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03: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心理健康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作者单位:530023 广西药科学校心理行为辅导中心
通讯作者:王翔南
【摘要】 目的 探索和建立适合于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际心理健康状况与危机状况的干预模式。方法 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不断改革和实践。结果 初步形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模式。结论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模式能够增强中职学生心理保健的自我意识,有效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良好心理素质,降低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危机干预
Investig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crisis intervention model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 WANG Xiang-nan, CHENG Yi-bo, ZHOU Ling-juan.Guangxi Pharmaceutical School, Guangxi 53002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establish a suitabl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crisis intervention model for currently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Methods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for the more reform and practice unceasingly.Results The initial forma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crisis intervention model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Conclusio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crisis intervention model can enhance self-awareness of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improve their mental health level, foster 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mental disorders and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risis intervention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年龄一般在15~18岁之间,正处在身心发展由动荡期逐渐向成熟和稳定过渡的重要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变,中职生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在中等职业学校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和进展参差不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1]。从近年中职学生就业率、退学率所作的统计表明,心理危机等心理健康不良因素,成为学生辍学的一个主要原因。一些学生出现心理不适应、反常,甚至选择自杀,说明在部分中职学生身上存在某种程度的心理危机。其中的极端行为,更让人感到悲痛和惋惜。笔者注意到,不论是对自杀者事前反常心理的关注,还是自杀后的救助,有关方面的行动并不到位,这反映了部分中等职业专科学校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面尚有某些缺憾。
四年来,笔者针对中职教育特点、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危机特征,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的新模式,初步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适合于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危机现状的干预模式,并在实践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模式介绍
在学校开展具体工作中,笔者发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二者不是截然分开的,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为后者服务,而后者是前者的一个工作目标。同时,二者又存在着工作重心的不同。前者是依据中职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对他们施加影响,旨在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促使他们身心协调健康的发展。而后者则是依据中职学生的心理危机特征,帮助处于心理危机境遇的学生化解危机并告知如何应用较好的方法处理未来的应激事件。下面笔者分别对这两个模式进行详细介绍。
1.1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本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由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健康活动构成。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做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其它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1.1 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增强心理健康知识的系统性 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思想,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和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增强心理健康知识的系统性,面向全体学生,分阶段,有层次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笔者选择适当的教材,内容包括良好道德观念的培养、学习心理、自我意识、人际交往艺术与技巧、情绪调节、心理压力与应付、青春期性心理、择业心理等,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并掌握自我调节情绪和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平衡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2006年及2007年,笔者使用自编并公开出版的教材《临床医学心理学》按系统理论教学,授课人数800余人,2006年总课时为117学时,2007年为88学时。2009年,笔者在全区职业学校内率先开设《中等职业学校实用心理干预技术》必修课程。全校共有55个班级2440名学生接受了本课程教育。上半学年总计完成总550个学时的教学任务。2010年下学期开设了《心理学基础与应用》选修课,课时为28学时,共有180余人参加,为全校选修课目中选修人数最多的课程。
1.1.2 举办心理健康讲座,为面对不同人生问题的学生指路导航,为教师维护心理健康,笔者除了不定期举办专家心理健康讲座外,每学期都针对各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定期举办大型专题讲座。一年级新生主要针对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如何有效进行学习等问题开展讲座;二年级的学生主要针对青少年情爱、人际交往、网络成瘾等问题开展讲座;三年级即将实习的学生主要针对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选择、如何成功面试等问题开展培训。教师的心理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是多维度的且具有很大的权威性,所以本校把教师心理健康纳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定期举办全校职工心理健康自我维护专题讲座。
如2008年笔者根据国外媒体的报道,收集有关视频资料,主讲了《中国行走学校所带来的思考》,给大家上了发人深省又富于教育意义的一课。从2008年开始,应学校招生与职业指导科的邀请,笔者分别对全校即将毕业的大、中专学生进行了实习、实训前的培训,累计课时为57个学时,授课人数达3750。2010年本校举办全校职工心理健康自我维护专题讲座,向职工介绍了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三种状态的鉴别知识,传授了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的方法。
1.1.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营造良好氛围,促进人格完善。环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在培养学生品德、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四年来,笔者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各样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在学校内开展了“心理漫画展览”、“心理行为教育协会工作图片展览”、举办了四场由全校心理协会会员及心理骨干参加的“迎新春联欢晚会”、“迎七、一红歌会”。笔者还积极主动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如参观孤独症儿童学校,协助老师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指导;又如参加外校心理协会周年庆典、心理知识抢答赛等等。笔者坚持编办《心理健康报》扩大心理健康科普知识的宣传,它是学校心理行为教育协会主办的一份科普报纸,主要报道学校心理行为教育与心理干预系统运行的情况及心理协会的各项工作并反映学校校园心理文化氛围等。
1.2 心理危机干预模式 根据前人模式的原理及优点,针对中职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笔者建立了的中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新模式(见图1)。
1.2.1 新模式将干预按危机的形成、危机的处理与危机的重估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2.1.1 危机的形成 这一阶段是危机干预的基础。当心理危机发生后,当事人的应激反应系统开始调动起来。此时,需注意观察存在这类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可能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如抑郁、急性反应性焦虑、情绪紊乱等。通过这些症状,可以对心理危机的存在情况进行诊断,并确定危机的类型、性质等。
1.2.1.2 心理危机处理阶段 它是危机干预的核心。在这一阶段,自我作用要大于外界的干预作用。笔者认为,归根结底是要靠自己去摆脱危机,干预只是起辅助效果。在危机产生时,注重支持技术与解决问题技术两种干预方式的结合使用,相互补充,从而使危机干预达到最佳效果。
1.2.1.3 危机的重估 它是危机干预的产物。在这一阶段,通过有效的干预,能使心理危机得到合理的处理和化解,即使一次处理不能化解危机,通过及时重估和再处理,多次干预,最终使危机得到较为合理和满意的解决,危机的重估也可能成为危机干预的新的起点。
1.2.2 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的特点。本校建立的危机干预模式的特点是通过干部、教师和学生心理工作者,在学校招生就业科、学生科、教务科、团委、教研室和学校所有班级设立多层次的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四年来,本校依托心理行为辅导中心建立,逐渐完善了学校危机干预体系,形成了以学校心理行为辅导中心、校办心理行为教育协会(会员包括教师职工代表和学生心理骨干小组)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的纵向网络,以心理咨询室、学生心理(电话)热线、心理行为广播、《心理行为健康报》、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的横向网络。纵横交错的心理危机干预立交桥保证了本校对每一个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及时了解以及心理健康相关信息的及时传达与反馈。同时,本校制订了《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以早发现、早判断、早预防、早报告、早控制为主要内容的预防教育制度和早期预警制度以及危机干预制度、后期跟踪制度、常规工作制度等。在早期预警中,建立宿舍、班、专业、学校四级学生心理问题信息网络、学生心理健康汇报制度、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排查、学生心理危机评估等制度。
1.2.3 新模式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普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开展个别咨询、团体咨询,运用国际国内科学性较高的心理量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测评。四年来,本校具体开展的工作有以下几点。
1.2.3.1 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 2006年5月,本校引进心理专家王翔南硕士,成立心理行为辅导中心――这是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编制内第一家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心理行为辅导中心下设2名专职心理辅导员和4名兼职心理辅导员。依托心理辅导中心的建立,2006年6月2日,广西首家学校心理行为教育协会在本校成立,学校程一波校长等主要领导分别担任协会正副理事长或常务理事。其成员来自于学校内热心于心理学、行为医学及相关学科事业的教职员工和学生代表。
学生心理工作骨干小组是心理行为教育协会的组织,全校每个班级选拔5~8名学生担任心理骨干工作,全校心理骨干的人数保持在500人左右。每个班级设一个心理工作骨干小组,每个小组设正副小组长或班级负责人各1人,全校设总组长2人,总组副组长4人。每年新生入学结束后,心理行为教育协会随即通过心理测试、心理讲演和面试等三个程序完成心理骨干的选拔更新工作。
并且,笔者坚持每周一次的心理辅导员与学生心理骨干负责人的工作例会,全面掌握学校师生心理动态,及时发现心理事件与危机的萌芽,果断处理、消除隐患。
1.2.3.2 坚持普查,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 学生心理档案是反映学生素质的一种科学记录。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的目的之一就是甄别学生心理特质,以便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因此,本校每年都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的调查研究,在心理测验时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在进行测验后,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对象库》,对进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的学生或突发心理危机的学生,学校根据其心理危机程度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此外,笔者采取两度测查的形式,即在新生入学及学生即将毕业时对同一批学生进行心理测验,以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工作的成效。
如2008年9月,笔者对08级新生55个班级的学生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2]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随机双盲抽查1000人,结果发现抽查人数的21%,总均分大于2分,可考虑为有意义;抽查人数的8%,总均分大于2.5分,考虑有疑似症状;抽查人数的4 %,总均分大于3分,考虑有肯定的症状。2010年4月,笔者对即将实习的08级学生再次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发现,总均分大于2分、2.5分、3分的学生分别占抽查人数的18.2%、5.45%、1.82%,与2008年的普查结果相比,总均分平均下降了2.5%。这一调查结果充分显示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得到了提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2.3.3 开展心理咨询,为有心理困扰的同学提供服务 学校心理行为辅导中心定期开放心理咨询室,遇到急需时,可随时接待求助者。在咨询过程中,心理老师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耐心细致对其进行情感支持和学习生活指导。对心理问题特别严重的,如神经症、重性精神病的学生,在密切关注的同时,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建议将其转送医院精神科治疗,同时只要学生在校园生活学习一天,心理老师就随时准备对他的一些危机行为实施援助。四年来,笔者共接待校内师生心理咨询与治疗300人次,校外人员咨询180人次。后经追踪回访显示远期疗效良好,有效地解决了师生员工及社会群众在此方面的强烈需求。笔者还坚持开办校园心理广播,公开回复学生的各种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坚持开放心理咨询信箱,通过直接回信、广播和在《心理健康报》公开解答等多种形式进行回复。
1.2.3.4 开设“心理行为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技术”的专业培训,提高心理骨干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敬业精神。为创造一支有较高素质的心理工作骨干队伍,提高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预警能力,2008年~2010年,笔者利用双休日2天的时间,对心理工作骨干免费进行了五期“心理行为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技术”的专业培训,主要讲授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技术,使心理骨干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帮助同学解决一些简单的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受到参加培训的全体同学的热烈欢迎,每期培训班42学时,参加人数为100余人,最多的一期达250余人。
2 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工作成效
2.1 更新观念,增强了心理保健意识 四年来,笔者坚持在师生中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广大师生心理保健意识明显增强。不少学生过去不愿到心理辅导中心咨询,认为这样别人会以为自己有病,现在他们不但有问题自己来,而且还主动介绍有心理困扰的学生来咨询。不少教师过去轻视心理健康教育,认为中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差不多,现在他们不但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而且主动在学生中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并且深刻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而且可以优化学生个性心理品质。
2.2 调查访谈,取得了学生的满意 为了了解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笔者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结果令人满意。许多学生都把心理咨询室当成一个躲避风雨的港湾、心灵的憩园、情绪调节的放松室。常有学生在接受咨询后,情不自禁地说:“我心里轻松多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谢谢老师!”,“老师,我以后也要学心理学,去帮助别人!”。笔者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心理健康活动后进行调查,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对自己有帮助的学生占抽查人数的61.6%;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自己有帮助和有一点帮助的学生占抽查人数95.3%。
2.3 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下降 为观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的实际效果,笔者对同一批学生在新入学及结束在校生活之时,都使用SCL-90进行心理测试,结果显示第二次测量的结果的总均分比第一次平均下降2.5%,说明本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笔者针对学生们在考试前后及考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心态和特征,制作了“学生考试心理行为调查问卷”,对同一批学生进行时隔1年的大面积随机抽查,结果显示,能够以宽松、从容的心态看待和应对考试,并且对考试作弊行为、上课迟到等不良现象持批评态度的学生人数在第二次抽查时增加了10%。这说明在开展心理教育工作后,本校校园文化氛围得到优化,厌学情绪减少,心理健康状况提高。
长期以来,本校女学生占全校学生人数的80%,男女学生的正常交往明显不足。据调查,在本校有同性恋倾向的学生占到全校学生总数的3%~4%,所以在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普教育时,笔者特别注重传授青少年性心理方面及同性恋及相关知识。以往每学年均有2~3例有同性恋问题学生前来咨询,近两年,就同性恋问题来咨询的学生只有1例。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工作之初,每学年患严重心理问题及精神疾病来咨询的学生为3~4例,近两年下降为1~2例,现在前来咨询的学生以情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及适应不良为主。以往存在自杀行为及冲动的学生为每学年4~6例,现在四年来没有出现一例恶性自杀事件。这说明本校大多数学生人格完整、心情舒畅、生活幸福。
2.4 服务社会,赢得了认可和好评 目前,本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工作基本做到了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不仅成为了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对学校整体工作起到了带动和促进作用,而且得到了周边学校和社会的认可和好评。多年来,贵港江南中学、南宁市第三中学、市十四中、十三中等15所普通中学和的学生以及新闻媒体单位、武警部队、军区部队、交警支队、市委及市政府机关等其他系统其他单位的一些人都慕名来到本校心理辅导中心寻求帮助。笔者将自编的《心理健康报》邮寄赠送全区所有大、中专院校,以及广西行为医学会全体委员、卫生厅和教育厅等行政、业务主管部门,向领导和教育战线上的同事们汇报了笔者的工作内容及所取得的成绩,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充分肯定与赞扬。
在教育部和区教育厅心理健康教育有关文件精神指导下,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本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工作已踏踏实实走过了四个年头。四年来,笔者在自治区首创建立的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并在维护师生心理健康,改善学生们的适应能力,提高大家的心理素质水平,防控与治疗心理和精神疾病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赵志鑫.素质教育与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当代教育之窗,2008:12.
一、以规范性建设为抓手,提高工作水准。认真制定XX年学生和工作行事历,项目落实到周,任务分解到人,提高工作规范性;每周召开学生工作例会,定期刊出学工简报;积极探究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完善了相关工作规程和工作流程49项,进一步规范了学生违纪、退学、走读审批等日常学生事务程序;启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推进学生管理信息化;筹建大学生事务中心。
二、以生为本,文明高效地开展学生日常事务工作。成立了学院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和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组织修订了《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组织累计资助学生8761人次,累计金额756万余元,组织完成了相关证卡发放、手续审批2437人次。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工作实效性。组织出版了四期心理健康报(《涟漪》),安排老师以现场咨询、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心理咨询,成功举办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节。
四、加强学生公寓管理,逐步推进“五进工作”。组织完成了11幢学生公寓相关管理工作,开展了宿舍文化节、文明宿舍竞赛等活动;完成了x7x8学生公寓床配备、公寓托管招标工作;修订了《学生公寓管理考核办法》,成立了学生公寓自我管理委员会。
五、积极开展军训及军训评估工作。组织完成了XX级3000余名新生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计划,开设了军事理论课,完成了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考核的相关材料()。
六、团结协作,积极完成主(协)办工作。XX年度,在完成本部门的同时,和学院相关部门一起完成了院第25届田径运动会、“五月的风”颁奖文艺晚会” 、“xxxx”万人签名活动、首届淮安市自行车环城行活动、“廉政文化进校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核、贯彻落实新《规定》检查(并在大会交流)、军事理论课考核评估、帮困助学工作调研、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调研以及大学生事务中心筹建、195名学生党员的组织发展工作。
七、按章办事,廉洁自律。XX年主要参与完成学生公寓床、学生证卡招标采购任务,工作中严格遵守学院相关制度和廉洁自律八条规定,做到廉洁自律。
八、积极思考,勤奋工作。组织制定了《辅导员工作规定》、《走读生管理规定》;修订了《学生违纪处理规定》、《学生公寓委托管理考核办法》及相关工作规程(流程)49项;成立学生公寓自我管理委员会,筹建大学生事务中心;组织开设了军事理论课;完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核、军事理论课考核评估、帮困助学工作调研、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调研;贯彻落实新《规定》情况作省教育厅大会交流,院内立项课题一项。
九、工作中不足之处
1、学生工作理论研究不够;
【论文关键词】人格内外控心理健康
一、引言
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趋于全方位,心理健康与人格健全问题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人类健康而幸福的生活将越来越取决于人类自身的人格健康状况,且人格健康发展是促进全社会健康发展的一种力量。2l世纪是属于能承受社会变革和经济改革所带来冲击的人格健全者。
人格与心理健康关系十分密切,利用人格心理测验来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方法,已在实践中广泛应用。人格(personality)是人心理行为的基础,是一个人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身心组织。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去如何面对外界的刺激作反应以及反应的方向、速度、程度、效果,即人格对人的身心健康、活动效率、潜能开发以及社会适应等都产生影响。“人格即命运”,人格是决定人的一生成功与否,快乐与否的关键因素。健康的人格,使人在困苦中品出快乐,在失利时取得成功,在平凡里创造辉煌。因此,重视大学生的人格模式的研究,是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也是他们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是大学生个体顺利成才的重要保证。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某综合类院校、师范类院校大一、大二学生600名,文理、艺术类均有。收回有效问卷的人数为519人(前后两个问卷均有效者)。平均年龄20.3岁,男生248人,女生271人。
(二)研究工具
心理健康测查表(PsychologicalHealthInventory,PHI),是在总结MMPI中国版十几年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经检验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PHI具有以下七个临床量表:躯体化(SOM,Somati—zation)、抑郁(DEP,Depression)、焦虑fANX,Anxi—ety)、病态人格fPSD,PsychopathicDeviate1、疑心(HYP,Hypochondria)、脱离现实(UNR,Unrealis—tic)、.兴奋状态(HMA,Hypomania)。PHI还具有三个效度量表:Q(无法回答的题目数)、L(说谎分数)、F(诈病或装坏分数,Feign)。
成人内外控制量表(ANSIE),是一种评定心理控制源的量表,心理控制源来自Rotter的社会学习理论,在该理论中认为,心理控制源是有关个人性格或行动与事件结局间关系的泛化性期待,是指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积极、愉快、主动地应付困难处境而同时另一些人则表现消极态度的一种遐想的内心状态。心理控制源的个体差异预示着不同的行为表现,外在控制定义为结局不由个人努力所决定的一种普遍信念,内在控制则认为事情结局与个人努力相一致。大量研究证实,外在控制与焦虑、抑郁情绪有关,外在控制性强的人更难应付紧张的生活环境。而一个内在控制性强的人,能较积极地追求有价值的目标,较多地投身社会活动、有灵活性、更有主见、幸福感更强。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纸笔测验方法。用SPSS11.0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心理健康测查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首先,有2%的学生没有反映自己的真实情况。在其他各因子上有问题的学生比率并不高。其次,大学生在诈病、躯体化、病态人格、兴奋状态的均值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均值,而在抑郁、疑心因子上的均值低于全国常模均值。按照PHI量表的具体解释,在诈病分数上显著高于常模可能是大学生一次做的问卷题目较多有不认真、理解错误的情况,或者是表现为互相无关的症状,或在伪装疾病(这有待进一步研究)。其次,躯体化分数高于常模,说明大学生有许多叙述不清的身体上的不适,易表现为不愉快、自我中心、需求同情、诉苦等。再次,在病态人格和兴奋状态上明显高于全国常模,说明大学生在个性上主要表现为:外露、善交际、爱享受、精力过度充沛、乐观、无拘无束、好出风头、判断力差、不成熟、爱寻衅、虚伪、做作、轻浮、夸张、易怒、性急、绝对乐观及不现实的打算、过高地估计自己。
从表2中显示:综合大学与师范院校的学生在说谎、诈病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在过份夸大自己的优点,企图给人一个好印象,受试者可能在说谎的人数比例上高于师范院校的学生。在诈病因子上分数显著高,可能综合大学的学生在做题目时认真程度不够、理解错误,或表现出互相无关的症状,或在伪装疾病。其他几方面均没有差异。
结果显示:男大学生在诈病、焦虑、病态人格、脱离现实、兴奋状态上与女生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女大学生,主要表现在:男大学生在做题目时认真程度不够、理解错误,或表现出互相无关的症状,或在伪装疾病;在焦虑因子上男大学生表现出紧张、焦虑、反复思考、强迫思想、恐怖、刻板,缺乏信心等高于女大学生,他们经常自责、自罪、感到不如人和不安在病态人格因子上表现为:外露、善交际、爱享受、好出风头、表现判断力差、不可信任、不成熟、好攻击,爱寻衅等。在脱离现实因子上表现为个性退缩、企图逃避现实,胆小、古怪、紧张、心情混乱。在兴奋状态因子上表现为善交际、外露、冲动、精力过度充沛、乐观、无拘无束、轻浮的、夸张、易怒、绝对乐观及不现实的打算、过高地估计自己。
在大学中为什么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女大学生?具体原因有待于今后深入研究。
(二)成人内外控制(ANSIE)测验结果
(1)517名大学生被试在ANSIE量表的平均分是14.16±4.91,中数为15,众数是13,分数基本呈正态分布。男生的平均值是14.79,女生的平均值是13.52,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男大学生的外控人数高于女大学生,这个测验结果和上面的测验结果基本一致。
(2)对两类学校学生进行均值比较,结果表明师范院校学生的平均值低于综合院校学生的平均值(分别是13.74,14.87),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1),说明综合类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师范类大学生,这与上一测验的表2结果有一致之处。
(3)把所有被试分成3组,上下各28%被试(ANSIE≥17、ANSIE≤lO)被列为外控倾向组、内控倾向组,居中的44%为第三组,即中问状态组。进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控制感水平的被试在心理健康水平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的心理控制感水平的被试。在心理健康量表各因子上得分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内控组在各因子上的得分较低,说明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而随着外控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也在明显下降。超级秘书网
四、讨论
1.在PHI心理测验中,大学生在各因子上有问.题的比率都不高,不象某些媒体报道的那样严重,(民日报》1989年报道:在2916名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总,其中25%的学生有心理问题。(健康报》1989年报道:一项对12.6万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表明,其中20%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樊富珉等2000年对北京市23所院校5200名大学生调查发现,其中17%的大学生有中等程度的心理问题)。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还是比较健康的。大学生群体在诈病、躯体化、病态人格、兴奋状态因子上的均值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均值,而在抑郁、疑心因子上的均值低于全国常模均值。说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问题。
2.综合大学与师范院校的学生在PHI量表上的测验结果显示,说谎、诈病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在过份夸大自己的优点,企图给人一个好印象,受试者可能在说谎的人数比例上高于师范院校的学生。在诈病因子上分数显著高,可能综合大学的学生在做题目时认真程度不够、理解错误,或表现出互相无关的症状,或在伪装疾病。其他几方面均没有差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基本一致。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资源整合
0引言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受到政府、学校和教师等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有关研究也逐渐增多,但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却显单薄。而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的问题,因此,加强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1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资源的界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资源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能够被教育者开发利用,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目的,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心理认知、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各种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资源等。①物质资源。包括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提供的各种场地、设备和材料等校内、校外资源。如校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咨询室、心理宣泄室、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场等;校外的专业心理医院、心理服务机构等。物质资源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的物质保障。②人力资源。主要包括课程教师、心理咨询人员、心理辅导员、班主任、辅导员、心理信息员等。人力资源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资源的核心,其中课程教师又是人力资源的核心。③活动资源。活动资源是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的和内容,由学生自主参与的有组织的各种校内外心理教育活动和社会心理实践活动。如团体辅导、朋辈心理辅导、心理知识竞赛、心理健康月活动、“心路历程”活动、心理电影赏析、心理剧表演、社区心理服务活动等。活动资源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的关键。④信息资源。主要包括各种心理学书籍、各种心理报刊杂志、心理网络媒体、心理电影电视、心理讲座等。信息资源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资源的延伸和补充。
2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资源整合的现状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实践教学资源分散、闲置、浪费等问题,特别是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资源配置的问题尤为突出。
2.1活动资源缺乏,效果不理想
一是实践教学计划方案落实不到位。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开设36个课时,其中实践学时18个。但有的地方高校只开设了18个理论学时,而没有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计划和方案,或者有计划和方案但由于相应的保障不到位,使得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够规范,实践教学的计划和方案不能有效落实,实践教学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断层和落空。二是活动开展少,效果不佳。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时比较紧张,加上多合班上课使班级规模过大,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体验课、活动课等往往没办法开展,而各种课外校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仅开展次数少且多流于形式,整体效果不太理想。
2.2物质资源不足,使用率偏低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的物质资源相对比较缺乏,且条块分割、相互封闭,大量的物质资源或用于单一目的或为单一对象所使用。譬如,校外的心理服务机构、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地等多为社会所有;校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有的只有几小间用于心理咨询的咨询室,设施简陋,图书音像资料缺乏,心理训练活动场地不足,且大多挂靠在学工处或校团委;学生能力培养基地大多分属于各专业教学单位;校内的各种素质拓展设施也根据工作性质分布得较为零散。加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脱节,活动中往往缺乏统筹和协作,各自为政,资源重叠使原本稀缺的资源更加捉襟见肘,大大限制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资源功能的发挥。
2.3人力资源分散,利用率不高
一是现有人力资源没有形成合力。目前,各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过程中普遍感觉师资数量不够、质量不高,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且大多来源于德育工作者、行政管理和医务人员,因其缺乏坚实的心理学理论功底使其工作实效受到影响;学校的其他人员如学科教师、各类管理人员、学生群体等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力度不够;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课程教师由于归属在教学院系,除了上课以外,较少参与实践环节的工作;校外心理健康教育有关人力资源利用率不高,联系不密切,即使是已经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之间也缺乏配合与协调。同时,校内以及校内与校外心理健康教育人力资源之间也没有形成合力。二是现有人力资源利用存在误区。如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德育化、医学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化、咨询化、测验化等现象比较严重,这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2.4信息资源庞杂,作用有限
一是纸本资源种类有限。学校图书馆、院系图书室等地可供借阅的有关心理学书籍、心理报刊杂志种类相对较少,其中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杂志刊物就更少;二是数字化资源庞杂,作用有限。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拓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间和渠道,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但当前网络资源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比较薄弱,网络资源或者没有全覆盖;或者专业学科知识的内容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少;又或者缺乏新意和针对性,效果不理想,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有限。
2.5开发整合不足,优化程度低
部分地方高校盲目追求高定位而不顾现实基础和条件,重物力资源开发轻人力资源开发,重外部资源争取而不注重内部资源的优化。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存在资源配置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客观上实践教学资源稀缺。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形成具有历史性,但各地方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都不长,自身资源积累有限,供给不足。资源“瓶颈”成为制约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原因。二是主观上资源意识淡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及其资源整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地方高校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大而全”的心理以及“本位主义”的思维方式,影响着高校的管理者和高校的资源配置,致使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得不到科学、统一的规划建设和实施利用,这是制约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资源整合的根本原因。
3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资源的整合路径
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资源整合的基本路径就是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资源视为一个系统,通过对系统各要素的加工与重组,使之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合理的结构,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资源整体优化,协调发展,发挥整体最大功能,实现整体最大效益。
3.1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资源观是指人们在长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资源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它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方式和利用程度。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的实效不尽人意,固然与实践教学的资源“瓶颈”有关,但更多与人的资源观念有关,与在这种资源观的指导下整合利用了多少资源有关。因此,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资源观是科学鉴别、合理整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资源的前提和先导。首先,要坚持以心理科学理论为指导,反对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资源娱乐化、商业化、虚无化的倾向。其次,要树立资源效益的观点。资源永远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取得实效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支撑,要节约资源,更要善于发现、挖掘、培育和保护资源。最后,要树立“大教育”的观点。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置于学校、社会“大教育”环境之中,共建共享,共同构筑社会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格局,变学校资源、社会资源为课程资源,建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资源体系,实现师生、校地、校社共同成长,一起发展。
3.2整合优化资源结构,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最佳功能
1)加强高校组织、人力资源整合。要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必须整合学校的各种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人员最大的心理教育功能。一是地方高校应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牵头,统筹宣传部、团委等党委工作部门以及教务处、学生处、院系等教学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整体规划、制度建设、管理监督和控制激励,保证实践教学资源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二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开展过程中,要加强各类人员的协调配合,利用现有条件,发挥整体的最大功效。譬如,利用专职教师的专业优势开展团体辅导;利用专兼职教师资源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利用大学生群体力量,扶持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社团,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利用校外心理健康教育人力资源优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等。通过整合各类人力资源,使其纵横联系形成合力,多渠道、多形式地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活动。
2)加强校园心理文化资源整合。校园心理文化活动是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对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有着重大影响。校园心理文化建设要秉承办学理念,以校园各类活动为载体,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文化氛围;要充分发挥校内外各种人力资源的作用,经常性地组织内容丰富的心理讲座,引导学生感知心理文化、领悟心理健康发展规律;举办心理沙龙、心理情景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创办心理健康报、手册等,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热爱人生。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心理教育的作用,鼓励大学生在积极参加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同时,经常关注自我心理状况,丰富积极的心理体验,维护自我心理健康,从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3)加强心理网络资源建设。学校可以在互联网上创办具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的网站,开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主页,设置领导介绍、师资力量、管理机构、实践基地、活动信息、成果展示等相关模块,统一规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资源,使其优化整合,实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你的食欲是否下降了?
2.你是否会经常感到孤独?
3.你是否会莫名其妙地感到焦虑和不安?
4.你是否认为解决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找到一种正确的方法?
5.你是否经常感到被迫去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
6.你是否认为有些情感(如嫉妒、暴怒)是不应该有的?
7.你是否认为有些嗜好无法克服,如酗酒和赌博?
8.你是否觉得自己有能力去忍受任何处罚而不感到忧伤?
9.你是否有过毫无原因而却下降的情况?
10.你是否会因为一年前发生的某件事情而感到绝望?
11.你是否会觉得自己面临的事情非常可怕?
12.当你说“不”的时候是否会感到自责?
13.你是否会经常叹息?
14.你是否感到很难做到精力集中?
15.你是否会因为周围事件而变得不能自我控制?
16.你是否有过做噩梦和失眠的情况?
17.你是否为某些社会现象而感到害怕?
18.你是否经常感到没有精力或欲望来做那些曾经为你带来快乐的事?
19.是否经常有人与你谈论有关你的体重问题?
20.你是否经常对其他人感到失望?
21.你是否已经无法从曾经给你带来欢乐的事情中得到乐趣?
22.你是否会对有些情绪或想法感到羞愧?
23.你是否对未来感到失望?
24.你是否因为肌肉紧张而感到脊背、颈椎等部位的不适?
25.你是否觉得你对许多事情已经失去控制?
26.你是否会在某个时候莫名其妙地痛哭一场?
27.你是否会为未被确诊的病情感到痛苦?
28.你是否对性生活感到不满意?
29.你是否经历了那些你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30.你是否因为害怕而无法实施一些重要计划?
31.你是否有杀人的念头?
32.你是否会经常自责?
33.你是否会突然莫名其妙地感到害怕?
34.你是否产生过一些不愿意去考虑的想法?
35.你是否更关注负面的事情而忘却那些正面的事情?
36.你是否会感到要对那些不是你的子女的人的生活负责?
37.你是否感到有的时候老想干活?
38.你是否认为自己是个坏人?
39.你是否对未来已经失去希望?
40.你是否会感到有许多人反对你?
41.你是否经常认为思考问题只有一种方法而为此与他人发生冲突?
42.你是否强迫自己吃饭?
43.你是否经常说做事就要把事情做好?
44.你是否避免与你的伴侣发生争执?
45.你的性生活是否有问题(如不能,不能达到……)?
46.你是否会对将要做的事情做出悲观估计,而对这种前景感到不安?
47.那些多年来一直无法解决的问题是否让你最担心?
48.你是否会关注明天的心情?
49.你是否觉得没有能力拒绝他人的帮助?
50.你是否觉得生活的好坏与你的所作所为是无关的?
对以上的问题回答“是”或者“不是”,然后把回答“是”的答案相加,如果肯定的答案不足10个,那么你的心理健康正处在一个良好的时刻。
如果肯定的答案在10~30个之间,说明你的心理上存在一些问题,但正在设法解决。
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问题;解決途径
我国职业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教育改革的产物,21世纪初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现共有高职(专科)院校约1100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近50%;每年招收的高职(专科)生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数的53%。大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较健康稳定的情绪和比较健全的意志,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较完善的自我意识。但有大约占20%的大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心理健康问题;18%以上的学生患有焦虑、恐惧、强迫症、抑郁症,其中“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困境”最为突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学生在80%以上。由此可见,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之一。
相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心理健康问题更应引起高职院校的关注。细致、深入地研究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事关当代高职大学生健康发展的第一要务。
一、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作为青年学生,高职学生与同龄人的心理发展特点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心理冲突表现明显,存在许多的心理问题,等等。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与同龄人相比,高职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其独特性,高职院校的学生常常因为一些客观的因素和主观认知、情绪、人格等心理因素的偏差而走入了心理误区,例如:忧郁、狭隘、嫉妒、惊恐、敏感、自卑等。高职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其进行总结和分析,从而在对高职学生进行教育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一)轻微的心理失调。
1.自卑心理与怯懦心理并行。自卑是一种轻视、贬低自己的心理感受,怯懦是指在困难面前表现出退缩与畏难的心理恐惧。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自卑会带来行动上的退缩,而心理怯懦会引起心理自卑的连锁反应,这种自卑与怯懦并行的心理严重地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他们对周围一切常表现出敏感和惊恐。
2.孤独心理与冷漠心理交织。孤独是一种感到与世隔绝、无人与之进行情感或思想交流、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冷漠是一种对人和事漠不关心、无动于衷的消极情绪。一部分高职学生不合群,他们总是独来独往,对群体排斥。自身的孤独感导致他们冷漠对待群体和其他个体,这种孤独与冷漠交织的心理是高职学生人际交往中最大的障碍。
3.嫉妒心理与报复心理共存。嫉妒是在人际交往中,因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学习、名誉等方面不如对方而产生的一种不悦、自惭、怨恨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行为;报复是以攻击方法对那些曾给自己带来挫折的人发泄不满、怨恨的一种方式。高职学生由于学习的压力和动力较小,其注意力容易被学习以外的东西所吸引,嫉妒的心理也极易被报复的心理所引诱,而此时报复性心理带来的攻击性和冲击力也最大。
(二)轻度的心理障碍。
1.无聊心理促成懒惰心理。无聊就是无可奈何、精神空虚,其核心在于没有确立合适的人生目标;懒惰是指一种慵懒、闲散、拖拉、疲沓、松垮的生存状态。不少高职学生告别了紧张繁忙的高中生活,对大学里宽松自由的生活、学习习惯一下无法适应,空余的时间不知道怎样打发,生活的目标突然变得模糊,无聊的心理便应运产生。无聊心理占据了生活的全部,于是他们学会了随波逐流,无法将精力集中在学业中,心情不爽,犹豫不决,顾此失彼,久而久之便懒惰了。
2.与异往的困惑心理。高职学生的心理处于成熟与未成熟的过渡期,步入大学校园后,身体和生理都发生了许多变化,特别是与异性的交往变得莫名兴奋、期盼又恐惧。缺乏生活阅历的大学生,对爱与被爱缺乏正确的理解,常常放任感情,因此,在大学校园里频繁出现交往不得体、为感情失去理智等行为。
3.网络心理障碍。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也是年轻人的时代。网络的推广不仅给年轻人提供了机遇,而且提出了挑战。一些高职学生渴望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寻找心理满足,填补现实中的心理空白,但不能正确地使用网络,常常被网络中的糟粕所吸引。有报道指出,2001年国内某大学237名退学的学生中,有80%的人因迷恋网络而成绩太差导致无法完成学业。
二、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与其所处的年龄阶段和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前者是内部原因,而与环境相关联的外部原因主要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内部因素是根源,外部因素是诱因,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通常是这两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个体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
1.自我认知偏差。所谓自我认知偏差,即自我概念方面的危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所产生的心理危机。这在高职学生中比较普遍,根本原因就是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与他人,容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由过分地自尊转变为过分地自卑甚至自暴自弃。
2.抗挫及抗压能力差。目前的在校高职学生多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或90年代初出生的,他们从小到大受到家庭过度的关心和保护,形成高度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同时,社会经验的贫乏、生活阅历的肤浅,使他们对当代多元社会的各种嬗变和冲击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理想和现实的落差产生的失落常会使其心理失衡产生严重的心理危机。
3.性格缺陷。面对危机,每个人都以自己特有的风格去应付。心理健康的人往往能够正视危机,冷静解决,而有性格缺陷的人却常因认知偏颇、情绪失控、意志丧失而造成严重后果。这些人往往人格偏执,易于冲动或怯懦退缩,一旦面临危机就会手足无措。更有一些自闭或孤僻的人不愿与人交流,使外界帮助无法及时跟进,丧失了接受干预的机会。
(二)家庭、校园文化环境因素。
1.家庭因素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人格魅力、家庭氛围和家庭教育态度是影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父母的教养态度、教养方法和人格气质类型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心理。潜移默化而非一味宠爱的,开明而非专制的,民主平等而非居高临下的命令式的家庭教育,才能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2.学业压力。与中小学阶段相比,高职学生学习的知识范围广、难度大、强度高,强调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在大学里,学习主要靠自己,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师生关系甚至学习目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往往使得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无所适从,学业期望难以达到,不再时刻受到教师关注,不再有父母的精心呵护,学习压力增加,因而部分学生容易产生焦虑、自卑、嫉妒、自闭等情绪,进而可能产生心理问题。
3.人际关系紧张。高职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认知的、情感的、性格的和交往技能与方法上的各种心理障碍,如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际交往观念一旦恶性发作,就会造成严重后果。进入大学以后,学生的人际交往逐渐广泛深刻,不再像原来那么单一,如地域不同的同学、风格不同的老师和相识不久的异性开始进入学生的交际圈。这一时期的学生渴望获得友情、师生情和爱情等情感体验,但因缺乏经验,再加上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成长环境,不容易在短期内获得满足,容易产生孤独等心理问题。其别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学生间的异往。由于多数学生已经进入成人阶段,学习也不像中学时辛苦,竞争也不像高考时激烈,且多数父母不再反对子女接触异性,高职学生的爱情开始在校园中成长,但当他们遇到失恋挫折时,因缺乏家长的指导,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如不及时化解疏导,可能发生极端事件。
三、解决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以上对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我认为解决当前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有以下几种。
(一)在学校管理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促进学生包括心理素质在内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学校管理工作既要体现教学的作用,又要紧盯学生管理的根本目的,最终为学生创造和谐、愉悦、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也要有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和辅导工作。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讲授心理知识,使学生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特点,帮助他们缩短心理适应期、加快人格的成熟、掌握心理保健知识。举办心理讲座,帮助学生集中解决特定时期、特定情景下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例如家庭变故、感情问题、就业问题,以及如何面对挫折,等等,指导学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社团组织。
(三)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机制,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预防,要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机制,在学生出问题之前进行心理援助。对入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测,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和心理健康报告制度,并实行跟踪;针对学校特点和高职生的心理特点建立学生心理危机的应对预案,主动对重点人群开展心理辅导,预防或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加强辅导员心理咨询培训,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心理辅导咨询工作。
(四)重视信仰教育,让学生快乐成长。
信仰是人们的精神追求,对人的行为有巨大的导向、鼓舞和激励作用。它是一种精神价值,人们习惯地将一些与信仰相近的内容称之为“世界观”“人生观”“理想”等,因此,信仰教育也极易被理解为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和理想教育的翻版。从心理结构上看,世界观、人生观等以“观”为特色,认知成分是第一位的;而信仰则带有更多的情、意成分,具备更多的人格动力色彩。就社会而言,信仰确定未来的目标和方向,是社会的一种巨大推动力。就个人而言,信仰就是人的精神支柱,一旦丧失,人就会变得空虚、失望、颓废,生命也就变得失去了意义。在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加强信仰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信仰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信仰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现实的生活目标和生活秩序,从而把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统一起来,这样不仅可以保持个体心理健康,而且可以使高职学生感到生活具有实实在在的内容,从而充实他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吴继霞.大学生心理健康学[M].学林出版社.
[2]黄玉莉.大学新生的心理障碍及调适[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3).
[3]林金辉.论社会心理因素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J].高教探索,2001,(2).
关键词 精神病 护理 心理
对象和方法
2004年1月10日选取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住院的精神病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①诊断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②病程大于2年;③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脑器质性疾病患者。研究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18~60 岁,平均34±12岁;病程4~33年,平均5±1年;住院次数3~12次,平均4.3±2.5次;文化程度高中以上28例,初中及以下17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19~58岁,平均34±13岁;病程3~31年,平均5±2年;住院次数3~11次,平均4.5±3.3次;文化程度高中以上27例,初中及以下18例。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性别、病程、年龄、住院次数、文化程度等方面经X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
方法: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处理的同时应用戴师社会基理论[1]进行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技术: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和问题,选择不同的社会基理论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操作规程:30分/次,1次/周,4次为1个疗程。第1次尽可能的列举患者所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归类,确定选取治疗的靶问题或行为,并进行量化评定;第2次列举患者在购物理论、入厕理论、牙与舌头理论、白花与红花理论、穿衣打伞理论中的实际社会活动时的行动与做法是什么?患者所选择的行为与做法一般都是理论中的行为与做法,护士要肯定患者选择的正确性,并给予心理鼓励,并让患者记录在案,在逐一分析讲解其选择的心理过程,让其了解明白心理模式;第3次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实验演练,设计1个场景,让患者扮演角色进行实验演练,直到符合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指出存在的不足并加以纠正,一般需要2~3次强化;第4次重复第3次的做法,给患者鼓励和肯定,并进行量化评定。
疗效评估:应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住院用护士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WHO社会功能筛选量表(SDSS)[2]于治疗前及治疗90天后各评定1次,靶问题或行为问题及WHO社会功能筛选量表于出院6个月再评定1次。靶问题或行为包括治疗依从性:能按时服药,定期复诊,不随意增减药物及用量,有事能与医生护士及时沟通;人际关系:能主动与周围的熟人交往,和平与人相处,不无故给他人大发脾气,不与人发生大的争执和吵闹,能较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社会适应性:能完成份内工作或事务,能适应新的环境和工作,心平气和的乐意接受新的环境和工作,生活能自理,有收入(女患者在家做家务,丈夫付给相当于保姆的工资);医护患关系:信任医生护士,遵医嘱和护理指示进行全病程治疗,不随意调换主治医生和责任护士,把医生护士当作知心朋友,有事愿意和医生护士沟通,听从医生和护士的建议和指导。量表评定由经过培训的主治医师和主管护师进行,盲法评定,一致性检验Kappa值0.82~0.91。随访采用信件、电话及入户调查、复诊询问等方法进行。
评估标准:住院用护士观察量表减(增)率=[(入组时评定分-治疗末评定分)/ 入组时评定分×100%]。症状大部分缓解,自知力大部分恢复,社会适应较良好,减(增)分率≥75%为痊愈;减(增)分率≥50%为显效,减(增)分率≥25%为有效;减(增)分率≤20%为无效。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行t检验和X2检验。
结果
两组患者心理护理后住院用护士观察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WHO社会功能筛选量表评定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
讨论
应用戴师社会基理论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效果满意,患者懂得了自己心理健康破坏的成因与机制,这使患者的服药依存性明显提高,因为精神病反复复发最根本原因是患者不能坚持服药[3];患者社会适应性有了提高,他们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治疗变为积极主动参与,自己对自己的偏见消除了,认识也提高了,参与社会活动和实践的主动性增强了,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心理问题能及时有效的解决;患者的人际关系改善,自信心也提高了,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能够按照大众化的行为规范自觉约束自己,自我心理定位合适了,社会认可提高了。应用戴师社会基理论进行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调节和自我保健起了很大作用,通过学习交流和讨论,患者掌握了自我控制的调适方法,对可能造成复发的诱因尽可能的避免;因而降低复发率,提高护理和康复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政清.西安精卫中心运用社会基理论助力精神病人心理康复.健康报,2004,10,25:5.
《沈阳日报》报道:尽管有人说,无烟烟草对健康的危害比香烟要小,但公共卫生倡导者指出,无烟烟草一直与多种癌症有关。他们警告说,最好不要使用任何烟草制品。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烟草控制研究负责人乔治・康诺利警告说:“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前景美好的事物,结果可能会导致公共卫生方面的一场灾难。”
科学家发明
治疗打嗝的新仪器
新浪网报道:打嗝在医学上叫“呃逆”,是膈肌和肋间肌突然收缩引起的一种普遍现象。不管是什么人,如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停打嗝,都是一件极难忍受的事。在这种情况之下,人们或许会求助一些极端的“治疗方法”:比如,诱使自己呕吐、牵拉舌头、使劲儿按自己的眼球,甚至猛扇自己耳光。但是,这些方法依然没有很好的疗效。对于这种情况,一位叫菲利普・查尔斯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专门治疗打嗝的小仪器。这种仪器的构造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带了两个电极的金属杯。其中一个电极接触到面颊,另一个电极连接在下颌上。当给杯子倒满水,病人开始喝水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个电路,刺激迷走神经和膈神经,直接干扰“打嗝反射弧”,使人们停止打嗝。
荷兰成为平均身高最高国家,
美国正在变矮
《中国日报》报道:德国慕尼黑大学学者约翰・科姆洛什曾多次分析各国平均身高的发展趋势。科姆洛什称,美国已经不再是平均身高最高的国家,美国人身高增长速度不及欧洲人。根据调查,美国成年人的平均身高比荷兰成年人矮了足足2英寸(约合5厘米)。如今,美国男子的平均身高仅排名世界第九位,女子的平均身高更是排到了世界第十五位,远远落后于一些欧洲国家的排名。当很多欧洲人感到需要俯视美国人时,学者们也对身高发展的这一趋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少专家将这一差异归咎于美国对普及健康护理知识的忽视以及社会保障系统的漏洞等。
父爱会影响女儿择偶观
《大河健康报》报道:英国研究人员发现,儿时与父亲关系融洽的女性更易钟情于外貌与父亲相似的男人。研究人员与49名长女进行交谈,要求她们从15张男人的照片中挑选出最有吸引力的面孔。他们还有计划地询问这些女性一系列问题,以断定她们在性印记形成的儿童关键时期与父亲关系怎样。研究结果清楚地显示,儿童时期与父亲建立良好关系的女性,发现与父亲面部特征相似的男性最具有吸引力。然而,回答与父亲关系不亲密的女性并没有出现这种状况。
吸烟或可增加患抑郁症风险
《中国青年报》报道:很多烟民认为,吸烟可以提神醒脑、缓解压力、带来好心情,所以对它的危害故意视而不见。但是,新近的一项研究却发现,吸烟不仅会伤害我们的呼吸系统,还会对我们的心理健康造成长期、持续的不良影响。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长达15年的时间里,跟踪调查了芬兰国内4000名男性和5000名女性双生子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水平。数据分析发现:尽管香烟中的尼古丁具有暂时提神的效用,但是,长期吸烟(包括被动吸烟)会使人们患上抑郁症的几率大大提高。与从来不吸烟的人相比,长期吸烟者在生活中经历更多的情绪低落、意志降低、兴趣降低等抑郁症状。
男性常持有敌意易患心脏病
《生命时报》报道:一项美国研究发现,经常持有敌意或处于沮丧状态,会损害男性的免疫系统,并使他们易患心脏病。这种负面情绪还会增加男性患2型糖尿病、高血压的危险。
来自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学者说,易生气的男性体内的补体C3含量增加,它是与慢性炎症有关的一种免疫系统蛋白。“敌意、沮丧、生气,会令人们以一种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他们通常会同世界对立。”研究的合作者爱德华・舒瑞兹说,“这种生活方式常常会导致更大的压力,并引起机体功能的改变而导致疾病。”而血清中C3水平的增高会导致一些慢性疾病,比如心脏病或者糖尿病。专家指出,虽然这项研究并未涉及心理治疗,但寻找方法减少敌意,绝不是一件坏事!
保持适当脂肪有利人体健康
新华社报道:科学家经过研究指出,尽管人们害怕身体长脂肪,讨厌脂肪,但事实上脂肪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麻烦。相反,为了保持健康,人体离不开脂肪。哈佛大学医学专家卡恩认为,尽管脂肪组织“貌”不惊人,形状不定,但它是十分特殊的器官,尽职地承担着储存能量的任务。生物学家表示,与人类的近亲黑猩猩相比,人类相对较丰满,这或许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人比黑猩猩聪明,因为人类与众不同的脂肪储备量有助于让人的大脑在身体饥饿时也能获得能量。
最好的运动是每天步行30分钟
《新闻晨报》报道: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诸如步行这样的适度运动,比剧烈运动更有益于心脏健康。研究发现,适度运动有效改善了项目参加者的甘油三酯和“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而且即使参加者中断锻炼也将持续有效。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美国《应用生理学杂志》月刊上,该研究由北卡罗来纳州的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运动生理学专家克里斯・斯伦茨博士及其同事共同完成。研究者指出,一个人选择何种运动方式取决于他的锻炼目的是什么。对大多数人来说,适度的运动是有益的。正如斯伦茨所说,最好的运动就是每天能抽出两个15分钟步行。
胖人受歧视只因瘦人畏病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加拿大科学家日前报告说,他们发现了为什么胖人会经常受到瘦人嘲笑和歧视的原因,即瘦人天生就不喜欢胖人,因为瘦人担心,胖人可能有病。对肥胖者而言,这一理论听起来可不太舒服。在《进化与人类行为》杂志上,科学家说,随着进化的发展,我们的大脑会对疾病的外在迹象,如皮疹和伤口等做出反应,因为细菌和病毒都不是不可见的。但不幸的是,肥胖也包括在这些迹象中。帮助人们减肥的电视主持人安妮・戴曼德说:“这一研究结果听起来很有道理,我也认为,肥胖是不健康的表现。这种天生的反应能帮助我们避免生病。但我认为,在21世纪,我们不应将这作为偏见的借口。”
英国开发智能屋
可照顾独居老人生活
《石狮日报》报道:英国科学家正在开发一种能够照顾独居老人起居和健康的“智能屋”。这种“智能屋”装有一个以电脑终端为核心的监测、通讯网络,使用红外线和感应式坐垫和床垫观察老人在屋内的走动。如果老人外出,电脑还可以通过GPS全球定位系统跟踪其去向。
“智能屋”的医疗设备可以为老人测心率和血压,并将结果传输给医生。它还能按剂量向老人提供药片。如果老人身体不适,或者在屋内有什么异样举动甚至跌倒,它都会通知老人的家属或护理人员。“智能屋”还有许多其他功能;比如,如果浴池里的水溢出了,它就会关上水龙头;如果空调温度设定过热或过冷,它就会自动取消错误的设定。开发“智能屋”项目的“建筑研究基金会”形容“这是一座没有护士的养老院”。
长期晒太阳
可能会对日光产生依赖
《大河健康报》报道:美国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皮肤学家菲尔德曼指出,长期晒太阳可能会对紫外线上瘾,产生日光依赖,对皮肤造成伤害。这项最新发现刊登在维克森林大学的医学期刊上。原来,人们在晒黑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叫做β-内啡肽的物质,这是一种让人感觉美妙和减少痛苦的神经传递物质,人们在运动、发笑和有时也会释放这种物质。
母亲工作强度大孩子易超重
《燕赵都市报》报道:英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女性工作强度越大,她的孩子体重超重的可能性就越大。研究人员综合对1.3万名母亲进行研究的数据,结果发现,她们一周内每多工作10小时,其子女在3岁前出现超重的可能性就增加10%。这种现象在年收入超过3.3万英镑的家庭中尤为突出。该研究小组认为,这种现象的发生是由于长时间的工作使母亲很难给孩子准备健康的食物,并让他们有更多活动的机会。
德国研究发现
交通污染加剧心脏风险
大洋网报道:德国的一项研究发现,交通污染比被动吸烟的影响要大得多。研究人员测算了近4500名成年人家庭住宅与公路间的距离,同时对这些人进行了包括糖尿病和吸烟等心血管风险因素的评估。结果发现,钙沉淀物的数量与住宅到马路的距离直接相关。与住宅距马路200米以外的试验参与者相比,那些住在马路50米以内的试验参与者,其钙沉淀物高出63%;住在距马路50米以外、100米以内的高出34%;住在距马路100以外、200米以内的高出8%。此项研究的负责人说,那些住在马路附近的人们要提高对心脏病风险因素的警惕。而且,政府介入是很必要的,比如,政府修公路时,应相应考虑居民楼和学校的位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工作
作者简介:高强(1983-),男,山东济宁人,山东英才学院医学院,助教。(山东济南25010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7-0106-01
高校担负着造就社会英才,传承社会文化的重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是社会赋予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作为大学生最基层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新时代的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经过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我们的教育对象主要是“80后”、“90后”学生,由于这批学生一直生活在环境舒适、社会和谐的环境里,再加之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作为家里的“小皇帝”和“小公主”,难免娇生惯养,尤其是大学生,物质和精神的优越感更强。因此,在他们身上也暴露出一系列的缺点和不足,所以有人对“80后”、“90后”的大学生存在一系列消极的看法。但是从另一个层面上分析,“80后”、“90后”大学生主流积极向上,有朝气,敢于创新、充满活力和激情。因生活条件的优越而养成的一些在认知和习惯上的弱点,通过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会得到有效的改善。经过几年的辅导员工作,笔者认为要想做好这批学生的思想工作,大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修养
辅导员是高校中最基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与大学生联系最为紧密的一支队伍。因而辅导员的素质、能力和水平如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乃至学生工作的整体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由于优越的生活习惯和社会环境,对辅导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使学生得以认可和信服,应从以下几点进行充电。
1.不断加强自身理论学习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想法颇多,尤其在应对一些敏感话题时,可能会做出一些不稳重的举动。因此笔者在日常工作中不断通过网站、报纸、电视等各种方式和渠道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和实事政治的学习,保证自己对现实事物有客观的认识,同时能够保持自己年轻的心态,跟学生有共同语言,这样才能在任何复杂的形势下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地教育、引导和培养学生。
2.注重个人仪表,树立良好的人格品质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们的第一身份就是教师,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教师的风度、仪表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在日常的各项工作中应注重自己的个体形象,包括整洁得体的衣着,文明、优雅的举止,健康、规范的语言。这些都会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都会移默化地影响、教育着学生。
3.拓宽知识面,不断学习广博的知识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情感丰富,不愿意接受辅导员陈旧、肤浅的说教,他们需要能够体现逻辑思维力量,具有时代感的理论,以及能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疑难问题的真知灼见。所以笔者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加强学习,因为只有我们了解的问题、知识比学生多,学生才能对你产生信服。比如可以通过提升学历提高知识面,让学生感到你的学历、能力都比他们高,让一个学历比学生还要低的辅导员去管理这批具有叛逆心理的孩子,他们只有排斥。
二、通过多种渠道选拔优秀的学生干部
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领头羊,在学生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榜样作用,选拔和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干部是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选拔出适合班级工作开展的学生干部,从学生军训开始笔者就参与学生军训工作。通过了解学生的军训表现,把军训中表现出色的学生作为考察对象,军训结束后选拔1~2名学生作为班级负责人开展日常工作。在负责人的带领下,通过1个月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彼此之间相互了解,然后在班级中进行公开竞选。对选拔出的学生通过定向谈话确定其工作岗位,这样可以对学生有进一步的了解,也有利于学生干部的建立群众基础。同时,对定岗的学生设定考察期,督促学生更加努力的开展工作。
三、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和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
有人把大学阶段称为大学生的第二断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普遍存在迷茫困惑现象。加强辅导员和家长的联系,全方位做好学生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辅导员和家长的不断联系,可以使辅导员了解学生更多的信息,更加有利于辅导员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同时辅导员把学生日常的学生情况、生活情况、在校表现等反馈给家长,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信息。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形成辅导员和家长的管理合力,更加有的放矢地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同时记录好自己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信息,以备以后查用。
四、在工作中注重方式方法
1.严于律己,慎思笃行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传,作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辅导员尤其要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辅导员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保证自己的言行正确,还要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笔者所带的2007级护理4班每天早晨7点都坚持早自习制度,为了让学生做到,笔者一直坚持身体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得以认同,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才能让学生信服,得到学生真心实意的拥护,说教才有号召力和感染力。
2.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辅导员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辅导员的工作目的不在“管倒”学生,而是“帮到”学生,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生活状况、个性心理特征及倾向性,找到学生进步和提高的着力点,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所以,在日常工作中,笔者非常注重经常和学生谈心,使自己能够真正走进学生。为此还建立了班级的QQ群和飞信群,通过学生们喜欢的方式和他们沟通。这样学生们才没有陌生感,认为教师和他们没有年龄的差距和代沟,把教师当成朋友,愿意把内心想法与教师交流。对于共性问题,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教育解决;对于个性问题,则要进行个别教育指导。只要教师能够迅速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才能愿意把所想告诉教师,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避免一些意外问题的发生。所以,日常工作中切记高高在上,我们既是学生的教师更是朋友。
3.清理交融,注重实效
在日常管理中情和理总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辅导员应正确处理情和理的辩证关系,力求做到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晓之以理,以理服人。情感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前提条件,没有良好的感情基础,就没有良好的教育效果。只有真诚的情感才能使思想教育工作产生“强磁”,才能感人至深,只有在情感上打动学生的心,才能引起他们的理性思考。那些没有任何感情的说教,再正确的道理也不能真正为学生所接受。但仅有感情是不够的,在动之以情,以情感人的同时,还要晓之以理,以理服人。我们既不能停留在动之以情上,也不能局限在晓之以理中,而应将情和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情中蕴理,理中含情,情理交融。靠真情入人之心,靠真理入人之脑,靠情理入脑入心,把思想工作真正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切实增强日常管理工作时效性。
五、在工作中注重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作为新时代的辅导员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才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学生尊重和认可。
1.解决经济困难问题
目前尚有许多学生来自农村家庭或城镇低保家庭,经济困难问题仍然是困扰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问题。我们要有效的利用国家奖、助学金、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党员连五帮一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山东英才学院每年的国家奖助学金、杨文奖助学金等形式都为学生解决了不少的经济问题。使得学生可以把更大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同时在奖助学金的评比中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把相应的资金给最需要的学生。
2.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每年的毕业生都在不断增加,就业压力日益加剧。辅导员要通过日常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增强信心。同时做好和就业指导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协助就业指导部门做好就业双选会工作,通过多种形式推进学生就业。
3.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现实社会调查显示,由于感情、家庭、经济等原因大学生存在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而这些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往往是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在日常主题班会中要不断做好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内心存在的心结。同时可以和心理咨询部门联系,定期的给学生做心理健康报告,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方向。
总之,高校辅导员要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利用多种辅助渠道,不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不断的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与学生接近距离,实现辅导员和大学生的心灵沟通,只有建立好了和学生的感情基础,才能更加有效地做好学生的日常思想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耿建峰.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D].南京:南京航天航空大学,2006.
英一母亲检查出乳腺癌
新华网报道:劳伦・迪克森是英国埃塞克斯郡阿普敏斯特市的一名办公室管理员,2005年2月,劳伦生下自己的女儿艾莉,然而劳伦发现,新生女婴艾莉总是拒绝吃她右乳的奶水。一开始,劳伦并没有引起重视,只是将其归咎于艾莉的“怪癖”。2007年6月,劳伦的儿子约苏亚也降临到了人世,然而让劳伦困惑万分的是,约苏亚同样拒绝吃她右乳的奶水。满腹狐疑的劳伦开始检查自己的右,结果她发现里面似乎有一个肿块。劳伦决定到医院接受检查,诊断报告显示她的右乳果然患上了乳腺癌。医生称,由于治疗及时,他们相信劳伦的癌细胞将会被全部杀死,她将不会再有什么生命危险。劳伦的两个婴儿拒绝吃母亲右乳的奶水,显然已经拯救了母亲的性命。
乳腺穿刺活检并非“金标准”
据《健康报》报道:根据最新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乳腺病变患者经过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不是恶性的,临床医师仍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还有7%的乳腺病变患者需要再次活检,才会被确诊为恶性肿瘤。对此,研究人员指出,当初检验报告为非恶性病变时,无论是临床医生还是患者都容易放松警惕,事实上穿刺检查虽然是乳腺癌确诊最普遍有效的方式之一,但有其局限性,并非“金标准”。临床医师在病理报告不是恶性肿瘤的乳腺病变患者中,对存在高危病变的(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导管上皮细胞异型性、导管内状瘤、可疑癌、间叶来源为主的肿瘤或仅见纤维脂肪组织者)应再次进行活检;对于初次检查为良性病变者亦不能放松警惕,对良性病变中临床体检或影像学检查不一致的也应继续活检。
澳大利亚科学家用
乳腺干细胞让再生
据《北京科技报》报道:澳大利亚科学家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在雌性老鼠中发现的干细胞长成了一只功能齐全的。这一发现有可能帮助科学家揭开乳癌复发的秘密,找到新的整形方法。在澳大利亚进行的这项研究显示,乳癌可能是由一种异常的乳腺干细胞引起的,这种干细胞很难用常规的化学疗法杀死。当患者看起来病情开始好转时,就会重新发现有癌细胞。如果这一发现证明适用于人类,科学家就可以针对异常乳腺干细胞研发药物,这样不仅可以消除肿瘤,还能消除癌细胞再生的源组织。从长远来说,使用乳腺干细胞长出乳腺组织,可用于切除术后的再造手术或隆胸手术。
女性健康消费:
保健品买最多,最缺健康知识
中国网报道:在以“倡导女性健康消费,发展健康消费市场”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女性消费高层论坛上,有关专家指出:女性作为家庭消费行为的主要实施者和家庭消费结构、消费方式的主要影响者,其个体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对家庭乃至社会都会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在女性消费者中倡导健康消费理念以及科学、健康的消费方式具有重要作用。专家指出了城市女性健康消费中存在的三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城市女性关注健康,但缺乏正确的健康知识;城市女性重视健康,但健康促进行为相对滞后;大多数被访者拥有重视妇科健康的态度,但却很少采取积极行动。
女性从娘胎
就比男性善于合作
据《广州日报》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神经心理学家卢恩・布里曾丹在《女人的大脑》一书中提到,男性与女性早在腹中就已表现出他们的区别:从妊娠第八周开始,胎儿大脑开始受到一种性激素的影响。雄激素削弱大脑交流中心的联系,而雌激素则加强大脑中负责语言、情感表达以及观察别人情感的能力。这就让女人具有无与伦比的天赋――善于交际、表达内心情感和平息冲突。不过,任何事都过犹不及。很多女性过于依赖他人的想法作决策,极易产生对自我不尊重和低价值感。因此,女性还是应该坚持独立思考。
中医提出亚疾病理论
中国新闻网报道: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全球有四十八亿人虽然诊断不出有任何疾病,但却忍受着权威专家总结出的几十种亚健康症状。中国中医近日首次提出的“亚疾病理论”将成为本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亚疾病理论”认为,在健康和疾病之间,自我感觉到不舒服、难受,出现种种还不能确诊为疾病的症状,这个阶段就是小病阶段、欲病之病,现在称之为“亚疾病”阶段。“亚疾病”既是个新名词,同时也是千年中医早有的“治未病”理念。现代的养生阶段就是中医说的未病之病,亚疾病阶段就是中医说的欲病之病,疾病阶段就是中医说的已病之病。业内人士认为,“亚疾病理论”是独立完整的科学体系。“亚疾病理论”及其调理方案既是对传统中医的继承,也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结果。
过度在意健康
反而不利于健康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目前医药产业经常使用的一个策略是把一些轻微症状定性为严重疾病的征兆。比如说把疲倦定性为慢性疲乏症状,或是把周期性的腹泻和便秘定性为应激性结肠炎的症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提法,健康可以定义为“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的极好状态”,而如果完全按照该定义的字面意思,很少有人能达到健康的标准。人们对于健康的狂热追求没有限度,现在有些人已经不需要出现任何症状,只要了解患有某种疾病会有何危害,就会自动把自己归入病人行列。“患者”本人可以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因为现在人们通常对健康的过度在意恰恰是不利于健康的。
“丑陋恐惧症”
威胁女性心理健康
新华网报道:德国马尔堡大学学者近日公布的研究结果表明,有1%到1.5%的人对外表极其不自信,因此患上“丑陋恐惧症”,影响日常生活。这种病症在青春期少女中尤为常见,而且过于追求完美的父母极有可能是女儿患病的诱因。瑞士伯尔尼的心理学家雷吉娜・洪格尔比勒说:“‘丑陋恐惧症’患者以扭曲的心态看自己的长相……病态的自尊使她们对身体某些部分感到自卑。随着病情加重,大多数患‘丑陋恐惧症’的人会变得越来越孤僻。”“丑陋恐惧症”患者固执地认为自己的问题就在于外表不够吸引人,因此倾向去做美容和整形手术,而且因为心理压力过大,往往反复做手术以求得心理平衡。洪格尔比勒建议,“丑陋恐惧症”的初期患者应培养兴趣爱好或参加社交活动,最好去看心理医生。
“男性不如女性长寿”有新解:
配偶竞争论
据《青年参考》报道: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报道说,被科学界视为雄性短寿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配偶竞争论,即雄性为了获得繁衍机会,就必须争夺雌性,这就意味着雄性必须经历更大的配偶竞争压力,其代价就是寿命的损耗。相反,雌性则不必承受这种压力。今天,男性短寿的现象表明了在人类进化史上,曾经占有统治地位的一夫多妻制给男性在进化过程中造成的影响。所以说,男人要想活得久一点,还是不要“妻妾成群”的好。
女性走路暗藏玄机
新华网报道:走路时臀部扭来扭去的女性不太可能处于排卵期,这一发现让人们对女性向男性发出的复杂信号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加拿大安大略省女王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让女性志愿者穿上一种特殊的服装,这种服装在关节和四肢部位装有反光镜,并把她们走路的样子拍摄下来,分析她们的步态。研究人员还让这些女志愿者留下她们的唾液样本,以检测她们的激素水平。结果表明,处于排卵期的女性走路时步伐更小,而且膝盖并得更紧。研究人员认为,在排卵期内以不那么性感的方式走路可以让女性具备一种进化优势――她可以对一个不受欢迎的男性掩盖她处于排卵期的事实。
香甜味能帮女性缓解疼痛
瑞丽女性网报道:香甜味助女性缓解痛感。加拿大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甜蜜的气味,如玫瑰或杏仁的香气有助于缓解人体的痛苦,但似乎只对女性有效。在加拿大魁北克大学的科学家们的研究中,接受询问的女性和男性都说,他们闻到令人愉快的香甜气味后都感觉良好,而难闻的气味会使他们情绪恶劣。但只有女性表示,闻到香甜气味后减轻了她们放在高温水中的手掌的疼痛,而闻到醋或其他令人恶心的臭味后,疼痛会加剧。女性通常比男性对气味更为敏感。
(一)老年期的心理发展
天津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应用心理学副研究员 李军
德国心理学家巴尔特斯等人提出的“毕生发展观”,认为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不仅儿童、青少年在发展,中老年也在发展。“毕生发展观”还认为老年心理变化的积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衰老。
(一)老年期的认知变化
1.感知觉的退行性变化
感知觉是个体心理发展最早衰退也最早的心理机能。
(1)视觉退化:眼睛晶体弹性变小,视调节能力下降,老年视力明显降低,出现老花眼、白内障、青光眼等。
(2)听力下降:50岁以后开始下降,70岁以后下降明显。
(3)味觉、嗅觉、皮肤感觉逐渐迟钝:50岁味觉开始迟钝,60岁后嗅觉辨别能力下降,70岁后明显下降。
2.记忆的变化
(1)记忆加工过程速度变慢,这是老年期记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2)记忆容量变小,犹如计算机的内存有限。
3.思维的变化
(1)老年人的思维出现了“自我为中心”的特点。
(2)随着知识和人生阅历的积累,比青年人表现出更多的智慧,对人生问题有不同寻常的“洞察力”。
(二)老年期的社会性变化
退休前后的生活变化:
1.期待期:自愿退休的人对退休抱以期待的心情,而不愿退休的人或被迫退休的人则相反。
2.退休期:指刚离开工作岗位很短的一两天时间,愿意退的兴高采烈,不愿意退的心情郁闷,易动肝火。
3.适应期:退休后由于工作压力消失,作息时间改变,人际关系变化,没有做好离退休心理准备的人会感到怅然若失,烦躁不安,有的还会产生生理失调――退休综合征。
4.稳定期:经过一年左右的适应期,老年人在思想认识和情感上都可能比较冷静比较客观地对待退休,逐步建立新的生活模式。
(三)人际关系的变化
1.夫妻关系:老年期的夫妻关系是以性为辅,以情为主。
2.亲子关系:与子女的沟通和自身对子女的需求,会给自己带来快乐。
3.朋友关系:由于死亡等原因,老年朋友数量逐日减少,要学会建立新的朋友关系。
(四)老年期的人格变化
1.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身体和经济两个方面。
2.孤独感:孤独感比较普遍,原因来自多个方面。
3.适应性差:老年人不易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情境。
4.趋于保守、固执:人老了后“刻板性”增强,变通能力差,希望儿女按自己的经验行事,如遇到子女的反对,会喋喋不休,爱发牢骚。
5.面对死亡:死亡是每个人的最终归宿。要善于自我整合,获得完善感,避免对人生的消极评价,陷入绝望。
据《天津保健时报》
(二)老人心理“对号入座”
文 丁守进
1.愉快积极型:这类老人性格开朗、心情愉快、热爱生活、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直接兴趣型:这类老人能理智地接纳和适应离退休后的变化,坦然而合理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生活知足常乐,并能主动搞好人际关系。
3.关心健康型:这类老人特别关注自己的健康,唯恐年老体弱多病。有的人确实有病,但夸大病情;有的则是基本无病,却千方百计找出自己的“病”。
4.解脱型:这类老人性格一贯内向,离退休后更是减少社交。他们对晚年生活要求不高,能平静地应付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不轻易开口求人,往往有抑郁心理。
5.追求支持型:这类老人依赖性强,需要别人在情感上支持他们,在生活上帮助他们,用别人的同情获得自己情感上的满足。一旦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他们就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或不愿意帮助自己,从而出现沮丧情绪。
6.坚持工作型:这类老人通常是一些青壮年时期胸怀大志但是壮志未酬的人。他们总是用忙碌的行为和更加努力的工作,来证明自己还有能力。
7.冷淡型:这类老人认为生活很苦,而自己对现状又无能为力。他们内心很痛苦,于是只能用回忆以前愉快的经历作为乐趣。他们给人的印象是冷漠无情,其实是无可奈何的表现。
8.自责型:这类老人回顾自己一生后,发现一些目标没达到,他们把这些失败都归罪于自己无能,因而常常自责,甚至有自我犯罪感。这类老人极其自卑,常常自怨自艾、沮丧和心灰意冷。
9.愤怒型:这类老人往往多疑,把自己看做是环境的牺牲者,似乎谁都和他过不去,感到生活毫无乐趣。回顾往事,把失败原因归咎于客观,把怨恨发泄在别人身上。他们人际关系很差,自己孤独、怪僻。
上面九种典型的老人心理活动类型,对一个老人来说可能不完全符合,但可能有一种类型的特征会较为明显。
愉快积极型和直接兴趣型的老人对他们的身心健康较为有利。冷淡型、自责型、愤怒型的老人容易心理衰老。据《大众卫生报》
(三)老人心理健康七诀
主任医师 毛颂赞
明确一个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无精神障碍、精神症状,有一定的认识功能,能看书报,能听广播看电视;无焦虑、抑郁、固执、疑心、自私等;性格开朗乐观,从容温和,生活有乐趣,精神愉快。
生气不该超过两分钟 生气可以影响人的健康,使人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血压升高、头昏脑涨、口苦咽干等。发怒会大伤元气,百病生于“气”,不气少得病。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是老年人最忌讳的一种情绪。要学会“制怒”、宽容、忍让,变“热处理”为“冷处理”。
一天大笑三分钟 老年人要善于寻找可喜可笑之事,多笑笑,不良情绪随之消失,自然心旷神怡。笑能驱散忧愁和烦恼,解除精神紧张和疲劳;笑能使肺脏扩张,是锻炼呼吸的体操;笑能使胃肠更好地消化。人生难得病中笑,笑是病情好转的信号。我们要说说笑笑,开怀大笑,在笑声中生活,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与病共处的四个心理技巧 一是记得它:小病扛不得,中病拖不得,大病更是耽误不得。二是关心它:一旦患病,抓紧治疗,注意“三分治七分养”,好好保养身体,在饮食、锻炼身体、睡眠、精神等许多方面配合治疗。三是别理它:千万不要常把病挂在心上,把“我有病了”当成思想包袱,这样容易加重病情。四是征服它:树立必胜信心,与疾病斗争。
烦恼只留五分钟 研究发现,40%的人为未来的事烦恼,30%的人为过去的事烦恼,22%的人为微不足道的小事烦恼,4%的人为改变不了的事烦恼,4%的人为正做着的事烦恼。仔细分析:明天的事还没到,犯不着烦恼;过去的事不再烦人了,没有必要烦恼;正在做的事,没空烦恼,所以千万别自寻烦恼。烦恼就像一根打结的绳子,一头牵着自己,一头牵着他人,越和烦恼过不去,结就会越“牵”越紧,及时解“结”方为上策。
心理健康须有六颗“心” 童心:像孩子一样天真单纯、生气勃勃、好动好奇、思维活跃,常与孙辈逗玩,会使老人年轻。舒心:自我调节,把忧转喜,将烦化乐,难经顺念,眼里总是叶绿花红,心中常起宜人春风。欢心:豁达乐观,常喜无愁,纵有不快也一笑了之。善心:与人为善,念人之功,谅人之短,扬人之长,补己之短,也能得到别人的相助和关照。粗心:“难得糊涂”,能将就则将就,不挑剔不刁难,不计较不责备,不嫉妒不生疑。信心:对生活抱有十足信心,没有过不了的火焰山。
防止“七情”过度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绪活动,如“七情”无度,不利养生保健。古人向有“七情内伤”之说,情绪异常可伤及内脏,使内脏功能紊乱。因此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如受到不良刺激时,一定要控制情绪,听人劝告,以免损害健康。
据《上海大众卫生报》
死亡,老年人思想的
文 张青梅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心理科副教授关念红介绍,在门诊中经常接触到惧死心理严重的老人,年纪越大恐惧心就越强,还有不少老人在参加完朋友的追悼会或者丧偶后自己的心脑血管病、抑郁症等病情加重,甚至在他们去世不久自己就追随而去。因此,老年人的这种心理应该受到社会尤其是家属更多的关注,除了老人自己要正确认识死亡外,亲属也要给予及时的开导,必要时求助于心理医生并给予药物治疗。
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欲望,尤其是年老体衰的人,他们认为自己离死神不远,如果不能积极、冷静地对待,很容易被死亡困扰,因此社会要多给老人灌输乐天知命、知足常乐的观念,不能采取回避态度。在这方面,国外做得比较好,很多国家会对老人进行死亡教育,除了教育他们要正确认识死亡外,还提倡有尊严地死,对难以治疗的疾病不过度治疗,不让缠绵病榻、饱受折磨的弱者在最后一程走得无力而没有尊严,甚至老人之间还互相交流死亡前怎样才能减少痛苦。
据《生活与健康》
二、健康篇
(一)健康老人的标准是什么
文 熊争鸣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制定了我国健康老年人的具体标准如下:
(1)躯干无明显畸形,无明显驼背等不良体型,骨关节活动基本正常;(2)神经系统无病变,如偏瘫、老年痴呆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系统检查基本正常;(3)心脏基本正常,无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陈旧性心肌梗死等)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4)无明显肺部疾病,无明显肺功能不全;(5)无肝、肾疾病,无内分泌代谢疾病、恶性肿瘤及影响生活功能的严重器质性疾病;(6)有一定的视听功能;(7)无精神障碍,性格健全,情绪稳定; (8)能恰当地对待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9)能适应环境,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10)具有一定的学习、记忆能力。
我国制定的这一健康老人标准,符合当前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又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人体健康标准的具体规定。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健康标准是躯体没有疾病,并符合以下条件: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臀位置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皮肤有弹性。
(二)为老人开一张体检清单
重点检查的部位
一般情况下,老年人要重视以下部位的检查:
第一,心脑血管。这是老年人体检的重点。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病诱因之一,血压经常处于高峰,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年纪很大,没办法跑活动平板(一种检查仪器)者,建议做个心脏彩色B超和颈动脉B超,可检查出血管是否发生病变。
第二,肝、胆、胰腺。肝、胆B超可对肝、胆的形态进行检查,提前发现是否出现肝、胆肿瘤,或胆囊结石。由于这是一种无创伤检查,所以老年人可进行多次检查。
第三,骨骼。老年人容易骨质疏松,因此50岁以上的男性和45岁以上的女性应进行骨密度检测。
第四,胃肠。50岁以上的老人,尤其是老年男性应把其列入体检“补充清单”。胃肠镜检查可发现一些癌前病变,如大肠息肉等,以便尽早清除。
定期检查频率不一
每隔一月你要做:
量体重:身体过于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易诱发心血管疾病、高血脂、脂肪肝等;过于消瘦则会导致抵抗力降低,免疫功能下降而患上其他疾病。如果突然有明显消瘦,常常是多种疾病的早期信号如肿瘤、肝炎等。
测血压:血压高或低都应引起重视。1999年国际上将正常血压的标准定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无论年龄大小,超过此标准都属于高血压。我国也使用这种标准。
每隔半年你要做:
验小便:可及时发现肾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
大便潜血试验:可提早发现消化道疾患及癌症。
心电图:可及时发现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查眼底:眼底动脉可反映出脑动脉硬化的程度。通过眼底检查可早期发现老年性白内障、原发性青光眼等疾患。
查血糖和血脂:肥胖或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老人尤应注意此项,特别是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很能说明问题。
每隔一年你要做:
胸部X线透视:可早期发现肺部疾患,尤其是嗜烟者更应定期检查。
甲胎蛋白测定:可早期发现肝癌,对慢性肝病患者尤应注意检查。
指检:有助于发现直肠癌、前列腺癌、前列腺肥大等病症。
妇科检查或前列腺检查:老年女性即使已绝经,也不能忽视每年一次的全面妇科检查,而男性则应做前列腺检查。
老年人的定期体检非常重要,一定要注意做好体检记录,保管好化验单,以便观察变化和医生诊断。
(三)老年病早期的蛛丝马迹
文 潘东曙
低热 老年人如果出现长期不退的低热,并伴有咳嗽、盗汗、消瘦、乏力等症状,应警惕是否患了肺结核、肺肿瘤等疾病。
头晕 目前,医学上已发现有三百多种引起头晕的原因。因此,如果经常出现头晕,应去医院做一次彻底的健康检查。
头痛 如果是持续性头痛,应排除是不是脑肿瘤所致。
脱发 如果你的头发大把大把地脱落,或者头上已经有秃顶的地方,那很可能是荷尔蒙分泌发生严重障碍的缘故。此外,贫血、缺铁、长期紧张劳累和情绪不佳也会造成脱发。
消瘦 老年人如果突然出现消瘦,体重明显减轻,可能体内潜伏着恶性病变,应提高警惕。
肿块 在身体任何部位只要发现有异常的肿块,尤其是质硬、不规则、表面不平、发展迅速的肿块,常提示为恶性肿瘤。
出血 身体无原因出现皮下大片青紫,或经常发生牙龈出血、鼻衄、咯血、便血和尿血等出血现象,都表明体内脏器或血液系统的病变。
进食困难 进食时若出现梗塞、吞咽困难、进食后即吐,且日益加重时,应考虑食道和胃的恶变。
排便异常 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交替出现,大便粗细不匀或变形,或混有脓血黏液;小便出现排尿困难、血尿等,应高度警惕恶性病变发生的可能。
持续瘙痒 持续瘙痒,又没有明显的皮疹,抗过敏治疗无效者,往往是何杰金氏病等恶性肿瘤的表现。
异常分泌物 若出现从口鼻、、、尿道、阴道等处,流出平时未见的特殊分泌物,特别是伴有恶臭、带血性的液体,可能为恶性肿瘤所致。
据《中国老年报》
(四)老年人昏倒之后
文 兰子
昏厥的表现为突然头晕、眼花、心慌、恶心、面色苍白、全身无力,随之意识丧失,昏倒在地。
发现老人昏厥后,家人不要惊慌,应先让患者躺下,取头低脚高姿势的卧位,解开衣领和腰带,注意保暖,同时喂服热茶或糖水。一般的功能性昏厥经过以上处理,患者渐渐会恢复知觉。
昏厥中较为严重的有心源性(突发心脏病引起)、脑源性(突发脑血管意外引起)、失血性、过敏性昏厥等。如遇脑血管意外(俗称中风)、心肌梗死引起的昏厥,应妥善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尽快送医院急救。
脑血管意外引起的昏厥
脑血管意外分为脑出血及脑梗死两类。脑出血多发生在白天活动时,如情绪激动、大量饮酒、过度劳累等因素可以诱发。发病前少数人有头晕、头痛、鼻出血等先兆症状,患者突然晕倒,迅速出现昏迷,面色潮红、口眼歪斜、目光呆滞、言语不利、偏瘫、小便失禁等,部分患者还出现喷射性呕吐。脑血栓形成、脑梗死等一般多发生在睡眠或安静状态下,患者常有头痛、头晕、肢体发麻、沉重感或不同程度的瘫痪。
由于脑血管意外大多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且在家中发生居多,若抢救不及时或措施不当,病情会很快恶化,危及生命。在此情况下,应该结合以上不同的表现,对属于哪种病情做出初步的判断,并及时给予适当的家庭现场急救,这对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患者发病后应立即采取的措施包括:
1.保持合适。使患者绝对卧床。脑出血患者头部稍垫高,脑栓塞患者应平卧,头稍后仰,以保证脑循环回流灌注。
2.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解开患者领口,将其颈部垫高;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清理患者鼻腔、口腔内的分泌物及呕吐物,以防流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家中若备有氧气袋,可立即给予吸氧;如患者呼吸已停止,则做人工呼吸抢救;不要随便给患者喝水、吃东西,以免发生气道堵塞。
3.控制血压。家中有备用血压计者,立即进行血压测量,若血压≥170/115毫米汞柱,适当应用现有的降压药,使血压保持在150/90毫米汞柱,不可降至过低。
4.呼叫急救中心或及时送到附近医院检查、抢救。有发病先兆或脑中风表现者,应立即送往医院住院治疗。
5.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天冷时要注意保暖,天热时要注意降温;用冷毛巾覆盖患者头部,因血管在遇冷时收缩,可减少出血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必须搬动时,动作要轻,固定头部,以防出血加重。
心肌梗死引起的昏厥
老年人昏厥的另一种比较严重的类型是心源性昏厥。心脏病突发的患者除了在严重情况下出现昏厥、意识模糊之外,之前主要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突然出现持续性疼痛,同时有全身抽搐、呕吐、休克等,有的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乏力。
碰到怀疑是心肌梗死的患者时,在送入医院前应采取以下措施:
l.应密切关注患者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家中如备有氧气,应及时给患者吸氧。与此同时,尽快叫救护车。
2.解松衣服,让患者保持半坐位或患者感到最舒服的,并保持绝对安静。或根据家中环境及患者感觉是否舒适,选择以下姿势中的某一种并保持着,等候救护车到来:有桌子的话,可让患者伏在桌上,两手当枕,垫在额头下;或叠高被子,让患者背靠,让头部也倚在被子上;或垫好枕头,让患者仰卧,并适度垫高脚跟。
3.如果心前区疼痛严重,让患者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疼痛应在5分钟之内缓解。剧烈疼痛持续时,可放射到左腕、左手背部,并且脸色苍白,脉搏紊乱,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有的患者曾经有多次发作,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能缓解,如果这次发作,硝酸甘油无效或者比较肯定是心肌梗死时,那么1分钟也不能耽误,因为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很高,必须尽快送ICU或心脏监护病房抢救。
4.对于心肌梗死发作的患者,一旦出现晕厥、昏迷、心脏停跳时,家人不应慌乱,要将患者平躺下,用拳头猛击患者前胸部,然后做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同时拨打急救电话。
总之,当老人在家中突然昏倒之后,家人应保持镇静,并及时与医院急救中心联系,应结合老人平时的病史、发病前后的其他表现做出初步的判断,然后及时采取合理的家庭救治措施。
据《保健与生活》
(五)老年人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
北京朝阳医院副主任药师张艳秋
1.镇静安眠药:如服用地西泮(如:安定)、氯氮卓(如:利眠宁)等苯二氮卓类药物易出现平衡失调、步态不稳、四肢无力、嗜睡、神经模糊及口齿不清等神经抑制症状。长期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易使老年人出现抑郁症。
2.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对于发热尤其是高热的老人,可导致大汗淋漓、极度虚弱甚至发生虚脱,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如:消炎痛)等可导致胃出血、呕吐咖啡色物及引起黑便。
3.抗高血压药物:如利血平,长期应用易导致抑郁症。
4.抗心绞痛药物:如硝酸甘油可引起头晕、头胀痛、心跳加快,可诱发或加重青光眼;硝苯地平(如:心痛定)可出现面部潮红、心慌、头痛等反应。
5.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可出现室性心动过速。美西律可出现眩晕、低血压、手足震颤、心动过速和房室传导阻滞。
6.β受体阻断剂:如普萘洛尔(如:心得安)可致心动过缓,还可诱发哮喘。
7.利尿剂:如呋噻米(如:速尿)、氢氯噻嗪(如:双氢克尿塞)可致脱水、低血钾等不良反应。
8.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与利尿剂合用可加重耳毒性反应(有可能造成内耳结构性损伤)。
9.服用降糖药:如胰岛素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10.抗心力衰竭药:如地高辛等药物容易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毒反应。
11.抗胆碱药:如阿托品、抗震颤麻痹药苯海索和抗抑郁药丙咪嗪等,可导致老年人尿潴留;阿托品亦可诱发或加重老年青光眼,甚至可致盲。
12.抗过敏药物:扑尔敏及苯海拉明可致嗜睡、头晕、口干等反应。
13.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长期应用可致水肿、高血压,易感染扩散,亦可诱发溃疡病出血。
14.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如维生素A过量可引起中毒,表现为厌食、毛发脱落、易发怒激动等,维生素E摄入过量会促使静脉血栓形成、头痛及腹泻等病症;微量元素锌补充过量可致高血脂及贫血;硒补充过多,可致慢性中毒,引起恶心、呕吐、毛发脱落、指(趾)甲异常。
据《家庭医生报》
(六)老年性阴道炎的治疗
文 芳清
老年性阴道炎的病因及症状
老年性阴道炎,也称萎缩性阴道炎,多见于绝经多年的老年妇女。绝经妇女由于卵泡耗竭,卵巢渐趋萎缩,卵巢合成雌激素的功能明显衰退,致使血液循环中雌激素水平急剧降低。外阴、阴道及宫颈均为雌激素的靶器官,随着雌激素减少,这些靶器官不可避免地发生退行性萎缩。阴道壁逐渐失去原有的柔软、光泽与弹性,显得苍白、干涩,阴道黏膜变薄,上皮细胞内糖含量减少,阴道酸性减弱,因而失去自身净化与防御能力,容易遭受损伤及感染。
老年性阴道炎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淡黄色,严重者可有血样脓性白带,外阴有瘙痒或灼热感。检查时见阴道呈老年性改变,上皮萎缩,皱襞消失,上皮变平滑、菲薄;阴道黏膜充血,有小出血点,有时有浅表溃疡;若溃疡面与对侧粘连,阴道检查时因粘连被分开而引起出血,粘连严重时可造成阴道闭锁。炎症分泌物引流不畅可形成阴道或子宫腔积脓。绝经后妇女出现阴道流液,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取阴道分泌物检查滴虫、念珠菌及线索细胞。血性白带需与子宫恶性肿瘤鉴别,需做常规宫颈刮片,阴道壁肉芽组织及溃疡需与阴道肿瘤相鉴别,必要时做分段刮宫术或局部活检。
老年性阴道炎的治疗
原则是增强阴道黏膜的抵抗力及抑制细菌生长。给予小剂量的雌激素后,可使萎缩的鳞状上皮细胞增生、成熟,阴道黏膜增厚,阴道酸性度升高,有利于抑制致病菌的生长。通常经阴道每晚塞入已烯雌酚片剂或栓剂0.25~0.5mg,7日为一疗程,或倍美力软膏0.5~2g,每晚涂阴道1次,2周为一疗程。与此同时,局部可采用1%乳酸或醋酸,或食用白醋60m1加入温热的清洁水1000ml中,进行阴道冲洗,每日一次。若合并有其他病原体感染(霉菌、滴虫等),可有针对性选择有关抗菌素配合治疗,可以收到满意的效果。另外,若上述治疗不见好转,必须请医生进行妇科检查,看是否患有子宫颈癌。
老年性阴道炎的自我护理
不要因外阴瘙痒就用热水烫洗外阴,用手抓挠或是乱涂外用药膏,这样做虽然能暂时缓解外阴瘙痒,但会使外阴皮肤干燥粗糙。
少用肥皂或各种药液清洗外阴。因为老年妇女的外阴皮肤一般干燥、萎缩,经常使用肥皂等刺激性强的清洁用品清洗外阴,会加重皮肤干燥,引起瘙痒。大便后要从前向后擦拭,以免粪便污染外阴,引起大肠杆菌感染。
由于老年妇女阴道黏膜薄,阴道内弹性差,因此同房时有可能损伤阴道黏膜及黏膜内的血管,使细菌乘机侵入引起炎症。可以在性生活前将阴道口涂少量四环素软膏或红霉素软膏。
引起老年性阴道炎的细菌多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杂菌,不似育龄期女性以霉菌、滴虫引起的炎症多见,因此不要乱用治疗霉菌或滴虫的药物,更不要把外阴阴道炎当做外阴湿疹而乱用激素药膏,这样会适得其反。
据《健康报》、《大众健康报》整理
(七)说说老年痴呆症
据调查,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达到4.8%,75岁以上为11.5%,85岁以上高于30%。相对高发病率,老年痴呆症的就诊率却很低,轻度痴呆症患者的就诊率仅14%,中度和重度痴呆症患者的就诊率也只是25%和34%,这个就诊比例远低于高血压等老年病。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老年痴呆症缺乏认识。
老年痴呆十警兆:1.转瞬即忘;2.顾前忘后;3.词不达意;4.时间和地点概念混乱;5.判断力降低;6.抽象思维能力丧失;7.随手乱放物品;8.脾气和行为变化无常;9.性格变化;10.失去主动性。
老年痴呆症“青睐”哪些人 高龄者,孤僻者,绝经者,患脑病者,文化低者,摄铝多者,有家族史者,免疫力低下者,药物滥用者。
据《上海大众卫生报》
1.小测试检查是否患老年痴呆症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李跃华
受测老年人需要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1.今年是哪一年?正确计1分
现在是什么季节?正确计1分
现在是几月份?正确计1分
今天是几号?正确计1分
今天是星期几?正确计1分
2.咱们现在是在哪个城市?正确计1分
咱们现在是在哪个区县?正确计1分
咱们现在是在什么街?正确计1分
现在是在哪个医院?正确计1分
3.告诉你三种东西,我说完后,请你重复一遍。树,钟,汽车,说对一个名称计1分,满分3分。
4.100-7=?连续5次(各1分,共5分)如此一直算下去,让受测老人把每次减7的结果说出来。连续减5次,算对一次得1分,如果算错也在错误的结果上继续算。
5.现在请你说出我刚才让你记住的那些东西。说对一个名称计1分,满分3分。
6.(出示手表)这个东西叫什么?说对得1分
(出示铅笔)这个东西叫什么?说对得1分
7.请你跟我说“瑞雪兆丰年”。说对得1分
8.我给你一张纸,请按我说的去做,现在开始:“用右手拿着这张纸,用两只手把它对折起来,放在你的左腿上。”(每项做对得1分,共3分)
9.请老人念一念纸上写的一句话,并要求他按照上面的去做,“请你闭上眼睛。”做对得1分
10.请你给我写一个完整的句子(不可以写名字),做对得1分
11.临摹已有图形:要求患者临摹交叉的两个五边形(出示图形),五边形的各边长应在2.5cm左右。
两图形必须交叉,交叉部分成四边形。
本检查要求在10分钟内完成;第5题和第3题应间隔3分钟。
摘 要:文章对图书馆工作中的环境污染情况以及对馆员危害因素做出了论述,希望图书馆有关部门对馆员的职业健康予以应有的重视,并对改善图书馆工作条件,防护可能的职业危害提出了几点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1-0079-02
作者简介:杨春玲(1969-),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馆员。
1 图书馆存在的健康危害
高校图书馆既是广大学生查阅文献、继续教育、知识更新的重要文献信息中心,也是高校教师等科技人员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基地,人员活动密集且流动性大。从卫生学角度来看,馆舍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当人员多、出入频繁、流通量大、图书借阅次数重复增多时,极易造成环境、空气和图书污染,尤其是微生物污染。
1.1 悬浮颗粒和电磁辐射的物理因素污染及危害
1.1.1 据南京高校图书馆做的一项测试结果显示,图书馆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空气污染。在阅览室等人群较集中的场所开门后1小时,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浓度高于室外6%以上;开门超过9小时后,悬浮颗粒和电磁辐射都超出室外9倍。同时,二氧化碳的浓度最高时可达室外的4倍。另一方面,每人平均每小时因新陈代谢作用会有数万粒皮屑脱落,这些附有大量细菌和病毒的粉尘可较长时间在室内飘浮并积累,有害物质会长时间停留在空气中。尤其在冬季,室内的空气污染程度往往比较严重。对于图书馆馆员来说,长期地工作在污浊的环境中,吸入污染的空气,不仅会损害人体器官,如:诱发心脏病、患上呼吸道疾病,而且还会导致人体内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降低,使人变得极不活跃。因而容易产生悲观情绪,影响心理健康,进而降低工作效率。
1.1.2 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的应用,图书馆内的电磁辐射污染程度也变得极为严重。图书馆电脑、消磁器、图书检测仪都是辐射源,而现在的图书馆工作都离不开这些电子产品,因此不得不频繁地受到电磁的辐射。长期暴露在电磁辐射中会影响人们的心血管系统,出现头痛耳鸣、神经衰弱,严重时可导致白血病,诱发癌症并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并且,现代图书馆一般对电磁辐射缺乏有效的防护,使得馆员健康状况受到极大的威胁。
1.2 微生物与病菌的生物因素污染及危害
图书馆的书刊流动性很强,书刊不仅是图书馆传统的信息载体,也是许多可致病病菌的载体。并且,使用次数越高的书刊,污染程度也就越严重,即使是新入库的新书,也会携带少量致病因子。因此,书刊在存储、流通过程中就可能成为疾病传播的“污染源”。
1.2.1 以纸张为载体的图书,在加工过程中,各种微生物如真菌、霉菌就被大量地带进了纸张内。并且图书、期刊活动量之大,是众所周知的,一本书有时经过几百人、几千人,甚至几万人之手传来传去,最后伤痕累累地回到图书馆书库,每本书也都不可避免地会沾染上大量的细菌。经过专业部门的检测,流通的书籍会携带大肠杆菌、葡萄球菌、乙肝病毒等多达几十种病菌,会给人体带来如消化道疾病、肝炎、皮肤病多种疾病。
1.2.2 图书馆的许多文献资料必须进行合订加工,加工的过程中需要用胶黏剂,如:浆糊、胶水、乳白胶等,由于这些涂料含有淀粉、蛋白质和乳化剂等,而且在阴暗、潮湿、通风不好的条件下极易滋生霉菌。而霉菌的飘浮在空中的孢子和释放的毒素则会损伤人体的神经系统。
1.2.3 图书馆都会有存放书刊的书库。如果书库中除虫工作没到位,极易滋生尘螨、蟑螂等微生物。尘螨肉眼难辨,但能叮咬人体,能引起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及过敏性鼻炎等多种疾病。蟑螂是多种病原体的携带者,爬行过的书刊及书架上会沾染大量细菌,并且蟑螂对书籍也有极大的损害。
1.3 书刊和建筑装修中释放的有毒物质的化学污染及危害
1.3.1 现在图书馆依然是以收藏纸质文献为主,书籍报刊印刷采用的油墨及纸张含有剧毒的甲醛和铅,其中甲醛可通过空气挥发。因此,在书刊资料高度集中的图书馆存在严重的甲醛污染,据资料表明,书库和外文书库内的甲醛浓度最高。而甲醛为一类致癌物,不仅能导致人体分泌失调,还能引起鼻咽癌、鼻腔癌和鼻窦癌等多种癌症,并且还有极强的致畸作用。而纸质文献一般通过铅字印刷。有资料显示,书刊彩色封面的含铅量超标13.6倍,而据测定,报纸中的铅含量为30mg/kg,纸质文献含铅量极高。图书馆流通、编目和期刊部门的工作人员长期接触和翻阅书刊,如果不注意防护,就极易摄入超过标准的铅,而铅对人体神经、免疫、造血、泌尿、心血管、内分泌系统都有不良影响。
1.3.2 我国图书馆发展正处于蓬勃上升的阶段,新建馆舍多做了精美的装修,而装修材料会释放大量的有害物质,这大大地加重了图书馆的污染。一般公认的建筑污染包括甲醛、苯、苯的同系物、氨和VOC(挥发性有机物),这些污染物不仅难清除,而且都是对人体极度有害的物质。如不处理好,对图书馆馆员健康将是极大危害。
2 图书馆职业防护的几点建议
2.1 保持图书馆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是最廉价的也是最有效的消毒方法。据悉,在室内空气与外界流通的状况下,在最初30分钟内空气中微生物可减少77.3%~79.3%,75分钟内可减少96%~99.5%,140分钟后则基本查不到细菌。并且,经常对馆内进行通风不仅可以防止霉的产生,还可以降低室内有害气体、挥发物的浓度,保持库内空气清新,从而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笔者认为在春、秋、冬三季采用全面自然通风是保持图书馆空气优化的最好方法,因此,建议图书馆的外墙窗扇应全部采用外推方式,扩大自然风的流量。对于冬天北方取暖而无法通风,也要进行人工辅的换气。
2.2 书库及阅览室都要有紫外线消毒等设施
每天对馆内进行消毒,是图书馆日常工作中必做的一项工作。然而,笔者通过亲身到访以及调查询问,发现现在大多数馆区只做到了卫生保洁,并未对馆内进行杀菌消毒工作。书籍报刊大量翻看,阅览室器材的循环使用,都会使馆内图书、书架、桌椅等物品携带大量的病菌。尤其是在流行病高发季节,图书馆很容易成为疾病爆发中心。笔者建议图书馆闭馆后,一定要进行必要的消毒工作,在馆内大厅可以喷洒消毒水,对于病菌污染严重的图书馆阅览区可以装备紫外线消毒器进行消毒。紫外线消毒有着高效率杀菌、无二次污染、运行简单、消毒器成本及运行维护费用低等众多优点,并且紫外线消毒不会损害书籍,应该广泛地得到图书馆的采用。合理地运用消毒措施能够较好地防止病菌在图书馆的传播,图书馆应当给予高度的关注。
2.3 安排及时有效的馆内清洁工作
图书馆作为一个封闭的公共场所,如果无法保持馆内的清洁,不仅对馆内的人员身体造成机体性的损伤,还会成为传染病的病源。因为人流量较大,馆内每天都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垃圾,如果无法及时清理,将会孳生大量的病菌以及微生物,就容易成为传染病的传播源。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大量的垃圾长时间堆积便会发酵,散发异味,更会造成空气的污染。有时甚至极个别的读者会在馆内随地吐痰、进食,这些污物如果无法及时地清除,也是图书馆不可忽视的污染源。因此,图书馆一定要做好清洁工作,加大对馆内的保洁力度,并且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
2.4 图书馆做好防辐射的工作
图书馆可以种植一些吸毒、灭菌的植物,既美化环境又净化空气。合理布局机器设备,减少电磁污染的强度。同时告知馆员要有穿戴防辐射服装的习惯。
2.5 做好卫生宣传工作
对于进馆的读者,在入馆前做好宣传,告知读者垃圾要入箱,不要在阅览室进食,不要随意涂抹,禁止馆内随地吐痰,严禁吸烟,也不要携带有味道的物品进馆。做到宣传在先、警示在后,避免发生违章行为,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垃圾的产生,减少馆内的污染。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配套的图书馆设施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然而,随着图书馆工作环境的改变,对于影响职工身体健康的各种客观危害因素的认识还不到位,对图书馆职业者的防护也不足,导致了图书馆职工的健康权利没能得到应有的保护。尽管图书馆职业不是什么高危行业,但是因工作原因,也同样存在一些慢性疾病会对图书馆馆员的身体造成侵害。
同样,人才是发展的主要因素,广大的图书馆员作为图书馆内部发展的动力,是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图书馆的和谐发展与繁荣,都离不开馆员的努力。只有树立以馆员为本的理念,切实关心馆员的身体健康,把馆员的健康权益放到第一位,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因此,理性发展的图书馆,在关注读者之余,也要对馆员的健康多做关心。这样,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才有保障,图书馆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进而服务高校、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 汤雷.专家指出工作环境影响心脏健康[N].当代健康报.2011-9-23.
[2] 吴辉高.居住环境与健康[J].江西建材,2007(1).
[3] 刘樱.以人为本 重视图书馆职业防护[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