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03: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事管理系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本文分析并设计面向Web应用的人事管理系统,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共包含用户管理,部门管理。人员管理,工资管理,信息查询,系统设置等7大模块。通过过使用本系统进行人事信息化管理工作,可以使得业务的实用性大大增强,具有更加精确,可靠,经济,快捷等优点,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运营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
面向Web应用;人事管理系统;信息化
1需求分析
人事管理系统代替传统人力资源行政人员的手工管理的工作,包括人事信息、部门信息和职能信息的管理工作及部分企业业务工作流程。根据使用权限不同,人事管理系统分为普通用户和管理员,两类权限用户使用的系统的功能。采用面向对象需求分析方法,管理员用例图如图1所示。
2总体设计
根据数据分析和数据库设计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其主要结构分为员工基本信息管理、人动管理、部门管理和人事薪资管理。软件结构图如图2所示。
3详细设计
结合总体设计的模块划分,详细设计对模块进行设计,部分模块系设计如下:
3.1密码修改用户登录系统之后可以选择“修改密码”进入密码修改界面,录入用户名、原密码、新密码,系统验证密码正确后,修改密码并提示用户“密码修改成功”,同时发送邮件通知用户。新密码在用户下次登录时生效。
3.2找回密码用户登录系统之后可以选择“找回密码”进入密码找回界面,录入用户名及相关确认信息(如,邮箱地址、身份证号码等),系统验证正确后,将原密码发送邮件告知用户。用户需要在其注册的安全邮箱收邮件找回原密码。
3.3增加部门在增加部门界面,点击左上方的添加部门信息,则页面就会链接到添加部门界面。在添加部门界面中,可以添加新的部门信息。在必填项处一定要填相应的内容,否则系统会提示相应的错误。
4数据库设计
如前需求分析,经过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后,得到数据库的表结构如图3所示。
5结论
人事管理系统软件将员工管理、部门管理、工资管理、信息查询、用户管理等功能提供给人事管理人员,提高了人事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是信息化推广在企业、公司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计龙.基于改进MVC的高校人事管理系统[J].计算机工程,2004(08).
[2]史会余.基于的企业人事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5(23).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资源的重要性也开始为人们所熟知,因此,如何设计高效的人事管理系统就成为了各大企业共同思考的问题,文章以当今社会各企业在开展人事管理工作时的主要内容为依据,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对人事管理系统的需求和设计方案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供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企业人事管理系统设计实现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个企业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技术是保证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而作为企业管理工作中作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人事管理的有关内容设计相应的信息系统就成为了现阶段各企业内部设计人员共同的工作目标。
一、人事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一)功能需求
首先需要设计人员明确的一点在于,设计和开发人事管理系统最主要的目的在于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因此,在确定系统功能前,需要对系统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
1.系统管理。该模块主要用于对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行保证,因此,该模块的日常工作为对系统的用户、菜单和工作日志进行维护。
2.人员管理。该模块主要用于对企业员工的信息进行管理,包括工作岗位的调换、增减人员等,在对管理过程中,该模块可以辅助管理人员记进行信息的修改、添加或删减。
3.考勤管理。该模块主要用于对员工的出勤记录进行整理,并且生成相应的表格供企业岗位调动时使用。
4.薪资管理。该模块主要用于对员工的薪资进行信息设置和管理,该模块可以辅助管理员进行薪资数据的查询、核对等。
5.信息管理。该模块主要用于对企业员工的考勤、薪资等信息进行查询。
(二)非功能需求
1.系统完整性。想要保证系统功效得到充分发挥,能否稳定运行是基础,以此,在对系统的完整性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对用户管理、系统联机、软件升级等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2.系统适应性。系统能否跟随其所服务企业的变化而变化是对该系统进行评价时的重要标准,除此之外,系统还需要具备能够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对自身进行调整的能力,减少使用者对系统进行修改时所花费的时间。
二、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一)架构设计
架构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将系统通过细分的方式,使其成为相应的子版块;第二步,对不同子版块所具有的作用进行设计;第三步,将不同子版块间所对应的逻辑关系进行确认;第四步,对子版块和模块传输信息的方式进行设计。总的来说,对架构进行总体设计的过程首先是通过对不同方案的需求资料进行分析,确定能够达到特定目的的小方案的内容,然后将数据所对应的不同软件进行设计和优化,得出可行的框架,最后再根据数据库对模块内容进行完善。针对企业所设计的人事管理系统通常由查询、考勤、人事、工资四个管理模块以及最终的退出模块所组成,在上述模块中,具有系统管理功能的模块为基础模块,这是因为该模块能够控制使用者权限、限制使用者的行为,另外,最关键的模块为人事管理的相关模块,该模块所肩负的职责在于对企业人员的有关信息和日常活动进行管理,而使用频率最高的模块为查询模块,该模块兼具信息查询以及统计两种功能。
(二)数据库设计
1.设计理念概述。在对企业所应用的人事管理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对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可以发现,数据库所对应的结构以及包括的资料共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企业员工的工资表,该表格所包含的内容有员工的基本工资、绩效奖金、附加工资以及工资下发日期等;其二,企业员工的信息表,该表格所包含的内容有企业就职人员的姓名、所在部门、职务、联系方式等;其三,企业员工的考勤表,该表格所包含的内容有员工进行签到的日期、r间等;其四,企业各部门表格,该表格所包含的内容有部门名称、就职人数等;其五,企业用户表,该表格所包含的内容有用户的名称和密码等。
2.数据库所用表格的设计。在对企业数据库所应用的体系进行构建的过程中,对于在日常工作室经常需要查阅的信息和资料应当通过特定的方式进行存储,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在资料查阅的过程中精简不必要的步骤,提高效率,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在对数据库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既保证常用数据的单独存储,同时又保证系统的完整程度,想要对这一问题加以解决,需要设计人员将不同表格的名称进行选择,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为:选择能够将表格内容进行准确反映的英文单词,而不是传统的中文词组。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近几年,人们依托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数据库的有关技术广泛应用在了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在对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个完善、高效的管理系统是大势所趋,需要有关人员注意的是,我国现阶段信息化的程度与发达国将相比仍旧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对有关技术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何英俊.企业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
1 概述
社会和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高校的人事分工更加细化,其人事关系管理越来越纷繁复杂,传统人事管理方式和手段已经不再适应时展的要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给人事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还能避免手工处理的失误。
人事管理系统是一项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多专业配合,多部门协作,多环节配套的复杂系统工程。加强对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的目的在于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进行人事档案信息的管理。
2 系统功能分析
本系统是根据安阳工学院为开发背景,学校共有教职工1000余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290人,学校外聘教授35人,外籍教师5人。系统的用户是人事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同时根据不同的用户使用权限设置不同管理员的不同的管理模块,其总体功能模块有档案管理、考勤管理、奖惩管理、工资管理、科研管理、用户管理等功能。
通过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可得到系统的执行者为超级管理员、普通管理员添加人员和数据库系统,系统用例如图1所示。
系统维护:主要是管理高校架构,基本资料,初始化系统。高校架构是对学校名称,学校各系统,以及各系统下的子部门进行管理。可以增加,修改,删除。
档案管理:主要是对教师的基本档案信息,职务信息,个人信息的管理,保存后可以修改,查询,但不可以删除。
考勤管理:通过系统维护添加考勤项目后,就可以增加考勤内容,考勤内容可以增加和查看,不可以修改和删除。
奖惩管理:主要是对教职工奖励和惩罚信息的管理,主要包括奖惩类型,原因,类型,批准人等信息,可以增加和查看,不可以修改和删除。
培训管理:主要是对教师参加的培训进行管理,包括培训内容,培训人员,培训内容,培训单位等信息,可以增加和查看,不可以修改和删除。
科研管理:主要是对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简单的管理,以便于了解高校教师的真实能力,以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岗位,达到教育资源的利用率的最大化。主要包括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合作伙伴,成果发表等信息,可以查看和增加,不可以删除。
待遇管理:主要是对试用期和正式员工的工资多少进行管理,以及考勤项目金额等进行管理,能够管理的只有在系统维护里添加后才能进行修改。
3 系统业务流程设计
后台登录时,采用授权方式赋予管理员不同角色,若为超级管理员,则可管理系统的所有功能。若为普通管理员则可管理部分功能,例如,用户管理中,普通管理员只可以修改登录密码,其他功能如添加用户,修改权限,删除用户普通管理员都是不可以使用的,只有超级管理员才可以使用的这些功能,还有,为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只有系统管理员可以初始化系统。主要业务流程如图3所示。
1高校人事管理概况
高校组织中的人员组成主要为教学、科研、管理和工勤技能等。其中教学、科研队伍是学校组织中的主体,管理和工勤技能队伍围绕着教学科研展开辅工作。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人事管理的业务量日益增大,业务种类显着增多,服务要求不断提高。因此,高校人事管理除了要做好人员的“进、管、出”等工作外,更要强调以服务为中心,能够为高校人才队伍规划和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高校人事管理的基础业务为编制管理、岗位管理、招聘管理、晋升管理、薪酬管理和其他事项等。传统的高校人事管理,具有工作内容简单,但重复操作工作繁多等特点。当前的高校人事管理,通过借鉴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水平,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
2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特点和要求
建设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目标,是提高日常人事管理工作效率,为教职工提供便捷的自助式服务,为校内其他管理系统提供数据支持服务,为学校制定发展战略计划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
根据高校人事管理的业务需求,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应具备业务数据集中管理、业务流程规范、业务操作高度安全等功能,同时必须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和系统升级能力,及快速的跨平台迁移能力,并能适应移动办公的需要。
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施,需先从规范数据和规范工作流程入手,从人事管理系统网络化建设开始,逐步建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平台,实现人事管理的数据共享、业务流程规范、查询即时快捷、人性化服务等功能。
在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建设中,应强调业务流程的规范化,通过搭建符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规则的业务平台,规范行政人员的工作方式,跟踪业务处理过程,减少业务操作的人为复杂性,避免管理资源的内耗。
3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技术演进
3.1基于单机平台的人事管理系统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设计完成了以单机操作为主的人事管理系统,实现了人事信息的分类管理、即时查询和报表统计等功能,减轻了业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清华大学利用微型计算机设计了基于COBOL语言设计程序包的人事管理系统。人事文件记录存放在磁盘上,内存和磁盘能随时交换信息,克服了微型计算机内存有限的问题,使得文件长度不受限制,能够满足各种规模高校的需求。该系统能够实现人事资料存储、查询、删除、修改、人员分类和各种统计分析等功能。可直接实现人机对话,在当时计算机不普及的情况下,确保人事工作人员能够在操作手册的指导下,顺利使用系统完成日常的人事管理工作。同期,北京大学采用xenix多用户操作系统和informix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还有些人事管理系统采用dBASE数据库和BASIC程序设计语言设计。由于受到当时计算机软硬设备的限制,人事管理系统功能不可能太强,且信息存储能力有限,一般只在人事部门内部使用。
至九十年代,VisualFoxPro作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工具,开始被广泛应用于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开发。基于VisualFoxPro开发的人事管理系统,弥补了当时人事管理软件的不足,既可以完成人事管理的日常工作,又能够反映人事管理信息的变化过程,实现工资、职称、职务、学历等变动的动态跟踪,并可保留以往历史数据。这个时期,Office办公软件也开始广泛应用于人事管理工作中。
3.2基于网络平台的人事管理系统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各高校的校园网络建设日渐成熟,高校人事管理系统也向网络化发展。北京大学开发了在校园网环境下运行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根据北京大学人事部各管理科的职能及信息共享的需要,系统由调配管理、职称管理、人才出国管理、系级人事管理、工资管理、查询等六个子系统构成,实现了全校人事信息管理。
在实施人事管理系统网络化建设的初期,系统开发多采用C/S架构。通过客户端软件,工作人员能够方便的完成日常管理工作,并能够使用系统提供的数据处理、数据综合分析等功能。但是C/S架构在数据共享、远程操作等功能方面表现欠佳,特别是不能实现多人在不同地点对同一数据库进行操作。
基于B/S架构的管理系统,能实现不同人员,从不同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并能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B/S架构是更加灵活的多级分布结构,非常符合分布式、实时数据操作的需求,并且在系统维护方面也很有优势,几乎所有的系统开发和维护工作都集中在服务器端,系统功能的升级通过更新服务器端的软件就可以实现。B/S架构大大简化了客户端,客户端可以通过桌面浏览器方便使用。
进入二十世纪,根据“大学资源计划”(UniversityResourcePlanning,URP)理论与系统框架,大学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开放的校园网络公共信息平台。复旦大学根据校园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按照“硬件集群”、‘‘数据集中”和‘‘应用集成”的建设规范,利用MVC设计模式开发了基于J2EE架构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并逐步探索一条适合URP要求规范的高校应用系统开发建设之路。
目前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开发的主流技术平台是。NET架构和J2EE架构,而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系统正在研究和实施中。面向服务的架构是构造分布式应用程序的方法,它将业务逻辑功能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使用,可以很好地适应高校人事管理的变化,易于完成与校园其他信息系统的集成。
4结束语
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建设,不仅提高了人事管理的效率,提升了人事管理的透明度,而且为教学、科研等部门提供了信息支持,逐步实现了高校人事管理的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务等功能。但目前的系统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开发周期过长,系统维护困难,决策支持能力有限。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项目初期制定合理的建设规划,开发人员要充分理解高校人事管理的内涵和规律,有效整合校园信息资源,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系统功能。
关键词:Web;企业;人事管理;设计;实现
中图分类号:TP311.52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深入人们生活中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有利于企业对人事事务进行有效的科学的处理,提高工作效率,尤其对于人事事务相对比较繁琐的大型企业,使用计算机来辅助进行人事资源管理势在必行,本文主要阐述基于B/S结构和JAVA平台进行具体人事管理系统的实现过程,在整个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应用到了MVC三层架构,并把该系统划分为多个模块:管理员登陆模块,普通用户登陆模块,员工信息查询模块,考勤模块,工资模块,加班模块。
1 人事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本系统需求获得过程中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形成一个即将被进一步开发的模版,系统将人事管理员作为人事管理模式中的最顶层具有整个系统中的最高权限,该系统是一种将J2EE作为基础的平台研发的Web系统,不同种类的使用者通过Internet客户终端与浏览器相连接,就能对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访问,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不受地域的限制,不受系统平台制约,只要用使用者可以上网,在完成验证后,既可以成功登录,然后能够对人事数据进行查询,还可以对其进行各种处理与更新工作。
通过对企业系统使用者的调查,要求系统具有以下功能:查看员工信息、检查各个部门的运作情况、考察工作人员的出勤、分析员工工资情况、密码安全管理等,对于已经设定好的管理员角色,系统将提供基础信息(包括部门信息、可分配资源信息管等)管理、用户(包括特权职工、普通职工)管理、出勤管理、员工管理和查询以及考评管理等。
2 相关技术
本文所介绍的系统的研发,完全可以使用B/S,系统的研发人员只需要将系统全部的作用都体现在Web服务器上,分别给系统不同的作用设计上使用者访问权限就好了。net架构依据其性能可选择合适的应用环境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比如home,blog,SNS核心模块都是用.net来完成。
2.1 开发工具
3 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
本系统使用MVC(Model-View-Controller)设计模式实现的,MVC体系主要由VisualStudio模板组成,它能你在Web 应用程序的创建过程提供必需的条件。通过它你能够创建一个新的MVC Web应用程序,这个程序被设计成具备特定的文件夹、模板和配套文件的形式。在建立一个新的MVC Web应用程序的过程中,Visual Studio允许你同时建立两个项目。第一个是Web,在这个项目中能够设计应用程序。另一个是单元检测,你可以在这个项目里面为第一个项目中的MVC配件编制单元检测。MVC应用程序的利用被划成三个关键的部分:模型、视图还有调控装置,这三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完成。
3.1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与设计
在人事管理系统中,用户只有登录成功后才能进行相应的功能操作,而且不一样的使用者拥有的权限属于不一样的类型,所以系统第一个要做的应该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根据用户在登录时所选择的用户类型,进行验证和授权。系统的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系统的模块化。模块化是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呈现出来的一种用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方法。总体规划如下:
根据该企业的需求,将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分为8个子模块:登陆模块;员工基本信息管理板块;部门基本信息管理板块;员工考勤数据管理板块;工作人员加班资料管理板块;工作人员工资信息管理模块;职工请假信息管理模块;权限管理模块。
3.2 系统外部接口设计
本人事信息管理系统(windows部分)使用者为企业管理人员,主要功能是为普通职工提供一个登录接口,可以实现对职工身份以及账户密码的验证功能,并且添加了校验码,防止暴力破解。
通过本接口可以实现对于职工密码的修改,职工可以通过系统修改自己的新密码。
3.3 系统内部接口设计
本人事管理系统通过MVC来实现,完成表达、逻辑、数据方面的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外层我们主要是靠J2EE可以提供的模型,方便客户操作和识别,在设计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其所提供的个别信息;中间逻辑层使用的是内存数据集进行数据的记载与变换,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相互连接;下面一层通过数据库和数据的连接来完成信息的读取与传送。
3.4 系统数据库设计
数数据库设计是整个系统得以实现的关键组成成分,系统内的每一个模块的作用的发挥最终都必须经过对数据库进行各项操作来完成的,因此能否构建一个功能完善的数据库,直接影响到系统的研发进度甚至系统建立的成与否。对于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来说,在信息库设计层面上,使用的是信息库三范式对信息库展开的研究与设计,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了多余数据的出现,减少了数据库的规模,同时有利于信息数据统一性的实现。
4 系统的实现
这里,举例说明员工资料管理模块中添加职工功能实现方法,本模块主要应用JAVA后台技术实现新员工账号的注册,采用布尔型变量来确定男女选项,并添加了日期选择功能和选取部门列表功能,从而方便用户进行输入信息。在个人简历内部使用的是字符存储功能,方便用户录入备注信息。
5 结束语
本系统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基于业务需要和技术创新,利用JAVA技术开发了一个基于WEB的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进一步发展,JAVA技术必将在未来的网络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采用JAVA技术开发的基于Web环境下的应用程序系统也将随着JAVA技术的发展而日趋成熟。本系统一切从实际出发,考虑到了很多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这些方面先后一一得到了解决。
当然,本系统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本系统没能和企业现有C/S架构的管理系统接轨,职工原来资料不能共享,需要重复输入大量数据,这些在今后的实际运用中还需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李凯.浅谈企业人事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1).
摘要:
针对现行企业人事管理的特点,阐述了基于Windows平台下的企业人事管理系统(增强版)的开发过程,并对开发过程的主要文档及核心技术做了详细的说明。同时为了论述的需要,将开发所使用到的软件工具做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字:Visual C++ Microsoft Access DAO
第一章 绪 论
一、开发背景
随着企业自身人力资源的日益庞大、复杂程度逐渐增强,以前简单的几段文字、几张报表的人机作坊再也无法适应如今企业的人事管理了,取代的是运用各种领域的知识,结合计算机科学而开发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科学合理的来管理企业人事信息档案及扩充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从而引出了一门新的学科——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它跨越了若干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科学合理的信息收集和加工的方法,构成一个纵横交织的系统。
在1985年,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始人,明尼苏达大学的管理学教授Gordon B.Davis给管理信息系统下了一个完整定义,即“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利用计算机软件资源,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人-机系统。它能提供信息系统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
MIS人机界面一般要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1000多字 有流程图、界面图、数据表格、参考文献、另附录部分主要代码
程序可调试、可运行
部分功能并没实现
价格:300元
关键词: 人事管理 分析
一、人事信息管理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成为了企业重要的财富和核心竞争力,企业也日益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培养和管理,人事管理已经成为各个企业中重要的管理环节。
与之同时,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新型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人事管理系统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管理系统,它改变了以往人工管理档案,记录工作业绩、记录考勤、核算工资报酬等工作的繁琐和低效,将人事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集成到了一个高效、便捷的智能化办公系统平台,不仅有效推动了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还能够为企业节约大量人力物力,从而提高了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
二、关键技术
2.1 B/S结构
在系统研发中,当前主流系统构架主要包括:B/S(Browser/Serve,浏览器端/服务端)模式和C/S(Client/Serve,用户端/服务器端)模式。其中B/S模式将系统程序和后台数据库保存在网络服务器中,用户通过客户端浏览器访问网络服务器,并发送消息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处理完成后再将信息发送到客户端浏览器供用户浏览;C/S模式则需要客户端在电脑上安装相应客户端程序,后果客户端程序与网络服务器端系统进行互动。鉴于人事管理系统的用户使用需求,为减少客户点电脑负荷和系统维护成本,便于用户实时使用系统工作,人事管理系统选择采用B/S模式构架进行开发。
2.2 技术
是建立在公共语言运行库上的编程框架,可以用于服务器上生成功能强大的WEB应用程序,语言接口规范,类库丰富,安全稳定,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可移植性。
2.3 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Database)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是系统数据的集合。人事管理系统中涉及到的所有员工信息都被保存在后台数据库中,为和开发环境完美融合,本系统后台数据库选择采用SQL SERVER 2005,该数据库平台功能强大,安全可靠,与联合开发系统稳定性较高,语言接口规范有效。
三、系统设计
在设计人事管理系统时,应充分考虑系统操作的便捷性、安全性、和扩展性,要既能够满足当前人事管理的需要,又能够便于以后对系统的修改和扩展。人事管理系统功能设计图如1所示。
四、功能模块分析
4.1 人事管理模块
人事管理模块是整个人事管理系统的主要模块,是实现人事管理的数据基础,包括员工的个人信息以及每月考勤、业绩和变动,其中考勤管理记录了每个员工当月每天的上下班考勤,并及时记录员工各类请假信息;业绩管理记录了每个员工当月在其岗位所创造的业绩成绩;变动管理记录了每个员工的职务、部门变动情况,考勤、业绩和变动情况都直接关系到员工当月的工资信息。其中,合同管理和档案管理应作为加密信息处理,只有符合级别的用户才可以阅览,不针对所有用户开放阅览权限。
4.2 工资管理模块
工资管理模块中的工资信息管理和前一模块中的考勤管理、业绩管理、变动管理数据相连接,通过计算员工每月考勤和业绩,按公司计酬规则自动核算出员工当月的工资数据,并且应同时将该员工工资受到奖励或处罚的原因及计数方式予以统计。
4.3 查询统计模块
查询统计模块是人事部门统计数据的重要功能模块,该模块实现了整个人事系统数据的查询和统计功能,要对系统内所有员工的信息、工资进行查询统计,并生成相应数据报表供领导参考决策。
4.4 系统维护模块
系统维护模块是人事管理系统的后台管理模块,只有管理员权限才能登录使用,他可以增加、删减用户账户,更改用户信息及密码,处理系统中的冗余数据。
五、结束语
在企业的管理中,人事管理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却又繁杂的工作。随着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进一步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选择人事管理系统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一个集人性化、安全化和智能化于一体的人事管理系统将大大的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Dino Esposito, Andrea Saltarello. Microsoft .NET 企业级应用架构设计[M].陈黎夫,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人事管理改革;系统构建;RBAC模型应用分析
1、在民办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中,人事管理工作一直都是重点管理工作。伴随着当前的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改革,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比如计算机技术构建现代化的人事管理系统已是一种普遍的趋势。民办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工作本身工作面就比较广,而且工作内容比较繁琐,人员变动频繁,流动性大,所以民办高职院校的人事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比较大,只有通过构建现代化的人事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应用RBAC模型,对用户进行角色定性然后再根据用户的角色进行访问控制,这样一方面提高了系统管理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同时也优化了管理系统,提高了RBAC模型的意义管理效率。
RBAC是Role Based Acess Control 的缩写,翻译为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这一模型最早是由美国大学的Rav教授提出的,主要是针对大量用户访问、大量数据客体以及访问权限问题进行解决的授权管理问题。在这种模型中,主要是通过把系统的访问角色与权限进行联系,根据不同用户的角色进行权限的访问控制。所以RBAC是一种无确定性策略管理模型。在这一模型中主要应用的原则是安全性原则、最小特权原则以及责任分离原则和数据抽象原则。在这种角色方位的控制中,它的主要实体有四个,分别是用户(User)、角色(Role)、权限(Permission)以及会话(Session)。在这种系统中,一个用户可以将自己扮演成很多角色的成员,而一个角色也可以用于很多用户。所以,在RBAC模型中,一个角色同时具有多个权限,而同一个权限,系统也可以同时指派给多个角色。这样每一个系统会话都会把一个用户和系统指派给他的角色相联系起来。
在RBAC模型中,通过这样的方式系统可以对每一个用户在激发其所属角色的某些子集时,通过建立了一个单独的会话而实现。系统用户可用的权限只限于当前会话激发的所有角色权限的并集,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任何 一个用户都可以在同一时间与系统进行多个会话。而每个会话用户可以以不同的角色进行。这种会话的概念类似于我们传统的对系统控制主体进行方位时所进行的标记。一个主体可以看作是系统默认的一个访问控制单位,而每一个用户在同一时间可以以多个不同权限的角色身份对这一系统主体进行访问。
2、RBAC模型在民办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中的应用
2.1 RBAC模型的应用思路
随着民办高职院校人事管理系统的改革,对于这一系统的开放性要求越来越高,系统面临着向多应用客户端以及多用户的访问,再加上人事管理工作管理的内容比较重要,许多涉及到学校的重要机密,而信息量比较复杂,对于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比较高,所以在应用RBAC这种模型的时候,基于其角色访问控制这一理论,可以在系统中设计完善的权限控制访问,针对不同级别的用户设置相对应的权限,控制不同人员对不同信息内容的访问情况。所以在模型应用中,应该为每一个用户进行单独的角色分配,并同时在系统中设置相应的角色等级,进而控制不同用户可以登录的子系统以及在系统中可以进行的权限操作。
2.2 RBAC模型的数据库设计
由于管理系统主要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所以在进行系统权限设置时,可以根据学校的行政级别和职务进行划分。总体上权限可以分为四个档次,从低到高分别是:管理类访问权限,功能类访问权限,普通类访问权限以及维护类权限。在这四类访问权限中,管理操作类权限可以对系统内的表格或者文件进行相对应的操作权限,所以应该对应的是学校中的行政管理人员,而功能类权限主要是针对学校后勤部门的管理人员,按照系统的模块进行操作。普通浏览类权限针对学校普通的教职工和学生,他们只具有访问的权限而不具有任何操作权限。维护类权限针对的是系统的维护管理人员,他们主要根据系统的运行情况对系统进行清理维护工作。这样通过这四类权限的设置,可以对不同人员的访问进行控制,既满足了访问需求,又实现了对访问身份的控制,保护了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2.3 RBAC算法设计
在RBAC系统模型中,算法的设计原理是通过位映射来实现的,即每一个角色都对应一个系统的bit位,在系统中用“1”或者“0”来进行表示,“1”表示允许权限操作,“0”表示禁止权限操作。本质上来讲,仍然是采用功能权限的二进制合成制,形成相对应的角色权限码,对系统的访问用户进行权限控制。当访问的用户符合系统的权限设置规定时,系统会自动取出该用户的权限码允许其进行相关的操作。通过映射位原理实现了系统用户与相对应的功能权限的连接。
2.4 RBAC模型的安全设计
对于管理系统的安全模块的设计,主要是分为两大板块进行,第一板块是对系统用户设置数据访问权限,第二模块是对系统用户进行模块访问权限设置。在第一模块中,对用户的系统数据访问权限设置主要包括对系统数据的查询、新增以及修改和删除,这一权限的设置主要针对学校的教职工和管理人员。比如对于教职工,拥有对自己角色的数据访问与修改的权限而不具有对所在的院系系统的访问的数据修改权限,而人事管理部门和系统管理人员则具有这项权限。对于模块权限的设置主要是对于系统的各个菜单的访问与修改权限。比如系统的基本信息模块中,教职人员的基本信息管理模块,维护模块等,需要对不同的角色进行权限设置,以防止有人篡改系统的模块数据,带来严重的管理问题。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近年来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现代化的人事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尤其是通过现在各大学校园内正在倡导构建的校园网系统相连接,实现校园网的访问功能。在应用RBAC这种模型时,主要是通过其角色访问控制理论进行系统构建,一方面实现了对于系统用户的访问浏览与操作权限的控制,另一方面也保护了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刘永明. 高校人事管理系统RBAC96模型应用与设计[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06:60-63.
[2]蔡秀娟. 基于RBAC的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成功(教育),2015,09:218-219.
[3]陈怡,耿国华,李. 动态访问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4,02:223-225.
[4]郑鑫,冯仲科,姚杰,刘鹏,张茜. 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2:1-5.
1“.金智人事”开发理念。
“金智人事”开发主要是希望通过网络化、信息化系统使人事管理的单一职能转向人力资本管理的全面研究,在确保人事管理工作高效运行的前提下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时间研究如何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附加值,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战略性角度,构建现代数字化的人事管理平台,为学校领导做出人事决策,规划学校教职工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金智人事”的开发理念非常新颖、前卫,明确的指出了人事管理系统实现智能化构建的方向和目标,值得人们深入思考。“金智人事”开发理念不仅体现了时展的潮流,同时也体现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趋势。新建普通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建设应充分理解“金智人事”的开发理念及其内涵,抓住“金智人事”的核心,并以此作为系统建设的指导思想。
2.核心模块。
“金智人事”主要包括“数据”“服务”“决策”三大核心模块,这三大核心模块的目标明确又相互统一,在系统运作上采取的是分层、分步方式。但笔者经过分析研究,认为“金智人事”仍需进一步完善、改进,首先,应该将“人力资源”转变成“人力资本”,主要是由于“人力资源”主要强调挖掘、配置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本”主要强调的是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最优化人力资本,将人力资本的效益发挥到最大限度,从而提高个人及学校的绩效。同时应密切监控人事数据,新建普通高校的人事管理系统一本包含工作简历、新进人员管理、组织机构管理、教职工信息管理、行政党务职务、专业技术职务、家庭信息情况、学习简历、合同信息登记管理、资格培训管理、离校管理、退休管理、档案管理、校内调动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模块,由此可见,整个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信息数据非常庞大。为更好的实现实时动态管理,全面、及时的掌握相关的人事管理信息数据,应该实现“人事数据监控”。
3.总体目标。
新建普通高校“人事管理系统”中引入“金智人事”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向,高效整合高校内部各部门教职工的相关信息,为高校各组织机构进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准确、全面的数据参考,以防重复填报同一信息,实现校内教职工信息资源共享。目前,在普通高校实现这些目标仍然存在很大的困难,首先人事部门内部涉及到的管理职能科室很多,每一个部门都根据业务的不同具有不同的管理权限,导致整个学校管理局面分散、混乱,缺乏系统化。同时,学校内部各部门的信息交流、沟通较少,信息资源共享程度较低,很难确保人事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而且学校各部门的数据库软件功能、应用模式、技术平台等都不尽相同,很难实现系统化管理。这些问题都是普通高校建设“人事管理系统”需要解决的。
二、“金智人事”引入新建普通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条件
想要启用、建立、完善、维护一个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必须通过相应的专业管理人员作为坚强的支持后盾,因此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是构建普通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基础保障,在培养专业技术员工队伍的同时,也需要制定相应的员工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专业队伍的行为,从而确保数据的全面性、规范性、系统性、准确性。同时重视人事信息档案管理,广泛收集各部门的原始数据,不管是教职工基本信息,还是部门及学校的信息都需要收集,然后通过办公软件进行数字化处理。其次,应仔细梳理原始数据,做到去粗取精,尽量提高数据采集质量。
三、结语
[关键词]高校 人事管理 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0-0178-02
依赖于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全面推进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现代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加快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开发的人事管理系统也由20世纪80年代的单机平台系统发展至如今的网络平台系统,加快推动了高校信息化发展。
一、高校人事管理的特点
(一)信息量大
高校人事管理包含了全校教职工的基础信息管理、岗位信息管理、师资建设管理、工资福利管理等,而各项信息又涉及每位人员,同时根据有关人事政策的调整,相关信息也会相应变化,因此一个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信息量大,数据庞杂。
(二)涉及面广
高校的人事管理从机构设置、人员招聘、编制管理、岗位设置聘用到人员的培养进修等横向信息管理,从上级部门的人事信息统计到校内人事信息甚至院系部门人员信息等纵向信息管理,信息的涉及面广。更广泛地说,人事管理信息还包括在有关互联网、学校主页等媒体的有关人事工作通知、招聘信息、公告等。
(三)信息变更频繁
高校人事信息类目多、更新快,从人员的进入、管理、调离等方面看,有教师的学历提升、职称晋级、进修情况、岗位调整、奖惩累计等各类情况,以及相应的时间点记录等等,而且有的人员在一年内就可能涉及几方面的信息变化或者一方面的信息多次变化,更新频繁,横向、纵向的信息变更给人事管理带来相当大的工作量。
(四)管理人员少
一般高校的人事管理队伍均较为精简,承担的工作量却比较大,且人事管理人员的日常业务培训也偏重于传统的人事管理方法,对于信息化建设、信息管理培训不多,尤其是运用信息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等方面较为欠缺。
二、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和信息化建设也在加快推进,人事管理作为高校管理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首当其冲应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通过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来实现高校人力资源的高效管理和有效开发,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推进高校可持续发展。
(二)是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依赖于人力管理,还体现于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在繁重、复杂的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误差。高校人事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能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首先,可以将常用的信息、数据进行归类、统计,快速整理信息,缩短人力工时;其次,通过信息化管理数据比较准确、全面,可以大大减少和避免统计的遗漏、误差等;再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功能可以进行横向、纵向等多维数据分析,为管理层决策提供翔实的依据,进一步发挥人事管理部门的职能效应;同时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能促进人事管理的方式优化。
(三)是学校与教职工信息交互的良好平台
建立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不仅可以优化高校的日常人事管理,校内教职工也可以通过账号登陆获取自身的相关信息,实现教职工自主服务的同时有效地核对、完善信息内容,减少人事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有利于人事管理工作的透明化。系统内有价值的信息,如管理制度、教学文件、培训信息等也能积极推动教师自身发展,是学校与教职工信息交互的良好平台。
三、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确定人事信息管理范围
根据高校人事管理的业务需求和工作流程来确定人事信息管理的范围,一般包括以下四类信息:
人员基础信息:主要包含教职工的性别、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学历、职称、所在部门、聘用岗位等基础性信息。这一类信息主要集中在学校人事部门管理,面向全校教职工登陆查询核对。
人事管理信息:主要包含人才引进、岗位变动、人员离校、聘用考核等人员管理信息。这一类信息根据高校二级管理权限向二级学院开放管理,学校人事部门审核。
师资管理信息:主要包含各类人才培养、人才工程建设、在职进修培训、职称评聘等管理信息。这一类信息由学校人事部门管理,教务、科研等部门信息共享。
工资福利信息:主要包含高校教职工日常工资津贴、奖金福利的管理、社会保障信息管理。这一类信息由学校人事部门管理,同时可供全校教职工登陆查询。
(二)建设人事信息业务系统
1.设计总体思路
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根据高校的发展情况和人事信息管理范围,详细地分析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思路,进行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建设。设计人员应从规范数据标准、规范工作流程、确定院系各级审核、录入、提取信息权限、各终端登录等方面着手,做到系统模块简洁明了、工作流程清晰、各级权限明确,同时方便查询,能满足各种分类信息的统计,实现真正的信息化管理。
2.加强技术支持
开发有效的人事管理系统,应切合工作实际需求和事业发展。加大技术支持,积极研究市场中较为成熟的管理系统软件,与有先进而实效人事管理系统的高校进行技术交流和讨论,改进符合自身高校运行的系统设计方案,实现多功能系统开发和平台管理,并促进后期管理系统的升级完善。
3.实现人事信息化管理
人事信息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数据信息,贯穿于管理的方方面面,并为高校的发展决策提供重要依据。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后可实现:其一,在统计各类数据时可根据需要非常准确快捷地提取,实现统计一键化;其二,有关的人事管理工作如人才招聘、岗位聘用、评优奖惩等,可在系统中申报、审批,及时高效地开展业务,实现办公无纸化;其三,在教职工的管理和考核中,利用信息化平台制订统一的业绩数据库,结合绩效考核办法,实现业绩考核的自动化管理,在高效开展工作的同时,实现管理公开透明化。
四、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有待提高
人事信息变更频繁、数据冗杂,上级有关政策又可能不断调整,因此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往往不能及时准确地提供可靠的统计信息和分析数据,制约了管理层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这类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事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一方面需要管理人员定期及时、准确地更新数据,做到勤更新、勤记录、勤备份,同时在建立人事管理系统时应结合工作需要设计程序,各工作模块相互制约,必须完善信息后才能进入下一模块。
(二)制定信息管理工作的规范标准
在高校管理中,各项人事业务的需求不同往往会造成各自独立的信息统计标准,造成数据存储分散杂乱,且相互间没有较好的兼容性,从而影响到后期数据的使用。针对人事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多元化,应在校内建立统一的规范标准,各职能部门之间、各院系之间的人事信息可实现共享和管理。
(三)建立合理便捷的系统程序
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应符合高校特点,符合学校事业发展特点。根据人事工作内容注重开发系统各模块之间数据转换、提取功能,实现人事业务的协同性。其次,对人事工作流程、管理审批权限建立安全便捷的工作管理系统,同时建立信息提供、平台维护、工作运行的责任制度。
(四)提高人事管理队伍业务能力
高校的人事工作人员,大多是沿用传统人事管理模式,虽已接触信息化管理但并不深入、精通,不擅长应用较为复杂的管理系统。这就要求对现有人事管理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开设信息化管理培训的课程,使业务不断熟练、专业。有条件的高校应配备专人维护系统,聘用有较强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人员,同时要求管理人员思想素质过硬,严格遵守人事信息工作的安全保密制度。
五、结语
高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提高了人事工作的效率,提升了人事管理的透明度,而且为教学、科研等部门提供了信息支持,逐步使高校实现人事管理的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务等功能。如何充分利用学校信息资源,合理挖掘信息价值,主动服务管理决策,这是今后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方向。
[ 参 考 文 献 ]
[1] 李雄,徐雅萍.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法论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
[2] 张安安.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之初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8).
[3] 王淑梅.人事管理信息化的改进对策及建议[J].人力资源管理,2013(6).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经过30余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很多重要的理论和应用,其应用领域占整个计算机应用的70%以上[1]。oracle数据库产品作为数据库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市场上占有率超过39%,远高于同类数据库产品。很多计算机软件公司,在招聘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开发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时,都要求求职者掌握或精通oracle数据库技术。但目前,高职专业开设的oracle数据库课程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脱节,学生在学习oracle数据库课程后,难以与企业需求接轨。因此,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对oracle数据库课程进行改革,以任务为驱动进行教学就显得特别重要。
1职业岗位需求与职业能力分析
在2013年6~9月,笔者通过对前程无忧网、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卓博人才网、中国人才热线等专业招聘网站上万份招聘信息和几百个与软件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和网站开发相关职业岗位的调查分析,发现掌握oracle数据库技术是企业招聘条件中的基本要求。根据以上专业招聘网站统计出2013年6~9月数据库人才需求情况如图1所示。
从统计看出,oracle数据库人才需求和sql server人才需求最旺盛。
通过对网上招聘信息分析,数据库相关职业岗位包括信息系统程序员、web系统程序员、数据库管理员和数据库维护员等。同时,我们对软件行业的软件开发、网站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与管理等职业岗位,从oracle数据库从业人员知识、技能和素质基本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知识方面,要求从业者掌握dbca、oem、sqlplus、sql developer的使用,熟练掌握管理数据库、表空间、表和视图的操作,掌握管理数据完整性和索引的操作,掌握sql语言和pl/sql语言的常用语法及应用,掌握管理存储过程、存储函数与触发器的操作,掌握对用户、角色和概要文件的管理,掌握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操作,掌握oracle数据库的安全性管理等;在职业素质方面要求从业者具有三心:责任心、进取心、耐心;三能: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英语阅读能力;三意:质量意识、协同工作意识、沟通意识;在职业能力上要求从业者能进行大型数据库系统的开发、设计,能编写数据库设计的相关文档,能管理和维护大型数据库系统等。
图1数据库人才需求统计
2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设计思想
工作过程是指为了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工作程序。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课程开发遵循以下步骤:①确定相应的工作岗位;②根据工作岗位,按照职业能力归纳出职业行动领域,提炼出工作岗位的具体典型工作任务;③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构建课程体系;④根据学习领域的教学目标,设计各个学习情境,使学习情境与工作过程情境相似或一致。
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步骤,oracle数据库课程所对应的职业岗位主要是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因此,我们与企业一道对工作流程进行分析,抽取其典型的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形成相应的学习领域即oracle数据库课程,再按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设计出若干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设计突出高职教学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点,采取项目驱动、案例引导,由简单到复杂,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做中学”的模式。
2.1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oracle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的主要工作是进行数据库的分析、设计、管理和维护数据库。因此,根据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的职业能力,我们改革oracle数据库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人事管理系统”的开发为例,把系统开发的工作分解成多个任务,每个任务对应一个学习情境进行教学。“人事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开发分为5个步骤:①人事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明确人事管理系统所需要实现的功能;②对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概念模型,进行人事管理系统数据库的逻辑设计;③对数据库进行物理设计,配置数据库环境,建立数据库及其相关表格;④对数据库性能进行优化,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⑤对数据库进行维护。
2.2建立相应的学习情境
当确定了典型工作任务后,我们构建了oracle数据库课程体系,从而建立相应的学习情境。以“人事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为依据,整合教材教学内容,设计出与职
工作岗位基本一致的学习情境。这样,在真实的项目开发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oracle数据库课程学习情境如表1所示。
3教学方法设计
本课程根据相关职业岗位技能需求,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的教学理念,基于工作过程安排具体教学内容,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目标为核心,积极开展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创新,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教学中,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全过程案例实作”的理念,在教学中,以“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对任务进行考核”的方式进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个oracle数据库以10个学习情境、35个教学任务、46个案例进行教学,充分满足职业岗位中的知识、能力和技能要求。全过程的教学实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尽可能多动手实践,同时辅以分组教学,并对团队成员进行考核。
表1oracle数据库课程学习情境
学习情景工作任务技能要求人事管理系统需求分析人事管理系统案例数据库设计要求, 数据库设计规范化要求能对数据库进行需求分析,抽象出相关的数据表oracle数据库的安装与配置安装oracle数据库软件, 基本组件能进行oracle数据库的安装,掌握基本组件的使用人事管理系统数据库基本操作创建数据库实例 能掌握其建立方法与步骤。人事管道数据表的操作数据表基本操作及管理掌握oracle数据库的基本数据类型,三种方式管理表和对数据表的操作及数据完整性约束人事管理数据库查询查询的基本使用及连接查询、子查询和联合查询掌握简单查询的使用方法,连接查询的思想与方法, 子查询及联合查询的方法人事管理系统数据库的优化视图、索引、存储过程、游标、事务、触发器的操作掌握建立、修改、删除视图、索引、游标、存储过程、触发器等人事管理系统数据的安全性与维护数据库安全策略、用户管理、数据库备份、数据库恢复、数据导入导出等能掌握数据库安全知识,能对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等进行管理人事管理系统前台界面及数据库连接实现java平台oracle数据库连接,.net平台oracle数据库连接能利用java平台.net平台进行oracle数据库程序开发 4教学资源建设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习,在对oracle数据库进行建设过程中,我们建立了相应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课外进行学习。
4.1建立oracle开放式精品资源网站
在oracle数据库开放式精品资源网站,我们把oracle项目、实验任务、教学案例、授课课件、教案等全部放在网上,方便学生课后学习,并建立了oracle论坛,让学生通过论坛与同学及教师进行交流。
4.2建立在线实训系统
通过引入真实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我们保留了此信息系统的相关界面及其功能模块,删除了与oracle数据库相关的所有代码,然后注上相应的标记及注释,通过整合、分类,以实训项目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一步步完成实训项目,完成一个真实的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开发与设计。
4.3编写oracle实训指导书
根据企业工作岗位的需要,组织企业专家和oracle教学团队,利用一年的时间,编写了一本oracle 11g数据库实训指导书,在这本书中,把职业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工作任务,及oracle数据库管理员、oracle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等进行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开发所需要的知
第6期 刘学玉,李博博:教师培训项目效果评估研究软 件 导 刊2014年标题
戴尔“互联创未来”教师培训项目效果评估研究
作者刘学玉,李博博
手工方法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劣势,使人们慢慢意识到管理现代化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势在必行。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科技手段。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管理中一般是指数学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控制论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等科学方法,而先进的科技手段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 电子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已经开始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人员工资管理、人事统计和查询、干部考评和人事档案管理以及人才预测和规划等。 管理现代化是汉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近几十年来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综合性越来越强,生产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行业有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更不密切。组织管理日趋复杂;而现代化科学技术也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不断分化,不断综合,全方位地向高又立体的微观、宏观方向进军。这些,要求管理工作对实际问题的反映和决策必须迅速及时,对信息系统的完善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工业式的管理理论、方法、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四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创新,实现管理现代化势在必行。 现代化管理的内容很多,关系很复杂,它包括人、资金、物质、信息和时间等诸要素,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是人。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管理中处于双重地位,且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可见人是现代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人事管理在整个复杂的管理大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抓好了人事管理就为其他管理的优化得到根本的保证。 管理改革必须配套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实施也需要协调发展,人事管理既然在管理系统中占有如此突出的重要地位,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需同步进行,才能使现代化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起到放大和增产的作用。总而言之,人事管理现代化是管理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它是把现代化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运用到人事工作中,使人事管理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以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使从事管理工作由原来凭个人或少数人的经验作决策,逐步上升到按事物的内在规律的科学高度办事,做到物质与精神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现状和未来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至于先进的科技手段,除科学地运用原有的生物、化学、物理、机械等手段外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概括地说,人事管理现代化的内容是包括人事管理思想的现代化、人事管理、组织的现代化、人事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现代化来实现人事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现代化和从事人事管理工作者自身的现代化。 人事来之不易系统化,是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点。研究人事管理,必须研究这个系统所处的环境,即研究政治系统,经济系统,法律、科技和文教系统,人物系统和大管理系统对人事管理系统的影响以及人事管理系统的反影响。离开周围的事物,去研究人事管理现代化,是注定要失败的。 所谓系统,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并具有特写功能的有机整体。从一般意义上讲,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控制与反馈的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在系统理论中,系统分析是指对系统性能的理解。系统最佳化是系统设计成综合的内容。系统工程即用教学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或优化,把传统的组织管理工作总结成技术并使之数值化。用系统工程来分析系统问题是比较科学的,利用系统工程这门学科的概念和原则,来进行人事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人事管理系统内有多种元素,如:管理人员、管理机构、办公设备、规章制度、各业务环节,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等,都可以看作它的“元素”。各元素之间的联系是否有序,联系的方式和效果是否最优,直接影响着人事管理的水平。在不同条件下,起主导作用的元素是不相同的。人事管理系统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围绕着责任制和考核制,逐步建立起完整配套的干部“进”、“管”、“出”制度。实现系统化,除了要解决制度问题外,还有一个掌握系统方法的问题,即学会应用系统工程和系统分析法,这对搞好人事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根据我校人事管理的工作的现有材料和工作特点分析来说,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我们认为有如下几方面: 1.确定人事管理的方针政策
2.确定人事管理体制、编制人事规划
3.编制人事计划,设置人事管理机构和岗位
4.制定人事管理的条例办法;
5.教职员工的业务培训;
6.人才选拔、使用、交流(流动);
7.考核、奖惩、任免;
8.工资、福利与保险
9.离休、退休、退职。 作为人事干部(人事管理人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的才能?这是人事管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对这个问题进行个体研究方面,目前是做得不够的。因为个体寓于群体之中,群体对人员才能发挥之影响作用,可利用系统原理去指示。通过群体研究来寻求合理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来取得令人满意的配合效果等。 过去,在人事管理工作中,人事工作信息滞后,传递慢、“马后炮”,人事管理数据加工不及时。比如:干部考核、人员的工资计算、人事的统计、人事档案的填写,贮存等等。这些人事工作繁琐、耗时费力,准确性差、效率低、手工操作已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的要求。为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有关人事管理现代化的有关理论资料,提高对管理现代化重要性的认识,尝试去利用计算机来实现人事管理的现代化。比如现在有些学校和单位在人事管理这方面所作的努力,由于从事计算机工作人员的技术指导和从事多年人事工作的老同志的帮助,他们: 首先,开发了“中华职专职工档案管理”软件系统。 其次,将学校或单位人员的档案内容的所需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的磁盘里,需要时可以通过计算机方便地进行查询、检索、维护,还可以将有关数据打印出来。 第三,还用计算机进行了日常办公现代化的管理工作的使用。 第四,及时收集、加工、整理、存贮、检索新的变化数据。 使其单位人事管理初步实行计算机化,让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得到初步应用。使人事管理者总是根据准确、及时的人事信息来进行决策,实现管理。只有计算机才能将现代化社会中,成倍增长的人事信息量,进行及时收集、加工、整理、贮存、检索、传递、反馈给决策者。发挥其特有的功能。 即:(1)对输入的人事数据,进行数值运算和逻辑运算,求解各种问题。 (2)对人事信息进行加工来解决各种数据处理问题,为人事决策者在决策时提供依据。 (3)对人事管理的各种资料数据和计算机顺序,具有记忆存贮的能力。 实践证明,当管理的信息量和复杂程度达到某一限度时,即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超过其承受能力时,就必须采用新的管理手段,即用计算机技术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和存贮等,可以使用人事基础信息,高效、合理、恰当地管理。这样,人事信息系统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发展而不断完善,计算机在人事信息管理中的地位也就是益重要。 正因为如此,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效率。现代人事工作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保密性越来越强,而且信息的密度不断提高,靠传统的管理方法和人工操作手段已经无法搞好人事管理工作。而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计算机在人事信息系统中的作用有: (1)计算机能够比人更快地提供有信息价值的人事数据;
(2)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新的人事数据;
(3)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加准确的人事数据;