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7 12:32: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资金风险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引言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问题是我国保险理论界近几年来一直都在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是从现有的文献和论著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保险资金运用的分析主要集中于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扩大我国投资渠道等方面,而对于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从风险管理的视角进行分析研究的还比较少。当前,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用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譬如保费收入递增的压力、产品创新的压力、行业竞争的压力以及适当财务结构的压力等,这些压力都迫使保险公司越来越重视资金的运用,期望通过保险资产业务取得良好的投资收益,来缓解这些压力。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在保险资金的运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包括有一般性资金运用的风险,还包括有基于保险资金自身特殊属性而产生的区别于其他资金运用的风险。面对这些风险,保险资金的运用如何实现预期的目标,如何分散风险、选择投资工具、如何进行投资组合、投资策略如何制定,采取什么样的内部和外部风险控制方法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增强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完善保险公司资金运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资金收益率并有效地防范风险,是目前中国保险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二、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
保险资金在直接进入资本市场后可以在更多的投资品种间进行资金配置,但在具体配置资产时,保险公司既要充分考虑保险资金的负债性质和期限结构因素、各类投资品种是否符合保险资金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管理的要求,还要考虑监管层对最低偿付能力的要求。因此在分析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时应特别注意如下方面的问题。
第一,寿险和非寿险资金期限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投资选择。财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由未决赔款准备金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构成,期限大都在1-2年;而寿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由人身险责任准备金构成,期限可以长达20-30年。由于各类保险准备金均为保险公司的负债,因此在将这类资金进行投资时风险控制相当重要,而资金期限结构上的差别将导致财险公司更注重投资品种的流动性,寿险公司更注重投资品种的安全性和盈利性,由此产生不同的投资选择。
第二,国内保险市场快速增长产生的新增保费足以解决保险公司流动性需求。从保险公司现金流量角度看,基于对我国保险市场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时期的判断,每年不断增长的保费收入将能够满足当年保险赔付和给付的资金需求以及营运费用的支出需要,而以各类准备金形式存在的保险资金需要寻找安全的增值空间,以应对保险金未来集中给付的高峰。
第三,保险资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对收益的要求从理论上分析,与社保基金和QFII基金相比,保险资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对盈利的要求处于它们两者之间,在进行资产配置的过程中会综合考虑银行存款、企业债券、基金、流通股股票、可转债等不同投资品种间的平衡。随着投连险、分红险和万能保险等新型寿险产品销售份额的不断增长,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股票市场的规模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投保人和保险人对股票市场运行周期的判断,保险资金的风险承受能力也将相应提高。
第四,保险资金的盈利模式将呈现多元化趋势。在投资品种的选择上,保险资金可介入的品种除了常规的流通A股、可转债之外,还将介入非流通股的投资,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投资品种的不断丰富,可供保险资金选择的余地仍将不断扩大。目前有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的相继出台,有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业务范围的规定将成为这部法规的核心要点。
三、保险公司对资金运用风险的管理控制
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成立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二是委托专业机构运作;三是在保险公司内设资金运用部门。不论是采用哪种模式,保险公司都是资金运用的决策者和风险承担者,也是进行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防线。为保证资金的运作安全,应有效的安排组织结构、内控制度、管理系统与和风险预警体系。
1、建立健全分工明确的组织架构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涉及的机构和部门包括董事会、总经理室、风险管理、内部审计、风险监督等诸多机构和部门。这些机构和部门职责分工不一样,其协调运作是做出科学投资决策的机制保障。如董事会的职责有负责制定资金运用的总体政策,设定投资策略和投资目标,选择投资模式,决定重大的投资交易,审查投资的组合,审定投资效益评估办法等,总经理室的职责是根据董事会决定的总体政策,负责研究制定具体的经营规定和操作程序,包括多种投资组合的数量和质量比例、制定风险管理人员守则和职责、风险管理评估办法等,内部审计的职责是直接向董事会负责,独立对所有的投资活动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并纠正公司内部控制和运营制度存在的问题,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是分析市场情况和风险要素变化,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研究化解风险的措施,风险监督部门的职责是通过现场和非现场检查,及时、全面、详细地了解资金运用单位和部门对董事会的投资策略、目标达成与实施过程,投资人员的从业资格和整体素质以及胜任工作情况等。
2、制定严密的内控制度
资金运用的决策、管理、监督和操作程序复杂,环节多,涉及面广,人员多,风险大。所以有必要沿着控制风险这条主线,制定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方面,这些制度必须涵盖所有的投资领域、投资品种、投资工具及运作的每个环节和岗位;另一方面,使每个人能清楚自己的职责权限和工作流程,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所有的投资活动都得到有效的监督、符合既定的程序,保证公司董事会制定的投资策略和目标顺利实现。
3、建立资金运用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是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公司要有发达的信息网络,对外要与国内外各个资本、债券、货币市场连接,让有关人员随时了解市场变化情况;对内要与董事、总经理室成员、风险管理、审计、监督、财务、业务部门联接,在系统中及时录入各种业务发生情况。这些信息要足以为决策者提供第一手决策依据,为管理者提供及时详实的分析数据,为监督者提供全面的全科目资料,为投资操作者提供信息平台,同时真实记录交易情况,使准确信息在公司各个机构和部门之间充分交流。
4、建立公司评估考核和风险预警体系
在资金运用的全过程中,有几组指标评估办法是保险公司必须关注和建立的,比如风险评估和监控,资金流动性考核评估、资产负债匹配评估、风险要素评估、资金运用效益评估等。此外,还要健全投资风险预警体系,包括总体及各个投资领域、品种和工具的风险预警,使投资活动都纳入风险管控制度框架内,使公司经营审慎和稳健。
四、加强保险资金运行的监管建议
1、为保险资金运用营造好的法制环境
一是修改《保险法》,进一步拓宽资金运用渠道,并留有一定空间。二是对业已批准办理的业务,抓紧补充制定各项规章,如《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等。三是对保险投资高管人员、具体操作人员规定资格条件;对银行、证券、基金、信托等交易对象限定基本信用等级标准;确定资产委托人、受托人和托管人的职责和标准。四是在拓展投资模式,开放投资领域,增加投资品种和工具之前,要有较长时间的酝酿期,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外国经验,反复讨论、论证,必要时还可听证,听取多方面意见,制定监管法规规章。
2、对保险资金运用范围的划定
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并不意味着不限制范围,全方位地放开。应该根据国际国内经济金融运行环境,结合保险业经营风险的特殊性,按照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要求,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逐步放开保险资金运用领域和范围。可考虑放宽以下限制:一是放宽现有投资品种的比例控制,可考虑进一步放宽购买企业债券的限制和提高投资股市的比例。二是可在国家重点基础建设和实业投资方面有所突破,特别是对水、电、交通、通讯、能源等的投资。三是在适当的时候允许办理贷款业务。四是放开与金融机构相互持股的限制,进行股权投资。五是适度允许投资金融衍生产品,使保险公司通过套期保值有效规避风险等。放开保险投资渠道要循序渐进,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成熟一点放开一点,避免以往那种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状况出现。注意防范保险风险,坚决杜绝因投资不当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造成严重影响,切实维护被保险人利益。除此之外,对流动性差、风险较高的非上市股票和非质押贷款应予禁止,同时还应禁止对衍生金融产品的投机性投资。
3、按投资比例监管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公众对保险的需求加大,我国保险业迅猛发展,保险险种和产品急剧增多。这些产品因其性质、特点、责任周期、成本效益不一样,具体体现在承担责任的时间有先有后,规模有大有小,效益有好有差。相应地,用各种产品所形成的保费收入进行投资,其投资渠道、方式、期限等也应有所区别。我国保险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机制不健全,营运欠规范,资本市场不成熟,资金运用渠道不畅。借鉴国外的监管经验与运营惯例,应选择谨慎经营和监管,在保险资金的运用上进行具体的严格的比例限制。一方面,应对一些投资类别规定最高比例限制,如对企业债券现行规定不高于20%的投资;投资次级债不超过总资产的8%;直接投资流通股的资金不超过总资产(不含万能和投连产品)的5%等。将来保险资金投资渠道进一步放开后,对项目投资、质押借款、投资金融衍生产品、境外投资等同样也要进行比例监管。另一方面,对单项的投资也要有严格的比例限制。如投资一家银行发行的次级债比例不超过总资产的1%;投资一期次级债的比例不得超过该期发行量的20%;投资单一股流通股票按成本价格计算不超过保险资金可投资股票的资产的10%;购买同一公司的债券,投资单个项目的比例,以及对个人贷款等要控制在一定比例范围内;资金存放在单家银行的比例也要受比例限制,等等。总之通过投资比例限制,可以调整高风险和低风险投资结构,选择盈利性大、流动性强和安全性高的不同投资方式进行组合,使投资组合更趋优化。当然,投资比例限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根据市场变化及需求对公司的运营情况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史锦华、贾香萍:保险资金入市的效应分析及其风险管理[J].保险世界,2006(1).
[2]刘新立: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宽及风险管理[J].财经研究,2004(9).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资金风险
一、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1.政策、制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政策风险指国家政策的变化对行业、产品的影响,包括产业政策、利率的变化、通货膨胀等。在中国传统社会阶层结构中,商业做为流动不确定组织来给予压制和管理。国家宏观调控中法律和政策往往交织并用,由此带来了宏观调控的稳定性问题,近年来金融政策和财税政策调整就非常频繁,不同行业、产业的市场主体经常要面对一些不确定的风险。利率的变化有可能会使企业产生债务融资风险,通货膨胀会使企业资金供应容易出现短缺,如果决策不当,将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2.企业资本结构缺乏科学规划。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本(长期负债、优先股、普通股)构成及其比例关系。企业的资本结构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最优的资本结构客观存在时,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即达到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企业采用负债经营方式扩大资金来源已成为许多国有企业的普遍做法,但高负债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高风险。资本结构缺乏科学规划,造成负债比重加大,企业财务管理混乱,会使企业财务管理的各环节缺乏统筹协调配合,造成企业资金匮乏、资产损失等风险。财务风险与资产的流动性紧密联系,如果企业不能以低于收益率的成本随时获取所需资金,必然给企业带来资产流动性风险。企业资本结构的不合理会导致企业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给企业增加财务负担。
3.财务决策失误。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财务管理在国有企业管理中内容单一、层次较低。尽管优化财务决策对现代企业来说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在具体实践中,一些国有企业的财务决策并未被提升到企业战略管理的层次上来。一些企业领导对财务决策的认识不够准确,财务管理就变成了以具体经济核算、日常资金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工作。有的企业领导仅仅凭以往的经验,没有对市场进行深入的调研和科学论证,就盲目进行企业财务决策决策,盲目投资,造成企业不良资产过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资金风险。有的企业监督制度执行不严格,对财经纪律置若罔闻,财务风险极易发生。在决策时缺乏真实的信息,对决策事项未来变化无法掌握,不能获取充分有用的信息。制度环境的不确定性使企业财务决策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造成巨大的财务资金风险。
4.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职业道德有待加强。企业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还是资金回收、利益分配等财务活动,都会使企业面临着财务风险。目前,我国许多国有企业还未建立起完善的财务风险预测、预警、防范和控制系统。该进成本不进、该摊费用不摊、该提折旧不提,人为调节利润、未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调查就盲目赊销等现象在很多国有企业内部普遍存在。一些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缺乏足够了解,风险意识薄弱,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由于风险意识淡薄,大量潜亏挂账的现象,人为制造财务风险,致使财务风险时有发生。在市场经济中的国有企业财务人员的各种欺诈、违约、投机取巧等现象屡见不鲜。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降低企业财务资金风险的重要保障,国有企业的良好职业道德建设是事业提升的基石。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在违约及债权债务关系严重扭曲等方面,这些都会降低企业信用度,使企业的经济合同履约率和偿债能力降低,影响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营,造成资金占用过量,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
二、国有企业财务资金风险防范的对策
1.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和企业领导者的风险监控意
识。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科学的管理理念指导下,认真分析研究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根据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企业生产经营特点,调整企业财务管理政策,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通过科学的流程设计来实现风险的防范、控制和化解,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思想是先导,有什么思想就有什么行动。人始终是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而在人员思想上存在的风险,则是最大的风险。目前,财务风险突出集中于人财物管理上,具体为:重要工程建设方面的风险、重大资金支出方面的风险、重要人事任免方面的风险和大宗物品采购方面的风险。国有企业领导者也要加强风险意识,将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健全企业的风险监控机制和风险管理流程,优化风险监控制度,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的财务风险进行有线监督。我们要大力开展风险防范教育,切实提高防范廉政风险的意识。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加大从源头上防范廉政风险的力度。落实岗位职责,建立科学有效的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坚持从严执纪,充分发挥查办案件对风险防范的保障促进作用。
2.健全财务组织机构,注重财务风险管理的系统性。对一个国有企业集团而言,要实现对整个企业财务活动的有效监控,必须有健全的、科学的、具有较强执行力的财务组织机构。国有企业应成立财务风险管理委员会,根据企业经营管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下设各专业风险防范小组,通过不同层面制度的设计,形成了互相牵制的管理体系,制定与企业愿景相适应的战略目标,保证企业的各项财务符合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企业战略目标。另一方面,企业还要建立财务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分析评价潜在的财务资金风险可能对目标实现产生的影响,对需要进行控制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企业规避财务资金风险。财务资金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它需要企业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当企业全体成员将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目标分解到各自的实际工作中时,并通过工作流程、制度、考核等反应到他们的实际工作中,他们就能用明确的职能来保障目标的实现。总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当前国有企业财务资金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它对规划企业的财务资金风险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细化财务内部控制岗位作业流程。为防范国有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财务内控岗位职责作业流程要以IS0标准格式编写,岗位标准流程的编写应以熟悉业务的骨干为主,并吸取相关人员的意见。同时企业管理人员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财务风险指标,测定平均值为风险点,并且通过财务指数进行量化。
4.加强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应控制风险因素,预防风险的发生,对内应该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减少因交易对象违约、投机取巧等给企业带来的重大损失。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会计人员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规范他们的职业行为不可缺少的环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恪守这道底线,最主要的是必须自觉做到“五个坚持”:第一必须坚持学习和修养;第二必须自觉坚持廉洁自律;第三必须坚持依法规范用权;第四必须自觉坚持接受监督;第五必须自觉坚持履行双责。会计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把职业道德教育融进每一名会计人员内心,培养实他们事求是、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道德品质。
总之,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财务资金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风险的不确定性,正确评价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在此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正确分析和防范财务风险。我们必须坚持全面分析的原则,这样才能到防范企业财务资金风险的最佳、最有效的途径。
参 考 文 献
[1]宋金良.浅议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经营管理者.2009(17)
[2]徐春荣.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J].南方论刊.2009(12)
摘要:本文从国外私募基金的运作机制入手,对比国外私募基金,从法律、政策、金融手段、信用制度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私募基金发展现阶段所面临的风险,并且提出相应的风险监控措施。
关键词:私募基金运作机制风险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已成为亚洲最为活跃的潜力巨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之一。我国私募基金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其雏形是以政府为主导,主要为高科技企业融资的风险投资基金,真正意义上的私募基金发展滞后。20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非正规私募基金发展迅速,先期进行风险投资的公司也有相当部分转为私募证券基金。
一、国外私募基金运行机制
(一)设立程序与组织结构
私募基金一般由两类合伙人组成。第一类称一般合伙人(GeneralPartner),相当于基金经理,指的是创设基金的个人或团体。一般合伙人处理私募基金的所有交易活动及日常管理。第二类是受限合伙人(LimitedPartner)。受限合伙人提供大部分资金但不参与基金的投资活动。在筹划设立私募基金时,一般合伙人通过与受限合伙人签订《合伙人协议》来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私募基金的一般合伙人在前期准备就绪后,就可以出售基金单位了,美国法律对私募基金出售的规定非常严格,不允许私募基金进行任何的广告宣传。投资者一般通过四种方式参与投资:(1)依据上流社会的所谓可靠信息;(2)直接认识某个基金的经理人员;(3)通过其他的基金转入;(4)由投资银行、证券中介公司或投资咨询公司的特别介绍。一般合伙人向事先确定的每—个潜在的投资者送交私人募集的买卖契约文件(包括《合伙人协议》),向他们提供与有经验的投资者进行面谈的机会,或者提供投资咨询。最后,与投资者签署《合伙人协议》,吸纳投资者的资金。这样,一家私募基金便宣告成立。
(二)运作特点
1.严格限制投资者的范围
私募基金的投资者主要是一些大的机构投资者和一些富有人群,比如美国法律规定:投资于私募基金的投资者必须是“有资格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必须拥有500万美元以上的证券资产,并且最近两年的年收均入高于20万美元,或包括配偶的收入高于30万美元,如以法人机构的名义进行投资,则净资产至少在100万美元以上。
2.封闭式的合伙基金
私募基金大多是封闭式的合伙基金,不上市流通,在基金封闭期间,合伙投资人不能随意抽资,封闭期限一般为5年或10年。
3.黑箱操作,投资策略高度保密
私募基金基本上都是黑箱操作,投资策略高度保密,私募基金无须像公募基金一样在监管机构登记、报告、披露信息,私募基金的经理人在与投资者签订的协议中一般要求有极大的操作自由度,对投资组合和操作方式也不透露,外界很难获得私募基金的系统性信息。
4.主要投资于金融衍生市场,投机性强。
私募基金的背后一般没有实物资产支撑,专门在金融市场从事各种买空、卖空交易,并从中获取高额的投资收益。尽管私募基金的投资方式不尽相同,但是私募基金大多雇用专业人士负责基金管理,采用精确的数量模型,对投资交易实行所谓的程序化投资决策管理。
二、我国私募基金风险
对比国外私募基金的运作,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政策、金融市场以及信用制度种种因素的不健全,是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面临更大的风险。
(一)法律与政策风险
私募基金是指不采用公开方式,而通过私下与特定的投资人或债务人商谈,以招标等方式筹集资金,其实质是一种私募融资。我国基金发行的主体只能是金融机构,而这样的私募基金没有合法的投资主体资格,也就是说它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出现了纠纷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我国对私募基金的政策处于调整和规范中,在这一过程中如果管理层对某些私募基金进行取缔或关闭,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目前私募基金的投资人主要是上市公司、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人富豪,一旦规范化之后,将有很大一部分灰色投资将被迫撤出,尤其是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的资金会受到约束。
(二)市场风险
私募基金的操作手段是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对冲,在控制风险的同时,也加大了风险。在目前中国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不完善甚至不存在、基金管理人素质不高的条件下,私募基金主要依靠在证券市场上“做庄”或跟庄获取收益,既影响了证券市场的稳定性,也使其面临的风险扩大。
(三)信用风险
目前私募基金的运作机制,一方面是靠管理人必须持有较高的股份(10%~30%),以进行利益捆绑,另一方面,是靠管理者良好的个人信用和盈利记录。但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任何合同都是不完备的、不充分的,任何信用都是有限度的。如果客户与管理人中的某一方不遵守合同,从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受损的一方缺乏有效的保护手段.可能会以不规范的方式解决不规范的问题,导致出现严重的后果。
三、对于我国私募基金风险监控措施
(一)推广有限合伙型私募基金
投资者能够以有限合伙人身份投入资金并承担有限责任,而基金管理人则以少量资金介入成为普通合伙人并承担无限责任,基金管理人具体负责投入资金的运作,并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收取管理费。在资本市场中,设置有限合伙制度,建立有限合伙企业,可以解决困扰已久的不少问题。例如,由于保底分成条款引起的委托理财纠纷,在有限合伙制度下,可使所谓的扰乱金融市场秩序与保障契约自由之争成为伪问题;
(二)大力加强投资者的风险教育
西方的证券监管机构之所以认为,私募基金不必像公募基金那样进行严格的信息披露和监管,主要是私募基金投资者成熟、有理性,能够承担风险,自己具备了对基金经理人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监督的能力。
论文提要:本文从资本转换和增值的角度,阐述了财务风险的本质,进而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析了形成财务风险的原因。
风险是事件的不确定性引起的,由于对未来结果予以期望所带来的无法符合期望结果的可能性。简言之,风险是结果差异引起的结果偏离,即期望结果的可能偏离。财务的本质是本金,即资本的投入与收益。
一、财务风险的本质
公司财务收益及财务结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即认为存在财务风险。由于来自不同风险源的各类风险综合作用的结果终究会反映在财务信息上,因此财务风险可以看作是公司风险的集中体现及最终表现形式。
既然财务风险就是财务结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那么财务风险的本质应该在资本投入生产后收益达不到预期结果的可能性,是资本价值形态转换的风险。
财务风险形成于资本的流动过程中。从资本的垫支到资本增值的创造,最后是资本垫支的回收过程。资本循环的每一步都印上了财务风险的痕迹:本金垫支伊始,风险就已经启动;资本价值转换和增值的过程,就是风险的转移和积聚过程。所以说,财务风险是资本价值经营的必然产物。
二、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财务风险形成的内部原因及内在财务风险分类
1、内部原因。(1)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2)财务决策和管理缺乏科学和有效的制度。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企业内部经营活动是指资金从筹集、投入、运营、收回到收益的分配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
2、内在财务风险分类。在此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生产经营环节内部因素的影响而可能引起财务收益的不确定性,称之为内在财务风险。内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筹资过程中负债资金数量和筹资成本以及偿还时间;资金投入过程中的投向、数量、结构;生产运营过程中的收入、成本、经营管理水平等;收益分配过程中收益的确认以及收益分配政策、数量和形式。上述这些因素的影响引起的内在财务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筹资风险。它是由于负债融资不能如期偿还而带来的风险。该风险可分为收支性风险和现金风险,收支性风险为收不抵支造成企业不能到期偿债以至破产的风险;现金风险为企业某一时段上现金流出额超过现金流入额而造成手中没有现金偿还到期债务而带来的风险。
(2)内部投资风险。它是指企业对内部资金投入所产生的风险。投入资金不足会破坏生产经营的连续性;投入资金结构比例不合理会形成流动比率过高或过低,固定资产闲置或不足;投入资金效益低等都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
(3)经营内部风险。它是由于企业经营收入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风险。这里主要指经营管理不善而造成的风险。主要有销售风险、成本风险、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风险等。这些风险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密切相关,因此称其为内部风险。
(4)收益分配风险。它是指收益确认是否适当和收益分配政策是否科学以及分配形式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企业的发展要求等而产生的风险。
(二)财务风险形成的外部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它也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运输企业增加了营运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目前,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供求变化多端,汇率随之变化,从而产生风险。上市公司哈高科按照分行业的数据计算,该公司大豆深加工行业所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64.28%。
因此,大豆深加工是该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2007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大豆遭受严重挫折,榨油行业大批企业亏损,相应的豆粕价格也在高位波动,影响甚大。2008年年初国内外大豆价格大幅飙升,下游生产企业面临豆粕价格上涨带来的风险。企业在原料采购中没有话语权,处于相对被动地位,只有依靠自身能力消化高成本带来的外部风险。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一)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而言,获利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指标最具有代表性。
(二)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因此面临财务风险,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采取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和分散风险等策略防范财务风险,这对于降低和化解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控制
1、筹资活动风险控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造成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而对于借入资金而言,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实行负债经营而借入资金,将给企业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的不确定性。
2、投资活动风险控制。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在决策中要追求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体现稳健性原则的平衡器作用。
3、资金回收风险控制。企业财务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资金回收。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有必要降低它的成本,包括机会成本(常用有价证券利息收入表示)、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坏账损失成本。应收账款加速现金流出,它虽使企业产生利润,然而并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反而还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因此,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应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并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建立销售责任制。
4、收益分配风险控制。收益分配是企业一次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留存收益是扩大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扩张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高速发展,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应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一定水平,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格,由此形成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
参考文献:
关键词:海外工程财务管理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论文结合笔者自身近些年来在公司海外石油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阐述了海外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分析了其所面临的重大风险,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财务管理重点环节
(一)以资金管理为中心
在海外石油工程项目中,对于财务管理一定要对资金管理高度重视,并以资金管理为核心。当前在海外项目中,通常会出现流动资金非常紧张、资金较为分散以及管理人员缺乏对资金成本的意识。要想做好资金管理工作,必须同时做好资金管理集中化和资金使用高效化两个方面。
(二)加强项目成本费用控制
通过加大项目成本的控制力度,可以大大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关于项目成本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设备、材料采购成本控制;油、材料消耗成本控制;人工成本控制以及其他成本控制。
(三)加强外账和税收管理
1、做好外账管理工作
一般情况下,为较好应对所在国不定期的财税检查,企业会选择招聘一些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同时有良好的英文水平当地会计师专门处理外帐。同时还要与当地的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必要的服务协议,在保证做好外帐审计和纳税申报工作的基础上,绝对不能因为财务人员自身的低级工作失误而给企业带来高额的罚款。另外,中方的财务人员首先要对当地的会计和税收政策有较深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具备良好的外文沟通表达能力,做到与外方财务人员及时有效沟通,实现外帐工作高效可控管理。
2、充分研究税收政策
海外公司应该严格遵守所在国家制定的相关税收规定,及时向当地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同时为了能够及时准确的熟悉该国的税种、税率大小、征税的方式以及税收的相关优惠政策,选择各种合法避税和抵免税收的途径和措施,正确解读合同中的纳税条款,可以聘请当地具有雄厚实力的税务咨询机构。以笔者所在公司的某一海外项目为例,当地税法规定,从国外永久性进口生产性的固定资产,进口增值税能够直接抵减企业应缴所得税额;当地直接购买的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的40%,可以抵减当年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此政策为本海外项目带来了近1000万美元的税收优惠。
二、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
在海外石油工程项目中,由于其客观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其他不可控制因素,企业的财务风险也是始终存在并处于连续变化状态中。
根据在海外项目多年的工作经历,现将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总结列示如下:
(一)资金风险及防范
1、资金回收风险
大部分的海外石油工程项目,通常会出现资金结算延迟的现象,造成了一定的资金回收风险。一些业主由于资信不佳导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成为坏账,虽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但仍可能会陷入“赢了官司却要不回钱”的尴尬境地。
因此,公司在招投标环节应加强对业主的信誉、能力、资本等条件评估工作,最大程度地降低坏账损失发生的风险。
2、资金安全风险
海外石油工程项目所在国大多是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外汇政策等不稳定性增加了项目资金的安全风险。
因此,在海外施工过程中,在保证项目向前推进的原则下,尽可能的降低库存资金,选择将大部分的资金储存到信誉度高的外资银行中。通过安全的渠道,将多余的资金及时汇回国内,尽力保证资金的安全。
(二)汇率风险及防范
在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结算时,通常以美元或者所在国家币种进行资金结算,所带来的汇率风险也增加了财务风险。
因此,企业应根据对美元和当地货币汇率走势的预测,适当调整美元在整个结算价款中所占的比例,在合同中适当加列保值条款,能更好地补偿汇率风险带来的损失。
(三)成本管理风险及防范
因为海外石油工程项目周期较长,其外部成本也会受所在国社会环境、材料价格、物流运输以及汇率等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项目管理偏差,直接对项目的成本控制有效性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可以采取先收取分包商一定的履约保证金、根据项目执行情况要求分包商预先垫付一定比例资金等措施,降低成本管理风险。
(四)税收管理风险及防范
海外石油工程项目执行时,国际化经营管理经验的欠缺、缺少系统税收风险管理办法、对项目所在国家的税收制度不够熟悉等,都会大大增加税收管理带来的风险。从项目最初招投标,到中期项目谈判,再到谈判成功后的启动运营,都始终伴随着税收管理的风险。
因此,海外项目人员应积极地分析项目各阶段所涉及的税种、税率,对各种可能的融资模式的税务成本和税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和合理筹划,实现企业税负的最优化,同时应设置税务风险管理部门或岗位,有效地进行税务管理和风险控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外石油项目的开展对企业来说机遇与风险并存,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者的能力和智慧有着更高的要求。我们也相信,只要理解并运用好国际通用的基本模式,加上丰富的财务管理手段,最大程度发挥企业的优势,必定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走出一条快速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房地产企业取得土地较难,且具有资金投入庞大、市场流动性较差、开发周期长的特点。因此, 作为房地产开发论文,资金管理无疑是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研究房地产企业的运营机制、资金的管理以及国家的政策趋势,将有利于房地产企业避免资金链断裂现象的发生,保证企业的健康稳定运行。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论文,企业资金,资金管理论文
一、房地产企业资金介绍
(一)房地产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
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为三个方面。首先来源于自有资金,包括股东所投入的资本以及企业的留存利润,这些费用主要用来支付取得土地的价格以及前期的税费等一些房地产开发的前期费用。其次是来源于借入资金,借入资金主要通过向一些金融机构贷款等如房地产开发贷款、信托等。按国家相关的规定,房地产企业的自有资金应不低于开发项目总投资的百分之三十。房地产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还包括销售回款(含预售房款),销售回款在开发企业的资金中占有较大比重,将有利于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解决企业前期建设资金及逐渐偿还银行贷款。
(二)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
1. 资金管理的复杂性
房地产企业的投资一般具有比较长的周期,要开发一块地需要涉及方方面面,同时一些房地产企业的子公司比较分散,相对而言资金管理难度大,同时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综上可以看出房地产企业的资金运作比其它企业更为复杂。
2.资金运筹的互补性
不管是房地产方面的开发还是投资,都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分阶段的投入自然也会产生分阶段的收入,这些都保证了房地产企业资金的互补性。回收的资金可以继续进行投资,实现资金的合理利用。
(三)房地产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高负债
作为一种资金密集型产业,房地产企业开发项目时往往有着庞大的资金链,缺少项目资金是当前房地产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很少有企业能够依靠自有的资金来实现公司的整体运营,我国对于房地产企业的IPO和股权再融资有比较严格的限制,为了进行融资,大部分的房地产企业都是通过银行借款来实现,这就导致了房地产企业具有较高的负债率。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我国的房地产企业的负债率之高,象一些大型的房地产公司如万科和绿城等,都具有高达70%的负债率,其中2012年的负债率达到了80%,甚至有些房地产企业的负债率达到90%。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房地产行业虽然能够取得比较大的利润但是也具有很大风险,在这种高负债率的情况下,一旦国家政策或者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发生改变就会无法形成有效的资金回笼,从而造成无法按时偿还债务的现象,严重的将会导致企业的破产。
2.融资形式比较单一
房地产行业所具有的资金密集型的特点造成了房地产行业的融资形式比较单一,我国的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途径主要来源于银行的贷款。随着近年来我国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力度越来越强,政策也在随时改变,银行对于房地产企业的贷款也有了越来越多的限制,银行一直在调整其相应的信贷政策,对贷款方进行严格的信用审核与风险控制,提高了贷款的标准和条件,对于那些自由资金和相关证明达不到要求的企业拒不提供贷款,同时还严格限制了资金的使用。综上所述,这种单一的融资形式在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的影响下很容易造成资金断裂的现象。
3. 资金回款问题
上面介绍过房地产企业的回款资金主要来源于购房款,但是这种回款来源并非稳定,房地产的销售状况直接影响回款金额,当政府出现限价或者限购、限贷的调控时,或者一些当地政府实施一些资金管理制度时,就会造成资金回笼出现问题,回款不稳定,从而造成企业的资金压力较大,甚至有些企业为了加大资金回笼的速度,不得不考虑降价,而降价幅度决定于资金要求。
(四) 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管理
1.加强项目开发进度管理,按时完成计划进度
整个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进程主要包括:土地使用权的获取,开工后的施工建设阶段和项目销售、产证办理等,整个周期可能会持续三到五年左右,这种开发周期长的特点,使企业在对项目管理时必须要严格控制项目的实施过程。房地产企业实施销售之前,都是处于资金纯投入的阶段,包括房地产开发成本以及其它相关费用,这些环节如果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资金链。对整个项目开发的进度进行控制对于保证房地产企业的顺利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保证资金回笼非常重要,必须严格根据项目的计划进度对整个项目的运行进行管理,尽量按原有计划进行项目的开发,做好资金的配置,减少资金积压现象,降低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资金风险。
2. 合理控制融资方案
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企业集团会计策略
一、企业集团会计风险的诱因
1、会计资料信息不真实是主要原因之一。任何企业活动都需要有真实的会计资料信息来对应,这些资料信息也是企业集团的属性体现,是外界了解企业集团运营状态的重要依据。而部分企业集团为了自身的某些利益要求,肆意更改会计信息,营造表面现象,使得会计信息资料没有真实性,甚至存在大量的假帐。这样会引起外界对企业集团的错误认识,无法得出客观的评价,为企业活动带来更大的风险。而对于外界投资者来说,会计信息的失真会严重影响自己的判断,而当发现自己的错误决定后又回抽资金,如此形成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
2、违背是重要的成因。谨慎原则要求企业集团在会计核算时还应该对将来可能产生的费用支出或者资金流动方向作出基本评估,并计入本期损益。也就是对未来可能要产生的费用或损失提前做好准备和分配,规避资金风险,让会计资料能够真实、可靠地反映出企业财务状况,确保财务的稳定性。而我们纵观此次美国的金融危机。表面上看来,是由次贷问题引起的外债偿付危机。由于大量不确定性的风险投资造成外债过高。而紧张的外部环境使得这些资金无法回笼造成银行资金流断裂而坏账急速扩大,外债无力偿还,继而引发股市、汇市的频频波动。这一些都源于对未来资金损失项目和风险预计不足,没有保持足够的谨慎态度,金融机构盲目降息,降低资金投放门槛财务管理论文,最终导致了资金的断流,引发了这次金融危机。
3、监督乏力不力致使企业集团无法合理分配资金,财务出现混乱。当会计监督不力时,我们会看到盲目的生产投资,杂乱无章的资金流动,经常是行政花钱、会计记账,一切等事后核算。企业集团中出现的乱消费、无计划的生产、盲目攀比等不良财务支出,会计监督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最终会引起财务系统的紊乱甚至瘫痪。
4、无法把握整体经济脉搏。在我国,存在很多企业图一时的利益,不考虑和充分预计国际经济形势,盲目生产、兼并或者签定短期巨额合同,这样有可能在短期获得利益,但是一但国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由此很可能给企业财务带来严重考验,使得企业抗风险能力大大降低。
5.会计人员素质亟待提高。部分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无法在岗位中发挥足够作用,有的因为素质不够良好而在工作中表现出服务态度欠缺,操作行为不规范,粗心大意而出现会计差错;还有个别企业会计的道德素质低下,对企业缺乏忠诚,勾结外部人员肆意侵害企业利益,引发经济案件,这一类的会计人员属于违法人员,应当以法律的方式处理;其次是会计岗位职责的设计缺乏束缚和管理,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纰漏,操作章程、制度均不够完善,严重影响会计人员的办事效率和质量,影响企业集团各部门之间协同工作。
二、金融危机下企业集团加强会计工作的意义
1、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现代企业集团发展的根本需要。在加强宏观调控、改善经营管理以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会计工作是一项基本的经济管理工作,也是重要的环节,针对一个企业集团而言,制作并提供客观的会计资料,是对会计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会计工作的主要任务,而实际的会计工作中,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取决于基础工作是否到位。而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已经涉及到会计资料使用者及时知情的合法权益;影响到会计资料基本功能的发挥;影响到利益分配,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运作。而这一切都源于会计基础工作。可见真实的会计资料,详尽而客观的会计信息对于一个企业是多么的重要。
2、抓好会计基础工作,符合会计工作秩序规范化的基本需要。理想的会计工作,应该以良好的会计基础工作为本。最近几年,我国非常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随着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和股份制的实施,更多的人开始关心企业的会计报表和它的真实性,要求得到企业真实客观的财务信息,这在客观上也要求会计工作要符合基本规范。
3、会计基础工作关系到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工作者素质的提升。会计基础工作的良好有序进行是整个会计工作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如果基础工作都做不好,会计信息根本就谈不上准确、真实、客观了,也谈不上有效率地进行会计工作财务管理论文,也无法实现会计工作水平的提升。现实情况告诉我们,部分企业集团会计工作出现秩序混乱、欠缺管理、假账、账目不清现象,这样的会计工作是不可能发挥会计效果的。
三、金融危机下企业集团的会计策略
1、是保障信息客观真实的重要手段。在现今经济体制中,信息存在着不对称性,而强制性会计披露制度可以规避这一问题,也是投资者利益不遭受侵害的基本保障。推行强制性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也是符合加强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要求的,是市场监管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集团应该尽到基本义务。针对信息的不对称性,会计信息的披露前提以及时、准确、客观为主。
2、建立和规范企业的财务治理结构是对企业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的基本措施。在现代企业机构中,企业治理结构是实现内部控制的结构保障,建立合理、规范的企业财务治理结构,是有效控制、实施企业活动的关键。基于此,首先要发挥的价值信息优势,制订企业合理的产销评估数据,降低无产劳动带来的损失;抓住企业产品特点,提高产品功能,降低成本。这些突进都是要依靠财务部门的合理方针的制订来实现。除此之外,还要拓宽财务考核领域,以财务为中心的考核体系。核算产品的有形、无形成本;将成本管理的中心转移到成本控制;推行成本责任制,在内部划分核算单位,设立中心,公正地评价成本中心的绩效,使财务部门在全员和全过程财务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3、实行财务的集中管控必不可少。
(1)对采购供应系统进行集中统一采购,在采购中进行对比,筛选优势成分,降低成本。取消核算实体的物资部门,由集团总部物资部门全面负责,减少中间不必要的环节。同时,对硬件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优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2)资金要实行集中管理。利用结算中心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取缔下属企业的分户,将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权限上移到总部,以统一的银行账户直接对外,保证了资金使用的效率,也强化了资金管理。
(3)销售要集中管理。作为企业的终端业务,销售业务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对其实行集中管理可以将产品的优势最大化,销售决策权集中于上层,能够更加果断的把握销售时机,也是最终实现集中管理的必要前提。
4、让会计行为必须实现规范化、有序化。企业集团的任何经营活动都是最终通过会计核算反映出来的。因此,加强会计控制自然要从加强内部控制入手。首先是要提高会计监管的力度,提供足够的监管资源,分配监管责任,监管工作定期报告,真正实现财会工作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完善的有效机制。再次,是要对会计事后业务进行监督,进行内部审核,实行自动网络与外部对账相结合财务管理论文,实现网络自动化与人工操作的有机结合。最后,会计人员的任何活动都要依法进行,遵守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拥有良好的道德标准。
5、适时调整负债结构,组织低成本存款,定期与活期存款比例进行合理配置。贷款结构进行优化,提高资产质量。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要加大,正确计算和科学地对资金预测,灵活调拨资金,大力压缩库存现金,降低无息资产的占有比例,有效地转化为有息资产,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率。
6、企业人员的素质是企业活动开展的前提。首先,应从企业领导做起,提高全员的企业共存意识,只有企业全员齐心协力谋求发展,企业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生存。做好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其次对员工实施严格的录用制度,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质量,只用有用之才。适时的对现有员工进行技能考核,了解员工的实效状态。
总之,金融危机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定问题积累后的集中爆发,它的出现要引发是经济系统全方位的思考。会计思想在当代企业集团中的合理运用是规避风险,规范企业活动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会计国际趋同及国外相关组织近期动态,会计研究[J],2008年第5期
[2]葛家澍,占美松,企业财务报告分析必须着重关注的几个财务信息-流动性、财务适应性、预期现金净流入、盈利能力和市场风险[J],会计研究,2008年第5期
【论文关键词】财务稽核;资产信息一体化;风险防范
一、财务稽核
1、财务稽核的概念
财务稽核的概念是单位财务部门稽查并核实本单位管理范围内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行为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合法并且及时有效。财务稽核是一种财务监督行为,这种监督区别于包括国家主管部门监督和外部审计监督的外部监督,同时也区别于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内部监督,是财务会计系统自我检查、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
财务稽核以风险防范为重点,对财务活动的依法合规性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实施监督行为。稽核的对象是单位财务活动各个方面,由财务部门来执行,主要工作方式是日常稽核和专项稽核.
2、作为一种财务活动的核查监督行为,财务稽核与审核、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联系和区别
(1)审核。目前一般的财务审核工作局限于会计基础工作的审核,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是否准确;审核报表的编制有无错漏或明显失误;另外审核财产物资的清点与盘存工作,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这样的审核工作远远不能满足现在财务管理活动的全面监督与核查。
(2)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内控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由于内部控制主要精力在按标准抽取样本量,检查定性、定量指标审批手续是否完备的复核性测试检查中,对相关流程控制点业务内容的实质性检查涉及不多。
(3)内部审计虽然能够对会计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对资产的安全、完整,对企业自身经营业绩、经营合规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并不能完全渗透于财务管理活动中,因此无法对所有财务管理活动无法实现即时的、全面的稽查核实。
二、财务稽核现状
虽然《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都明文规定会计机构内部应当建立稽核制度,但目前财务部门内部一般都只是设立一个审核岗位,并没有专门的财务稽核制度指导下的财务稽核工作体系。现行财务稽核范围也不够全面,一般都只是类似于审核工作内容,比如对凭证、账簿、报表进行审核,并且对会计核算和财务收支的合规性与合理性进行审核。现代财务稽核的工作内容包括规范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财务管理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稽核重大投融资、对外担保、资产采购、资产处置及会计政策变更等重大财务事项的合规合法性等。财务稽核工作的现状距离现代财务管理活动的要求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我们需要弥补和提高的。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监管力度,国资委、国税总局等部委也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对中央企业的管理考核和监督检查。发电企业作为倍受媒体和社会舆论关注的行业,接受外部政府主管部门的检查也比较频繁。因此,发电企业必须强化自身监督的力度,规范企业行为,提升管理水平,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由此可以看出,财务稽核工作的现状距离现代财务管理活动的要求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我们有必要尽快大力开展财务稽核工作的制度建设以及在此指导下开展具体实施工作,强化财务自律机制,规避财务管理风险,为财务管理工作保驾护航。
三、财务稽核的方式
1、稽核方式
(1)日常稽核与专项稽核
日常稽核是本单位财务部门内部开展的对日常财务会计工作同步进行的核查。
专项稽核是对本部门或所属部门重要财务事项或涉及到财务的重大经营事项所进行的事前预防性或事后监督性的核查。
(2)在线稽核与现场稽核
在线稽核是通过财务信息一体化的平台,对本单位财务部门的日常业务或所属单位财务事项进行的网络在线核查,全面推行财务在线稽核,可以提升稽核工作效率,加强财务监督,而且可以实现全方位在线稽核覆盖,在线稽核可以对会计业务核算、资金收支等多方面,对资金支付、成本费用、燃料管理、预算执行等重点业务进行动态核查,实时发现和排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现场稽核一般应用于专项稽核,或与在线稽核相结合的方式应用于专项稽核。主要以现场听取被稽核单位情况介绍,审阅、检查、核对、分析相关财务资料等做出稽核结论。
(3)借助外部力量实施财务稽核
稽核工作需要时,可以聘请专家或会计事务所对财务业务方面潜在的税务风险、审计风险、内控流程设计等内容进行稽核,稽核人员可以参考、利用这些专业的稽核结论对稽核事项做出判断和评价。
四、建立由不同层次稽核组成的防范财务管理风险的防线
1、自身稽核
自身稽核以财务工作各个岗位为基本单位,覆盖财务全部业务。每个岗位根据本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要求,按照规定的执行频率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自身稽核。每个岗位都承担自身稽核职责,建立起财务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防线。
2、财务部门的定期稽核
财务主管和稽核人员负责本部门的定期稽核,对本企业一定时段的业务,按照规定的执行频率,对这一时段的业务按照日常稽核工作的规范进行审核,这也是财务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由此建立起防范财务风险的第二道防线。
3、资金、核算等各财务业务的专业稽核。
财务各专业职能岗位承担专业稽核职责,根据本专业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按照规定的执行频率对本专业关键稽核环节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对前面的稽核环节进行复核。
4、稽核专责全方位的稽核。
在完成上述三个层面的稽核的情况下,稽核专责部门或人员根据上述稽核的结果,开展全面性的普查、有针对性的重点核查或二者结合,对一定时期的财务管理事务进行全面稽核检查、对某些特定管理事项或单位部门进行重点稽核检查。
通过以上四个层次的财务稽核,组成一个完整的财务稽核体系,能够不留死角的全面涵盖财务会计各项事务,既全面、深入地完成财务稽核各项工作,又兼顾成本效率原则,建立多角度的全面稽核的管理机制。
五、下一步财务稽核工作重点
除了日常财务会计基础工作的稽核外,财务稽核内容重点放在资产保值增值、资金安全完整等方面,加强在资产信息一体化的平台上在线稽核的方式方法的研究和运用。根据上级单位的要求和本单位工作计划的统筹安排,在日常稽核的基础上,结合在线稽核,开展对专项或重点单位的现场稽核。
具体做法如下:
(1)将日常财务稽核工作的主要内容标准化、规范化,把会计基础工作、成本管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等业务的管理流程、关键工作点、稽核方法、稽核所需资料、工作底稿编制成模板,提高稽核工作效率。
(2)关注现金流量稽核,开展以资金稽核为重点内容的财务收支稽核,加强资金的在线控制,对大额支付、成本费用、燃料等重点业务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和排查经营管理中的资金风险。
(3)加强资本性支出稽核,严格控制项目成本造价,对基建、技改、大修等工程项目的资金来源、项目概预算、支付进度款、竣工决算等项目管理的重点环节实施严密稽核,降低了项目造价,也就是降低建成后的生产成本,从而增加经营效益。
六、资产信息一体化环境下的财务稽核几点新内容
发电企业有着巨大的资产规模和密集的资金,在生产运行和信息管理方面水平较高,需要也适应一个在统一平台上的信息一体化系统,以达到高度集中的管理高度集成的数据。随着财务电算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发电企业开始采用资产信息一体化系统作为管理平台。这样,生产经营业务通过资产信息一体化系统平台处理后,同时有系统程序的提示和控制,传统意义上的或直观上能够发现的一些错漏、失误已经能够避免,比如凭证借贷方、账账、账实之间的勾稽关系在资产信息一体化平台中是肯定能够相符的。而另一方面,出现错漏和失误的方式方法也发生了变化,出现的错漏和失误甚至是舞弊现象不会留下任何纸面上的痕迹,这就使得财务管理风险更加隐蔽,识别、评估和应对的难度更大,财务稽核的内容和工作重点也应随之做出相应调整。
1、岗位和职责
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财务部门设置的岗位更多的适用于手工处理的工作手段,实行资产信息一体化后,这种将财务会计业务割裂开来处理的岗位设置已不太适应新的管理流程的需要。而且随着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及网络平台的使用,稽核人员应加强信息化培训,初步掌握的系统安全管理、流程维护等信息知识,提高财务信息技术的稽核能力。
2、各岗位之间牵制
现行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出纳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及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但在现实工作中,往往由出纳人员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账,也就是在计算机环境下的录入现金银行记账凭证。这样造成现金、银行票据管理人员又同时录入记账凭证,存在资金安全风险,应予以岗位分离。
3、交接
传统的财务交接是在一定的监交程序下,交出人掌管的现金、支票、印鉴等实物及凭证、账簿等会计资料在交接单中列明,交给交接人。目前实行计算机核算系统的情况下,除实物交接外还应有信息资源、职责权限,其中包括完整的储存数据及存储介质或途径。另外还有信息系统交接岗位的账户和操作密码等权限类的交接。这些内容均应在交接单中列明,一并交予交接人,并实地操作确认无误后签字确认交接完成。
4、签章的变化
传统意义上的签章是由权利人手工加盖的,可以作为对一项业务负责的证明,目前在计算机核算系统内,每个业务的执行人以自己的密码进入系统,执行完操作,就可以显示出自己的名字。传统的签名盖章,已经发展到在完善的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保证下,利用信息技术下的操作权限控制,确保业务发生、处理和记录的正确、合法,并且可以明确追溯到各项业务的实际操作人员,以判断是否是有适当权限的操作人员。
对此项内容的稽核,我们也应该从对签章是否完整、是否符合各岗位职责对应的权限,进而延伸到财务用计算机是否有安全管理措施,各人对自己的密码管理是否符合要求,各岗位执行人的操作密码是否符合安全级别要求,是否按照相关规定更换密码,密钥的保管是否符合安全规定等等。
5、对系统管理日志的稽核
在计算机核算系统中,会计信息的更改不会留下标记,但运行日志中会有准确记录,并且操作员没有系统日志的修改权限,可以从这个角度发现稽核目标。同时也应对程序维护管理的系统管理员的权限做出规定。稽核人员可以通过日志管理对密钥日志、系统日志进行事后审计和追踪,作为稽核的依据。日志管理提供了强大、完善的日志查询和检索功能,实现对登录密码、密钥生成日志和密码、密钥的分发日志;系统日志包括操作日志、监控日志和运行日志等日志信息的稽核和分析,能根据不同警告级别进行警示,满足稽核人员对日志的查询和稽核的需求。
比如:账务系统的反记账、反结账操作都可以在日志中反映出来,由此可以判断是在执行记账或结账后发现错误或需要增加新的业务,才执行的反向操作,这种反向操作的操作权限是否符合规定,是否确实是为修正错误或增加遗漏的业务才进行此类操作,这都给稽核工作提供了信息。
6、财务档案管理稽核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纸质凭证、账簿及财务报告等资料外,电子信息存储和备份的安全性及频次等也成为财务稽核的新内容。财务数据要求保存时间长,而且要真实客观的保留反映业务发生时的状态,数据不容修改泄露。稽核时应关注财务数据是否按照规定频次备份,备份介质的的选择是否符合安全管理要求,存放环境是否符合温度、湿度、防水、防火、防磁等的安全要求,保存有财务档案数据的计算机是否与外网保持物理分离等。
7、利用网络开展在线稽核
随着财务稽核工作的深入开展,可以逐步开发和使用稽核管理信息系统,采用专业稽核软件,设置账户、报表、指标、凭证和固定资产财卡稽核规则,通过执行稽核规则来检验财务处理的合理性、合规性和勾稽关系的正确性等,对所属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在线“穿透”稽核,挖掘对管理、控制、决策有用的信息。
七、财务稽核工作的构想
财务稽核的过程和意义在于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并及时规避、排除,所以财务稽核的主要内容应该是风险的发现和控制。
1、财务管理风险的识别、分类和评估。
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大体分为:会计基础工作风险、效益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营运资金风险、财税政策风险、关联交易风险等七大风险类别,在这些类别下具体描述各风险事项,形成财务管理风险的明确列示。
2、风险评估。
(1)对重点事项的确认
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对风险事项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每个风险事项的风险级别。根据不同级别,采取不同关注度,对级别高的风险事项应重点监控,根据其涵盖的财务核算管理工作流程,编制对上述风险事项对应业务的财务工作流程的稽核流程,并相应提高稽核的频次和关注度。
(2)对风险事项管理流程中关键点的确认
通过对每一项风险事项的工作流程的分析,找出其关键控制点及对应职责岗位,对其稽核职责详细描述。
3、制作财务稽核工作手册。
关键词:邮轮旅游;顾客感知邮轮风险;防范方法
中图分类号:F590.8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邮轮旅游成为越来越多的游客出行旅游的首选。全球邮轮旅游虽然只是休闲产业中的一小部分(仅占世界旅游市场份额1%左右),但已经成为旅游产业中增长最快的一类业务。自1980年至今全球邮轮出游的乘客总数超过
9 000万人次。根据国际邮轮协会(CLIA)的统计,2003年全世界乘坐邮轮出游的人次较2002年增长了10.2%。但邮轮旅游业是一个环境敏感、注重顾客体验的产业,在受境内外突发事件的冲击和影响时,或是在顾客感知邮轮风险后,往往会导致邮轮旅游业的发展出现衰退和滑坡。尤其是近年来发生的英国口蹄疫、印尼的巴厘岛爆炸案、歌诗达邮轮触礁、“光辉嘉年华”号邮轮机舱起火、格式达邮轮“经典”号偷盗案等邮轮旅游危机事件给邮轮旅游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邮轮旅游业的严重受挫正是由于邮轮旅游危机事件对旅游者的消费决策造成了重大影响而导致的。游客在出游时对旅游风险的感知更加敏感,因而影响了对邮轮公司及旅游线路和目的地的选择。在对邮轮旅游风险的评估中,人们往往容易忽视旅游者个人对邮轮旅游风险感知的差异,而更注重客观的数据。邮轮旅游业在应对邮轮旅游风险时,也常常由于缺乏对旅游者风险感知的了解而出现错误。因而有必要对游客的邮轮旅游风险感知进行客观的调查分析,并将其影响游客旅游行为偏好进行系统的了解,通过真实的实际调查研究,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支持与保障。
本文通过对顾客感知邮轮风险的研究背景、产生原因、表现形式、防范方法进行探究。
1 研究理论梳理
邮轮旅游是以愉悦为目的,通过航班在海上进行旅行,通常会停靠若干港口。邮轮旅游包含三层意思,一是邮船,担当运输功能;二是旅游休闲功能,这是吸引旅游者的动因之一;三是旅游线路,即邮轮的游览线路。
风险被定义为所有影响目标实现的客观不确定性事件或因素的集合,具有客观性、突发性、损害性、不确定性以及发展性5个特征。而邮轮旅游风险就是游客在其邮轮旅游过程中所感知到的可能发生的负面结果,也具备上述5个特征。
顾客感知风险这一概念是由鲍尔首次引入营销研究领域的,他最初将感知风险定义为一个二维结构,认为其包含不确定性和不良后果两个维度。除了鲍尔提出的二维结构理论外,大量的研究指出顾客感知风险是一个多维概念,其主要类型有财务风险、绩效风险、人身风险、心理风险、社会风险和时间风险。同样的分类体系也被应用于旅游领域的风险研究中。旅游学者们通过对上述各种风险进行因子分析归纳出了两个主要维度:一个包含财务风险、绩效风险、人身风险和时间风险,另一个包含心理风险和社会风险,前者被称为期望绩效风险或非个人风险,后者被称为心理社会风险或个人风险。本文也主要是从这两个主要维度出发去探究顾客感知邮轮旅游风险的。
尽管邮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是安全的,但是一些安全事故诸如:火灾、碰撞及搁浅等还是会时而发生,因此旅游研究者们在邮轮旅游业的危机事件管理、风险管理的各个不同方面展开了越来越深入的调查研究。
本文综合国内外的理论研究,分析研究顾客对邮轮旅游的风险感知与旅游行为偏好,希望能为旅游消费者的旅游风险、旅游行为偏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国内旅游相关领域弥补研究空白。
2 顾客感知邮轮风险产生的原因
2.1 邮轮旅游产品特性及邮轮旅游风险
旅游是人们为了达到休闲、求知、健身、商务等目的,离开自己习惯的生活环境,到某些地方去以及在哪些地方停留的活动。邮轮旅游则是以邮轮为载体,旅游者在邮船上娱乐休闲,享受沿途的风光,体会异国风情。选择邮轮旅游的游客不管出于何种动机,为了达到什么目的,都必须离开他们的常住地,借助邮轮,通过时空的移动,到达旅游目的地,这一过程就充满风险。
就邮轮旅游而言,邮轮旅游企业提供给旅游者的产品是组合产品,构成旅游产品的每个部分是由担负不同职能的不同的部门提供的;旅游产品是一个产业的产物,而不是一个企业的产物;各个企业能否协调一致,直接关系到旅游产品的质量,进而会影响到旅游者旅游活动的质量。从旅游者的角度考虑,旅游者外出旅游要面对许多不可知因素,这本身就包含有冒险成分,必须付出一定的时间、金钱、体力、精神等代价。邮轮产业的旅游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产品,同物质产品相比,具有形式的无形性、购买的先期性、产销的同步性、空间的不可转移性等特点。邮轮旅游及其产品的这种特殊性,使旅游决策及旅游过程充满了变数和不可知因素,这些变数和不可知因素常常隐藏着许多风险,给旅游者带来预想不到的后果,产生很多令人不愉快的体验和感受。
2.2 顾客感知邮轮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
(1)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
邮轮旅游消费过程,虽然只是游客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但却几乎包含了生活的全部内容。为满足游客食、住、行、游、娱、购等多方面的需要,就要有多个产业的不同企业为之提供服务,这也使邮轮旅游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使旅游风险增加。邮轮提供的饭菜质量好坏,住宿环境是否安静,客房的卫生状况,住的是否舒适与安全可靠,邮轮服务人员的素质及服务态度等都可以构成旅游者面临的不可知因素。
(2)信息不完全带来的风险
游客在选择邮轮旅游后,选择不同航线、不同邮轮、不同的邮轮公司时并不能像购买有形产品那样进行反复挑选和亲身感受,而只能通过相关的宣传材料,凭视觉和听觉去感受。而信息不完全仅凭感觉所获得的是表层的判断,有时甚至是错误的;同时邮轮旅游往往是先购买,付款后对所购买的具体邮轮、航线还有很多不了解;最后游客就要离开家到邮轮上去消费,所以客观上讲邮轮公司不可能为旅游者提供不满意就退换的机会。总之,邮轮旅游消费全过程中信息的不完全,会给游客带来各种风险。
2.3 顾客感知邮轮风险产生的主观原因
(1)旅游者个性特点的差异
有关研究表明,内向型和外向型性格的人在旅游行为方面存在明显区别。内向型性格特征的旅游者,乐意选择正规的旅游设施,喜欢大众的娱乐活动和低活动量的旅游项目,全部旅游且能按部就班的进行,整个旅游活动稳妥、有序,所以他们体验和知觉到的风险水平较低;外向型性格特征的旅游者,天生善于标新立异、追求刺激、寻找新奇,他们喜欢选择不为人知的地方旅游,喜欢具有探险性质的旅游项目,这些冒险性的旅游体验或经历,会提高他们的满意度。
在现实的旅游活动中,大多数旅游者属于兼有两者特点的中间型,在旅游目的地、旅游方式、旅游项目的选择上,往往是互相模仿和从众,邮轮旅游这种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如此,也因此使得某些航线、某些邮轮人满为患。
(2)旅游者文化水平的差异
旅游者的文化水平不同,获取有关邮轮旅游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也不尽相同,因而面临的旅游风险也有所不同。文化水平较高的人或家庭接受信息的渠道较多,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获取所需的旅游信息。在整个旅游活动中,他们会更加得心应手,会享受更多旅游乐趣,体验较少风险;而文化水平低的人或家庭,获取有关邮轮旅游信息的渠道和来源相对较少,大多依靠亲朋好友的口传信息和电视广告,若信息传达者对邮轮旅游的评价不客观或互相矛盾时,他们会无所适从,这就使得对同样的邮轮旅游产生不快或是失望,他们比获取信息渠道多的人可能要承担更多的风险。
3 顾客感知邮轮风险的表现形式
3.1 社会风险
对邮轮旅游来说,社会风险是由游客与邮轮靠岸点的居民之间的矛盾冲突。国外学者研究证实,伴随着旅游景区的开发,当地居民态度和心情逐渐改变,由最初的热情、欢迎到冷淡、对抗,甚至可能会对游客采取暴力行为。原因有三:一是游客的大量涌入,使得当地物价上涨,消费成本增加,超过了居民的承受能力,居民实际生活水平下降,所以对政府进一步增加旅游项目的规划强烈反对,对熙熙攘攘的游客更是不胜其烦;二是每到旅游旺季,旅游地人山人海,导致交通拥堵,外出困难,对此居民苦不堪言,怨声载道;三是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给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拥挤、噪音、垃圾遍地、环境污染等,使当地居民产生了不满和抱怨,由此引发矛盾和冲突。在埃及、土耳其、印度尼西亚等都曾发生过当地居民对旅游者的不友好和绑架行为,使旅游者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3.2 心理风险
游客选择邮轮旅游的动机往往产生于探新求异和逃避现实两种基本需要。探新求异的需要源于人类的本能——好奇心。人天生具有好奇心,邮轮和异地的未知性具有的神秘感,对游客构成了永恒的吸引力,游客出游、在邮轮上享受海洋、欣赏自然美景、追忆历史文明、体验异地文化。喧闹的都市生活,使人们承受巨大心理压力,人们需要暂时摆脱这种环境,寻求一个新的环境,使紧张的神经得到放松,精力得以恢复。但如果通过邮轮旅游,没有使游客获得满足感、幸福感,就会引发失望和低落,影响人们的旅游质量及以后的价值取向。
3.3 安全风险
人们外出旅游,最关心的就是安全问题。邮轮能否在预定的时间出发、在预定的目的地靠岸;游轮上娱乐设施的安全措施是否完善;在航海过程中是否会遇到海啸、飓风或是暗礁等都是人们在选择邮轮旅游之前,不得不考虑的风险因素。因为稍有不慎,这些因素对游客的自身安全构成威胁。另外,在旅游过程中由于人们对邮轮靠岸点缺乏的必要了解,缺乏基本的防护常识而使身体受到伤害的事例比比皆是,如夏季到热带旅游被灼伤;冬季到寒带度假被冻伤,等等。
3.4 资金风险
资金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在邮轮旅游中,旅游者花费了较多的金钱,却得不到等值的产品和服务,如住宿标准、餐饮标准、娱乐标准与承诺不符,游缆线路、靠岸点没有达到承诺的标准;二是邮轮旅游公司之间为了争夺客源,互相压低报价或报价含糊,在途中不断向游客索要其他的金钱,甚至以抛弃作要挟,游客不得不一次次掏腰包,使旅游费用大大超过邮轮旅游公司的承诺标准;三是在靠岸点反复购物,使游客非常不情愿的购买一些质次价高或质价不相符的产品,使游客甚为不快。
4 顾客感知邮轮风险的防范方法
在邮轮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可能遭遇种种风险,为了保证旅游活动更加完满,要有防范意识,学会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并消除风险。
4.1 选择适合自己的邮轮旅游产品及服务
个体的价值取向是由个性特点决定的,个性特点不同的游客选择邮轮旅游产品是不同的。孔子的“知者乐山,仁者乐水”正是这个道理。加勒比海峡附近的航行可以使游客畅享欧洲文化,东南亚附近的航行可以使游客体验东方文明。总之,每个游客都应成熟起来,消除从众、模仿心理,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邮轮旅游产品,这样才能获得最大满足得到充分的享受。
4.2 降低对邮轮旅游产品及服务的期望值
很多游客发出了“不去终身遗憾,去了遗憾终身”、“看景不如听景”的感叹,过高的期望值使邮轮旅游变成了一个遗憾的产业。事实上,有些景点是需要游客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用心去体会。且不同景点,由于旅游者的文化水平、需求强度、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不同,感悟也不同。有的游客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在他们看来,一切都是那么美,令他们激动、欢呼、着迷;而有的游客则看什么都无动于衷,这与人们的个性特点有很大关系。也的确存在一些有名无实的航线,人为夸大,借别处美景美化自己,使游客大失所望。
4.3 广泛收集信息或寻求高价购物
游客获取的有关信息越多、越准确,选择决策方案的自信心就越强,购买邮轮旅游产品知觉到的风险就越低。研究证实,口传信息比其他渠道的信息具有更大的可信性和可靠性,因此,游客多渠道收集信息,会使你的旅游征程更加愉快。在日常消费中,许多人相信“一分价钱一分货”、“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的道理,邮轮旅游活动也是一样。当缺乏对邮轮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实际了解时,以价格为标准衡量价值、品质,这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4.4 开发“综合保险”产品
结合邮轮旅游业发展和保险市场发展的需求特点,加快组合开发出由“旅行社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保险产品、“旅游景区责任保险”、“旅游饭店责任保险”、“旅游车承运人责任险”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及新兴邮轮旅游保险和特种旅游保险等多险种共同构成的“旅游安全综合保险”产品,将旅游企业和游客在从事旅游活动期间存在的各种风险纳入其保障范围,并通过叠加方式提高保险保额,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因保障覆盖面窄、保险保额低而造成的旅游企业“病急乱投医”的现象,最大限度确保参保旅游企业的经营风险得以充分转移和有效化解,确保游客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游客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参考文献:
[1] 安辉,付蓉. 影响旅游者主管风险认知的因素及对旅游危机管理的启示[J]. 浙江学刊,2005(1):196-200.
[2] 谌文. 旅游危机对旅游者消费决策过程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10):5-6.
[3] 程爵浩,高欣. 全球邮轮旅游市场发展研究[J]. 世界海运,2004(8):1-2.
[4] 林国泰,林致华,俞健萌. 邮轮经济:服务新概念[J]. 上海综合经济,2003(3):3-4.
[5] 黄珏. 我国邮轮经济的机遇与挑战[J]. 中国经济周刊,2008(28):2.
[6] 李传恒. 服务业价值链扩张与区域旅游产业升级:邮轮产业实证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1-2.
[7] 马得懿. 培育环渤海区域邮轮经济法律问题论略[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6):3-4.
[8] 邵磊,张良. 论发展“邮轮经济”大背景下提高邮轮检查效率的途径[J].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4-5.
[9] 叶伟龙. 邮轮:中国邮轮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J]. 中国远洋航务公告,2004(8):1-2.
[10] 王帷洋. 我国邮轮经济的区域合作分析[D].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1] 苏枫. 豪华邮轮服务员的心理特点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08(30):1-2.
[12] 张芳芳,方百寿. 青岛开发邮轮旅游的前景分析[J]. 中国水运(理论版),2006(6):2-3.
[13] 叶欣梁,孙瑞红. 上海邮轮旅游的市场开发研究[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3-4.
[14] 孙瑞红,叶欣梁. 上海邮轮旅游市场开发的对策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07(3):2-3.
关键词:创业投资基金;风险中性;纯粹的线性薪酬;包含看涨期权的线性薪酬
一、 引言
以往关于创业投资基金薪酬合约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对薪酬合约构成和影响因素以及特点等外在形式的归纳,还缺乏对各种创业投资基金薪酬机制效率的深入分析。本文主要分析在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基金投资者和管理者(创业投资家)信息不对称以及存在委托关系的背景下,从薪酬在激励创业投资家努力工作以及适当控制基金组合风险的角度去阐明包含看涨期权的线性薪酬合约相对于纯粹的线性薪酬合约的效率优势。创业投资基金薪酬机制的研究将对我国创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协议的设计,以及完善我国的多层次融资体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 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基金激励模型
我们主要分析两种基本的薪酬模型:纯粹的线性薪酬模型和包含看涨期权的线性薪酬模型在激励创业投资家基金管理和基金组合风险控制方面的效率。分析的结构如下:先给出不存在创业投资家道德风险情况下,基金最优的努力投入水平和基金组合的风险选择水平,作为纯粹线性和约,包含看涨期权线性合约效率分析的参考点。接着分别分析这两种合约在激励创业投资家努力投入和投资组合风险水平控制方面的效率。
所以当k增加的时候,相应的创业投资家的提成比例 ?茁(k)减少,但奖励的固定薪酬需要增加。这个结论是一个比较新且还需要验证的结论。
上面的分析表明:在创业投资家为风险中性的情况下,包含看涨期权的线性合约比纯粹的线性合约更可行,并且可以构造出达到社会效率的包含看涨期权的线性薪酬合约。并且从两个薪酬合约的特征来看:前者要求将项目出租给创业投资家,但由于创业投资家资金的有限性,可能在很多情形下都无法支付高昂的租金,所以纯粹的线性薪酬合约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行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在线性薪酬安排下,最佳的安排是创业投资家承担所有的风险,并享受所有的收益,但实际上由于创业投资家资金的有限性,这种最优的安排变得不可行。但包含看涨期权的薪酬合约,则更多的体现了双方风险共担的特点,因为 0
三、 结论及研究展望
本文对比了创业投资基金中纯粹的线性薪酬合约和包含看涨期权线性薪酬合约在激励创业投资家努力工作以及适当控制基金组合投资风险中的作用,发现:
1. 包含看涨期权的线性薪酬合约比纯粹的线性薪酬合约更可行(只需要创业投资家努力和风险选择的替代效应?啄相对比较大),并且存在使创业投资家选择社会最优的努力投入和基金组合风险水平的包含看涨期权线性合约。从薪酬合约对创业投资家激励的角度解释了有限合伙协议中创业投资家必须达到了投资者设定的基准目标后才能参与基金利润分配的关键条款。这与实证文献中认为包含看涨期权的线性合约是为了减少创业投资家不能返还事前过度分配利润的信用风险的理由是不同的。
2. 包含看涨期权线性合约中实现社会最优的看涨期权合约必须满足?琢>0,这意味着创业投资家实现事前设定基准目标后不但能参与基金利润的分成,同时还应该获得一个固定金额奖励。
3. 在有限合伙协议中,给创业投资家设计的基准目标 k提高的时候,创业投资家的基金利润提成比例?茁(k)应降低;但达到基准目标后的固定奖励?琢(k)应增加,这样才能达到有效激励。
本文一个根本的假设是创业投资家风险中性,实际上在创业投资家风险厌恶,投资者风险中性的情况下,纯粹线性的薪酬合约会出现显著的成本并且创业投资家会极力选择尽可能低风险的投资组合。在创业投资家风险厌恶情况下,包含看涨期权的线性薪酬合约是否能使创业投资家付出社会有效的努力并选择最优的基金投资组合风险水平将成为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另一方面,在创业投资基金的运作中,包含看涨期权线性薪酬合约设计中的执行价格k如何设计以及受哪些因素影响也是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注释:
①这里的成本函数是e,?滓p的连续递增凸函数,是满足成本函递增,凸性的要求的具体函数类型。
②由于创业投资家资金的有限性,所以s(x)=x-t的固定租金的薪酬合约是不可行的,因为很难保证投资者的参与约束t>i。
③?祝由于创业投资家每年的管理费用是固定的,与事后基金的收益没有关系。为了简化,我们假定为0。
参考文献:
1. hellmann, t., and m. puri, venture capital and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start-up firms: empirical evidence.journal of finance,2002,57(1):169-197.
2. catherine casamatta ,financing and advising: optimal financial contracts with venture capitalists.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3,58(3):2059-2085.
3. schmidt,klaus, convertible securites and venture capital finance.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3,58(3):1139-1166.
4. rafael repullo, javier suarez, venture capital finance: a security design approach. 2004, cepr working paper,2004.
5. kate litvak, venture capital limited partnership agreements: understanding compensation arrangements. university of texas working paper,2004.
6. note on limited partnership agreements. center for private equity and entrepreneurship.tuck school of business at dartmouth, 2003.
7. 李建军,费方域.有限合伙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控制机制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工作论文,2008.
评选出的10名十佳总会计师(排名不分先后):
杜建华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主要业绩:以效益为中心,以财务管理和资本运营为两条主线,实现基础管理规范化、财务管理合理化、管理手段现代化;创新生产经营理念,推动公司整体发展;运用“三化管理”与“三本运作”的新手段、新方法,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承担重大企业改制和财务改革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奖励有:《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新模式的做法》、《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2006年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陈书堂山西省电力公司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研究政策,利用政策提高了资产质量,降低了经营风险;依法理财,财务集约化管理效果明显;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提高了公司控制力;积极疏导电价矛盾,推动煤电联动方案出台,提高了公司经济效益。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奖励有:主持《山西电价问题研究》一书的编写,参与《财金新词典》一书的编写。先后曾获得“湖北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电力系统各种奖励十多项。
张忠义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加强资金管理,建立资金使用预警制度,对大集团资金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探索资本运作,使集团公司资本运作方式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建立大集团体制下的经营管理体制和财务运行机制,有力地保证了经营目标的实现。1993年5月撰写《完善企业经营承包政策的建议》,编入《中国经济文库》。1996年主编了《煤炭企业成本费用管理》一书,由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2001年获得山西省煤炭系统先进工作者,2003年由大同市政府授予“大同市劳动模范”,2005年山西省财政厅授予“山西省杰出会计工作者,”2006年,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个人一等功”。
廉贤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 全力组织国阳公司上市工作;积极研究、创新成本管理方法,强力推行岗位价值精细管理;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财务监督;加强资金筹措,拓宽融资渠道,实现资本运营;努力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合理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参与企业的改制和改革工作。主要奖励有:2004年3月获“山西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2007年5月获“全国煤炭经济研究先进工作者”称号,12月获“2007中国总会计师年度人物奖”。
邢崇荣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会计师、副总经理、董事
主要业绩:灵活运用资本运营方式,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推进经营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加大企业经营改革力度,改革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实现企业多元化发展;全面履行总会计师职责,充分发挥总会计师在企业全面运营与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决策者与组织者的作用。在《中国总会计师》、《会计之友》杂志等刊物发表的论文《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财务管理体系》、《积极探索中国煤炭集团企业大财务管理模式》等多篇。多次获得“优秀青年领导干部”、“财会先进工作者”称号,2006年被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中国CFO国际峰会组委会、中国总会计师网评为“2006中国总会计师年度人物”;2007年被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中国国际财务战略管理研究会评为“2007年度十大财智人物”。
贺代将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建章建制,完善财务制度建设;积极组织全集团开展清产核资,推动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在集团公司全面推行了会计电算化运用;推进集团土地资产处置工作;推行精细化管理,探索项目成本管理模式,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提高了集团成本管理水平和盈利水平,有力支持了集团高速发展。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奖励有:《我省国有建筑企业路在何方》、《加强项目施工的成本控制,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等,2005年和2006年荣获山西建工集团、省财政厅、省国资委颁发的“优秀经营管理工作者”等多种奖项。
夏苏萍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董事、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组织制定集团资金管理策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积极参与企业班子重大的经营活动决策和组织实施;致力于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套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培养了一批精通业务,德才兼备的财务骨干队伍。1996年11月编写了《煤炭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一书,该书已被作为全国煤炭行业高级学校教材。2005年5月《夯实利润基础,增加现金流量,保障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2001年以来先后获得“省煤炭系统先进女职工”,山西省“三好”女职工,“太原市劳动模范”,“太原市优秀企业家”,“山西省优秀企业家”,太原市“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席金龙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组织修订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了财务预算制度;合理筹措营运资金,努力降低资金使用成本;积极筹划税收,增加企业经济效益;规范价格管理,创新开拓市场模式。2007年全年完成销售收入29.29亿元,实现利税14.06亿元,连创历史新高。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奖励有:《山西省集体商业会计制度》、《以改革求发展以管理求效益》等。2000年省财政厅授予“全省先进会计工作者”、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三等功;2004年参与创造的“以提升品牌竞争力为核心的有效管理”获国家级一等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
王锦友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组织编制了集团“十五”、“十一五”发展规划;构建了“集团公司――工程公司――区域性指挥部――一次性指挥部――工程项目部”五级经济运行的集团经济运行体系,实现了集团经济的协调发展;全面推进项目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加强资金管理,贯彻“低成本”战略。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奖励有:《施工企业责任成本管理运行机制》编入第三届全国工程建设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工程项目责任成本预控机制的建立与运行》分别录入第十届“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集”,并获得多项全国行业创新成果一等奖、二等奖。2006、2007年连续两年获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财会工作先进个人奖;2007年还获得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审计工作先进个人表彰奖励。
蔚振廷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党委常委、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狠抓会计基础管理工作;试行会计电算化,获2007年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会计电算化大赛特别贡献奖;连续十三年实现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积极参与和承担重大企业改制和财务改革工作;2006年主持“山西省煤炭企业全面信息化管理试点工作”,通过预验收,在全省推广实施。获得的奖励有:霍州矿务局授予“优秀管理者”、省总工会授予“财务工作竞赛积极分子”,获山西煤炭工业局“先进财务工作者”、山西省政府授予“债转股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个人二等奖”。
评选出的5名优秀总会计师(排名不分先后):
秦永虎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致力于财务制度建设,创新财务管理手段;积极推进精细管理,注重财务信息化建设;积极参与集团改制上市工作;注重财会理论研究和自身理论素质的提高。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奖励有:先后承担了集团公司的多项课题研究,15篇。2005年主持研究的《财务预算理论与施工企业实际相结合有关问题的研究》获中国铁道财会学会软科学课题成果二等奖。2005年被财政部选拔为“财政部首期会计领军人才”培训班学员,2007年4月被太原市科技学会、太原市经委、太原市国资委联合授予2006年度“讲创新比贡献”科技标兵。
韩珍堂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落实竞争力目标;加强成本管理,依靠科技进步挖潜增效降成本;加强资金管理,保障资金供应;强化投资前期管理,实施投资过程控制;加强长期股权投资管理;加大政策研究力度,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强化纳税筹划和土资产的管理。2002年参与国有特大型企业分配机制的改革与实践,获山西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2003年荣获太钢“2003年度劳动模范”,2005年获太钢2005年度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2007年获钢铁工业协会“2007年一等冶金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获太钢“2007年度特级劳动模范”,2008年4月获太原市“五一”表彰,荣记“个人一等功”称号。
贝瑜山西省交通建设开发投资总公司总会计师
主要业绩:勤于运筹,积极引资融资,为多条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融资114亿元,保障了重点公路工程顺利建设;严于监管,有效防范了资金风险;忠于职责,确保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精于管理,谨于防范,坚持长期开展全方位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增强了风险抵御和防范能力。获得的奖励有:2005年荣立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一等功;2006年获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五一劳动奖章”称号等。
贾凤鸣山西天脊煤化工投资有限公司副总会计师、计财部部长
主要业绩:积极参与公司改制工作;多渠道筹措资金,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组织清产核资,为公司股份制改造创造了条件;积极推进公司上市,为公司顺利上市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获得的奖励有:2005年至2007年连续三年被天脊集团评为“优秀管理干部”,2006年天脊集团给记个人一等功,2007年长治市总工会授予个人二等功。
论文摘要:介绍了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和一般的防范措施,并根据实践中的工作经验,以表格的形式列举了基层商业银行网点所面临的风险点和防范建议。
论文关键词:银行风险内控风险点内控管理商业银行
国际银行业的发展实践证明,正视日益增长的风险,改善和加强内部风险管理与控制,已经成为银行生存发展的首要的基础条件。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日益深人,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和竞争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同程度存在着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管理风险等多种经营风险,这些风险的产生,无不与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密切相关。如何进一步加强内控管理,提高抗御各种经营风险的能力,是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
1.1商业银行风险的定义
从单个银行来看,商业银行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的影响,使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一定的偏差,从而蒙受损失和获得额外收益的机率或可能性。而从整个银行业看,银行间业务活动联系千丝万缕。关系紧密,单个银行的信誉和形象往往影响到社会公众对整个银行业的信心,所以银行风险还有另一重含义,就是整个银行系统发生混乱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风险是风险的一种,具备风险的各种属性,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风险。商业银行是综合性多功能金融企业,它具有支付中介、信用中介、创造信用和金融服务等四大职能,所以商业银行风险,不仅影响到它本身的经营,而且影响到其他当事人,甚至影响到物价、经济增长、就业等宏观经济的方方面面,商业银行风险会直接动摇经济基础,甚至引发社会动荡、政权更迭等。从内涵来说,金融风险的内容要比一般风险的内容丰富得多;从外延来看,银行业风险要比一般风险的范围小得多,银行业的风险主要是伴随着资金运动过程而产生的。同一般风险一样,银行业风险具有双重性,它既有可能给从事金融活动的主体带来收益的机会,也有可能给经济主体带来损失的机会。
1.2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
巴塞尔委员会1997年9月颁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中有关银行风险的分类方法和标准已为各国监管当局所接受,中国人民银行也直接参与了该原则的起草和修改,我国也接受这个分类方法。按照该原则的划分,银行风险包括:
(1)信用风险。贷款是银行的主要活动,贷款活动要求银行对借款人的信用水平做出判断,这些判断并非总是正确的,借款人的信用水平也可能因各种原因而下降,于是银行总是面临交易对象无法履约而损失贷款的风险,即信用风险。
(2)国家风险和转移风险。银行在进行国际信贷业务时,除一般贷款业务中固有的交易对象的信用风险外,还面临着国家风险。所谓国家风险就是指与借款人所在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方面有关的风险。当向外国政府或政府机构贷款时,由于这种贷款一般没有担保,国家风险便最明显。国家风险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转移风险”,即当借款人的债务不是以本币计值时,不管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如何,有时借款人都可能无法得到外币。
(3)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按照既定会计准则,这类风险在银行的交易活动中最明显。
(4)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局面时面对的风险。这种风险不仅影响银行的盈利水平,也影响其资产、负债和表外金融工具的经济价值,其主要形式有:重新定价风险、基准风险、期权性风险等。重新定价风险——由于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头寸到期日(对固定利率而言)的不同及重新定价的时间不同(对浮动利率而言)引起;基准风险——当其他重新定价特点相同时,因所依据的基准利率不同而产生的风险;期权性风险(即期权风险)——由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项目中的或暗含的各种期权风险。尽管这些风险是银行业的一个正常组成部分,但严重的利率风险会给银行的盈利水平和资本带来巨大的威胁。在复杂的金融市场中,银行的交易对象采取各项措施积极地管理利率风险,防范这一风险显得十分重要。
(5)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其盈利水平。在极端情形下,流动性不足会使银行资不抵债,走向破产。
(6)操作风险。最重大的操作风险在于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灵。这种失灵状态可能因为失误、舞弊、欺诈,未能及时做出反应而导致银行财务损失,或使银行的利益在其他方面受损失,如银行交易员、信贷员、其他工作人员越权或从事职业道德不允许的或风险过高的业务。操作风险的其他方面包括信息技术系统的重大失效或诸如火灾和其他灾难等事件。
(7)法律风险。银行要随不同形式的法律产生风险,这包括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和文件而造成同预计情况相比资产价值下降或负债加大的风险。同时,现有法律可能无法解决与银行有关的法律问题:有关某一银行的法庭案例可能对整个银行业务产生更广泛的影响,从而增加该行本身乃至所有银行的成本;影响银行和其他商业机构的法律有可能产生变化。在开拓新业务时,或交易对象的法律权力未能界定时,银行尤其容易受法律风险的影响。
(8)声誉风险。声誉风险产生于操作上的失误,违反有关法规和其他问题。声誉风险对银行损害极大,因为银行的业务性质要求它能够维持存款人、贷款人和整个市场的信心。
(9)汇率风险。指因汇率变动而出现的风险,包括买卖风险、交易结算风险、评价风险和库存风险4个方面。
2商业银行风险防范对策
2.1落实全员工作责任制
商业银行要在完善内控制度措施基础上落实全员工作责任制。根据会计‘工作可能出现的风险,结合工作实际,把操作程序、业务管理、岗位职责与操作规范、工作质量、安全考核、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管理规定汇集成务制度汇编》,用制度指导日常工作。同时制定岗位职责与操作规范,成立工作质量考核、案件防范、计算机安全管理等领导小组,逐级签订岗位责任书,建立一个层层负责、相互制约、奖惩分明的全员工作责任制度。
2.2抓好重点环节的监控工作
商业银行要抓业务重点环节监控,促进规章制度的落实。从已发生的金融案件来看,内部控制上存在的漏洞往往是对一个或几个关键环节、关键人员缺乏制约或制约失灵而造成的。因此,业务操作中必须做到: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坚持内外账务按时核对制度,建立账务核对登记簿;坚持会计账务处理的授权分责原则,明确规定一般柜员不得越权处理业务;加强密码管理,确保制约不失控;在保管密押、压数机、编押机重要空白凭证和业务印章上分工要细、要规范;重点加强联行业务管理及时做好查询查复工作,确保联行资金安全。
2.3加强事后监督
事后监督是有效控制各项业务处理过程中出现差错和违规行为的关键环节,具有杜绝漏洞、消除隐患的作用。因此,商业银行应安排业务精通、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业务监管,以更好地发挥监督制约作用,为会计核算的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4强化人本管理
内部控制系统是由人和制度构成的,在完善制度的同时,一要对员工加强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使执行制度、遵守制度成为员工的一种自觉行为。二要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增强员工遵纪守法意识,提高内部控制意识。
3基层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点及其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