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02: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家长留言,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每天在门口迎接孩子的时候,有的家长就会对我说:“老师,孩子这些天感冒,麻烦你提醒多喝水!”或者是“老师,这个周末孩子身体发了麻疹,你今天午睡时再帮我关注一下!”等等话语,而我是很自然的回答:“好的!”
这样的相互间对话每天会有很多,可自己能记住的又有多少呢?真正去关注的又有多少?为了让自己放学时与家长交流孩子情况时能不心虚,也为了自己的工作更仔细,于是我有了记便条的习惯。可是,早上的人一多,记得时候就带来了麻烦,又要接待孩子又要记录家长需要,从而变得手忙脚乱。
如何让自己既能有条不紊的接待孩子,又能记住家长的需求呢?经过思考我在门上挂了一本笔记本,在笔记本旁边贴上标题:“您有需要,请留言”,并对留言本进行了表格设计:
可经过几天实践,发现家长已经习惯了以往的语言表达方式,没有人主动把自己的需求写下来,原因是什么呢?原来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知道班级中开设了这样了一个交流窗口,也不了解这本留言本开设的功用――为了让这本留言本起到作用,我给班级中所有的家长发了“飞信”,内容如F:
尊敬的家长,您好!在我们教室的大门旁开设了“您有需求,请留言!”这个留言版块,此版块的作用是让您每日送孩子来时把想叮嘱老师的事写下来,如:×××小朋友今天身体不适,请老师提醒多喝水;×××小朋友今天没有大便,请老师关注,等等此类话语。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更健康、快乐的成长,也为了我们的工作能更加仔细,还请您有需求的时候在留言本上写下嘱咐,我们也会针对您的留言,写下我们的执行结果。谢谢!
家长们收到信息的第二天后,留言本上的留言也在慢慢增加,而我们三位老师关注这本留言本的时间也增加了,家园之间的沟通变得自然而又协调。
这是家园之间无声的一种交流――说它无声是因为少了语言的叮嘱,可是执行的效果却大于有声语言。“留言本”形成了另一种家园交流方式,家长直言表达,教师也更加关注每个孩子的一日生活细节,从而让“无声对话”更好地为家园之间的沟通服务。
随着网络、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众多相关应用App的出现,老师和家长间的沟通方式逐渐由纸质的联络本转变为电子邮件、QQ聊天软件等网络工具。
虽然这些网络工具使家校间的信息沟通更加便捷,但交流的信息比较零散,失去了以往纸质家校联络本具有的数据格式规范统一、归档容易、查阅方便等优点。特别是有些时候,家校间的沟通需要学生适当参与,而当老师和家长采用QQ聊天软件沟通时,学生完全没有参与,影响了沟通效果。
所以,我想把纸质版的家校联络本改为电子版。由于用PDF制作的电子文档具有纸版文档的阅读效果及其他诸多优点,基于此我设计了“变色”电子家校联络本。
一、什么是“变色”电子家校联络本
老师、家长、学生通过填写并交换同一个电子家校联络本进行交流。针对同一个电子联络本,老师、家长、学生的权限各不相同,以保证电子联络本的某些信息只对特定权限开放。
老师、家长和学生各自可修改的信息各不相同。我把这种针对不同权限显示的信息可动态改变的电子文档称为“变色”电子家校联络本,如图1所示。
“变色”电子家校联络本中有三种角色――老师、家长、学生,以及两种权限――修改权限、可见但不可修改(只读)权限。
界面中的老师、家长、学生复选框表示是否赋予这些角色对当前字段有可见但不可修改的权限。如以老师的角色登录,则“老师留言”一栏可以修改,可赋予家长和学生是否有对“老师留言”字段可见但不可修改的权限。
如果某字段没有被赋予其他角色相应的权限,则以其他角色登录时,该字段不可见。如老师只想和家长交流,即只有家长能看到老师的留言,则勾选家长留言栏的“家长”复选框,这样以学生角色登录时就不会显示家长留言字段的内容。
“变色”电子家校联络本中的角色通过登录界面、输入密码确定。一种角色对应一个密码。
打开“变色”电子家校联络本的方法和打开普通的PDF文件类似。双击打开PDF,出现图2所示的密码输入框,按确定按钮后,如果密码正确,则显示图1的界面。角色和相应权限不同,图1的显示内容会有所不同。
二、制作方法
1.制作静态PDF文档
静态PDF文档的制作方法有很多,我采用的是先在Excel中设计好如图1中的界面,然后使用Adobe Acrobat Pro把Excel文档转换成PDF表单,最后对PDF表单进行微调。
2.使用JavaScript脚本语言对角色、权限和界面显示内容进行控制
它是“变色”电子家校联络本制作的关键。这里简要介绍一些主要的实现方法。
打开PDF文档时显示的密码输入框可使用以下语句实现:
pwd=app.response(“请输入密码”,“ 密码”, “”,true);
角色可通过上述密码框的输入值来判断。如:if (pwd==='student')表示角色是学生。
根据不同角色和权限对字段进行显示和隐藏可通过以下方法控制:
字段名.display=display.visible;
字段名.display=display.hidden;
校园网是每个学校向外界展示信息、信息的基本平台,也是一个学校重要的网络资源平台。在校园网的基础上搭建一个家校合作平台,有利于整合家庭教育资源和学校已有的资源,避免了现有的许多家校互动平台资源来源单一或是重复开发资源的缺点。本研究的家校合作平台是对现有校园网功能的补充,将为学校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孩子与家长之间搭建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
1 研究现状及意义
1.1 家校合作的内涵
“‘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有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1]由此可见,家校合作应是家长参与和家长教育两个方面构成。家长的参与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关爱,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家长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增长了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教子方法,更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达到一致,形成合力。
1.2 家校合作互动平台研究的现状
在2002—2012年的期刊文献中,校园网搭建家校合作类的文章仅有3篇,家校合作互动平台类的文章有25篇。从内容上以及访问平台情况看,现有的家校合作平台的建设主要存在以下3种。
第一种是以大型教育管理系统为基础建成的互动平台。
第二种是电信投入的“家校通”“家讯通”等校园通信系统,这种系统让家长和学校联系方便,但是沟通的信息量有限,收费昂贵,且没有涉及家校合作中家长教育方面。
第三种是各个中小学各自独立建立的基本信息网站即校园网。以进入2011年度湖北省中小学校园网站绩效评估前50强的小学校园网站为例,能够发表留言与评论的仅有16个网站,涉及家长教育内容的则更少。
基于上述原因,本文旨在就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园网的资源,架构既能方便家校沟通又能实现家长教育的家校合作互动平台的设想进行探讨。
1.3 家校合作互动平台开发的意义
家校合作互动平台可为教师、家长等用户提供一个界面友好的、方便操作的网络平台,并扩展现有校园网的功能,使其成为获取信息、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而且系统模块化设计,便于管理员维护和修改,使平台运行更加安全稳定。
本平台是在各个学校现有校园网的基础之上,省去了重复开发带来的物力财力的浪费,符合国家关于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实用性强。教师通过网络可以本学科学年教学计划、教案,反馈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家长通过网络可以迅速、便捷、准确地了解学校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在校的情况,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可以更好的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 [3]。
2 家校合作互动平台的总体设计
2.1 设计思想
由于本系统的设计主要运用了动易内容管理系统这个网站设计平台,而此内容管理平台的各种功能是模块化处理的,因此设计方法要和一般的系统开发所采用的方法和思路不同。本系统的开发思路借鉴了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自上而下,逐步细化,模块化”。先将整个平台搭建好,进入动易内容管理系统后,设置好需要运用的各个频道及每个频道下的栏目,每个栏目属于一个模块,不断改进它们的功能,最后在网站的相应地方调用各个模块。
2.2 家校合作平台总体结构设计
校园网中的家校合作平台由前台框架结构和后台框架结构两部分构成。前台框架结构是信息展示平台,有学校概况、学校新闻、教育教学、德育工作、教学资源、家校平台、留言板等几个模块,进入家校平台后,有教子心得、教子有方、今日作业、班级博客、留言板、投票调查等几个模块[5],见图1。下面对5个主要模块功能进行说明。
1)教子有方模块。此模块的功能是由学校来管理实现的,学校提供一些名人教子的方法、理念,或者上传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的理论知识。设置此模块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向家长传授好的教育方法,如图2所示教子有方页面。
2)教子心得模块。此模块是留给各位家长分享自己日常在教育孩子时的感想与体会。在每篇文章下面会留出一块评论区,本网站的所有会员都可以对此篇文章进行评论,这样可以让所有家长针对某一具体案例进行交流,提升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如图3文章评论区。
3)今日作业模块。此模块将按班级进行管理,每个班的教师在本班的网站页面上作业或者是教学课件及教学资源等。家长可以通过此区域详细地了解学校的课程进度,并以此为依据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
4)班级博客模块。此部分主要留给每个学生收集并自己平时的作业或者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感悟,这些信息集合起来便是学生成长的电子档案袋,教师通过学生的博客全面的了解学生,便于因材施教。由于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有限,因此需要家长配合完成此模块的功能。
5)留言板模块。此模块是家长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地方,家长可以针对某一话题进行讨论,对学校的政策和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本平台的留言模块页面设计了讨论区和留言板两种模式,可以进行切换,简便实现查看留言和发表留言,如图4留言板首页页面。
3 家校平台功能的实现
3.1 信息与接收功能的实现
此平台提供了简单的邮件发送和接收功能。为了方便信息的交流,教师与家长之间除了通过日常的电话、短信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此平台实现信息和接收信息。教师或学校可群发信息,也可分组发送;家长和家长之间也能够相互和接收信息,可充分实现各用户间的交流。
3.2 会员管理和权限分配
从家校合作平台服务对象的角度来进行功能的划分,家校合作平台的用户有教师、家长或学生、系统管理员等,用户能进行的操作是通过系统给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来实现的。权限的分配是根据划分不同组来进行的,通过对会员进行分组能实现对班级成员的有效管理。管理员有对系统进行操作的所有权限,教师则完成今日作业、班级博客、投票调查、教子有方等模块的建构,可以在这些模块中文章、上传图片、或其他形式的教学资源。家长有权参与教子有方模块的建构,并有留言、信息的权限。
4 总结与展望
4.1 系统的创新点
本网站在制作的过程中,充分考查了现有家校平台的优缺点,分析了湖北省中小学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制作了适合学校使用的家校合作平台。这样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资源,可避免开通“家校通”而带来的额外消费。
4.2 系统的不足
在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动易后台管理系统的特点,当然,这也带来了一些功能的限制。
首先,如果要开通短信功能,还是要付一定量的短信费,这需要根据各地方的经济水平而定;
其次,各个模块的功能并没有完全独立开来,因此还需根据使用情况进一步划分模块的功能;
再次,网站页面设计还需美化改进,由于自身技术水平的限制,还有一些功能没能很好地实现。
4.3 系统应用前景展望
本网站的开发将会方便学校和家长间的交流,兼有家长学校功能。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成了人们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本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将十分广泛,会成为家长和学校沟通的一个较好方式。
参考文献
[1]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55.
[2]乔晓丽,李菲.网络,家校合作的新桥梁[J].中国教师,2007(1):52-53.
[3]翁秀琴.基于网络的家校互动平台设计与开发:信息技术条件下和谐德育环境构建[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24-26.
[4]葛祥国,肖桃华.浅析黑箱理论[J].中国教育技术设备,2011(18):93-94.
《父子留言板》这本书是以书信的格式,写父与子之间的真实故事,让人感触很深。看着这本书,仿佛进入了书里,与其中留言的孩子们有着共同的感受,顿时有种想倾诉苦衷的冲动,理智下来,才发现我的面前只有一本书罢了。
为什么中国老式的游戏“老鹰捉小鸡”那么有生命力,能跨越世纪绵延不绝?准是因为在人们心目中,鸡妈妈保护鸡宝宝的行为特英雄特伟大;而外国人为什么推崇狐狸妈妈,哭着喊着愣是把刚成年的狐崽咬出家门?准是因为他们要让孩子成人后早早独自面对社会。当我们举起右手时,应该向谁致敬呢?
这是书中有一位在美国读书的中国男孩,提出的一个问题。这引人深思。
鸡妈妈保护宝宝的行为固然伟大,可一味地娇惯孩子,孩子能成什么气候呢?中国有句话说得好“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树,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要学会让孩子接触社会,独立生活,在这点上,中国远远比不上外国。当我们举起右手时,好像还是应该向狐狸妈妈致敬……
在《父子留言板》这本书里面,我看到了一副画,画的名字叫壮汉是爸爸。看到这个题目我百思不得其解,一看画,就全都明白了。
画上有一个孩子,用一根细细的绳子牵着比自己力大数倍的牛,优哉游哉地走向河边;而另一个壮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制服不了一只不低头喝水的牛。
看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家长们,强迫孩子们学这学那,孩子真正有兴趣的却不让孩子学,这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阴影啊!家长们知道吗?学东西要有兴趣,孩子们连兴趣都没了,能学到什么呢?家长的心意虽然是好的,可这些苦心只有付之东流了。
合上《父子留言板》这本书,心里有种奇怪的感觉:现在的家长做错的事太多了,为什么不觉悟到孩子的感觉呢?只一味地行事,使自己一步错,步步错,不要在错下去了,最终伤害的是孩子啊………
教师节礼物排行榜第一名:外观小巧时尚,存储空间超大的U盘;
第二名:20xxQ趣小萌猴U盘,鼠年好运到;
第三名:USB时尚酷玩音乐台灯,LED触碰,迷你音响;
第四名:贝壳蓝白水晶盐灯,简约时尚贝壳造型,净化空气防辐射;
第五名:语音留言板创意时钟,语音播报、温度显示、HUB功能;
第六名:创意留言小黑板收纳盒,送给老师的超级个性礼物;
老师对教师节送礼看法老师:努力学习是最好的礼物
“不能收礼,这是学校三令五申的。况且就算真的收了,能安心吗?收了别人的礼,就得帮别人办事,我不给自己找这种麻烦。”江西省南昌市某中学英语老师黄霞表示,她拒绝过一些家长送的礼,有的家长很不高兴,“拒礼,给我带来了另一种精神压力。”
除了现实的礼物,一种“溜须拍马”“套近乎”的虚拟送礼方式也蔓延开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班级会建立QQ或微信群。通过QQ或微信群,老师可以和学生、家长互相了解,联络感情,并及时信息。为了讨好老师,家长们使出了浑身解数。老师随手发张学生站队、看书的照片,就会引得家长们的点赞、鲜花、蛋糕,再用无比膜拜的语气发上一句:“老师辛苦啦!老师太有爱啦!”要不了几分钟,手机屏幕就会被家长们的热情赞美刷屏,搞得老师哭笑不得。
“手机不停地响,一不留神,留言就几百条。”上海学生家长刘女士说,“有的家长‘会来事儿',有时候真受不了这种溜须拍马的行为,想退群又怕漏了老师的重要通知。”
一些老师表示,教师节表达感恩之情是人之常情。但想要通过送礼等方式让老师关照学生,就没有必要。“学生遵守校规校纪,好好学习,老师自然喜欢,不送礼也会关照每一个学生。”浙江省嘉兴市某中学万老师认为。
“二十年前,我收到过学生自己做的卡片、塑料花,到现在还留着,后来送的礼物越来越贵,而且你感觉得到那是为了送礼而送礼,尊师重教的意思其实越来越淡了。”江西省南昌市退休教师周芬芳说。
教师节鲜花广告语1、老师,您辛苦了。没有园丁浇灌,哪来花朵芬芳。
2、把鲜花送给你最尊重的人,最爱的人
3、我心寄花语,花开掬手香。
4、愿用这束鲜花,装饰您的神采
5、片片花瓣,丝丝真情
6、让情感不再苍白,使鲜花成为恒远!
7、每一缕花蕊 绽放芬芳
8、用我的手为您送上最真情的鲜花!
9、比母爱更细腻,比父爱更严厉
10、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11、花草年华
12、美丽的鲜花千万朵,美好的祝福千千万
13、有花的日子,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美丽
【关键词】农村小学 留守儿童 网络交互平台 亲情缺失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064-02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问题比较突出,加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力度,成为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正视的现实课题。农村留守儿童与其他儿童的最大不同之处是父母不在身边,亲情缺失导致留守儿童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对此,教师可借助网络交互平台架设留守儿童亲情桥梁,展开教育突破。
一、搭建平台,打通留守儿童亲情通道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比例大多占学生总人数的四到五成,给班级管理带来严峻挑战。教师利用网络技术资源创建交互平台,让留守儿童与父母建立情感交流机制,对缓解留守儿童心理压力、提高班级管理效率都有重要作用。
(一)联系留守儿童父母介入平台
小学留守儿童父母大多年龄不是很大,使用智能手机的比例在七八成以上,这也为他们参与网络交互平台提供了前提条件。学校教师主持网络互动平台建设,具备多种优势条件,教师参与交互平台与留守儿童父母进行沟通交流也是必要的。为顺利启动网络交互平台,教师可以学校名义向留守儿童父母发出邀请,诚邀留守儿童父母及时介入网络交互平台,与孩子展开多种形式的情感交流活动,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和鼓励。
(二)建立留守儿童亲情联系机制
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教师家访也难于碰面,家校联系几乎处于半中断状态,给留守儿童教育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留守父母能够通过网络交互平台与教师建立长效联系机制,及时交换管理教育孩子的意见,共商教育对策,一定有益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师可以和留守儿童父母展开定期定时的沟通交流,也可以随时留言。为确保联系私密性,教师可以和留守儿童家长进行个别交流。
案例一:留守儿童小帅性格比较内敛,平时老是一个人发呆,学习成绩也快速下降,也许是想念爸妈了。小帅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听说要参与网络平台交流,当天就去买来一部智能手机,并开通了网络。虽然在操作上还存在一些困难,但在工友帮助下,几乎每天都给孩子留言,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小帅自从与父母建立了网络交流联系,性格开朗了很多,学习热情大大提高,逐渐克服了许多坏毛病。他每天总是第一个要求上网,看父母的留言,然后给父母回复。网络交流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留守儿童父母一般不会给孩子配备智能手机,这也是学校所不允许的。教师主动建设网络交互平台,符合留守儿童和其父母的共同愿望,响应者多,具有可行性。
二、运行平台,架设留守儿童亲情桥梁
搭建好留守儿童亲情联系平台后,教师要做好辅导服务工作,定期开放交互平台,让留守儿童与家长多多联系,制定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案。
(一)定期开放交互平台
留守儿童与父母展开网络交流需要具备多种条件:首先是留守儿童父母要有空闲时间,其次是班级网络交互平台准时开放,最后是提供机会让留守儿童介入平台。要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确有些难度,教师可以根据学校作息时间,参考多数家长工作时间,做好安排工作,尽量让留守儿童能够和父母进行在线交流。为了提高交互平台工作效率,教师可以根据家长提供的上线时间,分批安排留守儿童在线交流。也可以让留守儿童和父母采用留言方式展开交流,避免时间冲突造成的困难。
(二)教师介入交互平台
教师介入交互平台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教师是留守儿童的直接教育者,对留守儿童思想状况比较了解。教师介入交互平台,进行留守儿童、家长、教师三方会谈式交流,能够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教师具备信息技术优势,深度介入留守儿童网络交互平台活动,还可以给交互活动带来技术支持。有些留守儿童网上交流能力欠缺,甚至还不会打字,教师介入后,可以直接安排学生与家长进行视频交流,为留守儿童和父母交流提供服务和帮助。
案例二:留守儿童小敏性格内向,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其情绪非常低落,有抑郁症倾向。教师联系其父母交流情况,其父母也很着急。教师特意安排小敏跟父母进行在线视频交流,谁知小敏第一次和父母在线上相见时,竟然一句话也不说,只是一个劲儿地哭泣。小敏父母说了很多安慰的话,教师也对小敏进行心理辅导。小敏的情绪渐渐稳定了,脸上也有了笑容。后来与父母交流时,虽然话语不多,但明显比较愉快了。
留守儿童年龄都很小,缺少父母关爱是最大的心理短板,产生自卑、焦虑、暴力等心理是普遍现象,教师要根据留守儿童心理特征展开教育活动,特别是和留守儿童家长形成良性互动沟通,这样可以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教育对策。
三、维护平台,成立留守儿童联系小组
网络交互平台带有公共性,需要专人维护管理,确保交互平台的正常运行,为留守儿童提供不间断的信息服务。教师不妨组织学生参与管理,给学生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提高网络交互平台的使用效率。
(一)成立专门小组管护平台
农村小学已经实现信息技术的全覆盖,这也为网络交互平台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在网络交互平台运行过程中,教师可能没有足够的精力管护平台,所以不妨组织学生成立专门的网络管护小组。管护小组成员以留守儿童为主,也可以吸收部分熟悉电脑的学生参与。管护小组成员定时登录班级公共QQ群,让留守儿童与父母进行在线交流,或者是帮助操作上有困难的同学给父母留言,帮助他们向父母汇报学习、生活情况,传递亲情。
(二)改进网络亲情交互方式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交互平台面临升级问题,教师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对网络交互形式进行改进。短信、电话、QQ、微信等交流方式可并用,给留守儿童与家长的联络工作带来便利。有些留守儿童家长缺少上网条件,教师不妨将家长的短信内容转发到互动平台,让留守儿童看到父母的关心和期望,这对留守儿童应该是莫大的鼓舞。
案例三:留守儿童小萍的妈妈很时尚,喜欢自拍,经常将一些美景照片发给小萍,有城市风情、乡村美景图片,以及其工作、生活图片。小萍每次观看这些图片都露出自豪的神情。其他同学看到这些精美的照片,也都露出羡慕的表情。有些学生也模仿小萍的妈妈,利用老师提供的手机拍照并将照片发给父母。一时间,网络交互平台热闹起来。留守儿童和其家长利用图片交流,效果非常显著。其他非留守儿童也被吸引过来,纷纷参与观看交流平台。甚至有学生抱怨自己的父母为什么不外出打工,也好给自己创造交流机会。
小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对图片、动画等信息有特殊敏感性,教师引导留守儿童利用图片展开交流,与留守儿童思维高度契合,交流效果也不错。
传统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一般都把思维限定在了建立计算机教室、开设计算机远程教育课程等领域。但计算机课毕竟只是一门课程,远程教育也只是正常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那么,如何将信息化的手段服务到教育行业中去?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都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当今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化,学校和学生家长越来越迫切地要求加强相互间的联系和沟通,共同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而家长会、家访等传统的沟通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
在了解了教育行业中的种种现实情况后,中国移动通信根据教育行业的现实所需打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势,从“运用”角度开展了种种探索,最终推出了“校讯通”业务,并于2007年1月15日与教育部签署了《教育部与中国移动合作框架协议》,其目的在于加速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校讯通”是一个融合了手机短信、语音合成、计算机网络集成综合服务、Internet等多种IT技术的新一代家、校联系工具。“校讯通”的核心就是借助学生卡、读卡器、管理软件及手机,将学生、家长、学校三方的信息予以有效连接,而学生只要携带一张有编号的“学生卡”即可实现这一功能。“校讯通”实现了学校和家长之间全方位的沟通,实现了强大的家校互动功能。家长只要通过任何一台可连入Inter-net的电脑或者注册过的手机就可以进入家校联系平台查询孩子在学校的各项表现,及时获取教师的留言和通知,同时还可以把孩子在家庭的表现和自己的想法及时反馈给教师。由于学校和家长之间信息得到了及时的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各种表现家长都了如指掌。因此,在孩子个性化教育方面,家长能目标明确地进行,有效地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据了解,目前全国已有1058万的学生,近3000万的家长,203所大学,9127所中小学,621所幼儿园以及上百万的教师正在享受“校讯通”服务所带来的便利。其中浙江、江苏、河南、广东等14省用户超过50万。
中小学篇
中小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外出的能力,但同时他们也缺乏有效的通信手段,是弱势群体,容易受到侵害,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呵护。这些孩子的家长多数为中青年群体,虽然拥有手机,有一定通信消费能力,但是他们往往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及时地顾及孩子在校的情况。而过去,家长、学生与老师之前传统的沟通方式为家长会、电话、家访等方式,家长跟老师之间的沟通依旧有很多的不便,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家长不能及时地知道学生的上学、放学情况;有些急事想让在校小孩放学前知道,但小孩没有手机,所以不能及时传达;老师也不能及时地把小孩在校近况通知以及校务通知告诉家长。
因此,根据中小学存在的实际问题,中国移动推出了多种“校讯通“专用终端:如校园亲情电话、点到刷卡机、学生平安卡等。学校借助这些终端便可以实现:平安短信、家校互动、亲情电话、家长留言等功能,最终实现整体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
平安短信――学生到校、离校时刷卡,将到校、离校时间信息以短信方式及时发送至家长手机上。
家校互动――以短信通知、听留言、语音查询等方式将学校通知、考试成绩、老师测评、学校收费等信息通知给家长,同时,家长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和学校沟通。
亲情电话――通过“校讯通”校园信息机,学生刷卡就可以给预定的亲情号码拨打电话。学生持卡不仅可以刷卡考勤、拨打家长号码,还可在校内作为支付工具用来购买书本、文具、餐饮,支付课外辅导、专家辅导等费用,资金和家长的银行卡挂钩,由家长掌握孩子的支出,这样即解决了学生的消费问题,又能控制学生在校外打游戏、上网吧等不良消费。
家长留言――家长可以把给孩子的留言通过短信的方式发到校园信息机上边,孩子在刷卡的时候就可以阅读。
大学篇
在对大、中专院校中,“校讯通”将学校原有的教务管理等应用系统和短信结合,实现了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信息服务子系统、学校部门教职工信息服务子系统,还将完成学校教学教务管理信息服务子系统。其中:
1.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信息服务子系统包括:讲座通知、学生素质拓展认证、学生活动通知、学生迟到通知、缴费通知、领款通知。
2.学校部门教职工信息服务子系统包括:教学教务通知、会议通知。
3.学校教学教务管理信息服务子系统将包括、考试安排、学生成绩公布、布置作业等。
4.其他:校友联系、促销信息、家长通知。同时校讯通功能还能延伸到学生的手机定位、手机转网、语音通话以及与学校和学生有关的一系列服务。
浙江
2006年8月31日,台风泰利瞬间降临温州,而第二天9月1号就是学校开学日子了。以往遇到类似的情况,学校都在为如何通知家长停课的消息烦恼,同时家长也在为第二天要不要去学校报到在犹豫。但学校开通校讯通以后,这些烦恼已迎刃而解。因为学校早已将停课的通知以短消息的方式发送给家长,家长也因及时收到了学校通知而放下心。
中国移动浙江东阳分公司也为金华东阳吴宁二校装上了“移动校讯通”。这个平台使家长可通过手机短信随时获得孩子的在校表现,到、离校时间等信息,方便了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
同学们高兴地说:“有了‘校讯通’的亲情电话功能,我们就可以在学校‘校讯通’公话机上拨打预设好的3个亲情电话,就可以随时跟爸爸妈妈通电话了!”。
该校老师对“移动校讯通”的使用也非常满意。一位李姓老师说:“我们用‘校讯通’发短信给家长,快捷实用,还可以把学生的点滴进步随时告诉家长。这一切都充分显示了现代化通讯设备的便捷,也是中国移动通信支持教育事业的成功范例。”
江苏
在江苏,中国移动通信江苏公司和苏州市教育局等单位合作建立了“苏州市网上家长学校”。该平台充分利用了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通过中国移动通信提供的短信、网络等承载媒体,家庭教育专家可以向家长介绍科学的育子知识,并接受家长和学生的咨询,从而实现了学校、家长和教育专家的全方位互动。目前,苏州市网上家长学校的服务范围涵盖了全区350万移动用户。
家庭是孩子最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是重要的环节,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和家庭保持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合作,是完成教育计划的重要条件。
目前,很多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意识不强、沟通技能低下、沟通策略缺乏、沟通存在障碍等问题是非常突出的,是普遍存在的。这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也直接导致了家长与班主任关系的紧张与恶化,甚至酝酿了尖锐的冲突。心理学界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想要人们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那就首先需要人们喜欢你,否则你的尝试就会失败。”因此,班主任要运用各种方式与家长取得一致。
初当班主任时,笔者与家长的主要联系方式是家访。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达到近距离接触,但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教师的家访很容易让其邻居误以为是这家孩子闯了祸,而且很容易触碰到家庭的隐私。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笔者试着建立班级QQ群和班级博客。在班级QQ群中,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在家表现,而且家长在班级博客中还可以相互借鉴各自的育儿经,可以对班级建设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利用QQ打破了时间、空间的界限,教师、家长可以随时进行交流。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上达到了无缝隙管理,使教育更及时更有效。再后来有了群语言,连打字都省了,每天晚上拿出20分钟与在线的家长交流,在群里家长也不再显得那么拘束,更容易交流,不自觉就和他们贴近起来。在班级QQ群开展的几年中,笔者发现它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点,与大家分享。
1 家长成为榜样
优秀学生的家长在交流互动中起到榜样的作用,增强说服教育效果。用身边的榜样来影响家长,通过相互学习,共写家校教育的新篇章。因为家长渴望相互之间的交流,希望学习他人教育孩子的有效的方法,让自己的孩子也一步步优秀起来。这就是榜样的作用。
平时班主任和家长在交流时,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为了孩子的成长,你做家长的应该……,不应该……”当时家长都表现得非常认同,愿意配合班主任完成对孩子的教育,但其实有些家长只是在表面应付,内心根本不买账。如果换成班中优秀孩子的家长来说这些话,效果可就大不一样了。所以在QQ群中,笔者经常发动优秀学生的家长谈一谈自己在家中是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和管理的,发挥榜样的作用。
小林是个很聪明的孩子,课堂表现也很积极,可家庭作业不是借口忘带,就是龙飞凤舞地应付。跟家长也沟通过,家长也答应尽力配合,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自从小林的母亲加入QQ群后,在看了小华家长的“如何帮助孩子克服丢三落四的坏习惯”后,也进行有效的效仿,果然小林忘带作业的次数少许多,慢慢的,他再也没有忘记带作业。
私下和孩子的母亲聊起,孩子的母亲告诉笔者:“李老师,我们文化水平低,以为你们都比我会管孩子,只要把孩子交给学校,我就不用操心了,就可以放手了。一次和小金的妈妈在群里聊了一会儿,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作业还需要我督促,休息日孩子上网的时间也需要控制。而看了小华妈妈在群中的留言,才知道孩子学习好,原来他妈妈也付出了很多。我也不能等孩子长大了怪我小时候没好好管他。她还给我发了这样一段话:‘美国的爱迪生,只上了三个月的小学,后来,发明了电灯,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家。很多人都认为爱迪生是天才,其实,大部分人所不知道的情况是,爱迪生的母亲承担起来所有教育的重任,要求极为严格,甚至让人无法想象。今天我们用上电灯,首先要感谢那位伟大的母亲啊!’以后我会对孩子用心的。”逐渐,小林的家庭作业越来越整洁,成绩也明显提高了很多。
2 家长和学生都是班级建设的主人
班级QQ群改变了以往家长之间很少有机会交流的状况,它可以将整个家长群有机整合起来,强化家长群体之间的联系,使之成为一个社会意义上的教育团体,利用群体的智慧,实现优势互补,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家长的热情参与,孩子在学校也越来越向好的方面发展,成为良性循环。家长的参与促进孩子向好的方面发展。“教学艺术的本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关键在于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参与欲望和热情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动力之源,谁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热情,谁就能创造出教育的辉煌。”
一次学校布置任务:创建自己班级文化。那时笔者正在外地,任务又比较急,怎么办?笔者试着在群里留言:“班级需要您,如果您有绘画、毛笔字方面的才能,请与宣传委员联系。”笔者回来后,很意外地得知自己班的班级文化在学校的评比中获得第一名。学生兴奋地做着介绍:毛笔字是谁的爷爷写的,班级介绍是谁的妈妈帮忙审的稿,班徽是谁的爸爸帮忙设计的……
打开群内的留言,事情经过就显露出来。原来是多才多艺的金的妈妈主持的,她负责了整体的设计,并有好多家长主动请缨。当他们得知获得第一时,比孩子还兴奋,他们好像突然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
本来以为这件事就这么平静地过去,没想到班级在悄悄地发生一系列变化:
金的母亲悄悄给笔者留言:“李老师,没想到我自己的设计得到这么多人的肯定,以后班级有需要我的,我会全力以赴。”这不,班中出现的游戏热的苗头就是她告诉笔者的,在班主任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扼杀在了萌芽中。
敏的家长给笔者留言:“李老师,没想到我设计的班徽中选后,孩子在班级中感到自豪,比以前大方多了,也敢举手发言了。”
3 教师发表问题对策借力打力
教师发表剖析学生出现问题及对策的日志,巧妙地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既可以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苗头,又避免家长尴尬、学生伤自尊。
在“太极”里,面对强敌来犯时,不是硬对硬,而是“以柔克刚”“借力打力”,巧妙地化解对方的功势再借机给出致命一击。与家长交流时,直接指出孩子的不当行为,有时双方都会比较尴尬,不管教师的批评多么温和,其结果也可能会很糟糕,可能得罪家长,家长会以为你在出他的丑,容易伤害家长的感情,产生不良的后果。有的家长可能会因此迁怒于孩子,回家之后打骂孩子,有可能造成双方情绪上的对立。而写成是别人犯错,聪明的家长马上就会警觉,会自查自身是否有同样的错误,这样就维护了孩子和家长的面子。
小薇是个初二的女孩子,一接班,笔者就觉得这女孩儿有点儿另类,上学时上衣穿的是一件小吊带,而家长给人的印象非常朴实,并不是讲究新潮的人。如果直接向孩子指出她穿衣的不当,估计她会很长时间在笔者面前抬不起头来。最后想到孩子的妈妈经常光顾笔者的QQ空间,机灵一动,写了篇短篇《家有女儿初长成》。文章介绍到十二三岁的女孩身体开始出现一些变化,如果再像小孩子那样穿着,就有点儿不大合适,而且很可能让其他人误解。
不几天,小薇就换了着装,变得稳重大方。孩子的母亲私下给笔者留言:“李老师,谢谢你维护了女儿的自尊,我这粗心的妈妈现在才意识到自己的宝贝女儿已经不是以前那个瘦瘦小小的女孩子,她已经亭亭玉立,是大姑娘了。”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学校教育而缺少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不能完成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人才培养任务。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信息时代,家校联系的方式在其渠道、方法和内容上都在悄然变化。家校共育是新时期的要求,也是教育的内在要求。如何借助于新媒体、新技术,探索家校共育新模式、新举措,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信息时代家校共育概念简述
提到教育,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学校教育”,甚至绝大多数人就把教育完全等同于学校教育。从教师的角度看,绝大多数教师会认为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只会给学校带来负担;从家长的角度看,很多家长认为一旦孩子进了校门,教育孩子的责任就完全转移到了学校。再加上教师和家长之间不能及时进行有效沟通,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恶性循环。事实证明,科学的教育应该是一个立体式的完整体系,除应有学校教育之外,还应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等其他教育。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应该形成一个共同的教育主体,行使共同的教育权利,承担共同的教育责任,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才是信息时代家校共育的内涵所在。
二、信息时代家校共育新模式初探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都在发生变化,比如老师布置家庭作业、展示优秀学生作品、学生在校动态,家长探讨育儿方法、分享育儿经验等,都可以依托网络来完成。家长们、老师们依托网络,或总结学生学习心得,或交流学生习惯养成,或分享学生成长趣事……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对话和互动变得更快捷、更及时、更有效。因此,一些适应新时代的信息化平台———学校网站、班级空间、家长课堂、家长群组等应运而生,使单一性家校沟通变成了多向性互动网络,让家校共育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1.建立“学校网站”,展示校园风采
“学校网站”是学校的“网上名片”,一般设置有“新闻中心”“特色之路”“教育科研”“德育天地”“党建园地”“教师风采”“学生天地”“家长学校”等多个栏目,集中展现了校园文化、教师风范、学生风范、教育理念等,由学校网络管理员和各处室负责人进行信息及各栏目内容的更新。学校通知、校园动态以及每周工作等都能够在校园网站上呈现,给老师和家长们提供了最快捷、最直观的信息。家长们随时随地都能通过指尖,全方位、多维度地了解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校园最新动态等。家长如果有任何教育方面的困惑或对学校的意见与建议,都可以通过“家长学校”栏目中的“家校互动”板块,留言,学校相关负责人会在第一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进行答疑解惑。总之,一所学校的校园网站不仅是这所学校对外宣传、展示形象的窗口,而且是这所学校和外界沟通交流的平台,更是连接学校和家长的一座无形的桥梁,深受广大家长欢迎。
2.创建“班级空间”,记录学生成长
“班级空间”是“班级名片”,是班主任以班级的名义,通过互联网建立的一个开放式的网络平台,所有班级成员共享“班级空间”内的信息、资源。“班级空间”设置“成长日志”“家庭教育小贴士”“家长留言”等板块。班主任将学生在校动态、优秀学生作品等在“成长日志”板块上,帮助学生记录成长足迹,同时也让家长对学生的在校表现有更直观的感受和更全面的了解。利用“家庭教育小贴士”板块,可以加强家长之间的联系,家长们可通过该板块分享育儿经验,共享育儿智慧,相互学习,使先进的家庭教育经验得以推广,全面提升家长的家教理论水平。倾听家长的声音,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家长留言”板块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家长与老师沟通的时空限制。家长们的真情留言,老师们的用心回复,在家长和教师之间筑建起家校共育新苗的坚固桥梁。家长在这种交流方式中会更加积极主动,家校共育也会更加高效、更有价值、更有活力。
3.开通“家长课堂”,共享育儿经验
学校搭建“微校园”平台,为家校沟通增砖添瓦,成为家校沟通的新阵地。通过设置“微官网”板块,及时学校通知和校园动态,帮助家长了解学校近期工作开展情况。“班级圈”板块,成为每个班级打造最及时、最亲密、最纯净的班级分享平台。在班级圈中,家长和教师可以自由分享孩子成长的乐趣,交流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家长课堂”是“微校园”平台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定期推送一些最实用、最具代表性的家庭教育案例供家长们参考学习,让家长们可以从中汲取“精华”,选择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应用到自己的亲子教育上,从而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为学校教育助力。
4.建立“家长群组”,促进家校交流
如今,电脑和智能手机已走进千家万户,而微信和QQ等软件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流工具。班主任、老师通过建立微信“家长群组”或者QQ“家长群组”,突破以往家校交流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在群组内学生动态,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可以把优秀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外活动情况,以图片的形式在群组内进行展示,既鼓励了表现优异的学生,也让其他学生家长督促自己的孩子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学生优秀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也可以在群组中分享展示,大家互相观摩学习,共同成长进步。家长也可以在群组中学生在家动态,如读书记录、练字打卡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老师负责引导,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家长负责监督,家校共育,助力孩子成长。
关键词:家校联合;网络;协同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因素中,家庭和学校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二者协同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我国历来都把密切家校合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我省教育厅更是重视、开展了“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工作,加强家校联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存在的局限性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的家长会、家访、成绩单等家校联系方式已不完全适用。以家访为例,一些家长并不欢迎教师随时到访,家访时并不一定能够遇见学生家长,而且耗时,交通安全隐患很大,要让学生家长经常集中到一起开家长会并不现实。
当今,互联网广泛应用,传统联系方式必将发生变革,网上家校协同教育为学校提供了一种方便有效的交流途径和新型教育平台。
二、信息时代家校联系方式的优越性
信息时代的家校联系方式主要有:发送E-mail、开通网上家长学校、建立班级网站等方式,它们能够克服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中的很多局限性。
学生家长与教师互发E-mail,掌握学生在家的动态,了解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等,把学生的思想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使教书育人收到最佳的效果。
开设网上家长学校,在网上介绍家庭教育知识、优秀教子经验,设置互动性的栏目,如,留言簿、BBS、学生信息查询等,实现多向互动交流,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及时快捷地收集家长、学生的信息反馈。
制作“班级网页”,把全班学生的特色、在校表现在网上。网页的“学生作品”栏中是班内学生写的文章,家长通过网页查阅自己子女的文章,了解自己的子女。“公告栏”中可以查寻自己子女在校的学习情况,然后通过“家长留言”与班主任进行交流,及时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
“电子家访”快捷地完成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当然,对于重点学生,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走访,其教育效果会更加显著,也是老师应尽的责任。
一、关注生本彰显课堂真色
新课标强调品德与生活应当有助于帮助低年级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让课程更好地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强调了把了解儿童作为教学的基础而且细化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在了解儿童的实际生活和发展状况掌握每个儿童的特点和各不相同的需要。要达到这个标准不仅要求教师做好课前的学情分析而且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随时观察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变化。长大的含义是多元的启除了包括身体、能力上的变化还表现在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教学中教师通过了解发现二年级的孩子由于认知水平的不足对于自身“长大,,的理解会比较片面。他们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比较显性的外在表现上对于自身心理、及情感方面的成长变化感觉不明显。
针对学生的这种认知原点笔者巧妙地开发了学生家长的资源肚他们悄悄地在孩子的教材上写上一段话帮助孩子认识这一点。家长们的评价既客观又真实,有的孩子在父母眼中变得勇敢啦肩的孩子在父母眼中变得懂事啦还有的孩子在父母眼中变得自信啦……这些开放的评价对于自我认知不足的二年级孩子来说肮如“雪中送炭”而且真正做到了将“炭”送到了“雪中”。真正的“生本”课堂是教师要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态及其发展变化灵活地选用教学方法,并把学生的“需要”置身于教师的教学需要之上。唯有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的课堂才是最真实的课堂。关注生本方能彰显课堂真色。
二、直面生成巧添课堂亮色
教育家布鲁姆告诉我们:预设与生成是课堂一对永恒的矛盾他们在课堂这个实践平台上演绎着一幕幕“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智慧交响曲。“动态生成”的开放式品德课堂教学就像一条流动的小溪,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这种发展变化的特性决定了品德课堂是不断生成的、鲜活的。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是学生最真实的生活体现,当问题生成时就是教育的最佳时机。这个“最佳时机”有时稍纵即逝它需要我们教师用教学机智灵活处理鲜活整个品德课堂,使品德课堂“节外生枝枝更茂”。教学中,当绝大多数的孩子读着家长的留言感受着爱的润泽体味着自己成长的喜悦的同时肩几位孩子的内心却是别有一番滋味的周为他们的书上没有留言。面对课堂上这个意外教师没有回避而是直面问题。教师先让没有留言的学生起立然后让全班同学来找找他们身上的变化眉看他们有没有长大。凭着两年的相处,同学们说起他们的变化滔滔不绝有人说同学很大方庄动把自己的文具借给他人用肩人说组长每次都能把大家的作业按时交到课代表那里还有人说同学在劳动的时候可积极啦……说得站着的小朋友都有点不好意思了。最后几位小朋友在众人的掌声中脸带微笑厅民自豪地坐下。
案例中教师始终信守着“生本课堂”的理念针对课堂上的“随机点”及时调整了教学流程乃妙地使课堂实施由“执行教案”走向“互动生成”。调整后的课堂赴每一位学生都对自己有了一个完满的认识海一位学生都在动态生成中得到了情感体验使课堂真正成为孕育发展性人才的沃土。直面生成为课堂增添了一抹耀眼的亮色。
作者:徐赛英 单位:浙江省街州市柯城区新世纪学校
微博博主:初二女生小文
小文是个不折不扣的微博控,她每天都必发原创微博,时不时还要@几个好友。小文有两千多粉丝,是同学中最多的,这让她感到很有面子。“班主任,你就会对学生作威作福,有种你去欺负校长”,“筒子(同志,编者注)们,新出炉的历史作业答案,快来看”……这些话都来自她的微博。小文还喜欢狂发自拍照,经常与微博上的“男友”在照片下面留言互动。
小文在父母眼里是个很乖巧的女儿,“这些当然不能让家长、老师看到,我从没跟他们说过我有微博,网上注册的信息又都是虚拟的。我和同学们早就说好了,谁都不跟长辈说微博的事”。她悄悄告诉记者。
兴趣爱好型
微博博主:初三女生小芊
“小京,感谢你让我有了新的目标。”这是小芊两年前发的第一条微博。小芊是歌手张芸京的铁杆粉丝,至今她编织了6015条“围脖”,其中90%都是转发张芸京的照片和信息。而她的1000余名粉丝,大多也是志同道合的“京粉”。“有了微博,我觉得离偶像更近了。” 小芊兴奋的说。
当然,用微博追星并不都是美好的,曾有网友恶言中伤了小芊的偶像,小芊马上留言骂了回去。现实中小芊是个温顺的女孩,从未与同学吵过架,然而在微博世界中,她却可以毫不畏惧。
良好互动型
微博博主:小学六年级男生奇奇
虽然许多孩子都回避让家长看到自己的微博,但也有的孩子,将微博变成了自己与家长的沟通工具。奇奇读三年级时,在妈妈的引领下成为了微博世界的一名小公民。至今已发了一千多条,期间与父母在微博中的互动一直没有间断。父母经常在他的微博下发表评论,奇奇也都会回应。
“我跟爸妈就像朋友一样,交流更随意也更平等了。”奇奇说,“有的时候跟爸妈闹了不愉快,还可以在微博上道歉”。在奇奇看来,上微博已是他每天的必修课,而他的微博内容也从不是秘密。
家长蒋女士表示:“很担心孩子看到甚至模仿微博上那些不良的语言,但不止微博,整个网络上到处都会有不良内容,也不能就不让孩子上网。而且现在是‘微时代’,若不让孩子上微博,也怕她跟不上时代。既然开放了,我就只能默认,总不能让她比别人少长了几年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