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03: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工程资质最新标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优化策略;研究
地基基础工程既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建筑结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建筑工程地基基础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整个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安全稳定性。其中,地基基础检测是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的关键,因此新时期加强对建筑地基基础检测优化问题研究,现实意义非常显著。
1、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虽然目前国内建筑行业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但是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检测方法的准确性、现场检测环境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和检测结果与实际值的误差等,都是工程检测中存在的不可忽视的方面。
1.1地基基础检测过程中,管理乏力
就目前国内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机构而言,主要有两部分,即国家检测机构、中介检测机构。实践中可以看到,目前国内部分建筑工程项目地基基础检测工问题频发,比如地基基础检测机构缺乏统一性,以致于检测流程不规范、管理乏力,严重影响了地基基础检测质量,同时也对建筑工程施工造成了不利影响。此外,建筑工程检测行业汇总时,垄断经营行为时常可见,甚至有部分中介检测机构,面对利益的诱惑,将检测资质非法出卖。上述种种问题与不法行为的存在,使得地基基础检测质量不达标现象屡见不鲜。
1.2建筑地基基础检测人员整体素质有待强化和提升
据调查发现,目前国内部分建筑工程质检机构内部缺乏科学、高效的内控机制,而且人力资源管理非常的松散,尤其是检测人员录用门槛低,最终因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而影响了地基基础检测质量。目前来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人员鱼龙混杂,比如不具备技术的人员混入质检行业,导致检测结果不严谨、不科学;此外,部分检测人员在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时,未严格履行职责,甚至存在着渎职现象,这些行为和现象,严重影响了地基基础检测工作质量和效率。
1.3建筑地基基础检测安全问题频发
从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实践来看,具体工作过程中通常与相关施工项目交叉,尤其在检测汇总时,环境条件对对检测工作的影响非常的大,甚至会威胁到检测人员的人身安全。地基基础检测时,多采用静载试验法以及低应变法和动力触探法等,其中以静载实验法最为常用。在地基基础检测过程中,多工种之间的交叉施工,可能会威胁检测人员的人身安全。
2、加强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工作优化的有效策略
通过对以上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工作中的问题及其成因剖析,笔者认为优化地基基础检测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如下:
2.1严把采用质量检测关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应当确保勘察成果的真实性、详细性以及完整性。对于建筑物载荷而言,主要依赖地基岩土支撑,并且通过检测试验,为整个建设工程项目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提供合理、经济以及科学和可靠的参数。通过分析和研究地基基础岩土检测试验结果,地基基础试验检测样品质量、典型性是关键。
首先,应当加强样品质量标准控制。在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过程中,样品的选取非常重要,具体分析:在采取原状土以及扰动土时,应当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性质进行操作,比如天然地基、工程导论边坡或者地层等,建议选用原状土;而对于路堤或者桥头填料而言,建议选用扰动土。实践中,无论哪种建筑工程类型,只需对土层进行分类,此时建议采用扰动土。通常情况下,土样建议选用试坑以及竖井和平洞样品;需要强调的是所取土样应当具有代表性,原状土样采用时应确保土样扰动最小。
其次,严把样品质量关。实践中,因采样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不当、未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所以会导致采样无效、无典型性。同时,因误导试验而得出的检测成果,往往缺乏科学性、可靠性,以此为标准则会导致建筑地基基础参数存在偏差,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人员应当保证样品质量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科学、合理性,建全岩石以及土壤样品信息化标准机制,并将其有效地落实到实处。
2.2加强建筑地基基础检测安防
在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过程中,由于影响因素比较多,而且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因此导致检测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安全隐患问题,其中对检测人员跟人的人身安全可能会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和影响,甚至无法保证检测人员的安全。正如上文所述的情况,为了加强检测人员的安全防护,笔者建议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建立健全安检机制,不断完善责任制度和相关机制,将检测、安全防护责任等,有效地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高效的安检体系,依靠该体系杜绝和应对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检测安全隐患;第二,对地基基础检测人员加强安全培训,全面提高检测人员自身的安防意识和能力。比如,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开展各种学习、交流活动,从根本上提高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第三,建筑地基基础检测之前,需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检查,尤其是监察员一定要立足实际,对地基检测范围内的各种安全隐患问题、不利因素等进行全面排查,以此来确保其安全可靠性。
2.3对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进行及时的更新,并引入先进技术工艺和标准规范
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标准等,逐渐引用到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过程中,为提高检测工作精度、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在该种情况下,要求检测机构、检测人员,需及时对当前现行的各种检测技术、检测工艺等进行及调整,不符合要求、工艺不精者一律更新,并严格按照最新规范要求开展各项检测工作。
2.4不同建筑地基基础检测工作注意事项
在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过程中,通常有两种地基,不同地基检测时所需的检测方法也不相同,因此实践中应当因地制宜。第一种,天然地基。在对天然地基基础进行检查时,首先要考虑整体环境条件,简单的平地可采用普通的检测方法和手段,而且其检测误差小。第二种,人工挖孔桩基础地基。该种地基检测过程中,主要是针对河流高低、丘陵地带进行施工作业,能够根据基岩和覆土的差别进行鉴别。在此过程中,需准确判断如何在施工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方面要考虑地基基础的复杂性,另一方面要有研究地质情况,找到适合的节约方法。对于检测结果,应当及时进行反馈,不符合规定的结果需及时修正,以此来确保地基基础施工质量。
结语:总而言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是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重要一环,同时也关系着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筑质量,整体安全可靠性、实用性,因此应当加强重视。本文从管理乏力、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以及安全隐患不断等方面就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四点建议,以确保我国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卓志飞.浅述如何做好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工作[J]建筑工程,2012,25(07):452-453.
[2]致立员.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技术[J]工程科学,2013,16(0 2):123-124.
[3]黄群华.浅析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中的若干问题[J] 创新技术与应用,2013,25(01):44-45.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 信息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建筑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目前的第一支柱产业,伴随着这一产业的发展为工程造价管理带来了广阔的管理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工程造价一般来讲是指工程价格。即为建成一项工程,预计或实际在土地市场、设备市场、技术劳务市场,以及承包市场等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建筑安装工程的价格和建设工程总价格。工程造价管理的含义
一是指建设工程投资费用管理,二是工程价格管理。对于区域造价管理的主要部门:滨州市标准定额站首要的是理清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范畴,即工程造价计价依据的管理和工程造价专业队伍建设的管理则是为这两种管理服务的。
1深入开展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
通过有奖知识竞赛、组织人员走上街道散发标准宣传材料5000余册、施工现场悬挂千条横幅、媒体采访报导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营造出全社会学标准、讲标准、用标准的良好氛围。对4家水泥生产企业进行了建设工业产品备案的办理,保证了工程的建设质量。起草了《滨州市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办法》,并争取尽早出台,力求使标准化管理工作有据可查、有据可依。按照省建设厅及省公安厅要求对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全市共检查项目80项,单体工程个数190个,建筑面积160万,下达书面消防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40份,提出消防安全隐患150条,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施工现场火灾多发势头,确保工程质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工程造价日常管理工作扎实推进
完善了各种计价依据解释和政策法规咨询制度,以科学、严谨、客观、公正的态度协调处理工程造价纠纷,出具定额书面解释60余份,口头答复500余人次,维护了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合法利益。 对全市范围内39个新开工程的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实行统一收缴、统一管理、统一拨付,上半年预缴金额达1284万元,有效保障了施工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作业条件和生活环境。对我市范围内191个竣工工程的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进行了审核,审核工程金额达5.6亿元,实现了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对我市范围内39个工程项目进行了施工合同价备案,备案金额6.4亿元,规范了建设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的计价行为。
对我市范围内191个工程进行了工程类别核定,有效制止了高估冒算和压级压价的行为,保障了建设工程发包与承包双方的合法权益。了《关于竹(胶)板模板制作的结算办法》,有力的解决了建设双方主体结算难的问题,给建设市场提供了可靠地数据。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了《滨州市建设工程定额人工市场指导单价》,保障了建设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建设市场经济秩序。组织编制、了2011年《山东省建筑、安装、市政、园林工程消耗量定额滨州市价目表》(电子版)(以下简称本价目表),进一步加强了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滨州市预拌砂浆计价办法》,认真做好全市建设工程预拌砂浆推广应用工作。召开 “《山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意见征集座谈会”,就目前计价依据的使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汇总,并整理成书面资料报省定额站。召开了《山东省建设工程费用项目组成及计算规则》宣贯会议,参加人数520余人次,为新计价依据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滨州市市区2009-2010年度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作为2011年度市区建筑工程报建时参考指标。
3扩展、整合网络资源,创建多元化信息服务新模式
整合、扩展网络资源,及时快捷的补充和更新标准造价管理工作的最新动态。每月深入施工现场,对建设工程(建筑、安装、市政、园林、仿古)的材料价格进行现场调查、摸底,汇总、测算后在“滨州市工程建设标准造价信息网”上6000余种滨州市工程建设材料市场指导价格。加强了工程造价信息网网络会员的管理,发展会员近百家。向省站信息中心按季度上报滨州市建设工程材料预算价格4万余种,滨州市60余种建筑工种人工成本工资单价,真实反映我市建设市场人工、材料价格水平。
4加强监管,强化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管理
起草并出台了《关于加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的通知》,从执业行为、收费标准、重复审核等方面对工程造价咨询行业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进行规范和约束,有效的促进我市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出台了《滨州市工程造价咨询行业自律公约》,并组织了全市23家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签约仪式。自律公约的签订和履行,有益于规范执业行为、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提升执业质量,真正实现 “法律规范、政府监督、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外地进滨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的通知》,并对11家外地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进滨承揽业务办理了备案,严格规范外地进滨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执业行为,净化滨州市工程造价市场秩序。根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要求,对全市23家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开展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对200份工程造价咨询合同进行了备案,纠正不规范合同条款近500条。咨询合同备案结果将作为业绩登记,资质年检和资质晋级审批的重要内容。对全市1255名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进行了业务工作考核,发放了《滨州市工程建设造价管理文件选编2002-2010》,并进行了业务工作考核考试,进一步提高了我市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组织全市327人次的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资格等级报名、培训、考试工作,对考试通过的175人次颁发了《山东省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资格等级证书》和《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资格证书》,不断督促和提高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办理全市造价人员换领、变更证章人员25人,组织全国造价工程师初始注册15人,延续注册18人,规范了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
5积极拓展腾飞造价事务所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拓展腾飞造价事务所业务范围,壮大造价业务实力,相继承揽了滨城创业园、山东惠民康和制药厂、滨州市卫生局、滨城区财政局等多个工程,委托工程总额近三亿元。
6结论
工程造价管理是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方法,在统一目标、各负其责的原则下,为确保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和有关各方面的经济权益而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及建安工程价格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符合政策和客观规律的全部业务行为和组织活动。如何有效地利用投入建设工程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尽量少的劳动和物质消耗,取得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保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就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马楠,张国兴.工程造价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 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不仅建筑规模日趋扩大,而且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了控制建筑工程的质量,就需要对建设工程进行工程监理工作,而试验检测不仅是工程监理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控制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试验检测工作不仅是工程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是进行工程质量监督的有效手段,还是控制工程质量的很重要的技术保证。
我国交通工程试验检测现状
试验检测工作不仅是工程质本文由收集整理量控制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还在交通工程的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近几年来,随着交通基础建设工程的蓬勃发展,我国的试验检测机构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目前全国拥有综合甲级以及专项资质的试验检测机构80多家,具有乙级资质和丙级资质的试验检测机构有1000多家,各种从业人员数十万人。当前我国正处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蓬勃发展期,“十一五”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交通工程建设实现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交通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加快高速公路网和农村公路网的建设工作,因而试验检测工作还有很大的发展进步空间,我国的试验检测体制需要不断创新。但在目前的试验检测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例如交通工程人才不足,试验检测持证人员严重不足,而专业内的领军人物、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更是不足。与此同时,试验检测市场还存在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等问题,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1]
我国交通工程试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3.1试验检测人员的数量、质量不足
我国近几年来虽然培养了大量的试验检测人员,但是并非所有的工作人员都从事试验检测工作,许多试验检测人员或者从事管理性的工作,或者从事其他岗位的工作。此外,试验检测人员还存在总体人员素质不高的情况,具有高等学历和高等职称的高素质人才不多,许多试验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不强,有一部分试验检测人员刚从学校毕业,没有实践经验,很难完成试验检测工作。
3.2试验检测市场管理体制落后
我国目前现行的试验检测市场管理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机制不相适应。试验检测机构的内部管理机制不仅缺乏活力,而且运行机制老化,没有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发展规律办事,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不相适应。而且试验检测人员缺乏相应的服务意识,缺乏相应的市场竞争意识,此外,试验检测机构没有独立性,其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作质量经常受到内部和外部财务、商务或其他方面的压力,试验检测结果受到干扰,不具有公正性。
3.3封闭落后的试验检测信息与先进高效的信息化管理要求不相适应
全省各个试验检测机构之间缺少相应的信息沟通渠道,而且也没有建立现代化的信息传输系统,相应的管理部门不能随时随地的掌握各个试验检测机构的及时信息、试验检测的数据以及现场的工程质量的动态,与此相对的,各个试验检测机构也不能及时了解政府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法律、法规以及试验检测标准、规范的更新信息,各个检测单位之间的资源不能进行共享。[2]
3.4我国现有的试验检测机构与交通工程试验检测规模不相适应
虽然我国目前拥有足够规模的交通工程试验检测机构,但有一部分实验室处于半瘫痪状态,这主要指的是一些施工单位的中心实验室和一些地方单位的小型实验室,这些实验室进行综合检测的能力相对比较弱,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日益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事业的需要。
解决交通工程试验检测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4.1提高试验检测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目前,我国各地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良莠不齐,尤其是试验检测人员不仅人员不足,而且素质也比较低,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没有专业素质较高的高水平的质检人员队伍,交通工程的质量就很难得到提高。为此,要加强对试验检测人员的培训工作,全面整体提高试验检测人员的素质,根据不同的培养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首先是继续加强对试验检测人员的业务上岗技能培训;其次是对对于已经从事试验检测工作的人员要进行后续教育,例如与交通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试验检测规定的学习,对试验检测新标准、新规范的学习等等;最后,对于从事特殊的试验检测的工作人员要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在实际的试验检测工作中,要进行严格的质量自检,加强质量管理工作和质量监督工作。此外,还要加强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4.2各级部门领导加强重视,加强监管力度
各级部门的领导要对试验检测工作高度重视,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试验检测网络,加强对试验检测机构的指导工作,对于大型试验检测设备的购买和布局提出全局性的指导性的意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工作人员和试验仪器设备进行科学的配置。还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质量检查机构和工程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为提高我国交通工程质量提供充实的保障。此外,还要进一步明确省市各级质量监督机构对试验检测工作的管理职责和检查职能,在行政上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方式。各个试验检测机构还要强化自身内部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完善的试验检测质量管理体系,还要坚持“质量第一,数据为准”的工作方针。试验检测机构在开展试验检测工作时,要严格按照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在工作中要坚持原则,工作人员不能徇私情,尽量不要受到行政干预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坚持公正的工作立场,实事求是的对工程的质量进行全面、准确、科学、合理的评价,要充分体现试验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4.3加强试验检测机构之间的试验比对工作
试验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交通工程的质量。针对在试验检测工作中出现的某些测量和检验仪器设备不适用于国家现行质量标准的状况,各个试验检测实验室之间要加强互相之间的比对试验。在进行实验室比对试验时,由一个组织单位准备相应的基准试样,然后再将基准试样分发给各个参与单位,按照已经给定的试验操作指标进行操作试验。然后将实验的结果送交组织单位进行统计分析,最后确定各个试验检测机构试验结果的准确性。通过进行比对试验,可以对试验检测机构的试验环境、试验操作人员的操作熟练水平以及试验的仪器设备进行全面综合的检查,比对试验是衡量试验检测机构技术水平高低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更能确定试验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否,能够保障试验检验工作的有效性与准确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