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爱国名诗

爱国名诗

时间:2023-05-29 18:03: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爱国名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爱国名诗

第1篇

中国是个能诗善词的国家,在浩如烟海的诗文中,有一朵艳丽的奇葩令人赏心悦目,那就是将中药名嵌入的文句。这种文辞别具一格,或寄深意,或表心迹,或言志向,或藏讽刺,风趣幽默不亚于笑话小品。茶余饭后翻开一阅,喝一口清茶,减了几分压力,消了些许疲劳,品了几缕清香。

唐代诗人皮日休、陆龟蒙一日结伴春游,看到清新秀丽的景色触景生情,皮日休当即吟出一首七绝诗:“数曲急溪冲细竹,叶舟来往尽能通。草香石冷无近远,志在天台一遇中。”吟罢他对陆龟蒙说:“我这首诗虽不见佳,但却暗含三味中药名,老兄是否能猜得出?”陆龟蒙笑道:“不必过谦,诗文巧妙,但药名并不难猜,是不是通草、竹叶、远志三味?”随即他也脱口说出:“桂叶似茸含露紫,葛花如绶蘸溪黄。连云更入幽深地,骨录闲携相猎郎。”皮日休不假思索地答道:“肯定是紫葛、黄连、地骨三味无疑。”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在他的笔下,中药成了他痛陈百姓疾苦,心系万民的意象:“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这首诗描述的是药农起早贪黑采挖贩卖中药地黄的情景,反映出药农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文中说的口粮指的是贵人家喂马剩下的饲料,一味地黄俨然是药农的一滴滴辛酸泪。

北宋进士洪皓在高宗建炎三年奉命赴金,被金人扣留了十余年之久,其间他百折不挠,以诗言志,写下了不少爱国诗作,他在《集药名次韵》一诗中云:“独活他乡已九秋,肠肝续断更刚留;遥知母老相思子,没药医治尽白头。”诗中巧妙嵌入了六味中药――独活、续断、知母、相思子、没药、白头翁,表达了自己深沉挚诚的爱国怀乡思母之情,读之感人肺腑。

与洪皓同时代的诗人孔平仲喜欢游山玩水,钟情环境养生,他博学多才,“长史学,工文词,著续世说,绎解稗诗”,在朝廷任职期间曾写过两首《药名体》诗,之一为:“鄙性常山野,尤甘草舍中。钧帘阴卷柏,障壁坐防风。客土依云实,流泉架木通。行当归云矣,已逼白头翁。”之二为:“此地龙舒国,池黄兽血余。木香多野橘,石乳最宜鱼。古瓦松衫冷,旱天麻麦疏。题诗非杜若,笺腻粉难书。”两首诗中嵌入了常山、甘草、卷柏、防风、云实、木通、当归、白头翁、地龙、血余、木香、石乳、瓦松、天麻等多味中药名,诗中描绘的是一幅林泉休闲养生图,住茅屋,坐林,听微风,清爽宜人,悠然自得。

我国名著《西游记》可谓家喻户晓,翻开第二十八回,可以发现作者吴承恩借唐僧之手写的一首药名诗:“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遇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此诗借药名抒发思乡之情,诗中有药名九味――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芥、茯苓、防己、竹沥、茴香。

清代文学家龚自珍在文坛上曾开创“诵史鉴,考掌故,慷慨论天下事”的一代新风,他写过一首《远志》诗:“九边烂熟等雕虫,远志真看小草同。枉说健儿身在手,青灯夜雪阻山东。”远志为草本植物,根为远志,茎为小草,诗人在这里借中药远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同时也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心境和愤世之情。

词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在诗文中独树一帜,用中药名写成的词更是别有情趣,读之回味无穷。

词人辛弃疾与当时的苏轼并称为“苏辛”,名气弥远,他新婚不久便辞别妻子奔赴抗金前线。一日夜深人静,他以中药名赋词一首遥寄娇妻以表思念之情:“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掠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黄。”词中嵌含了云母、珍珠、防风、沉香、郁金、硫磺、桂枝、苁蓉、水银、连翘、半夏、薄荷、钩藤、常山、轻粉、独活、续断、乌头、苦参、当归、茱萸、熟地、等二十三味中药名。无独有偶,辛弃疾还写过一首《定风波》的词:“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盲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篇章。辜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漫,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词中嵌含了木香、石膏、防风、常山、甘松等中药名,表面上看好像写的是山水、风雨、石草等自然景观,实质是作者借景抒发内心的情感和愤懑,寓意深刻,给人启迪。

宋代陈亚的《生查子》题为“药石闺情”,以中药名填词状写闺中之情,也值得一读:“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槟榔读。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何事时,犹未回乡曲。”词中有相思子、薏苡仁、白芷(白纸)、苦参、槟榔、远志、当归、樱桃、、茴香等药名。其意是相思之情无法在白纸上表达,信中的每个字都含有像苦参那样的远离之苦,寄给你的信,夫君一定要仔细阅读,记得我们当初约定好说等到樱桃熟的时候就回来,可现在都开遍了,你还是没回来。

在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笔下,中药成了他铺陈故事、渲染情节的道具,如《西游记》第二十八回里,吴承恩借用药名写了一首《西江月》的词,描写了孙悟空率众猴对进犯花果山的猎户进行抵抗的情景:“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朱砂地上。附子难归故里,槟榔怎得还乡?尸骸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全词用了乌头、海马、人参、官桂、朱砂、附子、槟榔、轻粉、红娘子等九味中药名,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激烈拼杀的打斗场面和猎户的惨败之景。

第2篇

山丹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蜂腰地段,总面积5402平方公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之一,素有“走廊蜂腰,甘凉咽喉”之称。境内有连霍高速公路、国道312线、227线、兰新铁路复线穿过,交通便利。山丹原名删丹,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是山丹县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山丹县文化旅游资源简述

(一)焉支山森林公园

焉支山又名胭脂山、燕支山,俗名大黄山,因山中盛产大黄得名,系中国名山之一,世博会的发源地。焉支山位于山丹县城南40公里,平均海拔2919米,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焉支山自然风光秀美,森林覆盖面积大,山上林木种类丰富,山下沟壑纵横,峡谷两侧崇山峭立,顶峰百花池海拔3976.8米。山体为南北走向,山顶终年积雪,山腰间草茂花繁,松柏长青。从春到夏,山上遍布迎春花、山丹花、野玫瑰、金露梅、鞭麻花等野花。山中还盛产大黄、黄芪、沙参等名贵的药材。

焉支山历史悠久,游牧民族月氏、匈奴等先后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武帝时,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大败匈奴,从此,焉支山正式纳入汉朝版图。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西巡,在焉支山下接见西域27国使节,举办“万国博览会”,使焉支山成为世界博览会的发源地。唐代诗人李白、韦应物、岑参、王维等著名诗人留下了歌颂焉支山的优美诗篇。

(二)山丹军马场

山丹军马场是当前世界上最大和历史最悠久的马场之一。山丹马场占地约329万亩,草原地势平坦,水草丰茂,属高原牧区,是中国最美的六大生态草原之一。气候常年温和阴湿,是马匹繁衍生长的理想场所,以汗血马为基础,以当地蒙古马和西域良马杂交培育出的山丹马驰名天下,成为我国历代最大的皇家军马、良马的养殖基地。山丹军马场也是有影响的影视外景拍摄基地之一。电影《牧马人》、《蒙根花》、《文成公主》、《王昭君》、《和平年代》等30多部影视片先后在此拍摄。

(三)山丹大佛寺

山丹大佛寺又名土佛寺,位于山丹县城西5公里的t高山,始建无考,复建于明正统六年(1441年),万历九年(1581年)重建。清同治年间毁于战事,光绪十三年(1887年)至十四年(1888年)重修。1971年全被拆毁,后又重修。寺内大雄宝殿,为全木质结构、琉璃瓦盖顶的楼阁,高39米,平面呈长方形,面宽9间,进深7间,金碧辉煌,雄宏壮观。释迦摩尼讲经说法泥塑坐像高35米。大佛全身金锱彩绘,面部及手、足、胸部皆为贴金,被海内外佛教界高层人士誉为“天下第一佛”。寺院分前庭和后院,120多间古朴典雅的房屋点缀其中,错落有致。书法家赵正题有“大佛寺”匾额。2011年山丹大佛寺被命名为全国首届和谐寺观教堂,2013年1月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定为国家4A级景区。

(四)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

路易・艾黎是新西兰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1944年他和英籍战友乔治.何克共同创办了山丹培黎学校。艾黎和何克在山丹生活并从事教育工作近十年,与山丹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视山丹为自己的第二故乡。1980年3月,艾黎将自己在华几十年收藏的二十多类共五千多件文物全部捐献给山丹人民。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位于山丹县文化街,是一座颇具民族特色的四合院结构建筑,主展厅为中西合璧式两层大楼。全馆分为六个展厅,主要展示了路易・艾黎生平、艾黎捐赠文物和山丹出土文物,现为甘肃省爱国教育基地,国家2A级旅游景区,1995年被列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五)汉明长城遗址

山丹汉明长城,位于312国道2642公里处,距县城20公里。境内汉长城,东南接永昌水泉子段,经5个乡,全长98.5公里。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以壕沟代替墙,埂上筑烽燧,长约100公里,现存10余公里。境内明长城起止地点、走向大致与汉长城相同。汉长城在北侧,明长城在其里,相距10―80米之间,平行延伸。始建于嘉靖后期,隆庆六年(1572年)竣工,以黄土或黄沙土板筑的墙、墩、列障组成,全程282.7公里,现存98.5公里,是迄今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夯筑长城,被誉为“露天长城博物馆”,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山丹旅游文化产业园区的创建

山丹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在甘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背景下,按照资源――产品的发展路径,山丹县应该结合自身旅游文化资源优势,将旅游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文化产品和优势,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山丹旅游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的基本构想是创建四大产业园。

(一)创建农耕文化园

农耕文化园区主要包括两部分。

1、农耕文化展示。山丹县农耕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山丹县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在与山丹县毗邻的东灰山(位于今民乐县南),就发现距今5000年前的小麦种子,证明当时的先民已掌握种植技术,这是本地区原始农业形成阶段。经过汉武帝时的河西之战,西汉打败匈奴,控制了河西走廊,大规模迁徙内地居民,山丹境内农业由此发展起来。移民从内地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开始种植麦、黍、稷、粟、豆等,开始试种从西域输入的西瓜、胡萝卜、苜蓿等作物。汉代山丹的主要耕具为铁犁,主要耕作方式是牛耕。五代十国时期,回鹘占据山丹后,骆驼兼作耕田,白麦、青稞、麻、葱、韭等农作物广泛种植。西夏占据山丹后,农业以畜牧为主。明初大量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农民迁入,实行“寓兵于民”的屯田制度,农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2、农耕工具体验。农耕工具是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现代人对传统农耕工具了解较少,将其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有助于山丹县农耕文化的传承延续。具体主要展示老犁、打场用的石磙、麦盘、水磨、木齿耙,打土块的榔头、播种的手摇耧、灶火用的风匣、扬场用的木锨等。

(二)创建移民文化园

明初,为了疏散稠密人口,开发荒地,尽快恢复经济,朱元璋采纳了户部郎中刘九皋“山西之民,自入国朝,生齿日繁,宜令分徙居宽闲之地,开种田亩”的奏疏,选人口稠密“表里山河”、“北通幽燕,南达秦蜀,东联齐鲁,西抵河陇”的山西洪洞县为重点移民区,按照“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颁招迁令。由于民屯的快速发展,《甘镇志・岁计》记载,山丹卫洪武中有户6363,人口12720。但是,在民屯的百余年中,边患频繁,军屯搁置,豪门仗势,霸占水利,民屯荒芜;赋税苛急,军民多逃亡谋生。至嘉靖年间,户数锐减至1551,人口减至5406,景象萧疏。山丹屯田制在明嘉靖末年虽基本破坏,但事实充分证明,明初移民政策非常成功。内地移民在山丹的开发,增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农牧生产,固守了西部边塞,保障了古丝绸之路的畅通。应该收集有关移民资料,与山西洪洞县开展合作,在山丹县内建立展馆,展示移民文化及其对山丹开发的影响。

(三)创建军马文化园

军马文化园区也包括两部分。

1、马文化体验。山丹马,驰名天下,“马文化”是山丹马场的核心旅游资源。具体展示包括:在老沙草台再现汉代古战场原貌,建立汉代骠骑将军营寨一处。在军马一场的军马养殖基地修建“丹马基地”,为游客提供马术表演、赛马、骑马场所。修建“军马博物馆”,让游客更好更地了解山丹军马场,感受山丹军马场的历史文化魅力。食用油、酸奶、青稞酒、牛肉干等农副产品制作参观体验,并可作为山丹特色食品供游客采购。

2、夜色草原体验。具体包括:修建马场游客接待住宿场所,为游客提供舒适安全的休息住宿服务;设计多彩有趣的活动,如观赏草原夜景、歌舞表演、篝火晚会、烧烤等,丰富草原夜生活,全面展现军马场草原的魅力。

(四)创建军事文化园

军事文化园区包括两个部分。

1、古城堡遗址展示。山丹县古为匈奴居住地,汉武帝时霍去病击败匈奴后始置县,属边塞要地。为了抵御少数民族的入侵,汉代在修筑长城的同时,还修筑了众多城堡,如峡口古城、东乐古城、霍城、大马营城堡等,至清代时已有大小堡寨60余座,沿甘凉大道还设有6铺、3驿、5塘等。这些古城大部分遭到破坏,无从考证,但峡口古城、东乐古城、霍城、马营仍有遗迹。开辟古城堡旅游线路,使山丹旅游资源得到深度开发。

2、汉明长城防御文化观光区。以山丹县城东十里堡、新河驿长城遗址、峡口古城遗址、绣花庙为一条旅游线,主要景观为新河驿遗址、峡口古城遗址,以十里堡、二十里堡、三十里堡、丰城堡、绣花庙为辅助景点。具体包括:由于长城景观大多位于高速公路旁,因为高速公路的封闭性,游客不能近距离亲近长城和进行长城的全线游览、体验活动,故应建设旅游专用道路。设置长城遗址、遗迹标志。在长城旅游线各节点设立标志牌,通过不同主题分类标示。翻修长城遗址博物馆,深度挖掘和展示长城的历史与文化,丰富游览内容,增强观赏性和参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