体育舞蹈技术动作的质量

通过力量素质训练,使下肢力量及膝、趾等关节的弹性力量增强,腿部在体育舞蹈中要完成技术性的任务,绝大多数是通过腿部的支撑和发力来完成技术性的任务。通过力量素质的训练使腿部的力量及各个关节的弹性增加,可以保证腿部动作技术的流畅完成,重心转移时做到平稳,身体不晃动,旋转的速度加快,动作到位,技巧和谐。

3.提高体育舞蹈技术动作中的力度和韵律感

通过对人体的各部位专门力量素质训练,对于腹肌、背肌、臀大肌、腰肌及四肢的控制力量的强化训练。提高体育舞蹈练习者以腰、脊椎为动力的收缩与松弛的能力,肌肉力的控制准确度。并且,要通过各种力量训练来增强韧带的力量,加固各个关节防止受伤。

三、力量素质训练方法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1.膝关节、踝关节力量素质训练

运用体育训练的训练方法,例如蹲跳、台阶换脚跳、单脚跳、跳绳等。不负重的深蹲或半蹲,原地双跳、单跳、芭蕾跳等,同时在进行这些力量素质训练时最好的选择是与音乐相结合进行练习,在音乐的愉快渲染下进行这些枯燥无味的力量素质训练,使得训练达到最好的效果。

2.腰部肌肉力量素质训练

可以运用体育训练方法中的两头起、侧身起、仰卧起坐等训练腰部力量,毕竟是舞蹈力量素质,也需要结合舞蹈动作进行力量素质训练,以便更好的了解力量的使用。如体育舞蹈伦巴中的曲棍球棒步,是需要用到腰部力量,多加练习有助于腰部的用力。更好的了解力量使用的强弱,运用力量的准确位置。体育舞蹈的核心力量是在于腰部力量,是完成上下肢动作的纽带,所以不可以忽视力量训练中的腰部力量的训练。

3.背阔肌和三角肌的力量素质训练

为了完成很好的体育舞蹈姿势,应对背阔肌和三角肌的力量进行训练,可运用俯卧撑进行训练,但要注意掌握训练的量,不要过度的训练使之适得其反。也需要利用一些普通的辅助物,如靠墙练习,基本功练习,但要注意基本功练习中要保持的体态。

4.力量素质训练男女生要区别对待

由于女生在力量素质方面本身就比男生弱,对力量素质的要求也是存在差别的。对于男生来说主要是力量素质训练中要使身体稳定、保持身体重心的垂直、避免和预防身体在运动中的损伤、利用力量素质对自己的身体很好的控制,使动作能够准确的完成。然而对于女生来说稳定性、平衡感会比男生好一些,腰部力量训练可以适当增加,女生腰部和男生比起来是比较柔软的,这样也不利于一些动作的完成与控制。所以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力量素质训练的时候要对男生和女生分别进行针对性训练。

5.体育舞蹈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

以启发性教学方法为切入口,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动作要领和动作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参加与活动的积极性,以便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运用体育舞蹈教学方法过程中,教师要巧妙的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6.体育舞蹈课程的内容设置要切合学生实际

体育舞蹈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要根据学习者的水平进行分析与制订教学方案。在运用体育舞蹈教学方法时,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借助学生的模仿能力掌握基础知识、技术,同时借助于学生的创作性活动获得技能,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作者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发现,贺州学院体育舞蹈教学现状是对力量素质训练要求不高和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课程都注重内容的完成、韧带素质的训练、形体形态的要求等,而忽略动作质量的完成。随着体育舞蹈的发展会越来越重视技术水平的训练,而对力量素质训练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在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妙的利用科学的力量素质训练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练习者完成体育舞蹈动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魏巍.拉丁舞技术基础训练的初步研究.武汉体育学院,2007

[2].普拉提核心力量训练对体育舞蹈基础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2013

[3]文艺.体育舞蹈个性化教学理论模式的理论研究,2012

[4]谭志中孙如法.弹性教学:发展个性的教学模式[M].教师报,2007.3.

[5]罗森序言.谈身体素质训练在国际标准舞教学中的重要性,2007.01

[6]杨占军.陕西省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

[7]胡君美. 体育舞蹈概念[J].体育科技信息,1995.

[8]王国华,等. 国际标准舞、拉丁舞大全[M].北京:中国舞蹈出版社,1992.

[9]鲁春霞.构建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系的初步研究.武汉体育学院,2006.6

[10]马园艳.体育舞蹈专项力量素质训练内容体系构建研究.西安体育学,2013.5

[11]崔小梅、高 晖.体育舞蹈的发展及其在高校教学的开展教学.第8卷第:期2001年5月.体育学刊.V01.8No.3.May.200 1

[12]文艺.体育舞蹈个性化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武汉体育学院,2012.3

[13]魏巍.拉丁舞技术基础训练内容的初步研究. 武汉体育学院,2014.12

第11篇

【摘要】健美操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它在音乐的伴奏下,充分运用舞台灯光的效果,利用各种不同的操化动作,给人一种身体及艺术的享受。它可以培养学生正确优美的身体姿态,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表现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人际之间文明、高雅的交往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随着健美操运动的蓬勃发展,健美操也以它独特的魅力在校园开始普遍开展,中学生特别是高中学生对健美操课的需求也日趋上升,高中的健美操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就此对普通高中健美操教法进行了部分探讨。

【关键词】 高中 健美操 教学

健美操教学作为教育手段,已列入教学之中。通过健美操教学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身体,培养良好的身体姿态,发展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还有抒发和表达人的思想情感,培养人们的创造力、表现力,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对学生形体和美育的教学,增强体质,增长学生文化艺术的专业修养,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发展。特别在健美操教学中,更应正确运用各种方法,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中学体育课程教学要体现出高中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根据高中学生较强的自律和认知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开放,更多地运用启发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方法,这也是高中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健美操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学内容也非常丰富,所要完成的任务和达到的目标又是多方面的,因此在教法手段上,应该是个性化与多样化相结合,实现教学目标的科学化和均衡化,体现出现代教学方法、手段的科学化、综合化发展方向。只有打破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注重多种方法的结合,才能达到最优化的健美操教学效果。如在健美操教学中,除了常用的教学方法,如示范法、讲解法等以外,可采用一些独特的教学方法,如线形渐进法、递加法、金字塔法等新颖的俱乐部式带操方式,让学生在不间歇的、低强度的运动当中进行学习锻炼,真正达到有氧运动的锻炼效果,将会深受学生的欢迎。

一、感受和理解健美操

于部分学生而言,他们都是在高中体育课堂中第一次“身临其境”的接触健美操。于部分学生而言(如:肢体语言不太丰富或体型偏旁的学生),学习讲究节奏和韵律的体育项目并非是一件易事。因而,如何上好“第一课”,如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这门课程的美妙,是一个关键问题。

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通过让学生欣赏他人优美的健美操表演,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多数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例如说: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国内外健美操教练的表演视频,让他们在动感的律动中,悄无声息的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又比如说:教育者还可以让那些接触过健美操的同学进行表演,而后通过鼓励性的语言,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肥胖问题是当下许多学生的一个显著问题,而这些同学多数都对运动不太感兴趣,因而教师在上第一课时,可以通过网络或是其他途径去刻意寻找身材较胖的人跳健美操的短片进行播放,并为学生总结出:“每一个都可以跳健美操”的结论,从而让他们从心理上放松对运动的“恐惧感”。

二、和谐、融洽的师生交流

学生刚刚入校时内心往往是情感支配理智,情绪容易激动,所以,在健美操选修课的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间的情感就有重要的意义。健美操是一种肢体语言艺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受情感影响比较大。学生们只有在良好的情感影响下,才能把健美操动作语言充分表达出来。假如在课堂上,老师表现冷漠无情,就会使学生紧张、害怕,会由心理方面影响到生理方面,即导致肌肉僵硬,神经紧张,反应迟钝。这样的课堂气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因素。所以,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彼此尊重的师生关系。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丰富的教材内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信息源。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要力求创新,如利用幻灯片、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初始动机,是激发学生创造性的直接动力。只有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才能自觉、自主积极地学习体育课程,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学校所开设的健美操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学生身体,为以后编排节目打下基础,不是训练健美操专业运动员,因此在健美操课程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学会自学,做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最终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感到学习的欢乐,感到是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负担。学校的健美课程与体育院校的专业训练无论在目的性上和程度上都有较大差异,学校主要向学生传授健美操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健美操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体态,发展学生健康、活泼、开朗等心理素质。所以我们必须根据教育的特点及学生的身体特点,因人而异,编排合适的健美操内容。

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健美操训练过程,是学生对健美操发生兴趣,理解并掌握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一抬臂,一举足都需要老师做示范,有时光示范也不能解决问题,还需要耐心讲解,个别纠正,所以要有一套与其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讲解法

讲解法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任务、动作名称、作用、要领、做法及要求等,以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等的练习方法。在健美操教学中,每一个示范动作的讲解都要做到用语简练,重点突出,目的明确。健美操教学过程中必须讲明每一个完整动作的名称,以便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概念意识,有助于教学。动作讲解时语言应简明、扼要,表达生动,比喻形象,这样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考,以便学生对动作的理解。讲解的时机要恰当,练习过程中结合口头提示有助于学生纠正动作和提高动作质量。讲解的顺序要合理,在健美操教学中,讲解的顺序一般先讲下肢动作,再讲上肢动作,最后讲躯干与头颈、手眼的配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确定讲解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便使学生对动作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精炼、准确、恰当的讲解,不仅能使学生理解记忆动作,更能提高动作质量,从而提高健美操的课堂教学效果。

2、示范法

示范法是健美操教学中最易被学生接受的方法,示范法在直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它可以使学生了解所有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教师优美大方、激情四射、感染力强的示范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实践性。

(1)完整示范法

完整示范法运用于教学的初始和教学的后期。教师在传授一套新的健美操组合时,让学生观看多次完整的动作示范或教学录像带,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因此,教师的完整示范要有感染力,能表现出健美操的动作特点和音乐风格,用教师特有的表演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表现欲望。当学生基本了掌握动作、弄清了动作方向、路线、出脚的变化之后,就应在动作质量上下功夫,力求动作准确、肢体协调、姿态优美。

俗话说:“学容易,学好不容易”。学生在一开始学习健美操时就得严格要求,反复强调动作规范,使其形成正确的动作。只有一丝不苟地做到动作规范化,才能灵活地运到用各种健美操套路中去,从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因此,当学生掌握健美操的基本步伐后,教师的示范应由慢速变为正常速度的动作示范。在完整地组合动作示范时,要特别注意上下肢、神态、音乐的协调配合。在教学中, 简单易学的动作用完整示范,这样就不会破坏动作技术的完整性和衔接性。

(2)分解示范法

分解示范法主要运用于新授动作中较难或动作路线较复杂、协调性较高的动作时的一种示范方法。分解示范法的运用能便于学生弄清动作的方向、路线的变化,知道上下肢的配合,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例如:把健美操动作分解成上肢动作、下肢动作、头部动作等,先分别进行练习,然后再上下肢、头部等配合进行练习,这样能使学生明确动作结构,更好的掌握动作技术,从而有效地缩短了掌握动作的学习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观摩式启发式法

安排学生观摩一些大型的健美操锦标赛,看看录像,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随着健美操发展步伐的加快,学生对健美操锻炼需求的增加,普通高中健美操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依据健美操的特点和学校的办学条件形成健美操“课内课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因此,普通高中健美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应该立足于学生的需要,依据教学大纲,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完善健美操的教学过程、拓展教学内容,使之适应现代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个性需要,既让学生锻炼了身体,学到了体育知识与锻炼的方法,提高了体育能力,又达到了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完成了体育课的教学目标。还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审美情趣,甚至对启发学生智力,净化学生心灵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更能培养高中生的体育素养,让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王 洪.健美操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 芦 特.形体训练对促进中学生身心发展的有益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27(12):1688-1690.

[3] 胡应清.科学健身运动相关问题分析[J].体育学刊,2003 10(1):63-66.

第12篇

【关键词】“四十八式”太极拳;民族体育;全民健身;作用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法》的颁布与实施,全民健身活动正在蓬勃开展,1997年10月23日,在23届国际人口科学大会的“中国人口论坛”上,中国老龄协会会长张文范教授严肃地说:“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曾提醒各委员国要铭记21世纪老龄化是人类前所未有的,对任何社会都是一项重大挑战。”现在,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己超过1亿,而当21世纪钟声敲响的时候,中国已经进入世界老年型国家的行列。我们认为“48式”太极拳在全民健身计划中有一定的价值和作用,是奔向21世纪的健康之路。

1.零健康人生理论观的确立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的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健康的重要,可是,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却给人们的健康带来许多困难,威胁人体健康的因素越来越多,人们消除这种因素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

在一切需要之中,生理需要是最优先的,这意味着在某种极端的情况下,即:一个人生活上的一切东西都没有的情况下,很可能主要的动机是生理的需要而不是别。

先看一下当代最伟大的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说,然后看看我们的周围,为什么许多人拥有财富和地位,生活显赫而辉煌,但都得不到幸福?因为他们拥有这些成功或争取和保有这些成功的过程中部失去和威胁着他们最宝贵的财富――健康!

不管你拥有多少财富,多高地位,如果没有健康,你的人生就是零。换句话说:“健康不是一切,但是没健康,就没有一切。”这已是众人的切身体会了。拥有健康才是最大的幸福,也是一切幸福的基础和源泉,以健康为代价去获取财富和地位是人生的短期行为,拥有健康是人生幸福的长远眼光。

2.现代的快节奏生活方式呼唤太极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的体力劳动强度越来越低,如果不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除了高血压、肥胖病、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外,还有一种肌肉萎缩,心脏衰退的“文明病”,将要降落在我们的身上,正像古希腊思想家亚里斯多德早就说过的那样:“最易于使人衰竭,最易于损害一个人的,莫过于长期不从事体力活动。”

2.1太极拳的健身和防治疾病的功能

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民族体育遗产之一。我国人民长期锻炼中的实践证明:它即是一种合乎生理和体育原理的健身运动,又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

2.1.1不受场地、时间限制,备受人们青睐太极拳姿势优美,动作柔和,男女老幼皆宜,不受时间和季节的限制,单人练习也可,集体练更好。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防治疾病。不仅我国人民爱练,而且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美国政府拨款支持关于太极拳可防止跌跤现象的科研项目。

2.1.2坚持练太极拳,能健康长寿

打太极拳虽然不跑不跳不用猛力,但对身体的锻炼作用也是很大的,因为打拳时全身的骨骼、关节、肌肉都得到自然柔和的伸缩训练,不断地改善身体各素质和各个系统功能,故能提高新陈代谢水平,有利于健康长寿。

2.1.3太极拳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六大生理作用,简述如下:锻炼神经系统,提高器官功能:

有助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健康;增强呼吸机能,扩大肺活量;促进消化功能和体内物质代谢;加强肌肉、骨骼和关节的活动;畅通经络。

2.2太极拳的调息和调心功能:

为迎合人们的心理,种种保健营养品、保健药物、保健器材,以及某些可以不费力而得到“健康”的种种功法纷纷上市。但经过实验之后,却往往令人失望。特别是那些中青年人,对它提不起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古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便显现出它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了。

2.2.1练习太极拳,可淡“七情”

经常练习太极拳,可以淡化七情,七情为: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心理感情,时常出现在人们生活当中。许多生理上的疾患,如心脏病、高血压、肺痨、精神病、神经病等等都与这“七情”有关。经常练习太极拳的中老年人,在生活中能够控制自我感情,遇喜而不狂,遇怒而不恼,力求忍耐,尽力快活,力持镇定。尤其是处于更年期的中老年人,更要善于控制心理意识和思想感情。特别是要消除和排遣莫名其妙的牢骚情绪和猜忌多疑的心理。

2.2.2练习太极拳,可克服“上盛下虚”

经常练习太极拳的人,注意下盘训练,因只有下部沉稳,上肢才能轻灵,这样常练不懈可克服两腿发软,行动不便,膝关节发硬,腰酸背疼,浑身乏力等“上盛下虚”的症状。

3.“四十八式”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利于强身养性

太极拳简易套路,是一种健身拳术。1956年国家体委组织部分专家,在传统太极拳的基础上,按由简入繁、循序渐进、易学易记的原则,去其繁难和重复动作,选取了二十四式,编成《简化太极拳》。全套共四段,约5分钟左右可练完一套。主要动作有野马分鬃、搂膝拗步、倒卷肱、棚、招、挤、按、单鞭、云手、左右蹬脚、独立、穿梭、海底针、闪通臂、搬拦锤等。1979年国家体委又编创四十八式太极拳,是简化太极拳的继续和提高。全套共六段四十八式,约8分钟左右可练完。以杨式太极拳为基础,吸收吴式、孙式太极拳的平圆手法和武式、孙式太极拳的撤步、跟步,其中掩手、马步靠采用发劲的陈式太极拳,其动作特点:

3.1体松心静,吁吸自然

身体各部门应自然舒松,不用僵力,思想安排集中,专心引领动作。呼吸自然平稳,深长细匀,并与动作和运动协调配合,一般规律是“虚吸实呼”“起吸落呼”“开吸合呼”,不可勉强憋气。

3.2上下相随动作圆活完整(下转第256页)

(上接第255页)

动作要以腰为轴,带动四肢,上下配合,完整一体,不可手脚脱节,腰身分离,割裂断劲。

3.3动作弧形,虚实分明

动作变换要走弧形,不可直来直去,生硬转换,重心移动,要沉稳,虚实分明;不可呆滞双重。

3.4均匀连贯,和顺自然

动作在连续柔和,绵绵不断,速度保持大全均匀,不可忽快忽慢,遇有发劲,拍脚动作,速度可以有所变化,但需保持前后衔接自然,气势不散。

3.5轻灵沉稳,刚柔相济运动要轻灵不浮,沉稳不僵,外柔内实,刚柔相济。发劲要起于腰腿,达于两手,弹性展放,刚中寓柔。如果经常练习“48式”太极拳,且能精勤研究其运动特点和要领,历久不懈。就能愈练愈精,愈精愈微。由微入妙,由妙入神。不但有益于身心,更能增进智慧。

当然,保证人体身心健康,还有许多其它方面的因素,诸如充足的睡眠,丰富全面的营养,愉快的情绪,乐于助人的崇高和有规律的生活节奏等,如果能坚持天天认真打“48式”太极拳,合理科学地掌握练习步骤和运动量,注意保暖身体,建立科学地自我锻炼与自我评价的方法体系,是普及与提高全民身心素质,调节从事终身体育锻炼的主要手段和措施,维护身心健康,延长生命的健康周期,就有了“内因”基础和“外因”条件,就能健康地迈向二十一世纪。

【参考文献】

[1]肖春梅,王彤,姜桂萍. 太极拳运动对老年平衡能力的影响[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04) .

[2]孙延. 当代武术与大众健身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 福建体育科技, 2005, (05) .

[3]宋剑君. 试论太极拳与武功医学[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0, (01) .

[4]陈新富,刘静,邱丕相. 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5, (05) .

[5]刘明辉,刘淑丽. 人口老龄化与中国老年健身体育[J]. 体育科学研究, 2001, (01) .

[6]张彤,杨嘉民. 开展武术运动构建全民健身体系[J]. 体育科学研究, 2005, (01)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