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自我描述

自我描述

时间:2023-05-29 18:03: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自我描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自我描述

第1篇

我——胡铭,一米三的个子,大眼睛,长着一头长发,相貌平平却有特别之处。

我有一头乌黑的头发,一旦把辫子放下来,头发就像黑瀑布一样涌下来。最与众不同的是我留在小腿上的伤痕,那是一次上学时,妈妈骑自行车不小心把我的小腿给划伤了,因此留下面了这条伤痕。

在紧张的学习中,我却有着许多兴趣爱好,如电脑版面设计、电子琴、绘画、数学奥林匹克、写作、读书……

我最喜欢的要数作文和看书了。看书是我生活中的一大乐趣,我喜欢看一些名着,比如海明威写的《老人与海》、笛福写的《鲁宾逊漂流记》、《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圣经的故事》、《希腊神话》、〈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等。我的书有一大堆了,可是我更羡慕那写作者,他们能写出这么好的作品。我下定决心要刻苦学习,也要写出像他们那样好的作品。

这就是我——一个相貌平凡而又有着广泛兴趣的小女孩。

第2篇

大凡写简历的时候,最头痛的莫过于自我评价这部分了。有些人这部分不敢填写,怕写不好反而弄巧成拙。其实,自我评价如果简洁得当,也是很能够帮助自己从众多简历中胜出的。

针对此份简历,职业顾问建议,简历书写的“自我评价”部分遵循以下3条原则:

实事求是简历的真实性是人事经理一致的要求。在求职者书写“自我评价”时,千万不要有虚假成分,例如夸大自己的能力、优点或工作经验等。经验丰富的hr很容易通过求职者的措辞判断求职者是否中肯而踏实。一旦语句让人感觉到浮夸,hr往往会不露声色地把求职者的简历淘汰出局。

找到真正的闪光点很多人的自我描述没有重点,或者过于大众化,难以让自己出挑。人事经理往往希望看到你是否有闪光之处,并且这些闪光之处到底和这份工作有无联系。因此,建议在写自我描述之前,仔细罗列自己的工作经历,回忆自己在以前的工作中到底积累了什么样的优势,挑选出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以突出自我的优势。

以此次刊登的简历为例,该求职者应聘公关关系的职位,从人事经理的角度来看,他希望看到你是否有极强的沟通能力、项目协调能力,以及是否有创意等。但是,这位应聘者只侧重于一个方面,这就比较可惜。

同时,如果求职者积累了一定的行业资源,也可以在自我描述中提到这一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语言需要简练职业自我描述的语言风格也是一个值得求职者考虑的问题。

有些人喜欢用极感性的话来吸引人事经理的注意,这种做法很可能出奇制胜,但多数情况下是一种冒险。

通常来说,语言尽量不要过于口语化,在描述自己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用语应严谨、平实,让人事经理在阅读简历时候能够充分感觉你对这份工作的诚恳态度。

第3篇

? 怎么写个人简历自我评价?大凡写简历的时候,最头痛的莫过于自我评价这部分

了。有些人这部分不敢填写,怕写不好反而弄巧成拙。其实,自我评价如果简洁得当,也是很能够帮助自己从众多简历中胜出的。

简历书写的“自我评价”部分遵循以下3条原则:

实事求是简历的真实性是人事经理一致的要求。在求职者书写“自我评价”时,千万不要有虚假成分,例如夸大自己的能力、优点或工作经验等。经验丰富的HR很容易通过求职者的措辞判断求职者是否中肯而踏实。一旦语句让人感觉到浮夸,HR往往会不露声色地把求职者的简历淘汰出局。

找到真正的闪光点很多人的自我描述没有重点,或者过于大众化,难以让自己出挑。人事经理往往希望看到你是否有闪光之处,并且这些闪光之处到底和这份工作有无联系。因此,建议在写自我描述之前,仔细罗列自己的工作经历,回忆自己在以前的工作中到底积累了什么样的优势,挑选出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以突出自我的优势。

同时,如果求职者积累了一定的行业资源,也可以在自我描述中提到这一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语言需要简练职业自我描述的语言风格也是一个值得求职者考虑的问题。

有些人喜欢用极感性的话来吸引人事经理的注意,这种做法很可能出奇制胜,但多数情况下是一种冒险。

通常来说,语言尽量不要过于口语化,在描述自己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用语应严谨、平实,让人事经理在阅读简历时候能够充分感觉你对这份工作的诚恳态度。

个人简历自我评价范文

姓名:王某某 专业:广告学专业本科申请专业:公关关系专员 工作经历:2003年9月至今浙江省某著名传媒公司,担任采编部记者,主要采写该公司节目制作的报道,所写的文章被新浪等各大网站转载,通过实践,掌握了一定的新闻采写技巧。

2002年9-2003年8月浙江省某广告有限公司创意部成员,主要参与各品牌的广告策划

第4篇

实事求是

的真实性是人事经理一致的要求。在求职者书写“自我评价”时,千万不要有虚假成分,例如夸大自己的能力、优点或工作经验等。经验丰富的HR很容易通过求职者的措辞判断求职者是否中肯而踏实。一旦语句让人感觉到浮夸,HR往往会不露声色地把求职者的淘汰出局。

找到真正的闪光点

很多人的自我描述没有重点,或者过于大众化,难以让自己出挑。人事经理往往希望看到你是否有闪光之处,并且这些闪光之处到底和这份工作有无联系。因此,建议在写自我描述之前,仔细罗列自己的工作经历,回忆自己在以前的工作中到底积累了什么样的优势,挑选出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以突出自我的优势。

以此次刊登的为例,该求职者应聘公关关系的职位,从人事经理的角度来看,他希望看到你是否有极强的沟通能力、项目协调能力,以及是否有创意等。但是,这位应聘者只侧重于一个方面,这就比较可惜。

同时,如果求职者积累了一定的行业资源,也可以在自我描述中提到这一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语言需要简练职业

自我描述的语言风格也是一个值得求职者考虑的问题。

有些人喜欢用极感性的话来吸引人事经理的注意,这种做法很可能出奇制胜,但多数情况下是一种冒险。

通常来说,语言尽量不要过于口语化,在描述自己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用语应严谨、平实,让人事经理在阅读时候能够充分感觉你对这份工作的诚恳态度。

范文

姓名:王某某

专业:广告学专业本科

申请专业:公关关系专员

工作经历:

20xx年9月至今

浙江省某著名传媒公司,担任采编部记者,主要采写该公司节目制作的报道,所写的被新浪等各大网站转载,通过实践,掌握了一定的新闻采写技巧。

20xx年9-20xx年8月

浙江省某广告有限公司创意部成员,主要参与各品牌的广告策划和创意,并负责品牌文案策划,熟悉了广告的运作流程,培养了扎实的文案写作功底。

英语与计算机水平:大一即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大二上学期即通过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

第5篇

全面考虑各种参照条件,选取三个参照群体(家庭、学校、性别),在中国被试身上验证群体参照效应。结果表明:以家庭、学校、性别为参照群体在中国被试身上验证了群体参照效应的存在,而且不同群体群体参照效应的程度不同;同时与选取西方被试研究的比较中得出群体参照效应既存在跨文化的一致性,也存在跨文化的差异性。

关键词:群体参照效应;家庭;学校;性别

中图分类号:B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12)01-0091-06

1 问题提出

自我参照效应(self reference effect,SRE)由Rogers,Kuiper和Kirker(1977)首先发现。Kuiper和 Rogers(1979)在其研究中向被试呈现形容词,要求被试在完成自我参照加工任务:“这个形容词适合描述你吗?”、他人参照加工任务:“这个形容词适合描述××人吗”、语义加工任务:“这个形容词与××词意思相同吗?”、语音加工任务:“这个形容词与××词押韵吗?”、结构加工任务:“这个形容词中有大写字母吗?”后对形容词进行回忆,自我参照条件下的回忆成绩显著高于其他条件。在自我参照效应研究的基础之上,Johnson等人(2002)最先提出了群体参照效应(group reference effect,GRE),指与自我参照记忆优势效应一样,与自己所在群体相联系的形容词同样具有显著的记忆优势效应。在其研究中以被试的家庭和所在学校作为参照群体,结果表明,被试回忆出的自我参照加工条件下的形容词和内群体参照加工条件下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自我和内群体参照加工条件下的成绩显著好于语义加工条件。由于该研究中只选取了自我参照和语义加工这两种参照条件作为对比,Bennett等人(2009)认为语义加工作为对照组可能夸大了群体参照效应产生的程度,针对Johnson 等人研究的不足之处,Bennett等人(2009)增加了外群体参照和他人参照加工任务,再次证实了群体参照效应的坚稳性(Bennett,Allan,Anderson,& Asker,2010)。我国学者杨红升和黄希庭(2007)以被试的国籍作为参照群体首次在中国人身上验证群体参照效应,结果表明,自我参照加工条件下的成绩显著高于内群体参照、外群体参照和他人参照,内群体参照加工条件下的成绩显著高于外群体参照,但与他人参照加工条件下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他人参照加工条件下的成绩与外群体参照加工条件下没有显著差异。杨红升和黄希庭(2009)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群体参照效应的跨文化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中国被试参照中国人群体进行记忆加工的再认成绩显著高于参照美国人,表现出了记忆加工的认同群体参照效应;而美国被试参照美国人群体加工的再认成绩与参照中国人群体并没有显著差异,没有出现认同群体参照加工的记忆优势,证实了文化对群体参照效应的影响。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群体参照效应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上述几个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如Bennett等人(2009)在其研究中仅选取被试的家庭作为内群体参照,而家庭是一个特殊的小群体,利用这一小群体来验证群体参照效应难免会有所偏颇,而且外群体参照选取的是非真实的家庭,这种非真实的家庭是否会易化被试对形容词的加工,通过与真实的家庭比较是否会减少加工深度,进一步影响群体参照效应的产生及程度,还有待探讨。杨红升和黄希庭(2007,2009)只选取国籍作为参照群体,对其它群体的群体参照现象尚未涉及。基于上述考虑,尝试从群体相对大小角度出发,选取三个不同的参照群体:家庭、学校、性别,并全面考虑各种参照条件:自我参照、他人参照、内群体参照、外群体参照、语义参照,以避免参照条件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在中国被试身上验证群体参照效应。

第32卷第1期

周爱保等 群体参照效应的验证

心理学探新2012年

2 实验一

2.1 实验目的

以被试的家庭为参照群体,验证这一小群体是否存在群体参照效应。

2.2 实验方法

2.2.1 被试

在西北师范大学随机抽取39名被试,其中男生13人,女生26人,平均年龄为20.29岁,标准差为2.56。视力正常或矫正后正常,听力正常。所有被试此前均未参加过类似实验。

2.2.2 实验材料

60个形容词(30个褒义词和30个贬义词),选自《现代汉语常用词词频词典》(宇航出版社,1990年版)。由30个同学对这60个形容词的褒贬度及熟悉度进行5点(-2到2)评价,其中-2为强贬义及非常不熟悉,-1为一般贬义及一般熟悉,0均为中性,1为一般褒义及一般熟悉,2为强褒义及非常熟悉。对每个词语的褒贬度及熟悉度得分进行单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所有30个褒义词与2分无显著差异;所有30个贬义词与-2分无显著差异;所有词语的熟悉度均与2分无显著差异。将60个形容词分为10组(每组6个褒义词或6个贬义词),两两合并为5组(每组6个褒义词、6个贬义词),随机对应5种参照条件。5种参照条件的呈现顺序采用拉丁方平衡。每种加工条件下,12个词随机呈现。

2.2.3 实验设计

采用组内设计,自变量为参照条件,有5个水平,分别为自我参照条件(这个词适合描述你吗?)、他人参照条件(这个词适合描述刘翔吗?)、内群体参照条件(这个词适合描述你的家人吗?)、外群体参照条件(这个词适合描述刘翔的家人吗?)、语义参照条件(这个词是褒义/贬义吗?)。

2.2.4 实验程序

整个实验分为学习、分心和测验三个阶段。在

学习阶段,不告知被试实验的真实目的,实验程序采

用E―Prime 2.0编程,要求被试对屏幕上呈现的问句做出“是”或“否”回答,即要求判断某个形容词是否适合描述自己、描述刘翔、描述自己的家人、描述刘翔的家人以及这个形容词是否是褒义词/贬义词,问句以黑色字体呈现在白色屏幕上,问句下方的形容词以红色字体呈现在白色屏幕上。呈现流程为:呈现“+”注视点300 ms后消失,接着呈现空屏1000 ms,然后呈现问句2500 ms,在问句呈现500 ms后在问句的下方呈现形容词,问句和形容词一起呈现2000 ms,词一出现即可开始判断,可作判断的时间为2000 ms(见图1)。判断方式为按键反应,其中,“是”按“1”键,“否”按“9”键。学习阶段大约需要9 min。在分心阶段,要求被试对26个英文字母按正序(从A到Z)隔一个口头报告一个,然后按倒序(从Z到A)同样隔一个口头报告一个。分心阶段大约需要3 min 。在测验阶段,要求被试对屏幕上出现过的形容词进行自由回忆。测验阶段大约需要5 min 。

2.2.5 数据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Mauchly球形检验结果为:W=0.84,p=0.71,满足球形假设,无须进行校正;参照条件主效应显著,F(1,38)=11.751,p

2.3 讨论

自我参照加工条件下的自由回忆率与内群体参照条件下的成绩无显著差异,与外群体参照条件下的成绩差异显著,内群体参照加工条件下的自由回忆率与外群体参照条件下的成绩差异不显著。但从图2中可以看出,内群体参照加工条件下的自由回忆率是高于外群体的。实验一的结果与Johnson 等人(2002)和Bennett等人(2009)的研究结论一致。由此说明,在中国被试身上以家庭为参照群体存在群体参照效应。

3 实验二

3.1 实验目的

以被试所在的学校为参照群体,验证这一中等

大小的群体是否存在群体参照效应。

3.2 实验方法

3.2.1 被试

在西北师范大学随机抽取40名被试,其中男生20人,女生20人,平均年龄为21.32岁,标准差为2.79。视力正常或矫正后正常,听力正常。所有被试此前均未参加过类似实验。

3.2.2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同实验一。

3.2.3 实验设计

采用组内设计,自变量为参照条件,5个水平,分别为自我参照条件(这个词适合描述你吗?)、他人参照条件(这个词适合描述刘翔吗?)、内群体参照条件(这个词适合描述西北师范大学的学生吗?)、外群体参照条件(这个词适合描述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吗?)、语义参照条件(这个词是褒义词/贬义词吗?)。

3.2.4 实验程序

实验程序基本同于实验一,唯一的区别是学习阶段中参照条件的问句改为“这个词适合描述你吗?”、“这个词适合描述刘翔吗?”、“这个词适合描述西北师范大学的学生吗?”、“这个词适合描述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吗?”和“这个词是褒义词/贬义词吗?”。

3.2.5 数据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Mauchly球形检验结果为:W=0.593,p=0.02,不满足球形假设,需要进行校正;参照条件的主效应显著,F(1,39)=4507,p

图3 以被试所在学校为内群体参照的五种参照条件下的自由回忆率

3.3 讨论

自我参照加工条件下的自由回忆率与内群体参照加工条件下的成绩无显著差异,内群体参照加工条件下的自由回忆率与外群体参照加工条件下的成绩差异显著。实验二的结果与Johnson 等人(2002)的研究结论一致。由此说明,在中国被试身上以学校为参照群体存在群体参照效应。

4 实验三

4.1 实验目的

以被试的性别为参照群体,验证这一相对较大的群体是否存在群体参照效应。

4.2 实验方法

4.2.1 被试

在西北师范大学随机抽取40名被试,其中男生20人,女生20人,平均年龄为20.16岁,标准差为2.12。视力正常或矫正后正常,听力正常。所有被试此前均未参加过类似实验。

4.2.2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同实验一。

4.2.3 实验设计

采用组内设计,自变量为参照条件,5个水平,分别为自我参照加工(这个词适合描述你吗?)、他人参照加工(这个词适合描述刘翔吗?)、内群体参照加工(这个词适合描述男生/女生吗?)、外群体参照加工(这个词适合描述女生/男生吗?)、语义加工(这个词是褒义/贬义吗?)。

4.2.4 实验程序

实验程序基本同于实验一,唯一的区别是学习阶段中加工任务的问句改为“这个词适合描述你吗?”、“这个词适合描述刘翔吗?”、“这个词适合描述男生/女生吗?”、“这个词适合描述女生/男生吗?”和“这个词是褒义词/贬义词吗?”。

4.2.5 数据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Mauchly球形检验结果为:W=0.757,p=0.32,满足球形假设,无须进行校正;参照条件的主效应显著,F(1,39)=3.512,p

图4 以被试的性别为内群体参照的五种参照条件下的自由回忆率

4.3 讨论

自我参照加工条件下的自由回忆率与内群体参照加工条件下的成绩无显著差异,与外群体参照条件下的成绩差异显著,内群体参照加工条件下的自由回忆率与外群体参照条件下的成绩无显著差异。但从图4中可以看出,内群体参照加工条件下的自由回忆率是高于外群体参照的。这与Johnson 等人(2002)研究结论不一致,在其研究中以被试的性别为内群体,自我参照加工条件下的自由回忆率和内群体参照条件下有显著差异,即没有产生群体参照效应。这与实验三的结果相反。由此说明,以性别为参照群体在中国人身上存在群体参照效应。

5 总讨论

三个实验以家庭、学校、性别为参照群体,在中国被试身上验证了群体参照效应。实验一的结果表明,以家庭为参照群体产生了群体参照效应,但内群体参照加工条件下的成绩与外群体参照没有显著差异,这可能与实验一中选取的外群体参照有关。研究的三个实验中,内群体参照加工条件下的成绩与他人参照均无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研究中他人参照条件选取“刘翔”这一个体作为参照对象,被试对其通常都有很强的认同,且参照对象具体明确,所以他人参照条件在研究中也得到了很高的记忆成绩。实验一中内群体参照加工条件下的成绩与外群体参照没有显著差异,这可以解释为实验一中的外群体选取“刘翔的家人”作为参照对象,刘翔是个公众人物,他的家人也曾多次在媒体亮相,很多人都对其有印象,增强了参照对象的明确化,故外群体参照条件下也得到了较高的记忆成绩。实验二的结果与Johnson 等人(2002)的研究结论一致:自我参照加工条件下的成绩与内群体参照没有显著差异,内群体参照加工条件下的成绩显著高于外群体参照,以被试所在的学校为参照群体在中国被试身上验证了群体参照效应。实验三与实验一的结果相似,但从图1和图3中可以看出两个参照群体产生的群体参照效应的程度还是有差异的:以家庭为参照群体,内群体参照加工条件下的成绩高于外群体参照;以性别为参照群体,内群体参照加工条件下的成绩仅是略高于外群体参照。这说明实验三以性别为参照群体产生的群体参照效应可能不具坚稳性。对这一结果可以解释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性别角色身份逐渐被淡化,男女两性的社会地位以及所从事的工作等趋于相同,在两往和人际互动中,人们更多地关注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以及社会身份,而不是自己的性别身份。后续研究可进一步以性别为参照群体验证是否会产生群体参照效应。以上结果也说明不同群体产生的群体参照效应的程度是不同的:以被试所在的学校作为参照群体产生的群体参照效应是最具坚稳性的,家庭群体居于中间,性别群体最差,这一结果的产生是研究所选取的其它参照条件所致还是不同群体产生的群体参照效应的程度本身存在差异,下一步研究工作将对此进行考察。

实验一和二的结果与Johnson 等人(2002)和Bennett等人(2009)的研究结论一致:以被试的家庭以及所在学校为参照群体产生了群体参照效应,表明群体参照效应存在跨文化的一致性和相似性;Johnson 等人(2002)的研究表明以性别为参照群体不会产生群体参照效应,但实验三的结果产生了性别群体的群体参照效应,表明群体参照效应存在跨文化的差异性。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集体、大我一直被置于重要地位,小我需要服从于大我,必要时甚至可以牺牲小我以维护集体和大我,正是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个体对与自己同一性别这样松散的群体虽然不会与其它与自己联系紧密的群体(家庭、学校)产生同样的认同感,但还是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认同,进而产生群体参照效应。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个人拥有独立性自我,通过强调自我并发现和表达自己独特的内在特质而保持自我的独立性,像性别这样的群体不会产生群体参照效应也是可以理解的。

前人的研究已经证实群体参照效应的存在及其坚稳性,研究以家庭、学校、性别作为参照群体在中国被试身上验证了群体参照效应,并得出群体参照效应既存在跨文化的一致性,也存在跨文化的差异性。但群体参照现象仍然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很多,例如群体参照效应的研究范式,当前群体参照效应采用的研究范式是基于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仅是将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范式扩展到群体水平,因此,探索群体参照效应新的研究范式是未来的一个研究方向。另外,群体参照效应的机制问题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已有研究将群体参照效应的机制解释为精细加工(Elaboration)、组织加工(Organization)、图式(schemas)、认知表征(cognitive representations)、情感/评价(affective /evaluative)等,但到底什么是产生群体参照效应的原因以及群体参照效应的产生程度受什么因素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讨。近来已有研究发现用随意编码任务替代形容词评价任务同样可以产生显著的自我参照记忆优势效应(Cunningham,Turk,Macdonald,& Macrae,2008;Turk,Cunningham,& Macrae,2008),随意编码条件下是否存在群体参照效应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6 结论

6.1 以家庭、学校、性别为参照群体在中国被试身上验证了群体参照效应的存在。

6.2 不同群体产生的群体参照效应的程度不同。

6.3 与选取西方被试研究的比较中可以得出,群体参照效应既存在跨文化的一致性,也存在跨文化的差异性。

参考文献

杨红升,黄希庭.(2007).中国人的群体参照记忆效应.心理学报,39(2),235-241.

杨红升,黄希庭.(2009).群体参照记忆效应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心理科学,32(6),1287-1290.

Bennett,M.,Allan,S.,Anderson,J.,& Asker,N.(2010).On the robustness of the group reference effect.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40(2),349-354.

Cunningham,S.J.,Turk,D.J.,Macdonald,L.M.,& Macrae,C.N.(2008).Yours or mine:Ownership and memory.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17,312-318.

Johnson,C.,Gadon,O.,Carlson,D.,Southwick,S.,Faith,M.,& Chalfin,J.(2002).Self-reference and group membership:evidence for a group-reference effect.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32(2),261-274.

Kuiper,N.A.,& Rogers,T.B.(1979).Encoding of personal information:Self-other difference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37(4),499-514.

Rogers,T.B.,Kuiper,N.A.,& Kirker,W.S.(1977).Self-reference and the encoding of personal information.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35(9),677-688.

Turk,D.J.,Cunningham,S.J.,& Macrae,C.N.(2008).Self-memory biases in explicit and incidental encoding of trait adjectives.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17,1040-1045.

Verification of Group Reference Effect

Zhou Aibao Li Qiong Shi Zhan Liu Peiru Zhang Pengying Wu Huifen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

Abstract:

Considering all reference conditions,selecting the three reference groups(family,school,sex)tested the group reference effect on China subjec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family,school,sex each as a reference group,group reference effect was tested on China subjects;Different group had different level of group reference effect;Comparing with the studies which selected Western subjects,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group reference effect have both cross-cultural consistency and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Key words:group reference effect;family;school;sex

(上接第85页)

Development of Four-dimensional 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 Scale in Sport

Qin Limei1,Tian Bao2

(1.Research Room,China Democratic League Guangxi Committee,Nanning 530023;

2.Department of Psychology,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37)

Abstract:

第6篇

“赏识教育”的实验解说

“赏识教育”的依据可由一个著名实验来说明,即“罗森塔尔效应”,也称为“期待效应”。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三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然后,再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八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发现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

但实际上,那份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他们的热情仍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传递出来,名单上的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乐观、自信,在行动上也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

这一实验结果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赏识、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别人的肯定、信任与赏识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不愿令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和持久性。

然而,当这个实验备受瞩目并被众人一再阐述时,却忽略了一个细节:实验中,心理学家提供给老师的那份名单是必须严格保密的,也即是说老师并不能告诉学生实验结果和名单内容,更无法以此作为激励和赞赏某人的凭证,所以,那些名单上的学生其实只是接收到了老师的积极关注:亲切的微笑、欣赏的目光、鼓励的语气、尊重和接纳的态度等等。

同样,赏识教育也有着类似的尺度。赏识教育注重的是对孩子的肯定、欣赏与鼓励,而非夸赞与表扬。赏识教育甚至是不提倡夸赞与表扬的。为什么呢?

“赏识教育”≠夸赞与表扬

首先,夸赞与表扬会将孩子的注意力放在结果上,使孩子认为他是因为做得“好”而得到了赞赏,而不是因为他所做的事情和行为本身是好的,那么,一旦孩子自觉做得不“好”或无法做得“好”,便会对此前形成的自我认知产生怀疑和动摇,开始贬低和否定自己,最直接产生的两种行为便是:回避和自我障碍。

比如从小学钢琴的孩子,有些会避免甚至排斥在人前表演和比赛,因为不做就不会面对失败,不必面对别人可能的失望和非议。只是,有些事能回避,有些则不能。面对诸如上学、考试、工作等回避不了的事时,另一个新名词出现了:自我障碍。

所谓“自我障碍”是指由于预料和惧怕可能的失败,而提前为自己准备好若干理由。

恐怕不少父母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越是重要关头孩子越容易出状况(通俗地讲是“掉链子”),而孩子总能说出一大堆理由。因为当孩子认为很“棒”才有自我价值,便无法面对不“棒”或一时难以“棒”起来的事实,只好设置诸多障碍作为不“棒”的理由。

其次,夸赞和表扬会让孩子的自我评价虚高,形成错误的自我认知。表面上看效果良好,孩子自信了,努力了,敢于表现自己了,但这样的自信经不起打击,一遇挫折,使孩子发现他的能力一般,其实并不比别的孩子更好,孩子便由此从自信走向自卑,并且再也难以相信父母对自己的正面评价。

这也是为什么“你真棒”在亲子教育中最初的效果良好,可等孩子越长越大时却不起作用了,孩子出现了“过敏”反应。因为年幼孩子的认知发展尚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也比较单纯,他的自我认知基本上来自于父母的评价。可随着孩子的社会化进程,他对自我的认知不仅来自于父母,更来自于老师、同龄人团体及周围人们的看法,当合作与竞争的内容也出现在孩子的生活中时,最初基于赞美与表扬建立起来的自我形象便极难维持下去。

再次,夸赞和表扬会使孩子把一种正常的良好行为当做一件特别的好事。

孩子按时起床、懂礼貌、讲卫生、尊敬父母……这当然都是良好的行为,父母有理由为此感到欣慰。但同时,这也是基本的行为准则,是孩子应该做到的,若对此大加赞美和表扬,孩子会分不清哪些是本分哪些是特别的善行与义举,因而对社会认同与他人关注抱有不合理的期待。当孩子从地上捡个纸团都不能自觉自如,而需要父母的“赏识”才肯去做时,不当“赏识”实际上已腐蚀了孩子的心灵。

最后,夸赞和表扬会妨碍孩子形成自立、自我指导、自我控制的能力以及不受外界看法影响的品质。孩子需要依赖自己内心的激励和评价,即自我认同与自我评价,而不是总想获得社会及他人的认可,需要向其他人寻求认可才能够维持自尊的人是缺乏精神力量的。

描述性语言的微妙内涵

那么,当孩子表现出良好行为时,家长要如何反应才能使孩子得到的是他人的肯定与欣赏,而不是赞美与表扬呢?

最微妙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把评价性语言改为描述性语言。

用实例来说明:深秋,一位父亲在扫庭院的落叶,六岁的女儿晶晶帮忙把树叶堆起来。当他们干完之后,父亲指着树叶堆说:“一、二、三……半个小时你就堆了六堆树叶!你怎么做到这么快的?”傍晚,当晶晶妈妈回家时,晶晶快乐地迎向她:“妈妈,我堆了六堆树叶呢,你问爸爸……”她将脸转向父亲:“爸爸,你再告诉一下妈妈我有多快。”

晶晶父亲并没有使用“你真能干”、“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等诸如此类的评价性语言,他只是将女儿所完成的事情用欣慰的语气客观地描述出来,通过父亲的描述,晶晶自己做出了评价,并因此为自己感到骄傲。

这种描述性的语言以及孩子由此得出的积极的结论是精神健康的基石。孩子从我们的话中对自己作出结论,事后还会默默地对自己重申。孩子在内心重复客观的、积极的陈述,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得他们对自己及周围的世界保持现实而又积极的看法。

此外,作为家长也需了解赏识教育与不当赏识的差别,以便作出恰当描述。例:家长看到孩子在家拖地,作为一种肯定和欣赏,会用这样的表达:“嗨,客厅这么大一块地方都是你拖的?客厅里不少东西呢,你拖地时还要挪动这些家具,真难想象是你一个人完成的!”(用描述性语言肯定孩子拖地的行为,不关注拖得好不好);

若孩子对其间自己的失误不满,比如:弄湿了地毯等,就微笑着鼓励他:“没关系,下次你可以试试用胶木拖把。”(潜台词:你有能力把事情处理得更妥当)。

而孩子从家长态度里读出的信息是:父母很欣赏他帮家人做家务,并相信他会越做越好,干家务是件令家人高兴的事。但并不会觉得这是件特别的好事。

不过,带有夸赞和表扬的阐述往往会这样:“嗨,看呐,我们家孩子拖地啦,拖得真好呀!这么小就知道帮大人干活,还把地拖得这么干净,宝贝,你真是个好孩子,你太棒了!”孩子从中读出的信息是:他拖地拖得很好,所以得到父母的赞美,他能把地拖得这么好,是件很牛的事。

而一旦你表示,他拖得没有另一个孩子干净时,两个孩子的反应也会不一样。

前一个孩子会坦然地问你:“真的吗?他是怎么拖的?没关系,我相信以后我也会拖得像他那么干净,也许比他还干净。”

后一个孩子却可能有以下几种反应:

1. 否认:“你骗人,我拖得好。她没有我拖得干净。”

2. 回避:扔下拖把,告诉你:“我不喜欢拖地,我再也不拖了。”

第7篇

关键词: 微课;慕课;协作;Web 2.0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2-0085-04

一、引言

伴随着微课教学理念的快速发展,微课资源共享平台也几乎同步发展起来[1-3]。当前国内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比较著名的有微课网、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以及咪咕学堂等。这些平台上的微课资源都是平台运营商利用自己的资源组织专业化的微课制作团队针对目标受众所专门打造的,无疑这些微课资源的质量都相对较高,但是由于盈利是这些平台的终极目标,所以这些平台上的微课资源已经或终将付费才可使用。这种中心化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在本质上与今天互联网所倡导的“平等、自由、共享”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此外,由于这些平台的封闭性特征,使得这些平台上的微课资源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了克服中心化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上述不足,充分发挥微课“自由、协作、共享”的本质特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并且介绍了其实现的关键技术。

二、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

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设计目标是:一方面为了实现微课资源供给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强调微课资源的自由创作,即人人皆可建设自己的微课资源;另一方面为了让更多的人利用这些微课资源,引入第三方的微课中介。微课中介是一个中立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第三方平台,它提供创作者自己创作的微课资源的渠道以及使用者发现自己所需要的微课资源的工具。利用微课中介将广大的微课资源提供者和微课资源使用者联系起来,实现真正的“草根制作,人人可得”的微课资源共享的目标。

传统的中心化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使得微课资源的共享范围始终是受限的,将中心化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改变为非中心化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其核心在于基于协作的理念。以协作为中心,理论上使得资源共享的范围由有限变为无限,这是它的最大优势。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对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体系结构进行重构。

图1所示为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系统体系结构图[4,5]。该微课资源共享平台将传统的资源者和资源需求者之间的二元关系改变为微课需求者、微课所有者和微课中介之间的三元动态关系。微课资源所有者在制作完成微课资源以后,首先使用微课标记元语标注自身所拥有的微课资源,形成微课资源描述文档。这里的微课资源标注元语是一种由微课中介所导入并且由所有参与者共同构建的用于微课资源标记的受控词汇体系,类似于社会化标注系统里的受控标签,但是微课标记元语具有更多的规则性。然后微课资源所有者将其建构的微课资源描述文档通过互联网提交给第三方的微课中介。微课中介是一种“云”端的资源管理的服务者,类似于今天的淘宝平台。微课中介同样依据微课资源标记元语体系,使用工具自动抽取微课资源描述文档中的微课资源描述信息,然后按照其所建立的微课资源组织体系将其组织起来,并存入微课资源共享登记系统的中心数据库,最后将该微课资源描述信息在微课资源共享登记系统上。微课资源需求者同样首先利用微课标记元语来描述自己的学习需求。为了便于学习者描述自己的学习需求,微课资源需求者使用的微课标记元语是一种轻量级的受控词汇,它是对微课资源标记元语体系的一种面向用户的简化结果。然后微课资源需求者利用其所建构的需求描述信息,在第三方的微课资源共享登记系统中检索以发现其所需要的微课资源,当找到感兴趣的微课资源以后,通^相关工具,借助于微课资源描述文档中的所有者的相关信息来建立与所有者之间的访问应用关系,开始进入使用微课资源的过程以展开自我学习阶段。

在上述这样一个微课资源的、组织、发现和应用的完整过程中,微课资源所有者、微课中介以及微课资源需求者的工作都是围绕微课标记元语展开的。微课标记元语在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它是实现三者之间协作关系的技术保证。基于微课标记元语可以设计各种微课标注工具和微课资源自动匹配和检索工具。在微课资源所有者描述其微课资源和微课资源需求者描述其学习需求时,利用这些工具可以实现半自动化的微课资源标注或微课资源的自动推送服务,从而简化微课资源所有者的自我描述工作、微课资源需求者的需求描述和检索工作以及微课中介的微课资源登记信息的组织管理工作。

三、基于微课中介的资源共享典型场景

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强调通过微课资源所有者、微课资源需求者和微课中介的紧密协作实现社会范围内的微课资源的最大范围的共享。这种协作体现在三个方面:微课资源所有者对其所拥用资源的自我描述;微课中介对其微课标记元语的管理和控制以及对微课资源描述信息的组织、管理和;微课资源需求者对其学习需求的自我描述。这三种协作都是以微课标记元语为联系纽带的。下面通过一典型场景来介绍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使用过程及其资源共享的优势。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教务处组织各个学院开发了大量微课资源,并将这些资源放置在校园网上供本校师生使用。由于这些微课资源的部署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所以除了本校师生使用这些资源以外,几乎没有任何社会性的使用,这使得对这些资源的使用效率并不高。在导入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以后,这些微课资源的所有者登录微课中介的网站,按照微课描述模板的要求填写微课的特征信息。微课描述模板是基于微课标记元语体系开发的一种半自动标记工具,其目的在于在简化微课所有者描述其微课资源的同时,尽可能多的获得结构化的受控标记内容,这正是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与当前的社会标注系统不一样之处。在微课所有者提交其微课描述文档以后,微课中介的资源共享登记系统抽取所有者提交的描述信息内容,依据微课标记元语所建立的分类体系将微课所有者提交的微课资源进行自动分类组织。

微课资源所有者可以选择将微课上传,也可以不上传,只提交微课资源描述文档即可。对于前一种情况,上传的微课资源即进入微课资源共享登记系统,这就意味着该微课成为真正的社会性资源,以后对于该微课资源的使用将不再受微课所有者的控制;对于后一种情况,微课资源所有者在微课资源描述文档中提交了用户访问的路径信息,用户使用这一路径信息可以获得和微课资源所有者联络的通道,由微课资源所有者控制微课的使用过程。这样既发挥了微课中介的社会性资源整合作用,又保留了资源所有者对自身资源的完整控制能力,能够保证微课所有者通过微课资源共享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促进微课资源更加广泛的创作与共享。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使用微课共享资源平台使得发现微课资源的可能性极大增加。由于资源所有者提交的微课资源描述信息的受控性特征,微课中介所提供的微课资源具有很好的分类结构特征,当用户无法清晰表达自身的学习需求时,可以直接使用微课资源共享登记系统所提供的资源地图帮助自身发现潜在的学习需求。在微课资源描述文档中引入了“先导知识元”的概念,它表达了当前微课中所使用的基础性的知识单元,其目的就是帮助用户使用逆向回溯的方式寻找所需要的各类知识。“先导知识元”建立了微课资源共享登记系统中的微课资源间的横向联系,它与微课标记元语体系所建立的纵向分类体系共同构成了一个网状的微课资源图谱,这是用户易于获得所需资源的最重要保证。当然用户也可以直接使用资源检索的方法寻找资源,由于微课标记元语体系的存在,微课资源共享登记系统可以提供传统图书情报系统所使用的复杂精细化的资源检索过程。这些技术特征都为简化用户的使用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通过上述场景描述可见,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最大优势在于通过各方协作,在实现微课资源最大限度共享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每一方的使用过程。借助于“自由”、“开放”、“简单”的平台特征来促进社会范围内的微课资源的创作、共享和使用的正向循环。可以预见,一旦这样的平台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则其累积的微课资源将会无止境的增加,最终必将形成一个微课教学的开放性生态环境,它又会反过来影响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模式。虽然是一种理想,但并非不可能!

四、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关键技术

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 “自由”、“开放”、“简单”的平台特征在简化用户使用过程的同时,却使得自身的建构变得非常复杂,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平台需要引入如下关键技术。

1.微课标记元语体系

微课标记元语体系是微课资源描述时所使用的受控词汇的集合。微课资源标记元语的引入一方面是为了实现微课资源描述的相对规范化,另一方面是建立微课资源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烧叨际俏了便于微课资源的组织管理和发现。为实现这些目标,将微课资源标记元语分为类属元语和对象元语两大类。

类属元语是对微课资源的所述类别属性和外部特征属性进行描述的规范化词汇,如由中图分类法所使用的分类标准词汇就可以直接引入作为微课资源分类属性的种子元语;而作品名称、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先导知识元等则属于外部特征属性元语。类属性元语可以用来建立微课资源对象之间的类属关系,利用这一关系可以将微课资源登记系统里的所有微课资源组织成“树”状的逻辑结构,为分类识别微课资源以及遍历微课资源提供了可能。特别要强调的是先导知识元元语,它存在的主要目标在于建立微课资源对象之间承前启后的“链”状的逻辑结构,为系统化的微课资源发现提供了可能路径。类属元语由微课中介负责发起建立,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扩充。当然新的类属元语的导入需要相对严格的控制。

对象元语是对微课资源内容进行描述的元语,它主要用于对微课资源的主题、关键词、要旨、应用等方面进行描述。对象元语是相对自由的,微课中介可以引入种子对象元语,伴随着用户提交的微课资源描述文档中的词汇的不断抽取和累积,借助于对象元语的自我发展机制逐渐导入新的对象元语词汇以实现对象元语的自我发展。对象元语词汇除了用于微课资源的匹配发现过程之外,还用于微课资源描述和学习需求描述过程中的半自动化的推送服务工具的设计。

2.基于XML模式的微课描述文档

协作的实现是以用户使用过程的简化为前提的,为了实现微课资源所有者、微课资源需求者和微课中介之间的有效互动,必须要提供丰富的工具以简化各类用户的操作过程。各种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的工具的提供是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能否被用户和市场接受的关键。为了便于开发出这些工具,微课资源描述文档应该在语法层面表现出结构化的特征。为了实现此目标,借鉴Web发展的历史经验,选择使用XML作为微课资源描述文档的表述语言。借鉴HTML文档的结构特点,建立了图2所示的微课资源标记文档结构图。

微课资源标记文档由基于XML的标记文档头和标记文档体两个部分组成。其中文档头部分是为各种解读微课资源标记文档的工具所设计的,主要用作解读工具的处理准备。这和HTML文档头部分内容是为浏览器服务的思想是一样的。文档体部分用于真正的微课资源本身的描述,它主要表达微课资源的各种维度的特征。这和HTML文档体部分的内容是为浏览者服务的思想是一样的。标记文档头的受控元语包含版本控制、管理特征和受控标记导入说明三个子部分。标记文档体部分还可以进一步分成内容特征描述和形式特征描述两个子部分。内容特征描述子部分是微课资源所有者进行资源描述时的主要工作内容,它要表达微课资源的主旨。内容特征描述子部分又进一步被划分为标准内容标记和用户扩展内容标记两个部分。标准内容标记包含上下文、领域、主题、摘要、关键词等标签部分。用户扩展内容标记部分是用户使用非受控元语进行微课资源描述的部分。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工具解读需要使用前述受控标记导入部分的导入外部元语的链接。形式特征的内容主要使用类属元语对微课资源的外在特征进行描述,这部分内容提供了微课中介对微课资源进行管理的主要依据。上述这些部分的内容和所使用的标记可以直接借鉴HTML语言标准。

3.对象元语的自我发展机制

类属元语的受控性非常强,它由微课中介负责升级维护。与之对比,对象元语则表现出相对自由的特征,只有提供既极大丰富又相对受控的对象元语集合,才能够为微课资源和微课需求的表述同时提供便捷和高质量的特征。这为对象元语的建构带来了挑战。借鉴社会化标注系统的成功经验,建立了一套对象元语的自我发展机制,以实现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丰富对象元语。这一自我发展机制的关键在于采用将工具抽取和人工管理相结合的策略来逐步丰富对象元语的词汇集合。

用户在使用客户端工具描述其微课资源对象时,其所使用的描述词汇没有任何限制,是完全自由的。但是用户在完成其建构的微课资源描述文档以后,利用微课资源描述文档的结构化特征,客户端工具具有自动采集这些描述词汇的能力,根据客户端工具所内置的词汇关联发现机制,客户端工具会将其所采集的描述词汇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织起来,并且将它们与对应的微课资源描述文档绑定起来,一道上传给微课中介所管理的对象元语识别和管理子系统。对象元语识别和管理子系统是一个知识发现系统,它负责对这些标记词汇及其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语义分析,在获得相关的语义关联关系以后,将这些知识发现结果存入个人用户的对象元语空间以备后用。所有这些工作都是由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工具自动完成的,用户都感觉不到这一过程的存在。

微课资源对象元语分为三个级别,即非受控级别对象元语、相对受控级别对象元语和受控级别对象元语。非受控级别对象元语为每一个用户所自由建立、维护和使用,不受任何的控制和约束。使用非受控级别对象元语所构建的微课资源描述文档,需要微课资源所有者和微课资源使用者共同使用某一个XML模式文件作为建构和解读的依据;相对受控级别对象元语为一定范围内(如某一网络社区内)的用户达成共识以后所使用的微课资源内容描述受控词汇,在这一相对范围内,所有微课资源描述文档的建立和解读都是用这一对象元语为依据。对于超越该范围内的用户来说,它们可以通过微课资源描述文档中的受控元语导入机制所附带的链接,来访问该相对受控级别对象元语库来使用该类描述标签。受控级别对象元语是指在整个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范围内,为所有用户达成共识的用于微课资源内容描述的受控~汇,由于它是平台内规范化的描述标签,所以被内置于所有资源描述工具和资源解读工具之中,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反而完全感觉不到其存在,但是它们却保障了所有用户对资源描述和需求描述的共同理解。

用户所使用的微课资源内容描述词汇可以由非受控级别对象元语逐步发展演化为微课资源共享库的受控级别对象元语。相对受控级别对象元语来自于非受控级别对象元语,而受控级别对象元语又是由相对受控级别元语发展而来的。这种发展依赖于基于民主的表决机制。个人用户可以主动将所拥用的非受控级别对象元语提交给上一级对象元语表决机构进行进阶的表决,也可以由客户端工具的主动挖掘机制将满足一定条件的受控词汇自动提交给上一级对象元语表决机构。对象元语表决机构可以是人工的,也可以是一个智能化的选择系统。通过表决的词汇进阶为相对受控级别对象元语,未通过表决的词汇仍然保持其非受控级别对象元语身份不变。同样,对于相对受控级别元语也采用这样一套机制实现其向受控级别元语的进阶。实现这一逐步演化过程的关键在于提交机制和表决机制的实现,可以首先采用人工的方式,然后逐步引入工具支持以实现半自动化的提交和表决。

五、结束语

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使得微课资源的组织、管理和应用不再采用传统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它使得面向社会的更大范围的微课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具体来说其优势表现为:一方面,所有参与者按照自己的需要来标注、和使用微课资源,使得微课资源的共享过程获得了更多灵活性,它会促成微课资源的应用不断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微课资源的标注、组织、和应用都以微课标记元语体系为标准,在简化用户使用的同时,又有利于开发出更多具有高附加值的微课教学应用。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实现主要依赖于第三方独立的微课中介的出现和发展,它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理念问题,以及具体操作层面的市场开拓与发展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韩燕,汪一鸣.微课概念及教学应用的解析[J].科教导刊,2005(11):29-30.

[2]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03(6):26-33.

[3]金燕.微课教学设计与资源共享平台构建[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115-117.

第8篇

一、“我更了解自己了”――悦纳自我、信任自我

(一)悦纳自我。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具有恰当的评价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外形特征、人格、智力、能力等都能愉快地接纳和认同

“人贵有自知之明”。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的长处及不足,恰当地评价自己,并愉快地接纳和认同,生活中既不骄傲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具体做法是:

1.多途径接收描述性评价

这里强调的是“描述性评价”,“描述性评价”是一种新的评价视角,打破了传统的评价方式,是指从学生的言行本身出发加以描述、评价。比如,原先评价学生爱劳动,笼统缺乏时效性。而“描述性u价”是这样的:“你热爱劳动,每天清晨都拿着抹布把教室的窗台擦得一尘不染”等等,这样的评价具体,深入人心,更具时效性。

教学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首先在课堂上提出“描述性评价”的要求及方法,而后采用开放的教学形成――“照镜子”审视自我;走向同伴,真情对话;深入生活,多方聆听老师、长辈、亲朋好友等的评价。记录在以下表格中:

2.内化提升自我接纳能力

“悦纳自我”更重要的要有恰当的自我内化的能力,面对来自各方的描述性评价,思品教学应指导学生自我消化,学生既能从中受到鼓舞也能正视自身不足,实施途径有:

自主设计表扬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设计表扬卡一方面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内化他人的评价,另一方面表扬卡便于存放,可以时时激励、鼓舞自我。

漫画表现不完美。如何让学生正视自身的不足,“漫画”是极为有效的途径,学生通过“漫画”夸张地表现自身不足,幽默中带有自嘲,印象深刻,心理上也特别容易接受。

(二)信任自我。对自己有充分的信任感,能克服困难,面对挫折能坦然处之,并对自己的失败能正确地评价

在“我更了解自己了”一课的教学中,“信任自我”就是要引导学生相信自己能变得更好。

首先,引导学生对上一环节的“漫画”进行分类,分清哪些是可以克服的缺点,哪些是不能克服的缺点。

其次,针对可以克服的缺点制定改正的措施及计划,对于不能克服的缺点思考如何扬长补短的方法。比如,爱睡懒觉是可以改正的缺点,改正的措施可以是为自己设定闹铃,计划可以是每天提前5分钟起床等等;口齿不清是不能克服的缺点,但是可以以微笑的神情、自信的目光等吸引他人,口齿不清就变得不那么令人在意了。

最后,积极反馈。克服缺点,漫画缺点即能转化为漫话优点,学生从中增强对自己的信任感。

二、“我是自己的主人”――调节自我、控制自我

(一)调节自我。对自己不切实际的行为目标、心理不平衡状态、与环境的不适应性,能及时反馈、修正、选择、变革和调整

在本单元第二课“我是自己的主人”的教学中,“调节自我”是指通过教学,学生能够倾听内心的声音,调整内心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关系,从而做到坚持自我。

1.深化典故有自信

“人云亦云”是存在于学生身上的一种普遍现象,为使学生有主见,教材中引用一则典故“人云亦云”。但在通常情况下,我们教学重在对鲍坚没主见的一种批判,对学生改变自身“人云亦云”的现象是收效甚微的。

运用典故,教学应该找到问题的实质:鲍坚之所以人云亦云,最根本的原因是内心意志的薄弱,对自己才能、地位的不自信。联系实际,学生反思自己的言行,不也因为他是老师、他是班长、他学习好等等,对自己的不自信,而屈服于权威,人云亦云吗?

而后教学趁热打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小话吧”里练一练:“上语文课时,老师说成吉思汗是清朝的开国皇帝。”“我捡到5元钱,同学说反正也没人知道,留着自己用就行了。”……学生在情境中练兵,调整原先“人云亦云”的心态,建立自信,不盲从,找回自我,力争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

2.案例辨析知原则

辨析是品德课堂上常用的有效教学策略,真理越辩越明。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上两则案例的“从众”心理进行辨析:章均受到新学校规则的影响变得守规则了,“从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李英伟看到别人穿了耐克,觉得自己跟别人一样穿这双鞋才酷,“从众”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学生由此看出,“从众”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关键在于自己,只有坚持自己认为对的原则,才能不盲目从众。

由此,学生在辨析中完成了自我调整,懂得了坚持自我。

(二)控制自我。能适度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1.真情表达情绪

每个人都有自己想做的事,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讲,有时迫于环境、迫于父母的约束等却不能完成,情绪压抑无法释放。品德课堂引导学生真情表达:“xxx,我想对您说――”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意愿,缓解压抑的情绪,争取做我自己,走自己想走了路。

2.体验学会拒绝

拒绝是学生人生旅途中重要的一课,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面对形形的诱惑、压力,做我自己,必须学会拒绝。品德课堂让学生模拟情境:要语文考试了,同桌说:“帮帮忙,考试让我抄抄填空吧。”双休日,好朋友邀请你去游戏厅打游戏,等等。学生互扮角色,体验勇敢机智地拒绝,做智慧的自己、正直的自己。

三、“我心中的那颗‘星”’――设计自我、发展自我

(一)设计自我。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但理想与目标能切合实际

孟子说“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庄子也说“哀莫大于心死,愁莫大于无志”。志是学生的志向,可以为之奋斗的理想。

1.榜样给予正能量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面旗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人、一个故事、一段话语,看似平凡简单,却能点燃许多人心中的激情与梦想。

品德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榜样,还要引导学生了解榜样的兴趣爱好、对社会的贡献、他们的成长、成功的经历等等,摘录他们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从中汲取正能量。

2.书写“理想书签”

学生设计“理想书签”,写一写,画一画,畅想“未来的我”,以此成为学生自我成长的动力。

(二)发展自我。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发展自己的人格

为使品德教学更具实效性,教学舍弃了教材中的例子,推荐阅读《赢在中学》一书中陈嘉证的成长经历:

人生最重要的选择无非两个:走什么样的路和怎么去走。我阅读了大量书籍,与老师交流,决定以强我中华为己任,成为一名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顶尖复合型人才。

一次态度的转变带来整个人的华丽转身,我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改变自己,我比平时更早地到校准备好学习,我在课上努力提出问题,我在作业中做了密密麻麻的批注和改正;我开始见到每一位老师都主动问好,帮助每一个我遇到的同学,不管之前我们是否相识。对于集体活动我不再漠不关心,而是主动帮忙。从端正自己的态度做起,从细节做起,这些微不足道的小改变使叛逆代表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成为学校的励志典型。

进入高中以后,我还为实现目标所需的各种素质进行了各种有计划的训练:通过扎实的课堂学习打下学习能力的强大基础并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通过学科自主研修提高学习能力和自我规划能力,通过学科竞赛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学术素养;通过科技创新活动锻炼思维和探究能力;通过社会工作开阔视野,磨炼性格和领导能力……

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

第9篇

即使自己制作简历,这一部分也要注意简洁,以410句为宜,不要超过500字。

活泼开朗、外向大方、勤奋努力,这样的用词会让你的自我评价变得格式化、无个性,自然也很难打动HR,甚至会让HR连看工作经历的动力都没有,直接抛弃你的简历。

针对应聘岗位,要用简洁的语言,提炼出工作经历中最能展现个人能力的内容,勾起HR进一步了解你的欲望。

2、突出个人优势,强调职业性

记住一句话,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很多时候,不是你没有优势,而是你不懂的如何在琐碎的经历中挑选一些来展示。

你觉得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是否还有很多比较特别、积极的一些素质和能力呢?

比如说:你虽然只是一个实习助理,但你对公司的业务情况非常了解,能更好地理解销售同事以及领导的业务压力、业务状况,更好更及时地帮他们解决问题,甚至未雨绸缪做好准备,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等等。

类似这些独特之处都可以在自我评价中涉及,在工作经历部分详述。当HR看到这些描述,脑海里马上就会浮现出一个业务能力很强、工作态度积极、稳妥实干的专业形象。

3、针对不同岗,适当调整自我评价

一纸简历通天下的时代早已过去,求职者需要针对不同的岗位对自己的简历进行包装,自我评价也不例外。当然,包装不是作假,而是要求你针对职位要求或公司情况,有所侧重、有所强调,更加有针对性。

第10篇

一、经验是核心。

人事经理在查看简历时,最感兴趣的是你的经验。在填写简历时,一定要在描述经验上多花些功夫,要尽量详细描述你的内容和职责。

二、“自我评价”要抢眼。

据调查,人事经理在浏览简历时首先看的就是你的自我评价,出色的自我评价能使你的简历在众多背景类似的简历中脱颖而出。当然你应该简明扼要地说明你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比如“5年出色的销售经验,业绩过千万”等等,而避免使用一些空洞、老套的话。

三、专业技能要具体。

如果你是IT人才,当你描述项目经验时,一定要将该项目的软、硬件环境、开发工具写清楚,并请详细描述您在该项目中的具体职责。如果你是高级人才,业绩能充分证明你的能力和价值,请详细描述你取得的业绩的具体内容。例如:“在担任销售经理的半年中,分销商从9家发展到35家,公司业务从每月500万元增

四、留下多种联系方式。

如果一个很好的面试机会出现的时候,却因无法与你联系而错失良机,这会是多么遗憾啊。所以,在填写联络方式时,请务必填上电话、手机、BP机等信息,以便招聘单位在第一时间内能与你取得联系;而且一旦你的联系方式有变化,应立即上网更新。

五、简历填写要规范。

当你在填写简历时,像项目经验、证书等信息应填写在相应栏目中。对于有供选项的栏目,如专业、职能等,应尽量从选项中选择,如无完全一致的,也可以选择较接近的内容。这样,招聘企业在搜索与你的情况较接近的人才时,你的简历就会有更多被搜索和浏览的机会。

六、英文简历别忘了。

许多外资、合资企业在招聘时,要求应聘者提供英文简历,同时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注重应聘者的外语能力。如果你有意于外资、合资企业的职位,请不要忘了同时将你的英文简历填写完整。这能使你的简历更具专业性和竞争力。

第11篇

本节所讲内容为广东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本节课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开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课程学习的内容,清楚要求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明确信息的多样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引导学生在讨论信息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到信息应用的价值,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地位十分重要。

二、教学对象分析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对信息这一概念已具有初步的认识,但对信息的基本特征还未能很好的理解,本课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小组讨论活动等形式来理解以及掌握本节课的内容,避免纯理论的讲述,把信息这个概念与其特征尽量由浅入深讲授,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中理解。

三、教学目标

1.理解信息的概念。

2.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

3.明确信息的多种表达形式和信息的多种载体。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的含义。

2.信息的基本特征。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2.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布置任务

1.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份简介自己的材料。可以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学习经历,成长过程等等方面,在规定的2分钟之内,要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演示。因为新学校,新同学之间多数彼此不熟悉,学生之间正好通过此次机会,增进彼此的了解。学生可以采取以下这些形式整理这份材料:①纯书面文字材料;②书面文字辅以简单图片材料;③口头文字说明等。

2.教师课前准备简介自己的材料。事先用word制作一份自我介绍的文档,也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一组幻灯片,或者用flash制作一段动画,或者录制一段视频。

(二)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1.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位小组成员在其小组内进行自我简介,

2.每一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在全班进行自我简介,

3.教师对每个小组代表的自我简介进行适当的评价,

4.教师在全班播放简介自己的幻灯片、word文档或者动画材料或者已经编辑录制好的视频材料。

(三)教师发问

1.刚才我们每个人都进行了简单的自我的简介,大家对彼此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原因是什么?

2.学生思考的同时翻阅课本有关信息概念方面的内容:

(四)教师小结

1.刚才通过每个人所做的自我简介,初步了解了每个学生,即了解了每个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也就是他的基本信息。:

2.引出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五)教师发问

我们所作的自我简介中,大家采取了什么方式描述自我信息?

(六)学生思考,分析讨论

(七)教师小结

1.我们可以凭借一些工具来描述信息,表达信息,存储信息。例如通过文字、图片(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等来描述信息,表达信息;通过人脑、书本、光盘、磁带来记录信息,存储信息。

2.引出信息的基本特征──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信息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

(八)教师发问

在我们大家所作的自我简介中,我们总会对某一些同学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原因是什么?

(九)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小组讨论

(十)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原因:信息的价值性不同

因为我们对每个同学的基本信息的挖掘能力是不一样的,即信息的价值性不同。

(十一)课堂小结

教师针对本节主要内容,言简意赅地做总结。

(十二)拓展延伸

课后利用word或者PowerPoint把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学生的信息表达描述出来。

七、教学评价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后,学生填写教学评价表格。

八、教学反思

本节的内容主要讲解信息及其特征,若直接从概念入手,学生感觉枯燥,不易理解和接受。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交流、讨论等形式,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始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一位启发者和引导者。

第12篇

[关键词] 小学生 心理定位

【案例:片断回放】

四年级心理课的一个片段:请用“我___________”的句式,写十句话,描述你自己。你会发现,很多学生停留在那里迟迟没有下笔,因为他从来没有真正认真地自我定义。也有学生写了几句,但就是再也挖掘不出更多的关于自我的描述了。大部分学生描述的内容大致如下:①能力类:比如我会唱歌,会弹钢琴,会跆拳道等;②性格类:我很大方,我很内向,我很勇敢等;③学习类:我很聪明,我成绩很好,我某某功课不是很好等。

【解析与思考】

一.从小要树立自信心

关于“我”的解析,难就难在如何正确地定位与描述自己。这里涉及到一个关于“我”的“心理定位”。凡是不了解自己的一些孩子,就往往没有明确的“心理定位”。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爱谁/什么?我会什么?我喜欢这样的自己吗?这些孩子往往在生活和学习中缺少自信与关爱,他会在无形中把自己定义为:在团体中不那么重要的、自卑的、没有安全感的人。

因此,我认为一二年级的孩子首先要树立自信心,他一定要明白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而且是个力争上游的“小威”。我曾向很多同事和家长推荐一本绘本故事《小威向前冲》,它的作者是英国的尼古拉斯.艾伦。故事主要讲一个小的神奇大冒险,小威是一个小,也是一个游泳健将,他和其他三亿多个小住在一起,他们都要参加一项游泳大赛,而冠军的奖品只有一个,那就是一个美丽的卵子。最后小威通过努力打败了其他三亿多个小夺得了冠军,从此有个小生命开始生长了。一个美丽的故事,不仅让孩子知道了自己来自哪里,也知道了自己是那个一直努力的唯一的“小威”。

二.美好的生活要善于表达

生活之所以美好,那是因为有关爱你的家人,有关心你的老师同学们。要让孩子明白,你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中成长,在一个快乐的团队中学习和成长。通过问卷调研,一到六年级的孩子几乎没有“我爱__ __”这个句式的表达。不知这是爱的能力的下降,还是语言表达的弱化?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个含蓄的国家,但是现代家庭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学会爱身边的人,也要学会表达爱。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最好的节日礼物难道不是温暖的拥抱和一句真诚的“我爱你,爸爸/妈妈/老师!”吗?

老师们,如果您一直默默地付出,真心地关爱您的孩子们,用包容的心宽容他们滋养他们,也从不吝啬爱的表达的话,我想您的孩子也会发自内心地爱他身边的每个人,同时也会表达爱,让学习和生活充满生机和期待!

三.学会正确的评价

大部分学生描述的内容,不管是能力类、性格类还是学习类,表达的都不是很具体。或者说没有透彻地分析自己,他的自我概念是模糊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认为和老师、家长的评价密不可分。

作为家长,是不是从小就抓住每次机会夸奖孩子:你真聪明,你很棒!作为老师,每次是夸奖孩子聪明还是努力?其实,父母老师们的心里都有这样一个假设:如果孩子坚信自己很聪明,那么,他就在学业上无所畏惧。但是,一项来自纽约所有公立学校的调研表明:夸奖孩子聪明,往往适得其反。当我们在夸奖孩子聪明时,他们往往心里有压力。为了保持聪明,从而躲避可能出丑的风险,就会变得畏首畏尾,他很可能不大愿意接受负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因为他们受不了被夸奖“聪明”后遭受挫折的失败感。而在心理疗法中,从不会对孩子说:“你真是个好孩子”或者“你真棒”。那些话会使孩子产生焦虑,助长孩子的依赖性,唤起孩子的防疫心理。只有具体、明确、针对某一件事情的表扬,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比如班级考第一名的同学,如果老师表扬他很聪明,孩子往往会压力很大,更经不起失败。而夸奖这是努力的结果,他会有更大的动力和内心自我的鞭策,激励他有更向上的决心和勇气。

四.给每个孩子建立“成长档案”

每个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他都是不断成长的过程。他需要明确每个时段的学习任务与目标,并且对于阶段性任务的达成度有鲜明的认识,他们也希望自己取得的进步能同时得到他人的肯定,这样才会不断助长自信心。

因此,我曾经尝试从低年级开始,给每个孩子建立一个“成长档案”。档案袋的内容以“周”为单位,分别有如下内容:①你本周主动帮助过别人吗?(助人)②你本周得到过别人的帮助了吗?(感恩)③你本周在学习上有收获吗?(学习的反思能力)④ 你本周有好的故事或者开心的事情与大家分享吗?(分享的快乐)⑤你本周有什么不开心或者烦恼的事情吗,不妨与老师谈谈心。(学会交流并关注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每周档案袋的内容于周末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进行记录,老师也要进行及时地关注与点评,把班级中的典型事例进行表扬与强化,让班上的孩子有学习的榜样,也为班级营造了正能量的氛围。通过“成长档案”的记录,也让孩子们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对于自己取得的进步能充分肯定,同时对于自己的不足也能及时改进,最关键的是老师能够与孩子们心连心,能及时关注班级中每个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