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计文化节

会计文化节

时间:2023-05-29 18:02:54

会计文化节

第1篇

论文关键词:传统节日;民族性;设计;文化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关于中国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在我国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中华民族几千年光辉璀璨的历史,形成了诸多光彩夺目的民族文化传统。它作为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一个产物,鲜明的印记了农业文化烙印,反映了农业社会的社会规律和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它凝结着中国人的生命意识、伦理情感、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其影响力从古至今,无处不在。

所谓“节”,是针对一年中气候变化而言的。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律,将一年分为四时八节。后来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黄经),把全年分为二十四个段落,统称为“二十四节气”。据《礼记·曲礼上》载:“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由此观之,节日是一种固定的风俗,一旦形成就很难再取缔,它只能继承发展,在继承发展的过程中,加以改造和补充,这就使节日风俗具有传承性的特征。

(二)关于设计文化

1、文化的定义范围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它是使个人行为能力为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文化与社会是密切相关的,没有社会就不会有文化。文化总是在连续不断的继承与创新中发展,没有继承,文化就会断裂;没有创新,文化就会枯竭。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如同当前国际经济潮流的发展趋势一样,设计也是当代世界性的文化活动。

2、当设计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现在正流行着一种说法,“设计是一种文化现象”。我们的时代是设计文化时代也是文化设计时代,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信仰以至自然环境和传统生活习惯的不同表现气质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是不相同的,对色彩、造型、文字也会各有偏爱。而这些偏爱也会反应到传统产品的设计中。

有史以来,东西方文化就有过积极的交流,这种交流和对话,为地区之间的了解、交流做出了贡献。“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已真正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越来越多的设计艺术正朝着“民族化”大流发展。例如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文化正大规模的影响着亚洲国家,由圣诞节衍生出的设计就是运用了西方节日文化内涵,这些西方节日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消费者购买这些产品时,已不再是单纯地购买产品,而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进行一种文化熏陶。可见,设计艺术民族化,已成时代的潮流。对今天的学者来说,只有在世界史的宏观视野中,在各大文化的比较中,中国的特色才得以显示出来。

二、现状和问题

(一)关于传统节日放假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现行放假制度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传统文化特色仍显缺乏,这些年我国的法定节假日中只有春节一个传统节日。二是节假日安排过于集中。由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研究小组针对在法定假日调整方案进行了网上民意调查,由调查统计数据分析,可以得出2个结论:1、有利于保护民族的文化身份、民族情感、民族的精神方式;2、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由此可见传统节日放假是顺应时展的一种趋势,是迎合本族人民对于复兴传统文化的迫切要求。

(二)设计,不能没有文化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民俗和文化,更没有相似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信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人文以及风土人情。半个世纪来,人类科学技术又有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全球化是一个尚在争议的话题,因为面临席卷而来的“强势”文化,处于“弱势”的地域文化如果缺乏内在的活力,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自强意识,就会有可能丧失自我的创造力与竞争力,淹没在世界“文化趋同”的大潮中。在城市规划方面我国卷起各种“狂潮”,短短不足20年的结果,尽管房子建了不少,但是“千城一面”。

(三)由反思回归论述的主题

因随着黄金周、洋节日的增多,我们的传统节日正逐渐被人们遗忘,由节日文化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不能不得到正视。黄金周出游是批发式的旅游,对旅游景点压力很大,不少地方政府、旅游经营部门都竭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热衷于在风景名胜上建星级宾馆、桑拿等,导致了景点的“城市化”,法定假日调整势在必行,国家对于传统节日的重视使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的淡薄也说明文化遗产的流失,而从传统节日中折射出的中国文化、民族精神才是设计创新的出发点。

设计的多元化发展如中国人的筷子与西方人的刀叉,设计师应秉着“something new, something different”的设计哲学从传统文化和思想根源中汲取设计思想,但同时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应用也不能忽视。设计文化的重点不只是强调文化的差异,而是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中国设计师的根本责任与任务及最终目的不仅是为了增加经济效益,最重要的是创造美的、健全的、平衡的与环境协调的适合人类生存,体现人类文明的和谐空间。由传统节日传递出的中国文化其天人合一、天地人和的文化内涵,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和谐关系也正体现了这点。

三、结语

第2篇

关键词:创意;聚集;营造;发展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015-01

一、集聚创意产业提升创意节层次

和丰创意节通过举办专业高端创意活动,引进广场发展智源,扩大广场招商渠道,搭建企业营销平台,发挥“集聚创意产业”节庆功能。

(一)举办节庆谋发展,高端论坛谋划创意产业集聚

和丰创意节紧紧围绕推动服务强区、举办了“相约和丰-工业设计与产业转型升级高峰论坛”。论坛邀请了多位国内工业设计领域的知名专家和企业家进行了主题演讲与嘉宾对话,从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产业园区平台建设、产业市场培育、技术研发、孵化、融资、规划建设等方面,为和丰创意广场集聚设计产业和发挥平台载体作用提供了发展思路的借鉴,从智力支持上提升了节庆层次。

(二)举办节庆促招商,专场推介加速创意产业集聚

和丰创意节抓住招商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时间节点,全面铺开创意产业招商为目的,策划举办了“和丰创意广场对接宁波百强制造企业推介会”,突出工业设计为制造企业带来的潜在巨大附加值,为推进企业发展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服务。“和丰创意广场对接宁波百强制造企业推介会”多位工业设计领域的著名企业家参与了创意节,不仅提升了节庆层次,更为广场产业发展引进了招商资源。推介会上,太平鸟集团、远见中国旅游设计创意中心、贝发设计创意中心等企业与丰创意广场、明楼街道签订了入驻服务三方协议,明楼街道作为项目属地落户街道,将继续做好跟踪对接和服务工作,确保项目最终落地。

二、培育创意人才丰富创意节内涵

和丰创意节通过搭建政府、企业、高校协作平台,链接创意人才培育产业链,破解宁波创意人才紧缺难题,发挥“培育创意人才”节庆功能。

(一)本土人才培养研讨,探索产业链模式培育创意人才

宁波本土动漫人才培养研讨会围绕创意人才市场导向培养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讨,就如何围绕以市场为导向、需求为目标、实用为宗旨,开展创意人才产业链培育进行了实质性地交流,对破解创意人才这个制约宁波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集聚人才实战演练,“自产”“引进”两手培育创意人才

本届创意节除了理论层面的培育方式研讨,还举办了工业设计家电设备创新设计师培训班和创意人才招聘会,开展创进。工业设计家电设备创新设计师培训班发挥广场企业自身师资资源开展本土创意人才的原创设计能力培育。创意人才网络招聘会专区的开辟也在全市开了好头,以和丰创意广场创意企业的需求为基础,通过网上招聘、赴外招聘等形式,吸引集聚创意人才。

三、营造创意文化浓郁创意节氛围

和丰创意节把“展现创意魅力、扩大创意影响”作为创意节的一个重要目标,精心设计多项活动载体提升社会参与度,发挥“营造创意文化”节庆功能。

本届和丰创意节推出了原创手机动漫大赛,通过移动通讯平台,发动全社会的动漫爱好者参与其中,推动动漫文化的传播。和丰原创动漫片巡映,让市场受众与本土动漫企业的原创动漫片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体会创意文化,拉近生活与创意的距离,为这些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通过展示与互动,不仅提高了公众对创意产业发展的关注,也提升了公众的创意意识。创意节的收官活动设计师时尚沙龙以创意、时尚为主色调,展示了设计师特有的创新、独特、互通的文化理念,为设计师搭建了交流的文化平台,受到了广大青年设计师的热情评价。定位为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综合盛会的和丰创意节,突出了社会参与、社会知晓,提升了创意产业影响力、传播了创意文化理念,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社会土壤。

第3篇

一、送礼文化

中国人的送礼文化本身反映了一种文化中的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国人送礼,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是为了施恩;第二种是跟随社交礼仪的习俗;第三种则是纯粹感情上的交流。但要真正了解中国人的送礼行为,还必须同时了解另外三个用来维持人际关系的概念。它们是“面子”“做人”及“关系”。回归到送礼文化上,在某些节日或场合,中国人便觉得一定要送礼,这种社会的制约使他觉得不送礼是不对的,是没有“面子”的事。且由于中国社会比较注重社会的和谐性,如果在没有任何特殊的状况下拒绝接受礼物,便是破坏与送礼者的“关系”。因此受礼也成为一种社会义务。而受礼者在接到礼物之后,就好像对送礼的人欠了一笔“人情债”,所以在未来遇到类似必须送礼的场合,就一定要送一份礼“还”给当初送礼的人。

二、送礼文化在端午节礼盒包装中的体现

送礼文化在中国是一项重要的礼节,商人的炒作与经济的兴衰都会影响节日礼盒市场的改变。通过端午节礼盒能从产品面与包装方面了解节庆与送礼之间的关系和影响。端午节礼盒最有趣的地方在于产品的造型与节庆寓意的趣味性。而最难的地方是条件的不足,如节庆气氛与送礼习惯等,只有让消费者看见端午节礼盒的价值,发展与推广才会有意义。由于端午节属于本国传统文化,所以必须通过对文化的了解去创造符合现代感与真实性的包装。端午节的礼盒形式可根据文化层面与商业层面发展出各种类型,可分析如下:完全针对节庆而设计的端午节礼盒,无论在产品或包装视觉上都符合端午节气氛;根据端午节其他习俗所发展的附属周边商品礼盒,如香包礼盒;针对节庆发展端午节礼盒包装,但产品不一定与节庆习俗有关;视觉与产品完全与端午节无关,但消费者因为对商品认同而买来送礼,以地方性特产企业居多。对于端午节所运用的元素并不局限于传统或现代的设计表现,首要是通过视觉将文化与气氛表现出来,让消费者可以感受到端午节氛围,再从商品的主题性与独特性加以衍生成符合当时节令的礼盒,让消费者在端午节的时候能够联想到该商品并购买。

三、送礼文化在端午节礼盒包装中的应用策略

一是深入思考包装策略,注重端午节元素的转换与应用。设计师通过调查,掌握商品在市场的最佳定位,思考营销方面、功能方面及客户目前的发展情况,考量成本架构的运用,经多方深思规划后,才能设计出符合业主与消费者期待的商品内涵与价值。端午节包装虽然需要运用传统元素,但这些元素与结构都是被塑造出来的形象,通过端午节礼盒的传统元素转换成符合商品属性与现代感的包装,才能真正让消费者产生共鸣与真实性。

二是注重成本控制,创造商品价值感。企业与设计师必须将商品的销售视为责任,根据产品的特性规划出适用的包装或赠品等相关设计品,并共同制定出合理的价格,让企业与消费者都能满意,切勿为了赚钱而要求企业发展不必要的设计品,丧失业主的信任。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价值比价格更为重要,通过商品的组合或设计去教育消费者并创造商品的价值感,让消费者除了购买商品外,也购买到一份期待与满足。

三是礼盒包装应先了解企业的品牌定位后再进行包装规划,进行前应先对礼仪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后,寻找适切的地方特色视觉设计元素,运用大小比例应以视觉美感为优先考虑。色彩运用应从产品特性与礼仪文化中寻找恰当的色彩计划,才能让包装与文化有直接的印象连接。包装材质的运用可以从地方产物与文化特色中寻找合适的材质,才能使消费者与礼仪文化紧密结合。在进行礼盒包装设计案时,设计工作者应有搜集文化信息的能力,在充分对该礼仪文化背景与特色有所了解与认知后,在进行礼盒包装设计的规划才能展现礼盒的独特魅力。

四、小结

在众多西方品牌充斥的市场上,带有东方意味的设计风格,能将东方文化的特色具体展现,有助于商品的市场区隔,使礼仪文化符号应用在包装设计上,能创造出商品的形象魅力及价值,继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并通过消费塑造自我生活风格形象的建立,达到消费文化的功能,因而符合时代的文化潮流及人们追求的风格意象,也成为一种新兴的人文思维和设计风尚。

作者:吴振英 单位: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

第4篇

具体而言本文针对当下中国可持续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总结和归纳,并有创新性的从当前的具体国情与政策层面出发,立足民族特性与传统文化等方面分析现状当中存在困境的原因。与此同时本文更试图结合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构想。

关键词:节约型社会;可持续环境设计;发展困境

一、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战略的提出

我国第一次把建立节约型社会作为远期目标的提出是在2005年6月,国务院总理主持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当中我国首次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具体包括:近期具体工作安排、政策体制建设及协调保障机制等等。以此为起点,我国节约型性社会建设从理论到实践已经呈现出初步的系统框架和发展路径。

从涵义来看,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再生产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中,通过健全机制、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宣传教育等手段,动员和激励全社会节约和高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支撑全社会较高福利水平的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模式”。其核心概念“节约”有两层内涵:一是杜绝浪费,即要求我们在经济运行中减少对资源消耗的浪费;二是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创造相同的、甚至更多的财富。资源节约型社会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为前提,离开这个前提,虽然资源节约了,但却是“不发展的社会”,这与科学发展观又是背道而驰的。

二、生态危机是当前中国建设节约型社会无法回避的时代背景

然而,随着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虽然掌握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强有力的科技武器,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是越来越强,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发生了质的改变。人类从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对自然的敬畏,到农耕时代与自然的相互妥协,再到工业时代利用科学技术对自然做翻天覆地的改造,人类在这改造中仿佛看到了人力量的伟大,人定胜天的古老预言的实现。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建设也带来了消费的无节制,并直接间接引发自然资源的枯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变的愈演愈烈:大气污染、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臭氧层损耗、酸雨,水污染、水资源紧张、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森林消退、固体垃圾污染、矿物燃料减少等等……

生存环境的恶化在提醒人类要重新审视自身的行为,由此引发人们开始反思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重建生态,这些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中国当前的自然环境危机也已经越来越被重视,要想真正实现节约型社会,当前环境的保护、资源的节省、绿色能源的利用以及可持续设计理念的贯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是在1987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第一次提出来的。对于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不同的国际组织,众多的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当今比较流行,又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是布伦特兰夫人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这一定义在1989年5月举行的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上得到广泛认可。

三、深度剖析中国可持续设计出现发展瓶颈的内在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由上文论述推理可见,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出发点,引出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关注是我国当下整体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俗语中“对症下药”在一定角度其实也呈现了一条解决学术问题的清晰思路,通过对已有文献查询可见,多数是对国外已有可持续理论的简单介绍、或者是对某生态建筑进行具体案例分析,却往往忽视了造成当前中国可持续环境设计困境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同时,在可持续设计实践方面,对单纯对外国的先进经验的介绍而忽视我国特有的国情与文化差异,这种“拿来主义”容易使设计师流于表面的模仿,将更无力抵抗全球化带来的文化趋同现象,因此本文致力于填补本项空白。

1、中国可持续设计出现发展瓶颈的内在原因――全球化带来的“文化趋同”使节约型社会下中国可持续环境设计陷入困境

笔者认为,当下中国的环境设计领域整体上受到了文化全球化的猛烈冲击,而这可谓是目前中国可持续环境设计发展举步维艰的根本原因。

“所谓全球化,就是指人类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等各个层面突破彼此分割的多中心状态,走向世界范围同步化和一体化过程。全球化现象,是人类社会经济基础和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因为工业文明与信息时代前所未有的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时间、空间概念的理解,汽车飞机等现代化交通工具,卫星、网络等数字化传媒使得麦克卢汉畅想中的“地球村”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环境。这种文化全球化既发生在物质文明领域也无法避免的渗透到了精神文明领域。

从人类整体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物质文明的全球化带来了高新技术及先进文明,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精神文明的全球化为我们打破东西地域界限,传播了新的材料与结构,为营造人类共有的审美趣味和流行取向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新的美学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给现代艺术起步较晚的发展中国家的设计师带来了可借鉴的创作灵感。

然而,反观文化全球化的负面效应,正在逐步呈现。不可忽视的是全球化同时也催生了社会消费的城市,鼓励并刺激人们消费无意义的东西,导致大量资源消耗,造成环境危机;再进一步深入到人类精神文明的影响领域,全球化还造成了更为严重的“文化趋同”现象,传统的地方特色文化逐渐消失,文化多样性的缺失也导致文化的生态危机。

可以说,在中国目前的可持续设计领域中,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打着“现代化,现代主义”为标杆的单一的价值取向导致了“千城一面”,使得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消失,文脉的断裂以及地方文明的逐渐消亡等负面效应。具体表现为:

首先,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消费欲望的觉醒,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奢侈性空间,政绩式建造,开发型拆除,建筑寿命的缩短,都成了当今中国建设活动的缩影。而设计师面对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设计过程的分裂,设计周期缩短,设计单位要求利润最大化,业主的不合理要求等实际问题,设计师们也采取一种更为“便捷”方法,绕开了设计的本源问题,直接奔向漂亮的效果图,设计不再是设计本身,而是一种谋生手段。

其次,生态、绿色、环保、低碳等概念的混淆与滥用同样值得关注。在现实中这些概念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切实的贯彻,而仅仅成为一种口号,甚至成为用于牟利的,带有欺骗性的虚假宣传策略。

2、如何解决当下发展问题的探索性思考

面对当今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圈内的不合理现象,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使我们能在日后的理论学习与设计实践中更好的贯彻可持续设计理念,形成经济、社会、文化与不断发展的平衡,这可以看做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作为解决问题的第二步就是因地因时制宜,提出如何解决困境,并探索适合我国当下国情的可持续设计理念。在此方面笔者也初步做了一些思考。

(1)首先是要正本清源,通过文献梳理,廓清可持续设计的概念与内涵,做到正确的认识究竟何为“可持续设计”。这其中要做到更准确的理解可持续设计,以及区分可持续设计与绿色、生态、环保、低碳等概念,使其不致混淆。另外要以可持续的眼光来审视一些当今流行的概念,如“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等。最后要深入挖掘可持续设计的精髓。结合国际上关于可持续设计的先进理论,构建一个清晰明确的可持续设计理论框架。

(2)其次,结合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根据现有的和经过整理与挖掘的可持续设计理论,来分析当前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现状,通过实际案例总结出当下问题设计的共性误区。例如:当前中国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形式主义泛滥,欧陆风、民族风、现代派、古典派、哥特式、田园式,对装饰符号信手拈来的的滥用代替了对功能的推敲、对使用者的关怀、对材料的斟酌和对工艺的要求;已建成功能空间使用寿命的缩短,使用功能的频繁变更,材料、设备的快速老化,人们不断改变的审美要求和粗糙低劣的施工工艺,促使功能空间寿命缩短而造成极大浪费;对设计中附加元素的无节制欲求,追求高档、奢华、辉煌造成对空间、对材料、对能源的过度消耗;对可持续、生态、绿色等概念的滥用;不顾人文、经济等因素盲目建设超大、超高,或与当地气候、地理因素相矛盾的功能空间等。

(3)最重要的,尝试结合当代哲学、美学的相关理论,从历史,社会与民族性格等层面来深入挖掘,阐释当下中国可持续设计发展的举步维艰的原因,这样才能在理论高度上另辟蹊径,发展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可持续设计理念。具体来说,如传统文化中对人个体的忽视,忽视个体的本源需求,转而更在乎他人的评价等特性,在今天易造成盲目攀比,奢侈性的空间建设与消费;社会评价体系的失衡,导致贫富差距的加大,富人与穷人都有认为可以为所欲为的权力;传统文化中对子孙后代的狭隘理解,认为子孙就是个体的、家族的子孙,缺乏全人类的集体意识,易造成顾小家而舍大家,为一己利益而损害全体利益。

(4)与此同时,希望通过具体案例的设计操作,从施工、材料、工程建设流程等实际操作层面寻求解决当前可持续设计困境的适当策略。

综上所述,全文简要概述了中国在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背景下,环境艺术可持续设计这一领域的缘起、发展现状,着重剖析当前存在的发展困境,并尝试提出解决困境的几种有效策略。由于篇幅有限,文章有些部分难免存在论述的欠缺。但笔者相信,在当前大的社会发展轨迹中,可持续设计这一放眼未来的文化领域必将吸引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谨以此文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 周浩明.《可持续室内环境设计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

2. 程亚军.《浅析当前中国可持续设计的四大误区》.《持续之道――全球化背景下可持续艺术设计战略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1.11

第5篇

青年文化艺术节是青年朋友青春、友谊的盛会,是青年朋友一展才华的大舞台,团组织亦可以通过审美活动发现人才、培养干部,建立高尚的审美情趣,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政治环境。

一、青年文化艺术节策划程序

1、时间的选择。青年文化艺术节的举办时间可根据所在地区的气候、自然条件而定,以有助于普及性艺术活动和旅游观光活动的开展,并会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比如,哈尔滨市举办青年文化艺术节,可能选择冬天或夏天。冬天可以开展冰灯、滑冰、滑雪、狩猎等艺术、体育活动,夏天可以借助于松花江、太阳岛美丽的风光,吸引更多的人参加。一般说来,选择好时间是使文化艺术节办出特色的前提,若能同旅游观光相结合,更是锦上添花。 青年文化艺术节的时间期限一般要紧凑、集中,以6-10天为佳,根据内容也可搞4-5天。

2、组建筹委会。筹委会由团组织或青联、学联牵头,同时确定执行主席。下设各活动职能部门:

(1)活动处;

(2)文艺处;

(3)联络处;

(4)会务处;

(5)新闻处;

(6)办公室。

3、确定青年文化艺术节的目标与主题。目标与主题的确定一定要符合青年文化、艺术氛围和环境,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天津市第一届青年文化艺术节就提出了“两个创造,一个结合”的宗旨。即创造改革开放的文化氛围,创造青年脱颖而出的机会;高层次文化与群众文化相结合。 设计主题一般鲜明、突出,用几个字概括,或两个字一组,或四个字一组,简练、生动,充满青春活力。在主题的基础上设计艺术节宣传画、宣传口号及艺术节标志。

4、青年文化艺术节的规模。根据青年人的审美趣味和社会大众化的文化需求而确定规模,同时要分析群众文化消费能力和各企事业单位领导功能以及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情况(尽量不为艺术节进行大量的设备投资),并且保证经济效益。

设计方案要依照主题而定,除了请专家设计之外,可发动群众设计,多设计几套方案进行综合比较,最后确定目标。方案设计的方式一般有3种:

(1)仿照。可参照其艺术节或国外艺术李的方案。比如,国际青年节、国际友好城市艺术节、民间文化艺术节等等;

(2)组合。吸收各种艺术节的形式、内容,以适应自身需要;

(3)独创。强调特色,搞出新花样。比如,天津市第一届青年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搞了一个百米画卷,参加创作者有名人也有业余作者,有花甲老人也有4岁儿童,再配上数百只和平鸽与各式彩色汽球,使开幕式新颖、宏大,别开生面,烘托了“世界和平万岁!”的文化艺术节主题。 方案确定要先大纲、后细节,将事情落在实下。同时,要预测一下条件的变化。

二、准备工作的安排

1、青年文化艺术节简介的制作。简介包括下列内容:

(1)说明及意义;

(2)几大系列活动;

(3)所邀请的艺术团、艺术家介绍;

(4)宣传口号;

(5)组委会名单(要求印刷精美)。

2、办理公证手续。

3、办理临时演出许可证。

4、办理申请财政拨款。

5、制定广告策划及招商方案。

6、制定经费预算表。

7、办理免税申请。

8、申请社会赞助的报告。

9、制作艺术节活动一览表。

10、聘请记者。

11、出版艺术节专刊。

12、开幕式与闭募式方案及节目单位。

13、制定各类比赛报名简章(包括比赛要求、评委设置和评分标准)。

14、新闻发布会。

15、艺术节会徽的征集与设计、宣传画的征集与设计。

三、青年文化艺术节的步骤

1、宣传工作。

(1)发放文化艺术节简介,张贴文化艺术节宣传画;

(2)利用新闻媒介进行宣传;

(3)利用行政手段推广、实施。

文化艺术节宣传发动一般要提前20天进行,在此之前要有所渗透。

2、开幕式。形式式的特点要确定风格,突出主题。

3、展开青年文化艺术节的系列活动。主办者抓好艺术表演、艺术交流和文化交流活动。各基层单位抓好群众艺术、文化活动。

4、闭幕式。闭幕式的特点一般是反映成果,涌现新人,对以搞汇报演出及各类比赛的汇总。

四、青年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设计方案参考

1、中、外舞台艺术表演。邀请国外艺术团体演出,由组委会专门组织。

2、艺术展览与历史文化评展。可委托各社会团体、协会举办。

3、电影及电视艺术讲座。可委托电视台、电影协会举办,聘请专家、学者及影视艺术家讲学。同时,可举办青年电影周、校园戏剧节。

4、青年文化研讨会。可委托青年报社、青年杂志社、团校及高等院校举办。

5、群众艺术、文化活动。由各级团组织举办。一般要有民俗艺术与民间文化及家庭文化活动、交谊活动、商业活动等。

6、各类文艺活动大奖赛。可委托各文化、艺术团体、青年宫、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及高校举办。

7、体育比赛。

五、青年艺术节活动精选

1、比赛活动。

(1)国际标准舞锦标赛;

(2)健美与健美操比赛;

(3)金秋龙舟大赛;

(4)农民歌手大赛;

(5)百家艺术家庭大赛;

(6)影视剧本征文;

(7)杂文征文;

(8)青年歌手大奖赛;

(9)青年演讲比赛;

(10)十佳系列大赛。

十佳歌星、十佳笑星、十佳舞星、十佳摄手、十佳画家、十佳书法、十佳票友等。

2、文化、艺术活动

(1)时装表演与时装展销会;

(2)大学生文艺会演;

(3)大学生两校辩论会;

(4)少儿艺术会演;

(5)图书展卖及交换大会;

(6)青年生活大全酬宾展销;

(7)集邮展览及集邮交易会;

(8)青年艺术博览会;

(9)室内装饰艺术展评和青年花市;

第6篇

关键词:节水型社会制度体系法律体系

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A

1节水型社会制度要素分析

1.1先进的文化系统

这是节水型社会制度体系中非正规的,但又是最重要的制度系统。文化虽然很抽象,但实际又非常具体和现实。人们的各种行动从根本上说都受文化法则的支配,文化的动因是一切行动的最根本的驱动力。从节水文化制度构成来看起核心作用的是宣传教育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一方面,通过宣传教育,给社会成员提供一个可以取得节水价值、观念和行为的环境和氛围,进而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使节水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健全节水公众参与机制,把公众知情权、参与决策权、监督权统一起来,把公众的个人行为与社会责任联系起来,把依法管水与以德节水结合起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水文化。

1.2完备的法律系统

这是节水型社会制度体系中对调节社会用水行为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原则的制度系统。它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组成。其作用是对个人或组织的有效用水行为加以规范,对无效用水行为加以预防、制约和惩治。针对有效用水行为的规范,我国已经制订并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水法实施细则》,确立了个人或组织用水行为的基本原则和规范。针对无效耗水行为,我国制订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规定了对污染水源导致无效消耗水资源的行为加以预防、制约和惩治的基本原则,同时也确立了对无效耗水行为加以控制、约束和处罚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1.3有效的控制系统

这是节水型社会制度体系中的控制与协调机制。其作用是通过行政的、经济的、技术的控制手段,促进节水法律与政策的实施。它包括具有主导作用的政府行为、具有效率的管理机构、能够调节稀缺与效率关系的市场机制,能够满足节水条件的工程体系、技术体系与装配体系。

2节水型社会制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2.1用水文化转型滞后于经济社会变迁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工业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与自然、人与资源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迁。但是目前人们关于水资源的观念、以及用水习惯都是建立在以往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基础上的,由于这种观念和习惯具有深刻的影响和惯性的作用,使得整个社会用水文化的转型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变迁。一方面,受传统文化和计划经济影响,人们对水资源的自然属性、环境属性、经济属性、社会属性认识不够,因而出现了重利用轻保护、重眼前轻长远、重计划轻市场等问题,这必然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以至于水危机。另一方面,受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的影响,人们尚未将节水与水资源保护上升为一种道德素养、一种文明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因而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缺少一种文化的自觉。

2.2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不完善

完善的节水法律制度,不仅需要基础性法律统领全局,而且需要理顺现有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从这个角度看,一方面我国现行的节水法律立法层次较低,大多是行政规章或地方性法规,全国性的高层次节水管理法规还是空白,缺少一部较高层次的法律来统领全国的节水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现有法律法规部门色彩较浓,各项法律之间缺少协调沟通。现有法律偏重于城市节水而忽视了工农业用水。同时将工业节水、农业节水、城市节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分开立法的方式也极大地破坏了节水工作的统一性,不利于节水型社会作为整体的建设。另外,与法律法规配套实施的技术标准体系也不完善,用水统计制度还缺乏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制度规定。

2.3控制机制弱化

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多龙治水”、“多头管理”的问题普遍存在,水务一体化进程缓慢,这种多元化管理体制势必给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带来极大困难。二是市场化改革滞后,水价激励未到位,水权及水市场建设滞后,经济杠杆调节和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有待发挥。三是节水新技术与新装备推广普及率不高,用水效率较低。据统计,我国农业1 m 3用水生产粮食仅1kg,发达国家产粮可达2.5〜3.0kg;我国农业灌溉水利用率在0.4〜0.5左右,发达国家在0.7〜0.8左右。 我国城市管网漏失率15%〜20%,仅城市便器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

3节水型社会制度体系的系统构建

3.1要培育新型的节水文化

节水文化是人们在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过程中形成的关于水的精神祈求、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综合,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一种内在动力。要通过具体的行动计划,包括基础教育计划、大众宣传计划、公众参与计划,加强对中小学生节约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的文化观念和价值的教育和传播,加强向公众灌输节水意识、节水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加强公众对节水法令、政策制定和效果评估、监督的参与,培养和树立人们适应自然、保护自然、节约使用、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促进用水文化向节约与保护的转型。

3.2要完善节水法律体系

首先,要着眼于弥补现有法律体系中基础性法律的缺失,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用 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法》。它的出台不仅可以完善节水领域的法律体系,还可以明显改善现有法律之间的冲突,避免部门利益纠葛影响法律的整体效能。鉴于一部法律的出台需要较长时间,可由国务院先行制定一部《节约用水条例》,以应节水型社会建设急需。其次,着眼于配套法律法规的建设,尽快制定包括节水器具、设备的技术标准、各行各业的用水定额、节水产品认证制度和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用水统计制度等。

3.3要完善节水控制机制

第7篇

关键词:建筑;能耗;设计;节能;理念

一、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当前是我国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随着这一进程的不断向前推进,我国的建筑行业及相关领域的发展也不断升温。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建国以来的建筑行业技术和水平有限,我国目前的绝大多数建筑仍然是高能耗建筑。同时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和惩治措施,新增的建筑中的很大一部分仍然是高能耗建筑,从而致使我国的建筑能耗逐年上升。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建筑行业的能耗已达全社会能源消耗量的32%,每年房屋建筑材料生产能耗约13%,建筑总能耗已达全国能源总消耗量的45%。不得不说,我国当前正面临着严重的建筑能耗问题,如果继续执行节能水平较低的设计标准,无疑将会给我国的现代化和城镇化建设带来极重的能耗负担和治理困难。

二、建筑节能设计

(一)整体及外部环境的节能设计

建筑整体及外部环境设计指的是在综合考量建筑周围环境因素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设计使建筑整体上形成一个与外部环境相协调的节能结构。

第一,建筑选址。建筑所在地的气候、地质、水质、地形等外部环境因素是建筑选址过程中的重要考量因素。在建筑设计中,一般要使建筑周围存在一个适宜的微气候环境,并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对立性尽可能的降低,从而在达到建筑节能的同时又不破坏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

第二,外部环境设计。在建筑位址确定之后,应根据不同建筑功能的需求,通过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改善建筑周围的微气候环境。一般来说,可通过在建筑周围栽种景观和绿化树木、植被,以达到有效阻挡风沙、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等作用。除此之外,还可运用一定的方法增加人工制造的自然环境,如在建筑附近设置小型景观湖,发挥水体的环境温度平衡及收集雨水等作用。

第三,规划和建筑体型设计。此类设计包括对建筑整体体量及形体的组合、建筑的朝向等等。一般来说,建筑的朝向选择的原则是要使居住在建筑中的人们在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还冷气流的影响,在夏季可以利用自然通风并不受太阳辐射的照射。但是这仅仅是理论上的要求,实际上,在建筑的设计施工时,建筑的朝向、方位等均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如社会历史文化、地形、城市规划、道路、环境等因素,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建筑朝向的设计和施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满足上述的建筑朝向的原则,就必须权衡建筑设计中的各方面因素间的优缺点,权衡利弊,从而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条件,选择出这一区域建筑的最佳朝向或相对较好朝向,尽量贴近朝向原则。

(二)单体的节能设计

单体的节能设计,主要是通过对建筑各部分的节能构造设计、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设计,以及一些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和设备的设计与选择等,大体来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筑节能构造设计。建筑各部分的涉及均牵涉到建筑整体的节能环保与否。在屋顶的节能设计方面,主要可采用坡式屋顶,并根据需要设置保温隔热屋面使屋顶的利用效率最大化;在楼板层的节能设计方面,可主要对结构中空间及楼板吊顶造型加以设计。如当前新型的循环水管设计,就是将循环水管布置在其中,夏季可以利用冷水循环降低室内温度,冬季利用热水循环取暖,在节能环保的条件下实现冬暖夏凉;在建筑墙体的节能设计方面,除了必要的保温、防潮、隔热等措施外,可注重能够改善微气候环境条件的特殊构造的利用;在建筑门窗的节能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遮阳措施、门窗的通风换气等因素,尽量采用自然通风的门窗安装方式,把节能和合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结合起来。另外,可选择高性能的建筑门窗和幕墙技术来提高节能的主动性和效果。把节能和合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结合起来。

第二,建筑空间设计。建筑的空间设计要在充分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将全部建筑空间采用一定的方式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和分隔,使每一部分的室内均能达到保温、通风、采光等条件,并在建筑的每一部分利用率提高的同时实现节能环保的均等化,进而达到节能目的。

第三,选用节能材料。在建筑材料的选择方面,应遵循健康、高效、经济、节能的原则。面对日新月异、更新换代的建筑材料市场,要根据本区域建筑的实际情况,妥善恰当的挑选和使用地方节能材料,将节能材料完美的与建筑设计相结合,达到节能效果。

三、建筑节能设计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现有节能技术的学习

建筑的节能设计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建筑设计理念。不得不承认,当前国内许多的建筑设计师在节能技术应用方面仍有所欠缺,在设计时近几年是套用标准图,而对节能原理却不了解。因此,必须加强对现有节能技术的学习,强化从业人员你的业务素质,使得在建筑设计中,不同的工程和建筑部位能够运用不同的节能技术和方法,最终实现建筑的节能环保化。

(二)加强对建筑节能理念的学习

加强建筑的节能设计理念的学习,要做到旁征博引、融会贯通,将国内外先进、经典的设计理念加以学习、利用。要善于深入挖掘我国传统建筑模式中优秀的地方,并从中学习节能技术和手段,发挥我国节能建筑发展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点。例如,我国的许多传统、经典的建筑――京津四合院、陕北窑洞、草原蒙古包等,这些建筑无不蕴藏着传统而又先进的节能理念,它们的设计和用料都给对我们当代人有着深刻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三)加快节能环保观念的树立

节能环保是当前全球环境资源紧张背景下的必然选择,作为社会建设主力军的建筑行业应当带头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树立节能环保观念,遵循绿色、科学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的将社会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结合在一起,在给社会发展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努力将小鸡IDE环境损害降到最低,为人们带来真正意义上的节能环保建筑。

四、结语

综合而言,建筑的节能设计对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及利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我国的环境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起着很好的缓解作用。在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快建筑节能设计的发展,普及绿色、环保建筑设计技术和理念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和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胡毅,浅谈如何做好建筑节能设计,[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2] 姜宏伟,赵芳,浅谈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节能,[J],技术与市场,2011

[3] 李武,浅谈建筑节能设计要点,[J],科学之友,2011

第8篇

1.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的综述

由于社会正在全面地进行生态文明的建设的同时不能放弃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也就需要人类在社会发展与自然和谐中寻求一个连接点,进而使得整个自然社会能欣欣向荣的发展,而节能型机械性设计的理念正是人类社会的一次尝试。1.1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的概念以及特点。可持续发展战略日渐深入人心,而之所以出现生态文明失衡的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正是由于人类对于自然社会的需求过度,例如能源,而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步伐的加快,机械运转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能源,这也使得众多有识之士开始对于现代化机械生产进行研究,而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正是所得到的成果之一。所谓的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指的是在机械设计过程中融入节能环保的理念,这种理念的盛行主要是因为其在保证机械设备的日常工作效率,甚至提高了机械的工作效率的基础上使得机械在运转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率最大程度地得到下降,而且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得到了控制,进而达到了环保节能的目的。而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节能环保型,并且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增高,也使得当前的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具有了一定的自动化能力,最大程度地达到控制能源消耗以及污染物排放的目的。1.2节能型机械设计的方法。由于节能型机械设计在现代化机械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采取合适的方法达到节能型机械设计的目的。一般情况来说,节能型的理念要想达到目的应该通过能量守恒的方式,而这也是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能达到目的的最主要方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以通过节约动能、势能以及消耗功率的方式来达到是现代化机械生产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的目的。其中降低势能的方式是通过降低在机械设备工作过程中对势能的干扰,也就是降低机械设备的停顿时间,从而使得机械设备达到节能的目的,而降低动能的消耗可以通过降低零件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动能损耗降低,将所有的势能转换成有效能量,而这可以通过增强零件的精准度以及精配度来达成;为了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能源的消耗,就必须减少机械设备工作过程中的无用功的消耗,但是由于导致无用功的因素多种多样,所以可以选取性能更好的材料,进而使得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得到准确实施。

2.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在现代化机械生产中的必要性

在科技不断发展以及经济的带动下,各行各业都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中由于社会需求度的问题,使得在历史上出现了两次工业革命,而这也导致了前社会的机械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但是由于自然界不可再生能源的存储量日渐下降,这样就使得对于能源的保护逐渐提上了日程,而在社会日常的能源消耗过程中,机械生产的能源消耗量十分高,这也是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的提出迅速被广泛地接收并被重点研究的主要原因,而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在实际上达到了降低能源消耗的作用,并且提高了机械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性能,并在一定程度上贯彻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3.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在现代化机械生产中的应用现状

虽然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贯彻实施,但是由于部分原因导致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的应用现状并不理想,而主要原因如下。3.1认知度不够。由于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的提出时间尚短,而真正使用在现代化机械生产中的时间更短,这样就导致大量的设计人员以及高层人士对其存在错误的认知,认为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仅仅只是节约能源,而不能提高机械的工作效率,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得不到一个好的平台来施展,并且绝大多数的设计人员受到技术上的限制,这使得其在进行节能型机械设计的过程中,常常只能从单一的角度出发,无法使得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为了解决这一现状,就必须吸取发达、先进国家的经验,锻炼设计者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使得设计能够对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具有更为具体、多角度的理解,从而扩大节能型机械的应用以及普便性。3.2人员存在素质问题。人员素质问题也是影响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无法达到目的地主要原因之一。认识保证一个企业、行业更好发展的关键,而在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的盛行下,绝大多数的设计人员都对其有了更深的了解,但是由于设计人员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这也使得其在运用一些软件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一些辅助软件,如CAD、3DMAX等作图软件能够不仅能够使图纸更为立体,也能反馈一些信息,所以人员的专业素质问题是影响节能型机械设计更好的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措施,而这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加强,并在在职期间不断接受培训,加强起专业素质,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高薪聘请的方式提升自身的机械制造节能的能力,从而使得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得到更好的发展。

4.节能型机械设计在现代化机械生产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形态的不断变化,时间的推移,使得现代化机械化成为主要的社会生产力,但是机械的能源消耗率过高,不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所以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的提出使得其能在现代化机械生产中得到了更高的价值,而在日常生活中采取节能型的机械十分常见,例如一些性能极佳的汽车,而这也是节能型机械设计应用最广的机械,这也是这种理念使用的最为成熟的机械,而随着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在汽车领域中的成功,使得更多设计者将目光放在了更为大型的机械上,例如升降机,众所周知,升降机的使用十分广泛,但是升降机的能源消耗量也同样大,而且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正在向整个机械化社会进军,力求使得整个社会的能源消耗率在可控范围内降到最低。结语综上所述,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的运用使得社会上的能源消耗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虽然目前节能型机械设计理念在现代化机械生产中的应用现状还不是十分乐观,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主观因素造成的,所以只要解决这些主观问题,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生态文明的建设进度,进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作者:张洲硕 单位:沈阳汽车工业学院

参考文献

第9篇

1高校规划建设创新设计思维的现实价值体现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高等院校也要保持在数字技术革新中的领导地位,不可避免地,园区规划应将信息资源与服务和高校教学与研究的条件整合起来,方便学校内院系体系建设和研究教学的联系创建甚至数字知识仓储还有图书出版服务等。这对现代建筑师、规划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不仅要熟识信息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信息技术在高校中的运用渠道和方法,同时不断改进和利用各种系统间的联系,提高可操作性和规划园区的先进性。另外,现代高校园区应该拥有友好、安全、舒适的教学活动空间,进而促进教学和科研效率,还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物质需求。这在今后都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由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硬件方面要有一个质的提高也是理所当然的。除此之外,优良的园区规划也吸引了大批外来者,增加了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为提高学校知名度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有利于与地区、国内和国际层面的相关专业机构、社团、政府和文化机构培育和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校友参与,增进高校间的广泛交流。

2高校规划建设创新设计思维的人文价值体现

大学自创始之初就作为传播知识和传承文化、培育人才的圣地,除了具备普通意义上的人文价值之外,更高层次所追求文人的内在气质和文化的根本价值的才是大学真正传授给学生的终身目标,所以,要在校园内处处体现出匠心独运的规划设计思维[2]。人文价值,又称人文精神,作为文化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同社会的成员共同拥有的、超个人的。从行为学的观点看,文化是群体(民族、部落、社区)的成员的行为或共同依据的准则。文化既是行为的产物,又是行为的制约因素。例如在校园中规划的一幢单体建筑,它是校园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栋建筑的位置、功能和体量都必须与园区的整体设计还有周边建筑的风格相一致相融合,在这里融合不单指统一,对比也是手法的一种,包括新与旧、中与洋、材料色彩、风格的对比。唯一要遵循的原则是校园的主体文化氛围和精神气质要贯彻始终,如此才能产生凝聚力,在校园中工作和学习的师生都会接受,长此以往,还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所有高校校园都是具有生命并不断成长的,所有优秀高校的校园都是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时期,才积淀出现在的模样。这种处处透出历史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能影响师生敬畏历史、尊重文化,同时对科学教育有着实事求是的内在作用,高校园区历史文化环境的规划建设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具有实际意义,也能增强校园的识别性和归属感,一举两得。由此可见,在规划建设时,深入了解校园发展的历史背景,调查研究基地建设演进情况具有实际的人文价值和意义。

3高校规划建设创新设计思维的社会价值体现

教育改革之后,高校的经费竞争日趋激烈,学校愈加强调工作成效和责任。开源和节流应该同时进行。增加资源收益、特别是来自校友和赞助人的支持成为学校和图书馆获取资助经费的首要渠道,而在设计规划中体现节约的思想也是一大进步。紧凑型的布局可以节约用地,更好的朝向规划可以节约电能,实验室的废水可以提供热能节约了消耗能源,这些创新思维的运用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公益效益。人才的培养、传授知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具备追求真理的信念和精神。追求真善美不单纯体现在追求外表的华丽,更要追求外表与内心的统一和谐。就像艺术的实质是探寻在科学的法则背后隐藏的世界的真实规律,只有真实的才是唯美的。要表现真实,唯一的办法是认真、严谨、实事求是,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科学的态度。而大学最要紧的任务是把这种精神传播到社会中去,是当下浮躁社会的一剂良药,设计师也要牢牢坚持住实事求是的原则来进行规划设计,力求在细节和形式上体现出来。

4园区规划建设创新设计思维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体现

21世纪,人口、环境、能源是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许多生态学者都提出了“拯救地球”“全球伦理”“可持续发展”等口号,揭示了人类文化的最新走向:由科学文化转向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发展战略,将取代工业社会的“技术至上”以及“无节制发展”等观念体系,成为建筑创作的基本原则。高校是教育的场所,要通过教育促进这种转型早日完成,将高校建设成可视、可感知的生态循环系统,提供良好的景观环境,充足的绿化,高效节能的建筑单体,人性化的室内空间和城市融为一体的生态循环系统,不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还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促进生态绿化圈向外扩张[3]。首先,要节约土地资源。高校园区往往用地面积较大,而我国土地资源比较紧缺,因此,在高校园区的规划中设计者要高效利用土地,合理开发地下空间,保护土壤,以有限的面积提供更多的绿色空间。例如,哈工大二校区的设计中,为节约用地,将图书馆与主楼之间的广场和部分高层公寓下建成了地下停车场,既节约了用地,同时也解决了北方防冻问题。其次,要节约水资源。校园的用水量巨大,学生的生活用水、大量的绿化需要浇水,因此,建立整体节水系统势在必行。要贯彻“节流有先,活河为本,多渠道开源”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建立中水系统。最后,校园建筑要节能。建筑节能是指节约采暖供热、空调制冷、采光照明以及调节室内空气、湿度、改变居室环境质量的能源消耗,还包括利用太阳能、地热(水)能源的综合技术工程[4]。例如,在北方的哈尔滨,哈工大主楼建筑北部设计一个体积较大的绿化中庭。北方气候特点决定冬天室内缺乏绿色,学生缺少交流空间。主楼方案采用绿色共享大厅,提供交流座椅。冬日关闭门窗形成一个天然温室,提供舒适的交流空间。这个方案就充分地考虑了当地的气候条件,改善了北方冬季的单调情况。在高校园区的规划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学校师生的意图与使用要求,提高师生们的生态意识,为营造生态环境及后期维护与发展埋下伏笔。

5结语

基于当今社会发展趋势的认识,并参考国际的发展轨迹,笔者认为我国高校园区规划建设的大体方向应该为:首先是现代化,除了规划形式要体现时代特征外,通过对新时期高校园区规划建设引进创新设计思维理念,在高校园区规划建设和高校园区改造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性创新设计,提高高校园区规划建设的承载能力。同时,硬件设施及软环境建设也要考虑到将来发展的方向,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园区的智能化水平也要提高。其次,校园的开放性必须加强,建成以社会公益化、信息管理便捷化为服务宗旨的开放式大学,体现与城市共融的社会价值,适应社会发展。最后,在整合改造老校区和科学规范新校区的同时,把节约用地、开源节流和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意识贯彻始终,使高校建设可持续并健康发展,以适应当前我国新时期高校建设发展的需要,将整个大学园区建设得园林生态化,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校园,形成区域化生态空间的规模。这是未来大学校园规划建筑设计的重要研究课题。

作者:杨晓东 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第10篇

关键词:财会专业;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160-02

一、引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各业迅猛发展,因而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需求量大,高校每年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率都在90%以上。目前,全国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办有财务、会计专业。面对招生、就业的大好局面,我们从事财务、会计专业教学的教育工作者,要扪心自问,我们培养出来的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吗?特别是独立院校要培养出富有一定的财会理论功底,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又很强的应用型人才,彰显其办学特色,如何实现?带着这一问题,我们课题组对设有财务、会计本科专业的“985”、“211”高校和独立学院进行调研,与财务、会计专业的教师、学生分别座谈;到用人单位与财会人员座谈;与财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座谈,了解和掌握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员对财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看法。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毕业生初上岗时动手能力差,主动性不够;理论与实践脱节,很长一段时间进入不了角色;对企业财务、会计方面的重大业务问题束手无策;绝大多数毕业生头两年工作不令人满意。在校学生认为:在校对财务、会计专业知识掌握一知半解;实践环节流于形式、走过场,达不到目的;财务理论、模拟、教学与实际之间的疑问得不到及时、准确地解答,久而久之,就不求真知。对此,我们认为,科学合理的制订财会专业培养方案,充分发挥实践环节的作用,对实现独立学院培养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财务、会计专业人才的目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二、独立学院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走向之一,是从理论到实践。大学生在校掌握的是高度抽象概括了的专业知识,具有抽象性、普遍性、一般性和间接性的特点,它反映的是事物的规律性的东西。而实践活动则具有直接现实性、个别性和特殊性之特征。我们的教学是让学生的理论认识见诸实践,并对实践起指导作用,实现“理论实践”的过程。目前,各类院校财务、会计专业培养方案中,均有实践教学环节,但我们认为在实践教学环节、学期安排、教学内容等方向需进一步优化,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具体优化方案如表1所示。

1.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框架。

2.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优化的具本内容。(1)实践教学环节的优化。在我们目前调研的独立学院工科院校财务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体系普遍是:军事训练社会调查会计手工模拟实训专业实习财务决策模拟训练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会计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体系普遍是:军事训练会计循环实验会计手工模拟实训认识实习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审计实训行业会计模拟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优化后的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军事训练社会调查机械制造工程实训专业实习财务、会计手工模拟训练财务、会计电算化模拟训练财务、会计决策(审计)模拟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其优化理由是:使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针对性强,理论理解更深,实践收效更大。具体来说,即第1学期,进校后进行军事训练,与高校普遍做法同步;第2学期利用1.5周的时间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的方方面面,弥补对社会知识了解的不足;第3学期增加机械制造工程实训这一实践环节,目前较多院校财会专业没有设置。通过1周的时间对一个行业的生产流程、产品工艺等进行训练,为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打下基础;第4学期通过2周的专业实习,了解所学财务、会计专业相关知识,树立热爱专业、学好专业的信心和决心;第5学期通过3周的时间进行财务、会计手工模拟训练,掌握财务、会计手工操作方法,增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为日后参加工作打下基础;第6学期通过2周的时间进行财务、会计计算机模拟实训,掌握财务、会计计算机操作方法,增强对现代化手段的运作能力,为日后运用现代化操作方法打下基础;第7学期通过2周的时间进行财务、会计决策(审计)模拟训练,掌握某些专业技巧,掌握一些实现专业职能的方法和途径,增强创新能力;第8学期通过4周的毕业实习、17周的毕业论文撰写,加强学生对社会和专业方向的进一步了解,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运用能力。(2)实践教学环节学期安排的优化。目前多数学校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期安排是:财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在第1、2、5、6、7、8学期,6、7学期分别有2次,而3、4学期没有安排;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在第1、3、5、6、7、8学期,3学期有2次,7学期有4次,而2、4学期没有安排。这种安排造成各学期实践教学环节工作量不均匀,第7学期4次实习,任务过重,课堂教学停停开开,学生学习会受到影响,同时也增加了教学安排、组织工作量。优化后,形成4年8个学期,每个学期有一次实践教学内容,分散社会联系、组织实践教学环节工作任务,使实践教学环节不断线;科学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3)实践教学环节内容的优化。①充实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内容。实践环节内容包括出纳业务、会计业务、纳税业务、融资业务、投资业务、利润分配业务、报表分析业务、预算业务、成本控制业务、资产评估业务、内部控制与审计业务、财务软件开发与应用业务等。②形成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环节中围绕专业课程与之配套的实践教学有仿真模拟实验、单项的专业技能训练、综合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并突破课堂限制,实现课内课外相结合,学生通过课内软件实习,课外自主技能训练,利用所学软件模拟参与经济活动的控制、会计实践模拟、会计实际工作系统演化等训练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③面向社会需求,系统设计实践模块,即基础会计仿真实践模块、会计与财务信息化实践模块、证券市场实验模块、ERP沙盘模拟模块、资产评估模块、审计与CPA实践模块等内容。(4)构建“四化”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①自主化,学生自主创新、自主选题、自主管理实训内容,自成体系,交出有创新意义的财务实训报告。②个性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设计实验场景、实验目标、实验内容、实验技术路线,交出财会专业实训报告,教师点评,体现差异化、个性化。③场景化,将实验室内部模拟场景与实验室外的不确定性、动态的现实环境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变与协调能力。④体验化,实行校内实验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强调学生自临其境、切身体验,感知、感受经济生活和企业管理实践活动,写出真实的实训报告。

三、结语

独立学院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优化势在必行。近两年来,我校财务、会计两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上述改革和优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获得教师、学生、社会的一致认可。

1.专业理论知识深化。优化后的实践教学环节与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环环相扣,在公共基础课程和数理人文基础课程阶段,设置了社会调查、机械制造工程实训实践;在学科基础(平台)课程阶段,设置了专业实习实践;在专业核心课程阶段,设置了财务、会计手工模拟训练、计算机模拟实训、决策(审计)模拟训练实践;最后,进行毕业实习,撰写毕业论文,将理论与实践进一步的结合,从而,加深了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为走向社会,胜任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2.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在各个实践环节中,同学们要围绕出纳业务、会计业务、纳税业务、预算业务等十余项业务,分别运用手工操作、计算机软件模拟进行实践操作,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主要是指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劳技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等得到了升华。

在实践环节中,学生到工厂、下车间实践操作,特别是在机械制造工程实训和专业实习中,学生身体素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培养。

通过财务、会计手工模拟训练、计算机模拟实训、决策(审计)模拟训练等实践环节,学生的业务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得到了训练,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奋进精神;同时,使学生认识到财务、会计岗位要为企业当好家、理好财,任重道远,必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光明磊落、勇于担当、遵纪守法、按规律办事,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财务、会计人员。

参考文献:

[1]胡建华,等.高等教育学理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第11篇

关键词:传统节日活动;幼儿园;教育内容;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68-01

我国的传统节日活动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情感,幼儿园作为基础教育,开展相关的节日活动让孩子珍惜自己的传统节日、发展我们的文化,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更新,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现中国传统节日与幼儿教育的有机整合。

1.传统节日活动与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的容量相整合

首先,在制定学期计划时,需要考虑到传统的节日活动的适宜性,并且还要把传统节日的要点与课程的目标联系起来,根据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要求,在课程中合理插入适宜的传统节日活动内容,以便可以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以节日活动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其次,在安排传统节日活动时还要形成一个主题教学周,因为大多数的传统节日只有一天,但是在进行节日活动时却需要远远不止一天的时间来进行准备与渲染。所以在进行传统节日活动中还要注意节日的主体性、时效性,并且还要强调节日的连贯性,让幼儿可以在节日的准备、实施以及回味过程中积极地参与,在节日主题周里来充分体验传统节日的活动带来的乐趣[1]。第三,在开展节日活动时要充分利用社区环境和家长等教育资源,在节日之前可以向家长来宣传节日的举办要点以及节日的习俗,另外还可以把教师为家园联系栏里进行具体的公布,这样家长就可以及时了解活动内容,在家中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和孩子探讨节日内容,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做有关节日的作品,增加孩子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学习的兴趣。这样,在教师准备的节日活动的时候,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把活动与孩子的日常教育整合在了一起,也让幼儿感受到传统节日的丰富性。

2.传统节日活动与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的传承与创新相整合

要想把我国的传统节日活动与幼儿的日常教育活动更好地整合在一起,就需要在传承节日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并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来设计出具有一定创意的活动,让孩子去充分感受、体验活动。例如在传统的重阳节中,首先是要让幼儿了解重阳节,知道重阳节的登高习俗,再进行创新的简单登高活动[2],这样不仅让幼儿在亲自体验中感受到节日活动的氛围,这样幼儿可以直接来体验登高向上的感觉,既参与了活动,又在活动中传承了重阳节的文化教育。因此,这就提醒教师在设计节日活动中可以在传承的基础上设计,并结合节日涵义来进行创新,充分调动起幼儿的兴趣,把实践和活动结合起来,然后幼儿在接受日常教育的同时,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传统节日,并逐渐喜欢上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3.传统节日活动与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的领域相整合

陈鹤琴先生说:"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的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我们应该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关注与各领域的有机整合。传统节日活动与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设计的案例以及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一些参考资料等在活动领域相互渗透、有机结合,既与儿歌、故事、谈话等语言活动相结合,激发幼儿参与的传统节日的兴趣,也与美术、音乐等艺术活动相结合体验传统节日的美好,还能与社会活动相结合弘扬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例如在开展元宵这个主题节日活动时,设计各领域的活动让幼儿认识元宵节,如社会活动《甜甜的元宵》、语言活动《花灯谣》以、艺术活动《卖汤圆》及健康活动《安安全全过元宵》。而科学领域相对其他领域本身具有严密的体系,很难将其融入到传统节日活动中去,但是也由于传统节日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的。因而教师在设计节日活动与幼儿日常教育相整合的过程中,不可忽略在游戏中也可开展科学领域的活动,从而将传统节日渗透进去,例如在开展春节主题节日活动中,就可以在幼儿游戏中具体地设计活动。可以设计以年货街为主题的自主性游戏,鼓励小班的幼儿进行年货分类,中班的幼儿则可进行年货数量的比较关系,而大班的幼儿就可以开展用货币进行买卖年货了。通过各个领域的活动让幼儿从多角度了解传统节日,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的多样性,让孩子们感受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

4.传统节日活动与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的功能相整合

首先,文化功能。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文化适应更是文化内容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一个基本过程。我国由于民族众多、文化各异、而形成了各类传统节日不同特色的地方性、历史性与民族性的文化,因而将传统节日文化渗透到幼儿的教育里,会形成一定的文化适应。例如在清明节中,教师在设计节日活动时要注意突出红色文化的宣扬,祭奠亲人、缅怀烈士,培养幼儿爱家爱国意识。在重阳节活动中则可以引导幼儿展开感恩长辈的活动,培养幼儿尊敬爱戴长辈的美德。因此要根据不同传统节日的不同特点,教师要有侧重点地把传统节日活动的文化内涵渗透到幼儿教育中[3]。

其次,教育功能。为了迎接节日活动,幼儿园会安排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幼儿在参加节日活动的同时不知不觉就受到了知识、情感和能力等各方面的教育。例如传统的中秋节日,为了让幼儿可以参与到节日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幼儿园的特色以及不同年龄孩子的特点,来鼓励孩子设计节日装饰用的灯笼或者是月亮图案的水彩画等,同时还可以组织讲故事比赛,教师也要适时地给幼儿解释中秋团圆的意义。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里来感受节日活动的教育意义。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教育中,由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知识面限制,就要求教师利用传统节日,来设计和组织幼儿的活动内容,并根据传统节日活动的功能性,与校园教育合理融合,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里既了解了节日活动的内容,又学到相关的知识,促进幼儿身心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晓玲.浅析中国传统节日教育对幼儿道德教育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1):149-149.

第12篇

关键词 绿色设计 节约型社会 节约型设计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1节约型社会与节约型设计

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此中“节约”具有双重含义。其一,是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其二,是要求在经济运行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即,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或用可再生资源),创造相同的财富甚至更多的财富,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回收各种废弃物。

随着我党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提出,进而提出了节约型设计这一新方向,并且在中国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节约型设计减缓了地球的资源消耗,减少了大量的垃圾处理,避免二次污染,并且对人类生存环境有效的保护。节约型设计适合人们的生活需要,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2基于节约型社会的设计的方法研究

设计的先进性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节约型设计无疑可以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有关节约型设计的方法笔者总结出以下三点。

2.1设计思维方式的节约

节约型设计是一种着重考虑产品环境属性的设计。应该以节约为目标进行设计,在满足实用性条件的同时综合考虑其美观性。对工业设计而言,节约型设计的核心与绿色设计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一致。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即Reduce、Recycle、Reuse)。不仅要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的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这是绿色设计的核心概念。对于节约型设计而言,在设计前期就应该以这个核心为思考标准。着重考虑对人类生存无害或危害极小,资源利用率高,且能源消耗最低。而中国的传统设计文化对我们的设计思维方式也有一定的影响。中国传统设计文化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华文化的精神之一就是“天人合一”。这就要求我们要顺应自然,将设计与自然互相渗透,用自然的心态去设计,达到人与自然与社会间和谐共存的目的。

2.2使用材料上的节约

节约型设计对于材料的要求,必须具备安全性,节能性,和生态性这三个特点。即设计时在选择材料上必须充分考虑到对人的安全性,杜绝材料的选择不当给人带来心理或生理上的伤害。其次设计应以减少用料或使用可再生的材料为基础,以达到节约的目的。并且努力避免因设计不当和选材的失误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与公害。

2.3循环体系的节约

笔者认为其宗旨与循环设计有一致性,可以参考循环设计的定义。即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充分考虑产品零部件及材料回收的一系列问题,以达到零部件及材料资源和能源的再利用。

在循环体系的节约上设计的具有代表性的是在建筑设计领域。例如生态建筑,就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本质就是能将数量巨大的人口整合居住在一个超级建筑中,通过组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

综上三点,对当代中国节约型社会下的设计的方法进行了简单的概况。可以认为当代中国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从而促生了节约型设计。笔者认为节约型设计的中心思想包涵了绿色设计与循环设计的精髓,也是绿色设计与循环设计未来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3总结

当今,中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为国家总的发展方向,我们只有通过建设节约型社会,才能使国家可持续发展。将节约型设计置于当下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研究,在目前中国GDP增速放缓的新经济环境下如何实现节约型设计,是设计视野的新开拓,也是设计发展的新趋势。同时我们在做设计学方面的研究时,在满足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条件下,更需要把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与现代设计伦理相结合,赋予其时代性,在设计的道路上也走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参考文献

[1] 傅崇兰.建设节约型社会战略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 姜潞潞.关于中日节约型设计的对比[J].绥化学院学报,2008,28(1).

[3] 魏小红,刘子建.节约型设计的构建思想与方法[J].包装工程,2006,27(5).

[4] 刘光复.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5] 许或青.绿色设计[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6] 朱炼,张福昌.浅谈工业设计中的“绿色设计”[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2).

[7] 张伟.绿色设计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河北工业科技,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