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保险资金

保险资金

时间:2023-05-29 18:03: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保险资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保险资金

第1篇

“当然,没有理由阻挠保险公司直接入市,毕竟钱是人家的。”于华补充说。

关于保险资金的直接入市问题最近又被提上日程,中国证监会基金部和中国保监会财会部联合撰写的“保险资金入市研究报告”已经完成两稿。第一稿由中国保监会执笔,已经通过了中国保监会的主席会,第二稿由中国证监会执笔,目前正在等待中国证监会负责人阅读后在办公会上发表的意见。

“双方在很多问题上有严重的分歧,涉及到入市模式和监管体系,”一位知情人士说,“双方意见的汇总将直接影响保险资金入市的最终政策。”

重提老话题

保险资金的运用一直是困扰整个保险行业的一个大问题。

1986年至1996年,中国的保费收入以平均每年30%的速度增长。1997年保费收入1027亿元,比1996年的856.46亿元又增长了20%;1998年又比上年增长了14%;1999年仍然在增长;2000年,保费收入达1595.9亿元,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了3373.9亿元;2001年,保费收入已达2109.3亿元。此外,保险公司总资产在这一年也达到了4591.3亿元。

到了2002年,保险业保费收入达3053亿元,同比增长44.7%,增幅创历史之最,与此同时,保险总资产高达6494亿元,资金运用余额逾5799亿元,同比增长56%。

但是,中国保险业的承保利润率近年来呈持续下降趋势。从1989年的10%左右下降到了1995年、1996年的2%和3%,1997年、1998年更趋于零乃至负数。这期间,央行连续七次调低存贷款利息,利差损现象越来越明显。

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和偿付能力已经越来越多地取决于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

截至2003年一季度末,各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6291.55亿元,其中银行存款占50.39%,投资国债占18.1%,投资证券投资基金占5.12%,投资金融债券占9.12%,投资企业债券占3.44%,投资其他占13.83%。

但是银行资金充裕令保险公司协议存款利率持续走低,协议存款的利率由2001年的5%左右下调至2002年的3.4%左右,而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不佳严重影响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数字显示,保险行业可运用资金的年收益率从2001年的4.3%降至2002年的3.14%。

2001年,各个保险公司为了提高资金收益,纷纷改组投资部门,同时大量引进金融证券人才,并且设计了保险定向募集基金的方案,即是几家甚至一家保险公司将资金交给特定的基金管理公司运作,基金管理人只对参与投资的保险公司负责,并不承担向市场披露信息的义务。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保险定向募集基金的管理费比封闭式基金1.5%的管理费低很多,方案中为0.5%。同时,保险公司将拥有更多的发言权,明确要求基金公司的投资方向、不准买卖哪些股票,还可以通过基金管理公司撤换基金经理。但是这一方案因为不符合《保险法》中的政策最终夭折(详见本刊2001年第10期《保险基金功亏一篑、开放基金出台在即》)。

2002年10月28日修改的《保险法》对原有保险资金运用的禁止性规定作了适当的修改。虽然新《保险法》没有明文规定保险资金可以直接进入股市,但是也没有明文规定不允许。“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其实是为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留了一个活口。

于是,关于保险资金的直接入市以及设立定向募集基金、保险公司参与发起基金管理公司等话题被各家陷于资金运用困境的保险公司重新提起。而与过去不同的是,中国保监会在这次过程中首次表现出主动姿态。

年初,中国保监会由财会部牵头,几大保险公司投资部门人士参加,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课题小组研究保险资金运用,其中包括保险资金投资企业债券市场、保险资金投资证券市场、保险资金中外汇资金的运用等问题,分别与国家计委、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合作,写出相关的研究报告。这其中与中国证监会合作的保险资金入市研究篇幅最大。

“中国保监会的新领导班子对于这件事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一位保险公司投资部的人士这样评价。

冲击

6月3日,中国保监会公布了《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管理暂行办法》,保险业投资企业债券的范围将扩大到自主选择购买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发行,且经监管部门认可的信用评级在 A A级以上的企业债券,投资企业债券的比例提高到20%。

“这是中国保监会今年迈出的第一步,中国保监会从今年年初开始重提拓宽资金运用问题,这么快就出台实质性办法实在是很有效率!”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丁益对此政策评价很高,“下一件事就是讨论直接入市了。”

泰康人寿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部总经理段国圣表示,“企业债市场规模目前很小,每年发行企业债总量仅为400亿元~500亿元,相对于高速增长的保费收入来说,企业债投资范围和比例有限的拓宽对缓解保险公司资金运用压力无异于杯水车薪,因此应该加快其他投资渠道的开放,包括保险资金直接入市进行股票投资。”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中心总经理刘廷安表示,保险公司在直接入市方面是有准备的。“作为中国最大、拥有资金最多的保险公司,中国人寿的资金运用已经有相当成熟的决策系统、风险监控系统和效益评估系统。”刘廷安说。

太平洋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中心总经理曹贵仁说,“保险公司的投资人才是国内最早储备的,在风险控制方面,太平洋保险不仅有风险控制模型,还有独立运作的风险管理系统,而且注重基本面与技术面的结合。”

就在保险行业一片“大干快上”的口号中,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却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

一方面,欢迎保险资金入市。在保险公司5799亿元的可运用资金中,无论多少比例能够进入证券市场都将是投资基金行业的一大利好。但另一方面,基金业担心失去大客户。如果保险公司拿到了很高的直接入市比例,保险公司必然会减少投资证券投资基金的比例,转而直接投资证券市场,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就会失去大客户。

因为从公开资料无法计算出保险公司持有基金的份数占已发行基金总份数的比例,因此外界对此的测算多为推测。

中国银河证券公司研究中心胡立峰在其2003年5月的基金月度研究报告中分析到,“截至2002年12月31日,54只封闭式基金份额合计为817亿份基金单位。各只基金前十大持有人持有份额合计为257.64亿份,占基金总份额的比例为31.53%。我们一般以前十大持有人持有比例作为考察封闭式基金持有人集中度的主要指标。该指标从2001年12月31日的29.47%到 2002年6月30日的31.13%,一直保持稳定。因此保险公司是基金的主要持有人。”

来自中国证监会内部的一个数字显示,以持有基金份额来计算,保险公司持有的基金,占到了基金总份额的28%。

就在保险公司控盘封闭式基金的同时,资料显示保险资金在证券投资基金上的收益率却逐年下降。2000年底保险资金投资基金余额为134.03亿元,实现收益率为11.98%;2001年底投资基金余额为203.62亿元,实现收益率为16.29%;2002年底投资基金余额为313.37亿元,实现收益率为0.05%。

但是如果计算上保险公司的账面潜亏,这个实现的收益率0.05%就会大打折扣。2002年,由于证券市场的问题,保险业在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的收益率很差,整个行业是-21.3%,差不多抵消了保险业2001年通过基金获得的收益率,意味着账面亏损额约为66.7亿元。

针对保险公司目前投资证券投资基金规模不大的现状,中国保监会财会部主任马学平认为,出于对风险防范的考虑,保险资金没有盲目地扩大投资基金的规模,这反映了保险公司的合理稳健的投资理念;同时,目前证券投资基金市场规模偏小,不能满足大额保险资金投资基金的需求;此外,目前个别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理念和运作结果与保险资金的需求并不吻合,这也是投资基金额度没有达到上限的一个原因。

截至2003年4月30日,保险资金投资证券投资基金金额为298.22亿元,比3月30日的314.65亿元减少16.43亿元。对此胡立峰认为:“减仓基金,不管是封闭式基金,还是开放式基金,均说明保险公司对公募证券投资基金持谨慎态度,这或许与其一直推动的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思路有关。”

分歧

“关于保险资金入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双方意见一致,认为保险资金需要入市,证券市场也欢迎保险资金的加入,方向上没有分歧,”参与课题研究的一位人士表示,“关键是如何入市。”

6月10日,负责这一研究课题的中国保监会财会部主任马学平在网上回答问题时表示,放宽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范围和比例,是保监会根据资本市场的发展、保险公司风险管控能力和监管机关的监管水平而逐步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其中一个步骤。

“保监会本着成熟一个推出一个的原则,今后还会推出一些适合保险资金特点的投资渠道。比如说保险资金投资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直接投资股票市场、境外投资等。但投资渠道放开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表。”马学平说。

马学平说,“保险资金进入证券市场在国际上也是一个通行的做法,我们正在研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证券市场的问题。”

按照正在讨论中的保险资金入市研究,入市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模式:保险公司自行管理、保险公司委托有资格的机构进行管理和由保险公司设立的公司进行管理。

保险公司自行管理通常被理解为保险资金的“直接入市”;委托有资格的机构管理则目前已经实行,也就是保险公司购买基金公司发行的公募基金。另外,在讨论方案中还有为保险公司开设独立账户和在基金发起方式上进行改革;而保险公司设立公司管理则指保险公司设立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资金管理。

平安保险公司的一位人士坦言,他们对第二种方案的兴趣相对较小。虽然专户理财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案,但目前基金公司的管理绩效、产品设计以及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均距保险公司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丁益表示,“要合理地对直接入市资金比例进行限制,全面加强对直接入市保险公司的资格审查及严格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资料显示,美国保险公司资产组合中股票所占比例达到20%左右。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中心总经理刘廷安强调,“这三种方案不应该是非此即彼,有他无我的关系。只要能够保证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机制完善并能有效发挥作用,防范风险,上述三个方案完全可以同时采用。”

然而来自中国证监会的声音则不尽相同,“我们欢迎保险资金入市,但是直接入市会引发很多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以及管理道德风险,这里面问题很多。”一位证监会人士这样说。中国证监会还提出,保险公司应该在组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完成之后再进入市场,防止保险公司内部对于资金划拨的随意性。

中国保监会通过其官方网站公布,该会已于5月9日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设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此前,中国人寿设立资产管理公司的方案也已通过。另据悉,除此次获批的人保和人寿外,新华人寿已向保监会递交了申请报告,准备将目前的资产管理中心升格成立独立法人的资产管理公司。同时。泰康人寿、华泰财险等多家保险公司也在加紧准备材料。

与此同时,中国证监会还认为,保险公司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内控应该接受中国证监会的监管。“中国证监会管理基金公司这么多年,经验是很丰富,但人家让不让你管是一个问题。”一位消息人士这样说。

第2篇

改革保险资金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按照集中统一和专业管理的要求,完善保险资金管理体制。

近年来,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业务有了较大的改观,无论是投资领域的拓展,还是投资人才的引进,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严重威胁寿险公司的利差损问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财险公司的盈利能力。但保险资金运用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仍是制约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为确保中国保险业规范健康发展,特别是应对加人世贸组织后所面对的新的挑战,必须抓紧有限时间,迅速提高保险业的经营管理能力,特别是保险资金运用的专业化管理水平,实现保险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发展与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截止2002年底,全国保险行业资产总规模已达6494.1亿元,保险资金可运用余额达5799.3亿元。预计到2005年保险资产总规模将突破万亿大关。

吴定富主席在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提出,与传统保险业相比,现代保险业不仅包括经济补偿功能,还包括资金融通功能和社会风险管理功能。这是对中国保险业的再认识。保险业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资本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人和资产管理人。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保险业在以往的发展中比较偏重于保险业务本身,从而导致保险业务和资金运用业务的发展极不协调。2002年是中国保险业近年来业务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全国保费收入3053.1亿元,同比增长44.7%.但保费的快速增长和资金运用收益偏低的矛盾却越来越突出。2002年,资金运用实现收益155.85亿元,资金运用收益率为3.14%,比上年下降1.16个百分点。这一矛盾已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经营的稳定性,关系到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保险资金运用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投资渠道却非常狭窄,投资工具少,保险公司的主要投资领域仍然局限在债券和银行存款等利率产品上。随着国家8次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国债收益率已降至历史低位,投资国债潜在的风险越来越大。尽管允许保险公司的一部分资金可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但由于保险公司可投资于基金的比例较小,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对总体收益贡献有限。加人世贸组织后,我国保险业不但需要化解以往累计的利差损、不良资产等历史包袱,还将直接面对国际同业的强力竞争,如不尽快开放保险资金的投资领域,改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收益水平,保险业将会面临更大的系统性风险。与此同时,国内基金的种类不多,性质趋同,保险公司选择余地不大,也制约着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的发展。

二是投资环境和投资领域变化,竞争加剧,投资专业化的要求日益迫切。而保险公司业务组织架构及业务平台已不能满足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业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尽管部分保险公司对资金运用管理体制做了较大的改进,但由于资金运用管理部门仍作为保险公司的一个内设部门,与专业化的管理模式相比较仍存在很大弊端,具体表现在机构设置过于简单、投资专业人员不充分、资本市场运作经验和管理能力不够、先进投资管理技术不足等等。

2002年初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提出了我国保险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方向,要求按专业化、规范化的原则,“将保险业务和资金运用严格分开,强化保险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进一步拓宽资金运用渠道”。新修改的《保险法》将“保险公司的资金不得用于向企业投资”改为“不得用于设立保险业以外的企业”。为进一步管好、用好保险资金留下了比较大的空间,为设立专业化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机构提供了法律保障。今年的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中国保监会根据《保险法》的上述修改,提出:“要把保险资金运用与业务发展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加以高度重视。要改革保险资金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按照集中统一和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完善保险资金管理体制,做到保险业务与投资业务相分离。有条件的公司可以设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这是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实现专业化、规范化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也是进一步拓展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重要保障。

国际保险资金运用的管理模式

国际保险业的资金运用模式分为三种:外部委托投资、公司内设投资部门、设立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

1、外部委托投资的模式。指保险公司自己不直接从事投资运作,而将全部的保险资金委托外部的专业投资公司管理,这种模式适于规模较小的保险公司。

优点:将保险资金交给专业投资公司进行有偿运作,使保险公司能够集中精力开拓保险业务。

缺点:外部委托的控制风险较大,保险人不仅要承担投资风险,还要承担外部投资公司的操作风险。

2、公司内设投资部门的模式。指在保险公司内部设立专门的投资管理部门,并在投资部门内按分工和投资业务的不同,分成多个分部或小组,具体负责本公司的保险投资活动。

优点:保险公司可直接掌握并控制保险投资活动。

缺点:投资部门是公司内设的一个部门,交易内部化,缺少专业性和竞争性。

3、设立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的模式。指在保险公司之下设专门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由其对保险资金专业化、规范化运作。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由保险公司单独设立,也可通过与其他具有专业优势的机构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共同设立。

统计资料显示,在当今世界500强中的34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中有80%以上的公司是采取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的模式对其保险资金进行经营管理和运作。国际保险业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发展经验表明:(1)采取完全依靠外部委托管理保险资产的管理模式很难有效地控制保险资金的投资风险;(2)采取内设部门的管理模式则对保险资产管理的专业化水准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构成了较大的限制;(3)专业化的保险资产管理模式比较有效地增强了保险资产管理的经营管理能力,提高保险资金的运用效率。第三种模式弥补了内设投资部门以及委托外部投资机构管理的不足,在引入市场竞争,提高投资收益的同时,通过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对资产管理子公司的管理和控制,建立了保险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双层风险监控体系,降低投资的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保险公司设立的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对保险资金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市场运作,不仅提高保险资金的收益水平,还可凭借其自身的投资管理优势来管理养老基金、个人基金以及其他公司的资产。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模式分析

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组织架构应该与保险公司的资产规模、投资领域以及保险资金运作的特点相适应。目前,国内保险公司全部采取内设投资部门的管理模式,对于规模较小、运作历史较短的保险公司来说,这种管理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对于规模较大、投资管理专业化要求较高的保险公司来说,内设投资部门的管理模式与其发展不相适应。

尽管保险业务和保险资金运用业务同属风险管理业务,但二者所面对的风险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管理模式上具有不同的要求。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保险公司的管理模式及资源配置基本上都是按照保险业务的管理要求建立的,导致其管理风格及运作模式并不完全适合现代保险资金运作的要求,这种管理模式的冲突必然会极大地削弱保险投资的运作效率和对投资风险的有效管控。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保险公司可运用的资金规模迅速扩大,部分保险公司的可投资资金规模,从数十亿元到上千亿元不等。

因此,保险公司应立足于金融投资领域,除投资于银行存款、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还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其直接投资于股票、管理基金等。那么,目前保险公司内设的投资组织架构,就很难适应新的投资业务,一定程度上也必然限制保险资金投资领域的拓宽。设立专业化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既是保险公司适应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展的需要,也是保险公司面对WTO接受挑战所需的正确选择,从根本上说,是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长远发展的大计。

建立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是实现我国保险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大计

1.有利于专业化投资队伍的建设。人才是金融投资的核心,专业化管理人才的不充分,是目前制约我国保险投资发展的最大障碍。保险公司现有的投资管理模式,对于引进专业人才、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是不利的。设立专业化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将从根本上改善保险资金运用的组织管理结构,根据保险资金运用的特点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国内外优秀的专业投资人才,培养和建设一支适合保险资金运用特点的专业化投资队伍,为今后保险资产管理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金融投资领域的逐步放开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2.有利于培育保险资金运用的核心竞争力。成立专门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以按照保险资金的性质与偏好,对保险资金运用实行集约、统一和高效的管理,在某些投资领域的收益能力优于其他金融机构。此外,保险公司将资金委托给下属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运作的同时,还可以将资金委托给其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运作,按照市场化原则,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和比较,推动整个保险业资金运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形成保险资金运用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提高整个保险行业的承保能力和偿付能力。

3.有利于增强保险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保险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金融系统工程。建立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可以根据保险资金运用的特点,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对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变化进行深入、细致、及时的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可以根据金融投资要求,建立完善的投资决策体系,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可针对不同金融产品特性,建立与其相适应的业务操作流程,要根据风险管控的需要,建立相互独立的前后台控制体系,有效地管控投资风险。

4.有利于提高保险资产管理的监管水平。专业化资产管理机构可实现保险资金运用集约、规范、高效的管理,使监管部门针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特点确立更加合理的财务核算体系,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风险监管体系,从而提高监管的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更加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

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架构的基本设想

1.建立规范的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科学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新设立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在现有的资金运用部、投资管理中心等内设职能部门的基础上形成,但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由于资产管理公司的特殊性,管理团队是资产管理公司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发达国家中,相当数量的资产管理公司都是采取合伙人制,规模较大的资产管理公司则采取管理团队直接参股或间接参股的方式,形成管理团队与公司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我们可借鉴国际通行做法,适当考虑吸纳管理团队部分参股资产管理公司,不仅可以更好地吸收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同时,还可以按照保险资金运用的规律,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同时,资产管理公司应充分发挥董事会的决策作用,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并设立投资决策委员会及风险控制委员会,对投资决策、执行交易、结算交收、风险控制、研究支持、财务核算、绩效评价等方面实行严格的分类管理,并可借鉴国际标准制定严格、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更加完备的内部管理控制机制,通过完善的内部管控制度,保障保险资产的安全和增值。

2.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包括:固定收益证券的收益率曲线分析、利率期限结构分析、久期及凸性分析技术、权益证券的VAR分析技术以及业绩归属模型等金融管理技术。通过这些先进风险管理技术的引进和在资产管理上的应用,提高对市场风险的分析、识别及管理的能力。

第3篇

近年来,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业务有了较大的改观,无论是投资领域的拓展,还是投资人才的引进,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严重威胁寿险公司的利差损,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财险公司的盈利能力。但保险资金运用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仍是制约我国保险业的关键问题。为确保保险业规范健康发展,特别是应对加人世贸组织后所面对的新的挑战,必须抓紧有限时间,迅速提高保险业的经营管理能力,特别是保险资金运用的专业化管理水平,实现保险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发展与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在国民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截止2002年底,全国保险行业资产总规模已达6494.1亿元,保险资金可运用余额达 5799.3亿元。预计到2005年保险资产总规模将突破万亿大关。

吴定富主席在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提出,与传统保险业相比,保险业不仅包括经济补偿功能,还包括资通功能和风险管理功能。这是对中国保险业的再认识。保险业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资本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人和资产管理人。由于原因,我国保险业在以往的发展中比较偏重于保险业务本身,从而导致保险业务和资金运用业务的发展极不协调。2002年是中国保险业近年来业务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全国保费收入3053.1亿元,同比增长44.7%.但保费的快速增长和资金运用收益偏低的矛盾却越来越突出。2002年,资金运用实现收益 155.85亿元,资金运用收益率为3.14%,比上年下降1.16个百分点。这一矛盾已直接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经营的稳定性,关系到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保险资金运用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投资渠道却非常狭窄,投资工具少,保险公司的主要投资领域仍然局限在债券和银行存款等利率产品上。随着国家8次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国债收益率已降至历史低位,投资国债潜在的风险越来越大。尽管允许保险公司的一部分资金可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但由于保险公司可投资于基金的比例较小,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对总体收益贡献有限。加人世贸组织后,我国保险业不但需要化解以往累计的利差损、不良资产等历史包袱,还将直接面对国际同业的强力竞争,如不尽快开放保险资金的投资领域,改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收益水平,保险业将会面临更大的系统性风险。与此同时,国内基金的种类不多,性质趋同,保险公司选择余地不大,也制约着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的发展。

二是投资环境和投资领域变化,竞争加剧,投资专业化的要求日益迫切。而保险公司业务组织架构及业务平台已不能满足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业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尽管部分保险公司对资金运用管理体制做了较大的改进,但由于资金运用管理部门仍作为保险公司的一个内设部门,与专业化的管理模式相比较仍存在很大弊端,具体表现在机构设置过于简单、投资专业人员不充分、资本市场运作经验和管理能力不够、先进投资管理技术不足等等。

2002年初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提出了我国保险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方向,要求按专业化、规范化的原则,“将保险业务和资金运用严格分开,强化保险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进一步拓宽资金运用渠道”。新修改的《保险法》将“保险公司的资金不得用于向投资”改为“不得用于设立保险业以外的企业”。为进一步管好、用好保险资金留下了比较大的空间,为设立专业化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机构提供了保障。今年的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中国保监会根据《保险法》的上述修改,提出:“要把保险资金运用与业务发展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加以高度重视。要改革保险资金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按照集中统一和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完善保险资金管理体制,做到保险业务与投资业务相分离。有条件的公司可以设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这是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实现专业化、规范化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也是进一步拓展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重要保障。

国际保险资金运用的管理模式

国际保险业的资金运用模式分为三种:外部委托投资、公司内设投资部门、设立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

1、外部委托投资的模式。指保险公司自己不直接从事投资运作,而将全部的保险资金委托外部的专业投资公司管理,这种模式适于规模较小的保险公司。

优点:将保险资金交给专业投资公司进行有偿运作,使保险公司能够集中精力开拓保险业务。

缺点:外部委托的控制风险较大,保险人不仅要承担投资风险,还要承担外部投资公司的操作风险。

2、公司内设投资部门的模式。指在保险公司内部设立专门的投资管理部门,并在投资部门内按分工和投资业务的不同,分成多个分部或小组,具体负责本公司的保险投资活动。

优点:保险公司可直接掌握并控制保险投资活动。

缺点:投资部门是公司内设的一个部门,交易内部化,缺少专业性和竞争性。

3、设立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的模式。指在保险公司之下设专门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由其对保险资金专业化、规范化运作。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由保险公司单独设立,也可通过与其他具有专业优势的机构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共同设立。

统计资料显示,在当今世界500强中的34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中有80%以上的公司是采取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的模式对其保险资金进行经营管理和运作。国际保险业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发展经验表明:(1)采取完全依靠外部委托管理保险资产的管理模式很难有效地控制保险资金的投资风险;(2)采取内设部门的管理模式则对保险资产管理的专业化水准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构成了较大的限制;(3)专业化的保险资产管理模式比较有效地增强了保险资产管理的经营管理能力,提高保险资金的运用效率。第三种模式弥补了内设投资部门以及委托外部投资机构管理的不足,在引入市场竞争,提高投资收益的同时,通过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对资产管理子公司的管理和控制,建立了保险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双层风险监控体系,降低投资的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保险公司设立的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对保险资金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市场运作,不仅提高保险资金的收益水平,还可凭借其自身的投资管理优势来管理养老基金、个人基金以及其他公司的资产。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模式

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组织架构应该与保险公司的资产规模、投资领域以及保险资金运作的特点相适应。,国内保险公司全部采取内设投资部门的管理模式,对于规模较小、运作较短的保险公司来说,这种管理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对于规模较大、投资管理专业化要求较高的保险公司来说,内设投资部门的管理模式与其不相适应。

尽管保险业务和保险资金运用业务同属风险管理业务,但二者所面对的风险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管理模式上具有不同的要求。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保险公司的管理模式及资源配置基本上都是按照保险业务的管理要求建立的,导致其管理风格及运作模式并不完全适合保险资金运作的要求,这种管理模式的冲突必然会极大地削弱保险投资的运作效率和对投资风险的有效管控。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保险公司可运用的资金规模迅速扩大,部分保险公司的可投资资金规模,从数十亿元到上千亿元不等。

因此,保险公司应立足于投资领域,除投资于银行存款、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还要进一步深入,以其直接投资于股票、管理基金等。那么,目前保险公司内设的投资组织架构,就很难适应新的投资业务,一定程度上也必然限制保险资金投资领域的拓宽。设立专业化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既是保险公司适应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展的需要,也是保险公司面对WTO接受挑战所需的正确选择,从根本上说,是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长远发展的大计。

建立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是实现我国保险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大计

1.有利于专业化投资队伍的建设。人才是金融投资的核心,专业化管理人才的不充分,是目前制约我国保险投资发展的最大障碍。保险公司现有的投资管理模式,对于引进专业人才、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是不利的。设立专业化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将从根本上改善保险资金运用的组织管理结构,根据保险资金运用的特点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国内外优秀的专业投资人才,培养和建设一支适合保险资金运用特点的专业化投资队伍,为今后保险资产管理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金融投资领域的逐步放开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2.有利于培育保险资金运用的核心竞争力。成立专门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以按照保险资金的性质与偏好,对保险资金运用实行集约、统一和高效的管理,在某些投资领域的收益能力优于其他金融机构。此外,保险公司将资金委托给下属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运作的同时,还可以将资金委托给其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运作,按照市场化原则,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和比较,推动整个保险业资金运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形成保险资金运用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提高整个保险行业的承保能力和偿付能力。

3.有利于增强保险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保险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金融系统工程。建立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可以根据保险资金运用的特点,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对宏观形势和市场变化进行深入、细致、及时的研究,为决策提供依据:可以根据金融投资要求,建立完善的投资决策体系,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可针对不同金融产品特性,建立与其相适应的业务操作流程,要根据风险管控的需要,建立相互独立的前后台控制体系,有效地管控投资风险。

4.有利于提高保险资产管理的监管水平。专业化资产管理机构可实现保险资金运用集约、规范、高效的管理,使监管部门针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特点确立更加合理的财务核算体系,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风险监管体系,从而提高监管的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更加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

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架构的基本设想

1.建立规范的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科学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新设立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在现有的资金运用部、投资管理中心等内设职能部门的基础上形成,但必须按照现代制度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由于资产管理公司的特殊性,管理团队是资产管理公司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发达国家中,相当数量的资产管理公司都是采取合伙人制,规模较大的资产管理公司则采取管理团队直接参股或间接参股的方式,形成管理团队与公司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我们可借鉴国际通行做法,适当考虑吸纳管理团队部分参股资产管理公司,不仅可以更好地吸收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同时,还可以按照保险资金运用的,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同时,资产管理公司应充分发挥董事会的决策作用,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并设立投资决策委员会及风险控制委员会,对投资决策、执行交易、结算交收、风险控制、研究支持、财务核算、绩效评价等方面实行严格的分类管理,并可借鉴国际标准制定严格、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更加完备的内部管理控制机制,通过完善的内部管控制度,保障保险资产的安全和增值。

2.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包括:固定收益证券的收益率曲线分析、利率期限结构分析、久期及凸性分析技术、权益证券的VAR分析技术以及业绩归属模型等金融管理技术。通过这些先进风险管理技术的引进和在资产管理上的,提高对市场风险的分析、识别及管理的能力。

第4篇

超常规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是推进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关键。成熟证券市场的经验表明,机构投资者是证券市场深化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几年,随着保费收入的迅速增长和保险资金运用力度的加强,保险资金参与证券市场的程度在不断加深。保险资金在未来我国证券市场体系建设中如何定位,如何强化保险资金运用,促进保险资金与证券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是需要重点思考和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保险资金是证券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是以自有资金或通过各种金融工具所筹资金并在金融市场对债权性工具或股权性工具进行投资的专业化机构,包括保险基金、养老基金、投资基金、信托基金、捐赠基金及进行投资交易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占据主导地位,个人投资者比重趋于下降。从国际发展趋势看,20世纪80年代以后,保险资金运用的资产证券化不断加强,美国保险公司的证券化资产已超过80%。保险公司已成为发达证券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是证券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是促进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

1.保险资金是证券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字串5

在发达的证券市场上,保险资金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特别是寿险公司经营业务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它们为证券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从美国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证券资产结构来看,保险公司是美国债券市场上最大的公司债券持有人,是股票市场的重要持有人。

2.保险资金是促进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

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有利于引导资本市场投资者进行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国外成熟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表明,散户比例大的市场投机倾向较强,而各类机构投资者占主体的市场则是一个崇尚长期投资的市场。字串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养老基金、保险基金、投资基金为代表的各类外部机构投资者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比重迅速增大,导致了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从“保持距离”向“控制导向”的转变,极大地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它们凭借控制权直接参与公司决策并监督、制约经理阶层的经营行为,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由于股权的分散化而导致的“内部人控制”,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被投资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机构投资者自身的收益。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美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由于机构投资人行为变动所表现出来的显著变化。

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是提高市场效率和推动金融产品创新的源动力。保险资金运用强调收益稳定和安全性,必然对股票指数期货、期权等避险工具的需求表现强烈。保险基金、养老基金等追求收益稳定的机构对避险工具的大量需求是稳定证券市场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推动金融创新的原动力。金融创新和衍生交易的活跃,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和金融资产的定价效率。

二、保险资金在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现状

1.保险公司是债券的重要机构投资者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主要有五类: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基金、信托公司和财务公

目前,保险公司持有的债券资产总额约为1500亿元,约占全部债券托管量的5%。在交易所债券市场上,保险公司通过回购业务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充分的流动性,融出资金量占回购交易量的30%-40%,是交易所短期资金的主要供给者。保险公司作为债券市场的参与主体,通过跨市套利,对于活跃债市交易、缩小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的利差和提高债市的定价效率,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2.保险公司通过证券投资基金间接成为股票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字串9

通过对2002年封闭式基金统计发现,保险公司对封闭式基金的投资额已经达到基金份额的21.98%,占整个十大持有人中机构投资者持有总份额的73.40%。其中中国人寿、太平洋、人保、平安保险持有基金的份额均在30亿元以上。截止2002年11月,保险公司的基金投资规模(包括开放式基金)已达312亿元,相当于间接持有约2.5%的股票市场流通市值。

3.保险公司对证券市场的参与程度将不断加深字串8

面对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发展及加人世贸组织带来的市场开放与竞争形势,我国保险业将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预计在未来5年内,我国保险业将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幅度将高于金融行业平均速度,2005年全国保费收入将会突破5000亿元。保费收入的高速增长将为保险资金运用提供大量的资金来源,加上保险资金运用的证券化趋势,保险业对证券市场的资金供给会不断加大,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在证券市场所占的份额会不断提升。字串9

从保险产品的发展趋势看,投资型产品发展迅猛,使保险经营对保险投资的依赖性进一步加大,发展投资型保险产品是保险业发展的方向和大趋势。投资型产品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它的投资功能,因此,保险产品的升级换代使保险经营对保险投资的依赖性更大了。从长期的投资回报来看,债券和股票投资的收益率较高,因而保险资金以证券市场为取向也是保险产品转型的必然选择。

我国保险业的巨大资金规模和高成长性以及对资金运用的迫切要求,说明保险公司有实力也有意愿在未来的资本市场上发挥重要作用,成为资本市场不可缺少、不容忽视的重要机构投资者。

三、强化资金运用管理,进一步发挥保险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作用

第5篇

内期盼已久的《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和《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9月5日出炉。未上市企业股权和不动产,对保险投资开闸。

从7月份开始的两个月内,保监会已连发数文,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意在改善保险资产负债结构,优化资产配置,缓解投资压力。

截至6月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4.17万亿元。巨额的保险资金面临投资困境,成为政策频出的催化剂。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10年上半年,受资本债券市场低迷影响,中国保险资产平均投资收益率从2009年上半年的3.44%降到1.93%,不仅低于同期CPI,甚至低于同期存款利率。

受投资渠道狭窄、投资市场成熟度及容量所限,中国保险资金投资长期遇困:投资配置无法多元化,缺乏长期投资产品,收益率随市场基本面“涨跌”而波幅巨大,投资收益无法保持稳定。而投资收益作为承保的基础,其“低收益、大波幅”的局面,不仅影响了保险新产品的开发,而且影响了承保能力的提高。

投资与承保能力之间构成恶性循环,影响了整个保险市场的再发展。

新开闸

8月5日,《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的公布,开启了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和未上市企业股权的大门,规定保险公司投资不动产的账面余额不得超过公司上季度末总资产的10%,保险资金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的上限为5%。

按照2010年6月末保险业的总资产计算,最多将有4523.5亿元和2261.7亿元的保险资金进入不动产和PE市场。

本次《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和《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两个《办法》”)出台,是对上述资金运用管理办法的细化。对保险机构的投资团队、偿付能力、财务指标、净资产规模等提出了较高的资质要求,对投资的标的也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国泰君安保险业分析师彭永刚表示,两条渠道的开闸给保险资金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目前不动产的投资收益率能达到7%~8%,明显高于股市和债市。

但目前看来,新投资渠道只为保险资金缓解投资压力、提高收益增加了一份可能,具体执行情况尚未可知。

一家中型保险公司的高管表示:“在不动产投资和未上市企业股权投资领域,保险公司是新手,仍需要时间磨合。”合众人寿保险总精算师王睛认为,各家保险公司的投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未来可能出现分化的局面。

实际上,2010年资本市场的低迷,成为保险业投资格外艰难的一年。

保监会预计全年需要配置的保险资产规模将增至2万亿元,比2009年增加近一倍,但是保险投资收益却大幅缩水。2010年上半年,保险业实现资金运用收益755.2亿元,较2009年同期减少了344.7亿元。

在承保利润微薄的情况下,投资收益对支撑保险业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为缓解投资压力,保监会2010年7月放开了险资利率互换业务,还调整了保险的投资比例。权益类投资占比从20%上升至25%,股票和股票型基金10%的比例限额被“打通”,二者总占比仍为20%。

投资之困

当前,保险产品收益低、同质化严重、不能吸引消费,已经成为制约保险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截至2009年底,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保险深度已达12%左右,而中国为3.32%。从保险密度来看,发达国家已达3000美元,而国内人均保费为856.72元,约合126.92美元,保障程度明显偏低。

保险投资渠道的狭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品创新的可能。

在以往股市火爆、基金热销时,保险公司为迎合市场需求曾推出投资型产品,如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等。这些产品兼有保障和投资双重功能,但对保险投资状况的依赖性很高。如果经营不好,分红险可能无红可分;进入降息周期,万能险收益将会下降;随着股市的振荡下跌,投连险账户也一度呈现负收益率。

另一方面,这种创新产品的保障优势并不明显。投资型保险的保障功能低,相比其他理财产品,收益又低。所以在全国理财市场一路膨胀之际,投资型的保险产品并没有分得多少好处,还挤占了传统保障型产品的市场。

面对保险业回归保障的需求,7月份传统寿险2.5%的预定利率放开,给保险市场带来较多想象。一位大型保险公司的市场人士表示,在投资型险种占主导的市场中,放开传统寿险的预定利率将会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机构未来很可能推出高利率寿险来抢占市场。

但高利率产品能否顺利推出,最终取决于保险公司的运营状况和投资盈利水平,如果保险公司运营不佳或收益不高,将只是“一纸空谈”。

某保险公司高管告诉记者,国外保险公司的承保收益加上投资收益,一般可以达到10%以上。由于传统保险业务在很多国家都增长缓慢,盈利空间有限,不少保险巨头把投资收益作为保险公司的主要盈利来源。现在国内投资渠道有限,是制约保险往深度发展的重要因素。

国内的半数保险资金投资于债市,还有大约三成的资金只能沉淀于低利率的银行存款。虽然保险资金的运用领域和投资品种目前得到了扩展,但是在中国的金融市场上,真正做到增值还是有难度。

创新掣肘

随着多条新投资渠道的放开,国内保险业的资金运营结构与国外越来越相似,但是国内外投资市场状况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相对于物价上涨和资产价格膨胀,固定收益市场利率过低,甚至倒挂,金融市场目前所提供的增值空间并不大。

以保险资金最大的投资渠道――债市为例。2009年中国债券市场累计发行人民币债券4.9万亿元(约0.7万亿美元),而美国发行债券已达7万亿美元。国泰君安的分析报告显示,按照35%的保费增速和70%的积累率,2010年保险业投资资金将增加10500亿元;按债券平均投资周期5年计,有3200亿元保险资金购买的债券到期,需要再投资。但是年内符合保险公司投资要求的中长期债券并不多。

此外,中美两国债券市场的品种和结构都相差甚远。根据wind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国内企业债券仅占了债券市场的约4.9%份额,其余大部分为国库券和金融债,而保险资金目前大比例配置的也是国债。反观美国的保险资金可以在市场上配置多种债券,政府债、市政债券、公司债券和外国债券等都位列其中,保险资金投资债券的收益得到了灵活的保障。

第6篇

关键词:保险资金 保险投资 美国

一、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

(一)资金运用规模

2000年以来,我国保险规模不断扩大,保费收入、保险总资产、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规模都在高速增长。尤其是2004年以后,保险业发展迅速,保费收入和保险资产的扩大为保险资金运用规模的扩大创造了条件。2000-2009年,保险业总资产年平均增速35.34%,保险资金运用规模2007年更是从2006年的1.97万亿元一举增长到2.90万亿元,创下47.21%的新高。然而,2008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9784.1亿元,比上年增长39.1%,成为2002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截至2010年上半年,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第一次超过4万亿大关,达到4.17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1.3%,截至2010年8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4.3万亿元,是2003年的5倍。

(二)投资结构

2004年以前,保险资产配置以存款为主,最高占比超过80%;2005年一季度,债券占比首次超过存款,上升至50%以上,存款占比降至30%以下,同时基金、股票投资占比上升;2006年以后,保险资金运用分散化、多元化趋势明显,逐步扩展到境外投资、基础设施投资、股权投资等。截至2010年8月末,银行存款占29.7%,债券投资占50.5%,权益类资产占16.9%,其他投资占2.9%,保险资产配置不断优化,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逐步增强。

(三)投资收益

2000年至2004年,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较低,主要原因是中央银行连续降息以及投资渠道狭窄,2005年以后,随着投资渠道的不断拓宽,投资收益率有所提高。2007年保险投资收益超过前五年的总和,投资收益率出现历史最好水平,其主要原因是2007年我国证券市场异常火爆。2008年,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蔓延,资本市场深度调整,全球证券市场大跌,严重影响了我国保险投资收益水平,投资收益率低至近几年的最低水平1.91%,严重影响了保险公司的效益。2009年全行业实现投资收益2141.7亿元,收益率回升到6.41%,同比提高了4.5个百分点。

二、美国保险资金的运用

(一)投资结构

美国保险资金由寿险和非寿险资金组成,因其来源不同,所以投向也不同。

美国寿险资金主要投向于政府和企业债券、股票、抵押贷款、保单贷款;股票、政府债券、公司债券的比重逐年上升,其中股票投资上升最快;抵押贷款、保单贷款的比例逐年递减。非寿险资金来源不同于寿险资金,在具体的金融投资工具选择上二者也有明显不同;非寿险资金的主要投向是:政府和企业债券、股票、应收贸易账款、现金及其等价物;非寿险公司的金融性资产中,“现金及其等价物”、“市政债券”所占的比重明显高于二者在寿险资金中的比重;近年来,非寿险公司在“市政债券”和“公司股权”方面的投资比重逐渐加大,而信贷市场工具中的“美国政府债券”逐年减少,“公司债券和外国债券”、“商业抵押”的比重变化不大。

(二)投资收益

美国保险公司投资兼顾了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原则,投资运用的效率较高,一方面投资运用率高,另一方面投资收益率高。美国保险投资的平均收益率在6.24%,2001年投资收益率最高为7.13%,2006年投资收益率最低为5.85%,投资收益率年度之间差异不大,可见,美国的投资收益稳定性比较好。

三、美国保险资金运用对我国的启示

(一)投资结构需多元化

对比上述中美两国保险资金的投资结构可知,由于其发达的资本市场美国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非常广泛,主要包括:政府债券、企业债券、股票、抵押贷款、保单贷款、应收贸易账款、现金及其等价物。而我国的保险资金的投资主要是在银行存款、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2006年以后,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虽然有所拓宽,逐步扩展到境外投资、基础设施投资、股权投资等,但是其所占的比重仍然很低。因此,我国的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仍需想多元化发展。

(二)投资收益率需稳步提高

美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从2001年至2007年都保持在6%左右,其投资收益率比较稳定。而我国的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整体偏低,而且波动较大,原因在于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够成熟、保险资金的投资配置难以多元化。因此,我国的应加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通过专业化的管理来提高资本收益率。

参考文献:

[1]郭金龙,胡宏兵.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问题及策略研究[J].保险研究,2009(09)

第7篇

统计显示,截至2004年9月,中国保险资产总额已经达到1.13万亿元。根据“暂行办法”,目前保险机构投资者投资股票总比例按成本价格计算,不得超过上年末总资产规模的5%,可投资的品种为人民币普通股票、可转换公司债券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品种。理论上对于A股市场来说,短期内只是不到600亿元资金的增量。

严控投资风险

市场普遍认为,“暂行办法”将保险公司严控投资风险摆到了最突出的位置,并从资格条件、入市方式、投资范围和品种、投资比例、资产托管、风险控制和监督管理七个环节对保险资金入市作出了严格规定。

目前,保险公司投资部门人士对如何判断“存在被人为操纵嫌疑”、如何计算“价格在过去12个月中涨幅超过100%”等操作细节尚存疑虑,但这一规定透露出的“监管信号”,显然已为众多保险公司所接受。人保财险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助理丁益表示,针对严格风险控制的原则,公司将在未来投资策略拟定时,进一步具体化限制投资的品种。

同时,“暂行办法”规定,保险公司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不得达到该上市公司人民币普通股票的30%。至于具体总投资比例和单一投资比例及相关问题,中国保监会表示“将做另行通知”。

有待出台的还有《保险公司股票资产托管指引》。这是有关部门为确保投资安全引入的又一措施。

“暂行办法”还对传统保险产品、分红保险产品、万能保险产品和投资连结保险产品的资金分账户管理,独立核算,并按保险资金账户的不同性质规定了不同的股票投资比例等。

业绩衡量难题

在保证保险资金安全投资的前提下,如何对投资收益进行正确评估,是保险公司面临的又一问题。人保财险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助理丁益对此表示,这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也是非常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关部门也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据业内人士透露,就在今年9月10日中国保监会召开的“保险资金运用工作座谈会”上,保险资金运用业绩衡量标准的确定被重点提及。

由于保险行业的特点和保险资金的性质,其投资收益的评估比较复杂。据丁益介绍,保险资金的特点可以从三个层面认识。

第8篇

[关键词]资金运用;投资渠道;资金收益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52-0081-02

1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现状

1.1 保险资金运用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保险费收入和保险资金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10年8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4.3万亿元,是2003年的5倍(见表1)。

1.2 保险资金运用结构不断完善

2004年以前,我国保险资金的银行存款最高占比超过了80%;2005年以来扩展到境外投资、基础设施投资、股权投资、不动产等领域,保险资金运用分散化、多元化趋势明显。截至2010年8月末,银行存款占29.7%,债券投资占50.5%,权益类资产占16.9%,其他投资占2.9%,保险资金运用结构不断得到完善(见表2)。

1.3 保险资金运用收益不断提高

2001―2004年,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偏低。2007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带来收益超过了前五年的总和,资金运用收益率达到12.17%。2008年,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急剧下降到1.91%。2009年随着经济的逐步回升,保险资金运用实现收益率6.41%。

2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存在的问题

2.1 保险资金运用的实际渠道狭窄

近年来,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不断扩展,但保险资金的实际运用渠道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我国保险资金投资于银行存款的比例偏高,截至2010年8月末,银行存款占比29.7%,远高于英国、日本等保险市场成熟国家约5%的比重。银行存款和债券仍占绝对份额,不动产、基础设施建设、非上市股权等保险资金涉足较少。截至2010年上半年还有约万亿元保险资面临配置难题。

2.2 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制约保险资金运用的效益

完善的资本市场是保险投资的必要条件。完善的资本市场可以为保险投资专业化操作下进行的长线投资、分散风险以及有效运用投资组合提供现实可能。但是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着诸多不足,如资本市场产品选择有限、产品创新能力较低、市场法规制度不健全等。这些与保险投资所需的完善的资本市场相矛盾。2008年,由于受特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再加上资本市场配套制度不健全,缺乏多层次金融产品体系,资金运用选择工具少,使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骤然降到了1.91%。

2.3 保险资金运用的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

据统计,我国寿险公司中长期资产与负债的不匹配程度已超过50%,且期限越长,不匹配程度越高,有的甚至高达80%。期限结构与数量的不匹配,特别是可供寿险公司投资的收益率较高的中长期金融资产规模太小、品种过少,直接限制了我国寿险公司的资产与负债匹配,严重地影响了保险资金循环和资金运用的收益。

2.4 保险资金运用缺乏相应的投资人才

按照保险资金运用管理的资产组合理论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要求,只有相匹配的多元化投资组合才能满足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的最小化和收益的最大化,最终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有机统一的目标。然而,目前国内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水平普遍不高,其中保险投资人才的匮乏是很重要的原因。保险公司缺乏具有较高专业性、技术性的资金运用管理人才,投资经营不稳定,投资效益低下。

2.5 监管缺乏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目前,我国保险业资金集中度已达90%以上,9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着全行业80%以上的资产,超过70%的保险公司设立了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而且多数公司采取的内设投资部门模式的最大弊病是资金运用程序简单,容易出现暗箱操作。

3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对策

3.1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法律是风险管理的制度基础,有利于维护保险资金运用行为公平、有效地进行,有利于提高保险资金管理的水平。一些保险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其保险资金运用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们具有完善的保险资金运用的法律法规。我国应逐步建立保证投资市场公平、有效交易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完善保险资金运用的法律法规,保证市场交易有法可依,保证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性,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收益。

3.2 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

加强资金运用的内控机制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我国保险公司的自身管理能力:一是按照集中统一和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完善保险资金管理体制,做到保险业务与资金业务相分离。二是完善保险资金运用的组织结构,建立健全分工明确的组织架构,建立风险预警体系。三是制定各项资金运用投向的风险控制策略。四是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定期检查、评估内控制度执行情况。

3.3 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控制

防范保险资金运用风险、保障保险资产安全,是保险资金运用必须始终坚持的生命线。只有切实防范化解资金运用的风险,才能实现保险资金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有机统一。具体来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防范:一是健全监管体制,加强协同监管。健全保险资金运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更加和谐发展。二是完善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手段。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监管信息的基础建设,建立资金运用数据库和保险资金运用风险预警体系,将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保险资金动态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率。三是加强监管队伍的建设。要切实增强监管人员的风险控制能力,对违规运用资金的保险机构和高管人员要依法处理。

3.4 全面提升保险资金运用人员的素质

目前,我国保险资产不断膨胀、资金运用渠道开闸加速,而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人才频繁告急。因此需要迅速提升保险资金运用人员的素质和运作水平。结合目前保险人才市场的竞争情况来看,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保险公司可以直接从海外引进具有资金运用丰富经验的投资人才,并在此基础上对现有人才的知识进行更新。二是保险业可以参照证券业组织的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方式,组织全国性的保险资金运用人员资格认证考试,规定从事各项具体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的专业人员必须具有从业资格证书。三是进行合理的保险教育培训机制。可依托财经类院校对现有的保险资金运用人员进行行之有效的培训,迅速提升整个行业的人员素质和运作水平。四是要注重优化用人环境,建立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并存的劳动用工体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准确合理地评价资金运用人员的工作业绩,并根据评价结果落实奖惩措施。

3.5 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

3.5.1 实现资产负债结构匹配

资产负债结构匹配是指保险资金运用的结构应该与其来源结构相匹配,即不同的资金来源对应不同的资金运用渠道。保险公司都是负债经营的公司,而且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大部分属于短期负债资金。因此,保险公司应根据责任准备金占公司总资产的比重,合理安排其资金运用渠道。

3.5.2 实现资产负债期限匹配

资产负债期限匹配是指实现保险资金投资期限与其来源的偿付期限相匹配。如寿险资金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因此可以用来投资于中长期的投资项目――长期债券、房产抵押贷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而非寿险准备金通常具有短期性的特点,应选择流动性较强的基金和企业债券、短期存款及中短期国债等投资项目。

第9篇

关键词:保险资金,资金运用,资金运用监管

搞好保险资金运用有利于增强保险业的盈利能力和偿付能力,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协调发展。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有利于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本文拟通过对保险资金运用的发展路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分析,提出保险资金运用的重点,以及加强和改进监管的一些建议。

一、保险资金运用的发展路径及其启示

从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伴随着中国保险业发展,保险资金运用走过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初始阶段。从1980年到20世纪80年代末是保险资金运用的起步阶段,保险资金总量小,运用渠道单一。当时保险市场主体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业务总量小,1980年到1985年人保的保费收入才25亿元,加之当时的赔付率较低,保险资金运用的压力比较小。另一方面,根据有关规定,保险资金只能作为存款存入银行。

第二,治理整顿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不断拓宽,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也没有相应的专业人才,加之当时的外部环境,保险资金运用出现了无序、失控和混乱的局面。具体表现为盲目投资房地产以及各类实业项目,大量涉足有价证券、信托和股票市场。在随后的宏观调控中,这些投资中的很大一部分最终形成了不良资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第三,规范发展阶段。1995年《保险法》颁布,保险资金运用被严格限制在银行存款、购买国债、金融债和国务院批准的其他形式的投资等几个有限的领域。但由于国务院在这个时期并没有批准过其他形式的投资,所以实际上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仅限于存款、国债、金融债。直到1998年,国家才逐步放宽对保险资金运用的限制,允许保险公司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从事现券交易,购买信用评级在AA+以上的中央企业债券。1999年国务院批准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购买证券基金的方式间接进入股票二级市场,并不断放宽投资比例。

第四,专业化、市场化发展阶段。十六大以后,保险资金运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运用渠道不断拓宽,从原来的存款、国债、金融债,拓宽到可投资有担保企业债、公司债,到证券投资基金,再到直接股票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优质企业股权投资、境外投资等。2006年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要求“不断拓宽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和范围”。二是制度体系不断完善,逐步建立起涵盖资金运营管理、资产托管管理、产品业务管理、风险管理等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使保险资金运用基本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三是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先后创设了九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占整个行业资产的90%,同时引导中小保险公司合资设立股份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逐步建立保险资金运用和资产管理专业队伍,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四是实行了专业化监管,保监会于2003设立了资金运用监管部,对资金运用实行专业化监管。

回顾保险资金运用的发展路径,走过弯路,教训深刻,走向规范,经验可贵,为今后保险资金有效运用与发展提供了若干启示,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三点:

第一,必须实行制度化。这是保险资金安全运作、保值增值的根本保证,可以确保保险资金运用不再重蹈覆辙,过去的教训是没有制度先行。制度的规定是硬约束,只有形成规章制度,才是对行为的强制规范。仅仅依靠人的自我约束是不够的,更为可靠的是由完善的制度来管人。对于保险资金运用而言,制度化的基本要求是每一个业务环节、操作步骤都能够依法合规进行,核心要求是在激励相容的前提下建立部门、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的内在约束机制,发展趋势是由过去的财务运作转变到公司体制运作。制度先行,在规范中求发展,这是经过历史验证的基本经验。

第二,必须实行专业化。这是与国际接轨的发展方向,是保险资金运用的必由之路。在欧美发达金融市场上,保险资金运用无论采用投资部或第三方委托资产管理的运作模式,还是采用资产管理公司的模式,实行的都是专业化的运作方式,设立有专业化的部门,建立专业化的队伍,采用专业化的技术分析和风险管理工具。专业化运作,有利于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效率,有利于防范和化解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有利于降低关联交易、切断利益输送、防范道德风险。从发展趋势看,资产管理公司模式日渐成为保险资金运用的主流形式,采用这种模式,不仅能够获得专业化带来的好处,还能够取得规模效应。

第三,必须实行多元化。保险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决定了保险资金运用必须实行多元化,资金来源与运用必须在期限、规模、价格等方面相匹配。此外,保险资金运用的多元化也是分散投资风险的必然要求。“所有的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只有实现投资的多元化才能有效分散风险,取得整体的、均衡的收益。这就要求保险资金继续拓宽运用渠道,科学配置资产,实现收入的多元化,从整体上分散和降低保险资金运用风险。

二、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保险资金运用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期和快速城市化时期。2007年的城市化率44.9%,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每年城市化率推进1%,每年就会增加1000多万的城市人口,必然会创造巨大的需求,推进社会经济发展,这个过程预计将持续到本世纪中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将创造巨大的投资需求,同时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资本化程度不断提高,资本的种类和规模也不断扩大,保险资金运用于投资的选择将越来越广阔。

第10篇

关键词:保险;资金投资运;作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5-0122-01

1 保险资金投资运作的主要原则

1.1 安全性

保险公司资金投资的安全性主要是指保险总资产的可实现价值应该大于总负债的价值,即保险投资资金必须能够得到足额返还,不会因不能足额返还而影响保险人的偿付能力。

为什么保险资金投资首先应该具备安全性原则呢?这主要是由于保险公司资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被保险人缴纳的保费,确切地说,这些资金是保险公司对所有被保险人的负债性资金,其主要用途是用于对被保险人风险损失的赔偿或给付。所以,保险资金总量在数量上和时间上都要求与损失赔偿和保险给付的总量一致,确保有足够的资金偿付能力。

1.2 收益性

保险资金投资的收益性原则,主要是指保险资金的投资运作能够给保险公司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并使这种经济效益成为保险总利润的重要来源。这种收益性一方面能降低保险费率从而促进保险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大大提高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然而,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小。资金投资运作的收益性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不断改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1.3 流动性

流动性通常指的是资产的变现能力。保险资金投资的流动性原则,主要是指当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能随时向被保险人支付合同约定的保险赔偿金。

1.4 分散性

从统计学角度分析,如果几个投资项目的盈利率是独立的或不完全相关时,那么企业一定时期的总收益风险就会降低。所以保险资金投资的分散性原则实质上就是要求保险企业应根据市场的不同需求和自身优势,实行多角化投资和经营,使得不同投资项目的盈亏在时间上或数量上相互补充,以弥补某一方面损失给企业带来的风险。用我们在投资操作时常引用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2 保险资金投资运作的内容

从保险资金投资运作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投资政策的制定、资产分配、投资组合管理、资产选择等几个方面。

2.1 投资政策的制定

投资政策是指根据不同保险资金的可运用期限、支付需求等特点而制定的投资指导原则。为满足保险资金投资的上述原则,对于不同性质的保险资金我们应制定不同的投资策略进行投资。比如:如果保单存续期限较短,则选择投资方式时就要从资金的高流动性方面多加考虑,应选择一些变现力强的投资方式;反之,如果保单存续期较长,则可以考虑选择一些资金占用期间较长且收益性较高的投资方式。

2.2 资产分配

通常资产分配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战略性资产分配,是指在不超过公司可承受的投资风险范围的基础上,将保险资金依据不同特性分配于不同投资形式之中。比如:将保险资金中的25%-35%将运用于债券投资,10%-15%将运用于基金投资,其他的存入银行作为长期存款等。另一种是战术性资产分配,是指在战略性资产分配的基础上,依据实际情况再对资金进行时间等方面的具体分配。

2.3 投资组合管理

为了尽可能最大化地满足保险资金投资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等要求,应对保险资金的运用形式进行投资组合管理。如:投资证券时,可通过持有股票多样化来避免持有一种股票的特有风险,也可以在投资组合时采取彼此负相关的办法来降低风险获得收益。

2.4 资产选择

保险资金投资运作时选择哪些投资产品将直接影响到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性、收益性以及流动性。因此,在投资前,对不同投资产品要进行可行性分析,确保通过最优化的资产选择来获取最大化的投资利益。

3 保险资金投资运作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般来说,利率变化、市场波动、投资操作失误以及个人不道德的心理状态等都会给保险资金投资运作带来一定的风险。

3.1 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在寿险公司资金投资运作时表现明显。长期性是寿险业务的一大特点,而期限长则预定利率因素最难控制。当投资收持率小于预定利率时,寿险公司的纯保费不能满足赔付的需要,将可能造成企业偿付能力不足而出现财务危机。

3.2 市场风险

当前,保险投资资金进入证券市场越来越多。证券市场是一个风险较高的市场,入市资金越多,承受的风险就越大。

3.3 信用风险

保险资金投资中的信用风险通常是指投资债券时发生的一种风险,主要表现为为借款者违约的风险。

3.4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有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工作场所安全性,实物资产损坏,业务中断和系统失灵,交割及流程管理等。

3.5 道德风险

也称道德危机,西方经济学家解释为“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说通俗一点就是“损人利己”。大多时候都是出于“个人”不诚实、不正直或不轨企图的原因而促使风险事故发生,比如投资经理越权操作造成企业投资损失。

4 主要风险控制措施

对保险资金投资风险进行科学分析和管理,是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实现资金投资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的手段。

4.1 建立严谨高效的保险资金运用监管体系

保险公司可以建立有效的投资绩效评估机制,采取非现场检查监督手段加强对保险资金投资的监管。2010年8月,我国保监会根据《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拟定并了《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投资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从投资市场、品种和比例等方面,对保险资金运用政策进行了系统性调整,此项措施有利于系统性风险的有效防范。

4.2 执行严格、规范的投资决策流程管理

执行严格、规范的投资决策流程管理可以过滤、化解大部分投资风险,这是进行组合投资并控制风险的有效保障。

4.3 健全投资风险管控体系

主要通过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实施投资组合策略,实行投资多元化并进行投资比例控制等措施来降低资金投资风险。

4.4 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

为保证资金投资的安全性,需要选择一些安全性较高的投资渠道。我国虽然保险投资逐渐走向多元化,但由于经济体制、机制等原因,大部分保险资金还只是运用于银行存款等单一渠道。从资金运用渠道来看,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有待于进一步拓宽。

4.5 加大保险产品创新力度

产品的创新力度也会与保险资金投资运作中的风险管理息息相关。因为一款好的产品,在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能够减少企业一些潜在的投资风险。如:低市场利率时尽量开发固定预定利率的产品。

4.6 风险规避和转移

即保险公司通过一定的形式将风险转移给他方,以降低自身风险。实行风险转移,既可以实现一定的投资收益,又可以确保保险资金的安全。如通过契约形式将风险损失转移,或通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将风险横向转移。

5 结语

保险投资是保险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保险资金对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效的投资运作管理尤其是加强投资风险管理是保险投资资金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的保证。努力健全投资监管体系,规范投资决策流程管理、加强风险控制建设,不断拓宽投资运作渠道、加大保险创新力度以及进行适当规避等是资金投资管理的具体措施,是风险防范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孙蓉,兰虹主编.保险学原理(第三版)[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2).

[2]彭喜锋.保险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6).

[3]乔世震,王满主编.财务管理基础[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9).

[4]侯旭华.保险公司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

第11篇

关键词: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管理与控制

一、引言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问题是我国保险理论界近几年来一直都在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是从现有的文献和论著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保险资金运用的分析主要集中于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扩大我国投资渠道等方面,而对于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从风险管理的视角进行分析研究的还比较少。当前,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用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譬如保费收入递增的压力、产品创新的压力、行业竞争的压力以及适当财务结构的压力等,这些压力都迫使保险公司越来越重视资金的运用,期望通过保险资产业务取得良好的投资收益,来缓解这些压力。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在保险资金的运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包括有一般性资金运用的风险,还包括有基于保险资金自身特殊属性而产生的区别于其他资金运用的风险。面对这些风险,保险资金的运用如何实现预期的目标,如何分散风险、选择投资工具、如何进行投资组合、投资策略如何制定,采取什么样的内部和外部风险控制方法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增强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完善保险公司资金运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资金收益率并有效地防范风险,是目前中国保险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二、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

保险资金在直接进入资本市场后可以在更多的投资品种间进行资金配置,但在具体配置资产时,保险公司既要充分考虑保险资金的负债性质和期限结构因素、各类投资品种是否符合保险资金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管理的要求,还要考虑监管层对最低偿付能力的要求。因此在分析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时应特别注意如下方面的问题。

第一,寿险和非寿险资金期限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投资选择。财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由未决赔款准备金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构成,期限大都在1-2年;而寿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由人身险责任准备金构成,期限可以长达20-30年。由于各类保险准备金均为保险公司的负债,因此在将这类资金进行投资时风险控制相当重要,而资金期限结构上的差别将导致财险公司更注重投资品种的流动性,寿险公司更注重投资品种的安全性和盈利性,由此产生不同的投资选择。

第二,国内保险市场快速增长产生的新增保费足以解决保险公司流动性需求。从保险公司现金流量角度看,基于对我国保险市场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时期的判断,每年不断增长的保费收入将能够满足当年保险赔付和给付的资金需求以及营运费用的支出需要,而以各类准备金形式存在的保险资金需要寻找安全的增值空间,以应对保险金未来集中给付的高峰。

第三,保险资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对收益的要求从理论上分析,与社保基金和QFII基金相比,保险资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对盈利的要求处于它们两者之间,在进行资产配置的过程中会综合考虑银行存款、企业债券、基金、流通股股票、可转债等不同投资品种间的平衡。随着投连险、分红险和万能保险等新型寿险产品销售份额的不断增长,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股票市场的规模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投保人和保险人对股票市场运行周期的判断,保险资金的风险承受能力也将相应提高。

第四,保险资金的盈利模式将呈现多元化趋势。在投资品种的选择上,保险资金可介入的品种除了常规的流通A股、可转债之外,还将介入非流通股的投资,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投资品种的不断丰富,可供保险资金选择的余地仍将不断扩大。目前有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的相继出台,有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业务范围的规定将成为这部法规的核心要点。

三、保险公司对资金运用风险的管理控制

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成立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二是委托专业机构运作;三是在保险公司内设资金运用部门。不论是采用哪种模式,保险公司都是资金运用的决策者和风险承担者,也是进行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防线。为保证资金的运作安全,应有效的安排组织结构、内控制度、管理系统与和风险预警体系。

1、建立健全分工明确的组织架构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涉及的机构和部门包括董事会、总经理室、风险管理、内部审计、风险监督等诸多机构和部门。这些机构和部门职责分工不一样,其协调运作是做出科学投资决策的机制保障。如董事会的职责有负责制定资金运用的总体政策,设定投资策略和投资目标,选择投资模式,决定重大的投资交易,审查投资的组合,审定投资效益评估办法等,总经理室的职责是根据董事会决定的总体政策,负责研究制定具体的经营规定和操作程序,包括多种投资组合的数量和质量比例、制定风险管理人员守则和职责、风险管理评估办法等,内部审计的职责是直接向董事会负责,独立对所有的投资活动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并纠正公司内部控制和运营制度存在的问题,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是分析市场情况和风险要素变化,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研究化解风险的措施,风险监督部门的职责是通过现场和非现场检查,及时、全面、详细地了解资金运用单位和部门对董事会的投资策略、目标达成与实施过程,投资人员的从业资格和整体素质以及胜任工作情况等。

2、制定严密的内控制度

资金运用的决策、管理、监督和操作程序复杂,环节多,涉及面广,人员多,风险大。所以有必要沿着控制风险这条主线,制定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方面,这些制度必须涵盖所有的投资领域、投资品种、投资工具及运作的每个环节和岗位;另一方面,使每个人能清楚自己的职责权限和工作流程,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所有的投资活动都得到有效的监督、符合既定的程序,保证公司董事会制定的投资策略和目标顺利实现。

3、建立资金运用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是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公司要有发达的信息网络,对外要与国内外各个资本、债券、货币市场连接,让有关人员随时了解市场变化情况;对内要与董事、总经理室成员、风险管理、审计、监督、财务、业务部门联接,在系统中及时录入各种业务发生情况。这些信息要足以为决策者提供第一手决策依据,为管理者提供及时详实的分析数据,为监督者提供全面的全科目资料,为投资操作者提供信息平台,同时真实记录交易情况,使准确信息在公司各个机构和部门之间充分交流。

4、建立公司评估考核和风险预警体系

在资金运用的全过程中,有几组指标评估办法是保险公司必须关注和建立的,比如风险评估和监控,资金流动性考核评估、资产负债匹配评估、风险要素评估、资金运用效益评估等。此外,还要健全投资风险预警体系,包括总体及各个投资领域、品种和工具的风险预警,使投资活动都纳入风险管控制度框架内,使公司经营审慎和稳健。

四、加强保险资金运行的监管建议

1、为保险资金运用营造好的法制环境

一是修改《保险法》,进一步拓宽资金运用渠道,并留有一定空间。二是对业已批准办理的业务,抓紧补充制定各项规章,如《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等。三是对保险投资高管人员、具体操作人员规定资格条件;对银行、证券、基金、信托等交易对象限定基本信用等级标准;确定资产委托人、受托人和托管人的职责和标准。四是在拓展投资模式,开放投资领域,增加投资品种和工具之前,要有较长时间的酝酿期,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外国经验,反复讨论、论证,必要时还可听证,听取多方面意见,制定监管法规规章。

2、对保险资金运用范围的划定

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并不意味着不限制范围,全方位地放开。应该根据国际国内经济金融运行环境,结合保险业经营风险的特殊性,按照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要求,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逐步放开保险资金运用领域和范围。可考虑放宽以下限制:一是放宽现有投资品种的比例控制,可考虑进一步放宽购买企业债券的限制和提高投资股市的比例。二是可在国家重点基础建设和实业投资方面有所突破,特别是对水、电、交通、通讯、能源等的投资。三是在适当的时候允许办理贷款业务。四是放开与金融机构相互持股的限制,进行股权投资。五是适度允许投资金融衍生产品,使保险公司通过套期保值有效规避风险等。放开保险投资渠道要循序渐进,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成熟一点放开一点,避免以往那种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状况出现。注意防范保险风险,坚决杜绝因投资不当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造成严重影响,切实维护被保险人利益。除此之外,对流动性差、风险较高的非上市股票和非质押贷款应予禁止,同时还应禁止对衍生金融产品的投机性投资。

3、按投资比例监管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公众对保险的需求加大,我国保险业迅猛发展,保险险种和产品急剧增多。这些产品因其性质、特点、责任周期、成本效益不一样,具体体现在承担责任的时间有先有后,规模有大有小,效益有好有差。相应地,用各种产品所形成的保费收入进行投资,其投资渠道、方式、期限等也应有所区别。我国保险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机制不健全,营运欠规范,资本市场不成熟,资金运用渠道不畅。借鉴国外的监管经验与运营惯例,应选择谨慎经营和监管,在保险资金的运用上进行具体的严格的比例限制。一方面,应对一些投资类别规定最高比例限制,如对企业债券现行规定不高于20%的投资;投资次级债不超过总资产的8%;直接投资流通股的资金不超过总资产(不含万能和投连产品)的5%等。将来保险资金投资渠道进一步放开后,对项目投资、质押借款、投资金融衍生产品、境外投资等同样也要进行比例监管。另一方面,对单项的投资也要有严格的比例限制。如投资一家银行发行的次级债比例不超过总资产的1%;投资一期次级债的比例不得超过该期发行量的20%;投资单一股流通股票按成本价格计算不超过保险资金可投资股票的资产的10%;购买同一公司的债券,投资单个项目的比例,以及对个人贷款等要控制在一定比例范围内;资金存放在单家银行的比例也要受比例限制,等等。总之通过投资比例限制,可以调整高风险和低风险投资结构,选择盈利性大、流动性强和安全性高的不同投资方式进行组合,使投资组合更趋优化。当然,投资比例限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根据市场变化及需求对公司的运营情况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史锦华、贾香萍:保险资金入市的效应分析及其风险管理[J].保险世界,2006(1).

[2]刘新立: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宽及风险管理[J].财经研究,2004(9).

第12篇

关键词: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监管

中图分类号:F840文献标识码:A

1979年我国开始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三十年来,我国保险业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行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从1980年全国只有一家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仅4.6亿元,到2007年保费收入达到7,036亿元,增长了1,500多倍。从国际排名来看,我国的保费收入居世界第十位,保险公司达到115家,总资产超过3万亿元,已逐步成为全球重要的新兴保险市场。然而,在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保险资金充分有效运用却面临着愈来愈严重的问题。

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存在的问题

现代保险业中,由于市场开放和竞争加剧以及产品“同质化”现象的存在,保险公司依靠费差、死差赚取利润的空间在日益缩小。保险公司的承保业务已经逐渐失去了取得利润的功能而成为筹集保险资金的手段,特别当保险市场处于承保能力过剩的 “疲软”周期时更是如此,因此运用保险资金进行投资成为保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但总的来讲,我国保险业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资金运用因受到种种内外部条件约束而存在较多问题。

(一)保险资金运用收益不稳定,总体收益水平低。由于2007年证券市场出现难得一见的大牛市行情,我国保险业特别是保险资金投资,出现爆发式增长。2007年全年保险资金运用收益超过前五年总和,达2,791.7亿元,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为12.17%,为历史最好水平。2006年保险业实现投资收益共955.3亿元,全行业实现投资收益率达5.8%,投资收益率比2005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但在我国保险业高速发展时期,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却表现出较大的不稳定性。2001~2008年间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波动幅度大,最低仅2.1%,最高达到12%,表现出极大的波动性,并且长期平均收益率在3.5%左右,远低于成熟保险市场国家6%~10%的水平。(图1)

之所以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收益水平偏低,并且波动性较大,主要原因还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尽管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不断扩展,但保险资金的运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在2002年,保险资金除协议存款、债券、基金等投资品种之外,保险业未得到有效利用的资金高达1,641亿元,占可运用资金余额的28.3%。2008年9月底,我国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3.2万亿元,而银行存款仍然高达7,039.7亿元,占比22%,远高于英国、日本等保险市场成熟国家约5%的比重。一方面我国保险公司可进入到资本市场上的资金容量受到较大的限制,投资选择少。以债券市场为例,美国寿险业一般有70%以上的资金都投资在债券市场上,与之相比,我国债券市场无论从规模、产品数量以及种类、流动性等多方面都相差甚远;另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够稳定,经常性暴涨暴跌。

(二)保险资金运用和来源期限不匹配。不同的保险负债有着不同的期限,因此它强调的资金运用要求上各有侧重。通常人寿保险资金一般具有期限长(一般为5年、10年、20年,甚至更长)、安全性要求高的特点,这部分资金在我国比较适合投资于长期储蓄、国债、企业债、股权投资等;而财产保险资金来源则期限较短(一般为1年),须强调其流动性,因而比较适合于同业拆借、股票投资等流动性强并且收益较高的投资品种。

从我国目前保险投资情况来看,由于缺乏具有稳定回报率的中长期投资项目,致使不论其资金来源如何、期限长短与否、基本都用于短期投资,即所谓 “长钱短用”。特别是债券市场可提供的长期债券少,期限在10年以上的债券更少,导致保险公司无法对长期负债、尤其是10年期以上负债进行匹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主要集中在银行存款和短期债券,造成了长期负债和短期资产的错配;若银行将此保险资金提供给长期项目使用,又造成了长期资产和短期负债的错配。这种保险资金运用和来源期间的不匹配会影响资金的流动性和收益性,很可能引起保险公司的偿付危机。(图2)

(三)保险投资管理机制不健全。由于我国保险投资放开的时间短,保险公司缺乏足够的投资经验和适合我国国情的保险投资理论。在我国保险业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多级资金管理模式和内设投资部两种资金投资管理模式。由于多级资金管理模式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弊病,因而已被大多数保险公司所摈弃。近年来,各新兴保险公司大都采用了内设投资部的管理模式,该模式在投资部门设置上主要有财务部门监管资金运用和设立独立的投资部负责资金运用两种形式。但是,随着保险资金规模的扩大、投资方式的增多以及业务日趋复杂,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首先,资金投资对管理的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需要保险公司设立相对独立的、具有较强的专业化分工协作能力的资金管理机构进行资金运用的分析、决策和操作。显然,财务部监管模式无法满足这种对资金运用的专业化要求;其次,设立独立的投资部负责资金运用时,一般是投资部负责投资业务,财务部管理头寸。财务的经营原则是稳健,追求账务平衡,而资金运用的原则是高效,要求资金的及时调拨以抓住投资机会,因而把这两种不同性质的业务混合在一起将极大地削弱资金运用的效率。此外,在财务部监管资金投资体制下,也很难实现对保险资金投资绩效的考核,因而也难以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四)资本市场缺陷对保险资金运用的影响。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竞争主体的增多和消费者的不断成熟,要求保险公司从原先卖方市场格局下的资产驱动型资产负债管理方式转向市场驱动型资产负债管理方式。尽管十几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得到较大发展,但仍存在较多缺陷,并且这些缺陷严重地制约着保险企业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运用。主要表现在:1、资本市场流动性较差、规模小,市场分割限制了保险公司资产组合的弹性,难以根据经济周期波动和利率波动灵活地调整资产组合。保险公司在调整资产组合时,其自身的买卖行为会导致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产生不利的变动;2、资本市场形态落后使保险公司不能利用期货、期权等现代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这些缺陷对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的限制,不仅使保险公司可能存在资产负债误配的风险,而且使保险公司不得不过于依赖产品组合的不断调整来实现资产负债的匹配。

二、完善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对策建议

早在1997年,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研究就掀起了热潮,达成了许多共识,如完善投资环境、拓宽投资渠道、加强投资风险监管等。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国际金融形势急转直下,巨额的保险资金如何运用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在当前形势下,笔者认为应以提高保险投资决策能力为基础,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为核心,并进行一系列的风险管控制度安排,确保险资运用的安全、高效。

(一)完善我国保险公司投资管理机制。为有效实施投资管理,保险公司应设立全资或控股的专业化资产管理公司,对保险资金进行专业化、规范化运作,提高保险资金利用效率,以弥补内设投资部门以及委托外部投资机构的不足。同时,应通过有效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对资产管理子公司的管理和控制,建立保险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双重风险监控体系,降低投资的管理决策风险和市场风险。具体建议包括:1、新设专业化资产管理公司可在现有的资金运用部、投资管理中心等内设职能部门的基础上,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以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来建立;2、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通过这些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的引进和运用,提高保险公司对市场风险的分析、识别以及管理的能力;3、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和公开的披露制度。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包括公允的业绩计算和表达方式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科学评价业绩的方法,并且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业绩应有最低的披露要求,通过有效的公众监督来促进竞争。

(二)创新保险资金投资渠道。要解决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创新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是其关键。借鉴国外发达保险市场的经验,我国的保险投资可考虑以下创新渠道:

1、进行风险投资。目前,我国每年都有发明专利技术近3万项,但转化成商品并形成规模效益的不到10%,且高新技术的产值仅占工业总产值的8%左右。根据欧洲创业投资协会(EVCA)的统计,欧洲保险公司在风险资本来源中一般占10%以上的比例,已仅次于养老金、银行和专业基金,成为创业投资的主流机构投资者之一。保险资金,特别是寿险资金具有期限长和额度大的特点,完全可以进行一些有影响、有规模的风险投资,这样既可以支持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缓解高新技术产业资金紧张的状况,又为寿险公司庞大的长期资金找到了投资的途径,尤其是当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风险投资将会对增加就业岗位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我国寿险资金进行风险投资可以走先试点,再推广的道路,在试点过程中先从与国内外成熟的风险投资机构合作起步,从合作中累积知识和人才。然后,有条件的保险公司成立或收购专业创业投资公司,先管理内部资金,逐步向引入和扩大外部资金比例发展。但我们应注意,为减少投资风险,无论是直接投资还是间接投资,都要坚持适度分散的原则,不能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因此,保险资金进行创业投资不可冒进,需要做到小额、分散、安全。

2、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实体。寿险资金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等特点,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具有投资金额大、建设和运营周期长、投资回报稳定和安全的特点,这就决定了两者必然会走到一起。2004年7月,《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明确提出“鼓励和促进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和重点建设工程项目”,这为保险资金和基础工程设施项目建设的结合,提高险资使用效率,实现双赢格局提供了政策支持。2008年11月,中央政府基于扩大内需、保经济增长的需要出台了以基础设施项目为重要投资领域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泰康人寿等险企一致认为该计划将会提供更多投资选择。保监会也明确指出,2009年将稳步推进保险机构以债权形式投资交通、通讯、资源等基础设施项目,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鼓励保险资金支持产业调整和企业改革,择机投资与保险业务相关的医疗机构和养老实体。从目前情况看,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应主要以债券模式、信托模式以及委托贷款模式为主。

(三)回归主业,以社会责任为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当前对承保亏损都有放任思想,而这样做实质上加重了投资获利的压力。根据以往经验来看,在保险资金的运用问题上,仍然应当遵循稳健性、安全性原则。当前部分保险公司的投资行为更趋近于金融市场上其他金融机构的投资行为,而远离了传统保险业稳健的投资方式,这其实是很危险的做法。从国外经验看,美国20世纪九十年代包括互惠、联邦等在内的一批大型寿险公司的相继破产,以及1997年以来日本日产生命、东邦生命的接连倒闭都与寿险投资的冒进战略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保险公司一定要以此为鉴。国际上对保险业的看法分为海派理论和山派理论。海派理论认为,保险是一种金融工具,靠资金运作的公司或多或少会遇到些麻烦,像在大海上行船,有上有下;而山派理论强调保险是互助活动,始终记得自己做的是保险。国际上较好的保险公司都是偏向山派理论,强调稳健经营。保监会也指出,投资性保险业务发展过快,给保险行业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弱化了保险的保障功能,不利于提升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笔者认为,在当前国际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国内保险公司对保险业的发展模式、核心价值、保险业务与资金运作的平衡关系等应做出深入思考。

(四)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监管,提高安全性。在保险投资活动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利率风险、价格风险、信用风险和汇率风险等。风险控制是保险资金运用的生命线,是确保保险公司财务稳健和偿付能力的基础。当前国际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深,我国保险业走出去是必由之路。在海外投资方面,截至2007年11月底已经有20家保险公司获得QDII资格,保险机构可购汇投资全球资本市场,投资品种范围放开至金融衍生品。考虑到平安投资比利时富通银行所遭受的巨额损失(到2008年12月底损失228亿元,损失了95%以上),保监会应指导保险机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完善制度、规范操作,根据自身的能力,稳健地开展境外投资。为此,保监会应建立更加严格的行业内控标准,推动保险公司实行战略配置、投资交易、资金托管相分离的管理模式,促进全行业树立风险控制意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此外,保监会也要加强对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违规运用资金的检查和处罚力度,防止出现重大的资金运用违规行为和出现重大风险。

(作者单位:厦门集美大学财经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许荣,毛宏灵.国际比较视野中的中国保险资金运用[J].金融与经济,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