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02: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我的自白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我是一个生于教师家庭的女生。我从小喜欢阳光,喜欢阳光星星点点撒落在我脸上时那种软软的触感,也喜欢在阳光下舞动四肢,与阳光一同跳着轻柔的舞蹈。那是的我天真烂漫,心灵如同冰释时的水般纯洁、清澈。可谁能想到现在的我是如此的向往阳光,却不能沐浴着阳光跳舞呢?
我每天都生活在学校里。我喜欢校园,因为校园里有温暖的阳光,即使我晒不到。但只要我能感受的到就行了。同学们每天看到的我都是快乐的,但又有谁知道这只是一张虚伪的假面具呢?他们不懂我心中的挣扎和痛苦,也没有人会从黑暗中送来一丝光明,所以我也把自己深深地藏了起来。
我不愿伪装,但是不得不这样。我深知同学们对我好是因为我比较得老师喜欢,并非发自内心的关心我。而我,也只有在同学们面前尽量伪装自己,不想让他们的“慈悲”来伤害我早已面目全非的心灵。
我的知心朋友总是这样行容我:“表面坚强、活泼、阳光,但每当黑夜来临,才掀掉这张可恶的表皮,露出的是‘千疮百孔’的内心。”我不知道她们是怎样知道的,但我仍感激她们,因为只有她们才能读懂我充满生机下的丝丝悲痛,充满阳光下的淡淡阴影。
我在对自己的评价中写道:自在的走着,用一种放荡不羁、无所畏惧的姿态对抗脚下的路。以一种随性而率性的方式阐述一种心情。我会对每个人灿烂的微笑,不是春天的明媚而是夏天穿透树林的阳光,虽然是虚伪的,但是我仍然很认真的微笑。而面对自己,不经转身时,眼中有诡异的光一闪而过,阴森、冷酷,然后黑色的风从瞳孔中席卷而过……
我承认确实写得有点像狼,但这是真的!我的表姐最了解我了,她说过:“和你交谈时,其实是一个揭开谜底的过程。刨开一层层坚硬的外皮,是触目惊心的心灵。”我依稀记得是这样的,和我知心朋友说得差不多。我很感激上苍的眷顾,让我有这些知己、朋友。
表姐总是对我说:“你应该是永远快乐的,而不是表面的快乐,我不准你这样封住自己。你不该有从你眼睛透出的如蓝色般的忧郁。你要快乐起来,明白吗?”我听了这话,怔住了。表姐的那种感情令我感动,那是我所追求的情感,我可以为之放弃我心中的不快与痛苦。一种亲情的关爱在我的身边蔓延开来,我和着泪,微笑地扑入姐姐的怀抱……
我其实并不是什么都不在乎,我甚至什么都在乎;我并不是什么都不怕,而是什么都怕。家长的长吁短叹,别人的冷嘲热讽,我麻木了,不愿再想了。我只有伪装自己,把心痛、悲哀、忧郁、烦恼全都埋在心底最阴暗的角落,不让人触及伤口。每天以灿烂的笑容面对别人,而面对着自己放下一切压力,痛哭流泪,把我心中的痛苦、挣扎没入无边的黑夜,乞求黑暗中的一丝光明重回身边……
今天,我读了《沙漠的自白书》这篇文章。《沙漠的自白书》讲的是作者把自己当成一小座沙丘,然后变成一片沙漠,其中插叙了它是怎么从沙丘变成沙漠的。对我们人类的“感谢”,还有他把大森林消灭之后,把一下个消灭的地方移向了广阔而肥沃的草原,并且侵占了草原。用沙尘暴使城市风不调、雨不顺,鸡不安、犬不宁,让你们闻沙色变。最后写了一个星球被沙漠吞噬的经过,让人类祝愿他的伟大侵略记划早日得逞。
当我读到“你们近来不是一直在让什么科学家研究其他星球上到底有没有人吗?在你们即将被我全部消灭之前,我可以大发慈悲地告诉你们:其实其他星球上曾经有过人。可他们都被我的兄弟消灭了。为什么会被消灭呢?春夏秋冬他们也有,可他们却愚蠢地把树木全部砍光了,把大森林毁灭了,这些星球让我的兄弟们给侵占了。够厉害了吧!接着我的兄弟们又来到了地球,了解了地球的情况后,毫不客气就锁定了目标。”在读完这段后,我深深地感叹:“要不是我们人类那么不爱护环境,滥砍滥伐,怎么会出现沙漠或沙丘?为什么不植树造林?要是再这样发展下去,地球总有一天会变成沙化星球的。我建议大家多种棵树,少建一座工厂;少开一点汽车,多骑一点自己车。珍惜纸制用品,合理地砍伐树木,少砍多种,让地球不要成为下一个沙化星球!
这篇文章叙述他自己的威力和人类的愚昧,从而提出了严峻的环境问题,警告人们,森林沙化了!草原沙化了!沙尘暴侵烛城市了!具有一定的警醒作用,警醒人们要爱护环境。
五年级:何承运
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
叫我开口!……”
——题记
在渣滓洞,在面对特务凶狠的脸,在面临各种刑具前,在与
死之面对面接触时,一群不幸被补革命者们没有退缩,刑具打不
消他们对革命的忠诚,死亡恐吓不了他们坚毅的爱国热忱,面对
特务他们只有痛恨和鄙视,非人的折磨,扭曲不了他们的真理,
泯灭不了他们对革命的信念。他们这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富
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的精神就是红岩精神。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红岩精神是否真的伴随着我们呢?答
案当然是肯定的。就如同我们奉节英雄胡光明,他就是一个典型
的例子。
司法所长胡光明在前往江苏省为奉节籍14名农民追讨工钱
的时候,悲剧发生了。2004年2月14日,胡光明在行车途中不幸
以身殉职。
胡光明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司法所长,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
了不平凡的业绩。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忠于党,为党的事业
而努力奋斗的革命精神;体现了忠于人民,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宗旨,心系群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体现了忠于法律,
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献
身精神;体现了热爱本职工作,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对工作精益
求精的进取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红岩精神,才铸就了他辉煌的人
生。
上个世纪的年轻一代为砸碎旧世界而前仆后继,抛头颅,洒
热血,为的就是今天的幸福生活!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中,一种责任感、使命感便会在心头油然升起。
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现在我们所处的环境是多么的优
越,比起他们的地牢,我们的教室是多么的宽阔明亮,处在和平
年代的我们真是太幸福了,我们绝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作为一
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作为一个和平时代的小学生,我深深地感到
双肩上的重担,心头的感叹使我下定决心加倍努力学习,建设我
们的祖国,也告慰先烈们的在天之灵……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读完了陈然的“自白书”,我的心情很沉重,但同时又兴奋,因
为这使我更加明确人生的目标。在我的面前,是一条光明的大
近几年的中考作文命题越来越紧密地联系生活,要求考生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真情实感,特别是以“关注自我”为内容的命题比例呈上升趋势。“关注自我”不是强调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要引导同学们正确地认识自我,加强自信心,发挥自我的价值,承担自我的责任。许多同学面对此类作文题不知如何下手,因而往往选取别人用过无数次的材料,表现人云亦云的主题,使文章索然无味。
这类作文要想出彩,必须突破旧的思维模式,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去表达心声,记录下自己的成长轨迹,展现精彩的自我。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选材――求新求真
求新,就是要选择别人没写过或很少写的材料;求真,则要求写自己经历过的、最能体现自己个性特征的真实事例。这样就能避免题材雷同,容易写出具有个性色彩的文章来。
选材时,一定要打开思路,可以认真回忆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可以写自己的绰号、性格、爱好,可以写自己的欢乐、苦恼、追求、秘密;可以写自己对学习的态度或处世的风格,可以写自己的成长经历,剖析自己的优缺点;可以写家中的自己,也可以写学校中的自己,等等。有了素材,还需要精心筛选,反复比较各个材料,选择那些内容翔实、新鲜感人、生动有趣且能突出自己个性特点的素材。
二、形式――千变万化
同样的立意、选材,得分也会因表现形式的不同而有高低之分,因而作文时需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优先考虑选用他人较少采用的形式,如,用日记体记录自己的言行,借自白书、档案表现自己的特点、特长,以书信体来展现自己的风采等,都会使文章脱颖而出。
三、语言――尽显个性
作文,就是给思想穿上语言的外衣,而语言又是与读者关系最直接、最感性的。 因而作文要出新,必须在语言上展示个性色彩。个性色彩是个人与众不同之处,也是文章标新立异之处,是带有新鲜感与趣味性的。只有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才能写出生活的原汁原味,才能展现异彩纷呈的成长经历,才能最恰当地展现自我。
与众不同的个性语言就是摒弃套话、空话、淡而无味的话,而增添个性元素,让语言亮丽起来。 如日常生活中的流行的歌词、精彩的广告、人生哲理、俗语谚语等,在作文中适当使用,既能增添生活气息,又能使语言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我的心就痛起来
我无法写一首诗
表达情绪 又有一周
没去看你了 我穿梭
于网络 酒会 同学会
还有一些工作上的事儿
“天下第一痛”还在
折磨你吗 昨晚
我被梦惊醒 又梦见了
我们过去的家园 葡萄
架下 你和母亲一起
浇水 春风不停地抚摸
那些草花 就如您
看我时那些熟悉的
目光 哦,父亲
农场的河水又漫过来了
还有苏北的煎饼和
米饭……明天我就去
看你 我步行去
带上一打报纸和
一篮子青菜去啊!
狭 小
那一会儿闭上了眼睛
那一会儿让乐曲透过
月斧的影子 从背街的
甬道上缓缓走过
看到锋利的春色
烙在我狭小的思维上
有些抽搐的疼
这似乎不是真实的
我走不进一节流水的
窄门 跪下祈祷
或掐灭烟蒂 可灯火
分明从河畔的青石亮起
树叶多么翠绿,风吹着
鸽哨飞动 空气变幻
莫测 一切可能都
失去了足音 已无法
遇见 稀疏的星空
只余一剪柳条的寒冷
协调性
下午三点 听到了
我骨头裂开的声音
铜芯线是一把卡尺
考量着今后的临界点
也许 三千六百天里
歌舞升平 一晌贪欢
橘生淮南 淮北
徒相似耳 巧舌与坚牙
做了邻居 水杯里的水
在春寒里飞溅 小河
穿越了重雾 从山之背后
划过 眼观鼻 鼻观心
乜斜一斛残月 当时间的灰
在暮霭中散去 把七十六号
和军统余孽一起埋掉
左手拧大音量 右手
五指并拢 俺不是
什么好人 请别
打碎俺的小盖碗
底 线
慌乱之间 就对你
使用了惊叹号 有一些
习惯 至今无法改变
比如我总是左手握拍
比如我总是十二点
开始喝毛尖 让一些
温籍的刀痕缓缓地
从指缝消失 你有你
铅封的谜语 你描眉
你入水 你柔,你魔术手
一只在光影里蜷伏着的
流浪猫 请别告诉我
你像杜拉拉一样生活
也许沉默就是一种无聊的
陋习 多少年后 我拿过
一本书 顺便翻到最想
读的那一页 灯也该亮了
我已经使用过一次
惊叹号 就再也不使用了
内心的山水
几只麻雀聒噪不休
冲淡了初晴雨后
清甜的空气 大朵的
月季 亦被那些声浪
摇曳 而失却了绚丽
凡夫俗子都在议论:
谁将是第十三个跳楼者?
新街多么宽广 多么行色
匆匆 小巷黑色的帆布里
隐藏了一些秘密 最好
不要张望 做若无其事状
做王顾左右言他状
隐士们总是在田园里
寻找低碳的感觉
醉里梦里高歌一曲
看叶子独舞了一轮
又一轮 是谁在喊
山雨欲来风满楼
雀儿终于静下来
倾听那些失踪者的跫音
阙 云
不必等到天完全黑下来
也不必等到前方黎明的
出现 就和阙云一起
飞升吧 把首级交出来
把身体交出来
让追随者提着灯笼
与你一起 当把酒言欢
坐而论道时 周遭
是多么的僻静 一卷卷
烟圈自肺管里入侵
啊 泯泯众生皆泯然矣
秩序的建立者 握有
至高无上的孤独
把分币高高地抛起
抛起 追随者们
把这个动作重复了三次
秋日自白书
而今我要接受时间的
审判 木子不再开放
从高高的窗栏 初秋的
绣球微微蜷缩着叶面
朗读者说 走过三号楼
便是一段桥 走过那段桥
便是一片荷叶田 于是
你每年都去那里 翻看书简
喝掉这杯干红吧
大家说 暮色的碎石
纷纷坠落 自你的眼帘
你喃喃地说 想起了那半场
荷花村的故事 深夜里
有身影在小楼里一闪
那是一幢爬满了忍冬藤的
房屋啊 谈话间有灯火
明灭 夜曲渐渐响起
握紧你的手 却握不住
那时的空气和水
自在者
自在者说 我就在
你的对面 而且
我看见你在
我的掌纹 刻在手骨
然后 右手疼痛依然
相拥之相拥 两打
德国冰啤 裸开了花
归来者是恒久的
夜曲 丹水清澈
还有数张CD 高亢
低婉 雨后 凉风
浮云山庄 弯道 绿野
被剥皮之树 牛羊自牧
终有一些苔藓的声音
天鹅湖 二十四公里
舆论普遍认为,龚建平确实有罪,对他判刑是公平的,但是,他不应该是第一个受法律制裁的受贿裁判,更不应该是惟一的一个―龚建平死因可能是“抑郁”。我们关心的是,在其最困难的时期,他的爱人给予了他怎样的爱与支持呢?
相濡以沫,两颗年轻的心甜蜜结合
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1978年2月,我和龚建平同时考取了北京师范体育系,也就是现在的首都体育师范大学,他的专业是足球,而我的专业是体操。那时,体育系一共4个班,男女生各两个班,平时,在老师的“监督”下,女生跟男生来往很少。可两年下来,还是有不少男女同学悄悄地“好”起来,我和龚建平就是这样。
跟龚建平超越“同学”关系是在大四临近毕业那一年。一次,上课时我不小心摔断了胳膊,住进了医院。龚建平几乎每天都来看我,话不多,只顾埋头干这干那,不仅把我的病床收拾得干干净净,还买来各种水果,从他爱怜的眼神里,我感到了温暖与慰藉。出院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的胳膊还不能大动,黄昏散步的时候,他就常常大胆地搀着我,那感觉真是美好,我当时就在心里告诉自己,将来一定要嫁给他。
1981年,我和龚建平大学毕业,他分在当时的怀柔县桥子中学,我分在石景山古城四中,都当了体育老师。那时,怀柔还没有足球队,龚建平就积极组建,成立了学生队、工厂队和怀柔足球代表队,带领球员四处打比赛,经过一番努力,竟取得了不少成绩,龚建平在北京足球圈里也渐渐有了些影响。1982年,他便正式开始从事足球裁判工作了。
刚毕业的龚建平心里只牵挂着两件事,一个是足球,另一个是我。因为两个学校离得很远,所以我们一个星期也难得见上一面。这样的日子熬过两年,1983年9月初,龚建平跟我说,我们结婚吧。点头答应的那一刻,我脑海里甚至没有多少“结婚”的概念,以为“结婚”不过是两个人正式住到一起而已。9月底,我们搬到了一起。
龚建平的母亲在一家工厂上班,父亲是个汽车司机,当时龚建平的奶奶还在,一大家子人住在两间北屋里,本来就够挤了。为了给我们筹备婚事,他父亲只好从北屋里接出一间,面积也就12平米吧,那就算是我们的“新房”了。由于新房的构造问题,和老人的屋子之间不好装门,只能在中间拉上一层塑料布,到了夜晚,那种尴尬可想而知。但就在这种艰苦的环境里,相爱的心却被甜蜜包围着,1984年9月18日,我们的女儿龚佳出生了。
初为人父的他仿佛一夜间就从一个大男孩变成了一个男人。有了女儿之后,龚建平每天都坚持回家住,在家和怀柔之间往返奔波,这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相当不易。他怕我睡眠不够,总是不让我给他弄早饭,就自己下点面,悄悄吃了就走。常常是他临走的时候,女儿还没有醒,龚建平就搂着女儿,在她的小脸上亲了又亲。
这样的日子又熬了很久,直到女儿快两岁的时候,因为龚建平在体育教学上有了些名气,就被调到北京西城区156中。离家近了,龚建平更爱家更爱女儿了。女儿上幼儿园以后,龚建平就每天亲自接送,风雨无阻。一次给学生上课的时候,龚建平的脚骨折了,他自己跳着去北大医院看医生。后来,他脚上打了石膏,行动不方便,就把自行车当拐杖,依然坚持接送女儿。
我在石景山工作了8年,作为多年的先进工作者和“新突击手”,1989年被石油附中招贤调入。考虑到我们的实际困难,不久,学校也把龚建平招了贤。直到这时候,我们才第一次分到了房子,虽然建筑面积只有56平米,但在我们看来,已经是很宽敞、很幸福了。因为是从艰苦环境中走过来的,所以我们对眼前的一切倍觉珍惜,龚建平在足球上更是倾注了无限热爱和全部心血。
1991年,龚建平获国家一级教练员证;1994年,龚建平作为助理裁判与陆俊、黄刚共同执法了第一场甲A足球赛;2001年,龚建平被中国足协推选为国际级裁判,而这个级别的足球裁判,我国目前仅有7人。龚建平随后被调入我们当年的母校――首都体育师范大学任教。这一年可以说是龚建平一生事业的顶峰,女儿也一天天长大,并且马上面临高考,可就在这个时候,厄运突然降临到我们这个刚刚安定的家。
诱惑难当,来之不易的爱巢在风雨里飘摇
2002年3月中旬,我作为考务长在海淀体育场监督学生们的体育中考,工作异常忙碌。15日晚上,龚建平给我打过一个电话,说有一个裁判要到国外执法,他们正在为他饯行。他还说:“我今天可能回去晚一点。你明天早上不用起得太早,你把闹钟调到8点,明早我送你。”这时,龚建平已经有了自己的夏利车,因为离考场远,他天天早上都开车送我。
被闹钟叫醒的时候我才发现,昨天晚上龚建平没有回家。我想他昨晚一定是喝醉了,住在同事那里了。我怕他出事,也怕耽误了监考,就给他打电话,谁知他的手机竟转到秘书台了。我给他留言,他半天都没回,我很生气,心想你怎么可以这么不守时间呢。我急忙打车赶到考场,当时我就感觉有些心慌。直到16日中午,宣武分局的几个警察突然出现在我面前,我才知道,龚建平昨晚就已经被他们带走了。仿佛晴天霹雳,虽然不知道他具体出了什么事,但我还是感觉到,一场灾难在等着我们。
领着警察回到家,面临高考的女儿正跟几个同学在家里煮方便面。我给女儿一些钱,让她带同学出去吃。女儿走后,警察拿出搜查证,就对我们家里进行搜查,把存折和一些照片都拿走了。我呆呆地站在那里,感觉天旋地转。龚建平工作上的事情一向不跟我说,现在回想起来,不久前的一个深夜,他接到浙江绿城俱乐部的老板宋卫平打来的电话,一向很谦和的龚建平那天冲着电话发火说:“你这么做还是个男人吗?!”我问他出什么事了?龚建平拍拍我的肩膀,安慰我说:“别怕,反正我已经退了,不会有事的。”我知道,龚建平是个做事很谨慎的人,而且他把裁判这个饭碗看得很重,我想他应该不会出什么事吧?
1月15日,一些媒体报道涉嫌“黑哨事件”的8名裁判员名单中,龚建平也在其中。但是龚建平不知道自己是惟一的退钱人,也不知道“自白书”掀起的风暴将要由他来承担。2002年1月23日,中国足协专职副主席南勇在一次通气会上表示,主动坦白并退款的裁判将不予曝光并继续留用。但在这次足协的内部调查中,龚建平并没有站出来,他跟我说:“明明是他主动塞给我的,后来又要了回去,我既然还了,还能有什么问题?”
但如今,警察的出现打碎了我的幻想,我知道这件事情不那么简单了。让我着急的是,被警察拿走的存折里,除了龚建平和我的积蓄以外,还有一些是学生家长请我代交给学校的赞助费。我觉得这简直像是一场噩梦,生活突然之间就改变了模样。平时有龚建平在,我什么事情都做得有条不紊,可现在一切都要由我一个人来支撑、面对了,我顿觉茫然无助。我四处打听,但没有人告诉我半点有关龚建平的消息。最让我揪心的是,我该怎么向即将高考的女儿交代啊?!当女儿问我,爸爸这几天怎么没回家的时候,我只好搪塞说:“爸爸出差去了。”女儿似乎感到了异常,就问:“那天警察来我们家干什么?我说:”来问点事儿,你小孩子家别管那么多事,只管好好复习准备高考就是了。“而每每面对女儿疑惑的目光,我都心如刀绞。
那段时间里真是祸不单行。我大弟弟3月10日脑出血,14日龚建平托人安排刚刚住进了北医三院,15日他自己就出事了。而龚建平的父亲因为心脏病,也早已住进了医院。龚建平被抓的事我一直瞒着所有人,所有的压力都由我一个人承受,每天疲命奔波于几个医院之间。3月23日,女儿放学一进家门就抱着我放声大哭起来,我一看,她的手里拿着当日的北京晚报,报纸上赫然登载着“龚建平涉嫌受贿”的消息和他的大幅照片。仿佛天塌了一般,我一把搂紧女儿,多日来强忍的泪水此刻奔涌而出。
可以想象,女儿承受的压力远不比我轻,就是在这样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她还是考上了我和龚建平的母校体育管理系。通知书下来的那天,女儿的脸色很沉重。其实从知道爸爸被捕那天起,一夜之间,女儿就长大了……
2003年1月29日,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龚建平涉嫌受贿案,直到这一天,我才在法庭上见到龚建平,那瘦瘦的、弱不禁风的样子让我揪心。我们只能相互看着对方,但不可以说话。
这是一场极为低调的审判。被告方除了律师外仅有两个旁听名额,剩下的旁听人员除央视和新华社的两名记者外,基本都是检察院的人。4个小时的庭审刚刚进行到一半,我就已经觉得无望了。最后,法院当庭宣判:龚建平因“”,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天堂有悔,生命尽头何堪妻女孤苦哀绝
10年徒刑,这是世界上,迄今为之,裁判因为受贿而受到的最重惩罚啊!龚建平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惟一因收受俱乐部钱财被判刑的足球裁判。龚建平提起上诉,二审没有开庭,就直接维持了原判。龚建平这个案子,成了铁案。
我清晰地记得,2002年1月23日,也就是龚建平被拘前,中国足协的负责人曾说:“这次调查组确立一个基本调查原则是:只要据实举报、有报必查、一查到底,不管涉及什么人,涉及多少人,包括中国足协的工作人员,决不包庇袒护。”但足协内部的“裁判自首”政策却放了其他“黑哨”一条生路。当时《天府早报》报道说,交回足协内部调查组的是为数不少的一笔钱。而让我想不通的是,这些受贿的“黑哨”们和那些在法庭上被认定为行贿的人,最终却没有被提起公诉,可以说,关于“黑哨”的高调调查随着龚建平的判刑戛然而止。这样的结局,是我们全家人都没有料到的。
服刑中的龚建平抑郁成疾,于2002年6月开始出现连续发烧现象,高烧达到39到40度,而且还严重贫血。8月8日,龚建平开始住院治疗。2003年5月14日,龚建平因病危被批准暂予监外执行。接龚建平回家的时候,看着他枯瘦的模样,我欲哭无泪:一个牛犊般壮实的国际级裁判,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竟瘦成皮包骨了。
6月12日,龚建平住进了协和医院感染科,但直到2004年春节,他的病情每况愈下。为了给他治病,我们已经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2004年5月28日,我慕名找到在血液病方面的专家。经专家会诊,龚建平的病是典型的“复发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而这个病属于免疫风湿病,应该是和他的血液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关,病情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就是容易引起感染。因为是重症贫血,所以需要输血才能维持生命。
龚建平的病是一个至今未能克服的医学难题,随着龚建平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病情也日益严重,最后引发各种并发症。2004年7月9日上午9点30分,龚建平因呼吸系统衰竭等多种并发症住进了重症监护室。10日上午,医院对他开始抢救。当天是周六,我和女儿都来到医院照顾龚建平。尽管龚建平的声音已经非常微弱了,但是整整一个白天,我们一家三口还能在一起小声地说说话,而这段时间,竟成了我们一家最珍贵的时光。下午,龚建平的病情恶化了,呼吸衰竭到了无法自主呼吸的地步,从他的眼神里我能够读懂他忍受了怎样的痛苦。
11日凌晨1点,为了抢救他的生命,医生切开了龚建平的喉咙,植入了呼吸气管,以帮助他使用呼吸机。虽然喉咙被切开,但他的神智依然清醒。医生询问他的感觉时,他还能立即睁开眼睛做出反应。我和女儿守候在他身边,时刻都能感觉到他对我们的依恋。凌晨5点钟,龚建平的血压突然急剧下降,出现神智不清的症状,他的血红蛋白最后降到了9.3,这几乎是一个极限数字,面对医生的询问和我的呼唤,龚建平都无法反应了。我的大脑一片空白。
詹小伟的自白书―
我要找的女友,
最重要的是要配得上我的家族
2月1日,本来是和相恋8年的杨静领结婚证的日子,我却来了心理咨询室。因为昨晚我向她提出了分手。现在家里乱作一团,妈妈又气病了,我真不知道该如何收拾这个烂摊子。
其实,从小到大我就知道:我跟别人不一样,我的婚姻绝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我的父亲是著名企业家、慈善活动上的常客。作为身价不菲的未来企业掌门人,父母对我的婚姻有了更多的期待和要求。
妈妈的意思:未来的儿媳应该是温柔贤惠、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爸爸则认为:一个有头脑、够智慧的儿媳才能辅助我管理好家族企业。上大学后,身边有两个女孩让我犹豫不决。一个娇小玲珑、咋咋呼呼、很可爱,我很喜欢她,在一起玩得很开心;另一个是杨静,她高我一个年级,系里的团支部书记,父母是大学教授,漂亮有气质,为人处世很有魄力。
我权衡了许久,跟妈妈提到这两个女孩。妈妈一听选定了杨静,觉得她就是不二的儿媳人选。于是我开始追求杨静,费了不少的心思,终于抱得美人归。当我第一次带杨静去我家,父母就认定了她。特别是我妈妈,恨不得马上就让我和杨静成婚。看父母满意,而且带杨静出去很有面子,我想我的选择是对的。
爱情总要经历些风浪
毕业后我去父亲的公司上班,杨静留在大学教书。工作之余,文静优雅的她从不参与我喜欢的那些活动:去夜店、飙车、玩极限运动,纵使陪我去了,也是一个人在一旁,微笑安静地看着我。有时我会闷闷地想:虽然她是父母最中意的儿媳妇人选,上得厅堂入得厨房,但是,我们俩之间总少了点火花,要是她能有点小女孩的调皮和任性就好了。我发脾气时,她总是不搭理我,让我一个人唱独角戏。我问她怎么一点脾气都没有?她说:“你将来可是公司老总呢,身后有个成天耍脾气跟你急的妻子,你怎么安心做事业?”杨静的“高论”让我哑口无言。
2005年夏天,我在旅行中认识了一个女孩,小巧玲珑、很玩得开的那种。后来我们在网上交流,总能找到共同话题,偶尔也会说些暧昧的话,但仅此而已。杨静发现了我们的聊天记录,她也不跟我吵,而是直接打电话给我妈说要分手。妈妈为此大病一场,这可把我吓坏了,跪在妈妈面前发誓和那女孩断了联系。杨静说看在我妈的份儿上原谅我。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妈妈就催我们结婚,但我总觉得还可以等等。一晃等了7年,我们都30岁了。每当有人问杨静为何还没和我结婚时,她都说:“即使我80岁了,詹小伟还是会娶我的。因为,没有谁比我更适合他。”
“喜欢”和“应该喜欢”是两码事儿
几个月前,我们部门新来了一位女孩琳达,活泼可爱、喜欢撒娇,和我一样喜欢飙车和极限运动,很快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哥们儿”。我告诉琳达我有婚姻恐惧症,她一语击中了我:“那是因为你在疑惑:喜欢和应该喜欢不是一回事儿。你不喜欢她,但是觉得自己应该喜欢。”
一次在夜店里喝酒时,我跟琳达表白了,她也爽快答应:“反正你又没结婚,我怕什么。”没多久,是杨静的31岁生日,我和父母一起为她办了一个生日派对。晚宴上,杨静有些腼腆地问我什么时候结婚。看着杨静和我父母期盼的眼神,我违心地说“随时”,约好过几天和杨静去登记结婚。第二天我把琳达约出来喝酒,跟她大吐苦水,也觉得对不起她。琳达沉默了一下,说爱情和婚姻是两回事,对她来说,爱情比婚姻来的更重要和真实。琳达的态度让我很心疼,更痛恨自己为什么不能选择自己爱的人,为什么要受人摆布?
结婚登记的前一天晚上,我看着杨静为明天登记做准备,问我她穿哪套衣服好看。我实在压抑不住,跟她提出了分手。一开始她以为我是在开玩笑,但得知我是认真的,她愣在那儿。我没有勇气再面对她,只能选择离开。没多久我就接到爸爸的电话,把我大骂一顿,说妈妈因为我气倒了。到现在我还没有回家,不知道如何面对家人。
【专家诊断】
婚前分手,总比结婚了再离好
詹小伟很小的时候很淘气,每次做了坏事被妈妈发现,她就会犯病。担心妈妈生病离他而去,詹小伟在选择婚姻对象上,也是按妈妈的意思来。随着年龄增长他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恰好是妈妈反对的。
在咨询中,詹小伟总是说自己很卑鄙,既对不起琳达也对不起杨静。“我怪自己唯唯诺诺,一直不敢跟妈妈和杨静表达真实想法。”这个“唯唯诺诺”的男人,在关键时刻倒不含糊:“如果我勉强娶了杨静,婚后不幸福再离婚,要比婚前提出分手更混蛋。”
我肯定地告诉他:既然已经做了“绝情”的事,就没必要再为分手自责。接下来有两个当务之急:跟杨静说清楚原因、给父母一个交待。这个“分手”可能说得有些晚,但还不是太迟,毕竟他们还没有结婚。他必须和杨静面对面地把自己所有的想法说出来,也要给杨静一个表达想法的机会,逃避是最愚蠢、也是女方最不能接受的方式。
其次,找一个母亲很信任的人,一起去说服母亲,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爱情观。母亲肯定会伤心,但是哪个母亲不想孩子幸福?老人可能一时想不开,但儿子的陪伴和真诚会有一定的安抚作用。如果可能,最好先取得父亲的支持,大家一起劝说母亲。
詹小伟之所以和杨静分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有了“第三者”。因此,他应该先了结自己和杨静的前情,等安抚好父母后,再找合适的机会和琳达再续前缘。
当爱情戛然而止,女人除了痛心还要反省
我很意外和欣慰,詹小伟回去一周后,杨静主动来找我了。
她毫不掩饰自己的痛楚:“他为什么害我等他8年后,才跟我说分手?”显而易见,杨静最在意的不是“分手”,而是分手的时机。
聪明如她很快猜到了分手的原因:“我不知道那女人是谁。但肯定有女人插足。”因为之前得到詹小伟的同意,可以转告他有了新欢的事实。所以我跟杨静说,的确有女孩走进了詹小伟的生活。但如果没有那个女孩,他们也未必幸福⋯⋯
杨静沉默了许久后说:“好歹他没有违心地跟我结婚,然后和那个女人在一起。他还有点良心。”我问了杨静:“这8年里,他有几次主动提出结婚?”杨静的眼泪掉下来:“一次都没有。”虽然她很痛苦,但我还是明白地告诉她:女人遭遇分手,除了痛苦难过外,更要重新审视一下这段感情的含金量,两个人在一起是为了爱情多一点,还是为了父母多一点。杨静苦笑:“其实我一直知道,他是因为父母喜欢我,才跟我在一起的。所以,我拼命地讨好他的父母,而对于我们俩之间的感情问题,没有勇气去讨论,因为害怕失去。”
努力往前走,尽量别回头
我问杨静:“这一次他提出分手,你还想挽回吗?”
“您说还能挽回吗?每次他有喜欢的女孩都要提分手,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头儿啊!”
时隔一年多再次见到黄志忠还是觉得很亲切。不是因为他多么的亲民,而是他身上带有的那股吸引人的磁力,不得不让你关注,而这种仰视的目光没有遥远的距离。他在上妆,于是我借着这点闲下来的时光与他聊天。聊聊最近他想的那些事儿。
我想黄志忠会用很多种词来形容自己的职业经历,拧巴、困惑、磕碰都有,成长、虚荣、挣扎还有……“放空!”一句简单的话把我眼前的这些形容词一一清除,留下的只有干干净净的一个容器。“我经历了所有的痛苦,所有的愉悦,尝遍各种滋味,但正是有这些阅历,才让心装得更加满,人物塑造得更加丰富。人物能走多远,一定是跟你的格局有关系,你心有多大,装的东西就有多多,这些都会借助角色表达出来。”
“所有荣誉只是对过往的记录,过去了就翻篇了,一切归零,还得从头来。这个职业给你的幸福感就是每个人物都是新的,没有重复。”
“我喜欢把自己放空,放的一点东西都没有,把在剧中的记忆完全的删除,这样我才能有更好的状态去迎接新的作品。”经常跟艺人聊天,知道因为一部戏、一个角色会把自己深深的沉浸在这个人物中难以自拔,甚至带到现实生活中。而黄志忠却用这种简单的方式把自己抽离出来,让整个人就像是一张白纸,一张可以在上面重新描写新的画卷。
有人说表演像攀登,你要不断地去征服你眼前的高峰,对于黄志忠来说已经征服了几座高峰,到了可以稍微缓缓看风景的阶段。“我不属于那种‘撑杆跳’一下就达到一定高度的演员,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且不过是遇到几部好作品,被大家承认了,并不能说明什么。前面的路还很长、很远,过往的成绩并不代表未来,所以我一直还有紧迫感,不敢有丝毫懈怠,只能越来要求越高。我认为,海瑞像水,绵延至今;杨立仁像雾,想要看透他的情怀,需要一个过程;刘洪昌是山,身上肩负着家和男人的责任;韩绍功像雨,他有文人的气质,也有暴风雨的坚定和勇敢;而李云龙像一块顽石,痞、准、狠,都是他的标签。”
在攀登时,会有很疲惫的时候,甚至可能有放弃的念头。“我认为,每个职业都要对自己的工作有敬畏心,重视它、认真对待它、全力以赴地做好。累的时候不妨把心沉在角色当中,我拍的每一部戏都是如此,让人物的种子在心里生根发芽和成长,为人物着迷,这样也许就不会疲惫了。”
20年演艺圈沉浮起落,如今贵为视帝的黄志忠依旧低调行事,坚持“把自己隐藏在角色背后”。然而,随着表演实力和人气的飙升,黄志忠的个人光芒显然已经无法被遮挡,去年一年,黄志忠主演的多部电视剧接连播出,且无一例外都获得同时段收视冠军,他本人也继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之后,再度成为新科飞天视帝。“其实一点感觉都没有,那种特激动,总算到这一天了的感觉一点没有,我这么说不是虚伪。可能到了这个年纪,能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吧。所有荣誉只是对过往的记录,过去了就翻篇了,一切归零,还得从头来。这个职业给你的幸福感就是每个人物都是新的,没有重复。”
在没有这些荣誉之前,黄志忠有点隐藏自己的锋芒。而现在,获得了更多荣誉的他有了更多的关注焦点。“有些时候是身不由己,你想要安静,但随着你的关注度逐渐增加,也不可能做到。我觉得还是万变不离其宗,你对职业的态度,做人的态度,这牵扯到价值观的问题。所有都是过往,荣誉也好,伤痛也罢,都是经历,人还是要落地吧,脚踏实地,真诚地、结实地往前走。至于外界怎样,从精神层面上说,你可以做到视而不见,可以更加自我一点,别把自己丢了吧。身处娱乐圈,还是要有底线吧,在你选择作品的时候,正是你要表达的时候。以前我说过一句话,作品是我的自白书,也是我的辩护词。”
有人说他骨子里有股不一样的东西,可能是他饰演的那些小人物的狡黠和幽默住进了他的灵魂里。“狡黠是个褒义词,它不是抖机灵,或者攒什么小心眼,这可能跟多年的积累有关,你的经历,你的成长,都是赋予给角色的。过往的创作,有很多这种灵感的出现,很想紧紧抓住它,生怕它跑了,但那时恰恰抓不住。随着岁月的磨练,这种东西会源源不断地来,来了你尽情地用,用不完。而且站在摄影机前的那一瞬间,我觉得像是进入了自由表达的王国,没有任何东西能把你捆绑住,这就是现在和从前的区别,现在非常之幸福。”
“我不给自己压力,人生本来就是走一走、停一停的过程,每个人生的阶段该做什么,就是什么,做好当下的事就行了。”
黄志忠不会给自己太大的工作压力,他常常说工作就是休息,休息就是工作。“每年的工作量不是那么大,他在选题上那就得拼眼力的毒辣,对市场的预判。当然这里有方方面面的因素,比如友情因素,怎么把它们协调好?因为在你成长道路上,别人帮助过你,当他们需要你的时候,你也得挺身而出,人活着不能光为自己吧。”
有一段时间大家会发现黄志忠突然在我们的视线中消失了,在这段时间里在很多人看来他是在消沉,但是实际中那是一种厚积薄发。“演员的存在还是作品吧,作品是最好的说服力。这么多年,我就像驴一样,拼命拉磨,拼命往前走,一部戏一部戏积累,一转眼入行到现在快20年了。我觉得我现在真是到了一个最黄金的创作年龄,未来5到10年,我想还是一年到两年内拿出一个精品,拿出一个经典形象,这确实非常难,可遇不可求。我每年拍戏量也不大,一年拍两部,我很佩服一年拍五部七部戏的人,我也没那个体力,我不是那种给我剧本,就能什么都演的演员,我肯定得有几个月的准备,能跟角色对上话,想明白了才会有不错的表达。”
这么多年的浮浮沉沉,让他失去了也收获了。“首先是修行,其次是成就感,最后是物质。演戏是我的工作,这份工作满足了我的物质需求;其次是内心的满足,那种,当你有一部作品受到肯定,有一个角色得到观众喜欢的成就感;我把演戏当成是一种修行,塑造每一个新的人物形象,其实都是一次创作和修为的过程,在角色身上修行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修行。”
黄志忠说他闲下来很忙是有原因的。“我喜欢旅行,尤其喜欢三五好友一起出去走走,如果可以不拍戏还有钱花,我愿意一年到头在外面野着,行走,拍拍照片,看看这个世界。再者就是打篮球,一直保持到现在,有空就会去球场练练,篮球就像演戏一样,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黄志忠常说打篮球跟演戏一样,看似是运动,其实需要你的心很静。“你试想一下,当你准备投篮的时候,面对已经瞄准的篮筐,如果心是躁动的,球一定投不进去。演戏也是一样,掺杂了太多杂念,你就很难参得透角色,对你的角色没有感悟,这个人物就立不起来,就是这么个道理。”
论文摘要:突破传统对《洛丽塔》的道德评价,从审美主义角度出发,分析了文本中女性主人公的象征意蕴亨伯特在对美的迷恋中产生了感性与理性的;中突,而美本身在消费社会的堕落最终导致了悲剧。在这一部谜一般的作品背后,感受到了一个审美主义者的深刻危机与现代困境
作为一部影片,丽一直备受关注,这部饱含着狂欢与失意、审美与道德、喜悦与惆怅、传统与现代等多声部主题的作品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兴趣。对于许多人来说,它的文本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就像一个谜,他用自己复杂而动荡的人生、奇丽而诡谲的文风、风格多变的 艺术 作品给当代世界筑就了一道道丰富亮丽的风景,更让许多导演为之神迷,对这位严肃作家写作背后深层意图的挖掘更成为了人们新的探索对象。
1唯美:从安娜贝尔开始
单从情节上来看,各丽塔》的确讲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已经38岁的老鳏夫亨伯特·亨伯特对一个年仅12岁的少女洛丽塔产生了狂热的迷恋,他费尽心思占有了对方,甚至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纳博科夫到底想要传达什么呢?一个的故事?一次对于变态心理的挖掘?还是一场道德的洗礼?显然,这和一个严肃作家最初的创作动机相去甚远。纳博科夫自己曾经说过:“我既不读教诲小说,也不写教诲小说。……丽塔》并不带有道德说教。对于我来说,只有虚构作品能给我带来我直接地称之为美学幸福的东西,它才是存在的;那是一种多少总能连接上与艺术(好奇、敦厚、善良、陶醉)为伴的其他生存状态的感觉。”【可见,对艺术与美本身的追求才是作者写作本身的意图。
牧神般的仙女,蔚蓝色的海滨,漂游中奇异瑰丽的风光,夹杂着狂喜与多彩的语言,丽塔》的确是一部关于美的作品,亨伯特对于洛丽塔的迷恋与其说是一个中年男性对“性感少女”变态的狂想,还不如说是一个艺术家对于美的执着的痴迷。首先从安娜贝尔开始分析,许多评论者都关注到了丽塔》开头对爱伦·坡的戏仿:沉淀在亨伯特童年记忆中的恋情和这位唯美主义大师爱伦·坡笔下的故事一样,有着同样哀婉的情节和纯美的女主人公。黄铁池教授在他的文章中曾经详细比较过两者的共通之处,在他看来,亨伯特和这些艺术家之间的共鸣不仅“因为他们有着类似的经历”,更重要的是“他们彼此之间唯美意识的相通”,而主人公对于少女那种如痴如醉的,从根本上来自他“唯美的嗜好”[21。所以,当男主人公后来在拉姆斯代尔第一眼看见洛丽塔的时候,感觉“眼前出现了一片苍翠”,一片蓝色的海浪从心底涌起,沉淀在灵魂深处的美神苏醒了,在他眼里,12岁的洛而塔和那些生长在黑兹夫人花园中的百合花一样,很美,很美。
把一个12岁的少女作为美的象征,很显然是纳博科夫独到的匠心所在,少女身上所散发出的纯洁、神圣和永恒的美感完全超越了世俗生活的平庸、沉闷、灰暗和琐屑。来看一看亨伯特身边那些成年的女性。他发现自己的妻子瓦丽莱特不过是一个“肥胖臃肿、短腿实际上是毫无头脑的baba(俄文,一个邋遢、粗俗的女人)”。同样,洛丽塔的母亲黑兹太太保留着平庸的生活法则,信仰上帝,留恋社交活动,对女儿的 教育 遵循着传统道德的规范,却在自己的爱情问题上流露出可笑的矫揉造作。通过对比,显然不难理解洛丽塔身上那种独特的魅力了:在枯燥、平庸、乏味的现实生活面前,美发出了熠熠夺目的光泽。
亨伯特·亨伯特,他在作品中的身份是非常明确的。作为一个诗人、文学批评者,一个纳博科夫充分加以表现的个人主义艺术家,他对美有着强烈的向往与追求:“我疯狂占有的不是她,而是我自己的创造物,是另一个想象出来的洛丽塔——说不定比洛丽塔更加真实,这个幻象与她重叠,包裹着她,在我和她之间漂浮,没有意志,没有知觉——真的,自身并没有生命。”在他眼里,洛丽塔与其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还不如说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和他所关心的那些文学名著、诗歌创作和著名画作一样,来源于一个传统艺术家对美的狂热幻觉。
2危机:源于灵与肉的冲突
从审美角度出发,与其认为亨伯特·亨伯特是道德上的伪善者,还不如把他看作是一个艺术美的捍卫者。这样一来,他在追求洛丽塔过程中的痛苦、绝望、挣扎似乎有了充分的理由,甚至让人颇感同情。然而事情仅仅停留于此吗?那么,为什么纳博科夫在他这部作品之前的序言中,假借小约翰·雷之口,对亨伯特提出了严厉的道德上的指责呢?他说:“我无意颂扬‘亨·亨’。
无疑他令人发指,卑鄙无耻;他是道德败坏的一个突出典型,是一个兼残暴与诙谐于一身的人物,或许他显露出莫大的痛苦,但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他行动缓慢,反复无常。他对这个国家的人士和景物的许多随口说出的看法都很荒谬可笑。在他的自白书里,自始至终闪现出一种力求诚实的愿望,但这并不能免除他凶残奸邪的罪恶。他反常变态。他不是一位上流人士。可是他那琴声悠扬的小提琴多么神奇地唤起人们对洛丽塔的柔情和怜悯,从而使我们既对这本书感到着迷,又对书的作者深恶痛绝。”[113在这里,道德评价和审美分析显然产生了尖锐的冲突。
与那些走向极端的评论不同,纳博科夫其实已经关注到了现代审美者的危机,因为在他这里,道德问题显然来自于审美所关涉的感性危机。从词源学上来考证,审美性(aesthetische)的语义在希腊文中即为aisthesis,意思为感觉,这个考据表明审美问题虽然在很多时候和艺术现象联系在一起,但在根本上它是为了描述个体内心深处带有某种不确定和流变性的心性品质,因此审美问题说到底是感性问题。既然审美与感性之间有着这样密切的联系,那么当审美者超越一定界限的限制,沉湎于对审美对象的感性愉悦之中时,欲望也在悄悄萌发了。“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同时也是我的罪恶,我的灵魂。”当亨伯特用饱含激情、富有诗意的文字向人们诉说这段痛彻心扉,令人绝望却又无比凄美的怅惘情感之时,向我们暴露出来的却是一个唯审美者的灵与肉的尖锐冲突。唯美主义理论家佩特曾经表示,要把一切艺术作品以及 自然 界和人类生活中比较优美的形式看作产生的能量或者力量,“一首歌、一副画、一首诗对于人类的意义不在于是否能让人从中获取知识或者得到伦理道德上的洗礼”,相反他关注的是“这一件艺术品到底在人的身上能够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是否能够为个体带来,对人的天性有怎样的改变等等”[31。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对于美的狂热激情,审美者往往宣称艺术与道德无关,甚至涉足一些邪恶的境地,去获取某种特别的快乐。
小说的主人公亨伯特正是在这样一种审美逻辑的指导下走上了最终的不归路。出于良心的谴责,主人公对黑兹夫人抱有极大的同情,但是一旦她成为自己追逐美的一道障碍的时候,他便不惜想出种种手段来对付她,比如在日记中用种种丑恶的字眼对其进行谩骂,用安眠药剂让她陷人沉睡,预谋在游泳的时候杀掉她,甚至最终导致了她的死亡。同样,对于后来带着洛丽塔私奔的年轻人奎尔蒂,他始终怀有一种仇恨和嫉妒之情,后者对于美的占有、毁灭给他带来了最致命的打击。和许多审美者一样,亨伯特最终陷入了灵和肉的苦苦挣扎之中:一方面,出于对美的狂热激情,他力图保持美的纯洁与永恒;但另一方面,他也清醒地看到,正是自己对美的这种强烈占有,让对方陷人了痛苦境地,直至最后的毁灭。
3毁灭与再生:传统与 现代 的战争
如果说审美内部感性和理性的冲突导致了主人公灵与肉的挣扎,突显了这部作品的道德主题,那么导致美最终毁灭的因素,却和现代社会密切相关。在这场捍卫美的行动中,主人公和种种现代伪 艺术 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让作品展现出了一种悲壮。
很显然,亨伯特的时代已经不是爱伦·坡生活中的单纯世界了,在现代这个被称为后 工业 的社会中,人们通过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方式来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仿真艺术大肆流行,大众文化、泡沫表演、商业广告无不以其华丽的外表改变着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看法。在重重包围的审美控制里,人们已经分不清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幻了。在这一系列无穷无尽、光怪陆离的万花筒前,人们被搞得晕头转向,经常错把幻觉当作真实,扩大了欲望、潜意识冲动的刺激。在这样多重现实的审美幻觉中,艺术与实在的位置颠倒了,正如社会学家费瑟斯通所说的那样,“在消费文化影像中,以及在独特的、直接产生广泛的身体刺激与审美的消费场所中,情感快乐与梦想、欲望都是大受欢迎的”{41,而真正具有深度的艺术作品却开始消失了。
作为作品的两个主人公,亨伯特自始至终生活在一个传统的理想世界中,诗歌、文学、艺术美构成了他生活的重心,而洛丽塔从一开始就成长在现代社会的土壤里,两个人相差甚远的年龄间隔也从侧面说明了两个人之间的代沟。作为洛丽塔,吸引她的永远是杂志上的时装表演、最粗俗的电影、路边的廉价广告、节奏短促的爵士乐和汉堡包,她对亨伯特给他推荐的文学名著不屑一顾,对亨伯特所流连忘返的旅途中的田园牧歌似的美国荒原更是视而不见,更无法理解始终漂浮在亨伯特心中那片蔚蓝色的“海滨王国”。这种代沟最终让洛丽塔对亨伯特极为厌倦,经常在午夜偷偷哭泣,最终和奎尔蒂私奔。
关键词:课题式教学;微课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1-0044-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1.017
一、课题式教学的内涵
课题式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研究的情境和途径,指导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并应用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
课题式教学的特征是借助于一系列的课题项目来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学习、研究、讨论和设计,将教、学、做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它重方法传授,重能力培养,重学生主体作用和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二、课题式教学的研究现状
课题式教学是研究式教学的一种,它是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不断探索、大力提倡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在中等教育中探索运用得不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中等教育更侧重理论知识的学习
学生在中等学校学习普遍面临升学压力,学校的老师在教学中也侧重理论的教学更甚于实践,学生学业负担较重、动手体验生活的机会较少。
(2)中等学校的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实践者,虽然新课程改革呼唤更多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师投身课堂教学改革,但教师每天要应对各种考核压力,教学任务繁重,创新意识淡薄,缺乏自我觉察的能力,不注重自我的发展。
(3) 课题式教学实践周期长见效慢
当今信息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保鲜期”越来越短。人才学上的“蓄电池理论”告诉我们,一块高能电池的蓄电量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地进行周期性充电,才能可持续地释放能量。那种一次性“充电”即可受用终生的时代,已成为历史。因此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终身学习的人,这不应仅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也应是中等教育努力践行的育人理念。
课题式教学尽管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核心理念,但教学实践周期长且见效慢,难以适应中等学校紧凑的教学进度和追求升学率的教学目标。
三、课题式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的困惑
学生在九年级才开始学习化学,学习周期短不说,一年之后还要面临升学考试。借助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不得不面临两难的抉择。
1. 传统的课题式教学模式与现实教学的冲突
传统的课题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包括确立课题、搜集资料、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反思总结五个环节。实践证明很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时间,搜集资料也往往受家长不允许上网的限制而不能实现。
2. 自我学习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
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是其将来投身社会实践后终身学习的基础,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也在此。学习不再只为应付一时的升学考试,更是学生觉察自我,反思自我,最终发展成为自我主动学习的过程。
四、 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实践课题式教学
由于上述的两难抉择,笔者尝试探索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课题式教学的新模式――基于微课设计与制作的课题式教学。
微课,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就一个知识点或围绕一个主题或为解决一个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而开展的,主要以视频为呈现形式的教学活动,时间多为3~5分钟,短小精悍,主题性强烈,可循环播放。
1. 基于课堂知识点延伸的课题式学习
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沪教版《化学》上、下册都有配套的视频学习库,教师在课堂教学外挑选与课程相关的视频资源定期在QQ平台或微信公众账号上,供学生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学习之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随堂提问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基于物质性质辨析的课题式学习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几种重要的盐”中有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鉴于这两种盐的生活化色彩较浓,在习题中出现的几率较高。教师将这两种盐的性质实验探究化为课题式教学的形式制作成微课,既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图1)。并针对学生的微课学习笔者设计了配套练习。
3. 基于学科观念养成的课题式学习
初中化学课程对知识点的挖掘度不深,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片面化的现象屡屡发生。譬如学生通过认识大气污染物和酸雨才了解了二氧化硫,学生在教师课堂演示实验中发现二氧化硫气味难闻,有毒,于是二氧化硫的负面性逐渐作为一种模式被固定在学生的头脑中,这样不利于学生全面地看待物质及其性质。为了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学科观念,笔者利用Prezi设计并制作了微课《二氧化硫的自白书》。
为使学生的学习延伸拓展到更多的物质,笔者设计了课题反馈《我来品评物质》。
开放性的课题反馈设计旨在提升学生对物质的认识,防止绝对化和片面化。客观地认识物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科观念的重要途径。
4. 基于关注现实生活的课题式学习
化学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科学,现实生活中化学知识无处不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知识若能运用于实践必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保护好学生可贵的求知欲望,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选取与教材知识有关的现实生活题材,如选取合适的新闻素材引出课题。譬如笔者在向学生讲解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时选取了8・2昆山工厂爆炸事故,设计并制作成微课。
微课学习之后,学生通过完成下列习题进一步认识灭火弹的灭火原理。
试一试:2006年3月底,邻近昆明市郊的安宁突发森林大火,在灭火中消防官兵们使用了各种灭火措施,其中在山高坡陡的火场使用了灭火弹。灭火弹是一种无雷管、无炸药的安全消防器材,以超导材料引燃,使用时,揭开上端封皮,使超导热感应材料外露,用力投入火场,遇火瞬间,弹体裂开,释放出超细干粉高效灭火剂。灭火剂的有效成分是碳酸氢钠,其受热即分解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同时有碳酸钠和水生成。
(4)消防队员在灭火中常被烤得难以忍受,需要不断往身上浇水。“浇水能降温”的道理是 。
5. 基于鼓励学生参与实践的课题式学习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中有些实验被安排在拓展视野和练习与实践中,如“自制酸碱指示剂”和“自制叶脉书签”。教师通过开展学生兴趣实验微视频大赛活动搜集微课素材,学生通过参与实验课题的设计、申报、动手操作、拍摄和展示交流过程将课堂所学知识延伸至课外,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6. 基于试题评讲的课题式学习
很多学生在初三总复习阶段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复习的侧重点也不同。教师要致力于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成效,可以为学生私人定制专属于不同程度学生的复习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利用iebook软件设计并制作一本《×××的难题册》,教师在综合考虑知识点难度分布的基础上,将平时收集的学生错题整理成错题集,以每日一题的形式制作成微课在微信公共平台或QQ群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进度和需求选取合适的复习课题进行再学习。
实践证明课题式教学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借助微课形式开展初中化学课题式教学,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的高度,为学生度身定制个性化的服务,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参考文献
[1] 乔虹、陈丫丫.代数研究中课题式教学探究[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5):128-129
[2] 杭艳.课题式教学在高职精细化工概论教学中的应用[J]. 科教导刊,2012,(7):27-28
[3] 苏青等.药物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课题式教学的探索[J]. 教育论坛,2009,(2):107-108
[4] 胡振林等.课题式教学在基因工程药物教学中的应用[J]. 基础医学教育,2011,(1):29-31
[5] 姜明.关于课题式教学的探讨,交通高教研究[J]. 2004,(4):69-70
[6] 陈广余.微课,让化学教学更具个性化[J]. 化学教学,2014,(5):25-28
[7] 张鸿雁.微课在初中化学创新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4(7):31
[8] 严晓玲.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2015,(9):43
[9] 李学文.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考试周刊,2014,(41):140
(东南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8)
摘 要: 现代艺术把古典艺术中的宗教性、政治性、文学性这些因素排除掉,保留体积感、重量感、结构、光感等纯粹的艺术语言,并重新设计整形,而这种设计整形又以“丑”为内在核心。丑的张扬,美的失落是现代艺术的审美趋向,这是一个必然,与不同时期的文化―经验系统以及哲学、美学思潮中主体地位的变化对艺术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 现代艺术;丑;美;审美;文化D经验系统
中图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
Loss of Beauty•Publicity of Ugliness
-On the Aesthetic Tendency of Modern Art
WU Ling-ling
恩斯特•卡西尔说:“人是符号的动物。”文化形态是符号功能的集中体现,符号的解释离不开对对象世界、人类生活经验的参照。符号的使用会不断产生新的意义,人对符号的解释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现代艺术作为一种符号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现代人的文化归属感。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几十年是艺术语言自觉的时代。传统艺术所包含的因素被一一独立出来,艺术家把宗教性、政治性、文学性这些因素排除掉,保留体积感、重量感、结构、光感等纯粹绘画雕塑的因素,并对这些保留因素重新加以设计整形,而这种设计整形又以“丑”为内在核心,它同19世纪末工业文明到达一个顶峰,社会更加规范有序、整齐划一是相反相成的。这种种内力和外力相互作用,终于产生了耳目一新的现代艺术,造就了从后印象主义直到抽象主义几十年的辉煌成就。
这是一个预兆:1857年波德莱尔的《恶之花》问世并宣称“美是可怕的,可怕又是美的”;不久,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也以强有力的方式表现了丑――《欧米哀尔》,一个形象丑陋、干瘪如柴的老,震撼了世人。丑就这样以高昂的姿态跨进艺术的大门,并日益成为现代艺术表现的核心:1907年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已经完全背离了古典主义的艺术观,她们与学院派画家笔下的唯美化的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画面右方的两个形象看起来野蛮而扭曲;1917年,对现代艺术产生重大影响的马歇尔•杜尚,把小便池命名为《泉》并堂而皇之地携带进艺术的殿堂;俄国画家苏汀在1922年所作的《小男仆》中用夸张的红色和强烈变形的人物给人一种莫名的恐怖;在1925年的《半片牛肉》中又表现了血淋淋的感觉;表现主义画家戈雅在《萨拉戈沙的精神病院》中描绘人间地狱的惨象。总之,现代艺术对形象肢解、变形又重组,直到无法辨认;恐怖、扭曲、残暴、死亡是其偏爱的主题;随意的拼贴,垃圾的收集,无意识的咦语和举动,都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当个体生命因超验神性世界的消逝,而获得此在的绝对性;生命本体得到空前的肯定和张扬。生命活力带出了另一面:欲望、丑恶、昏昧、浑浊等一起得到了肯定。生命本身成了终极价值,再也没有另一个终极价值――神性的眼睛盯视着生命本身没有涤净的原始性,于是,生命的所有力量和野性都可以徜徉于世。荣格一针见血的指出:这样一来,问题就滞留在美学的水平上了――丑也是美,即使是兽性和邪恶也会在迷惑人的审美光辉中发出诱人的光芒。注:(王岳川《艺术本体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6页。)孤独、诡异、丑恶充斥着现代艺术,而自古希腊以来在艺术中一直居于主导的和谐之美似乎消隐不见了,人们面对的更多的是不和谐的丑。
这里的丑与美是美学范畴中的审美形态,从根本上说,只有两种审美形态:美与不美即丑。美,按照康德的定义是:自然的客观合目的性。用更通俗的说法,美就是主客体的和谐统一,是主体对客体的肯定,是合于理性的,表现在艺术中是从形式到内容的均衡、有秩序、规则、完整、理性的节制、典雅、庄重;而丑就是主客体的和谐统一被打破,是主体对客体的否定,是人的理性所无法理解无法接受的即非理性的,表现在艺术中则是形式的不规则、不和谐、怪异、非自然的,内容上的残暴、血腥、阴森恐怖。但美与丑又是矛盾的统一体,没有美也就没有丑,两者相辅相成,艺术表现美,而丑也是不可或缺的;同时,美与丑是互相包容的,相互渗透的,美中包含着矛盾的否定的方面即丑的因素,丑中蕴含着向美转化的因子,当超过一定限度和具备一定条件时,丑从美中生,美在丑中现。这是美丑发展的规律性,也是艺术发展过程必然出现的现象。纵观西方艺术史,我们可以看出其美学特征的变化是由美向丑,至20世纪丑在艺术中取得独霸地位。
在古典时期,西方艺术的美学特征是和谐之美,这种美遵循一定的秩序,受理性节制,在形式上是完整的。在古希腊的艺术家们为了追求美,按照人体黄金分割率制作了艺术史上的不朽之作:利西普斯按8:1的人体标准创作的《刮汗污的运动员》,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十分完美;以典型的三段式姿态塑造的《赫尔墨斯和狄奥尼索斯》,把希腊人的优雅适度和健康美丽以一种中庸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构成完美。同时,丑也在艺术中不时出现,但是作为美的陪衬,是为凸现美而存在。就像古希腊人尽管生活在理想之中,还是有他们的百手怪、独眼巨人、长有马尾马耳的森林之神、鸟身人面的女妖、狮头羊身龙尾的吐火兽……这些丑陋的怪物是为了反衬了有秩序合比例的人体之美。这一时期的丑,是主体对客体的否定,是艺术形象外表的不合常规。总体说来,这时的丑还未取得独立的地位,还在美的母胎中孕育成长。
到了近代,西方艺术由和谐之美过渡到崇高美。在从美到丑的过程中,有一个过渡就是崇高。在康德那里,崇高是通过对否定性东西的转化,即主观的合目的性,从而唤起理性的无限,产生崇高美。同时,康德还赋予这种反合目的性的对象以诸多特征:粗鲁、野蛮、对趣味来讲令人厌烦,无形式、可怖等。其实,崇高就是丑,但却被康德转化为美。大卫以崇高的社会历史责任感为使命,在《贺拉斯兄弟的宣言》和《马拉之死》中塑造一系列纪念牌式的英雄形象;席柯勒的名作《美杜萨之筏》描绘了当时法国一次可怕的海难,传统的金字塔式构图使这一悲剧性场面获得了庄严的纪念性效果,富于张力的动作、强烈的光影对比、生动的造型和特写式地拉近场景,流露出作者对崇高和恐怖的迷恋之情。这种对崇高和恐怖的迷恋之情也体现在德拉克罗瓦的艺术创作中:《但丁的小船》、《自由引导人民》、《阿拉伯人在深山里的战斗》。丑在美中生成了,理性的强大力量打破了主客体的和谐,但同样它又凭借自身的无限把丑纳入美的范畴即崇高美。但丑毕竟出现了,只是力量薄弱,无法同美对抗,反而被纳入美。
进入现代,西方艺术中充斥着恶魔般的、扭曲的、畸形的、怪异的、非规则的、癫狂的、厌恶的、非对称的、不合比例的和阴森恐怖的东西。艺术的内容和形式都变得无法理解,难以接受,就如本文开头所提及的。丑取代了美,在现代艺术中获得了独立的地位,旁若无人的以各种方式恣意地展示着自己。立体主义热衷于肢解物象、再重组综合,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三个妇人》、《卡恩韦勒尔》,勃拉克的《埃斯塔克的房屋》,格里斯的《毕加索肖像》都在分解形体,打破空间的透视感。达达主义立誓要“让美见鬼去吧”,在1917年的剧场表演中,以野蛮的的立体主义舞蹈、高声嚎叫的同步朗诵,噪声音乐、静态诗、以及不断抛向观众的猥亵语言,颠覆了传统艺术和美学体系。超现实主义者是弗洛伊德的忠实信徒,遵循“一切都服从潜意识”的创作意识,契里科将一些毫无联系的物品拼凑在一个变形的空间,没有任何现实的逻辑组织成《爱之歌》的画面。唐吉在《爸爸,妈妈被伤害了》中,让有机体无目的的飘浮在空旷的空间中,使人产生一种不安的感觉。可以说,丑以非自然的或反自然的、无逻辑、反理性、诡异、恶心、孤独、死亡等形式和内容在现代艺术中张扬,而古典的、和谐的美在现代艺术似乎消隐不见了,这就是现代艺术呈现出来的审美趋向。
其实,这一艺术现象的发生有其必然性。首先,是艺术规律自身发展的结果。艺术是对客观世界的表现,它必然反映着人与客体世界的关系。而主体与客体世界的关系是随着科学理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在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这时的人类世界仍处于工业前社会,手工劳作是主要的生产手段,人和自然世界之间是统一和谐的,所以这一时期的艺术表现了这种主客体的和谐统一,就是美。到了文艺复兴之后,人这个主体开始膨胀,随着科技的发展,人试图征服客观世界,人和客体世界的和谐统一被打破,两者趋向对立,主体理性的无限居上风。从而在大卫、席柯勒、德拉克罗瓦的画作中出现了大量的悲剧场面,流露出对理性无限的崇拜,表达的是崇高美。到了现代,三次工业革命把人类社会推进前所未有的发展之中,依据科技理性人似乎征服了整个世界,成了这个世界唯一的主宰,人和客体世界的对立发展到最顶峰。一个大写的人出现了,客体世界居于这个主体之下,可有可无,按照人的意志被任意的变形、肢解重组。表现在现代艺术中就是首先对自然物象进行撤解。于是自然形式、自然物象被肢解,就像康定斯基、毕加索那样,没有一个完整的自然物象,没有一片完整的自然风景,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人的形象。在马里尼的《骑马的人》中,人的形象被肢解到了“体无完肤”的地步。在自然物象被肢解后,现代主义艺术又按照主体内在的原则,将被肢解的自然形式重组起来,或者用纯粹的几何形式来实现艺术家的创造,就像立体主义者和抽象主义者那样。其次,追求对无意识的、非理性的或者处于纯粹流动中的瞬间意念的表现。而这些东西都具有无限性和不可表现性,这就注定了现代艺术的精神宿命:想要表现不可表现的东西注定是失败的,就如美学家克罗齐所说的“丑就是不成功的表现”。现代艺术陷入了丑之中,而对不可表现之物的表现,使其获得的形式只能是非自然的形式、“无形式”的形式,这也注定了现代主义艺术不可能具有内在的宁静和谐,而是处于不断的挣扎之中。
其次,这跟不同时期的文化―经验系统对艺术的影响分不开的。从新石器时代起,人类在狩猎、打磨石头、种植作物、驯化动物、开垦土地、手工劳作中,形成了传统的文化―经验系统就是农耕―手工劳作的文化―经验系统。它的轴心原理就是身体劳作的“生存意向性”与物的物性的“交互转让”。注:(牛宏宝《西方现代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在这种劳作的“交互转让”中,大地奉献五谷,石头呈现出恒久的支撑力,四季呈现出生命的规律,人不仅获得了事物、衣服、房屋和持久生命的保证,而且获得了大地、天空、风雨、海洋的无言的馈赠。在这种劳作的“交互转让”中,人领悟了自身的自由,形成了对“无言馈赠者”的虔诚。此自由、虔诚便是人生存的神性,并凝结为宗教和宗教中的神。同时,物之物性所呈现的形式也是神圣的,它不可侵犯、不可亵渎、不可破坏。自然的神性和灵性是农耕―手工的文化―经验系统的真正宗教底蕴。这种文化经验集中体现为农耕、手艺制造的智慧。这种智慧以让物之物性和谐的呈现为最高境界,此境界就是“艺”。这种“艺”呈现出的是主客体和谐之美,是“神与物游”,是“自然形式的客观合目的性”。古希腊艺术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就蕴育于此虔诚和感恩中。从神庙、人体雕塑和以圣母子为题材的绘画中散发着神性和灵性之美。而现代文化是以工具理性为主导的文化,它不再从身体劳作与物之物性的“交互转让”获得存在真理,而是把物作为与自己对立的对象。征服它,控制它。通过分析、解剖、数字技术等来为整个世界进行符号编码。西方现代艺术就产生于这种符号编码的话语配置中,他不再按照神圣自然的有机形式来构成自己的形式,而是通过肢解自然形式和进行符号编码的重新组合来表现现代生活经验,来构成一个属于现代的艺术和符号表达的世界。虽然从表面看来,现代主义艺术是反抗工具理性的,但他们却都在肢解自然形式和重新组合配置中构成着自己的艺术形式,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就是肢解自然物体、包括人体,来组织他们的艺术形式。这也是尼采把现代艺术预言为“残暴的艺术”的缘故。同时,现代主义艺术在肢解自然形式之后所进行的再组合,不是按照工具理性的原则,而是按照自我非理性主体的需要。因此,现代艺术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审美活动,它呈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一种不和谐的、矛盾的和否定的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